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下导学提纲白杨礼赞
江苏省苏州市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白杨礼赞教案
《白杨礼赞》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2、通过对白杨树形象的分析,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3、感受中华儿女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教学重难点: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学习运用象征手法。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茅盾的《白杨礼赞》。
二、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2、通过对白杨树形象的分析,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三、自学指导1、导入。
欣赏白杨的二幅图,说说自己的观感。
引入矛盾的诗《题白杨图》,说说诗歌意思。
楠木和枋木对生长条件要求比较严格而榆、枣却是耐干旱的树木。
这是作者以树喻人,羞于与娇生惯养、没有骨气的人为伍。
愿意和意志坚强的为友。
意思翻译过来就是:我愿意和榆枣做伴,而羞于与楠枋为伍。
2、初读课文,你脑海中浮现了哪几幅画面?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明确:高原风景图白杨特写图物人联想图3、茅盾笔下的白杨树是一种怎样的树?用“白杨树是的树”的句式表达。
明确:白杨树是倔强挺立的树。
白杨树是不折不挠、对抗西北风的树。
白杨树是力争上游的树。
白杨树是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树。
四、互动交流一1、白杨树的种种特征,可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
明确: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
2、“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
”文中反复出现这句话,白杨树的“不平凡”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明确:生长环境(无边无垠、坦荡如砥)雄壮、伟大外部形象(干,笔直;枝,靠拢;叶,向上;皮,光滑)旺盛,力争上游内在气质(倔强挺立、向上发展、不折不挠)坚强,有斗争精神这种情况可用一幅图来形象的表示如下。
本文是一篇散文,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神不散”从结构上去理解也可以说成是线索。
那么本文的线索也就是本文的“神”是什么呢?学生: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五、互动交流二1、这篇课文仅仅是在礼赞白杨树吗?你凭什么知道的?请找出有关的语句。
明确:学生只要合理就行。
2、作者写这篇课文真正的目的是什么?明确:借赞美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的崇敬和赞美。
白杨礼赞教学提纲
举一反三
• 跳读《语文主题学习》④第142页《天山
向日葵》,勾画圈点批注作者具体描写向 日葵的语句,结合下面的语句说一说 • 参考格式:我从文章第——段,发现具体 描写向日葵句子是————, 写了向日葵 的的事物,仿照课文,运用托物言 志的象征手法写一则短文(参考事物:落 叶、荷花、蜡烛、松树、梅花、翠竹、鹰)
• 范文:我赞美荷花。荷花花朵艳丽,清香 远溢,碧叶翠盖,十分高雅。我喜欢荷花 的“出污泥而不染”的特征,荷花象征了 清白、高洁的品质。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白杨礼赞
读文悟情
• 从课文中找出对白杨进行直接抒情 赞颂的段落,大声朗读,感悟作者 抒发的感情。
认识白杨树
• 速读课文,圈点勾画批注具体描写白 杨树的语句,概括白杨树有哪些特征? 请结合相关语句说一说
• 参考格式:我从课文第——段,发现具 体描写白杨树的句子是———,写了 白杨树的———特征(用课文中的词 语概括)。
读懂白杨树
• 朗读课文第7段,作者由 白杨树想到了什么?结合 写作背景想一想作者的写 作意图
知识小贴士
• 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 某物的具体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 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
• 象征手法物先行 作者借物来抒情 • 从物入手写特征 由物及人写品行
第2课《白杨礼赞》学习要点(苏教版初二下)doc初中语文
第2课《白杨礼赞》学习要点(苏教版初二下)doc初中语文●课文讲明课文描写了〝西北极一般的〞白杨树的形貌和〝精神气质〞,揭示了白杨树所象征的当时抗日军民的坚强意志和斗争精神,抒发了对白杨树的由衷颂扬之情。
全文的思路是:先写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引出作者观看的〝单调〞感;再写白杨树的形貌,突出它的高大、挺拔和丫枝聚拢的特点;接着写白杨树的〝精神品行〞,点明它的象征意义;最后将白杨树与〝贵族化的楠木〞对比,〝高声颂扬白杨树〞。
第一段破题,直抒胸臆。
〝礼赞〞,崇敬而颂扬;〝不平凡〞,是礼赞的缘故。
起始峭拔有力,颂扬之情破空而来。
第二段描写高原景象,述讲白杨树的生长环境。
粗线条勾画,着眼于色彩,〝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概述高原特色,宽敞平坦,色彩鲜艳,为全文开拓了宽敞天地,也为白杨树画出了背景。
〝扑〞与〝奔腾〞相呼应,写出了迎面而来的情形,准确而形象;〝绿波〞〝麦浪〞〝黄与绿主宰着〞,与〝黄绿错综〞相呼应;〝无边无垠,坦荡如砥〞与〝大毡子〞相呼应,〝宛假设并肩的远山的连峰〞与高原相照管。
在写景的同时又注意写感受,先突出〝雄壮〞〝伟大〞这两种感受,而后写〝另一种的味儿〞──〝单调〞。
在那个地点,情与景融合在一起,表达抒情散文的特点。
其间感受有转折,即由亢奋转向倦怠、冷漠、低沉、单调,造成了文章的波澜。
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为白杨树的显现铺垫、蓄势。
这一段写高原的目的是:1.交代白杨树生长环境,衬托它坚强不屈的品行和傲然挺立的形象。
2.暗写华北抗日战场,为后文揭示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作铺垫。
第三段写作者初见白杨树的感受。
〝傲然地高耸,像哨兵似的树木〞的外在景观,给作者惊醒的感受,〝刹那间〞〝猛抬眼〞〝惊奇地叫了一声〞等语表达了这种惊醒的感受。
这一段异峰突起,由低潮转入高潮,突出〝我〞的情绪转变,为下文白杨树显现起渲染作用。
用咨询答句提醒读者注意。
第四段是过渡段,既是对上文〝惊奇地叫了一声〞的补叙,又是下文颂扬白杨树的前奏。
导学案.白杨礼赞导学案.doc
1、白杨礼赞(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掌握重点字词。
2、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领会作者的感情,理解文章内容。
【知识链接】1.本文作者茅盾(1896-1981年),现代作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浙江桐乡乌镇人。
乌镇是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的地区,它紧邻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对形成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他的作品主要有《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长篇小说《子夜》《腐蚀》等,短篇小说《林家铺子》,中篇小说《路》等。
茅盾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做出了毕生的努力。
他的小说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学典型,并十分注重作品题材与主题的时代性和重大性,能反映时代全貌及其发展的史诗性, 提供了一幅中国现代社会演变的宏阔的历史画卷。
2.文章写作背景《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茅盾在1938年底到新疆学院文学院讲学,1940年3月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来离开延安到重庆。
这期间,他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
作者从抗日根据地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
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3.象征手法《白杨礼赞》运用了象征手法。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
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白杨礼赞》导学案2(新版)苏教版
白杨礼赞(第二课时)
一、导:导出目标
1.分析在记叙中穿插抒情的作用,品味散文的语言之美。
2.感受中华儿女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二、学:自主预学
1.复习本文的生字词,准备听写
2.背诵课文第7段。
3.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文章反复强调: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
种树”。
你认为“极普通”和“不平凡”矛盾吗?说说理由。
(2)白杨树与北方的抗日军民有什么相似之处?
4.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思考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
三、议:互动探究
(一)交流讨论“自主预习”内容。
(二)探究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阅读课文第7-9段,思考讨论:
1.作者借赞美白杨树意在赞美什么?两者有什么相似之处?为什么不直接加以
赞美?(联系时代背景加以思考)
2.将第7段几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比较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3.文末提到的“贵族化的楠木”象征什么?写楠木作用是什么?
四、结:课堂小结
本文运用手法,抓住白杨树的特征,借白杨树的不平凡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歌颂他们、、
的精神,抒发作者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的感情。
五、练:课堂练习
1.说说白杨树不平凡在哪些方面?
2.为什么说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用原文回答)
答:
3.和“伟丈夫”形成对比的词语是“”,这样对比
的作用是:欲扬先抑,否定了“”,肯定了“”,突出了白杨树与众树不同。
4.简析四个反问排比句,是怎样由外向内,层层深入的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
答: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白杨礼赞教案
《白杨礼赞》教学目标:1、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赞扬白杨树的“不平凡”,主线分明。
3、准确、优美、富有感情的语言。
教学重点:赞扬白杨树的“不平凡”,主线分明。
教学难点:赞扬白杨树的“不平凡”,主线分明。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情境导入:1.播放西北高原上白杨树的资料片,让学生对白杨树有些感性认识。
2.释题:“礼”,崇敬,题目的意思是怀着崇敬的心情赞美白杨树。
教学过程:问题设计:一、了解有关写作背景和文学常识。
阅读课文注释①,教师补充:茅盾,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出生在浙江桐乡。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等。
写作背景:《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二、整体感知,初步把握课文基本内容1、教师范读全文。
要求学生在听读时,听准语音语调,扫清文字障碍。
[妙手偶得] 课文中指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
语出陆游诗《文章》:“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妙手,指技艺高超的人。
秀颀:美而高。
颀,高。
[主宰] 支配。
通常还有掌握、支配人或事物的力量的意思。
[旁逸斜出] 意思是(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逸,逃,逃跑。
2、学生自由朗读全文,初步体会文章的感情,明确全文抒情线索。
明确: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是本文的抒情线索。
文中五次提到白杨树的不平凡,把有关的语句一一找出来。
讨论:如何划分本文的段落层次?学生讨论后明确:要划分段落层次,一定要注意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本文的段落层次划分如下:第一部分(第1段):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
第二部分(第2—4段):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
第三部分(第5—6段):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
第四部分(第7—8段):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主题。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白杨礼赞教案2
(明确:欲扬先抑后面用四个排比反问句,点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3、看 第8段的在文中的主要作用,体现了怎样的 主题?(主题句:“白杨树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少的朴直、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
白杨礼赞
课题
白杨礼赞
教学目标
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把握本文的主旨。
2、明确本文的抒情线索及由景到树、由树到人的写作思路
3、学习北方抗日军民的顽强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课时计划
1课时
教学重点
象征手法及象征意义的揭示;
教学难点
分析人与树的相似之处。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
活动
一、复习回顾
4、篇末写楠木是否多余?
(说明:品味美文,提高审美能力;品手法,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温习衬托的写法。)
品味写法;
欲扬先抑对比衬托象征
三、写作实践:
以梅 、竹、粉笔、蜡烛、松或其它你喜爱的事物,任选一个事物,写一个小片段,以象征手法为主要表现手法。
3、指导写作:以梅为例,先说说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相似点。然后说说思路。最后写作。
教师明确是时候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独立完成课堂写作练习并起来念给同学听
课堂练习
见写作实践
以梅、竹、粉笔、蜡烛、松或其它你喜爱的事物,任选一个事物,写一个小 片段,以象征手法为主要表现手法。
课堂小结
本文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 。通过象征,来抒发自己强烈的感情,歌颂党和人民群众。在运用象征手法时,必须注意象征的事物和被象征的事物之间,在特征的表现上具有共同之处。如白杨树力象上游的形象,直的干,靠紧向上的枝枝叶叶,朴质的皮,以及倔强挺立的斗争性格,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课《白杨礼赞》教案 苏教版(1)
《白杨礼赞》《白杨礼赞》是茅盾先生的一篇散文诗。
其中象征的寓意是作品的重心内容,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是本文的难点.在课前可以尝试让学生搜集资料,获取相应的知识积累。
另外,如何试着模仿、学习、应用散文的写法技巧也是教学的重难点之一。
【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散文形散而神不散”和象征手法的运用;2.理解排比句和反问句的表达作用;3.掌握作者分层次描写白杨树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掌握散文中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其作用;2.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找出富有感情的语句,体味其中蕴涵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感受中华儿女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精神和意志;2.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感受作者对北方抗日军民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中记叙、描写与抒情的关系;2.锻炼学生的发现、组织能力。
【教学难点】1.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2.通过主题句的反复,感受文章的结构之美。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情境导入: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歌咏.我们欣赏过“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的柳韵,瞻仰过“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竹姿,也遥望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梅影。
这节课我们将一起看看白杨树的勃发英姿。
2.歌曲导入:师:在正式上课之前,我们先来个热身运动吧!有没有同学听过这首歌?播放《小白杨》,会唱的同学跟着一起来唱唱吧。
3.课前热身:(1)你了解作者吗?(2)你会读这些词语吗?(3)你会解释这些词语吗?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展示预习成果,养成学生的预习习惯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屏幕上出示课件。
二、目标导学,探寻事理.1.听读课文。
用圈点勾画法细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
在思考问题和回答前,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要求学生同桌、小组间讨论,最终形成答案.(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读准字音。
(2)画出课文中直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的句子(3)试着用课文里的一句话来总结作者对白杨树的情感。
白杨礼赞复习提纲
白杨礼赞复习提纲白杨(Populus alba)是我国常见的大型落叶乔木,它具有优美的形态和重要的经济价值,被人们广泛用于园林绿化和林木经营。
作为一课科普课程,我们选择了白杨作为研究对象,以了解并赞美这种珍贵的植物。
引言:1.白杨是我国常见的大型落叶乔木,分布广泛,形态优美,具有丰富的经济价值和生态功能。
2.本文将从白杨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重要价值三个方面对其进行综合评述和赞美。
一、形态特征1.白杨的外貌:高大挺拔、冠形整齐,树皮为灰白色,光滑而有光泽。
2.叶片特征:叶片呈长椭圆形,尖端锐尖,两侧对称,叶片背面有白色绒毛,叶面绿色。
3.花朵和果实:白杨种子为风传,成熟后从果穗内脱落,常伴有白色棉毛,可以飘扬在空中。
二、生长习性1.生长环境:白杨喜光,适应力强,既可以生长在河岸、湿地等潮湿环境中,也能够耐旱、耐寒。
2.生长速度:白杨生长迅速,每年生长能力强,适合人工栽培,并且可以快速修复土壤,预防水土流失。
3.繁殖能力:白杨可以通过种子和插枝两种方式进行繁殖,可以自由选择繁殖途径。
三、重要价值1.生态价值:白杨具有良好的固土保水功能,能够防止水土流失和治理水体污染,同时作为典型的濒危物种,也具有保护土壤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2.经济价值:白杨的木材坚硬耐用,纹理美观,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和造纸行业,同时还可以提取白杨素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广阔的利用前景。
3.指导价值:白杨可作为园林绿化和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树种,其快速生长和美观的外形使之成为许多工程的首选。
结语:白杨作为一种优秀的大型落叶乔木,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其形态特征优美,生长习性适应性广泛,能够带来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对于我们来说,了解白杨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和重要价值,不仅可以增加我们对植物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发挥白杨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上的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和保护白杨这一珍贵植物资源,同时以其为鉴,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白杨礼赞教案苏教
第2课白杨礼赞教学目标1.在学过比喻的基础上学习本文的象征手法,体会排比、反问的修辞效果,初步了解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2.理解和学习白杨树所象征的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为捍卫党、捍卫社会主义与一切邪恶势力作斗争,同时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托物言志手法和作用。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小白杨》。
)这首歌曾唱遍了大江南北,它歌颂的仅仅是一棵小小的白杨树吗?我们的文学家也曾高声礼赞过白杨树,它们在手法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今天,让我们一起研读散文《白杨礼赞》。
二、基础梳理1.字词清单(1)生字注音无边无垠.(yín)坦荡如砥.(dǐ)毡.子(zhān)主宰.(zǎi)倦怠.(dài)恹.恹欲睡(yān)倔强..(jué jiàng)虬.枝(qiú)婆娑.(suō)开垦.(kěn)潜.滋暗长(qián)锤.炼(chuí)旁逸.斜出(yì)秀颀.(qí)刹.那(chà)(2)理解词义①苍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
②高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极其骄傲。
文中是贬词褒用,是对海燕大无畏精神的赞美。
③渴望:迫切地希望。
④呻吟: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
文中指海鸥和海鸭因恐惧而发出叫声。
⑤飞窜:飞快地逃窜。
⑥胆怯:胆小;缺少勇气。
⑦争鸣:比喻在学术上进行争辩。
文中指比声音的高低。
⑧蜿蜒:文中指像蛇类爬行的样子。
⑨预言:预先说出(将来要发生的事情)。
2.作者简介茅盾,小说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出生在浙江桐乡。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等。
3.背景探寻《白杨树赞》写于1941年3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茅盾在1938年底到新疆学院文学院讲学,1940年3月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来离开延安到重庆。
八年级下册苏教版语文第一单元白杨礼赞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苏教版语文第一单元白杨礼赞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语文知识、练习题、试卷大全、教案教学、课件大全、知识扩展、阅读答案、课文内容、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Chinese knowledge, practice questions, exam papers, lesson plans, courseware, knowledge expansion, reading answers, text content, composition,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八年级下册苏教版语文第一单元白杨礼赞知识点本文的主要内容是白杨礼赞知识点,包括原文、走近作者、重点字词、课文结构、课后练习五个部分,希望对大家新学期学习有帮助。
苏教版八年级下《白杨礼赞》教案集1
《白杨礼赞》教案(1)教学目标:一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和文章的中心意思。
二体会文章中的思想感情,了解本文抒情的手法和特点。
教学设想:一适当介绍作者茅盾的一些情况,简介本文写作背景,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写作目的。
二重视朗读课文。
范读、朗读、默读结合起来。
学生只有读熟课文,才能具有理解内容和语言,进而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础。
三在教学中要点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但不必涉及象征手法的讲解或讨论,以免增大教学难度。
着重引导学生从托物抒情的方法上去理解内容。
四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一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性和文章的中心意思。
二训练学生理解重点语句的能力。
教学步骤:一理解白杨树的特点。
1.简介作者和课文写作背景;读课文(教师范读或学生读)。
读课文前教师提出思考题:白杨树有哪些特点?将重点语句画在书上。
明确:集中写白杨树特点的文字在第五段。
从白杨树的外形、色彩、性格三个方面写。
[说明]从直接写白杨树的语段入手进行阅读,对学生来讲,或许方便一些。
这样可以闪避开课文前面所写内容与文章中心意思曲折联系这一难点;先抓住白杨树外形、色彩、性格的特点进行分析,一方面扣题,另一方面,这些内容弄清楚了,理解其他意思就有了“根”。
2.教师提问:白杨树与北方农民有哪些相似之处?找出原文回答。
全班集体讨论。
明确:“它在西北极普通,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
”3.教师继续提问: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明确:“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我们民族解放斗争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说明]先找出白杨树与北方农民的关联,再去理解作者赞美白杨树的原因,就顺理成章了。
这三步是按照:白杨树──白杨树的象征性──赞美白杨树的原因的思路,引导学生一步一步阅读学习的,这也是文章的思路。
八年级语文下册白杨礼赞教案苏教版
课题:《白杨礼赞》教学目的:1. 通过课文学习,理解“散文形散神不散”和象征手法。
2. 感受中华儿女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3. 把握排比句和反问句的表达作用。
重点难点:1. 托物喻义散文的特点是重点之一。
2. 象征主义的写作手法是重点之二。
3. 难点是理解、把握排比句和反问句。
教学过程:一、自学自测1. 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大毡子()开垦()主宰()坦荡如砥()潜滋暗长()秀颀()无边无垠()诸如()倦怠()婆娑()恹恹欲睡()丫枝()晕圈()虬枝()参天()2. 解释下列词语。
(1)视野:(2)黄绿错综:(3)妙手偶得:(4)无边无垠:(5)倔强:(6)纵横决荡:二、互学互助1. 简介作者资料。
2.什么是象征手法?3.本文的中心是什么?用自己的语言做简要的概括。
三、导学导练1. 看一看文中多处出现的“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说一说它“不平凡”的含义。
2. 提问:全文抒情线索是什么?3. 课文第二部分写高原的目的是什么?4. 动手在第三部分文中找一找体现白杨树外形、色彩、风格的词,并把它们标记下来。
想一想其中最关键、最重要的词是哪个。
它的含义又是什么?5. 读一读第四部分,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动手画出文中排比句,反问句。
看一看句法有何变化。
(2)提问:这四句排比句和反问句连用,意思怎样加强?(3)提问:第7自然段用拟人和对比给白杨树以高度的评价,这是先抑后扬的写法。
具体说说怎么抑又怎么扬?(4)提问:白杨树象征了什么?6. 读读第五部分,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提问:“楠木”象征了什么?作者写它的目的是什么?(2)提问:“那也是直挺秀颀的”意思是什么?(3)提问:把白杨树和楠木进行对比用意如何?四、课堂总结《白杨礼赞》是我国现代散文园地的一篇力作,也是茅盾先生留给后人的一份宝贵遗产。
这篇散文思想博大精深,结构严谨完美,艺术魅力非同小可。
把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表现得十分突出。
苏教八下白杨礼赞教学设计说课稿6篇
《白杨礼赞》教案10学习目标: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感受作者对北方抗日军民的赞美之情。
体会恰当运用排比反问句式对于表情达意的作用掌握作者分层次描写白杨树的方法。
一、导入、示标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茅盾的《白杨礼赞》,学习目标:1 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感受作者对北方抗日军民的赞美之情。
2 体会恰当运用排比反问句式对于表情达意的作用3 掌握作者分层次描写白杨树的方法。
二、出示自学指导读课文第5-9节,思考:1 课文第五段是对白杨树的正面描写,你能说出作者描写的层次吗?2 (1)探究.练习三(2)作者为什么赞美白杨树?3 课文结尾写楠木是否离题?为什么?三、生读书、思考四、讨论、交流1 第五段先总述白杨“力争上游”的特点,再分别描绘白杨的干、枝、叶、皮,最后抽象出白杨“倔强挺立”、“不折不挠”的性格特点。
2 (1)引导生读四个句子,理解它们的含义,明确答案。
反问句的问法:1句用肯定的语气表达否定的语气,后三句用否定的语气表达肯定的语气。
意思逐层加深:由“不只是树”联想到人:“至少象征了北方农民”——“守卫家乡的哨兵”最后联想到“在华北平原……精神和意志”。
(2)引导生从文中找句子。
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精神。
师小结白杨的象征意义。
3 指名生答不离题A 它与白杨形成对比B 引出赞美楠木的国民党蒋介石们,表明自己对党领导的北方抗日军民的热爱。
(师可适当介绍写作背景)五、作业请你仿照第五段,选择一种树木花卉,对它作一段正面描写。
教学重点:1,象征的艺术手法;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方法。
2,准确而富有感情的语言。
3,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象征的艺术手法。
预习要求:1,阅读预习一,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2,完成预习三,1,31,给下列字注音:错综毡子外壳昔主宰垠砥恹逸晕圈倔强虬枝婆娑楠木颀2,解释下列词语: (四音节合成词要求说出结构)视野黄绿错综妙手偶得锤炼主宰垠坦荡如砥倦怠潜滋暗长恹恹旁逸斜出参天婆娑伟岸纵横决荡秀颀教时安排:2 教时第一教时一,导入新课:1,通过复习学过的课文找学生介绍茅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课题:《白杨礼赞》【导学目标】1、学习本文的象征手法。
2、理解和学习白杨树所象征的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
【相关资料】简介作者和时代背景。
作者:茅盾是笔名,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他写的最著名的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
《白杨礼赞》写于一九四一年三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这期间,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
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
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课文结构:第一段(第1自然段),直抒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之情。
第二段(第2—4自然段),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
第三段(第5、6自然段),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
第四段(第7、8自然段),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第五段(第9自然段),以白杨树与楠木对比,表达鲜明的爱憎,再次赞美白杨树主题思想:本文用象征手法,抓住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借白杨树的不平凡的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
写作手法:1.结构上,主线分明,散拢结合。
“不平凡”三字,是作者抒发赞美之情的基础,也是作者用来组织文章结构的线索。
2.手法上,运用象征,托物抒情。
本文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
通过象征,来抒发自己强烈的感情,歌颂党和人民群众。
在运用象征手法时,必须注意象征的事物和被象征的事物之间,在特征的表现上具有共同之处。
如白杨树力象上游的形象,直的干,靠紧向上的枝枝叶叶,朴质的皮,以及倔强挺立的斗争性格,正和党领导下的北方农民的正直、朴质、团结、进取的性格和民族解放斗争中的坚强精神相一致,所以用来象征,就非常贴切自然。
3.语言上,准确、优美,富于感情。
【导、学、练】1.《白杨礼赞》阅读练习阅读《白杨礼赞》选段(甲)与作家袁鹰《白杨》的散文(乙),完成1——6题。
甲:《白杨礼赞》选段①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②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
③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④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
⑤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
⑥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乙:白杨(袁鹰)火车窗外是茫茫的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也并不那么分得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每隔几秒钟,从窗口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的秀拨的身影。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爸爸”他的大孩子摇着他的腿,“你看那树多高!”爸爸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倒是旁边的妹妹插嘴了:“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
“哪有这么大的伞?”“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辨着。
“是树,不是伞!”哥哥肯定地说。
小小的争论,才把爸爸的思路引过来,他慢慢地抚摸孩子们的头“这不是伞,这是白杨树。
”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爸爸的微笑停止了,换上严肃的神色,他想了一会就告诉独生子和小女儿,这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哪儿需要它,它很快就在那生根,发芽,长出茁壮的枝子,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遭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么?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他们只晓得爸爸在新疆工作,是下放到那儿去的,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也是下放到那儿去的,他们只晓得爸爸这次回到奶奶这里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晓得新疆是很远很远的地方,坐几天火车,还再坐几天汽车。
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多许多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而它们不管到哪里,总是那么直,那么高大。
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在火车前进方向的右方,在一株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1969年秋天,兰新路上1.甲段摘引自《白杨礼赞》,作者____________。
按照作者对黄土高原的所见、所感,将这段文字分成两层。
在文中用“‖”标出来。
2.甲文中能概括作者所见的是第________句。
3.甲段写黄土高原与全文礼赞白杨树有什么关系?4. 油画,色彩浓重;水墨画,色彩淡浅。
如果以油画、水墨画来比拟《白杨》和《白杨礼赞》,你认为《白杨》是_________画,《白杨礼赞》是_______________画。
5.甲文题目中“礼赞”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6.《白杨》和《白杨礼赞》一样,也有象征意义,它象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杨礼赞》象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篇文章同是以白杨为题,但所象征的各不相同,对这点,你怎么认识?2.《白杨礼赞》阅读练习阅读《白杨礼赞》选段,完成1——4题。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1.文中“坦荡如砥”形容的对象是高原的___________________(空旷、辽阔、平坦)。
2.第二段描写高原的景色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3.文中第二段的第一个和第三段破折号的用法有什么不同?4.你怎样理解第三段?“普通”和“不平凡”这两者在文中是怎样统一起来的?3.《白杨礼赞》阅读练习阅读下面两个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①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②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
③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④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
⑤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⑥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
⑦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
对抗着西北风。
(乙)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
有两棵老树:一棵是周柏,另一棵是唐槐。
那周柏,树干劲直。
树皮皱裂。
顶上( )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
那唐槐,老干粗大,虬枝盘屈,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
还有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苍劲的风骨。
以造型奇特见长的,有的( )如老妪负水,有的( )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
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
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 )去,一圈一圈,丝纹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
晋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选自《晋祠》)1.(甲)段中最能体现白杨树精神特点的两个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段中最能突出晋祠树的特点的两个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段括号里应依次填人的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挑偃挺拧 B.横偃劲扭C.挑犹劲扭 D.横犹挺拧3.对(甲)段结构层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 4.(甲)段运用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借白杨树来赞美抗日军民;(乙)段在介绍左扭柏时,运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形象地写出了它高而“扭”的特点。
5.从表达方式看,(甲)段是描写与____________________相结合,(乙)段是描写与____________________相结合。
6.从写树的目的与作用来看,甲段体现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段突出树的____________________。
1.参考答案:1.茅盾①②③④‖⑤⑥2.①3.本段写黄土高原,目的是交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
生长在“雄壮”“伟大”的黄土高原上的白杨树,也定是不平凡的;而驱赶了“倦怠”“单调”的情绪,令人振奋得惊叫起来的正是白杨树。
这样写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很好地衬托了白杨树。
4.水墨画油画5.崇敬的赞美6. 《白杨》象征着在新疆扎根、生长作出贡献的知识分子和后继者。
《白杨礼赞》象征了北方的农民,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抗战军民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与意志。
2.参考答案:1.平坦 2.(1)交代白杨树生长的典型环境,渲染一种不平凡的环境气氛;(2)暗示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作铺垫。
3.第二段的破折号表示解释,第三段的破折号表示话题的转换。
4.伟大和平凡常常是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
伟大寓于平凡之中。
以白杨树是一种“极常见”和“极易生长”的树来说,它当然极平常,“极普通”;但以它的外形美,尤其是它的内在美来说,它又是不平凡的。
两者就是这样统一的。
3. 参考答案:1.(甲)力争上游不折不挠 (乙)古老苍劲造型奇特2.A3.B4.象征打比方5.抒情说明6.精神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