第三节 概念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 第三节概念间的关系
第二章 概 念第三节 概念间的关系逻辑学从外延方面来研究概念之间的关系。
概念的外延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下列五种:一、全同关系a 、b 两个概念,如果它们的外延全部重合,即所有的a 都是b ,同时,所有的b 都是a ,那么,a 与b 之间的关系就是同一关系。
全关系又叫同一关系。
(全同关系是指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重合的关系。
即如果a 、b 两个概念,a 概念的全部外延都是b 概念的外延,b 概念的全部外延也都是a 概念的外延,则a 、b 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就是全同关系。
)例如:等边三角形(a )与等角三角形(b )《四世同堂》的作者(a )与老舍(b )北京(a )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b )上述例子中,a 与b 的外延是完全重合的。
拿“等边三角形”与“等角三角形”这两个概念来说,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是“等角三角形”,所有的“等角三角形”都是“等边三角形”。
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同一对象,外延是完全重合的。
全同关系可用图形表示:二、真包含关系a 、b 两个概念,如果所有的b 都是a ,但有的a 都不是b ,那么,a 与b之间的关系就是真包含关系。
(真包含关系是指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重合的关系。
)例如:大城市(a)与上海(b)\动物(a)与脊椎动物(b)规律(a)与经济规律(b)\工人(a)与纺织工人(b)以上例子中,a与b之间的关系就是真包含关系。
拿“工人”和“纺织工人”这两个概念来说,所有的纺织工人都是工人,但有的工人(如钢铁工人)不是纺织工人,这样,“工人”对于“纺织工人”的关系,就是真包含关系。
真包含关系可用图形表示:a、b两个概念,如果所有的a都是b,但有的b都不是a,那么,a与b之间的关系就是真包含于关系。
(真包含于关系是指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重合的关系。
)例如:大学生(a)与学生(b)\长篇小说(a)与小说(b)工业产品(a)与劳动产品(b)\老人(a)与人(b)以上例子中,a与b之间的关系就是真包含于关系。
形式逻辑知识总结
形式逻辑第一讲概论第一节形式逻辑的研究对象什么是逻辑?(logic )广义:思想、思维、理性、规律、规则、本质狭义: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和基本逻辑方法的学科。
一、思维形式(结构)1.语言形式(灵活性)层次性:对象语言、工具语言、自然语言(约定俗成歧义性)、人工语言2.逻辑形式(稳定性、确定性)(1)思维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概念:一类或一个事物的本质的反映形式。
⏹判断:断定一事物是否具有某种属性、一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是否有某种联系的反映形式。
⏹推理:从若干已知的事物情况来认识那些未知的事物情况的思维形式。
(2)思维形式的结构,就是某一类思维形式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也叫思维的逻辑形式。
⏹逻辑形式由常项和变项构成–逻辑常项是表示各部分之间联系方式的语词,是逻辑形式中不变的部分。
–逻辑变项是逻辑形式中可以用其他内容代换的部分(3)形式逻辑要求在思维过程中要做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明确,命题清楚而无歧义,推理合乎形式规则,由概念、命题、推理组成的论证要真实而有效。
二、思维形式的规律: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1.同一律的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切思想都必须与自身保持同一。
具体地说,(1)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保持概念自身的同一。
否则会犯“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错误(2)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保持论题自身的同一。
否则会犯“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的错误。
2,不矛盾律(又称矛盾律)。
不矛盾律的内容是:两个相互矛盾的命题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否则会犯“自相矛盾”的错误。
例如,82岁的小伙子3,排中律:两个相互矛盾或相互反对的命题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否则,会犯“两不可”的错误。
如,某人既否认“有些血压高患者应该进行无氧运动”,又否定了“血压高患者都不应该进行无氧运动”,主要的议论就违背了排中律。
第二节形式逻辑的学科性质与功用一、形式逻辑的学科性质:形式逻辑与意识形态的区别(无阶级性);形式逻辑与世界观和哲学的区别;形式逻辑所侧重的是思维形式的有效性而非思维内容的真实性二、形式逻辑的功用:能够提高人的思维素质。
法律逻辑学答案雍琦
法律逻辑学答案雍琦【篇一:《法律逻辑学》教学大纲】class=txt>课程名称:法律逻辑学学时:54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法律逻辑学》是一门关于思维的重要学科,它对于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和水平具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非常重要作用。
法律逻辑学对于法律院校的学生来讲,其意义更加重要,它对于学生今后的法学研究和法律实践工作具有很强指导作用。
法律逻辑学是我院各系普高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
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绪论、概念、判断、推理、论证和思维基本规律等内容。
由引论、概念、判断、推理、侦查假设、基本规律和论证等十三章内容组成。
通过学习,使学生们了解和掌握法律逻辑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掌握各种思维形式、思维方法和思维基本规律基本要求和规则。
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在法律工作中熟练运用法律逻辑学的知识,解决法学研究、侦查、检察、审判,以及监狱和劳动教养工作中的逻辑问题。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以上内容的概念、特征、类型、规律,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法律逻辑解决具体法律问题。
通过对法律领域中特有逻辑现象与逻辑问题的研究与学习,提高法学专业学生在法律实践中运用法律逻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重视师生互动,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目的是培养实用型人才。
为达到此目的,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除了常用的讲授法之外,还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演示法、习题讲评法、读书指导法、模拟教学法等。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
特别是影视作品和多媒体教学更是现代教学的一大特点。
由于法律逻辑学本身这种工具性的边缘学科,就注定这门学科的高度抽象性。
通过声像教育,或多媒体教学教育,可以使学生利用现代化的高科技技术轻松的理解掌握那些难度大,内容抽象的知识。
同时多媒体教学也弥补了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脱节这种缺陷,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概念 外延间的关系
例如:“发展中国家”与“国 家”
真包含于关系可用欧拉图表示为:
真包含于关系表明:所有a都 是b,但有的b是a,有的b不是a。
b
a
判定真包含于关系有三个要点:
一是两个概念有重合的外延; 二是重合部分是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
概念之间在外延上有相容关系和不 相容关系之分。
这是根据两个概念是否有重合部分 来分的。
如“青年人”与“学生”这两个概念之间 在外延上有重合部分,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 相容关系。
再如 “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 这两个概念之间在外延上没有重合部分,它 们之间的关系就是不相容关系。
一般来说,相容关系有四种:全同关系、真包 含于关系、真包含关系、交叉关系。
不相容关系有三种:狭义的全异关系、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
后面判断部分在用到概念间关系的时候,只 需要五种关系,即全同关系、真包含于关系、真 包含关系、交叉关系和广义的全异关系
我们将分四个大问题来学习。
一、全同关系
全同关系是指外延完全重合的两个概念间的关系。 例如: ①“北京”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
矛盾关系可以用欧拉图表示为:
例如:
ab
①“红色”与“非红色”
②“成年人”与“非成年人” ③“男演员”与“女演员”
c
矛盾关系表明:所有a不是b,所有b不是a;所有 a是c,所有b是c,并且所有a加所有b等于c。
判定矛盾关系有三个要点:
一是两个种概念有共同的属概念, 二是两个种概念没有重合的外延, 三是两个种概念外延之和等于其共同属概念的外 延。
3第二章概念_外延间的关系 - 副本
a
b
一是两个概念有重合的外延;
二是重合部分是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同 时是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 三是属概念对种概念而言。
需要注意的是: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一般 是不能并列使用的。 例如,“参加大会的有来自祖国各地的运 动员和女运动员”,这里的“运动员”和“女 运动员”是属种关系,把二者并列在一起使用, 就把“女运动员”排斥在了“运动员”之外, 犯了“使用概念不准确”的逻辑错误。
☆☆☆[思考与训练] 一、怎样理解属种关系? 二、狭义的全异关系与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有何异同? 三、图示下列各组概念间的关系。 ⒈ a、朝鲜 b、日本 c、国家 d、亚洲 ⒉ a、邯郸市 b、邯郸市丛台区 c、邯郸人 ⒊ a、教师 b、演员 c、共产党员 ⒋ a、电视机 b、彩色电视机 c、电脑 ⒌ a、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b、珠穆朗玛峰 c、山峰 d、山脉 ⒍ a、鸟 b、乌鸦 c、鸵鸟 d、马 ⒎ a、白菜 b、萝卜 c、苹果 d、蔬菜 ⒏ a、人民警察 b、公安局 c、派出所 d、公安干警 ⒐ a、法律 b、法院 c、宪法 d、法盲 ⒑ a、罪犯 b、盗窃犯 c、监狱 d、漳河监狱
例如: ①“桌子”和“美国” ②“霸权主义”和“苹果 树” ③“罪犯”和“阳光”
狭义的全异关系可以用欧拉图表示为:
a b
狭义的全异关系表明:
所有的a都不是b,并且,所有的b都不是a。 判定狭义的全异关系有两个要点: 一是两个概念没有共同的属概念, 二是两个概念没有任何系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第三节 概念间的关系
教学目的: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概念 间的关系,能够对任何两个概念间的关系进行 分析,并能用欧拉图表示概念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1、属种关系。 2、全异关系。 3、交叉关系。
概念之间的同义关系
概念之间的同义关系概念之间的同义关系指的是不同概念之间存在相似或等价的关系。
同义关系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和划分,包括词义同反义关系、词义层次关系、词义广度关系、词义深度关系等。
词义同反义关系是最常见的概念同义关系之一。
同义词是指在某种语境下可以互相替代使用的词语,它们具有相近的词义,但可能存在微小的差别。
例如,“美丽”和“漂亮”在表达“外貌好看”这个概念时可以互相替代使用。
反义词则是指在某种语境下具有相反含义的词语,例如,“好”和“坏”是具有相对性的反义词。
词义层次关系是指不同概念之间存在上下位或超类与子类的关系。
上下位关系是指某个词语可以作为更一般概念的特例,或者是更一般概念的一个组成部分。
例如,“水果”是“苹果”和“梨子”的上位词,因为它包含了“苹果”和“梨子”这两个概念。
超类与子类关系是指某些概念是另一个更一般概念的一个具体实现。
例如,“狗”是“宠物”这个更一般概念的一个具体子类。
词义广度关系是指某个词语的词义的广度范围。
有些概念的词义范围比较宽泛,可以包含多个不同但相关的概念,例如,“动物”这个概念就包括了猫、狗、鸟等多种不同种类的动物。
而有些概念的词义范围比较狭窄,只包括一个具体的概念,例如,“长颈鹿”这个概念就非常具体且狭窄。
词义深度关系是指某个词语的词义具有不同深度的概念。
有些概念的词义较为抽象,属于一种更一般的概念,例如,“爱情”这个概念,它可以包括亲情、友情、爱情等不同层面的情感体验。
而有些概念的词义较为具体,属于一种更细节的概念,例如,“红色”这个概念是一种具体的颜色概念。
除了以上提到的分类,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同义关系,例如反向同义关系(互为对立的两个概念,如“上下”、“左右”)和部分同义关系(某个概念的一部分符合另一个概念,如“头发”和“人体”)等。
同义关系对于语言理解和信息提取都非常重要。
在自然语言处理和信息检索等领域中,研究同义关系可以帮助改善搜索引擎的准确性和效率,提高机器对自然语言的理解和生成能力。
逻辑学第二章第三节概念外延间的关系
其中前四种统称相容关系。而全异关系又可分为 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精品课件
1.全同关系(同一关系)
(1)界定:概念A与概念B之间有全同关系, 当且仅当概念A与概念B具有相同的外延。
5.2 反对关 系
例: ①劳动光荣、盗窃可耻。(相对于“收货方 式”) ②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文学史上三道绚 烂的风景。(相对于“中国文学”) ③依据形态结构、进化发展及血缘关系等因 素,蝴蝶可以分为凤蝶、粉蝶、斑蝶等。 (相对于“蝴蝶”)
精品课件
某大学某寝室中住着若干个学生.其中, 一个是哈尔滨人,两个是北方人,一个是广 东人,两个在法律系,三个是进修生.因此, 该寝室中恰好有8人.
注意: 第一、一定要有相同属概念,如果没
有这一前提,就另当别论。如“党 员干部”与“知识分子”。相容并列关系仅是 交叉关系的一种特殊形式—— 具有相同的属概念的交叉关系。
第二,各个种概念应是同级,即同一 层次的概念。否则不能称为并列关 系。如:文学家:诗人、剧作家、通俗小说家。
精品课件
5.全异关 系(1)界定:概念A与概念B之间有全异关系,当且仅
精品课件
某家饭店中,一桌人边用餐边谈生意。其 中,一个人是哈尔滨人,两个人是北方人,一个 是广东人,两个人只做电脑生意,三个人只做服 装生意。
如果以上介绍涉及餐桌上的所有人,那 么这一桌最少可能是几个人?最多可能是几个人?
A.最少可能是三个人,最多可能是八个 人
B.最少可能是五个人,最多可能是八个 人
A、B两个概念间的外延关系
同一关系、真包含于关系、真包含 关系、交叉关系
第二章逻辑学概念3外延关系
教学目的: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概念 间的关系,能够对任何两个概念间的关系进行 分析,并能用欧拉图表示概念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1、属种关系。
2、全异关系。 3、交叉关系。
教学难点:1、属种关系。 2、全异关系。
精品课件
1
概念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概念之间 在外延上的关系,而且通常指的是两个 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
3
一般来说,相容关系有四种:全同关系、真包 含于关系、真包含关系、交叉关系。
不相容关系有三种:狭义的全异关系、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
后面判断部分在用到概念间关系的时候,只 需要五种关系,即全同关系、真包含于关系、真 包含关系、交叉关系和广义的全异关系
我们将分四个大问题来学习。
精品课件
4
一、全同关系
属种关系从不同角度来看,又可以分为真包含
于关系和真包含关系。种概念对属概念而言,称作 真包含于关系,属概念对种概念而言,称作真包含 关系。
例如:“发展中国家”与“国家” “婚姻法”与“法律”
精品课件
9
真包含于关系可用欧拉图表示为:
真包含于关系表明:所有a都 是b,但有的b是a,有的b不是a。
b
a
判定真包含于关系有三个要点:
一是两个概念有重合的外延; 二是重合部分是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
同时是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 三是种概念对属概念而言。
精品课件
10
真包含关系可用欧拉图表示为:
真包含关系表明:有的a是b, 有的a不是b,同时所有b都是a。
a
b
判定真包含关系有三个要点:
一是两个概念有重合的外延;
二是重合部分是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同 时是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
普通逻辑学教案第二章 概念
第三节概念间的关系概念是人们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客观事物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因而概念之间的关系也是各种各样的。
普通逻辑不研究概念之间的一切关系,只研究两个概念的外延之间的关系。
根据概念外延之间是否重合,可以把概念分成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两大类。
一、相容关系相容关系是指两个概念的外延至少有一部分重合的关系。
根据外延重合的多少,相容关系又可以分为同一关系、真包含关系、真包含于关系和交叉关系四种。
1.同一关系同一关系也叫做全同关系,它是指外延完全重合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例如:“鲁迅”(a)和“《阿Q正传》的作者”(b)这两个概念,它们的外延完全重合,那么a概念与b概念之间的关系就是同一关系。
具有同一关系的概念内涵有所不同,外延却完全相同。
因此,在语境许可的情况下,具有同一关系的概念可以交替使用,这样既可以避免表述重复,又可以丰富表达的内容。
例如:“中国”,“我的母亲”,“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这三个概念是同一关系,使用在不同的场合会取得不同的修辞效果。
2.真包含关系真包含关系是指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重合的关系。
3.真包含于关系真包含于关系是指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重合的关系。
真包含关系与真包含于关系是相对互逆的,人们把它们合称为属种关系。
在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中,外延大的概念称为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称为种概念。
由于属概念与种概念分别反映不同层次的对象,因此,在语言表达中,属概念与种概念一般不能并立使用,否则,会使部分外延被重复断定。
另外,由于属概念反映的是一个类,外延比较大,因此,属概念不可能是单独概念,也不可能是集合概念。
4.交叉关系交叉关系是指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重合的关系。
例如:“教师”(a)和“律师”(b)这两个概念,它们的外延仅有一部分是重合的。
即a概念的部分外延与b 概念的部分外延重合,那么a概念与b概念之间的关系就是交叉关系。
开放教育专科法学专业《法律逻辑学》课程
开放教育专科法学专业《法律逻辑学》课程学习指导各章重难点提示第一章引论1.普通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普通逻辑学是研究饲喂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和一些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2.任何一个逻辑形式都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两个部分组成。
逻辑形式的不同是由逻辑常项的不同所决定的。
第二章概念第一节概念的概述1.概念的两个逻辑基本特征:内涵(概念的质)和外延(概念的量)。
2.概念和语词的关系。
概念和语词并非一一对应。
第二节概念的种类1.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2.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3.正概念和负概念。
4.注意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区别: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同一语词有时表达的是集合概念,有时表达的是非集合概念。
例如(1):在"人民是历史的主人"和"在我国,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和自由"中,前者"人民"是(集合概念),后者"人民"是(非集合概念)。
(分析:"人民"在这两句话中仅仅是语词的相同,并不是概念的相同,因为它在两句话中表达的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2)"中国人是不怕死的"这句话中的"中国人"是( A )、( C )、( D )。
A. 单独概念B. 非集合概念C. 集合概念D.正概念E.负概念第三节概念间的关系1.概念外延之间的五种关系:全同关系、真包含于关系、真包含关系、交叉关系和全异关系。
2.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的区分。
注意掌握两者的相同点以及不同点。
例(1):"行政管理专业"与"经济管理专业"这两个概念的关系是( D )。
A. 真包含关系B. 真包含于关系C. 交叉关系D. 全异关系例(2):用欧拉图表示下列各组概念间的关系。
A.青年B.共产党员C.司法干部D.司法机关第四节定义1.定义的特点。
2.重点掌握定义的四条规则及其违反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
LG第二章 概念
概
的概念。如:中国、长江、周恩来、
念
布什、《阿Q正传》的作者、世界
和
最高峰……
普 从语词角度看: 专有名词、摹状词 遍
概
念
2、普遍概念是指外延有两个或两个 以上对象的概念。如:人、商品、 喜欢、学习……
从语词角度看:普通名词、
形容词、动词
二
、
集 以内涵为标准
合 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为同一
4 、中国工人阶级大公无私。
分别指出下列标有重点的概念,(A) 是单独概念还是普遍概念?(B)是 集合概念还是非集合概念?
1 、《面向世界》丛书是辽宁人民出版 社出版的一套综合性大型系列丛书。
(单、集)
练 习
2 、人民的总理人民爱,人民的总理爱 人民。(普、非集)
3 、毛泽东的著作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和重合部分的多少,两个概念间可 能具有的关系有五种:全同关系、 真包含于关系、真包含关系、交叉
间
关系、全异关系。
的
关
系
第 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有两大类:
三 一是相容关系:包括同一关系、
节
交叉关系、属种(真包含于关系
与真包含关系)关系。
概 念
二是不相容关系:包括全异关 系(对立关系、矛盾关系。)
概
种事物个体组成的群体,可以把概
念
念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和
非
集
合
概
念
1、集合概念是以事物的群体为反 映对象的概念。
2、非集合概念是不以事物的群体 为反映对象的概念。
集合概念:森林、丛书、群岛、 舰队
非集合概念: 树、 书、 岛、 军舰
怎样区别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
经济类联考《396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逻辑-概念【圣才出品】
第一部分逻辑第一章概念第一节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一、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1.对象的本质属性(1)对象是一切能够被思考的客体。
(2)本质属性是一类对象共同具有,且仅为该类对象所具有的属性。
(3)偶有属性与固有属性:偶有属性是某类对象中仅为部分成员所具有,而不为全部成员所具有的属性;固有属性是为该类对象全部成员所具有的属性。
(4)如果某种固有属性,仅为该类对象所具有,则称为该类对象的本质属性。
比如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那么四条边都相等是正方形的固有属性,但不是正方形的本质属性;如果把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作为一条属性,那么它是正方形的本质属性,因为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图形必然是正方形。
2.概念的含义(1)逻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推理。
推理由命题构成,是命题群。
命题由概念构成,是概念的合式结构。
概念是思维的要素,是逻辑研究的起点。
(2)概念以语词的形式存在,是抽象的思想形态。
二、概念的内涵和外延(1)概念的内涵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
(2)概念的外延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类。
具有概念内涵的所有对象构成的类,就构成该概念的外延。
内涵越广,外延越狭。
(3)确定对象是否属于某概念的外延,标准是看它是否具有该概念的内涵。
如平行四边形的内涵是有四条边、两组对边互相平行,外延则包括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而矩形的内涵是有四条边、两组对边互相平行、四角均为直角,外延则只包括正方形。
第二节概念的种类一、普遍概念、单独概念和空概念1.普遍概念概念外延包含的分子多于一个。
普遍概念由通名表达。
2.单独概念概念外延包含一个分子。
单独概念可由专名表示,也可由摹状词表示。
摹状词通过刻画某种属性,唯一地指称某个对象。
3.空概念概念外延不包含分子。
空概念可由通名、摹状词、专名表示。
二、实体概念和属性概念1.实体概念概念反映的对象是实体。
如“人”是实体概念。
2.属性概念概念反映的对象是属性。
属性概念又分为性质概念和关系概念。
普通逻辑学教案(二)第二章-概念
普通逻辑学教案(二)第二章-概念第二章概念[目的和要求]使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概念的基本特征(内涵和外延)、概念的种类及其语言达形式,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掌握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培养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准确地理解和使用概念,以便正确地进行判断和推理。
[课时] 6课时[要点] 一、什么是概念二、概念的基本特征三、概念的种类与相互间的关系四、概念的限制和概括五、定义和划分第一节概念的概述一、什么是概念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
概念是对象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形式,属于意识的范畴,并非客观对象本身,因而它具有主观性。
由于概念是主观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因而它不能脱离客观。
如果没有客观事物,那就根本不可能有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可见,概念又不是完全脱离客观的纯主观的东西。
所以,概念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二、概念与语词(1)概念与语词的联系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
有的概念用一个词来表达,有些概念则用词组来表达。
(2)概念与语词的区别第一,所有的概念都要用词语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
一般来说,汉语中的实词是表达概念的。
虚词一般不表达概念。
第二,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
第三,同一个语词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由于语境不同,同一个语词也可以表示不同的概念。
举例:“阎锡山登报征求下联”1937年,阎锡山经过无锡,游览了锡山,写了上联:阎锡山过无锡登锡山锡山无锡登报征求下联,当时无人能对。
你能对吗?请能对者在纸上写出下联交给我。
8年后,范长江随陈毅同志到天长县采访。
范对陈毅说:“阎锡山的绝句我对上了,是‘范长江到天长望长江长江天长’。
”陈毅连声赞道:“妙!妙!长江,才子也。
”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1.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特征概念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同时也就反映了具有这种本质属性的对象,因而概念有客观的内容和确定的范围,这两方面分别构成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就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
第三节 概念间的关系讲解
4.关系定义
• 关系定义是以被定义项所反映的对象与其 他对象之间的关系作种差的定义方法。
如:丈夫是指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便是女 子的丈夫。
又如:偶数就是能被2整除的数。 例如:“圆”的定义。
5.功用定义
• 是以被定义项所反映的对象的用途和功能 作种差的定义方法。
如:笔是用来写字和画画的工具。
(二)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
所有a是b,有b不是a a<b
例如:长篇小说——小说 大学生——学生
(三)真包含关系(属种关系)
所有b是a,有a不是b a>b
• 例如:知识分子——某一位教师 鸟类——麻雀
(四)交叉关系
• 有a是b,有a不是b, 有b是a,有b不是a。
例如:教师——青年 学生——党员 红色——气球
二、不相容关系
• 不相容关系分为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一)矛盾关系:是指两个概念的外延没
有任何部分重合,而它们的外延之和刚 好等于其属概念的外延。 “非此即彼,对立无中” 如:“学中文的学生”、“不学中文的学 生”
生死牌的故事
(二)反对关系(对立关系):如果 两个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部分重合, 而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其属概念的 外延,那么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外延 关系就是对立关系。
(二)单独概念不能限制。
如:哈尔滨、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中华 民族、马克思----青年马克思
二、概念的概括
• 通过减少概念的内涵以扩大概念的外延, 从而由种概念过渡到属概念的方法即为 概念的概括。
•
即“- 内涵 + 外延 ”
• 种概念 属概念 具体
抽象
• 概念的概括可以连续进行
概括的方式
• 去掉限定成分。 如:诗人——人 女人——人 • 直接把表示种概念的语词换成表示属
逻辑学基础教程教学大纲和教案
逻辑学基础教程教学大纲和教案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1)简要了解普通逻辑的对象范围;(2)简要了解普通逻辑的科学性质;(3)了解学习普通逻辑的意义。
教学要求:(1)了解几个基本概念(思维,思维的基本形式,思维的基本规律,简单的逻辑方法)。
(2)明确学习普通逻辑的目的。
第二章概念第一节概念的概述一、概念的本质(什么是概念)定义: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属性:是指事物自身性质以及一事物与它事物的关系。
本质属性:是决定一事物之所以成为该事物并使它与别的事物相区别的属性。
任何思想的表达,总是从概念开始的。
而人们真正认识一个事物,也是以认识这个事物所反映在概念中的本质属性为终结的。
即认识、理解、明确一个概念是从认识、理解、明确这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本质属性开始的。
二、概念与语词的关系概念是用语词表达的,认识、表达概念必然涉及到概念与语词的关系。
1.概念与语词的联系概念是语词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语词是表达概念的语言形式。
2.概念与语词的区别(1)概念与语词有不同的特点。
概念是思维的最小单位,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是认识论、逻辑学等学科研究的对象。
语词是语言的最小单位。
体现民族文化的特点,有约定俗成的性质。
是语言学研究的对象。
(2)词语并不都表达概念。
实词表达概念,虚词不表达概念。
(3)概念与语词不一一对应。
①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②同一个概念可用不同的语词表达。
了解了概念与语词的关系,可以避免思维混乱,保持思维的确定性,亦即“用词恰当”。
三、概念的逻辑特征第二节概念的种类概念的种类是根据概念内涵或外延方面的不同特征,对概念进行的不同的分类。
一、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根据是概念外延的数量)单独概念:是反映某一个别事物的概念。
它的外延是独一无二的。
一般以专有名词或摹状词表达。
普遍概念:是反映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别事物组成的一类事物的概念。
它的外延是这一类事物中所有的个别事物。
二、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根据是概念内涵的不同)集合体:一类事物中每个分子按照一定方式组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具有新的本质属性的整体。
法学逻辑笔记
法学逻辑笔记第一章.导论&1.法律逻辑学的性质和对象1.逻辑的含义:1.客观规律性2.思维规律,规则注:对于思维规律的选择就是对说话概念顺序的选择3.理论和观点4.逻辑科学注:逻辑的含义一定取决于它特定的语言环境。
2.逻辑学的对象:任何一实体的思维形式及其基本规律。
A.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理性上的认识)B.思维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注:这些模式是已有定义的,而且三者大多都不想干,互不影响。
C.思维的种类:a.形象思维b.普通思维c.辩证思维这三者都属于逻辑思维。
d.灵感思维注:没有脱离逻辑思维但不完全属于逻辑思维列:阿基米德形象思维:散文,诗歌等普通思维:==抽象思维例如:A是A 可以说是一种近乎直线的思考方式辩证思维:==抽象思维例如:A是A又不是A 近乎于一种曲线的思考方式D.思维的特征:1.概括性:即指人类通过思维寻找出事物的本质面2.间接性:运用思维间接的获取新的知识。
例如:考古学家凭借现有的遗迹,判断出过去人们的生活3.思维与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思维依靠语言而存在,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的成果依附于语言。
3.思维形式的研究即对“概念,判断,推理”的研究研究思维形式必须具备思维的逻辑形式,我把它定义为思维公式。
思维的逻辑形式(思维公式):思维形式是以逻辑形式呈现的它具有不同内容的同一思维形式的结构例如:所有法律都具有阶级性所有商品都是劳动产品总结:首先这两条都属于判断的同一思维形式,其中红字部分是变项,而黑子部分是常项。
结果就可以换成“所有A是B”的逻辑形式即思维公式,对于思维内容即变量无需过多的讨论,关键是培养思维公式。
思维公式(逻辑形式)是思维内容的载体。
逻辑形式的组成:常项+变项变项的是思维内容,常项的是逻辑形式。
注:常项决定了逻辑形式的性质。
注:遵守思维的基本规律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即结论对否取决思维形式和思维内容总结:要学会抽取逻辑形式。
4.基本规律的研究A.同一率:思维前后一致性A是AB.矛盾率:思维前后无矛盾A不是AC.排中率:明确性不能A好像是AD.充足理由率:论证性,主要理由5.逻辑的性质A.全人类性:工具性B.抽象性6.逻辑史的发展中国:名辨之学墨家《墨经》印度:因明逻辑陈那:三支论式(宗:结论因:小前提喻:大前提希腊:亚里士多德A.《工具论》B.《形而上学》:矛盾论和排中论斯多葛学派:复合判断,推理(丰富了亚里士多德)第二章.概念引子:概念a.概括:概念内涵b.限制:概念外延(明确)概念是判断,推理前提第一节.概念的概述一.定义: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范围的思维形式)二.概念的两种基本特征:内涵和外延1.内涵:事物的本质属性(质)2.外延:概念所指对象的范围总和(量)3.特点:既有决定性又有灵活性4.内涵与外延的关系:反变关系(词义越大,概念越小)当内涵越小外延越广例:战争----革命战争----抗战外延小内涵大(本质属性丰富)特点:后概念的本质属性大于前前概念三.概念与语词1.联系:语词是概念表现的载体,语词是概念的形式,概念是语词的内容2.区别:A.思维形式与语言形式(概念无阶级性而语词不同)B.无民族性与有民族性C.概念与语词并非都对应:并非语词都能表达概念D.同一个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表达例:贼,小偷E.同一个语词可以表达不同概念取决于客观条件的限制第二节.概念的种类一.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1.单独概念:反映单独事物:外延是独一无二2.普遍概念:反映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子对象的概念,它的外延概念有二个或更多二.正概念与负概念1.正概念: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例:机动车(肯定概念)2.负概念: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三.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1.集合概念:反映对象是一个集合体(代表一个事物的发展趋势);是由同一个对象构成的有机整体。
高中化学详解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 原反应
复分解 反应
(7) NaOH + HCl = NaCl + H2O
二、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类型 反应的关系:
化 学 非 氧 化 还 原 反 应 氧化 还原 反 应 置反换反应应 复分解反 应
表格
基本反应类 型
反应实例
点燃
化合反应 3Fe+2O2 = Fe3O4 CaO+H2O = Ca(OH)2
部分是 部分不 是
同上
是 都是
是Hale Waihona Puke 不是都 不不是 是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规律 电子得失(或
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 被氧化
元素化合价升 降)总数相等
还原剂 + 氧化剂 == 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1、强弱律:自发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总是
由“强”成“弱”的。(判定强弱)
2、价态律:元素处于最高(低)价,只有
氧化(还原)性,中间价则两性都有。
3、转化律:邻价态间的转化最易。只靠
拢不交叉规律——归中反应 4、先后律:谁强谁先反应。
全程导学38页
四、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1、金属的冶炼
2、电解、电镀 3、燃烧的应用 4、金属腐蚀的防护 5、食物的保鲜 6、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7、有关氧化还原方程的计算。 布置作业:阅读《中学第一课堂》
0 0 点燃 +3 -2 (1)4Al + 3O2 == 2Al2O3
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
O2 是氧化剂 Al是还 原剂
Al2O3既是 氧化产物又
升 失 氧 还 降 得 还 氧 是还原产物
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
逻辑学教学设计方案
1.从内涵上可以把概念分为哪几种?
2.概念在外延上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3.如何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
4.明确概念的内涵有那几种具体的方法?
三.其他要求:
完成《逻辑习题集》第二章的练习题。
第6周第1次教学设计方案(课时:3)
题目
(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三章、命题逻辑
一、课后阅读材料:
1.黄新华、张则幸主编《逻辑学导论》第113—126页第1章《谓词逻辑》(一),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
2.陈波《逻辑学十五讲》第130—147页第五讲《“所有的金子都是闪光的”》,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
3.金岳霖主编《形式逻辑》第80—98页。人民出版社,2006年。
二、课后作业:(写在作业本上)
4.什么是省略三段论?如何将其恢复成完整的三段论?
5.什么是文恩图解?如何运用文恩图解检验三段论的有效性?
三.其他要求:
完成《逻辑习题集》第四章的有关三段论案例题。
第10周第1次教学设计方案(课时:3)
题目
(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五章谓词逻辑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掌握原子命题的内部结构。
2.了解直言命题的表达式,能将简单的直言命题符号化。
二、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启发,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多媒体辅助课堂讲授。
课后要求
一、课后阅读材料:
1.黄新华、张则幸主编《逻辑学导论》第148—163页第1章《谓词逻辑》(二),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
2.陈波《逻辑学十五讲》第130—147页第五讲《“有的投票人赞成所有的候选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
第八章归纳逻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概念之间的并列关系
一)并列关系的形式 1、不相容并列关系 (S≠P≠H≠Q)∧ [ (S+P+H+Q)= I]
I
S P H Q
S:领陆权 P:领空权 H:领海权 I:领域权
S:管制 P:拘役 H:有期徒刑 Q:无期徒刑 R:死刑 I:主刑
2、相容并列(交叉)关系
相容并列(交叉)关系的情况比较复杂,可列图表如下:
S
H
P
I
P
S
H
I
S:排球爱好者 P:篮球爱好者 H:足球爱好者 I:球类爱好者 S:抢劫犯 P:盗窃犯 H:强奸犯 I:案犯 S:有期徒刑犯 P:无期徒刑犯 H:死刑犯 I:刑犯
二)运用并列关系 容易导致的逻辑错误
1、跨类并列 如:“这本书的出版,引起了教育界、理论界、文艺 工作者和新闻记者的广泛关注”。 2、无序并列 如:“举报信件的转办、登记、保管、拆阅、收发等 工作,应建立健全责任制,严防泄露和遗失举报材料”。 3、整体与部分的不当并列 如:“对刑罚中的主刑和有期徒刑的条款,我已经倒 背如流”。 “他感到胳膊和全身剧烈疼痛”。 “他游览了颐和园和万寿山”。
S:合法 S:有罪 S:有偿服务 S:上诉 S:行为能力人
P:非法 I:言行 P:无罪 I:言行 P:无偿服务 I:服务 P:不上诉 I:司法维权行为 P:无(非)行为能力人 I:人
2、反对关系
[ (S≠P)∧(S+P)]くI(S+P)
I
S
P
S:有期徒刑 S:共产党员 S:红色 S:放火罪
( 2 )交叉关系的概念不 能表达为属种关系和种属关系。 如:
“青年人,特别是女同志,很想使自 己的体形健美”。
(3)汉语中许多复合概念就是通过交 叉关系而形成的。如:
“故意” 与“杀人” 交叉便组成“故意杀 人”的概念;“过失”与“致人死亡”交叉便组 成“过失致人死亡”的概念;“国家工作人员的 行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行为”、“非法 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 三概念交叉便组成“贪 污行为”的概念。
三)交叉关系 1、交叉关系的含义
[(S≠P)∧(S+P)]=I[(I=(S∧P) ]
S I P
S:党员 P:教师 I:党员教师 S:男犯 P:抢劫犯 I:男抢劫犯 S:杀人 P:故意 I:故意杀人 S= 0,2,4,6,8,10,12 P= 1,2,3,4,5,6
I =S ∧P(S∩P)=
第三节概念之间的关系(外延) 一、 概念之间的相容关系
概念之间的相容关系指两个(两类)概 念之间在外延上至少有一部分是一致的,表现 为两个(两类)概念之间存在着“是”、“属 于”、“包含”、“能够容纳”等的关系。具 体分为: 一)全同关系 概念之间的全同关系又叫重叠关系、同一 关系,指两个(两类)概念之间在外延上完全 相同,但在内涵上完全不一样的关系。
(S≠P)∧(S >P)
P S
S:危害国家安全罪 S:危害国家安全罪 S:危害国家安全罪 S:颜色 S:中国的省份 S:粮食作物 S:家用电器
P:背叛国家罪 P:分裂国家罪 P:煽动分裂国家罪 P:红色 p:广东省 P:玉米 P:电冰箱
3、属种关系的逻辑要求
二)属种关系
1、 属种关系的含义 一个概念的外延完全包含在另一个概念的外延当中, 并且仅为另一个概念外延的一部分。则外延大的那个概 念叫做属概念,外延小的那个概念叫做种概念。
S:宪法 S:大学 S:有期徒刑 S :奇数 S:牛 S:青年工人 P:法律 P:学校 P:主刑 P:整数 P:动物 P:工人
二、概念之间的 不相容关系
一)不相容关系的含义 不相容关系就是 两个(两类、两种)概 念在外延上没有任何一 个部分是一致的,表现 为两个(两类、两种) 概念之间存在着“不 是”、“不属于”、 “不包含”、“不能容 纳”、“不能兼容”的 关系,等等。
二)不相容关系的形式
1、矛盾关系:
(S≠P)∧[(S+P)=I] I S P
“高考狂人‘曹湘凡’:一个人的较量” 曹湘凡现在的生活,都和高考辅导相关。他要么在 备课,要么在去学生家的公交车上,要么正在辅 导。“我其实是贩卖高考知识的零售商。” 资料出处:《广州日报》2010年2月4日A9版。 试分析文中“在备课”、“在去学生家的公交车 上”、“在辅导”之间外延上的关系。
S
P
2、 属种关系的形式
(1)S真包含于P的关系 (S≠P)∧(SくP)
S P
S:广东商学院 P:广东省省属高校 S:虚假广告罪 P:扰乱市场秩序罪 S:扰乱市场秩序罪 P:破坏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秩序罪 S:整数 P:有理数 S:马 P:动物
(2)S真包 含P的关系
马克思:“对于宗教,既不能用敌对的方 式去攻击,也不能用轻佻的方式去攻击, 既不能一般地去攻击,也不能特殊地去攻 击,这就是说,根本不许攻击。”(《马 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第117页。)
三)不相容关系的逻辑要求
1、两个具有矛盾关系的概念的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 的外延,而两个具有反对关系的概念的外延之和小于其属概 念的外延。 2、 两个具有矛盾关系的概念一般是:一个为正概念, 一个为负概念;而具有反对关系的两个概念一般都是正概念。 3、 在使用具有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的概念时,要防止 彼此之间的混淆和顾此失彼的逻辑错误。 如:“他在战场上,不是当逃兵,就是当英雄”。 “在哲学的党性问题上,他既不赞成唯物主义,也 不赞成唯心主义”。 “能否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取得人民群 众信任的关键”。 “领导干部为政清廉是衡量党风好坏的重要标准”。
以上用圆圈表示概念外延之间关系的方 法,是瑞士数学家伦哈特· 欧拉(1707— 1783年)首先提出来的,故又称欧拉图解 法。
人的肢体
人手
左手
右手
左手
右手
“汽车配件”与“汽车轮胎”; “汽车”与”汽车发动机”; “汽车”与“奥迪汽车”; “国家”与”城市”; “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海”与”水”; “海”与“地中海”; “海”与”海水”。
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
用欧拉图图示下列概念之间的关系: a联合国 b中国 c广东省 d广州市 e海珠区 f白云山 g广东商学院 h广东商学院会计学院
a联合国的成员国 b美洲的国家 c美国 d亚洲的国家 e中国 f中国广东省 g中国广东省广州市 h中国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赤沙村 j广东商学院
a商人 b中国的商人 c儒商 d奸商 e晋商 f徽商 g浙商(浙江籍商人) h温商(温州籍商人) j粤商 k广商(广东商学院) l广东商学院会计学院 z美国总统奥巴马
P:无期徒刑 P:无党派人士 P:黄色 P:决水罪
I:主刑 I:成年人 I:颜色 I:危害公 共安全罪
“人民检察院侦察的案件,侦察终结后,应做出起诉、 免予起诉或者撤消案件的决定”。其中的“起诉”、 “免予起诉”、“撤消案件”之间便是反对关系。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 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 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 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闭谋而不兴,盗窃乱贼 而不做(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其中的 “老者”、“壮者”、“幼者”之间也是反对关系。 许世友:冷酒伤肝,热酒伤肺,没酒伤心。
“我爱段子” 对于伦敦奥运会,我们赢,不行!你肯定用兴奋剂 了;平,也不行!国旗给你放下面;输,还是不 行!你消极比赛,对不起体育精神!那究竟是要 怎样?(尾号1917的天津用户提供) 资料出处:南方都市报12580生活播报2012年08 月04日 属概念为比赛的结局(或比赛的结果)
小阳:我爸希望我是男生,真讨厌! 小明:我爸希望我是女生,真郁闷! 小亮:我才惨咧! 两人问:凭什么那么说? 小亮:我பைடு நூலகம்希望我没出生。 资料出处:手机报-南方都市报-新闻早报,2012 年8月6号 “男生”、“女生”在外延上是什么关系? “男生”、“女生”与“没出生”在外延上是什么 关系?
2, 4 , 6
集合的交
女性公务员
女性
公务员
2、交叉关系 的逻辑要求:
(1) 具有交叉关系的概念,一般不宜并列使用。 违反这条规则就会导致逻辑统计数据大于实有 (实在、原本)统计数据的错误。如:
“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代表 有工人、农民、解放军、知识分子、党员、 团员、‘五• 一’奖章获得者、‘三•八’ 红旗手、干部、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主 以及下岗人员。”
(1)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一般不要并列使用。否则 会导致逻辑错误,如:“这个书店里出售的图书涉及到法 律、婚姻法、民法、刑法等多个学科、领域”,“我们的 产品畅销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赤 沙村”。 但有时为了强调属种关系中的种概念,可加强语调词, 予以并列人。如:“领导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特 别是高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廉洁自律”。 有时可在种概念和属概念之间加“其他”予以并列。 如: “他的书架上摆放着刑法、民法、婚姻法及其他方面的法 律图书”。 (2)要防止以属代种、外延过宽的逻辑错误。 “爱迪生发明了灯”。 “家里有灯,何必出去看灯?”;“家里有人,何必出 去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