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第13章 《浮士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3.《浮士德》天上序曲,借天主之口说:“ 善良人在追求中纵然迷惘,却终将意识到有一条正 途。”试结合《歌德谈话录》1831年6月6日 谈话及歌德的宗教观,谈谈这句话对于《浮士德》 主旨的揭示具有什么作用? 4.《浮士德》中,靡非斯特形象来源于撒旦 原型,撒旦原型在其他文学作品中亦有所表现,试 举例并进行对比,从而论述“靡非斯特”形象系列 与撒旦原型的异同。
5
第一部作为一个整体将一种内在的感情反映于 外,第二部作为一个整体则将世界驱向主体,因而 后者就成了普遍形式和现实思想的一员,并在一切 生命所爱的社会中达到顶点。第一部的诗体是音乐 的、直感的、温暖而充满活力的;第二部的诗体是 幻觉的、饱和的、简洁的、柔和的、明晰的,甚至 流动在永远变化着的标准和节奏之中。但这种作为 直觉的生命有机进程的美虽然具有完美的形式结构 ,却仍然遗留下最重要的问题没有回答。《浮士德 》的哲理内涵是什么?它的世界观是什么?要回答 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理解上帝、浮士德和靡非斯 特之间的关系。
6
“天堂里的序幕”是从上帝的优越地位来看世 界大剧场的。天使们就像第二部中的“众母”一样 ,是宇宙秩序、不朽智慧的原则,它们管理着自己 分内的活动领域:第一节用托勒密的天体形象来代 表宇宙秩序,第二节则用哥白尼的天体形象来代表 尘世的秩序;第三节则是“黑夜和白昼”的有机秩 序:主啊,你的日子多么从容,我们对此深怀敬意 。(《浮士德》天上序曲:17)他们不明白上帝 ,这一切存在的绝对而完整的统一体,而只是为他 服务。靡非斯特的闯入打破了这种永恒的和谐,“ 主啊,多承你又允许我靠近”,靡非斯特用的就是 这种现世的、暂时的过渡性的词语。在上帝的创造 中他也是真实的。
7
他发现这种创造是普遍的,人特别让他难以理 解,他觉得人是非理性的生物,与“创世之日”没 什么不同。为什么上帝要给人以天光的虚影,即理 性,而人并不能靠其维生,只会将其滥用?
8
பைடு நூலகம்
《歌德》节选 《浮士德》也深刻反映了歌德本人的宗教观。 宗教和人类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浮 士德》的主题之一。联邦德国学者彼得· 伯尔纳在 《歌德》一书中,结合歌德本人对《浮士德》的论 述,对这部伟大著作的思想内涵进行了精彩的解读 。在歌德笔下,与魔鬼结盟从属于天上序曲,故事 的轴心是“上帝”,上帝对于虽然误入迷途但在本 质上仍然是好的人类并没有丧失信心,而靡非斯特 在这里也不复是话本里那个渴求攫取人的灵魂的魔 鬼,他更像一个从各个侧面体验怀疑主义的角色, 是上帝手下群仆中的一员罢了。
4
第一幕在天堂,两个打赌者对应着结局和救赎 。善与恶的对立成为悲剧的背景极点。开始时促使 浮士德从自然真实走向道德真实并为格雷琴悲剧作 了准备的与魔法有关的数幕,则对应了促使浮士德 从思想领域重新返回到实际的现世事务中来的海伦 悲剧之后的与魔法有关的数幕。作为第一部中心的 格雷琴悲剧则对应着作为第二部中心的海伦悲剧; 浪漫的瓦普及斯之夜,远离格雷琴之路,则对应着 古典的瓦普及斯之夜,远离海伦之路。第一部的结 尾,绝对的主观和孤独,则对应着第二部的开端, 浮士德社会经验的完全外在化和客观。
9
在这样一个广阔的背景里,浮士德和靡非斯特 之间的契约受到歌德这样一个总的观点的制约,即 浮士德对于认识的追求能否有朝一日由于饱尝官能 快乐或自我满足而停止下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浮 士德与靡非斯特打赌: 假如有一日我心安理得懒睡在床上, 那我的一生便算收场! 你若能用奴颜媚骨将我欺诳, 使我对自己得意洋洋, 你若能用享乐令我迷惘, 那就算将我的丧钟敲响! 我愿打赌一比高强!(《浮士德》第一部第 四场:100)
1
1775—1786年,受邀到魏玛公国主管 政务;1786—1788年,游历意大利,后返 回魏玛。其后,歌德转向“古典”主义,1794 年与席勒订交,共同开创了德国文学的古典时期( 1795—1805)。晚年的歌德在隐居生活中 度过,并坚持从事文学创作,1832年3月22 日,歌德病逝。
2
一、精彩点评 他个人创作的唯一伟大之处在于,在他的创作 中,最属个人的东西同来自较普遍的各种运动的并 成为他的本质的组成部分的一切最紧密地结合在一 起。正因为最重大的精神现象都成为他的经历,所 以这些精神现象可以同他独特的命运相结合并且活 动与震撼。这样,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产生莎士 比亚以后最伟大的诗———《浮士德》。(威廉· 狄尔泰,2003:198)与莎士比亚戏剧、但 丁的《神曲》和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一样,《 浮士德》是另一部世俗圣典,一部野心勃勃的巨著 。(哈罗德· 布鲁姆,2005:161)
第十三章
《浮士德》
约翰· 沃尔夫冈·歌德(Johann Wol fgangvonGoethe,1749—1 832),德国伟大的诗人、剧作家、小说家和 思想家,德国古典文学与民族文学的杰出代表。 出生于法兰克福,父亲曾任律师和宫廷顾问。1 765—1768年,歌德按照父亲的意愿,在 莱比锡大学攻读法律,1768年因病辍学。1 770—1775年,在斯特拉斯堡大学获得法 学博士学位后,回乡从事律师工作,其间结识“ 狂飙突进”运动领袖赫尔德等,并逐渐成为“狂 飙突 进”运动的主将。
3
二、评论文章 《文学的哲学》节选 歌德是德国古典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浮士 德》更是对德国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美国学者古 斯塔夫· 缪勒在《文学的哲学》一书的相关章节中 ,正是从这个角度,对《浮士德》的哲理内涵及风 格作了分析。哲理内涵及风格作为一个整体,《浮 士德》完美地体现了歌德的思想理论:它是一种通 过对立或冲突的有机生长,一种循环式的进化和从 简单到复杂的螺旋式上升,形式则多种多样。
10
练习思考题 1.《浮士德》第一部第十五场《格雷琴的住 房》,是一首歌颂热恋相思之情的名歌,请从亲情 、爱情、友情等主题中任选一种,仿写一篇千字左 右的小诗剧。 2.威廉· 狄尔泰在《体验与诗》中认为,歌德 创作的伟大之处在于,把个人体验和社会运动结合 在了一起,试思考并举例说明,在《浮士德》中, 它们的结合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