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 第2章 2.3数学归纳法课件 新人教B版选修2-2
高中数学选修2-2优质课件:2.3 数学归纳法(二)
课堂小结 1.数学归纳法证明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包括等式、不 等式、数列问题、整除问题、几何问题等. 2.证明问题的初始值n0不一定,可根据题目要求和问题 实际确定n0. 3.从n=k到n=k+1要搞清“项”的变化,不论是几何元 素,还是式子,一定要用到归纳假设.
(2)证明:a1+1 b1+a2+1 b2+…+an+1 bn<152. 证明 a1+1 b1=16<152. n≥2时,由(1)知an+bn=(n+1)(2n+1)>2(n+1)n. 故a1+1 b1+a2+1 b2+…+an+1 bn<16+122×1 3+3×1 4+…+nn1+1
=16+1212-13+13-14+…+1n-n+1 1=16+1212-n+1 1<16+14=152. 综上,原不等式成立.
规律方法 探索性命题是试题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 此种问题未给出问题的结论,往往需要由特殊情况入手, 归纳、猜想、探索出结论,然后再对探索出的结论进行 证明,而证明往往用到数学归纳法.这类题型是考试热点 之一,对培养创造性思维具有很好作用.
跟踪演练4 设数列 {an}的前n项和为Sn,满足Sn=2nan+1-3n2- 4n,n∈N*,且S3=15. (1)求a1,a2,a3的值; 解 由题意知S2=4a3-20, ∴S3=S2+a3=5a3-20. 又S3=15,∴a3=7,S2=4a3-20=8. 又S2=S1+a2=(2a2-7)+a2=3a2-7, ∴a2=5,a1=S1=2a2-7=3. 综上知,a1=3,a2=5,a3=7.
4k2+8k+4
>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k+1=2
= 2k+1
2
2k+1
4k2+8k+3 2k+3· 2k+1 2k+1+1
人教版选修2-2第二章 3数学归纳法(上)-广东省肇庆市肇庆学院附属中学高二数学2020春(共25张
........ 10个圆片的时候: 210 1 问题3:n个圆片的时候是 ? 次
an 2n 1
二、数学归纳法类比 多米诺骨牌效应 探究一:多米诺骨牌都倒下的关键点是什么?
二、数学归纳法雏形:多米诺骨牌效应 (1)第一块骨牌倒下; (2)任意相邻的两块骨牌,前一块倒下一定导致后一块倒下.
条件(1)的作用是什么?
基础自测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3nn3(n3,nN), 第一步应验证( C )
A.n 1
B.n 2
C.n 3
D.n 1
注意:有些问题中验证的初始值不一定是1.
基础自测3.在应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凸n边形的对角线有 第一步检证n等于( C )
1 2
n(n
3)
条时,
A.n 1
B.n 2
C.n 3
D.n 1
注意:当n<3时构不成多边形,且由
1 n(n 3) 2
可知 n 3
.
技能2:能弄清两端项的情况
例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 1+2+3+…+(2n+1)=(n+1)(2n+1) 当n=1时,左边所得项是 1_+_2_+__3___ ; 左边=6,右边= (1 1 )(2 1 ) 2 3 6 当n=2时,左边所得项是 1_+_2_+__3_+_4_+_5__ ;左边=15,右边= (2 1 )(4 1 ) 3 5 1 5 当n=k时,左边所得项是 1_+_2_+_3_+_…_+_(_2_k_+_1_)_=_左__边,; 右边= (k1)(2k1)
左边=右边, 当 n 1 时 , 等 式 成 立 .
高中数学 2.3 数学归纳法课件 新人教B版选修22
基 达
标
课 前
完全归纳法,是对不完全归纳的一种完善.
自
课
主 导
2.关于数学归纳法应用的教学
时 作
学
业
建议教师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熟悉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步骤,并理解数学归纳法的本质,强调数学归纳法解题的规 范性,能熟练地应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相关命题.
教 师 备 课 资 源
菜单
教
学
●教学流程
基 达
标
课 前
题步骤的掌握.
自
课
主 导
难点:数学归纳法中递推思想的理解.
时 作
学
业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教 师 备 课 资 源
菜单
RB ·数学 选修2-2
教
学
易
教
错
法 分
●教学建议
易 误
析
辨
教
1.关于数学归纳法概念的教学
析
学
当
方
建议教师联系归纳推理的相关知识,使学生了解数学归 堂
案
双
设 计
纳法是专门证明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的一种方法,它是一种
前
自 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
课
主
时
导 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作 业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通过对数学归纳法的学习,进一步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
师
并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勤于思考、善于观察的学习习惯. 备 课 资 源
菜单
RB ·数学 选修2-2
教
学
易
教
错
法
易
分
误
析
辨
析
数学:2.3《数学归纳法》课件(新人教A版选修2-2)
20
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
练习.下面是某同学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 练习 下面是某同学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
1 1 1 n + +L+ = 1• 2 2 • 3 n • ( n + 1) n + 1
的过程.你认为他的证法正确吗 为什么 的过程 你认为他的证法正确吗?为什么 你认为他的证法正确吗
1 1 = , 右边 (1).当n=1时,左边 左边= 右边= 当 时 左边 1 • 2 2
12
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
思考6 数学归纳法由两个步骤组成, 思考6:数学归纳法由两个步骤组成,其 中第一步是归纳奠基 第二步是归纳递 归纳奠基, 中第一步是归纳奠基,第二步是归纳递 完成这两个步骤的证明, 推,完成这两个步骤的证明,实质上解 决了什么问题? 决了什么问题? 逐一验证命题对从n 逐一验证命题对从n0开始的所有正整数 都成立. n都成立.
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
2.3 数学归纳法
临沂一中数学组
1
问题提出
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
1.归纳推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归纳推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归纳推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由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 由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 2.综合法, 2.综合法,分析法和反证法的基本思 综合法 想分别是什么? 想分别是什么? 综合法:由已知推可知,逐步推出未知. 综合法:由已知推可知,逐步推出未知. 分析法:由未知探需知,逐步推向已知. 分析法:由未知探需知,逐步推向已知. 反证法:假设结论不成立, 反证法:假设结论不成立,推出矛盾得 证明. 证明.
9
探究( 探究(二):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
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
an 思考1 已知数列{a 思考1:已知数列{an}满足 an + 1 = 1 + an 1 a n∈N*),假设当n ),假设当 (n∈ ),假设当n=k时,k = ,
人教版数学高二选修2-2讲义2.3数学归纳法
2.3数学归纳法1.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难点、易混点)2.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重点、难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数学归纳法阅读教材P92~P94“例1”以上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数学归纳法的定义一般地,证明一个与正整数n有关的命题,可按下列步骤进行只要完成这两个步骤,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从n0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都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数学归纳法.2.数学归纳法的框图表示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与正整数n有关的数学命题的证明只能用数学归纳法.()(2)数学归纳法的第一步n0的初始值一定为1.()(3)数学归纳法的两个步骤缺一不可.()【答案】(1)×(2)×(3)√[小组合作型]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1+2+3+…+(n+3)=(n+3)(n+4)2(n∈N*)时,第一步验证n=1时,左边应取的项是()A.1 B.1+2C.1+2+3 D.1+2+3+4(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1)·(n+2)·…·(n+n)=2n×1×3×…×(2n-1)(n∈N*).【自主解答】(1)当n=1时,左边应为1+2+3+4,故选D.【答案】 D(2)①当n=1时,左边=1+1=2,右边=21×1=2.等式成立.②假设当n=k(k∈N*)时等式成立,即(k+1)(k+2)·…·(k+k)=2k×1×3×…×(2k-1)那么当n=k+1时,[(k+1)+1]·[(k+1)+2]·…·[(k+1)+(k+1)]=2(k+1)(k+2)(k+3)·…·(k+k)(2k+1)=2×2k×1×3×…×(2k-1)(2k+1)=2k+1×1×3×…×(2k-1)×[2(k +1)-1]即当n=k+1时,等式也成立.根据①和②,可知等式对任何n∈N*都成立.数学归纳法证题的三个关键点1.验证是基础找准起点,奠基要稳,有些问题中验证的初始值不一定是1.2.递推是关键数学归纳法的实质在于递推,所以从“k ”到“k +1”的过程中,要正确分析式子项数的变化.关键是弄清等式两边的构成规律,弄清由n =k 到n =k +1时,等式的两边会增加多少项、增加怎样的项.3.利用假设是核心在第二步证明n =k +1成立时,一定要利用归纳假设,即必须把归纳假设“n =k 时命题成立”作为条件来导出“n =k +1”,在书写f (k +1)时,一定要把包含f (k )的式子写出来,尤其是f (k )中的最后一项,这是数学归纳法的核心,不用归纳假设的证明就不是数学归纳法.[再练一题]1.(1)下面四个判断中,正确的是( )A .式子1+k +k 2+…+k n (n ∈N *)中,当n =1时,式子的值为1B .式子1+k +k 2+…+k n -1(n ∈N *)中,当n =1时,式子的值为1+kC .式子1+12+13+…+12n +1(n ∈N *)中,当n =1时,式子的值为1+12+13 D .设f (n )=1n +1+1n +2+…+13n +1(n ∈N *),则f (k +1)=f (k )+13k +2+13k +3+13k +4(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2+13-14+…+12n -1-12n =1n +1+1n +2+…+12n . 【解析】 (1)A 中,n =1时,式子=1+k ;B 中,n =1时,式子=1;C 中,n =1时,式子=1+12+13;D 中,f (k +1)=f (k )+13k +2+13k +3+13k +4-1k +1. 故正确的是C.【答案】 C(2)【证明】①当n=1时,左边=1-12=12,右边=12,等式成立;②假设当n=k(k≥1,且k∈N*)时等式成立,即:1-12+13-14+…+12k-1-12k=1k+1+1k+2+…+12k.则当n=k+1时,左边=1-12+13-14+…+12k-1-12k+12(k+1)-1-12(k+1)=1k+1+1k+2+…+12k+12k+1-12(k+1)=1k+2+1k+3+…+12k+12k+1+⎣⎢⎡⎦⎥⎤1k+1-12(k+1)=1(k+1)+1+1(k+1)+2+…+1(k+1)+k+12(k+1)=右边,所以当n=k+1时等式也成立.由①②知对一切n∈N*等式都成立.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1n+1+1n+2+…+1n+n>1324(n≥2,n∈N*)的过程中,由n=k推导n=k+1时,不等式的左边增加的式子是__________.(2)证明:不等式1+12+13+…+1n<2n(n∈N*).【精彩点拨】(1)写出当n=k时左边的式子,和当n=k+1时左边的式子,比较即可.(2)在由n=k到n=k+1推导过程中利用放缩法,在利用放缩时,注意放缩的度.【自主解答】(1)当n=k+1时左边的代数式是1k+2+1k+3+…+12k+1+1 2k+2,增加了两项12k+1与12k+2,但是少了一项1k+1,故不等式的左边增加的式子是12k +1+12k +2-1k +1=1(2k +1)(2k +2). 【答案】 1(2k +1)(2k +2)(2)①当n =1时,左边=1,右边=2,左边<右边,不等式成立.②假设当n =k (k ≥1且k ∈N *)时,不等式成立,即1+12+13+ (1)<2k . 则当n =k +1时,1+12+13+…+1k +1k +1<2k +1k +1=2k k +1+1k +1 <(k )2+(k +1)2+1k +1=2(k +1)k +1=2k +1. ∴当n =k +1时,不等式成立.由①②可知,原不等式对任意n ∈N *都成立.[再练一题] 2.试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例2(1)中的不等式.【证明】 ①当n =2时,12+1+12+2=712>1324. ②假设当n =k (k ≥2且k ∈N *)时不等式成立,即1k +1+1k +2+…+12k >1324, 那么当n =k +1时,1k +2+1k +3+…+12(k +1)=1k +2+1k +3+…+12k +12k +1+12k +2+1k +1-1k +1=⎝ ⎛⎭⎪⎫1k +1+1k +2+1k +3+…+12k +12k +1+12k +2-1k +1>1324+12k +1+12k +2-1k +1=1324+12k +1-12k +2=1324+12(2k+1)(k+1)>1324.这就是说,当n=k+1时,不等式也成立.由①②可知,原不等式对任意大于1的正整数都成立.[探究共研型]用数学归纳法解决“归纳—猜想—证明”问题探究【提示】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可以先从观察入手,发现问题的特点,以形成解决问题的初步思路,然后用归纳的方法进行试探,提出猜想,最后用数学归纳法给出证明.已知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其中a n=S nn(2n-1)且a1=13.【导学号:62952086】(1)求a2,a3;(2)猜想数列{a n}的通项公式,并证明.【精彩点拨】(1)令n=2,3可分别求a2,a3.(2)根据a1,a2,a3的值,找出规律,猜想a n,再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自主解答】(1)a2=S22(2×2-1)=a1+a26,a1=13,则a2=115,类似地求得a3=1 35.(2)由a1=11×3,a2=13×5,a3=15×7,…,猜得:a n=1(2n-1)(2n+1).证明:①当n=1时,由(1)可知等式成立;②假设当n=k时猜想成立,即a k=1(2k-1)(2k+1),那么,当n=k+1时,由题设a n=S nn(2n-1),得a k=S kk(2k-1),a k+1=S k+1(k+1)(2k+1),所以S k=k(2k-1)a k=k(2k-1)1(2k-1)(2k+1)=k2k+1,S k+1=(k+1)(2k+1)a k+1,a k+1=S k+1-S k=(k+1)(2k+1)a k+1-k2k+1.因此,k(2k+3)a k+1=k2k+1,所以a k+1=1(2k+1)(2k+3)=1[2(k+1)-1][2(k+1)+1].这就证明了当n=k+1时命题成立.由①②可知命题对任何n∈N*都成立.1.“归纳—猜想—证明”的一般环节2.“归纳—猜想—证明”的主要题型(1)已知数列的递推公式,求通项或前n项和.(2)由一些恒等式、不等式改编的一些探究性问题,求使命题成立的参数值是否存在.(3)给出一些简单的命题(n=1,2,3,…),猜想并证明对任意正整数n都成立的一般性命题.[再练一题]3.已知函数y=f(n)(n∈N*),设f(1)=2,且任意的n1,n2∈N*,有f(n1+n2)=f(n1)·f(n2).(1)求f (2),f (3),f (4)的值;(2)试猜想f (n )的解析式,并用数学归纳法给出证明.【解】 (1)因为f (1)=2,f (n 1+n 2)=f (n 1)·f (n 2),所以f (2)=f (1+1)=f (1)·f (1)=22=4,f (3)=f (2+1)=f (2)·f (1)=22·2=23=8.f (4)=f (3+1)=f (3)·f (1)=23·2=24=16.(2)猜想:f (n )=2n (n ∈N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如下:①当n =1时,f (1)=21=2,所以猜想正确.②假设当n =k (k ≥1,k ∈N *)时猜想正确,即f (k )=2k ,那么当n =k +1时,f (k +1)=f (k )·f (1)=2k ·2=2k +1,所以,当n =k +1时,猜想正确.由①②知,对任意的n ∈N *,都有f (n )=2n .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凸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 -2)π”时,归纳奠基中n 0的取值应为( )A .1B .2C .3D .4【解析】 边数最少的凸n 边形为三角形,故n 0=3.【答案】 C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a +a 2+…+a n +1=1-a n +21-a (n ∈N *,a ≠1),在验证n =1成立时,左边所得的项为( )【导学号:62952087】A .1B .1+a +a 2C .1+aD .1+a +a 2+a 3【解析】 当n =1时,n +1=2,故左边所得的项为1+a +a 2.【答案】 B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关于n的恒等式时,当n=k时,表达式为1×4+2×7+…+k(3k+1)=k(k+1)2,则当n=k+1时,表达式为________.【解析】当n=k+1时,应将表达式1×4+2×7+…+k(3k+1)=k(k+1)2中的k更换为k+1.【答案】1×4+2×7+…+k(3k+1)+(k+1)(3k+4)=(k+1)(k+2)24.以下是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N*时,2n>n2”的过程,证明:(1)当n=1时,21>12,不等式显然成立.(2)假设当n=k(k∈N*)时不等式成立,即2k>k2.那么,当n=k+1时,2k+1=2×2k=2k+2k>k2+k2≥k2+2k+1=(k+1)2.即当n=k+1时不等式也成立.根据(1)和(2),可知对任何n∈N*不等式都成立.其中错误的步骤为________(填序号).【解析】在2k+1=2×2k=2k+2k>k2+k2≥k2+2k+1中用了k2≥2k+1,这是一个不确定的结论.如k=2时,k2<2k+1.【答案】(2)5.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对于任意正整数n,(n2-1)+2(n2-22)+…+n(n2-n2)=n2(n-1)(n+1)4.【证明】(1)当n=1时,左边=12-1=0,右边=12×(1-1)×(1+1)4=0,所以等式成立.(2)假设当n=k(k∈N*)时等式成立,即(k2-1)+2(k2-22)+…+k(k2-k2)=k2(k-1)(k+1)4.那么当n=k+1时,有[(k+1)2-1]+2[(k+1)2-22]+…+k·[(k+1)2-k2]+(k +1)[(k+1)2-(k+1)2]=(k2-1)+2(k2-22)+…+k(k2-k2)+(2k+1)(1+2+…+k)=k2(k-1)(k+1)4+(2k+1)k(k+1)2=14k(k+1)[k(k-1)+2(2k+1)]=14k(k+1)(k2+3k+2)=(k+1)2[(k+1)-1][(k+1)+1]4.所以当n=k+1时等式成立.由(1)(2)知,对任意n∈N*等式成立.。
数学归纳法上课
n2(n+1)2。
深化
数学归纳法的两个步骤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1)是推理的基础,(2)是递推的依据
数学归纳法实质上是将对原问题的证明转化为对两个步 骤的证明和判断,由此可进行无限的循环,其结构如下: k=1
命题正确 k=k+1 命题正确
明辨是非
例( 31 ): 2 4 6 2n n2 n 1吗?(n N *)
证明:假设n k(k N *)时结论成立,即 2 4 6 2k k 2 k 1 则当n k 1时,左边 2 4 6 2k 2(k 1)
利用假设
k 2 k 1 2(k 1)
k 2 2k 1 (k 1) 1 (k 1) 2 (k 1) 1,即n k时结论也成立。 所以原命题成立。
(2)假设当n k (k N *)时命题成立,证明当 n k 1时也成立。
则P(1)真 P(2)真 P(3)真 P(4)真 那么,对任意的正整数 n, 命题P(n)都成立。
这种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在生活中有应用吗? 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学以致用
例1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如果{an}是一个等差数 列,公差为d,那么an=a1+(n-1)d对一切n∈N+ 都成立。
例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 3 5 (2n 1) n2
讨论:1、在证明的过程中,从n=k到n=k+1有什么变化?
2、变化的根据是什么? 3、他是如何利用假设的? 4、他这样用的目的是什么?
学以致用
练习1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如果{an}是一个等比数 列,公比为q,那么an=a1qn-1对一切n∈N+都成立。 练习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3+23+33+……+n3=
人教版高二数学选修2-2(B版)全册PPT课件
3.1.1 实数系
3.1.3 复数的几何意义
3.2.2 复数的乘法
பைடு நூலகம்
本章小节
附录 部分中英文词汇对照表
第一章 导数及其应用
人教版高二数学选修2-2(B版)全册 PPT课件
1.2 导数的运算
1.2.1 常数函数与冥函数的导
1.2.3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1.3.2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
1.4 定积分与微积分基本定理
1.4.1 曲边梯形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2.1.2 演绎推理
2.2.2 反证法
2.3.2 数学归纳法应用举例
阅读与欣赏
《原本》与公理化思想
3.1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概念
人教版高二数学选修2-2(B版)全 册PPT课件目录
0002页 0036页 0087页 0156页 0219页 0238页 0254页 0282页 0336页 0371页 0418页 0458页 0460页 0495页 0555页 0598页 0600页
第一章 导数及其应用
1.1.2 瞬时速度与导数
高中数学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2.3 数学归纳法课件 新人教B版选修2-2.pptx
(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n有关的不等式一般有两种具体形式:一是直 接给出不等式,按要求进行证明;二是给出两个式子,按要求比较它 们的大小,对第二类形式往往要先对n取前几个值的情况分别验证比 较,以免出现判断失误,最后猜出从某个n值开始都成立的结论,常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关键是由n=k时成立得n=k+1时也成 立,主要方法有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放缩法等.
7
(2)数学归纳法的框图表示
8
题型探究
9
类型一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 例 1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12 3+3×22 5+…+2n-1n22n+1=2n2nn++11.
10 证明
反思与感悟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时,关键在于先“看项”,弄 清等式两边的构成规律,等式的两边各有多少项,项的多少与n的取值 是否有关,由n=k到n=k+1时,等式两边会增加多少项;再“两凑”, 将n=k+1时的式子转化成与归纳假设的结构相同的形式——凑假设, 然后利用归纳假设,经过恒等变形,得到结论所需的形式——凑结论.
12
跟踪训练 1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 n∈N+时,1-12+13-14+…+ 2n1-1-21n=n+1 1+n+1 2+…+21n.
13 证明
类型二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例 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12+13+…+21n>n+2 1(n∈N+).
16 证明
反思与感悟
(1)验证第一个n值时,要注意n0不一定为1,若n>k(k为正整数),则n0 =k+1. (2)证明不等式的第二步中,从n=k到n=k+1的推导过程中,一定要 用到归纳假设,不应用归纳假设的证明不是数学归纳法,因为缺少归 纳假设.
高中数学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3数学归纳法课件新人教B版选修2_2
【做一做】 对于不等式 ������2 + ������ < ������ + 1(������∈N+),某同学用数 学归纳法证明的过程如下: (1)当 n=1 时, 12 + 1 < 1 + 1, 不等式成立. (2)假设当 n=k(k∈N+)时,不等式成立,即 ������ 2 + ������ < ������ + 1, 则当 n=k+1 时, (������ + 1)2 + (������ + 1) = ������ 2 + 3������ + 2 < (������ 2 + 3������ + 2) + (������ + 2) = (������ + 1) + 1,
1 1 − ; 在等式右边,当 2������-1 2������
n 取一个值时,对应一项.无论 n 取何值,应
保证等式左边有 2n 项,而等式右边有 n 项,然后再按数学归纳法的步 骤要求给出证明.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例题 2】 已知
������+������ ������ . 2
������������ +������ n=k(k∈N+,k>1)时,不等式成立,即 2
2.3 数学归纳法
1.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命题. 2.理解数学归纳法两个步骤的作用,进一步规范书写的语言结构.
数学归纳法 一个与自然数相关的命题,如果(1)当n取第一个值n0时命题成 立;(2)在假设当n=k(k∈N+,且k≥n0)时命题成立的前提下,推出当 n=k+1时命题也成立,那么可以断定,这个命题对n取第一个值后面 的所有正整数成立.
高二数学人教A版选修2-2第二章2.3 数学归纳法 课件(共37张PPT)
定义及其简单应用
从前有一位画家,为了测试他的三个 徒弟对绘画奥妙的掌握程度,就把他们叫 来,让他们用最少的笔墨,画出最多的马。 第一个徒弟在卷子上密密麻麻地画了一群 马;第二个徒弟为了节省笔墨,只画出许 多马头;第三个徒弟在纸上用笔勾画出两 座山峰,再从山谷中走出一匹马,后面还 有一匹只露出半截身子的马。
( C )。
A. 2 B. 3 C. 5 D. 6
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 a a2 ... an1
1 an2 ( a 1 ),在验证n=1时,左端计算所得项 1a
为 _________
A .1
B .1 a
C .1 a a2
D .1 a a2 a3
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 a a2 ... an1
问题反思
1.数学归纳法的步骤(原理)中关键及难点是什么? 2.有人说:“数学归纳法使无限与有限间实现了平 衡”,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课堂小结
1.数学归纳法能够解决哪一类问题?
课堂小结
1.数学归纳法能够解决哪一类问题?
一般被应用于证明某些与正整数有关的数学命题
课堂小结
1.数学归纳法能够解决哪一类问题?
思考
1.这个游戏中,能使所有多米诺骨牌全部倒下的条件 是什么?
可以看出,只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所有多米诺骨 牌就都能倒下:
(1)第一块骨牌倒下; (2)任意相邻的两块骨牌,前一块倒下一定导致后一 块倒下。
2.你认为条件(2)的作用是什么?
知识归纳
数学归纳法的一般步骤(原理):
知识归纳
数学归纳法的一般步骤(原理):
课堂小结
1.数学归纳法能够解决哪一类问题?
一般被应用于证明某些与正整数有关的数学命题
《数学归纳法》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PPT课件(第2.3课时)
k
新知探究
继续解答……
这样,对于猜想,由已知n=1成立,就有n=2也成立;n=2成立,就有n=3也成立; n=3成立,就 有n=4也成立; n=4成立,就有n=5也成立······所以,对任意的正整数n,猜想都成立.
此猜想正确,即
此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1 n
.
新知探究
一般地,证明一个与正整数n有关的命题,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归纳奠基 1.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n0 时命题成立; 归纳递推 2.假设当n=k(k N*,k≥n0)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
),
此数列的通项公式是什么?
1 通过对n=1,2,3,4前4项的归纳,我们已经猜出其通项公式为 an = n .
课前导入
这个猜想对前4项成立,但是,能肯定它对后续的项也成立吗? 这个猜想需要证明,自然地,我们会想到从n=5开始一个个往下验证.
这个方法可行 吗?
课前导入
我们来分析此方法:
一般来说,与正整数n有关的命题,当n比较小时可以逐个验证,但当n比较大时,验证起来会很 麻烦.特别是证明n取所有正整数都成立的命题时,逐一验证是不可能的.因此,从n=5开始逐个往 下验证的想法价值不大.我们需要另辟蹊径,寻求一种方法:通过有限个步骤的推理,证明n取所 有正整数都成立.
新知探究
注意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时,难点和关键都在第二步,而第二步主要在于合理运用归纳假设,即 以“n=k时命题成立”为条件,结合其他数学知识,证明“当n=k+1时命题成立”.不能不使用 “n=k时命题成立”这个条件,而直接将n=k+1代入命题,便断言此时命题成立因为这样的“证 明”并不推出递推关系:
这种证明方法就叫做 数学归纳法.
2019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课件:2.3 数学归纳法(共37张PPT)
预习探究
知识点 数学归纳法
一般地,证明一个与 正整数n 有关的命题P(n),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归纳奠基)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 n0(n0∈N*) 时命题成立; (2)(归纳递推)假设当n=k(k≥n0,k∈N*)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 k+1 时命题也成立. 只要完成这两个步骤,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从n0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都成立. 上述证明方法叫作数学归纳法.
[答案] C [解析]由已知得n=n0(n0∈N*)时 命题成立,则有n=n0+1时命题 成立;在n=n0+1时命题成立的 前提下,又可推得n=(n0+1)+1时 命题也成立,依此类推,可知选C.
当堂自测
[答案] B [解析] 当n=k时,左边 =12+22+…+(k-1)2+k2+(k-
1)2+…+22+12,①
证明:令a=2,b=2n-1(n∈N*), 当n=1时,f(2)=2=1×21; 当n=2时,f(2×2)=f(22)=2f(2)+2f(2)= 2×22; 当n=3时,f(2×22)=2f(22)+22f(2)=3×23; ……
猜想f(2n)=n·2n(n∈N*).(*)
备课素材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如下: (1) 当n=1时,f(2)=1×2,(*)式成立, (2)假设n=k时(*)式成立,即f(2k)=k·2k,当n=k+1时,f(2k+1)=f(2×2k)=2f(2k)+ 2kf(2)=2×k×2k+2k×2=k×2k+1+2k+1=(k+1)×2k+1, ∴n=k+1时,(*)式成立. 由(1)(2)知,对n∈N*,f(2n)=n·2n成立.所以Un=f(2n)=n·2n(n∈N*). 要证明结论成立,只需证明Un+1-Un>0(n∈N*), ∵Un+1-Un=(n+1)·2n+1-n·2n=2n(n+2)>0,∴Un+1>Un.
高二数学选修2-2(B版)(人教版)
第一章 应用
本意小结
导数及其
第一章 导数及其应用
阅读与欣赏
《原本》与公理化思想
3.1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概念
3.1.1 实数系
3.1.2 复数的概念 3.1.3 复数的几何意义
3.2 复数的运算
3.2.1 复数的加法与减法
3.2.2 复数的乘法 3.2.3 复数的除法 阅读与欣赏
第一章 导数及其应用
高二数学选修2-2(B版)(人教版)
演讲人
202X-06-08
目录
01. 第一章 导数及其应用 02.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03. 第三章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 04. 附录 部分中英文词汇对照表 05. 后记
01 第一章 导数及其应用
1.1 导数
1.1.1 函数的平均变化率
1.1.2 瞬时速度与导数 1.1.3 导数的几何意义
1.2 导数的运算
1.2.1 常数函数与冥函数的导数
1.2.2 导数公式表及数学软件的应用 1.2.3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1.3 导数Leabharlann 应用1.3.1 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
1.3.2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 1.3.3 导数的实际应用
1.4
定积分与微积分基本定理
1.4.1 曲边梯形面积与定积分
本章小节
复平面与高斯
02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第二章 推理与证 明
03 第三章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
第三章 数系的扩 充与复数
04
附录 部分中英文词汇对照表
附录 部分中英文词汇对照 表
05 后记
后记
一.
感谢聆听
1.4.2 微积分基本定理
第一章 应用
本章小结
人教B版选修2-2高中数学2.3.1《数学归纳法》ppt课件(2)
而 k 2 (k 1)2 (k 1)3 (k 1)2[ k 2 (k 1)] (k 1)2 (k 2)2
44Leabharlann 4由此可见在假设(*)式对n=k成立的前
提下,推出(*)式对n=k+1成立。
于是可以断定(*)式对一切正整数n成立.
由步骤(1),可知(*)式对n=1成立; 由(*)式对n=1成立及步骤(2),可知对 n=1+1=2,(*)式成立;再由(*)式对 n=2成立及步骤(2),可知对n=2+1=3, (*)式成立;继续上述步骤,可知(*) 式对n=3+1=4,n=4+1=5,n=5+1=6,…, n=(k-1)+1=k,…都成立。
例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 4 2 7 310 n(3n 1) n(n 1)2
证明:(1)当n=1时,左边=4,右边=4, 因为左边=右边,所以等式是成立的;
(2)假设当n=k时,等式成立,即
1 4 2 7 310 k(3k 1) k(k 1)2
⑥ 利用笔记抓住老师的思路。记笔记不仅有利于理解和记忆,而且有利于抓住老师的思路。
2019/8/10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2
谢谢欣赏!
2019/8/10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3
于是(*)式对一切正整数n成立。
数学归纳法:
一个与自然数相关的命题,如果 (1)当n取第一个值n0时命题成立;
(2)在假设当n=k(k∈N+,且k≥n0)时命 题成立的前提下,推出当n=k+1时命题也 成立,
那么可以断定,这个命题对n取第一个 值后面的所有正整数成立。
例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如果{an}是一 个等差数列,公差是d,那么an=a1+(n- 1)d对一切n∈N+都成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我们在玩多米诺骨牌游戏时,只要任意相邻的两块骨牌 之间的距离保持适中,即前一块骨牌倒下时能砸倒后一块,那 么在推倒第一块骨牌后,会出现怎样的情形?
2.什么叫归纳法? 答 案 : 1. 在 推 倒 第 一 块 骨 牌 后 , 就 会 导 致 第 二 块 骨 牌 倒 下,而第二块倒下,又导致第三块倒下,以此类推,直到全部 倒下. 2.由一系列有限的特殊事例得出一般结论的推理方法, 通常叫归纳法.根据考察的对象是全部还是部分,归纳法又分 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
5.证明数列问题 数列与数学归纳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我们知道,数列 是定义在 N+(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上的函数,这与 数学归纳法运用的范围是一样的,并且数列的递推公式与归纳 原理实质上也是一致的.为此数列中有不少问题都可用数学归 纳法予以证明,诸如数列的通项,前 n 项和 Sn 的增减性、有界 性等,既可以是恒等式,也可以是不等式,没有固定的格式, 有一定的综合性,是最近几年高考的热点问题之一,证明时要 灵活应用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充分考虑“假设”这一步的应用, 不利用假设而进行的证明不是数学归纳法.
②由一些恒等式、不等式改编的一些探究性问题,求使命 题成立的参数值是否存在;
③给出一些简单的命题(n=1,2,3,…),猜想并证明对任意 自然数 n 都成立的一般性命题.
这类问题涉及的知识内容是很广泛的,可以涵盖前面几节 所讲述的所有内容:代数、三角恒等式、不等式、数列、几何 问题、整除性问题等.解题一般分三步进行:
一、数学归纳法 1.定义: 一个与自然数相关的命题,如果(1)当 n 取第一个值 n0 时命 题成立;(2)在假设 n=k(k∈N+,且 k≥n0)时命题成立的前提下, 推出当 n=k+1 时命题也成立,那么可以断定,这个命题对 n 取第一个值后面的所有正整数成立。
2.证题时的具体步骤 第一步,证明当 n 取第一个值 n0(例如 n0=1 或 2 时结论正 确); 第二步,假设当 n=k(k∈N+且 k≥n0)时结论正确,证明当 n=k+1 时结论也正确. 在完成了这两个步骤以后,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于从 n0 开始 的所有正整数 n 都正确,
成才之路 ·数学
人教B版 ·选修2-2
路.3 数学归纳法 第二章
1 课前自主预习 2 课堂典例探究 3 课时作业
课前自主预习
从前有一位画家,为了测试他的三个徒弟 对绘画奥妙的掌握程度,就把他们叫来,让他 们用最少的笔墨,画出最多的马.第一个徒弟 在卷子上密密麻麻地画了一群马;第二个徒弟 为了节省笔墨,只画出许多马头;第三个徒弟在纸上用笔勾画 出两座山峰,再从山谷中走出一匹马,后面还有一匹只露出半 截身子的马.三张画稿交上去,评判结果是最后一幅画被认定 为佳作,构思巧妙,笔墨经济,以少胜多!
注意:(1)第一步是验证命题递推的基础,第二步是论证命 题递推的依据,这两个步骤缺一不可.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有关问题的关键在于第二步,即n=k +1时为什么成立?n=k+1时成立是利用假设n=k时成立,根 据有关的定理、定义、公式、性质等数学结论推证出n=k+1 时成立,而不是直接代入,否则n=k+1时也成假设了,命题 并没有得到证明.
(3)数学归纳法仅适用于与正整数n有关的数学命题,的证 明,如与正整数有关的恒等式、不等式、数的整除性、几何问 题、探求数列的通项和前n项和等问题.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某命题时,左式为12+cosα+cos3α+…
+cos(2n-1)α(α≠kπ,k∈Z,n∈N*),在验证 n=1 时,左边所
得的代数式为( )
3.证明整除问题 证明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凑项”,采用增项、减项、拆项 和因式分解等方法,也可以说将式子“硬提公因式”,即将 n =k 时的项从 n=k+1 时的项中“硬提出来”,构成 n=k 的项, 后面的式子相对变形,使之与 n=k+1 时的项相同,从而达到 利用假设的目的. 4.证明几何问题 此类问题证明的关键是要弄清楚当由 n=k 推导 n=k+1 的 情形时,几何图形的变化规律.
1 A.2
B.12+cosα
C.12+cosα+cos3α
D.12+cosα+cos3α+cos5α
[答案] B
[解析] 令 n=1,左式=12+cosα.故选 B.
二、数学归纳法的应用 数学归纳法常用来解决与正整数有关的问题,具有广泛的 应用. 1.证明等式 证明这类命题是“一凑一变”,突出“变”字,“凑”是 指由n=k+1的左端凑出n=k的左端,或由n=k的左瑞凑出n=k +1的左端;“变”是指把拼凑的式子变为n=k+1的右端. 2.证明不等式 证明这类题的关键是“一凑一证”,常结合其他方法(如 放缩法等)完成“一证”.
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 an=2n-4 12,数列{bn}的通项满 足 bn=(1-a1)(1-a2)…(1-an),试证明:bn=21n-+21n.
[证明] (1)当 n=1 时,a1=4,b1=1-4=-3,b1=21× -12+ ×11 =-3,等式成立.
(2)假设 n=k(k≥1,k∈N+)时等式成立,即 bk=21k-+21k, 那么 n=k+1 时,有 bk+1=(1-a1)(1-a2)…(1-ak)(1-ak+ 1)=bk(1-ak+1)=21k-+21k·[1-2k+4 12]=21-k+21k++11, 也就是说 n=k+1 时,等式也成立. 由(1)(2)可知,等式对任何正整数 n 都成立.
三、数学归纳法与“观察—归纳—猜想—证明”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不但要求能用数学归纳法去证明现成 的结论,而且加强了对归纳推理的考查,既要求归纳、发现结 论,又要求能证明结论的正确性,形成了“观察—归纳—猜想 —证明”的思维模式,它是数学归纳法的重点题型,也是近几 年高考的热点. 在中学阶段,这方面的题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已知数列的递推公式,求通项或前 n 项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