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偏正式“V双+N双”结构和其语体关系的实证研究_张健_投稿
基于语料库的当代英语散文汉译规范研究_张继光
基于语料库的当代英语散⽂汉译规范研究_张继光基于语料库的当代英语散⽂汉译规范研究*北京师范⼤学江苏师范⼤学张继光北京师范⼤学张政提要:⽂章通过分析⾃建的由100篇英⽂散⽂及其汉语译⽂组成的平⾏语料库和由100篇当代原创汉语散⽂组成的参照语料库及当代汉语平衡语料库,探讨当代散⽂翻译规范。
研究发现,在具体词语使⽤上,译者采取的操作规范主要体现的是传统化期待规范趋向,在句⼦、段落、篇章等结构形式上,译者采取的操作规范主要体现的是陌⽣化期待规范趋向。
另外,研究还发现译⽂的确是“第三符码”,具有独特的语⾔特征,主要翻译单位是句⼦。
关键词:语料库翻译学;翻译规范;散⽂;翻译单位;第三符码1.前⾔从⼆⼗世纪50年代以来,西⽅翻译研究的范式逐渐发⽣转变,由传统的规定性研究转向描述性研究。
这种转变最突出的表现是90年代末由语⾔学派催⽣的语料库翻译研究⽅法和⼏乎同时产⽣的⽂化学派所主张的描述翻译学。
传统的规定性翻译研究侧重于⽂本的对照,强调译⽂与原⽂的“等值”,是以原⽂为取向的研究;⽽描述性翻译研究“突破了单纯⽂本构成的封闭空间,将翻译视为⼀种历史和⽂化⾏为,在⽬的语社会⽂化这个⼤环境中研究翻译、考察翻译与译⼊语⽂化的互动关系”(韩⼦满、刘芳,2005),是⽬的语取向,客观地描述实际发⽣的翻译现象。
描述性翻译研究和语料库研究都是采取⾃下⽽上、描写性的研究⽅法,这使得⼆者能有机地结合在⼀起。
学派之间的借鉴和融合是当代翻译学独⽴发展的必然趋势,语⾔学派的语料库研究和⽂化学派的描述性研究融合在⼀起形成的语料库翻译学已成为翻译研究的新范式(王克⾮,2006)。
语料库翻译学通常都称为“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
语料库语⾔学的⼯具和⽅法为描述翻译学提供了实证的基础,⽽描述翻译学可以为语料库语⾔学提供研究的对象和理论框架。
本⽂将⽤语料库的⽅法研究当代散⽂翻译规范,属于语料库翻译研究。
⽂章借助语料库对当代散⽂翻译语⾔的特征进⾏系统研究,继⽽发现制约译者们决策的翻译规范。
基于语料库的有标并列短语语体适应性考察
基于语料库的有标并列短语语体适应性考察摘要:本文通过一个多语体小型语料库,考察现代汉语有标并列短语的语体适应性,发现不同语体在有标并列短语的出现频率、标记类型、并列项类型及多项式选择等方面都有显著差异,得出一些具体结论:有标并列短语语体分布的优选序列为“口述体<对话体<操作体<新闻体<法规体”,不同标记类型有所差别;并列项的优选序列为“数量短语/代词<形容词<异类<动词<名词”,但口述体、对话体中异类词、代词更为优选;多项式优选序列为“口述体<对话体<新闻体<操作体/法规体”。
本文的结论将为并列短语的自然语言识别和处理提供参考性帮助。
关键词:现代汉语;有标并列短语;语体适应性;计量分析一、引言在不同的语体中语法现象的分布存在着差异,语法规律的适用性也有差别,语法具有明显的语体特征,称之为“语体语法”(Style Grammar)。
语体语法存在于各种语法现象中,各种语言材料也因进入不同语体而分化[1](P34-40),这其中自然包括汉语基本结构类型的并列结构。
并列短语一直很受汉语研究者的重视,有从并列项语序关系角度研究的[2](P151-160),有从并列项属性角度研究的[3](P211-219),有从语言类型角度研究的[4](P121-135),还有从中文信息处理角度研究的[5](P1-55),成果颇丰。
但这些研究都没有充分重视语体因素对并列短语用法的影响与作用,有鉴于此,本文力图细致地考察并列短语在具体语体中的分布情况和语体适应性差异,并对相关情况进行解释,以便更好地为语言应用服务。
出于可行性的考虑,我们把考察的范围限定为有标并列短语,即用“和、与、同、跟、(以)及、或(者)、并、又、而(又)、(并/而)且”10个(类)连词联结的并列短语。
我们设定了一个小型的语料库,包括操作、法规、新闻、对话、口述五种语体(各14万字语料),选择这几种语体主要考虑到语体分布的广度。
通过这个小型语料库,我们主要考察以下方面的内容:有标并列短语的语体分布情况,不同性质并列项的语体分布特征,多项式并列短语的语体分布规律;还会具体考察不同标记并列短语在以上方面的差异。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留学生双宾结构偏误研究
此外,我们还发现留学生的双宾结构偏误存在一定的特点。首先,不同母语背 景的留学生在双宾结构上的偏误具有一定的共性,但也有一些差异。其次,随 着留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双宾结构的偏误率逐渐降低,但仍然会存在一些顽 固的偏误,需要特别注意。
五、讨论
通过对留学生双宾结构偏误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在一定的困难,主要集中在动词的选用不当、宾语的序位 错误、动词的用法不准确以及语境理解不足等方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 建议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讲解双宾结构的语法规则和语义特点,加 强留学生对双宾结构及其相关语境的理解,
四、研究结果
通过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留学生的双宾结构偏误主 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动词的选用不当:部分留学生在使用双宾结构时,动词的选用存在偏差, 导致句子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例如,将“给他一本书”说成“给他买一本 书”。
2、宾语的序位错误:双宾结构中宾语的序位容易出现错误,尤其是当两个宾 语都具有领属关系时,留学生往往难以把握正确的序位。例如,“他给学生们 交作业”容易被说成“他给学生交作业们”。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留学生双宾 结构偏误研究
目录
01 一、引言
03 三、研究方法
02 二、研究现状 04 四、研究结果
05 五、讨论
07 参考内容
目录
06 六、结论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数量逐年增加。双宾结构作为 汉语语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留学生来说,掌握好双宾结构的运用显得尤为 重要。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留学生在双宾结构上常常出现偏误。因此,本次 演示旨在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深入探讨留学生双宾结构偏误现象,为改 进教学方法提供理论支持。
基于语料库的“DOa(n)V-inf”构式研究
语言研究1.引言乏词义构式是英语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由一个词汇意义比较虚化的动词带一个名词词组充当事件性宾语,其中的动词承担句法上人称、数和时态的变化,几乎失去其实际的词汇意义, 整个结构的意义主要由后面的成分决定。
常见的动词有have, take, do, give, make等,我们称这类动词为“乏词义动词”[1]。
其中充当事件性宾语的名词词组皆源于动词,有三种形式,一是由动词转化且与动词同行的名词,如have a drink;第二种是由动词派生的名词,如have a discussion;第三种是由动词的ing形式构成,如do the choosing[2]。
本文主要讨论第一种类型。
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考察了这一构式的语义、句法、语用特征,但很少从认知构式语法的角度进行分析和系统的语料支撑。
而对于上述几个常见动词,除了Wierzbicka 在1988年对have 类结构做出了详细的分析之外,涉及对其他动词的研究比较少。
因此,本文以动词do为例,结合BNC语料库检索的语料,重点对“DO+a(n)+V-inf”形式的乏词义结构进行研究,利用构式语法理论探讨其认知机制和句法、语义特征,揭示其使用规律,丰富对乏词义结构的研究。
2. 乏词义构式形成的认知机制构式语法认为构式是语言研究的对象和分析的基本单位,一切形式、意义及功能配对的语言单位均可视为构式。
构式与构式之间通过传承性关系形成一个构式网络。
我们认为,乏词义构式是一个短语性的构式,是一个固化度较高的构式,已经成了英语中的固定表达。
其句法表现形式为“DO+a(n)+V-inf”,而如“do a turn”等是该构式的具体例示。
一个构式的形成是从构式层级中更高的构式传承而来,因为受到具有高认知突显度的已有构式的多重压制,传承部分突显特征。
及物构式和一般动词构式是处于构式网络中高层次的常用构式,乏词义构式是受到它们的共同压制产生。
乏词义构式与及物构式之间是例示链接关系,传承了及物特征,体现为动词加宾语语法结构,而在一般及物构式中,宾语是重点,因此乏词义构式的语义重点是由动词派生的宾语。
自建平衡语料库视域下的给予义双及物结构语体分布特征分析
自建平衡语料库视域下的给予0双及物结构语体分布特征分析谈玉芳马赘怡柳俊(常熟理工学院师范学院,江苏常熟215500)摘要:基于自建汉语语料库,本文以给予义双及物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双及物动词、动后论元(与事和客事)和双及物结构探究汉语给予义双及物结构在报道语体、评论语体、自然语体和操作性语体中的分布情况及使用特征。
关键词:给予义双及物结构语体给予义动词与事客事1.引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兴起,张伯江先生发现结构主义的方法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双宾句式中存在的问题,他认为汉语中有着双及物语法结构式,并在国内率先使用了“双及物结构式”这一术语!%5)&学术界对双及物结构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何晓炜(2008)、方少华(2016)探究了双及物结构句式选择的制约原则;从语言类型学角度出发,(2001)对类双及物结构了;有学从不角度对比研究了英汉双及物结构的异同,如李淑静(2001)(张建理(2006)(胡月月和杨玲(2015)。
2001)认为:“双及物结构一论元结构,即由双及物(三价)构成的、在主语以一个和一个与事的结构,在句法以现为句式。
”年,学认为双及物结构双宾结构和结构&义双及物结构的句法式为以下类:“S+V+O1+O2”(双宾式)、“S+V+给+01+02”(复合词式)、“S+V+ 02++01”(结构)及有“”字的式句"&中,S为)、V为双及物动词、01为与事()(02为客事物)。
“张伯江(2012)(方梅(2013)、刘大为(2013)等倡导以语法解为的的语研究,语及语类型”#宀。
在,以二十建“汉语语语料库”为研究范围,语语言的|语,语、论语、语、语④。
双及物结构和语语法方面的理论,用法、比较法和法对双及物结构在不语中的探究,为语和语语法研究一个角。
下面分别考察双及物动词、动后论元(与事和客事)和双及物结构的语&2.双及物动词的语体特征双及物结构存在“”和“获取”这两类不同的语义表达。
基于语料库的英汉双及物构式扩展对比研究
基于语料库的英汉双及物构式扩展对比研究摘要: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发展乃至世界发展的重要沟通方式。
本人主要从双及物动词为出发点,以BNC语料库以及CCL语料库为基础,进行英汉对比扩展研究,对英汉双及其物构式进行深入了解,在英汉双以及物构式方面进行差差异化以及共同性的研究。
这两种语言的研究分析,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英汉双的认识理解,明白双及物构式扩展的含义,并对其加深了解,为后人的语言文化交流提供基础。
关键词:语料库双及物构式扩展对比语言学历来的研究热点就是双及物构式,在语言认知环境下,研究双及物构式取得了重大成果。
以往对双及物构式的研究主要基于理论讨论,缺少实际的理论对比分析,大部分中的一些例句缺少真实语料,这些往往都来自于非真实语料的原因。
本文针对英汉双及物构式的研究,主要基于国外内有关研究的基础之上进行,运用语料库统计方法,从扩展以及意义上展开英汉双及物构式的对比分析与研究,运用当前的语言学理论对英汉双及物构式深入解释,期望更加深入了解英汉双及物构式的真正含义,并明白其中的共同点以及个性点。
因此,使用语料库对英汉双及物构式进行分析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优势,把英汉双及物构式有关的现象加以量化是第一个优势,其次则是能够加深我们对语言结构的了解,进而深入探讨英汉双及物构式的属性,进一步分析研究英语与汉语。
一、文献回顾与研究方法比如,在语言环境的指导下取得双及物构式重大研究成果的邵志洪、黄吕静,在英汉语法构架下,对英汉双及物构式进行了扩展对比研究,通过原本的构式进行了转移,比如比喻、转喻、隐喻等手段,进行了扩展,表达了两者的语言抽象概念。
[1]由于英汉语法以及词汇化的差异,导致了这两种语言在扩展方面出现了不同状态的变化,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差异。
但是这个项目的研究,缺乏语料基础,所以研究结论以及说服力不足,另一方面,造成这两种语言的差异化也缺乏深入研究,缺少系统的解释。
近年来,随着语料库的发展,以语料库为基础进行研究语言学是当下时代最兴起的方式,因此研究的开展多了起来[2]。
基于语料库对短语end in语义韵的实证研究
三、结果和讨论
( 一) e n d i n 的类联结情况
统计 显示 ,e n d i n 在B N C 中 工 出现 了 7 2 4 次 。它 的 类 联 结结构 ( 见表 1 )为e n d i n( p h r a s e v . )+ 名词 ,b e a n e n d
一
配行 为分为典型搭 配,中间词搭配和 异常搭配 。研究揭 示 了 中国英语学习者在搭配 中的现状 ,存在的 问题和不足 。
二 、研究方法和问题
本研 究使用的是英 国国家语料库 ( B N C )来 揭 示 短语 e n d i n 的搭配 、类联结 、语义偏 好及语义韵情况 。利 用基于数据 的方法 ( d a t a — b a s e d a p p r o a c h ),使用W o r d s m i t h 4 . 0 h语 料库 中提 取e n d i n 的索引行 ,观察分析后 总结其类联结 结 构 ,然后再手工剔 除不 属于本研究范 围的结构,检查其语 义 特 点,以保证研 究结果的信度 。
( n . )i n + i t s e l f / t h e m s e l v e s ,e n d i n( p h r a s e v . )+ 时
、
理 论背 景
( 一) S i n c l a i 珊 究词汇的四个维度
S i n c l a i r( 1 9 9 6 )认 为,对 词汇或短语 的研究应 该将 其 回归于其语境 ,通过 索引行的检索来分 析揭示其属性或 结构 特征 。这种观点开 阔了传 统词汇研究 的视野 ,设想必 定有 一 套全 新的维度来衡量某个 词汇 或短语 ,这套维度  ̄S i n c l a i r 提 出的搭 配 ( c o l l o c a t i o n ),类联 结 ( c o l 1 i g a t i o n ), 语 义偏 好 ( s e m a n t i C p r e f e r e n c e )和语 义韵 ( s e m a n t i C p r o s o d y )。这 四个参 数是研 究索引行状 态下词 汇属性 的基 础 。搭配 ( c o l l o c a t i o n ) 是 指 一 些 常 用 的 用 来 表 达 某 些 事 情 或 事 物 的 短 语 , 也 就 是 某 几 个 词 的 习 惯 性 共 现 现 象 。 类 联结 ( c o l l i g a t i o n ) 是 指 与 词 的 使 用 直 接 相 关 的 语 法 范 畴 或语 法词 ( 特 别 是 介 词 )建 立 起 来 的 语 法 型 式 ( 濮建忠, 2 0 0 3 ) 。语 义偏好 ( s e m a n t i C p r e f e r e n c e )是 指在 节点 词的周 围习惯性 出现 的词 义聚集 现象 。语 义韵 ( s e m a n t i C p r o s o d y )是 语料库语 言学迄 今发现 的重要 的语 言运作 机制 之 一 ,它 不仅 揭示 了词 项结 伴行 为 的语 义特征 ,而 且揭 示 人们凭借搭配 范式表达态度 、评价事件等语用 功能特征 ( 卫 乃兴 2 0 0 6 :5 0 )。有些节点 词总是 习惯 性地吸 引某一类具 有相 同或相似 语义特点 的搭配 词,其语义相 互感 染 ,相互渗 透,在语境 内形成一种语义氛 围。 ( 二 )研究现状 受S i n c l a i r 词汇研 究 四个参 数 的启发 ,国 内学 者也依 据语 料库 的 检索对 词汇 进 行深 度分 析 ,掀起 了一 股研 究热 潮 。张 继东 ,刘 萍 ( 2 0 0 6 )通 过 对 h a p p e n 、o c c u r 和 “ 发 生 ”这三 个 词汇进 行检 索 ,揭 示 了这三 个词 的典 型搭 配结 构 、类联 结及 其语 义特 点 。卫 乃兴 对语 义韵进 行 了系统研 究,将其分 为积极语 义韵 ( p o s i t i v e p r o s o d y ),消极语义 韵 ( n e g a t i v e p r o s o d y )和错综语义 韵 ( m i x e d p r o s o d y ) 三 种 。他 ( 2 0 0 6 )还 进 行 了中 国学 生 英 语 中 的 语 义 韵 对 比调 查 ,所用 的参考语料库为C O B U I L D 和J D E S T ,学 习者语料库 是 C L E C ,通过对 节点词 c o m m i t ,c a u s e 和e f f e c t 的检索 ,将搭
教学型汉英口语平行语料库语料研究
185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学 术 论 坛DOI:10.16661/ki.1672-3791.2019.13.185教学型汉英口语平行语料库语料研究①张健(长春光华学院 吉林长春 130033)摘 要:教学型汉英口语平行语料库的建立,旨在帮助英语学习者从母语文化的角度切入,按照中国人语言习惯和传统习俗来学习英语口语,最大限度消除学生说英语的恐惧,强化自我认知,树立信心。
构建教学型汉英口语平行语料库可以为大学生英语学习者提供一个顺应时代、符合学情和大学生心理认知的英语口语学习资源库,同时也为一线教师从事英语口语实践教学提供详实、可靠的数据支持,从而最终实现提升学生英语口语实际运用能力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平行语料库 口语语料库 口语课堂教学中图分类号:H3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5(a)-0185-021 语料库发展简述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布朗大学建成以当代美国英语为核心的布朗语料库(Brown Corpus ),它是世界上第一个机读语料库,也是第一个平衡语料库,拥有100万的词容量,这标志语料库研究迈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语料库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研究和辞书编纂领域,由英、美等国发起并推广。
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建立第一个英语语料库,即上海交大科技英语语料库(JDEST)。
进入90年代,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规模各异的汉语语料库、特殊用途语料库、英语学习语料库、双语平行语料库如雨后春笋在我国各大高校及相关学术科研机构陆续推出,其中单语语料库较为常见。
受建构、加工难度的限制,国内双语平行语料库(parallel corpus )产出数量不多,规模较大的主要有中科院“英汉双语语料库”、东北大学“英汉双语语料库”、哈尔滨工业大学“英汉双语语料库”、香港城市理工大学对比语料库 LIVAC(Linguistic variety in Chinese communities)等。
基于语料库对“v-ingn”复合名词的研究
授予学位日期:_____________
Faith in Humanity: Thematic Interpretation of Silas Marner in
Myth-Archetypal Perspective
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in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egree of
Chapter One intends to identify the archetypal theme in the novel. With a brief discussion of the myth-archetypal criticism and the archetypal characteristic of Silas Marner, Chapter One analyses the hero’s pilgrimage in belief so as to reveal the writer’s intention of creation. People who frequently emerge as “Christian” and “Angel” in Eliot’s works have archetypal significance. The theme of the novel is full of religious sentiment by adopting the traditional Bible culture. To some extent, it reports the process of Eliot’s pursuit of faith in humanity. Besides, it proves that Eliot inherits the tradition of Victorian literature. Therefore, the archetypal theme of Silas Marner concretely interprets Eliot’s humanistic ideal. Chapter Two expounds the cultural meaning and art function of the myth-archetypal plots based on the reading of Silas Marner. Both the structure of the complicated mythological plots and the usage of mythic coincidences are the objective correlative of creation method, which aim to reveal the power and variability of fate and unravel the sins under the coincidences. In character design, Eliot intentionally emphasizes the two heroes’ differences in personality and fate. On the one hand, she highlights Marner’s unsophisticated personality and his legend of undergoing hardships and returning to the trueness, goodness and beauty. On the other hand, she depicts Godfrey a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complicacy and hypocrisy of human nature. He
基于语料库的中国英语专业学生英语作文中双宾构式研究
基于语料库的中国英语专业学生英语作文中双宾构式研究双宾构式,即传统语法上的NP+V+NP1+NP2结构,一直是各语言学流派的研究热点,而Goldberg的构式语法体系更是对双宾构式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为双宾构式的理解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在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同时,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使得双宾构式的实证研究也日益增加,但之前国内的相关研究主要以中国非英语专业学生为主体,而针对中国英语专业学生的研究很少。
本研究以Goldberg的构式语法为理论框架,基于CLEC和LOCNESS,试探析以下两个问题:(1)与英语本族语者相比,中国英语专业学生在双宾构式的使用上有什么特征?(2)不同水平的中国英语专业学生在双宾构式的使用上有何差异?为回答以上两个问题,本研究以85个常见双宾动词为切入点,借助Excel和Log-likelihood value calculator,从动词类型、构式意义分布和论元三个方面考察CLEC和LOCNESS语料库中双宾构式的使用情况。
研究发现:(1)中国英语专业学生与本族语者相比,就构式意义分布而言,前者多用中心意义“成功转移”,而少用“打算转移”意义;就“施事”论元而言,前者多用“有生命”施事,后者倾向使用“无生命”施事;就“接受者”论元而言,前者过度依赖“有生命”代词,后者对“有生命”名词和“有生命”代词的使用无明显差异;就“受事者”论元而言,前者多用“物体类”、“交流类”和“感知类”受事,后者多用“其他类”受事。
(2)低水平和高水平中国英语专业学生相比,就构式意义分布而言,前者多用中心意义,少用延伸意义,且使用的动词类型较少;就“施事”论元而言,前者多用“有生命”施事,后者多用“无生命”施事;就“接受者”论元而言,前者完全依赖“有生命”接受者,未用“无生命”接受者,后者兼顾使用“无生命”接受者;就“受事者”论元而言,前者常用“交流类”受事,后者多用“其他类”受事。
总体上,中国英语专业学生与本族语者比,及低水平与高水平中国英语专业学生比,对此构式的动词类型、构式意义分布和论元的使用有明显差异。
现代汉语定中式“V双+N双”组合的释义研究
现代汉语定中式“V双+N双”组合的释义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语言的变迁,现代汉语中出现了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即“V双+N双”组合。
本文将对这种组合结构的释义进行研究。
“V双+N双”组合中,“V双”表示一个动作或行为,而“N双”则表示相关的对象或事物。
这种组合结构在现代汉语中被广泛使用,具有丰富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首先,这种组合结构可以用来表示重复的动作或行为。
比如,“吃吃喝喝”表示一个人吃东西和喝饮料的动作重复进行;“学习学习”表示一个人不断学习的行为。
这种组合结构通过重复动作的方式,强调了动作的连续性和频繁性。
其次,这种组合结构还可以用来表示对一种事物或对象的不同方面或形式的描述。
比如,“红红火火”表示某个活动或现象非常热闹和兴旺;“高高兴兴”表示某个人非常开心和快乐。
这种组合结构通过重复名词的方式,强调了事物或对象的特征和状态。
另外,这种组合结构还可以用来表示程度或强调某种特定的意义。
比如,“大大小小”表示大小不一的事物或对象;“多多少少”表示数量多少不一的事物。
这种组合结构通过重复形容词或副词的方式,强调了程度或数量的差异。
总的来说,“V双+N双”组合结构在现代汉语中被广泛使用,具有多种含义和表达方式。
它通过动词和名词的重复,强调了动作的连续性、事物的特征和状态、程度或数量的差异。
这种组合结构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语言表达选择。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使用“V双+N双”组合结构时,需要根据具体语境和意图合理运用,以免造成语言的重复或不必要的繁琐。
同时,也应注意避免过度使用这种组合结构,以免影响语言的流畅性和自然性。
综上所述,现代汉语中的“V双+N双”组合结构具有丰富的释义和表达方式,可以表示重复的动作或行为、描述事物或对象的不同方面或形式,以及表示程度或强调某种特定的意义。
合理运用这种组合结构,可以丰富语言表达,使语言更加生动有趣。
基于语料库的英汉分裂句-假分裂句对比研究
基于语料库的英汉分裂句-假分裂句对比研究分裂句和假分裂句是英汉语言中常见的语法现象,也是翻译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分裂句是指一个句子被分为两个部分,其中一个部分被移至句子的末尾,而假分裂句则是指一个句子被分为两个部分,其中一个部分被插入到句子的中间位置。
本文利用语料库的方法对英汉两种句子结构进行对比研究。
首先,我们通过对大规模的英文和中文语料库进行分析,发现了英汉两种语言中分裂句和假分裂句的频率和用法上的差异。
在英文语料库中,分裂句的使用频率较高,而假分裂句较少见。
而在中文语料库中,假分裂句的使用频率较高,分裂句较少见。
这可能是由于英文的语法规则对分裂句的使用较为宽松,而中文的语法规则对假分裂句的使用较为宽松所导致的。
其次,我们对英汉两种语言中分裂句和假分裂句的结构进行了对比研究。
在英文中,分裂句通常由一个主句和一个从句构成,从句通常是一个名词性从句或一个形容词性从句。
而假分裂句通常由一个主句和一个状语从句构成,状语从句通常是一个时间、地点或原因的从句。
在中文中,假分裂句通常由一个主句和一个状语从句构成,状语从句通常是一个时间、地点或原因的从句。
而分裂句在中文中较少见,通常由一个主句和一个名词性从句构成。
最后,我们对英汉两种语言中分裂句和假分裂句的翻译问题进行了探讨。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上的差异,翻译分裂句和假分裂句时需要注意语序的调整和从句的处理。
在翻译分裂句时,需要将从句移到主句的后面,同时保持语义的连贯性。
而在翻译假分裂句时,需要将状语从句插入到主句的适当位置,同时保持语义的连贯性。
综上所述,基于语料库的英汉分裂句/假分裂句对比研究发现了英汉两种语言中分裂句和假分裂句的频率和用法上的差异,并对其结构和翻译问题进行了分析。
这对于英汉语言学研究和翻译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然而,由于篇幅的限制,本文只是初步探讨,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证分析来深入探讨这一问题。
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很 +N”构式的语义分析
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很+N”构式的语义分析林晓凤一、引言近年来,“很+N”构式频繁出现在各大新闻媒体里,得到了很多网友的认可和主动传播,这也成为了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
在传统的汉语研究中,“很”字属于副词的范畴,有很多学者从“副词+名词”的角度对该表达从语法、语义、语用和认知等角度进行了研究,前人观点可分成三类:第一类是词汇转化说,认为“副词+名词”结构中是把名词当做别的词性的词来使用(吕叔湘,1992;胡明扬,1992;邢福义,1997);第二类是动词省略说,学者朱德熙(1985)和于根元(1991)认为副词不能修饰名词,在名词前面出现副词的现象应当看做是省略了“是”的紧缩形式;第三类是副词修饰名词性句子成分说,赵元任(1979)认为副词修饰名词的时候,实际上是修饰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做谓语,或者做主语;第四类是修辞说,学者们(于根元,1991;山述兰,2003;邱凌,2002等)认为“程度副词+名词”是“临时的修辞用法”,如“最感情,很中国”等。
本文将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尝试利用利用语料库穷尽性地收集与构式有关的语料,分析“很+N”构式中所搭配的词语的特点以探索该构式的语义特征,并从而为现代汉语“副词+名词”的研究做出一点参考。
二、研究问题本文拟探讨以下两个主要问题:1)汉语里构式“很+名词”的名词特点如何?2)该构式的语义特点如何?体现了什么认知特点?三、研究方法本文采用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进入“程度副词+名词”中名词进行考察和分析。
在选取名词时,本文依照《现代汉语常用词》词表,把所有的常用词与《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做严格对照,通过筛选得到里面的所有名词。
把这些名词与“很”结合起来的组合录入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中进行筛选,从而得出“很+N”构式的有效语料,并针对这些语料进行分组,采取定性研究的方法分析归纳其语义特点和解析其背后的认知机制。
四、数据来源本文的研究对象为《现代汉语常用词》词表中的名词,通过与语料库进行交叉比对,得出符合条件的语料。
试论“V双+N双”式结构的成分配置
一
“ V双+ N双 ( 宾 ) 结 构 的 成 分 配 置 ”动 式
邢 福 义 认 为 , 除 了单 词 句 , 句 都 有 核 心 。 当 “ 小 充
小 句 核 心 的 词 , 小 句 的核 心 词 ” “ 谓 赋 格 , 的 是 ,所 指 是赋予句子 特定的格局 ” 。短 语 结 构 也 是 如 此 。 语 短
I g e i n p l m e t o t u t r b y b + N by l n r d e t Su p e n f S r c u e V il l l 。 ilb l 。
LI AO n—u Ya j n
( le eo o r aim n e i Co lg fJ u n l s a d M da.Hu a i e st n n Un v r iy,Ch n s a 41 0 2, ia) agh 0 8 Chn
ig.Th y c n b n l s d i t o n y Ve b o j c t u t r sb tas o iir c r r c u e .I h s n e a e a ay e n o n to l r — b e tS r c u e u lo M d fe - o eStu t r s n t i
是 动 宾 关 系 , 者 是 偏 正 关 系 。有 时 候 , 构 内部 构 后 结 成 分 完 全 相 同 , 包 含 两 种 结 构 关 系 。 当然 , 具 体 却 在
的语 境 中 , 构 关 系 是 确 定 的 。 结 邢 福 义 先 生 从 小 句 本 位 出 发 , 出 了成 分 配 置 提
Ke r :n e in u p e n ;g v r a c p fv r s;c le t n;v r — b e t y wo ds i gr d e ts p lme t o e n ls o eo e b o lci o e b o jc ;mo iirc r d fe — o e
如何利用语料库辅助语言教学与研究(BNC)
如何利用语料库辅助语言教学与研究(BNC)第一篇:如何利用语料库辅助语言教学与研究(BNC)如何利用语料库辅助语言教学与研究(BNC)一、绪言语料库是专门用于语言材料检索和统计的工具,包括为某一目的而收集的大量电子文本(加标注或未加标注)和专门的语料检索和管理程序。
其最大的特点是能快速提供大量真实的语言材料并进行相关统计(如词频和搭配词等),已广泛运用于词典、教材、语法书和词汇表等的编纂及语言研究中。
然而,语料库在日常外语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中并没有得到广泛运用,至少在中国是如此。
这一方面是由于对语料库在教学中的运用缺乏有力推广,加价格、市场等因素使得购买商用语料库有难度,自己建设语料库又需花费较大精力,另一方面人们对如何获取网上免费语料库资源缺乏了解。
语料库在日常英语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中能够起到多种作用。
作为一种高效的语言检索工具,它所提供的大量真实语言实例能提示从构词、词短语到句法结构乃至语篇几乎所有语言单位的语言生态(language ecology),包括语境、搭配规律、使用频率、语义和语用等。
语料库的获得和个人建设虽然面临诸多困难,但幸运的是,开放的互联网为广大英语教师和英语学习者提供了接触和使用语料库的机会。
二、网络语料库的运用 1.英语单语语料库1)提供语用实例语料库在线检索在日常英语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用途是提供大量典型语例。
当传统方法(如词典)无法提供足够的典型例句时就可检索网上语料库。
如“wet”一词语义很丰富,而其动词用法在教学中关注不多,词典也没有提供足够的语用信息。
利用以上语料库在线检索(此处指柯林斯,检索表达式为“wet/VERB”,详细用法参见检索页使用说明),便可呈现它作动词时的大量语用实例,下面是部分检索行实例(concordance line)(经过整理):Wet your face thoroughly before using the product.Yeah, They wet their pa nts and cry a lot.“[p]No.”She eased me, Sumner wet the bed every night.It would be impossible…对于词汇的某一具体用法,如该词的“wet the / one’s bed”,词典就更缺少语用信息。
“V_双+N_双”短语的理解因素
作者: 张国宪
作者机构: 安徽淮北煤炭师范学院院长助理办公室235000
出版物刊名: 中国语文
页码: 176-186页
主题词: 理解因素;生命度;偏正关系;控制度;动宾关系;单音节动词;名词性成分;多义短语;动性;中国语文
摘要: 人类言语活动受到人类共同心理机制的制约,并且表现出许多普遍的规律。
但由于语言类型学上的差异,又表现出一些不同的特点。
文章运用原型理论,研究了汉语'V 双+N 双'短语的认知图式,并把这种图式分解为若干个基本的组成部分,以寻求'V 双+N 双'短语的理解因素,给出由支配关系向修饰限制关系游移的优势理解序列。
本文提出'V 双+N 双'短语的几种理解因素:一.名词的生命度、定指度、控制度、语义角色;二.动词的及物性、动性强弱、语义制约;三.结构节律的语法重音和音步。
文章最后指出话语的理解是一个策略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理解者使用外来的和内在的信息,在话语的各部分之间以及话语与个人经验之间构造意义。
由此,话语的认知不可能归结为某个单一的参项,而是若干参项相互作用,各种理解因素综合运用的结果。
论典型性对定中“V_双+N_双”结构构成的影响
论典型性对定中“V_双+N_双”结构构成的影响
李晋霞
【期刊名称】《语言研究》
【年(卷),期】2005(25)4
【摘要】本文考察名词、动词的典型性对其构成定中“V双+N双”结构的影响。
制约名词构成定中“V双+N双”的典型性因素有:生命度、具体度、个体度、自足度,制约动词构成定中“V双+N双”的典型性因素有:及物性、变化性、有界性、
动作性。
【总页数】6页(P54-59)
【关键词】典型性;定中“V双+N双”;构成
【作者】李晋霞
【作者单位】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46
【相关文献】
1.论语义关系对构成定中式"N双+V双"结构的制约 [J], 张立丹
2.论语义关系对构成定中式“N双+V双”结构的制约 [J], 张立丹
3.论语义关系对构成定中式“N_双+V_双”结构的制约 [J], 张立丹;
4.汉语“V_双+N_单”结构歧义的认知研究 [J], 方环海; 王梅
5.论语义角色对“V_双+N_双”结构类型偏向性的制约 [J], 李晋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语料库的“各V各的N”的考察
基于语料库的“各V各的N”的考察通过对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的考察,发现“各V各的N”格式中,动词V 大半以上是“有”;少数特殊形式可以根据上下文情况,省略“N”或“的”。
在语义上,“各V各的N”格式具有部分差异性、整体关联性和意义上的描写性或评说性的特点。
使用时,总是出现在表示“特征不一致或行为互不相干”的句子中,有某种对仗或递进的关系。
标签:各V各的N 句法特征语义特征使用环境语料库一、引言语言规则制定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演绎法,语言学家通过自身语言知识制定语言规则,然后不断通过语言事实进行检验;一种是统计归纳法,通过语料库中大量的原生态语言材料,统计出语言规则。
现在信息处理也常用这第二种办法,即不先设定某个规则,而是在语料库大量语料的基础上进行某种形式的配对。
本文想以“各V各的N”①格式在语料库中的呈现,统计这个格式在句法、语义、使用环境等方面的某些规则。
本文拟以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为依据,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对“各V各的N”格式进行考察,以揭示其句法特征、语义特征及使用环境。
通过对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进行检索,共得到70个带“各V各的N”格式的句子,这些句子中共含有86个“各V各的N”。
例如:(1)有人在妒火中烧中熬日月,有人于不公平待遇里苦撑持,更有人在“[各]有[各]的不幸”生活圈内暗自饮泣,却鲜为人知。
(2)正如小说不会被戏剧所代替,戏剧不会被电影所代替,中国传统歌舞剧不能被外国歌剧或舞剧所代替一样;不以直接地具体地再现生活为职能的建筑和工艺美术,以及不完全是直接地具体地再现生活的舞蹈,都[各]有[各]的技巧。
(3)印度的阿旃陀与中国的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云冈和龙门等,主要是笈多与北魏时代的创造,虽然是两大民族同时代的智慧表现,[各]有[各]的面貌,但其精神却出自一个源泉。
其中两个“各V各的N”连用的句子共14个,占总句子的20%。
例如:(4)其次,架空排长不但不利于我们本人锻炼提高,也不利于干部之间的团结,严重的将会导致工作中互相拆台、设置障碍,[各]唱[各]的戏,[各]弹[各]的调,“一班人”难以形成合力,连队建设怎么能搞好呢?(5)分说与合说,[各]有[各]的长处,也[各]有[各]的弱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语料库的偏正式“V双+N双”结构和其语体关系的实证研究——以短语“研究问题”为例摘要“V双+N双”结构一直以来是语法学界的研究热点,其内部包含着“动宾式”和“偏正式”两种语法关系,朱德熙先生称前者为“显性语法关系”,后者为“隐性语法关系”。
以“研究问题”这一短语为分析对象,基于语料库运用统计学研究方法从语体角度对该短语的偏正式结构做进一步探索;研究发现:短语“研究问题”的偏正式结构和其语体之间存在显著关系;最后,结合语体正式度、典雅度对这种显著关系的成因进行浅要探析。
关键字语体语料库研究问题统计一引言1.1“V双+N双”结构的已有研究视角“V双+N双”结构存在歧义,语法学界早有关注,成果颇丰。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朱德熙先生就注意到这一现象。
朱德熙(1980)分析名词性结构“出租汽车”时,认为出租”和“汽车”是修饰被修饰的关系,但这一结构中还有一种关系,也就是“动作”和“受事”关系。
朱先生将前一个关系称谓显性语法关系,后一个称谓隐性语法关系。
随后,邵敬敏(1995)对“V双+N双”结构从配价理论角度进行了分析。
但是,刘春卉(2003)对邵敬敏的非价框架提出疑问,指出:“进口汽车、移动电话、控电话、压缩饼干”这类,不管是偏正结构还是述宾结构,它们都是配价组合。
可见仅仅依靠配价理论还不足以解释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张国宪(1997)运用原型理论,分析这一结构的认知图式,给出了支配关系向修饰限制关系游移的优势理解序列:受事>对象>结果>处所>时间>施事,并从名词的生命度、定指度、控制度、语义角色;动词的及物性、语义制约;结构节律的语法重音和音步等不同角度分析造成这一结构不同理解的原因。
李晋霞(2002)的博士论文在其导师张国宪先生基础上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更进一步,从典型性、结构义、格关系,认知特征等角度研究了造成这一结构偏正式理解的原因。
这是目前针对“V双+N双”结构最为详尽而又有代表性的研究。
此外,侯冬梅(2008)综合郭锡良等学者的研究,结合动词作定语的历史原因,从历时的角度提出双音节动词作名词定语的现象的产生与汉语双音化的历程、语言接触的影响和语言系统自身的调整有关。
黄彩玉(2012)对这一歧义结构进行声学实验和数据统计分析,发现语音上该歧义结构的分化,是焦点重度原则和语法重音原则共同作用的结果。
总之,以上学者分别从历时和共时两个角度分析了“V双+N双”结构产生的原因,其中共时层面又从配价理论、原型理论、语音学、计算机实验以及“V双+N双”结构内部的名词与动词的性质、特征、相互制约角度展开了详细论述。
我们发现以往学者的研究涵盖了语音、词汇、语法三大层面,并辅以计算机实验技术研究工具,唯独没有从语体角度展开论述,这为研究提供了新方向。
下文,将以“研究问题”这一短语为分析对象,基于语料库运用统计学研究方法从语体角度对该短语的偏正式结构做进一步探索。
二语体的定义及分类关于语体的定义,众说纷纭。
李熙宗(2005)将国内外学者对语体的定义归纳为词语类别说、语文体式说、语言特点综合说、语言风格类型说、功能变体说、言语行为类型说六种,并综合各家说法指出:语体是在长期的语言运用过程中历史地形成的与由场合、目的、对象等因素所组成的功能分化的语境类型形成适应关系的全民语言的功能变异类型, 具体表现为受语境类型制约选择语音、词语、句式、辞式等语言材料、手段所构成的语言运用特点体系及其所显现的风格基调。
这是迄今为止对语体定义中最为详细和全面的解释。
关于传统语体的划分,目前国内大致有二分法、三分法和五分法三种。
1.采用经典范畴理论,一分为二或为三,即口头谈话体、书卷语体或谈话体、科技体实用体、艺术体。
2.采用原型范畴理论,将语体分为日常交谈语体、文艺语体、政论语体、科技语体、公文语体。
本文参考原型范畴理论,将语体类型划分为:报刊政论语体、微博口语语体、文学小说语体和科技论文语体四大类。
三语体和语法的关系通过回顾以往“V双+N双”结构的研究成果,我们发现学者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涵盖了语音、词汇、语法三大层面,唯独没有从语体角度展开论述。
相比较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研究,在汉语研究中语体研究一直不被重视,尤其是在分析汉语歧义结构时鲜有人从这方面入手。
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些语法学家提出应当高度重视语体问题。
朱德熙(1985)指出:“从语料中抽绎出什么样的语法规律,跟研究者是否把语料内部的不同层次区分开有密切的关系。
”“语料包含的层次越是复杂,语料内部的均匀性和一致性就越低,能够从中归纳出来的语法规律也就越概括,作为规律的约束力就越弱。
”(朱德熙,1987)此后,胡名扬(1993)谈到:“给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带来最大困难的是口语和书而语之间的差异。
现代汉语这两种不同语体之间的差异反映在各个方面,在个别向题上甚至很难“调和”,给语法学家带来几乎难以克服的重重困难……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不少人似乎还并没有充分意识到现代汉语口语和书面语之向的差异对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严重影响。
”进入21世纪后,冯胜利率先将语体研究和语法研究相结合,提出了语体语法的概念。
“语体语法指为表达某一语体的需要而生成的语法,就是说,语法为语体服务,语体促生语法(或格式),于是形成语法和语体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
”(冯胜利,2011)张伯江(2012)提出以语法解释为目的的语体研究。
“这一研究并不看重语体的种类,而是关注某种语法特征何以在某种语体里高频出现,或者说何以带有明显的语体选择倾向”由此可见,语体和语法之间紧密关联,从语体角度研究语法现象,可以为纷繁复杂的语法现象提供更多、更新、更全面的解释。
本文基于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分析“研究问题”这一短语,运用卡方检验方法对所搜集的语料进行实证研究,以期发现短语“研究问题”的偏正式结构和其语体之间是否存在关联,从而为短语“研究问题”的偏正式结构提供更多新的解释。
四实证研究4.1研究材料和数据该研究采用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搜索“研究问题”这一结构,运用卡方检验方法对所搜3265个的语料进行实证分析,语料的分布情况见表1:表1:“研究问题”结构在不同语体中的分布情况由表1可知,短语“研究问题”在不同语体中的分布相差较大,在微博口语语体中数量最少,在科技论文语体中数量最多,而短语“研究问题”偏正式结构在科技论文语体中所占比例也最大,超过了全体偏正语料占总语料的比例。
4.2研究目的运用卡方检验方法对所搜集的语料进行分析,探索“研究问题”这一短语呈偏正式结构和其在所处的语体类型之间是否存在关系,从而为短语“研究问题”的偏正式理解提供新解释。
4.3研究工具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2.0 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
4.4研究过程步骤1:提出假设,选择显著性水平。
H0:在一般的总体中,短语“研究问题”是否是偏正式结构和语体类型之间不存在关系。
H1:“研究问题”这一短语是否为偏正式结构和语体类型之间存在一致的、可预测的关系。
步骤2:确定自由度,并找出临界区域。
对于独立性卡方检验:df=(R-1)(C-1),其中R是行数,C是列数因此,对于这个研究:df=(2-1)(4-1)=3df=3,α=.005,卡方的临界值为 12 .84步骤3:确定期望频数,并计算卡方值。
如果“研究问题”这一短语是否为偏正式结构与语体类型完全独立,则能够计算不同语体该结构的期望频数,详见表2,表2列总和说明2991个语料中的388个语料被归入政论类,46个语料被归入微博类,139个语料被归入文学类,2418个语料被归入论文类,以此计算期望频数。
报刊政论语体偏正语料的期望频数:388/2991*615=80个微博口语语体偏正语料的期望频数:46/2991*615=9个文学小说语体偏正语料的期望频数:139/2991*615=29个科技论文语体偏正语料的期望频数:2418/2991*615=498个表 2 不同语体中“研究问题”短语的期望频数分布情况使用现在的卡方测量在数据(表1中的观察频数)与表2中的期望频数之间的差异利用SPSS软件进行卡方检验得知:χ 2 =56.847表3:卡方测试结果步骤4:根据虚无假设与研究结果做出判定,得到的卡方值远远超过了临界值(12.84)。
因此,拒绝虚无假设。
4.5研究结论由以上卡方检验结果可知:“研究问题”这一短语是否为偏正式结构与语体类型之间存在显著关系,在科技论文语体中短语“研究问题”呈偏正式结构的比例大大高于其他语体,即相比其他语体,短语“研究问题”在科技论文语体中更倾向于偏正式结构。
五讨论和展望该部分将对短语“研究问题”呈偏正式结构与语体类型之间为什么存在显著关系进行探讨,从语体正式度和典雅度角度进一步解释在科技论文语体中短语“研究问题”呈偏正式结构的比例大大高于其他语体的原因所在。
冯胜利(2010)认为:“研究语体的属性首先要从这两个对立的形式入手:一个是日常性的或亲密随便一类非正式的话语交际;另一个是非日常的或严肃庄重一类正式的话语交际就是说,[+正式性]是语体的基本要素……双方的文化背景也是影响交际的重要因素。
如果说说话者的社会角色( 职业职位等) 决定着语体的正式度,那么说话者的文化背景和教养( 家世教育程度等) 则决定着说话语体的典雅度”。
冯先生认为学术文章是兼具[+正式性][+典雅性]这两大特性,而其他语体则很少同时满足[+正式性][+典雅性]这两大特性,因此,科技论文语体是正式而又典雅的语体。
文体/文类典雅正式俗白随便公务文件 + (+)宗教祭祀 + +国会报告 + (+)新闻广播 +报刊社论 +学术美文+ +家里聊天 + 跟百姓讲话 +相声曲艺 + +诗歌 (?)图1:语体功能分布图(转引自冯胜利 2010)而从韵律角度看,汉语多用双音节表示正式度,比如:我去见他VS我去拜见他我很想他VS我很想念他很明显,在表达相似语义时候,双音节词的正式度更高,更倾向于在书面语中使用,这就为“V双+N双”结构在书面语正式语体中大量使用奠定了韵律基础。
另外,“凡是带有(或趋向于)轻声的是口语的形式;凡是表达正式语体色彩的都没有轻声或不能轻读。
”(冯胜利,2006)在科技类论文中,在高正式度和高典雅度的双重制约下,轻声必然被压制,因而在这类文章中偏正短语“研究的问题”被压制为“研究问题”,轻声“的”被省略,省略后的结构依然是偏正式,而省略后的结构是双音节词的组合,又进一步提升了语体的正式度。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得知短语“研究问题”呈偏正式结构与语体类型之间存在显著关系,但这仅说明二者之间是相关关系,二者是否存在着因果关系,即是否由于语体原因而导致“研究问题”在科技论文语体中大量存在着呈偏正式结构还需结合具体语料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1]冯胜利. 论汉语书面正式语体的特征与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2006,(4).[2]冯胜利. 论语体的机制及其语法属性[J].中国语文,2010,(5).[3]冯胜利. 语体语法及其文学功能[J].当代修辞学,2011,(4).[4]冯胜利. 书面语语法及其教学的相对独立性[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2).[5]胡明扬. 语体和语法[J].汉语学习,1993,(2).[6]侯冬梅.“V双+N双”偏正结构的考察与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7]黄彩玉.“V双+N双”歧义结构的实验语音学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2,(3).[8]李晋霞. 现代汉语定中“V双+N双”结构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2.[9]李熙宗. 关于语体的定义问题[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0]张伯江. 语法解释为目的的语体研究[J].当代修辞学,2012,(6).[11]张国宪.“V双+N双”短语的理解因素[J].中国语文,1997,(3).[12]朱德熙. 汉语句法里的歧义现象[J].中国语文,1980,(2).[13]朱德熙. 现代书面汉语里的虚化动词和名动词[J].北京大学学报,1985,(05).[14]朱德熙.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对象是什么[J].中国语文,1987,(4).[15]邵敬敏. 双音节结构的配价分析,沈阳、郑定欧.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A corpus based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tial formal"V double +N double" structure and its style-- a case study of " problem of study " Abstract:In this study, the author used the phrase "problem of study" as the object of analysis, and used the statistical method to analyze the partial formal structure of the phrase. It is found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tial structure and the style of the phrase " problem of study " Finally,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auses of this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ormal and elegant style. Keywords:Corpus style problem of study statistical m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