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2(人教A版)第三章直线与方程3.3知识点总结含同步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必修二 3.3.3 点到直线的距离

高中数学必修二 3.3.3 点到直线的距离

+
2������
+
1|
=
|3������
+
2������
+
1| ,
������2 + 1
������2 + 1
解得
k=0

k=−
1.
2
故直线的方程为y=1或x+2y=0.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精选例题
方法2:当l∥AB或l过AB的中点时,满足点A,B到l的距离相等.

l∥AB,由于
kAB=−
1 2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精选例题
反思求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步骤:
(1)将直线方程化为一般式 Ax+By+C=0;
(2)将点(x0,y0)代入公式
d=
|������ ������ 0 +������������0 +������| ������2 +������ 2
,
计算可得.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精选例题
精选例题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一 求点到直线的距离
【例1】 求点P0(-1,2)到下列直线的距离: (1)2x+y-10=0;(2)x=2;(3)y-1=0.
解-1)+2-10| 22 +12
=
10 5
=
2
5.
(2)(方法一)把直线方程化为一般式为x-2=0.
本节结束,谢谢观看!

|A x 0 +B y 0 +C | A 2 +B 2
知识梳理
归纳总结点到几种特殊直线的距离: (1)点P(x0,y0)到x轴的距离d=|y0|; (2)点P(x0,y0)到y轴的距离d=|x0|; (3)点P(x0,y0)到直线y=a的距离d=|y0-a|; (4)点P(x0,y0)到直线x=b的距离d=|x0-b|.

人教A高中数学必修二课时分层训练: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33 331 332 含解析

人教A高中数学必修二课时分层训练: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33 331 332 含解析

第三章 3.3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3.3.1 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3.3.2 两点间的距离课时分层训练‖层级一‖……………………|学业水平达标|1.直线x +2y -2=0与直线2x +y -3=0的交点坐标是( ) A .(4,1) B .(1,4) C.⎝ ⎛⎭⎪⎫43,13 D.⎝ ⎛⎭⎪⎫13,43 解析:选C 由方程组⎩⎪⎨⎪⎧x +2y -2=0,2x +y -3=0,得⎩⎪⎨⎪⎧x =43,y =13.即直线x +2y -2=0与直线2x +y -3=0的交点坐标是⎝ ⎛⎭⎪⎫43,13.2.过点A (4,a )和点B (5,b )的直线与y =x +m 平行,则|AB |的值为( ) A .6 B. 2 C .2D .不能确定解析:选B 由k AB =1,得b -a1=1, ∴b -a =1. ∴|AB |=(5-4)2+(b -a )2=1+1= 2.3.方程(a -1)x -y +2a +1=0(a ∈R )所表示的直线( ) A .恒过定点(-2,3) B .恒过定点(2,3) C .恒过点(-2,3)和点(2,3)D .都是平行直线解析:选A (a -1)x -y +2a +1=0可化为-x -y +1+a (x +2)=0, 由⎩⎪⎨⎪⎧ -x -y +1=0,x +2=0,得⎩⎪⎨⎪⎧x =-2,y =3.4.点P (a ,b )关于直线l :x +y +1=0的对称的点仍在l 上,则a +b 等于( ) A .1 B .-1 C .2D .0解析:选B ∵点P (a ,b )关于l :x +y +1=0对称的点仍在l 上,∴点P (a ,b )在直线l 上,∴a +b +1=0,即a +b =-1.5.到A (1,3),B (-5,1)两点的距离相等的动点P 的轨迹方程是( ) A .3x -y -8=0 B .3x +y +4=0 C .3x -y +6=0D .3x +y +2=0解析:选B 解法一:设P (x ,y ), 则(x -1)2+(y -3)2=(x +5)2+(y -1)2,即3x +y +4=0.解法二:到A 、B 两点距离相等的点P 的轨迹就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AB 中点为M (-2,2),k AB =13,∴k l =-3,l :y -2=-3(x +2),即3x +y +4=0.6.点P (2,5)关于直线x +y =1的对称点的坐标是 . 解析:设对称点坐标是(a ,b ),则⎩⎪⎨⎪⎧b -5a -2·(-1)=-1,a +22+b +52=1.解得a =-4,b=-1,即所求对称点坐标是(-4,-1).答案:(-4,-1)7.经过两直线2x -3y -3=0和x +y +2=0的交点且与直线3x +y -1=0垂直的直线l 的方程为 .解析:由方程组⎩⎪⎨⎪⎧2x -3y -3=0,x +y +2=0,得⎩⎪⎨⎪⎧x =-35,y =-75.又所求直线与直线3x +y -1=0垂直,故k =13, ∴直线方程为y +75=13⎝ ⎛⎭⎪⎫x +35,即5x -15y -18=0. 答案:5x -15y -18=08.在直线x -y +4=0上求一点P ,使它到点M (-2,-4),N (4,6)的距离相等,则点P 的坐标为 .解析:设P 点的坐标是(a ,a +4), 由题意可知|PM |=|PN |, 即(a +2)2+(a +4+4)2=(a -4)2+(a +4-6)2,解得a =-32,故P 点的坐标是⎝ ⎛⎭⎪⎫-32,52.答案:⎝ ⎛⎭⎪⎫-32,529.光线从A (-4,-2)点射出,到直线y =x 上的B 点后被直线y =x 反射到y 轴上C 点,又被y 轴反射,这时反射光线恰好过点D (-1,6),求BC 所在的直线方程.解:作出草图,如图所示,设A 关于直线y =x 的对称点为A ′,D 关于y 轴的对称点为D ′,则易得A ′(-2,-4),D ′(1,6).由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可得A ′D ′所在直线经过点B 与C .故BC 所在的直线方程为y -66+4=x -11+2,即10x -3y +8=0.10.已知两条直线l 1:mx +8y +n =0和l 2:2x +my -1=0,试分别确定m ,n 的值,满足下列条件:(1)l 1与l 2相交于一点P (m,1); (2)l 1∥l 2且l 1过点(3,-1); (3)l 1⊥l 2且l 1在y 轴上的截距为-1.解:(1)把P (m,1)的坐标分别代入l 1,l 2的方程得m 2+8+n =0,2m +m -1=0,解得m =13,n =-739.(2)显然m ≠0.∵l 1∥l 2且l 1过点(3,-1), ∴⎩⎪⎨⎪⎧-m 8=-2m ,3m -8+n =0,解得⎩⎨⎧ m =4,n =-4或⎩⎨⎧m =-4,n =20.(3)由l 1⊥l 2且l 1在y 轴上的截距为-1.当m =0时,l 1的方程为8y +n =0,l 2的方程为2x -1=0.∴-8+n =0,解得n =8.∴m =0,n =8.而m ≠0时,直线l 1与l 2不垂直. 综上可知,m =0,n =8.‖层级二‖………………|应试能力达标|1.直线l :x +2y -1=0关于点(1,-1)对称的直线l ′的方程为( ) A .2x -y -5=0 B .x +2y -3=0 C .x +2y +3=0D .2x -y -1=0解析:选C 由题意得l ′∥l ,故设l ′:x +2y +c =0,在l 上取点A (1,0),则点A (1,0)关于点(1,-1)的对称点是A ′(1,-2),所以1+2×(-2)+c =0,即c =3,故直线l ′的方程为x +2y +3=0,故选C.2.已知平面上两点A (x ,2-x ),B ⎝ ⎛⎭⎪⎫22,0,则|AB |的最小值为( )A .3 B.13 C .2D.12解析:选D ∵|AB |=⎝⎛⎭⎪⎫x -222+(2-x )2=2⎝⎛⎭⎪⎫x -3242+14≥12,当且仅当x =324时等号成立,∴|AB |min =12.3.无论k 为何值,直线(k +2)x +(1-k )y -4k -5=0都过一个定点,则该定点为( )A .(1,3)B .(-1,3)C .(3,1)D .(3,-1)解析:选D 直线方程可化为(2x +y -5)+k (x -y -4)=0,此直线过直线2x +y -5=0和直线x -y -4=0的交点.由⎩⎪⎨⎪⎧ 2x +y -5=0,x -y -4=0,解得⎩⎪⎨⎪⎧x =3,y =-1.因此所求定点为(3,-1).故选D.4.已知点A (3,-1),B (5,-2),点P 在直线x +y =0上,若使|P A |+|PB |取最小值,则P 点坐标是( )A .(1,-1)B .(-1,1) C.⎝ ⎛⎭⎪⎫135,-135 D .(-2,2)解析:选C 点A (3,-1)关于直线x +y =0的对称点为A ′(1,-3),直线A ′B 的方程为y =14x -134,与x +y =0联立方程组解得⎩⎪⎨⎪⎧x =135,y =-135,所以点P ⎝ ⎛⎭⎪⎫135,-135. 5.若两直线(m +2)x -y -m =0,x +y =0与x 轴围成三角形,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解析:当直线(m +2)x -y -m =0,x +y =0及x 轴两两不平行,且不共点时,必围成三角形.当m =-2时,(m +2)x -y -m =0与x 轴平行;当m =-3时,(m +2)x -y -m =0与x +y =0平行;当m =0时,三条直线都过原点,所以m 的取值范围为{m |m ≠-3,且m ≠-2,且m ≠0}.答案:{m |m ≠-3,且m ≠-2,且m ≠0}6.已知A (2,1),B (1,2),若直线y =ax 与线段AB 相交,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解析:如图,直线y =ax 的斜率为a 且经过原点O ,∵直线y =ax 与线段AB 相交,∴实数a 的最小值为OA 的斜率,最大值为OB 的斜率,OA 的斜率为12,OB 的斜率为2,故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12,2.答案:⎣⎢⎡⎦⎥⎤12,27.若直线l :y =kx -3与直线2x +3y -6=0的交点位于第一象限,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 .解析:解法一:由题意知直线l 过定点P (0,-3), 直线2x +3y -6=0与x ,y 轴的交点分别为A (3,0),B (0,2),如图所示,要使两直线的交点在第一象限, 则直线l 在直线AP 与BP 之间, 而k AP =-3-00-3=33,∴k >33. 解法二:解方程组⎩⎪⎨⎪⎧y =kx -3,2x +3y -6=0,得⎩⎪⎨⎪⎧x =33+63k +2,y =6k -233k +2.由题意知x =33+63k +2>0且y =6k -233k +2>0.由33+63k +2>0可得3k +2>0,∴6k -23>0,解得k >33. 答案:⎝ ⎛⎭⎪⎫33,+∞8.已知△ABC 的一个顶点A (2,-4),且∠B ,∠C 的角平分线所在直线的方程依次是x +y -2=0,x -3y -6=0,求△ABC 的三边所在直线的方程.解:如图,BE ,CF 分别为∠ABC ,∠ACB 的角平分线,由角平分线的性质,知点A 关于直线BE ,CF 的对称点A ′,A ″均在直线BC 上.∵直线BE 的方程为x +y -2=0, ∴A ′(6,0).∵直线CF 的方程为x -3y -6=0,∴A ″⎝ ⎛⎭⎪⎫25,45.∴直线A ′A ″的方程是y =0-456-25(x -6),即x +7y -6=0,这也是BC 所在直线的方程. 由⎩⎨⎧ x +7y -6=0,x +y -2=0,得B ⎝ ⎛⎭⎪⎫43,23,由⎩⎨⎧x +7y -6=0,x -3y -6=0,得C (6,0), ∴AB 所在直线的方程是7x +y -10=0,AC 所在直线方程是x -y -6=0.。

新课标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

新课标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1)棱柱: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柱'''''E D C B A ABCDE -或用对角线的端点字母,如五棱柱'AD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2)棱锥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等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锥'''''E D C B A P -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

(3)棱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态、四棱台、五棱台等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台'''''E D C B A P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 ②侧面是梯形 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4)圆柱: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几何特征:①底面是全等的圆;②母线与轴平行;③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④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5)圆锥: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一个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6)圆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

2021_2022学年高中数学第3章直线与方程3.3.3点到直线的距离3.3.4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2021_2022学年高中数学第3章直线与方程3.3.3点到直线的距离3.3.4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2.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1) 定 义 : 夹 在 两 条 平 行 直 线 间 _公__垂__线__段_ 的 长 叫 做 这 两 条 平 行 直 线 间 的 距
离. (2)求法:转化为求_点__到__直__线_的距离,即在其中任意一条直线上任取一点,
这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就是这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思路点拨]
思路一
由直线平行设出方程

利用平行线间 的距离公式求解
思路二
设出直线上任意 一点的坐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利用点到直线的距 离公式求出直线上的 点满足的方程即可
[解析] 方法一 由已知可设所求直线的方程为 2x-y+C=0(C≠-1),则它 与直线 2x-y-1=0 的距离为 d= |C22-+--11|2=|C+51|=2,
互动探究学案
命题方向1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典例 1 求点 P(3,-2)到下列直线的距离. (1)y=34x+14; (2)y=6; (3)x=4. [思路分析] 解答本题可先把直线方程化为一般式(特殊直线可以不化),然后 再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及特殊形式求出相应的距离.
[解析] (1)把方程 y=34x+14写成 3x-4y+1=0,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 d =|3×3-324+×--422+1|=158.
或 x+y-6=0.
综上,所求直线 l 的方程为 x-y=0 或 7x+y=0 或 x+y-2=0 或 x+y-6=
0.
命题方向2 ⇨求两平行直线的距离
典例 2 (2019·山东省烟台市期末)与直线 2x-y-1=0 平行,且距离为 2 的直线方程为_2_x_-__y_+__2__5_-___1_=__0_或___2_x-__y_-__2___5_-__1_=__0_. ______

高中数学必修2第三章直线与方程知识点归纳及作业

高中数学必修2第三章直线与方程知识点归纳及作业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3.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3.1倾斜角和斜率1、直线的倾斜角的概念:当直线l 与x 轴相交时, 取x 轴作为基准, x 轴正向与直线l 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α叫做直线l 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l 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 规定α= 0°.2、 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0°≤α<180°. 当直线l 与x 轴垂直时, α= 90°.3、直线的斜率:一条直线的倾斜角α(α≠90°)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斜率常用小写字母k 表示,也就是 k = tan α⑴当直线l 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 α=0°, k = tan0°=0; ⑵当直线l 与x 轴垂直时, α= 90°, k 不存在. 由此可知, 一条直线l 的倾斜角α一定存在,但是斜率k 不一定存在.4、 直线的斜率公式:给定两点P 1(x 1,y 1),P 2(x 2,y 2),x 1≠x 2,用两点的坐标来表示直线P 1P 2的斜率: 斜率公式: k=y 2-y 1/x 2-x 1 3.1.2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1、两条直线都有斜率而且不重合,如果它们平行,那么它们的斜率相等;反之,如果它们的斜率相等,那么它们平行,即(充要条件)注意: 上面的等价是在两条直线不重合且斜率存在的前提下才成立的,缺少这个前提,结论并不成立.即如果k 1=k 2, 那么一定有l 1∥l 22、两条直线都有斜率,如果它们互相垂直,那么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反之,如果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那么它们互相垂直,即12121k k l l =-⇔⊥(充要条件) 3.2.1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1、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直线l 经过点),(000y x P ,且斜率为k )(00x x k y y -=-2、、直线的斜截式方程:已知直线l 的斜率为k ,且与y 轴的交点为),0(b b kx y +=3.2.2 直线的两点式方程1、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已知两点),(),,(222211y x P x x P 其中),(2121y y x x ≠≠y-y 1/y-y 2=x-x 1/x-x 22、直线的截距式方程:已知直线l 与x 轴的交点为A )0,(a ,与y 轴的交点为B ),0(b ,其中0,0≠≠b a 3.2.3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1、直线的一般式方程:关于y x ,的二元一次方程0=++C By Ax (A ,B 不同时为0)2、各种直线方程之间的互化。

高中数学必修2第三章直线与方程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2第三章直线与方程总结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知识点 总结代县中学高二数学组一、概念理解:1、倾斜角:①找α:直线向上方向、x 轴正方向;②平行:α=0°;③范围:0°≤α<180° 。

2、斜率:①找k :k=tan α (α≠90°);②垂直:斜率k 不存在;③范围: 斜率 k ∈ R 。

当 α=0°时,k=0当0<α<90°时,k.>0当α=90°时,k 不存在当90°<α<180°,k<03、斜率与坐标:12122121tan x x y y x x y y k --=--==α ①构造直角三角形(数形结合);②斜率k 值于两点先后顺序无关;③注意下标的位置对应。

4、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判断方法一:222111:,:b x k y l b x k y l +=+=①平行:<1> 斜率都存在时:2121,b b k k ≠=;<2> 斜率都不存在时:两直线都与x 轴垂直②垂直:<1> 0211=⊥k k x l 不存在,则轴,即;<2> 斜率都存在时:121-=•k k 。

③重合: 斜率都存在时:2121,b b k k ==;④相交:斜率21k k ≠(前提是斜率都存在)判断方法二:11112222:0,:0l A x B y C l A x B y C ++=++=,①1l ∥2l ⇔ 122112211221A B A B B C B C =≠≠且或A C A C ,当(A ,B ,C 不为0时)212121C C B B A A ≠= ②1l ⊥2l ⇔12120A A B B +=③重合:A 1B 2=A 2B 1且B 1C 2=B 2C 1或A 1C 2=A 2C 1,212121C C B B A A == ④相交:A 1B 2≠A 2B 1 ,2121B B A A ≠ 二、方程与公式:1、直线的五个方程:①点斜式:)(00x x k y y -=- 将已知点k y x 与斜率),(00直接带入即可; ②斜截式:b kx y += 将已知截距k b 与斜率),0(直接带入即可; ③两点式:),(2121121121y y x x x x x x y y y y ≠≠--=--其中, 将已知两点),(),,(2211y x y x 直接带入即可; ④截距式:1=+by a x 将已知截距坐标),0(),0,(b a 直接带入即可; ⑤一般式:0=++C By Ax ,其中A 、B 不同时为0在距离公式当中会经常用到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高中数学必修2(人教A版)第三章直线与方程3.2知识点总结含同步练习及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2(人教A版)第三章直线与方程3.2知识点总结含同步练习及答案
直线的基本量与方程
三、知识讲解
1.直线的基本量与方程 描述: 直线的倾斜角 当直线l 与x 轴相交时,我们取 x 轴作为基准,x 轴正向与直线 l 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α叫做直 线l 的倾斜角(angle of inclination).直线倾斜角α 的取值范围为0 ∘ ≤ α < 180 ∘ .
直线斜率 直线倾斜角α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slope).斜率常用小写字母k 表示,即k = tan α. 倾斜角是90∘ 的直线没有斜率.我们得到经过两点P1 (x1 , y 1 ),P2 (x2 , y 2 )(x1 ≠ x2 ) 的直线斜率 公式k = 直线的方程 点斜式:直线 l 经过点P0 (x 0 , y 0 ),且斜率为k ,设点P (x, y) 是直线 l 上不同于点P0 的任意一 点,因为直线 l 的斜率为k ,由斜率公式得k =
y x + = 1 表示 a b
√3 ,与 x 轴交点的横坐标为 −7; 2 (2)过点 P (−1, 2) 且与 x 轴有相同斜率; (3)过点 A(−5, 0) 和点 C (0, 2) ; (4)过点 P (2, 3) ,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的绝对值相等.
(1)斜率为 解:(1)由直线与 x 轴交点的横坐标为 −7,得直线过点 (−7, 0) ,又斜率为 方程为 y − 0 =
x 轴,y 轴上的截距均为 a ,
3. 若直线 ax + by + c = 0 通过第一、二、三象限,则 ( A.ab > 0, bc > 0
答案: D 解析: 由
)
D.ab < 0, bc < 0
B.ab > 0, bc < 0
C.ab < 0, bc > 0

高中数学必修2第三章知识点及练习题

高中数学必修2第三章知识点及练习题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1、直线倾斜角的观点:当直线 l 与 x 轴订交时 , 取 x 轴作为基准 , x 轴正向与直线l 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α叫做直线 l 的倾斜角 .特别地 ,当直线 l 与 x 轴平行或重合时 , 规定α = 0 ° .2、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0°≤ α<180°.当直线l与x轴垂直时,α= 90°.3、直线的斜率 :⑴一条直线的倾斜角α (α ≠ 90°) 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常用小写字母 k 表示 , 也就是 k = tan α 。

①当直线 l 与 x 轴平行或重合时 , α =0°, k = tan0 ° =0;②当直线 l 与 x 轴垂直时 , α = 90° , k 不存在 .当0, 90 时, k 0 ,k 跟着α的增大而增大;当90 ,180 时, k 0 ,k 跟着α的增大而增大;当90 时,k不存在。

由此可知 , 一条直线 l 的倾斜角α必定存在 ,可是斜率 k 不必定存在 .⑵过两点P1( x1, y1)、P2(x2, y2)的直线的斜率公式:k y2y1 (x1 x2 )x2 x1注意下边四点:(1)当x1x2 时,公式右侧无心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90°;(2)k 与P1、P2的次序没关;(3)此后求斜率可不经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直接求得;(4)求直线的倾斜角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再求倾斜角。

※ 三点共线的条件:假如所给三点中随意两点的连线都有斜率且都相等,那么这三点共线;反之,三点共线,随意两点连线的斜率不必定相等。

解决此类问题要先考虑斜率能否存在。

4、直线方程(注意各样直线方程之间的转变)①直线的点斜式方程:y y0 k (x x0 ) ,k为直线的斜率,且过点 x0 , y0 ,合用条件是不垂直 x 轴。

注意:当直线的斜率为0°时, k=0,直线的方程是y y0。

新人教A版必修2高中数学第三章直线与方程章末归纳整合

新人教A版必修2高中数学第三章直线与方程章末归纳整合
如图所示,当 P 与 A 或 B 重合时,|PQ| 取得最大值 -2-12+-2-02= 13.
当 PQ⊥AB 时,|PQ|取得最小值,此时 |PQ|为 Q 点到直线 AB 的距离.
由 A,B 两点坐标可得直线 AB 的方程 为 x+y-1=0.
则Q点到直线AB的距离
d=|-2+12-+212-1|=
【例1】 设直线l:(a+1)x+y+2-a=0(a∈R)在两坐标 轴上的截距相等,求直线l的方程.
【分析】解题时注意对直线是否过原点进行分情况讨论,
否则会漏解.
【解析】当2-a=0,即a=2时,直线经过原点,满足条 件,此时直线的方程为3x+y=0.
当a=-1时,直线在x轴上无截距,不符合题意. 当a≠-1且a≠2时,由题意得aa- +21=a-2,解得a=0. 此时直线的方程为x+y+2=0. 综上,直线l方程为3x+y=0或x+y+2=0.
5 =5 2
2
2 .
∴225≤(a+2)2+(b+2)2≤13.
高考中单独考查的较少,常与其他知识结合起来考查,主 要以选择、填空题的形式考查直线方程的求法,以及由直线方 程研究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在解答题中常与其他曲线结合考查 直线与曲线的位置关系.
掌握直线方程的各种形式及转化关系,能根据直线方程求 斜率、截距,并会判断两直线的平行、垂直关系.
【解析】y= x2-2x+2+ x2-6x+13 = x-12+0-12+ x-32+0-22, ∴y表示x轴上的点P(x,0)到A(1,1),B(3,2)两点的距离之 和. 如图,点B关于x轴的对称点B′ (3,-2),∴|BP|=|B′P|.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y的最小值为|AB′|= 3-12+-2-12= 13.
【点评】本题若直接求解,会比较繁琐,因此把问题转化 为两点的距离问题,体现了从“数”到“形”的转化.

(完整版)数学必修2第三章知识点小结及典型习题,推荐文档

(完整版)数学必修2第三章知识点小结及典型习题,推荐文档

1 = 1( x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三章直线与方程知识点总结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1、直线倾斜角的概念:当直线 l 与 x 轴相交时, 取 x 轴作为基准, x 轴正向与直线 l 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 α 叫做直线 l 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 l 与 x 轴平行或重合时, 规定 α=0°.2、 倾斜角 α 的取值范围: 0°≤α<180°. 当直线 l 与 x 轴垂直时, α= 90°.3、直线的斜率:⑴一条直线的倾斜角 α(α≠90°)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常用小写字母 k 表示,也就是 k = tan α。

①当直线 l 与 x 轴平行或重合时, α=0°, k = tan0°=0; ②当直线 l 与 x 轴垂直时, α= 90°, k 不存在.当∈ [0 ,90 时, k ≥ 0 ,k 随着 α 的增大而增大; 当∈ (90,180)时, k < 0 ,k 随着α 的增大而增大; 当= 90时,k 不存在。

由此可知, 一条直线 l 的倾斜角 α 一定存在,但是斜率 k 不一定存在.P (x , y ) 、 P (x , y )y 2 - y 1 ⑵过两点 11 12 22 的直线的斜率公式:k =(x 1 ≠ x 2 )x 2 - x 1注意下面四点:(1)当 x 1 = x 2 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 90°; (2)k 与 P 1、P 2 的顺序无关;(3)以后求斜率可不通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直接求得; (4)求直线的倾斜角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再求倾斜角。

※三点共线的条件:如果所给三点中任意两点的连线都有斜率且都相等,那么这三点共线; 反之,三点共线,任意两点连线的斜率不一定相等。

解决此类问题要先考虑斜率是否存在。

4、直线方程(注意各种直线方程之间的转化)①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y - y 0 = k (x - x 0 ) ,k 为直线的斜率,且过点(x 0 , y 0 ),适用条件是不垂直 x 轴。

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三章直线与方程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三章直线与方程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总复习学案必修2第三章:直线与方程一、知识点倾斜角与斜率1.当直线/与"轴相交时我们把"轴正方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做直线/的倾斜角. 当直线/与*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则直线/的倾斜角。

的范围是0<a<^.2.倾斜角不是90。

的直线的斜率,等于直线的倾斜角的正切值,即心tan8・如果知道直线上两点P(WP(“),则有斜率公式"31.特别地是,当x,=x, . y严”时,直线与"轴垂直,兀一州斜率Ar不存在;当曲》2 , y.=y;时,直线与y轴垂直,斜率后0・注意:直线的倾斜角<X=90。

时,斜率不存在,即直线与y轴平行或者重合.当8=90。

时,斜率后0;当0。

3<90。

时,斜率"0,随着甜增大,斜率Ar也增大;当90°3<180。

时,斜率斤<0 , 随着a的增大,斜率*也增大.这样,可以求解倾斜角a的范围与斜率斤取值范围的一些对应问题.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1.对于两条不重合的直线厶、12 ,其斜率分别为&、「有:(1)厶〃厶0«=&2 ;(2)厶丄- =-1.2.特例:两条直线中一条斜率不存在时,另一条斜率也不存在时,则它们平行,都垂直于*轴直线的点斜式方程L点斜式:直线/过点代(心比),且斜率为叙其方程为y -y0=k(x-x0).2.斜截式:直线/的斜率为k.在y轴上截距为0,其方程为y = kx + b ・3•点斜式和斜截式不能表示垂直"轴直线.若直线/过点吒(兀,凡)且与"轴垂直此时它的倾斜角为90。

,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这时的直线方程为x-勺=0 ,或x =4.注意:-_ =«与)一儿=心-兀)是不同的方程,前者表示的直线上缺少一点^U0,y0),后者才是整条直线.直线的两点式方程1.两点式:直线/经过两点人口心),Rg”),其方程为,>'2一” 吃一舛2.截距式:直线/在X丿轴上的截距分别为彳0,其方程为- + ^- = 1.a b3・两点式不能表示垂直x、y轴直线:截距式不能表示垂直x、y轴及过原点的直线.4.线段人人中点坐标公式直线的一般式方程_~1.—般式:山+ By + C = 0,注意4 3不同时为0.直线一般式方程/U + By + C = 0(BH0)化为斜截式方程,表示斜率为-专,丿轴上截距为的直线.B B B B2.与直线/:AY + 3y + C = ()平行的直线,可设所求方程为Ax + By + C{=0;与直线加+ By + C = 0垂直的直线,可设所求方程为Bx- Ay + C,=0.3・已知直线也的方程分别是:l i.A l x+B l y + C l=Q (人.色不同时为0), 12'.^ +B2y + C2=Q (4,尽不同时为0),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可以如下判别:(1)厶丄厶0人4+目尽=0 ;(2) l{A2B X = 0. /\C2 - A2B, 0 ;(3) h与J重合0人场_舛耳=0,4C2-AB,=0 ;(4)人与人相交0侶_%耳工0・如果AMG H O时,则厶///,0芈=:字工2 ;厶与/,重合o3 = ¥ = 2 :厶与/,相交1 A, C, A, B. C,。

新人教A版必修2高中数学第三章直线与方程单元总结

新人教A版必修2高中数学第三章直线与方程单元总结
谢谢大家
1.在学习本章的过程中,要注意学习如何借助于坐标系 用代数法来研究几何问题,强化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如斜率 存在与不存在)的思想方法.具体来说,在对直线的倾斜角和 斜率的学习中,要注意概念的准确性,理解倾斜角和斜率之间 的区别与联系,注意运用图形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帮助我们 理解并分析问题.
2.在对直线方程、距离等知识学习过程中,应特别注意 图形的性质与方程、函数式的相互转化及利用.
直线与方程是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的第一章,是研究解析几 何的起始章节,本章内容在知识上为后面研究直线与圆的位置 关系奠定了基础,在方法上介绍了坐标法,它是解析几何中最 基本的研究方法.
本章首先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介绍直线的倾斜角、斜率等 概念,然后建立直线的,研究直线间的位置关系:平行和垂直, 以及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等.
3.学习本章的过程中要注意知识的联系与运用,比如代 数知识、三角知识、平面几何知识等.
4.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形成与应用.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1.4 .421.4 .4Sun day, April 04, 2021 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 08:52 :4408 :52:4 408:5 24/4/ 2021 8:52:44 AM 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1.4.408: 52:44 08:52 Apr-2 14-Apr-21 12、人乱于心,不宽余请。08:52:4 408:5 2:440 8:52Sunday , April 04, 2021 13、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 己。21 .4.42 1.4.40 8:52: 4408: 52:44 April 4, 2021 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 2021 年4月4 日星期 日上午 8时52 分44秒 08:52 :4421. 4.4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 21年4 月上午 8时52 分21.4 .408: 52Apri l 4, 2021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 2021 年4月4 日星期 日8时5 2分44 秒08:5 2:444 April 2021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上 午8时5 2分44 秒上午 8时52 分08: 52:44 21.4.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题: 直线 3x − 2y + m = 0 和 (m 2 + 1)x + 3y − 3m = 0 的位置关系是( A.平行 B.重合 C.相交 D.不确定 解:两直线的斜率分别为 交.
3 3 m2 + 1 m2 + 1 和 − ,因为方程 − 无解,所以两直线相 = 2 3 3 2
已知直线 l 1 :ax + 2y + 6 = 0,l 2 :x + (a − 1)y + a2 − 1 = 0,求适合下列条件的 a 的取值 范围. (1)l 1 与 l 2 相交; (2)l 1 与 l 2 平行; (3)l 1 与 l 2 重合; (4)l 1 与 l 2 垂直. 解:(1)因为 l 1 与 l 2 相交,所以 A 1 B 2 − A 2 B 1 ≠ 0 ,即 a(a − 1) − 2 ≠ 0 ,所以 a ≠ −1 且 a ≠ 2,所以 a ∈ R 且 a ≠ −1 且 a ≠ 2 时,l 1 与 l 2 相交. (2)因为 l 1 与 l 2 平行,所以 A 1 B 2 − A 2 B 1 = 0 且 B 1 C2 − B 2 C1 ≠ 0,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y = √[x − (−1)] 2 + [0 − (−1)] 2 + √(x − 3)2 + (0 − 2)2 ,
例题: 已知点 A(−1, 2) ,B(2, √7 ) ,在 x 轴上求一点 P ,使 |P A| = |P B|,并求 |P A| 的值. 解:设所求点为 P (x, 0) ,于是有
− − −− − − − − − − − − − − − − − − −− − −− − |P A| = √(x + 1)2 + (0 − 2)2 = √x2 + 2x + 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P B| = √(x − 2)2 + (0 − √7 )2 = √x2 − 4x + 11
{
{
a(a − 1) − 2 = 0, 2(a2 − 1) − 6(a − 1) ≠ 0,
解得 a = −1 ,所以 a = −1 时,l 1 ∥ l 2 . (3)因为 l 1 与 l 2 重合,所以 A 1 B 2 − A 2 B 1 = 0 且 B 1 C2 − B 2 C1 = 0,即
{
a(a − 1) − 2 = 0, 2(a2 − 1) − 6(a − 1) = 0, 2 . 3
高中数学必修2(人教A版)知识点总结含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3.3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一、学习任务 1. 2.
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与两直线的交点坐标之间的关系,体会数形结合思想,能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直线的交点坐 标. 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并能进行简单应用;会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7x − 24y + 6 −24x − 7y + 8 + − 4 = 0 ,整理得 2x + 11y + 16 = 0,即 25 25 2x + 11y + 16 = 0 为直线 b 的方程. 2×
四、课后作业
(查看更多本章节同步练习题,请到快乐学)
1. 点 (1, −1) 到直线 x − y + 1 = 0 的距离是 ( A.
前者表示点 (x, 0) 到点 (−1, −1) 的距离,后者表示点 (x, 0) 到点 (3, 2) 的距离,代数式的几 何意义为 x 轴上的点 P (x, 0) 到点 A(−1, −1) 和点 B(3, 2) 的距离之和,结合图象可知代数
P (x, 0)
A(−1, −1)
式的最小值为 AB 两点之间距离,即 y min
二、知识清单
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直线的相关计算
三、知识讲解
1.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描述: 直线 l 1 :y = k1 x + b 1 ,l 2 :y = k2 x + b 2 . 当 l 1 与 l 2 平行时,则 k1 = k2 且 b 1 ≠ b 2 ; 当 l 1 与 l 2 重合时,则 k1 = k2 且 b 1 = b 2 ;
B(3, 2) − − − − − − − − − − − − − − − = d(A, B) = √(3 + 1)2 + (2 + 1)2 = 5.
已知一直线经过点 (1, 2),并且点 (2, 3) 和 (0, −5) 到该直线的距离相等,求此直线的方程. 解:假设所求直线的斜率存在,设其方程为 y − 2 = k(x − 1),即 kx − y − k + 2 = 0. 由题意,得
由 |P A| = |P B|,得 x 2 − 4x + 11 = x2 + 2x + 5,解得 x = 1. 所以所求点 P 的坐标为 (1, 0),则 |P A| = √(1 + 1)2 + (0 − 2)2 = 2√2 . 求 y = √(x + 1)2 + 1 + √(x − 3)2 + 4 的最小值. 解:由题原式可整理得
求两平行线 l 1 :3x + 4y = 2 和 l 2 :6x + 8y = 15 间的距离. 解:法一:在直线 l 1 上任取一点 P (−1,
5 ). 4 5 则点 P (−1, ) 到直线 l 2 :6x + 8y = 15 的距离即为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因此, 4 5 ∣ ∣ ∣6 × (−1) + 8 × − 15∣ ∣ ∣ 11 4 d= = . − − − − − − 10 √6 2 + 8 2
0 + y0 2 + x0 ⎧ ⎧ ⎪ ⎪ x0 = 4 , ⎪x × +4× − 1 = 0, 2 2 5 解得 ⎨ ⎨ − 0 y 4 ⎪ ⎪ ⎩y = − 8 . ⎩ 0 ⎪ = , 0 3 5 x0 − 2
4 8 , − ),故由两点式得直线 b 的方程为 2x + 11y + 16 = 0. 5 5 方法二:设 b 上的动点 P (x, y) 关于 l :3x + 4y − 1 = 0 的对称点为 Q(x0 , y 0 ),则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O 与任一点P (x, y) 的距离|OP | = √x2 + y 2 .
点到直线的距离
点P (x 0 , y 0 ) 到直线l :Ax + By + C = 0(A 2 + B 2 ≠ 0) 的距离d =
所以 B (
⎧ ⎧ ⎪ 3 × x + x0 + 4 × y + y 0 − 1 = 0, ⎪ x0 = 7x − 24y + 6 , 2 25 解得 ⎨ ⎨ y − y2 4 −24 x − 7y + 8 0 ⎪ ⎪ ⎩ ⎩ ⎪ y0 = = , . 3 x0 − x 25
因为 Q(x 0 , y 0 ) 在 a :2x + y − 4 = 0 上,所以
解得 a = 2,所以 a = 2 时,l 1 和 l 2 重合. (4)因为 l 1 与 l 2 垂直,所以 A 1 A 2 + B 1 B 2 = 0 ,即 a + 2(a − 1) = 0 ,解得 a =
2.直线的相关计算 描述: 两条直线交点坐标 用代数方法求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只需写出这两条直线的方程,然后联立求解,若方程组有惟 一解,则两条直线相交,此解就是交点的坐标;若方程组无解,则两条直线无公共点,此时这两 条直线平行. 两点间距离公式 两点P1 (x 1 , y 1 ),P2 (x 2 , y 2 )间的距离公式|P1 P2 | = √(x2 − x1 )2 + (y 2 − y 1 )2 ,特别地,原点
⎧ ⎪ 1 ⋅ b − 2 = −1, 解得 { a = 1, ⎨ 2 a−2 a + 2 b + 2 b = 4. ⎪ ⎩2 ⋅ −4⋅ + 9 = 0, 2 2
所以所求的对称点坐标为 B(1, 4). (4)由 { 2x + y − 4 = 0, 得交点 E(3, −2),E 也在直线 b 上. 3x + 4y − 1 = 0, 方法一:在 a :2x + y − 4 = 0 上取点 A(2, 0),设 A 关于 l 的对称点为 B(x0 , y 0 ) ,则有
法二:将直线 l 2 的方程化为 3x + 4y − 由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公式得
15 = 0. 2
∣ 15 ∣ ∣ 11 ∣ )∣ ∣−2 − (− ∣ ∣ ∣ 2 ∣ ∣ 2 ∣ 11 d= = = . − − − − − − 5 10 √3 2 + 4 2
求解下列问题: (1)求点 A(3, 2) 关于点 B(−3, 4) 的对称点 C 的坐标; (2)求直线 3x − y − 4 = 0 关于点 P (2, −1) 对称的直线 l 的方程; (3)求点 A(2, 2) 关于直线 2x − 4y + 9 = 0 的对称点的坐标. (4)求直线 a :2x + y − 4 = 0 关于直线 l :3x + 4y − 1 = 0 对称的直线 b 的方程. 解:(1)设 C (x, y) ,由中点坐标公式得
|2k − 3 − k + 2| |0 + 5 − k + 2| = − − − − − − − − − − ,即 |k − 1| = |k − 7|,解得 k = 4. √1 + k 2 √1 + k2 此时直线方程为 4x − y − 2 = 0. 当所求直线斜率不存在时,可知直线方程为 x = 1,此时,点 (2, 3) 和点 (0, −5) 到直线的距 离相等且为 1 . 综上,所求直线方程为 4x − y − 2 = 0 或 x =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