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幼儿园》与《小人国》对比分析影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纪录片影评
把孩子想要的童年还给他们
——《幼儿园》与《小人国》
对比浅析
把孩子们想要的童年还给他们
——《幼儿园》与《小人国》的关注重心对比浅析现如今大学都快要毕业的我,还能想起许多小时候上幼儿园时的事情,在我的印象中,幼儿园并没有给我留下太多好的回忆,生性害羞腼腆不擅与人交流,似乎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显露无疑,融不到大家的圈子中去,不仅不被关心,还会被老师称为性格孤僻。
幼儿园几乎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教育阶段,在我感觉,那从来就是一个粗暴地将我们从父母身边剥离并且在我们的心灵烙上阴影的地方。
每一个初进幼儿园的孩子,似乎都如纪录片《幼儿园》开头所展现的那样——孩子们用力的扯着家长的衣服声嘶力竭地哭泣着。
这也就意味着另一种生活即将开始,世界不再是你一个人的,要自己学会独立的生存。
这本身或许意味着成长,但是在那些复杂的人际交往当中,有着无形的攀比和隐含的暴力,这种攀比和暴力,有事来自于孩子们中间,有时也来自于不负责任的老师。
《幼儿园》的导演张以庆并不是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故事,而是用一种旁观者的眼光冷静地记录着孩子们每一个生活片段。
我们无法预料到在孩子们的生活当中出现的那么多伤害,或许我们也曾经是故事的主角,也体会过其中的百般滋味,但现在,我们忘了。
之前看过张以庆导演的纪录片《幼儿园》后,心中满满的忧郁,孩子的天性被磨灭,这是幼儿园教育带来的,这不由引起人们对中国教育制度的反思。
在幼儿园里,会哭的孩子更能得到老师的关心,孩子们发生矛盾时,老师也只是凭自己的主观想法来判断谁对谁错。
其
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一个极爱欺负人的小男孩,先去欺负别的孩子,然后被打伤,而打人的孩子是一个不怎么讨人欢心的孩子,老师处理时,不问缘由,就给打伤人的孩子定下了“罪”。
如此的处理是否会让从小就没有是非观呢?从而从幼儿园就开始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发展,这如何不让人忧心当下的教育制度呢?
在这部纪录片中,幼儿园更像一个牢笼。
从一些具体的镜头便可得知,当孩子们参加户外活动是,摄像机啊是透过铁丝网拍摄的,镜头里,孩子们被铁丝网束缚着,与外界隔绝。
更有,孩子趴在窗前,透过玻璃观察着外界的世界,这都表现了外界对孩子们的吸引与幼儿园的束缚。
而孩子们对幼儿园又是什么态度的呢?片首,孩子们初来幼儿园,始终哭闹着要回家,要离开幼儿园......这些行为无不在透露着孩子的天性对幼儿园是排斥的。
可是当我看过张同道导演的同题材纪录片《小人国》后,我似乎又不那么觉得了。
在《小人国》中,老师的介入更多了。
该片着重记录了三个小主人公的故事,早晨小女孩辰辰来到幼儿园后都不进屋,只是在门口静静地等待一个叫南德的小男孩。
等来南德后的两人总是一起过家家,不参与别人的活动。
有时辰辰要等很久,身边就会出现老师陪伴的身影。
五岁的小男孩池亦洋是幼儿园的孩子王,个头最大、力气也最大,他总是指挥领导其他的小朋友,他的行为有时会让老师挠头,可是老师是有耐心的,事实的结果也充分证明了老师的耐心是有回报的。
一个两岁的小男孩锡坤是个调皮宝宝,他总是将小朋友的鞋子扔进比他还要高的垃圾箱里,还认真地盖好盖子才离开。
还穿着
纸尿裤的他喜欢不停的探索,哪怕把活动室弄得乱七八糟,老师都陪着他一起收拾。
《小人国》里,无论是谁,做了什么样的事,他们所得到的对待都是自由,是理解,是循循善诱,并没有老师严苛的指责,没有不问青红皂白的定罪过。
他们可以自己选择活动场所,选择吃饭的时间,选择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老师懂他们的心,在引导他们自愿的走在正确的道路上的同时竭尽全力的保留他们的童真,不压抑他们的思想活动,不禁让我们感慨,他们何其幸运,能遇到如此懂得他们心思的启蒙老师。
从《幼儿园》这部纪录片中,我们惊讶于孩子们会说出那么多与他们年龄相差甚远的话,惊讶于他们那么多不为大人所知的小世界,惊讶于孩子们身上所展现出的越来越多的成人世界的思想,似乎也就理解了为什么现如今会是一个孩子童年严重缺失的社会。
在一个孩子的幼儿园时期,就可能会被要求参加四个兴趣班的学习;在他们仅仅只觉得好玩的观看着足球比赛时,就可能会被老师粗暴地强加式地进行爱国教育;在他们犯了错误还没来得及说清楚事情原由的时候,就可能会被定下罪过进行批评教育;在他们还不怎么懂人情世故的时候,就可能会被教育说着各种各样公式化的话语。
我们看到的是孩子们身上所体现的教育制度的悲哀结果,我们那般走过的时光又会在我们的孩子身上重现。
可是在《小人国》中,我们真真正正体会到了小人们自己的国度。
那里的孩子自己有着更多的自由,老师们也在不断的培养他们的主观
能动性,更多的问题可以交给孩子们自己解决,他们有想法也有自己的方式,甚至好过大人们的解决办法。
这就与《幼儿园》中所展示的老师强行干涉、框定规则纪律形成了鲜明对比。
更值得一提的是,《小人国》开篇孩子的活动范围就是有自主选择性的,可以在室内,也可以在室外,而《幼儿园》整个片子下来孩子们都是被圈在室内,不可随意走动,其中有一个细节“一叶知秋”,所有的孩子感受秋天的方式就仅仅只是一片发黄的树叶,一窗之隔的外面就是秋风扫落叶的景象,他们却没有自由去亲身感受。
《幼儿园》这部片子以大班毕业,袁老师生了孩子为结束。
最后的字幕里写着“三年后,她的孩子也将上幼儿园”,而最开始的字幕是“也许是我们的孩子,也许就是我们自己。
”我想,我们的教育真的只能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吗?可是我们从《小人国》看到了希望,对孩子,再爱也要让他们有自己的权利,可是让他们有权利的同时也要有规则。
或许我们更多的是用自己的行为定式去处理孩子们的问题,而从未了解过他们。
而对于他们的世界,我们探知的只是:你必须这样……你可以那样……而非给予孩子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恰恰也是在警示我们的家长和教育者,留给孩子的不是给他们什么,而是他们需要什么。
孩子们的情感世界中迸发的点滴精彩,无需成人去干预,无需成人去打扰,一切都是自然赋予他们的力量。
我们只是沿着他们成长的轨迹给予适当的引导就可以,之后就是他们自己成长体验不同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