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九年级数学下册 第三章 圆 3.6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3.6.2 圆的切线的判定同步练习 (新版)北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3.6《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1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3.6《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是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3.6节的内容。
这一节主要介绍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包括相离、相切和相交三种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概念,掌握判断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对图形的认知和空间想象能力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理解和应用还较为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巩固。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概念,掌握判断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克服困难,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概念,判断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方法。
2.教学难点: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理解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合作交流、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交流中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教学手段,直观展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探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总结判断方法。
3.巩固新知:教师通过例题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理解和应用。
4.拓展与应用: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可以采用流程图、示意图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3.6《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1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3.6《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1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3.6《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直线、圆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学习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直线和圆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后续学习圆的方程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直线和圆的基本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理解和应用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从而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理解和应用。
2.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来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2.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探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3.练习法:通过适量的练习,让学生巩固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直线和圆的图片,用于导入和呈现。
2.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直线和圆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直线和圆之间的相互关系。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定义和性质。
引导学生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操作,例如画出给定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或者找出给定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通过操作,让学生加深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巩固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理解。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3.6《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2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3.6《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2一. 教材分析《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是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3.6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让学生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包括相切和相交两种情况,并掌握判断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方法。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直线和圆的性质,为后续解析几何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直线、圆的基本性质和相互之间的交点性质。
但对于判断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实践操作能力尚待提高,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和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包括相切和相交两种情况。
2.让学生掌握判断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动手操作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从而提高学生对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图片。
2.准备课件和教学道具。
3.安排学生在课前预习相关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复习直线和圆的基本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直线和圆有哪些基本的性质?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2.呈现(15分钟)展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接着,通过课件演示直线和圆相切、相交的动态过程,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两种位置关系。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实例,分析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学生可以利用直尺、圆规等工具进行实际操作,验证理论。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请学生上台演示刚才的操作,并讲解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
其他学生认真听讲,互相交流心得。
5.拓展(10分钟)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3.6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直线与圆位置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4.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掌握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相关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5.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提高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理解并掌握相离、相切和相交三种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及其性质。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基本概念。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包括相离、相切和相交三种情况。这些关系在几何图形的研究和实际应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分析圆形花坛周围的道路设计,了解直线与圆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章节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几何概念。在讲授理论部分时,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对于切线的判定方法掌握得不够扎实,这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强调和巩固。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过程十分积极,他们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不过,我也观察到在小组讨论时,部分学生过于依赖同伴,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我会在后续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九年级数学下册 3.6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2 (新版)北师大版
3.6.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内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掌握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能用切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进行解答和证明。
会过圆上一点画出圆的切线,会画三角形内切圆并理解相关概念。
过程与方法 经历圆的切线判定定理的推导,能区分切线判定和性质定理,理解三角形内切圆及相关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在数学知识的探究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圆的切线的判定和性质定理的综合应用,会作三角形的内切圆,并理解其唯一性。
难点:区分并应用圆的切线的判定和性质定理进行解答和证明。
【导学过程】【知识回顾】直线和圆有几种位置关系?圆的切线具有什么性质?【情景导入】什么是圆的切线?我们已学过哪两种方法证明圆的切线?【新知探究】探究一、AB 是⊙O 的直径,直线l 经过点A , l 与AB 的夹角为∠α,当l 绕点A 旋转时,(1)随着∠α的变化,点O 到l 的距离d 如何变化?直线l 与⊙O 的位置关系如何变化?(2)当∠α等于多少度时,点O 到l 的距离d 等于半径R ?此时,直线l 与⊙O 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探究二、由此可得切线的判定定理:过半径的外端且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如图3,ABC ∆为等腰三角形,AB AC =,O 是底边BC的中点,⊙O 与腰AB 相切于点D ,求证:AC 与⊙O 相切.探究三、 已知⊙O 上有一点A ,过点A 作出⊙O 的切线 例2如图,在⊿ABC 中,作一个圆使它与三角形三边相切?作法:归纳:由作图可知,与三角形三边都相切的圆有且只有一个,这个圆叫做 叫三角形的内心,它是三角形 的交点。
【知识梳理】本节们我们学习哪些知识?(图3)CD D【随堂练习】1.如图4,直线AB 与⊙O 相切于点A ,⊙O 的半径为2,若30OBA ∠=︒,则OB 的长为( )A.B. 42.点D 在AB 的延长线上,DC 切⊙O 于C ,若25A ∠=︒, 则D ∠等于 () A.40︒ B. 50︒ C. 60︒ D. 70︒3.(2009泸州)如图6,以O 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中,大圆的弦AB 与小圆相切于点C ,若大圆半径为10cm ,小圆半径为6cm ,则弦AB 的长为 cm .4.已知:如图7,△ABC 中,AC =BC ,以BC 为直径的⊙O 交AB 于E 点,直线EF ⊥AC 于F . 求证:EF 与⊙O 相切.5.已知:如图8,PA 切⊙O 于A 点,PO ∥AC ,BC 是⊙O 的直径.请问:直线PB 是否与⊙O 相切?说明你的理由.6.(2009安顺)如图9,AB=BC ,以AB 为直径的⊙O 交AC 于点D ,过D 作DE⊥BC,垂足为E 。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三章 3.6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三章 3.6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1、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简介在数学中,直线和圆是两个基本的图形,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对于理解几何问题非常重要。
在本章中,我们将讨论直线和圆的几种位置关系,并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加深理解。
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种类2.1、直线与圆相离当一条直线和一个圆没有任何交点时,我们称直线和圆相离。
这种情况下,直线和圆之间的距离大于圆的半径。
2.2、直线与圆相切当一条直线和一个圆有且仅有一个交点时,我们称直线与圆相切。
这种情况下,直线和圆之间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
2.3、直线穿过圆的两个交点当一条直线和一个圆有两个交点时,我们称直线穿过圆的两个交点。
在这种情况下,直线和圆之间的距离小于圆的半径。
2.4、直线包围圆当一条直线完全包围一个圆时,我们称直线包围圆。
这种情况下,直线和圆之间的距离小于圆的半径。
3、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3.1、判断直线与圆相离要判断一条直线与一个圆相离,可以通过计算直线到圆心的距离与圆的半径的关系来确定。
如果直线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圆的半径,即可判断直线与圆相离。
3.2、判断直线与圆相切要判断一条直线与一个圆相切,可以通过计算直线到圆心的距离与圆的半径的关系来确定。
如果直线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即可判断直线与圆相切。
3.3、判断直线穿过圆的两个交点要判断一条直线是否穿过一个圆的两个交点,可以通过计算直线到圆心的距离与圆的半径的关系来确定。
如果直线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圆的半径,即可判断直线穿过圆的两个交点。
3.4、判断直线包围圆要判断一条直线是否完全包围一个圆,可以通过计算直线到圆心的距离与圆的半径的关系来确定。
如果直线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圆的半径,即可判断直线包围圆。
4、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在几何问题中的应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在几何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以下问题为例:问题:已知一个固定圆和一条动点直线,求直线上的点到圆的切线的长度之和的最小值。
九年级数学下册 第三章 圆 3.6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
M(4,3),以M为圆心,r为半径(bànjìng)的圆与x轴相交,与
y轴相离,那么r的取值范围为 (
)D
A.0<r<5
B.3<r<5
C.4<r<5
D.3<r<4
第十七页,共四十四页。
★★3.(易错警示题)如图,在△ABC中,∠C=90°,
AC=3,BC=4,☉B的半径为1,已知☉A与直线BC相交,
No 港区月考)以坐标(zuòbiāo)原点O为圆心,。∴BD⊥OA,∵直线EF切☉O于点A,。在Rt△OAE中,
∵tan∠AOE=_____,。解:(1)∵AE是☉O的切线,∴∠BAE=90°,。∵AB为☉O的直径,∴∠ACB=90°,。已知 ☉O的半径是3 cm,点A为直线l上一点,。∵AD是☉O的直径,∴∠ABD=90°,
第六页,共四十四页。
【基础小练】
请自我检测一下预习的效果吧!
1.已知☉O的半径为8 cm,若一条直线(zhíxiàn)和圆心O的距离
为8 cm,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圆的位置关系是
A.相离
B.相切
( B)
C.相交
D.不能确定
第七页,共四十四页。
2.已知☉O的半径为5,直线l和点O的距离(jùlí)为d cm,
∵∠ACE=90°,∠ACBAE=A3B0°,2CE=2,
第三十二页,共四十四页。
∴AE=2CE=4, ∵∠BAE=90°,∠ABC=30°,
∴tan∠ABC= A E, 即34, A B43,
A B 3 A B
∴ A D , ∴3AD=6.
43 2
第三十三页,共四十四页。
【我要做学霸】
切线(qiēxiàn)的三条性质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1)3.6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
O
●
O
●
O
a(地平线)
观察三幅太阳落山的照片,地平线与太阳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
a(地平线)
你发现这个自然现象反映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量化揭密
• 如图,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d与⊙O的半径r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r
●
O ┐d
r
●
O
r
●
O
相交
d ┐ 相切
d
┐ 相离
第三章 圆
3.6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第1课时)
一 复习导课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有几种?
(1)d<r (2)d=r (3)d>r
点在圆内 点在圆上 点在圆外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描述了黄昏日落 时分塞外特有的景象。如果我们把太阳看成一个圆, 地平线看成一条直线,那你能根据直线与圆的公共点 的个数想象一下,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几种?
,这个惟一的
2、(1)类比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是否也可以用数量关 系来判断?
合作探究
4.课本91页随堂练习1、2题。
五 课堂小结 回归目标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公共点个数
公共点名称
直线名称
数量关系
达标检测
1、已知圆的直径为13cm,设直线和圆心的距离为d :
1)若d=4.5cm ,则直线与圆 , 直线与圆有____个公共点.
2)若d=6.5cm ,则直线与圆______, 直线与圆有____个公共点. 3)若d= 8 cm ,则直线与圆______, 直线与圆有____个公共点.
2.(2007山东青岛)⊙O的半径是6,点O到直线a的距离为5,则直线a与⊙O的位置关系为( ).
九年级数学下册第3章圆3.6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3.6.1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课件20页文档
课件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பைடு நூலகம்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九年级数学下册 第三章 圆 3.6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第
综合能力提升练
6.已知☉O 的半径为 6,☉O 的一条弦 AB ( A )
A.相离
B.相切
C.相交 D.无法确定
7.如图,已知∠BAC=45°,一动点 O 在射线 AB 上运动( 点 O 与点 A
不重合 ),设 OA=x,如果半径为 1 的圆 O 与射线 AC 有公共点,那么
知识要点基础练
4.已知Rt△ABC的斜边AB=6厘米,直角边AC=3厘米,则以C为圆心, 以2厘米为半径的圆和AB的位置关系是 相离 ,以4厘米为半径 的圆和AB的位置关系是 相交 . 5.已知l1∥l2,l1,l2之间的距离是3 cm,圆心O到直线l1的距离是1 cm,如 果☉O与直线l1,l2有三个公共点,那么圆O的半径为 2或4 cm.
综合能力提升练
解:过点 A 作 AD⊥PN,垂足为 D,以 A 为圆心,以 100 米为半径画弧 交 PN 于点 B,C,连接 AB,AC.
∵在 Rt△PAD 中,∠APD=30°,PA=160 米,∴AD=80 米. ∵在 Rt△ABD 中,AB=100 米,AD=80 米, ∴BD= ������������2-������������2 = 1002-802=60( 米 ), ∴BC=60×2=120( 米 ), ∵v=18 千米/小时=5 米/秒,∴t=������������������=24( 秒 ). ∴学校受到噪音影响,受影响的时间是 24 秒.
x 的取值范围是( A )
A.0<x≤ 2
B.1<x≤ 2
C.1≤x≤ 2
D.x> 2
综合能力提升练
8.( 益阳中考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半径为2的☉P的圆 心P的坐标为( -3,0 ),将☉P沿x轴正方向平移,使☉P与y轴相切,则 平移的距离为( B ) A.1 B.1或5C.3 D.5
九年级数学下册 3.6.3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切线判定)
第9课时§3.6.3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知识目标:能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会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德育目标:辩证地看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难点: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教学过程设计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直线与圆有相交、相切、相离三种位置关系,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直径。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概念1、切线的判定通过旋转实验的办法,探索切线的判定条件。
经过直径的一端,并且垂直于这条直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AB⊥CD,且点A在⊙O上∴CD是⊙O的切线2、切线判定的应用☆做一做书本P 121 做一做这是切线判定定理的一个直接应用,由于学生只学过用尺规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而没有学过用尺规一般地作垂线,因此,这里不要求所有学生都用尺规作图,允许用三角尺作垂线。
3、讲解例题例1如图,AB是⊙O的直径,∠ACB = 45°,BA = BC,求证:BC是⊙O的切线。
分析:此例是巩固学生对圆的切线判定的理解。
可让手让学生自己做。
C第 1 页/ 共2 页4、讲解例题例2如图,AB是⊙O的直径,点D在AB的延长线上,BD = OB,∠CAB = 30°,求证:DA 是⊙O的切线。
三、随堂练习1、书本P 123 随堂练习12、《练习册》P 56 4、5、73、《练习册》P 57 2、3四、小结经过直径的一端,并且垂直于这条直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五、作业书本P 123 习题3.8 1六、教学后记第 2 页/ 共2 页。
2018_2019学年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圆3.6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3.6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一、教学目标:1、理解直线和圆相交、相切、相离等概念。
2、掌握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性质和判定。
3、使学生从运动的观点来观察直线和圆相交、相切、相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二、教学重难点:1、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的关系判别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研究及运用.三、教学过程:(一)基本概念1、观察:(组织学生,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2、归纳:(引导学生完成)(1)直线与圆有两个公共点;(2)直线和圆有唯一公共点(3)直线和圆没有公共点3、概念:(指导学生完成)由直线与圆的公共点的个数,得出以下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1)相交:直线与圆有两个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交.(2)相切:直线和圆有唯一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切.这时直线叫做圆的切线,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3)相离:直线和圆没有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离.(二)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数量特征1、回顾复习:点与圆的位置关系(1)点在圆内 d<r;(2)点在圆上 d=r;(3)点在圆外 d>r.2、归纳概括:如果⊙O的半径为r,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d,那么3、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判定方法小结:(三)议一议,齐探究(1)你能举出生活中直线与圆相交、相切、相离的实例吗?(2)上图中的三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你能画出它们的对称轴吗?(3)如图(2),直线CD 与⊙O 相切于点A ,直径AB 与直线CD 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说一说你的理由.回答:(1)学生回答,老师评讲。
(2)老师将准备好的三个圆纸板,给两个学生自己对折,另一个老师在讲台上展示给全体学生看,最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对称轴。
(3)同学们都认为直径AB垂直于直线CD。
因为图(2)是轴对称图形,AB是对称轴,所以沿AB对折图形时,AC与AD重合,因此∠BAC=∠BAD=90°.师:我们一起分析:因为直线CD与⊙O相切于点A,直径AB与直线CD垂直,根据切线的定义可知:直线CD是⊙O的切线。
九年级数学下册3.6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课标解读素材(新版)北师大版
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课标解读一、课标要求人包括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经过已知点作圆问题,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以及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内切圆等内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本节相关内容提出的教学要求如下:1.探索并了解点与圆的位置关系.2.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掌握切线的概念,探索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的关系,会用三角尺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3.*探索并证明切线长定理:过圆外一点所画的圆的两条切线长相等.4.知道三角形的内心和外心.5.会利用基本作图完成: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作圆;作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二、课标解读1.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是在学生学习了圆的概念及有关性质后给出的.结合生活实际学生易于发现点和圆有三种位置关系,即点在圆内,点在圆上和点在圆外.从数的角度,这三种位置关系是用点到圆心的距离与圆半径的大小关系来刻画的.由圆的定义可知,圆上的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等于半径.而圆内的点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圆的内部可以看成是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圆外的点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圆的外部可以看成是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反过来,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的点都在圆上,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都在圆内,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都在圆外.点和圆的位置关系与点到圆心的距离的数量关系互相对应.由位置关系可以确定数量关系,反过来由数量关系也可以确定位置关系.这种等价关系应当让学生掌握.在三种位置关系中,当点在圆上时,由这些点得到的多边形(圆内接多边形)的角和边的性质更加丰富,如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等.2.关于过已知点作圆的问题,实际上是圆的确定问题,本质上是圆心的确定问题.类比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由学生探究过一点、两点作圆,其中过一点的圆有无数个,它们的圆心是除了该点外的所有点,过两点也能作无数个圆,它们的圆心在连结两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而过三点作圆就要进行分类讨论,当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由于要作一个点到这三点的距离相等,因而只要作三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其交点即为所求,这样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三角形的外接圆及三角形的外心,这里要求学生能用尺规作图,作出一个三角形的外接圆;当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是不存在一个圆能同时经过这三个点的.证明时可以采用反证法.反证法不是直接证法,而是一种间接证法,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教科书主要要求让学生理解反证法的思想,也没有安排相应的习题.教学中,可以举一些逻辑关系非常鲜明但又不复杂的例子进行讲解.同时,一定要把握好对反证法的要求,知道它是证明问题的一种方法,不要求让学生做过多过难的关于反证法的习题.3.在学习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后,可以类比研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有三种位置关系分别是相离,相切和相交.这三种位置关系从数的角度看,是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半径的大小关系来刻画的,从形的角度看,是研究直线与圆的公共点的个数.其中直线与圆相切是重点研究的一种位置关系.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切线的判定和性质,应当联系生活实际,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及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理解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进而理解直线与圆相切.通过设计钥匙环在横格本上的移动,让学生从几何的角度(交点个数)和代数的角度(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的比较)分析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也可以设计过一点做圆的切线问题(此时,这个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必然要做讨论),如果点在圆上,过这个点旋转这条直线,让学生观察、分析直线与圆的公共点的个数以及与过这个点的半径所成的角度,由此合情推理得到切线的判定定理,并且能够借助三角尺过圆上一点作圆的切线.如果点在圆外,让这条直线绕该点旋转,通过与圆有两个公共点、一个公共点到没有公共点的连续变化的过程,去体验和感受直线与圆相切的位置关系.在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变换探究得出图形的性质后,对发现的性质进行证明,实现直观感知、操作实验和逻辑推理的有机结合,使推理论证成为观察、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后的自然延续.4.切线长定理的探索与证明为选学内容.切线是直线,它是无限长的.为了研究切线的一些特性,需要定义切线长.切线长是用圆外一点与切点的连线段长度来定义的.切线长定理再次体现了圆的轴对称性,它为证明线段、角、弧相等及垂直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若圆的两条切线平行时,则连结两个切点的线段即为直径.当圆的两条切线相交时,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因而连结两个切点可以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垂径定理还可以得到一些基本性质:圆外一点与圆心的连线垂直平分两切点的连线,并且平分两切线的夹角,以及平分两切点间的优弧和劣弧等.如果过圆上的三个点作两两相交的切线,就可以形成三角形的内切圆问题,这里要使学生明白内心的概念,会作出一个三角形的内切圆,并能区分内切圆与外接圆.5.在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研究中要注意数学思维的连续性,不要割裂研究问题的情景.如在“点和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节中,教材设计的探索性问题是:“已知圆心和半径,可以做一个圆.经过一个点A能不能做圆”.实际上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补充“不经过点A做圆”的要求.这里又涉及点A在圆内和圆外两种情形.如此,不仅契合了这一节的主题,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研究点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意识.6.有了对于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学习基础,对于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研究方法与研究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一脉相承,都是从几何特征(交点个数)和代数特性(到圆心的距离和半径的关系)两个角度考虑.虽然新课标对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没有作出要求,但考虑到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连贯性,教材安排了“实验与探究”的选学内容,让学生类比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研究圆和圆的位置关系,进一步体会其中的研究方法,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尝试自主学习这部分内容.。
九年级数学下册 第3章 圆 3.6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3.6.1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O
第十八页,共十九页。
内容 总结 (nèiróng)
No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数学。A.(-3,-4)。直线和圆没有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离.。你能
举出生活中直线与圆相交、相切、相离的实例吗。利用公共点的个数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 系具有一定的局限,你有更好的判断方法吗。圆心到点的距离d与半径(bànjìng)r的关系。令圆 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d,圆的半径(bànjìng)为r。形的角度是直线与圆的交点的个数.。已知 Rt△ABC的斜边AB=8cm, AC=4cm.。当r=4cm时,d<r,AB与⊙C相交.
第十二页,共十九页。
典例精析
已知Rt△ABC的斜边AB=8cm, AC=4cm. (1)以点C为圆心作圆,当半径为多长时,AB与⊙C相切? (2)以点C为圆心,分别以2cm和4cm的长为半径作两个圆,这两个圆与AB分别有怎样的位
置(wèi zhi)关系?
第十三页,共十九页。
典例精析
解:(1)过点C作CD⊥AB于点D.
答案(dá àn):C
第十七页,共十九页。
随堂检测( jiǎn cè)
3.(赤峰·中考)如图,⊙O的圆心到直线l的距离( jùlí)为3cm,⊙O的半径为1cm,将 直线l向右(垂直于l的方向)平移,使l与⊙O相切,则平移的距离是( )
A.1cm B.2cm C.4cm D.2cm或4cm
l 答案(dá àn):D
l
直线和圆没有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离.
l
你能举出生活中直线与圆相交、相切、相离的实例吗?
第七页,共十九页。
课堂探究
想一想
(1)
l
·O
相离 (4)
看图判断直线(zhíxiàn)l与⊙O的位置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二十六)[第三章 6 第2课时圆的切线的判定]一、选择题1.下列直线是圆的切线的是( )链接听课例1归纳总结A.和半径垂直的直线B.和圆有公共点的直线C.到圆心的距离等于直径的直线D.经过半径的外端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2.在△ABC中,∠C=90°,CD⊥AB于点D,则直线AC与△BDC的外接圆的位置关系是( ) A.相离 B.相切C.相交 D.无法确定3.2017·十堰期末如图K-26-1,点O为△ABC的外心,点I为△ABC的内心,若∠BOC =140°,则∠BIC的度数为链接听课例3归纳总结( )图K-26-1A.110° B.125°C.130° D.140°4.2017·武汉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5,7,8,则其内切圆的半径为( )A.32B.32C. 3 D.2 35.如图K-26-2,AB是⊙O的直径,BC交⊙O于点D,DE⊥AC于点E,要使DE是⊙O的切线,还需补充一个条件,则补充的条件不正确的是()图K-26-2A.DE=DO B.AB=ACC.CD=DB D.AC∥OD二、填空题6.如图K-26-3,⊙P的半径为2,圆心P在函数y=6x(x>0)的图象上运动,当⊙P与x轴相切时,点P的坐标为________.图K -26-37.如图K -26-4,已知⊙O 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ABC 的内切圆,则⊙O 的面积为________.图K -26-48.如图K -26-5,在△ABC 中, AB =AC ,∠B =30°,以点A 为圆心,3 cm 长为半径作⊙A ,当AB =________cm 时,BC 与⊙A 相切.链接听课例2归纳总结图K -26-59.三角形的面积为12,周长为24,则其内切圆的半径为________. 三、解答题10.如图K -26-6,在Rt △ABC 中,∠ABC =90°.(1)先作∠ACB 的平分线,设它交AB 于点O ,再以点O 为圆心,OB 长为半径作⊙O (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求证:AC 是所作⊙O 的切线;(3)若BC =3,sin A =12,求△AOC 的面积.图K -26-611.如图K-26-7,AB是⊙O的弦,OA⊥OD于点O,AB,OD交于点C,且CD=BD.(1)判断BD与⊙O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当OA=3,OC=1时,求线段BD的长.链接听课例2归纳总结图K-26-712.2017·黄石如图K-26-8,⊙O是△ABC的外接圆,BC为⊙O的直径,点E为△ABC的内心,连接AE并延长交⊙O于点D,连接BD并延长至点F,使得BD=DF,连接CF,BE.(1)求证:BD=DE;(2)求证:直线CF为⊙O的切线.图K-26-813.2018·新疆如图K-26-9,PA与⊙O相切于点A,过点A作AB⊥OP,垂足为C,交⊙O 于点B,连接PB,AO,延长AO交⊙O于点D,与PB的延长线交于点E.(1)求证:PB是⊙O的切线;(2)若CO =3,AC =4,求sin E 的值.图K -26-9新定义探究题联想三角形内心的概念,我们可引入如下概念. 定义:到三角形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叫做此三角形的准内心.举例:如图K -26-10①所示,若PD ⊥AB ,PE ⊥BC ,PD =PE ,则点P 为△ABC 的准内心. 应用:如图②所示,BF 为等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准内心P 在BF 上,PD ⊥AB ,PE ⊥BC ,且PF =12BP ,求证:点P 是△ABC 的内心.探究:如图③所示,已知△ABC 为直角三角形,∠C =90°,准内心P 在AC 上,PD ⊥AB .若PC =12AP ,求∠A 的度数.图K -26-10详解详析【课时作业】 [课堂达标] 1.[答案] D 2.[解析] B ∵CD ⊥AB ,∴∠CDB =90°,∴BC 为△BDC 外接圆的直径.又∵∠ACB =90°,∴AC ⊥CB ,∴AC 是△BDC 的外接圆的切线.3.[解析] B ∵点O 为△ABC 的外心,∴∠A =12∠BOC =70°,∴∠ABC +∠ACB =180°-70°=110°. ∵点I 为△ABC 的内心,∴BI 平分∠ABC ,CI 平分∠ACB ,∴∠IBC +∠ICB =12(∠ABC +∠ACB )=55°,∴∠BIC =180°-55°=125°.故选B.4.[解析] C 如图,AB =7,BC =5,AC =8,内切圆的半径为r ,切点为G ,E ,F ,过点A 作AD ⊥BC 于D ,设BD =x ,则CD =5-x .由勾股定理可知:AD 2=AB 2-BD 2=AC 2-CD 2, 即72-x 2=82-(5-x )2,解得x =1,∴AD =4 3. ∵12·BC ·AD =12(AB +BC +AC )·r , 即12×5×4 3=12×20×r ,∴r = 3.故选C. 5.[解析] A 由于D 是圆上一点,所以要说明DE 是⊙O 的切线,只需证明OD ⊥DE 即可.又因为DE ⊥AC ,所以当AC ∥OD 时,可得OD ⊥DE ;当CD =DB 时,即D 为BC 的中点,而点O 为AB 的中点,所以OD ∥AC ;当AB =AC 时,连接AD ,因为AB 是⊙O 的直径,所以AD ⊥BC ,所以CD =DB .因此B ,C ,D 中的条件均可说明DE 是⊙O 的切线.6.[答案] (3,2)7.[答案] π3[解析] 设BC 与⊙O 切于点D ,连接BO ,OD ,则BD =12BC ,∠DBO =30°.在Rt △BOD 中,∠BDO =90°,∠DBO =30°,BD =1,解直角三角形得OD =33, 所以⊙O 的面积S =π×⎝ ⎛⎭⎪⎫332=π3.8.[答案] 6 9.[答案] 1[解析] 由题意作图.因为S △ABC =S △ABO +S △BCO +S △CAO ,所以12AB ·r +12BC ·r +12CA ·r =12,即12(AB +BC +CA )·r =12,所以r =2424=1. 10.解:(1)如图所示.(2)证明:如图,过点O 作OE ⊥AC 于点E . ∵CF 平分∠ACB ,∠ABC =90°, ∴OE =OB ,∴AC 是所作⊙O 的切线. (3)∵sin A =12,∠ABC =90°,∴∠A =30°,∴∠ACO =∠OCB =12∠ACB =30°.∵BC =3,∴AC =2 3,OB =BC ·tan30°=3×33=1,∴OE =OB =1,∴△AOC 的面积为12AC ·OE =12×2 3×1= 3. 11.解:(1)BD 是⊙O 的切线.证明:连接OB . ∵OA =OB ,∴∠OAC =∠OBC . ∵OA ⊥OD ,∴∠AOC =90°, ∴∠OAC +∠ACO =90°. ∵CD =BD ,∴∠DCB =∠DBC .∵∠DCB =∠ACO ,∴∠ACO =∠DBC , ∴∠DBC +∠OBC =90°,即∠OBD =90°,∴BD 是⊙O 的切线.(2)设BD =x ,则CD =x ,OD =x +1,OB =OA =3,在Rt △OBD 中,由勾股定理得OB 2+BD 2=OD 2,即32+x 2=(x +1)2,解得x =4. ∴线段BD 的长为4.12.证明:(1)∵E 是△ABC 的内心, ∴∠BAE =∠CAE ,∠EBA =∠EBC .∵∠BED =∠BAE +∠EBA ,∠DBE =∠EBC +∠DBC ,∠DBC =∠CAE ,∴∠DBE =∠BED , ∴DB =DE .(2)连接CD .∵BC 为⊙O 的直径,∴∠BDC =90°. ∵AD 平分∠BAC , ∴∠DAB =∠DAC , ∴BD ︵=CD ︵,∴BD =CD .∵BD =DF ,∴CD =DB =DF ,∴∠BCF =90°,∴BC ⊥CF ,∴直线CF 为⊙O 的切线. 13.解:(1)证明:连接OB , ∵PO ⊥AB ,∴AC =BC ,∴PA =PB .在△PAO 和△PBO 中,∵PA =PB ,AO =BO ,PO =PO , ∴△PAO ≌△PBO ,∴∠OBP =∠OAP =90°, ∴PB 是⊙O 的切线.(2)连接BD ,则BD ∥PO ,且BD =2OC =6. 在Rt △ACO 中,CO =3,AC =4,∴AO =5. 在△ACO 与△PAO 中,∠AOC =∠POA , ∠ACO =∠PAO =90°, ∴△ACO ∽△PAO , ∴AO PO =CO AO =AC PA, ∴PO =253,PA =203,∴PB =PA =203. ∵BD ∥PO ,∴△EBD ∽△EPO , ∴BD PO =EB EP ,解得EB =1207,∴EP =50021, ∴sin E =PA EP =725.[素养提升] 解:应用:证明:∵△ABC 是等边三角形,∴∠ABC =60°.∵BF 为△ABC 的角平分线,∴∠PBE =30°.∵PE ⊥BC ,∴PE =12BP .∵BF 是等边三角形ABC 的角平分线, ∴BF ⊥AC .∵点P 是△ABC 的准内心,PD ⊥AB ,PE ⊥BC ,∴PD =PE .∵PF =12BP ,∴PE =PD =PF ,∴点P是△ABC 的内心.探究:根据题意,得PD =PC =12AP .∵sin A =PD AP =12AP AP =12,∠A 是锐角,∴∠A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