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科奇海表层沉积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0.074
0.259 0.047 0.322
1.24
5.2 0.85 5.8
Ho
Er Tm Yb Lu Y
123.6111
125.2381 118.125 115.311 113.0303 93.36735
95.27778
103.3333 90.625 89.47368 85.75758 65.8163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LaN/SmN:反映了轻稀土之间的分馏程度。该值越大, 轻稀土越富集。 根据LaN/SmN可以对岩石进行分类。如根据LaN/SmN比 值,Schilling(1975a)将洋中脊玄武岩划分成三种类型: N型(正常型),LaN/SmN<1;稀土元素组成模式为亏 损型。 P(E)型,地幔柱型或异常型,LaN/SmN>1;富集型。 T型,过渡型;LaN/SmN≈1 • GdN/YbN:反映了重稀土之间的分馏程度。该值越小, 重稀土富集程度越高。有人用GdN/YbN比值将马提岩划 分成三个组。
• 在成矿研究中,常用未矿化或蚀变的岩石 为标准,了解成矿或蚀变过程中,稀土元 素的变化。
这种方法的优点
• 一般公认球粒陨石的轻-重稀土元素之间不存在 分异。 采用球粒陨石标准化模式图可使样品中各REE 间的任何程度的分异更清楚地显示出来。 克服奇偶原子序数的元素丰度不同所造成的 REE曲线锯齿状变化。 可以反映所研究样品相对于原始地球稀土组成 的地球化学分异作用。 直线斜率、形态和偏离直线的稀土元素的异常 地球化学行为,为成岩成矿机理研究,提供了 重要信息。
• ② LREE/HREE—轻重稀土元素比值 • 用途:能较好地反映REE的分异程度以及 指示部分熔融残留体和岩浆早期结晶矿物 的特征。是判断残留相或结晶相矿物组合 的重要依据。
楚科奇海-加拿大海盆表层沉积物中的粘土矿物
海 洋沉 积物 中的粘 土矿物 是沉 积物 中 比较稳 定 的主要组 分 , 它们 大都 是来 源 于陆地 上 岩石 的风化 产物 。
因此 通过 对粘 土矿物 的研 究 , 不仅 能有 效地 判识沉 积 物 的来 源 及 其扩 散 途 径 ] 而 且 还可 以对 源地 的环 境 1 ,
和气 候变 化提 供重要 的信息 I , 因为 如此 , 2 正 人们 对 于海洋 粘土 矿物 的研 究一 直予 以高 度重 视 。
石一 蒙 皂 石 , 遍 见 于 研 究 区 内 除 上述 两海 区 以 外 的 广 大 区域 。就 各 粘 土 矿 物 的 区 域 变 化 而 言 , 普 总体 上 由 楚 科 奇
海 向 加 拿 大 海 盆 , 利 石 和 高 岭 石 呈含 量增 加趋 势 , 泥 石 和 蒙 皂 石 含 量 呈 减 少 趋 势 。 根 据 粘 土 矿 物 的质 量 分 数 伊 绿
维普资讯
第 2 卷 第 2期 6
20 0 8年 4月
海
洋
科
学
进
展
Vo1 6 NO. .2 2 A p i。2 8 rl 00
A DV AN CES I N M A RI E SCI N ENCE
楚 科 奇 海 一 加 拿 大 海 盆 表 层 沉 积 物 中 的 粘 土 矿 物
冰 洋 欧 亚 海 盆扩 散 而来 的细 粒 物 质 , 分 布 主 要 受北 冰 洋 的 跨 极 漂流 、 自大 西 洋 的 水 流 结 构 以 及 波 弗 特 涡 流 等 其 来
所 物; 楚 加 粘 区域 变 化 ; 制 因 素 控
中 图分 类 号 : 7 6 2 P 3 .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16 4 ( 0 8 0 — 1 1 1 1 7 -6 7 2 0 ) 2 0 7 - 3
海相碳酸盐岩稀土元素在古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海相碳酸盐岩稀土元素在古环境研究中的应用首先,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对古环境演化的解释提供了重要线索。
稀土元素具有多种氧化态,能够在水体中发生复杂的赋存形式变化,因此可以反映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沉积过程。
通过分析碳酸盐岩中的稀土元素含量和分布模式,可以研究地球化学演化过程和古环境变化,如古水体成分、沉积环境氧化还原状态等。
其次,稀土元素在古环境重建中的应用可以用来确定沉积环境的化学特征。
稀土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非常广泛,其含量和分布模式受到沉积物供源、水体化学特征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分析碳酸盐岩中稀土元素的含量和比值,并与现代环境沉积物进行对比,可以估算古环境背景条件。
比如,稀土元素的富集度和分异度可以反映古水体的化学组成、沉积物的风化程度等信息,有助于判断古环境的酸碱度和盐度等。
此外,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还可用于判断矿物的成因和识别古气候环境。
不同氧化态的稀土元素在碳酸盐岩中的富集和分配与矿物的形成机制、成矿热液的特征、气候变化等具有密切关系。
比如,稀土元素的Eu/Eu*比值可以反映矿物的形成温度和成因类型;稀土元素的稳定性在不同氧化还原环境下会发生变化,因此可以用于鉴别古环境中的气候湿度和氧化还原条件。
总而言之,稀土元素在海相碳酸盐岩中的应用可以提供重要的地球化学信息,深化我们对古环境变化的认识。
通过对稀土元素含量、分配模式和比值的综合分析,可以重建古气候、古海洋环境、古生物演化等方面的信息,为地球科学领域的研究和全球变化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
因此,海相碳酸盐岩中稀土元素的研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科学意义。
楚科奇海附近表层沉积物中类脂生物标志物的分布特征和意义
第 2期
海
洋
学
报
V o I 2。N o l3 .2 M a c O1 rh 2 0
21 0 0年 3月
A CTA CEA N O LOG I O CA I I S N CA
楚科 奇 海 附近表 层 沉 积物 中类脂 生物标 志物 的 分 布 特 征 和 意 义
变化 , 对于我 们理解 碳循 环 的变 化及气 候变 化机理 、 寻找 气候 的变 化 规 律 有 着 重 要 的意 义 。从 短 期 而 言 , 游植物 种群 变化 可 以影 响碳 及 生 源要 素 生物 浮
地球 化学循环 , 可 以影 响海 洋 中高 营 养盐 层 次 的 也
种群 结构 , 而改 变整个 生态 系统 。 从 北 极海 区是全 球 碳循 环 的重要 汇 区 , 白令 海一 楚 科 奇海 陆架 海 区“ 物 泵 ” 程是 控 制 C : 气 生 过 O海 通 量 的最 主 要 因素 ] 其 受 北 太 平 洋 水 和 大 西 洋 ,
水 团 以 及 陆 地 河 流 和 陆 源 物 质 输 入 的 影 响 , 北 在
C O 浓度 和全球 碳循 环有 着重 要 的调控 作 用 。其生
产力 的变化或 种群结 构变 化都可 以改 变“ 物泵” 生 调 节碳循环 的能 力l 。从 “ 积雨 比例” ri ai) 1 ] 沉 (anrt 假 o 说到“ 假说 ”2 、硅假 说 ”5, 不反 映 了海 洋 中 铁 ¨ ] “ 【 无 ] 不 同的浮游植 物对 全球 气 候 变 化 的响 应 和 反馈 , 因 此研究海 洋沉 积物 中浮游植 物生 产力 和种群 结构 的
收 稿 日期 : 0 9 0 — 9 修 订 日期 :0 9 1 - 6 2 0 — 42 ; 2 0—11 。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在岩相古地理研究中的应用_鲁洪波
井和露头剖面的沉积岩石学特征, 应用层序地层学 生物化石含量极少; 有 56 个煤层( > 0. 5 m) , 总厚度
原理, 将伊犁盆地 P2 ( 上二叠统) - J( 侏罗系) 地层 为 206 m, 占地层总厚的 10. 5% . 其中, T ST 为黑色 划分为 4 个二级层序( S1, S2, S3, S4 ) , 从而建立了层 泥岩夹少量远源浊积细砂岩; H ST 以发育巨厚的煤 序地层框架( 见表 1) 。其中, S3 大致对应于中、下侏 系地层为特征。 罗统( J1- 2sh) ( 包括低水位体系域( L ST ) 、湖侵体系
5 图解分析法
Coryell 作图法是一 种常用来直观 表现稀土元 素分馏特征的方法。此方法以球粒陨石稀土元素平 均含量为标准, 将样品标准化( K 为岩样与球粒陨
#8#
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1999 年 2 月
石中稀土元素含量之比) , 取其对数作为直角坐标的 纵轴, 并以稀土元素原子序数作横轴。球粒陨石已 被认为是地球的原始物质, 因此, 以其为标准作图, 能更清楚地反映样品对地球原始成分的分异程度。 在宁 1 井的不同井段选取了有代表意义的四个点, 对各点进行了标准化, 并取其对数值作为纵坐标, 如 图 1.
域( T ST ) 和高水位体系域( H ST ) ) 。宁 1 井位于盆 地北部 伊宁凹陷 沉积 沉降中 心附近 , 完钻井 深为
伊犁盆地位于新疆西部, 北靠科古琴 博洛霍洛 4 708. 2 m. 经全区地震剖面追踪闭合, 运用 VSP 进
山, 南邻恰普恰勒山, 东至阿吾拉勒山, 向西进入哈 萨克斯坦共和国, 是海西期褶皱山系中的一个山间 盆地, 实际勘探面积为 9 238 km2, 自二叠系以来沉 积了厚达 2 000~ 8 000 m 的地层。根据大地构造 活动的重大事件及其在地震剖面上的响应, 结合单
楚科奇海与白令海海洋地质研究进展
研究报告R EPORT S楚科奇海与白令海海洋地质研究进展*高爱国1陈荣华2程振波1李秀珠2(1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61)(2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杭州310012)提要1999年7月~1999年9月我国进行了首次北极科学考察,实现了北极地区海洋地质研究零的突破。
这次考察取得了大量的沉积物样品,同时还获得了第一手现场资料。
简要介绍了沉积物特性、分布特征,分析了沉积物的物质来源、沉积环境,同时介绍了部分室内研究成果。
关键词楚科奇海及白令海,海洋沉积物,研究进展*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资助项目。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及“雪龙”号极地考察船为本次科考所作的协调及条件保障工作,使我们能取得珍贵的海洋地质样品,谨致谢意。
收稿日期:2000212222;修回日期:2001202203楚科奇海与白令海是北冰洋与太平洋的两个边缘海,它们位于白令海峡的两侧,通过白令海峡,它们将两大洋连在一起,成为两大洋间物质、能量交换的通道。
在两大洋间的物质、能量分配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全球变化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为了探讨该区的海洋沉积过程,提取古海洋古气候信息。
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地质学科的科研人员于1999年7月1日至1999年9月9日利用我国第一艘破冰船“雪龙号”,开展了楚科奇海与白令海海洋沉积物的取样工作,这是我国科学家首次在这两海区进行的海洋地质调查研究,获取了大量的沉积物样品及宝贵资料。
目前大部分样品和数据正在分析、整理中,从中发现了一些新的现象,为了促进北极地区海洋地质研究,现将调查所得的初步成果作一介绍。
1海上调查概况海上调查包括两个海区,楚科奇海调查区(含波弗特海区,以下通称楚科奇海区)位于66°30′N ~75°05′N ,157°56′W ~175°02′W ,水深30~2700m 的范围内;白令海调查区位于57°38′N ~61°32′N ,175°33′W ~179°56′W ,水深140~3850m 的区域内,见表1。
北极楚科奇海沉积生物硅的分布及其硅质泵过程初探
于楚 科 奇 海 东 部 阿 拉 斯 加 沿 岸 流 影 响 区域 , 其 生 物硅 含 量 小 于 3 %。 楚 科 奇 海 表 层 沉 积 物 中 生物 硅 的 分 布 与上 层 水 体 的 初 级
生产 力 的分 布 格 局 较 一 致 , 而 影 响 上 层 水 体 浮 游 植 物 生产 的 两个 重 要 因 素分 别 为 楚科 奇 海 环 流 格 局 ( 尤其是太平洋入 流水的
中 图分 类 号 : P 5 9 3
Bi o g e n i c S i l i c a Di s t r i b u t i o n i n Ch u k c h i S e a a n d I t s I mp l i c a t i o n s f o r S i l i c a t e P u mp P r o c e s s
摘 要 : 依 托 第 3次 、 第 4次 、 第 5次 北极 科 学 考察 在 北 极 楚 科 奇 海 采 集 的表 层 沉 积 物 样 品 , 通 过 碱 液 连 续 提 取 法 对 生 物硅 含
量进 行分 析 , 以探 讨 楚 科 奇 海 的 生 物 硅 分 布 及 硅 质 泵 过 程 。 结 果 显 示 , 楚 科 奇 海 表 层 沉 积 物 中 生 物 硅 的含 量 为 1 . 2 3 %~ 1 0 . 6 0 % 。高 值 区位 于 楚 科 奇 海 陆坡 处 7 2 。 N附近 和 楚科 奇 海 南部 阿 纳 德 尔 流 和 西 伯 利 亚 沿 岸 流 的交 界 处 6 8 。 N附 近 , 低 值 区位
西太平洋Kocebu海山铁锰结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DOI: 10.16562/ki.0256-1492.2020092101西太平洋Kocebu 海山铁锰结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刘凯1,2,王珍岩1,2,3,4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青岛 2660712.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3. 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青岛 2660714.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青岛 266071摘要:西太平洋麦哲伦海山区是全球重要的铁锰结壳资源分布区,具有丰富的稀土元素资源潜力。
本文对采自麦哲伦海山区Kocebu 海山的11个铁锰结壳表层样(<1 mm )进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探讨其含量特征、成因和影响稀土元素富集的环境因素。
结果表明:Kocebu 海山铁锰结壳表层样品ΣREY (Rare earth elements and yttrium )平均含量为1 366 mg/kg ,低于前人在麦哲伦海山区其他海山以及邻近的马尔库斯–威克海山区的分析结果;样品轻稀土富集和Ce 正异常(平均值为1.45)特征以及稀土元素成因图解、配分曲线和分配系数曲线等均表明该海山结壳属于水成成因;海水中稀土元素含量和溶解氧含量是控制结壳生长的关键环境参数,二者在Kocebu 海山所在海区的浅水环境中含量较低;结壳ΣREY 含量偏低与采样点水深较浅导致的海水稀土元素含量和溶解氧含量较低密切相关,受碎屑矿物的稀释作用影响较小。
在开展铁锰结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和资源勘探评价时应充分考虑采样水深的分布范围,局部水深样品的分析结果可能导致研究结果出现较大偏差。
关键词:铁锰结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成因;麦哲伦海山中图分类号:P744, P736.4 文献标识码:AGeochemistry of rare earth elements and yttrium in ferromanganese crusts from Kocebu Guyot in the Western PacificLIU Kai 1,2, WANG Zhenyan 1,2,3,41. 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Geology and Environment,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Qingdao 266071, China2.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3. Center for Ocean Mega-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Qingdao 266071, China4. Laboratory for Marine Mineral Resources, Qingdao National Laboratory for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gdao 266071, ChinaAbstract: The Magellan Seamounts in the Western Pacific, as an important contract area for ferromanganese crusts exploration, contain high potential of rare earth resources. In this paper, the geochemistry of rare earth elements and yttrium (REY) from 11 top surface ferromanganese crust samples (<1 mm) collected from the Kocebu Guyot were studied. We analyzed the REY composi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tic type of the samples and discussed the factors which control the enrichment of RE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REY abundance (ΣREY) of the crusts is 1 366 mg/kg, which is lower than that from other seamounts in Magellan Seamounts and Marcus-Wake Seamounts. The Kocebu Guyot is characterized by enriched light REE and high positive Ce anomalies (mean δCe value 1.45). Genetic discrimination diagram, normalized REY plots and REY partition coefficient patterns indicate that all the crusts are hydrogenetic in origin. REY abundance and dissolved oxygen content in seawater should be regarded as primary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controlling the growth of crusts. The lower REY abundance in the samples is related to the water depth and affected by lower REY and oxygen content in shallower waters near Kocebu Guyot, but not observably diluted by detrital minerals. Geochemistry research and resource evaluation of ferromanganese crusts in seamount areas should take the influence of water depth into further consideration, the analysis of samples from limited water depth may cause large deviations in the research results.Key words: ferromanganese crusts; rare earth elements; geochemistry; genesis; Magellan Seamounts资助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印太交汇区海洋物质能量中心形成演化过程与机制”(XDB42010203),“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XDA9060401);科技部基础资源调查专项“西太平洋典型海山生态系统科学调查”(2017FY100802)作者简介:刘凯(1994—),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海洋沉积,E-mail :******************** 通讯作者:王珍岩(1972—),男,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海洋沉积学研究,E-mail :**************.cn 收稿日期:2020-09-21;改回日期:2020-11-11. 蔡秋蓉编辑ISSN 0256-1492海 洋 地 质 与 第 四 纪 地 质第 41 卷 第 1 期CN 37-1117/PMARINE GEOLOGY & QUATERNARY GEOLOGYVol.41, No.1铁锰结壳是一种从海水中沉淀出来的“壳状”铁锰沉积物,主要分布于最低含氧带(OMZ)以下,碳酸盐补偿深度(CCD)以上的海山斜坡上,分布水深一般为800~3 000 m[1-2]。
西太平洋深海沉积物孔隙水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 意义
DOI: 10.16562/ki.0256-1492.2020102601西太平洋深海沉积物孔隙水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车宏1,胡邦琦1,2,丁雪2,宋维宇2,郭建卫2,崔汝勇2,邓义楠31.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青岛 2662372. 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青岛 2660713. 自然资源部海底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广州 510075摘要:为探索深海孔隙水中稀土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对太平洋菲律宾海九州-帕劳海脊东、西两侧的两个钻孔沉积物进行了高精度的孔隙水采样工作,分析了主、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并对稀土元素的浓度、配分模式以及分馏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结果表明:这两个钻孔沉积物均处于氧化环境,表现出海水-沉积物界面和浅层孔隙水(2.5~20 cm )中相对富集轻稀土和中稀土,而中层(25~60 cm )和深层沉积物(>65 cm )孔隙水中则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的特征。
初步推断有机质和锰(氢)氧化物的分解和吸附作用是造成孔隙水中稀土元素分馏的主要因素。
相比于九州-帕劳海脊的东、西两侧海域,孔隙水中的稀土元素浓度和分馏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周围环境中的矿物组成和锰(氢)氧化物等是其主要的控制因素,但是研究区域深海孔隙流体并不能为海洋贡献稀土元素。
关键词:稀土元素;孔隙水;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菲律宾海中图分类号:P736.4 文献标识码:ARare earth element geochemistry characteristics and implications of pore-water from deep sea sediment in Western Pacific OceanCHE Hong 1, HU Bangqi 1,2, DING Xue 2, SONG Weiyu 2, GUO Jianwei 2, CUI Ruyong 2, DENG Yinan 31. Qingdao National Laboratory for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gdao 266237, China2. Qingdao Institute of Marine Geology, CGS, Qingdao 266071, China3. 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Mineral Resources of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Guangzhou 510075, China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biogeochemical process of the rare earth elements in deep sea pore water, high-precision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two stations of the Philippine Sea.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in elements, trace elements and REE are analyzed and the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and fractionation of the REE discussed in details. It is found that both the two stations are in an oxidizing environment. HREE and MREE are enriched around the water-sediment interface and in the shallow pore water (2.5~20 cm), while MREE and HREE enriched in the middle (25~60 cm) and lower layers of sediments. We believe that the decomposition and adsorption of organic matter and Mn oxide are the main factors for the fractionation of REE in pore water. Concentrations and fractionations of REE in pore water are found different in the East and West sides of the Kyushu Palau Ridge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 in volcanic activities, mineral composition and Mn oxide in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However, the pore fluid of the study area makes no contribution of REE to the ocean.Key words: rare earth element; pore water; trace elements; geochemistry; Philippine Sea稀土元素(REE )作为一组紧密共生的元素族,由于其化学性质的特殊性使其被广泛用于海洋科学、地球化学以及工业等领域中[1-5]。
楚科奇海与加拿大海盆表层沉积物表观特征及其环境指示
2008年12月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V ol.28,No.6第28卷第6期 M ARINE GEOLOGY&QUA TERNA RY GEOLOGY Dec.,2008D OI:10.3724/SP.J.1140.2008.06049楚科奇海与加拿大海盆表层沉积物表观特征及其环境指示高爱国1,2,王汝建3,陈建芳4,张德玉5,张道建5(1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海洋学系,厦门361005; 2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361005;3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 4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杭州310012; 5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61)摘要:通过对中国首次和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采集的表层沉积物的观察,根据沉积物的颜色和气味、砾石分布、底栖生物及贝壳分布特征的分析,探讨了该海区表层沉积物表观特征变化与有机质输入、沉积物的氧化还原状态的关系、底栖生物分布范围、冰筏碎屑的分布区域及与海流的关系,指出在研究区软体动物生长的北界位于73.5°N,比浮游动物的北界约低2个纬度。
冰筏碎屑的北界可作为融冰水的北界或永久冰区的南界,位置在77°24′N附近。
通过对沉积物表观特征的综合分析,结合研究区的海流特征,指出研究区的海流分布对沉积物分布有重要影响,尤其是两股不同性质的海流相遇,对西南部与东部两个区域的沉积物组成及性质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表观特征;砾石;贝壳;环境指示;楚科奇海;加拿大海盆中图分类号:P73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6-1492(2008)06-0049-07 北冰洋在全球海洋-气候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世界大洋冷而致密的中层和底层水源,北冰洋的环境变化将影响全球的大洋环流,从而对全球变化产生影响。
北极沉积物记录着北冰洋的古海洋、古气候、古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信息,对了解全球的气候变化和地质过程,更全面地认识海洋地质过程有积极意义。
楚科奇海表层海水颗粒物组成与来源
楚科奇海表层海水颗粒物组成与来源于晓果;雷吉江;姚旭莹;朱继浩;金肖兵【摘要】对研究区内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所取的表层海水颗粒物的浓度、显微组成、有机碳、氮含量及其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楚科奇海域表层海水颗粒物浓度介于0.56-4.01 mg·L-1,具有冰区边缘高于开阔水域的特点。
陆架区颗粒有机质相对含量高(TOC:9.78%-20.24%;TN:0.91%-2.31%),有机碳、氮同位素值相对重(δ13 C:-23.29‰--26.33‰ PDB;δ15 N:6.14‰-7.78‰),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海洋生物,含有部分陆源有机质;陆坡及北冰洋核心区的颗粒有机质含量,除SR15站外,相对低(TOC:8.06%-8.96%;TN:0.46%-0.72%),有机碳、氮同位素值轻(δ13 C:-26.93‰--27.78‰ PDB;δ15 N:4.13‰-4.84‰),颗粒物有机质以陆源为主。
陆坡区SR15站表层海水颗粒物中异常高的陆源有机质(TOC:27.94%,TN:1.16%;δ13C:-27.43;δ15N:3.81)可能来自源于东西伯利亚的穿极洋流。
海冰携带的颗粒物(包括冰藻)是冰区边缘表层海水颗粒物的重要来源,在陆架区海冰融化,向水体中释放了大量生物体;而陆坡区和北冰洋核心区,海冰对颗粒物的贡献以碎屑矿物和黏土矿物为主。
%Suspended particle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t 1 1 stations in the shelf and slope regions of the Chukchi Sea and the central Arctic Ocean during the Fifth Chinese Arctic Research Expedition in the summer 2012.The particle concentrations,TOC,TN and the carbon and nitrogen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the samples were analyzed.The concent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is between 0.56 mg·L-1 and 4.01 mg·L-1 ,with the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he edge area of the sea ice having higher concentrations.The content oforganic matter is higher in the shelf area (TOC:9.78%-20.24%;TN:0.91%-2.31%),and with heavier isotopic compositions (δ13C:-23.29‰--26.33‰;δ15 N:6.14‰-7.78‰),indicating that t he organic matter is mostly marine with some terrigenous input in this area.In the slope and the central Arctic Ocean,the organic matter content is lower (TOC:8.06%-8.96%;TN:0.46%-0.72%),except for sample SR15,and with lighter isotopic compositions (δ13C:-26.93‰--27.78‰;δ15 N:4.13‰-4.84‰),indicating that the organic matter is mostly terrigenously de-rived in these regions.The extremely high amount of terrigenous organic matter (TOC:27.94%,TN:1.16%;δ13C:-27.43‰;δ15 N:3.81‰)implies that it has been carried by transpolar currents from the East Siberian Sea.The materials,including sea-ice algae,carried by sea ice are the primary source for particles in the edge area of the sea ice.The melting of sea ice released a substantial amount of biomass on the shelf,but a large amount of detrital and clay minerals on the slope and in the central Arctic Ocean.【期刊名称】《极地研究》【年(卷),期】2014(000)001【总页数】9页(P89-97)【关键词】楚科奇海;颗粒物;TOC;TN;δ13C;δ15N【作者】于晓果;雷吉江;姚旭莹;朱继浩;金肖兵【作者单位】国家海洋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2;国家海洋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2;国家海洋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2;国家海洋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2;国家海洋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2【正文语种】中文0 引言北冰洋为北美大陆和欧亚大陆环抱,是相对封闭的大洋,通过弗拉姆海峡(Fram Strait)和白令海峡与大西洋和太平洋连通;边缘海发育,陆架区占整个北冰洋面积的50%。
北冰洋西部楚科奇海盆晚第四纪生源沉积物及其古海洋学意义
北冰洋西部楚科奇海盆晚第四纪生源沉积物及其古海洋学意义北冰洋西部楚科奇海盆晚第四纪生源沉积物及其古海洋学意义通过北冰洋西部楚科奇海盆M03孔晚第四纪以来生源沉积物,有孔虫丰度和冰筏碎屑(Ice-Rafted Detritus,IRD)的综合研究表明,海洋氧同位素(Marine Isotope Stage,MIS)7期以来,碳酸钙(CaCO_3)含量和浮游有孔虫丰度在间冰期的增加和冰期的降低,分别指示大西洋水输入的加强和减弱.而有机碳(TOC)和生源蛋白石(Biogenic Opal)含量的变化可能主要与输入到海底的TOC降解和Opal溶解作用与底层水中的溶解氧有关.间冰期低的TOC和Opal含量可能反映楚科奇海盆海冰覆盖减少,营养盐供给多,表层生产力增加,通气作用好,底层水富氧,降解和溶解作用增强,保存在沉积物中的TOC和Opal减少;而冰期相对高的TOC和Opal含量可能反映楚科奇海盆海冰覆盖时间较长,营养盐供给少,表层生产力较低,通气作用差,底层水少氧,降解和溶解作用减弱,保存在沉积物中的TOC和Opal增多.作者:王汝建肖文申 Wang Rujian Xiao Wenshen 作者单位:王汝建,Wang Rujian(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 肖文申,Xiao Wenshen(Alfred Wegener Institute for Polar and Marine Research,Bremerhaven 27517,Germany)刊名:极地研究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POLAR RESEARCH 年,卷(期):2009 21(4) 分类号:P9 关键词:生源沉积物保存状况表层生产力晚第四纪北冰洋西部 biogenic sediments preservation conditions sea surface productivity late Quaternary western Arctic Ocean。
楚科奇海-加拿大海盆表层沉积物中的粘土矿物
楚科奇海-加拿大海盆表层沉积物中的粘土矿物张德玉;高爱国;张道建【期刊名称】《海洋科学进展》【年(卷),期】2008(026)002【摘要】楚科奇海-加拿大海盆表层沉积物中主要存在3种粘土矿物组合:1)伊利石-高岭石-绿泥石-蒙皂石,仅见于加拿大海盆北部;2)伊利石-绿泥石-蒙皂石-高岭石,主要见于楚科奇海中部;3)伊利石-绿泥石-高岭石-蒙皂石,普遍见于研究区内除上述两海区以外的广大区域.就各粘土矿物的区域变化而言,总体上由楚科奇海向加拿大海盆,伊利石和高岭石呈含量增加趋势,绿泥石和蒙皂石含量呈减少趋势.根据粘土矿物的质量分数和粘土矿物间比值的区域变化,可大体以(74°30′N,175°W)和(71°30′N,150°W)两点连线为界,将研究区分为南、北两个明显不同的粘土矿物分区:南区以绿泥石和蒙皂石含量较高为主要特征,其中S/I和S/K普遍较高、而K/I 和K/CH则普遍较低;北区则以伊利石和高岭石含量较高为主要特征,其中S/I和S/K普遍较低,而K/I和K/CH则普遍较高.粘土矿物的这种分布格局和区域变化表明,在北冰洋的楚科奇海-加拿大海盆海域,不论是粘土矿物的来源还是其分布变化的控制因素,都存在着明显的南、北之别:在该海域的南部,粘土矿物主要来源于阿拉斯加的岩石风化产物、育空河的入海物质以及东西伯利亚海沿岸主要河流的入海物质,其分布主要受来自太平洋的水流结构和西伯利亚沿岸流所控制;而在该海域的北部,粘土矿物则主要来源于加拿大马更些河的入海物质和由北冰洋欧亚海盆扩散而来的细粒物质,其分布主要受北冰洋的跨极漂流、来自大西洋的水流结构以及波弗特涡流等所控制.【总页数】13页(P171-183)【作者】张德玉;高爱国;张道建【作者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61;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61;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61;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61;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海洋系,福建,厦门,361005;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6.2【相关文献】1.楚科奇海-加拿大海盆表层沉积物中的氨基酸 [J], 王奎;陈建芳;金海燕;金明明;李宏亮;张海生2.帕里西维拉海盆西北部表层沉积物中粘土矿物的分布特征及物源分析 [J], 靳宁;李安春;刘海志;孟庆勇;万世明;徐兆凯3.楚科奇海和加拿大海盆表层沉积物中好气异养细菌的地理分布 [J], 高爱国;陈皓文4.加拿大海盆与楚科奇海表层沉积物中硫酸盐还原菌丰度分布状况 [J], 陈皓文;高爱国;林学政5.楚科奇海与加拿大海盆表层沉积物表观特征及其环境指示 [J], 高爱国;王汝建;陈建芳;张德玉;张道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白令海和楚科奇海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降解微生物多样性
白令海和楚科奇海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降解微生物多样性张荣秋;董纯明;盛华芳;白秀花;矫立萍;刘金禄;汪卫国;周宏伟;邵宗泽【期刊名称】《海洋学报(中文版)》【年(卷),期】2014(036)004【摘要】为了研究白令海(海盆及陆架)至楚科奇海陆架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降解菌的多样性,并获得新的PAHs降解菌资源.在GC-MS分析沉积物中PAHs种类和含量的基础上,以萘、菲和芘的混合物为唯一碳源和能源对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富集,通过平板分离鉴定可培养菌株,并验证其降解能力;同时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和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降解菌群结构.GC-MS测定结果表明,14个表层沉积物中PAHs总干质量介于32.99~ 276.97 ng/g.富集菌群中共分离获得51株可培养细菌,平板纯培养、PCR-DGGE及Illumina测序结果均表明,菌群中优势的降解菌是γ-proteobacteria的Marinobacter,Pseudoalteromonas,Pseudomonas和Actinobacteria门的Dietzia菌.此外,Illumina测序结果还表明14个降解菌群在菌群结构组成上,可分为海盆区和陆架区两种类群;同时检测到一些低丰度的海洋专属PAHs降解菌,如Cycloclasticus,A lteromonas和Neptunomonas等.本文结果将加深对白令海及楚科奇海表层沉积物中PAHs降解菌资源与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总页数】10页(P52-61)【作者】张荣秋;董纯明;盛华芳;白秀花;矫立萍;刘金禄;汪卫国;周宏伟;邵宗泽【作者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遗传资源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361005;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遗传资源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361005;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环境卫生系,广东广州510515;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遗传资源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361005;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大气化学与全球变化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361005;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大气化学与全球变化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361005;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与海岸地质环境实验室,福建厦门361005;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环境卫生系,广东广州510515;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遗传资源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361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8【相关文献】1.应用木质素示踪楚科奇海表层沉积物中r有机碳的来源和降解程度 [J], 王心怡;李中乔;金海燕;郑豪;陈建芳2.白令海和楚科奇海表层沉积中的有孔虫及其沉积环境 [J], 孟翊;陈荣华;郑玉龙3.楚科奇海、白令海表层沉积物210 Pb和137 Cs分布 [J], 石红旗;陈发荣4.白令海和楚科奇海表层沉积物的声速特性 [J], 孙蕾;王景强;李官保;孟祥梅;阚光明;刘保华5.楚科奇海与白令海表层沉积中的钙质和硅质微体化石研究 [J], 陈荣华;孟翊;华棣;王汝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应用木质素示踪楚科奇海表层沉积物中r有机碳的来源和降解程度
应用木质素示踪楚科奇海表层沉积物中r有机碳的来源和降解程度王心怡;李中乔;金海燕;郑豪;陈建芳【期刊名称】《海洋学报(中文版)》【年(卷),期】2017(039)010【摘要】Organic carbon (OC)buried in the marine sediments performs as the net sink of atmosphere CO2 .The Arctic Ocean has the largest shelf and receives a mass of terrestrial OC transported by the rivers and coastal weath-ering.The Chukchi Sea is one of the marginal seas of the Arctic Ocean where terrestrial OC was buried.In this study,surface sediments from the Chukchi Sea and plateau a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shelf (33-82.69 m)and the slope (164.63-3763 m).Lignin phenols,in combined with stable carbon isotope (δ13C), OC%,grain size and specific surface area (SSA)are used to trace the sources and degradation of terrestrial organic carbon in this reg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OC loading decrees dramatically from the shelf to the slope.The wide range ofδ13C shows a multi-sourced contribution of plants like shrubs,grasses,and conifers.Gymnosperm tissue is relatively more dominant than angiosperm tissue,whereas non-woody tissue is more dominant than woody tissue upon the surface sediments of the Chukchi Sea,according to the C/V and S/V ratios.In addition,the C9DA, which is obtained from the aliphatic-rich kerogen,is relatively high among Das.This implies that kerogen can play apregnant role in the sources of the OC in the Chukchi Sea and Plateau.%埋藏在海洋沉积物中的有机碳是大气二氧化碳的净汇,而埋藏过程主要发生在陆架区.北冰洋拥有全球最大的陆架,接收大量来自河流和沿岸侵蚀输运的陆源有机碳,楚科奇海作为北冰洋的边缘海,是有机碳埋藏的重要海区之一.本研究选用楚科奇海和海台的表层沉积物(陆架区33~82.69 m,陆坡区164.63~3763 m),通过木质素,结合粒度、比表面积、有机碳百分含量(OC%)、有机碳稳定同位素(δ13C)等指标来示踪楚科奇海沉积物有机碳的来源和降解程度.结果表明,有机碳载荷从陆架到陆坡有明显的降低趋势;δ13C的范围指示有机碳可能来自苔藓、草本裸子植被、浮游植物和冰藻等;木质素丁香基酚(S)与香草基酚(V)的比值(S/V)和肉桂基酚(C)与香草基酚(V)的比值(C/V)表明裸子植物的草本组织贡献了更多的陆源有机碳;此外,较高含量的C9DA二酸(干酪根氧化产物)表明干酪根也可能是楚科奇海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来源的重要组成.指示降解的参数[(Ad/Al)s、(Ad/Al)v、(Ad/Al)p、3,5-Bd/V]在陆架和陆坡沉积物中的差异表明陆坡沉积物中有机质的降解过程受到水动力分选以及原位降解等因素的影响更为明显.【总页数】13页(P19-31)【作者】王心怡;李中乔;金海燕;郑豪;陈建芳【作者单位】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浙江舟山 316021;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海洋生态系统与生物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 310012;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海洋生态系统与生物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12;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海洋生态系统与生物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 310012;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浙江舟山 316021;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海洋生态系统与生物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6.21【相关文献】1.黄河下游-河口-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木质素的特征及其示踪意义 [J], 王映辉;许云平2.白令海和楚科奇海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降解微生物多样性 [J], 张荣秋;董纯明;盛华芳;白秀花;矫立萍;刘金禄;汪卫国;周宏伟;邵宗泽3.长江口邻近陆架区表层沉积物的木质素分布和有机物来源分析 [J], 杨丽阳;吴莹;张经;于灏;张国森;朱卓毅4.北极楚科奇海海底表层沉积物有机碳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 [J], 郝玉;龙江平5.乌江流域下游梯级水库沉积物中木质素的特征及有机碳来源辨析 [J], 黄佳琦;林昕;汪福顺;马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楚科奇海和白令海沉积物中的生物标志物及其生态环境响应
楚科奇海和白令海沉积物中的生物标志物及其生态环境响应张海生;潘建明;陈建芳;陈荣华;卢冰;薛斌【期刊名称】《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年(卷),期】2007(27)2【摘要】采用210Pb方法对北极C8和B2-9岩心样进行了定年和沉积速率研究,获得分辨率约为10a的100年以来(1880—1999,1889—1999年)连续的海洋沉积环境序列。
该岩心样中检出众多的生物标志物(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脂肪酸、甾醇等),利用这些精细分子组合特征∑nC22+/∑nC21-、TABHC、CPI、CPIA、∑C20:0-/nC20:0+、C18:2/C18:0并结合甾醇C27、C28、C29的含量特征变化,认为海域沉积物中有机质主要来自陆源碎屑物质以及海洋自生源(硅质生物)组成。
研究还表明,白令海沉积地层(3~0cm)中生物标志物记录对应时间段约为1980—1999年,保存着北极增暖的强烈信号。
北极的温室效应被放大,进一步证实了极地海洋生物学过程对气候变化有响应。
【总页数】9页(P41-49)【关键词】生物标志化合物;正构烷烃;脂肪酸;甾醇;环境效应;北极【作者】张海生;潘建明;陈建芳;陈荣华;卢冰;薛斌【作者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4.5【相关文献】1.白令海和楚科奇海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降解微生物多样性 [J], 张荣秋;董纯明;盛华芳;白秀花;矫立萍;刘金禄;汪卫国;周宏伟;邵宗泽2.楚科奇海附近表层沉积物中类脂生物标志物的分布特征和意义 [J], 白有成;陈建芳;李宏亮;邢磊;金海燕;赵美训3.白令海、楚科奇海、加拿大海盆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J], 宋冬梅;冯文强;刘焱光;刘春晓;吴会胜4.楚科奇海、白令海表层沉积物210 Pb和137 Cs分布 [J], 石红旗;陈发荣5.白令海和楚科奇海表层沉积物的声速特性 [J], 孙蕾;王景强;李官保;孟祥梅;阚光明;刘保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楚科奇海陆架重金属沉积研究
楚科奇海陆架重金属沉积研究马豪;曾实;陈立奇;何建华;尹明端;曾宪章;曾文义【期刊名称】《应用海洋学学报》【年(卷),期】2008(027)001【摘要】采用Pb-Po法测定了楚科奇海陆架沉积物中210Pb的垂直剖面.应用双层模型研究210Pb分布,得到沉积速率(S)为0.145cm/a,沉积物堆积通量(FM)为78mg/(cm2·a),过剩210Pbex的沉积通量为6×10-3Bq/(cm2·a)[即0.36dpm/(cm2·a)].用中子活化分析方法和火焰原子吸收法分析测定了沉积物岩芯12个层段的重金属Cu、Pb、Zn、Cd、Cr、Co、Fe、Mn和V的含量,发现各层段之间重金属含量没有显著的区别.将本次分析结果和北冰洋其他一些陆架区的研究结果及页岩标准值相比较,发现楚科奇海沉积物中大部分重金属含量都相对较低.基于此可以推断,楚科奇海沉积物中重金属是源于地球化学过程的作用,没有表现出受到明显的人为重金属污染影响.【总页数】6页(P15-20)【作者】马豪;曾实;陈立奇;何建华;尹明端;曾宪章;曾文义【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北京,100084;国家海洋局海洋-大气化学与全球变化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361005;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北京,100084;国家海洋局海洋-大气化学与全球变化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361005;国家海洋局海洋-大气化学与全球变化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361005;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05;国家海洋局海洋-大气化学与全球变化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361005;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05;国家海洋局海洋-大气化学与全球变化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361005;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05;国家海洋局海洋-大气化学与全球变化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361005;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05;国家海洋局海洋-大气化学与全球变化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361005;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6【相关文献】1.楚科奇海陆架沉积物中几种低环的多环芳烃的垂直分布特征 [J], 蔡献贺;汪卫国;林静;赵蒙维;王文杰;陈秀玲2.白令海、楚科奇海、加拿大海盆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J], 宋冬梅;冯文强;刘焱光;刘春晓;吴会胜3.基于210pb测年法的楚科奇海陆架北缘有机碳沉积通量研究 [J], 余雯;何建华;李奕良;苏健4.楚科奇海陆架区表层沉积物放射性核素的分布 [J], 杨伟锋;陈敏;刘广山;黄奕普5.楚科奇海陆架西部沉积盆地的构造发展特征及其含油气性前景 [J], 朱佛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楚科奇海陆架沉积物中几种低环的多环芳烃的垂直分布特征
楚科奇海陆架沉积物中几种低环的多环芳烃的垂直分布特征蔡献贺;汪卫国;林静;赵蒙维;王文杰;陈秀玲【摘要】We collected 4 sediment cores in Chukchi Sea shelf during the 6th Chinese Arctic Expedition in 2014, and then surveyed overall level of several low ring PAHs in sediment cores. We discussed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and historical sedimentation of the cores with the210Pb age dat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s of several individual PAHs in Chukchi Sea shelf sediments varied from 50 to 1553 ng·g–1, those low ring PAHs in sediments are generally at a low level and it is not related to the grain size obviously. The sediment rate in Chukchi Sea shelf sediments varied from 0.05 to 0.19 cm·a–1. Concentrations of low ring PAHs varied slightly in sediment cores, human activities can hardly affect this area. Partial peaks in sediments may influenced by petroleum seep or diagenetic process.%于2014年中国第6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采集了楚科奇海陆架4根沉积物柱状样,据此开展了其中几种低环的多环芳烃(PAHs)的总体水平调查,并结合210Pb测年,探讨了其垂直分布特征及历史沉降规律.结果表明,楚科奇海陆架沉积物中几种低环PAHs含量变化范围为50—1553 ng·g–1,总体处于较低水平,且与粒径变化关系不明显.楚科奇海陆架区沉积物的沉积速率为0.05—0.19 cm·a–1,低环PAHs垂直变化较小,总体受人类影响极少,局部高值可能受到石油渗漏或成岩作用等过程的影响.【期刊名称】《极地研究》【年(卷),期】2017(029)002【总页数】9页(P236-244)【关键词】多环芳烃;低环;垂直分布;210Pb;楚科奇海陆架【作者】蔡献贺;汪卫国;林静;赵蒙维;王文杰;陈秀玲【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福州 350007;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厦门 361005;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厦门 361005;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厦门 361005;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05;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厦门 361005;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福州 350007【正文语种】中文0 引言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作为一类持久性有害物质, 因其广泛存在并具有致毒、致癌、致畸等作用而备受关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