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作文素材之走进苏东坡
走进苏轼作文(通用29篇)
走进苏轼作文走进苏轼作文(通用29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
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走进苏轼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走进苏轼作文篇1在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史上,有一颗璀璨夺目的巨星横空出世,成为大宋文化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旷世奇才苏轼。
他的天才,他的灵动,他的超逸,他的多情,他的别致,浑身散发着诗香。
大起大落,沉浮莫测的人生,曲折多难的儿女情长。
走近苏轼,揭开他心灵深处的神秘面纱,去感受他的顽强、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人生的跌宕起伏,狂风暴雨,他一笑泯千仇,淡然漠视,在烟雨迷蒙的人生中探求新的道路。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的坦然乐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身遭贬谪又蒙受冤屈,处境险恶,生活困顿,但他临危不惧,永远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风雨不断打击着他支离破碎的人生,苏轼没有见风使舵,也没有惊慌失措,而用平常心去面对,去承受。
他带着乐观旷达,走进自然,走近山水,消除一切挫折、不幸。
登临山水,怀古凭吊,去感受大自然的雄奇壮丽,抒发自己的壮志豪情,在苦闷中寻求超越和解脱。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他苦闷和彷徨的同时,他为泛舟赤壁静谧美好的景色所陶醉,对归隐江河以寄余生的向往。
他将有限的生命融入大自然,使精神得以获得超然,获得自由。
走进苏轼作文篇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苏轼的才华一直令人钦佩不已。
他的诗词,他的书法,他那粗旷却不失细腻的文笔,早已深深地埋在读者心中。
唱着大江东去的苏轼,把一片豪情赠予世人。
何其潇洒,何其旷达,吟颂之际,倍感舒适。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可谓脍炙人口呀!一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就把那威风凛凛的将军描绘得淋漓尽致,那份飒爽英姿顿时浮现在眼前。
高考作文素材苏轼篇_高中作文素材_
高考作文素材苏轼篇写作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重视指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素材,从生活中积累素材,从而丰富写作材料,提高水平。
关于苏轼的作文素材有哪些?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苏轼的高考作文素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高考作文素材苏轼篇一苏东坡的读书方法苏东坡学识渊博,他有一种“各个击破”的读书法。
他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读,就能达到事事精通。
一本书的内容是很丰富的,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吸收,只能集中注意力了解某一个方面。
比如想探究历代兴亡治乱的原因,那么就从这个角度去读;要探究史实典故,就换另一个角度,再读一遍。
这个方法虽有些笨,但这样读过之后,各个方面都经得起考验。
高考作文素材苏轼篇二王安石出题三难苏东坡王安石出题三难苏东坡,在文坛传为佳话。
其第三难是出句成对,共有三句。
第一句云: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因为那年恰好闰八月,而且正月和十二月都有立春,确是“两度春秋”。
东坡虽是才子,但这上联出得蹊跷,一时寻对不出。
不过后人已代苏东坡对了出来: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
王安石考东坡第二句对是: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
原来苏州金阊门外至虎丘这一段路叫做“山塘”,约有七里之遥,中间有地名半塘。
东坡不久前路过此地,所以王安石出此句难他,东坡果然被难住了。
不过,后人假托乩语,也把此句对了出来,对云:九溪蛮洞,经过中洞五溪中。
王安石出的第三句是:铁瓮城西,金玉银山三宝地。
润州(今江苏镇江市),古名铁瓮城,临于大江,其地有金山、银山、玉山,山上有佛殿僧房,当时苏东坡恰好刚游览过,王安石便出了这一题。
东坡寻思多时,不能成对,只得谢罪而去。
这第三句至今未见有人对出下联,诸君不妨一试。
高考作文素材苏轼篇三苏东坡向王安石认错宋朝大文学家苏东坡,是翰林院学士,人们都称他为苏学士。
苏东坡才华横溢,文章写得好,也作得好。
但知识再丰富的人也不可能会知天下事,所以他有时候也不免要出点差错。
苏轼高考作文
苏轼高考作文苏轼高考作文(精选5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
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有关苏轼高考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轼高考作文(篇1)苏东坡有一种情怀,亘古绵长,无私无求,不因季节更替,不因名利沉浮。
他沉睡千百年,诗词情怀却都不曾改变。
苏东坡,他生平经历起落跌宕。
每个人在青涩之年都是懵懂无知,不知收敛性情的,亦如他,在书文中大发劳骚,被贬谪,后升官,欲升又贬。
他反对新政法,却用一生的时间温暖了他任职还有贬谪地方的每位百姓的心,时刻保持着“民贵君轻”的信仰。
越是艰苦贫贱之地,他越能赢得老百姓的爱戴。
在杭州任职时,当地粮食短缺,苏东坡就拿修葺官舍的钱去换粮食,并向朝廷申请,资以补粮,百姓们这才度过了干旱之季。
第二年,杭州大闹瘟疫,眼下百姓的生计,让他不得不食言自己的挚友巢谷,开了“圣散子”这一济药方。
因为此心安处,便是故乡。
苏东坡一生不追随,不盲从,坚持实事求是。
他热爱着自己缔造的美,和一切受他庇护的民众。
他温情地注视着人间,把自视甚高的理想主义,置换为温暖的人间情怀,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千年后,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甚至是海外,都会引起人们亲切敬佩的微笑。
时至今日,我还是知道有人越来越冷漠。
爽朗的天空绽出烈日的笑颜,云朵在光束中毫不显眼。
街上多了些叫卖的小摊,对面开张的餐厅里氤氲着酱香,可是被那奢侈厚重的玻璃门阻挡。
清晨的街市边总是坐着些工人和流浪汉,整条路上充斥着菜香和垃圾腐烂的气味。
我坐在餐厅靠窗的一角,看着最近网上曝出的假疫苗和假奶粉的事件,有人说“末日动荡”,人心泯灭,这真是一个令人绝望的世界。
眼前的新闻和窗外的景象,我不禁黯然神伤,陷入沉思。
他们为了提高成本,而大量散卖假药,不顾万物生灵;为了显示自家菜品的奢华,而背着良心标价;想要成为网红的人,却在网络上发布残虐猫狗鼠兔的视频……我也想表达自己的失望和忧伤。
走进苏东坡的作文
走进苏东坡的作文走进苏东坡的作文(精选7篇)走进苏东坡的作文1我对宋词情有独钟,尤其是北宋大诗人苏轼写的《水调歌头》。
今天是中秋节,夜晚我来到了北宋时期的密州,当时苏轼就在密州当官。
我来到密州府衙,走进苏轼的房间,只见他正在一边坐在桌前吃着月饼,一边赏月,眼神中有一丝淡淡的忧伤。
我走到苏轼身边,他看到我,笑着和我打招呼,并示意我坐下。
我轻轻地问:“苏轼,今天是中秋节,大家都在欢欢喜喜地吃月饼、赏月,为什么你这么伤心?”他回答说:“你有所不知啊!我和我弟弟手足情深,小时候我们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了,长大以后就各奔东西,很少再有见面的机会。
屈指算来,分别已有七个年头了。
”说着,他便低声吟诵“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没等他说完,我已接着诵读起来。
苏轼带着伤感地点着头。
“苏轼先生,不必如此愁肠,我相信总有一天你会和你弟弟团圆的。
”他拿起桌上的酒壶和我喝起酒来。
我与苏轼对酒当歌,把酒言欢,好不痛快!苏轼喝得酩酊大醉,口中还不停地说“弟弟,弟弟”。
苏轼先生是借酒浇愁,可是借酒浇愁愁更愁。
毕竟我不是生活在那样的年代,不能体会苏轼的内心的痛苦,也无法分担他的忧愁,只有陪着他举杯畅饮。
夜已深,苏轼已酐然入睡。
看着他那入睡时忧伤的样子,我不禁为自己和亲人生活在一起的感觉而幸福。
皎洁的月光照耀着大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转眼间和苏轼游玩、探讨宋词几天了,已是该回家的日子了。
我们两人真是舍不得分离,但天下无不散之宴席。
临走之际,我祝福苏轼:“兄,但愿你早日和你弟弟团聚,让你们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希望以后我们还能见面。
再见!“再见了。
你以后一定要来看我!”呼喊声中,我渐渐消失在人群中。
走进苏东坡的作文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道出了自己的愿望。
面对明月,举起一杯浊酒。
人生似乎太艰辛了,于是想乘风而去,可是飞出又有合用?正是少年何不干一番大事?况且可以“起舞弄清影”,人间也可做天堂。
遇见苏东坡高中作文800字5篇
遇见苏东坡高中作文800字5篇苏轼,一个响当当的名字,相信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遇见苏东坡高中作文800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遇见苏东坡高中作文800字1“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一个情绪非常落寞的人,在被贬黄州之时作下了这首词。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就是宋代诗人苏东坡。
苏东坡多才多艺,它不仅是一个文学家,一个诗人,还是一个政治学家,一个教育家,一个美食家。
他29岁考中殿试第一名,并已得到了皇帝的赏识,与弟弟苏辙一起在文学的战场上连战连捷,在经历了无数波折后,1085年,他45岁的时候,当上了李白梦寐以求的翰林学士。
苏东坡少年成名,年轻有为。
不过一生大起大落,跌宕起伏,一波三折。
如果要问为什么?那就是因为口无遮拦,不会俯首称臣。
在宋神宗在位的时候,也就是1067年,王安石变法开始。
苏轼经历了人生的谷底,也就是乌台诗案。
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在高太后垂帘听政的时候,开始了人生的精华部分,也就是他一生的山峰——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
晚期,由于觉得离政治漩涡太近了,便主动出使杭州、颍州、扬州、定州。
晚年,因新党重新执掌主权,而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天下,原想与弟弟苏辙一起归隐颖州,谁想,途中于常州病逝。
他处处为民着想,绝对不会因为皇帝的政见而改变自己的看法。
他口无遮拦,不吐不快。
可是,正是因为这样,才造就了自己的一生。
苏轼总是以乐观面对他人。
在被贬谪这么艰苦的条件下,苏轼,这个人物始终没有改变对世事的看法。
相反,在他被贬黄州的时候,他躬自反省,勤勉务实,苦中作乐,著书交友。
更可笑的是,在他被贬黄州的时候,不但没有伤心欲绝,还做出了美味的佳肴——东坡肉。
在这一路山山水水中,在无数个月朗星稀的夜晚中,他褪去了曾经的锋芒和犀利,他变得朗润温和,变得豁达潇洒。
因为他觉得,这难道不是朝廷给他第一次机会让他悔改吗?苏轼,苏东坡,达观自我、超然物外、旷逸气质、热爱生活、诙谐天真、从容不迫,完美的结合成了一个可爱的东坡,一个伟大的东坡,一个在历史长河中永恒不朽的东坡。
走进苏东坡的征文(精选5篇)
走进苏东坡的征文(精选5篇)走进苏东坡的征文(精选5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写过征文吧,征文一般都具有意味深长的结尾。
你写征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走进苏东坡的征文(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走进苏东坡的征文1 古今中外,上下千年,高贵、可爱,具有魅力之人能有几个?惟东坡一人矣!——题记苏东坡,北宋大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词、文、书、画,无一不通,无所不晓。
词上造诣一达“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界,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着。
有人说,历史的长河可以淘打一切,而他,却如珍珠一般,越是淘打,放出的光芒越是灿烂辉煌!(一)满腔热血男儿志自古华夏英儿,平生皆有两大志愿:一是金榜提名,独领风骚与文坛;二便是建功立业,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东坡,当然也不例外。
秋风飒飒的一天,充满无限激情的东坡,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架着苍鹰,率领千百随骑,席卷山冈,面对那野性十足的飞禽走兽,想到西夏蛮夷犯大宋河山,豪情顿生,不禁怒吼道:“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苍穹啊,你可听到东坡那震撼千古的长叹,你可知道东坡内心雄伟的包袱呀?为什么只有阵阵回音,难道你知道!但愿吧。
(二)此情绵绵无绝期东坡有位年轻貌美的妻子,夫妻恩恩爱爱,情意缠绵。
可自古美人红颜薄命这宿命,相爱没有几年,爱妻便悄悄的走了,香消玉殒,与东坡生死相隔了。
生死相隔?搁的住吗?隔不住,句隔不住,无论如何都隔不住东坡对爱妻的思念。
生死相隔,让人肝肠欲断,坟前一哭也难如愿。
于是,无时无刻的思念,由心而发,久了,那点相思泪便化做断肠的篇章——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三)清风明月真东坡东坡,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由于他太出色,太响亮,把周围的笔墨比得十分寒碜;把同代的文人比的狼狈不堪,皆有“生不逢时”之感慨。
正因为如此,东坡遭到一部分人酸溜溜的嫉恨,挖尽心思的排挤,不知从哪弄来了个“乌台诗案”,以诽了谤朝廷为由,把东坡贬到了一个江南的小镇——黄州。
高考作文人物素材:苏轼(苏东坡)
高考作文人物素材:苏轼1.东坡吃草苏轼和佛印是好友,经常互相调侃。
一次,苏轼去拜访佛印,不料佛印不在,开门的是一个小沙弥。
苏轼半开玩笑地问:“佛印秃驴何在?”小沙弥淡定地指着远方说:“就在东坡吃草!”适用主题:调侃,机智回击2.“尸骨”未寒一天,苏轼和佛印在河边聚餐,边吃东西边闲聊。
突然,佛印拿出一把题有苏轼诗词的扇子,扔到河里,并大声道:“水流东坡诗(尸)!苏轼楞了一下,夹起一块骨头扔到河边上,让狗过来啃,然后笑道:“狗啃河上(和尚)骨!”适用主题:调侃,机智回击3.东坡说文苏东坡曾经教人写文章,他说:“假如集市上的店铺各种物品都有,却有一种东西可以把它们取来,这就是钱。
世上最容易得到的莫如物,最难得到的莫如钱。
文章、华丽的词藻、事实,就像集市上的各种物品;立意,就像钱一样。
写文章如果能先立意,那么,古往今来众多的事物就纷纷涌出,都来给我用。
你如果明白了这一点,就会写文章了。
”适用主题:立意与选材,深入浅出,通俗易懂4.苏轼感激韩琦爱人以德苏轼科举高中后,显露出过人才华,宋英宗想让他进翰林院当值,授予重任。
宰相韩琦表示反对,理由是这样做会引人嫉妒,让人猜度,反让苏轼受牵累。
因此,应该缓着来,不宜突然重用。
宋英宗于是授予苏轼史官类的基础职位。
苏轼听到韩琦的话后,非常感激,认为韩琦爱人以德,是真正的关爱自己。
适用主题:爱的方式,看问题的角度,互相理解(知己)5.苏轼退房苏轼曾在常州花大价钱买了一所房子,正准备择日迁入时,偶然听到一老妇哭得十分伤心。
他问老妇哭什么,老妇说,她有一处房子,相传百年了,被不孝子孙所卖,因此痛心啼哭。
细问之下,原来就是自己所买的房子。
于是当即焚烧了房契,把房子还给了老妇。
适用主题:善良,慈悲6.苏轼相人章惇曾和苏轼一同游山,到了一处紧挨着万丈深渊的石壁旁边。
章惇要苏轼到石壁上题字,苏轼不敢。
章惇踩着险石爬过去,在石壁上题字。
苏轼大为惊悚,认为章惇以后要是做了官,一定会杀人不眨眼,因为一个不爱惜自己生命的人,也不会把别人的生命当回事。
走近苏轼作文优美开头结尾
走近苏轼作文优美开头结尾
开头段落。
哎呀,一提到苏轼,我立马就想到他那些诗词了。
烟雨朦胧的
时候,读读他的诗,感觉就像是走进了一幅山水画里,美轮美奂的。
他的文字,嗯,怎么说呢,就像晨曦中的露珠,晶莹剔透,一照就
透出生活的色彩和深度。
结尾段落。
苏轼这人吧,真的就像历史天空中的一颗大星星,光芒四射,
智慧与才华都爆表了。
他的诗词不仅仅是写生活,更是写人心,写
人性。
虽然他的人生路走得不太顺,但他从来没放弃过追求美好。
他的文字,既有那种豪放不羁的劲儿,又有那种细腻温柔的感觉。
读他的诗,就好像跟他站在一起,一起感受人生,一起欣赏文学的美。
另一开头段落。
夜晚的月光洒下来,像水一样,好安静啊。
这感觉,就像是穿
越了时空,回到了千年前的那个夜晚,跟苏轼那个大文豪一起赏月、吟诗。
想象一下,那画面得多美啊!。
高考作文素材苏轼篇
高考作文素材苏轼篇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篇前言●同学们,还记得吗,在900多年以前,在浓密的山间树林中,有过一场并不特别的风雨?●还记得吗,就是在那片冷风凄雨之中,在那条崎岖难行的泥泞道路上,有这样一位老者,他脚着着芒鞋,手持着竹杖,阵阵的凉风吹过他苍白的发梢,冰冷的雨滴打落在他瘦弱的身躯上,而他却浑然不觉,依然悠然吟啸,缓步徐行;●还记得吗,在那个曾经烈火雄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古赤壁前,有这样一位老者,他面对着滚滚而逝的江水,回想起古之英雄的种种过往,不禁从胸中倾泻出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壮美篇章,回首自己这风雨飘零的一生,他更是从心底翻涌出“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千古长叹!是的,这个人,便是苏轼。
苏轼,中国文人心中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唐宋八大家之一,大书法家,大文学家,佛学大师,中国文化史上的旷世奇才——是的,我们可以给他灌上许多诸如此类的名号,但是,无论我们如何的褒扬他,都绝不会显露出一丁点的过分与夸张。
他,不仅有着神奇的文笔、渊博的学识和睿智的思想,更可贵的是,多舛的命运和人生路途的风雨飘零,并没有让他高尚的人格遭到一丝的磨灭,相反,在不可避免的痛苦之后,他依然还拥有着一分宁静如月,旷达如风的难得心境;人生的风雨何其多,但是,即使路上的风雨再大,即使在他人都感到狼狈困顿之时,他却还依然能够吟啸徐行;惟大英雄能显本色,是真名士自然风流。
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他的名字就是一座丰碑!风雨人生路,超然旷达情回顾苏轼的一生,我们不得不提到两个很关键的字——贬谪。
是的,凭借骄人的文学才华进入到官场之中,对于苏轼来说,也许并不是一件什么难事,但是,为人正直,爱憎分明,从不随波逐流的性格,却注定了他在今后的那条出仕之路上必然要走得格外的坎坷与艰辛——因为与朝庭大员政见不合,苏轼一次又一次的被卷入到此起彼伏的政治风波之中,成为朝庭内部权利斗争的牺牲品。
他一次又一次的被贬谪,黄州,杭州,密州,湖州,惠州,一次比一次偏远,甚至在海南,我们也不难发现他的足迹。
我眼中的苏轼 走进苏轼作文
我眼中的苏轼作文篇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是苏轼的一句名诗。
他的才华一直令我钦佩不已。
他的诗词、他的书法、他那豪放的文笔,都令我十分喜爱。
苏轼是宋代的文学家、书画家,眉州眉山人,出生于寒门地主家庭,幼年承受家教,深受其父苏洵的熏陶,母亲程氏也曾“亲授以书”,是一位豪放派的诗人。
还记得那一句:“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可谓脍炙人口哇!一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将那威风凛凛的将军英姿表现的淋漓尽致,那份飒爽英姿,似乎马上就会浮现在眼前,真是栩栩如生!品味苏轼,不由得涌出一股敬佩之情。
苏轼不仅是一个诗人,更是一个文学家,书法家。
他的性格幽默风趣,乐观向上,不被逆境所困,与苏小妹,佛印二人的事迹更是广为流传,有一次,苏轼闲来无事去金山寺拜访佛印,但他不在,一个小和尚来开门,苏轼傲声道:“秃驴何在?”小沙弥淡定的一指远方答道:“东坡吃草。
”这个故事令人捧腹大笑,更使人赞叹小和尚的聪明机智。
苏轼还是个书法家,他的书法结字扁平,横轻竖重,笔画舒展,轻重错落,用笔有轻重,字体有大小,给人视觉上极其强大的冲击力,实际上也表达了当时书写过程中的一种强烈的情绪。
令人感到苏轼独特的性格特点。
苏轼还为后世留下了许许多多书法作品:《新岁展庆帖》《颍州西湖听琴》《司马光神道碑》等,更有文学作品:《水调歌头》《念奴娇。
赤壁怀古》《江城子。
密州出猎》《饮湖上初晴后雨》等,他的诗文令我们受益匪浅。
我眼中的苏轼作文篇二苏轼是北宋时期的风云人物。
他的一生,创下了许多传奇。
苏轼一生起起落落,却从未放弃,苏轼是个乐观的人。
从苏轼在被贬黄州时写出的《记承天寺夜游》就能看出他的乐观。
当别人被贬时,通常都会意志消沉,难以振作起来。
比如柳宗元在被贬时写下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就显得冷冰冰的,让人觉得有意志消沉的感觉。
而苏轼却依旧能去与好友赏月。
无论在什么时候,苏轼总能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
走近苏轼作文(精选51篇)
走近苏轼作文走近苏轼作文(精选51篇)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走近苏轼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走近苏轼作文 1曾有一人,他是乐天派诗人。
他的“乐天”秉性源于痛苦,“思想的快乐”在痛苦中酝酿而成。
论他,唯有一词“乐观”可概括其一生。
在新法施行,一党败一党胜的政治舞台上,他的一生起起伏伏。
三次在朝,三次外任,三次被贬,“乌台诗案”,贬官流放。
他去了黄州,惠州,儋州等地,人生凄凉苦楚,只因小人陷害,“哲龙”一句,成了人生悲剧。
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期,文人政客不是郁郁而终,遭人陷害;便是退隐朝廷,归隐山田。
然而他即使被流放,也在默默坚守着。
当他在黄州时,得营地之东数十亩荒地开垦,名之为“东坡”,并自号“东坡居士”。
这一块囚禁之地并没有困住他,无论是《江城子》还是东坡肉这一名菜,都彰显着他生活的幸福美满。
“荒地+狼藉”造就了“美食+文采”,他并没有放弃生活。
惠州是瘴疠交攻之地,可是他并不这么认为。
在此地,他用其乐观之态,笑对人生,无论小事俗务他都将其看作是美差一件。
由此灵感而发,“乐意相关,生香不断”。
“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
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想来,他什么也不介意。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便是对无事可完美的容忍。
《赤壁赋》,《后赤壁赋》是对古事的思考。
他是“三苏”之一,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与散文皆不输于他人。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他总是安慰着自己,关心着一切。
有人说,他是儒,道,佛集于一体的人。
他以道为一切集成,无为而治,崇尚自然,也算是乐观的重要因素。
对于道家的简化人生,佛家的否定人生,儒家的正视人生,他在合适的时机用适合的思想,故他尽情享受人生,这也是他乐天达观的奥秘所在。
痛苦造就他乐天之品性,几千年流逝,留下的唯有这“乐天”二字。
他是谁,人尽皆知。
苏轼的高中作文素材(通用7篇)
苏轼的高中作文素材(通用7篇)苏轼的高中作文素材篇1历朝历代,名人品评都是文人士子们的梦想,“一经品题,便作佳士”的机遇吸引着他们趋之若鹜。
苏东坡作为文坛巨擘,这种点石成金的奇效更是灵验无比,“苏门四学士”的成名便是明证。
当时,很多青年才俊以在苏东坡面前吟诗为荣,倘若得其一二点评,则有登堂入室、无上荣耀之感。
一位叫王祈的官员,颇以才华自诩,常在苏东坡面前卖弄。
一次,他作了一首《竹诗》,对其中两句尤为得意,便在苏东坡面前吟诵道:“叶垂千口剑,干耸万条枪。
”苏东坡一听,不禁哈哈大笑道:“这两句好是好,不过,万竹千叶,无异于说十根竹子方生一片叶,天下何处有此竹?”苏东坡遂下一评语说:“世间事忍笑为易,惟读王祈大夫诗,不笑为难!”苏东坡一评天下知,王祈因此落下了愚钝之名。
苏轼的高中作文素材篇21080—1084年,苏东坡贬官黄州(今湖北黄冈)五年余。
期间,他与隐居于黄州岐亭的名士陈慥成了至交,两人畅谈用兵之策,兴亡之道,过从甚密。
陈慥好谈养生,经常吹嘘自己的养生功效,洋洋自得。
一次,陈慥生了场大病,整整一月都不见好转,于是,苏东坡“幸灾乐祸”地写了一封信戏弄陈慥说:“公养生之效,岁有成绩,今又示病弥月,虽使皋陶听之,未易平反。
公之养生,正如小子之圆觉,可谓‘害脚法师鹦鹉禅,五通气球黄门妾’也。
”意思是你平日吹嘘养生效果如何如何,如今一病不起,整月未愈,即使狱官皋陶听了,也没法给你平反了。
你的所谓养生经验,好比小子圆觉、蹩脚法师、鹦鹉谈禅、五孔的气球、太监的小妾,不过是无用的摆设罢了!苏东坡用一连串俏皮的比喻,把陈慥有名无实的养生经大大讥笑了一番。
苏轼的高中作文素材篇3苏轼!一个震撼人们心灵的诗人,他的词或空旷,或雄放,或凝重,或空灵,可以到达人们心灵深处,一个出生于北宋时期的人,留下百篇诗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一首咏月抒怀的词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月下有一抹清影正在独自望月的情景,只是那一抹清影可是他正念着“水调歌头”词一首?“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点点是离人泪”一首“水龙吟”仿佛已苍老了前世今生。
走进苏轼作文800字三篇精选
走进苏轼作文800字三篇精选范文一:走进苏轼在我们的课本中,苏轼这个名字可能相对陌生,但他对中国文化、诗词、书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走进苏轼,让我们认识这位伟大的文化人,了解他的作品,进一步领略古代文化的底蕴。
苏轼是一位卓越的文化人。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一位第一流的书法家。
他既精通文学又擅长书法,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他的书法中,既有古雅的气息,又有鲜明的自我风格,传承和创新并存。
苏轼的作品也是成就卓著。
他既有《东坡赋》这样的名篇佳作,也有数不清的诗词、散文等等。
其中的《江城子》、《草》、《清平乐·村居》等,成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经典之作,永存于国人心中。
想要更好的领略苏轼的文化魅力,我们可以通过研究他的生平历程,了解他的人物特质和文化背景。
苏轼生于北宋,出身名门,家庭富裕。
他自幼读书,文武双全,曾经担任过官职。
然而,由于个性鲜明,意见不合,曾多次遭遇贬谪和流放。
这些经历,反而使他的人生更加充实,使他的作品更加充满人生的感悟和情感的表达。
总之,走进苏轼,是体验中国文化、领略人文底蕴的重要途径之一。
今天,我们应该继承苏轼的文化精神,保护我们国家的文化遗产,用我们的力量推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写作重点:本文主要介绍了苏轼的人物形象、文化作品和生平历程,并提出了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的主张。
用词分析:本文采用简明、清晰的语言,内容言简意赅,语言通俗易懂。
同时,在文化和传统方面,使用了一些具有鲜明色彩、强烈感受和强调价值观的词汇,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范文二:走进苏轼的文学世界苏轼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
他的文风华丽、情感深邃、思想丰富,作品总体呈现出一种自我超越、思维多元、纵深厚重的特点,不仅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为当代文学提供启迪和借鉴。
首先,苏轼的作品具有浓厚的情感色彩。
他深谙社会和人性,通过细致的描写和深邃的感悟,表达了对生活中各种情感的表达和抒发。
走进苏轼作文
走进苏轼作文
【篇一:走进苏轼】
苏东坡亦豪迈亦旷达亦俊秀亦从容亦淡泊亦宁静,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挥之不去。
他的诗如仙界散落的花朵,气韵生动,神思逸飞,是心灵流淌出来的智慧,是神笔马良勾画出来的美景。
不知上天给他注入什么天资,使他的诗,你信手拈来,都不会觉得俗气,如同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
“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迈酣畅,“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慷慨纵横,“不是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冷静独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深沉豁达,一首诗一种风格。
他的心中包藏着浩瀚无边的大海,重重叠叠的山峦,万般风情由他驾驭。
林语堂眼中的绝不是高居于文学史殿堂的苏东坡,他阐述的是一个才情兼备、魅力四射的苏东坡。
他如冰山上的雪莲,纯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外冷内热,是个有情有义的君子。
《水调歌头》里的手足情让世世代代的后人感慨万分。
但他有岂是将爱只倾注与家庭之人?他报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志向,用文学抒写心中对朝廷黑暗的强烈不满。
你只有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才能明白在诗歌的华丽包装下,情神异浓才是他真正的本色。
他以自由的眼光俯瞰人生,从不被他人左右,经历过大喜大悲后,他“终于获得一种自由完善感和灵魂归宿感”。
【高二作文】走近苏东坡
【高二作文】走近苏东坡词如其人。
他的豪迈众所周知,故而他不经意间所流露的温柔和深情,才更为动人。
苏轼16日来北京参加考试。
尽管由于考官的失误,他不得不获得第二名,但事实上,他是真正的冠军,称他为“鬼才”并不过分。
贬谪黄州时,《赤壁赋》在文学史上掀起了一场风暴,粉碎了许多诗人“风、花、雪、月”和“无病呻吟”的梦想。
晚年,苏轼既有“老人谈少年狂,左持黄,右持灰”的气焰和青春骄傲,又有“人生如梦,洒一瓶江月”的气势和超脱魅力。
文如其人——他是浪漫之诗人,豪放之词家,超脱之文人。
他的豪迈众所周知,故他的温柔和深情才更为扣人心扉。
一首《江城子》,字字悲凉,句句断肠,无奈“十年生死两茫茫”,读来令人无语泪涟涟。
一直以来,苏轼在人们眼中,几乎成了“乐观”的代名词,似乎他流露出的情感中有一丝悲哀都是令人诧异的。
殊不知他也是人,而非仙非神。
“小轩窗,正梳妆”,恍然间,他记起了亡妻梳妆时的娇美,他都记得,他没有忘。
即使相隔十年,相隔阴阳两界,他都没有忘。
辛酸泪,无处诉,月夜孤身一人,身居他乡,哭成此词,何人不感慨?何人不动容?苏轼的人格魅力令人费解。
他就像一个大熔炉。
他巧妙地运用和融合了“儒”、“释”、“道”三种看似不同的思想。
积极加入世贸组织,忧国忧民;;无论得失,他相信一切生命,但相信死亡和生命是生而生,并追求内心的平静。
然而,要理解苏轼是如何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提到“五台诗案”。
“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
苏轼的弟弟苏辙如是说。
“乌台诗案”,他被小人诬陷,虽死罪可免,但却活罪难逃。
一贬至黄州,二贬至余杭,三贬至琼州。
琼州即海南,宋时仍是荒夷之地,名副其实的天涯海角。
贬,再贬,贬至无可再贬之地。
问起:“恨否?”他只是笑着:“何为恨?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眼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我不是苏轼,也无法真正明白,这一句看似轻描淡写的话后,究竟有多少的情感在其中。
这是种对自己,对小人的释然、包容,而其中又有刻在他骨子里的积极、乐观与旷达。
描写《苏轼》的作文3篇
描写《苏轼》的作文3篇【有关苏轼的高考作文素材】在险峻陡峭的石壁下,在奔腾怒吼的大江边,一个人在捋着胡须,昂首挺胸,眺望着那江水与天的边际。
他在想些什么呢?每当我看见这幅名为《赤壁赋》的国画时,心中就有种想读懂苏轼的欲望。
苏轼,这位不羁的东坡居士,他的经历是很苦的。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他被贬黄州,来到这个叫“赤鼻矶”的地方,开始了他曲折的经历。
诚然,正是他的不平经历,才促使他写下一系列被称作“铁板铜琶”的豪放派诗词。
读苏轼,首先要读他的胸襟。
要遣出心中的郁闷,自然要饮酒,于是有了“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酒酣胸胆尚开张”。
苏轼的饮酒是遣怀,并非消沉。
“寄浮 游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就是在赤壁这里写下的。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好一个“天涯何处无芳草”!我苏轼才高八斗,“厚积薄发”,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一句一句,字里行间不都透露出他的志存高远,他的豁达胸襟吗?所以,我常常想起苏轼把酒临江的这一幕,这是一种豪迈气概,是豪放派的力量!读苏轼,不能不读他的多情。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里有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流传千古;《念奴娇·赤壁怀古》里有一句“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脍炙人口;他思念亡妻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更是感人肺腑。
文人便是多情,寄情于文,才使文学作品有生命、有活力,活到现在,活到永远!读苏轼,更要读他的爱国。
尽管他被贬,但这丝毫没有削弱他的精忠报国之心,反而激起了他的报国激情。
在他想起周瑜当年“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飒爽英姿时,多么渴望自己能够像他那样为国家建立奇功呀。
只可惜,报国无门!在他官场失意、心中的压抑再度被触动了的时候,又回到现实中来了。
他是一个无处施展能力的人,只能“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做我傲霜挺立的苏轼;“莫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喝我的酒,作我的诗,趁着年轻气盛的时候。
走近苏轼作文
走近苏轼作文走近苏轼作文1苏轼这个人,是中国古代文坛的一株瑞木,中国的精气全被他采去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叫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叫化子,他是不出世的人杰。
古来多少文人墨客,谁堪伯仲间?东坡风华正茂,策马高歌,豪气冲天,把酒问天,一樽还酹江月,畅怀恣肆,对酒当歌,休将白发唱黄鸡,曾无数次被他的诗文所倾倒,我却不知究竟何时才能真正走近那个谪居诗文中的东坡。
一位朋友吹起了洞箫,怀古,感伤。
微风吹过两岸,芦花飘飞起来,如烟如雾,五岁苦读,老父苏询严厉教导,十九岁上京赶考,文章震惊天下,文坛领袖欧阳修毫无保留的赞誉,但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
“宰相三才流浪命”繁华的京师,金銮殿上无止无休的政党之争,无奈又做出几个让苏轼“牺牲”的无名的跳梁小丑,一桩莫名的“乌台诗案”,使他远谪黄州,与其说牺牲,倒不如说成全,走就走吧!于是,只把一个青山傲骨的背影留给了汴京城里那群争执不休的“忠良”。
没有官场的尔虞我诈,没有金銮殿内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没有官僚们猜忌排斥的目光,他心境空灵而来,悄带着孤独与感伤,却将自己完全涉入了一个全新的明澈的白描世界,他摆脱词的莺莺燕燕,硬是将猎犬,天狼、大江往里搁,“豪放派”轰然诞生;他任由自己的意愿将竹子一笔通顶,痛快地放荡自己的心魄,“文人画”肃然而立,他发明简易菜肴,借此在穷困的时候充饥,于是“东坡羹”沿传至今。
他驾着扁舟,抱着美酒,还是那时的明月,朗照着细草微风的原野,还是千年前的江水,流淌着亘古不变的忧愁,还是那场千年前的“赤壁之战”刺激着他的呼吸,迷茫而神奇,他活在自己的快乐释然中,喜欢与和尚佛印斗嘴,喜欢与机智大师刘份相编故事逗趣……这历历都已深深印入了苏轼仙风道骨的精魂中,早已升腾于他自然哲学的陶冶中。
或许:载月浮舟,扣弦而歌,卸下官场中无力而苍白的伪装,这才应该是他干爽做人的`模样,顿悟、释怀、执着,旷达、豪迈、豪情、失落、孤傲都为东坡是也。
后记:历史被如沙的时光悄悄掩埋,当我们回首时,已了无痕迹,然而当我们回首聆听和抚摸这尘封的记忆时,却总有那一串串的姓名,在大漠中突兀回荡。
走进苏轼作文二
走进苏轼作文篇4走近苏东坡,喜欢苏东坡,敬慕苏东坡。
读过赤壁二赋,不能不心折于他的超然,想起黄州,想起乌台诗案。
走近苏东坡。
年少时,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时何难!汴京高中,名扬于四海,仁宗亲许为宰辅之器。
此时是何等意气昂扬。
无奈,天意弄人。
他因论新法不力,自请外放东南诸州,览民生疾苦,发为歌诗,冀达天听。
宵小不容,诬以讪谤,仁宗不察,以致他被系乌台,百日之后,责授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
他就那样疲惫无奈痛苦地来到黄州。
现实与理想的反差太大,从宰辅之器到八品散员,从一代人望到杂诸渔樵的平民。
一切重新开始。
政治活动的中止,亲友故旧的畏祸远避,政敌的虎视眈眈,全家的生计问题而他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与朋友的诗酒酬唱是他生命的一部分。
他毫无心机,他才四十多岁,事业,才刚刚开始。
很难想象,这个挫折,对他的打击有多大。
喜欢苏东坡。
清诗读吟还自和,白洒已尽谁能借。
不辞青青忽忽地,但恐欢意年年谢。
夜阑时,一切静得可怕,痛苦清晰地噬咬他的心灵。
泪凝成的《寒食雨》,几乎让人在文字间触到心的挣扎与呼喊,缥缈孤鸿,寒校拣尽影犹寒,月明多被云妨,凄凉北望几人知!痛苦一天天堆积,发酵,他却醒了。
走进苏轼作文篇5苏东坡亦豪迈亦旷达亦俊秀亦从容亦淡泊亦宁静,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挥之不去。
他的诗如仙界散落的花朵,气韵生动,神思逸飞,是心灵流淌出来的智慧,是神笔马良勾画出来的美景。
不知上天给他注入什么天资,使他的诗,你信手拈来,都不会觉得俗气,如同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
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迈酣畅,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慷慨纵横,不是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冷静独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深沉豁达,一首诗一种风格。
他的心中包藏着浩瀚无边的大海,重重叠叠的山峦,万般风情由他驾驭。
林语堂眼中的绝不是高居于文学史殿堂的苏东坡,他阐述的是一个才情兼备、魅力四射的苏东坡。
他如冰山上的雪莲,纯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外冷内热,是个有情有义的君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走近苏东坡苏轼是中国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苏轼的仕途失意,命运多舛,生活上颠沛坎坷。
思想上入世出世,亦儒亦道亦释。
文学上开一代词风之先,在诗词文赋上有辉煌成就。
同时具有旁通书法绘画、知音律、喜平话、懂园林艺术、精金石的旷世才华。
与黄庭坚(诗)合称“苏黄”,与辛弃疾(词)合称“苏辛”,与欧阳修(散文)合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书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书法四大家”,还有“三苏”,苏门大学土”。
苏轼出身于一个比较清寒的文人家庭,从幼年起就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尤其是在父亲苏洵由发奋读书而入仕的影响下,早年便“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宋仁宗嘉祐二年(l057 年)苏轼中进土,年方21岁,嘉祐六年,授大理寺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厅公事,由此,踏上了一条颠沛坎坷的仕途生涯。
宋神宗年间,苏轼因“乌台诗案”(熙宁九年(1076)十月,王安石变法受挫,变法动向发生逆转,一些投机新法的分子,结党营私,倾轧报复,耿直敢言的苏轼成了官僚们政治倾轧的牺牲品。
元丰二年(1079)四月到达湖州,七月二十八日突然遭到逮捕,罪证是苏轼的一首诗。
原来在苏轼的诗文中曾流露过一些牢骚,表示过对新法的不同意见,也针砭新法的流弊,其目的无非是“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这些就成了遭受弹劾的把柄。
那些奸佞的小人污蔑他“衔怨怀怒,恣行丑诋”“指斥乘舆”“包藏祸心”,把他投入大狱。
)被捕入狱,一时亲友惊散,家人震恐。
苏轼在狱中遭受诟辱折磨,有时感到难免一死,曾写两首诗与弟弟诀别,有“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的诗句。
后经苏辙等人营救才免罪释放,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元封三年正月到黄州,苏轼一住就是五年,在这里他生计困难,在友人的帮助下,开了几十亩荒地,掘井筑屋,躬耕其中,号“东坡居士”。
从“乌台诗案”到流放黄州是苏轼人生的重要转折,政治上失意彷徨,精神上孤独苦闷。
但是生性旷达的诗人在老庄佛禅和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并写了千古传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样充满哲学意味、凝聚人生思考的名篇佳作。
等到宋哲宗即位,新党失势,旧党执政,苏轼被召还朝任翰林学士等职;多年的地方官生涯使他看到新法的某些好处,并在实际中实施,当旧党要废除一切新法时,他又挺身而出主张对新法“参用所长”,因而被诬为“王安石第二”,受到排挤。
及至哲宗亲政后,新党再度上台,又以诗人曾依附旧党为名将年近六旬的诗人贬至岭南惠州,再贬至海南儋州。
公元1100年,徽宗即位,苏轼终于遇赦北归,次年7月客死常州。
去世前两个月,诗人在《自题金山画像》中写到“心似已灰之本,身如不系之舟,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颇有几分英雄末路、美人迟暮的空漠之意和苍凉之感。
二欲仿佛其一语,毕世不可得——前后《赤壁赋》1、前《赤壁赋》:写作时间1082年秋(见必修二)2、后《赤壁赋》:写作时间1082年冬后赤壁赋〔宋〕苏轼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
顾安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
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选自《四部丛刊》本《经进东坡文集事略》【译文】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
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
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
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
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
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
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象吴淞江的鲈鱼。
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
”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
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
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
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
我划地一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括起,波浪汹涌。
我也不觉忧伤悲哀,感到恐惧,觉得这里使人害怕,不可久留。
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
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
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象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戛戛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
过了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
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
“噢!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细了。
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经过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吗?”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
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简析】本文是苏轼第二次由赤壁时所写,距初由赤壁,时间只相差三个月,但景色不同,心情也随之不同。
第一段苏轼交代当时的时间背景,用短短的几句,对眼前景物稍作描写,就突显出时令的特征。
萧瑟冬景中,仰望明月,俯看人影,触景生情,由乐而歌。
第二段,正当苏轼感叹为如此良辰美景却无佳肴美酒时,同游者愿意献出家中刚刚捕获的珍鱼,而苏轼回到家又意外获得妻子珍藏的美酒。
有明月,有佳客,有美酒、有珍肴,为再游赤壁提供最好的兴致与条件。
第三段,苏轼着力描写赤壁之景与自己的行动。
「江山不可复识」是此次赤壁冬景描写的基础,呈现出一幅赤壁冬景的山水画。
除了客观的描写,「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更表现出苏轼的勇气,与居高临下的气势,寄托着苏轼的壮志豪情,同时把景物与游者行动融合为一体,互相加深了彼此描写的生动。
苏轼面对月夜山河的苍茫景色,不禁忧从中来,将郁抑之情凝聚于长啸之中,感情由乐转悲。
长啸之后的寂静悲伤,使苏轼不敢久留,重新回到船上,放任一叶扁舟从流飘荡,表现出随遇而安的态度,感情又转为平静。
此时一只孤鹤画空而来,对孤鹤的描写,让人有一种空灵虚幻难以言喻的感觉,想象当时之景,彷佛身处其中,似乎可以感受到那震撼,不禁赞叹苏轼善于把握事物的特征与效果,竟能够达到如此的境界。
第四段以道士化鹤的梦境做结,描写与情节中有种飘逸的气氛,情感由乐转忧又转于平静的赤壁之游,最终以梦境做结,也抒发了人生如梦的情怀。
后赤壁赋,不管在景物描写、气氛的营造、深刻的情感转换、飘逸的人生观,都在苏轼简洁的文句中清晰地表露,真切地呈现人、景、感情的相互融合,这样的修为本身已是非常难得了,而此种情怀更是难以言喻,苏轼能够用如此精妙的文字与构思来呈现,实在令人敬佩,不愧为千古奇才。
读后赤壁赋,虽然人生经历仍浅,但彷佛可以稍微体会到苏轼不凡的人生体验。
3、前后赤壁赋之比较阅读:苏轼以“乌台诗案”谪居黄州,游赤壁作赋借景抒情,咏古寄慨,使“前”“后”《赤壁赋》成为古文中的典范之作。
“前”“后”《赤壁赋》是姐妹篇。
前赋是记夏历七月十六日的江中夜游,后赋是记十月十五夜的江游,时间仅隔三个月。
地点同是黄州赤壁,背景同是月下大江,但因为季节不同,心境不同,描写的景物和抒发的情感也各异:描写景象,写赋原因,游览方式,运用手法,感情基调,主旨表达等方面也都不同。
前赋描写的是初秋景象:“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前赋与客相约,泛舟月下,所写之景,主要是大江、明月、清风,所抒之情,所发议论也是围绕此景而展开。
前赋只是在舟上观景、抒情、议论,简直像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诗。
前赋运用主客对话的传统形式,表达了对人生宇宙的看法。
前赋抒发的主要是超脱地俯察人生与宇宙之后的哲理感悟。
主要通过文中设定的主客之间对人生无常、壮志难酬的不同看法的议论,比较明显豁然。
主要通过后赋描写的是初冬江上之景:“霜露既降,木叶尽脱”,“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后赋是作者从东坡雪堂出来散步,面对“月白风清”的良夜,偶然产生的游兴后赋虽也是与客泛舟赤壁,但是不只是在舟上,而且舍舟登山,游山后又登舟,更像一篇游记散文。
后赋则用道士化鹤的梦境,照应前赋“羽化而登仙”的虚幻故事,书法超脱的情怀。
后赋带有更浓重的消极情调和虚无色彩,是作者希冀摆脱显示生活的苦闷,而又无法摆脱的痛苦情绪的反映。
主要通过景物描写和叙述的感情色彩,比较隐晦。
过景物描写和叙述的感情色彩。
相同点:两篇文章用韵疏密相间,骈句与散句交错使用,而又归于自然畅达,典型地表现了苏轼散文的风格特点。
三“乌台诗案”后的感情变化1、《卜算子》:作于公元1080年初贬黄州之时。
写出了苏轼经历人生重大打击后孤苦凄凉而又惊魂未定的感觉,与本文表达的感情是截然不同的。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疏桐:枝叶稀疏的桐树。
漏断:谓夜已深。
人:幽居之人,此是形容孤雁。
缥涉:隐约,若有若无。
省:了解。
【赏析】:据《宋六十名家词.东坡词》载,此词还有一序,讲的是一个美丽而凄凉的故事。
如下:惠州有温都监女,颇有色。
年十六,不肯嫁人。
闻坡至,甚喜。
每夜闻坡讽咏,则徘徊窗下,坡觉而推窗,则其女逾墙而去。
坡从而物色之曰:“当呼王郎,与之子为姻。
未几,而坡过海,女遂卒,葬于沙滩侧。
坡回惠,为赋此词。
这段小序和苏轼的词一样写的仙气飘渺。
前半段写的虚幻迷离,要不是前面有段引言:“惠州有温都监女,颇有色。
年十六,不肯嫁人。
”,颇有点遇仙的感觉。
苏轼寓居定惠院,每到他深夜吟诗时,总有一位美女在窗外徘徊。
当推窗寻找时,她却已经翻墙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