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方)检验
统计方法卡方检验
统计方法卡方检验卡方检验(Chi-Square Test)是一种统计方法,用于检验两个或多个分类变量之间的关系。
它通过比较观察到的频数与期望的频数之间的差异,来判断这些变量是否独立或存在相关性。
卡方检验可以用于不同类型的问题,包括:1.两个分类变量之间的关系:例如,我们可以使用卡方检验来确定性别和吸烟偏好之间是否存在关联。
2.多个分类变量之间的关系:例如,我们可以使用卡方检验来确定教育水平、职业和收入之间是否有关联。
卡方检验的原理是基于观察到的频数与期望的频数之间的差异。
观察到的频数是指在实际数据中观察到的变量组合的频数。
期望的频数是指在假设独立的情况下,根据变量边际分布计算得到的预期频数。
卡方检验通过计算卡方统计量来衡量这两组频数之间的差异。
在进行卡方检验之前,需要设置零假设(H0)和备择假设(Ha)。
零假设通常是指两个或多个分类变量之间独立的假设,而备择假设则是指两个或多个分类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的假设。
卡方检验的计算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收集观察数据:将观察到的数据以交叉表格的形式整理起来。
表格的行和列分别代表两个或多个分类变量的不同组合,表格中的数值表示观察到的频数。
2.计算期望频数:根据变量边际分布计算得到期望频数。
期望频数是在零假设成立的情况下,根据变量边际分布计算得到的预期频数。
3.计算卡方统计量:根据观察频数和期望频数之间的差异计算卡方统计量。
卡方统计量的计算公式为:X^2=Σ((O-E)^2/E)其中,Σ代表对所有单元格进行求和,O表示观察到的频数,E表示期望频数。
4. 计算自由度:自由度(degrees of freedom)是进行卡方检验时需要考虑的自由变量或条件的数量。
在卡方检验中,自由度等于(行数 - 1)乘以(列数 - 1)。
5.查找临界值:使用给定的自由度和显著性水平(通常为0.05)查找卡方分布表格,以确定接受或拒绝零假设。
6.比较卡方统计量和临界值:如果卡方统计量大于临界值,则拒绝零假设,认为两个或多个分类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如果卡方统计量小于临界值,则接受零假设,认为两个或多个分类变量之间独立。
第四章 卡方检验
4.1 适合度检验
④ SPSS 点击确定。再点击菜单分析→非参数检验 →旧对话框→卡方:
4.1 适合度检验
④ SPSS
弹出对话框,将数量选择到检验变量列表中,在 期望值下面选择值,按比例从小到大分别输入1, 添加,3,添加:
4.1 适合度检验
④ SPSS
点击确定,即可得到结果:
4.1 适合度检验
② SPSS 点击继续,返回上级对话框,点击确定,得到结果:
df=1时,需要看连续校正的卡方值,为23.174,对应的p值为0.000, 小于0.01表明两种人群的气管炎患病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4.2.1.1 需要校正的四格表资料的χ2检验
例 某医师欲比较胞磷胆碱与神经节苷酯治疗脑 血管疾病的疗效,将78例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 为两组,结果见表。问两种药物治疗脑血管疾病 的有效率是否相等?
4.1 适合度检验
④ SPSS 定义变量,输入数据,点击菜单数据→
加权个案,弹出对话框,选择加权个案, 将数量选择到频率变量下面,点击确定。 再点击菜单分析→非参数检验→旧对话框 →卡方,弹出对话框,将数量选择到检验 变量列表中,在期望值下面选择值,按比 例从小到大分别添加1,3,32×2表)分析:
4.2.1.3 四格表资料的Fisher确切概率法
① DPS 立刻得到结果:
4.2.1.3 四格表资料的Fisher确切概率法
② SPSS 定义变量,输入数据,点击菜单数据→加权个案,弹
出对话框,选择加权个案,将数量选择到频率变量下面, 点击确定。点击菜单分析→描述统计→交叉表:
4.2.1.1 需要校正的四格表资料的χ2检验
① DPS 在DPS中输入数据,选择数据,点击菜单分类
数据统计→四格表→四格表(2×2表)分析:
卡方检验名词解释
卡方检验名词解释
卡方检验属于非参数检验,由于非参检验不存在具体参数和总体正态分布的假设,所以有时被称为自由分布检验。
参数和非参数检验最明显的区别是它们使用数据的类型。
非参检验通常将被试分类,如民主党和共和党,这些分类涉及名义量表或顺序量表,无法计算平均数和方差。
卡方检验分为拟合度的卡方检验和卡方独立性检验。
我们用几个例子来区分这两种卡方检验:
•对于可口可乐公司的两个领导品牌,大多数美国人喜欢哪一种?•公司采用了新的网页页面B,相较于旧版页面A,网民更喜欢哪一种页面?
以上两个例子属于拟合度的卡方检验,原因在于它们都是有关总体比例的问题。
我们只是将个体分类,并想知道每个类别中的总体比例。
它检验的内容仅涉及一个因素多项分类的计数资料,检验的是单一变量在多项分类中实际观察次数分布与某理论次数是否有显著差异。
拟合度的卡方检验定义:
主要使用样本数据检验总体分布形态或比例的假说。
测验决定所获得的的样本比例与虚无假设中的总体比例的拟合程度如何。
拟合度的卡方检验又叫最佳拟合度的卡方检验,为何取名“最佳拟合”?这是因为最佳拟合度的卡方检验的目的是比较数据(实际频数)与虚无假设。
确定数据如何拟合虚无假设指定的分布,因此取名“最佳拟合”。
关于拟合度的卡方检验有一些翻译上的区别,其实表达的是一个意思:
拟合度的卡方检验=卡方拟合优度检验=最佳拟合度卡方检验
以下统称:卡方拟合优度检验
卡方统计的公式:卡方卡方=χ2=Σ(fo−fe)2fe
公式中O代表observation,即实际频数;E代表Expectation,即期望频数。
卡方检验医学统计学
卡方检验医学统计学卡方检验是医学统计学中最常用的检验方法之一,它可用于测量两组数据之间的关联性。
在研究中,我们常常需要探究二者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联,卡方检验就是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利器。
卡方检验的原理卡方检验的原理是基于期望频数和实际频数的差异来检验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期望频数指的是在假设两个变量独立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根据样本量和其他条件,计算出不同组之间的理论值。
而实际频数则是实验中观察到的实际结果。
卡方检验的步骤如下:1.建立零假设和备择假设。
零假设指的是假设两个变量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备择假设则是反之。
2.确定显著性水平 alpha,通常取值为0.05。
3.构建卡方检验统计量。
计算方法为将所有观察值与期望值的差平方后,再除以期望值的总和。
4.根据自由度和显著性水平,查卡方分布表得到 P 值。
5.如果 P 值小于显著性水平,拒绝零假设;否则无法拒绝零假设。
卡方检验的应用卡方检验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其中医学统计学是最为常见的一个。
卡方检验可以用来分析两个疾病之间的相关性或者测量一种治疗方法的效果。
举个例子,某药厂要研发一种新的药物来治疗心脏病。
为了验证该药的疗效,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 人。
在 6 个月的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分别有 10 人和 15 人痊愈了。
卡方检验的作用就在于此时可以用来检验两组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除了医学统计学之外,卡方检验在社会学、心理学、市场营销、物理等领域也都有广泛应用。
卡方检验的限制虽然卡方检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实验和研究中,但它也有着自己的限制。
其中比较明显的一点就是对样本量有一定的要求。
当样本量较小的时候,期望频数的计算就会出现一定的误差,进而导致检验结果不准确。
此外,在面对非常态分布数据时,卡方检验也会出现问题。
当数据呈现正态分布时,卡方检验的准确性最高。
然而,实际上,很多数据都呈现出非正态分布,这时需要使用一些修正方法来解决。
卡方检验是医学统计学中最常用的统计方法之一,它可以用来测量两个变量之间的关联性。
卡方检验的计算步骤
卡方检验的计算步骤
卡方检验是一种常用的统计学方法,用于检验两个或多个分类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的关联性。
以下是卡方检验的计算步骤:
1.提出假设:根据研究问题,确定检验的假设,通常有两个假设:
-H0:两个分类变量之间不存在关联性;
-H1:两个分类变量之间存在关联性。
2.计算期望频数:根据样本数据,计算每个单元格(即每个交叉分类)的期望频数。
期望频数等于每个类别在样本中的频率乘以总样本量。
3.计算卡方值:根据期望频数和实际频数,计算卡方值。
卡方值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O表示实际频数,E表示期望频数。
4.确定自由度:卡方检验的自由度等于行数减去1乘以列数减去1。
5.查找临界值:根据自由度和显著性水平(通常为0.05或0.01),查找卡方分布表中的临界值。
6.作出决策:如果卡方值大于临界值,则拒绝H0,接受H1,认为两个分类变量之间存在关联性。
如果卡方值小于临界值,则不能拒绝H0,认为两个分类变量之间不存在关联性。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卡方检验时,需要注意样本量是否足够大,以及分类变量的类别是否存在不均衡的情况。
如果存在这些情况,可能会导致检验结果不准确。
08卡方检验
知识分子
25
11
4. 初步统计频数卡方独立性检验:SPSS
New file > Variable View > define variables Data View > input data Data > Weight Cases > “Counts” to be weighted Run “Crosstabs” analysis
统计方法与数据分析
第七讲 卡方检验
1. 卡方检验:概述
卡方(Chi-square), 数学符号表示为χ2, 是一种非 参数检验方法。它适用于比较两组(或以上)互斥 的频数数据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卡方比较的是观测频数(observed frequency)和 期待频数(expected frequency)之间的比例,以 考察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期待频数也称理论频数,通常是指假定各组均等的 频数。
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对语言教学影响因素的看法受教龄的 影响显著(χ2=35.300,df=2,p<0.05)。教龄5年以上的教 师认为语言/学习因素是主要的;教龄5年以下的教师认为 环境和学习者因素是主要的(下表)。这可能是因为…
4. 初步统计频数卡方独立性检验:练习
一项研究得到家庭背景不同的学生(农民、干部、 知识分子)的英语学习成绩(及格、不及格)。 现要考察“家庭背景”与“英语成绩”之间是否 彼此独立?
卡方拟合检验SPSS结果(2)
卡方拟合检验结果在论文中的呈现方式
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双语教师的课堂用语有显著差异 (χ2=340.556,df=5,p<0.05)。大多数双语教师使用英语 的量多于汉语,或至少英语汉语使用比例差不多。仅使用 英语或汉语授课的教师极少(下表)。这可能是因为…
9第八章 卡方检验
也称卡方检验。 检验也称卡方检验 χ2 检验 也称卡方检验 。 是英国统计 学家Pearson于 1900年提出的一种应 于 学家 年提出的一种应 用范围很广的假设检验方法, 用范围很广的假设检验方法,可用于 检验两个率间的差异; 检验两个率间的差异 ; 检验多个率 (或构成比 间的差异;判断两种属性 或构成比)间的差异 或构成比 间的差异; 或现象间是否存在关联性; 或现象间是否存在关联性;了解实际 分布与某种理论分布是否吻合; 分布与某种理论分布是否吻合;判断 两个数列间是否存在差异等。 两个数列间是否存在差异等。
计算公式
(a + b)!(c + d )!(a + c)!(b + d )! P= a!b!c!d!n!
式中a、b、c、d 和n的意义同前 , !为阶乘符号。0!= 1, 为阶乘符号。 1!= 1 ,3!= 3×2×1 = 6。
(三)求P值的步骤
• 1 . 列四格表 。 使四格表周边合计数 列四格表。 不变, 不变 , 依次增减四格表中任一格子 的数据,列出所有可能的四格表。 的数据,列出所有可能的四格表。 • 列四表格的数量 = 最小合计数 + 1 。 列四表格的数量= 最小合计数+ • 如例 8 -3 , 增减 a 格的数据 ,得 9 个 如例8 格的数据, 四格表。 四格表。
χ2分布的特点
• ⑴ χ2 分布的形状依赖于 ν 的大小 : 当 ν≤2 时 , 曲线呈 L 型 ; 随着 ν 的增加 , 曲线呈L 的增加, 曲线逐渐趋于对称; →∞时 曲线逐渐趋于对称 ; 当 ν→∞ 时 , 分布 趋近于正态分布。 趋近于正态分布。 • ⑵χ2分布具有可加性:如果两个独立的 分布具有可加性: 随机变量X1和X2分别服从ν1和ν2的χ2分 那么它们的和( 也服从( 布,那么它们的和(X1+X2)也服从(ν1+ ν2)的χ2分布。 分布。
卡方检验的原理和内容公式原理
卡方检验是一种统计检验方法,其原理是比较理论频数和实际频数的吻合度或拟合优度。
基本思想是通过统计样本的实际观测值与理论推断值之间的偏离程度,来判断理论值是否符合。
卡方检验的应用范围包括检验某个连续变量或离散变量是否与某种理论分布接近,即分布拟合检验;以及检验类别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即列联分析。
卡方检验的基本公式是卡方值,它是由实际频数和理论频数之间的差的平方与理论频数的比值计算得出的。
卡方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卡方值=∑(实际频数-理论频数)^2 / 理论频数
其中,∑表示求和,实际频数和理论频数分别表示观测频数和期望频数。
如果卡方值越大,说明观测频数和期望频数之间的偏离程度越大;如果卡方值越小,说明观测频数和期望频数之间的偏离程度越小,越趋于符合。
需要注意的是,卡方检验的前提假设是样本数据服从卡方分布,且样本量足够大。
同时,卡方检验对于样本量较小的数据可能不太稳定,此时可以考虑使用其他统计方法如Fisher's exact test等。
卡方检验的简单计算方法
卡方检验的简单计算方法卡方检验是用来检验两个分类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关联的统计方法。
它的原理是通过比较实际观察值与期望理论值之间的差异,判断二者是否相似,从而判断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关联。
在进行卡方检验的计算中,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步骤:1.假设和设定卡方检验需要假设两个分类变量之间没有关联,这是零假设,即H0:两个变量之间没有关联。
备择假设是H1:两个变量之间存在关联。
2.构建列联表列联表是用来整理并展示两个变量的分布情况的一个表格。
将两个变量的所有可能取值组合成一个表格,结合样本数据,填写各个单元格的频数。
3.计算期望理论值根据零假设,假设两个变量之间没有关联,可以根据边际总和和各个单元格的分布情况,计算得到期望理论值。
期望理论值的计算公式为:期望理论值=(行边际总和*列边际总和)/总样本量。
4.计算卡方值卡方值是衡量实际观察值与期望理论值之间差异的统计量。
卡方值的计算公式为:X²=Σ((观察值-期望值)²/期望值)。
5.确定自由度自由度是指变量可以独立取值的数量。
计算自由度的公式为:自由度=(行数-1)*(列数-1)。
自由度的确定对后续卡方分布的查表有重要意义。
6.查表确定临界值根据自由度,可以查找卡方分布表,找到对应的临界值,即卡方临界值。
卡方临界值是用来判断是否拒绝零假设的标准。
7.比较计算值与临界值将计算得到的卡方值与查表得到的卡方临界值进行比较。
如果计算值大于临界值,则拒绝零假设,即两个变量之间存在关联。
8.统计意义和结论根据卡方检验的结果,可以得出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关联的结论。
如果拒绝了零假设,则说明两个变量之间存在关联;否则,无法得出关联的结论。
需要注意的是,卡方检验的计算只能对两个分类变量之间的关联性进行检验,如果变量间的关系为线性关系,则可以使用相关分析或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更详细的分析。
另外,在实际使用中,可以使用统计软件进行卡方检验的计算,避免繁琐的手工计算过程。
卡方检验详述
卡方检验什么是卡方检验卡方检验是一种用途很广的计数资料的假设检验方法。
它属于非参数检验的范畴,主要是比较两个及两个以上样本率( 构成比)以及两个分类变量的关联性分析。
其根本思想就是在于比较理论频数和实际频数的吻合程度或拟合优度问题。
它在分类资料统计推断中的应用,包括:两个率或两个构成比比较的卡方检验;多个率或多个构成比比较的卡方检验以及分类资料的相关分析等。
卡方检验的基本原理卡方检验是以χ2分布为基础的一种常用假设检验方法,它的无效假设H0是:观察频数与期望频数没有差别。
该检验的基本思想是:首先假设H0成立,基于此前提计算出χ2值,它表示观察值与理论值之间的偏离程度。
根据χ2分布及自由度可以确定在H0假设成立的情况下获得当前统计量及更极端情况的概率P。
如果P值很小,说明观察值与理论值偏离程度太大,应当拒绝无效假设,表示比较资料之间有显著差异;否则就不能拒绝无效假设,尚不能认为样本所代表的实际情况和理论假设有差别。
卡方值的计算与意义χ2值表示观察值与理论值之问的偏离程度。
计算这种偏离程度的基本思路如下。
(1)设A代表某个类别的观察频数,E代表基于H0计算出的期望频数,A与E之差称为残差。
(2)显然,残差可以表示某一个类别观察值和理论值的偏离程度,但如果将残差简单相加以表示各类别观察频数与期望频数的差别,则有一定的不足之处。
因为残差有正有负,相加后会彼此抵消,总和仍然为0,为此可以将残差平方后求和。
(3)另一方面,残差大小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相对于期望频数为10时,期望频数为20的残差非常大,但相对于期望频数为1 000时20的残差就很小了。
考虑到这一点,人们又将残差平方除以期望频数再求和,以估计观察频数与期望频数的差别。
进行上述操作之后,就得到了常用的χ2统计量,由于它最初是由英国统计学家Karl Pearson在1900年首次提出的,因此也称之为Pearson χ2,其计算公式为:其中,Ai为i水平的观察频数,Ei为i水平的期望频数,n为总频数,pi为i水平的期望频率。
医学统计方法之卡方检验
医学统计方法之卡方检验卡方检验,又称卡方分布检验(Chi-Square Test),是一种常用的统计方法,用于检验两个或多个分类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本文将详细介绍卡方检验的原理、应用范围以及具体的步骤。
一、原理:卡方检验的原理是基于卡方分布的性质。
卡方分布是指具有自由度的正态分布的平方和,记为χ^2(k),其中k为自由度。
在卡方检验中,我们将观察到的频数与理论预期频数进行比较,从而判断两个或多个分类变量之间的差异是否显著。
二、应用范围:卡方检验广泛应用于医学研究中的数据分析,尤其是在对两个或多个分类变量之间的关联进行检验时。
常见的应用场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检验观察频数与理论预期频数之间的差异,以判断观察结果是否与理论预期相符。
2.检验两个或多个分类变量之间的关联性,以确定它们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3.比较两个或多个群体在一个或多个分类变量上的分布差异,从而判断它们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三、步骤:卡方检验的主要步骤包括以下几个:1. 建立假设:首先需要明确检验的假设。
在卡方检验中,通常有两种假设:“原假设”(null hypothesis,H0)和“备择假设”(alternative hypothesis,H1)。
原假设通常表示没有差异或关联,备择假设则表示存在差异或关联。
2.计算期望频数:根据原假设,计算出理论预期频数。
理论预期频数是基于既定的分布假设和样本总体的参数计算得出的。
3.计算卡方值:将观察频数与理论预期频数进行比较,计算出卡方值。
卡方值是观察频数与理论预期频数之间的差异的平方和。
4.确定自由度:根据检验问题的具体情况确定自由度。
在卡方检验中,自由度通常由分类变量的水平数目决定。
5.查表找出p值:根据卡方分布表,找出相应自由度下的临界值。
将计算得到的卡方值与临界值进行比较,确定其显著性水平。
p值是指在原假设成立的前提下,观察到的差异大于或等于当前差异的概率。
6.做出判断:根据p值与显著性水平的比较,做出判断是否拒绝原假设。
卡方检验
例3 大量的研究表明,人群中超常儿童的比率为3%。最 近有人对某班54名学生做了一项智力测查,结果发现有 两名学生的智力属于超常,问该班超常儿童的比率与普 通人群中超常儿童的比率是否相同?
解: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数据列表:
超常
非超常
N
f
1.62
52.38
54
e
f
2.00
52.00
0
根据自由度df=1查附表6,得
二、卡方检验的统计量
卡方检验是对由样本得来的实际频数与理论频数 的分布是否有显著性差异所进行的检验。其计算 公式为:
2 f0 fe 2
fe
f 表示实际频数 0
f 表示理论次数 e
• 例:抛投一枚硬币80次,结果正面朝上46次,反面朝 上34次,问该枚硬币质地是否均匀? 从理论上讲,抛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正反面朝上的 概率相等,那么如果抛投硬币80次,正面或反面朝上 的理论频数均为80/2=40次。这样,实际频数(正 面朝上46次,反面朝上34次)与理论频数(正面与反
反对 21 30 -9
81
2.7
总 和 60 60
5.4
自由度为: df = k -1=1
3.统计决断
查χ2值表,当 df =1 时
2 (1)0.05
3.84
2 (1)0.01
6.63
计算结果为: χ2=5.4*
3.84 <χ2= 5.4 < 6.63,则 0.05 > P > 0.01
结论:学生对高中文理分科的态度有显著差异。
2. 计 算
表9-5 学生干部性别比例的χ2检验计算表
fo
2
fe fo fe f0 fe 0.5
卡方检验
3459.5(E1) 3459.5(E2) 6919
-22.5 +22.5 0
0.1463 0.1463 0.2926
此处要推论是否符合1∶1分离,只要看观察次数与理 论次数是否一致,故可用 测验:
(1)设立无效假设,即假设观察次数与理论次数的差 异由抽样误差所引起,即H0:花粉粒碘反应比例为1∶1 与HA:花粉粒碘反应比例不成1∶1。 (2)确定显著水平 =0.05。
a11 a21 C1
a12 a22 C2
R1 R2 n
(5· 16)
如本例各观察次数代入(5· 16)可得:
二、2×C表的独立性测验
2×C表是指横行分为两组,纵行分为C≥3组的相依表资
料。 在作独立性测验时,其 c≥3,故不需作连续性矫正。 =(2-1)(c-1)=c-1。由于
[例5.9] 进行大豆等位酶Aph的电泳分析,193份野生大
为1∶1,由此可以计得3437+3482=6916粒花粉中,蓝色
反应与非蓝色反应的理论次数应各为3459.5粒。设以O代 表观察次数,E代表理论次数,可将上列结果列成表
玉米花粉粒碘反应观察次数与理论次数
碘反应
观察次数(O) 理论次数(E)
O-E
(O-E)2/E
蓝色 非蓝色 总数
3437(O1) 3482(O2) 6919
(5· 17)
横行因素
纵 行 因 素
1 2 … i … c
总
计
1
2 总 计
a11
a21 C1
a12
a22 C2
…
… …
a1i
a2i Ci
…
… …
a1c
a2c Cc
R1
R2 n
卡方检验的应用条件和原理
卡方检验的应用条件和原理什么是卡方检验?卡方检验是一种用于比较两个或多个分类变量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的统计方法。
它基于观察值与期望值之间的差异,通过计算卡方值和查表得出结果。
卡方检验广泛应用于医学、社会科学、市场调查等领域。
卡方检验的原理卡方检验的原理基于卡方统计量的计算。
卡方统计量(χ²)是一种非负值,其计算公式如下:$\\chi^{2} = \\Sigma \\frac{(O_{ij} - E_{ij})^{2}}{E_{ij}}$其中,O ij是观察频数,表示实际观察到的某个组合的次数;E ij是期望频数,表示在假设成立的情况下,某个组合的理论次数。
卡方检验的原理是假设原始数据服从某种特定的分布(通常是期望频数分布),然后通过计算卡方统计量来检验观察频数与期望频数之间的差异。
如果差异显著,则可以拒绝原假设,认为变量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卡方检验的应用条件卡方检验的应用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变量的类型卡方检验适用于两个或多个分类变量之间的比较。
分类变量是指被观察对象可以被分为有限个互斥的组别,例如性别(男、女)、教育程度(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
2. 样本数量卡方检验要求样本数量足够大,以满足检验的统计功效。
一般来说,每个组别的期望频数不应小于5,否则卡方检验的结果可能不可靠。
3. 数据的独立性卡方检验假设观察数据是独立的,即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如果数据存在相关性或者重复观察现象,卡方检验结果可能会失真。
4. 原假设的满足卡方检验依赖于对原假设的明确表述。
原假设是关于样本或总体分布的猜想,一般是指变量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如果原假设无法明确表述或者不满足,卡方检验的结果可能无法得出有效结论。
如何进行卡方检验?进行卡方检验的主要步骤如下:1.确定原假设和备择假设:根据研究问题和数据特点,明确要检验的变量和假设。
2.计算观察频数和期望频数:根据实际观察数据和原假设,计算出各个组别的观察频数和期望频数。
卡方检验解释
(四)卡方检验的连续性校正问题
反对依据是:经连续性校正后,P值有过分 保守之嫌。此外,Fisher确切概率法建立在 四格表双边固定的假定下,而实际资料则 是单边固定的四格表,连续性校正卡方检 验的P值与Fisher确切概率法的P值没有可 比性。
• 就应用而言,无论是否经过连续性校 正,若两种检验的结果一致,无须在 此问题上纠缠。但是,当两种检验结 果相互矛盾时,如例7-2,就需要谨 慎解释结果了。
24.08, P0.05
结论与之相反。
(四)卡方检验的连续性校正问题
赞成依据是:这样做可使卡方统计量抽样 分布的连续性和平滑性得到改善,可以降 低I类错误的概率,连续性校正后的卡方检 验,其结果更接近于Fisher确切概率法。不 过,校正也不是无条件的,它只适合于自 由度为1时,样本含量较小,如n<40,或 至少有一个格子的理论频数太小,如T<5 的情形。
• 为客观起见,建议将两种结论同时报 告出来,以便他人判断。当然,如果 两种结论一致,如均为或,则只报道 非连续性检验的结果即可。
第二节、两相关样本率检验 (McNemar检验)
配对四格表资料的 2 检验
与计量资料推断两总体均数是否 有差别有成组设计和配对设计一样, 计数资料推断两个总体率(构成比) 是否有差别也有成组设计和配对设计, 即四格表资料和配对四格表资料。
理论频数由下式求得:
TRC
nR nC n
式中,TRC 为第R 行C 列的理论频数 nR 为相应的行合计 nC 为相应的列合计
检验统计量 2 值反映了实际频数与 理论频数的吻合程度。
若检验假设H0:π1=π2成立,四个格子的实际 频数A 与理论频数T 相差不应该很大,即统计量
不应该很大。如果 2 值很大,即相对应的P 值很
卡方检验原理和公式
卡方检验原理和公式好嘞,以下是为您生成的文章:在咱们的统计学世界里,卡方检验可是个相当重要的角色。
它就像是一个超级侦探,能帮咱们找出数据背后隐藏的秘密。
先来说说卡方检验的原理。
想象一下,咱们有一堆数据,就像是一堆五颜六色的糖果。
卡方检验呢,就是要看看这些糖果的分布是不是符合咱们预期的模式。
比如说,咱们预期红色糖果应该占 30%,蓝色糖果应该占 50%,绿色糖果应该占 20%。
然后咱们实际数一数,发现红色的只有 20%,蓝色的有 60%,绿色的还是 20%。
这时候卡方检验就出马了,它要判断这种差异是纯属巧合,还是真的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那卡方检验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其实它是通过比较观察值和期望值之间的差异来判断的。
如果观察值和期望值相差不大,那可能就是随机波动,没什么大问题;但如果相差太大,那就得引起咱们的注意啦,可能有一些因素在影响着结果。
接下来,咱们聊聊卡方检验的公式。
卡方值= Σ(观察值- 期望值)² / 期望值。
这个公式看起来有点复杂,但是别怕,咱们慢慢拆解。
就拿一个班级的考试成绩来举例吧。
假设咱们预期这个班级的优秀率是 20%,良好率是 50%,及格率是 25%,不及格率是 5%。
然后实际统计下来,优秀的有 15 人,良好的有 40 人,及格的有 30 人,不及格的有 5 人。
这个班级一共 90 人。
那期望值分别就是 18 人(90×20%)是优秀,45 人(90×50%)是良好,22.5 人(90×25%)是及格,4.5 人(90×5%)是不及格。
然后咱们来计算卡方值,先算优秀这部分:(15 - 18)² / 18 ≈ 0.5 。
良好这部分:(40 - 45)² / 45 ≈ 0.556 。
及格这部分:(30 - 22.5)² / 22.5 = 5 。
不及格这部分:(5 - 4.5)² / 4.5 ≈ 0.111 。
卡方检验应用条件
卡方检验应用条件
卡方检验是一种用于检验两个或多个类别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关联的统计方法。
卡方检验的应用条件有以下几点:
1. 变量类型:卡方检验适用于对两个或多个分类变量的关联性进行分析。
分类变量是指变量的取值属于有限个类别,不是连续的。
2. 样本独立性:卡方检验假设样本是独立的,即每个样本的观测值之间相互独立。
如果样本之间存在相关性或依赖关系,卡方检验的结果可能不准确。
3. 样本数量:当样本数量足够大时,卡方检验的结果更为可靠。
通常,如果每个分类变量的每个类别都有超过5个样本的期望频数,则可以使用卡方检验。
4. 期望频数:卡方检验基于观察频数和期望频数之间的差异来判断变量之间的关联性。
期望频数是根据样本边际分布计算出来的,在期望频数小于5的情况下,卡方检验的结果可能不准确。
如果有多个类别的期望频数小于5,可以考虑进行类别合
并或使用其他方法。
总之,卡方检验适用于分类变量之间的关联性分析,需要满足样本独立性和足够的样本数量,同时期望频数也应大于等于5。
卡方检验校正公式计算
卡方检验校正公式计算
卡方检验是一种用于确定两个分类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的统计方法。
在进行卡方检验时,我们通常会计算卡方值,并进行校正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以下是关于卡方检验校正公式的一些解释和计算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卡方检验的原假设和备择假设。
在进行卡方检验时,原假设通常是两个变量之间不存在相关性,备择假设则是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
卡方值的计算公式为:
χ² = Σ((观察频数期望频数)² / 期望频数)。
其中,观察频数是实际观察到的频数,期望频数是根据原假设计算出的在各个类别中预期的频数。
进行卡方检验时,通常会使用自由度来校正卡方值。
自由度的计算方法是自由度 = (行数-1) (列数-1)。
校正后的卡方值将会与卡方分布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拒绝原假设。
在计算卡方检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到如果期望频数小于5,或者样本量很小时,可能需要使用修正的卡方检验方法,如Yates 校正或Fisher精确检验,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总之,卡方检验校正公式的计算涉及到卡方值的计算以及自由度的确定,同时需要注意样本量和期望频数的情况,以选择合适的校正方法。
希望以上解释能够帮助你理解卡方检验校正公式的计算方法。
卡方检验的概念
卡方检验的概念嘿,朋友!咱们来聊聊卡方检验这个听起来有点神秘的家伙。
您知道吗,卡方检验就像是一位严谨的裁判员,在数据的赛场上明察秋毫。
它到底是啥呢?简单说,卡方检验就是用来瞧瞧实际观察到的数据和咱们预期的数据之间,到底有多大的差别。
比如说,咱们想知道某种药物对治疗某种疾病到底有没有效果。
我们就可以用卡方检验来对比吃了药和没吃药的人群中,病好的人数是不是有明显的不同。
这就好像您去菜市场买菜,您预期花 50 块能买到一堆新鲜的好菜,结果只买到了一点点不太新鲜的,这和您的预期差别很大,您肯定不乐意,对吧?卡方检验就是来判断这种“不乐意”的程度有多大。
再打个比方,假如咱们想研究不同地区的人们对某种品牌的喜好程度是不是一样。
通过调查收集数据,然后用卡方检验来瞅瞅实际的情况是不是和我们一开始想的一样。
要是不一样,那差别在哪儿?这就好比您满心期待一场精彩的演出,结果却发现和想象的完全不同,那得多失望呀!卡方检验就是来告诉您,这失望到底有多大。
卡方检验在很多领域都大显身手呢!像是医学研究中,判断新的治疗方法是不是真的有效;社会学研究里,看看不同群体的行为模式是不是有显著差异;市场调查中,搞清楚消费者对产品的偏好是不是符合预期。
您想啊,如果没有卡方检验,我们怎么能在一堆杂乱的数据里找到有用的信息,怎么能判断我们的假设是对是错呢?那不就像在黑暗中摸索,找不到方向嘛!卡方检验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数据背后隐藏的秘密之门,让我们看清真相。
它虽然看起来有点复杂,但只要您用心去理解,就会发现它其实是我们探索未知的得力助手。
所以说,学会卡方检验,就等于给自己装备了一件强大的工具,能在数据的海洋里畅游无阻,发现更多有价值的东西!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46 30 108
36
36 36 108
(3) 将实际频数和理论频数带入公式,计算出 x 2值
x2
(f
o
f
e
1
)2
f
36
2 2 2 32 36 46 36 30 36 x2
36
36
2.11 (ns)
(二) 根据分类组数找出临界值
结论:没有把握说该地区幼儿这三类健康状况的人数 是不相同的
2.独立性检验
例:某幼儿园大班共有幼儿60人,喜欢智力游戏54人;小班共有 幼儿55人,喜欢智力游戏35人。 问:幼儿对这种智力游戏的喜欢程度与年级高低是否有关系?
这是同时按两个属性进行分类的例子: (1) 按年级分类:大班;小班 (2)按态度分类:喜欢;不喜欢
2
x220.01
(2)结论:有很大把握说幼儿对这种治理游戏的喜爱程度与 年级高低有关系.
例 按照两种标志进行分类的双向表x2检验 某地区幼教组在“家庭环境因素与幼儿自信心关系”的研究中,随机 抽取了116名幼儿,经测定得出如下结果。试问幼儿自信心的强弱与家 庭结构有无关系?
幼儿自信心 强 弱
df=K-1(K表示组数)
df 3 1 2
(三) 判断样本数的差异是否有显著意义(下表)
x2 检验的显著特性水平表
x2 的值 x2 <0.05 0.05 ≤ x2<0.01 P值 P>0.05 0.05≥P>0.01 显著性 ns(不显著) *(显著)
x2≥0.01
P≤0.01
**(非常显著)
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x 2 值越小,(若处于不显著意义)说明分类的两种属性
2 x 例1解:(一)计算 值的步骤: 先计算理论频数 f e
∵
N 108
1 K 3
∴
f
1 108 × 36 e 3
(2) 在根据实际频数和理论频数编制一张统计表
健康状况
实际人数(
f0 )
理论人数(
fe )
很好
例2解:(一)计算 x 2 值的步骤:
(1)先将实际频数列成一张双向表
班级 大班 小班 Nc 喜欢 54 35 89 不喜欢 6 20 26 Nr 60 55 115(N)
(2)将各个数值带入公式, 计算出 x 值
x 2 N (
2
2
f N N
o R
2
1)
c
542 352 62 202 x 115 1 60 89 55 89 60 26 55 26 11.399
NC
小家庭 26 32 58
三代同堂 28 14 42
扩大家庭 6 10 16
116(
NR
60 56
N
)
[检验]
x 2 N (
f N N
o R
2
1)
c
116
262 322 282 142 62 102 1 60 58 56 58 60 42 56 42 60 16 56 16 6.16 *
检验可以用来检验各种实际频数与理论频数是否吻合
例:从某地区数万名幼儿中随机抽取108名进行体格检查,结果是:
健康状况很好 32名 健康状况中等 46名 健康状况较差 30名 问:该地区幼儿的这三类健康状况的人数是否相同?
(1)实际频数 即:好32;中46;差30
(2)理论频数 本例,假若该地区幼儿这三类健康状况的人数相同 的话,那么在理论上每一类别的人数应占总人数三分之一。所以
理论频数是 108
1 36 3
x
2 值是检验实际频数与理论频数之间差异程度的指标
x 2值越大:说明两者相差越大 x x 2等于零:说明两者完全吻合
2值越小:说明两者越接近值
x2值
0
x 2 值又是判断两类属性是否相互关联的指标。 x 2 值越大,(若达到显著性意义)说明分类的两种属性是相
互影响、关联的。
x (卡方)检验
一、x 2 检验的概述 什么是 x 检验
2
x
2
2
(f
o
f
e
f
e
)2
——判断实际观测到的频数与有关总体的理论频
数是否一致,或者判断多组计数资料是相互关联 还是彼此独立的一种差异显著性检验。
2 检验又称频数差异显著性检验,检验可以帮助我们 解决有关计数资料的检验问题。
x
1.
x
2
df 2 1 3 1 2
2 2 x x 5 . 991 查表得 , 20.05 2 0.01 9.210
∵
x 2 x220.05 ,∴P<0.05,表示差异显著。
结论:有把握判断该地区幼儿自信心的强弱与其家庭结构有关 系。
(X2值表P412)
2 2 2 x 5 . 991 x x 查 值表得,20.05 2 0.01 9.210
∵x2< x2(df)0.05
∴P>0.05,表示差异不显著 (四)对总体频数有无差异作出判断 当样本频数的差异不显著时,就没有把握判断总体频数 之间存在差异;或者说没有把握判断这两类属性是相互 影响'相互关联的.
**
(二) 根据分类组数找出临界值。 df=(R-1)(C-1) (R 表示横行的分组数 C表示 纵列的分组数 ) df=(2-1)×(2-1)=1 (三) 判断样本数的差异是否有显著意义 查x2 值表得, x2(1)0.05=3.841, x2(1)0.01=6.635 (四)对总体频数有无差异做出判断 (1)判断样本频数的差异是否有显著性意义 ∵ x > x2(1)0.01=6.635 ∴P<0.01,表示样本实际频数和理论频数的差异非常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