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形折叠问题PPT学习课件

合集下载

矩形的折叠专题复习ppt

矩形的折叠专题复习ppt

.
A
B′
D
B
E
C
矩形ABCD中AD=a,AB=b,把它沿EF对折分成两个全等
的矩形且与原矩形都相似,那么 a =
.
b
A
E
D
B
F
C
矩形ABCD中AD=a,AB=b,把它沿EF对折分成两个全
等的矩形且与原矩形都相似,那么 a =
.
b
如果把矩形ABCD对折两次后,分成的矩形与原矩
形相似,那么 a =
.
候课:(小组合作完成)
1. 思考并操作: 给你一张矩形纸片,你想怎样折叠?
2. 用你所学的数学知识和你折叠好的 图形,你能编一个题吗?
第一篇章
A
B′
D
C
B
E
C′
A
E
D
B
C
A′
E
D
A
B
F
C
A
F
D
E
B
C
如图,将矩形ABCD沿BE折叠,使C 落在AD 边的点F处,过点F作FG∥CD交BE于点G, 连接CG.
求证:四边形EFGC是菱形;
A
FDE GBC.如图,将正方形纸片ABCD沿MN折叠, 使点D落在边AB上,对应点为D′,点C 落在C′处.若AB=6,AD′=2,则折痕 MN的长为 .
第二篇章
A
B′
D
B
E
C
如图,把矩形ABCD沿AE折叠,使点B落
到AD边上的点 B′处,AB=1,如果矩形
B′ ECD∽矩形ABCD,EC的长度为
b
如 与果原把矩矩 形形 相似AB,CD那对么折三ba 次= 后,分成. 的矩形
如果对折n次呢?

初三数学中考专题复习课件:矩形中的折叠问题

初三数学中考专题复习课件:矩形中的折叠问题

折叠后面积的求解
折叠后,矩形的面积可能 发生变化,需要求解新的 面积。
折叠问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
分析图形特点
分析题目中给出的图形特点,确定折叠轴和 关键点。
利用勾股定理和三角函数
在解题过程中,可以利用勾股定理和三角函 数等数学知识进行计算。
建立数学模型
根据题目要求,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如角 度、边长、面积等。
矩形的性质
对角都是直角
矩形的每个角都是直角,即90度。
对边平行且相等
矩形的两组对边平行且长度相等。
矩形的判定方法
01
02
03
定义法
根据矩形的定义,有一个 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 矩形。
对角线判定法
如果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 相等且互相平分,则它是 矩形。
技巧。
THANKS
感谢观看
GH的长为 _______.
02
答案
$frac{5}{2}$
03
练习题二
在矩形ABCD中,AB=4, BC=5,将矩形折叠,使点A 与点C重合,折痕为EF,则
△DEF的面积为 _______.
04
答案
$10$
05
总结与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
掌握矩形折叠问题的基本解题思路和方法,理解折叠前后图形的对应关系。
模拟试题解析
模拟题一
在矩形ABCD中,AB=4,BC=6,将 矩形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折痕 为EF,则△DEF的面积为 _______.
模拟题二
在矩形ABCD中,AB=3,BC=4,将 矩形折叠,使点A与点C重合,折痕为 EF,则△DEF的周长为 _______.
练习题与答案
01

《矩形中的折叠问题》公开课教学PPT课件(终稿)

《矩形中的折叠问题》公开课教学PPT课件(终稿)
初三数学专题复习
例2:(2011·四川宜宾)如图,矩形纸片
D ABCD中,已知AD=8,折叠纸片使AB边与对角
线AC重合,点B落在点F处,折痕为AE,且EF=3,
则AB的长为( D )
C A.3
B.4
C.5
D.6
变式拓展 A
初三数学专题复习
DA
F DA
F
D F
B
E
C B 图① E C B
EB B' 图3
互动探究二
初三数学专题复习
DF
A
E
矩形ABCD中,AD=5,AB=3.若点E、C 图4 A' B
F分别是边AB、AD上的点,将△AEF沿 D
F
A
EF对折,使A点的对应点A'落在边BC上.
观察图形,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2,BA'= 3 。 5 (2)如图5,BA'= 1 ,AE= 3 。

。C A'
EB B'
互动探究一
初三数学专题复习
D
F
A
若矩形ABCD中,AD=5,AB=3.
(1)如图2,BA'= 3 。
C D
A' 图1 F
E B'
B A
(2)如图3,BA'= 5 . C
(3)设BA'=m,当m的取值范围是
D
3≤m≤5 时,四边形AEA'F是菱形。
A'图2 B(E)
F
A
(A') C
E 图② C
如图,在矩形ABCD中,AB=6,BC=8,点E是BC边上一点,连
接AE,把△ABE沿AE折叠,使点B落在点F处,当△CEF直角三

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专题课堂九 矩形的折叠问题(课件)共13张PPT

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专题课堂九 矩形的折叠问题(课件)共13张PPT
解:由折叠的性质,得△ADE≌△AFE,∴AD=AF=10,DE=EF,在 Rt △ABF 中,BF= AF2-AB2 =8,∴CF=10-8=2,在 Rt△CEF 中,CE2+CF2 =EF2,即(6-DE)2+22=DE2,解得 DE=130
7.如图,将矩形ABCD沿直线AE折叠,顶点D恰好落在BC边上的点F处,已知CE =3 cm,AB=8 cm,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2.如图,将矩形ABCD沿对角线AC对折,使△ABC落在△AEC的位置,且CE与AD 相交于点F.求证:EF=DF.
证明 :由 折叠 和矩 形的 性质 可知 ∠ D=∠ B= ∠E,AE=AB=CD.在△ AEF和 △CDF中,∵∠E=∠D,∠AFE=∠CFD,AE=CD,∴△AEF≌△CDF(AAS), ∴EF=DF
9.如图,在矩形ABCD中,沿EF将矩形折叠,使A,C两点重合,点D落在点G处. (1)求证:△ABE≌△AGF; (2)若AB=6,BC=8,求△ABE的面积. 解:(1)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AFE=∠FEC.又∵∠AEF =∠FEC,∴∠AFE=∠AEF,∴AE=AF.由折叠及矩形的性质,得AG=CD=AB, ∠ G = ∠ D = ∠ B = 90°. 在 Rt△ABE 和 Rt△AGF 中 , ∵ AB = AG , AE = AF , ∴Rt△ABE≌Rt△AGF(HL)
类型三 沿矩形对角线的垂直平分线对折 8.把一张矩形纸片ABCD按图所示方式折叠,使点B和点D重合,折痕为EF.若AB =3 cm,BC=5 cm,求重叠部分△DEF的面积.
解:由折叠的性质,得 A′D=AB=3 cm,A′E=AE,设 AE=x cm,则 A ′E=x cm,DE=(5-x)cm,在 Rt△A′ED 中,A′E2+A′D2=DE2,即 x2+9 =(5-x)2,解得 x=1.6,∴DE=5-1.6=3.4(cm),∴△DEF 的面积为12 ×3.4×3 =5.1(cm2)

常见的与矩形有关的折叠问题课件

常见的与矩形有关的折叠问题课件

分类讨论想满分
规范画图很关键
矩形折叠脱口秀
A
D
E
遇折叠,找折痕
折痕带你找对称
点对点,线对线
对应相等来牵线
辅助线,构直角
用勾股,求大小
遇难题,找本源
基本图形来救援
B
C
F
双折叠模型
A
D
P
F
B
A
C
E
双角平分线模型
D
x
P
y
B
x
y
F
E
C
例5
如图,在矩形ABCD中, AB=8,BC=6,点P、E分别是边AB、BC上的动点,连接DP、PE.将△ADP
与△ BPE分别沿DP与PE 折叠,点A与点B 分别落在 ′ 与′ 处 .
(1)当点P 运动到AB 的中点处时,点 ′ 与′ 重合于点F 处,过点C 作 ⊥ 于点K,求CK 的长.
36cm
B
36 3cm
48cm
C
E
A
,矩形ABCD 的面积是(B )
D
3.
含30 的Rt△
D
B
C
F
A'
1. 矩形面积公式及AD=12
平角定义
B'
4 3cm
【思路分析】
2. 折叠性质
A'
∠AEF = ∠′ EF = 120
∠AE ′ = 180
′ ′ E
求′ ′ =?(折叠性质)
关键:求AB=CD=?
(6+x)2=(6﹣x)2+82,
解得:x=
∴ BE=EF=
,DE=
,EC=
∵S△DCE= •DC•CE= • DE • CK,

矩形折叠有关的综合题30页PPT

矩形折叠有关的综合题30页PPT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矩形折叠有关的综合题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Thank you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矩形矩形的折叠与线段和问题(拔高)课件优秀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矩形矩形的折叠与线段和问题(拔高)课件优秀课件
解题关键: 如图,折叠矩形纸片ABCD,得折痕BD,再折叠AD使点A与点F重合,折痕为DG,若AB=4,BC=3,求AG的长.
能够运用方程思想来求线段长度 如图,折叠矩形纸片ABCD,得折痕BD,再折叠AD使点A与点F重合,折痕为DG,若AB=4,BC=3,求AG的长. 如图,将矩形ABCD沿AE折叠后,点D落在BC边的一点F上,已知AB=8cm,BC=10cm,则EC=( ) 能够运用折叠的性质推导线段和角的关系 能够运用方程思想来求线段长度 要点二:利用S△OAD=S△OAP+S△ODP,结合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得到
矩形性质
—折叠问题
课程目标
能够运用矩形的性质推导线段和角的关系 能够运用折叠的性质推导线段和角的关系 能够根据题目条件判断角平分线、平行线和等腰三角形模型, 并用其解决线段相关问题 能够运用方程思想来求线段长度
例题讲解
如图,将矩形ABCD沿对角线BD所在直线折叠,点C落在同一平面内的C'处,BC’ 交AD于点E,若AB=3,BC=4,则DE的长为( )
目标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方程思想,列方程,求解 如图,折叠矩形纸片ABCD,得折痕BD,再折叠AD使点A与点F重合,折痕为DG,若AB=4,BC=3,求AG的长. 能够运用方程思想来求线段长度 如图,点P是矩形ABCD中AD边上一个动点,DH⊥AC于H,那么点P到矩形的两条对角线AC和BD的距离之和等于( ) C. 能够运用等面积法求线段长度 ∴S△AOD= ×OA×(PE+PF) (1)求证:△ABG≌△AFG; 如图,沿矩形ABCD的对角线BD折叠,点C落在点E的位置,已知BC=8cm,AB=6cm,那么折叠后的重合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2)求重叠部分△BEF的面积. 可以利用底和高求面积,也可以利用面积求底或高 能够运用折叠的性质推导线段和角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 B
P 3

∠2+∠3=60⁰,
∴∠∵2A=P∠= 3=330⁰,
∴AE=2.
N
3
23 1
A
20
解法三:
C
E B
由BC//MN//DA且 M、N分别为CD和
M
AB的中点可得
P
ON
3
3
23
1
EP=PF,EO=AO D
A
∴PO=
1 2
AF,
又FE=FA(问题1的结论)
又∠ EPF=90 °

PO=
1 2
AE,
∴AE=AF=EF ∴ ∠EAF=60°, ∠1=∠2=30°,∠3=30°
∴AE=AF,
∴AE=2.
21
例4 在例3中,若 C
M、N分别为CD、AB M
的 三等份点,AB= 5 ,
求PE和AE的长.
D F
E
B
x
P
N
5
5
A
分析:本题与上一题略有不同,MN由原来的 二等分线变为三等分线,其他条件不变。所 以本题的解题关键还是求出EB(或EP)的长
23
思考题: 如上题中M、N为四等分或五等
分点,其它条件不变你还能求出折 痕的长吗?
24
例5 如图:将正方形ABCD对折,折痕为MN,
再沿AE折叠,把B点叠在MN上(图中的P),
若AB=3 ,(1)求PM的长;(2)以PE 为边长的
正方形的面积.
C
E
B
分析:将本题与例题3比
M
N
较,不难看出它们的共
P
3
同之处,显然,解决本
3
题的关键是求PE和PN的 D
A
长。
25
解: (1) M、N分别是正方形 C
E
B
的边AB和CD的中点,
∴ MN∥AD ∥BC,
M
N

MN⊥AN且AN=
8 3
3
16
例3:如图,将矩形ABCD折叠,使B 点落
在MN上,落点为P. 已知M、N分别为CD、
AB的中点, 且AB=3 , 求折痕AE的长. C
E B
分析:
M
AE是直角三角形 D ABE的斜边,解决
P
N3
3
A
本题的关键是求PE(或BE)的长
17
解法一
∵ M、N分别是 C
E B
矩形的边AB和 CD的中点, M
又∠APE=∠B=90⁰, ∴AE=AF
E B
P 3
N
3
23 1
A
∴AE=AF=EF,
∴ ∠1=∠2=30⁰,
∵APPB, ∵ M、N分别是矩 C
形的边AB和CD的 M
中点,
D
∴MN∥AD∥BC ∴PN垂直平分AB,
∴PB=PA,又PA=BA,
∴PA=BA=AB.
∴四边形AEA F是菱形.
15
例2 在前面的思考
E
30º
题中,若翻折的角度a
30º 30º
2
α=30º,a=2.
Q A
求四边形AEA F的面积.
分析:图中被覆盖的部分
A 30º F
△AˊEF是等腰三角形,其腰上的高就是原矩
形的宽度2,所以,本题的解题关键就是要求出
腰AˊF(AˊE)的长。
•S四边形AEAF=
P
N
3
∴ MN∥AD ∥BC
D
A
∴ MN⊥AN且AN是AB的一半
又AP=AB. ∴ AN是AP的一半
∴ ∠PAN=60°,∠PAE=∠BAE=30°
∴AEcos 30°= 3, ∴AE=2.
18
C
解法二:延长EP交AD 与 F则FE=FA(已证) M ∵ M、N分别是矩形
D
的边AB和CD的中点, ∴MN∥AD∥BC ∴EP∶PF=BN∶NA=1∶1,
位置A,问:四边形AEA F是什么四边形? 证
明你的发现.
E
A

F
答:四边形AEA F是菱形.
12
1、矩形折叠给我们带来哪些信息? 2、证明四边形是菱形通常有哪 些方法?
13
证明:(方法一)
E
A
∵ A是A在折叠前
对应的位置,

∴A 和A 关于直线EF轴对称 ,
∴A A⊥EF,且AO=AO,
O
F
又∵AE∥AF,∴EO∶OF=AO∶OA,
∴EO=OF,∴ A A与EF互相垂直平分
∴四边形AEA F是菱形.
14
E
A
证明: (方法二)

F
A是A在折叠前对应的位置,
∴∆AEF ≌ ∆ AEF ,A E=AE,AF=AF,
又∵∆AEF 是等腰三角形,AE=AF (已证), ∴AE=AF=AE=AF,
初中几何综合复习
矩形折叠问题
授课人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 阮小耘
1
一、 什么是折叠 二 、 与折叠有关的问题
2
一. 折叠的意义 1.折叠 就是将图形的一部分沿着一条 直线翻折180º,使它与另一部分在这条 直线的同旁,与其重叠或不重叠.显然, “折”是过程,“叠”是结果;
3

l
A
B
O
OBˊ=OB;
3.图形的翻折部分在折叠前和折叠后 的位置关于折痕成轴对称.
6
二、和折叠有关的问题
7
•问题1.如图,将宽度为a的长方形纸片 折叠成如图所示的形状,观察折叠后重 叠部分三角形 A EF
F a

E
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
8
三角形 A EF是等腰三角形
证明(方法一) ∵图形在折叠前和
折叠后是全等的, ∴∠1= ∠2,
F
21
a
3

E
又∵矩形的对边是平行的,
∴∠1= ∠3,
∴ ∠2= ∠3, ∴ A E= A F ∴三角形 A EF是等腰三角形
9
证明:(方法二)
F
∵图形在折叠前和
P
a
折叠后的形状、大小
Aˊ Q
E
不变,只是位置不同。
∴表示矩形宽度的线段EP和FQ相等, 即∆ A EF的边 A E和 A F上的高相等,
22
C
解:延长EP交AD于F, M
则FE=FA(已证) ∵ M、N分别是矩形的
E
B
x
P
N
2x
5
5
边AB和CD的三等分点, D
F
3x
A
∴MN∥AD∥BC,∴EP∶PF=BN∶NA=1∶2,
设EP=x, 则PF=2x,AF=EF=3x,
在Rt∆APF中有AP²+PF²=AF²,
∴5+(2x)²=(3x)², ∴x=1, PE=1∴AE²=1+5=6 ∴AE= 6 ,
∴ A E= A F ∴ 三角形 A EF是等腰三角形
10
•思考题:改变折叠的角度α的大小,三 角形 A EF的面积是否会改变?为什么?
F
α

E
•α的改变影响了A E的长度,但却不能 改变边A E上的高,三角形A EF的面 积会随着α 的确定而确定.
11
•例1.如图,标出点A在折叠前对应的
图1
如图(1)是线段AB沿直线l折叠后的图形, 其中OBˊ是OB在折叠前的位置;
4

DE
A
B
图2
C △ABˊC≌△ABC
图(2)是平行四边形ABCD沿着对角线 AC折叠后的图形,△ABC是△ABˊC在折 叠前的位置,它们的重叠部分是三角形EAC;
5
2. 图形的翻折部分在折叠前和折叠 后的形状、大小不变,是全等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