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实际GDP和名义GDP
《宏观经济学》第二讲:国民收入核算
第二讲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第一节国民收入的主要核算指标一、国内生产总值(GDP)GDP:是指一年内在本国领土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的总和。
GDP是国民收入核算中最重要的核算,是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基本总量。
在1993年以前,各国用的是国民生产总值(GNP),此后,改用国内生产总值。
视频:国内生产总值注意:(1)指一国在本国领土内所生产的产品与劳务;◆既包括本国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与劳务,也包括外国企业或合资企业在本国生产的产品与劳务。
(2)指一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值。
仅计算本年度产品价格总和,而不包括以前产出。
在某一年转手的以前建成的房屋的交易中房屋的价值不应计算在该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中,但在这一交易中所提供的劳务,即佣金,是该年的劳务,应计算在该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中。
(3)是指最终产品的总值最终产品final product goods :最后供人们使用的产品。
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而在同期内不再加工、可供最终消费和使用的产品。
通常包括:①个人与社会集团消费品、军工产品;②固定资产积累与储备;③净出口产品(进出口差额)。
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goods :在以后生产阶段中作为投入的产品。
经过一些制造或加工过程,但还没有达到最终产品阶段的产品。
例如,钢铁和棉纱就是中间产品。
许多产品既可作为最终产品又可作为中间产品。
例:煤用于家庭取暖与作饭时是最终产品,作为发电与练钢的原料时又是中间产品。
实际计算中区分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非常因难。
(4)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不仅包括有形产品,而且包括无形产品—劳务。
(5)按照市场价格计算◆不经过市场销售的最终产品(如自给性产品、自我服务性劳动等)没有价格,也就无法计入国内生产总值中;◆价格是变动的,GNP的计算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
GDP的缺陷:“我们有的GDP数字很好看,但不是增加了社会财富,是浪费了社会财富。
比如,建大桥,这是GDP,让大桥塌了、拆了又是GDP,再建一次大桥还是GDP,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财富,但真正形成的财富就那一笔。
名义GDP换算成实际GDP
名义GD P与实际GDP的核算、GDP增长率、GDP平减指数计算现已知1952-2004年的GDP(现价单位:亿元),GDP指数(1952=100),GDP指数(上年=100),计算:(1)实际值GDP(比如以52年,78年,90年,2000年可比价等等)(2)实际GDP增长率(3)GDP平减指数(GDP消胀指数)如下表年份GDP(现价单位:亿元)GDP指数(1952=100)GDP指数(上年=100)1952 679 1001953 824 115.6 115.61954 859 120.5 104.21955 910 128.4 106.81956 1028 148.1 1151957 1068 155.6 105.11958 1307 188.6 121.31959 1439 205.3 108.81960 1457 204.6 99.71961 1220 148.7 72.71962 1149.3 140.4 94.41963 1233.3 154.7 110.21964 1454 182.9 118.31965 1716.1 214.1 1171966 1868 237.1 110.71967 1773.9 223.6 94.31968 1723.1 214.4 95.91969 1937.9 250.6 116.91970 2252.7 299.3 119.41971 2426.4 320.4 1071972 2518.1 332.4 103.81973 2720.9 358.5 107.91974 2789.9 366.8 102.31975 2997.3 398.7 108.71976 2943.7 392.2 98.41977 3201.9 422.1 107.61978 3624.1 471.4 111.71979 4038.2 507.1 107.61980 4517.8 546.8 107.81981 4862.4 575.5 105.21982 5294.7 627.6 109.11983 5934.5 695.8 110.91984 7171 801.3 115.21985 8964.4 909.2 113.51986 10202.2 989.7 108.81987 11962.5 1104.3 111.61988 14928.3 1228.9 111.31989 16909.2 1278.8 104.11990 18547.9 1327.9 103.81991 21617.8 1449.8 109.21992 26638.1 1656.3 114.21993 34634.4 1880 113.51994 46759.4 2117.8 112.61995 58478.1 2340.5 110.51996 67884.6 2564.9 109.61997 74462.6 2791.7 108.81998 78345.2 3009.8 107.81999 82067.5 3224.7 107.12000 89468.1 3482.7 1082001 97314.8 3743.9 107.52002 105172.3 4054.6 108.32003 117390.2 4439.8 109.52004 136875.9 4861.6 109.5数据来源:新中国55年统计资料汇编(1949-2004)一名义GDP换算成实际值GDP(比如以52年,78年,90年,2000年可比价等等)(1)以1952年可比价计算实际GDP实际GDP(1952年可比价)=1952年GDP的值(现价)×GDP指数(1952=100)=679×GDP指数(1952=100)(2)以1978年可比价计算实际GDP实际GDP(1978年可比价)=1978年GDP的值(现价)×GDP指数(1952=100)÷GDP指数(1978年的值)=3624.1×GDP指数(1952=100)÷471.4二计算实际GDP增长率方法一:实际GDP增长率=〖实际GDP t(可以是以任一年可比价计算的值,如上述中52年,78年,90年等)-t-1年的实际GDP〗÷实际GDP t-1注:实际GDP增长率与以何年的可比价格计算实际GDP无关方法二:实际GDP增长率=GDP指数(上年=100)-1三计算GDP平减指数(GDP消胀指数)GDP平减指数(GDP消胀指数)=名义GDP/实际值GDP 注:GDP平减指数(GDP消胀指数)与基个选择有关如以1978年为基年,则GDP平减指数(78年为基年)=名义GDP/实际值GDP(1978年可比价格)年份GDP(现价单位:亿元)GDP指数(1952=100)GDP指数(上年=100)gdp 1952年不变价gdp 1978年不变价实际GDP增长率GDP平减指数78为基年1952 679 100 679 768.8 0.88 1953 824 115.6 115.6 784.92 888.73 15.6 0.93 1954 859 120.5 104.2 818.2 926.4 4.24 0.93 1955 910 128.4 106.8 871.84 987.13 6.56 0.92 1956 1028 148.1 115 1005.6 1138.59 15.34 0.9 1957 1068 155.6 105.1 1056.52 1196.25 5.06 0.89 1958 1307 188.6 121.3 1280.59 1449.95 21.21 0.9 1959 1439 205.3 108.8 1393.99 1578.34 8.85 0.91 1960 1457 204.6 99.7 1389.23 1572.95 -0.34 0.93 1961 1220 148.7 72.7 1009.67 1143.2 -27.32 1.07 1962 1149.3 140.4 94.4 953.32 1079.39 -5.58 1.06 1963 1233.3 154.7 110.2 1050.41 1189.33 10.19 1.04 1964 1454 182.9 118.3 1241.89 1406.13 18.23 1.03 1965 1716.1 214.1 117 1453.74 1645.99 17.06 1.04 1966 1868 237.1 110.7 1609.91 1822.81 10.74 1.02 1967 1773.9 223.6 94.3 1518.24 1719.03 -5.69 1.03 1968 1723.1 214.4 95.9 1455.78 1648.3 -4.11 1.05 1969 1937.9 250.6 116.9 1701.57 1926.6 16.88 1.01 1970 2252.7 299.3 119.4 2032.25 2301 19.43 0.98 1971 2426.4 320.4 107 2175.52 2463.22 7.05 0.98 1972 2518.1 332.4 103.8 2257 2555.47 3.75 0.99 1973 2720.9 358.5 107.9 2434.22 2756.13 7.85 0.99 1974 2789.9 366.8 102.3 2490.57 2819.94 2.32 0.99 1975 2997.3 398.7 108.7 2707.17 3065.19 8.7 0.98 1976 2943.7 392.2 98.4 2663.04 3015.21 -1.63 0.98 1977 3201.9 422.1 107.6 2866.06 3245.08 7.62 0.99 1978 3624.1 471.4 111.7 3200.81 3624.1 11.68 1 1979 4038.2 507.1 107.6 3443.21 3898.56 7.57 1.04 1980 4517.8 546.8 107.8 3712.77 4203.77 7.83 1.07 1981 4862.4 575.5 105.2 3907.65 4424.42 5.25 1.1 1982 5294.7 627.6 109.1 4261.4 4824.96 9.05 1.1 1983 5934.5 695.8 110.9 4724.48 5349.28 10.87 1.111984 7171 801.3 115.2 5440.83 6160.35 15.16 1.16 1985 8964.4 909.2 113.5 6173.47 6989.88 13.47 1.28 1986 10202.2 989.7 108.8 6720.06 7608.76 8.85 1.34 1987 11962.5 1104.3 111.6 7498.2 8489.8 11.58 1.41 1988 14928.3 1228.9 111.3 8344.23 9447.72 11.28 1.58 1989 16909.2 1278.8 104.1 8683.05 9831.35 4.06 1.72 1990 18547.9 1327.9 103.8 9016.44 10208.83 3.84 1.82 1991 21617.8 1449.8 109.2 9844.14 11145.99 9.18 1.94 1992 26638.1 1656.3 114.2 11246.28 12733.55 14.24 2.09 1993 34634.4 1880 113.5 12765.2 14453.35 13.51 2.4 1994 46759.4 2117.8 112.6 14379.86 16281.54 12.65 2.87 1995 58478.1 2340.5 110.5 15892 17993.65 10.52 3.25 1996 67884.6 2564.9 109.6 17415.67 19718.82 9.59 3.44 1997 74462.6 2791.7 108.8 18955.64 21462.45 8.84 3.47 1998 78345.2 3009.8 107.8 20436.54 23139.19 7.81 3.39 1999 82067.5 3224.7 107.1 21895.71 24791.33 7.14 3.31 2000 89468.1 3482.7 108 23647.53 26774.83 8 3.34 2001 97314.8 3743.9 107.5 25421.08 28782.92 7.5 3.38 2002 105172.3 4054.6 108.3 27530.73 31171.57 8.3 3.37 2003 117390.2 4439.8 109.5 30146.24 34132.96 9.5 3.44 2004 136875.9 4861.6 109.5 33010.26 37375.74 9.5 3.66。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知识点总结
⾼鸿业《西⽅经济学》第⼗⼆章国民收⼊核算知识点总结第⼗⼆章国民收⼊核算⼀、宏观经济学1、什么是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分⽀的诞⽣可以迫溯到凯恩斯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在《通论》出版之前的时代,“古典主义”的思想占据着经济学界主流,经济学家对于经济问题的考察⼤都集中在微观领域。
在《通论》出版之后,经济学家开始注重从宏观的⾓度出发来分析经济问题。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微观经济学”相对⽽⾔,宏观经济学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
宏观经济学通过宏观经济数据来衡量整体经济运⾏的状况,在解释这些数据的过程中形成了宏观经济学的-般理论。
3、三个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1)实际国内⽣产总值GDP:是指⽤以前某⼀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通货膨胀率:是报告期物价⽔平同基期物价⽔平的⽐率,⽤来飾量物价上升的速度。
(3)失业率:衝最失去⼯作的劳动⼒的⽐例。
就业者和失业者的总和祢为劳动⼒,失业者占劳动⼒的百分⽐就是失业率。
4、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1)⼆者的联系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互为补充。
微观经济学是在资源总量既定的条件下,通过研究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经济⾏为及其后果来说明市场机制如何实现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宏观经济学则是在资源配置⽅式既定的条件下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
第⼆,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这是因为任何总体总是由个体组成的,对总体⾏为的分析⾃然也离不开个体⾏为的分析。
第三,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了供求均衡分析的⽅法。
微观经济学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决定产品的均衡价格和产量,宏观经济学通过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研究社会的⼀般价格⽔平和产出⽔平。
(2)⼆者的区别第⼀,研究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为及其后果,侧重讨论市场机制下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为及其后果,侧重讨论经济社会资源的充分利⽤问题。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三、名词解释1、GDP折算指数:GDP折算指数是指名义的GDP和实际的GDP的比率。
即:实际GDP=名义GDP\GDP折算指数【附:名义GDP[或货币GDP]是用生产用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LM曲线:假定m代表实际货币供给量,则货币市场的均衡就是m=L=L1(y)+L2(r)=ky-hr.当m给定时,m=ky-hr的公式可表示为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这一关系的图形就被称为LM曲线。
由于m=ky-hr,有:y=hr\k+m\k 或r=ky\h-m\h。
3、浮动汇率制:浮动汇率制是指一国不规定本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的官方汇率,听任汇率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发地决定。
浮动汇率制又分为自由浮动与管理浮动,前者指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汇率完全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力量自发地决定。
后者指实行浮动汇率制的国家,对外汇市场进行各种形式的干预活动,主要是根据外汇市场的供求情况售出或购入外汇,以通过对外汇供求的影响来影响汇率。
4、流动性陷阱: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会将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
人们有了货币也决不肯再去买有价证券,以免证券价格下跌时遭受损失,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种情况成为“凯恩斯陷阱”或“流动性偏好陷阱。
”5、功能财政:根据权衡性财政政策,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主要是为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
当实现这一目标时,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
这样的财政称为功能财政。
6、利率效应:将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情况,称为利率效应。
7、加速原理:产出增量与投资之间的关系可称加速数,说明产出变动和投资之间关系的理论称为加速原理。
8、资本深化:人均储蓄超过资本广化或人均储蓄在与补充原有资本折旧和配备新工人后)而导致人均资本上升的情况。
实际gdp的计算公式例题
实际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是指除去物价因素影响后的GDP,也就是以不变价格计算的GDP。
它反映了经济增长的真实水平。
下面是一个实际GDP的计算公式例题:
假设某国在2019年的名义GDP为1000亿元,2019年和2020年的GDP平减指数分别为1.1和1.2,问该国2020年的实际GDP是多少?
解答过程如下:
1.计算名义GDP的增长率
名义GDP的增长率= (2020年名义GDP - 2019年名义GDP)/ 2019年名义GDP
2020年名义GDP暂时未知,可以用实际GDP和GDP平减指数来计算
2.计算实际GDP
实际GDP = 名义GDP / GDP平减指数
2019年的实际GDP可以通过已知的数据直接计算得到:
2019年的实际GDP = 1000亿元/ 1.1 = 909.09亿元
3.使用实际GDP的增长率计算2020年的实际GDP
实际GDP的增长率= (2020年实际GDP - 2019年实际GDP)/ 2019年实际GDP
代入已知数据进行计算得:实际GDP的增长率= (2020年名义GDP / 2019年名义GDP)/ 1.2 - 1
代入已知数据:实际GDP的增长率= (X / 1000)/ 1.2 - 1,其中X为2020年的名义GDP
解方程可得:X = 1200亿元
因此,该国2020年的实际GDP为:
实际GDP = 1200亿元/ 1.2 = 1000亿元
综上所述,该国2020年的实际GDP为1000亿元。
为什么要区分名义GDP和实际GDP
2015-7-2
1-3
形象的说就是比如一个国家只生产苹果, 名义GDP类似于告诉你这国一年中生产了多少钱的苹果 实际GDP类似于高速你这一国一年中生产了多少个苹果 前者的结果会受通胀的影响,后者则不会 名义GDP-通货膨胀率=实际GDP
2015-7-2
宏观经济学
1-4
2015-7-2
宏观经济学
1-5
2015-7-2
宏观经济学
1-6
为什么要区分 名义GDP和实际GDP
2015-7-2 GDP(Real GDP GDP,是用生产物品 ),是用从前某一年 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 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 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 出来的当年全部最终 市场价值。名义GDP 产品的市场价值。它 的变动可以有两种原 衡量在两个不同时期 因:一种是实际产量 经济中的产品产量的 的变动,另一种是价 变化,以不同的价格 格的变动。也就是说 或不变金额来计算两 ,名义GDP的变动既 个时期所产生的所有 产品的价值。 反映了实际产量变动 的情况,又反映了价 宏观经济学 2015-7-2 格变动的情况。
1-2
名义GDP更多强调现实我们观测到的数据, 实际GDP是剔除了物价等因素的影响,能够更 好的反映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差一个通货 膨胀率。 因为物价一直在变动,计算GDP时是总量, 由数量乘以价格得来。如果数量没变的话,只 是价格上升,GDP也是变大的,但是实际上一 个经济体的产能并没有扩大,GDP的增长就不 能反映实际经济。所以实际GDP中用了不变价 格,就是把今年的价格换算成比较期的价格, 使得GDP的增长主要是由数量的增长引发的。
实际GDP核算的两种方法
实际GDP 核算的两种方法1.以基期价格计算实际GDP :以基期价格计算最终产品的价值,即每种商品都是以基期价格乘以当期的产量并进行加总。
基期的名义GDP 等于实际GDP 。
此算法的弊端:对基期的不同选择导致不同的实际GDP 增长率。
以相邻的两年为例,假定只生产两种商品,如果相对价格变化了,以第一年为基期计算的从第一年到第二年的实际GDP 增长率不等于以第二年为基期的实际GDP 增长率。
%100%100212111112121111122211211⨯⨯+⨯⨯+⨯-⨯+⨯=⨯-=Y P Y P Y P Y P Y P Y P GDPGDP GDP GDP )(年实际以第一年为基期的第一年实际以第一年为基期的第一年实际以第一年为基期的第二增长率以第一年为基期的实际 (1)[]%100)1(1)1(1)1(1%100%100212211111121221111112222112111212211122122111222221212⨯⨯++⨯+⨯++⨯+-⨯++⨯+=⨯⨯+⨯⨯+⨯-⨯+⨯=⨯-=Y k P Y k P Y k P Y k P Y k P Y k P Y P Y P Y P Y P Y P Y P GDPGDP GDP GDP )()()()(年实际以第二年为基期的第一年实际以第二年为基期的第一年实际以第二年为基期的第二增长率以第二年为基期的实际 (2)比较公式(1)与公式(2),如果21k k =,则以第一年为基期计算的实际GDP 增长率等于以第二年为基期的实际GDP 增长率,如果21k k ≠,则以第一年为基期计算的实际GDP 增长率不等于以第二年为基期的实际GDP 增长率。
21k k =意味着相对价格不变,尽管绝对价格发生了变化。
其中ij P 为第i 种商品第j 年的价格,ij Y 为第i 种商品第j 年的产量,i k 为第i 种商品价格的上涨率。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美国经济分析局(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 ,简称BEA )作为维护国民收入帐户的政府机构1995年推出了环比-加权法计算实际GDP ,从1996年开始实行。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大全及答案
五、简答第一81.国内生产总值中是否包括了中间产品价值29答:GDP包括了中间产品价值,GDP是最终产品价值的总和,但最终产品价值中包括中间产品价值和新增价值两部分,从这个意义讲,中间产品的生产也纳入到GDP 的核算体系中,统计实践虽然不直接统计中间产品价值,是为了避免重复计算。
2.购买一辆旧车的费用是否计入当年的GDP,为什么29答:购买一辆旧车的费用不计入当年的GDP。
GDP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这里要指出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而不是新售卖的价值。
旧车一般认为不是新生产的,它的(即二手车)的价值在它是新车被售出时已经计入过GDP了。
购买一辆旧车的费用不计入当年的GDP。
3.能否说某公司生产的汽车多卖掉一些时比少卖掉一些时GDP增加要多一些29 答:不能。
GDP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这里要指出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而不是新售卖的价值。
该公司对GDP创造的作用表现是看它在某年生产了多少汽车,而不是卖掉了多少汽车。
多卖掉一些还是少卖掉一些,只会使存货投资多一些还是少一些,而不会使CDP生产发生变化。
4.简述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46答:国内生产总值(又称GDP)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领土范围所有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总和。
国民生产总值(又称GN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两者的统计范围不同。
GDP是按国土原则计算的,只要其经济活动是领土范围内,不管是本地居民还是外地居民都要计算在内;GNP是按国民原则计算的,只要是本地居民,不管生活在本地还是外地,其经济活动都要计算在内。
5.政府转移支付和购买普通股票的价值是否可以计入GDP,为什么43答:两者都不能计入GDP。
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组织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因此不能计入GDP。
real gdp计算公式
real GDP = nominal GDP 除以 GDP deflator。
NominalGDP(名义GDP)是以现期价格计算的GDP,而RealGDP(实际GDP)是以不变的价格计算的GDP,计算实际GDP时首先要选个基年,以选定的基年的物价计算GDP,这样就有个不同年份GDP比较的基础。
名义GDP/实际GDP*100%=GDP平减指数。
通货膨胀率一般是以CPI来计算。
nominal GDP指的是名义GDP,real GDP指的是实际GDP。
名义GDP是指以现行市场价格计算的既定时期国内总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总和。
实际GDP是指在相同的价格或货币值保持不变的条件下,不同时期所生产的全部产出的实际值。
实际GDP=名义GDP/GDP折算指数(即价格总水平)名义GDP是包含价格水平考虑的,如果我们现在的所有价格水平上升1倍,则名义GDP也要上升一倍。
所以名义GDP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尤其在通货膨胀时期。
这时人们引用实际GDP的含义。
其实,经济学上的实际GDP也不是完全舍弃了价格水平。
而是用基年的价格水平。
举例说,2005年的名义GDP是用2005年的价格水平算出的,而实际GDP则是用2000的价格水平得出的(如果选2000年作基年)。
有了实际GDP,可以很方便地算出GDP平减指数。
实际GDP是指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的变动仅仅是由于实际产量的变动所引起的。
这也就是说,实际GDP的变动仅仅反映了实际产量变动的情况。
实际GDP(或GNP)是国际上公认的反映一国一定时期(年)国民产品总量的最好的综合指标。
用绝对值表述时,一般用名义GDP;反映增长速度时,一般用实际GDP。
国民收入的构成、名义与实际GDP
名义值 实际值 名义值 实际值
名义GDP与实际GDP的联系
两者都可以用以表示国民生产总值和经济发展状况。
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区别
1、两者采用的价格水平不同: 名义GDP是采用的本期的价格来衡量本期的产出或收入, 实际GDP是采用既定基期的价格来衡量本期的产出或收入。
其实,经济学上的实际GDP也不是完全舍弃了价格水平。而是用基年的价格水 平。举例说,2005年的名义GDP是用2005年的价格水平算出的,而实际GDP 则是用2000的价格水平得出的(如果选2000年作基年)。有了实际பைடு நூலகம்DP,可 以很方便地算出GDP平减指数 。
➢ 实际GDP: 实际GDP(Real 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 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它衡量在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产 品产量的变化,以不同的价格或不变金额来计算两个时期所产生的
所有产品的价值。
实际GDP
GDP
潜在GDP
➢ 潜在GDP: ➢ 在既定的技术状况和人口规模条件下可以达到的且不致加速通货膨
+出口 -进口
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从支出角度看
消费 总投资(企业)
政府购买 国外净购买
➢ 购买的资本品是耐用的、可重复使用的 ➢ 如:机械设备、厂房或航空公司购买的飞机
固定投资 存货投资
+净固定投资 +重置投资 +期末存货存量 -期初存货存量
➢ ➢
非如使:用购时买,的投煤入炭到、库原存材里料、+-进出中口口间产品等
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区别
2、两者的经济意义不同: 名义GDP采取本期价格衡量本期产出说明名义GDP衡量的是本期经济活动的
宏观经济学考试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范围内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总价值。
2.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国家的国民一定时期内在国内和国外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3.流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种经济变量变动的数值。
4.存量:是指在某一时间点上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
5.名义GDP: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GDP。
6.实际GDP:是按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其中不变价格是指统计时确定的某一年(称为基年)的价格。
7.个人可支配收入(DI):个人收入(PI)减去个人所得税并加上转移支付后的收入才是个人可以支配的收入,称为可支配收入。
8.一般价格水平:是指产品市场上的物价总水平。
9.CPI:消费者物价指数,是衡量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的一组固定产品与劳务价格水平的指标。
10.失业率:已经失业但正在积极找工作的人数占劳动力总人数的比例。
11.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指消费增量和可支配收入增量之比,它表示每增加一单位收入时消费的变动情况。
12.边际储蓄倾向(MPS):储蓄增量与可支配收入增量之比称为边际储蓄倾向,他表示每增加一个单位收入时储蓄的变动情况。
13.平均消费倾向(APC):指消费在可支配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14.平均储蓄倾向(APS):储蓄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
15.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是指虽然人们的消费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在所增加的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越来越少。
16.通货膨胀缺口:实际总需求大于充分就业总需求时,实际总需求与充分就业总需求之间的差额。
17.通货紧缩缺口:实际总需求小于充分就业总需求时,实际总需求与充分就业总需求之间的差额。
18.支出乘数:总支出增加(消费支出增加,投资支出增加,政府购买支出增加以及净出口增加)后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用K表示。
19.税收乘数:税收变动从而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的倍数。
20.转移支付乘数: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化量之间的比例。
2.2. 名义GDP、实际GDP和价格指数
. . . .... .... .... . . . . .... .... .... . .
. .. . . ..
名义 GDP 和实际 GDP
实际 GDP
价格水平的衡量指标
我们现在虚构一个经济体系,它的产品只有苹果和柑橘。其 数据如表 2.10 所示。
Table: 实际 GDP 例子的数据
. . . .... .... .... . . . . .... .... .... . .
我们要比较不同时期的 GDP,但是,平均物价水平会随时 间的推移而变化,观察到的 GDP 增长部分是由通货膨胀造 成的。
因此需要调整通货膨胀对 GDP 增长的这种影响。 为此,要找到一个可以衡量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率的指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名义 GDP 和实际 GDP
实际 GDP
价格水平的衡量指标
NIPA 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是采用链式加权法计算实际 GDP。
第 2 年的实际 GDP 与第 1 年的实际 GDP 的链式加权比率
. . . .... .... .... . .
. ..
名义 GDP 和实际 GDP 参考资料
斯蒂芬 ·D· 威廉森: 宏观经济学(第五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价格水平的衡量指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名义 GDP 和实际 GDP
名义gdp和实际gdp
名义gdp和实际gdp名义GDP和实际GDP是经济学中常用的两个概念,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量和经济增长情况。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名义GDP和实际GDP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重要性。
一、名义GDP是指在当前价格下计算的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量。
它反映了一个经济体在特定时间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例如,如果我们将某国某年度的所有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乘以对应的数量,得到的总金额就是该国该年度的名义GDP。
二、实际GDP是指在常年价格下计算的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量。
它根据基准年的价格水平计算,消除了价格变动对经济总量的影响,更能准确地反映一个经济体的实际生产能力和经济增长情况。
三、名义GDP和实际GDP之间的区别在于,名义GDP未经调整地将不同时期的价格因素计算在内,而实际GDP则消除了价格因素的影响,反映出真实的经济增长。
四、在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情况时,实际GDP比名义GDP更具参考价值。
因为名义GDP受价格因素的影响,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名义GDP增长率高,但主要由于产品和服务价格的上涨,实际的经济增长可能并不如名义GDP所示。
五、名义GDP和实际GDP之间的差别可以通过计算GDP价格指数来衡量。
GDP价格指数是反映名义GDP和实际GDP之间价格变化的指标。
当GDP价格指数高于100时,说明名义GDP高于实际GDP,反之亦然。
六、这两个概念对经济政策制定和经济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政府和经济学家需要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实际经济增长情况,以采取相应措施来促进经济发展。
同时,名义GDP也是监测通货膨胀和价格变动的重要指标。
七、在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规模和经济增长情况时,实际GDP是更为准确的指标。
由于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价格水平差异,仅通过名义GDP比较往往会出现误导性的结果。
八、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实际GDP对于评估经济增长更为准确,但它也有其局限性。
实际GDP无法全面考虑到一些非市场经济活动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例如家庭劳动和自愿劳动等。
名义gdp和实际gdp计算例题
名义gdp和实际gdp计算例题
名义GDP和实际GDP是两个经济指标,用于衡量一个国家、地区或者公司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情况。
名义GDP指的是按照当前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而实际GDP是根据通货膨胀率和物价上涨率进行调整后的值。
例如,某国家的2019年GDP总量为5000亿元人民币,而2020年GDP总量为6000亿元人民币,则2020年的名义GDP增长率为20%。
但实际上,这个增长率是未经调整的,因为可能会被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率所抵消。
若通货膨胀率为5%,物价上涨率为3%,则实际GDP增长率为12%。
计算实际GDP的公式为:实际GDP = 名义GDP / (1 + 通货膨胀率 + 物价上涨率)。
因此,根据上述例子,计算2020年GDP的实际值为:实际GDP = 6000 / (1 + 0.05 + 0.03) = 5263.61亿元人民币。
通货膨胀率和物价上涨率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计算GDP时需要对其进行调整,以获得更为准确的数据。
通过计算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增长率,可以了解一个国家、地区或者公司的经济增长情况,从而指导经济政策的制定和调整,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第 1 页共 1 页。
怎么计算实际GDP和名义GDP
怎么计算实际GDP和名义GDPGDP是英文grossdomesticproduct的缩写,意为国内生产总值,指的是一国(或地区)一年以内在其境内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DP,作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核心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如我们说的经济要达到8%的增长目标,指的就是国内生产总值,亦即GDP要比去年增长8%。
GDP是经济学家为了反映我们经济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而提出来的经济指标。
如果大家自问一下,今年的物质生活水平比去年如何?你可能会说"好了许多"。
因为你从小平房搬进了两房一厅的楼房,银行里的存款也增加了,等等。
也就是说,你的经济生活水平的变化是以你所取得物质产品与服务的多少来衡量的。
同样,要问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生活水平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自然就是要计算这个国家(或地区)所取得的产品与服务的数量。
为了使我们能够把所有的产品与服务的数量用一个数字来表达,经济学家想到了各种产品和服务的价格这一数字。
因为所有的商品或服务都有价格,可以用价格来叠加。
比如说,一杯饮料是5元钱,理一次发是10元钱。
不过,同一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会变化。
比如,一台21英寸彩电的市价,两年前也许是3000元,现在可能只要1500元,如果单从货币数量来看是减少了一半,但从实物的效果来看,仍然还是一台21英寸彩电。
所以我们在利用商品的价格来计算其数量的变化时,还必须考虑到价格变化的因素即物价变化水平进行调整。
因此,如果我们要比较一个人今年的经济生活水平相对去年的变化情况,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计算出他去年全年收入多少(假定为2万元),然后,计算他今年全年收入是多少(比如是2.4万元),再计算出今年物价水平比去年变化了多少(假定上涨了5%)。
这样剩下的就是简单的算术问题了,今年的2.4万元,扣除物价因素的话,相当于去年的2.29万元(2.4÷1.05)。
再以这一数字除以去年的2万元,就可以知道此人实际的生活水平,今年比去年是提高了14.5%。
GDP的校正应注意的问题
剩余习题
• 10、(1)NDP=4800-(800-300)=4300 –(2)NX=4800-3000-800-960=40 –(3)因为30=税收-960,所以,税收=30+960=990 –(4)DPI=NDP-T=4300-990=3310 –个人储蓄=DPI-消费=3310-3000=310
GDP=1100+200+225=1525,变化百分比为5% –(4)1998年实际GDP=1000+300+500=1800,1999年实际
GDP=1850,变化百分比为3%。 –(5)根据(3)与(4)的结论,这句话对。 • 7、(1)1998年的GDP折算数=100%,1999年为21% –(2)通货膨胀率为21% • 8、(1)价值增加为(5000-3000)+(500-200)+(60002000)=6300 –(2)GDP=2800+500+3000=6300 –(3)国民收入=6300-500=5800
习题
• 5、(1)GDP=40;(2)GDP=30+10;(3)工资 • =7.5+5=12.5,利润=2.5+35-10=27.5,所以GDP=40 • 6、(1)1998年名义GDP=1000+200+250=1450
–(2)1999年名义GDP=1100+300+450=1850 –(3)1998年实际GDP=1450,1999年实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并收集:
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外部性” 现象有哪些?
(二)外部性的类型
1、负外部性: 如果给旁观者带来的是福利损失(成 本),可称之为“负外部性”。(外部不经济性)
• 例如:工厂产生的空气污染、污水排泄、废物、噪音 滥伐森林、滥垦山坡地、滥用自然资源。 汽车排放之废气、噪音,占领人行道的停车。 交通事件中的无辜受害者。 麻将牌声音或音响妨碍邻居安宁。 游客乱掷垃圾与不小心带来森林火灾 在公共场所(如音乐会)高声谈笑。 新建高楼挡住附近较低建筑的光线 吸烟,开车都会造成对空气的污染
大卫· 科波菲尔的私家小岛
非排他性:无法排除一些人 “不付费便可消费”,或者 公共物品: 排他成本过高。 既无竞争性也无 非竞争性:增加消费者,并 排他性的物品 不影响他人。
(二)公共物品分类:
1、纯公共物品: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如国防和灯塔等,通常采用免费提供的方式。在现实 生活中并不多见。 2、准公共物品: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和局部的排他 性。即超过一定的临界点,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就会 消失,拥挤就会出现。准公共物品又可以分为两 类: (1)公益物品。如:义务教育、公共图书馆、博物馆、 公园等 (2)公共(用)事业物品,也称自然垄断产品。 如:电力、电信、自来水、管道、煤气等
知识目标 P116
能力目标
重点: 难点:
主
要
内
容
第一节 市场失灵与政府的经济职能
• 导读案例:2000年成都的麻将扰民官司
余涌军居住在成都城西的一小区,她家的客厅和卧室窗 子正好对着楼下居委会老年活动室。深夜里不绝于耳的麻将 声严重影响了休息,余涌军为此患了严重的神经衰弱。在多 次申诉甚至求助110均无效的情况下,2000年10月7日晚,不 堪麻将声骚扰的余涌军一怒之下剪断了活动室的电线。10月 10晚,余涌军所在的百寿巷第二居民委员会就居委会活动室 是否可以深夜打麻将一事进行讨论。在最后的举手表决中, 仅余涌军1票反对,余下的67票同意,1票弃权。 在此情况下,余涌军求助于法律。起诉百寿巷第 二居民委员会侵犯了她与家人休息的权利,要求居委会立即 停止侵害,赔礼道歉并赔偿其因被麻将骚扰而产生的各项损 失5000元。2000年11月16日上午,成都市金牛区人民法院开 庭审理了全国首例“麻将官司”。但是审理还没有结果---
• 2011年6月康菲公司与中海油合作开发的蓬莱19-3油田发生溢油事 故以来,康菲被指责处理渤海漏油事故不力,并且河北、辽宁、山 东等地均出现了水产品海参、扇贝大量死亡的现象,养殖户损失惨 重。 • 同年12月份,康菲公司遭到各地百名养殖户的多起民事诉讼, 要求康菲赔偿损失。 • 迫于压力之下,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不得不表态,于2012年 1月24日宣布,康菲公司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已经和中国农业部达 成了一项协议,康菲公司将出资10亿元人民币(约1亿6千万美元) ,用于解决河北、辽宁省部分区县养殖生物和渤海天然渔业资源损 害赔偿和补偿问题。
•
链接:什么是市场失灵?
它是指巿场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主要原因: 1.不完全竞争 2.公共物品 3.外部效应 4.信息不对称
第一节
一、不完全竞争 二、外部性 三、公共物品 四、信息不对称
市场失灵
一、不完全竞争 (一)不完全竞争的含义 少数经济主体不适当的影响价格的能力。 少数市场的参与者影响或决定市场价格。
外部性问题可以通过市场来解决。 案例分析:科斯定理的应用:P123
• 例如,假定有一工厂排放的烟尘污染了周围5户居民晾 晒的衣服,每户由此受损75元,5户共损失375元。 • 再假定有两个解决方法,一是花150元给工厂烟囱安装 除尘器,二是给每一户买1台值50元的烘干机,5户共需 250元。不论把产权给工厂还是给居民,即如果听任市 场机制发生作用,工厂或居民都会自动采取150元解决 问题的方法,因为这样最节省。 • 科斯定理认为,外部影响之所以导致资源配置失当是由 于产权不明确。如果产权明确,且得到充分保障,有些 外部影响就不会发生。在上述例子中,只要产权归工厂 或居民是明确的,则他们中任何一方都会想出用150元 安装一个除尘器来消除污染,即解决外部影响问题。
(四)政府对公共物品的干预
1、建立公营企业 例如:公车
2、委托私人企业 生产公共物品
3、法律保护私人进入
三、外部性
(一)外部性的含义
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活动对别的社会成员的影响,而 并未通过市场机制加以补偿。
由于这种影响并不是在有关各方以价格为基础的交换中发生 的,因此其影响是外在的。 经济生活中的外部性是广泛存在的。
(三)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 1、公地悲剧
公地悲剧 对具有公共品特征的自然资源,如公共鱼塘和草地、飞机 航线、电电波频率等,资源可能被滥用。 公海捕鱼 假设一大湖。内有鱼虾无数,每个钓鱼者的钓鱼边际成本为 零。在“自利”假设下,钓鱼者自由进出,每个人竞相捕鱼, 最终导致“鱼虾”资源的滥用。 过度放牧 一块公共草地,虽然每个人放羊不影响其他人放羊。然而一 旦放羊数大于草地容纳的头数,结局只能是公共草地被滥用, 导致大家都放不成羊
2、搭便车
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导致供给太少甚至 没有。即私人不愿意提供这种物品。 但是这种物品又是所必需的,如国家安全、 社会稳定。 搭便车:即使不付费也能享受到有关利益的行为。 由于人们对于公共物品的购买方式异于私人物品, 在自利原则驱使下,消费者总是希望不断地扩大公 共物品的范围,以便免费或者少付费来享受更多的 社会福利。这种搭便车的消费心理,造成了对公共 物品的一种福利“刚性”需求。这种福利刚性在福 利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存在,很多国家已经不 堪重负。
二、公共物品
(一)公共物品的含义与特征
1、含义: 它是指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 非排他性特征的物品。
2、公共物品具有与私人物品
• (1)含义
私人物品:用于满足私人个别需要的产品。
•
公共物品: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
(2)相对应的四个特性:
排他性:(独占性)被排除 在消费之外。 竞争性:多一个人消费减少 他人的消费。
阅读材料:火车通过农田时---
20世纪初的一天,列车在绿草如茵的英格兰大 地上飞驰。车上坐着英国经济学家庇古,他一边欣赏 风光,一边对同伴说:列车在田间经过,机车在田间 经过,机车喷出的火花(当时是蒸汽机)飞到麦穗上, 给农民造成了损失,但铁路公司并不用向农民赔偿。 这正是市场经济的无能为力之处,称为“市场失灵”。 将近70年后的1971年,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斯蒂 和阿尔钦同游日本。他们在高速列车(这时已是电气 机车)上见到窗外的禾苗,想起了庇古当年的感慨, 就问列车员:铁路附近的的农田是否受到列车的损害 而减产?列车员说:恰恰相反,飞速奔驰的列车把吃 稻谷的飞鸟吓走了,农民反而受益。当然,铁路公司 也不能向农民收“赶鸟费”。这同样是市场经济所无 能为 力的,也称为“市场失灵”。
假如你是法官,你对这个民事诉 讼,该怎么判决?
结合案例思考以下问题:
1、这起著名的麻将扰民官司在经济学中属 于什么问题? 2、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有哪些?能否采用 市场的方法?经济学主张采用什么方法? 3、解决这一问题能否采用法律手段?审理 可以没有结果吗? 4、我国居民委员会组织法11条规定了“少 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居委会所采取的举手表 决办法是否得当?
要求)
2、制定反垄断法(促进竞争,分解公司限制贸易
协议和共谋,限制价格歧视)
•
案例:微软违反反垄断法?
P119
美国地区法官在2011年5月12日结束对于微软的反垄断监管, 13年前,美国司法部对微软提起诉讼,认为该软件巨头利用市 场影响力压制竞争对手,并开始实施长期反垄断监管。 美国地区法官科琳・科拉尔・科特利在哥伦比亚地区法院举 行的最终听证会上表示:“5月12日将是反托拉斯法史上一个重 要篇章的结束,美国政府对于微软的监管将在12日截止,以后 不在举行任何听证会。” 对于微软的反垄断调查起于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后由司法 部接手。1998年,司法部对微软提出诉讼认为后者使用其 Windows操作系统的统治力推广IE浏览器,进而将其它竞争对 手排除在外。 律师事务所的反托拉斯代理律师马克· 斯尔德考特表示:“如 今的科技界几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微软仍旧在台式 机/笔记本操作系统领域占据非常大的份额,但是他们也得面临 谷歌等对手的竞争,微软已经失去了原有的统治性地位。”
2、政府行为
(1)征税或补贴
对负外部性,政府可以通过 征税或者罚款的方式纠正。 对污染行为进行罚款,或者 征收污染税,从而弥补社会成 本大于私人成本的损失。 对正外部性,政府可以对带 有正的外部性的物品或服务的 消费者,按照该物品或服务的 外部边际效益的大小进行财政 补贴,使得补贴物品或服务的 私人收益接近社会收益。
• 2、正外部性:反之,如果给旁观者带来的 是福利增加(收益),则可称之为“正外部 性”。(外部经济性) • 例如:
• 自己注射疾病防疫针,减少传染他人的机会 兴建医院、养老院、孤儿院等非营利事业。 办公大楼前设置的时钟或温度计 参加免费的学术演讲或音乐会。 爱好音乐者欣赏声乐家的邻居在家练唱。 • 整洁的住宅与美丽的庭院。 • 教养子女谦恭有礼、守法爱国。
经济学理论认为,在一个自由选择的体制中, 社会的各类人群在不断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 可以使整个社会的经济资源得到最合理的配置。市场 机制实际上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推动着人们往往从 自利的动机出发,在各种买卖关系中,在各种竞争与 合作关系中实现互利的经济效果。交易会使交易的双 方都能得到好处。通过市场机制形成的价格调节,经 济社会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社会福利能够达到 帕累托最优状态。(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来 的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
但是,虽然在经济学家看来,市场机 制是迄今为止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可是 事实上由于市场本身不完备,特别是市场的 交易信息并不充分,却使社会经济资源的配 置造成很多的浪费,并不能按照人们的意愿 进行有效的配置。这些问题就是市场经济自 身所无法克服的固有的缺陷或不足,西方经 济理论将它们统称为 “市场失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