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和对策

合集下载

论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

论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

论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前言在中学阶段,许多学生经历了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由于认知、情绪等方面的变化,一些学生会出现逆反心理,表现出对学校以及教师的抗拒,这给他们自身的发展和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本文将探讨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并给出一些应对策略。

逆反心理成因分析生理变化引发的逆反心理中学时期,学生经历了许多生理上的变化,例如性别特征的显著发展、内分泌系统的调整等。

这些变化往往造成学生的情绪波动、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进而引发逆反心理。

认知能力的发展和挑战引发的逆反心理中学时期的学习任务逐渐增加,学生需要具备更高的认知能力来应对和解决问题。

然而,有些学生可能认知能力相对不足,面对难题和挑战时产生焦虑和抵触情绪,表现出逆反。

家庭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家庭背景和社会环境对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不良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等都可能培养出逆反心态。

同时,一些学生在学校之外的社交圈子也可能受到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到他们在学校的表现。

应对策略为了帮助中学生克服逆反心理,学校和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1. 理解和尊重学生的感受教师要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理解和关注学生内心的情感和困惑。

通过与学生进行沟通,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到被尊重和认可。

2. 提供积极的激励和支持学校和教师应提供积极的激励和支持,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和挫折。

通过给予肯定和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同时,教师也要在学习上给予学生恰当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3.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积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例如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开展有趣的课外活动等。

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感到学习的愉悦和成就感,减少逆反的发生。

4. 激发学生的自信心逆反心理常伴随着学生的自卑和不自信。

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例如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给予学生合理的责任等。

论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

论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

论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是一种常见现象,但却不容忽视。

逆反心理指的是中学生在与他人交流和接受外界观点时持反对态度的心理倾向。

这种心理倾向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成因所导致的:一、自我认同感不足。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心发育迅速,对自我产生了新的认知。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会面临到对自我的质疑和迷茫。

他们可能在这个时期感觉自己无法被别人确认和接纳,因此表现出排斥和反抗的行为。

二、成长环境的影响。

学校和家庭的教育方式对中学生的逆反心理起到了重要作用。

过于压抑的环境或者是过于放任的成长环境都可能导致他们产生逆反心理。

过于严厉的教育方式会让中学生感到压抑和束缚,产生逆反心理;而过于宠溺的教育方式则会让他们缺少自律和责任心。

三、同伴群体的影响。

在中学阶段,同伴关系非常重要。

当中学生身处某种特定的同伴群体中,由于集体心理的作用,他们往往会采取与集体一致的态度。

当中学生自身的观点与群体观点发生冲突时,他们可能会选择逆反,以显示自己的个性和独立性。

针对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应对: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往往源于对自我认同感的不足。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帮助他们获得他人的认可和支持,提升自我认同感。

学校和家庭可以提供给中学生更多的交流机会,鼓励他们参加社交活动,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交往技巧。

二、改善教育环境。

学校和家庭应该提供一个积极向上、宽松活泼的教育环境。

教师和家长应该注重培养中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给予他们合理的自主决策权。

另外,教师和家长也要尽可能听取中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

三、增强中学生的自信心。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背后是对自己能力的不自信。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表扬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给予中学生充分的指导和支持,让他们明白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

四、注重情绪管理教育。

中学生在青春期容易受到情绪波动的影响,情绪管理教育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极为重要。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应对策略”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应对策略”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应对策略”逆反心理是中学生常见的一种心理状态,特指青少年在面对权威、规则和约束时经常产生的一种反抗心理。

逆反心理一定程度上是青少年个性发展的正常表现,但如果无法妥善处理,会对他们的成长和学习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中学生应当学会应对逆反心理。

以下是一些应对逆反心理的策略:1.理解逆反心理的成因: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是中学生正在度过从儿童到成人的转变阶段,他们追求独立性和自主性,对于权威的限制和规则感到不满。

了解逆反心理的成因,可以使家长和教师更加理解中学生的困境,与他们建立起互相尊重和信任的关系。

2.倾听和沟通:当中学生表现出逆反心理时,家长和教师应该学会倾听他们的声音,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权。

同时,及时与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

让中学生感受到他们的声音被真正重视,有助于减轻他们的逆反情绪。

3.提供合理的自主权:中学生追求独立性和自主权,因此,家长和教师应该适当地给予他们一些自主权,让他们在合理的范围内做出自己的决策。

例如,在学习安排上,可以和中学生共同商议制定学习计划;在生活自理方面,可以让他们自己负责管理自己的时间和任务,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4.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责任感是培养中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不断提高他们的责任感,逐渐减少逆反心理的发生。

可以要求他们承担一些家庭或班级的责任,鼓励他们按时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对集体的责任感。

5.设立明确的规矩和约束:逆反心理的产生往往是因为缺乏规矩和约束,或者规矩不明确。

家长和教师应该设立明确的规矩和约束,确保中学生的行为有序,并对违反规则的行为进行必要的惩罚。

规矩和约束既能给中学生提供一个明确的行事准绳,又能让他们感受到权威的存在。

6.鼓励兴趣爱好的发展: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在一定程度上也与学业压力和学习失去兴趣有关。

家长和教师可以鼓励中学生培养并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如参加体育运动、加入社团或俱乐部等。

中小学生叛逆行为的原因与解决方法

中小学生叛逆行为的原因与解决方法

中小学生叛逆行为的原因与解决方法中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叛逆行为,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和担忧。

本文旨在探讨中小学生叛逆行为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以期为教育者、家长和社会提供参考。

一、叛逆行为的原因1.1 家庭因素家庭环境对于中小学生的成长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不良的家庭环境与教育方式可能是叛逆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

父母不合理的期望压力、过分或过少的管制、不公平对待、冷漠缺乏关怀以及家庭冲突等问题都可能导致中小学生叛逆情绪的产生。

1.2 学校因素学校作为中小学生的第二个家庭,也对他们的成长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不良的学校环境、沉闷的教学方式、过于严格的纪律以及与同学之间的冲突等因素都可能诱发中小学生的叛逆行为。

1.3 心理因素中小学生正处于生理与心理的发育期,情绪和忧虑常常容易被放大。

他们在面对日常困扰、学业压力、自身认同以及人际关系等问题时,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叛逆行为。

二、叛逆行为的解决方法2.1 家庭教育的重视家庭教育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石,家长应该重视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并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

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需求,与他们进行开放且有意义的沟通。

此外,适当的爱的表达以及赞扬和奖励的方式都能够对中小学生的叛逆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

2.2 学校教育的改进学校应该建立积极、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推行合理的教育方式和评价制度。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此外,学校可以组织一些艺术、体育和社交活动,帮助学生积极投入社会集体,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团队合作精神。

2.3 心理辅导的开展心理辅导是中小学生解决叛逆行为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学校和家庭中都应该设立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并选拔合适的专业人员为中小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帮助。

通过心理咨询、情绪疏导和自我管理等方式,帮助中小学生积极面对问题并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法。

2.4 社会关爱和支持社会的关爱和支持对于中小学生叛逆行为的改善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初中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初中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初中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关键词:逆反心理、原因、对策逆反心理是人们对待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对态度,是初中生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稳定,对客观事物表现与一般人对立和相反的情绪体验和行为倾向,具体表现为:要我这样,我偏要那样,你说这个好,我非说那个好,让我相信这个,我非相信那个,其往往导致他们形成对人对事物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等性格,会让他们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学习被动,进一步可能发展成犯罪心理和病态心理。

初中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1、好奇心及心理上的需要。

初中学生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这边摸摸,那碰碰,其行为常被教育者限制、处罚,这种简单的处理方式,让学生产生反感。

另外,初中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是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越想接触,越是不让人知道的,越想知道,但由于初中生理智程度较差,欲望却更加强烈,再加之好奇心的驱使,久而久之并产生了逆向思维,成为初中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基础。

2、独立意识发展。

进入青春期,初中生由于各方面的发育并逐渐成绩,个性意识,独立意识,成人意识的逐渐形成,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开始独立行事,渴望从家长那里拿到解放证,渴望父母向对待大人那样对待他们,甚至挑战父母和老师的权威,但由于没有丰富的阅历和生活经验,导致他们看待问题和认识事物有过大的差距,出现认识上的片面偏激,遇事不假思索,也不征求老师和家长的意见,采用极端的办法来处理,对家长和老师的教育不从正面去思考,误认为是对自己学习和生活的限制,是故意和自己过意不去,此时,自己的独立意识受到阻碍,自主性初忽视,个性伸展受到了妨碍,他们就有意无意的回避、反感,甚至背离。

3、家庭中的不良教育方式家庭中的不良教育方式是初中生产生逆反心理的一个主要原因,他们的教育方式和手段违反了儿童的天性,不顾孩子的差异和意愿,强行“定向”。

如:有的父母不尊重孩子的人格,采用居高临下,命令、辱骂、殴打等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来迫使孩子屈服,其做法伤害孩子的自尊心,限制了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发展;还有的父母给予子女心理上和物质照顾太多,对孩子的期望值也就过高要求过严,常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孩子,认为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对注意,这注意那,时间一长,这种做法超过了子女的容忍程度,形成了一种被强道、不正常的压力,再加之父母的唠叨、叮嘱,让孩子感觉心顺意乱,进而产生抵触反叛等心理。

学生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

学生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

浅析学生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逆反心理是指个体受到外界事物的刺激,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一种负向的心理活动。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教师就会发现,在教育学生时,常常会遇到学生不听话甚至产生逆反对立的情绪。

研究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寻求解决良策是一个重要课题。

一、逆反心理的原因1.家庭不良因素影响(1)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

就当前一些家长来说,教育孩子的方法简单粗暴,面对孩子的犯错,往往以“痛打”“重揍”式的暴力行为进行所谓的教育,而忽视了对幼小心灵的呵护、沟通和疏导。

(2)过高的要求和期望。

许多家长忽视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忽视了选择和自主的权利,不切实际的要求和日趋升高的期望,导致一些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3)不良的家庭氛围。

父母的分歧、敌对情绪,争吵不休,紧张冲突,甚至家庭的离异破裂,让孩子矛盾、困惑、焦虑、心神不宁,从而导致心灵的孤独、疲劳和逆反心理的形成。

2.学校不良因素影响(1)教师的“偏爱”“偏恨”。

优等生常生活在教师“和颜悦色”的教育环境中,而劣等生的处境则是“横眉冷眼”,但他们因为成绩的落后、能力的不够,只能“忍气吞声”,长此以往,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不满和排斥,甚至反道而行。

(2)教学方法不合理。

教师不能因材施教,而搞满堂灌、一刀切,许多孩子象机器一样,每天都重复着“上学—读书—作业”的单调生活,久而久之,往往导致基础差的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从而使学生降低或丧失学习信心,感到自己无论如何努力,也不可能获得良好成绩,消极情绪占了上风,在这种情况下,如不加以引导,容易产生敌对情绪。

(3)教师自身言行不一。

教师把社会道德行为准则教给学生,就其本身来说有两条途径:一是口头讲解或是劝导;二是展示自己的实际行动。

这两个方面都是需要的,但在发生矛盾的情况下,自己说的是一套,行的又是另一套,就很难发挥教育作用。

这种矛盾会大大降低教育者的威信,也会使学生反感,对一些正面宣传教育的信息产生逆反心理。

3.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一方面,随着生理的发育,心理的完善,孩子的活动范围增大,活动能力的增强,自主意识的萌芽,孩子们渴望独立,向往自由,常常会争脱师长的管制,摆脱大人的束缚自行其事,背道而弛。

中学生逆反心理与应对策略

中学生逆反心理与应对策略

中学生逆反心理与应对策略中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随着生理、心理和社会经验的不断丰富,中学生的心理世界逐渐复杂,中学生的逆反心理也时有发生。

那么,我们应如何正确面对中学生逆反心理,运用合理的策略来应对呢?一、了解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既有家庭因素的影响,也有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的作用。

家庭因素方面,父母教育方式、家庭氛围、家庭教育水平等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

学校教育方面,教师的教育方式、管理方式,以及与学生的互动方式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

社会环境方面,社会风气、社会压力等都会对中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

二、正确应对中学生逆反心理1. 增强教师的理解力:教师应敏锐地观察到学生言行中的自我表现,了解学生心理变化的原因,以宽容、接纳的态度与学生交流。

2. 减轻学生的压力: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方式,减轻学生压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3. 倡导有效的沟通:家长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与孩子真诚地交流,尊重孩子的意愿,给孩子信任和空间。

4.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师要通过有趣的故事、成功的案例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的喜怒哀乐,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

5.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帮助中学生建立自信、乐观的心态,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三、策略运用1. 以身作则: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对待师长、同学、家长都要充满尊重,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理解。

2.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逆反心理: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逆反心理,教育学生尊重老师和家长,学会沟通和交流,找到合适的应对方式。

3.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要营造安静、和谐、有序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集中精力,减少不必要的压力。

4.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竞争:竞争是中学生难以避免的一部分,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竞争,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潜能。

5. 引导学生关爱他人:教师要引导学生关爱他人,关心集体,关注社会,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浅谈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

浅谈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

学 生心理 失衡 ,表 现 为心灰 意冷 、破罐 子破 摔 的 消极 对 立 情
绪, 造成 心理 抵 触 , 而出 现教 育效 果 的 “ 从 零效 应 ”甚 至是 “ , 负 效应 ” 。因此教 师在 教育 过程 中 , 定 要坚 持公 平 、 一 公正 的原 则
不注 重调 查 了解 , 不尊 重 事 实 , 观 臆 断 , 目猜 测 , 听偏 主 盲 偏 信 , 出不公正 不合 理 的结论 。 做
暗示 。因此 , 为暗 示的 实施者 和 学生 心 目中 的崇拜 者 一一 教 做
师 , 在 不 断提 高 自身 素 质 , 强 人 际 吸 引力 的 同 时 , 应 针 应 增 还 对 青 少年学 生 的年 龄特 点和 具体 情 况 ,从 学生 已有 的知 识 经 验 出 发 , 出切 实 可行 的要 求 , 灵 活运 用 教 育 技 巧 , 其 应 提 并 尤 注意 巧妙 运 用“ 示效应 ”尽 量 少用命 令 方式 提 出要 求。 暗 , 5 对 于 已经产 生 “ 反 ” 、 逆 心理 的学 生 , 师应对 症 下 药 , 教 因 势利 导 。 因为造成 学 生产 生 “ 反 ” 逆 心理 的原 因是 多 方面 的。 对
4 初 中生 因缺 乏知 识经 验 导致 对教 育 者 的误 解 。调 查 表 、 明 , 中学生 因受认 知水 平和 知 识经 验 的影 响 , 教 师提 出的 初 对 严格 要 求时 常 会 出现 不理 解 或产 生 误解 ,由此 他们 往 往 主 观
去 处理 问题 , 深入 实 际 , 查 了解 , 握 真 实情 况 的基础 上 , 在 调 掌 作 出公 正合 理 的结 论 , 并注 重班 级群 体 舆 论 的正确 引 导 , 而 从 使教 师 处理 的 问题 得 到学 生广 泛的 赞 同和支 持。 4 教 师 的 教育 要 严 而 有度 , 究 艺 术 , 善 于 运 用 “ 示 、 讲 并 暗 效应 ” 谓暗 示 , 的 是在无 对抗 态度 的 条件 下 , 含 蓄间 接 。所 指 用 的 方法 对人 的 心理和 行 为施 加 影 响 ,这种 心理 影 响表 现 为 使

学生的逆反心理成因与对策

学生的逆反心理成因与对策

学生的逆反心理成因与对策两年的毕业班下来,让我对青春期的孩子有了一定的了解,当听到有的家长抱怨,孩子刚到高年级就“变”了,变得不听话了并且有的时候和你唱起了“对台戏”要他干这他偏干那,孩子这是怎么了?熟不知,这是孩子成人必然要经历的关键并且叛逆时期。

这个时期,心理学上称之为“叛逆心理”,也称为“心理断乳”期。

(一)主体自身的调节逆反心理会导致学生形成对人对事多以偏执、冷漠等病态性格,进一步发展还有可能向犯罪心理和病态心理转变。

特别注意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关心和爱护。

1、主观上的努力。

学生要提高自我意识水平,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形势,是人心理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因此要防止和消除逆反心理,首先要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我意识水平。

学会全面客观、辨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正确认识社会认识人生。

这是防止和消除逆反心理的根本途径。

2、理解。

学会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父母的啰嗦、老师的批评,理解他们的用心,抱着宽容的态度去理解、原谅他们的错误做法,就可以避免逆反心理的产生。

3、把握自我,学会适应。

学会从不同的侧面把握自我,看到自己优点的同时不能刻意的回避缺点。

并努力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多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兴趣,实现自我价值,这样逆反心理就很容易克服了。

(二)教育者自身修养的提高成年人和学生之间由于年龄差别,有着处世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差距,这就要求学生转变自己的态度,转变自己对学生的认识,具体包括:1、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真心爱护学生。

小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也是心理发展的剧变时期,出现了求异思维,好胜心、好奇心不断增强,如果我们能悉心爱护正确引导,就有利于他们创造性、进取心等良好品质的发展。

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设身处地地为他们想想,经常做到“心理换位”,真正理解学生的心,体会学生的苦,更深刻地了解学生的需要。

另外,在教育中增加师生互动的频次,和学生建立深厚的情感,在教学中讲究教学艺术,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及不同的时间、条件和环境,因人因时地运用说服、榜样、道德评价、班会、课外活动等丰富多彩而又贴近学生心灵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认识,使之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

造成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原因及疏导方法

造成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原因及疏导方法

造成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原因及疏导方法青少年逆反心理是指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反常心理状态,表现为对于权威、规则和传统的抗拒和反叛。

这种心理状态在青少年阶段尤为常见,但如果不能及时得到疏导和纠正,可能会对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造成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心理问题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针对这些原因,制定相应的疏导方法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

造成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原因1. 家庭环境家庭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家庭的和睦与否、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成员间的相处模式等都会对青少年造成深远影响。

一些家庭存在着父母过分溺爱的现象,这样的教育方式可能会让孩子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另一些家庭则存在着缺乏沟通、冷漠或者施加过多压力的问题,这些也都可能会导致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

2. 学校环境学校是青少年日常生活中的另一个重要环境。

学校的教育方式、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都会对青少年产生影响。

一些学校教育方式过于严格,甚至存在着体罚现象,这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而在同学关系方面,欺凌、排斥等问题也可能会让受到伤害的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

3.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也会对青少年产生影响。

当今社会信息发达,青少年受到的外部影响很大。

一些消极的社会现象,比如吸烟、酗酒、早恋等,都可能导致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

4. 心理问题在一些情况下,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可能是由心理问题所致。

比如情绪不稳定、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都有可能导致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

疏导方法面对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家长、老师以及社会都应该采取相应的疏导方法帮助他们走出逆反情绪,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1. 家庭疏导家长应该与孩子多沟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

尽量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支持和鼓励,让孩子觉得家庭是一个温馨而安全的地方。

并且,家长要以身作则,不仅要口头上进行教育,更要以行动来影响孩子。

论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

论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

论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在中学生阶段,学生往往处在青春期的变革中,身心发展迅速,对自我和外界的认识产生重大变化。

同时,学业压力、人际关系、自我价值感等因素也会对中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

这种情况下,一部分中学生会产生逆反心理,表现为对权威和规则的抗拒,以及一些反社会行为。

了解逆反心理的成因,找到针对性的对策,有助于改善中学生的逆反现象,推动他们健康成长。

一、逆反心理的成因1. 生理因素青春期是中学生发育的关键时期,身体和逐渐产生激素的变化对中学生的情绪和心理产生了显著影响。

他们常常由于内分泌失调而出现情绪波动,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2. 学业压力学校教育以升学率为导向,对学生施加了较大的压力。

中学生需要应对大量的作业、考试,面对升学竞争的压力,这些压力容易导致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抵触学校教育,产生反抗情绪。

3.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中学生的逆反心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孩子在家庭中受到的言行、教育方式等都会对他们产生深远影响。

如果家庭沟通不畅、家长过于严厉或溺爱,容易使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4. 自我意识成熟中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的形成阶段,他们希望得到更多的自由和独立。

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对权威和规则的质疑和抗拒,产生逆反心理。

二、逆反心理的对策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时,应注重平等和尊重,理解学生的困难和挑战,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同时,学校可以针对学生的需求设置适当的课外辅导活动,增加学习的乐趣,缓解学业压力。

2. 加强家校沟通家长应关注中学生的情绪变化,与孩子进行深入的心理沟通,了解他们的烦恼和困惑。

家长可以适度支持孩子,为他们提供鼓励和建议,避免过度管制或溺爱。

3. 提供积极的反馈学校和家庭可以通过及时给予中学生积极的反馈,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和参与社交活动。

积极的反馈有助于增强中学生的自信心和满足感,减少逆反心理的产生。

4. 培养情绪管理能力中学生需要学会正确表达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论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

论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

论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中学生时期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也是充满变化和挑战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经历了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变革,随之而来的是对于权威和规则的挑战,以及自我认同的探索。

因此,许多中学生在这个阶段都会出现逆反心理。

而理解逆反心理的成因并采取有效对策成为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

一、逆反心理的成因:1.自我认同的概念模糊中学生正处于自我认同的探索阶段,他们开始质疑自己的身份、价值和目标等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中学生可能产生迷失感和不确定感,缺乏稳定的自我认同,从而对外部权威产生质疑。

2.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家庭环境对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有着深远的影响。

例如,家庭教育方式过于严厉或过度放任,缺乏正确引导和沟通,容易使得中学生产生逆反情绪。

另外,家庭中是否存在家庭冲突、单亲家庭、家庭成员过度关注学业成绩等因素也会影响中学生的逆反情绪。

3.学校环境的诸多压力学校环境对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同样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学业压力和竞争压力使得中学生感到沮丧和无助,对学校的规则产生抵触情绪。

此外,个别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也可能引发中学生的逆反情绪。

4.同伴关系的变化中学是人际交往的主要场所之一,同伴关系对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有着重要影响。

一方面,中学生由于处于身份认同的探索阶段,往往会受到同伴的价值观和行为的影响,产生逆反情绪。

另一方面,同伴关系的变化,如同伴的选择和排斥等,也容易导致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二、对策:1.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是中学生成长的温床,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是预防和解决中学生逆反心理的重要途径。

父母应注重家庭教育,采用适度的管教方式,既不过于严厉也不过度放任。

并且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支持。

2.建立积极的学校环境学校作为中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应创建积极的学校环境。

学校要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和支持,让中学生在学业、兴趣和社交活动中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归属感。

浅谈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与对策

浅谈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与对策
不 听父母 的话 , 对着干; 严 重 时 出走 、 轻生, 从 而走 向另

再次 , 教师要热情地关怀 、 体 贴学生 , 对存 在逆 反心 心理 的学生不要讽刺挖苦甚至 粗暴对待 , 而要 用 火热的 心去亲近 和温暖他们 , 打开他们 情感 的闸 门。唯有 学生 与教师 的感情变得融洽 了, 学生才 愿意把 自己的想 法与 教 师沟通 , 教师 的教 育才会 起 到应有 的作用 , 才会从 根 本 上消除学生 的抵触和逆反心理 。
慰。 3 . 以 科 学 的 方 法教 育 出现 逆反 心 理 的学 生

1 . 自身 因素
逆反 心理 的形 成 是 中学 生 身 心 发展 的必 然结 果 。
进 入 中学 时期 , 中学生 自我 意识有 了新 的飞跃 , 自认为 有 能力解决所有事 情 , 他们很 容易 把教 师的劝 说 、 告诫


既是学生心理发展不成熟的表现 , 又是 学生身 心发展走
向成熟 的表现 ; 它虽具有负面效应 , 但 又是可 以逆转 的 。
2 . 以公 正 的 态度 对 待 出现 逆 反 心 理 的学 生
教师要少一些分数至上 的教 育功利 主义 , 多一些 以 “ 人” 为本 的教育 观念 。教 师 的心 中除 了学生 的分数 还 应该关注学生个人的成长 。不论 哪一个学 生 , 教师都 要 因他们优点 的存在而喜欢 , 也要 因他 们缺点 的改正 而欣
适 得其反 。
4 . 社 会 因素
电视 、 网络等传播媒介 给青 少年学 习和求 知提供 了 方便 , 同时也带来 了负面影 响 。暴力 、 恐 怖等 内容 在一
定程度 上冲击并潜移默化地影 响着青少年 的行 为取 向。 二、 解 决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对策

论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

论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

论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1、引言中学时期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其心理状态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是逆反心理,即对权威和规则的抵制、反抗甚至逆来顺受的态度。

逆反心理既是中学生个性发展的正常表现,也可能导致他们产生消极的行为和情绪,影响学业和社交发展。

本文将探讨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逆反心理的成因1.1家庭环境因素家庭环境是中学生逆反心理的重要成因之一。

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态度对孩子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些父母过分溺爱孩子,无法给予他们必要的约束和规范,导致孩子没有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因而更容易产生逆反情绪。

1.2学校环境因素学校环境对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同样具有重要影响。

在一些传统教育体制下,学校过分注重知识灌输,缺少对学生思维、创造力和个性发展的关注。

这种单一的教育方式容易让中学生感到束缚和压抑,从而产生逆反情绪。

1.3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环境是中学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因素。

当代社会存在着一定的教育焦虑和竞争压力,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负担。

同时,青少年正处于自我认同的探索阶段,很容易受到社会价值观的影响,遇到一些不合理的规则和权威,就会表现出强烈的逆反情绪。

3、逆反心理的对策2.1家庭对策家庭教育是中学生逆反心理对策的关键。

父母应该正确引导和培养孩子,给予他们适当的自由空间,同时要有明确的规范和界限。

家长可以与孩子进行深入的沟通,了解他们的真实感受和需求,并给予他们合理的关心和支持。

2.2学校对策学校在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推行多元化的教育方式,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学习和决策。

学校也应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正确面对压力,增强他们的逆境应对能力。

此外,学校应该建立和谐的班级氛围,鼓励学生相互尊重和理解。

2.3社会对策社会应该以新的教育理念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

社会各界可以提供相应的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中学生解决内心的困惑和矛盾。

中学生逆反心理及应对措施报告

中学生逆反心理及应对措施报告

中学生逆反心理及应对措施报告背景逆反心理是指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表现为对于权威、规则和约束的反感和抵制。

在青春期的孩子们面临着身体、心理和社会角色等多方面的变化,他们开始渴望独立和自由,同时也感受到了来自外界的压力和期望。

这种逆反心理可能导致他们不愿意接受教育、违反校规校纪、与家长产生矛盾等问题。

分析1. 心理原因•自我认同:中学生逐渐形成自我认同的过程中,会对外界的期望产生怀疑,并试图寻找自己独特的个性。

•自主性需求:青春期是孩子们渴望获得独立和自主权的时期,他们希望能够掌控自己的生活。

•自尊心波动:青春期是孩子们自尊心波动较大的时期,他们对于批评和指责更加敏感。

2. 社会原因•权威压力:中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面临着来自权威的各种规则和约束,这可能引起他们的逆反情绪。

•同伴影响:同龄人对于中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他们之间的交往可能导致逆反情绪的传播和加剧。

3. 家庭原因•家庭冲突:家庭内部的矛盾和冲突可能使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家长期望:家长对于孩子的期望过高或者给予过多压力,也可能引发孩子的逆反情绪。

结果中学生逆反心理对其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可能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包括但不限于:- 学业受损:逆反心理导致中学生对学习抵触,影响了他们的学业成绩。

- 行为问题:逆反心理可能导致中学生违反校规校纪、与教师产生冲突等行为问题。

-家庭矛盾加剧:逆反心理使得中学生与家长之间产生更多矛盾和冲突。

- 社会适应困难:逆反心理可能使中学生在社会交往中遇到困难,影响他们的人际关系和未来发展。

应对措施1.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学校:学校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包括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家校之间的沟通等,及时了解学生的问题和需求。

•家庭:家长要与孩子保持密切的沟通,关注他们的成长需求和困惑,理解他们的情绪变化。

2. 尊重和支持中学生•学校:教师应尊重中学生的独立性和个性差异,给予他们适当的自主权和选择权。

初中学生逆反心理浅析

初中学生逆反心理浅析

初中学生逆反心理浅析初中生逆反心理是指一种情绪反应,体现出学生对家长和老师的抗拒、反感、反叛和逆反等不合理思想。

这种现象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非常常见,家长和老师都应该了解和重视。

逆反心理的表现初中生逆反心理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逆反情绪认为教师或家长对自己完全不理解,总是表达对他们的误解或惩罚,他们肯定感到不公正,产生逆反情绪,有时在老师或家长出现的场合表现得极端。

2. 拒绝学习初中生出现逆反心理后,往往会表现出极端的拒绝态度。

他们把老师的知识储备和教育教学目标看做自己无法承担的负担,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极度抵制或者抵触情绪。

3. 不顾后果一旦产生逆反反应,初中生的行为往往受制于情绪,不能准确地判断自己的行为后果。

有时逆反表现会让学生付出沉重的代价,甚至对自己的人生产生重要影响。

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初中生的逆反情绪源自于求助心理的产生,在多种因素的同时伴随而来:1. 自我意识的觉醒初中生往往在初中阶段逐渐适应了新的学习和生活情境,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发展在这个阶段逐渐成为关键之事。

孩子们开始思考自我识别问题,形成自我形象和个性,这与家长和老师的教育期望不同,成为逆反情绪的肇事者。

2. 生理和心理变化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是逆反心理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孩子们的身体和心理在这一时期经历着巨大变化,他们的身体朝思暮想、精力旺盛、求新求异的动机增强、情绪波动多变等,都是造成逆反心理的原因之一。

3. 知识的概念与认知初中是小学教育与高中教育的过渡阶段,学生需要从简单的知识和基础的认识上到更高的学习中去。

然而,这个过程往往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有些人不愿意接受这些挑战而形成逆反情绪。

如何处理初中生的逆反心理初中学生的逆反心理,不仅仅是学生自身或者学校老师的关注问题,也是必须得到家长及社会关注的问题。

以下是处理逆反心理的主要方法:1. 接纳和理解如果想要解决逆反情绪问题,家长和老师需要先接纳和理解孩子的感受。

浅谈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浅谈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浅谈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逆反心理是一种心理现象,面对中学生表现出的逆反心理,要认清其实质与心理构成,了解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从主、客观两方面入手,防止和消除中学生逆反心理。

学生的逆反心理就是指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传统定势和思维模式与特定教育情境下所产生的、与认知信息相对立的、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反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

根据《心理科学》杂志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中学生中经常存在逆反心理的达32. 6%,偶尔存在逆反心理的达89.4%。

有关专家将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归纳为“五性”,即冲动性、盲目性、从众性、执拗性和攻击性等。

一、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1.主观因素(1)中学时期由于大脑的发育成熟并趋于健全,脑机能越来越发达,思维的判断、分析作用越来越明显,思维范围越来越广泛和丰富。

特别是思维方式、思维视角已越出童年期简单和单一化的正向思维,向着逆向思维、多向思维或发散思维等方面发展,这为逆反心理的产生提供了心理基础和可能。

(2)中学时期中学生在性方面的发育逐渐成熟,由此而引发的性征越发明显和突出,随之性别意识、性意识便逐渐强化和建立。

由于性的发育而导的性别意识、性意识又进一步在心理上产生断乳,进而形成渐趋强烈的个性意识、独立意识、成人意识。

正是这些意识的形成,使他们认为自己己长成大人,理应自己管理自己、决定自己。

面对老师的教育,家长的指教,有意无意地回避、反感甚至背离。

(3)中学时期其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又是不平衡甚至是矛盾的。

这种矛盾和不平衡主要表现在生理上的成熟和心理上的不成熟。

他们的思维虽然具有独立性、批判性,但他们认知事物和看问题时的偏差太大,从而出现认识上的片面、偏激、固执和极端化。

对老师的正常教育往往从对立面去思考,把老师的劝说、要求、批评,把家长的指点、提醒、督促等看成是“管”、“卡”、“压”,是和自己过不去,是对自己自尊心的伤害,进而把自己放在施教者的对立面上。

2.客观因素(1)错误的舆论氛围。

试析初中生逆反心理解读

试析初中生逆反心理解读

试析初中生逆反心理解读1. 什么是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指人类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对于社会行为准则、社会价值观和社会规则发生抵触或者反感的一种心理反应。

在生活中,所有人都会有过对某个规则或者看法的反抗情况,但逆反心理主要指的是人们在青春期的时候对于成人世界审美、行为和价值观的抵触情况。

2. 初中生逆反心理的产生原因逆反心理的产生原因因人而异,但整体上可以被认为是与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发展状态有关。

•生理上,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发育的阶段,生理机能的变化给他们带来了各种烦恼和不适,比如生理上的口渴、饥饿、睡眠不足等等,这些状况使他们的情绪不稳定,容易发脾气和产生反感情绪。

•心理上,初中生正处于自我认同的重要阶段,他们会对自己的思想、感受、行为和观念产生深刻的反思,并试图摆脱父母、老师、社会等环境的束缚,寻找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这种心理转变常常与自我意识逐渐增强、认知能力逐渐提高、自我评价逐渐成熟以及性别角色的转换等因素有关。

3. 初中生逆反心理表现的方式逆反心理体现在初中生的行为和心理表现上,主要有以下几种:3.1. 拒绝与成人沟通初中生容易表现出对父母和老师的不屑和反感情绪,因为他们感觉自己已经拥有了自主管理和自我决策的能力,不希望被尊重的成人限制或者干涉。

3.2. 过分倔强和刚愎自用初中生在叛逆期常常自我意识过强,表现出一个“叛逆的形象”,常常不听从父母或者老师的意见。

3.3. 反感权威初中生很容易因为某些原因而产生反感权威的心理,想要自己主导一切,而且不愿意受到成人的束缚。

3.4. 难以沉淀和集中注意力初中生很容易因为过于敏感和情绪化,而失去自我控制和注意力集中的能力,无法平静地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和挑战。

4. 如何帮助初中生调整逆反心理?为帮助初中生调整逆反心理,家长和老师应掌握以下几点:4.1. 建立亲密的家庭关系家长应尽量与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建立起信任、理解、关心和支持为主要的家庭价值观,温暖地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人际关系,创造轻松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有机会享受家庭的感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和对策浅谈初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和对策鹤山市古劳中学任卫东2011年8月10日[摘要]:初中生是由童年向成人过渡的时期,年龄大约为12—16岁,发展心理学认为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容易产生反抗情绪,被称为“第二反抗期”。

主观和客观的因素导致了学生产生了逆反的心理。

例如:.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是产生逆反心理的主观原因;家庭、学校不良教育的影响,是产生逆反心理的客观因素。

作为教师就、家长应该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逆反心理学校家庭成因对策初中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第二反抗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对初中生这段心理特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提出的相应的心理教育对策,这对教育工作者会有所提示的。

青少年学生随着知识面和社会接触面的扩大,以及各种需要的不断丰富,对学习的兴趣,深度,广度大为增加,对探求事物的认识倾向也表现出更大的坚持力,即有了较为长久稳定的兴趣。

参与感和表现欲的产生,致使兴趣明显出现了赶时髦的特点。

教师要大胆利用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积极因素,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能力。

在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教师切忌偏颇,讲道理既要讲有利或好的一面,也要讲有害或坏的一面,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

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青少年学生逆向思维的特点,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案青春期是个体由童年向成人过渡的时期,年龄大约为12—16岁,正处在初中阶段,由于这一阶段的发展相当复杂、充满矛盾,所以又称为“困难期”、“危机期”。

其主要特点是身心发展不平衡、成人感和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以及这些矛盾所带来的心理和行为的特殊变化,这一时期的学生存在许多不正确的心理;如逆反心理、自卑心理、嫉妒心理等等,其中逆反心理的危害较大。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常常会遇到有些学生与之“顶牛”的现象。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时常抱怨孩子上了中学就没有小学时候听话了,有时甚至蛮不讲理,有的对教师和家长的正面教育持“对着干”的态度,以“反其道而行之”为快,有的故意做出与自己主观意识相违背的行为。

这些都是逆反心理的表现,如果不加以有效的应对,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存在严重逆反心理的学生,最容易导致情绪躁动和逆反行为,甚至酿成不良后果,有的对抗、有的消沉、有的离家出走,有的甚至轻生,还可能走上犯罪道路。

对与初中学生的逆反心理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主观因素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是产生逆反心理的主观原因。

分析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首先要掌握这一时期孩子的心理特点,这是逆反心理产生的内在因素。

这一时期孩子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1、是独立意识强,表现欲望高,喜欢标新立异。

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

这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

2、是好奇心理。

一些不健康的文艺作品,越是受批评,人们越是想看,想方设法要弄到手,一睹为快。

这些都是由于好奇心的缘故。

3、是对立心理。

任凭你“苦口婆心”,千言万语,他却无动于衷,认为你是虚情假意,吹毛求疵。

4、是偏激心理。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社会阅历浅、知识面还相当缺乏,看问题过于简单,甚至相当片面,往往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却为此沾沾自喜。

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青春期以后,由于生理上的发育开始趋向成熟,他们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增强,在心理上产生了一种焦虑,促使他们采用各种方法和阻碍他们独立自我的外界作斗争,逆反心理就是其中的一种。

作为初中学生,他们由小学那种学习生活突然过度到紧张的中学生活中,紧张的学业,升学的压力和难以处理的人际关系,逆反心理就表现得特别突出。

由于活动领域的逐渐扩大和交际范围的不断拓宽,他们更愿意跟朋友在一起。

他们感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了,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成为他们重要的心理倾向。

他们希望自己能像成年人一样受到尊重,自尊感明显增强,做事喜欢自作主张,不希望成年人干涉,渴望独立,他们对父母和老师之言不再“唯命是从”了,往往嫌父母和老师管得太严、太罗嗦,对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第二:客观因素1、学校不良教育的影响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的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中不按照中学生的心理变化的特点进行管理,而是采用简单、粗暴、强制性的压服或惩罚的方法,过分控制学生的行为使其感到压抑,使得学生把老师的合理要求、正面的教育视为专门针对他们的“管”“卡”“压”,他们就有可能拒绝做本来愿意做的事,甚至去做与要求相反的事。

有些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有不公正的处理,这样也会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

有的教师比较偏爱某些成绩好、听话的学生,当好学生犯了错误也会很容易地原谅他,即使批评也是和颜悦色、和风细雨式的。

而听说一些成绩不好、喜欢调皮捣蛋的所谓“差生”犯了错误时,教师的表现是疾言厉色、大声训斥,即使“差生”没有明显的过错或根本没有过错时,教师也不道歉。

结果是“差生”不喜欢这个教师、甚至恨这个教师,上他的课就是不听、故意捣乱,与教师作对。

即使理智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但是在感情上,他仍然不能接受这个教师。

2、家庭教育的影响父母是子女的启蒙老师。

家庭的教育培养,深刻影响着子女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家庭教育的缺陷是子女形成不良个性的基础,潜伏着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危机。

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大于其他人的影响。

家庭环境的影响具有特殊意义。

孩子在家庭中生活的时间很长,约占其全部生活时间的三分之二,父母对子女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有的家长没有掌握孩子的心理变化,把已经步入青春期的孩子当小孩看待,没有针对孩子,使孩子产生不满和反感。

其二,在家庭教育观念上存在误区,期望值过高,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一个教育者而不是父母,只重视智力的培养,没有好好把握教育规律,不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往往给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甚至失去信心,反其道而行之,产生逆反心理和行为。

其三,家庭教育要求不统一,家长的溺爱,放任,或者专制,或采用打骂等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家庭对孩子的教育要求不统一,特别是祖辈和父辈之间的不统一,使孩子无所适从。

逆反心理虽然是一种正常的心理活动,但是如果不加以及时的应对,就会向前文所说那样产生不良后果。

对待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教育者应该有一个正确的现实态度。

首先,要认识到逆反心理是一种跨文化的社会心理现象,这种现象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出现。

只要根源存在,它就不可避免地产生。

因此,对于青少年中出现的逆反心理,应泰然处之才是。

其次,要正确分析逆反心理的性质。

逆反心理虽是一种抵触性很强的态度,但是,积极的逆反心理却是一面明镜,如能加以正确地利用和引导,既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又能促进我们改进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

对待青少年中消极的逆反心理应注意分析原因进行克服、矫正和教育。

对此提出以下建议:1. 着眼于社会环境和社会条件的改善,杜绝逆反心理滋生的社会土壤。

青少年学生随着知识面和社会接触面的扩大,以及各种需要的不断丰富,对学习的兴趣,深度,广度大为增加,对探求事物的认识倾向也表现出更大的坚持力,即有了较为长久稳定的兴趣。

参与感和表现欲的产生,致使兴趣明显出现了赶时髦的特点。

教师要大胆利用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积极因素,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能力。

在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教师切忌偏颇,讲道理既要讲有利或好的一面,也要讲有害或坏的一面,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

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青少年学生逆向思维的特点,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案。

2.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努力增强青少年的信任感。

确立适合青少年实际的教育目标和要求。

过高的教育教学目标,过重的学习负担,是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对学生进行品德行为指导时,要认真分析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要求,准确把握学生品德发展阶段和水平,在教育策略上要循序渐进,切忌急躁冒进,尽可能避免师生对抗情绪的产生。

怎样来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呢?一是创造良好的班集体,充分发挥集体规范和正确舆论的教育作用,培养健康向上的班风学风。

二是积极推进班级管理和教育方式的民主化,公正化,合理化,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

三是针对青少年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展示才华,修正品德,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3. 要着力提高领导干部和政工队伍的素质,消除逆反心理产生的诱发因素。

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和教育艺术水平。

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很多都与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有关。

由于青少年学生身体急剧变化,他们感到已长大成人,希望自己支配自己,并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不少情况下开始对师长表现出不驯服,要来成人尊重他们的意志和人格。

但因为处在转折时期,思想和行动还未脱稚气,所以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常常充满矛盾,很容易自以为是。

为此,教师首先要着力于提高自身素养,包括心理素质、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等,还要注意揣摩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的特点,人文与钢性管理相结合,因势利导,正确加以说服教育。

教师还要具备良好的教育心态,要把关心、尊重、爱护学生放在首位,把学生置于与自己平等的地位,切忌简单粗暴。

在学生出现过激行为时,教师自己要学会忍耐,善于运用教育机智和教育策略,巧妙化解师生冲突。

这里讲的是工作的方式方法问题,作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那是绝不可掉以轻心的。

4. 开展科学的思想品德教育,强化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防止逆反心理家长自身应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应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心理知识。

对孩子的期望值要适度,家长对子女要寓爱于教,家庭成员对孩子的教育要求应当是一致的,不能让孩子习惯靠撒娇、索要或哀求手段达到目的,要让他们碰碰钉子。

成长过程中,失败的体验也是成功体验的补充。

家长要以身作则做表率,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应该首先做到。

四是要配合学校,达到学校教育的要求。

我们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也即是要做到使教育与学生的心理相匹配。

总之,在青少年自我意识形成过程中,逆反心理是十分常见的现象,它对青少年心理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当前教育实践特别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如何处理青少年逆反心理问题也日益显得重要。

由于青少年逆反心理成因的多样性,范围的普遍性,要消除逆反心理并非易事,关键在于教育者要正确对待青少年中的逆反心理,抓住有利时机进行全面、细致的教育,就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就要求我们在了解学生心理特点的情况下,对症下药,采取多种方法,转变学生的不良心理,使学生的不良心理得到控制,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实践证明,在青春期常见的逆反心理经过合理的调适、疏导,会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转化,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形成健康心理、健全人格,从而促进其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1]叶一舵.公共心理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2]黄希庭. 心理学导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150-169[3]杨晓梅《青少年研究》,1999年第7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