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理的随机地震动模型研究
地震预测研究的现状与进展
地震预测研究的现状与进展地震是一种无法预见的自然灾害,它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影响。
因此,人们对地震的预测和研究非常重视,这也引发了人们对地震预测研究的现状与进展的关注。
一、地震预测基础地震预测是众多科学领域的交叉研究,需要涉及地质学、地球物理学、气象学、物理学、化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在这些学科方面,地震预测的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地震的成因机理地震的成因机理是地震预测研究的基础,它涉及地球内部物理和化学过程和物质构造变化等方面。
只有深刻理解地震的成因机理,才能更好地预测地震。
2.地震观测手段地震预测的关键是地震的观测和监测,它需要用到地震仪、地震监测站、卫星遥感等一系列机器设备和技术手段的支持。
这些手段的发展和使用,对于地震预测的精度和准确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数据分析与处理地震预测需要对大量的地震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地震波形数据、重力场、地电场、电磁辐射等方面的数据。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识别地震前兆信号,为地震预测提供依据。
二、目前的地震预测方法目前,地震预测主要包括下面几种方法:1.基于历史记录的预测这种方法是通过对历史上地震频率和时间间隔的观察,预测未来地震的可能时间和强度。
但是,这种方法只是一种概率性预测,其预报准确率较低。
2.基于地震前兆的预测地震前兆包括地震前的地形变化、水位变化、低频振动等现象,这些现象表明地震即将发生。
基于这些前兆现象的监测和预测,能够提高地震预报的准确性。
但是,地震前兆监测和预测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也存在争议。
3.基于地震模型的预测地震模型是基于地球物理学、地球力学、地球化学等学科的研究,建立的地震发生机制和地震活动性预测模型。
通过模型预测未来地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并为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支持。
三、地震预测研究的未来尽管地震预测的科学性仍存在较大争议,但这已经不能阻止人们对其进行研究和探索的步伐。
未来地震预测的研究将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新技术的研究地震预测主要依靠现代监测技术和现代信息处理技术,这都需要不断的技术革新和发展。
地震模型正演
地震模型正演与反演简介一、地震模型正演(seismic forward modeling)的概念如果我们已知地下的地质模型,它的地震响应如何?地震模型正演就是通过室内模拟得到地质模型对于地震波的响应。
地震模型正演包括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数值模拟就是应用相应的地球物理方程和数值计算求解已知的地质模型在假定激发源的作用下的地震相应。
通常,我们针对特定的勘探区块,应用期望或实际的采集参数通过地震正演模拟野外地震采集,得到单炮记录,再通过速度分析、动校正、叠加、偏移等处理得到成像数据。
图1为Marmousi速度模型,图2为正演得到的炮集记录,图3为正演得到的叠加剖面。
图1 Marmousi模型图2正演炮集图3 正演叠加剖面二、数值模型正演方法通常,我们提到的模型正演为数值模拟的模型正演,目前常用的数值模拟地震模型正演方法包括基于射线原理的射线追踪法,以及基于波动方程的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积分方程法、快速傅里叶变换法和拟谱法等。
射线追踪法主要反映地震波的运动学特征,有限差分、有限元法则适合复杂地质构造的正演模拟,积分方程法涉及复杂的数学推导,快速傅里叶变换法在频率域计算得到正演数据。
三、数值模型正演的步骤数值模拟求解地震模型正演问题的步骤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地质建模,根据研究对象和问题建立地球物理或地质模型;2) 数学建模,根据应用的物理手段和地球物理模型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3) 模拟计算,选择正演计算方法,编写计算程序进行数值模拟计算。
四、什么是地震反演地震反演技术就是充分利用测井、钻井、地质资料提供的丰富的构造、层位、岩性等信息,从常规的地震剖面推导出地下地层的波阻抗、密度、速度、孔隙度、渗透率、沙泥岩百分比、压力等地球物理信息。
反演就是由地震数据得到地质模型,进行储层、油藏研究。
地震资料反演可分为两部分:1)通过有井(绝对)、无井(相对)波阻抗反演得到波阻抗、速度数据体。
2)利用测井、测试资料结合波阻抗、速度数据进行岩性反演,得到孔隙度、渗透率、砂泥百分比、压力等物理数据。
结构地震反应随机最优控制的多目标概率准则研究
1 随机最优控制律 泛函
根据 物理 随机 最 优 控 制 方 法 , 环 控 制 系 统 的反 闭 馈控 制力 表达 为
( t =f Q , z( t O,) ( R ) O,) () 1
基金项
国家 F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科学 基金 (0 2 0 2 ;E 1 56 16 )
如 与 系统服 务 性 相 关 的层 间速 度 , 系统 舒 适 性 相 关 与
+ ( f ,)
“
:0
() 3
其中Z ) (・ 和 (・ 分 别 为 Z(・ 和 (・ 的分量 形 ) ) ) 式 。在 给 定 初 始 条 件 下 , 得 控 制 系 统 在 任 一 时 刻 可 Z(・ 和 U ) (・) 的概 率 密度 函数 :
式 中 , (・) r 控制力 向量 , 为 维 z(・ 为 2 ) n维 状 态 向
海浦 江人 计划 ( l J4 9 0 ; 木 程 防灾 国家 重点实 验室 探 1 P10 30) 土 索性研 究课题 ( L R E SD C 1 l—B一 4 资助项 日 0) 收稿 日期 :2 1 — 4—2 修改稿收到 日期 :0 1— 6—1 0l O 5 21 0 9 第 一作者 彭 勇波 男, 助理研究员 , 博十 ,9 8年生 17
摘 要 :建立了结构随机最优控制的一类多目标概率准则, 包括以性态均衡的反应量等价极值过程的期望和超越
概率 为 目标 的准则 , 和以能量均衡的反应 量等价极 值过程的期望 和超 越概率为 目标 的准则 。分析表 明 , 各概 率准则 的控 制效果依赖 于其物理意义 , 能量均衡 超越 概率 准则 能够 获得 系统响应 降低 与控制力需求 之间 的合理 均衡 , 设计随机 动 是 力系统最优控制律 的优选 准则。算例分析表 明 , 所提出的多 目标 概率 准则可以实现地震动作 用下结构 反应性态 的精 细化
地震动随机模型及结构响应控制
地震动随机模拟方法是一种基于概率论和统计学的模拟方法,用于预测地震 动的不确定性。这种方法考虑了地震的多种可能性和影响因素,包括地震的震源、 地质构造、场地条件等。其中,场地效应是指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由于地表的 土壤特性、地形条件、地下水位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地震动的振幅、相位等发生 变化。
场地效应的研究对于理解和预测地震动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不同的场地条 件会对地震动的传播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对场地进行详细的调查和 分析,以便更准确地预测地震动的影响。这包括对场地土壤特性的调查、地形条 件的测量、地下水位的确定等。
结论
本研究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边坡地震 动力响应规律及地震动参数影响。结果表明,地震动强度、频谱特性和持时对边 坡动力响应具有重要影响,且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特征。这些研究结果为边坡工 程的地震稳定性分析和防护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有助于提高边坡工程的 抗震性能和安全性。
三、实例分析
为了更好地说明地震动随机模型及结构响应控制的应用,我们以一个简单的 例子为例进行说明。假设我们需要设计一个位于地震多发区的博物馆。首先,我 们需要根据历史地震数据建立地震动随机模型,模拟不同程度的地震动对博物馆 可能造成的影响。根据模拟结果,我们可以评估博物馆的抗震性能,并制定相应 的措施进行结构响应控制。
总的来说,场地效应是地震动随机模拟方法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它对于 我们理解和预测地震动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和改进场地效应模型,我 们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地震动的影响,从而更好地应对地震灾害。我们也希望通过 这些研究,能够为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感谢观看
在应用领域方面,地震动随机模型被广泛应用于结构风险评估、地震易损性 分析和地震保险等领域。例如,通过模拟不同程度的地震动,可以评估结构在地 震作用下的破坏概率,为结构的抗震设计和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地质学公式总结地壳运动与地震活动的模型
地质学公式总结地壳运动与地震活动的模型地壳运动与地震活动是地质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通过总结相关的公式可以更好地理解地壳运动和地震的产生机制。
本文将通过分析地质学中与地壳运动和地震活动相关的公式来总结地壳运动与地震活动的模型。
一、地震活动模型地震活动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其主要的模型包括断层模型、应力模型和能量传播模型。
1. 断层模型断层是地震活动产生的主要构造界面,断层模型是基于断层运动产生地震活动的理论。
在断层模型中,地震活动的发生是由于断层发生断裂或滑动,进而释放能量导致地震的产生。
断层模型描述了地震源的位置、滑动方向和滑动的速率等参数。
公式1:地震矩公式地震矩(Moment)是衡量地震破裂过程所释放能量的物理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M0 = μAδD其中,M0代表地震矩,μ代表岩石的剪切模量,A代表断层的面积,δD代表断层的平均滑动量。
2. 应力模型应力模型描述了地震活动产生的力学应力与断层滑动的关系。
地震活动的发生与地壳中的应力分布存在紧密联系,当应力超过岩石的抗压强度时,岩石会发生破裂导致地震。
公式2:库仑判据库仑判据是描述地震发生条件的经验公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C = (σ1 - σ3) - μ(σ1 - σ3)其中,σ1和σ3分别代表断层处的最大和最小主应力,μ代表岩石的内摩擦系数,C代表库仑判据。
3. 能量传播模型地震活动产生的能量会通过地震波迅速传播,地震波是地震能量传播的载体。
能量传播模型描述了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路径等特性。
公式3:速度-滞后模型速度-滞后模型是描述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地质介质滞后效应之间关系的公式。
一般情况下,地震波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模量有关。
V = ρ/κ其中,V代表地震波的传播速度,ρ代表介质的密度,κ代表弹性模量。
二、地壳运动模型地壳运动是地球表面地质现象的重要表现形式,其主要的模型包括板块构造模型和地震周期模型。
地震烈度与灾情预测方法
地震烈度与灾情预测方法地震是一种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和不可预测性的自然灾害。
灾情预测和烈度评估是地震防灾减灾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准确地预测地震灾情,可以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地震烈度与灾情预测方法。
1. 基于地震烈度模型的预测方法地震烈度模型是根据过去地震事件的观测数据和相关地质信息建立的经验模型。
它可以根据地震的震级、震源距离、介质衰减等因素,预测地震对周围环境造成的破坏程度。
常用的地震烈度模型有震级-烈度关系模型、地震烈度-震中距关系模型等。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建立统计模型,利用历史地震事件和观测数据进行分析,以推断未来地震事件的烈度和可能造成的灾情。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对地震造成的破坏程度的大致估计,但由于地震事件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预测结果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2. 基于地震动参数的预测方法地震动参数是描述地震动特征的数值指标,如峰值加速度、持续时间、频谱特征等。
地震动参数与地震烈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通过分析地震动参数的变化,可以预测地震的烈度和可能造成的灾情。
常用的地震动参数预测方法包括:地震动响应谱法、地震动强度指标法、地震动衰减关系模型等。
这些方法主要通过分析地震动数据和地震反应谱,推导出地震动参数与地震烈度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作为预测地震灾情的依据。
3. 基于物理模型的预测方法基于物理模型的地震烈度与灾情预测方法是利用地震动力学原理和地球物理学知识,通过模拟地震发生和传播过程,预测地震的烈度和可能造成的灾情。
这些物理模型可以基于地震活动断裂带的构造特点、地质构造参数、介质属性等因素,结合地震动参数和烈度观测数据,进行模拟和预测。
其中,有限元方法、边界元方法和有限差分方法等数值模拟方法被广泛用于地震烈度与灾情预测。
4. 基于机器学习的预测方法机器学习是一种能够自动学习和改进的算法,可以通过对已知地震事件和灾情数据的学习,预测未来地震烈度和可能造成的灾情。
地震发生规律和预测方法分析
地震发生规律和预测方法分析地震是地球内部地壳发生破裂和释放能量的一种地质现象,它经常给人类社会带来严重的灾害。
了解地震的发生规律以及探索有效的预测方法,对于减轻地震所带来的伤害和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具有重要意义。
一、地震发生规律分析1. 地震的分布规律地震并非随机发生,而是有一定的分布规律。
全球各地都有地震活动,但地震的频率和强度并不均匀。
地震通常发生在板块边界和断层带附近,特别是环太平洋地区的环太平洋带(即地震带)上地震活动最为频繁。
2. 地震的震源深度地震的震源深度对其影响很大。
一般来说,震源越浅,地震的破坏力越强。
浅源地震多发生在地壳和上部软弱的地幔中,而深源地震则发生在地幔较深部分。
3. 地震的破坏力与震级地震的破坏力与震级有直接关系。
震级是用来描述地震强度的一个指标,通常使用里氏震级或面波震级来表示。
每增加一个震级,地震的能量释放增加约30倍,地震破坏程度也相应增加。
4. 地震的活动周期地震并不是持续不断地发生,而是有一个活动的周期。
地震的周期因地域而异,有些地区地震活动频繁,有些地区则很少发生。
全球范围内,地震活动周期一般为几十年至几百年。
二、地震预测方法分析1. 从历史数据中预测通过对历史地震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可以了解到地震的频率、分布以及一些规律。
例如,根据过去的地震记录,科学家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未来一定时间内某个地区发生地震的可能性。
然而,由于地质活动的复杂性,这种方法只能提供相对粗略的预测结果。
2. 地震危险性图和地震活动预警系统基于地震历史数据和地质特征,科学家可以制作出地震危险性图。
这些图能够指示出某个地区地震发生的可能性和可能的震级范围,从而帮助政府和公众做出相应的应对准备。
此外,地震预警系统也是一种有效的地震预测方法。
通过在地震波传播速度较快的P波到达前提前几秒或数十秒发出警报,可以为受影响地区的人们提供一些宝贵的逃生时间。
目前,一些国家已经建立了地震预警系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维推广的Burridge-Knopoff地震模型混沌动力学行为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维推广的Burridge-Knopoff地震模型混沌动力学行为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地震作为一种极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在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中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科学研究课题。
人类长期以来通过观测和统计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频率、规模等参数了解地震的基本特征,提出了地震预测的理论和方法。
然而,由于地震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地震预测的准确性一直是制约地震研究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
混沌动力学理论的发展给了我们研究地震动力学行为的新的视角。
将地震看作是一个高度非线性的物理系统,其行为可以通过非线性动力学模型来刻画。
Burridge-Knopoff(BK)模型是一种经典的用于研究地震动力学行为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其最初是由Burridge和Knopoff在1973年提出的(Burridge and Knopoff, 1973)。
其模型描述了一系列简单规则的摩擦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参数不同的情况下,它可以表现出各种复杂的行为——包括混沌现象、自组织现象、相变等。
它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震产生的机制和地震的预测,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研究方法。
二、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探究Burridge-Knopoff地震模型的一维推广的混沌动力学行为,研究其混沌特性和空间结构的影响。
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1.建立BK地震模型的一维推广模型,并选择合适的参数进行模拟;2.研究该模型的相空间演化规律,探究其混沌动力学机制;3.分析模型的分岔图、Lyapunov指数谱等数学特性,探索其混沌现象;4.研究模型的空间结构对其混沌动力学行为的影响,关注局域耦合和非局域耦合的差异性;5.通过对模型的研究,探讨地震的一些基本特征,例如发生频率、规模、空间分布等。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项目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基于计算模拟和数值分析的方法。
具体技术路线包括:1.建立并调试一维推广的Burridge-Knopoff地震模型,并选择合适的参数和初始状态进行计算模拟;2.通过数值分析工具,如MATLAB等,研究模型的相空间演化规律,探究其混沌动力学机制;3.使用分岔图、Lyapunov指数谱等数学工具分析模型的数学特性,探索混沌现象的本质;4.通过局域耦合和非局域耦合等方式构造不同的空间结构,探究其对模型混沌动力学行为的影响;5.结合模型研究结果,分析地震的基本特征,如发生频率、规模、空间分布等。
地球物理学中地震波传播建模与数值模拟研究
地球物理学中地震波传播建模与数值模拟研究地震是地球的一种自然灾害,它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损失。
为了提前准备和应对地震,地震学家们利用各种方法预测和模拟地震,各种地震波传播建模和数值模拟研究也越来越成熟。
一、地震波传播模型在地震波传播模型中,通常利用弹性波动方程和几何光学方程等不同理论模型。
弹性波动方程包含了弹性介质中的位移、速度和应力三个参数,可以准确地描述地震波传播的机理。
几何光学方程则更加简单,使用射线追踪的方法模拟地震波的传播路径,适用于较简单的介质。
在实际应用中,弹性波动方程适用于复杂的介质,并且可以反演介质的一些物理参数;几何光学方程适用于简单介质或片层介质中众多射线传播路径的近似计算。
二、数值模拟研究地震波传播数值模拟是利用计算机进行计算,模拟地震波传播过程的一种方法。
模拟地震波传播的数值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和谱元法等。
有限差分法通过采用边值和微分算子,离散化部分微分方程,然后通过稳定多种数值方法,从而计算出地震波的传播过程。
有限元法是一种更通用的数值方法,依赖于形状函数和有限元单元的组合,通过估算剩余应力,以产生一个近似于真实地球物理的模拟。
谱元法也是一种基于有限元的数值方法,它可以通过薄片分解方法更接近实际的界面和层状结构。
三、地震波传播数值模拟的应用及未来展望地震波传播数值模拟已经成为研究地震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震波的传播机制,进一步预测地震的发生和影响,从而制定出更好的地震应对措施。
未来,随着计算机和数值模拟技术的发展,更加逼真的地震波传播模拟将会成为可能,数值模拟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将得到明显提升,同时基于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技术,更加精准的预测和分析地震事件的发生和影响将成为现实。
总之,地震波传播建模与数值模拟研究的进展将对人们更好地了解地震波传布机理,强化地震风险防范和减灾措施有着重要的意义。
勘探地球物理中的地震波理论
勘探地球物理中的地震波理论地震波是地球物理勘探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它们能够揭示地下结构和岩石性质,研究地球内部的物理特性和地质历史。
本文将介绍勘探地球物理中的地震波理论,包括地震波的生成、传播和接收过程,以及地震波利用数据探测地下结构的基本原理。
1. 地震波生成地震波是由地球内部的地震能量转移而来的。
地震波的产生通常是由岩石断裂或移动引起的。
假设一块岩石突然移动或断裂,将产生一种叫做“体波”的震动。
体波分为两种类型:纵波和横波。
纵波是沿坐标轴方向传播,并且在压缩和张力波中交替。
横波是在垂直于坐标轴方向上传播,并且振幅正交于从震源到某一点的方向。
2. 地震波传播地震波在地球中的传播经历了复杂的物理现象,如散射、衰减和干扰。
它还与各种不同的地质结构和介质相互作用。
地球内部的所有介质都有不同的声速和密度,这些参数影响地震波传播的速度、方向和振幅。
沿着介质速度改变的边界传播的地震波发生了弯曲,并产生了反射和折射,使地震波的路径变得更加复杂。
此外,地球内部的不均匀性会导致波的散射和衰减。
因此,地震波的传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建模才能理解其传播特性。
3. 地震波接收地震波可以由传感器接收。
这些传感器通常是地面上的移动式传感器或固定式传感器网络。
地震波接收的过程涉及从地下结构中接收到的多个波形,然后将它们与参考波形进行比较,以关联和定位地下结构。
在现代地震物理应用中,数字信号处理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这种技术可以对数据进行处理、滤波和解释,从而提高地震图像的分辨率和重建地下结构的精度。
4. 地震波利用数据探测地下结构的基本原理地震波探测是一个基于地震波的纵向和横向速度差异,获取地下结构信息的技术。
非常适合于探测石油天然气、地下水、地热、矿藏、地质灾害等。
探测特定地下结构的方法可以基于P波和S波的波速差异来进行,同时还可以利用反射、折射、绕射和散射的现象进行信息的推断和建图。
地震波探测的基本步骤是将一个震源产生的地震波传播到地下结构,再由传感器接收到回波反馈的数据波形。
高性能计算在地震模拟中的应用研究
高性能计算在地震模拟中的应用研究第一章引言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为了更好地预测和理解地震灾害,科学家们一直在进行地震模拟研究。
随着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性能计算成为了地震模拟中的一项重要工具。
本文将介绍高性能计算在地震模拟中的应用研究。
第二章地震模拟方法地震模拟是通过计算机对地震发生过程进行模拟和预测。
地震模拟方法主要包括基于有限元法的物理模型、基于粒子动力学的方法以及基于边界元法的方法。
这些方法中,基于有限元法的物理模型是最常用的,它通过建立地震波传播方程来模拟地震过程。
第三章高性能计算的意义地震模拟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和复杂的计算算法。
传统计算机无法满足地震模拟的需求,而高性能计算机则能够通过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等方式快速完成地震模拟。
高性能计算在地震模拟中的意义主要体现在提高计算速度和精度,以及减少计算成本。
第四章高性能计算在地震模拟中的应用高性能计算在地震模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地震波传播模拟、地震灾害预测和震源机制研究等方面。
地震波传播模拟是地震模拟的基础工作,它通过数值模拟地震波的传播过程来研究地震波传播特性。
高性能计算通过并行计算和分布式计算等方法,可以加快地震波传播模拟的速度,提高模拟精度。
地震灾害预测是地震模拟的重要应用之一。
通过模拟地震过程,科学家们可以预测地震对建筑物和人类社会的影响,为地震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高性能计算可以加速地震灾害预测模型的运行,提高预测精度和准确性。
震源机制研究是地震模拟中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震源机制研究通过模拟地震发生的物理过程,揭示地震的发生机制和动力学特征。
高性能计算可以提供足够的计算资源,使得科学家们可以使用更复杂、更高精度的算法进行震源机制研究。
第五章高性能计算在地震模拟中的挑战和发展方向高性能计算在地震模拟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地震模拟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而高性能计算机的成本较高。
其次,地震模拟算法复杂,需要不断提高计算效率和精度。
地震预测算法及模型的研究
地震预测算法及模型的研究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常常带来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因此对地震的预测和预警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地震预测算法及模型的研究成为了地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将从地震预测算法及模型的概念入手,阐述当前常见的地震预测方法及其优缺点,并探讨地震预测的未来发展方向。
一、地震预测算法及模型的概念地震预测是指在地震发生之前,通过对地震发生地区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预测出地震可能发生的时间、位置、规模和破坏程度等信息。
地震预测算法及模型是指通过对地震数据和参数进行分析和建模,寻找地震发生的规律性和趋势性,以此来预测将来可能发生的地震。
二、传统地震预测方法及其优缺点传统的地震预测方法主要包括地震短期预报和地震中期预报两种。
1. 地震短期预报地震短期预报是指对地震发生前数小时至数天内的地震活动进行监测和分析,通过预测地震发生时间、位置和规模等参数,以期能够提前做好防范准备。
地震短期预报方法主要包括地震监测网络、地震监测仪器和地震监测数据分析等多种技术手段。
优点:地震短期预报能够在地震发生前的几个小时或几天预测地震的发生时间和位置,为防范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充分的时间。
缺点:地震短期预报方法的预测准确率不高,同时也存在虚假报警的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社会恐慌和经济损失。
2. 地震中期预报地震中期预报是指对地震发生前数日至数月的地震活动进行监测和分析,通过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位置和规模等参数,为预防和减轻地震灾害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优点:地震中期预报能够给出在未来数月内地震可能发生的时间和位置,并可以对震级做出一定的预测。
对于一些具有较高严重性的地震事件,地震中期预报可以为防灾救灾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缺点:地震中期预报的预测精度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地震活动的复杂性,预测时间跨度的限制等。
因此,地震中期预报尚不能对地震的发生时间和规模作出准确的预测和预报。
三、新型地震预测方法及其优势1. 基于机器学习的地震预测方法机器学习技术基于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的理论,可以从大量的地震数据中学习地震发生规律和趋势,以此来预测未来地震的发生概率和特征。
地震的模拟实验 (2)
地震的模拟实验1. 引言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经常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为了更好地了解地震的发生原理和影响,科学家们经常进行地震的模拟实验。
本文将介绍地震模拟实验的目的、背景和一些常见的实验方法。
2. 实验目的地震模拟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模拟地震过程,研究地震的产生、传播和影响。
通过实验,可以深入了解地震的物理背景,提高对地震的预测和防范能力。
此外,地震模拟实验还可以为地震工程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以确保工程建筑在地震中的安全性。
3. 实验背景地震是由地球内部的地壳运动引起的地震波传播现象。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以及地表上传播,对建筑物、人类和其他地质环境产生影响。
地震的发生通常由震源释放的能量引起,震源的能量释放会产生地震波,并通过地球的介质传播到远处。
地震的强度由震级来衡量,震级是一个用于描述地震能量的指数。
4. 实验方法地震模拟实验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和设备。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实验方法:4.1 物理模型实验物理模型实验是通过建立地震的各个要素的物理模型,模拟地震的发生、传播和影响过程。
实验中常用的物理模型包括地震模型箱、模拟震源和振动台等。
通过操纵模拟震源和地震模型箱的运动,可以观察地表产生的地震波以及建筑物的响应情况。
4.2 数值模拟实验数值模拟实验是利用计算机模拟软件对地震进行数值模拟。
实验中需要根据地震的物理特性和数学模型建立相应的计算模型,并通过计算机模拟软件进行模拟运算。
数值模拟实验可以提供更详细和准确的地震波传播信息,以及建筑物的响应情况。
4.3 声波模拟实验声波模拟实验是通过利用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特性来模拟地震波的传播。
实验中常用的方法包括利用空气中的声波、水中的声波以及固体介质中的声波等。
通过调节声源和接收器的位置,可以观察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情况,并推断地震波的传播特性。
5. 实验结果和分析地震模拟实验得到的结果可以通过观察地震波传播和建筑物响应情况来分析。
实验结果可以通过实验记录和测量数据来记录和分析。
地震动数值模拟方法的研究现状
区域治理前沿理论与策略地震动数值模拟方法的研究现状钟艺同济大学,上海 200092摘要:地震动数值模拟研究是开展工程抗震设计和地震危险性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对地震的发生,发展特性和规律性的基础研究,涉及到震源、波传播路径和场地地质环境三个方面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本文从工程学和地震学的角度,总结了当前地震动数值模拟的若干方法,供后续研究者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地震动模拟;工程学;地震学地震动模拟能否很好的同实际记录相符合关键取决于对影响地面运动的主要因素:震源过程、波的传播路径以及场地效应的认识。
经典地震动模拟方法可大体分为两类:工程学方法和地震学方法(杜修力,1994)[1]。
工程学方法是从工程实用角度出发,以随机过程理论为基础,从数学角度对实际地震记录进行分析,获取地震动参数的经验统计关系,用经验或理论功率谱等二阶统计量对地震动进行描述(Bycroft,1959;Kanai,1961)。
地震学方法是以地球物理学和地震学为理论背景,侧重于对震源机制和物理过程的模拟(Brune,1970)。
一、工程学方法根据地震动的平稳特性,工程学方法可简单地分为平稳模型和非平稳模型。
平稳模型一般采用(过滤)白噪声功率谱模型并结合谱表达方法生成地震动。
在平稳模型的发展过程中,Kanai(1961)和Tajimi(1860)通过假定从基岩传来的地震波为白噪声,且基岩上的软土层可等效为一个固有圆频率和等效阻尼比分别为和的单自由度体系,建立了著名的K-T谱模型,Clough和Penzien(1975),杜修力和陈厚群(1994)等人针对K-T谱模型不满足零频分量为零的条件,对K-T 模型进行了修正[2]。
非平稳模型则考虑了地震动在时频或频域上的非平稳特性。
地震动的时域非平稳特性表现为地震动能量随时间发生显著的变化,在强度上会有明显的起震段、强震段和衰减段。
一般在平稳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时域上的强度包络函数进行修正得到非平稳模型。
基于震源物理学的地震预测模型构建
基于震源物理学的地震预测模型构建地震是地球的一种自然现象,是由地球内部的物理运动造成的。
每年会有数千次地震发生,有些地震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因此人们一直在努力研究地震,想要预测地震的时间、地点等信息,以便采取措施减少损失。
基于震源物理学的地震预测模型是一种方法,本文将介绍模型的构建过程。
一、基础理论首先,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地震一般由断层活动引起,因此研究地震的断层非常重要。
断层是一种岩石层面,是地球表面不同构造板块之间的分界线。
地震是由岩石层面断裂引起的,震源就是这个断层上的点。
地震波是一种从震源向四面八方传播的能量波,可以分为P波、S波和L波。
P波是最快的波,可以穿透钢铁等坚硬的物体,S波和L波则相对较慢,无法穿透液体和气体,只能传播在固体物体中。
根据地震波传播的速度和路径,以及地震波在地壳内的反射和折射规律,可以确定地震的震中和震源深度,进而预测地震的发生地点和规模。
二、数据收集要构建基于震源物理学的地震预测模型,需要收集大量的地震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深度和震级等信息,还包括地震波在不同地区的传播速度和路径等信息。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地震台网、卫星测量、航空测量和人工观测等方式获得。
对于每一次地震事件,需要进行详细的记录和分析,确定震中和震源深度等参数。
同时,需要将这些地震事件的数据与地球的地质、构造和地磁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地震发生的机理和可能的规律。
三、模型构建在收集了足够的数据之后,可以开始构建基于震源物理学的地震预测模型。
这个模型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分析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规律,以及地震活动与地球的物理特性之间的关系,预测未来地震的发生时间、地点和规模等信息。
具体的模型构建过程如下:1. 地震震源机制分析震源机制是指地震发生时岩石断裂的方式,可以通过此来分析地震的机制,包括断层类型、方位等。
震源机制分析是理解地震的重要方法。
2. 地震波形分析地震波形是指地震发生时在地表或者地下某个位置上,记录到的地震波形状。
地球物理学方法在地震动力响应研究中的应用
地球物理学方法在地震动力响应研究中的应用地球物理学方法在地震动力响应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运用物理学原理和技术手段进行地震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地震的发生机制、预测地震的可能性以及评估地震对工程结构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地球物理学方法在地震动力响应研究中的应用,包括地震测量、地震勘探和地震模拟等。
一、地震测量地震测量是地球物理学在地震研究中的基础工作之一。
地震测量通过使用地震仪器和传感器,测量地震发生时的地震波传播速度、强度和方向等信息。
这些数据对于了解地震的发生机制以及评估地震对建筑和结构的影响至关重要。
地震测量数据可以用于制定地震防灾政策和建设抗震设施。
二、地震勘探地震勘探是一种利用地震波传播特性来探测地下结构和地质构造的方法。
通过在地表布置地震仪器,并记录地震波的传播情况,可以获取地下地质和构造信息。
地震勘探技术在地震动力响应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地震波在不同岩石和土壤中的传播特性,进而预测地震对地表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影响。
三、地震模拟地震模拟是通过数值计算和模型实验,模拟地震发生时地表和建筑物的动力响应。
地震模拟可以基于地震测量数据和地震勘探结果,提供地震波传播和地表响应的详细模拟结果。
这些模拟结果对于评估不同地区地震灾害风险、制定建筑规范和抗震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地震模拟方法可以预测地震对建筑物及其材料的影响,为地震灾害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四、地震动力学地震动力学是地球物理学中关于地震波传播和地震动力响应的研究领域。
通过物理学原理和力学模型,地震动力学研究了地震波的产生、传播和衰减过程,以及地震波对建筑物和结构的作用。
地震动力学方法在地震动力响应研究中的应用可以帮助科学家预测地震对不同建筑结构的影响,为建设抗震设施和规划城市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地球物理学方法在地震动力响应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地震测量、地震勘探、地震模拟和地震动力学等方法的应用,可以提供地震波传播、地震动力响应和地震灾害风险评估的关键数据和信息。
地震勘探中的地质模型构建技术研究与优化
地震勘探中的地质模型构建技术研究与优化地震勘探是地质勘探领域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主要是利用地下岩石的属性和地震波的传播规律,来获取地下结构和物质分布的信息。
在地震勘探中,地质模型构建是实现高精度成像的关键技术之一。
本文就地震勘探中的地质模型构建技术研究与优化进行探讨。
一、地震勘探中的地质模型构建地震勘探中的地质模型构建是指以地震波勘探数据和地质资料为基础,通过建立地质模型来反演地下岩石的特征和分布情况。
该技术的关键在于建立准确的地质模型,从而获得高精度的成像结果。
建立地质模型的主要方法有两种:基于物理模型的反演和基于数学模型的反演。
其中,基于物理模型的反演依赖于岩石地球物理特性的实验测量数据和实际地质样品,在此基础上通过逆向求解,建立地质模型。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可以逼真地反映地质构造和物性分布,因此尤其适用于地球物理参数分布较复杂、变化较快的场合,例如断层区域等。
而基于数学模型的反演则是以数学模型作为基础,从勘探数据本身入手,利用各种优化算法,反演出地质模型。
相对于基于物理模型的反演,基于数学模型的反演更加简便、快捷,但对勘探数据质量的要求较高。
在实际应用中,地震勘探中的地质模型构建是一个多学科、多领域、多阶段联合作业的综合技术。
因此,在实际应用地震勘探技术时,对储层勘探、地层地貌分析等多方面进行合理的评估和分析,是确保地质模型构建的关键。
二、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尽管地震勘探的发展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随着勘探领域的不断发展,目前的地震勘探技术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问题。
首先,地震勘探中存在解释和建模不一致的问题。
在地震图像分析中,地震分析师往往需要对勘探数据进行重新解释,以直观地呈现地下结构,但是这种解释方式并不总能与建立的地质模型一致。
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地震数据的平滑处理等原因导致的,但却会对勘探结果造成很大的影响。
其次,当前的反演方法存在计算负担大、不适用于大规模建模等问题。
目前,基于物理模型的反演方法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和模拟,计算量十分庞大,反演结果也需要经过多次验证和修正。
基于物理模型的深度学习训练研究
基于物理模型的深度学习训练研究深度学习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一种,它可以通过大数据的训练,自动从数据中发现模式并进行预测和决策。
近年来,深度学习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和语音识别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然而,深度学习在某些场景下表现不佳,比如稀缺数据和样本不均衡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基于物理模型的深度学习训练方法逐渐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基于物理模型的深度学习训练方法结合了物理学、数学和统计学等多学科的知识,通过加入物理约束将物理模型融入到深度学习中,从而提高了模型的可靠性和泛化能力。
目前,基于物理模型的深度学习训练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 基于物理方程的深度学习模型这种方法将物理方程嵌入到深度学习模型中,通过求解不同的方程组来完成模型的学习和优化。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模型更好地处理变量之间的关系,例如利用热传导方程来处理热几何数据。
2. 基于物理特征的深度学习模型这种方法将物理特征直接嵌入到深度学习模型中,例如在自然语言处理中使用词向量、在图像处理中使用光学物理特征等。
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模型对于物理场景的理解和泛化能力。
3. 基于物理反演的深度学习模型这种方法是通过反演物理模型的逆问题来优化深度学习模型,从而使其预测结果更加准确。
比如在地震勘探中,利用深度学习模型反演地下结构。
以上三种方法都在不同的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医学影像、金融风险预测、气象预报等方面。
尽管基于物理模型的深度学习方法在提高模型泛化能力方面取得了突破,但其也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模型复杂度高、训练难度大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优化。
总之,基于物理模型的深度学习训练方法,在改善深度学习模型泛化能力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这一领域未来将继续得到重视和研究。
数学建模在地震中的应用
数学建模在地震中的应用地震是自然界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也是人类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地震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都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为了更好地理解地震的发生机理和预测地震的趋势,数学建模在地震研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地震波形分析地震波形分析是研究地震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
地震波形可以通过地震台站和地震监测设备记录到,这些波形数据反映了地震发生时地壳中的振动情况。
数学建模可以帮助分析和解读地震波形数据,从而揭示地震的特点和规律。
通过采用傅里叶变换和小波分析等数学方法,可以将地震波形数据转化为频域和时域的信息,进一步分析地震的发生机制和运动特性。
数学建模还能够通过对地震波形数据的模拟,提供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进行预测的能力。
2.地震源机制研究地震源机制研究是指研究地震震源的位置、形状、运动过程等。
地震源机制的精确研究对于了解地震的发生过程和震级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数学建模可以通过建立地震动力学模型,分析地震动力学过程中的力学场和应力场,揭示地震震源的物理本质。
在数学建模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有限元模拟、边界元法、离散元模拟等。
通过这些方法的应用,地震学家能够更准确地估计地震源参数,为地震预测和防灾减灾提供基础数据。
3.地震模拟预测地震模拟预测是指通过数学建模和仿真,模拟地震发生的过程,从而预测地震可能造成的破坏和影响范围。
地震模拟预测对于城市规划、土木工程的设计和防灾减灾措施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数学建模在地震模拟预测中,通常采用有限元模型和基于物理原理的数学模型。
通过考虑地壳介质的物理特性、地震波传播规律等因素,可以准确地模拟地震发生时地壳的运动和变形情况,进一步预测地震可能造成的破坏程度。
4.地震风险评估地震风险评估是指通过数学建模和统计分析,对地震可能引发的损失和影响进行评估和分析。
地震风险评估对于政府制定地震应急预案、保险公司设计地震保险产品等具有重要作用。
在地震风险评估中,数学建模常用的方法包括风险矩阵分析、蒙特卡洛模拟等。
基于物理模型法的目标地震动信号建模与仿真
基于物理模型法的目标地震动信号建模与仿真刘彩花;焦国太;秦栋泽;王明月【摘要】在战场地面目标探测的研究中,由于地形地势复杂多变,为了获得典型目标(人员、车辆)在各种地形地质条件及各种运动状态下充分的样本信号,提出了一种基于弹簧阻尼等效物理模型的建模方法.该方法通过对目标与地面作用过程及地震动信号传播机理的分析,运用物理模型推导得出目标激励函数;并主要以弹性波动方程中赫姆霍兹解法为基础,最终建立了信号传播介质微粒的速度模型.而后在MATLAB 环境下,利用该模型仿真得到不同条件下的目标地震动预测信号.仿真结果表明,预测信号与实测信号符合很好,目标信号模型构建正确.该模型将对目标地震动信号库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4(014)035【总页数】6页(P264-269)【关键词】地震动信号;物理模型;赫姆霍兹解法;MATLAB【作者】刘彩花;焦国太;秦栋泽;王明月【作者单位】中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太原030051;中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太原030051;中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太原030051;中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太原030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1.9地面目标探测是战场侦察的一个重要任务。
从地震动传感器被应用于地面目标探测开始,相关方面的研究就一直备受关注。
其中由于战场环境地形复杂、供电困难和噪声干扰等特点,地面目标引起的地震动信号的采集投入极大、费时费力,利用外场实验获得目标在各种地形地质条件及各种运动状态下充分的样本库,几乎不可能实现。
因而,建立典型运动目标地震动信号的数学模型,应用仿真方法完善目标地震动信号库是实际应用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此信号库的建立将为进一步构建实用、高效的地面目标识别系统奠定坚实的基础。
1 目标与地面作用过程1.1 地震动信号的形成及传播机理典型目标人员和车辆在地面上运动时,作为震源并借以地球介质将震动形式传播出去,即形成一系列地震动信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Ω
| F ( X,ω) |・f ( X ) ・dX ∫
( 8)
式中 , f ( X ) 为随机变量 X 的联合概率密度 ;Ω 为随机变量取值空间 。 而加速度傅氏谱的标准差谱则定义为 : σ [ | F ( X,ω) | ] =
Ω
∫
S
{ | F ( X,ω) | - E [ | F ( X,ω) | ] } ・f ( X ) ・dX
收稿日期 : 2005- 09- 20; 修订日期 : 2006- 02- 18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项目 ( 50321803) 作者简介 : 李 杰 ( 1957- ) ,男 ,教授 ,博士 ,主要从事生命线工程抗灾及随机系统分析与建模研究 .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基于物理的随机地震动模型研究
李 杰 , 艾晓秋
1 2 ( 1. 同济大学 建筑工程系 ,上海 200092; 2. 同济大学 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 ,上海 200092)
摘要 : 基于物理联系研究地震动随机性 ,建立了随机地震动与基底输入傅氏谱 、 场地固有圆频率和场 地等价阻尼比之间的物理关系 ,从随机傅氏谱函数角度描述了地震动随机过程的随机性本质 。结合 Ⅳ 类工程场地的实测地震动记录资料 ,由数值方法识别了给出基本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参数 。与实 测记录对比表明 ,本文建立的随机地震动模型具有明确的物理概念 ,可充分反映地震动的变异性特 征。 关键词 : 地震动模型 ; 随机过程 ; 随机变量 ; 随机傅氏谱 中图分类号 : P315. 97 文献标识码 : A
22
地 震 工 程 与 工 程 振 动 26 卷
[2]
导致地震动具有显著的随机性
。
作为研究的初阶 ,本文暂不考虑地震震级与传播途径的影响 ,而是试图通过工程场地中地震动的传播过 程建立物理关系 ,引入若干具有物理意义的关键变量 ,从随机傅氏谱函数的角度描述地震动 。在实际地震动 记录基础上 ,建立适用于各类工程场地的等效随机地震动模型 。
y = y0 + A [ 1 - e
Study on random m odel of earthquake ground m otion ba sed on physica l process
L i J ie , A i Xiaoqiu
1 2
( 1. Departm ent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 2. Shanghai Institute of D 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lief,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
2
1 /2
( 9)
对于平稳过程 ,注意到随机过程的功率谱和其样本均值谱之间存在关系 1 2 (ω) ( ω)
= T E [ | F X, | ]
( 10 )
式中 , S (ω)为地震动功率谱 ; T 为地震动持续时间 。其中 :
E [ | F ( X,ω) | ] =
2
Ω
| F ( X,ω) | ∫
・ ・ ζ ω0 y +ω2 ζ ω0 ug +ω2 y ¨ +2 0 y = 2 0 ug
( 1)
式中 , y, y , y ¨ 分别为绝对位移 、 速度和加速度反应量 ; u, u , u ¨ 为输入地震动位移 、 速度和加速度 ; ω0 为场地 ζ 固有圆频率 ; 为场地等价阻尼比 。 通过傅里叶变换 ,在频域范围内线性单自由度体系的地震加速度反应可以表示为 : ω2 ζ ω0ω 0 + i2 (ω) = 2 ω) ( 2) Y ¨ ・U ¨ g ( 2 ω0 - ω + i2 ζ ω0ω ω) 和 Y ω) 对应于 u 其中 , U ¨ ¨ ¨ ¨ 在频域内的函数 。 g ( g ( g 和 y 由于场地介质具有不可控制性质 ,因此场地基本圆频率 ω0 和场地等价阻尼比 ζ是随机变量 , 记为 Xω ,
引言
经典地震动模型一般采用功率谱密度函数表达 。作为平稳过程的二阶数值特征 ,功率谱密度函数具有 [1] 明确的统计背景 ,在现象学意义上反映了地震动的随机性质 。但是 , 功率谱密度函数无法刻画地震动的 细部概率结构 ,因此 ,在解决抗震可靠度分析问题时难以获得较为精确的结果 。本文认为 : 研究地震动这样 具有显著随机性的复杂过程 ,要考察导致这一物理现象的诸多原因 ,通过合理选择基本的物理要素并建立物 理关系 ,反映随机地震动和基本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从而在本源上反映地震动的随机特征 。全面反映地震动 的随机特征是具有相当难度的 ,但可以认识到的是 ,地震震级 、 传播途径 、 场地条件等因素的不确定性 ,都会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5期
李 杰等 : 基于物理的随机地震动模型研究
23
式中 , f1 、 f2 为转折频率 ,分别取为 0. 6Hz和 14. 4Hz; fe 为截断频率 ,取为 15Hz; S g 为确定基底谱幅值的随机 参数 。 1. 3 地震动模型的幅值谱和功率谱 根据概率论基本原理 ,上述建议模型的傅氏均值谱为 :
F0 f1 F0 ( S g , f ) = Sg fe - f2 f < f1
f1 Φ f Φ f2 ( 7)
图 1
Fig . 1
Sg ( f - fe )
基底幅值谱
f2 < f < fe
Input amp litude spectral curves
第 26 卷 第 5 期 2006 年 10 月
地 震 工 程 与 工 程 振 动
EARTHQUAKE ENGI N EER I N G AND ENGI N EER I NG V I BRATI ON
Vol . 26, No. 5 Oct . 2006
文章编号 : 1000 2 1301 ( 2006 ) 05 20021 206
Abstract: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physical relationship , the random character of earthquake ground motion is studied. The physical relation betw een the random parameters and the random earthquake ground motion are estab2 lished, and these parameters include the input spectrum parameter, the free frequency and the damp ing ratio of sites . B y using the random Fourier spectra the random ness of earthquake ground motion is described. A large num 2 ber of earthquake records are introduced to identify the p robability distribution of these physical parameters . Com 2 parison w ith real records show s that the suggested model not only has clear physical concep t, but also can reflect the variability character of the earthquake ground motion adequately . Key words: earthquake ground motion model; stochastic p rocess; random parameters; random Fourier spectrum
2
・f ( X ) ・dX
( 11 )
为均值平方谱 。故若假定地震动为平稳过程 ,可由本文建议的随机傅氏谱函数求得地震动加速度功率谱密 度函数 。
2 随机地震动模型的参数识别
为确定本文建议的随机地震动模型中的物理参数 , 根据随机建模原理
[4]
, 可将强震观测所获得的地震
动时程作为样本集合 ,由数值方法识别给出随机地震动模型的基本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参数 。按不同的工 程场地类别 ,本文作者收集 、 整理了一批强震地震动记录 (记录来源主要为美国西部强震加速度记录 ) 。对 不同震级和震中距的实测地震动记录进行归一化处理 ,用以建立各类场地的等效随机地震动模型 。 2. 1 实测地震动 表 1 各类场地强震地震动记录 对各类场地的实测地震动数据规格化 , 即将 加速度峰值均调整为 0. 1g = 0. 98m / s 。同时 , 规 定每条地震动的截取时间长度为 20. 48 s, 选择范 围为峰值附近时段 。除去个别异常的地震动实测 数据 ,表 1 为 4 类场地的实际地震动资料的选择 情况 。 分别对实测地震动时程曲线进行傅氏变换 ,可以分别得到隶属于不同场地的一簇加速度傅氏幅值谱曲 线 。对实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可以得到各类场地条件下地震动傅氏幅值谱的均值和加 、 减一倍标准差曲 线 。利用下式分别拟合上述曲线 :
Xζ。同时 , 基底输入 U ¨ g 为傅氏谱函数 ,可表示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