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复习学案解析版第05讲溶解度
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溶解度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溶解度的概念,理解溶解度的四要素:溶解度、饱和溶液、溶剂、温度。
2. 培养学生运用溶解度曲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掌握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曲线的作用。
2. 难点:溶解度的计算,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探究溶解度的规律。
2. 运用案例教学法,以实际问题为例,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3. 利用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地展示溶解度曲线。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烧杯、试管、量筒、温度计、固体药品等。
2. 教学课件:溶解度曲线及相关案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溶解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溶解有哪些规律?如何描述溶解的程度?2. 探究溶解度的概念实验1:观察固体在水中的溶解情况,记录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实验2:探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3. 讲解溶解度的四要素讲解溶解度的定义、单位、表示方法,以及饱和溶液、溶剂、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
4. 绘制溶解度曲线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分析溶解度的变化规律。
5. 应用溶解度曲线解决问题案例1:如何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案例2:如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6. 总结与评价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溶解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7. 布置作业1. 绘制常见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2. 运用溶解度曲线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内容1. 溶解度曲线的基本特点2.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溶解度曲线的基本特点,溶解度曲线的应用2. 难点:溶解度曲线的解读,利用溶解度曲线解决实际问题八、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溶解度曲线,分析溶解度曲线的特点和规律。
2. 运用案例教学法,以实际问题为例,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3. 利用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地展示溶解度曲线。
九、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烧杯、试管、量筒、温度计、固体药品等。
专题05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初升高化学衔接教材讲义系列(解析版)
专题05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知识回放】一、已知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质质量分数(1)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2)溶质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00%。
二、配制一定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所需溶质和溶剂的质量的计算(1)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2)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
三、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m(浓)×a%=m(稀)×b%,其中m(浓)、a%分别表示浓溶液的质量及其溶质质量分数;m(稀)、b%分别表示稀溶液对应的量。
四、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相互换算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100g+溶解度)×100%。
五、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时,一般分为以下三个步骤:(1)计算;(2)称量;(3)溶解。
【新知精讲】一、物质的量浓度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1.主要仪器(1)天平:应使用分析天平或电子天平,也可以用托盘天平。
(2)容量瓶:(3)其他仪器: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等。
2.配制过程以配制100 mL 1.00 mol·L-1NaCl溶液为例。
如图所示:【科学探究】探究一物质的量浓度及有关计算问题导引1.若已知一定体积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如何求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提示c=2.同一溶质的不同浓度的两溶液混合,混合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或质量)与混合前两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或质量)有何关系?提示同一溶质的不同浓度的两溶液相混合,混合后,溶质的总物质的量(或总质量)等于混合前两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或质量)之和,即溶液混合存在的关系如下:c1·V1+c2·V2=c(混)·V(混)m1·w1+m2·w2=m(混)·w(混)探究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问题导引如图是实验室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操作过程:1.在上图操作中,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玻璃棒的作用是什么?玻璃棒的下端为什么应靠在容量瓶刻度线以下的内壁上?提示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以防止溶液外洒而造成损失。
初中化学《溶解度》教案
初中化学《溶解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溶解度的概念,能正确运用溶解度曲线进行分析。
2.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掌握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溶解度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溶解度曲线的特点及应用。
3. 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曲线的特点及应用,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
2. 难点: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理解溶解度的概念。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溶解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溶解度的概念。
2. 讲解溶解度的概念:讲解溶解度的定义、表示方法,并通过示例进行讲解。
3. 实验演示:进行固体物质的溶解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5. 讲解溶解度曲线:讲解溶解度曲线的特点、应用,并进行实例分析。
6. 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讨论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
8. 板书设计:溶解度: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
表示方法:溶解度曲线影响因素:温度、溶质的种类、溶剂的种类等。
9. 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实验观察结果。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溶液的浓稀与饱和、不饱和的概念。
4. 进行家庭小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温度下某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变化。
5. 思考生活中的溶解现象,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实验操作、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对溶解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结合小组讨论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初中化学专题溶解度教案
初中化学专题溶解度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溶解度的定义,能正确表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2. 掌握溶解度的四要素: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溶解的质量。
3. 了解溶解度受温度、溶质的种类和溶剂的种类影响。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探究溶解度的变化规律。
2. 学会绘制溶解度曲线,并能运用溶解度曲线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 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及其表示方法。
2. 溶解度受温度、溶质的种类和溶剂的种类影响。
【难点】1. 溶解度曲线的绘制及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食盐溶解在水中,引出溶解度的概念。
提问:什么是溶解度?如何表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2. 探究溶解度的四要素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温度下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引导学生发现溶解度与温度有关。
同时,让学生了解溶解度受溶质的种类和溶剂的种类影响。
3. 绘制溶解度曲线以氯化钠为例,让学生进行实验,收集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
然后,引导学生学会绘制溶解度曲线,并分析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
4. 应用溶解度曲线让学生运用溶解度曲线分析问题,如在某一温度下,某一固态物质是否能无限溶解在一定量的溶剂中。
同时,让学生了解如何利用溶解度曲线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溶解度的定义、表示方法、影响因素和应用。
学生应能理解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有一定的限度,并能运用溶解度曲线获取相关信息。
四、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溶解度的相关知识。
2. 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溶解度的应用。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溶解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精神。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的教案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的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溶解度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的四要素(溶解度、温度、溶剂、溶质)。
2. 能够运用溶解度曲线分析溶液的组成和转化。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溶解度的概念及四要素。
2.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溶解度曲线的绘制和分析。
第一章:溶解度的概念及四要素1.1 溶解度的定义1. 引入溶解度的概念。
2. 讲解溶解度的四要素:溶解度、温度、溶剂、溶质。
1.2 溶解度的表示方法1. 讲解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2. 举例说明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第二章:溶解度曲线2.1 溶解度曲线的绘制1. 讲解溶解度曲线的绘制方法。
2. 指导学生绘制溶解度曲线。
2.2 溶解度曲线的分析1. 讲解溶解度曲线的分析方法。
2. 举例分析溶解度曲线。
第三章:溶液的组成和转化3.1 溶液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1. 讲解溶液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
2. 举例说明溶液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
3.2 溶液的转化1. 讲解溶液的转化方法。
2. 举例说明溶液的转化方法。
第四章:溶解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4.1 溶解度在生活中的应用1. 讲解溶解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2. 举例说明溶解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4.2 溶解度在工业中的应用1. 讲解溶解度在工业中的应用。
2. 举例说明溶解度在工业中的应用。
第五章:溶解度实验5.1 实验一:测定某物质的溶解度1. 讲解实验目的、原理和步骤。
2.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5.2 实验二:溶解度曲线的绘制1. 讲解实验目的、原理和步骤。
2.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对知识点进行巩固。
第六章:溶解度与温度关系6.1 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1. 讲解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2. 举例说明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初中化学教案溶解度
初中化学教案溶解度
主题:溶解度
目标:了解溶解度的定义和影响因素,能够计算溶解度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一、引入(5分钟)
1. 提出问题:你知道什么是溶解度吗?在哪些情况下溶解度会发生变化?
2. 介绍溶解度的定义: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质在特定溶剂中达到饱和溶解时所能溶解的最大量。
二、讲解(15分钟)
1.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a. 温度:大多数固体在加热时溶解度会增加,而气体在加热时溶解度会减小。
b. 压力:固体和液体的溶解度并不受压力影响,而气体的溶解度会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增加。
2. 溶解度的测定方法:通过实验确定不同溶质在特定溶剂中的溶解度,可以绘制溶解度曲线。
三、实践(20分钟)
1. 班级实验:选取若干不同的溶质,通过实验测定它们在水中的溶解度,并记录数据。
2. 计算: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不同溶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
四、讨论(10分钟)
1. 分享实验结果:同学们可以分享实验中的观察和计算结果,讨论不同溶质之间的溶解度差异。
2. 应用:讨论不同情况下溶解度的变化,例如在加热或加压条件下溶解度的变化情况。
五、总结(5分钟)
1.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溶解度的定义、影响因素和测定方法,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
2. 反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如何利用溶解度这个概念来解决问题?
六、作业
1. 完成课堂练习题,加深对溶解度的理解。
2. 搜集相关实例,了解溶解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教师签名:日期:。
初中化学溶解度分析教案
初中化学溶解度分析教案
主题:溶解度分析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溶解度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并能够进行溶解度实验。
教学内容:
一、溶解度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1. 溶解度的定义: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量。
2.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溶剂的种类、溶质的种类、温度、压强等因素会影响溶解度。
二、溶解度实验
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2. 实验材料:试管、烧杯、溶质、溶剂、温度计等。
3. 实验步骤:
a. 取一定量的溶剂于烧杯中,加热至一定温度。
b. 按比例向烧杯中加入溶质,搅拌均匀。
c. 观察溶质是否完全溶解,记录所加入的溶质量。
d. 改变温度、溶质种类等条件,重复实验步骤。
4.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并进行讨论。
作业:回答以下问题
1. 什么是溶解度?它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2. 在什么条件下溶质能够完全溶解?
3. 如何通过实验获取溶解度的数据?
扩展:请学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不同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并进行总结。
评价: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个人回答和扩展性的知识总结,对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实验技能进行评价。
初中化学专题溶解度教案
初中化学专题溶解度教案
一、导入(5分钟)
1. 利用实验教学手段,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一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引出“溶解度”的概念。
二、概念讲解(10分钟)
1. 讲解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单位溶剂中溶解的溶质的最大量。
2. 介绍溶解度与温度、溶质种类、溶剂种类等因素的关系。
三、实验操作(15分钟)
1. 给学生准备好不同温度的水,以及一些溶质,让他们在实验中观察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变化。
2. 让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讨论。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
1.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总结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2. 让学生总结其他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并讨论其原因。
五、应用拓展(15分钟)
1. 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根据所学知识,解答某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情况,并进行分析。
2. 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并互相交流。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物质,研究其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写出实验报告。
2. 强调作业的重要性,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七、课堂小结(5分钟)
1. 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回顾,并强调溶解度在化学中的重要性。
2. 激励学生对化学知识进行深入学习,探索更多有关溶解度的知识。
(注:以上时间为参考,具体操作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溶解度专题复习学案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溶解度专题复习学案知识网络内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影响因素外因:温度物质的溶解性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气体的溶解度---影响因素(温度、压强)定量表示----溶解度要素:一定温度,100g水,饱和状态,溶质质量固体的溶解度影响因素:温度溶解度曲线: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结晶适用范围:分离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同的可溶性固体操作:加热溶解、降温结晶、过滤考点串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 饱和溶液是指,不饱和溶液是指。
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根据一定量的溶液中溶质含量的多少,把溶液又分成和。
()2.相互转化: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稀溶液()要点提示⑴“饱和”“不饱和”是相对的,随溶剂的量、溶液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某物质的饱和溶液(是、否)还能溶解其他物质;⑵溶液的浓稀也是相对的,它因溶液中溶质含量的改变而改变;⑶溶液的浓稀与溶液是否饱和无关,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⑷相同温度下,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比较,更浓一些。
★溶解度1.溶解度:溶解能力的定量表示方法。
固体的溶解度是指:。
2.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要点提示①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里的溶解能力,称为溶解性,它是由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决定的。
常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描述。
②外界条件对物质的溶解能力有影响,例如固体的溶解度只随变化而变化,而振荡、搅拌只能加快固体物质的溶解速率而不能改变固体的溶解度。
③、等条件影响着气体的溶解度。
★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如KNO);(如NaCl);〔如Ca(OH)〕。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1、溶解度曲线的横坐标是表示,纵坐标表示,图中溶剂的量为 g。
要点提示①曲线上的点表示,按其数据配成的溶液正好为;②若按曲线下面任何一点的数据配制成溶液,均为该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③如按曲线上面任何一点的数据配制成溶液,溶液中均含有未溶解的晶体,所配溶液为饱和溶液。
2、固体物质的溶解曲线主要有三种情况:而;“曲线缓升型”表示;“曲线下降型”表示。
初中溶解度优秀教案
初中溶解度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溶解度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的四要素(溶解度、温度、溶剂、溶质)。
2. 让学生了解影响溶解度的因素,能够运用溶解度曲线分析问题。
3.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溶解度的概念及四要素。
2.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3.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溶解度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溶解度的定义: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
强调溶解度的四要素:溶解度、温度、溶剂、溶质。
3. 探讨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内在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外部因素(温度、压力)。
4.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溶解度的变化。
例如,在不同温度下,观察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化。
5. 溶解度曲线的绘制和应用:讲解溶解度曲线的基本含义,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溶解度曲线,并能够运用溶解度曲线分析问题。
6.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溶解度的四要素和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2. 利用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溶解度的概念。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采用溶解度曲线法,帮助学生分析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
2. 练习题:评估学生在练习题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
通过这份优秀教案,我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溶解度这一概念,培养他们在实验操作、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
初中化学溶解度专题复习教案
初中化学溶解度专题复习教案
一、认识溶解度
1. 定义: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物质在溶剂中溶解的最大量。
2.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温度、压力、溶质的性质。
二、溶解度的表达方式
1. 溶解度的量的单位:克/升或摩尔/升。
2. 饱和溶解度:溶解度达到最大值时称为饱和溶解度。
三、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1. 温度:大部分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2. 压力:对固体-液体系统和液体-气体系统影响不大;对气体-液体系统影响较大。
3. 溶质的性质:溶质的种类、溶剂的性质等会影响溶解度。
四、溶解度曲线
1. 饱和溶解度曲线:描述在不同温度下饱和溶解度的变化情况。
2. 选择性溶解度曲线:描述在不同条件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变化情况。
五、溶解度与物质的相关性
1. 溶解度规律:亚硫酸钠、氢氧化钙、氨、氯化钾等物质的溶解度规律。
2. 溶解度的应用:控制结晶过程、用于浓缩、净化溶液等。
六、练习题
1. 试根据以下信息回答问题:
氯化钠的饱和溶解度在20℃下为36g/100ml溶剂,40℃下为45g/100ml溶剂,60℃下
为65g/100ml溶剂,80℃下为90g/100ml溶剂。
请问该物质的溶解度是否随温度升高而
增大?
2. 某溶质在30℃下的饱和溶解度为40g/100ml溶剂,溶质种类不同于氯化钠。
问:在50℃下该溶质的溶解度是多少?
参考答案:
1. 是,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2. 根据溶解度温度关系可知,溶质在50℃下的饱和溶解度为55g/100ml溶剂。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解度》的教案
教案:九年级化学下册《溶解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溶解度的概念,理解溶解度的四要素(一定温度、100g溶剂、饱和状态、溶解的质量)。
2. 培养学生运用溶解度曲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掌握溶解度的测定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曲线的作用。
2. 难点:溶解度的测定方法、溶解度曲线的绘制。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溶解度的定义。
2. 新课导入:讲解溶解度的概念,解释溶解度的四要素。
3. 实验探究: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测定几种常见物质的溶解度。
4. 讲解与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溶解度受哪些因素影响。
5.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溶解度的四要素。
五、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的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绘制一张溶解度曲线,并分析曲线所反映的信息。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了解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溶解度概念的理解和四要素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溶解度曲线的绘制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溶解度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研究,探究溶解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食品工业、制药工业等。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应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评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2. 考虑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教学资源:1. 教材和配套练习册。
2. 多媒体课件和实验器材。
3. 相关领域的资料和文献。
十、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讲解溶解度概念和四要素。
2. 第2周:进行实验探究,分析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3. 第3周:总结溶解度曲线的作用和绘制方法。
中考化学溶解度教案
7.在水中总是溶解有一些空气等气体,冷水受热时,温度升高,气体的溶
解度减小,因此即使尚未达到沸点,也常有气泡冒出。天气闷热时,水温
高,水中氧气的溶解度变小,溶解的氧气少了,而水面与空气接触,溶解的
氧气对多些,因此鱼总是接近水面游动。
8.氨水应密封保存在氨水罐中,氨水罐应放在阴凉处。
图9-1离子的极化
4.为什幺有些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
大多数固体物质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当温度升高时,
平衡有利于向吸热的方向移动,所以,这些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
大,例如KNO3、NH4NO3等。有少数物质,溶解时有放热现象,一般地
说,它们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例如Ca(OH)2等。
三、部分习题参考答案及说明
1.该题可从改变溶剂(或溶质)量或改变温度两个角度来考虑。
2.60,110,100
3.因为溶解度与温度有关,不同温度下同一物质的溶解度不同。
4.分析图9-12和9-13可以看出,多数固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
大,如硝酸铵、硝酸钾、氯化铵等;少数固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
3.溶解度的大小跟溶质和溶剂的本性的关系
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找到关于这个问题的普遍的规律。有一条应用较广的
经验规则是:物质在跟它结构相似的溶剂里容易溶解,称为”相似相溶”。例
如,极性强的物质容易溶解在强极性的溶剂里,极性弱的物质容易溶解在弱
极性的溶剂里。”食盐容易溶解在水里,但是很难溶解在汽油里;油脂很难溶
四、资料
1.关于固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教材中对固体的溶解度叙述了一种方法,此外尚有摩尔溶解度,即在一定
温度下,一升溶液中所能溶解的溶质的最大的物质的量。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第5课 溶液 溶解课件
第十一页,共十五页。
2.气体(qìtǐ)溶解度: 指在压强为101 kPa,一定温度时, 某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气体 体积。它与温度、压强有关,温度越高,气体的溶 解度________;越压小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________。
越大
2021/12/12
第十二页,共十五页。
四、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请对应完成后面练习
第5课 溶液(róngyè) 溶解度
2021/12/12
第一页,共十五页。
1.溶解现象(认识),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知道)
2.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也是常见的溶剂
中考 考纲 具体 要求
(知道) 3.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认识) 4.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知道);溶液在生产、生 活中的重要意义(认识) 5.溶解度曲线的含义和应用;溶质质量分数的简
不饱和溶液________是稀不溶一液定。(yīdìng) 4.判断方法:(1)看溶液底部是否有不溶物,若有,则
饱和,反之(fǎnzhī)不饱和或刚好饱和;
(2)加入________,若能继续溶解,则不饱和,反之饱 和。 该种溶质
2021/12/12
第八页,共十五页。
5.结晶:物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
4.溶解时吸热、放热现象:NH4NO3(吸热);NaOH、生
石灰、浓硫酸(放热);NaCl(温度基本不变)
2021/12/12
第六页,共十五页。
二、饱和溶液(bǎo hé rónɡ yè)与不饱和溶液(bǎo hé rónɡ yè)(请对应完 成后面练习8~12题)
1.定义:饱和溶液:在_____一__定_(yī下dìng,)温在度 __一__定__量__溶__剂____里,_____不__能_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初三化学教学教案:溶解度
初三化学教学教案:溶解度一、课题:溶解度二、课时:2 课时三、学习目标:1. 学习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溶解度的影响因素2. 理解溶解度的特性3. 运用现有的实验条件测试某溶质的溶解度4. 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四、教学内容:1. 概念:溶解度是指一定量溶质在给定条件下在给定容器中完全溶解时所需溶剂的体积,或者是指指定溶剂体积中能够完全溶解某种溶质的最大量。
2. 影响因素:溶解度受溶剂物质、温度和压力等多个因素的影响,其中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最大,绝大多数溶质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其溶解度会有所变化。
3. 特点:(1) 一般情况下,不同溶剂的溶解度不尽相同,有的溶剂对相同的溶质溶解度小,有的溶解度大。
(2) 有的溶质在某些溶剂中的溶解度可能为零,但在其他溶剂中却可溶解,而且可溶解度可能很大。
四、教学过程:1. 师生讨论:首先让学生讨论有关溶解度的概念,师生讨论溶解度的影响因素,以及溶解度的特点,通过有趣的方式来增进学生的认知。
2. 实验:展示一个干净的小容器,学生根据给定条件自行准备不同的溶剂,充分量地给小容器加入指定的溶质,观察溶质的溶解情况,并完成实验记录,以验证上述概念。
3. 问答:让学生总结和书写实验结果,并发表意见,师生问答,来解疑释惑,达到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效果。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得到了一定的肯定。
学生积极参与,积极分析,回答的问题也很细致,从而表现出了较高的学习能力与灵活性。
这次教学,我采取了活跃的反思方式,根据学生的反映和认知,提出针对性的拓展讨论,带领学生去思考,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溶解度的概念,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更加有效地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05讲_溶解度
知识精讲
一.物质的溶解性
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溶剂)里的能力称为溶解性.溶解性的大小与溶质、溶剂的性质(内因)有关系,也与温度、压强(外因)有关系.许多实验证明:
1.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性不同,如常温下食盐容易溶解在水中,而碘几乎不溶于水。
2.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溶解性)不同.如常温下食盐容易溶解在水中,却很难溶解在汽油里;碘微溶于水,却易溶于汽油。
3.同一种固态物质在同一溶剂中(通常为液态)的溶解能力(溶解性)与温度有关。
如硝酸钾在20℃,水中只能溶解31.6g。
而60℃时,100g水中能溶解110g。
温度升高时,大多数固态物质在一定量水中所能溶解的量也越多.一定温度下,大多数物质在一定量溶剂中可溶解的量是有一定限度的。
4.同一气态物质在同一液态溶剂中的溶解性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压强有关.通常是温度升高,溶解性减小;压强增大,溶解性增大.
注:液态物质互相溶解的情况比较复杂,中学不讨论。
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溶质为气体时还需在一定压强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溶质为气体时,还需在一定压强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时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大多数情况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存在以下转化关系(溶质为固体):
但是,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将氢氧化钙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在改变温度时应该是升高温度;将熟石灰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在改变温度时应该是降低温度。
三.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如果不说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四.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1.溶质、溶剂的性质。
2.温度: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一. 考点: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二.重难点: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以及溶解度的四要素。
三.易错点:
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如氯化钠)
;
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题模一: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例1.1.1 要使某固体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一定可行的方法是
()
A.升高温度B.降低温度C.增加溶质D.增加压强
例1.1.2 在一定温度下,某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A.浓溶液B.稀溶液
C.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D.不能再溶解该溶质的溶液
例1.1.3 在20℃时,向某氯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钠固体,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溶质质量一定增加B.溶液质量一定增加
C.溶液质量百分比浓度一定变大D.溶剂质量一定不变
题模二:溶解度四要素
例1.2.1 影响固体物质溶解的因素是,影响气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是:_______和_______。
例1.2.2 使冰糖快速溶解于水中的对应方法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例1.2.3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你回答:
(1)t
1℃时,甲的溶解度_______ (填“>”、“<”或“=”)乙的溶解度;题模精讲
(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是_________
随堂练习
随练1.1 炎热的夏天,打开冰镇可乐的瓶盖,有大量的气泡产生,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气体是二氧化碳
B.瓶内气压减小使该气体的溶解度变小
C.温度升高使该气体的溶解度变小
D.剩余可乐是该气体的不饱和溶液
随练1.2 小明用50℃的水泡了一杯蔗糖水,充分搅拌后,发现杯子底部还有部分蔗糖不能溶解.已知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下列能使杯底的蔗糖继续溶解的方法是()
A.把蔗糖水放入冰箱B.给蔗糖水加热
C.往蔗糖水里继续加蔗糖D.把蔗糖水放在通风处
随练1.3 增大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的条件是()
A.高温高压B.低温低压C.高温低压D.低温高压
溶解度的应用
知识精讲
一.固体的溶解度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
2.四要素:
(1)温度:必须指明具体的温度,溶解性才有意义。
(2)溶剂的质量是100g。
(3)固体溶解在溶剂中,必须达到饱和状态。
(4)溶解度的单位通常是g。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1)内因:溶质性质、溶剂性质;
(2)外因:温度一般来说,温度越高,固体的溶解度越大。
4.溶解度的相对大小:温度是20℃,并且溶剂的质量是100g。
在20℃下:
(1)溶解度小于0.01g,被称为难溶(或不溶);
(2)溶解度介于0.01~1g之间,被称为微溶;
(3)溶解度介于1~10g之间,被称为可溶;
(4)溶解度大于10g,被称为易溶。
5.有关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常见试题(见图);A、B、C代表三种物质。
(1)t3℃时A的溶解度为 80g 。
(2)P点的的含义是:在该温度时,A和C的溶解度相同。
(3)N点为 t
℃时A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加入A物质,降温,蒸发
3
溶剂的方法使它
变为饱和溶液。
(4)曲线上的点代表对应温度的饱和溶液,曲线以下的点代表对应温度的不饱和溶液。
(5)加溶质相当于把点向正上方移动(但是点不能被移动到图象上方),加溶剂相当于向下竖直移动,降温相当于向左水平移动,升温相当于向右水平移动。
(6)t
℃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B>C>A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