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基础(第七章地层与古生物)

合集下载

地层古生物知识点总结

地层古生物知识点总结

地层古生物知识点总结一、地层古生物的概念地层古生物是指在地层中发现的古代生物遗迹,主要包括化石、古代动植物化石、微生物化石等。

它们是地球上生活过的生物的遗骸或者遗迹,是地球生物演化过程的记录和见证。

地层古生物的发现与识别需要借助古生物学、地质学和生物学等多学科知识,通常需要进行野外勘探、采样、标本采集、化石制片、显微镜观察、化石鉴定等一系列工作。

二、地层古生物的分类1. 根据化石形态和特征的不同,地层古生物可以分为植物化石和动物化石两大类。

植物化石包括各种形态和特征的植物遗迹,如树木的树轮、叶片、果实、花粉等。

动物化石则包括各种形态和特征的动物遗迹,如骨骼、牙齿、鳞片、足迹、排泄物等。

2. 根据生物演化历史和地层地质时代的不同,地层古生物可以分为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古生物。

古生界古生物主要生活在古生代,包括了从距今5.41亿年至2.59亿年之前的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和石炭纪。

中生界古生物主要生活在中生代,包括了从距今2.59亿年至6600万年之前的侏罗纪和白垩纪。

新生界古生物主要生活在新生代,包括了从距今6600万年至现在的古近纪、中新世纪和新生纪。

3. 根据生物类群和生态环境的不同,地层古生物可以分为陆相古生物和海相古生物。

陆相古生物生活在陆地环境中,包括了各种陆生植物和陆生动物,如恐龙、古树、蕨类植物等。

海相古生物生活在海洋环境中,包括了各种海洋生物,如海藻、贝类、鱼类、海洋爬行动物等。

三、地层古生物的特点1. 对地球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地层古生物是地球历史演化过程的重要见证,可以揭示地球大气、水文、气候、地质环境等的变化规律,为认识地球历史和地质历史提供宝贵的资料。

2. 对生物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地层古生物的研究可以揭示生物的起源、进化、演变过程和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为生物学、进化论、古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实验和观测资料。

3. 对地质资源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地层古生物的发现与识别对于矿产勘探、能源勘探、地下水勘探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确认地层的性质和时代,为资源勘探提供地层背景资料。

地层古生物

地层古生物

2、地质年代及其确定
地层单位
生物地层单位是根据地层中所含有的生物化石内容和
特征划分出来的地层单位。生物地层的单位有:组合带、 延限带、顶峰带
年代地层单位 是在特定的地质时间间隔内形成的岩
石体。这种单位代表地史中一定时间范围内形成的全部岩 石,而且只代表这段时间内所形成的岩石。年代地层单位 是按时间阶段来划分的,与地质年代严格对应,没有固定 的岩石和生物内容。
三、中生代与聚煤作用
中生代是地球上生物演化达到中等阶段的时代。中生代包 括三个纪: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
聚煤作用主要发生在我国东北、西部地区,主要 为陆相成煤,煤层厚度大、层数多、对比困难。 四、新生代 也不少煤炭聚集,但范围小,煤层变质程度低。
本章结束
正常情况下地层新老关系
非正常情况下地层新老关系
四)裸子植物和爬行动物时代--中生代(距今2.5—0.65亿前) 中生代是地球发展历史上一个较活跃的时期,主要表现为联 合古大陆的解体、板块漂移,古地理、古气候的明显变化,生 物界面貌焕然一新。许多海洋无脊椎动物绝灭,如三叶虫、四 射珊瑚、蜓等。代之是菊石和双壳类动物的繁盛。
4、地球环境与 古生物演化
4、地球环境与古生物演化
一)藻类和无脊椎动物时代--元古代、寒武纪、奥
陶纪
寒武纪时各门类无脊椎动物大量涌现,但以三 叶虫为最多,约占当时动物界的百分之六十。
奥陶纪时各门类无脊椎动物已发展齐全,海洋
呈现一派生机逢勃的景象。主要包括腕足、珊瑚、 鹦鹉螺以及古杯类、腹足类、苔藓虫等。
4、地球环境与古生物演化
4、地球环境与古生物演化
三)蕨类植物和两栖动物时代--石炭纪、二叠纪
(在距今3.55—2.5亿) 石炭纪时裸蕨植物已绝灭了,代之而起的是石松类、 楔叶类、真蕨类和种子蕨类等孢子植物,它们生长茂 盛,形成壮观的森林。与森林有密切关系的昆虫亦发 展迅速,种属激增。 脊椎动物在石炭纪时向陆上发展,但因为不能完 全脱离水域生活,只能成为两栖类动物,到二叠纪末 期,两栖类逐渐进化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原始爬 行动物。

地质学基础

地质学基础

After it dies: 停止吸收,14C的含量 stops assimilation, 相对于12C逐渐减少 and the amount of C14 declines relative to C12
死亡后:
Once found: 找到后: 14 The ratio ofC的比率, 可测定14C与12 C to 求取经历的半衰期数 C12 can be measured for the number of half-life reductions
如岩石。
②在埋藏过程中,生物遗体的易挥发组分经升馏作用逸 去,只留下碳质的薄膜,保存化石,这种作用为碳化。 有时,在一些极特殊的条件下,如冰冻或密封或极度干 燥,生物遗体的全部可以相当完整地保存下来。
下颌化石
一、化石
由生物遗体本身保存而成的化石称为实体化石。
生物遗体留在围岩中的印模和生物遗体的复铸物称为模
年代地层单位对比时应特别谨慎。
二、地层对比的原则和方法
4)同位素年龄测定与地层对比
同一地区的地层同位素年龄可以用于地层年龄的确定,不
同地区的地层同位素年龄可以用于地层的对比。 尽管同位素年龄测定方法的原理是科学的,但是在运用中 存在若干问题。如母体同位素含量与子体同位素含量有时不易 精确测定,因为子体同位素可以因后来的地质作用而部分丢失,
②等时性的标志层。能用于年代地层单位的对比。
二、地层对比的原则和方法
2)生物地层对比
生物地层对比的理论依据是著名的生物层序律。
用生物化石对比地层通常应用标准化石法、化石组合法等。 标准化石是指那些演化快,地理分布广,数量丰富,特征明
显,易于识别的化石。这些化石不仅可用于鉴定地层的时代,也
可用于地层的年代对比。 化石组合法是根据地层的化石组合对比地层的方法。 化石组 合法是指在一定的地层层位中所共生的所有化石的综合。 也通常应用于年代地层单位的对比。

古生物地层学

古生物地层学

古生物地层学xx 海洋生物大爆发:在寒武纪早期,几乎所有的现生海洋无脊椎动物和许多后来已灭绝的生物“突然”从寒武纪地层底部几乎同时出现,这一现象称为“寒武纪大爆发”。

小壳化石:小壳化石是指在前寒武系寒武系界限附近开始出现、在寒武纪初大量繁盛和分异、个体微小、具硬壳的多门类海生无脊椎动物化石,包括软舌螺、似牙形石、软体动物以及大量分类不明的管状、帽状、片状的化石。

xx 动物群:xx 大爆发的第二幕。

水生生物的生活方式:底栖生物、游泳生物、浮游生物。

居群:栖息在同一地域中的同种生物个体组成了居群。

特征:居群密度、年龄结构、性比率、分布形式等。

化石群落原地埋藏的判别:1、化石保存完整,各部位及表面无脱落及磨损现象。

2、个体大小分选性差大小极不一致,没有水流冲刷排列整齐的现象。

3、具两壳瓣的化石,一般两壳闭合,即使两壳分离在同一层位中两壳的数量比例大致为1:1。

4、基本保留了古生物原先生活的状态或稍有变动。

化石: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的遗体和遗迹。

化石保存类型: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化学化石。

化石作用:是指埋藏在沉积物中的生物遗体在成岩作用中经过物理化学作用的改造而成为化石的过程。

包含矿质填充作用、置换作用、碳化作用。

相:相是指能够反映沉积环境的岩石特征和共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化石特征的总和。

简述原蕨植物门的主要特点,他们门在植物进化史上有何重要意义?原蕨植物又称为裸蕨植物,植物体小而简单,高不过2m,多为草本,无根和叶。

茎二歧式分枝,地上直立茎的表面有角质层和气孔,或有刺状或鳞片状的突起,地下横卧的根状茎具假根,茎内有原始的维管束,为原生中柱。

孢子囊单个生于枝的顶端,少数聚集成孢子囊簇或孢子囊穗,同型孢;原蕨植物的出现是植物界从水生生活扩展到陆生生活的一个转折点。

植物体出现了适应陆生环境的输导组织、假根、角质层、气孔等,但是还是原蕨植物分化还较简单,所以大多数还只能生活于滨海、沼泽或潮湿低地。

古生物地层学总复习总结概要

古生物地层学总复习总结概要
利用保存在地层中的时间标志(生物标志、 物理标志),把一个地区划分为若干年代 地层单位,并与不同地区的年代码地层进 行对比。
年代地层单位含义
1、定义:指以地层的形成时限(或地质时代) 为依据而划分的地层单位。它代表了地质 历史时期某一时间片断内形成的所有岩石 (或地层)
恐龙:是爬行纲双孔亚纲的蜥臀目和鸟臀目的俗 称,而不是生物分类单元
命名时可称??? 龙,而不能称 ??? 恐龙
臼齿形态和食性关系
– 切尖型:牙尖三个尖,彼此分离,相当尖锐。食 肉动物,如虎、狗、刺猬等
– 脊齿型:牙尖连成脊,有的脊呈新月形。食草动 物,如象、马、牛、羊等
– 瘤齿型:牙尖低圆呈瘤状。杂食动物
古植物学
1、根、茎、叶的形态及功能 2、完全叶与不完全叶 3、叶序及其类型 4、叶的顶端、边缘及基部的形态类型 5、叶脉及其类型
叶脉类型
主要高等植物分类系统
1.石松植物门(蕨类) 2.节蕨植物门(蕨类) 3.真蕨植物门 (蕨类) 4.种子蕨植物门 (裸子植物) 5.苏铁植物门 (裸子植物) 6.银杏植物门 (裸子植物) 7.松柏植物门(裸子植物)
叶座的结构




小羽片

末次羽片

间小羽片

间羽片


植物界演化的主要阶段
? 菌藻植物阶段 ? 早期维管植物阶段 ? 蕨类植物阶段 ? 裸子植物阶段 ? 被子植物阶段
植物界演化的主要阶段
? 菌藻植物阶段
– Ar-S ,全部水生,无器官分化 – 早期丝状藻为主→后期叶状藻为主
? 早期维管植物阶段 ? 蕨类植物阶段 ? 裸子植物阶段 ? 被子植物阶段
P3 -K 1,以裸子植物(苏铁、银杏、松柏)最为繁盛, 部分真蕨也十分发育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是地质学中重要的分支,两门科学它们紧密结合,共同探索过去的地质学,揭示古地理及古气候,并也开展深入研究。

1. 什么是古生物学?
古生物学是指研究过去古生物进化演化及其相关研究。

主要研究我们需要了解哪些古生物,它们是如何形成、行为的,它们的历史发展如何。

此外,古生物学还涉及介于生物学、地质学及化学学之间的交叉材料,以便检验研究有关演化、生物环境变化等的假设,更有助于解释许多重要的生物地球现象。

2. 什么是地层学?
地层学是一门以地质层序的构造和分布及其一般原理为研究对象的地质学科目。

主要研究地层构造、地质历史、层序沉积地层、沉积相及气候变迁等。

在古生物学与地层学这两门科学联系紧密的基础上,将动物和植物化石等古生物地层资料视为地质层序的重要标志。

3.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产生了哪些重要研究内容?
(1)探索古生物行为,比如推测古生物的迁徙模式、繁殖方式,以及
分布规律;
(2)古时期的环境演变,比如古气候、海洋沉积,以及大气组成成份等;
(3)生物进化史,比如古生物发展的历史、识别物种发育树、发展出
许多不同物种,以及古生物灭绝过程;
(4)古地貌恢复,比如重建古代河流、山脉形态及地表土壤,在古生
物的分布及繁殖上的影响等;
(5)古今比较,比如今日的景观发展趋势,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变化
趋势等。

从上所述可见,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的结合为探索地球古历史提供了重
要的依据,联合运用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过去、现在和未来,
使我们能够预测与改善现代及未来地球环境变化趋势,针对地球命运
我们而来的挑战及威胁制定相关策略,以确保人类文明得以繁荣发展。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复习概要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复习概要

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复习概要◆适用专业:资源勘查工程(油气勘查方向)◆适用教材:《古生物学与地史学概论》一、古生物总论1.古生物:出现在更新世及其以前的生物,也泛指据今约一万年以前的生物。

2.古生物学: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界及其发生、发展、演化的科学。

研究对象是化石。

3.化石:指保存在各地质时期岩层中的生物遗体、遗迹以及生物残留的有机组分(必须具有生物特征、必须是保存在地史时期形成的岩层中)。

4.化石形成条件:生物本身条件、埋藏条件、时间因素、成岩作用条件。

5.化石化作用:古生物遗体在沉积物的成岩过程中,改变成为化石的过程。

形式:充填作用、交替作用/置换作用、升馏作用/碳化作用。

6.化石的保存类型:1)实体化石:古生物遗体经受明显变化几乎全部或部分保存下来的化石。

2)模铸化石:生物遗体在岩层中留下的印模和模铸物。

并非生物体本身实体,但却能反映生物体的主要特征。

a)印痕化石:没有硬体的动物及植物的叶子的印痕。

b)印模化石:指生物遗体坚硬部分的表面在围岩上印压的模,分外模(生物硬体的外表印在围岩上的痕迹)和内模(生物硬体的内面特征留下的印痕)。

c)核化石:生物遗体内外模形成后,化石本身溶解,其他物质的再充填形成。

分内核(贝壳和骨骼的内部空腔中充填的沉积物固结后,形成与原物空腔形态大小类似的实体)和外核(内部空腔还未被充填而原贝壳和骨骼已被溶解消失,整个空间经充填而形成与原硬体同形等大的实体)。

d)铸型化石:当贝壳埋在沉积物中已经形成外模及内核后,壳体全被溶解,又被另一种矿物质填入所形成的化石。

7.标准化石:少数特有的生物化石,在该地层上下层位中基本上没有,只在该段地层里出现的化石。

8.古生物分类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

种:共同起源、共同形态特征、习性和机能相似、分布于同一地理区和适应于一定的生态环境,并且与其它类似有机体在生殖上隔离的自然居群。

属:是种的综合,包括若干同源的和形态、构造、生理特征近似的种。

古生物地质学课件 第二篇 第七章早古生代

古生物地质学课件 第二篇 第七章早古生代

质沉积含有火山物质-c、浅水碳酸盐台地-d、商丹缝
合线蛇绿岩套。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二)华北地区寒武纪的古地理特征
华北板块主体自新元古代后期抬升后一直遭受风化剥蚀,早寒武 世开始接受海侵,寒武纪为稳定的陆表海碳酸盐沉积。 1.华北板块地层和古地理特征
华北地区寒武世发育完整,化石丰富,以碳酸盐沉积为主,岩 相厚度稳定,属陆表海沉积。下寒武统紫色页岩为主;中寒武统 下部紫色页岩夹灰岩,上部鲕状灰岩及灰岩;上寒武统竹叶状灰 岩,薄层灰岩及页岩互层。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2、扬子板块大陆边缘的古地理特征
代表扬子板块东南大陆边缘的江南区包括浙西、 湘中、桂北的狭长地带,呈北东、南西向分布。整 个江南区应属陆棚边缘斜坡的深水还原和非补偿环 境,沉积物黑色碳质、硅质页岩夹硅质层,水平纹 层发育,存在深海浮游生物化石。 东南沿海的闽浙、广东、赣南一带,寒武纪时存 在复杂的小型华夏地块群,边缘常见砂泥质类复理 石、复理石沉积。具典型的被动大陆边缘沉积特征 。根据碎屑粗细变化趋势判断,物源区位于东北方 向的古陆。
华北地区寒武纪早中期是北高南低的陆表海。早期从秦岭洋向 北海侵, Є1安徽、河南、陕西,燕山-辽北; Є2 山西、宁夏等 地;陕北、东胜为稳定古陆; Є3 全区海侵,南方相对上升,形 成白云岩为主潮上带沉积,北方下降,滨海灰岩。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古地理特征:
华北地区寒武纪早中期是北高南低的陆表海。早期从 秦岭洋向北海侵。
晚奥陶世则沉积了巨厚的浊积岩系表明晚奥陶世地壳运动加强华夏古陆面积扩大为赣南闽西海盆提供了大量的岩扬子板块西部陆缘在金沙江红河一线的藏东昌都青泥洞和滇南金平一带早中奥陶世都出现被动陆缘砂泥质复理石沉积金平地区晚奥陶世转化为浅海碳酸盐台地显示了被动陆缘向南进积的趋势

普通地质学7-地层ppt课件

普通地质学7-地层ppt课件
• 地质年代 • 地层 • 地史
➢ 地质年代
绝对年代
相对年代
先后顺序 距今的年龄
地层层序律 生物层序律 切割律、穿插关系
1.地层层序律
下老上新
由于后期地壳运动使地层变动(倾 斜、倒转等)的地层层序,可用沉积 构造中的层面构造(波痕、泥裂、雨 痕等)作为“示底构造”恢复顶底后, 再判断先后顺序。
地层的正常层序与倒转层序
波痕
风积层理
层面泥裂
雨打沙滩
2.生物层序律
人类对现代生物及古生物的研究, 认识到生物的演化史从简单到复杂, 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具有不可逆 的生物演化规律。
中生代 菊花螺化石
复原图
中生代植物化石
鱼化石
恐龙脚印 (欧洲)
2.生物层序律
(William Smith,1769-1832)英国地质之父
第四纪动物
E,N
子贝等化石。
下奥陶系 仑山组
O1
>400
中部灰、深灰色中、厚层灰岩、夹薄层灰岩、 含燧石条带和结核,富产房角石等。

下部灰色厚层白云岩与灰岩互层,产指纹头 见于仑
虫网格笔石等。
山汤山

两地 上部灰白色中、厚层白云岩、含少量燧石结
柱 状
上寒武统 观音台组 Є
>770
核和条带。 下部灰色至深灰色中——薄层白云岩、偶夹
古生代 Palaeozoic Era,“古老生物”
距今6-2.3亿年前
Cambrian Period 542-488ma前,历时54ma。 广泛的海侵,为“生物大爆炸”提供条件。
三叶虫
寒武纪后期(芙蓉世,第三世)
5亿年-4.4亿年前 古生代海侵最广泛的时期,三叶虫,笔石,海绵等; 原始鱼类的出现

地层学第七章(早古生代)

地层学第七章(早古生代)

中国东部奥陶系柱状对比图
奥陶纪是地史上海侵范围逐渐扩大的时期,扬子板块内部 表现为自中寒武世西部不断扩大的康滇古陆,随着早奥陶世海 侵的开始,海水不断向西超覆,造成扬子区内部岩相变化显著。 ☆早奥陶世扬子区自西向东南方向排列不同的岩相带。 川西、滇东一带为滨岸粗-细碎屑沉积相带。 黔北、川南一带为碳酸盐为主夹砂泥质的开放台地相带; 鄂西一带(扬子北缘和东南缘)为碳酸盐台地边缘浅滩环境。 至下扬子区全部为碳酸盐沉积。 ☆中奥陶世西部古陆扩大,早奥陶世的相带分异已不复存在, 整个扬子区均以碳酸盐沉积为主。 晚奥陶世早期海侵规模最大,沉积了瘤状泥质灰岩。晚期海 平面下降,西部康滇古陆与滇黔桂古陆连成一片,造成五峰期 的滞流海盆,沉积了典型的笔石页岩相。
作业及思考题 1、试述剖面分析的方法与步骤 2、试述华北板块早古生代地质演化特征 3、加里东运动的含义 4、中国早古生代古地理分区的界线
浅海-潮上环境
潮上蒸发环境
潮下浅海
中国东部奥陶系柱状对比图

2、华北板块大陆边缘奥陶系
奥陶纪华北板块南部大陆边缘是活动型大陆边缘,发育
了丹凤群岛弧型和二朗坪群边缘海型蛇绿岩。与此相对应, 板块北缘从白乃庙至西拉木伦河一带见有早古生代的蛇绿岩 套,代表奥陶纪古亚洲洋向南的俯冲消减带。南北两侧洋壳 同时相向的俯冲作用与华北板块晚奥陶世整体抬升关系密切。
以页岩、板状页岩为主,属非补偿的
砂泥质类复理石沉积。从中志留世普遍上升,
晚志留世仅剩下粤桂交境的钦防海槽,以砂泥质复理石沉积
均为补偿的地槽沉积,复理石为特征。志留系横向变化 大,地壳的活动性加强。
(二)构造运动 早古生代时全球范围内一些巨大的稳定地块已经出现, 稳定区的对立以及活动区向稳定区的转化是早古生代的地质 演化特征。早古生代阶段一些大洋拼合消亡形成山系,反映

古生物学及其地层学

古生物学及其地层学

古生物学及其地层学地层叠覆律:未经变动的地层,年代老的必在下,年代较新的叠覆于上化石层序律:不同的岩层中生物化石各不相同,根据相同化石对比地层,证明同属于同一个时代标准化石:指那些演化快,地理分布广泛,数量丰富,特征明显,易于识别的化石(最能反映这个时代的生物特征的化石)指相化石:能够指示生物生活环境特征的标志化石。

地层:地质历史上某一时代形成的层状岩石(具有一定层位的一层或一组岩石或者土壤)岩石地层单位主要有宇、界、系、统、阶等,对应的年代地层单位有宙、代、纪、世、期等。

年代地层单位代表的是地质年代(时代),岩石地层单位是某个地质年代所形成的岩石(或地层)。

一个是地层,地个是时代,二都是相互对应的。

相对比律(瓦尔特定律):只有那些目前可以观测到是彼此毗连的相和地区(相邻沉积相在纵向上的依次变化与横向上的依次变化是一致的)层理:指岩层中物质的成分、颗粒大小、形状和颜色在垂直方向发生改变时产生的纹理。

(沉积岩层内部的成层性特征)沉积环境:沉积物(岩)形成时具有特定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条件的区域沉积相:具有一定岩性、结构、构造特征和古生物标志的沉积物组合。

表征了当时的沉积环境。

笔石:笔石是一类已灭绝的海洋群体生物,通常隶属于半索动物门,存在于中寒武世—早石炭世。

笔石的骨骼为笔石虫体分泌的几丁质经炭化后留下一层炭质薄膜,笔石常呈碳质薄膜保存,很像用笔在岩石上书写的痕迹,笔石一名因此得来。

化石主要产于灰岩或其夹层的薄页岩中,绝少见于砂岩中,代表浅海相动物。

笔石群最初由一个胎胞按顺序分出若干个胞管,胞管相连形成笔石枝。

胎胞尖端有一丝附着在海底或其他漂浮物体上。

笔石枝下垂、下斜、平伸、上斜或攀合生长。

胞管为笔石个体住室,成单列、双列或四列排列,前后相互叠覆,后一胞管被前一胞管遮盖的部分称为掩盖部分,未遮盖部分称为露出部分,这两部分之和即为胞管长度,其始部互相贯通形成共通沟,末端露出,形状变化很大,是鉴定笔石的重要特征之一。

古生物地层学

古生物地层学

古生物地层学1、古生物学:是研究地质时期的生物界及其发展的科学,其研究范围包括各地史时期地层中保存的生物遗体和遗迹,以及一切与生命活动有关的地质记录。

2、古生物研究的内容:1、找出各类生物的发展和演化规律2、指导地层的划分和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

3、为生物进化理论提供最基本的事实依据。

3、古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从沉积地层中发掘出来的化石4、化石形成条件:1)生物本身的条件2)生物死后的环境条件3)埋藏条件4)时间条件5)成岩石化条件5、全新世以前的生物是古生物,全新世以后的称为现生生物6、化石的分类(按规模):假化石、大化石、微化石、超微化石7、显生宙的生物演化:1、小壳动物群的出现和分异2、澄江动物群3、寒武纪生物大爆发4、动物体分化重大事件5、动植物从水生到陆生发展6、生物的绝灭与复苏8、灭绝:生物种系的终止、不留下后代9、生物复苏:大灭绝后的生物群,通过生物的自组织作用及对新环境的不断适应,逐步回到正常发展水平10、同源器官:起源相同、构造和部位相似而形态、机能不同的器官(如手、肢、鳍卜11、同功器官:生物的形态、功能相似而起源不同的器官(如鸟和昆虫的翅膀卜12、进化的不可逆性:已演变的生物类型不可能回复祖型;已灭亡的类型不可能重新出现。

意义:地层划分对比的理论依据。

13、器官相关律:意义:阐明生物进化,变异过程;推断化石生物的身体结构,生态习性14、适应: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由于自然选择的结果生物在形态结构及生理机能上,与其生存环境取得良好协调一致15、生物进化的三个层次:小进化:生物在居群内部的演变,是生物进化的起始阶段;成种作用:是物种分化、增加的过程;大进化:涉及种以上的分类群的进化问题16、生物进化的基本动力是:生物变异和生物遗传17、成种作用:从单一始祖居群分化成两个或多个同时物种的过程18、物种形成的素:遗传变异、自然选择、隔离19、隔离是指在自然界中生物间彼此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正常可育后代的现象。

古生物地层学讲课复习

古生物地层学讲课复习

6、生物的绝灭与复苏
(1)灭绝extinction 生物种系的终止、不留下后代
(2)假灭绝pseudo-extinction
生物种系演变为新种系,而旧类别消失
(3)背景灭绝 background extinction
生物种系的自然更替灭绝,一般0.1-1.0种/Ma 根据世界保护和检测中心统计(1992年以前的数据) 从1600-1992年,脊椎动物绝灭229个种,0.5种/年。
二、早期生物的发生和演化
3、原核生物演化出真核生物 真核生物始现大约在 18 亿年前 真核生物始大量繁盛约在 10 亿年前
二、早期生物的发生和演化
4、后生生物出现(震旦系)(6亿多年前)
陡山沱期生物群(庙河、瓮安生物群6亿多年前)
澳洲南部Edicara崩德砂岩的埃迪卡拉(Ediacara) 动物群(5.6亿年)就是代表。
五、生物进化的特点和规律
7、生物进化具有适应辐射的现象
适应辐射—某一类群的趋异向着各个不同方向发展,适应 多种生活环境。如中生代的爬行动物。(规模大,较短 时间内完成)。
五、生物进化的特点和规律
8、生物进化具有适应趋同现象
生物亲缘关系疏远的生物,由于适应相似的生活 环境,而在形体上变得相似。
第六章 生物与环境
一、环境的定义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二、生物的环境分区 三、海洋生物的生活方式 四、影响生物生存的主要环境因素 五、群落与生态系 六、环境的古生物学分析方法
生物与环境
一、环境的定义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二、生物的环境分区 三、海洋生物的生活方式 四、影响生物生存的主要环境因素 五、群落与生态系 六、环境的古生物学分析方法
海洋生物分区 滨海生物区shore biota 浅海生物区shallow sea 半深海生物区bathyal biota 深海生物区abyssal biota 远洋生物区plagic biota

地层学第七章(前寒武系)

地层学第七章(前寒武系)

中国震旦纪古地理图
(一)扬子板块震旦系 1、扬子板块内部震旦系 扬子板块震旦系发育较好,自西向东可以分为扬子西部区、 上扬子区和下扬子区,各区沉积特征略有差异。
上扬子区震旦系鄂西一带发育最好,以宜昌三峡东段剖面
为的代表。该剖面包括下震旦统莲沱组和南沱组,上震旦统陡 山沱组和灯影组,灯影组顶部天柱山段含大量小壳化石,已属
中国中元古代古地理图
二、中国南部地区及其他地区
除华北板块外,还存在几个大型板块,地块和周围洋壳海 域。这些地块除西藏板块外,均为前震旦系为基底,震旦系为 盖层。 (一)扬子地区 扬子地区包括从川滇东部到江浙沿海的长江中下游地区, 其核心部分是四川盆地。 核心部分存在上太古界-下元古界的变质基底,该变质基 底形成了扬子板块的雏形。
2、中、上元古界
中、新元古代是华北板块形成的时期。 地处燕山期的蓟县地区中、新元古代地层发育完整,三个群 十二个组。中元古界为长城群和蓟县群,上元古界为青白口群。 整个中元古界沉积物厚度巨大,夹少量火山岩,相变明显, 但未遭受区域变质,为稳定板块发展早期阶段的裂陷槽沉积,与 典型的盖层沉积有一定的差别,因此称为似盖层沉积。在中元古 代末期(1000Ma),发生一次抬升过程(芹峪抬升)。 新元古代华北板块沉积范围较小,主要分布于东部,以青白 口群为代表。厚度小,无火山物质,属真正的稳定型盖层沉积。 大约在800Ma左右华北地区又一次抬升,并遭受长期的风化 剥蚀,从而华北地区主体缺乏800-570Ma期间的震旦纪地层, 使青白口群与寒武系平行不整合接触,这次抬升称为蓟县运动。
(二)华北板块震旦系 华北板块自青白口期末抬升以来,一直处于剥蚀状态,称为华 北古陆。震旦系仅在其东缘辽南、胶东、苏北、淮南和南缘的豫西 及西缘贺兰山一带出露。 ☆华北板块东缘(辽东半岛复县)

地质学基础7地层与古生49页PPT

地质学基础7地层与古生49页PPT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古生物地层学 第7章 地层学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

古生物地层学 第7章 地层学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

地层学研究的内容
1.研究地表岩层及其古生物化石形成顺序,以确定岩 研究地表岩层及其古生物化石形成顺序, 石的地质时代及其划分对比问题; 石的地质时代及其划分对比问题;狭义地层学 2.研究地层类型、分布规律及其所蕴藏的矿产资源 研究地层类型、 3. 研究地层形成的古环境,并通过各时代地层沉积相 研究地层形成的古环境, 的分析,再造当时古地理环境, 的分析,再造当时古地理环境,恢复地壳的沉积演变史 4.研究地层的沉积及岩浆组合时空分布特征及与构造变 动有关的变质作用,划分不同构造单元和阶段, 动有关的变质作用,划分不同构造单元和阶段,从而恢复 地壳的构造发展史。 地壳的构造发展史。
三地层分类地层中包含大量的地质信息岩石本身客观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特征和据此引申出各种不同的属性根据它们中任何一种特征或属性都可以对岩石进行分类和划分因此就有许多不同类型的地层分类
第二篇 地层学与地质发展史
第七章 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
第一节 地层学基本原理
地层就像一部万卷巨著, 地层就像一部万卷巨著,记录和保存了从地球 形成以来地球发展和演化的历史。 形成以来地球发展和演化的历史。地层学是一门全 球性学科,也是地质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 球性学科,也是地质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 地质发展史是研究地球历史的科学。 地质发展史是研究地球历史的科学。地质发展 史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生物演化史、 史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生物演化史、沉积演变史和 地壳构造发展史。 地壳构造发展史。
六、层型
层型是指一个已命名的成层地层单位或地层界线的原 始或后来被指定作为对比标准的地层剖面或界线。层型有单 始或后来被指定作为对比标准的地层剖面或界线。层型有单 位层型、界线层型: 位层型、界线层型: 单位层型就是在特定的岩层序列内,代表一个特定间隔 单位层型就是在特定的岩层序列内, 的地层剖面 剖面; 的地层剖面; 界线层型就是特定岩层序列中的某一特定点。 界线层型就是特定岩层序列中的某一特定点。 它们构成了定义和识别该地层单位或所确定的地层界线 的标准 单位层型的上、下界线就是该单位的界线层型。 单位层型的上、下界线就是该单位的界线层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七 章 古 生 物 与 地 层
放射虫
■第一节 古生物与化石
节肢动物
第 七 章 古 生 物 与 地 层
■第一节 古生物与化石
脊椎动物 第 七 章 古 生 物 与 地 层
■第一节 古生物与化石
第 七 章 古 生 物 与 地 层
■第一节 古生物与化石
第 七 章 古 生 物 与 地 层
■第一节 古生物与化石

第 七 章 古 生 物 与 地 层
二、确定地质年代的方法 地质年代:指各种地质作用发生的时代。 地质年代:指各种地质作用发生的时代。 相对地质年代: 相对地质年代:表示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绝对地质年代:表示地质事件发生至今的年龄。 绝对地质年代:表示地质事件发生至今的年龄。 1、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 地层层序律: 地层层序律:
后期地壳运动使地层变动(倾斜、倒转)的地层层序可用沉积构造中的 层面构造(波痕、泥裂等)作为“示底构造”恢复顶底后,判断先后顺序。
■第二节 地层来自第 七 章 古 生 物 与 地 层
生物层序律:生物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内, 生物层序律 : 生物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内 , 随着自然环境 的不断变化而演化,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 的不断变化而演化 ,从无到有 ,从简单到复杂 , 从低级到 高级。它的发展是不可逆的。所以, 高级 。 它的发展是不可逆的 。 所以, 不同时代的岩层中含 有不同类型的化石及其组合; 有不同类型的化石及其组合 ; 在同一时期且在相同自然地 理环境下所形成的岩层, 理环境下所形成的岩层,只要它们原始陆地或海洋相通都 会含有相同的化石及其组合。生物生成的时代越早, 会含有相同的化石及其组合 。 生物生成的时代越早, 其结 构越简单、越低级,生物生成的时代越晚, 构越简单 、 越低级 ,生物生成的时代越晚, 生物的结构越 复杂、越高级。 复杂、越高级。
■第二节 地
同位素必须具备的条件: 同位素必须具备的条件:
第 七 章 古 生 物 与 地 层

放射性同位素种类很多(自然界已知有53种以上) 放射性同位素种类很多(自然界已知有53种以上),但 53种以上 能用于测定绝对年代的同位素( 只有少数几种) 能用于测定绝对年代的同位素 ( 只有少数几种 ) 必须具备以 下条件: 下条件: 具有适当的半衰期。 不同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极不相同。 具有适当的半衰期 。 不同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极不相同 。 根据地质体形成距今时间的不同, 根据地质体形成距今时间的不同 , 测定其绝对地质年代时须 采用具有相当的半衰期的放射性元素。一般说来, 采用具有相当的半衰期的放射性元素 。 一般说来 , 地质体的 形成时间都比较长, 因此, 形成时间都比较长 , 因此 , 那些半衰期极短的放射性同位素 是不适用的。 是不适用的。 该同位素在岩石或矿物中要有足够的含量, 该同位素在岩石或矿物中要有足够的含量 , 可以将其分 离出来并加以定量测定。 离出来并加以定量测定。 其子体同位素易于富集并能保存下来。 其子体同位素易于富集并能保存下来。
第 七 章 古 生 物 与 地 层
Pg. 485
■第二节 地

第 七 章 古 生 物 与 地 层
一、概述 通过前面的学习, 通过前面的学习 , 我们知道了地壳的化学元素 组成, 由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 即矿物) 组成, 组成 , 由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 ( 即矿物 ) 组成 , 由 矿物集合形成的岩石组成。 也就是说, 矿物集合形成的岩石组成 。 也就是说 , 是岩石最终 组成了地壳。 那么, 组成了地壳 。 那么 , 岩石是以什么样的形式组成地 壳的呢?这就是地层:岩石的层状集合体。 壳的呢?这就是地层:岩石的层状集合体。 地层:某一地质时代所形成的岩层组合。 地层:某一地质时代所形成的岩层组合。
■第一节 古生物与化石
二、生物分类
第 七 章 古 生 物 与 地 层 以家犬为例: 以家犬为例: 界 门 纲 目 科 属 种 动物界 植物界 界 门 纲 目 科 属 种 动物界 脊椎动物门 哺乳纲 食肉目 犬科 犬属 家犬种
■第一节 古生物与化石
二、生物分类 1、动物门类的划分 2、植物门类的划分 P90 三、生物的演化阶段及特点 a、3800±300Ma前最初的生命出现,3000Ma前自养生物的出现及光合作用成为 3800±300Ma前最初的生命出现 3000Ma前自养生物的出现及光合作用成为 前最初的生命出现, 全球性现象; 全球性现象; b、2000Ma前真核生物的出现及随后无性到有性生殖的进化,1000Ma前最早动 2000Ma前真核生物的出现及随后无性到有性生殖的进化 1000Ma前最早动 前真核生物的出现及随后无性到有性生殖的进化, 物的出现,造成动植物的分化; 物的出现,造成动植物的分化; c、600Ma前海生动物繁盛,形成最初的碳酸盐介壳; 600Ma前海生动物繁盛 形成最初的碳酸盐介壳; 前海生动物繁盛, d、400Ma前陆生高等植物出现及300Ma前全球第一次大成煤期; 400Ma前陆生高等植物出现及 前陆生高等植物出现及300Ma前全球第一次大成煤期; 前全球第一次大成煤期 e、100Ma前远洋有孔虫和颗石藻的发育和繁盛,使碳酸盐沉积移向深海; 100Ma前远洋有孔虫和颗石藻的发育和繁盛 使碳酸盐沉积移向深海; 前远洋有孔虫和颗石藻的发育和繁盛, 3Ma前人类的起源 前人类的起源。 f、2—3Ma前人类的起源。 生物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样、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化, 生物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样、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化,因此 进步性(方向性) 1、进步性(方向性) 阶段性(适者生存) 2、阶段性(适者生存) 不可逆性:如鱼( ——鲸 3、不可逆性:如鱼(鳃)——鲸(肺) 四、生物种类 浮游植物 、细菌、浮游动物、高等植物和高等动物。 细菌、浮游动物、高等植物和高等动物。
■第二节 地

第 七 章 古 生 物 与 地 层
2、绝对地质年代的测定 古地磁年龄测定: 2)古地磁年龄测定: 基本原理:地质历史中地磁场的南北极是不断变化的, 基本原理:地质历史中地磁场的南北极是不断变化的, 而每一极性时期的延终时间又不同。因此测定岩石的极性, 而每一极性时期的延终时间又不同。因此测定岩石的极性, 并确定该极性延续的时间,通过与已知的标准值进行对比, 并确定该极性延续的时间,通过与已知的标准值进行对比, 就可以推知该岩石的形成年代。 就可以推知该岩石的形成年代。这就是古地磁测年法的基本 原理。这一方法目前只限于求中生代以来的岩石的年代, 原理。这一方法目前只限于求中生代以来的岩石的年代,因 为在更老的岩石中尚未建立起这种可资比较的“标准” 为在更老的岩石中尚未建立起这种可资比较的“标准”。 目前已建立起最近四百五十万年期间的 “ 地磁极性年 其标志即是岩石的磁化方向( 表 ” , 其标志即是岩石的磁化方向 ( 正向为与现代磁场方向 一致的极性, 逆向为方向相反的极性) 一致的极性 , 逆向为方向相反的极性 ) 。 这个年表包括四个 极性时( 极性时(期),每个极性时又包括几个地磁极性发生倒转的时 称为极性亚时(事件) 期,称为极性亚时(事件),这些极性时和极性亚时已由同位 素年龄测定提供了年龄数据。 素年龄测定提供了年龄数据。第四纪和第三纪最晚期地层的 划分与对比已使用地球地磁极性年表。 划分与对比已使用地球地磁极性年表。
■第二节 地

第 七 章 古 生 物 与 地 层
切割律 不同时代的岩层、岩体或广义地说,地质体, 不同时代的岩层、岩体或广义地说,地质体,由于各种地质 作用,常相互切割或呈穿插关系;在此情况下, 作用,常相互切割或呈穿插关系;在此情况下,被切割或被 穿插的岩层比切割或穿插的岩层老,这就是切割律。 穿插的岩层比切割或穿插的岩层老,这就是切割律。利用切 割律可以确定一切有穿插或切割关系的地质体形成的先后顺 序。
地层=岩层+时间(年代) 地层=岩层+时间(年代)
例如: 假设有两套地层 , 二者一上一下 , 中间 例如 : 假设有两套地层, 二者一上一下, 夹有其它的层。 但这二层的颜色、 岩石种类、 夹有其它的层 。 但这二层的颜色 、 岩石种类 、 矿物 种类都相当,如何区别? 种类都相当,如何区别?
■第二节 地
t= D 1 N ln 1 + = ln 0 λ N λ N 1
式中t 式中t:矿物和岩石的绝对年龄; N:矿物和岩石中所含的某一放射性同位素经t时间蜕变后剩余的原子数; :矿物和岩石中所含的某一放射性同位素经t N0:为矿物和岩石中所含的某一放射性同位素在开始蜕变时的原子数 D=N0-N,产生新元素的原子数; λ:该放射性同位素的蜕变常数,它与蜕变速度有关,不受环境影响。
■第二节 地

第 七 章 古 生 物 与 地 层
2、绝对地质年代的测定 同位素地质年代测定法: 1)同位素地质年代测定法: 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 基于放射性元素固有的衰变常数( 基于放射性元素固有的衰变常数 ( 每年每克母体同位素能产生的子 体同位素的克数) 因此,分别测定岩石中矿物所含的放射性同位素( 体同位素的克数)。因此,分别测定岩石中矿物所含的放射性同位素(母 体同位素)及由其蜕变产物(子体同位素)的含量, 体同位素)及由其蜕变产物(子体同位素)的含量,就可以计算出该矿物 从形成到现在的实际年龄。即矿物的同位素年龄。 从形成到现在的实际年龄。即矿物的同位素年龄。如果该矿物是岩石形 成时所生成的, 成时所生成的,则矿物的同位素年龄就可代表该岩石形成的绝对地质年 代。 如U238 Pb206+8He;Th Pb+6He He; Pb+ 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
■第二节 地

第 七 章 古 生 物 与 地 层
三、地层单位与地质年代表 1、岩石地层单位 根据岩石性质从老到新进行系统的划分,分出不同的层, 根据岩石性质从老到新进行系统的划分, 分出不同的层 , 以弄清该区岩层形成的顺序,建立该区的地层系统, 以弄清该区岩层形成的顺序,建立该区的地层系统,并和其 它地区进行对比研究。这样划分出来的地层单位, 它地区进行对比研究。这样划分出来的地层单位,称为岩石 地层单位。 地层单位。 岩石地层单位是以地层的岩性特征和岩石类别作为划分 依据的地层单位,包括群、 层四个级别。 依据的地层单位,包括群、组、段、层四个级别。 穿时性 岩石地层单位只依据岩性进行划分,因而没有严格的时限, 岩石地层单位只依据岩性进行划分,因而没有严格的时限, 在不同地区的同一岩性单位往往是不同时的, 在不同地区的同一岩性单位往往是不同时的,而呈有规律的 穿时现象,即岩石地层单位的界面与等时面斜交。 穿时现象,即岩石地层单位的界面与等时面斜交。 区域性 由于岩性特征受区域性地理环境的制约, 由于岩性特征受区域性地理环境的制约,所以只能在一定的 区域内适用这种地层单位(例如一个盆地内) 区域内适用这种地层单位(例如一个盆地内),故又可称为地 方性地层单位。 方性地层单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