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言十大差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ractice:
• Put into Chinese:
• (1) When I try to understand what it is
that prevents so many Americans from being as happy as one might expect, it seems to me that there are two causes, of which one goes much deeper than the other. • 译:为什么如此众多的美国人不能如想象 中那样幸福呢?我认为原因有二,而两者 之间又有深浅之分。
Ten linguistic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英汉语言十大差异 • 1. synthetic vs. analytic 综合性与分析性 • 2. hypotactic vs. paratactic 形合与意合 • 3. pre-emphasis vs. post-emphasis 前重心与后重心 • 4. associative vs. logical 引申与推理(第3讲) • 5. static vs. dynamic 静态与动态 (第4讲) • 6. abstract vs. concrete 抽象与具体 (第5讲) • 7. substitutive vs. repetitive 替换与重复 (第6讲) • 8. passive vs. active 被动与主动 (第7讲) • 9. impersonal vs. personal 物称与人称 (第7讲) • 10. roundabout vs. straightforward 间接与直接 8
• 英语句子头轻脚重,汉语则相反;
• 前重心就是指先说结果后说细节; 后重心 就是先说细节后说结果。
• 一般来说,英语都是句首重心,也就是 倾向于将新信息或最主要的部分安置在 句子的开头,而汉语中句子信息结构的 一个本质特征是末端中心。
• 当句子中既有叙事部分又有表态部分时, 英语通常表态在前、叙事在后。英语句 子往往先总结,然后再加以阐述,而汉 语则常常先交待事情,然后再总结。
• The cat ate the mouse that ate the malt that lay in the corner of the house.
• a. 猫吃了那只吃了放在房子角落里的麦芽糖的耗 子。
• b.吃了放在房子角落里的麦芽糖的耗子被猫吃了。 • c. 耗子吃了放在房子角落里的麦芽糖。猫又把这
前重心与后中心 英语重后饰; 汉语重前饰
“英前汉后”
• 汉语具备句首开放性。 因为汉语主语功能弱,无主 语也能成句,而且不需要主语和谓语在数、时态和语 态上一致,因此有相当的自由从句首延伸。汉语的句 首开放性决定了汉语句子多后重心。而汉语的句尾封 闭性使句子一般比较短。
• 英语句首呈封闭式。因为英语句子建构在主谓主轴上, 主语功能很强,谓语要与主语一致,从而限制了句子 从句首延伸。英语的句尾开放性决定了英语句子多前 重心. 英语句尾呈开放式是因为英语的修饰语可以后 置,关联词语的衔接功能很强,有效的形合手段可将 一系列可修饰语按逻辑关系排列。由于英语具备句尾 开放性,英语的句子往往较汉语长。例:
英汉互译时的对策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形合特点使英语句子呈树 形结构,紧凑严密;意合特点使汉语句子呈线 型结构,灵活流畅。英汉互译就是在两者间进 行转换。 • 英译汉时,应以表“意”为核心进行遣词造句。 英语主从关系的表达汉译时往往都用平行的分句 表达;由于在汉语中连接词用的较少,故连接词 有时可以不译;介词短语、定语从句和独立主格 结构在多数情况下可以转译为短语或分句。
• 英语句序灵活,汉语注重因果逻辑关系,
• 1. Lot of things have happened since he left the village.
• 译文:他离开村子后,发生了许多事。 • • 2. After I finished the washing-up, I went out to
01 一、 综合性与分析性 synthetic vs. analytic
02
二、形合法与意合法 hypotaxis &re-emphasis and post-
emphasis
一、 综合性与分析性 synthetic vs. analytic
综合语 分析语 综合 — 分析语
英汉互译时的对策
• 汉译英时,首先应确定“主谓”主线, 再梳理脉 络,分析句子间隐含的逻辑关系,用英语的连接 词,介词等把各种关系(如因果关系、递进关系、 转折关系等)明示出来;其次要善于将汉语的分 句转换为英语的名词、分词短语、定语从句、独 立主格结构等,尽量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三、英汉句子重心对比 pre-emphasis and post-emphasis
• 汉语是典型的分析性语言,因为汉语没有 任何词的形态变化,要表示各种不同的语 法关系和构成各种不同的句式,必须借助 于词序和虚词。如:
• 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是词序固定,虚词传 神,词性往往要通过它在句中的词序或位 置加以判别。
• 英语为综合 — 分析语。 英语是从综合型向 分析型语言发展的语言。
只耗子吃了。 • d.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 .
• (二) 汉语重意合
• 汉语是语义型语言,在几千年的重意、重神、 重风骨、重凌虚的传统哲学与美学思想影响下, 形成了一种注重内在关系,隐含关系,模糊关 系的语言结构素质。
• 汉语句子之间只有意义上的联系,无需形式上 的粘连,一个句子可由好几个短句组成,一个 短句接一个短句地往下叙述,逐步展开,信息 内容像竹竿一样一节一节地通下去,很少有叠 床架屋的结构,因而常被称为“竹竿型”结构。 如:
• 那时舅舅抱着我,哄着我,我觉得很温暖。
• 译文:Sitting in my uncle’s lap, being humored all the way, I was feeling very good.
• 汉语的意合特征从翻译中看得最明显。原文句式 短促,主语从“舅舅”进而转移到了“我”。这 种主语的转移在中文是自然而然的,但在英文中 如果短句也频繁更换主语就会使句子关系显得凌 乱,造成表意困难。译者用了两个分词结构做并 列状语,把句子做了适当调整,由一个主语领衔, 译得非常巧妙。
walk my dog. • Or: I went out to walk my dog after I finished the
washing-up. • 译文:我涮完碗后,出去溜狗。
• 3. He was late for class because he missed the bus.
• 译文:因为他误了公共汽车,所以上课迟到了。
二、形合与意合
hypotaxis vs. parataxis
树形结构与线性结构 之间的转换-思维转换 形合与意合的转换-句 子形式的转换
•(一) 英语重形合
• 英语重形合,注重结构形式的规范与 完整性,注重以形统义,往往要求将 句子成分连成一个意义与形式珠联璧 合的整体。
• 因此,语言学家曾形象地将英语句子 称为树形结构,或葡萄型结构,葡萄 主干很短,其上附结着丰硕的果实。 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