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教育学(1)

合集下载

教育学复习提纲

教育学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第一部分考核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教育学2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4学习教育学的意义与方法5 教育的两条基本规律(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6 各历史阶段的典型实例、典型人物与代表7 教育学各阶段的基本特征第二章教育的产生和发展1教育的起源2各历史阶段教育的特点3现代教育发展的一般趋势4教育的三种起源论的代表人物与代表作5学校教育产生的历史年代6“六艺”7班级授课制8个人全面发展的内涵9终身教育的含义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1 教育发展的社会制约性与教育的社会功能2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3 教育优先发展的涵义4 教育公平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1人的身心发展的涵义2影响人的发展因素及其相互关系遗传、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及其相应的决定论的批判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4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第五章教育制度1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教育体制;2学校教育结构3我国现行学制的结构和类型4当代学制的发展趋势5 义务教育6 五四学制和六三学制第六章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的涵义、类型2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3不同价值取向的教育目的观4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5 我国现行的教育方针6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内容与精神实质第七章课程1课程及其类型2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3我国学校的课程改革4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第八章教学工作1 教学的概念2 教学的任务3教学过程的性质与基本规律4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5 教学原则6教学方法7 教学组织形式8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9 课的类型与结构第九章德育1德育的涵义2 德育过程及其基本规律3德育的原则和方法4我国德育的内容第十章教师1教师的概念2教师的劳动特点3教师的任务和基本素质4 教师的专业结构5 教师的权利与义务第十一章学生1学生的一般特征2 学生年龄特征的概念3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4 良好师生关系的特点及其建立途径与方法5 学生的权利与义务第二部分复习思考题1、试述孔子的教育思想基础及基本的教育主张。

教育学理论单元练习(第一章绪论)

教育学理论单元练习(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单击下列各小题题目可显示该小题答案,以下各章相同)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是我国的A.《论语》B.《学记》C.《中庸》D.《大学》答案:B2,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是古罗马昆体良的A.《论演说家的教育》B.《理想国》C.《中庸》D.《大学》答案:A3,近代最早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A.《教育漫话》B.《大教学论》C.《爱弥儿》D.《教育论》答案:B4,前苏联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问题的是A.克鲁普斯卡娅B.苏霍姆林斯基C.马卡连柯D.凯洛夫答案:A5,我国最先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A.《新教育大纲》B.《教育漫话》C.《教育过程》D.《论语》答案:A6,夸美纽斯的教育代表作是A.《教育漫话》B.《大教学论》C.《爱弥儿》D.《教育论》答案:B7,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主张被称为A.现代教育派B.传统教育派C.形式教育论D.实质教育论答案:B8,以杜威为代表所倡导的教育理论主张被称为A.现代教育派B.传统教育派C.形式教育论D.实质教育论答案:A9,《教学与发展》一书的作者是A.克鲁普斯卡娅B.苏霍姆林斯基C.马卡连柯D.赞科夫答案:D10,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A.基础学科B.应用学科C.决策学科D.管理学科答案:A11,《教育过程》一书的作者是A.皮亚杰B.布鲁纳C.赞科夫D.凯洛夫答案:B12,《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的作者是A.克鲁普斯卡娅B.苏霍姆林斯基C.马卡连柯D.凯洛夫答案:B13,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A.教育学B.教育哲学C.教育社会学D.教育经济学答案:A二,填空题1.教育学是研究________ ,揭示________ 的一门科学。

答案:教育现象,教育规律2.教育现象包括教育_________ 现象和教育_______ 现象。

答案:社会,认识3.教育规律是教育________ 之间、教育与________ 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

答案:内部诸因素,其他事物4.教育学是庞大________ 体系中的基础学科。

自学考试备考复习资料:教育学《绪论》知识点考点归纳整理汇总

自学考试备考复习资料:教育学《绪论》知识点考点归纳整理汇总

绪论知识点汇总主要考查单选、填空、概念。

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教育学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的任务是依照教育的逻辑层次,揭示教育的各种规律(包括宏观的和微观的),并在揭示规律的基础上,阐明教育工作的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等问题,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上和方法上的依据。

二、教育学与教育科学的关系教育学是庞大的的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科学。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产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脑力与体力劳动的分工,产生了文字,出现了学校。

二、教育学的发展(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与当时的哲学、政治、伦理道德、宗教等思想混杂在一起。

孔子“性想近也,习相远也”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克已复礼为仁”。

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强调忠孝和仁爱。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乐正克《学记》它不仅是我国古代的一本教育专著,而且是世界是最早的教育专著。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不凌节而施”“长其善而救其失”“禁于未发”苏格拉底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叫助产术。

柏拉图《理想国》(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出现了体系比较完整的教育学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它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强调教育的自然性。

他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论证了班级授课制,被称为“教育之父”卢梭、康德、裴斯泰洛齐。

洛克白板说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被教育史誉为第一部科学形态的教育学。

强调教育学的两个基础:哲学的伦理基础和心理学基础。

四阶段说: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提出了威吓、监督、命令、禁止和惩罚等是管理的有效方法。

(三)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斯宾塞实证主义者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强调目的与活动的统一,主张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

绪论(1)学前教育学的概述、对象、任务

绪论(1)学前教育学的概述、对象、任务

民主教育家蔡元培
(1)提出完整的学前社会公共教育体系,主张设
立胎教院、乳儿院、幼稚园等一套养育机构,以 代替家庭教育。 (2)提出以儿童为本位,让儿童个性得到自然、 自由的发展,并认为从胎儿期就开始进行养育。
(3)虽重视学前教育的思想可贵,但提出的学前
养育机构代替家庭教育是不现实的,只能辅助家 庭和家庭共同合作教育儿童。
贡献和观点
(2)重视幼儿教育。陶行知先生高度评价幼儿教育的 社会价值,向社会宣传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他说: “幼儿教育是为人生之基础”,是“根本之根本”, “小学教育应当普及,幼稚教育也应当普及”。 (3)生活是教育的中心。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 育,游戏即工作。 (4)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 (5)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2、狭义的教育
• 狭义上说,是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 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 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 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 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 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3、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是指从出生到六 岁前儿童的教育 。
4、教育学
•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 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5、学前教育学
• (1)、广义的学前教育学
书P2
(2)、狭义的学前教 育学 书P2
6、人的年龄阶段
• • • • • • • • • 乳儿(出生~1岁) 婴儿(1岁~3岁)、 幼儿(3~6岁)、 童年(6~11、12岁)、 少年(11、12~14、15岁) 青春期(14、15~17、18岁) 青年(18~35岁) 中年(36~59岁) 老年(60~
• 并且,这一时期儿童的发展状况具有持 续性影响,其影响并决定着儿童日后社 会性、人格的发展方向、性质和水平; 同时,儿童在学前期形成的良好的社会 性、人格品质有助于儿童积 极地适应环 境,顺利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有助于 他们的健康成长、成才。

教育理论—教育学 第1-2章 大题

教育理论—教育学 第1-2章 大题

一·教育学第一章绪论简答题:(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2、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的关系(1)教育学不等教育方针政策(2)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3、教育学与教育科学——教育学是庞大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

(二)简述教育学与教学实践经验、教育方针政策的关系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也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1)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既有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2)教育实践经验是教育学的源泉,但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三)教育学的发展概况/ 教育学的发展一般经历过哪几个阶段?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杜威的最主要的观点。

3、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我国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1930年)。

4、教育学发展中逐渐形成的理论派别5、当代教育学理论的新发展(四)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何在?(1)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贯彻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2)有助于巩固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全面提高教师的素养;(3)有助于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提高从事学校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4)有助于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

辨析题:1、教育规律是指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答:错误,此说法不全面,教育规律即包括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的本质的联系,也包括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如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等。

2、教育学等同于教育方针。

答:错误,教育学不等同与教育方针。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因此客观性是教育学的特点。

而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既要体现人的主观愿望,同时又要遵循教育规律。

第二章教育的本质功能和基本规律简答题:1、简述教育的社会属性:答:①教育具有永恒性。

②教育具有历史性。

③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2、教育的基本概念:答:(1)广义的概念: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教育学_自考资料_绪论1

教育学_自考资料_绪论1
A.教育现象 B.教育事实 C.教育问题 D.教育规律
28.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借助“洞穴中的囚徒”阐释了__A__的概念。(07.4)
A.教育 B.教学 C.学生 D.教师
29.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提出来的学者和第一次把教育学搬上大学讲坛的学者分别是( C ) (08.10)
A.《雄辩术原理》 B.《康德论教育》 C.《大教学论》 D.《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17. “教育一定要成为一种学业,否则无所希望”,“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否则决不能成为一种有系统的学问”。这正是( C )的“教育学”超出他的前人和同代人的地方。(04.10)
4. 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促使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的转变,并将个体的主观世界引导向博大的客观文化世界,从而培养完整的人格;培养完整的人格的主要途径就是“陶冶”与“唤醒”,发挥教师和学生个体两方面的积极作用,建构和谐的对话的师生关系。)
3.实用主义教育学P16
实用主义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其代表人物有美国哲学家、教育学家杜威和克伯屈等人。代表著作有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和《经验与教育》,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等。
A.教育价值 B.教育规律 C.教育问题 D.教育现象
23.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产生于生产劳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提倡教劳结合,教育科学的方法以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这一观点是( D )的认识。(05.10)
A.实用主义教育学 B.制度教育学 C.实验教育学 D.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A.实验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 C.实用主义教育学 D.制度教育学
26.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D )。(06.10)

高等教育学论述-(第一章)

高等教育学论述-(第一章)

第一章绪论1.《辞海》把高等教育学定义为“教育学的分支科学,研究高等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高等教育学是以高等教育的特殊矛盾与基本规律为研究对象。

2.高等教育现象的特殊性:①高等教育活动的性质和任务具有特殊性高等教育是在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包括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三种类型。

高等教育的特点是“高”(层次上)与“专”(性质上)。

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区别于基础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

②道等学校教师的教学活动具有特殊性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学具有学术性、专业性、创新性的特点。

大学教师的教学活动与科研活动是一体的、互动的。

道等学校的教学与社会的联系要比中小学密切得多。

③高等学校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特殊性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趋于成熟,身体发展基本接近于成人水平;大学生的思维具有了更大的组织性、深刻性、独立性、创造性;大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内容更加丰富;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呈现多样化;大学生的意志力更为持久、稳固。

④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具有特殊性3.1898年京师大学堂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创立。

1919年《新教育》创刊,蒋梦麟担任主编,专设高等教育编辑组。

1922年,中华教育改进社在济南召开第一次年会,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最早的高等教育研讨会。

1957年厦门大学教育学教研室潘兆远编写了《高等学校教育学讲义》。

1978年5月,我国第一个专门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成立,标志着高等教育在我国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1984年潘懋元《高等教育学》出版,是我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专著,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体系的确立。

4.确定高等教育研究问题的原则:价值性、创新性、可行性。

高等教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分析法与综合法、归纳法与演绎法、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离事发、比较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

教育学 第1次 绪论1

教育学 第1次 绪论1

以形成具有逻辑性的结构严整的知 识系统或观念体系。
方法——将业已形成的知识系统
应用于各种情境,使之进一步充实 和完善。
赫尔巴特的《普通 教育学》是教育学 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的标志。
(三)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
1.时间跨度:19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中叶 2.发展特征: 出现了大批的教育家和大量的教育专著,是教育学空前繁荣
教育学是研究 教育问题,揭示 教育规律,指导教 育实践的一门科 学。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 教育问题,是指反映到研究者大脑中的、需要探 明和解决的教育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 教育问题源于教育现象。教育现象指人类各种教 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教育现象是客观存在的, 但面对教育现象,人们视而不见,教育学研究也 不会自然发生。只有当某种教育现象成为人们关 注的焦点,被人们广泛地议论、评说或要求予以 解决时,这种教育现象便成了教育问题。
弗莱雷的《被压迫者教育学》
教育模式反映出“压迫”的特点, 其基本特征是教师是讲解人,学生 是倾听教师灌输的“容器”,学生 在整个过程中都是被动的:1、教师 教,学生被教;2、教师无所不知, 学生一无所知;3、教师思考,学生 被思考;4、教师讲,学生听――温 顺地听;5、教师制订纪律,学生遵 守纪律;6、教师做出选择并将选择 强加于学生,学生惟命是从;7、教 师作出行动,学生则幻想通过教师 的行动而行动;8、教师选择学习内 容,学生(没人征求其意见)适应 学习内容;9、教师把自己作为学生 对立面建立起来的专业权威与知识 权威混为一谈;10、教师是学习过 程的主体,而学生是纯粹的客体。 强调师生互动、对话交流
第一章
第一节
绪论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发展历程
第二节

教育学绪论 练习题

教育学绪论 练习题

绪论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考试作为一种评价方式能够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强化学生学习的欲望,但仅凭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可能会使学生变成“书呆子”,上述事实表明()。

A.教育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正向隐性功能B.教育既有负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C.教育既有负向显性功能,又有正向隐性功能D.教育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2.下列关于教育功能说法错误的是()。

A.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是按照教育的作用方向来分的B.隐性功能是不能转化成显性功能的C.教育的社会功能属于教育的派生功能D.隐性功能不见得都是负向功能3.关于古代教育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古代斯巴达军事体育训练的基本项目是“五项竟技”一一赛跑、跳跃、角力、投标枪、掷铁饼B.印度“古儒”学校课程渗透着婆罗门教神学思想C.古代雅典在西方最早形成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D.古代埃及的文士学校主要目的是培养雄辩家解析:古埃及的文士学校主要是培养能熟练运用文字从事书写及计算工作的人。

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

”这段话体现出的教育思想是()。

A.素质教育B.终身教育C.全人教育D.全纳教育解析: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最早系统地论述了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思想强调职前教育和入职后的教育要统一起来,“活到老、学到老”,教育应该贯穿于人的一生。

5.学校教育产生于()。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现代社会6.教育家陶行知在《普及现代生活之路》一文中提出,“我们要求的是整个寿命的教育,活到老,干到老,学到老”,这体现了什么教育理论?()A.远程学习B.连锁学习C.终身学习D.观察学习7.我国学校最早产生于()。

A.夏朝B.商C.周D.秦解析:我国最早的学校是产生于夏朝的"庠、序、校"。

8.“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自学考试备考复习资料:教育学导论《第一 绪论》知识点考点归纳整理汇总

自学考试备考复习资料:教育学导论《第一 绪论》知识点考点归纳整理汇总

第一绪论:走向专业化的教师职业什么是专业性职业?需要经过专门教育或培训,掌握专门知识和技能,按照一定专业标准从事工作,从而获得相应报酬待遇和社会地位的职业•基本特征:•1、从业前经过较长时间、比较严格的、相对成本较高的专业教育;•2、具有较高的从业标准,入业须经专门的从业资格考试,取得专业资格证书•3、在本专业领域,具有权威性的发言权和行动权;•4、成立了专业性的学会、协会等自治性组织;•5、具有较高的经济报酬和社会地位一、教师是专业人员•从教师的从业组织来看,既包括学校机构,也包括校外教育机构;•就从业内容来看,教师是指直接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就从业性质来看,教师是指以教育教学作为职业的专业人员•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二、教师专业化•教师个体通过职前培养,从一名新手逐渐成长为具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的成熟教师及其可持续的专业发展过程•教师职业整体从非专业性职业、准专业性职业向专业性职业进步的过程教师尚未成为专业性职业的原因•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手段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以便与其他职业严格区别;•教师的工作绩效具有模糊性,比较难以进行准确的评价;•教师的专业成长年限较其他专业性职业要短;•教师资格的获得比医师、律师、注册会计师等相对容易得多;三、教师的职业特点•职业形象的准公众性•职业环境的相对封闭性•工作绩效的模糊性•职业待遇的福利性•师生关系的隐蔽不平等性教师的职业倦怠1、生理耗竭2、心智枯竭3、情绪衰竭4、行为症状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社会变迁和革新使一部分教师适应不良;社会的期望和现实的差距使教师产生内在迷惘;多重角色冲突使教师无所适从等等四、教师的职业道德与专业素养•1、职业道德•2、专业素养教师的职业道德•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教师的专业素养•现代教育理念•新型的专业知识结构•相应的专业能力•必要的专业智慧五、教师的权利和义务1、教师的权利•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管理学生权•获取报酬待遇权•民主管理权•进修培训权五、教师的权利和义务•2、教师的义务•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的工作任务。

教育学--绪论

教育学--绪论

苏格拉底:古希腊著名哲学家,唯
心主义者。提出著名的“智德统一论” (不科学)。
教学方法方面提出了著名的“产婆术”(问答 法)——即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正反两方面的 问题,不断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澄清对事物的 理解,得出正确的答案。 这种方法包括四个步骤:(1)讥讽 即不断 提问,让对方自己发现自己认识上的矛盾; (2)助产 帮助对方得到问题的正确答案; (3)归纳 引导学生从具体事物中找到事物的 共性和本质;(4)把个别事物纳入一般概念。
创立的标志:
(1) 从对象方面而言,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 领域; (2) 从概念和范畴方面而言,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 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以及教育概念和范 畴的体系; (3) 从方法而言,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4) 从研究结果而言,已经产生了一些重要的 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5) 从组织机构而言,已经出现了一些专门的教育 研究机构
夸美纽斯:西方近代教育家中企图
探索教育规律的先驱者。其代表作是《 大教学论》(1632)奠定了近代资产 阶级教育学的基础。夸美纽斯顺应时代 要求及时提出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 制”(中国于1862年在京师同文馆试用, 于1902年正式采用)。夸美纽斯主张 “把一切知识交给一切人类。”由此提 出“泛智论”思想,要求实施“百科全 书式”的课程理论。 夸美纽斯一生颠沛流离,战乱中丢失了大量教育书稿,
3.中西文话语系统的接轨
中文对西文关于“教育”一词的接受和大量使 用,大约是在近代化开始之时。 王国维翻译斯宾赛的《教育论》,则象征着我 国“以学为本”的话语系统逐渐转向了“以教 为本”的话语系统,而我国对“教育”一词的 理解和使用也终于与西方对“教育”的解释走 向一致,与国际接轨。

教育学原理绪论

教育学原理绪论

Q:什么是教育学?
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人类的教育活动展开 分析研究,揭示其内在规律,指导人们更好 的开展教育活动。
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
教育学与教育经验的区别
教育学
教育经验
教育学源于教育实践经验, 是对其的抽象和概括,是 理性认识。
具有规律性,客观性,反 映事物本身固有的、内在 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
主张按逻辑顺序编写教材,实施分科教 学,系统传授;教师是当然的权威者; 被称为“传统教育学派”。
《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 一门独立的科学。
1632年,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 独立的科学提了出来,与其他学科并列。
1762年,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出版了小 说体教育名著《爱弥儿》,系统阐述了他的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适应儿童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提倡班 级授课制;强调“博学”。
《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一部系统阐述近代 学校教育的著作, (标志着教育学正式成为 一门独立的学科)。
《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教育学著作。
1806年德国心理学家与教育学家赫尔巴 特(J.F.Herbart)的《普通教育学》
(这是世界上第一本具有科学体系的教 育学)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建立教育目的 论,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建立教育方法论, 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被称为“科 学教育之父”。
教育经验是感性认识, 往往反映事物表面的、 局部的、带有一定偶然 性的联系。
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的区别
教育学
方针政策
学术概念 教育学揭示教育规律, 规律具有客观性,不 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政治概念 体现国家意志,具有 强制性、主观性,必 须遵照执行。
(二)教育科学(P1)
独立形态教育学产生以后,经过一系列学科 交叉和分化发展,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学科组 成的学科群,这就是教育科学的学科体系。

教育学绪论知识点

教育学绪论知识点

教育学绪论1、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3、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的不同?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规律,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而制定出来的,它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

作为一种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它是依据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当时的现实状况和需要制订出来的,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

尽管如此,教育方针政策只是符合了教育规律,却不能代替教育规律。

人们只能认识教育规律而不能制造教育规律。

教育规律与教育方针政策绝不等同的。

因此,教育学虽然也要阐明一些教育方针政策的问题,但是,教育的方针政策并不是教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最终依据。

如果把阐明、论证教育的方针政策作为教育学的主要任务,就会忽略对教育规律的探讨,舍本逐末,最终导致按主观意志办教育的错误。

4、教育学与教育经验汇编的不同?教育经验汇编多为教育实践经验的汇集,它们还只是表面的、局部的、个别的具体经验,尚未揭示出教育规律。

当然,教育学不能离开教育的实际经验,经验之中有规律,我们应当重视教育经验,将教育的实践经验提高到理论高度,从教育经验中总结出教育规律,以丰富和发展教育学。

5、常用的教育学研究方法:历史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等。

6、历史法:就是要从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去进行考查,以弄清它的实质和发展规律。

历史法的研究步骤:(1)是史料的收集(2)对史料的鉴别(3)对史料进行分类运用历史法研究教育问题时要注意:(1)要坚持全面分析的方法:对教育问题的研究应当与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思想等联系起来,全面地去进行考察和分析。

(2)要把历史分析和阶级分析结合起来。

(3)要正确处理批判和继承的关系。

7、调查法的工作步骤:(1)要确定好调查的目的。

(2)选择适当的调查对象。

(3)拟定调查提纲。

(4)计划好调查的步骤和方法。

教育学

教育学

教育学第一章绪论1、教育学:教育学是观察教育事实,研究教育问题,探讨教育规律,提炼教育原理和方法,积累教育理论知识的学科,是教育科学群中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

2、教育学研究对象?三方面内涵:1教育学是观察一般的教育事实、教育活动,研究各级各类教育的共性和一般性问题的。

2教育学是探讨教育的一般规律的。

3教育学是积累教育理论知识的。

3、教育学的基本任务:1发展教育理论2解释教育问题3改造教育实践4提高教师素质4、教育学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

5、教育学研究目的:教育学对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的研究,达到揭示和阐明教育规律的目的,并在揭示教育规律的基础上,阐明教育工作的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等问题,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依据。

6、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辑录他言论的《论语》里。

7、我国战国后期的《学记》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

孔子、孟子教育思想。

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尊师重道”、“教学相长”、|“长善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卬,开而弗达”、“禁于未发”、“不陵节而施”等重要教育主张。

8、夸美纽斯:主要贡献:1、1632年,夸美纽斯出版世界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大教学论》,为近代教育学体系建构了基本框架。

2提出了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强调教育要适应自然,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天性,这一思想主张对尊重儿童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3特别强调普及义务教育4倡导“泛智教育”,提出了“百科全书式”的教学内容。

5提出了学校教育制度的初步设想,第一次论证了“班级授课制”。

9、赫尔巴特:突出贡献主要表现:1建立了规范教育学。

1806年,赫尔巴特出版《普通教育学》世界第一部现代教育学著作,被认为“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认为教育学的类型可分为:提示教学、分析教学、综合教学。

2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为教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

3传统教育“三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

教育学 00绪论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学 00绪论 教育与教育学
全面发展。
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具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 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 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教育现象是教育活动的外在的、表面的特征,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 教育问题是人们从大量教育现象中提出来作为认识和研究对象的课题。 科学研究始于问 题,教育学就是通过研究这些现象、问题,揭示其背后所存在教育的客观规律,以作为教育 者进行教育的依据和指南。 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教育之外的其他事物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 然联系。前者如教师、学生、教材、设备、教学、德育、管理等因素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 后者如学校与社区、 教育与人口、 教育与经济发展、 教育与政治改革等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 教育学是庞大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 教育科学是有关教育问题的各种科学理论的 学科群,它包含许多分支学科。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的基本的、一般的问题,诸如教育的目 的、内容、方法、途径等,它是从总体上去分析教育问题,而其他学科是从某一个角度或某 一个方面进行研究的。关于教育学具体包括的内容可以参见本书的目录。 教育学的发展,根据其研究方法、理论的成熟水平,大体可以分成萌芽、创立、分化三 大阶段。
他对中国文化教育的贡献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他晚年整理和保存了中国古代文化典籍; 二 是他开创了我国私人讲学的先河,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形成较为系统的教育思想。他的 教育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体系。 《论语》20 篇是孔门弟子辑录的孔子言行录,是研究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依据。 1.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 (1)孔子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一)教育学萌芽阶段的特点 这一时期,无论中国还是外国,教育学都还没有从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等学科中分化 出来,形成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们的 教育思想, 都是作为他们的哲学思想或政治思想的组成部分而存在的。 其教育思想多散在他 们的政治、哲学著作当中;对教育经验的大量论述,多是现象的描述和自我表现经验的概括 总结,缺少独立的科学命题和理论范畴;研究的方法是理性思考和经验总结。 (二)教育学萌芽阶段的教育家及著作 在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涌现了一大批教育家及其著作。 这些著作成为后人研究教育学萌芽 阶段教育思想的主要依据。 我国古代教育家主要有孔子、墨子、孟子、苟子、朱熹等。主要著作有: 《论语》《孟 、 子》《大学》《中庸》《诗》《书》《礼》《易》《春秋》 、 、 、 、 、 、 、 (即“四书五经”)《学记》《颜 ; 、 氏家训》《四书集注》和《童蒙须知》等。 、 西方古代的教育家有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古罗马的昆体良等。主 要著作有柏拉图的《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和《伦理学》 、昆体良的《雄辩术原 理》等。 这些教育家及著作都阐述了各自的教育思想。 (三)教育学萌芽阶段的主要教育思想 这一阶段的出现了许多教育家及其思想。由于篇幅的限制,不能一一详述,这里只撷取 几个有代表性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孔子 (前 551-前 479) 是中国古代著名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被后人称为“圣人”。

教育学教学大纲

教育学教学大纲

教育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1、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专科院校师范专科学历教育的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2、课程的任务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运用现代教育科学原理, 对中小学教育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 揭示中小学教育的客观规律,以指导中小学教育的实践和改革。

二、课程的目的和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掌握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最必需的教育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他们的教育理论水平,培养从事教育实践的能力;培养他们学习教育科学, 主动参与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兴趣和能力;增强他们热爱教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他们加强教师师德和业务修养的自觉性;为他们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三、本课程的教学建议1、明确《教育学》教学的目的要求, 包括总的目的要求和各章的基本要求;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各章最基本的概念与原理, 并引导学生运用有关理论去分析教育工作中的问题, 总结教育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2、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 理论联系实际, 坚持启发式教学。

注重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尽可能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3、采取多种形式, 加强教学实践环节。

如指导学生自学、组织课堂讨论、参观、见习、教育调查, 邀请优秀教育工作者介绍实践经验、分析教育形势等。

要求学生在教学实践环节中写总结报告、体会等,并将其作为本课程考核的内容之一。

4、结合各章教学,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教学参考资料, 以开阔视野, 提高教学质量。

四、本大纲的结构本大纲由三部分组成,包括第一部分“大纲说明”、第二部分“教材说明、教学时间分配及教学方法”、第三部分“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

第二部分教材说明、教学时间分配及教学方法一、教材说明除绪论外, 共14章, 大体上可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 绪论,第1章 ): 重点阐述教育、教育学概念,教育、教育学产生、发展过程,学习研究教育学意义,以及阐明教育的基本理论, 包括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 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教育在人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巩固性原则
系统性和循 序渐进原则
量力性原则
反对经院主义教学的强迫性 和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原则
1.在教学内容上,要妥当的安排教学科目的顺序, “务使先学的能为后学的扫清道路。” 2.在知识教学安排上,要求做到由易到难、由简 到繁、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等; 3.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务使每年、每月、每 日、每时,都有它指定的工作。” 4.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首先从感官的活动开始, 进行观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去记忆;最后才是 进行实际运用的练习。
个体;群体;国家和民族;整个人类 宏观、中观、微观
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人的教育活动
包括:个体的教育活动;(个体的教育活动是
教育学最具体、最基本的研究对象)
人类社会中各种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
学是研究人类一切的教育现象,不只是学校教
育。也就是说,教育学要研究古今中外的教育
现象和教育问题。)
西北师范大学胡德海老师把这些教育现象分为:
①教育活动;②教育事业;③教育思想(意识
形态)
学校教育是教育学的特
殊研究对象
三、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重点)
第一步
第二步
教育学发展的总体特征:
1.教育学发展受社会条件的制约 2.教育学研究形成不同的传统和风格 3.教育学的发展得益于学派之间的相 互批评和借鉴
第三步
前学科时期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前科学时期
传统教育学之父
赫尔巴特
德国人赫尔巴特 是最早视教育学 为一门科学,并 创立教育学体系 的人。 1806年他出版了 《普通教育学》, 被称为规范教育 学建立的真正标 志。
实验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 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 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 研究儿童及其与教育的关 系的理论。
缺点:过于量化,不能 够涵盖教育学问题
西方:柏拉图的《理想 国》,昆体良的《雄辩术原 理》
孔子的教育思想: 1. 因材施教,启发诱导,举一反三,学思行结合 (原则与方法) 2.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教师典范) 3. 学而优则仕(教育目标,从平民中培养德才兼备 的君子) 4. 有教无类思想(办学方针) 5. 教育内容(六艺)、道德教育(礼、仁)等等
(三)科学化时期
文化教育学
杜威:五步教 学法 困难;问题; 假设;验证; 结论
实用主义教育学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 兴起的教育思潮,是典型 的“美国版”教育学。缺 点:忽略系统知识的学习, 忽视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 程中的主导作用,忽视了 学校的特质。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包括 两部分内容: 一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
他创办了一个学园, 取名阿卡德米。从此, 在这里讲学达40年, 一直到去世。柏拉图的 著作较多,其教育思想 主要反国家 代表人物
教育主张
影响/作用 独特之处
从自由教育中发展 影响了人文主 第一个表达文
弗吉里奥 人文主义教育
义教育思想与 艺复兴教育思
实验教育学
教育学的发展得益 于学派之间的相互 批评和借鉴
批判教育学
批判教育学是20世纪70年 代之后兴起的一种教育思 潮,也是当前在西方教育 理论界占主导地位的教育 思潮,对于教育诸多问题 的研究都有比较广泛和深 刻的影响。
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教育 学,是19世纪末以来出现在德 国的一种教育学说。教育目的 是促进“社会的个体化”,培 养完整的人格,主要通过“陶 冶”“唤醒”的途径 特点: 在反对科学主义、理性主义的 基础上建立 实践性不足,缺乏针对性和可 操作性 忽略教育中的客观事实
3.教育著作: 1632年 捷克 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 1693年 英国 洛克 《教育漫 话》 1762年法国 卢梭 《爱弥尔》 1825年瑞士 裴斯泰洛齐 《天鹅 之歌》 1803年德国 康德 《康德论 教育学》 1806年德国 赫尔巴特 《普通 教育学》
1. 普及教育,泛智化, 普及化。泛智思想:把 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被认为是启发式教学法 在西方的渊源。
世界上最早的教育 专著:中国的《学 记》写作于战国晚 期。作者为孟子的 学生乐正克
用谈话法帮助对方把知识 回忆起来,就像助产婆帮 助产妇产出婴儿一样。最 后归纳,找出事物本质。
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 主义的创始人,其哲学 体系博大精深,对其教 学思想影响尤甚。
17世纪—19世纪末期
科学化时期
(一)前学科时期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特征: 1.对教育的认识有一定 的概括和总结,但这种 概括和总结还没有形成 系统的理论体系。
东方的孔子、墨子、孟子、 朱熹等;西方的苏格拉底、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 体良、伊拉斯谟、蒙田等。
2.出现少数教育专著。
中国:《学记》《大学》 《论语》《孟子》
实践
想的人文主义


提倡自由教育、培 影响了人文主 创办的“快乐
大 维多利诺 养全人
Liberal Education
义学校的实践 之家”成为人 文主义学校的 发源地

格里诺
强调古典文化教育 形成了形式主 西塞罗文体形
义的倾向
式化的奠基者
(二)前科学时期
1.时间跨度:17世纪—19世纪末期
2.发展特征:从欧洲文艺复兴开始, 教育学从庞大的哲学体系里面分化 出来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有了 自己的一系列概念体系、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以及其他马克思主义的
经典作家教育问题的论 述,也就是他们的教育 思想; 另一部分是教育学家们 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 (1930),是我国 原理对现代教育一系列 现代史上第一本比较 问题的研究结果。 系统全面地阐述马克 思主义教育理论的著 作。
当代教育学的新特征:
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 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多样化 教育学发生细密的分化,形成初步教育学科体系 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
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 学著作。教育适应的两 条自然原则。(客观规 律;根据人的自然本性 和年龄特点进行教育。)
2.统一学制思想,研究 并倡导班级授课制
直观性原则
(教学应从观察事物开始)
3.教学原则
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 原则(批判旧学校强迫
学生学习)
理解性教学;经常性练习和复 习;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教给 别人也是一种好的巩固知识的 方法。
教育学
绪论教育学及其发展 教育及其本质 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目的 人的全面发展教育 学校教育制度 课程 教学 教师与学生 教育科学研究
目 录
壹 绪论教育学及其发展
一、教育学和教育科学 1.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教育活动及其内在规 律的科学。 2.教育科学是运用科学方法研究人类教育活动 的诸多学科的总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