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公开课].

合集下载

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教案

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教案

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教案第一章:诗歌的基本概念与特点1.1 诗歌的定义:诗歌是一种以抒情为主的文学体裁,通过韵律、节奏、形象等手段,凝练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1.2 诗歌的特点:1.2.1 语言精炼:诗歌的语言经过精心挑选,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

1.2.2 情感真挚:诗歌是作者情感的抒发,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1.2.3 想象丰富:诗歌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独特的意境。

1.2.4 形式多样:诗歌有各种形式,如绝句、律诗、词、赋等。

第二章:古代诗歌的分类与历史背景2.2 古代诗歌的历史背景: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从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各个时期的诗歌特点和代表人物。

第三章:诗歌的表达技巧3.1 意象:意象是诗歌的基本组成单位,通过具体的事物描绘出抽象的意境。

3.2 比喻:比喻是通过比较两个不同的事物,突出其中一个特点。

3.3 象征:象征是用具体的事物表示抽象的概念或思想。

3.4 拟人:拟人是将非人类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3.5 借代:借代是用一个与所要表达的事物有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第四章:诗歌的鉴赏方法4.1 了解诗歌的背景:研究诗歌的历史背景、作者生平、创作动机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歌。

4.2 把握诗歌的主题:通过诗歌的形象、情感、思想等方面,提炼出诗歌的主题。

4.3 分析诗歌的结构:分析诗歌的起承转合,了解诗歌的组织结构和艺术构思。

4.4 品味诗歌的语言:关注诗歌的语言美,体会诗歌的韵律、节奏、对仗等技巧。

第五章:诗歌鉴赏实践5.1 选取一首古代诗歌,分析其表达技巧。

5.2 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鉴赏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六章:意象与意境的解读6.1 意象的构成:分析诗歌中意象的选取、组合和创造,理解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

6.2 意境的营造:探讨诗人如何通过意象的叠加、空间的拓展和情感的渲染来营造意境。

6.3 案例分析:以具体诗歌为例,解读其意象与意境的关系,体会诗歌的美感。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8、联想和想像 多为浪漫主义诗所用。如李白的“小 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我寄愁心与明月,随 风直到夜郎西”、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 等。 9、比喻象征 本是一种把事物比成另一种本质不同的 事物的修辞手法。比喻一般用具体事物比具体事物, 可针对具体句子;象征往往是将具体事物赋予特定 的抽象的意义,应从整首诗上去理解。诗词当中经 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和化实为虚的艺术 效果。如唐代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 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 深浅入时无?”张籍《酬朱庆余》“越女新妆出镜 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 敌万金。” 王冕的《墨梅》,王安石的《梅》等都 用了象征的手法。
三、修辞手法 1、夸张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2、比喻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比拟 可分为拟人和拟物 拟人 把物人格化,可以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更加 丰富。如刘颁《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 人昼梦年。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拟物 李清照《武陵春》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 动许多愁” 把无形、无量的愁苦化成有质有量的 东西,并且用船来载,把人物的内心世界的愁苦写 得淋漓尽致。(这一句也可理解为“化抽象为具体” 的表现手法。) 4、借代 突现描写对象的特征,引发读者联想,使其 获得鲜明深刻的印象。李贺的《南园》“男儿何不 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白居易的《琵琶行》 “终岁不闻丝竹声”等。
4、白描:纯粹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 聂夷中《田家》 “父耕原上田,子属山下荒;六月禾未秀, 官家已修仓。”《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 人家。”“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5、虚实结合 “虚”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到,却又能从字 里行间体味出的那些虚像和空灵的境界。(回忆、梦境、联 想想像等)“实”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像、实事、实境。 如:《题都城南庄》(唐·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 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长恨 歌》、《雨霖铃》、《梦游天姥吟留别》、《破阵子 醉里 挑灯看剑》、《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等都采用了虚实 结合的手法。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公开课教案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公开课教案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诗歌鉴赏导言1.1 教学目标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与特点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与技巧1.2 教学内容诗歌的定义与分类诗歌的语言特点诗歌的表达技巧与艺术特色1.3 教学方法讲授与示范分析与讨论实践与练习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与点评第二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一——比喻与象征2.1 教学目标理解比喻与象征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比喻与象征进行诗歌创作2.2 教学内容比喻的种类与作用象征的含义与运用比喻与象征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2.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2.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三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二——拟人与托物言志3.1 教学目标理解拟人与托物言志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拟人与托物言志进行诗歌创作3.2 教学内容拟人的手法与效果托物言志的技巧与运用拟人与托物言志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3.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3.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四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三——对比与排比4.1 教学目标理解对比与排比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对比与排比进行诗歌创作4.2 教学内容对比的运用与效果排比的种类与特点对比与排比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4.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4.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五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四——寓情于景与借景抒情5.1 教学目标理解寓情于景与借景抒情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寓情于景与借景抒情进行诗歌创作5.2 教学内容寓情于景的手法与效果借景抒情的技巧与运用寓情于景与借景抒情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5.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5.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六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五——叙事与抒情6.1 教学目标理解叙事与抒情在诗歌中的结合方式学会在诗歌中运用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手法6.2 教学内容叙事与抒情的相互关系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技巧与运用叙事与抒情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6.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七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六——用典与引用7.1 教学目标理解用典与引用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用典与引用进行诗歌创作7.2 教学内容用典的种类与作用引用的手法与运用用典与引用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7.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7.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八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七——叠词与反复8.1 教学目标理解叠词与反复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叠词与反复进行诗歌创作叠词的运用与效果反复的手法与特点叠词与反复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8.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8.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九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八——节奏与韵律9.1 教学目标理解节奏与韵律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节奏与韵律进行诗歌创作9.2 教学内容节奏的种类与运用韵律的特点与效果节奏与韵律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9.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9.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十章:诗歌鉴赏的综合实践10.1 教学目标综合运用所学的诗歌表达技巧进行鉴赏与创作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与创作水平10.2 教学内容诗歌鉴赏的实践方法诗歌创作的步骤与技巧诗歌鉴赏与创作的案例分析10.3 教学方法指导与实践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10.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十一章:诗歌鉴赏的语境分析11.1 教学目标理解诗歌语境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语境分析进行诗歌鉴赏11.2 教学内容诗歌语境的种类与特点语境分析的方法与技巧语境分析在诗歌鉴赏中的应用案例11.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分析与讨论实践与练习1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与点评第十二章:诗歌鉴赏的风格与流派12.1 教学目标了解诗歌风格与流派的基本概念学会区分不同风格与流派的诗歌12.2 教学内容诗歌风格的种类与特点诗歌流派的形成与发展常见诗歌风格与流派的案例分析12.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分析与讨论实践与练习1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与点评第十三章:诗歌鉴赏的主题与情感13.1 教学目标理解诗歌主题与情感的关系学会分析诗歌主题与情感的表达13.2 教学内容诗歌主题的种类与内涵诗歌情感的体现与解读诗歌主题与情感分析的案例分析13.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分析与讨论实践与练习1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与点评第十四章:诗歌鉴赏的修辞手法14.1 教学目标理解诗歌修辞手法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诗歌鉴赏14.2 教学内容常见诗歌修辞手法的种类与特点修辞手法的运用与效果修辞手法在诗歌鉴赏中的应用案例14.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分析与讨论实践与练习1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与点评第十五章:诗歌鉴赏的综合评价15.1 教学目标学会从多个角度进行诗歌鉴赏的综合评价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与批评水平15.2 教学内容诗歌鉴赏的评价标准与方法诗歌鉴赏的要点与技巧诗歌鉴赏综合评价的案例分析15.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分析与讨论实践与练习1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与点评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诗歌的基本概念与特点2. 诗歌的表达技巧与艺术特色3. 比喻与象征的运用4. 拟人与托物言志的手法5. 对比与排比的效果6. 寓情于景与借景抒情的结合7. 叙事与抒情的融合8. 用典与引用的应用9. 叠词与反复的运用10. 节奏与韵律的把握11. 诗歌语境的分析12. 诗歌风格与流派的识别13. 诗歌主题与情感的解读14. 诗歌修辞手法的运用15. 诗歌鉴赏的综合评价难点:1. 诗歌表达技巧的深入理解和运用2. 诗歌语境、风格、主题、修辞手法的综合分析3. 诗歌鉴赏的综合评价,包括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和批评希望这份教案能够帮助您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提升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教案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教案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表达技巧,了解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对诗歌的重要性。

2.理解并熟练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

(重点)二、过程与方法:1.能够准确识别诗歌运用的修辞手法并能分析、评述作者运用这些修辞手法所产生的表达效果(难点)2.能够按照题干的要求规范答题,力争得满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中国文化的情感,展现中国诗歌的意境和魅力2.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充分尊重审美必经的形成规律,通过感知和想象的心理层面引导学生感悟诗歌修辞手法的美。

【教学方法】讲授、自主交流,合作探究,巩固练习【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如果说诗歌的形象是人、景、物三者融合而成的素面朝天的女子,诗歌语言是一个追求美妙绝伦的女子,那么诗歌的修辞手法则是女子精心的装扮,无则俗,多则媚,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中的修辞手法。

二、考点大盘点(一)古代诗词的表达技巧:1、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双关等2、表现手法——起兴、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渲染3、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4、结构技巧——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二)常见修辞手法及其效果1、比喻: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比拟: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借代: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使特点更鲜明。

4、夸张:烘托气氛、引发想象5、对偶:整齐和谐、表意凝练6、排比:读起来琅琅上口,增强气势,加强表达效果7、设问:启发思考、加强印象8、反问:加强语气,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9、双关:含蓄委婉、趣味性强三、精讲细读,共研考题对于上题,我们并不急于立即作答,而是先解决下面几个小问题,通过寻找答案之间的关联性,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课件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课件

课堂示例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竹 枝 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运用谐音双关含蓄而又成功的表达了女 子希望而又疑虑、欢喜而又担忧的奥妙心理 。
课堂示例
3、以下诗句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它们的表达效果是?
①飞流直下三千尺 。
②千古长如白练飞。
3、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漂泊异乡的游子思乡念家的 伤感之情。
比喻
修辞方法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月亮的形状并体 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 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隐语(谐音)、双关
描,乐景衬哀情

赋比兴,抑扬,对照,联

想,衬托(正、 反衬)

1.修辞方法
比喻 夸张
比拟(拟人拟物)对偶 借代 设问 用典 顶真等
2.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知识梳理
[考题设计]
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能(或艺术手法、 表现手法) 2、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怎样的效果? 4、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 XX 这一手法的?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平常最奇崛,成如 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平常”的细节? 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 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表达了漂泊异乡的 游子对故乡亲人的无尽思念。
1、用夸张手法,突出瀑布的磅礴气势。 2、以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画了瀑布的 色彩和形态。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课程教案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课程教案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课程教案古诗词鉴赏公开课教案考试说明》要求】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学设想】1、在理解诗歌字词句的基础上,进一步鉴赏诗歌中的形象,表达技巧,以及思想内容。

2、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师适当介绍一些鉴赏诗歌的常识,然后结合具体例子强化训练。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篇鉴赏古代诗歌考点阐释:一、考点解析:我们通常所说的古诗鉴赏,据《考试说明》规定,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二是评价。

鉴赏又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鉴赏其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鉴赏其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3、鉴赏其表达技巧(赏析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技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

)。

那么评价的又是什么呢?是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

(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

从2002年高考起,诗歌鉴赏题由客观题变为主观题,即由原来的判断选择变为语言表达。

二、学生情况分析:为了既能体现命题者在《考试说明》中所提出的“初步鉴赏”的要求,又能在题目的区分度上达到理想状态,高考所选择的诗歌材料应会比较浅显,学生能初步读懂。

经过我们平时的训练,大多数同学对诗歌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基本了解,但在真正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把相关的表达技巧与具体的诗句联系分析,准确、规范地解答主观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第10练 表达技巧(表达方式)(课件)-2023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全国通用)

第10练 表达技巧(表达方式)(课件)-2023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全国通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B.“三四句实写落花飞举飘扬”分析错误,三四句意 思是“又像随落花飘飞,像在梦中飞到了西江”,这是虚写,不是实写。故选B。
2. 《宋诗三百首评注》评价本诗“想象悠远”,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此评价的理解。
【答案】①诗歌首句以春草起兴,通过对春天生机勃勃的畅想,表达了 诗人对门人前途无限的美好祝福;②紧承首联,第三句以落花为比,形 象生动地想象出门人漂泊江西的羁旅生活;③最后四句,诗人借典抒情, 合理联想门人在江西的游学,既有作为老师对门人善自择居、慎于交友 的谆谆嘱咐,又有对门人不负所学、施展抱负、早日折桂的美好祝愿。
【参考答案】
分别赏析上片的写景艺术和下片的叙事艺术。
写景艺术:由远及近,由外到内。从村坞、山家到室内,步移景换。意象 丰密,色彩和谐。“苍藤老干”“翠竹明沙”,构成明净清幽之境。以动 写静,动静结合。如“苔径逐篱斜”。 叙事艺术:对比衬托。如“蓑翁”与“健饭”。铺陈写实。如“高话”以 下,一一叙写山家生活。以农家话语写自适情态。如“汲水自浇瓜”。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想着过上‘骑黄鹤’而逍遥世外、逃避现实 的生活”分析错误。故选C。
4.首联是如何写景的?首联的写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首联通过视听结合来写景。第一句侧重于视觉描写,写天色青苍,寒气 无处不在;第二句侧重于听觉描写,描写北风“抽打”枯桑,发出凄厉的 声响。 作用:①寓情于景,通过对冬日凄寒景色的描写,表达作者内心的愁苦 与凄冷。②照应诗歌题目,奠定了诗歌凄苦的基调。
直接抒情
【识记清单】
又称直抒胸臆,即以 第一人称“我”为抒
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
情主体,直接表达作 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作者一吐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9.渲染。原是中国画中用水墨或颜色烘染物象、分出阴阳向 背的一种技法。后成为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即对景物环境或人 物的行动心理进行突出的多方面的形容描绘或烘托,以创造某种气氛, 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增强艺术感染力。如王维的《鸟鸣涧》:“人 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中写到了花 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画面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又 渲染了春涧的寂静。
(2)借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去代替事物的整体,如李白《送孟浩 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帆”原指挂在船 桅上利用风力使船前进的布篷,这里诗人以“帆”代指整个船。
(3)以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去代替概括抽象的事物,如白居易《琵琶 行》中的“举酒欲饮无管弦”,“管”是一种类似于笛的乐器,“弦”是乐 器上的肠线或金属丝。这里诗人用“管”“弦”指代音乐。
③以衰衬兴。如钱起的《暮春归故山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 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注:辛夷花, 又叫木兰花、毛笔花,阴历二月开花)此诗第一、二句作者用“黄鸟 稀”“辛夷花尽”“杏花飞”三个意象具体渲染了“谷口”(故山草堂之 所在)“春残”的凋零气氛,那么作者写此诗是为了抒发自己的伤春思绪吗? 非也。请读三、四句:山窗之下的幽竹是多么可爱啊,它不改清新阴凉, 殷切地等我归来。这不畏春残不为俗屈的“幽竹”,不正是外美与内美和 谐统一的象征吗?不正是作者心中的最爱吗?读到这里,我们恍然领悟出, 原来作者写“春残”之景物,并不在抒发伤春之情,而是借春鸟春花之 “改”,来反衬幽竹之“不改”。明乎此,作者抒发的钟情幽竹之痴情, 作者表达的赞美坚贞节操的题旨,就显得鲜明可感了。
7.对偶。指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 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整齐 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公开课)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公开课)
灵活运用;根据诗歌内容作判断
观祈雨(哀与乐的对比)
对比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
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
犹恐春阴咽管弦。
Hale Waihona Puke 久旱无雨,桑树枝都长不出叶子来,地面异常干燥,
尘土飞扬,土地好像要生烟燃烧;龙王庙前,人们敲锣
打鼓,祈求龙王普降甘霖。而富贵人家却处处观赏歌
舞,还怕春天的阴雨使管弦乐器受潮而发不出清脆悦
如此繁华的台城,现在已经是野草丛生,满目疮痍的 景象。一个“成”字,不但表现了台城今昔的不同, 也给人以一个发展变化的感受,从而留给人以想象、 思考的空间。享受中不知不觉变成现在模样,说给谁 听?当今的老大听,借古讽今!
下面结合一道模考题,运用刚才学到知识点,试验 一把,跟我走!
台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对比双方并没有主次之分,而其主旨需要两方共同构 建突出。
而衬托双方则有明显的主次之分,其主题表现则主 要依靠被衬托事物来表现。
看下面例子,对比和衬托可以在一首诗词当中哦!
对比与衬托区别举例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提问:为了塑造梅花的形象,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 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回答:主要运用了衬托和对比。——明确概念 衬托,以冰雪衬梅之坚毅耐寒;——具体分析 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 表达了作者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 想感情。——思想感情
虚与实的对比 诗歌中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 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可以答:对比 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
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 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 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师版)王益均【考点解析】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考查考生的鉴赏评价能力。

鉴赏评价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最高层级。

所谓鉴赏,实际就是对作品进行“品评”。

鉴赏的前提是鉴别,而鉴别则是与阅读中的理解相关联的,离开了理解就无从鉴别:鉴赏的核心是审美,即挖掘作品中的美的因素,达到某种美的享受。

鉴赏的目的是批评,批评也是—种审美活动,它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审美判断,评价作品的高下优劣得失,或联系实际,展开联想,获得某种新的感受和认识。

鉴赏与阅读,密不可分,可以说,鉴赏的每一内容无不以阅渎理解为基础;而阅读的每个环节,也无不可提到鉴赏的高度。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诗歌的表达技巧】(常用)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对比、反问、设问、双关、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以抒情和描写为主)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触景生情;托物言志等)。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细节描写、乐景写哀等。

3、表现手法:用典、衬托、联想、想象、抑扬、比兴、象征、照应、对比、白描等一、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对比、反问、设问、双关、互文、反复(一)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夸张)2、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杜牧)(夸张)解说:对这首诗,明代的文学家杨慎在《升庵诗话》中批评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作者写的是江南春天的景象。

诗中的“千里”使用了夸张手法,写出了江南的广阔和春意盎然。

这样写可以引起读者的想象和联想,使诗歌更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教案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教案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教学目的:①引导学生建构古代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知识体系。

②培养并增强学生针对性作答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典例分析,引导学生完善表达技巧知识体系的建构。

教学难点:增强学生针对性作答的能力。

教学用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高考命题透视1.命题特点:①古代诗歌鉴赏在具体内容上,侧重对语言、形象、表达技巧和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考查。

对表达技巧的考查是古代诗词鉴赏题中命题的重点之一。

②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在高考题中往往综合考查,很少单独命题。

2.备考建议:完善知识结构,加强技巧训练。

3.答题建议:读懂诗词,立足文本;读懂题干,有的放矢。

二、典例分析1、高考真题演练【2017年浙江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8分)采地黄者(白居易)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①。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

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注】①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

②插:通“锸”。

铁锹。

思考: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

(6分)2、归纳答题思路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这类题目的答题思路如下:第一步:明手法指明运用了哪一种手法。

第二步: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该手法在诗文中如何运用。

第三步:析效果指出该手法有何效果,传达出怎样的感情。

3、习题解析本题题干要求答出“叙述与对比”手法的特色。

解答时,对“叙述手法”可以从叙述角度、叙述顺序、叙述特点等角度分析,首先指出诗歌采用了什么样的叙述角度、叙述顺序,有什么样的叙述特点,然后分别指出其表达效果。

(出示参考答案)对“对比手法”的分析则要先通读全诗,找出诗中用到对比手法的具体内容,逐一列出,然后再分析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突出了怎样的主题,有什么表达效果。

(出示参考答案)4、出示完整版参考答案,研读答案叙述:①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

高考语文《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ppt课件

高考语文《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ppt课件

语文(SD)
菜 单
隐 藏
高考总复习
透 析 考 点 提知能 补 足 短 板 求完善 巩 固 专 题 对点练
语文(SD)
(2013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秦中吟·歌舞 [唐]白居易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贵有风雪
兴,富无饥寒忧。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 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D级。
从题干中可以看出,考的是修辞手法。回答时,结合诗句点明修辞手 法并具体分析,后简洁点明效果。韦诗的第一句有“如”字,较容易
看出使用了比喻。赵诗的第一句中“侵残烛”的应该是“月”,而用
“晕”字替代,本是指“月晕”,这时借代指月光,有点难度,不少 同学会答成“比拟”。
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的作用。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在高考试题中往往综合出现,很少孤立地 命题,大多结合形象、语言、思想内容或作者的观点态度等综合设题。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诗词中所
运用的手法技巧,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情感主旨的 作用。
菜 单 隐 藏
菜 单
隐 藏
高考总复习
透 析 考 点 提知能 补 足 短 板 求完善 巩 固 专 题 对点练
语文(SD)
古诗词的常见修辞手法
菜 单
隐 藏
高考总复习
透 析 考 点 提知能 补 足 短 板 求完善 巩 固 专 题 对点练
语文(SD)
菜 单
隐 藏
高考总复习
透 析 考 点 提知能 补 足 短 板 求完善 巩 固 专 题 对点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熟练掌握“表达技巧”类问题答的 “三步骤”。
三步骤: (1)说术语。即说出是用的是什么手法。 (2)说例子。即结合诗句阐释怎样用了这 种手法。 (3)说效果。即说出这种手法有怎样的效 果或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练一练:掌握如何规范答题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岑 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答:①前六句是借景抒情,后两句是直接抒情。②前 六句是借景抒情。(第一步)通过“竹凉”“野 月”“重露”“稀星”“飞萤”“宿鸟”等景物,描 绘了一幅凄清、幽冷的秋夜图,(第二步)含蓄地表 达了诗人忧国忧时、报国无门悲凉心情。(第三步) 特别提醒:此题如果问“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还应答 出①多角度写景:触觉,视觉;静景,动景。②拟人等。
⑴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点明了愁; 第二首借典故写愁。 ⑵第一首以“那堪”直抒愁怀;第二首以理写愁, 辨析猿声“不自愁”,愁在人心。
巩固练:
倦 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问:前六句与后两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具体说说前 六句的抒情特点。
因此,答题的内容、步骤也都一样。



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 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法、艺术特色、 表现手法 、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 实则大同小异。答题要看清楚,不要被迷 惑。
练一练:熟知“表达技巧”术语。 请说出下列诗句所用的修辞:
1、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拟人 2、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拟物、夸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比喻、夸张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比喻、夸张 5、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设问、借代 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双关、对偶 互文 7、主人下马客在船。
表现手法 修辞方法
结构技巧
熟知关于“表达技巧”的各种不同提问形式。 明确: 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 2、请分析本诗的表现方法。 3、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 4、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5、这首诗用了怎样的手法?
特别提醒:虽然提问形式不同,但其本质却是 一样的,即都是问这首诗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小结: 梳理知识点“表达技巧”
1、认识: “表达技巧”是个宽泛的概念,与“表达特色”“艺术手 法”“写作特色”“艺术表达”等都属于同义词。但从实际命题 和答题来看,又要注意审清要求,准确判断。 2、审题: ①审角度:鉴赏“表达技巧”解题时须注意审清提问角度。一种是 大(宽)角度,即题干直接问表达技巧是什么;一种是小(窄)角 度,即具体到描写手法、抒情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行文结 构等某一个角度。 ②审范围: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可依范围而分为局部型和全诗型。 “局部看修辞”意即鉴赏诗歌技巧时首先、优先从修辞方法角度切 入。“整体看手法”意即鉴赏全诗的表达技巧首先、优先从表现手 法角度切入。 ③审数量:即要分清题干中的“一”与“多”、“主”与“次”的 区别
(2010· 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定 林① [宋]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 后常到此游憩。 ②仍:又。
22.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3分)
古代诗歌鉴赏

表达技巧
《考纲说明》: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复习要求:
牢记术语,理解含义; 审清题目,规范答题。
牢记“表达技巧”的术语及其含义
议论:(多用于揭示题旨、卒章显志)
巧表 达 技
式表 达 方
抒情①直接抒情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 志、借事抒情、寓情于景(移情于景)、借典抒情 描写:点面结合、细节描写、正侧结合、多角度 (动静、虚实、明暗、远近、声色、感官等) 、渲染、铺垫、工笔、白描、……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衬托、对 比、想象、象征、用典、意象叠加、化 抽象为具体、对面落笔(对写法)、乐 景写哀、虚实结合…… 比喻、比拟、借代、排比、夸张、对偶、 反问、设问、顶针、叠词 、双关、互文
(1)运用拟人手法(2)诗人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 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追寻。(3)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 心境。
( 2014浙江)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唐﹒李端)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三峡吟(南宋﹒徐熙)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① 。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 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 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案】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写星斗纵 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 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 行之早,从而写出诗人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步骤三)。 特别提醒:①此题即使没有第二问,也要答出第三 步。②若答“借景抒情”可得一半分。
练一练:熟知“表达技巧”相关术语。
试从不同角度判断下列诗句所用的表达技巧:
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夸张 想象 所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表现手法____。 2、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 雨。 设问 ①这几句运用了哪种修辞?________ 设问、比喻、夸张、排比 ②这几句运用了哪些修辞?________ ③这几句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________ 渲染、化虚为实 意象叠加 ④这几句从意象的角度看使用了哪种方法?____ 3、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想象 ①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________ 想象、衬托 ②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________
问: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三、四句用了反衬(以乐景写哀情),(第一 步)以“庭树”还如旧时一样开出灿烂的花朵,衬托 梁园的萧条,(第二步)含蓄地抒写了物是人非,盛 衰无常的感慨。(第三步) 特别提醒:(1)即使没有第二问,也要答出“表达 效果”。(2)第三步要注意有定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