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自然发火预测预报观测表
工作面采空区自然发火预测预报试验研究
烯烃、炔烃和一氧化碳是煤产生自然发火氧化 反应的结果,是标志煤产生自燃氧化反应进程的重 要组分。其中,甲烷与二氧化碳不作为煤自燃氧化 反应进程的特点气体成分,而乙烷、丙烷气体则需 要参考初始的温度值与后期温度变化规律,来确定 这两种气体是否可以作为煤自燃指标性气体。
关键词 工作面;采空区;自然发火;预测预报
中图分类号 TD75+2.2
文献标识码 B
doi:10.3969/j.issn.1005-2801.2021.06.045
Experimental Study on Prediction of Spontaneous Combustion in Goaf of Working Face Tang Wenjie
图 2 矿井煤样 CO、CO2 变化趋势图
150 1 300.76 4 051.75 62.85 8.16 21.86 0 20.56
160 1 885.90 5 310.42 88.28 10.41 27.22 0 26.28
170 2 779.59 7 204.18 110.02 14.95 35.02 0 35.64
(3)测试结果 ① 测试数据 在上述实验条件下得到矿井 83022 工作面煤样 气体产物随温度的变化。在实验过程中,随着温度 的增加,各气体浓度逐渐发生变化,实验数据见表 1。 表 1 煤样自燃过程指标气体测试结果(ppm)
温度 /℃
CO
CO2
CH4 C2H4 C2H6 C2H2 C3H8
30
1.15
2 煤样氧化温升过程的气体产物特性分析
(1)实验设备
收稿日期 2021-01-17 作者简介 唐文杰(1986—),男,湖北天门人,2012 年毕业于 河南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工程师,主要从事煤 矿安全方面工作。
某煤矿煤炭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制度
某煤矿煤炭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制度煤矿委托山东煤炭技术服务进行煤炭最短自然发火期鉴定,鉴定结果为3上煤为102天,3下煤为116天。
为规范内因火灾的预测预报,提高预测预报的时效性及准确性,为内因火灾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制定以下制度:一、气体分析系统组成1.配备GC—4085型矿井自动气相色谱仪及辅助设备。
2.配备专职操作人员2人。
3.分析气体成份:O2、N2、CO、CO2、CH4、C2H6、C2H4、C2H2。
4.运行时间:每天通过束管抽气或人工取样分析一次。
5.气体分析报表每天报矿总工、通防科长审阅。
6.有自燃发火征兆时,进行烯烷比、链烷比分析,并绘制变化曲线图。
7.定期对井下各测点的气体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每月至少要总结一次,确定有发火征兆时,必须立即向矿总工程师汇报,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8. 采用束管抽气与人工现场取样相结合的取样方式。
每天对采煤工作面回风隅角及其它可疑地点进行一次人工取样分析,每周对封闭采空区进行一次人工取样分析。
取样地点不能保证人员安全时,采用束管抽气的方法每天分析一次。
二、人工取样方法1、由于煤炭自然发火标志气体均不溶于水,可采用气袋(球胆和聚氯乙烯袋)采样。
(1)、采样袋气密性检查:新买的球胆或聚氯乙烯袋,要进行气密性检查,检查时,先将球胆或聚氯乙烯袋充满空气,用弹簧夹将气嘴夹紧,然后将整个球胆或聚氯乙烯袋全部浸入水中,检查是否有小气泡渗出。
当确认不漏气时,才可使用。
在使用过程中,每月检查一次。
(2)经过气密检查合格的采样袋,要进行冲洗。
冲洗时,先将采样袋原有气体全部挤出,然后用被采样的气体充满采样袋,在挤压、排尽,反复三次,才开始采样。
2、采样步骤(1)密闭墙内气体试样的采集①将采样管与密闭墙观测孔相连,通过吸气球直接与球胆连接,进行采样。
②采集密闭墙内气体试样,要在墙内处于正压时采集。
墙内为负压,又必须采样时,应首先用采样器或抽气筒抽吸被采样气体,并将它排出,并用甲烷检测报警仪或一氧化碳检测报警仪进行监测,待气体浓度稳定后,再进行采样。
煤矿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制度范本(2篇)
煤矿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制度范本煤矿自然发火是煤矿生产中常见的安全隐患,给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为了预防和控制煤矿自然发火事故的发生,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制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份煤矿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制度范本,以供参考。
1.背景和目的煤矿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制度是为了提前发现煤矿自然发火的迹象,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以确保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制度的目标是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减少自然发火事故的发生。
2.预测指标(1)煤层温度:通过监测煤层温度的变化,判断是否有自然发火的可能性。
当煤层温度超过一定阈值时,需要提高警惕,并采取措施进行防范。
(2)瓦斯浓度:瓦斯是煤矿自然发火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矿井中的瓦斯浓度进行监测,可以提前发现瓦斯积聚的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自然发火事故的发生。
(3)氧气浓度:氧气是煤矿自然发火的必备元素,对矿井中的氧气浓度进行监测,可以判断是否存在煤与氧气相互作用的可能性,从而预测自然发火的风险。
3.预测方法(1)数据收集:收集煤层温度、瓦斯浓度和氧气浓度等相关数据,并建立数据记录数据库。
(2)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寻找可能的预测指标之间的关联规律。
(3)预测模型建立: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建立自然发火的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和调整。
(4)预测预警:根据预测模型,对未来一段时间内是否可能发生自然发火事故进行预测,及时发出预警信号。
(5)措施采取:根据预测结果,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加强通风、降低煤层温度等,防止自然发火事故的发生。
4.人员责任(1)技术人员:负责煤层温度、瓦斯浓度和氧气浓度等数据的监测和分析,建立预测模型,并提出预测预报意见。
(2)管理人员:根据预测预报意见,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措施,并监督执行情况。
(3)矿工: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配合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并积极参与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制度的培训和演习。
5.制度执行(1)数据收集:每日对煤层温度、瓦斯浓度和氧气浓度等数据进行监测,并及时录入数据库。
井下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办法(三篇)
井下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办法1.由通风科负责每月对全矿的总回风道、采区回风道进行一次详细的自然发火征兆观察,从大范围上分析井下有无自燃发火。
2.通风科每周对井下采煤面的上隅角、•回风巷和采空区回风密闭及其它可能发热的地点进行一次全面观测。
观测的参数包括:现场的气体成份(CH4、C02、C0、02)、气温、水温、其他火灾征兆等;在防火墙封闭时间长,温度异常和有自燃倾向的区域内的回风风流中要安设CO传感器,CO传感器的报警浓度为20ppm。
3.对于已有发火危险或已出现发火征兆的地点,检查周期缩短到每班一次,并每7天取样一次送具有国家资质化验室分析,及时向有关领导和部门汇报。
同时,矿领导应组织专门人员进行火灾灾情的分析并制定处理对策。
4、加强地面集中抽放系统抽放管道和井下移动抽放系统抽放管中CO的检测,每班至少检查一次,并做好记录。
井下各抽放地点,每月抽取一次气样送具有国家资质化验室进行化验,发现有CO浓度持续升高或其它发火征兆时,取样化验周期缩短为每周一次。
5.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发出火灾预报:⑴.巷道中出现雾气或挂汗(温度不同的两段风流交汇处,因水蒸气过饱和而凝聚出现的雾气除处)。
⑵.巷道中出现火灾气味时,如煤油味、焦油味、•松香油味等。
⑶.从煤炭发热或自然地点流出的水或空气,•其温度较平常增高。
⑷.空气中有害气体(如C0、C02等)浓度增加,•人体感到不舒服,如头痛,闷热、精神疲乏等。
井下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办法(二)井下自然发火是指在矿井中由于地质构造、煤与瓦斯突出等原因引发的发火现象。
这种自然发火不仅会给矿工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也会对矿井的正常生产造成影响。
为了做好井下自然发火的预测预报管理工作,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矿井的安全生产,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办法是非常重要的。
一、井下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工作的目标和原则1. 目标:减少自然发火导致的矿井事故,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矿井的安全生产。
2. 原则:(1)科学性原则:依据科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井下自然发火的预测和预报工作,确保预报结果准确可靠。
矿井火灾防治
四、煤炭自燃的早期识别与预报 (一)人体感觉识别煤炭自燃 1.视力感觉 2.气味感觉 3.温度感觉 4.身体不舒的感觉 (二) 气体分析法 气体分析法是利用仪器分析和检测某些指标气体的 浓度变化,来预报煤炭自燃的方法。 1.指标气体与预报指标 目前,我国常用的指标气体有CO、C2H4、C2H2 、 C3H8、 C2H6等,预报指标有CO和C2H4绝对量、火灾系数 、链烷比。
第四章 矿 第四节 预防自 井防灭火技 燃的开采、通风 井下易发生的术地点经常有: 措施
1.采空区,特别是未及时封闭或封闭不严且留有大量 浮煤的采空区;
2.煤柱内; 3.煤层巷道的冒空跨帮处; 4.地质构造附近。 一、选择合理的矿井开拓系统 合理的开采系统应符合:(1)对煤层的切割少;(2)系统 简单,运输环节少,通风线路短,通风风压低,通风设施 少,矿井内外部漏风小,采(盘)区或区域划分合理;(3)有 利于灾害的预防,便于灾变时人员撤离。
6.井下必须设置消防材料库,并应装置消防列车。消 防材料库储存的材料、工具的品种和数量应符合有关规 定,不得挪作它用,并按期检查和更换。
7.井下爆破材料库、机电设备硐室、检修硐室,材料 库、井地车场、使用带式输送机或液力偶合器的巷道以 及采掘工作面附近的巷道中,应备有灭火器材,其数量 、规格和存放地点,应在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中确定。 井下工作人员必须熟悉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并熟悉本 职工作区域内灭火器材的存放地点。
一、地面火灾的预防规定 1.生产和在建矿井必须制定井上、下防火措施。矿井 的地面及所有建筑物、煤堆、矸石山、木料厂等处的防火 措施和制度,必须符合国家有关防火规定。 2.木料厂、矸石山,炉灰场距离进风井不得小于80m 。木料厂距离矸石山不得小于50m。矸石山、炉灰场不得设 在进风井的主导风向上侧,也不得设在表土10m内有煤层的 地面上和设在有漏风的采空区上方的塌陷区范围内。 3.新建矿井的永久井架和井口房,以井口为中心的联 合建筑,必须用不然性材料建筑。 4 .进风井口应设防火铁门,如果不设防火铁门,必须 有防止烟火进入矿井的安全措施。 5.进口房和通风机房附近20m内,不得有烟火或用火 炉取暖,暖风道和压入式通风的风硐必须用不然材料砌筑 ,并应至少装设2道防火门。 6.矿井必须设地面消防水池,并经常保持200m3以上的
煤层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规定
煤层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规定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一条容易自燃、自燃发火矿井必须确定煤层自然发火的标志气体,建立专门的防火隐患探查队伍,开展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工作。
第二条选定自然发火观测站或观测点并建立防火监测系统主要内容。
(一)观测地点:采区防火墙、采煤工作面上隅角及回风巷、抽放管道内、巷道冒顶处、地面抽放钻孔及其它可能发热地点。
(二)观测内容:气体成分、气温、水温、密闭墙内外压差等。
(三)观测时间:每周至少观测预报一次,重点观测地点应根据情况增加观测预报次数。
(四)矿每月必须编制自然发火观测站或观测点设置计划,由矿技术负责人审查、签字后严格执行,并根据现场实际及时增补。
(五)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的矿井,必须安装co、温度传感器实行不间断监测,瓦斯检查员佩带便携式Co测定仪,巡回检测。
已配备束管监测的矿井,必须进行束管监测。
第三条容易自燃、自燃发火矿井,必须装备至少1台气相色谱仪,并有专人维护检修,确保随时能进行化验分析,做到化验分析数据精确可靠。
第四条通风区每月编制防火观测点设置计划,报总工程师审批后严格执行,并根据现场实际及时增补观测点。
各防火观测点化验数据报通风区长、通风副总、总工程师审阅,如化验结果有异常,出现自然发火征兆时,必须将化验结果报矿长审阅。
第五条采煤工作面上隅角或回风巷必须安设CO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采区回风巷必须安设CO传感器;瓦斯抽采泵管路进(出)气端、采空区抽采管路和封闭墙内出现CO的墙外,必须安设CO传感器,并定期对其调校。
同时,井下各穿煤打钻施工地点下风侧5米范围内必须悬挂CO便携仪。
第六条沿空掘进巷道除当班测气员和生产单位跟班班队长携带Co便携仪外,通风区必须在巷道回风设置CC)传感器。
第七条采煤工作面上隅角采用20米迈步人工预埋束管,每班检查并取样化验,观察采空发火情况。
同时每天对顺层孔抽采管路气体取样化验,当验出CO时,逐个排查顺层孔,并及时采取注水措施。
第八条利用工作面采空区的地面抽采井每天取样化验,观测并分析采空区内气体变化情况,发现发火征兆立即汇报。
自然发火点设置
自然发火观测点设置计划根据淮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有关文件精神,参照《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编制井下掘进工作面冒高处、封闭墙内外、采煤工作面及采空区、钻孔孔口等地点的自然发火点设置计划。
观测内容:CH4、CO2、CO、气温和水温等,具体要求如下:一、CO测定技术我矿煤层自然发火标志性气体为CO,因此在进行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时采用测定CO气体成分为主要手段。
目前,测定CO气体的主要方法有两种。
第一是利用便携式CO测定仪和CO传感器直接测定自燃煤体或其周围的CO气体浓度,该方法快速直接、使用简单,是井下最常用的检测方法。
但是受仪器仪表的精确性、稳定性和操作的准确性,以及测定不同位置的影响测定误差较大。
第二是人工间接或束管直接抽取气样后在实验室进行化验或色谱分析仪测定。
该方法虽然精确度较高、测定范围广,适应性强,但是因操作复杂不能直接测定的影响,只在自然发火隐患较大的地点定期使用。
我矿现有CO测定技术如下:1. 便携式CO测定技术便携式CO检测仪是采用电化学定位电解法检测CO气体的,它在敏感元件工作电极和参考电极之间加一定电压,当环境中的CO气体经过元件透气膜扩散到工作电极后,在催化作用下与电解液中水发生反应,工作电极释放电流与CO浓度成正比,通过检测电流的大小可确定CO的浓度。
2. 束管检测技术工作原理:系统工作时先启动采样抽气泵使束管内形成负压,让井下被测区域的气体进入束管传递到地面电磁阀前处于待检状态。
当气相色谱仪达到稳定工作状态后,微机通过控制接口板输出一定开关量给驱动电路导通待测支路束管电磁阀,气体被送入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
分析结果传输至微机内的数据采样接口板上,经信号放大、模数转换后将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由分析软件进行处理,形成谱图和分析结果分别在屏幕和打印机上表现出来,就完成了束管气体检测的分析过程。
3. 取气化验技术根据矿井自然发火观测点计划要求,定期对观测点取气化验。
该技术是矿井日常巡查手段,是矿井预防自然发火技术的重要补充。
煤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指标体系
表现出来 的生成规律在量值和生成顺序上有较大的差 别 :6 ℃前 , 10 烷烃气体中 c、 c 烷烃( c、 即乙烷 、 丙烷 和丁烷 ) 均检测不到 , 甲烷释放量不大 , 持续最高在 3 p 0pm 左右 , 0 o后才开始逐渐增加 ,但增加幅度也不大 , 1 C 6 至 2 0 c时 , 含量 在 10p m 以下 。 乙烷 和 乙烯 出 5 l 其 C 0 p 现 时的温度在 10 o左右 。C : 6 C O 氧化释放量持续在 5 0p m左右 , 10 o左 右 , 逐渐 增 加 , 20 o 5 p 至 6 C 才 至 5 C
要 : 通过煤的升温氧化 实验 , 分析煤氧化释放 气体 随煤温变化规律 。根据 实验数据 , 对煤样 自然发 火标志气体进行 了
分析 与 优 选 , 定 煤 自然发 火预 测 预报 的指 标 气体 , 确 建立 了煤 自然 发 火 预测 预 报 指 标 体 系。 关键 词 : 自然发 火 ; 测 预 报 ; 标 气体 预 指 中 图分 类 号 : T 7 2 D 5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29 — 8 2 (0 2 5 0 0 — 3 0 5 0 0 一2 1) — 0 5 0 0
Co lS nt n o m b to r c si nd x Sy t m a po a e us Co usi n Fo e a tng I e se
L ig b l n — o J
(u nV c t n l n e h i l olg , h n z i 4 2 4 S a x, hn ) L A o ai a a dT c nc l e C a g h 0 6 0 , h n iC ia o aC e
・
标志气体是可行的, 但就其现场应用来说 , 还需考虑特 定 的环 境 和条 件 的影 响 ,特 别 是 大部 分 自然 发火 发 生 在采空区或煤柱中,火灾气体产物涌出的影响因素极 多 ,这 些使 我们 所监测 到 的 C O量 与煤 氧化 产生 的 C O 量之间没有明确的关系, 也可以说 , 我们在现场监测到 的数值可能要比实际氧化产生的数值要低。 3 煤 自然发火 的 CH ( . 2 乙烯 ) cH ( 和 , 丙烯 ) 志气 体 标 在煤的吸附气体 中,没有 cH 和 cH 气体组分 , 因此可以认 为 cH 和 cH 仅是在煤氧化过程 中产生 : , 的 。CH 其 临界温 度 为 17 o 与 C :4 6 C, O气 体相 比 , 1 有 个 明显 的 时间差 和温 度差 ,这 比单 用 C O又准 确 了一 步 。CH 出现 以后 , 氧化进 人加 速氧 化 阶段 。CH 产 煤 , 生 的临界 温度 为 2 1 C, 5 o 这与 CH 相 比又有 1 明显 个 的温度 差 。 CH 产生 以后煤 样进 人激烈 氧化 阶段 , 温 煤 迅速超 过 30 o 0 C以上 。在矿井 自然 发火 预测 预报 工作 中, 密切 注意 和 观察 CH 和 CH 的 出现及 其浓 度 的 应 , 变化 , 对矿 井 防灭 火工 作具 有 十分重 大 的意义 。 33 煤 自然发 火 的 CH ( . 乙炔 ) 标志气 体 cH 气体在一般矿井 中都作为煤 自然发火的重要 的标志气体 , 从华润煤业公司实验煤样分析结果来看 , 在 整个 氧化 升 温 过 程 中煤 温 超 过 40 o ,检 测 到 0 C时 cH 气体 , : 浓度为 2 9 pm 2: . p 。CH 是煤的氧化进入燃 5 烧阶段的标志,因此 ,华润煤业公 司在现场应用过程 中, 一旦 出现 CH 气体 , : 采取措施时一定要谨慎 , 避免 采取直接剥挖火源 的办法 , 以免高温煤体引发瓦斯 、 煤 尘爆炸 事故 。 3 煤 自然 发火 的 CI 2 志气 体 比率 ( . 4 2 H标 - WC 烯烷 比 ) CH CH 比率与煤温 J 之间的关系如图 3 所示 。 由图中 可以看出 CH CH 比 J 2 率呈现抛物线的规律 , 4 8o时 在 2 C 产生峰值。由于 该指标只有 CH 出现后才能应用 , , 因此 使 用是应 虑 CH 临界温度以前的 自然 发火状态。 cH/。 24 H 比率可作为判断 cH 气体 出现后 , c cH 气体 出现前煤体 自燃发展进程 的一种预测预报指标 , 具体地说 , 就是预报煤温从 17 o到 40 ℃的温升状 6 C 0 况 。从另一 个角 度来说 , 即是预 报煤 氧化从 加速 氧化 阶 段过 渡到 阴燃状 态进 而进 入到 明火燃 烧 阶段 。
自然发火标志性指标气体的研究与实践
自然发火标志性指标气体的研究与实践摘要:随着矿井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采掘深度与开采强度不断增大,自然发火问题愈加突出;本文基于煤-氧复合导因理论,结合现场实践,确定煤层自然发火标志气体及临界值,进行准确预测和早期预报,以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关键词:自然发火;指标气体;预测预报高庄煤业现开采3层煤,自燃倾向性鉴定为Ⅱ类,3上煤层自然发火期为56天,3下煤层自然发火期为61天。
1矿井概况高庄煤业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付村镇境内,隶属于山东能源枣庄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矿井始建于1992年11月,1997年10月投产,设计生产能力90万吨/年,改扩建设计能力180万吨/年,2015年12月重新核定生产能力为300万吨/年。
矿井可采煤层为:3上、3下、12下、16煤层,煤层平均厚度:3上煤层4.81m,3下煤层3.51m,12下煤层0.74m,16煤层1.13m,现采3上和3下煤层。
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主井、副井进风,风井回风。
风井装备2台FBCDZ№29/2×500型轴流通风机,一用一备,双回路供电,电动机功率为2×500KW,主通风机额定风量8100~15300m3/min,额定负压1450~3680Pa。
2指标气体的测定煤层自燃一般要经历三个时期:潜伏期、自热期、发火期,且各个时期都要发生物理、化学变化,消耗和产生一些气体,使附近区域的空气情况发生变化,如温度升高、O2减少、CO2增多,并出现CO及烷类、烯类、炔类气体。
指标气体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1)随着煤低温氧化温度上升,氧浓度下降,耗氧量增加,释放出来的气体浓度(包括原生CO2和产生的CO2)均不断上升;(2)采集煤样原始煤层基本不含有瓦斯气体(不排除少量原生瓦斯气体在测试前已经解析释放到空气中),原生煤层中含有CO2气体;(3)在煤体温度达到70-80℃的时候,开始释放出CH4气体;(4)在煤体温度达到100-110℃的时候,开始释放出乙烯(C2H4)气体;(5)在煤体温度达到130-140℃的时候,开始释放出非常少量的乙烷(C2H6)和丙烷(C3H8)气体;(6)测试过程没有检测出乙炔(C2H2)气体。
矿井火灾防治(1)
主要技术措施有:
1、合理地进行巷道布置(1)尽量岩巷,有利于均压,(2)区段巷道分采分掘; (3)无煤柱开采技术
2、选择合理的采煤方法和先进的回采工艺,提高回采率,加快回采进度。 3、选择合理的通风系统。 4、坚持自上而下的开采顺序。 5、合理确定近距离相邻煤层和厚煤层分层同采时两工作面之间的错距,防
第十章 矿井火灾防治
第一节 概 述 一、火灾与矿井或煤田火灾的概念
在矿井或煤田范围内发生,威协安全生产、造成一定资源和经济损失 或者人员伤亡的燃烧事故,称之为矿井或煤田火灾。 二、矿井火灾的类型及其特性
1、按引火原因分类 1)内因(自燃)火灾。
2)外因火灾。 2、消防分类 A类火灾:,煤炭、木材、橡胶、棉、毛、麻等含碳的固体可燃物质 B类火灾,指汽油、煤油、柴油、甲醇、乙醇、丙酮等可燃液体 C类火灾,指煤气、天燃气、甲烷、乙炔、氢气等可燃气体。 D类火灾,象钠、钾、镁等可燃金属燃烧形成的火灾。
五、连续自动检测系统
1、束管系统 1)、采样系统 2)、控制装置 3)、气样分析 4)、数据贮存、显示和报警 2、矿井火灾监测与监控
第五节 开采技术防火措施
一、矿井自燃火源的分布规律
1、采空区。采空区火灾占50%以上。 2、煤柱。 3、巷道顶煤。 4、断层和地质构造附近。
二、开拓开采技术防火措施
5、地质因素
地质因素主要有: 1)倾角。 2)煤层厚度。 3)地质构造。在有地质构造的地区,自燃危险性加剧。 4)开采深度。
六、煤的自燃过程及特点
1、潜伏(自燃准备)期:以物理吸附,煤温开始升高,无宏观现象,
地温、水温、煤层自燃发火观测记录台账1
地温、水温、煤层自燃发火观测记录台账
山西柳林凌志王家焉煤业有限公司
二0一二年七月
地温、水温、煤层自燃发火观测记录台账地温观测:
观测时间观测人地面观测点地面标高地温(℃)
高差(m)地温梯度(℃)
观测时间观测人井下观测点井下标高地温(℃)观测时间观测人地面观测点地面标高地温(℃)
高差(m)地温梯度(℃)
观测时间观测人井下观测点井下标高地温(℃)
记录人:审核人:
地温、水温、煤层自燃发火观测记录台账
水温观测:
观测时间观测人观测号观测地点水类水位埋深(m)透明度水温(℃)观测时间观测人观测号观测地点水类水位埋深(m)透明度水温(℃)观测时间观测人观测号观测地点水类水位埋深(m)透明度水温(℃)观测时间观测人观测号观测地点水类水位埋深(m)透明度水温(℃)观测时间观测人观测号观测地点水类水位埋深(m)透明度水温(℃)记录人:审核人:
地温、水温、煤层自燃发火观测记录台账
煤层自燃发火观测:
观测时间观测人观测地点温度(℃)C0(%) 02(%)CH4(%)备注观测时间观测人观测地点温度(℃)C0(%)02(%)CH4(%)备注观测时间观测人观测地点温度(℃)C0(%)02(%)CH4(%)备注观测时间观测人观测地点温度(℃)C0(%)02(%)CH4(%)备注观测时间观测人观测地点温度(℃)C0(%)02(%)CH4(%)备注记录人:审核人:。
煤矿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制度模版(3篇)
煤矿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制度模版水情水害预测预报制度为有效预测水情水害,控制重大灾害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一、地测部门是矿井防治水业务保安部门,必须按照业务保安责任制度和有关规程规定有计划地开展水文地质工作,为矿井防治水预防重大水患时事故提供翔实可靠的基础成果资料,并提出预测预报,地测部门对预防重大水患事故负业务保安责任。
二、地测部门应根据本单位年、季、月采掘生产计划,分析预测各采掘工作面及周围受水害威胁情况,及时提供相关水文地质资料,下发年度、季度和月度水文地质预报,在采掘施工过程中,当井下水文地质条件发生变化、出现突(涌)水征兆、接近可疑水区和可疑老空区时,地测部门必须及时发出临时水文地质预报,提出处理措施,并且必须有文字和图纸。
三、预报内容应包括地点、范围、对生产的影响应采取的措施等,预报结果应保证煤矿正常安全生产,无因预报错误造成工程事故。
四、水情水害预报应包括周分析、月预报、季预报、年预报。
年、季、月底总结,并按年装订成册,水害预报,图表相符,内容齐全,描述准确,定性,定量,措施有针对性,签字齐全。
五、若当月生产计划变更,存在水害隐患,要提前5-____天发水害通知单。
六、预报结果应保证煤矿正常生产,不会出现因预报错误而造成透水事故现象。
煤矿地质预测预报管理制度第一条、为做好矿井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预测预报工作,确保矿井安全生产,杜绝矿井地质灾害和透水事故的发生,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严格按照《矿井水文地质规程》、《煤矿防治水条例》中关于矿井水害分析及预测预报的要求,做好水害分析、预测预报工作,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第三条、每年年初、季初,由煤矿安全生产技术室负责人____有关人员,根据矿井采掘计划,结合水文地质资料,全面分析水害因素,绘制水害预测图,编写水害分析报告。
水害分析报告编制完毕后,按有关规定及时报公司总工程师____、批准。
第四条、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科负责人对各采掘工作面每月____一次检查,对年初、季初编制的水害分析报告及预测图及时进行补充、修订和报批。
井下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办法(2篇)
井下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办法1.由通风科负责每月对全矿的总回风道、采区回风道进行一次详细的自然发火征兆观察,从大范围上分析井下有无自燃发火。
2.通风科每周对井下采煤面的上隅角、•回风巷和采空区回风密闭及其它可能发热的地点进行一次全面观测。
观测的参数包括:现场的气体成份(CH4、C02、C0、02)、气温、水温、其他火灾征兆等;在防火墙封闭时间长,温度异常和有自燃倾向的区域内的回风风流中要安设CO传感器,CO传感器的报警浓度为20ppm。
3.对于已有发火危险或已出现发火征兆的地点,检查周期缩短到每班一次,并每7天取样一次送具有国家资质化验室分析,及时向有关领导和部门汇报。
同时,矿领导应组织专门人员进行火灾灾情的分析并制定处理对策。
4、加强地面集中抽放系统抽放管道和井下移动抽放系统抽放管中CO的检测,每班至少检查一次,并做好记录。
井下各抽放地点,每月抽取一次气样送具有国家资质化验室进行化验,发现有CO浓度持续升高或其它发火征兆时,取样化验周期缩短为每周一次。
5.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发出火灾预报:⑴.巷道中出现雾气或挂汗(温度不同的两段风流交汇处,因水蒸气过饱和而凝聚出现的雾气除处)。
⑵.巷道中出现火灾气味时,如煤油味、焦油味、•松香油味等。
⑶.从煤炭发热或自然地点流出的水或空气,•其温度较平常增高。
⑷.空气中有害气体(如C0、C02等)浓度增加,•人体感到不舒服,如头痛,闷热、精神疲乏等。
井下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办法(2)井下自然发火是指在煤矿、金属矿井等地下矿井中,由于矿石自燃等原因引发的火灾。
由于地下环境封闭、通风条件差,一旦发生自然发火,火势迅速蔓延,对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矿井设施造成严重危害。
为了提前预警和控制井下自然发火,需要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预测预报管理办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个井下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办法的框架,以便更好地应对井下自然发火的挑战。
一、制定预测预报管理办法的目的和意义井下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办法的主要目的是提前预警和控制井下自然发火,确保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矿井设施的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