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刘禹锡

合集下载

《望洞庭》刘禹锡唐诗赏析

《望洞庭》刘禹锡唐诗赏析

《望洞庭》刘禹锡唐诗赏析《望洞庭》刘禹锡唐诗赏析《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和谐。

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山水翠:也作“山水色”。

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白银:一作“白云”。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话译文】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拭的铜镜。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青青的螺。

【创作背景】《望洞庭》作于长庆四年(公元824年)秋,刘禹锡被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

其中一次,刘禹锡转任和州经过洞庭湖,观望洞庭湖的景色而写下了此诗。

【赏析】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

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

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

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

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

近景美妙、别致;远景迷潆、奇丽。

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

银盘与青螺相映,明月与湖光互衬,更觉情景相容、相得益彰。

诗人笔下的君山犹如镶嵌在明镜洞庭湖上一颗精美绝伦的翡翠,令人美不胜收。

其用词也极精到。

首句描写澄彻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

表现出天水一色,玉字无尘的融和画面。

“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

望洞庭古诗

望洞庭古诗

望洞庭古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一首关于洞庭湖山水的七言绝句,望洞庭全诗描写洞庭洞的风景细致而且生动,把人与自然描写的生动,是一首富有浪漫色彩的山水小诗。

下面小编为大家提供了一些精彩的望洞庭古诗相关文章,欢迎欣赏。

望洞庭古诗1【原文】: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阅读训练】:一、1、对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A “涵虚”句中“太清”指天,“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

B “欲济”句中的“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

C “端居”句中“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

D 最后两句中借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

2、对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 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B 二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

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

C 三、四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世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

D 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3、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品味“蒸”与“撼”。

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写了洞庭湖和的特点。

(2分)6.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7.诗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

这里隐喻自己,言外之意是。

(2分)8.“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

请作简要赏析。

(3分)9、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色是什么?请具体分析。

(3分)10、请赏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的妙处。

(3分)11、这首诗和杜甫的《登岳阳楼》都是以登览为题材的抒情诗,所抒之情有什么不同?(2分)二、1、这首诗的体裁是____________(1分),诗歌中借用典故,巧妙设喻,揭示全诗的诗句是:_________(2分)2、全诗最后借用的典故在现代汉语中成了一成语,它是___________,现在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2分)3、请简要谈谈你对颔联的理解。

古诗望洞庭 刘禹锡(精选5篇)

古诗望洞庭 刘禹锡(精选5篇)

古诗望洞庭刘禹锡(精选5篇)注释篇一洞庭湖:湖名,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hé):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洞庭山。

刘禹锡《望洞庭》篇二作品简介《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所作的一首七绝。

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

首句描写湖水与素月交相辉映的景象,第二句描绘无风时湖面平静的情状,第三、四句集中描写湖中的君山。

全诗极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通过对洞庭湖高旷清超的描写,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采,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作品原文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词句注释1、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2、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和谐。

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3、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4、山水翠:也作“山水色”。

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5、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白银:一作“白云”。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作品译文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平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

遥望美丽洞庭的湖光山色。

真的令人浮想联翩。

那翠绿的君山,真像银盘里的一枚玲珑青螺。

创作背景《望洞庭》作于长庆四年(824年)秋。

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

”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

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

而此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纪录。

作品鉴赏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

刘禹锡的《望洞庭》古诗解读

刘禹锡的《望洞庭》古诗解读

刘禹锡的《望洞庭》古诗解读刘禹锡的《望洞庭》古诗解读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

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刘禹锡的《望洞庭》古诗解读,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早年没有读过这首诗,选入教材以后,也只是一般性地浏览,没有很好地琢磨。

真的引起我对它的注意,是这次在徐州听民主路小学刘杰老师的课。

归纳一下值得思考和讨论的问题,主要有三:第一、湖光秋月两相和的和,是读第二声,还是读第四声?查《现代汉语词典》,和字的读音一共有四种,但与这一语境的意思相关的读音有两种:一是读hé。

二是读hè。

细细揣摩,我以为:此处之和还是读作第二声(hé)为妥。

其理由有三:一、从和的字义来看,它最初是相应或谐的意思。

许慎的《说文解字》有云:和,相应也。

《广雅·释古三》也说:和:谐也。

后来,引申为和睦、协调。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强调:古唱和字不读去声。

由此不难发现:和字最初的意思是由声音相应而来的。

它应读作hé,在古代,即便是唱和的意思,也不能读为去声。

如今的第四声读法是后来随着字义地不断延伸与扩大,分化出来的。

再从和字的现代解释看,此处之和也不应读作hè。

《现代汉语词典》认定:当和字读作hè时,一是指和谐地跟着唱;二是指依照别人的诗词的题材和体裁做诗词。

但不管哪种解释,都有跟从与依照的意味。

联系诗句湖光秋月两相和。

如果将和字读作hè,解为跟从与依照,那就与诗句的意思不合了。

二、从此诗的格律来看,此诗当为首句入韵。

我们知道,按照诗词格律的规定,七绝的格律类型大体有四。

其一:⊙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韵)其二:⊙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仄平。

刘禹锡《望洞庭》

刘禹锡《望洞庭》

刘禹锡《望洞庭》《望洞庭》原文及翻译赏析篇一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古诗简介《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望洞庭》载于《全唐诗》卷三百六十五。

此诗通过对洞庭湖高旷清超的描写,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采。

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翻译/译文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拭的铜镜。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青青的螺。

注释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和谐。

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山水翠:也作“山水色”。

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白银:一作“白云”。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赏析/鉴赏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

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

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

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

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

近景美妙、别致;远景迷潆、奇丽。

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

银盘与青螺相映,明月与湖光互衬,更觉情景相容、相得益彰。

诗人笔下的君山犹如镶嵌在明镜洞庭湖上一颗精美绝伦的翡翠,令人美不胜收。

其用词也极精到。

首句描写澄彻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

表现出天水一色,玉字无尘的融和画面。

“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

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诗人刘禹锡的诗望洞庭

诗人刘禹锡的诗望洞庭

诗人刘禹锡的诗望洞庭《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所创的一首诗作,相信很多人都读过这首诗作吧!如果你想深入的了解这首表达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的诗作可千万别错过了这篇文章吧!望洞庭【作者】刘禹锡【朝代】唐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洞庭湖:湖名,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hé):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洞庭山。

【译文】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

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

遥望洞庭,山青水绿。

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

创作背景《望洞庭》是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秋刘禹锡赴和州刺史任、经洞庭湖时所作。

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

”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

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

而此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记录。

名家点评五代后蜀何光远《鉴诫录》:刘禹锡尚书有《望洞庭》之句,雍使君陶有《咏君山》之诗,其如作者之才,往往暗合。

刘《望洞庭》诗曰:“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雍《咏君山》诗曰:“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宋代葛立方《韵语阳秋》:诗家有换骨法,谓用古人意而点化之,使加工也。

……刘禹锡云:“遥望洞庭山水翠,折银盘里一青螺。

”山谷点化之,则云:“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明代谢榛《四溟诗话》:意巧则浅,若刘禹锡“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是也。

古诗望洞庭唐刘禹锡

古诗望洞庭唐刘禹锡

古诗望洞庭唐刘禹锡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眺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山水色一作:山水翠)
译文
湖光秋月两相和: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

潭面并无风镜未搓:湖面就像
是不必磨拭的铜镜,光滑明亮。

遥望洞庭山水翠:遥望洞庭,山青水绿。

白银盘里一青螺: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
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

注解
洞庭湖:湖名,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hé):指水色与月光互相交相辉映。

潭面:指湖面。

镜未搓:古人的镜子用铜制并作、晒干。

这里一说道就是湖面并无风,水平如镜;一
说道就是遥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明,如同镜面没有雕琢时照物模糊不清。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青螺:这里用以形容洞庭湖中的洞庭山。

创作背景
《盼洞庭》写于长庆四年(年)秋。

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表示:“长庆四
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回历阳(和州),沉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

”刘禹
锡贬谪南荒,二十年间回去去洞庭,据文献纪载的约存有六次。

其中只有改任和州这一次,就是在秋天。

而此诗则就是这次行脚的生动纪录。

刘禹锡《望洞庭》及翻译赏析

刘禹锡《望洞庭》及翻译赏析

刘禹锡《望洞庭》及翻译赏析“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的意思: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拭的铜镜。

出自刘禹锡《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和谐。

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山水翠:也作“山水色”。

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白银:一作“白云”。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1] [3] [4]译文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拭的铜镜。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青青的螺。

[赏析]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

日暮时分,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明镜般平静的湖面开阔廖远。

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

古代没有玻璃,镜子是用青铜铸的,磨光以后才能照人。

未磨的镜面,平而不滑,明而不亮,朦朦胧胧,用来形容月夜湖光,真是恰到好处。

诗人又将视线移向远方:洞庭湖心,青山一点,那就是自古闻名的君山了。

湖中翠绿的君山好比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

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赏析二:此诗通过对洞庭湖高旷清超的描写,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采。

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

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

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

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

刘禹锡《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

刘禹锡《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

刘禹锡《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望洞庭》载于《全唐诗》卷三百六十五。

此诗通过对洞庭湖高旷清超的描写,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采。

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下面一起来欣赏下! 《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和谐。

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山水翠:也作“山水色”。

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白银:一作“白云”。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翻译】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拭的铜镜。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青青的螺。

【赏析】《望洞庭》作于长庆四年(公元824年)秋,刘禹锡被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

其中一次,刘禹锡转任和州经过洞庭湖,观望洞庭湖的景色而写下了此诗。

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

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

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

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

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

近景美妙、别致;远景迷潆、奇丽。

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

银盘与青螺相映,明月与湖光互衬,更觉情景相容、相得益彰。

诗人笔下的君山犹如镶嵌在明镜洞庭湖上一颗精美绝伦的翡翠,令人美不胜收。

其用词也极精到。

首句描写澄彻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刘禹锡《望洞庭》原文、译文、赏析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刘禹锡《望洞庭》原文、译文、赏析

刘禹锡《望洞庭》原文、译文、赏析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为匈奴族后裔。

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

他和柳宗元一同参预那唐朝永贞年间短命的政治改革,结果一同贬谪远郡,顽强地生活下来,晚年回到洛阳,仍有“马思边草拳毛动”的豪气。

他的诗精炼含蓄,往往能以清新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或历史的深刻理解,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备至,誉为“诗豪”。

他在远谪湖南、四川时,接触到少数民族的生活,并受到当地民歌的一些影响,创作出《竹枝》、《浪淘沙》诸词,给后世留下“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的民俗画面。

至于“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更是地道的民歌风味了。

他在和白居易的《春词》时,曾注明“依《忆江南》曲拍为句”,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依曲填词的最早记录。

[注释]洞庭:在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

湖中有不少小山,最有名的是君山。

相和:相互映衬。

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潭面:指湖面。

潭,水很深的湖。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

两说均可。

白银盘:形容洞庭湖。

青螺:青绿色的螺壳。

螺是一种软件小动物,体外有螺旋形硬壳。

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

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译诗、诗意]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秋夜,月光下的洞庭湖水清澈空明,与明朗的月色交相辉映。

湖面风平浪静,波光闪动,像一面没有磨过的镜子。

远远望去,湖中翠绿的洞庭山,多像白色银盘中一只小巧玲珑的青螺呀。

[赏析]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

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

望洞庭 刘禹锡

望洞庭 刘禹锡

望洞庭刘禹锡《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所作的一首七绝。

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

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湖光秋月两相和: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

潭面无风镜未磨: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

遥望洞庭山水翠:遥望洞庭,山青水绿。

白银盘里一青螺: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

诗人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

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鉴赏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

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

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

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

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

近景美妙、别致;远景迷潆、奇丽。

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

银盘与青螺相映,明月与湖光互衬,更觉情景相容、相得益彰。

诗人笔下的君山犹如镶嵌在明镜洞庭湖上一颗精美绝伦的翡翠,令人美不胜收。

其用词也极精到。

首句描写澄彻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

表现出天水一色,玉字无尘的融和画面。

“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

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望洞庭(刘禹锡诗作)

望洞庭(刘禹锡诗作)
明代谢榛《四溟诗话》:意巧则浅,若刘禹锡“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是也。
作者简介
刘禹锡像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 河北定县)。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年)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授监察御史。曾参加王叔文集团, 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 宾客。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 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有《刘梦得文集》。
望洞庭(刘禹锡诗作)
刘禹锡诗作
01 作品原文
03 创作背景 05 作者简介
目录
02 注释译文 04 作品鉴赏
《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 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首句描写湖水与素月交相辉映的景象, 第二句描绘无风时湖面平静的情状,第三、四句集中描写湖中的君山。全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 尽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山色,轻轻着笔,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现 于纸上,显示出惊人的艺术功力。
作品原文
望洞庭1 湖光秋月两相和2,潭面无风镜未磨3。 遥望洞庭山水翠4,白银盘里一青螺5。
注释译文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创作背景
《望洞庭》是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秋刘禹锡赴和州刺史任、经洞庭湖时所作。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 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刘 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而此诗则是 这次行脚的生动记录。

山水诗:刘禹锡《望洞庭》原文翻译及赏析

山水诗:刘禹锡《望洞庭》原文翻译及赏析

【导语】⼭⽔⽥园诗是古代诗歌的⼀个重要的种类,诗⼈们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林,悠闲的⽥野,缘景抒情,因寄所托,表达⾃⼰的理想、志趣。

⼭⽔诗⼤都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征。

所谓“诗中有画”,就是⽤画笔把⼭⽔风物中精深微妙的蕴涵点染出来,使读者获得直接的审美感受。

下⾯是为⼤家带来的:⼭⽔诗:刘禹锡《望洞庭》原⽂翻译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望洞庭唐代:刘禹锡湖光秋⽉两相和,潭⾯⽆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银盘⾥⼀青螺。

译⽂秋夜明⽉清辉,遍洒澄净湖⾯,湖⾯平静⽆风,犹如铁磨铜镜。

遥望美丽洞庭的湖光⼭⾊。

真的令⼈浮想联翩。

那翠绿的君⼭,真像银盘⾥的⼀枚玲珑青螺。

注释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

和:和谐。

指⽔⾊与⽉光互相辉映。

潭⾯:指湖⾯。

镜未磨:古⼈的镜⼦⽤铜制作、磨成。

这⾥⼀说是湖⾯⽆风,⽔平如镜;⼀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也作“⼭⽔翠”。

⼭:指洞庭湖中的君⼭。

⽩银盘:形容平静⽽⼜清的洞庭湖⾯。

⽩银:⼀作“⽩云”。

青螺:这⾥⽤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

创作背景 《望洞庭》作于长庆四年(824年)秋。

刘禹锡贬逐南荒,⼆⼗年间去来洞庭,据⽂献可考的约有六次。

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次,是在秋天。

⽽此诗则是这次⾏脚的⽣动纪录。

赏析 诗中描写了秋夜⽉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

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

诗⼈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动地描绘出洞庭湖⽔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幅美丽的洞庭⼭⽔图。

表现了诗⼈对⼤⾃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壮阔不凡的⽓度和⾼卓清奇的情致。

诗从⼀个“望”字着眼,“⽔⽉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洞庭⼭⽔”、“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

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易见。

近景美妙、别致;远景迷潆、奇丽。

潭⾯如镜,湖⽔如盘,君⼭如螺。

银盘与青螺相映,明⽉与湖光互衬,更觉情景相容、相得益彰。

诗⼈笔下的君⼭犹如镶嵌在明镜洞庭湖上⼀颗精美绝伦的翡翠,令⼈美不胜收。

《望洞庭》原文及翻译赏析

《望洞庭》原文及翻译赏析

《望洞庭》原文及翻译赏析《望洞庭》原文及翻译赏析4篇《望洞庭》原文及翻译赏析1唐孟浩然八月湖水平⑴,涵虚混太清⑵。

气蒸云梦泽⑶,波撼岳阳城⑷。

欲济无舟楫⑸,端居耻圣明⑹。

坐观垂钓者⑺,徒有羡鱼情⑻。

注释⑴洞庭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张丞相:指张九龄,唐玄宗时宰相。

⑵涵虚:包含天空,指天空倒映在水中。

涵:包容。

虚:虚空,空间。

混太清:与天混为一体。

太清:指天空。

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云梦大泽水汽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

云梦泽:古代云梦泽分为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带低洼地区。

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

⑷撼:一作“动”。

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

⑸欲济无舟楫:想渡湖而没有船只,比喻想做官而无人引荐。

济:渡。

楫(jí):划船用具,船桨。

⑹端居耻圣明:生在太平盛世自己却闲居在家,因此感到羞愧。

端居:闲居。

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

⑺坐观:一作“徒怜”。

⑻徒:只能。

一作“空”。

(9)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只能白白的产生羡鱼之情了。

这是隐喻想做官没有途径,言外之意就是希望张丞相能相助一臂之力。

羡鱼,《淮南子·说林训》中说:“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译文译文一:八月洞庭湖水暴涨几与岸平,水天一色交相辉映迷离难辨。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想要渡湖却苦于找不到船只,圣明时代闲居又觉愧对明君。

坐看垂钓之人多么悠闲自在,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

译文二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被钓上来的鱼。

诗歌赏析孟浩然早年有志仕进,曾人京求仕,失意而归。

唐时,士人要进人仕途,必须有达官贵人引荐。

此诗是诗人写给张九龄的,希望张荐引他。

张九龄在唐玄宗时曾任中书令,封燕国公,后因事徙岳州,孟浩然此时游经岳州,故作此诗。

望洞庭 唐 刘禹锡古诗解释

望洞庭 唐 刘禹锡古诗解释

望洞庭唐刘禹锡古诗解释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译文: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平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

注释: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和谐。

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遥望美丽洞庭的湖光山色。

真的令人浮想联翩。

那翠绿的君山,真像银盘里的一枚玲珑青螺。

注释: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山水色:也作“山水翠”。

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白银:一作“白云”。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望洞庭唐刘禹锡古诗的意思

望洞庭唐刘禹锡古诗的意思

望洞庭
刘禹锡〔唐代〕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
洞庭湖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湖面风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

皓月银辉之下,青翠的君山与清澈的洞庭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

注释
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和谐。

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山水翠:也作“山水色”。

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望洞庭_刘禹锡

望洞庭_刘禹锡
望洞庭
望洞庭_刘禹锡
望洞庭_刘禹锡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772-842),字 梦得,唐代诗人,被白居 易称作“诗豪”。他的很 多作品,立意新颖,思想 深刻;七言绝句受到民歌 的启发,写得明快清新, 富有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湖光: 明月下清澈明净的湖水。 秋月: 秋天皎洁的明月。 和: 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色融为一体
潭面: 湖面。
镜: 比喻平静的湖面。 未: 没有。 遥望: 远望。 白银盘:比喻月光照射下平静的湖水。
1 我能有感情的古诗《望洞庭》背给家 长或小伙伴听。
2 我能够把古诗《望洞庭》默写下来。
3 我能把古诗《望洞庭》的意思讲一讲。
青螺: 比喻湖水中的君山岛。
理解诗意: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意思是: 秋夜皎洁明月的清光与清澈明净的湖 水交相辉映,融为一体。因为没有风,湖面平 静的像一面未经打磨的镜子,没有一丝波纹。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意思是:在皓月银辉直下,洞庭山愈显青 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远 远望去,如同一个白色的盘子里放了一颗 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望洞庭 唐 刘禹锡古诗 赏析

望洞庭 唐 刘禹锡古诗 赏析

《望洞庭》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一首佳作。

全诗内容为: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望洞庭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

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

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

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

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

《望洞庭》唐诗鉴赏(优秀3篇)

《望洞庭》唐诗鉴赏(优秀3篇)

《望洞庭》唐诗鉴赏(优秀3篇)望洞庭原文及赏析篇一原文: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山水色一作:山水翠)注释:洞庭湖:湖名,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hé):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洞庭山。

翻译:湖光秋月两相和: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

潭面无风镜未磨: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

遥望洞庭山水翠:遥望洞庭,山青水绿。

白银盘里一青螺: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

赏析: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

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

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

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

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

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

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秋夜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是澄彻空明的。

与素月的清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

这就是“湖光秋月两相和”一句所包蕴的诗意。

“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

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荡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

“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l u ó。

作者背景:
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
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
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

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

他的七律和七绝都有许多名篇,而用民歌体裁来写七绝更是他引人注目的特点,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注词释义:
(1)洞庭:湖名,今湖南省北部。

(2)湖光:湖面的光芒。

(3)两:指湖光和秋月。

(4)和:和谐、协调,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水天一色。

(5)潭面:指湖面。

(6)相:相互。

(7)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8)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9)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10)遥望洞庭山水色:此句也有“遥望洞庭山水翠”一说。

古诗今译:
洞庭湖的湖水和秋天的月亮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和谐。

当没有一丝风的时候,就像一面未经打磨的迷蒙的铜镜。

在月光的照耀下洞庭湖和江山显得苍翠欲滴,从远处望去,就好像是在白银盘盛放着的一枚小小的青色的螺。

名句赏析——“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 这是一首山水小诗,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明白如话而意味隽j ùn
永。

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寥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

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

第三句诗人的视线从广阔的湖面集中到君山一点,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

此时山更翠,山更清。

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

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足见诗人的浪漫色彩。

秋夜皎jiǎo 皎jiǎo 明月下的洞庭湖
水是澄chéng 彻chè
空明的。

与素月的清
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
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

这就是“湖光秋月
两相和”一句所包蕴的诗意。

“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

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荡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

“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潭面无风镜未磨”以生动形象的比喻补足了“湖光秋月两相和”的诗意。

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

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

诗人的视线又从广阔的平湖集中到君山一点。

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三四两句诗想象丰富,比喻恰当,色调淡雅,银盘与青螺互相映衬,相得益彰。

诗人笔下的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

“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

然而,它的擅胜之处,不止
表现在设譬p ì的精jīng 警jǐng
上,尤其可贵的是它所表现的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它所寄托的高卓清奇的情致。

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

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

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作者性格、情操和美学
趣味的反映。

没有荡思八极、纳须x ū弥m í于芥jiè子z ǐ
的气魄,没有振衣千
仞、涅niè而不缁z ī
的襟抱,是难以措笔的。

一首山水小诗,见出诗人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这是很难得的。

只有真心观察,才能读出这首诗的情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