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生态养殖新技术
泥鳅生态养殖技术

种 ,养殖半年后可收获0 . 5 千克成鳅 生态养鳅 主要技
术如下 :
一
等 ).每次追施量 为 l 5 千克/ l 0 0 平方米 同时投喂 蚕 蛹 、米糠 、豆饼 、菜籽饼 、动物下脚料 等饵料 ,后期 最好 在 集 鱼坑或 溜 内施 肥投 饵 ,这 样有 利 于集 中起
捕. .
作物 ( 水稻 、慈姑 、荸荠等 )又是很好 的遮 荫物 ,水
田深度也正好 符合泥鳅生长 。泥鳅在 Ⅱ J 巾钻 洞松 土 .
应投 喂蚕蛹 和炒米糠各半 的混 合饵 料 。投饵时 间在 每
天下午 1 次投 入 ,也可分 早晚2 次投 喂 ,以次 日早晨 不 剩食或 略有剩 食为度 ,每 次投 饵量为泥鳅总体重 的
捕食害虫 .既有利于农作物 生 长,又可减少农 作物病
虫害 。生 态养鳅不需经常换 水 。水中的物质 可以随时 与土壤 进 行交换 ,一般每 平方 米水 而放 养0 . 2 下克 鳅
3 %~ 5 % ,水温高时 ,可增至8 5 % ~1 0 0 %。放养 一个
月后 ,每隔 l 5 天追 施 发酵 的有 机肥 ( 猪 、牛 、羊类
五、 日常管理
耍 经 常 检 查 田 埂 及
进 、排 水 口防逃 设施 .发
现 漏 洞 及 时 修 补 , 以 免 泥
厢 沟 相通 ,沟 宽 5 0 厘米,
鳅 逃 逸 水 u J 养殖 水 位 应 根 据 农 作 物 生 长需 要 并兼
顾 泥 鳅 的 生 活 习 性 , 从 农
深2 5~3 0 厘 米 ,使 养殖 Ⅱ 】 块 分成 4 / J ' , 块 ,进 、排 水 口 要 用 铁 丝 网 或 塑 料 网 拦
水 田插 秧 后 及 时 放 养 鳅 种 。 选 用 3 厘 米 左 有 的 泥
泥鳅鱼养殖技术

泥鳅鱼养殖技术泥鳅鱼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在中国南方地区广泛分布。
泥鳅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人们喜爱的食品之一。
由于泥鳅鱼生长速度快,繁殖力强,而且饲料成本低,因此泥鳅鱼养殖逐渐成为了一种非常有前途的农业产业。
本文将介绍泥鳅鱼养殖的技术和注意事项。
一、水质管理水质是影响泥鳅鱼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泥鳅鱼适宜生长的水温为22-28℃,最适宜的pH值为7.0-8.0。
在养殖过程中,要定期检测水质,保证水质清洁卫生。
如果水质不好,可以通过增氧、换水等方法进行处理。
二、饲料管理泥鳅鱼的饲料主要分为干饲料和活饲料两种。
干饲料是指粉状或颗粒状的饲料,主要由鱼粉、玉米粉、豆粉、蛋白粉等原料制成。
活饲料包括水蚤、小虫、水蛭等,可以提高泥鳅鱼的食欲和健康状况。
在饲料管理方面,要根据泥鳅鱼的生长阶段和体重来选择合适的饲料,保证饲料的种类和数量合理。
三、疾病防治泥鳅鱼容易感染一些常见的疾病,如霉菌病、细菌病、病毒病等。
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卫生防疫,定期检查鱼体状况。
如果发现有疑似疾病的泥鳅鱼,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避免疾病扩散。
四、养殖环境泥鳅鱼的养殖环境应该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在冬季,要加强保温措施,避免水温过低影响泥鳅鱼的生长。
在夏季,要注意防晒,避免过度的光照导致泥鳅鱼的水分蒸发过快。
五、市场销售泥鳅鱼的市场需求量大,价格也比较稳定。
在养殖过程中,要根据市场需求来确定养殖规模和销售计划。
可以通过与餐饮企业、超市等建立合作关系,提高产品的销售和价值。
六、其他注意事项1. 泥鳅鱼的养殖密度要适宜,不能过度密集,否则会影响泥鳅鱼的生长和健康。
2. 养殖池要保持清洁卫生,避免杂草等杂物的污染。
3. 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节约用水,合理利用资源。
4. 泥鳅鱼的养殖要遵循生态环保的原则,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和损害。
总之,泥鳅鱼养殖是一项非常有前途的农业产业。
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养殖技术和注意事项,就可以获得丰厚的收益。
泥鳅养殖技术方法介绍

泥鳅养殖技术方法介绍泥鳅养殖是一种非常常见和受欢迎的养殖方式,它不仅适应能力强,生长迅速,而且对磷、氨氮等水质污染物有很好的吸附和净化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泥鳅养殖的技术方法。
一、养殖池塘的选择和建设泥鳅适合在池塘、水塘和鱼池中进行养殖。
选择合适的池塘非常重要,一般情况下,最好选择土壤土质松软、温湿适宜的湖泽低洼地或河滩平地。
在选择池塘时,还要注意水源充足、水质清澈、周边环境无污染。
在建设池塘时,要注意挑选适合养殖的池塘面积,一般每亩面积可养殖3-4万尾泥鳅。
池塘的深度宜保持在1-1.5米,以适应泥鳅的生长需要。
此外,要注意修筑塘堤,保持塘面水位平稳,防止暴雨时水位过高溢出。
二、选购泥鳅种苗泥鳅可通过购买种苗或人工繁殖方式得到。
在选购种苗时,应选择健康、活力好的种苗。
种苗的体型应均匀,没有明显的畸形,体色鲜亮,活动力强烈。
此外,还要注意检查种苗的鳞片和鳍是否完整,没有损伤。
三、合理投喂饲料泥鳅以浮游生物、浮游藻类和底栖动物为食,所以在投喂饲料时应合理搭配。
可以使用水藻、小麦糠、鱼粉等作为基础饲料,再加入一些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等适量的营养物质。
投喂饲料的量应根据池塘的水质和泥鳅的生长情况来调整。
开始时,可按照每天0.5-1%的比例投喂,每天分几次均匀投放。
当泥鳅的生长趋势稳定时,可以适当增加投喂量,但要注意避免造成过度投喂,以防止水质恶化和泥鳅发生消化不良。
四、管理水质环境养殖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水质清澈、氧气充足,以确保泥鳅的健康生长。
常规的水质管理方法包括定期更换水源,每天进行水质监测和调整,控制盐碱度和温度等。
此外,还要定期清洗养殖池塘,去除杂质和底泥等物质,以保持池塘的清洁卫生。
同时,应避免使用过多的化学药物,以免对泥鳅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五、控制病害和盗捕问题在泥鳅养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病害和盗捕问题。
为了有效控制病害,可以采用定期检查泥鳅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在养殖场周边设置围栏和监控设备等,以防止盗捕问题的发生。
泥鳅养殖技术 掌握这八点就能让你养好泥鳅

泥鳅养殖技术掌握这八点就能让你养好泥鳅泥鳅营养丰富,味道清爽鲜美,肉质细嫩,有“水中人参”的称号。
又因泥鳅具有对环境适应能力强、容易养殖、运输方便,生产成本低等优点,也是现今一个非常不错的农村水产品种养殖项目。
那么,泥鳅应该如何养殖呢?泥鳅的养殖技术有哪些?接下来专业人士跟大家分享泥鳅养殖技术,掌握这八点就能让你养好泥鳅!一、泥鳅的投放1、一种是当年放养的苗种当年收获成鳅,就是4月份前把体长4-7厘米的上年苗养殖到下半年的10-12月份收货,这样既有利于泥鳅生长,提高饲料效率,当年能达到上市规格,还能减少由于囤养、运输带来的病害与死亡。
过大易性成熟,成活率低;规格太小到秋天不容易养殖成商品泥鳅。
2、第二种就是隔年下半年收获,也就是当年9月份将体长3厘米的泥鳅养到第二年的7-8月份收获4月份至5月上旬正值泥鳅怀卵时期,放养时间最好避开泥鳅的繁殖季节,可选在2-3月份或6月中旬后放苗。
放养时的处理鳅种放养前用3%-5%食盐水消毒,以降低水霉病的发生率,浸洗时间未5-10分钟。
二、水质调控鳅种刚入池时,池水水深保持在10~20厘米,以后随着鳅种的生长,逐渐加深水位到应有的深度,平时浅一些,炎热高温时可加深一些,并经常注入新水,保持良好的水环境。
天气闷热时,池水易缺氧,如发现泥鳅游到水面吐食空气,应及时添注新水或采取增氧措施。
三、池塘土质土质对饲养泥鳅效果影响很大,生产实践表明,在黏质土中生长的泥鳅,身体黄色,脂肪较多,骨骼软嫩,味道鲜美;在沙质土中生长的泥鳅,身体乌黑,脂肪略少,骨骼较硬,味道也差。
四、饲料选择泥鳅为杂食性小型鱼类,饲料来源很广,水蚤、蚯蚓、蝇蛆等是泥鳅天然的饵料生物,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投喂米糠、豆饼、豆渣、血粉、麦麸等。
泥鳅的摄食量与水温密切相关,3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1%,4月~6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4%,7月~8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1%,9月~10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4%。
泥鳅生态养殖技术泥鳅养殖业

泥鳅生态养殖技术- 泥鳅养殖业生态养鳅,包括稻田、慈菇田、荸荠田养鳅等生态间作模式。
这些田中有丰富的天然饵料,农作物是很好的遮阳物,水田深度也符合泥鳅的生长。
一般每平方米水面可放养0.2公斤鳅种,养殖半年后可收获0、5公斤成鳅。
稻鳅兼作两相宜。
现将主要技术介绍如下:一、精整田块。
养鳅田块要水源充足。
放风前,将田埂加宽夯实,在田块四周插上木板或塑料板,人泥30厘米,用以防逃。
在田沿田埂开一条围沟,田中心开纵横厢沟。
围沟与厢沟相通,沟宽50厘米,深25―30厘米,将养殖田块分成均等4小块,进、排水口用铁丝或塑料网拦挡,以防鳅逃跑。
二、施足基肥。
泥徽主要捕食水蚤、丝蚯蚓、摇纹幼虫等,适度施肥,能促使饵料生物的生长:光将池水放干,曝晒3―4天,再按每亩撤米糠130公斤。
次日,每亩追施发酵畜肥200―300公斤,再晒4―5天,使其腐烂分解,然后蓄水。
三、放养苗种。
水田插秧后及时放养鳅种。
选用3厘米左右的种。
选用3厘米左右的鳅种,每亩放养2万~2.5万尾。
如有流水环境或有较高饲养管理水平,可适当多放养一点。
四、饵料管理。
泥鳅属杂食性鱼类,除施肥外,还应投喂蝇蛆、蚕蛹、蚯蚓、螺蚌肉及豆渣、麦麸、米糠、豆饼等动植物性饲料。
要做到定质、定时、定量、定位。
水温20℃以下,投植物性饲料占70%―80%;20℃~25℃时,动植物性饲料各半;25℃―30℃时,动物性饲料应占60%―70%。
泥鳅放种后第一个月应投喂蚕蛹和炒米糠各半的混合饲料。
每天下午5时左右1次投入,投饵量以次日早晨食完略余为度,每次投饵量占总瞅重的3%―5%,水温高时,可相应增加。
放养一个月后,每隔15天追施畜粪15公斤/100平方米。
同时投喂动植饵料。
后期最好在集鱼坑或厢沟内施肥投饵,以有利于集中起捕。
五、日常管理。
要经常检查田埂及进、排水口防逃设施,发现漏洞及时修补。
水田养殖水位应根据农作物生长需要并兼顾泥鳅的生活习性,在农作物栽植前期,要浅灌水,以促进生根发棵;生长期适当加深水位至10―15厘米,露田期间围沟与厢沟水深保持在15厘米左右。
泥鳅养殖方法

泥鳅养殖方法一、水质选址泥鳅喜欢生活在水质清澈、含氧量高的环境中,所以选址是非常重要的。
水质清澈、无污染的河湖、水库、塘坝等地都可以进行养殖。
应当避免选择污染源附近的水域。
二、新塘构筑选择合适的场地后,需要新建塘坝。
首先要清理水塘,将污泥清除干净。
然后开始修塘,修筑好的泥鳅塘应具备平整、排水好、抗洪能力强、通风良好等特点。
三、水质调理水质调理是泥鳅养殖的关键。
首先,应确保水质透明度高,没有浑浊物质。
其次,根据养殖密度合理投放肥料,增加水中的营养物质。
一般每亩塘投放施肥量为100-120公斤。
此外,还需掌握好塘水的PH值、温度等指标。
四、水生植物配置水生植物可以起到净化水质、提供饲料及遮蔽作用。
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如水葫芦、水芹菜等,有助于提供泥鳅的饲料和栖息地。
五、泥鳅选种和投放在泥塘养殖泥鳅时,要选用体型健壮、抗病能力强的泥鳅种类。
一般选择品种有白泥鳅、红泥鳅、黑泥鳅等。
根据塘池的大小和养殖的需求进行适量投放,一般每亩塘养殖1000-1500尾泥鳅。
六、饲料供给泥鳅是杂食性鱼类,可以食用水中的浮游生物、植物饲料以及鱼粉、鱼油等。
养殖者可以喂养一些鱼粮、玉米饼干、豆饼等饲料,以保证泥鳅的养分供给。
七、定期检查养殖过程中应定期检查泥水塘的水质和泥鳅的生长情况。
注意观察泥鳅是否健康、有无病虫害的表现。
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处理,避免疾病扩散。
八、防风治汛养殖期间要注重塘坝的防风治汛。
可在塘坝周围种植一些乔木,起到减小风力的作用。
同时,加强塘坝的巡查,及时排查漏洞,防止坝汛。
九、采捕和销售泥鳅的采捕一般在春秋季进行,选择晴天和较高气温时进行捕捞。
捕捞时需注意不要损伤泥鳅的皮肤和鳃。
捕捞后,腌制、烹饪等加工方式都可以改变泥鳅的口感。
通过以上的泥鳅养殖方法,相信您对泥鳅养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您可以成功养殖出健康的泥鳅,获得丰厚的经济效益。
祝您好运!。
泥鳅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泥鳅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泥鳅养殖是一种常见的水产养殖方式,其养殖方法和技术如下。
1. 池塘选择:选择面积适中、水质清洁、无重金属污染的池塘进行养殖。
淡水或半淡水环境都适宜于泥鳅养殖。
2. 池塘准备:清除池塘内的杂草、杂物,并对池塘进行消毒。
可以使用生石灰进行池底的消毒处理。
3. 环境建设:确保池塘能够提供良好的水质和养殖环境。
清除底泥,加入适量的水草,为泥鳅提供足够的栖息地和觅食空间。
4. 种苗选择:选择健康、活跃的泥鳅种苗投放到池塘中。
在选购时应注意,品种应适应当地水质和气候条件。
5. 饲料供给:泥鳅喜欢吃水生昆虫、小型无脊椎动物、水生植物等,可以投喂一些人工饲料,如鱼粉、虾米等。
饲料应根据泥鳅的生长阶段和数量进行合理投喂。
6. 定期观察:定期观察泥鳅的生长情况,如体长、体重、活动情况等。
对于有异常情况的泥鳅,及时进行处理,防止疾病扩散。
7. 水质管理:保持池塘水质清洁,定期更换水源。
避免过度投喂和过度密度养殖,以免造成水质污染和疾病传播。
8. 疾病防控:定期检查泥鳅是否存在疾病,并采取相应的预防
措施。
正确认识疾病发生原因,及时调整养殖条件,加强日常管理。
以上是泥鳅养殖的方法和技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泥鳅养殖技术要点

泥鳅养殖技术要点泥鳅养殖是一种常见的水产养殖方式,具有投资少、收益高、市场需求大等优势。
为了能够进行成功的泥鳅养殖,以下是一些养殖技术要点,总结如下:1.水质管理:泥鳅对水质要求较高,适宜的水质条件对其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养殖水体的PH值保持在7.0-8.5之间,温度控制在20-25摄氏度,溶氧量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
此外,要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如氨氮、亚硝酸盐等,确保水质合适。
2.育苗管理:泥鳅的育苗期较长,一般需要30-40天才能达到上市的标准。
养殖者应选用优质的泥鳅种苗,确保身体健康。
育苗时,水质管理尤为重要,注意保持水温稳定,及时补充适量的饵料,避免过早投放养殖池塘。
3.养殖池塘建设:泥鳅适宜于稻田池塘、鱼塘或塘沟中进行养殖。
养殖池塘的大小和数量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养殖规模来确定。
池塘应具备良好的漏底性,以便排水。
在塘底铺设合适的材料,如红砖、混凝土等,以避免积水造成沼气等问题。
4.饵料加给:泥鳅是雜食性鱼类,可以食用植物、浮游生物、动物碎屑等。
在养殖过程中,应根据泥鳅的生长发育阶段,合理选择饵料种类和投喂方式。
一般可采用常规饲料、自制饲料或其他水生生物作为饵料,投喂量应根据泥鳅的摄食量进行控制,避免浪费和污染水质。
5.疾病防治:在泥鳅养殖过程中,常常会遇到疾病问题,如霉菌病、细菌性疾病等。
为了预防和控制疾病,在养殖过程中要加强饲养管理,保持池塘的清洁卫生,避免污染现象的发生。
如发现疑似病症,应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加药、调整水质等。
6.适时捕捞:泥鳅的生长速度较快,捕捞时机非常重要。
泥鳅易受捕捞季节、水温、水位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应在泥鳅生长最为旺盛的季节进行捕捞,以提高成活率和产量。
适时捕捞还可以避免泥鳅过度生长,影响养殖效益。
7.市场销售:养殖者在确定养殖规模前,应考虑市场需求和销售渠道。
泥鳅可供新鲜销售,也可加工成各种水产品,如罐头、腌制品等,以扩大销售范围。
此外,与农户、超市、餐饮企业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有助于提高养殖效益。
泥鳅养殖技术教程

泥鳅养殖技术教程泥鳅养殖是一种常见的养殖方式,泥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等营养物质,被誉为“水中的牛肉”,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热爱。
下面将为您介绍泥鳅养殖的技术教程。
一、选址准备1.选择一个适宜养殖的场所,最好是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以保证泥鳅能得到充足的光照和氧气。
2.场地的水源要保持清洁,不要有污染物或杂质。
二、池塘建设1.按照养殖量确定池塘的大小,一般每亩养殖10-20万尾泥鳅。
2.池塘应有足够的深度,一般为1米左右,以利于泥鳅的生长和繁殖。
3.在池塘的底部铺设一层泥土和沙子,以模拟泥鳅的生活环境。
三、苗种选购1.选择健康活泼、体型匀称的泥鳅苗种,切勿购买有病或畸形的泥鳅。
2.经销商或者种苗基地要有合格的资质和证明材料。
四、水质管理1.尽量使用自然水源,避免使用污染或含有化学物质的水源。
2.维持适宜的水温,一般在18-24摄氏度之间。
3.避免水质过于浑浊,可以利用过滤器或添加适量的活性炭进行净化。
4.定期对池塘进行换水,保持水质的清洁和新鲜。
五、饲料管理1.泥鳅主要以浮游生物、藻类和有机废料为食,可以利用稻壳、水稻秸秆等,进行饵料的添加。
2.注意饲料的质量和新鲜程度,合理搭配配方饲料,以满足泥鳅的营养需求。
六、疾病防治1.定期巡查池塘,发现病鱼要及时隔离,进行治疗或处理。
2.保持池塘清洁,清除杂草和废料,减少细菌和寄生虫的滋生。
七、繁殖管理1.适当提高水温,促进泥鳅的繁殖。
一般在25-30摄氏度下可以提高繁殖的效果。
2.提供充足的食物和安全的生活环境,增加泥鳅的繁殖率。
3.定期收获泥鳅,挑选一部分大型泥鳅用于下一季的繁殖。
八、市场销售2.快速、有效地将泥鳅送达市场,保持其新鲜度和口感。
以上是泥鳅养殖技术的简要教程,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不断积累经验,提高养殖效益。
祝您泥鳅养殖顺利!。
泥鳅养殖技术与养殖方法

泥鳅养殖技术与养殖方法泥鳅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具有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药用价值高等特点,因此备受消费者喜爱。
本文介绍了泥鳅的养殖技术与养殖方法,以期为泥鳅养殖户提供参考。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5篇《泥鳅养殖技术与养殖方法》,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泥鳅养殖技术与养殖方法》篇1一、引言泥鳅是一种小型淡水鱼类,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的水田、池塘、湖泊、河流等水域。
近年来,随着泥鳅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的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泥鳅的养殖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
为了提高泥鳅的养殖效益,本文介绍了泥鳅的养殖技术与养殖方法。
二、泥鳅的生物学特性泥鳅属于鲤形目鳅科,身体细长,体色深灰,体表光滑,无鳞片。
泥鳅生活在水底,喜欢栖息于泥沙底质的水域,以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小型水生动物为食。
泥鳅生长速度较慢,但繁殖力强,每年可繁殖 2-3 代。
三、泥鳅的养殖技术1. 池塘选择:选择靠近水源、交通便利、水质良好、底质肥沃的池塘。
池塘面积一般为 500-1000 平方米,水深 1-1.5 米。
2. 清塘消毒:在放养前,对池塘进行清塘消毒,以杀灭病原体和有害生物。
常用的消毒药物有生石灰、漂白粉等。
3. 放养密度:泥鳅的放养密度应根据池塘条件和养殖目的而定。
一般而言,每亩放养密度不应超过 1000 尾。
4. 饲料选择:泥鳅的饲料主要有鱼虫、水蚯蚓、蛆、螺蛳、水生植物等。
为了提高泥鳅的生长速度和产量,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5. 水质管理:泥鳅对水质要求较高,应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
要经常换水,每次换水量不应超过 30%。
四、泥鳅的养殖方法1. 池塘养殖:池塘养殖是泥鳅养殖的主要方式。
池塘要选择靠近水源、交通便利、水质良好、底质肥沃的地块。
池塘面积一般为500-1000 平方米,水深 1-1.5 米。
放养前,要对池塘进行清塘消毒,然后投放泥鳅种苗。
2. 流水养殖:流水养殖是一种高效的泥鳅养殖方式。
流水养殖池应建在河流、渠道等有水流的地块。
泥鳅池塘生态养殖技术

泥鳅池塘生态养殖技术泥鳅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池塘生态养殖泥鳅是一种有效的养殖方式,能够提高池塘生态环境,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以下是泥鳅池塘生态养殖技术的详细介绍。
一、环境要求泥鳅池塘的水源应该是清洁、无虫、无鱼、无杂草的。
一般来说,建议选择低山丘陵、路旁、农田旁、低洼地、行道树下等地点建造池塘。
泥鳅喜欢在水温较高的水域生活,水温应保持在20℃以上。
二、池塘设计泥鳅池塘设计应考虑以下因素:1.坡度与尺寸:泥鳅池塘的坡度应适中,能够保证水体流动,杜绝积水。
泥鳅池塘的大小根据养殖规模而定,但一般来说,不宜超过1000平方米。
池塘的深度应保持在1-2米之间。
2.便于管理:泥鳅池塘应设置进出水口、排污口和观察孔,便于管理和养殖。
3.保温设施:冬季水温会下降,不利于泥鳅生长。
因此,可以建造温室管道、膜棚等设施,保持水温,促进泥鳅的生长。
三、饲料管理1.多样饲料:泥鳅的食性较广,能够食用浮游生物、底栖动物、植物等多种食物。
因此,可以根据泥鳅的喜好添加不同种类的饲料。
2.定期饲喂:泥鳅池塘的饲喂应根据泥鳅的生长情况和水体温度而定,饲喂量应适量,定期清理底部残留物。
3.自然饲料:池塘自然界本身有一定数量的小虫和虾蟹等,可以适时放入池塘,作为泥鳅的自然饲料。
四、疾病防治泥鳅的养殖过程中容易出现疾病,应勤观察,及时发现病情,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泥鳅疾病及其防治方法:1.白点病:症状为鳃、皮肤及体表的白点。
可采用消毒、药物浴、药物直接添加等方式来治疗。
2.细菌性病害:症状为全身软化,鱼体溃烂,色泽发黑。
应采用急性防治,用药物进行治疗。
3.腥臭病:水体中的腐烂有机物和酸性物质过多,导致泥鳅出现腥臭味。
可通过水质调整、增氧等方式加以解决。
总之,养殖池塘泥鳅要关注水的清洁度,以免产生病害。
养殖清洁、养殖区与池塘设计等都有一定的技术含量,需要逐渐摸索和实践。
泥鳅的养殖方法和技术及场地要求

泥鳅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
在如今的养殖业中,泥鳅养殖也备受青睐。
泥鳅的养殖不仅可以带来丰厚的经济回报,更可以满足人们对美味食材的需求。
然而,要想进行一项成功的泥鳅养殖项目,不仅需要了解泥鳅的养殖方法和技术,还需要有合适的场地条件。
一、泥鳅的养殖方法和技术1. 鱼塘筛选选择合适的鱼塘对于泥鳅的养殖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泥鳅适合在水量充足、水质清澈、水温适宜的鱼塘进行养殖。
鱼塘的底部应该尽量平整,避免有较多的坑洼和石子,以免影响泥鳅的生长和发育。
2. 泥鳅选种在进行泥鳅养殖时,应该选择身体健康、体型匀称的泥鳅进行选种。
通常情况下,选种的泥鳅应该具有较高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养殖效益。
3. 饲料配给泥鳅的饲料配给需要根据泥鳅的生长阶段进行合理搭配。
一般而言,幼鱼期的泥鳅适宜以浮性饵料为主,成鱼期的泥鳅则需要以沉性饵料为主,这样可以确保泥鳅得到充分的营养,促进其生长和发育。
4. 疾病预防在泥鳅的养殖过程中,常常需要防范各种疾病的发生。
养殖者应该加强对鱼塘水质的管理和维护,及时清理残饵和排泄物,定期更换鱼塘水,增强泥鳅的抗病能力,这样可以有效减少疾病的发生。
二、泥鳅养殖的场地要求1. 土地选择泥鳅养殖需要选择一块环境适宜、没有污染的土地进行建设。
一般而言,这样的土地应该处于交通便利、水资源充足、空气流通良好的地方。
2. 水源保障泥鳅养殖需要保障水源的供给。
在选择养殖场地时,要确保有可靠的水源供应,尤其是要注意水质是否适合泥鳅的生长。
3. 土地利用泥鳅养殖需要足够的土地用于鱼塘的建设,因此需要有一定的土地资源。
通常情况下,选择土地时应该考虑到土地的规划和合理利用性,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养殖效益。
4. 环境条件在选址时应该注重环境因素,如气候条件、地势和周围环境等。
这些因素会影响到泥鳅的生长和发育,因此需要仔细选择适宜的养殖场地。
结语泥鳅养殖作为一项潜力巨大的产业,对于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养殖泥鳅的方法

养殖泥鳅的方法
了解养殖泥鳅的方法十分重要,下面将介绍几种养殖泥鳅的常用方法。
1. 挖塘养殖法:选择一块适合泥鳅生长的区域,用铁锹挖一个池塘,塘底要平整,塘水要清澈无污染。
然后将泥鳅放入池塘中,加入适量的水草作为庇护所。
每天要定时投喂鳗虾、蛤蜊等泥鳅的食物,并保持水质清洁。
2. 水草养殖法:在一个容器中放入适量的水草,保持水草的生长繁茂。
然后将泥鳅投放到容器中,它们可以以水草为庇护所,并在其中觅食。
需要定期更换水质,保持水质清洁。
3. 渔网养殖法:在放置一些适合泥鳅生存的缸中,放入一些养殖泥鳅的渔网,网孔大小不能让泥鳅逃脱。
将泥鳅放入渔网中,可以让泥鳅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同时也方便观察和投喂泥鳅。
4. 缸养殖法:选择一个适量大小的缸,加入清洁的水。
放入适量的水草作为泥鳅的庇护所,然后将泥鳅放入缸中。
定期更换水质,保持缸内的环境清洁。
无论采取哪种养殖方法,都需要定期检查水质、投喂适当的食物以及清洁养殖环境。
养殖泥鳅需要耐心和细心照料,只有提供良好的环境和食物,才能保持泥鳅的健康生长。
泥鳅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泥鳅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泥鳅是一种常见的养殖鱼种,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养殖方法较为简单。
本文将介绍泥鳅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养殖环境、选择泥鳅品种、饲养管理、病害预防等方面内容,帮助养殖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泥鳅养殖技术。
正文:一、养殖环境泥鳅适合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生长,水温一般在20℃-30℃之间最适宜,适宜的水体pH值为7-9。
养殖池塘或水缸可以根据养殖规模选择,通风良好且保持水质清澈。
养殖池塘底部堆积的有机污物应保持清洁,以免影响泥鳅的养殖效果。
二、选择泥鳅品种泥鳅常见的品种有太湖泥鳅、合欢泥鳅等。
不同品种的泥鳅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市场需求,养殖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市场情况来选择适宜的泥鳅品种进行养殖。
选购时要注意泥鳅个体健康、活力强,不选择过小或过大的个体。
三、饲养管理1. 喂食:泥鳅喜欢吃水生植物、浮游生物、底栖动物等。
可以适当投喂配制好的饲料,保持饲养量适中为宜,避免过度投喂导致水体污染。
2. 水质管理:定期检测水质指标,保持水体清洁。
水质不佳时可以采取清理水体、更换部分温水等措施来维护水质稳定。
3. 定期更换水体:泥鳅喜欢水质新鲜的环境,建议每15-20天更换一次30%左右的水体,可促进泥鳅健康成长。
4. 温度调控:在冬季低温时可以采取加温措施,利于泥鳅正常生长。
四、病害预防1. 预防常见疾病:在养殖过程中,泥鳅常见的病害有霉病、水肿病等。
养殖者可以适时进行防病涂药,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环境卫生,预防病虫害发生。
2. 定期观察检查:定期观察泥鳅的活动情况、进食量等,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综上所述,泥鳅的养殖方法较为简单,需要注意的主要有养殖环境、选择品种、饲养管理和病害预防等方面。
养殖者通过合理管理和科学方法,可以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但需要强调的是,初次养殖者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多多请教专业人士,并仔细学习相关知识,确保成功养殖泥鳅。
泥鳅怎么养殖?泥鳅生态养殖技术

泥鳅怎么养殖?泥鳅生态养殖技术泥鳅近年来已经成为百姓餐桌上的珍品。
由于泥鳅对环境适应力较强,养殖成本低,经济效益高,泥鳅的人工养殖已越来越被广大养殖户看好。
那么泥鳅怎么养殖?泥鳅生态养殖技术。
1、养殖环境营造泥鳅对养殖环境要求不高,稻田、庭院水泥池、避风向阳靠近水源的水塘、浅塘等均可。
放种苗之前,要将养殖塘口全面整治、消毒。
因泥鳅喜欢钻洞打穴逃游,所以养殖水域四周堤埂要宽而坚固、无洞穴,进排水口要有防逃网,防止泥鳅逃走。
同时,还要在池塘边种植一些水生植物(水草),给泥鳅营造一个舒适、遮荫、安静的生活环境,水生植物的根部为一些底栖生物的繁殖提供条件,也为泥鳅提供天然饵料。
2、施足基肥泥鳅主要捕食水蚤、水丝蚯蚓、摇蚊幼虫等,适度施肥,能使饵料生物生长。
先将池水放干,暴晒3—4天,再每亩撒米糠130公斤。
次日,每亩追施发酵畜肥200~300公斤,再晒4~5天,使其腐烂分解,然后蓄水。
3、放养密度合理放养密度大小要根据养殖水域条件决定。
池塘养殖一般放养体长3-4厘米的夏花100-150尾/平方米,体长5厘米以上的苗种可放养50-80尾/平方米;稻田养殖一般亩放尾重2-5克的小泥鳅80公斤左右,或亩放10厘米以上的泥鳅2万尾左右。
在养殖条件好、鲜活饵料又充足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增加放养量,否则要适当减少放养量。
4、放养苗种水田播种农作物后应及时放养鳅。
选用3厘米左右的鳅种,每亩放养量2万-2.5万尾。
如有流水环境或有较高饲养管理水平的,可适当多放养一点。
5、饵料管理泥鳅属杂食性鱼类,除施肥外,还应投喂蝇蛆、蚕蛹、蚯蚓、螺蚌肉及豆渣;麦麸、米糠、豆饼等动植物性饲料。
要做到定质、定时、定罩、,定点。
一般,水温在20度以下;投植物性饲料占70-80%;20度~25度时,动植物饲料各半;25度~30度时,动物性饲料应占60%~70%。
泥鳅放种后第—个月应投喂蚕蛹和炒米糠各平的混合饲料,每天下午5时左右一次性投入,投饵量以次日早晨食完略余为度,每次投饵量约占总鳅重的3%-5%,水温高时,可相应增加投饵量。
浅谈沼渣生态养殖泥鳅的新技术

浅谈 沼 渣生 态养殖 泥鳅 的新技 术
◇ 李 红 岗 河南 省 水 产 技术 推 广 站4 5 0 0 0 8
泥 鳅 味 道 鲜 美 ,营 养 丰
富 ,其 蛋 白质含 量达 2 1 % , 含 有 多 种 维 生 素 和 人 体 需 要 的 氨 基 酸 , 泥 鳅 作 为 一 种 滋 补 食 品 ,据 《 本 草 纲 目》 及 有 关 药 典 介 绍 , 泥 鳅 味 甘 性 平 , 具
一
次开 口摄食 很 重要 ,每天 须
理成为新型农村建设遇 到新课题 。沼渣 除了通过无 害化处 泼洒2 次豆浆 ,前期喂养殖 ,鳅 苗下池5 天后 ,每天的黄豆 理作为肥料 外,还 可为生态 养殖提供 浮游动物饵料 ,生态 用量 可增加至 每1 0 0 m 水面共需 干黄豆O . 7 5 k g 左右 。泼浆 养殖 泥鳅 用过 后 的池 底沼 渣 ,还 可 以清出作 为植 物的肥 时 间为 上 午 9 时 、 下 午4 时各一次 。I O 天 后 ,减 少 投 喂 量 , 料 ,为沼渣再 利用和生态循环摸索经验 ,为池塘节能减排 并视摄食情况递减。 探索新 出路 。我们在平顶 山市舞钢市风呜 湖村进行 了沼渣
气 渣 ,再 铺 1 0 c m~ 1 5 c m壤 土 , 等2 天 ~3 天 等 沼 气 渣 发 酵 , 产
生 多种 微生 物和 浮游动 物虫 卵
后 ,注 入 新 水 ,注 入 的 新 水 要 过 滤 , 水 质 良好 ,并 在 进 排 处 要 设 置 防 逃 网 防 止泥 鳅 逃 逸 。
有补脾 益 气而 除湿 浊 ,壮腰 补 肾 ,健 脾疏 肝 等功 效 ,其药 用 价值和 食用 价值 逐 步消 费者 认 可 ,市 场需 求量 不 断增 大 ,销
北方泥鳅生态养殖技术

北方泥鳅生态养殖技术泥鳅又称鳅鱼,在分类上属鲤形目,泥鳅科,泥鳅属。
主要分布于我国淡水的河流、沟渠、水田、池塘、湖泊等,那么在北方泥鳅该怎样养殖了?现在我们来了解下北方泥鳅生态养殖技术。
一、泥鳅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一)人工繁殖1.亲鳅来源亲鳅最好来源于泥鳅原种场或从天然水域捕捞选择,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年龄在2~3龄,雌性体重15~25g,雄性体重12g以上。
2.亲鳅放养4月初,将亲鳅依雌雄1∶1.2~1∶1.5比例分养于面积为80~120平方米,水深为70~80cm的亲鱼培育池塘中,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0.5~1kg。
亲鱼放养前要进行清塘消毒,加固池埂,放养时用3%~5%的食盐水消毒5分钟左右。
3.亲鳅培育亲鳅放入池塘后,要适时投喂饲料蛋白不低于35%的全价配合饲料,适量搭配动物碎肉,饲料要求新鲜适口、无腐败变质、无污染。
投饵量一般占鱼重量的5%~8%。
产前日投两次,每日上午7~8时和傍晚各一次,其中上午投30%,下午投70%。
产后每日傍晚投饵一次。
培育期间每7~10天注新水10cm,每15天泼洒一次生石灰浆,每立方米水体为15~20g。
4.人工催产(1)催产亲鱼选择。
待水温达22℃左右时,挑选腹部膨大饱满,柔软有弹性,腹部朝上能看到卵巢的轮廓,用手抚摸腹部肋骨明显,体质健状无病无伤的雌鱼和手摸胸鳍有粗糙感的雄鱼用于催产。
(2)催产药物及使用方法。
催产剂种类有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2)、马来酸地欧酮(DOM)。
单独使用剂量为:HCG5IU/g~10IU/g,LHRH~A20.01μg/g~0.02μg/g;混合使用剂量为DOM0.003mg/g~0.005mg/g+LHRH~A20.005μg/g。
雄鱼减半。
注射方法则采用一次注射,催产剂用0.9%生理盐水稀释,现配现用,药液量按每尾0.2mL配制。
注射部位为背部肌肉,针与鱼体成45度角,进针深度0.3cm~0.4cm,注射后将亲鱼放入网箱中。
泥鳅庭院养殖技术要点

泥鳅庭院养殖技术要点前言泥鳅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水产养殖品种,其富含丰富的营养成分,能够促进人体健康。
在庭院养殖中,泥鳅的养殖方式相对简单,但也存在一定的技术要点。
本文将从水体净化、泥鳅选择、投放、饲养管理、环境条件等方面进行介绍,以帮助读者了解泥鳅庭院养殖的技术要点。
水体净化水体净化是保证泥鳅养殖健康的前提。
在进行养殖前,首先需要清除水中的杂质和氨氮等有害物质。
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沉淀法:将新鲜水放于缸中,静置1-2天后,水中的杂质和悬浮物就会沉淀到缸底。
将上部清水留下即可。
2.过滤法:通过布袋过滤原理或自制过滤器进行滤水,可以过滤掉较细小的泥沙、悬浮颗粒等杂质。
3.生态浮床法:利用浮床上的生物吸附和降解有害物质来净化水体。
具有低成本、无化学污染等特点。
泥鳅选择和养殖密度选择品种优良、生长快、体质壮健的泥鳅,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益。
同时,正确的养殖密度也是保证泥鳅成长和健康的关键。
1.选泥鳅要注意以下几点:•外形完整,体魄健康,无明显的损伤。
太瘦的泥鳅密度低,生长速度慢,太胖的泥鳅口撑不大,不利于养殖。
•活泼有力,眼亮、肉质鲜活。
活鱼活跃度高,鱼体健康,易保证预防疾病并且能促进养殖效益。
•规格大小要统一,避免太小或太大的泥鳅。
太小的泥鳅容易死亡,太大的泥鳅增加了维护和喂养的难度。
2.养殖密度•土法养殖一般每个平方米投放泥鳅100-300尾.•水面养殖一般每立方米养殖300-500尾。
投放泥鳅在缸池水中游荡寻找底部的沉渣,逐渐适应新环境,感受缸池水流动,过滤着环境中的营养物质。
投放前需要先熟悉放鱼缸池的方法,以免造成损坏和压伤。
1.缸池的准备:•确保缸池内部干燥清洁,没有异味。
若发现异味,需要清洗一遍,再放入鱼类。
•需要按照养殖密度投放泥鳅,养殖密度不宜过高。
2.投放的方式:•均匀地泼洒在池塘中,让泥鳅在水中攀游一会儿,此后放入新池中。
•投泥鳅要注意水的温度变化,以免出现温度反差,引起泥鳅的惊慌和伤害。
泥鳅循环集约化养殖技术

泥鳅循环集约化养殖技术一、引言泥鳅是一种常见的淡水软骨鱼类,由于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以往的泥鳅养殖方式主要是传统散养和现代化养殖方式,但由于养殖成本高,饲料利用率低等问题,许多养殖户在生产过程中会遇到的很多困难。
因此,泥鳅循环集约化养殖技术应运而生,成为了目前泥鳅养殖技术的发展方向和重点。
二、技术原理泥鳅循环集约化养殖技术是一种养殖方式,是利用基质生物和水体综合的功能,通过合理使用有机废弃物和无机物质,使水体中厌氧区和好氧区充分结合,进行水体的净化,提高水质,达到长效循环水利用的目的。
同时,这种方式可提高泥鳅的饲料利用率,减少水质污染,达到绿色环保的目的,还能有效防止疫病的发生。
1. 有机废弃物的利用泥鳅循环集约化养殖技术最大的优点是能够利用废弃物,减小饲料成本。
在泥鳅养殖过程中,不仅能够将鲤鱼等有机废弃物当作泥鳅的饵料投入池中,还可以在养殖池内加入一定数量的青贮料、豆腐渣等有机物质,提高水中可溶性有机物和给养水平,有利于泥鳅的生长和繁殖。
2. 基质生物的应用泥鳅循环集约化养殖技术在养殖池中添加适量的基质生物,可通过抑制无害有机物的氨化道破,协助水体分解污染物,稳定水体内生态环境,使其充分发挥水体的自净功能。
基质生物还能够加快养殖池的生物代谢,增强水体中微生物的能力,有助于提高水质质量和抵抗疾病的能力。
3. 循环水利用泥鳅循环集约化养殖技术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循环利用水体,实现将污水净化和高效利用的过程。
循环水利用主要包括水体循环、空气供氧、水质监测等技术。
其中最关键的是水质监测技术,通过分析监测水体的各项指标(如pH值、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等),及时调整水体状态,保障泥鳅生长的良好环境。
三、技术优势泥鳅循环集约化养殖技术不仅能够提高泥鳅的生长速度和重量,降低养殖成本,还能够减少水质污染,有利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具体技术优势如下:1. 饲料利用率高泥鳅循环集约化养殖技术在养殖过程中可以利用鲤鱼等有机废弃物,将其当作泥鳅的饵料投入池中,同时还可以添加大豆渣、青贮料等多种有机物质,提高水中可溶性有机物和给养水平,从而大大提高了泥鳅的饲料利用率,减少了养殖成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泥鳅生态养殖新技术
泥鳅白天喜钻入水底腐泥中,晚上出来觅食,以昆虫、小甲壳动物、扁螺、蚯蚓、水草和藻类为天然食物,更喜欢腐殖质。
其养殖技术措施如下:
1、鳅池条件
泥鳅以单养为好,应选择向阳近水、家宅附近便于管理的地方建池。
池的面积以100平方米左右为宜,池的深度80厘米,池壁泥土应夯实,有条件的可用水泥抹光或用厚质塑料薄膜围造。
进出水口以铁丝网拦挡,防止泥鳅逃跑。
池沿要设泻水口,防暴雨时池水高涨漫过平面而逃鳅。
由于泥鳅有逆水上游的习性,鳅池的四周沿口要高于池外地面,千万不要让地面水直接流入池内。
池底应有面积为4平方米、深为50厘米的土坑作为鱼溜(在排水口下设1个,池内均匀排布3~4个),以利泥鳅在水温过高时避暑。
池内铺放厚约15厘米的肥沃河泥或富含有机质的黏土,池水深度春秋为30厘米,夏季为40厘米。
?池内应种些水生植物,以利泥鳅生活(如套种慈菇,还可增加收入)。
当夏
季池中杂草太多时,应予清除。
池内还可放养一些藻类或浮萍,以补充泥鳅的植物性饲料。
?
2、培育肥泥肥水
放鳅前20~30天,每100平方米用石灰3公斤消毒后施足基肥,每100平方米施干质鸡粪30公斤,均匀撒在池内,或用大量猪、牛、羊粪肥集中堆放在鱼溜内,让其发酵腐化。
以后视水质肥瘦适当施肥。
水的透明度以20厘米、水层不见池底泥土为宜。
?
3、放养规格
选用3厘米以上的泥鳅作种苗,每100平方米放养15~30公斤。
如以市场上收购来的小泥鳅作种苗,以每100平方米放养25~35公斤为宜。
如有流水条件或有较高饲养管理水平,可适当多放一些种苗。
4、投喂饲料
泥鳅是杂食性鱼类,除施肥外,还应投喂一定的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平时应定时定量定位投喂豆渣、麦麸、米糠、豆饼等精饲料。
泥鳅的食欲与水温有关,20℃以下,应以植物性饲料为主(约占70%~80%);20~25℃时,动、植物性饲料各半;25~30℃时,动物性饲料应占60%~70%。
动物性食料可喂蝇蛆、蚕蛹、蚯蚓、螺蚌及屠宰场下脚料等。
每天投喂一般为鳅总体重的8%,水温高时,可增至12%~15%。
投喂时间可在下午一次投入,也可分早晚两次投喂,以次日晨不见剩食或略见剩食为度。
夏末秋初,应注意高蛋白饲料的配比,促使泥鳅快长速肥。
5、日常管理
勤换水,保持良好的水质;勤检查堤坝,堵漏洞,保水位,防逃鳅;经常使用有机肥,保持活爽的肥水;防止鸭、黄鳝、蛇等进入池内伤害泥鳅;夏季在鱼溜上搭棚遮阳,冬季浅水或排水过冬。
?
6、适时捕捉
捕捉时可用竹笼诱捕,也可排干池水掘泥捕捉。
捕捉时应注意捕大留小,保存繁殖鳅种,以利来年再生产。
泥鳅一般放养150~18
0天,通过强化饲养,体重可增至鳅种的8~10倍,其经济效益十分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