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10.父母多爱我》说课稿(共2课时)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0《父母多爱我》第二课时说课稿

《父母多爱我》说课稿第二课时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父母多爱我》,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的6个设计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想进行说明:一、说教材分析:《父母多爱我》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里第一课的内容。
切合本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这个主题,从最重要的亲子关系入手,先帮助学生建立对这个“小家庭”概念的认识,体会父母的关心和爱,同时也培养学生对父母的理解和尊重。
发现父母对我们的爱,并理解父母对我们的付出。
在理解父母的基础上增强学生对父母的感恩和尊敬,形成更好的亲子关系。
二、说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知道父母对自己的疼爱,但不一定清楚父母为自己的成长付出了多少心血。
同时,有的学生习惯了父母的疼爱,不知道珍惜和感激。
因此,有必要引导学生了解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并以实际行动感激父母的关爱。
三、说教学目标:1、父母爱我们,但有些做法让我们不能理解。
通过自主思考与合作探讨,学生能切身理解父母的做法,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
2、学会与父母沟通,尊重、孝敬父母。
教学重点:父母有些做法让我们不能理解。
通过自主思考与合作探讨,学生能够切身理解父母的做法,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
教学难点:学会理解和接受父母的爱,并能和自己的父母正确沟通。
教学准备:教师:1、课件,2、收集来自本班孩子与父母生活中的亲情照片,3、制作与部分学生课前交流的小视频。
学生:预习。
家长:写给孩子一封信:内容包括对孩子的关爱的具体做法;父母的不妥之处;愿与孩子做朋友观点,字数300左右。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上节课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今天我们这节课进一步谈谈我们与父母相处的话题。
教师:板书:父母——我二、新知讲授活动一:回味爱教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父母的爱无处不在,它融进我们生活的每一年每一天中。
下面我们一起看看父母陪我们长大的过程中的每一个美好时光。
【新课标】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父母多爱我》教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父母多爱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如果爸爸妈妈天天让我看会电视就好了,我不想一直看书。
(4)......4.图片+文本学习:心中的不理解(1)我妈妈让我无法忍受,同学来个电话总要先问清是谁、找我有什么事才让我接,而且还在旁边监听!甚至偷看我的日记!(2)别以为我喜欢弹琴,我是让父母逼出来的,他们让我每天必须至少练习半小时。
(3)我的妈妈太让我伤心了,总是拿我和别人比,说我怎么怎么不如别人。
5.图片+文本学习:你的父母有让你不能理解的行为和做法吗?写一写,画一画!6.素材:多一些理解7.文本学习:父母对子女的爱,会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尽管有的方式令我们难以接受。
我们只有理解了其中的爱,才能在语言、行为上有最佳的回应。
教学环节二:不理解中的爱1.文本学习:有的同学认为,父母有些行为虽然让我们不能理解,但也可能包含着对我们的爱。
有的同学不同意这种说法,你觉得呢?2.图片+文本学习:父母让我不能理解的行为(1)分析文本反思文本观看图片文本学习了解文本分析文本反思文本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独立填写交流汇报指名汇报观看视频文本学习了解文本分析文本反思文本学习文本理解文本思考文本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感悟文本成年人的世界和儿童的世界在表达方式上的不同,导致了孩子们体会不到父母对他们的爱,甚至误认为父母的行为是一种不爱的表现。
通过理性的思考、辨析,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带入到教学中,关注生活中的具体时间,体会这些具体事件背后蕴含的爱。
文本点明有的同学认为,父母有些行为虽然让我们不能理解,但也可能包含着对我们的爱。
教学引导学生辨析的话题,表格是给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和解决(2)3.图片+文本学习:父母表达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我们的父母除了家庭,还有他们的工作、事业和朋友,作为拥有多重身份的社会成员,他们不可能把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在子女身上。
我们期盼父母的爱,同时也应该多一份对父母的理解和尊重。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十课《父母多爱我》说课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十课《父母多爱我》说课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第十课《父母多爱我》说课稿XX中心小学 XXX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父母多爱我》。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程序”、“说板书”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具体研说,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本节课《父母多爱我》是本册书的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中第一课时,学习内容是父母的爱是默默的,多一些理解,我们学习本节课是为了体会父母对自己默默的爱,并尝试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理解父母爱子女的多种方式。
二、说学情三年级学生属于对道德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从平时学习生活中意识到关心别人,爱护别人,再加上我校是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居多,由于多数都由祖父母抚养,对父母爱的体会特别模糊,因此对于本节课的学习是他们内心深处对父母爱渴望和珍惜的心灵呼唤。
三、教学目标:1、了解父母为自己的成长付出了许多的心血,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唤起学生对父母由衷的爱。
2、通过自主思考与合作探讨,学生切身理解、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及养育之恩,并以恰当的方式孝敬父母。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唤起学生对父母由衷的爱。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理解和接受父母的爱,并能和自己的父母正确沟通。
五、、紧扣重点,说教法依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年龄特征,本课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直观演示法指导学生使用合作探究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法等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于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主动探究,完成学习任务。
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爱的方式却不尽相同,今天我们就谈谈父母的爱。
(教师:播放视频歌曲“让爱住我家”,学生聆听感受。
)新知讲授活动一:名字里的故事1.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名字,你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指名介绍父母长辈为自己取名字的故事)师:我叫董春兰。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10父母多爱我》说课稿4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10 父母多爱我》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十课《10 父母多爱我》是一篇以亲情为主题的课文。
本节课通过描述父母对子女的关心和爱护,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理解父母的爱,从而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形象,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亲情感受,他们对家庭有一定的认识,但还不够深入。
在学习本节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讨论,进一步感受父母的关爱,提高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父母对子女的关心和爱护,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分享感受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父母的爱心,学会珍惜家庭亲情,懂得回报父母。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父母对子女的关心和爱护,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2.教学难点:学生如何从自身经历中感受到父母的爱心,学会珍惜家庭亲情,懂得回报父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父母的关爱,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
2.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父母对子女的关心和爱护,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父母多爱我》。
2.学习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感受父母的关爱,理解家庭的重要性。
3.小组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讨论如何回报父母的爱心。
4.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父母对子女的关心和爱护。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十课《父母多爱我》说课稿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十课《父母多爱我》说课稿本次课程主要讲述了父母对孩子的爱,引导学生了解父母的内心世界,加深对父母的理解,能够接纳父母对自己爱的表达方式。
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教学目标、学情、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过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教学目标包括了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养育恩情,懂得个人的健康平安是家长呵护的结果。
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体验能力及收集资料的能力,进而发现和理解生活中蕴涵的道理。
最后,让学生感受父母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所付出的心血,萌发对父母、长辈的感激、尊重和孝敬之情,形成热爱家庭的态度和情感。
在教学重难点方面,重点是在日常生活小事的细节中,发现和体会父母默默的爱。
难点是在父母关爱孩子的感人故事中,体会父母深深的爱。
教学过程分为自学指导课和展示交流汇报课两个部分。
在自学指导课中,学生按照自学要求和平时的自研究惯独立完成自主研究部分。
在展示交流汇报课中,老师通过欣赏动物图片引入话题,让学生观察动物父母和宝宝的互动,引导学生讲述动物父母对宝宝的爱。
同时,老师还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了评价和表扬,激励学生更加努力研究。
总之,本次课程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父母的爱,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热爱家庭的态度。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欣赏动物图片、听取故事等活动中,深刻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进而学会用行动去爱父母,学会表达。
在这节课上,我们要讨论的是《父母多爱我》。
和动物父母一样,我们的父母也非常关心、呵护、疼爱我们。
首先,让我们来做一个小小的体验活动。
请三名同学上台扮演孕妇妈妈,其他同学做小小观察员,观察这些孕妇妈妈的动作。
在这个活动中,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的小宝宝,不要让他受到伤害。
在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孕妇妈妈们的动作都非常困难,比如蹲下和站起来都很费力。
我们采访了一位孕妇妈妈,她告诉我们在捡东西的时候,由于肚子太大,她必须单膝跪地去捡,而且腿还要护着肚子,不能让他碰地。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0课《父母多爱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说课稿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说课稿第10课《父母多爱我》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父母多爱我》是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中的第一课。
这一课是依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我的家庭生活”中第1条“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而编写的,其核心主题是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并尝试走近父母的内心世界,理解和接纳父母爱的方式。
本课时的编写主要针对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因认识和理解有限,对父母之爱的表达方式有误解而设计的,意在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尝试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加深对父母的理解,能够接纳父母爱自己的方式。
本课由两个板块组成,第一板块的话题是“父母默默的爱”,为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第二板块的话题是“多一些理解”,为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第二板块首先通过四幅插图引导学生倾诉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有哪些不能让自己理解的做法;接着提出引导学生辨析的话题,并通过表格给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和解决问题的途径;最后通过书信的形式呈现了一位爸爸不被自己孩子理解时的心声,并通过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尝试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从而对父母多一些理解。
二、学情分析父母对子女爱的方式是多样的,课前通过与家长、学生的访谈发现,现在的孩子自我意识比较强,大多是独生子女,日常与父母相处中,自己的意见和要求不被采纳或父母从自己角度出发认为是对孩子好的行为却不被孩子理解时就容易引发亲子间的不和谐音符出现。
例如孩子对新款的玩具、文具等产生兴趣,对父母提出购买要求,父母进行综合考虑后如果认为没有购买的必要就会拒绝孩子的要求,孩子心里会产生不理解,会对父母有抵触情绪。
国家二胎政策放开后,家里有二胎的越来越多,父母如果花多一些的时间和精力在二宝身上,孩子会有强烈的被忽视的感觉,内心不免会对父母有所埋怨。
再例如电子产品对孩子是极具诱惑力的,当父母不满足孩子玩电子产品的需求时,孩子心中就会有不满情绪。
10父母多爱我 (说课稿)-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10父母多爱我(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认识父母的爱与关爱,理解父母为什么这样做。
–学生能够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自己应该怎样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更好地与父母相处。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写作的基本步骤,撰写一篇有条理、有逻辑的文章。
3.情感目标:–学生能够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和尊重之心,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二、教学重点1.理解父母的爱和关怀。
2.掌握写作的基本步骤,撰写一篇有条理、有逻辑的文章。
三、教学难点掌握写作的基本步骤,撰写一篇有条理、有逻辑的文章。
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个别指导法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父母为孩子们做的事情,让学生感受一下父母之爱。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与体会,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让学生意识到了父母的爱。
2. 讲解新课1.学生阅读课文《父母多爱我,我也爱父母》,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回答一些有关理解和细节的问题。
2.通过教师带领、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和理解父母的爱和关怀。
3.以学生自身经历为例,引导学生从父母的角度出发,思考父母为什么要这样做,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和理解父母的爱与关怀。
4.通过教师示范、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写文章的基本步骤,如:开头、提纲、段落、结尾等。
3. 练习与评价1.让学生在小组内按照思路、提纲、段落、语言等方面相互交流修改,并互相评价,让学生相互提高。
2.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
六、教学评价1.通过对学生讨论和文章的评价,考察学生对于父母的关爱以及对于写作的掌握程度等方面的能力。
2.通过对学生的提问、讨论、小组交流、作品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交流能力等方面进行整体性评价。
七、课后拓展针对身边的更多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父母关爱的原因和意义,并鼓励学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部编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父母多爱我》说课稿

部编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父母多爱我》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0课《父母多爱我》。
家庭教育的单元在低中高各年段都有,三年级重在对家长爱的理解和对家人爱的能力,对家庭历史的了解。
这是本课的主要价值取向。
为了这个目的的实现,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及学法、教学程序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本课重点引导儿童体会父母的爱,尝试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增进对父母的理解。
父母对孩子的爱往往是默默的,孩子也习以为常,并没能从每天的生活细节中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
(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父母的爱;2.让学生尝试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增进对父母的理解。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父母的爱。
2.难点是让学生尝试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
二、说教法与学法。
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为主,思维直观、具体、形象。
但抽象思维开始形成,逐渐向深刻发展的特点。
另外,学生和父母关系不一般,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本课内容。
根据这些特点以及以上的教材分析,确定以下教法和学法。
1.教法启发式,探讨式2.学法谈体会,在活动中体会父母的爱。
3.教学准备PPT课件,视频资料三、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父母默默的爱1.看视频2.听故事(二)合作交流1.学生回忆父母每天为子女做些什么。
2.从做事中你体会到什么。
(三)填爱心树的活动(四)阅读妈妈喜欢吃鱼头”的故事(五)师总结:从生活的细节中体会和发现父母的爱。
第二课时(一)由复习回顾导入:多一点理解(二)合作交流1.用PPT出示画面2.学生讨论交流:在日常生活中对父母有哪些不能理解的做法。
3.师引导学生思考对父母不理解中所包含着的爱。
(三)独立思考:1.借助表格的辅助,帮助学生学会理性思考,学会理解父母。
2.用书信的形式呈现了一位爸爸不被自己孩子理解的心声。
(四)你问我答活动:主持人的提问交流(五)师总结父母多爰我,我要理解父母。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0课《父母多爱我》说课稿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0课《父母多爱我》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父母多爱我》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0课的主题。
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父母对他们的爱,并教育学生如何理解和尊重父母,以及如何回报父母的爱。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父母的爱,并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情感认知能力,他们能够理解和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爱。
然而,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可能还没有完全意识到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也可能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并通过适当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父母的爱是无私的,并能够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培养思考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尊重和感激父母的爱,并愿意回报父母的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父母的爱是无私的,并能够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思考父母的爱,并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方法和手段:1.案例分析:通过呈现生动的父母爱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帮助他们理解父母的爱。
2.小组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对父母爱的感受和经历,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3.实践活动:设计一些实践活动,如制作感恩卡、写信给父母等,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表达对父母的爱。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父母为孩子付出的场景,引起学生对父母爱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呈现一些父母爱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帮助他们理解父母的爱。
3.小组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对父母爱的感受和经历,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4.实践活动:设计一些实践活动,如制作感恩卡、写信给父母等,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表达对父母的爱。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0《父母多爱我》第二课时说课稿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0《父母多爱我》第二课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要说的是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0《父母多爱我》第二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并培养学生的感恩心态和家庭责任感。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包括他们的付出和期望。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感恩心态,让他们懂得珍惜父母的爱,并学会与父母沟通。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让他们更加关心和体贴父母。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1.教学内容:本节课将通过多个活动,让学生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包括他们的付出、期望以及表达方式。
同时,将培养学生的感恩心态和家庭责任感。
2.重点难点: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父母的爱,并培养他们的感恩心态。
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父母的期望,并学会与父母沟通。
三、教学方法及教具1.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情境导入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教具:需要使用多媒体设备、教学PPT和相关视频等教具来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父爱和母爱的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讲解新课: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父母的爱及其表达方式,并培养他们的感恩心态。
同时,将引导学生理解父母的期望,并学会与父母沟通。
3.巩固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与父母的沟通场景,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家庭责任感。
4.归纳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强调家庭的重要性以及感恩心态的重要性。
五、评价与反馈1.评价:通过小组报告、角色扮演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同时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观察和评价。
2.反馈: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指导他们如何更好地理解和表达父母的爱,以及如何更好地与父母沟通。
六、作业布置1.记录父母为自己做的一件小事,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2.与父母进行一次深入的沟通,表达自己对他们的感激和爱意。
部编版道德法治三年级上册《父母多爱我》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法治三年级上册《父母多爱我》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父母多爱我》是部编版道德法治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通过描述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教育,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爱,从而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培养学生的孝敬父母的美德。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朴实,贴近学生的生活,适合三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他们对于家庭的亲情关系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父母的爱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父母的爱,培养孝敬父母的美德。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父母的爱,认识到父母对子女的关心和教育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够运用朗读、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感受到父母的爱,培养孝敬父母的美德。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父母的爱,认识到父母对子女的关心和教育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父母的爱,培养孝敬父母的美德。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歌曲《小乌鸦》,引导学生思考父母对子女的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感受父母的爱。
识。
4.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父母的爱。
5.情感体验:学生通过情景剧表演,体验父母的爱,培养孝敬父母的美德。
6.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7.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培养孝敬父母的美德。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采用课堂表现评价、情感体验评价和课后作业评价等方法。
通过评价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情感体验和作业完成情况,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0课《父母多爱我》教案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0课《父母多爱我》教案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0课《父母多爱我》精品教案篇一教学目标 1.体会父母默默的爱,激发学生的感激、感恩之情。
2.培养初步的整理收集资料的能力,与家长、沟通交流的能力。
3.学会换位思考理解父母一些做法,理解父母爱的方式。
在实践中理解父母,学会与父母沟通。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会换位思考理解父母一些做法,理解父母爱的方式。
难点:体会父母默默的爱,激发学生的感激、感恩之情。
教学资源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活动一:爱需要理解 1.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师:孩子们,红猫蓝兔前几天收到一封小朋友的来信,这位小朋友遇到了一件很心烦的事,想请红猫蓝兔帮帮他!我们来一起看看这位小朋友遇到了什么心事?(播放视频,红猫蓝兔)2.孩子们你们一定也遇到过这种情况吧!生活中父母还有哪些做法让我们不能理解?学生充分回答。
3. 小组交流,完成表格。
师:请同学们小组交流,完成表格。
4.小组代表展示交流结果。
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大家的讨论交流,我们发现爸爸妈妈的做法其实都包涵着他们对我们浓浓的爱,因此我们遇事要多处在父母的角度去考虑,多一分理解。
(板书:爱需要理解)活动二:爱需要沟通过渡:有时候我们会感到委屈、伤心。
你有没有想过父母也有不开心和心痛的时候呢?请听听他们的心声吧! 1.播放东东爸爸读信的录音。
如果你是东东,你会对爸爸说些什么? 2.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位妈妈,看她的内心有多纠结,多痛苦。
(播放短片:无奈的母亲)3.在短片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是怎样想的?今后我们该怎样做?教师小结:天下哪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他们想让你变的坚强,却又心疼你受苦。
他们怕你做错事,走错路,却又不敢多说。
爸爸妈妈就是这么纠结和无奈。
所以,从今天起我们要敞开心扉,遇事要多和爸爸妈妈沟通。
此时此刻你一定有好多话想对爸爸妈妈说吧!请在爱心卡上写下你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吧!活动三:爱需要表达 1.制作亲情卡,在卡上写下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0《父母多爱我》第二课时说课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0《父母多爱我》第二课时说课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十课《父母多爱我》的第二课时,课文主要围绕着“父母的爱”这一主题,选取了儿童生活中与父母亲密相处的典型事例,展现了父母对孩子的爱无处不在。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感受到父母的辛苦,感受到父母对孩子的爱,从而学会如何回报父母的爱。
二、教学目标1.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让学生深入体验和感受父母的爱,并懂得回报父母的爱。
2. 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学会珍惜和关爱他人。
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表达对父母的爱。
三、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深入体验和感受父母的爱,并懂得回报父母的爱。
2. 难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表达对父母的爱。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通过展示一些真实的家庭照片和故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父母之爱,从而深入体验和感受父母的爱。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与父母的相处情况,以及如何回报父母的爱。
3. 实践活动:设计一些实际活动,如给父母写一封感谢信、为父母做一顿美味的饭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回报父母的爱。
4. 课堂游戏:通过一些有趣的课堂游戏,如“我爱我家”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爱。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首关于母爱的歌曲,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父母的爱。
2. 案例分析:展示一些真实的家庭照片和故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父母之爱,从而深入体验和感受父母的爱。
例如,一个孩子生病时,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爱;一个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给予的鼓励和支持。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与父母的相处情况,以及如何回报父母的爱。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们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互相学习和启发。
4. 实践活动:设计一些实际活动,如给父母写一封感谢信、为父母做一顿美味的饭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回报父母的爱。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0《父母多爱我》说课稿2篇

10.《父母多爱我》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父母多爱我》。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6 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父母多爱我》是统编教材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0 课,共有两个话题,本节课学习的是第一个话题《父母的爱是默默的》,主要是引导学生发现父母默默的爱远处不在,从细节中感受父母爱之深,旨在引导学生感受家的温暖,体会父母的爱。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小学生都知道父母爱他们,但日常生活中大都没有注意,也没有深入的体会,甚至有时候会因为某件事怀疑父母的爱,因此,要通过有效的教学,帮助引导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父母默默的爱,从细节中感受父母的爱之深。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基于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解,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我确定了三个。
1.发现父母默默的爱无处不在。
2.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感受父母爱之深。
3.在活动中进一步体会父母的爱。
教学重点是:发现、体会父母默默的爱。
其中,感受、体会父母的爱又是教学难点。
四、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以活动为教学的主要组织与实施形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领悟,在活动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落实行为实践;在学法上,主要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本节课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生将课前调查到的长辈为自己取名字的故事分享给大家听,教师相机引导到父母的爱这个话题,由此导入新课,板书课题:父母默默的爱。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为接下来的学习作好铺垫。
环节二:合作探究,学习新课这一环节我安排了三个活动。
活动一:发现父母默默的爱学生先回忆父母每天都为自己做了些什么,再写在“爱心树”的叶片上,并把每天重复做的事进行标注;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把叶片放在一起比一比,说说有什么发现,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全班展示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0父母多爱我》说课稿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0父母多爱我》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10父母多爱我》这一课是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部分。
本课以家庭关系中最重要的人——父母为主题,旨在让学生认识到父母对他们的爱,以及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和义务。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了解父母的爱护和付出,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情感认知能力,他们开始能够理解和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爱。
但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也可能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依赖性较强、自我为中心、不理解父母的辛苦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这些特点,通过实例和活动,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父母的爱,并引导他们主动承担家庭责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父母对他们的爱,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和义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学生能够学会理解和尊重父母,主动关心家庭事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树立家庭责任感,形成积极的家庭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到父母的爱,以及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和义务。
2.难点:引导学生主动承担家庭责任,培养家庭责任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案例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父母的爱。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感受,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参与家庭事务,实际体验父母的辛苦,培养家庭责任感。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张全家福照片,让学生分享自己家庭的故事,引出父母对他们的爱。
2.学习父母的爱:通过案例、图片等,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爱护和付出。
3.思考家庭责任: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和义务,讨论如何承担这些责任。
4.体验父母的爱:学生参与家庭事务,实际体验父母的辛苦。
5.培养家庭责任感:通过讨论和反思,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并主动承担家庭责任。
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10.父母多爱我》说课稿(共2课时)

小学道德与法治《10.父母多爱我》第一课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教材四年级上册《10.父母多爱我》第一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目标、重难点、方法、设计和板书七个方面来进行详细说明。
一、教材分析三年级这个年段的儿童知道父母爱他们,但往往忽视父母日常生活细节中的爱,对父母之爱的表达方式,有误解和不能体察的问题,这些都需要进行一定的引导。
孩子都是爱父母的,可他们对父母的了解并不深,不清楚怎样去爱父母,教育需要引导他们用行动去爱父母,学会表达。
二、学情分析本单元编写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我的家庭生活"第1条"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孝心。
”其中《父母多爱我》侧重讲父母对孩子的爱,引导学生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尝试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加深对父母的理解,能够接纳父母对自己爱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目标1.从孩子平常的生活细节中,发现和体会父母默默的无处不在的爱。
2.在父母关爱孩子的感动故事中,体会父母爱的深情。
3.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爱。
四、教学重难点感悟父母的爱就在平常的小事中。
五、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明确值日职责,光靠说教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鲜活的班级生活中,依靠学生的切身体验、榜样示范、实际参与、及时评价来引导学生逐步形成。
在教学中我牢牢把握“在生活中,通过生活,为了生活”的德育宗旨。
在这样的宗旨下,我将采取情境教学法,创设孩子喜闻乐见的生活情节,引起孩子的情感体验,帮助孩子理解教材内容,树立正确的值日观。
此外还有启发式教学法,在第一板块中利用夸夸班级值日生,评选星级值日生等形式树立良好的值日生榜样。
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说服学生,然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认识到原来做法的“小气”,转向实现班集体视野下的“大气”。
小学道德与法治三上10《父母多爱我》教学设计共2课时

算一算:
一周做了多少次?一个月呢?一年做了多少次?
听完同学们的统计结果,你想说什么?
5.学堂上我通过让学生从自己身上找一找父母的爱,课前布置学生观察记录一天里父母为我们做的事,两个活动来感受父母的爱。在记录的过程中,旨在让孩子们学会留心自己习以为常的生活小事。课堂上,通过数一数父母每天为我们做了多少事,哪些事是天天都做的,算一算一年下来重复了多少次;再观看《爸爸妈妈的一天》视频,孩子们的眼前已浮现出父母为自己操劳的身影,此时,再面对记满了叶片的亲情树时,孩子们已被深深地感动着,这样的情感是源自内心的而非表面的,真实的而非虚假的。
学生换位思考。
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书上表格。
班级交流表格内容。
学生说出内心对父母的歉意以及为表达歉意所做出的的改变,自己对父母的建议。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只有敞开心扉,才能了解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进而解决学生与父母相处中,最亟待解决的问题。
环节三:亲情加油站
教师活动
1.爱需要大声表达。
现在孩子们心中一定有许许多多的话想对爸爸妈妈说,让我们在爱心卡上写下对父母想说的话,表达出你们对爸爸妈妈的爱。
环节四:表达爱——说出爱的心声。
教师活动
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的爱无处不在,只要留心,就可以体会到。让我们听一听这位小朋友的心声吧。
出示诗歌《妈妈的爱》
2.在你的眼中,爸爸妈妈的爱像什么呢?
3.表达爱——在信纸上写下对父母说的话。
小结:孩子们,父母多爱我,这是一份默默的爱,如春雨般润物无声;这是一份无私的爱,她可以在生死关头为我们搭建生命的桥梁;这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爱。
3.目标确定:
1.能够感受到父母默默的爱,懂得感恩父母;能够从细微处发现父母的爱,提高对爱的感受能力,培养初步整理收集资料的能力,与家长、同学沟通交流的能力和清楚明白的语言表达能力。
10父母多爱我(说课稿)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10父母多爱我(说课稿)一、背景介绍本文内容为第十单元,标题为“父母多爱我”,是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课本的内容。
本篇说课将围绕本单元的主题展开,介绍教材的组织结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二、教材分析1. 教材结构本单元共分为四个部分:•摘自《谁动了我的奶酪》的小故事,告诉孩子要学会适应变化。
•一个生动的故事,让孩子了解父母悉心呵护的爱。
•在日常生活中,提供了多种呵护和尊重的方法,让孩子深刻体会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
•让孩子感受到幸福的源泉——父母的爱。
2. 教学目标本单元旨在通过课堂教学,达到以下目标:•理解学会适应变化是必要的。
•了解并感受父母的关爱是无价的。
•掌握尊重和呵护父母的方法和要领。
•体会父母的爱是幸福的源泉。
3. 教学方法本单元的教学方法以情感教育为主要手段,比较适合采用多媒体讲授、个案教学以及学生角色扮演等形式,旨在调动学生的情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和乐观情绪,以及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三、教学流程设计1. 导入通过引发学生的思考,吸引他们的兴趣,创设课堂氛围,带点调侃性质的问题或故事,如下:•谁愿意跟我交换衣服床单枕头啊?•你们会喜欢新朋友,还是嫌烦呢?•有人愿意和我们分享一个小故事么?2. 学习第一部分:•通过小故事《谁动了我的奶酪》,引导学生认识和正确认识变化,学会适应变化是必要的。
•激动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猜测故事背后的寓意,并让他们感悟这个寓言故事对自己的启示和指引。
第二部分:•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让孩子了解父母悉心呵护的爱。
•学生观摩整个故事,感受其中的感情元素,了解父母的辛苦和心情。
第三部分:•在日常生活中,提供了多种呵护和尊重的方法,让孩子深刻体会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
•让学生表述他们想象中的“完美”的父母是什么姿态、行为等。
第四部分:•让孩子感受到幸福的源泉——父母的爱。
•让学生表达父母关爱使他们深感幸福的情感,从而感悟父母对他们的爱的不可替代性及重要性。
3. 练习分别进行以下练习:•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父母和孩子,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体会父母的辛苦和心情,以便更好地珍惜和尊重父母的爱。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0《父母多爱我》第二课时的说课稿

标题: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0《父母多爱我》第二课时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父母多爱我》第二课时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父母多爱我》是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一课,本课主要围绕着“家庭”这一主题展开,让学生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并学会珍惜这份爱。
在第一课时中,我们已经让学生了解了什么是家庭,家庭的成员以及家庭的作用。
而在第二课时中,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家庭的认识,让他们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并学会表达感恩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并学会珍惜这份爱。
2.能力目标: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并学会珍惜这份爱。
难点: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四、说教学方法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激活学生对家庭的认识。
2.教学策略:采用情境教学、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
3.学生活动:设计一些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和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五、说教学过程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有关家庭的短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请几位学生分享一下自己家庭中发生的温馨故事。
2.讲授新课:首先,我会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和文字资料,让他们了解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为自己付出的点点滴滴。
然后,我会邀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讲述父母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所给予的爱和关怀。
在此基础上,我会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珍惜父母的爱,并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3.巩固练习: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我会设计一些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道德与法治《10.父母多爱我》第一课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教材四年级上册《10.父母多爱我》第一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目标、重难点、方法、设计和板书七个方面来进行详细说明。
一、教材分析三年级这个年段的儿童知道父母爱他们,但往往忽视父母日常生活细节中的爱,对父母之爱的表达方式,有误解和不能体察的问题,这些都需要进行一定的引导。
孩子都是爱父母的,可他们对父母的了解并不深,不清楚怎样去爱父母,教育需要引导他们用行动去爱父母,学会表达。
二、学情分析本单元编写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我的家庭生活"第1条"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孝心。
”其中《父母多爱我》侧重讲父母对孩子的爱,引导学生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尝试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加深对父母的理解,能够接纳父母对自己爱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目标1.从孩子平常的生活细节中,发现和体会父母默默的无处不在的爱。
2.在父母关爱孩子的感动故事中,体会父母爱的深情。
3.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爱。
四、教学重难点感悟父母的爱就在平常的小事中。
五、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明确值日职责,光靠说教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鲜活的班级生活中,依靠学生的切身体验、榜样示范、实际参与、及时评价来引导学生逐步形成。
在教学中我牢牢把握“在生活中,通过生活,为了生活”的德育宗旨。
在这样的宗旨下,我将采取情境教学法,创设孩子喜闻乐见的生活情节,引起孩子的情感体验,帮助孩子理解教材内容,树立正确的值日观。
此外还有启发式教学法,在第一板块中利用夸夸班级值日生,评选星级值日生等形式树立良好的值日生榜样。
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说服学生,然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认识到原来做法的“小气”,转向实现班集体视野下的“大气”。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本节课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学法上主要有: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
学生会在夸一夸、比一比、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中进行学习,他们将在探究和实践中找出班级的优秀值日生,解决值日时遇到的困惑。
六、教学设计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因此,本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教学过程:环节一:小小名字见真情1.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名字,我叫金红丽,红是红色的红,丽是美丽的丽,我的名字是我的爸爸取的,现在这个名字有点土气,可老师出生的那个时候,红是很时髦的一个字,代表着积极向上,他希望我不光要长得美丽、大方,而且要做个积极进步的人。
你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请学生介绍父母长辈为自己取名字的故事)2.听了这么多名字的故事,你有什么发现呢?3.总结:爸爸妈妈用心地为我们取了好听的名字,这名字里饱含着爸爸妈妈的爱,寄托着爸爸妈妈的期望和祝福,爸爸妈妈多爱我们啊。
【板书:父母多爱我】齐读课题(指导读出感情)。
【设计意图:孩子的名字是每个孩子最熟悉的,通过调查自己名字的来历,发现了父母在为自己取名字的时候原来如此用心……一个小小的名字里也蕴含了父母多少的期望祝福,由此引出本课,让孩子由此感悟出父母长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
】环节二:父母的爱无处不在(一)爱的故事有一位叫陈远松的小朋友,也和我们一样尽情地享受着爸爸妈妈的爱,可是他却有些疑惑,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故事吧。
1.听故事《妈妈喜欢吃鱼头》,边听边想。
(播放故事)妈妈和外婆真的爱吃鱼头吗?她们为什么这么做呢?2.师生共同交流讨论。
3.其实呀,父母每天为我们做的事情都藏着他们对我们的爱。
相信你也有父母关爱你的感人故事。
同学们课前已经把最让你感动的事情记录在爱心卡上了。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爱心卡,先在小组里说一说爸爸妈妈关爱你的感人故事,说完以后,张贴在小组爱心树上。
(1)出示小组交流提示,提醒学生先听清要求,再进行小组活动。
(2)开展最佳爱心小组评选,标准为:学生一个接一个小声交流,其他学生会安静倾听,活动安静有序,任务完成又快又好。
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各组巡视,并了解小朋友的故事。
各组选出最感人的故事,上台分享。
……(学生上台交流父母在生活中给自己的疼爱)【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学生小组交流父母的爱,把自己的幸福传递给大家,一桩桩、一件件,从平常的生活中体会父母的爱】(二)感悟父母的爱无处不在1.比较几组亲情树。
数一数:每一天父母为你们做了多少事?看看有什么发现?2.交流到这里,看看我们亲手记录的亲情树,你有什么感受呢?生指名说。
父母的爱就在一顿顿丰盛的早餐、一句句关心的问候、一次次无微不至的照顾、一次次深情的陪伴中,就在这每天数也数不清的、平凡的小事中,父母的爱无处不在。
【板书:无处不在】【设计意图:课前布置学生观察记录一天里父母为我们做的事,让孩子们学会了留心自己的生活里原来充满着父爱和母爱。
教学中通过数一数父母每天为我们做了多少事,哪些事是天天都做的;孩子们已被亲情树上的爱深深地感动着,这种感动是发自内心的。
】(三)古人的母子情深1.同学们,父母的爱无处不在,只要留心,我们就能体会得到。
古人也是如此,诗人孟郊曾经写下这样一首诗,我们来一起读一读。
出示:古诗《游子吟》,齐读。
2.是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让我们在表演中再次感受妈妈对我们默默的爱。
(播放视频,学生表演《游子吟》)(四)父爱母爱都是爱1.妈妈的爱就在这一针一线中,妈妈的爱是香的……引读小诗《妈妈的爱》。
2.那么在你眼里,妈妈、爸爸的爱像什么呢?(出示妈妈(爸爸)的爱像--------,可以给我----------。
引导学生创编小诗)爸爸的爱像一把遮雨的伞,可以给我遮风挡雨。
妈妈的爱像阳光,给我温暖,让我不再感到寒冷。
爸爸的爱像灯光,可以给我指明方向。
……【设计意图:通过吟诵表演、创编小诗,让孩子更深地感悟父母的爱,把父母的爱更加形象化、具体化。
一首首小诗满满的都是父母的爱。
】环节三:情感升华,表达心中的爱1.观看情景剧《红红变了》的前半部分,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如果你是红红,你会怎么做?2.创编表演《红红变了》的后半部分。
教师现场进行指导,选出创编得最好的小组上台表演。
小结:我们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恩,要有一颗感恩的心,用自己的行动去爱爸爸妈妈。
3.同学们,你们真棒,这么小就学会了付出关爱。
让我们在爱心小纸条上写出对家人最想说的话,表达对他们的爱吧。
播放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回忆家人与自己发生的点点滴滴,走到学生中间,指导孩子写好对家人想说的话。
学生将写好的小纸条进行现场分享,请孩子将纸条带回家送给家人。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感受了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还懂得了要有一颗感恩的心,用自己的行动去爱爸爸妈妈。
我们是爱心小天使,会像爱家人一样爱自己的同学、老师、班级,让我们把爱表现出来,传递出去,让我们身边充满爱,让世界因为我们更温暖!(《让爱住我家》音乐起)【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教育孩子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恩,要有一颗感恩的心,用自己的行动去爱爸爸妈妈,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爱。
】七、板书设计清晰直观的板书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帮助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10.父母多爱我无处不在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倾听!小学道德与法治《10.父母多爱我》第二课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教材四年级上册《10.父母多爱我》第二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目标、重难点、方法、设计和板书七个方面来进行详细说明。
一、教材分析《父母多爱我》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的内容。
切合本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这个主题,从最重要的亲子关系入手,先帮助学生建立对这个“小家庭”概念的认识。
体会父母的关心和爱,同时也培养学生对父母的理解和尊重。
二、学情分析本单元编写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我的家庭生活"第1条"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孝心。
”其中《父母多爱我》侧重讲父母对孩子的爱,引导学生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尝试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加深对父母的理解,能够接纳父母对自己爱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目标1、父母爱我们,但有些做法让我们不能理解。
通过自主思考与合作探讨,学生能切身理解父母的做法,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
2、学会与父母沟通,尊重、孝敬父母。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父母有些做法让我们不能理解。
通过自主思考与合作探讨,学生能够切身理解父母的做法,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
教学难点:学会理解和接受父母的爱,并能和自己的父母正确沟通。
五、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明确值日职责,光靠说教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鲜活的班级生活中,依靠学生的切身体验、榜样示范、实际参与、及时评价来引导学生逐步形成。
在教学中我牢牢把握“在生活中,通过生活,为了生活”的德育宗旨。
在这样的宗旨下,我将采取情境教学法,创设孩子喜闻乐见的生活情节,引起孩子的情感体验,帮助孩子理解教材内容,树立正确的值日观。
此外还有启发式教学法,在第一板块中利用夸夸班级值日生,评选星级值日生等形式树立良好的值日生榜样。
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说服学生,然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认识到原来做法的“小气”,转向实现班集体视野下的“大气”。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本节课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学法上主要有: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
学生会在夸一夸、比一比、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中进行学习,他们将在探究和实践中找出班级的优秀值日生,解决值日时遇到的困惑。
六、教学设计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因此,本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教学过程:活动一:回味爱教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父母的爱无处不在,它融进我们生活的每一年每一天中。
下面我们一起看看父母陪我们长大的过程中的每一个美好时光。
(本照片由我们学生家长提供,你们要认真观看。
)播放学生照片。
教师:这是我们成长的每个日日夜夜、点点滴滴的一个缩影,从这些场景中你能体会到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学生:父母爱我们。
师:板书“爱”活动二:讨论爱师:对!父母爱我们!但我在上完上节课后,与部分同学交谈中听到他们是这样说的,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视频)。
视频一:(师)同学们:生活中,你的父母有让你不能理解的行为和做法吗?(生):有!父母到外地打工,让我和爷爷奶奶在家,他们只想到挣钱,一点也不关心我。
视频二:(生):爸爸每天让我步行到校上课,放学回家后,总是让我到楼下锻炼一会,我好累啊。
视频三:(生):有一次我语文考了85分,妈妈很生气,打了我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