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解一元一次方程(1)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 解一元一次方程(1)教案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 解一元一次方程(1)教案

4.2解一元一次方程(1)一、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了解与一元一次方程有关的概念,了解方程的基本变形在解方程中的应用。

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并能灵活运用。

过程与方法:能根据等式性质,通过探索和合情推理求出未知数的值。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索能力,进一步提高运算能力;经历和体会解一元一次方程中“转化”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有关的概念;2.灵活运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难点:灵活运用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把系数化为1等步骤解一元一次方程。

三、教学模式:在教师指导下的尝试教学。

(讨论——交流)四、教学过程设计情景设置已知有三个球,其中一个球重1克,另两个球重量相同,三个球总重量是5克,问另两个球重量分别是多少?问题一:(1)如何得到蓝色小球的质量呢?你会列出方程吗?列出的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吗?二、合作质疑,探索新知问题二:(1)通过填表,得到方程的解得定义。

问题三:(1)可以用天平图形来示意2x+1=5这个方程吗?(2)观察2 x+1=5的天平示意图,你可以用天平表示2x=4这个方程吗?怎么做呢?仔细观察你有什么新发现?(3)通过天平平衡的演示,方程3x =2+2x 是怎么变形的?天平与等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4)由天平的平衡性质,你能类别出等式的性质吗?巩固练习:1.用适当的数或整式填空,使所得结果仍为等式,并说明依据是什么?(1)如果2=5+x , 那么x =__________.(2)如果6x =5x -3 ,那么6x -=-3(3)如果-y =4 , 那么y =___________.2.判断下列变形是否正确?(1)由x +5 = y +5 ,得x = y ()(2)由2x -1 = 4 ,得 2x = 5 ()(3)由2x =1 ,得x = 2 ()(4)由3x =2x ,得 3= 2 ()3. 利用等式性质,解下列方程(写出检验过程):(1)x +2=-6(2)-3x = 3-4x(3) -5-x =3(4)-6x =2尝试练习1.判断:方程6x =4x +5,变形得6x +4x =5()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方程3y =31,两边都除以3,得y =1()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某数的4倍减去3比这个数的一半大4,则这个数为 __________.4.当m = __________时,方程2x +m =x +1的解为x =-4.当a = ____________时,方程3x 2a -2=4是一元一次方程.5.求作一个方程,使它的解为-5,且未知数的系数为2,这个方程为__________.【答案】巩固练习:1.用适当的数或整式填空,使所得结果仍为等式,并说明依据是什么?(1)-3(2)5x(3)-42.判断下列变形是否正确?(1)√(2)√(3)×(4)×3. 利用等式性质,解下列方程(写出检验过程):(1)x=-8(2)x= 3(3)x =-8(4)13 x=-尝试练习1.×6x-4x =52.×y=1 93.24.5125.2x-8=2四、课堂小结,感悟收获1.一元一次方程中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有关概念。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解一元一次方程》(第2课时)教学设计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解一元一次方程》(第2课时)教学设计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解一元一次方程》(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解一元一次方程》是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节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并能运用解方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运算、方程的概念等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部分学生在解方程时,仍存在运算错误、思路不清晰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能够运用解方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

2.教学难点:解方程时的运算规律及思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方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发现解方程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交流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4.练习法:通过大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解方程的过程及方法。

2.练习题:准备适量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教学道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方程的解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方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述一个人在购物时,发现商品价格与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一元一次方程。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解法,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解方程的方法。

每组选择一道练习题,共同解答,并总结解题规律。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解答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精选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

2、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挑战自我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重点难点重点根据题意,分析各类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熟练的列方程解应用题。

难点弄清题意,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上一节课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对于学生来说解方程已不是问题了,本节课是以上一节课为基础,用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只要学生读懂题意,建立数学模型,用一元一次方程会解决就行了。

四、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问题设计师生活动备注情境创设讨论交流:按怎样的解题步骤解方程才最简便?由此你能得到怎样的启发。

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动手解方程自主探究问题一:一项工作甲独做5天完成,乙独做10天完成,那么甲每天的工作效率是,乙每天的工作效率是,两人合作3天完成的工作量是,此时剩余的工作量是。

问题二:某项工作,甲单独做需要4小时,乙单独做需要6小时,如果甲先做30分钟,然后甲、乙合作,问甲、乙合作还需要多久才能完成全部工作?问题三:整理一批图书,由一个人做要40小时完成.现在计划由一部分人先做4小时,再增加两人和他们一起做8小时,完成这项工作.假设这些人的工作效率相同。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精选篇2)一、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的地位和作用(1)本节课是七年级第七章《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第3课时,主要学习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路程问题。

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本节课在此基础上,结合路程问题,进一步学习如何从实际问题中分析数量关系,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对学习函数、不等式与其他方程解实际问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4.2解一元一次方程数学教案

4.2解一元一次方程数学教案

4.2解一元一次方程数学教案标题:以4.2解一元一次方程为主题的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2.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四种基本运算来求解一元一次方程。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2.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三、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内容。

例如,让学生回忆一下什么是等式,以及等式的性质是什么。

(二) 新课讲解1. 介绍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2. 讲解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 加法消元:在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同一个数,等式的值不变。

- 减法消元:在等式的两边同时减去同一个数,等式的值不变。

- 乘法消元:在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等式的值不变。

- 除法消元:在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等式的值不变。

(三) 实践操作设计一些一元一次方程的题目,让学生尝试用刚学到的方法进行解答。

在学生解答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指导和纠正。

(四) 总结回顾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

并鼓励学生在课后多做练习,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四、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一元一次方程的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以便于下次更好地进行教学。

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设计【优秀3篇】

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设计【优秀3篇】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优秀3篇】篇一: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1白话文的我细心为您带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优秀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一: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设计篇一一。

教学目标:1。

学问目标: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驾驭含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

实力目标:培育学生的运算实力与解题思路。

3。

情感目标:通过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相互沟通,体会数学的严谨,感受数学的魅力,增加学习数学的爱好。

二。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

难点:括号前面是负号时,去括号时遗忘变号。

移项法则的敏捷运用。

三。

教学方法:1。

教法:讲课结合法2。

学法:看中学,讲中学,做中学3。

教学活动:讲授四。

课型:新授课五。

课时:第一课时六。

教学用具:彩色粉笔,小黑板,多媒体七。

教学过程1。

创设情景:今日让我们一起做个小小的嬉戏,这个嬉戏的名字叫:猜猜你心中的她心里想一个数将这个数+2将所得结果最终+7将所得的结果告知老师(抽一个同学,让他把他计算的`结果告知老师,由老师通过计算得到他最起先所想的数字。

)老师:同学们知道老师是怎样猜到的吗?同学:不知道。

老师:那同学们想知道老师是怎样猜到的吗?这就是我们今日所要学习的内容解一元一次方程。

2。

探究新知: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前面我们遇到的一些方程,例如 3老师:大家视察这些方程,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提示:视察未知数的个数和未知数的次数。

)(抽同学起来回答,然后再由老师概括。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l,像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老师:同学们从这个概念中,能找出关键的字吗?能用它来推断一个式子是否是一元一次方程吗?再次强调特征:(1)只含一个未知数;(2)未知数的次数为1;(3)是一个整式。

(留意:这几个特征必需同时满意,缺一不行。

)3。

例题讲解:例1推断如下的式子是一元一次方程吗?(写在小黑板上,让学生推断,并分别抽同学起来回答,假如不是,要说出理由。

42解一元一次方程(1)教案

42解一元一次方程(1)教案
3、判断下列括号中哪一个数是方程的解。
x(x-5)+6=0;(3,0,2)
4、用适当的数或整式填空,使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并说明依据是什么。
(1)如果6+x=2,那么x=___________,根据是____________
(2)如果 ,那么x=___________,根据是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2.若7=-3x+4,则7+___=4,这是根据等式的性质___,在等式的两边都_____________.
3.若 =-6,则2边都___________.
4.若-4x=20,则____=-5,这是根据等式的性质___,在等式的两边都_____________.
用适当的数或整式填空,使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并说明依据是什么?
(1)如果2=5+x,那么x=_______;
(2)如果x-y=4,那么x=4+_____;
(3)如果 ,那么-y=2-___;
(4)如果3x=15,那么x=_____;
变式题 练习
1.若x-5=3,则x=3+____,这是根据等式的性质___,在等式的两边都_____________.
A、5+x=0 B、 C、3x+2y=5 D、2x-1=3x2
2、在学校举行的“向灾区献爱心”的募捐活动中,七年级(1)班与七年级(2)班共募捐492元。已知七年级(1)班平均每人捐款5元,七年级(2)班平均每人捐款6元,七年级(1)班比七年级(2)班多6人。若设七年级(1)班人数为x人,那么可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变式题练习1:
如果5 与 -3a 是同类项,求x。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1)教学设计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1)教学设计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2.求解一元一次方程(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悉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技能.2.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分析、归纳出移项法则,并能运用这一法则解方程.3.体会学习移项法则解一元一次方程必要性,使学生在动手、独立思考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实用性。

教学重难点:1、理解移项法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目的。

2、掌握移项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教法教师启发引导教学过程环节一:复习引入内容:复习上节课用等式基本性质一解方程的过程,观察、分析、概括出移项法则.要求:解下列一元一次方程,学生先自主完成,然后以小组形式交流各种解法,要说明这样解的依据.(1)825=-x ;解:方程两同时加上2,得28225+=+-x .也就是 5x =8+2.方程两边同除以5,得 x =2.此题学生可能会用差+减数=被减数的方法(2) x x 825=- .解:方程两都加上x 82-,得x x x x 8288225-+=-+-也就是 5x -8x =2.化简,得 -3x =2.方程两边同除以-3,得 x =32-. 此题学生可能会用:被减数—差=减数;目的是把含有未知项放一边,已知数放一边. 设问1:在变形过程中,比较画横线的方程与原方程,可以发现什么?设问2:上述变形过程中,方程中哪些项改变了原来的位置?怎样变的?设问3:为什么方程两边都要加上2呢?第2小题在解的过程中两边加上x 82-的目的是什么? 归纳:像这样把原方程中的某一项改变 后,从 一边移到 ,这种变形叫做移项思考:(1)移项的依据是什么?移项的目的是什么?(等式的基本性质;移项使含有未知数的项集中于方程的一边,常数项集中于方程的另一边) 环节二:达标训练1.把下列方程进行移项变形(未知数的项集中于方程的左边,常数项集中于方程的右边)(1)534=-x 移项,得 ;(2)8725+=-x x 移项,得 ;(3)254203-=+x x 移项,得 ;(4)253231+=-x x 移项,得 ; 2. 下列变形符合移项法则的是( )A .523235+--+x x ,得由B .5210,2510=-----x x x x 得=由C .9147,1497--=--=+x x x x 得由D .295,925+==+x x 得由总结:移动的项要 ;移项通常是将 ,已知项 ;(移项法则) 题组训练1:1)2x+6=1 2)10x-3=9教师板演 解方程:3x+3=x+7解:移项,得:3x-x=7-3合并,得:2x=4方程两边同时除以2,得:x=2题组训练2:(1)5x-2=7x+8 (2)-7x+2=2x-4;题组训练3:(1)32141+-=x x (2)253231+=-x x 环节三:合作学习 内容:1.例2.解方程32141+-=x x .解: 移项,得 32141=+x x .合并同类项,得343=x . 方程两边同时除以43(或同乘以34),得4=x 学生独立完成例2,学生互评(有哪些方法)2.以小组为单位,每人出一个解方程的题,题型局限于本课时的题型,组内交换解答,组长负责检查,组员负责看解答结果如何.环节四:拓展提高问题:如果3235m b a 与2333+m b a 是同类项,那么m 的值是多少?由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引导回顾同类项的概念从而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解一元一次方程(1)教案

解一元一次方程(1)教案

解一元一次方程
附板书设计: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
方程是处理问题的一种很好的途径,而解是这种途径必须要掌握的。

这节课上学生是带着上一节课的内容来学习的,现对这部分内容总结如下:
本节课的整体过程是这样的:先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从而引出了移项的概念,然后让学生利用移项的方法来解方程,当然今天是第一次接触这部分内容,所以在方程的选择上,都是移项后,同类项的合并比较简单,与前一节内容相比较,可轻易感受到这种解法的简洁性;讲解完成后,进一步给出了练一练的两个方程,让学生动手去做;仔细观察学生的练习过程,出现了很多困难。

总结一下,大致有以下几种比较常见的情况:①含未知数的项不知道如何处理;②移项没有变号;③没移动的项也改变了符号;针对以上情况,利用课堂时间,先让有困难的学生说一下自己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困难,让其他同学帮助他找出错误并加以解决,这样更能促进同学间的相互进步。

再让学生总结注意点,教师进行点拨。

最后的学生小结并不是一种形式,通过小结教师能很好地看出学生的知识形成和掌握情况。

总的来说,虽然课堂上同学们总结错误点总结的不错,但学生对解方程的掌握仍浮于表面,练习少了,课后作业中的问题也就出来了;第一,解题中部分同学仍采用原来的等式性质进行;第二,移项时符号还是一个大问题;所以总的说来,这课堂效率不高,没有完成基本的课堂任务;学生一节课下来还是少了练习的机会,看来对求解的题目,课堂上需要更多的练习,从题目中去反馈会显得更加适合。

在新教材的讲解中,有时还是要借鉴老教材的一些好的方法。

4.2 解一元一次方程(1)教案

4.2  解一元一次方程(1)教案
初一年级数学教案
课题:4.2解一元一次方程(1)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时间:审核人:
教学目标:
1.了解方程的解,解方程的概念;
2.掌握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3.经历体会解方程中的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
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
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四、课堂小结:谈谈你这一节课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课时作业本P84-85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方程2x+1=5可以变形如下:
方程3x=3+2x可以变形如下:
从以上的变形中,你发现等式具有怎样的性质?
三、典型例题
例1.解下列方程:
(1)x+5=2;(2)-2x=4.
求方程的解就是将方程变形为x=a的形式.
例2.若已知x=2是关于x的方程2x+3k=4的解,则k的值为多少?
练习:解下列方程:
(1)x+2=-6;(2)-3x=3-4x;(3) x=3;(4)-6x=2.
分别把0、1、2、3、4代入下列方程,哪一个值能使方程两边相等?
(1)2x-1=5;(2)3x-2=4x-3.
能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练一练:
(1)在1、3、-2、0中,方程2x-1=-5的解为
(2)在1、3、-2、0中,方程 =1的解为
2.等2x+1=5,2x+(12-x)=20,
13 x-4=14 x-1,8+6(n-1)=140,5+x=14 (32+x)中未知数的值呢?
二、尝试与实践
1.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做一做:
填表:
x
1

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2解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1》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2解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1》教学设计

4.2解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一、课前预习准备1、预习目标:(1)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意义,养成检验反思的习惯。

(2)理解等式的性质并能用它们来解一元一次方程。

(3)知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目标——将方程变成“x=a”的形式。

(4)经历和体会解一元一次方程中“转化”的思想方法和方程意识。

2、预习要求(1)自学课本95页到96页,写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可进行简短的讨论)(2)回忆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可互相交流)(3)下列方程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不是一元一次方程请说明理由。

2x+1=5,2+5=5,3x-5,5x-2=3x+4,1-9>-10(4)你能找出上题中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吗?二、教学内容组织和教学环节设计(一)做一做:填表x -1 -2 0 1 2 35x-3由上表知:当x= 时,5x-3=7成立所以,x= 是方程5X-3=7的解试一试:分别把-1、-2、0、1、2、3代入下方程,哪些值是方程的解?(1)3x-1=-7 (2)3x-2=4x-3 (3)-3x=3-4x(二)思考,讨论、交流方程的解:叫做方程的解。

解方程:叫做解方程例1、检验下列各数是不是方程4x-3=2x+3的解。

(1)x=3 (2)x=8 (3)x=5(三)探究解决遇到问题天平称物的原理:(看课本95、96页的图片)自我总结: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所得结果仍为等式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都乖或除以,所得结果仍为等式。

议一议:上面两个等式的划线部分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例2:解下列方程:(1)x+5=2 (2)3x-2=4x-3想一想:(1)每一步的变形依据是什么?(2)怎样检验求得的值为方程的解?(四)小结问题1:能这样解方程吗?下面的解法错在哪里?解方程解:两边都除以x,得4=2问题2:你能利用等式的性质把“-1= x”变形为“x =-1”吗?三、知识的链接与拓展1.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3)x=42. k为何值时,2是关于x的方程的解?3.已知关于x的方程的解为整数,求满足条件的所有整数k的值四、知识的过关与检测一、选择题1、方程=x-2的解是()A.5B.-5C.2D.-22、解方程x=,正确的是( )A.x==x=; B.x=, x= C.x=, x=; D.x=, x=3、已知方程①3x-1=2x+1 ②③④中,解为x=2的是方程()A.①、②和③;B.①、③和④C.②、③和④;D.①、②和④二、填空题1、某数的4倍减去3比这个数的一半大4,则这个数为 __________.2、当m= __________时,方程2x+m=x+1的解为x=-4.当a= ____________时,方程3x2a-2=4是一元一次方程.3、求作一个方程,使它的解为-5,这个方程为__________.三、解下列方程(1)6x=3x-12 (2)2y―=y―3 (3)-2x=-3x+8 (4)56=3x+32-2x (5)3x―7+6x=4x―8。

七年级上册数学《4.2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1)【精品】

七年级上册数学《4.2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1)【精品】
A.2-2 (2x-4)=-(x-7)B.12-2 (2x-4)=-x-7
C.12-2 (2x-4)=-(x-7)D. 12-(2x-4)=-(x-7)
(二)填空题
1、 - =1去分母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m=____ ____时,代数式 的值是5.
3、方程 与方程 的解相同,则m的值为______.
(三)解答题
1、解下列方程
( 1) (2) x- =1、
2、代数式 -2y的值与1互为相反数,试求y的值.
(B)组
1.下列方程的解法对不对?若不对怎样改正?
解方程2(x+3)-5(1-x)=3(x-1)
解:2x+3-5-5x=3x-1 ,
2x-5x-3x=3+5-3,
-6x= -1 ,
2.解方程 :
(2 )移项时,要移谁,移到哪?
(3)怎样移项?
(4)移项要注意什么?
(二)引导探 究:带括号的方程的解法。
例1.2(x-2)-3(4x-1)=9(1-x).
解:(这样的体型首先该怎样处理?请学生回答)
去括号,得:
移项,得:
合并同类项,得
系数化1,得:
遇有带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步骤:
随堂练习:(A)组
4.2解一元一次方程(3)
教学内容
年级学科教学课时Βιβλιοθήκη 共4课时第3课时课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移项规律。
2.掌握带有括号 的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教学重点
带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移项规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七年级数学上册 4.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算法第一课时教案 湘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 4.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算法第一课时教案 湘教版

4.2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算法〔1〕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景中深刻理解等式的性质,并能正确运用等式的性质.2.熟练掌握移项法那么,利用移项法那么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重、难点重点:等式的根本性质,移项法那么难点:对等式性质的理解和用移项的法那么解方程.教学过程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解方程 :2x-5=3x+6你能说出你解这个方程每一步的依据吗?〔一个加数等于和减去_______.〕〔导入新课:在小学我们学习了解方程,依据是加数与和的关系,因数与积的关系,还有没有别的依据呢?〕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 等式的性质问题1 (一)班的学生人数等于(二)班的学生人数,现在每班增加2名学生,那么(一)班与(二)班的学生人数还相等吗?如果每班减少了3名学生,那么两个班的学生人数还相等吗?如果〔-〕班人数为a人,〔二〕班人数为b人,上面问题用含有a、b的式子怎样表示?问题2如果甲筐米的重量=乙筐米的重量,现在把甲、乙两筐的米分别倒出一半,那么甲,乙两筐剩下的米的重量相等吗?如果设甲筐米的重量为a,乙筐米的重量为b,上面问题用式子怎么表示?从上面两个问题,可以发现等式有什么性质?等式的性质1 等式两边都______(或者减去)_________(或同一个式子)所得结果仍是____. 等式的性质 2 等式两边都______(或者除以)_________(或同一个式子)〔除数或者除式不能为0〕,所得结果仍是____.你能用式子表达等式的性质吗?2 尝试练习做一做(1)说一说下面等式变形的根据①从x=y 得到 x+4=y+4, ②从a=b 得到 a+10=b+10③从2x=3x-6得到 2x-3x=3x-6-3x ④从3x=9得到x=3, ⑤从142x 得到x=8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4x+4=3x+12归纳:〔1〕什么叫移项?把方程的某一项改变____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叫______ 看看下面的变形是移项吗?2x+5-3x+6=9,解 :2x-3x+5+6=9练一练用移项的方法解方程1 2x=x+32 3x-1=40+2x三 应用迁移,稳固提高1 实际应用例1 (我国古代数学问题)用绳子量井深,把绳子3折来量,井外余绳子4尺;把绳子4折来量,井外余绳子1尺,于是量井人说:“我知道这口井有多深了〞。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篇一: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1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在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其初步应用后,需要解决的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本节的内容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利用方程的基本变形来解一元一次方程,为下几节的学习铺平道路.本课讲解时首先通过天平的实验*作,使学生学会观察、尝试分析、归纳等式的*质,这一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与*作得出结论。

然后,利用方程的基本变形解一元一次方程。

通过解方程的学习提高了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先让学生按方程的基本变形*求解,提炼出移项法则,为了避免某些同学仍用旧的方法解方程,应加强对比哪种方法更简便。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与天平的平衡类比,能对方程进行基本变形;2.能利用方程的基本变形解一元一次方程;3.通过具体题目,简化提炼出移项法则;4.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会熟练地解一元一次方程;过程与方法:通过探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化归思想的广泛应用,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逐步养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方程的基本变形不改变方程的解;移项法则的掌握。

难点:移项法则的应用。

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具准备多媒体(或天平,等质量的小球、木块各五个)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篇二: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处理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一种进步;2、初步学会如何寻找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了解方程的概念;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知识重点1、重点: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难点:理解用方程来描述和刻画事物间的相等关系。

三、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注重师生互动。

四、教学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师生活动)(一)情境引入教师提出教科收第79页的问题,并用多媒体直观演示。

问题1:从视频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必要时可以提示学生从时间、路程、速度、四地的排列顺序等方面去考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教学设计
4.2解一元一次方程(1)
教学目标1.了解方程的解,解方程的概念;
2.掌握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3.经历体会解方程中的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过程(教师)学生活动设计思路情境引入:
怎样求一元一次方程2x+1=5,2x+(12-x)=20,
1
3x-4=1
4x-1,8+6(n-1)=140,5+x=
1
4(32+x)
中未知数的值呢?
思考!激发求知欲望.
一、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做一做:
填表:
x 1 2 3 4 5
2x+1
当x=_____时,方程2x+1=5两边相等.
试一试:
分别把0、1、2、3、4代入下列方程,哪一个值能
使方程两边相等?
(1)2x-1=5;(2)3x-2=4x-3.
能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
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练一练:
(1)在1、3、-2、0中,方程2x-1=-5的解为

(2)在1、3、-2、0中,方程x-1
2=1的解为

填表,根据表格找出使得方程2x+1=5两边相等的
未知数的值.
(1)使2x-1=5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为3;
(2)使3x-2=4x-3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为1.
(1)方程2x-1=-5的解为-2.
(2)方程
x-1
2=1的解为3.
通过填表来找使方
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
值,为引出方程的解和解
方程的概念做准备.
二、等式的基本性质
方程2x+1=5可以变形如下:方程3x=3+2x可以变形如下:
结合天平,观察方程的变形,概括出等式的性质:
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
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
得结果仍是等式.
对照天平、方程的变
化,得出等式性质,为用
等式性质解方程提供理
论支撑.
从以上的变形中,你发现等式具有怎样的性质?
三、根据等式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
例1 解下列方程:
(1)x+5=2;(2)-2x=4.
求方程的解就是将方程变形为x=a的形式.
议一议:
若已知x=2是关于x的方程2x+3k=4的解,则k 的值为多少?解:(1)两边都减去5,得
x+5-5=2-5.
合并同类项,得
x=-3.
(2)两边都除以-2,得
-2x
-2

4
-2


x=-2.
因为x=2是关于x的方程2x+3k=4的解,
所以4+3k=4.
两边都减去4,得3k=0.
两边都除以3,得k=0.
根据等式性质解一
元一次方程.体会解方程
就是将方程变形为x=a
的形式的转化思想.
课堂练习:
解下列方程:
(1)x+2=-6;(2)-3x=3-4x;
(3)1
2x=3;(4)-6x=2.
独立完成,课堂交流.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
谈谈你这一节课有哪些收获.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从知识和方法两个层面进
行总结.
归纳知识体系,提炼
思想和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