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分类学蕨类植物(PPT)

合集下载

6蕨类植物2009

6蕨类植物2009

基足、胚根“原基”、第一叶原基形成,尚未发现茎原 基
刘保东:从原始维管植物的胚胎发育初探根茎叶的起源顺序
基 足
胚 根 “原 基”
刘保东:从原始维管植物的胚胎发育初探根茎叶的起源顺序
“海马胚”形成
第二叶原基开始分化
刘保东:从原始维管植物的胚胎发育初探根茎叶的起源顺序
第二个叶原基继续发育
胚根和第一叶成熟
中国蕨类植物学的奠基人——秦仁昌
秦仁昌,植物学家。中国蕨类植物学的奠基 人,世界著名的蕨类植物系统学家。从事蕨类植 物学研究60年,1940年发表的《水龙骨科 的自然分类》 ,对国际蕨类植物学界产生了历 史性的影响,其科属概念大都被世界蕨类植物 学家所采用;1978年发表的新系统,形成 了秦仁昌系统学派;1959年编辑出版的 《中国植物志》(第二卷》,是《中国植物志》 这部历史性巨著的第一本,为其他卷册的编写 起了典范作用,对发展中国和世界的植物系统 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秦仁昌 (1898.2.16-1986.7.2)
植物分类学家;中科院院士。 江苏武进人。1925年毕业于金陵大学,获理 学士学位。1929年起,先后到丹麦、英、法、德、 美和捷克以及澳大利亚等国考察研究。1932年回 国。历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植物所研究员兼所顾 问,中国植物学会副理事长,国际植物分类学会分类 和命名委员会名誉副主席,云南大学教授,一、二、 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早年曾对蕨类植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创立了蕨 类和水龙骨科自然分类新系统。著作有《中国植物 志》、《海岛蕨类植物志》、《中国蕨类植物志》、 《蕨类植物科属系统和历史来源》、《中国蕨类植物 图谱》等。
秦仁昌,字子农,1898年1月16日出生于江苏省武 进县的一个农家。1925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林学系林科, 获学士学位。20年代曾任东南大学理学院生物系植物学助教、 中央大学理学院生物系植物学讲师、中央研究院自然历史博物 馆植物部主任。1929—1932年到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植 物学博物馆进修,在当时世界著名的蕨类植物学权威C.科利 斯登指导下研究蕨类植物分类学,在此期间他还访问了瑞典、 德国、法国、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标本馆,并在英国皇家 植物园标本馆和大英自然历史博物馆工作过。1930年曾代 表中央研究院自然历史博物馆参加在英国剑桥大学召开的第五 届国际植物学会。回国后任静生生物调查所研究员兼植物标本 室主任。1933年和其他中国植物学老前辈共同发起成立了 中国植物学会,被选为副理事长。1934年创建了静生生物 调查所庐山森林植物园并任主任。抗日战争期间辗转流亡到云 南,又创建了静生生物调查所云南丽江植物工作站并任主任。

蕨类植物简介ppt课件

蕨类植物简介ppt课件
工业用途:石松孢子可用于火箭等突然起火的燃料 农业用途:满江红为优质绿肥 观赏:铁线蕨、桫椤、肾蕨、巢蕨、鹿角蕨等
90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14
石松和卷柏孢子囊单生孢子叶精叶选课腋件 ,且许多孢子 叶密集枝端形成孢子叶球或孢子叶穗
15
精选课件
楔叶亚门孢子囊长筒形,5~10枚生孢子叶(孢 囊柄)六角形盘状体的下面
16
真蕨孢子囊多个聚集成孢子囊精群选课,件 生孢子叶背面 或背面边缘,多数种类囊群外还有各种膜质保护 结构—囊群盖
17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第八章 蕨类植物
1
精选课件
蕨类植物(Pteridophyte)
2
精选课件
形态和营养器官
根:主根均不发育,通常为不定根 茎:低等种类多具地上气生茎,高等种类多仅具根状茎 叶:
小型叶:仅具1条叶脉,无叶柄,也无叶隙 大型叶:叶脉具各种分支并形成脉序,具叶柄和叶隙 单叶:叶柄上仅具1个叶片 复叶:由叶柄、叶轴、羽片和羽轴组成 营养叶(不育叶):无生殖功能 孢子叶(能育叶):可产生孢子囊和孢子进行繁殖 同型叶(一型叶):无营养叶和孢子叶之分 异型叶(两型叶):具两种不同功能的叶
同型孢子(同形孢子):孢子 形态大小相同
18
精选课件
异型孢子 (孢子异型): 大孢子囊产 生大孢子, 小孢子囊产 生小孢子
19
精选课件
配子体的形态和营养方式
配子体(原叶体):由孢子直接萌发产生,n
小,生活时期短,无根、茎、叶分化,具单细胞假根 楔叶类配子体为垫状,具许多直立的叶状条片 真蕨类配子体大多为心形的叶状体
精选课件 77

药用植物学 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

药用植物学 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

瓶尔小草Ophioglossum vulgatum,瓶尔小草科Ophioglossaceae瓶尔小草属
亚种笔管草 E. ramosissimum subsp. Debile
全草入药即为中药土木贼
二、4 楔叶亚门及重要药用植物
问荆Equisetum arvense
又名接续草、公母草、搂接草、空心草、马蜂草、接骨草,
生于山坡林下阴湿处,易生河岸湿地、溪边,或杂草地。国内外皆有分布。
可药用,全草入药即为中药问荆,有止血,利尿,明目功效,用于鼻衄,吐血,
又名入地蜈蚣,
生于湿润疏荫林下。国内外皆有分布。
嫩叶可作蔬菜食用,可药用,根状茎或全草入药即为中药入地蜈蚣,性凉,有
清肺化痰、散瘀解毒功效,用于咳嗽、哮喘、咽痛、跌打肿痛、痈疮、毒蛇咬伤。
现代研究进展: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主要生物活性: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 化等作用。
二、5、1 瓶尔小草目及重要药用植物
第一节 蕨类植物概述
蕨类植物:
孢子体发达,配子体弱小,有根、茎、叶的分化,靠孢子进行繁殖, 不开花、不产生种子。
➢ 根:通常为不定根,丛生于直立的根状茎末端,或散生于根状茎腹面, 呈须根状,以固定根状茎。
第一节 蕨类植物概述
➢ 茎:多为贴近地面的根状茎,少数具有地上茎,直立呈乔木状。 桫椤(树蕨)
高寒水韭 I. hypsophila
云贵水韭 I. yunguiensis
二、4 楔叶亚门及重要药用植物
楔叶亚门:
现仅存1目1科1属,约25种。
二、4 楔叶亚门及重要药用植物
木贼 Equisetum hyemale
又名千峰草、锉草、笔头草、笔筒草、节骨草,
生于溪边或阴谷。国内外皆有分布。

蕨类植物

蕨类植物

第九章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目的要求:1.掌握蕨类植物门的主要特征。

2.熟悉常见药用蕨类植物。

3.了解蕨类植物的生活史和分类。

第一节蕨类植物概述•介于苔藓和裸子植物之间,既是高等的孢子植物,又是低等的维管植物。

•在地球上曾盛极一时,在4亿年古生代后期的石炭纪和二叠纪,曾称为蕨类植物时代,后来由于地壳的变动,当时那些大型蕨类现已绝迹,成为化石、煤层的一个重要来源。

•药用:如海金沙,石韦、贯众,狗脊、伸筋草、卷柏、木贼、凤尾草、骨碎补等。

一、蕨类植物的特征•孢子体远比配子体发达,两者都能独立生活。

孢子体•出现了真正的根、茎、叶的分化•出现了维管系统,茎内形成各式中柱配子体•形体远较孢子体小•颈卵器退化•以孢子进行繁殖,受精仍离不开水。

有各种鳞片或毛茸,具保护作用。

由无毛→有毛→鳞片。

蕨类植物的叶•多从根状茎长出,幼时拳卷,有簇生、近生、远生。

•小型叶:无叶隙、叶柄,仅具一条不分枝的叶脉,由茎的表皮突出而成,为原始类型。

•大型叶:具叶柄,有或无叶隙,有多分枝的叶脉,由多数顶枝扁化而成,为进步类型。

•营养叶(不育叶,foliage leaf,sterile frond):仅进行光合作用•孢子叶(能育叶,sporophyll,fertile frond):主要作用是产生孢子囊和孢子同型叶:营养叶和孢子叶形状没有太大区别异型叶:营养叶和孢子叶形状完全不同蕨类植物的维管系统•维管系统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木质部的主要成分为管胞,壁上具有环纹、螺纹、梯纹或其它形状的加厚部分,也有一些蕨类具有导管,如一些石松纲植物和真蕨纲中的蕨。

不过蕨类植物的导管和管胞的大小,区别不甚显著。

木质部除了管胞和导管外,还有薄壁组织。

•韧皮部的主要成分是筛胞和筛管以及韧皮薄壁组织。

•在茎中形成中柱。

中柱的类型•由孢子萌发形成,又称原叶体•小型,结构简单,生活期较短•极大多数蕨类的配子体为绿色、具有腹背分化的叶状体,能独立生活,在腹面产生颈卵器和精子器,和苔藓植物相似,但颈卵器退化(颈部短,颈沟细胞少),精子多鞭毛。

蕨类植物pptppt

蕨类植物pptppt

中柱类型横切面图解
• (⒈ ⒉ ⒊原生中柱 ⒈ 单中柱⒉星状中柱⒊编织中柱⒋外韧管状 中柱⒌双韧管状中柱⒍网状中柱⒎真中柱⒏散状中柱)
4、孢子囊
• ⑴ 在小型叶蕨类中单生于孢子叶的近轴面 或叶基部,孢子叶通常集生在枝的顶端,形成球 状或穗状,称孢子叶球或孢子叶穗,如木贼。 ⑵ 较进化的真蕨类,其孢子囊长生于孢子 叶的背面、边缘或集生在一特化的孢子叶上,常 常有多数孢子囊聚集成群,称为孢子囊群。 ⑶ 孢子囊群有圆形、肾形、长圆性、线形 等形状,原始的类型其孢子囊群裸露。进化的类 型常有膜质的囊群盖覆盖。 ⑷ 孢子囊壁由单层或多层细胞构成,在细 胞壁上有不均匀增厚的环带。 ⑸ 环带着生的位置有多种形式,如海金沙 的顶生环带,芒萁属的横行中部环带,金毛狗脊 属的斜形环带,水龙骨属的纵形环带。
色,1条叶脉
生于孢 子叶基 部特殊 的凹穴 中,厚 孢子囊
厚孢子囊5-10 个生于孢囊柄 六角形盘状体 下面
孢子异 型
孢子同型
大型叶,幼叶拳卷 具各种类型的脉序, 一部分为单叶,多 为复叶。
极少为厚孢子囊, 决大多数为薄孢子 囊聚集成囊群,生 于孢子叶背面或背 缘,多具囊群盖
孢子多同型,少数 水生蕨类孢子异型
第五章 蕨类植物(Pteridphyta)
(一)主要教学内容: 1 蕨类植物的生活史及主要
特征。 2 蕨类植物的分纲和分类的
主要依据。 3 常见的药用蕨类植物。
(二)主要教学要求: 1 掌握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分纲和分类的主要依据。 2 熟悉常见的药用蕨类。 3 了解蕨类植物的生活史。
第一节蕨类植物的概述
和孢子的叶。
• 同型叶:营养叶与孢子叶不分,既能制造有机物又可产生 孢子。
• 异型叶:同一植物体具2种不同形状和功能的叶。 • 演化顺序:同型叶---------》异型叶;小型叶--------》大型叶

蕨类植物门

蕨类植物门

生长习性
生长习性蕨类植物门植物具有明显的世代交替,其生活史中有两个独立生活的植物体,孢子体和配子体。蕨 类植物门由孢子囊中散放出来的单倍体的孢子,萌发产生配子体。配子体为绿色的叶状体,具假根,能独立生活。 在配子体的腹面生出精子器和颈卵器。精子自精子器中逸出后,在有水的条件下游至颈卵器内与卵结合形成合子。 合子不休眠,继续分裂形成胚,进而发育成孢子体,即新一代蕨类植物体。在孢子体长大的同时,配子体即枯萎 死亡。孢子体发育到一定时期,孢子叶上产生孢子囊,其内的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单倍体的孢子。
在蕨类植物的整个生活史中,从受精卵萌发到孢子体上孢子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前,这一阶段称为孢子体世 代(无性世代),其细胞染色体数目为双倍的(2n)。从单倍体的孢子萌发到精子与卵结合前,这一阶段为配子 体世代(有性世代),细胞染色体数目为单倍的(n)。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生活史主要不同有两点:蕨类的孢子 体和配子体都能独立生活;蕨类的孢子体发达,配子体弱小,孢子体世代占优势。
蕨类植物门
植物界的一门
01 植物学史
03 产地生境 05 下级分类
目录
02 形态特征 04 生长习性 06 主要价值
蕨类植物门(学名:Pteridophyta)是植物界的一门。根、茎、叶中具真正的维管组织,以孢子繁殖。绝大 多数在叶片下表面长有孢子囊,并聚集成各式各样的斑点或线条状的孢子囊群,初时为绿色,老时为锈黄色,有 的裸露,有的具各种形状的盖。蕨类植物不开花结果,一般从外形上难以和种子植物相区别。它形体多样,从高 不到5毫米的微小草本,到高可达20米的乔木状植物。
谢谢观看
蕨类植物门全世界约有种,广布世界各地,除沙漠、极干旱寒冷地区外,各地均有分布,尤以热带、亚热带 为最丰富。根据蕨类植物学家秦仁昌院士的分类,中国共有蕨类植物63科、228属,约2500种,它们大都喜生于 温暖阴湿白森林环境,成为森林植被中草本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华南、西南地区最为丰富。在生态习性上,有 水生、土生、石生、附生或缠绕树干。

蕨类

蕨类

20
蕨类植物的分类
石松亚门(Lycophytina):茎直立或匍匐,小型叶, 轮生、螺旋、交互对生,宿存,孢子囊单生于叶腋。 水韭亚门(Isoephytina):茎为块状,条形叶,孢子 囊生于孢子叶的凹穴中,孢子异形。 松叶蕨亚门(Psilophytina):无根,具根状茎、气 生茎,叶鳞片状,2-3个孢子囊聚生,孢子同形。 楔叶亚门(Sphenophytina):具根状茎、气生茎,茎 具明显的节,叶轮生成鞘状,孢子囊生于胞囊柄上。 真蕨亚门(Filicophytina):大型叶,茎多为根状茎, 孢子囊生于孢子叶的边缘、背面或特化的孢子叶上, 聚成各种形状的孢子囊群。配子体多为背腹性的叶状 体。 21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种子植物
配子体发达 配子体不发达, 配子体退化,寄生在 孢子体寄生在配子体上 孢子体上
有颈卵器 孢子 无维管系统 独立生活 孢子体发达 有颈 卵器 孢子 有维管系统 孢子体高度发达 无颈卵器 花 维管系统高度发达
3
颈卵器
(archegonium), 其外形如瓶状,由细 长的颈部(1层颈壁 细胞和1列颈沟细胞) 和膨大的腹部(多层 壁细胞、1个腹沟细 胞和1个卵细胞)组 成。
第十章 蕨类植物门
Pteridophyta
1
蕨类植物又称羊齿植物,曾经在地球上 盛极一时,古生代后期,距今4亿年前的 石炭纪和二叠纪为蕨类植物时代。
现存的蕨类植物约有12000种,以热带和 亚热带地区为其分布中心,我国云南蕨 类植物资源丰富,有蕨类王国之称。现 已知药用蕨类植物300余种。
2
蕨类植物介于Bryophyta与 Spermatophyta之间
18
蕨类植物生活史(以真蕨纲为例)
19
蕨类植物化学成分

植物学 蕨类植物

植物学  蕨类植物

第九章 蕨类植物(Pteridophyta)第一节:蕨类植物概述 第二节:松叶蕨亚门 第三节:石松亚门 第四节:水韭亚门 第五节:楔叶蕨亚门 第六节:真蕨亚门 第七节:蕨类植物的起源和演化第六节 真蕨亚门 Filicophytina一、主要特征 具根、茎、叶的分化 1、根:不定根 2、茎:除树蕨具明显的直立的地上茎外均为根状茎,匍匐或直立; ¾ 中柱类型复杂,有原生中柱、管状中柱、多环网状中柱,除原生中柱外均具叶隙; ¾ 木质部多为管胞,茎表皮往往具鳞片、毛,起保护作用。

桫 椤 科 黑 桫 椤3、叶:大型叶,幼时拳卷,长大后伸直。

有单叶和复叶。

具复杂 的脉序。

ƒ 单叶:叶片不分裂或仅浅裂具单一叶脉的叶。

ƒ 复叶:叶片多分裂或叶柄上生有许多分离小叶的叶。

¾ 叶轴:叶片中轴。

¾ 羽片:第一次分裂出来的小叶。

¾ 羽轴:羽片的中轴。

¾ 小羽片:羽片分裂的出来的小叶。

¾ 小羽轴:小羽片的中轴。

¾ 主脉:最末次小羽片或裂片上的中肋。

ƒ 叶脉式样多种:单一不分枝,羽状、叉状,网状, ƒ 叶脉联结情况:分离型,中间型,闭合型(网结型)。

蕨 类 植 物 脉 序 类 型4、孢子囊:ƒ 孢子聚集成各种形式的孢子囊群,有或无囊群盖。

着 生于叶缘、叶背或特化的孢子叶上。

ƒ 孢子囊群形成多种多样:条形、线形、圆形、肾形、 杯状等。

• 原始类型:囊壁多层细胞,无环带。

• 进化种类:孢子囊壁1层细胞,具环带。

及蕨 囊类 群植 盖物 的的 主孢 要子 类囊 型群不 同 类 型 的 孢 子 囊 群真蕨的孢子囊孢 子 囊 群 的 解 剖 结 构孢 子 的 散 布 机 制蕨类植物孢子囊的环带类型5、配子体形‹配子体绝大多数为具背腹性的叶状体,有假根,绿色 自养,心形,雌雄同体;‹精子器、颈卵器生于腹面, ‹精子螺旋状,多条鞭毛; ‹合子发育成胚,胚发育成孢子体;受精过程二、主要类群ƒ 真蕨亚门是现存蕨类中最繁茂的一群,约1万种 以上,我国56科2500种。

蕨类植物

蕨类植物

蕨类植物目录概述蕨类植物的用途蕨类植物的特征蕨类植物的一般特征蕨类植物的生境与分布[编辑本段]概述蕨类植物(Pteridophyte)是植物中主要的一类,是高等植物中比较低级的一门。

是最原始的维管植物。

大都为草本,少为木本。

孢子体发达有根、茎、叶之分,不具花,以孢子繁殖。

世代交替明显,无性世代占优势。

通常可分水韭、松叶蕨、石松、木贼和真蕨五纲。

共约12000种,大多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

多数蕨类植物可供食用(如蕨)、药用(如贯众)或工业用(如石松)。

包括了原始的脉管类,例如蕨类、木贼和石松。

这三种植物,有同样的发展史,都是在泥盆纪开始出现。

繁殖过称中,所有的蕨类植物都需要静止的水,新生的植物只能存活在肥沃的地方。

因此,不容易在整年干燥的地方或四季变化极大的地点看见它们的踪迹。

对于蕨类植物的分类系统,由于植物学家意见不一致,过去常把蕨类植物作为一个门,其下5个纲,即松叶蕨纲、石松纲、水韭纲、木贼纲(楔叶纲、有节纲)、真蕨纲。

前四纲都是小叶型蕨类植物,是一些较原始而古老的蕨类植物,现存在较少。

真蕨纲是大型叶蕨类,是最进化的蕨类植物,也是现代极其繁茂的蕨类植物。

我国的蕨类植物学家秦仁昌将蕨类植物分成5个亚门,即将上述5个纲均提升为亚门。

(图:蕨类植物之冠——桫椤)高等植物中比种子植物较低级的一个类群。

旧称“羊齿植物”。

志留纪晚期开始出现,在古生代泥盆纪、石炭纪繁盛,多为高大乔木,二叠纪以后至三叠纪时,大都绝灭,大量遗体埋入地下形成煤层。

现代生存的大部为草本,少数为木本,主要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湿热多雨的地区。

植物体有根、茎、叶之分,有维管束,不具花,以孢子繁殖。

孢子落地萌发成原叶体,其上产生颈卵器,受精卵在颈卵器内发育成胚胎。

世代交替明显,无性世代占优势。

我国多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

如铁线蕨、卷柏、贯众、肾蕨、满江红、鳞木和桫椤等属之,约12000种,我国约有2600种,多种蕨类植物可供食用(如蕨,紫萁),药用(如贯众、海金沙)或工业用(如石松)。

高中生物竞赛课件植物分类学——地衣苔藓蕨类+

高中生物竞赛课件植物分类学——地衣苔藓蕨类+
同层地衣:无藻胞层;多数壳状地衣
第三节地衣的繁殖
地衣是多年生植物,生长缓慢,其繁衍主 要依靠营养繁殖,即依靠植物体断裂,产 生新的个体。此外,还可产生粉芽、珊瑚 芽及小裂片进行营养繁殖
有性繁殖是真菌独立进行的,然后再与共 生的藻类相遇,而发育成地衣
珊瑚芽
第四节地衣植物的分类
子囊衣纲:松萝属、梅衣属、文字衣属、地卷衣属、 石蕊属;99%
枝状地衣
植物体呈枝状,直立或下垂,多数具分枝,仅基部附着于基 质上,也易剥落,如松萝属
二、地衣的构造
上皮层:由横向分裂的菌丝 紧密 交织而成
藻胞层:藻细胞在上皮层之下成 层集结
髓层:由疏松的菌丝和藻细胞 构成,贮藏空气、水分、 养分及产物地衣酸
下皮层:由横向分裂的菌丝 紧密交织而成
异层地衣:有单独的藻胞层;枝 状地衣,绝大多数叶 状地衣
正的叶与根,只有茎生假根;角苔属具有类似输导组织的厚壁细 胞,蕨类植物也有输导组织退化的现象;主张配子体占优势的苔 藓植物是由孢子体占优势的蕨类植物演变而来的,是孢子体逐渐 退化,配子体进一步复杂化的结果;证据是裸蕨出现于志留纪, 苔藓植物发现于中泥盆纪,从地质年代上看,苔藓植物比蕨类植 物晚出现数千万年
4/30/2023
孢子囊群
• 经常见到的蕨类植物是 孢子体,通常在叶子的 下面或边缘产生孢子囊, 少数在茎或分枝顶端形 成孢子囊穗。孢子囊内 的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 产生孢子。
孢子囊
2.配子体: 又称原叶体。由单倍体的孢子萌 发产生。
• 原始类型:为辐射对称的圆柱状体,生 长在地下,无叶绿体,通过菌根吸取养 料,生殖器官包埋体内,极少数配子体 为丝状体。原始类型仅占少数。
㈠泥炭藓属 植物体无假根,个体大上,只有茎、叶分化。侧枝分 为下垂的弱枝和上仰的强枝。

蕨类植物

蕨类植物
大型叶的蕨类植物为真蕨亚门,其进化水平最高,种类最多,达10000余种, 分布非常广泛,经济价值大。
鉴于上述情况,本教材仅对其中种类较多,分布较广,具有代表 性的石松亚门、楔叶亚门和真蕨亚门的代表种类进行重点介 绍。
一、石松亚门的代表种类
石松亚门的主要识别特征:
1、孢子体小型,直立或匍匍; 2、小型叶,鳞片状,螺旋状排列,或呈4行排列; 3、孢子叶密集枝端形成孢子叶球; 4、孢子同型或异形; 5、配子体微小,生地下与真菌共生,或部分绿色; 6、精子长卵形,具2条鞭毛。
地下生); 4)配子体生活期很长,部
分或全部靠菌根营养; 5)精子器和颈卵器同生于
配子体的上面,并埋在 组织中。
3、配子体及有性生殖器官的特征:
4、胚的形成特征:
受精 合子 胚
第一次分裂
第二次分裂
第四次分裂
幼胚
特点:合子的第一次分裂为横裂,胚胎分化较迟缓 。
(二)卷柏目的特征:
代表植物卷柏属(Selaginella)
10、孢子的产量及其形 态
11、原叶体(配子)的 形态结构
12、有性生殖器官的位 置和构造
16、植物地理学 17、古植物学
第三节 蕨类植物的代表种类
最早的蕨类植物化石发现于距今约4亿年前的志留纪晚期。现 存蕨类植物约12000种。中国有2600种,其中云南即有1000余 种,享有“蕨类植物王国”之称。
厚孢子囊5-10个 生于孢囊柄六 角形盘状体下 面
极少为厚孢子囊, 绝大多数为薄孢 子囊。孢子囊集 聚成囊群,生于
孢子叶背面或背
缘,多具囊群盖
孢 子
孢子同型
有的孢子同 型有(的石 孢松子)异,孢子异型 型(卷柏)
孢子同型,具 弹丝

植物学 蕨类植物

植物学 蕨类植物

第九章 蕨类植物(Pteridophyta)第一节:蕨类植物概述 第二节:松叶蕨亚门 第三节:石松亚门 第四节:水韭亚门 第五节:楔叶蕨亚门 第六节:真蕨亚门 第七节:蕨类植物的起源和演化第一节 蕨类植物概述一、基本特征 1、蕨类植物是介于苔藓植物和种子植物之间的一个类群,是高等的孢子植物,又是低等的维管植物,同时又是颈卵器植物和有 胚植物。

ƒ (1)有根、茎、叶分化,具维管组织; ƒ (2)孢子体发达,配子体不发达(原叶体,都能独立生活); ƒ (3)无性生殖只产生孢子、不产生种子,为孢子植物; ƒ (4)有性生殖时在配子体上形成精子器、颈卵器,故又称颈卵 器植物,合子萌发形成胚(有胚植物)。

ƒ (5)异形世代交替生活史2、习性及分布ƒ 地球上约12000多种,绝大多数为草本。

ƒ 我国约2600种,多分布于长江流域产南各省区及台湾省等地,特别以云南种类丰富,约1000多种, ƒ 习性:喜阴湿、湿暖,以热带、亚热带为分布中心。

二、孢子体ƒ 体表附属物:表皮毛和鳞片 ƒ 根:多数具不定根,具较好的吸收能力,极少数原始种 类仅具假根。

ƒ 茎: ƒ 叶: ƒ 孢子囊和孢子蕨类植物表皮毛和鳞片茎可分为几种类型ƒ 根状茎:地下横走或匍匐地面或斜生、蔓生等。

ƒ 气生茎、地上茎:在地表以上,原始的二叉分枝、较高级的为单轴分枝,少不分枝。

ƒ 直立茎:直立粗状为树干状,如树蕨属的桫椤等。

ƒ 茎的中柱类型主要有原生中柱、管状中柱、网状中柱和多环管状中柱,木质部主要由管胞和薄壁组织 构成,韧皮部主要由筛胞,筛管及韧皮薄壁组织构 成,一般无形成层。

蕨类植物的管胞和导管叶的分类ƒ 根据起源方式、形态、结构:¾ 小型叶:主要存在于拟蕨中,延生起源,无叶隙和叶柄,只 具一个单一不分枝的叶脉,为原始的类型。

¾ 大型叶:顶枝起源,有叶片、叶柄两部分,有维管束,叶隙 有或无,叶脉多分枝,存在于真蕨类,较进化的类型。

蕨类植物-第五章蕨类植物(Pteridophyte)

蕨类植物-第五章蕨类植物(Pteridophyte)

第五章蕨类植物(P t e r i d o p h y t e)基本知识体系本章内容为蕨类植物的特征、分布、繁殖、生活史及代表物和经济价值重点和难点重点:在于蕨类植物的特征、难点:理解蕨类植物的繁殖和生活史基本要求叙述蕨类植物的分布、经济价值;概括蕨类植物的繁殖、生活史;熟练说出蕨类植物的特征。

蕨类植物曾在地球的历史上盛极一时,古生代后期,石炭纪和二叠纪为蕨类植物时代,当时那些大型的树蕨如鳞木、封印木、芦木等,今已绝迹,是构成化石植物和煤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现存的蕨类植物约有12000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尤其是热带和亚热带最为丰富。

我国有61科223属,约2600种,主要分布在华南及西南地区,仅云南一省就有1000多种,所以在我国有“蕨类王国”之称。

已知可供药用的蕨类植物有39科300余种。

1.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1.1蕨类植物的一般特征1、蕨类植物也称羊齿类植物,既是孢子植物,又是维管植物,比苔藓植物进化,较种子植物原始,介于两者之间。

2、有明显的世代交替现象,但孢子体(绿色植物体)发达,配子体(原叶体)退化,两者都能独立生活(与苔藓不同)。

3、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孢子体有根、茎、叶的分化,生长期长;配子体产生精子器和颈卵器,生长期短,形成孢子体后,配子体则死亡。

4、有维管束的分化,无形成层,中柱较原始。

5、只产生孢子,不产生种子,既是高等的孢子植物,又是原始的维管植物。

1.2蕨类植物形态特征1.孢子体的形态现在的蕨类植物是进化水平最高的孢子植物。

孢子体发达,有真正的根、茎、叶的分化,大多数的蕨类植物为多年生草本,仅少数为一年生。

(1)根通常为不定根,形成须根状。

(2)茎大多数为根状茎,匍匐生长或横走。

少数具地上茎,直立成乔木状,如桫椤C y a t h e a s p i n u l o s a W a l l.e x H O O K.。

茎上通常被有鳞片或毛茸。

鳞片膜质,有各种形状,鳞片上常有粗或细的筛孔。

植物的分类PPT教学课件

植物的分类PPT教学课件


6
7
果皮
种子
种 子
果皮
鳞片
种 子
种 子
8
被子植物
9
被子植物:种子有果皮包裹的植物。
裸子植物:种子没有果皮包裹,是裸露的植物。
10
裸子植物
银杏
苏铁 雪松
11




郁金香

玉米
郁金水香稻
百荷合花
12
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
双子叶植物:种子具有两片子叶的植物
单子叶植物:种子具有一片子叶的植物
等级越高 相 同点越少
藻类 苔藓 蕨类
孢 子 植 物
植物
裸子植物
Hale Waihona Puke 种子植被子植物

第1讲 生物体的分类
界门纲目科属种
“种”是分类 的最小单位
分类等级
生物体的 分类
微生物
病 毒
细 菌
真 菌
无脊椎 动物
环节动物(蚯蚓) 软体动物(蜗牛)
动物
鱼类
脊椎 动物
两栖类 爬行类
鸟类
哺乳类
1
孢子植物
没有花、果实和种子,利用孢子来繁 殖的植物,称为孢子植物。
13
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区别
双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
子叶数 子叶2枚 根(根系) 直根系
子叶1枚 须根系

一般树木的茎能增 一般不能增粗或增粗
粗,易剥离
不明显,不易剥离
叶(叶脉) 网状叶脉
平行叶脉;
花(花瓣 花的各部分基数
数)
是4或5
花的各部分基数是3
14
1.(2014广东11)观察衣藻、水绵、海带等藻类植 物时,发

植物分类学—蕨类植物(上课版)

植物分类学—蕨类植物(上课版)

松叶蕨厚孢子囊
蕨薄孢子囊
孢子囊壁由单层或多层细胞构成,在细胞壁上有不均匀增厚的环带 环带着生的位置有多种形式,如海金沙的顶生环带,芒萁属的横行 中部环带,金毛狗脊属的斜形环带,水龙骨属的纵形环带等。
⑤孢子 同型孢子:同一个孢子体上的孢子囊中经减数分裂形成单倍体的 孢子,孢子的形态、大小相同。绝大多数蕨类。 异型孢子:同一植物体上产生的大小两种孢子,称异形孢子。孢子
中华水韮
(3)松叶蕨亚门
代表植物—松叶蕨 1、植物体为草本,有茎、叶的分化; 2、无真根、具单细胞假根; 3、茎分为根状茎和二叉分枝的气生枝;为星状中柱。 4、叶鳞片状,小型叶,无叶脉和气孔; 5、孢子三个聚生,孢子囊3室,生于叶腋,孢子同型; 6、配子体小,雌雄同株。
松叶蕨根状茎
气生茎
表皮外壁角质加厚,示气孔
孢子果
薄囊蕨纲可分为3个目:水龙骨目、苹目和槐叶萍目 ①水龙骨目
肾蕨
贯众
里白
芒其
巢蕨
②苹目 孢子异型。孢子生长在孢 子果中。
苹:根状茎横走,节上生 有不定根。叶柄长,顶生 4小叶呈十字形排列。

③槐叶萍目
槐叶萍
满江红:植株呈三角形,幼时呈绿色。秋冬时 节,它的叶内含有很多花青素,群体呈现一片 红色,所以叫做满江红。个体很小,呈三角形 、菱形或类圆形。根状茎细弱,横卧,羽状分 枝,须根下垂到水中。叶细小如鳞片,肉质, 在茎上排列成两行,互生;每一叶片都深裂成 两瓣:上瓣肉质,浮在水面上,绿色,秋后变 红色,能进行光合作用;下瓣膜质,斜生在水 中,没有色素;孢子囊果成对生于分枝基部的 沉水叶片上。满江红常与蓝藻中的鱼腥藻共生 ,鱼腥藻能固定大气中的氮气
石松配子体纵切
代表植物2—卷柏 叶有叶舌,小型叶, 鳞片状;茎分为表皮、皮 层和中柱3部分。内有横桥 细胞。初生木质部中有导 管。原叶体独立生活时间 短。孢子异型。

常见蕨类植物图鉴

常见蕨类植物图鉴

常见蕨类植物图鉴令狐采学石松亚门Lycophytina垂穗石松Palhinhaea cernua 石松科别名:筋骨草、小伸筋、过山龙,石松科垂穗石松属。

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及华南、西南地区山溪边或林下荫湿石上。

全植物试管内能抑制某些细菌;在非洲,煎剂用以治疗腹泻、痢疾。

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 卷柏科别名:还魂草、长生不死草、长生草、佛手柏等,卷柏科卷柏属。

卷柏根能自行从土壤分离,卷缩似拳状,随风移动,遇水而荣,根重新再钻到土壤里寻找水份,因其耐旱力极强,在长期干旱后只要根系在水中浸泡后就又可舒展,故而得名九死还魂。

往往生长在干燥的岩石缝隙中或荒石坡上。

翠云草Selaginella uncinata 卷柏科别名:百叶草、翠云卷柏、地柏叶、分筋草等,卷柏科卷柏属。

产中国中部、西南和南部各省,多生于海拔40-1000m处的林下阴湿岩石上,山坡或溪谷丛林中;多腐殖质土壤或溪边阴湿杂草中,以及岩洞内,湿石上或石缝中。

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南、贵州、云南、四川等省区。

水韭亚门Isoephytina中华水韭Isoetes sinensis 水韭科别名:海枝草、华水韭,水韭科水韭属。

分布:适于温和湿润,春夏多雨,冬季晴朗较寒冷的亚热带气候区。

主要生长在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的浅水池塘边和山沟淤泥土上,分布于长江下游局部地区。

中华水韭为中国特有种,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它是经第四纪冰川后残存下来的孑遗植物,没有复杂的叶脉组织,在分类上被列为似蕨类(小型蕨类),因此它在系统演化上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此外,它还是一种沼泽指示植物。

松叶蕨亚门Psilophytina松叶蕨Psilotum nudum 松叶蕨科别称:松叶兰、铁石松、铁刷把、石寄生、石龙须,松叶蕨科松叶蕨属。

它是最古老最原始的陆生高等植物。

生于山上岩石裂缝中或附生于树干上,分布于中国西南至东南、华南及陕西、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湖南等地;广布于热带和亚热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网状中柱:相当于双韧管状中柱的维管组织被分割成若干圆弧形 片段。
4. 真中柱:种子植物的根和双子叶植物茎的中柱(维管柱)。 5. 散生中柱:单子叶植物茎即为此类。
二、中柱类型
1. 原生中柱:中柱中的最原始类型。在横切面上,木质部在最中央, 韧皮部围绕于其外。其中,单中柱的木质部位于最中央;若木质 部呈辐射状,则为星状中柱;若木质部中夹杂着一些韧皮部,使 木质部成为不连续结构,则为编织中柱。
植物分类学蕨类植物
06.10.2020
1
第一节 维管植物(vascular plant)
从蕨类植物开始,高等植物进化到了一个新阶段,其标志 就是植物体有了维管组织的分化。维管组织的分化是植物体由 简单到复杂进化的关键;是高等植物由小型、简单的茎叶体向 大型化、高度分化的茎叶体进化的基础;是高等植物由水生环 境向陆生环境演化的基础。
小 型 叶
大 型 叶
营 养 叶 和 孢 子 叶
同 型 叶
异 型 叶
一、孢子体特征
4. 孢子囊:由孢子叶表皮细胞发育而来。
⑴ 孢子囊位置
孢子囊群
– 小型叶蕨类:单生于孢子叶叶腋或叶基。孢子叶通常集生在枝的顶端, 形成球状或穗状称孢子叶球或孢子叶穗。
– 大型叶蕨类:其孢子囊通常生在孢子叶背面、边缘或集中在特化的孢 子叶上,往往由多数孢子囊聚集成群,称孢子囊群。水生蕨类孢子囊 生于孢子果内。
• 总之,蕨类植物既与苔藓植物有相似之处,又较之进化;与种子 植物有相似之处,又较之原始,说明了它们是由孢子植物向种子 植物、由水生向陆生过渡的典型类群,也说明了蕨类植物是最高 级的(2n),产生许多 单倍染色体的孢子,孢子成熟脱离母体后在适宜的环境中萌发, 独立生长发育成配子体,即原叶体。
1. 根 真根。通常为不定根,具较好的固定和吸收能力,常着生在 根状茎上。
2. 茎 通常为根状茎,少数为直立茎,多为二叉分枝,有维管组织, 形成中柱,所以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又称维管植物。 –绝大多数蕨类植物具中柱,木质部以管胞,韧皮部以筛胞运 输水分和营养物质。个别种类具导管。多无形成层 。
一、孢子体特征
• 配子体体形微小,结构简单,生活期短,其上产生精子器和颈卵 器,分别产生精子和卵。精子有鞭毛,以水为媒介游入颈卵器与 卵结合成合子,合子在配子体上发育成幼胚,长成孢子体,配子 体则死亡。
一、孢子体特征
–与苔藓植物相比,蕨类植物在进化上最大的突破是,植物体 中分化出了维管组织,并分化出了真根。
• 形态特征:一般为多年生草本,少为一年生。除极少数为假根外 均具真正的根、茎、叶的分化。
2. 管状中柱:中央为髓,木质部呈管状围绕其外形成圆筒形。有外 韧管状中柱和双韧管状中柱二种类型。
3. 网状中柱:相当于双韧管状中柱的维管组织被分割成若干圆弧形 片段。
4. 真中柱:种子植物的根和双子叶植物茎的中柱(维管柱)。 5. 散生中柱:单子叶植物茎即为此类。
第二节 蕨类植物形态特征
概述 一、孢子体特征 二、配子体的特征 三、蕨类植物的生活史 四、无孢子生殖和无配子生殖 五、蕨类植物的分类
概述
• 蕨类植物也称羊齿植物。既是孢子植物,又是高等植物、维管植 物,比苔藓植物进化,较种子植物原始,是介于苔藓植物和种子 植物之间的一个大类群,是有胚的孢子植物向种子植物进化的过 渡类群。
• 除海洋和沙漠外,到处都有它们的踪迹,因为蕨类植物性喜温湿, 所以尤以热带、亚热带为其分布为中心,多为土生、石生类型, 少数附生或水生。
概述
• 蕨类植物具明显的世代交替,无性生殖以孢子形式,有性生殖器 官为精子器和颈卵器,有性生殖过程离不开水湿环境,这些特征 与苔藓植物相似;但蕨类植物的孢子体远比配子体发达,能独立 生活,在生活史中占绝对优势,孢子体具真正而发达的根、茎、 叶系统,有发达的纵向系统,这是较苔藓植物进化之处。与种子 植物相比,具维管组织,孢子体发达,这是相同之处;但不产生 种子,生殖过程离不开水,配子体独立生活且不能适应真正的陆 生环境使蕨类不能成为真正的陆生植物,这又是蕨类植物较种子 植物原始之处。
⑵ 孢子囊发育类型
– 厚囊性发育:一群细胞发育而成。囊壁厚,无柄,无环带,不规则开裂。
– 薄囊性发育:由一个细胞发育而成。具三列细胞构成的长柄,囊壁薄,一 层细胞,环带多纵行,横裂。环带由囊壁上一列壁不均匀增厚的细胞构成。
– 中间类型:厚囊性发育,但囊壁较薄,具短柄,环带盾形,纵裂。
5.孢子 孢子大多同型,萌发成的配子体,雌雄同株。异型孢子则分别萌发 成雌、雄配子体,是较进化的类型。
3. 叶 蕨类植物的叶具有叶脉。 • 小型叶与大型叶:
–小型叶:无叶迹和叶柄,仅具单一不分枝叶脉的叶。 –大型叶:具叶柄和叶片分化,具叶迹,具多分枝叶脉的叶。 • 营养叶与孢子叶: –营养叶(不育叶) :仅行光合作用的叶称。 –孢子叶(可育叶) :能产生孢子囊和孢子的叶。 • 同型叶与异型叶: –同型叶:既行营养功能,又可产生孢子囊的叶。 –异型叶:植物体上既有孢子叶又有营养叶,其形态不同。
二、中柱类型
1. 原生中柱:中柱中的最原始类型。在横切面上,木质部在最中央, 韧皮部围绕于其外。其中,单中柱的木质部位于最中央;若木质 部呈辐射状,则为星状中柱;若木质部中夹杂着一些韧皮部,使 木质部成为不连续结构,则为编织中柱。
2. 管状中柱:中央为髓,木质部呈管状围绕其外形成圆筒形。有外 韧管状中柱和双韧管状中柱二种类型。
维管植物分为蕨类植物门、裸子植物门和被子植物门
一、维管植物的特征
• 定义:具维管植物分化的植物即为维管植物,包括蕨类植物和种 子植物。
• 维管植物的结构特征: –维管植物大多为陆生植物,只有少数在受精过程需要在水中 或水湿条件下进行。 –孢子体在生活史中占优势,只有在幼小的时候(胚及幼孢子 体阶段)才依赖配子体而生存。 –少数维管植物孢子体的形态较简单,仅为轴形,多数分化成 复杂的根、茎、叶系统。 –配子体一般较小,种子植物配子体完全寄生在孢子体上。
二、配子体的特征
–配子体又称原叶体。为小型植物体,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