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古代诗歌四首》一课主要介绍了四首古代诗歌的背景和内容。
这四首古代诗歌分别是《古风·无言独上西楼》、《七步诗》、《鹅》和《闻笛》。
《古风·无言独上西楼》是一首描写古代豪杰壮志豪情的诗歌,作者通过描写登高望远的情景,表达了自己无畏艰险、追求理想的精神。
《七步诗》是一首描写历史上著名的秦始皇与嬴政公主的故事的诗歌,通过描写秦始皇七步成诗的情节,表达了秦始皇聪明才智、胸怀壮志的形象。
《鹅》是一首描写古代饮酒赋诗文化的诗歌,作者通过描写饮酒征调、壮志豪情的场景,表达了自己豪情壮志和对时代的向往。
《闻笛》是一首描写世事沧桑、人生无常的诗歌,作者通过描写听到笛声引发的哀思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时间的流逝之悲。
通过学习这四首古代诗歌,我们可以了解古代诗歌的表达方式和抒情手法,感受古人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也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情感的营养。
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
赏析
杨花落尽子规啼
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 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 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 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 入景,表达了李白对王昌龄被贬一 事的悲哀和同情。
2.赏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 标过五溪”中“闻”字该怎么理 解?
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
西!”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简要赏析。
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 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 形象的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 以及对友人被贬的深切同情和关 心。
观沧海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次北固山下
天净沙 秋思
文学常识
观 沧 海
曹 操
• 曹操(155-220),即魏
武帝。字孟德,沛国谯郡 (现安徽亳州)人,东汉 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 诗人。汉献帝时官至丞相, 后封魏王。子曹丕称帝后, 追尊他为魏武帝。他在文 学上的主要成就是诗歌和 散文,尤善诗歌,其风格 以慷慨悲壮见称。有《曹 操集》。
起之不食以俟者 来
之:驱之别院 第三人称代词(动词、介词之后) 物外之趣 的 (名词之前)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助词无实义(动词之前) 去之南都入学舍 到,往 (地名之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开篇点题,交待了观察的 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 象。 “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 线索,以下十句写观海所 见。
背景资料
•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
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 卢龙寨,登临碣石山。大战之前,身 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 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 的心情一定也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是《古代诗歌四首》,包括《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及《天净沙•秋思》四首古诗词,按课文出现顺序整理分享原文及翻译如下。
观沧海魏晋·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
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
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译文】飘飞不定的杨花落光了,布谷鸟啼声凄婉。
听说你被贬到龙标,长途跋涉已经过了五溪。
我把对朋友关心、担忧的情绪寄托给明月,让它伴随着你一直到偏远的夜郎之西吧。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
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游子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4古代诗歌四首图文
背景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 征乌桓时所作。公元 207 年,曹操亲 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 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 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 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 丽的诗篇。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品 读 欣 赏
品读欣赏
“澹澹”,形容大海 水面浩淼的样子; “何”,是“多么”的 意思,是赞美之词; “竦峙”,是高高屹立 的样子。句意是:茫茫 的大海上碧波动荡,一 望无垠,只有山脚下的 山岛突兀耸立在海心。 它们点缀在辽阔的大海 上,使大海显的神奇壮 观。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品读欣赏
虽然已到秋天萧瑟 草木零落的季节,但岛 上依然树木繁茂,百草 丰茂,给人以生机盎然 之感。诗人面对萧瑟的 秋风,极写大海辽阔壮 美,波涛汹涌,浩淼接 天,山岛高耸挺拔,草 木繁茂,没有丝毫感伤 的情调,表现作者壮阔 的胸襟。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 风萧瑟,洪波涌起。”
品读欣赏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 里。”
这两句借助奇特的想 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 辰的气慨,写出大海的气 势和胸怀。两个“若”字 表明这写的是虚景,表现 大海有包容天地得气慨, 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和抱负。
1、交代“观海”的方位、地点以及 观察对象。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叙事)
小 结
这首写景抒情诗,作者勾画了 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 象,展现了开阔的胸怀,抒发了统 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唐代诗人,字 太白,号青莲居士, 陇西成纪(今甘肃天 水)人。他是我国文 学史上伟大的浪漫 主义诗人,与杜甫齐 名,世称“李杜”, 还有“诗仙”之称. 著有《李太白全集 》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预习+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预习+教案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预习知识点课前预习学习目标1.反复吟诵诗歌,领略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常识,培养欣赏古诗的能力。
3.体会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每首诗歌的主题。
4.培养博大的胸怀和热爱故土、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5.背诵和默写这四首诗歌。
知识重点观沧海[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一、作者简介曹操(155一220),字孟德,沛国谯(qiáo)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其诗作以慷慨悲壮见称,有《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二、背景与主题《观沧海》是曹操率军征乌桓时所作。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
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诗人通过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意气昂扬的豪迈感情和开阔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三、诗歌赏析1.参考译文(我)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那苍茫的大海。
海面浩渺,水波荡漾,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山岛上的)树木郁郁葱葱地生长着,各种草的长势也很旺盛。
秋风飒飒吹来,树木簌簌作响,巨大的波涛不断涌起。
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都出于大海的吞吐之中;银河辉煌灿烂,仿佛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
幸运得很,好极了,就用这首歌来表达我的志向。
2.品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这句诗。
此句是写观沧海时所见的全景。
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
这两句相互映衬,动静结合,显示出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两句诗在写法上有何突出的特色?试分析。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赏析素材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东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翻译:策马东来,到达碣石山,前来饱览壮观的大海。
海面浩渺,山岛耸立,岛上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繁密。
大海在萧瑟的秋风中,波涛汹涌澎湃。
日月的运转仿佛就在大海中运行;星光璀璨的银河仿佛就生于大海的胸间。
今日观赏大海真是幸运极了,且让我写下这首诗,倾吐宏伟的心愿。
赏析:落笔点题,豪情勃发,交代了诗人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对象。
“观”字统领全篇,写登上所见,语言质朴,直陈其事,体现了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总写海和山,着力渲染大海苍茫动荡的气势;草木欣欣向荣,把大海点染的生机勃勃;再写大海风起浪涌的景象,声势浩大,惊心动魄,动静结合,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接着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创造出一个宏伟开阔的意境;虚实结合,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体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以及想要建功立业的愿望。
情感: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翻译:柳絮已经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条溪流。
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它伴随着你,一路走到夜郎的西边。
赏析:开篇是写李白"闻王昌龄左迁"时的暮春景象。
"杨花落尽"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
杜鹃泣血悲鸣,进一步渲染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
次句由写景转为叙事,正扣题面。
“五溪”是偏远之地,传达出诗人为朋友的不幸而悲伤的感情,“闻道”为听说,可见诗人得知挚友被贬时的惊愕痛惜之情。
接着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看成知人意达人情的使者;由写景转为抒情寄慨,表达了诗人的忧愁与无奈,抒发了对友人因被贬而远行的安慰、同情和关切之情。
《古代诗歌四首》原文及译文及赏析(部编版人教社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
人教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原文及译文及赏析一、曹操《观沧海》曹操【整体感知】曹操这首《观沧海》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
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
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
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
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
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
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白话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名句含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
【诗歌主旨】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
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二、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整体感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
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
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虽未追叙与好友昔日相聚的情景和友谊,但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把友情抒发得真挚感人。
【白话译文】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原文《清平调·其一》——宋代:辛弃疾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江雪》——唐代: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登鹳雀楼》——唐代: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望岳》——唐代: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 会当凌絜输,嗟尔远道之人。
\ 胡为乎遗却少年事,他年会取寻常差。
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以及常见修辞手法2.学会课内四首古代诗歌的基本意思和表达手法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四首古代诗歌教学重点1.学习和理解古代诗歌的结构(用典、对仗、排比、押韵等)2.准确读懂课内的诗歌3.有感情地诵读出四首古代诗歌教学难点1.学生对一些生僻的成语、用典理解能力不足2.押韵的理解和表达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用PPT展示古代诗歌的结构和特点,让学生初步了解。
2.学生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小诗或歌词,是否有哪些编排模式和修辞手法。
学习新课(25分钟)1.教师将四首古代诗歌在PPT上展示,学生朗读出诗歌,然后老师讲解古诗的背景和意义2.老师指导学生分析结构特点,并解释其中较为复杂的用词。
3.分组讨论,每组精读一首古诗,并在课前准备课后分组朗读以及剧情表演。
课堂练习(10分钟)1.教师根据课文,出题检测学生的课文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
2.根据语言表达练习,提出一些押韵的练习。
总结(5分钟)1.总结学生在今天学习过程中的易错点和问题,进行梳理。
2.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表扬或点评,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经典名著。
课后作业1.整理今天上课的笔记2.按照分组分派的任务,整理出小组的诵读稿3.选择本课中最喜欢的一首古诗,进行背诵。
总结这堂课的核心是学习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常见修辞手法、掌握四首古代诗歌的基本意思和表达手法,重点培养和提高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笔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笔记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璀璨夺目的一颗明珠。
它们以精炼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历代读者和研究者。
第一首古代诗歌是《登鹳雀楼》。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的杰作。
他以登上高楼的视角,描绘了长安城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自己对这个古老都市的深深眷恋之情。
通过诗人的笔触,我们仿佛看到了长安城内外的繁华景象,感受到了天宇之间的辽阔和壮美。
第二首古代诗歌是《静夜思》。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李白的作品,讲述了诗人在寂静的夜晚,思绪万千,不由自主地叩开门窗,凭借身世之感与世间万象相互映照。
以简短而深远的语言,李白成功地营造出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令人沉浸其中。
第三首古代诗歌是《墨梅》。
这首诗是元代文学家王冕的作品,通过描述墨梅的形态与色香,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王冕以极简的笔触,勾勒出梅花枝条坚挺而美丽的形象,借此寄托了自己对时光易逝和友情珍贵的感慨。
第四首古代诗歌是《静夜思》。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作品,以写景的手法再现了深秋夜晚的宁静与寂寥。
通过杜牧对月色、风声等细致观察和描绘,使得读者们仿佛置身于那个宁静的夜晚,感受到一种寂然自适的氛围。
这四首古代诗歌,每一首都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体验。
它们以纯熟的诗技和巧妙的表达,传递了诗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感受。
这些优美的古代诗歌不仅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我们探索古代文化的窗口,它们引领我们走进历史的长街,感受文化的积淀与传承。
让我们继续品味古代诗歌的美妙之处,与诗人们的灵魂对话,在诗歌的海洋里体验深深的文学魅力。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古代诗歌四首》一、曹操《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整体感知】曹操这首《观沧海》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
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
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
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
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
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
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白话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诗歌主旨】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
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整体感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
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
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虽未追叙与好友昔日相聚的情景和友谊,但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把友情抒发得真挚感人。
【白话译文】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第四课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的内容,这四首诗分别是《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和《天净沙·秋思》。
1. 《观沧海》是由著名的历史人物曹操所写,是一首古体诗的代表作之一。
诗中描绘了诗人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的壮丽景色,表现出豪迈、奋发、进取的精神。
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将诗人对大海的感受和豪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读者在阅读时可以感受到诗人宽广的胸怀和激昂的情感,以及他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和追求。
2. 《次北固山下》是由王湾创作的五言律诗。
诗中描述了诗人乘船在北固山下航行的经历,将江山的壮丽和岁月的流逝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时光飞逝的感慨,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感受和对宇宙的深入思考。
王湾用简洁而优美的语言,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3.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是一首描绘春天钱塘湖畔美景的七言律诗。
诗中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和希望,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将春天的美好展现得淋漓尽致。
读者在阅读时可以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希望的力量,以及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这首诗不仅是一幅美丽的春景图,也是一首充满生机和希望的赞歌。
4. 《天净沙·秋思》是由马致远创作的一篇小令,描绘了一个孤独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的情景。
诗中通过描写自然景观来表达游子的孤独和思乡之情,语言简练而富有感染力。
马致远运用意象叠加的手法,将多个意象叠加在一起,使读者感受到游子的孤独和思乡之情的强烈。
这首小令虽然简短,但却深刻地表现出了游子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是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 秋思》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 “青山”指北固山,绿水指长江。可见得旅程介于水陆之间,因此和下联“两岸”“一帆”描写水陆发 生密切关系。诗人一落笔写自己岸上的旅途在望不到的青山之外,显然这里是诗人的想象,这就隐含了 诗人并没有到达终点,可见旅途是艰.辛的,而走得越远,离家乡也就越远,乡愁也就越浓,这为下面的 抒情交待了缘由。此外,这里首句对仗工整,超出了一般律诗的要求,也是诗人的匠心独运,把“青山” 和“绿水”分别镶嵌在诗句中,更显得色彩明亮,意境优美。
19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客路:旅人前行的路。 • 青山:指北固山。 • 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 • 风正:顺风。 • 悬:挂。 • 翻译:旅途在北固山外,行舟在碧绿的江水上。
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顺风行船一帆高挂。
20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海日生残夜: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残夜,指夜将尽未尽之时。
• 江春入旧年: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 乡书:家信。
• 归雁洛阳边: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
• 翻译: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25
• “生”和“入”二字的第四妙处,还在于火诗人借物言志习“海日”能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春”能 跨越天堑奋力北上,人也应顺应天时在一元复始的大好春光中有所作为。这两句找到了更高层次的交汇 点、碰撞点:天人两合,物我一理。这一联在此诗中起转折作用,诗题为“次北固山下”,“次”当“停 驻、停泊”讲,此联刚好写第二日早上又早起赶路,“海日”承上联“潮平两岸阔”而来,“生残夜从 将尽未尽的夜色中升起,“江春入旧 年”一句写作者情绪陡转,眼前景色使作者乡情陡生,尾联“乡书 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无奈情绪便很自然的产生。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观沧海》【作者】曹操【朝代】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朝代】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朝代】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朝代】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大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通过诵读,品会诗歌中描绘的意境,学会把握诗歌意象的方法。
3、激发学生诵读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
重难点:1、《观沧海》中“大海”这一意向的准确把握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的理解3、《次北固山下》中重点分析颈联蕴含的自然理趣4、《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结合《观沧海》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
3、品味语言,体会诗中描绘的宏伟壮丽景象。
4、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一代枭雄曹操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话题,这一切都缘于河南省文物局的高调宣布--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抢救性发掘的一座东汉大墓被确定为文献中记载的魏武王曹操高陵。
曹操是一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在老百姓的眼里,他是阴险狡诈的白脸奸雄;在读书人眼里,他是文才卓异的文坛巨擘;在政治家的眼里,他是叱咤风云的乱世枭雄;在历史家的眼里,他是雄才伟略的盖世英豪,真实的曹操是一位怎样的人呢:让我们通过一首诗来初步了解一下这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作者】曹操【朝代】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朝代】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朝代】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朝代】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篇二】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11、理解诗歌大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通过诵读,品会诗歌中描绘的意境,学会把握诗歌意象的方法。
3、激发学生诵读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
重难点:1、《观沧海》中“大海”这一意向的准确把握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的理解3、《次北固山下》中重点分析颈联蕴含的自然理趣4、《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结合第一课时《观沧海》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
3、品味语言,体会诗中描绘的宏伟壮丽景象。
4、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教学过程:一、导入一代枭雄曹操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话题,这一切都缘于河南省文物局的高调宣布--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抢救性发掘的一座东汉大墓被确定为文献中记载的魏武王曹操高陵。
曹操是一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在老百姓的眼里,他是阴险狡诈的白脸奸雄;在读书人眼里,他是文才卓异的文坛巨擘;在政治家的眼里,他是叱咤风云的乱世枭雄;在历史家的眼里,他是雄才伟略的盖世英豪,真实的曹操是一位怎样的人呢:让我们通过一首诗来初步了解一下这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原文及教案【原文】《观沧海》【作者】曹操【朝代】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朝代】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朝代】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朝代】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大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通过诵读,品会诗歌中描绘的意境,学会把握诗歌意象的方法。
3、激发学生诵读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
重难点:1、《观沧海》中“大海”这一意向的准确把握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的理解3、《次北固山下》中重点分析颈联蕴含的自然理趣4、《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结合第一课时《观沧海》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
3、品味语言,体会诗中描绘的宏伟壮丽景象。
4、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教学过程:一、导入一代枭雄曹操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话题,这一切都缘于河南省文物局的高调宣布--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抢救性发掘的一座东汉大墓被确定为文献中记载的魏武王曹操高陵。
曹操是一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在老百姓的眼里,他是阴险狡诈的白脸奸雄;在读书人眼里,他是文才卓异的文坛巨擘;在政治家的眼里,他是叱咤风云的乱世枭雄;在历史家的眼里,他是雄才伟略的盖世英豪,真实的曹操是一位怎样的人呢:让我们通过一首诗来初步了解一下这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
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
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
《古代诗歌四首》是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诗歌篇章,包括了四首古代诗歌作品。
以下是《古代诗歌四首》中的四首诗歌和简要介绍:
1.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这首诗描写了登上鹳雀楼之后,眺望远方的美景,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传统文化来表达对国家的美好祝愿。
2. 《静夜思》 - 李白
这是李白最为著名的一首诗,表现了诗人在寂静的夜晚思念远方亲人的心情。
以简短神秘的表达方式,寄托了作者异乡漂泊的思念之情。
3. 《望岳》 - 杜甫
这首诗以壮丽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岳阳楼的景色和历史背景的思考和留恋之情。
4. 《静夜思》 - 唐代诗人白居易
与李白的《静夜思》同名,但内容不同。
这首诗以别具一格的节奏和自然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在深夜思念亲人的情感。
这些古代诗歌作品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和思念,展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优美和独特之处。
通过阅读和欣赏这些诗歌,学生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和寄托吉祥美好的文化传统。
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
古代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承载着古代诗人的思想、情感和对世界的观察。
在七年级上册的第4课中,我们接触到了四首古代诗歌,分别是《登鹳雀楼》、《赋得古原草送别》、《登乐游原》和《赋得古原草送别》。
这四首诗歌不仅在形式上各具特色,而且在内容上也表现出了古代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
以下将对这四首诗歌逐一展开解读。
1. 《登鹳雀楼》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通过对登高所见的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壮美的感受。
诗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一句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象,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表现了诗人对这种壮美景色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以豪迈大气的笔调,展现了诗人豁达开阔的胸怀和对自然的独特感悟。
2. 《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诗人通过对古原草的描绘,表达了对离别的深情。
诗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一句反映了古原草的生命之短暂,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则表现了草的生命力和对生命的坚韧不拔。
整首诗以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与离别的思考和感悟。
3. 《登乐游原》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通过对乐游原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诗中“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一句表现了诗人对碣石和沧海壮阔景色的向往和追求,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则展现了诗人对闲适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以豪放大气的笔调,展现了诗人豁达开阔的胸怀和对自然的独特感悟。
4. 《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诗人通过对古原草的描绘,表达了对离别的深情。
诗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一句反映了古原草的生命之短暂,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则表现了草的生命力和对生命的坚韧不拔。
整首诗以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与离别的思考和感悟。
通过对这四首古代诗歌的解读,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代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同时也可以领略到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形式的多样化。
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笔记
古代诗歌四首【第一首:《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第二首:《望岳》】作者: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第三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第四首:《静夜思》】作者: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序】古代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作者的情感、历史的风貌,以及我国文化的深厚内涵。
本次笔记将围绕七年级上册的四首古代诗歌展开,通过逐一解读和分析,带领读者深入了解这些古诗的内涵和意境,以及作者的生活背景和情感表达。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古代诗歌的世界,感受其中的韵味和情感。
【一、《登鹳雀楼》解读】1.1《登鹳雀楼》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通过“白日”和“黄河入海流”描绘了自然景观,凸显了自然的宏伟和广阔。
1.2诗人通过“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了不甘心平凡的心境,展现了一种永不满足、追求进取的精神品质。
1.3这首诗唤起人们对自然景色的向往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人生理想和追求的态度,给人以启迪和鼓舞。
【二、《望岳》解读】2.1《望岳》描绘了作者对泰山的向往和景仰之情,通过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表现了诗人对泰山的赞美之情。
2.2诗中还融入了作者的历史情怀和对国家兴衰的关注,展现了诗人对泰山的热爱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2.3这首诗歌以对山川的歌颂,体现了我国古代诗歌的神韵和崇高情感,也启示了人们对自然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解读】3.1李白以对友人的送别之情,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诗中情感真挚,形象生动,极富诗意。
3.2通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描绘了别离时的惆怅和离情,表现了对友人的深情不舍。
3.3这首诗感情真挚,意境深远,表现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别离的难舍难分,也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沧桑和命运无常的感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诗人为什么要将愁心寄与明月呢?
2.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这被贬 之地极偏远?
3.诗中哪一个字真实集中体现了作者 的感情?
4.本诗借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感情?
.
1.诗人为什么要将愁心寄与明月呢?
世上唯有明月能分别照见 远隔千里的人,在这首诗中, 诗人将月亮人格化,请她将 自己的忧愁之心传与王昌龄, 带去了诗人莫大的精神慰藉。
sǒng zhì
.
8
向东 登临 山名。在今
注释
河北昌黎县 水波动荡
多么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的样子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耸立。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竦,高;
秋风声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峙,挺立。
银河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庆幸得很,
好极了
.
9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
根据注释,理 解诗歌大意,体会 诗的意境。
.
〖注释〗
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 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
子规:即杜鹃鸟。
五溪: 唐人所说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 沅溪,当时属于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
夜郎: 汉代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 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 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 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 。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 随风直到夜郎西”。
.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 后两句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 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
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互文)” 诗人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表现了诗人 博大的胸怀。
.
哪些语句是实景? 哪些语句是虚景?
.
18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
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 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 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
这首诗是作者为好友王昌龄贬 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 诗。
.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 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他特别擅长写七 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 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 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 相似之处。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 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 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 远方的友人。
.
2.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这被贬 之地极偏远?
闻道龙标过五溪; 随君直到夜郎西。
.
听读课文,注 意读准字音,并 用“/”划分诗句 的节奏。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杨花花/落落尽尽/子子规规啼/啼,, 闻闻道道/龙龙标标/过过五/五溪溪。。 我我寄寄/愁愁心心/与与明/明月月,, 随随君君/直直到到/.夜夜郎郎西/西!!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 唐 代诗人。字太白,号青 莲居士。绵州昌隆(今 四川江油)人。其父李 客,生平事迹不详。李 白青壮年时家境富裕, 轻财好施。
曹操善诗歌,《步出夏门行》诸篇,用乐府旧题 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 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
7
j朗ié读 观 沧 海
dàn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xiāo sè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古人把这一乐府机构收集并 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 者简称乐府。唐代以后,即把 指汉、魏、晋、南北朝的乐府 诗称为古乐府。后代模仿其体 制的作品,有时也称古乐府。
.
曹操简介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qiáo)郡(现在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在建安元年(196 年)迎汉献帝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 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大败兵 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 (207年)他东征乌桓,得胜回师时登上碣石山观沧海, 此诗即当时所作。死后曹丕称帝,追尊他为武帝。
接着山岛写草木,充满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展现了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涌”字用得尤其 出色。从描写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 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 灿烂,若出其里。”
诗人面对迷人的海上风光,展开了丰富奇 特的想像。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创造了一 个极其开阔的意境:运行不息的太阳月亮, 星光灿烂的银河,竟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 何等气魄! (互文)
实景 虚景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16
实景中,哪些语句是动景? 哪些语句是静景?
动景: 水何澹澹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静景: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
17
主旨
描写大海吞吐日月、包蕴 万物的壮丽景象,抒发雄伟抱 负和博大胸怀。
古代诗歌四首
.
0
导入 1
2
3
4 练习 扩展
古体诗
古诗
四言 五言 七言 乐府诗
绝句:共4句(五绝、七绝) 新体诗
律诗:共8句(五律、七律)
4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
(宋)词
小令(58字以内)
(按字数分)
中调(90字以内) 长调(91字以上)
词 (流派):豪放、婉约
(元)散曲
小令
(按曲数分) 套数
开篇点题,交待了观海的地点和目的。 “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 十句写观海所见。
.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写从碣石山往下看沧海的情形,从大处 落墨,从全景写起,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 茫动荡的气势。意思是:茫茫的大海上碧 波万顷,一望无垠,只有脚下的山岛高高 地耸立在海心。
.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
观沧海
曹操
.
3
解题
本诗是古乐府 观:看 沧海:大海
.
知识锦囊:乐府
乐府是汉代封建王朝建立的管理音
乐的一个宫廷官署。 乐府最初始于秦代,到汉时沿用
了秦时的名称。公元前112年,汉王 朝在汉武帝时正式设立乐府,其任务 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 与创作音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