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讲义_中南大学
宏观经济学讲义
O
BACK
S( r )
I( r )
S*,I*
S,I
三、商品市场
• 没有直接反映物价总水平和总需求量的总需求曲线
• 总供给水平取决于充分就业时的劳动投入量。由于完 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充分灵活的价格机制总能保证实 现充分就业,所以总供给水平是常数,不依赖于价格 的变化,曲线垂直于横轴。
Qs Qs (W ) P
Q*
Q
Q=F(L)
资本市场
P
W’
P2
W*
P1
w
w*
Ls
LINK
L*
Ld L
P M K Q
Q*
Q
Q=F(L)
第五章 三重均衡的宏观经济模型
第一节 可变价格下的总供求曲线
r
LM(P1)
LM(P2)
r1
LM(P3)
r2
r3 IS
O
P
Q1 Q2
Q3
Q
P1
凯恩斯总需求
P2
P3
BACK
AD Q
凯恩斯总供给
当 I S, Ld Ls ,C S C I Qs 时,
结论:
只要劳动市场和资本市场能实现均衡,商品市场 就一定能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收入水平。
四、货币数量论与古典宏观模型
货币的职能: 1. 支付手段 2. 价值标准 货币对实际经济活动无直接影响 货币数量论的表述方法 1. 费雪方程式
一、投资陷井
当投资对利率变化没有任何反应的时候,IS 曲线将成为 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线。这样,无论价格怎样调整,总产 量也不会有任何变化。其实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也 无所作为了。
r
IS
O
宏观经济学教学课件(全)
资产价格决定因素
资产价格是资本市场的核心变量,其 决定因素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 政策因素、公司业绩等。经济增长和 公司业绩提高会推动资产价格上涨; 通货膨胀和政策紧缩则可能导致资产 价格下跌。
货币政策目标与工具
货币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 要目标包括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保持国际收支 平衡等。稳定物价是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通过控制 通货膨胀来保持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则是通过调 节货币供应量来影响总需求水平;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则需要关注汇率和国际资本流动等因素。
展。
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调整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 级。
福利国家建设战略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福利水平,促 进社会公平和稳定。
全球化发展战略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推动贸易和投资 自由化便利化。
绿色发展战略
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产业 和绿色技术发展。
国际收支平衡与调节措施
国际收支平衡表
详细解读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构成,包 括经常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等。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措施
探讨政府可以采取的政策措施,包括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等, 以调节国际收支平衡。
分析导致国际收支失衡的内外因素, 如经济结构、国际竞争力、汇率等。
开放经济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
1 2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分别阐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开放经济中的传 导路径及效果。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
分析不同政策组合对内外均衡的影响,如“双紧 ”、“双松”、“松紧搭配”等。
3
国际政策协调与合作
中南大学-宏观经济学(1)
两者的区别在于计算原则不同:
GNP 采用“国民”(常住居民)原则
GNP 采用“国土”(领土)原则
GDP = GNP - 国外“要素收入”净额
PI 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年内个人 从各种来源所得到的收入总和。
PI = NI - (公司未分配利润 + 公 司利润税 + 公司和个人缴纳的社会 保险) + (政府对个人支付的利息 + 政府和企业对个人的转移支付)
五、个人可支配收入
(Personal Disposable Income)
PDI 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年内可以 由个人实际使用的全部收入
PDI = PI - 个人税 - 非税支付 = 消费 + 储蓄
一、GNP核算的基本方法
1.核算的原则
2.基本核算方法 支出法(产品支出法) 收入法(要素收入法) 部门法(生产法,增值法)
二、其它国民收入总量的计算
三、人均国民收入的计算
当年GNP
人均GNP = 当年人口数量
一、缺陷
1.无法计算非市场经济活动 2.无法计算非法经济活动 3.不能反映人们由生产中所得到的 福利变动的情况 4.不能反映精神上的满足、闲暇带 来的福利 5.不能表示分配是否平等
2.储蓄函数与储蓄倾向 (1)储蓄函数:S = f(Y)
C = -a +(1-b)Y (2)储蓄倾向
平均储蓄倾向 APS = S / Y 边际储蓄倾向 MPS = ΔS /ΔY
3.消费与储蓄的关系 Y=C+S APC + APS = 1 ΔY = ΔC + ΔS MPC + MPS = 1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PPT
就业率
02
劳动力市场中就业人员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
失业率与就业率的关系
03
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和劳动力市场的状况,影响国家经济
增长和社会稳定。
通货膨胀率与物价水平
通货膨胀率
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幅度, 通常用消费者物价指数 (CPI)来衡量。
物价水平
商品和服务的平均价格水 平。
通货膨胀的影响
影响货币的购买力和财富 分配,可能导致社会不稳 定和经济效率低下。
详细描述
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时期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时期,以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为代表的经 济学家主张国家干预经济,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总需求,以解决经济危机和失业问题。这一 时期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
新古典综合学派
总结词
新古典综合学派试图将古典宏观经济学 和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结合起来,强 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结构等。
个体分析
研究单个经济单位(如家庭、企 业)的经济行为和特征,以及它
们对总体经济的影响。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详细描述
新兴学派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以美国经 济学家为主导,试图超越传统宏观经济学理 论,从不同角度研究宏观经济问题。这一时 期出现了许多新的学派,如新凯恩斯主义、 新古典主义、货币主义等,这些学派在理论 观点和研究方法上都有所创新和发展。
03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 题
国民收入决定
国民收入
VS
详细描述
新古典综合学派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 以保罗·萨缪尔森为代表的经济学家试图 将古典宏观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 学结合起来,强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 协调配合。这一时期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宏 观经济政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和物价稳 定。
宏观经济学全文本讲义
宏观经济学课程介绍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宏观经济学的定义。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和总体发展规律的科学。
主要研究一国总产出水平和一般物价水平的决定问题。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不同的。
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源配置,其基本结论是:竞争性的市场经济将导致资源的最优配置。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以资源的充分利用为前提。
而宏观经济学恰恰认为经济没有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相反,出现了资源的闲置。
因此,宏观经济学所要研究的是:怎样克服资源的闲置,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有一个微观经济基础问题。
微观经济单位的行为及其总和是影响宏观经济现象的重要因素。
诸如市场结构这样的体制因素极大地影响微观经济单位的行为。
因此,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必须考虑这样一些微观经济问题。
另一方面,微观经济规律不一定等同宏观经济规律,这也是需要注意的。
宏观经济学的政策目标。
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总产出,研究怎样使总产出达到最大值,即潜在水平或充分就业水平,促进经济增长。
宏观经济学还要研究怎样减少失业,实现劳动的充分就业。
宏观经济学还要研究怎样降低通货膨胀,实现物价稳定。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学需要研究怎样兼顾国内目标和改善国际收支目标。
2、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第一章政府的经济作用与宏观收入再分配第一节政府的经济作用一、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公共产品,政府向社会和私人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总称。
如国防、警察、司法、经济调节、教育、卫生等。
私人产品是指一般生产要素供给者通过市场经济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它由私人或厂商所提供。
私人产品的两个特性:(1)这些产品具有“排他性”。
就是说,是否能够获得对某种产品的消费,取决于消费者是否按一定的价格付款。
那些按价付款的人即能获得对该产品的消费,而不按价付款的人就得不到该产品。
(2)对某个消费者来说,他在消费某种产品的受益过程中具有“争夺性”。
就是说,如果某个消费者消费了某一个特定产品,即意味着他人无法消费该特定产品。
第10章 财政平衡和财政赤字 宏观经济学课件 中南大学出版
字
动
态
财政赤字(亿元) 财政赤字(亿元)
占GDP的比重(%) GDP的比重(%) 的比重 3.33 1.52 0.01 0.62 1.09 2.62 2.37 2.57 2.35 2.00 1.64
2006 2007 2008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162.53 508.43 11100.00
1.02 0.20 0.37
当G > T时,政府预算出现赤字; 政府预算出现赤字; 财政有结余。 当G < T时,财政有结余。 封闭型经济中( ◆若:封闭型经济中(M - X)= 0 ≡( 则: G - T ≡(S - I ) 储蓄、投资账户结余; 即:财政赤字 ≡ 储蓄、投资账户结余; 表明:一个部门赤字正是另一个部门的结余。 表明:一个部门赤字正是另一个部门的结余。 开放经济中( ◆若:开放经济中(M - X)> 0 贸易经常账户处于赤字状态; 即:贸易经常账户处于赤字状态; 表明: 表明:财政赤字不仅可以用国内结余资源弥 还可以吸收国外资源弥补; 补,还可以吸收国外资源弥补;
②当总供给 > 总需求,C + I + G + X < C 总需求, + S + T + M: 扩大财政支出,使供需达到平衡; 扩大财政支出,使供需达到平衡; C + I + G ↑+ X = C + S + T + M 削减税收,使供需达到平衡; 削减税收,使供需达到平衡; C + I + G + X = C + S + T ↓+ M 双管齐下,扩大开支,削减税收, 双管齐下,扩大开支,削减税收,使供需达到 平衡。 平衡。 C + I + G ↑+ X = C + S + T ↓+ M
第十章 财政平衡和财政赤字
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概述 财政赤字效应
第一节 财
第32章 宏观经济学 中南民大
资本净流出的关键决定因素是真实利率
• 图32-3显示了真实利率和资本净流出之间 的这种负相关关系。 • 这条资本净流出曲线把可贷资金市场和外 汇市场联系起来。 • 图32-3 资本净流出如何取决于真实利率
利率和汇率之间 的联系
Keep in Anything thatmind: increases r The LF market (not shown) determines will reduce NCO r. This value of and the supply of r then determines NCO dollars in the foreign (shown in market. exchange upper graph). This value of NCO then Result: determines supply of The real exchange dollars in foreign exchange rate appreciates. market (in lower graph).
31章介绍了一些关键宏观经济变量: 31章介绍了一些关键宏观经济变量: 章介绍了一些关键宏观经济变量 净出口、 净出口、资本净流出 真实汇率和名义汇率 描述了一个经济与其他经济的关系。 描述了一个经济与其他经济的关系。 本章建立一个模型来说明政府政策对净出 资本净流出及汇率的影响。 口、资本净流出及汇率的影响。
资本净流出净出口为购买国外净资产而供给的美元量为购买美国净出口所需要的美元量当美国真实汇率上升时美国物品相对于国外物品变贵了这使美国物品对国内外消费者的吸引力变小了
32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 章 A Macroeconomic Theory of the Open Economy
曼昆《宏观经济学》课件讲义
消费需求、投资需求等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推动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类型、原因及影响分析
• 成本推动:原材料、劳动力等成本上升推动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类型、原因及影响分析
01
02
03
实际收入水平下降
物价上涨导致货币购买力 下降,实际收入水平降低。
社会财富再分配
通货膨胀使得财富从固定 收入者向变动收入者转移, 从债权人向债务人转移。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在政策分析中应用
• 财政政策分析: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支出和税收政策来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的重要手段。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中,财政政策可以通过改变政府购买支出、转移支付和税收等方式来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 例如,增加政府购买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增长;减少税收可以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和企业盈利能力,进而促进 消费和投资支出增加;增加转移支付可以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推动总需求上升。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分析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如何协调配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如经济增 长、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
THANKS
感谢观看
意义
宏观经济学对于政府制定经济政策、促进经 济增长、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政府可以更好地了 解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制定更加科学合理 的经济政策,以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同时,宏观经济学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 和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经济现象和问题。
02 国民收入核算与 衡量
06 开放经济条件下 宏观经济政策
汇率制度选择及影响分析
01
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
固定汇率制下,政府承诺维持汇率稳定;浮动汇率制下,汇率由市场供
宏观经济学讲义(2021整理)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一、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就业水平进行分析。
宏观经济学又称为国民收入理论。
测量宏观经济运行的最重要指标有:1、就业水平2、物价平稳,通货膨胀水平3、经济总量,经济增长率4、本币汇率是否稳定,国际收支是否平衡。
二、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宏观经济学采用总量分析方法,运用总需求—总供给分析方法。
三、宏观经济学建立和开展:1、宏观经济学建立对经济作宏观分析在历史上由来已久,但现代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后才正式形成的。
2、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3、新自由主义学派4、新凯恩斯主义第二节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产值=总增值=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额最终产品供人们直接使用和消费,不再转卖的产品和劳务。
中间产品作为生产投入品,不能直接使用和消费的产品和劳务。
从广义的角度看,宏观经济中的产出、收入与支出是完全等值的,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一定时期内的产出总量就是其收入总量从而也就是其支出总量,即: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1、国民生产总值〔GN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由本地公民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
GNP在统计时必须注意以下原那么:第一、GN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第二、GNP统计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
第三、GNP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而不是所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第四、GNP是流量而非存量。
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或产生的变量。
存量是指某一时点上观测或测量到的变量。
第五、GNP按国民原那么,而不按国土原那么计算。
第六、GN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NP中。
地下经济、犯罪活动不计入GNP。
2、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定时期内在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是地域概念。
《宏观经济学》课堂讲义整理
第1 讲导论王安宇1、《宏观经济学》关注的2个主题:(1)增长(主要是指个人产出能力的增长);(2)波动2、《宏观经济学》的3个理论:(1)短期理论:国民收入决定论(2)长期理论: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3)中期理论:价格调整理论3、参与宏观经济的4个主体(角色):(1)政府;(2)企业;(3)家庭;(4)外国人4、宏观经济的3类市场:(1)产品市场(有形+无形);(2)金融市场(货币、外汇、股票、债券等);(3)劳动力市场(要素市场的主要部分)5、《宏观经济学》关注的3类指标:(1)产出:GDP、GNP、NI、生产率;(2)物价:通货膨胀率(3)就业:失业率6、宏观经济的2类政策:(1)财政政策;(2)货币政策7、宏观经济关注的3个关系:(1)产出与失业率之间负相关:奥肯定律(2)失业率与通胀率之间负相关:菲利普斯曲线(3)通胀率与产出之间正相关第2 讲宏观经济绩效测度8、GDP的定义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1)从产出一方:GDP是经济中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之和。
GDP是通过记录和加总最终产品的生产量来构造的。
(2)从产出一方:GDP是经济中一定时期内增加值的加总。
增加值:所有产出的价值减去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中间产品的价值。
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定义1)也可以被看成在最终产品生产链上的所有企业的增加值之和(定义2)。
(3)从收入一方:GDP是经济中一定时期内收入之和。
9、GDP的三种核算方法(隐含条件均为一国,一定时期内新生产出来的产品。
)(1)产出法和增值法是一种办法,即通过各生产环节的产出增量之和计算GDP。
(2)支出法:各市场参与者在最终产品和服务市场的支出总和,就是计算公司Y=C+I+G+NX(3)收入法:所有生产要素的收入总和(劳动力收入+资本收入+间接税)10、GDP结构问题从支出角度看GDP的四个组成部分:GDP=C+I+G+(X-IM)。
宏观经济学讲义(1).doc
= = [ (
根据 ,
= [
(4)资本市场不完全条件下的完全基金制
如果资本市场不完全并不影响资本的无风险收益,只是由于经济结构的割裂使得穷人无法进入资本市场,那么易推知,基金制下的资本积累总量不变。因为无风险收益率是等同于这里的 的,穷人当期收入的一部分以养老保险金的形式被强制储蓄起来。
+
利用拉格朗日函数可求得在预算约束下效用最大化时, 期年轻的人群 的消费量:
= }
= - }
由于是现收现付制, 期的资本积累即为 期富人和穷人的储蓄量之和,那么:
= = [(
(3)资本市场完全条件下的完全基金制:
=
年轻和年老两期的预算约束为:
+ =
利用拉格朗日函数可求得在预算约束下效用最大化时, 期年轻的人群 的消费量:
典型的行为人代表整个经济,这个行为人既有家庭的性质,又有厂商的性质。所以行为人的最有选择等于整个经济的最有选择,也就是拉姆齐模型的社会最优解。
2、分散经济中的典型行为人的最优化
对于家庭:
对于厂商,不涉及跨期问题,其最优化为:
经济含义:资本和劳动的分别按其边际生产力获得利润和工资。
若将行为人提供的劳动正规化为1,则,最优化为:
(1)人只能存活两期,年老期和年轻期;
(2)年老期不工作,年轻期得到数量为 的产出,年老期得到数量为 的产品(养老金),年轻期和年老期都消费;
(3)产品的储藏收益率为 , ,因为储藏过程中会有损耗。
未引入货币的迭代模型
宏观经济学-中南大学网络教育2014年12月课程考试复习资料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试题:(每大题50分)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预算赤字一直是美国经济的一个长期问题。
当里根总统在1981年入主白宫时就承诺要缩小政府开支并减税。
但他发现减少政府支出在政治上比减税困难,结果就开始了大量预算赤字的时期,预算赤字不仅在里根时期持续,而且还持续到乔治.布什和克林顿时期。
下表反映了80年代以来美国各种储蓄衡量指标的变化。
80年代开始时,美国政府开始有巨额预算赤字,公共储蓄占GDP的百分比下降了2.4%。
同时私人储蓄略有下降,国民储蓄下降了约2.9%。
注:以上数据异根据通货膨胀做了调整;资料来源:美国商务部。
问:(1)扩张性财政政策对一国的国民储蓄、私人储蓄及公共储蓄有何影响?(2)扩张性财政政策对消费和投资有何影响?进一步分析对贸易余额,实际汇率会有怎样的影响?大国和小国有怎样的区别?(3)当期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会对子孙后代有怎样的影响?为什么当期的政策决策者更关心当期的利益?二、试述“唯GDP论”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危害。
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预算赤字一直是美国经济的一个长期问题。
当里根总统在1981年入主白宫时就承诺要缩小政府开支并减税。
但他发现减少政府支出在政治上比减税困难,结果就开始了大量预算赤字的时期,预算赤字不仅在里根时期持续,而且还持续到乔治.布什和克林顿时期。
下表反映了80年代以来美国各种储蓄衡量指标的变化。
80年代开始时,美国政府开始有巨额预算赤字,公共储蓄占GDP的百分比下降了2.4%。
同时私人储蓄略有下降,国民储蓄下降了约2.9%。
注:以上数据异根据通货膨胀做了调整;资料来源:美国商务部。
问:(1)扩张性财政政策对一国的国民储蓄、私人储蓄及公共储蓄有何影响?答:扩张性财政政策主要手段是降低利率、降低税率、银行准备金率、增发国债。
这些措施都能刺激个人及企业、政府的投资、消费,并且刺激经济增长、失业率下降。
所以扩张性财政政策对国民、私人、公共的储蓄有引导消费和投资的作用,从而这些储蓄就降低啦。
中南大学--宏观经济学知识拓展5
瑞典学派
瑞典学派又称北欧学派或斯德哥尔摩学派,是当
代资产阶级经济学的重要流派之一,第一代的代表 人物有纳特·魏克塞尔、古斯塔夫·卡塞尔、大卫·达 维逊等,第二代表的代表人物有缪尔达尔·林达尔、 伦德贝格、奥林等。
瑞典学派主要是在魏克塞尔的积累过程理论及收
分配理论基础上经后人的补充和发展创立起来的, 主要经济理论有:一般均衡的宏观动态分析理论、 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国际经济理论、经济制度理 论等。
《资本实证论》
The Positive Theory of capital
作者欧根·冯·庞巴维克(Eugen Von BohmBawerk),奥地利经济学家,奥地利经济学家, 奥地利学派的著名代表。1851年出生于奥地利, 1881-1889 年 任 英 斯 布 鲁 克 大 学 经 济 学 教 授 ; 1889-1904年任财政部文职人员;1895年、1897 年、1900年三次出任奥国财政大臣;1904-1914 年任维也纳大学经济学教授。曾任维也纳科学 院院长。
菲利普斯曲线来解释“滞胀”原因,同时提出了经 济波动与增长理论。
新古典综合派主要的政策主张是:宏观经济学政
策以实现经济增长为主,同时兼顾充分就业、物价 稳定、国际收支 平衡等目标。
新剑桥学派
新剑桥学派是以英国剑桥大学为主要阵地而形成的 一个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流派,主要代表人物,在英 国有琼·罗宾逊、尼古拉斯·卡尔多、皮罗·斯拉法、卢 伊季·帕西内蒂;在美国有:保罗·戴维逊、西德尼·温 特布、阿弗雷德·艾克纳等。
新制度学派的主要理论成果有:加尔布雷恩的权力 转移论、公司新目标论、秤者主权论、二元体系论、 结构改革论、国际经济二元结构论与国家干预经济思 想,缪尔达尔的“循环积累因果原理”和社会改革论 。 新制度学派极力主张国家干预经济,提出了以国民经 济计划为主的若干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经济学讲义中南大学商学院袁乐平第一讲绪论一、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问题的独特视角经济学:研究如何利用稀缺资源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分配给不同的个人的科学。
核心问题:资源配置设:(1)社会经济资源一定;(2)整个社会只生产X,Y两种产品。
社会生产可能线如图所示:思考:为什么生产可能线斜率递增?相对成本递增。
如果将社会资源全部用于生产产品,其产量为OA;如果将社会资源全部用于生产产品X,其产量为OB,用一条曲线连接AB,AB线为社会生产可能线。
线上的任意一点如n表明社会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线内的任意一点如m,则表明社会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经济学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要。
依据对这一问题研究角度的不同,我们可以将理论经济学分为三大块:1.制度经济学研究经济活动中的质的问题。
在本课程中,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当作既定的已知的制度前提。
2.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假定前提:整个社会的资源已充分利用(资源配置点落在生产可能线)。
讨论的核心问题: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有无数个点,每一个点代表一种资源的配置方式(X,Y两种产品的不同组合),哪一种资源配置方式是最优的,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要?显然在生产可能线上的每一点所利用的资源的总量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资源利用的结构问题。
要增加一种产品的产出,就必须相应地减少另外一种产品的产出,生产可能线上的点的移动只是资源利用结构的调整。
3.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假定前提:资源尚未充分利用(资源配置点落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以内)。
讨的核心问题:如何将资源配置点从生产可能线以内调节到生产可能线之上,使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这就是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所不同的研究经济问题的独特视角。
在资源配置点的移动过程中,社会对资源利用的总量在变化,社会总的产出水平在变化,但资源的利用结构和社会产出结构可以不变。
二、宏观经济模型的构造关于国民收入决定的原理,宏观经济学可以用一个简单的经济模型表示。
用Y表示国民收入,用a、b、c……n表示决定国民收入的各种因素。
则国民收入决定的经济模型可表示为:Y=f(a、b、c……n)其中,Y为函数的因变量,a、b、c……n为函数的自变量。
国民收入决定函数是一个多元函数。
在构造这样一个宏观经济模型时,经济学家遇到的矛盾:1.模型的仿真性与可操作性之间的矛盾。
一方面,宏观经济模型要具有一定的仿真性,即能比较好地揭示宏观经济的运行机制,拟合现实的经济运行。
另一方面,宏观经济模型又必须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能为政府制订宏观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而这正是构造宏观经济模型的根本目的所在。
但是,模型的准确性与可操作性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矛盾。
这是因为,影响国民收入的因素可以说有无数多个,宏观经济模型不可能把所有的影响因素都作为模型的变量进行研究。
假若对模型中的各个变量的描述都是准确的,那么,模型中所含变量越多,模型的仿真性也就越高。
因此,模型的仿真性要求模型中的变量要尽可能多。
但是,模型中所含变量越多,模型就越复杂,可以说,模型的复杂程度伴随着模型中变量的增加而呈几何级数增加。
而模型越复杂,其可操作性也就越差。
因此,为了保证模型有较好的可操作性,我们只能把模型中的变量控制在为数不多的几个上。
如何在模型的仿真性和可操作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在众多的因素中选择几个主要的因素,如总收入、总支出、消费、储蓄、投资、利率、货币、价格、供给等作为模型的自变量,而把其他各种因素当作随机变量。
这样保证了宏观经济模型既能揭示宏观经济运行的一般趋势,又便于政府在宏观调控管理中的实际操作。
2.模型的清晰性与完整性的矛盾。
宏观经济模型内的各自变量同时发挥作用,而且各种作用又相互交错在一起,我们只有把各种作用作为一个整体揭示出来,宏观经济模型才具有完整性。
但是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千头万绪,在研究和叙述的过程中,总不免挂一漏万,又难免条理混乱,浑沌不清。
为了保证模型的清晰性,一个可行的办法是,把模型中的许多因素分离出来,只对其中一两个最简单因素进行研究。
但是这样一来,模型的完整性又不可避免地受到很大的损害。
处理这一矛盾的基本方式:分步构造宏观经济模型。
首先,把众多自变量中的一两个最重要的变量当作内生变量,而把其余的各种变量当作外生变量,使模型的叙述变得非常简单而清晰。
在对这一两个因素的研究完成以后,再将一两个外生变量转化为内生变量进行研究,依次递进,直至将选定的各外生变量全部转化为内生变量。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模型的清晰性始终得到保持而模型中的各内生变量越来越多,内容变得越来越丰富具体,最后使整个模型清晰而完整的形式呈现出来。
下图就是宏观经济模型构造的基本线索:三、 宏观经济学的理论线索对国民收入的决定问题,宏观经济学基本上依据凯恩斯定律进行回答,即认为社会总需求决定社会总产出水平。
整个宏观经济理论基本上是按这一原理展开的,其展开的线索主要有三条:(一)横线:从二部门到三部门到四部门下面以简单模型为例对这条横线进行勾画。
1.二部门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在一个只有企业和家庭的两部门经济中,其社会总需求由消费和投资构成。
用公式表示是:AD=C+I (1) 用Y 表示社会总产出则有:Y=AD=C+I (2) C=a+bY (3)其中C 为内生变量,a 为自发消费,b 为边际消费倾向,I 为外生变量。
将式2与式联立,得()I a bY+⨯-=11(4) 式(4)即为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2.三部门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三部门经济在二部门之外加入了政府部门,其公式相应变化如下: Y=AD=C+I+G (5) C=a+bYd (6) Yd=Y-T 0-ty+Tr (7)G 为政府购买支出,T 0为定量税,Tr 为政府转移支付,三者均为独立变量。
t 为边际税率。
三式联立,可得:()G I bT bT a bY r +++-⨯-=011(8) 式(8)即为三部门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3.四部门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四部门经济三部门之外加入了国外部门,其关系式相应变化如下: Y=AD=C+I+G+(X-M) M=M 0+my (9)其中,X 为出口,M 0自发进口,二者均为独立变量,m 为边际进口倾向,其余与三部门相同,其均衡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为:()00)1(11M X o bT bT a mt b Y r ++++-⨯+--=(10)式(10)即为四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二)纵线:从简单模型到扩展模型再到总供求模型 1.IS 曲线简单模型已经回答了国民收入决定问题,但是在这个答案中投资被当作了外生变量,没有得到解释。
理论研究的线索是:国民收入由总需求决定,总需求受投资调节,那么投资又由什么决定呢?更深入的研究要求把投资由外生变量转化为内生变量,用利率(r)解释投资,其方程式是: I=e-dr (11)投资方程的引入,使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开始由简单模型转化为扩展模型。
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可以用两种方式推导:一种是消费函数,前面的模型推导都是使用这一方式。
另一种是储蓄函数。
其推导方式是:S=-a+(1-b)y (12)I=S (13) 两式联立,可得 ()I a bY+⨯-=11。
这两种推导方式是完全等价的。
现在在简单模型的推导中再加入投资方程,即将式(11)、(12)和(13)联立,可得:y d bd e a r ⨯--+=1 (14) 式(14)便是IS 方程,在三部门经济中,IS 方程转化为:y dt b d e a r ⨯---+=)1(1 (15) 2.LM 曲线IS 方程表明产品市场的均衡。
利率因素的引入,解释了投资,更进一步的研究则需要对利率本身做出解释,将利率由外生变量转化为内生变量。
依据凯恩斯的理论,利率是由货币的供给(M)和货币的需求(L)决定的,这样,研究的进程又将货币因素纳入了模型之中。
货币的交易需求是:L 1=KY (16) 货币的投机需求是:L 2=-hr (17) 货币市场的均衡方程是:21L L pM+= (18) 将以上三个方程联立得:hp M Y h K r /-=(19) 式(19)即为LM 方程,LM 方程表明货币市场的均衡,将IS 方程与LM 方程联立,可得:hKd t b h pM de a Y +--++=)1(1/ (20)式(20)即为扩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3.A D曲线在扩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实际货币的供给(M/P)调节利率的高低,而价格水平(P)又调节着实际货币供给。
为了说明实际货币供给的变动,必须将价格水平的决定纳入宏观经济模型的研究范围。
价格水平是由总需求(AD)曲线和总供给(AS)曲线决定的。
如果将式(20)看作一个Y关于P的方程,那么,这个方程就是AD曲线的方程,它表示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总需求水平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4.AS曲线AS曲线表示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总供给水平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它由以下方程推导而来:(1)名义工资方程W=(M/P)·P (21)给定P,可求出M/P。
(2)劳动需求方程L D=L D(M/P) (22)(3)劳动供给方程L S=L S(M/P) (23)给定M/P,可求出L。
L=min(L D,L S) (24)(4)生产函数Y=F(L) (25)给定L,可求出Y0从式21--25的推导表明,Y与P存在着一种一一对应的函数关系,AS 曲线就是对这种函数关系的概括。
AD线与AS线相结合,构成总供求模型,它决定了均衡的产出水平和均衡的价格水平,为分析各种宏观经济问题,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最完备的理论工具。
(三)立线:从理论到政策。
宏观经济模型纵的线索与横的线索交织,延伸,构成了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平面,其他各宏观经济学原理,如加速原理,国际收支平衡,经济增长,经济周期等,都是对这一理论平面的一种延伸和补充。
因而,把握好这两条线索,我们就可以提纲挈领地总揽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但是,宏观经济学体系,不仅包括理论部分,而且还包括政策部分。
如果说宏观经济理论揭示的是宏观经济运行的机理,那么,宏观经济政策则是国家为一定的经济目标依据宏观经济理论对国民经济采取的宏观调控行为。
每一条宏观经济原理都能引伸出相应的政策结论。
例如,IS曲线是财政政策的理论基础。
所谓财政政策就是国家通过变动政府购买支出(G),转移支付(Tr),税收(T)和发行公债等参数移动IS曲线以影响国民收入水平。
若引起国民收入增加,即为扩张财政政策,若引起国民收入减少即紧缩的财政政策。
又如,LM线是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
货币政策指的是:中央银行通过利用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法定准备金率等工具调控货币供给量,移动LM曲线引起国民收入变化。
引起国民收入增加即为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引起国民收入减少,即为紧缩的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