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新组建的重点实验室(

合集下载

p3p4实验室概念

p3p4实验室概念

p3p4实验室概念P3P4实验室,全称为“平面二维材料与器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隶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当前中国材料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机构之一。

本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平面二维材料的合成与制备、物理性质的研究以及其在器件制备与应用方面的探索,致力于提高材料科学在能源、电子、光电等领域的应用性能。

P3P4实验室成立于2009年,其前身为P3实验室和P4实验室,相继成立于2005年和2008年。

合并后的实验室在科研水平、研究规模和学术声誉等方面都得到了大幅提升,成为国内乃至国际上平面二维材料领域的重要研究机构之一。

在平面二维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方面,实验室在多种材料的制备方法上都进行了创新性的研究。

例如,实验室研究人员采用化学气相沉积与机械剥离相结合的方法,成功地合成了许多重要的二维材料,如石墨烯、二硫化钼和二硫化钨等。

这些材料不仅具有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还能够在电子、能源和催化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实验室在平面二维材料的物理性质研究方面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

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利用自行开发的超高真空纳米操作平台,成功地研究了二维材料的电子结构、光学性质和磁性等特性。

通过对这些物理性质的深入研究,实验室为二维材料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在实验室的器件制备与应用研究方面,研究人员着重探索了二维材料在光电子器件、能源器件和传感器等领域的应用潜力。

例如,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制备了基于二维材料的光伏电池和薄膜太阳能电池,这些器件在太阳能转化效率和稳定性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同时,实验室还研究了二维材料在传感器方面的应用,开发出了基于二维材料的压力传感器和光电传感器等。

除了研究成果的积累,实验室还注重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

实验室拥有一支由国内外优秀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他们在平面二维材料领域有着丰富的研究经验和深厚的学术造诣。

实验室非常重视培养年轻的科研人才,在研究生和博士后的选拔和培养上投入了大量的资源。

同时,实验室与国内外多个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和交流,组织了多次国际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为研究人员提供了学术交流的平台。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以下是六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及介绍:
1.磁约束核聚变国家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合肥)共同建设。

该实验室旨在推进我国在磁约束核聚变领域的研究,探索清洁能源的未来可能性。

2.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大连)负责建设。

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化石能源高效洁净利用与转化、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多能源互补与智能网等。

3.船舶与海洋工程国家实验室: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负责建设。

该实验室围绕船舶与海洋工程的前沿技术,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引领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的发展。

4.微结构国家实验室:
南京大学(南京)负责建设。

微结构国家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微纳结构与材料的合成制备、微纳结构与材料的表征技术、微纳结构与材料的性能测试等。

5.重大疾病研究国家实验室: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负责建设。

该实验室针对重大疾病的发病机理和防治手段进行研究,以提高人类健康水平。

6.蛋白质科学国家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北京)负责建设。

蛋白质科学国家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蛋白质结构与功能、蛋白质相互作用和蛋白质组学等。

这些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在各自领域内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在推动科技进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

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

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中国各个领域最具影响力和最先进的科研机构之一。

这些实验室致力于进行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推动相关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以下是一些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名单,以便了解这些实验室在各自领域的突出贡献。

1. 国家脑科学中心国家脑科学中心是中国的一所重点实验室,专注于脑科学的研究。

该实验室聚集了全国范围内最优秀的脑科学专家和研究人员,致力于深入探索人类思维、意识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奥秘。

通过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该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已经在神经解码、神经疾病治疗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突破。

2.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致力于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该实验室集合了各个领域的专家和研究人员,开展了一系列关于纳米结构、纳米材料和纳米器件的研究。

他们的研究成果已经在能源、材料、医药和环境等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应用,为我国纳米科学的发展和产业化做出了杰出贡献。

3. 国家基因组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基因组医学研究中心是国内领先的基因组科学研究机构之一。

该中心集结了遗传学、生物学和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专家和研究人员,目标是通过研究人类基因组和永久性遗传变异,揭示疾病的遗传基础以及个体化医疗的潜力。

他们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改善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为个体化医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 国家核科学中心国家核科学中心是中国核科学研究的核心机构之一。

该中心汇集了核物理学、核化学、核工程等多个学科领域的专家和研究人员,致力于核能的研究、应用和安全等方面。

他们的研究成果在核能发电、核医学和核安全等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应用,为中国核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5. 国家微生物资源中心国家微生物资源中心是我国重要的微生物研究机构之一,致力于保护和利用我国丰富的微生物资源。

该中心的研究工作涉及微生物的分类、鉴定、培养和基因组学等方面。

通过收集、保存和研究微生物样品,他们为新药研发、农业生产和环境治理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

中国科学院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

1142中国科学院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依托单位为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其前身为1951年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成立的宇宙线研究组,后演变为原子能研究所和高能物理研究所宇宙线室。

著名物理学家张文裕、王洽昌、肖健等曾任该室主任,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何泽慧始终关心并置身于该室的科学研究。

经中国科学院批准,宇宙线和高能天体物理开放实验室于1997年4月成立,2003年7月更名为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在2014年和2019年的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连续两次被评为A类。

目前,张双南研究员任实验室主任,蔡荣根院士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一、目标、定位与发展策略实验室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以揭示深层次的物质结构和大尺度的物理规律为目标,重点建设粒子天体物理学交叉学科,聚焦高能天体物理、宇宙线天体物理、中微子天体物理、暗物质、粒子宇宙学等研究方向,开展全方位(地下、高山和空间)、多波段(微波、光学、X射线和丫射线)、多信使(电磁波、中微子、宇宙线)的观测和探测研究,同时根据学科需要布局实验项目,发展核心技术,致力于建设特色鲜明、国际先进和领先的粒子天体物理领域高水平的基础理论和实验研究、新探测技术研发中心及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取得重大和突破性科学成果,引领国际粒子天体物理领域的发展。

实验室的总体定位是:瞄准重大问题开展基础研究,针对学科前沿提出重大项目,建设实验平台提升仪器性能,发展核心技术支撑长远发展。

发展策略是:“四代同室”一成果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代、概念一代。

二、重要任务和成果实验室凭借在实验设计、探测器研制、观测数据处理、物理解释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提岀并承担或参与了多项粒子天体物理领域的大型实验项目。

空间X/丫射线天文观测与空间粒子探测:成功研制运行中国第一颗空间X射线天文卫星“慧眼”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Insight-HXMT)卫星、天宫2号唯一的天文载荷Y暴偏振仪(POLAR),POLAR-2成功入选中国空间站首批科学实验;提出且即将发射引力波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GECAM);提出并正在预研国际合作天文台级X射线卫星项目“增强型X射线时变与偏振探测卫星(eXTP)”、中国空间站规划中的大型科学载荷之一高能宇宙辐射探测设施(HERD);成功研制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DAMPE)主要载荷之一的硅阵列探测器(STK)、电磁监测试验卫星主要载荷之一的高能粒子探测器;提出并正在研制中法合作天文卫星空间变源监视器(SVOM)4个科学仪器之一的丫射线监视器(GRM)与爱因斯坦探针(EP)二个科学仪器之一的后随观测X射线望远镜(FXT);实质参与国际空间站大型国际合作项目阿尔法磁谱仪(AMS-02)。

批准建设的4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

批准建设的4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

实验室名称实验室主任建设承担单位单位负责人实验室代码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符习勤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武汉大学袁隆平李晓红2011DA770014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喻树迅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河南大学喻树迅娄源功2011DA125024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卢孟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东北林业大学张守攻杨传平2011DA169034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夏庆友西南大学王小佳2011DA105044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康振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孙其信2011DA105054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陈保善广西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唐纪良陈晓阳2011DA790064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胡盛寿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胡盛寿2011DA131078肾脏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陈香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李书章2011DA V00088生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沙家豪南京医科大学陈琪2011DA690098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庾石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蒋建东2011DA131108天然药物活性组分与药效国家重点实验室李萍中国药科大学吴晓明2011DA105118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吴丰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孟伟2011DA144123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许志琴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侯增谦2011DA121133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王浩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匡尚富2011DA126143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童金南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王焰新2011DA105153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徐义刚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徐义刚2011DA173163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倪四道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孙和平2011DA173173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陈亚宁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陈曦2011DA173183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南志标兰州大学周旭红2011DA105194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王东晓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张偲2011DA173203森林与土壤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韩兴国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韩兴国2011DA173213高性能复杂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段吉安中南大学黄伯云2011DA105227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郭占成北京科技大学徐金梧2011DA105237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王铁军西安交通大学郑南宁2011DA105247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熊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朱荻2011DA124257强电磁工程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段献华中科技大学李培2011DA10室忠根5267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刘吉臻华北电力大学刘吉臻2011DA105277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李晓红重庆大学林建华2011DA105287计算机体系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孙凝晖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李国杰2011DA173295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任晓敏北京邮电大学方滨兴2011DA105305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王飞跃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王东琳2011DA173315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柴天佑东北大学丁烈云2011DA105325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丁建东复旦大学杨玉良2011DA105331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陈建峰北京化工大学王子镐2011DA105346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赵修建武汉理工大学张清杰2011DA105356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钟登华天津大学李家俊2011DA105367理论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吴岳良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吴岳良2011DA173372低维量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薛其坤清华大学顾秉林2011DA105382发光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申德振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宣明2011DA173395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曹镛华南理工大学李元元2011DA105406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贻芳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和生侯建国2011DA173412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姜宗林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樊菁2011DA173422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鞠熀先南京大学陈骏2011DA105431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饶子和南开大学龚克2011DA105444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朱学良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陈晓亚2011DA173454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韩家淮厦门大学朱崇实2011DA105464分子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杨维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薛勇彪2011DA173474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杏忠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黄力2011DA173484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邓子新上海交通大学张杰2011DA1054942011-10-25二○一一年一月十九日附件1:通过验收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名单序号实验室名称依托单位通过验收时间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应用1北京大学2010年5月研究2 岩土及地下工程同济大学2010年5月3 系统生物工程天津大学2010年7月4 软弱土与环境土工浙江大学2010年7月5 夸克与轻子物理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8月北京航空航天大6 空天先进材料与服役2010年9月学7 功能纳米晶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11月8 植物细胞工程与种质创新山东大学2010年12月9 系统控制与信息处理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12月10 特种显示技术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12月附件2:通过验收的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名单序实验室名称共建地方依托单位通过验收时间号1 食品营养与安全天津市天津科技大学2009 年11月南方农业机械与装备关键技2广东省华南农业大学2010年5月术3 制药工程浙江省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6月4 黄淮水环境与污染防治河南省河南师范大学2010年6月5 设施园艺辽宁省沈阳农业大学2010年7月6 工业微生物天津市天津科技大学2010年8月7 显示材料与光电器件天津市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8月哈尔滨理工大8 工程电介质及其应用技术黑龙江省2010年8月学哈尔滨医科大2010年8月9 生物医药工程黑龙江省学10 微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云南省云南大学2010年9月11 分子磁体与磁信息材料山西省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9月北京信息科技12 现代测控技术北京市2010年10月大学13 绿色化工过程湖北省武汉工程大学2010年10月新型纺织材料绿色加工及其14湖北省武汉纺织大学2010年10月功能化附件3:部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名称调整名单序号实验室原名称依托单位实验室调整后名称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应用研1北京大学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究2 制药工程浙江工业大学绿色制药技术与装备3 系统生物工程天津大学定量系统生物工程4 工业微生物天津科技大学工业发酵微生物哈尔滨理工大5 工程电介质及其应用技术工程电介质及其应用学哈尔滨医科大6 生物医药工程心血管药物研究学7 微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云南大学西南微生物多样性8 分子磁体与磁信息材料山西师范大学磁性分子与磁信息材料新型纺织材料绿色加工及其9武汉纺织大学纺织纤维及制品功能化北京航空航天10 信息数学与信息行为数学、信息与行为大学11 功能纳米晶南京理工大学软化学与功能材料12 承压系统安全科学华东理工大学承压系统与安全13 电力系统仿真控制天津大学智能电网。

中国的国家实验室名单

中国的国家实验室名单

中国的国家实验室名单中国国家实验室名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国家实力的不断壮大,中国的国家实验室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国家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组织,集聚了顶尖科研人员和前沿科技设备,旨在推动科技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中国的国家实验室名单,展示中国在各个领域持续发展的科技实力。

1. 国家脑科学中心国家脑科学中心成立于2018年,是中国大脑科学研究的重要机构。

中心致力于研究大脑的机制和功能,探索认知、学习和记忆等方面的科学问题。

该中心与国内外多家机构合作,集聚了大量的科研力量和先进的实验设备。

通过开展前沿的神经科学研究,国家脑科学中心为中国的脑科学研究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

2. 国家量子科学实验室国家量子科学实验室成立于2017年,致力于量子科技的研究和应用。

该实验室在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和量子探测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技突破。

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已经应用于密码学、通信和计算等领域,在国际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3. 国家生命科学中心国家生命科学中心是中国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机构之一。

中心集结了中国顶尖生命科学研究人员和国际合作伙伴,共同开展生命科学的前沿研究。

中心的研究方向涵盖了生物医学、生物工程、生物信息学等多个领域。

通过研究生命科学的基本规律和应用技术,国家生命科学中心为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和生命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持。

4. 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是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平台之一。

该平台聚集了国内外优秀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员和企业,并提供了一系列的研究资源和创新支持。

通过开展人工智能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探索,该平台推动了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并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技突破。

5. 国家新材料实验室国家新材料实验室是中国新材料研究的重要机构。

该实验室集聚了大量的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的专家和研究人员,致力于研发和应用新材料技术。

计算机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计算机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研究领域
实验室以国内外计算机科学技术领域提出的基本问题为背景,面向国家发展软件产业和国家安全的战略需求, 开展计算机科学理论和软件基础研究。
招生指南
实验室每年面向国内外招收有志于在计算机科学方面追求卓越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也面向青年学 子招收部分实习生。实验室招生基本要求:有坚实的数学基础,有优良的算法设计与编程实验能力,有良好的英 文交流能力,有团队合作精神。热忱欢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与多媒体,以及数学、物理、自动控制等 相关学科的学生加盟。
交流合作
实验室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和与国内外同行的合作。实验室积极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访进行学术 交流。每年有数十位从事计算机科学基础研究的国际同行来访交流;访问过实验室的计算机科学最高奖图灵奖获 得者有Juris Hartmanis、Tony Hoare、Robin Milner、Amir Pnueli、Andrew Yao、John Hopcroft、 Joseph Sifakis、Edmund Clarke、Allen Emerson、Leslie Valiant。实验室已经成为国际同行了解我国计 算机科学基础研究水平的重要窗口和建立的桥梁。
建议参加复试的学生在与上述要求相关的课程方面多作准备,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离散数学、数据结构、 算法分析与设计等。
学术团队
实验室现有研究人员5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博士生导师24人,55岁以下的研究人员均有博士学位, 形成了一个以中青年为主体、思想活跃、充满朝气的群体。实验室成员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 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5项等奖励。在中科院和软件所的领导与支持下,实验室全体成员共同努力,在科学 研究和队伍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承担了多项国家和科学院的重大重点项目。实验室坚持把研究的质量和水 平放在首位,自觉抵制急功近利、浮躁虚夸的不良风气,同时提倡学术民主,鼓励不同学术观点的竞争与融合。 实验室有多位我国计算机软件科学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名称及代码

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名称及代码
1994DP173042
中国科学院高温气体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力学研究所
1997DP173042
中国科学院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
高能物理研究所
2001DP173022
中国科学院材料力学行为和设计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2DP173012
中国科学院数学机械化重点实验室
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1985DP173053
中国科学院光化学重点实验室
化学研究所
1994DP173051
中国科学院有机固体重点实验室
化学研究所
1997DP173031
中国科学院选键化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1DP173011
中国科学院分子纳米结构与纳米技术重点实验室
化学研究所
2002DP173021
中国科学院有机氟化学重点实验室
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量子光学重点实验室
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1989DP173012
中国科学院激发态物理重点实验室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1990DP173032
中国科学院光学天文重点实验室
国家天文台
1990DP173042
中国科学院射电天文重点实验室
紫金山天文台、国家天文台
1990DP173102
中国科学院强光光学重点实验室
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1990DP173122
中国科学院核分析技术重点实验室
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
1994DP173012
中国科学院光学物理重点实验室
物理研究所
1994DP173022
中国科学院极端条件物理重点实验室

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录

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录

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录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依托一级法人单位建设、具有相对独立的人事权和财务权的科研实体。

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实验室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

国务院部门(行业)或地方省市科技管理部门是行政主管部门,实验室依托单位主要以中科院各研究所、部属高校、重点大学为主体;另有建在企业(中央企业为主体)的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有利于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1.北京大学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动态及稳定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蛋白质与植物基因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湍流与复杂系统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区域光线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米、纳米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2.清华大学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微波与数字通信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集成光电子学(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低维量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3.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4.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航空发动机气动热力国家科技重点实验室、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5.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6.北京邮电大学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7.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8.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9.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10.复旦大学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11.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城市规划与设计现代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12.上海交通大学微米/纳米加工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机械系统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13.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14.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15.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16.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期)、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17.大连理工大学三束材料改性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18.中南大学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性能复杂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19.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20.南京大学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同济大学合建)21.东南大学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吴健雄实验室)22.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强电磁工程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23.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4.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25.浙江大学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流体传动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6.厦门大学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7.西北工业大学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28.西安交通大学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29.哈尔滨工业大学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筹)30.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31.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3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33.兰州大学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34.山西大学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35.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36.吉林大学集成光电子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理论化学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37.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软件架构国家重点实验室38.电子科技大学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微波电真空器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9.中山大学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40.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4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雷达信号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天线与微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宽带隙半导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42.湖南大学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43.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44.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45.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46.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学基因组国家重点实验室、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47.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48.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49.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创伤、烧伤与复合伤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50.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51.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5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53.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54.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55.北京化工大学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56.浙江大学天津大学清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共建)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57.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徐州)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58.江南大学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59.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60.燕山大学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61.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6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63.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共建)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64.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65.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66.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67.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68.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69.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测试实验室70.河南大学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71.东北林业大学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72.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7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74.广西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75.南京医科大学生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76.中国药科大学天然药物活性组分与药效国家重点实验室77.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结构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78.华北电力大学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79.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重点实验室介绍

国家重点实验室介绍

国家重点实验室介绍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中国科学研究机构中最高级别的科研单位,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平台。

它在促进科学研究、推动技术创新、培养人才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定义、建设与管理、主要职能以及在科技创新和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

一、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定义国家重点实验室是由国家相关部门批准建设的科研机构,旨在进行前沿、原创和应用基础研究,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

这些实验室拥有一流的科研条件和人才队伍,致力于解决国家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推动科技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

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遵循科学、公平、公正的原则。

建设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需要经过严格的评审和申报程序,确保其科研能力和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管理方面,国家重点实验室实行团队负责制,由主任和一支高水平的科研团队负责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人员培养、科研项目管理等。

三、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主要职能1. 开展前沿基础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致力于解决科学领域的前沿问题,推动学科的发展和创新。

通过开展基础研究,实验室能够培养出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学研究人才,推动我国在一些重要领域的科学发展。

2. 推动技术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依托实验室的科研优势,可以转化成为实际产品和技术,推动国家的高技术产业发展。

3. 培养科学研究人才: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培养科学研究人才的重要平台。

在实验室中,有机会接触到最前沿的科学问题和研究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国家培养一流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四、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科技创新和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科技创新和国家发展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们对于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

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成果和技术应用,可以引领相关领域的发展方向,推动国家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

同时,实验室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创新还能够为我国的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中国科学院关于印发《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择优支持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科发计字[2002]106号

中国科学院关于印发《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择优支持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科发计字[2002]106号

中国科学院关于印发《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择优支持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正文:----------------------------------------------------------------------------------------------------------------------------------------------------中国科学院关于印发《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择优支持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科发计字[2002]106号)院属各有关单位、重点实验室:现将《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择优支持经费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

本办法自2002年3月27日施行。

中国科学院二00二年三月二十七日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择优支持经费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含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院重点实验室)是我院从事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前沿探索的核心力量。

为促进重点实验室加强科学前沿部署和交叉学科研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把若干重点实验室建成世界知名的科学研究基地,中国科学院决定设立“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择优支持经费”(简称实验室择优经费)。

第二条为加强实验室择优经费的规范化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支持原则与经费核定第三条按照“竞争择优”的原则,实验室择优经费主要支持在国家评估中取得优秀、良好成绩的我院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院重点实验室。

少部分经费用于支持院在重要或新兴交叉学科方面组建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结构调整。

第四条院重点实验室综合管理部门根据每年院实验室择优经费的预算额度,确定优秀和良好实验室的支持强度,一般“优秀”档为“良好”档强度的两倍。

对符合支持条件的院内联合实验室,根据其体量大小适度增加经费额度。

第三章使用与管理第五条研究所是院重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主体。

实验室择优经费是在研究所对实验室给予经费支持的基础上院择优强化支持的专项经费,由研究所财务部门统一管理。

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细则 - 计划财务局- 中国科学院

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细则 - 计划财务局- 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评估实施细则(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的管理,规范实验室评估工作,根据《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评估办法》,制定本评估实施细则。

第二条评估工作的原则是“公开、公平、公正”和“依靠专家、发扬民主、实事求是、公正合理”。

第三条评估工作本着鼓励科技创新、提升创新能力、引导实验室出大成果的宗旨,强调对实验室进行整体评估,突出对实验室成果质量和学术水平的评估。

第四条中国科学院综合计划局(以下简称计划局)委托主管业务局,按照不同的学科领域,每年组织对实验室的评估。

第二章职责第五条计划局:一、制订评估办法、评估申请书格式、评估指标体系和专家打分表,于每年3月15日前商主管业务局提出当年实验室评估计划。

二、向业务局提供有关评估的文件,协调有关评估工作。

三、根据主管业务局评估总结报告,提出评估结果和建议,经院长办公会议批准后,向研究所、实验室下发评估结果。

第六条主管业务局:一、确定参评实验室名单。

主管业务局商计划局后,于每年3月31日前下达当年参评的实验室名单。

所级重点实验室可通过自愿报名、业务局核定后参加评估,参评的所级实验室数量一般不超过本次参评院重点实验室总数的三分之一。

二、组织实施现场评估和综合评估。

于每年4月10日前部署当年实验室评估工作,对参评实验室提出评估要求和具体评估安排。

主管业务局商计划局确定评估专家名单。

主管业务局工作人员在现场评估期间审核实验室报送的材料。

在现场评估前20天将详细的评估工作方案通报计划局。

评估工作方案包括实验室分组名单、各专家组成员名单、评估程序、做法和日程安排等。

三、完成评估总结报告。

包括:评估的组织,评估的过程,实验室的整体状况、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对评估工作的建议。

并附现场评估和综合评估的专家组名单、实验室分组名单、现场评估意见、现场评估及综合评估打分。

并于当年7月15日前,向计划局提交当年度评估工作总结报告。

第七条依托单位:一、负责审核《实验室评估申请书》(以下简称申请书)并签署意见,于实验室评估清单下达之日后的一个月内,向计划局和主管业务局正式提交。

金属腐蚀与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金属腐蚀与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项目成果
实验室研究自实验室建设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6 项(二、三等奖各3项);辽宁省科技进步奖2项(二、三等奖各1项);其它部委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共 计获科技成果奖励33项,获专利权10余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00余篇,出版论著9部;培养博士54人, 硕士58人,有12名博士后出站。已经在腐蚀电化学基础理论及测试技术、高温氧化机理及防护涂层技术、应力腐 蚀裂纹等方面取得了较有影响的研究结果,在国际腐蚀科学领域有一定影响力。实验室设立对学科发展有重大意 义或应用前景的研究项目作为实验室重点开放课题,同时实验室也接受全国腐蚀科技工作者自选的课题申请,并 根据申请指南进行遴选予以资助,鼓励来实验室合作并利用实验室条件开展创新性研究。经十余年的建设,实验 室已拥有较为配套的研究条件,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实验室发展模式,并在引导和促进我国腐蚀与防护科学 技术发展,增进与国外腐蚀界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实验室将在现有优势的基础上,结合学科特点, 加强与国内外产业界的互利合作,提升解决重大腐蚀科学技术问题的能力。力争在5~10年内,将自身建设成具 有较高理论水平,并能够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重大技术支持的,具有活力的国际一流的腐蚀科学实验室。
1、腐蚀电化学与自然环境腐蚀:电化学腐蚀机理;腐蚀监检测理论与技术;化学/电化学防护膜/层技术与 理论;材料在典型自然环境中的腐蚀规律及防护技术。
2、高温腐蚀与防护:合金的氧化机理;氧化膜的形成、破裂、修复规律及表征;高温混合气氛腐蚀与防护; 防护涂层的形成与失效;纳米技术在涂层中的应用。
3、力学-化学腐蚀与防护:应力腐蚀开裂;环境因素对疲劳裂纹萌生的影响;氢脆损伤与规律;多相流中材 料的腐蚀、冲蚀和空蚀破坏机理与防护。

磁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磁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磁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十·五”期间将主持国家科技部973和863项目、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和中科院知识 创新重大项目,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学科发展的国际前沿,重点在自旋电子学,纳米磁性结构、新型稀土功能磁 性材料的基础研究和微观磁性等方面的做出战略性、前瞻性和原创性的工作。实验室计划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关 键部件,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和学科发展的需求自行设计研制先进设备,满足学科发展的需要;培养和引进优秀 人才,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加强磁性理论与实验结合、交叉学科的发展需求新的学科生长点;拓宽和加强国际合 作交流,力争把实验室建设成为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实验室,使之真正成为我国新型磁性材料与物理的基础研 究基地、优秀磁学人才的培养摇篮和基础研究与应用转化的桥梁。
流合作
实验室国际交流活跃,已与美国、德国、英国、荷兰等国家建立起院级交流合作关系,与其它国家和地区也 有着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多次组织国内外学术会议,实验室每年派出进行学术交流人员约占全室人员的1/3,同 时接待大批国内外学者来室讲学和工作。通过开放课题申请和双向自主选择课题的方式,对外开放,让合作单位 和合作人员直接参加磁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现有的研究课题,提高了科研水平和增强了研究力量,极大地提高了开 放度和增强了交流及合作的学术气氛。
磁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 学院物理研究所)
科研机构
01 研究领域
03 学术团队 05 交流合作
目录
02 项目成果 04 人才培养
磁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实验室是在1934年建立的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近代磁学 研究室的基础上逐步建立的,1951年正式组建成磁学实验室,1987年被批准为中国科学院磁学开放实验室,1990 年经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批准成为磁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重点实验室2024公式名单

国家重点实验室2024公式名单

国家重点实验室2024公式名单1. 化学品制备实验室- 主要研究领域:新型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有机合成、催化剂设计等- 公式名单:Goldberg反应、Suzuki偶联反应、Grignard反应、Kohler合成等2. 生物医学实验室- 主要研究领域:药物筛选、疾病机理研究、基因编辑等- 公式名单:Hill方程、Michaelis-Menten方程、PCR扩增等3. 物理实验室- 主要研究领域:新材料特性研究、光电子学、凝聚态物理等- 公式名单:薛定谔方程、Maxwell方程、能带结构等4. 地质灾害防治实验室- 主要研究领域:地质灾害预测、灾害防治技术、勘探技术等- 公式名单:地震波传播方程、地质构造模拟方程、山体稳定性评价模型等5. 电子信息技术实验室- 主要研究领域:通信技术、计算机科学、物联网等- 公式名单:香农定理、傅里叶变换、信息熵等6. 新能源材料实验室- 主要研究领域:太阳能电池、储能材料、光催化材料等- 公式名单:光合作用方程、光电转化效率公式、化学势能变化公式等7. 城市环境规划实验室- 主要研究领域:城市空气质量、垃圾处理、水资源利用等- 公式名单:空气污染指数计算公式、水资源承载能力公式、生态足迹计算方法等8. 新药研发实验室- 主要研究领域:药物设计、药理学、临床试验等- 公式名单:药物半衰期计算公式、药物活性预测公式、药物剂量计算方法等9. 智能制造实验室- 主要研究领域: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智能控制系统等- 公式名单:PID控制器设计方程、自适应控制器公式、加工精度计算方法等10. 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实验室- 主要研究领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平衡、可持续资源利用等- 公式名单:生态系统稳定性指数计算公式、生物多样性评估模型、可持续发展指数计算方法等11. 智能交通与运输系统实验室- 主要研究领域:智能交通管理、交通网络优化、车辆自动驾驶技术等- 公式名单:交通流模型、交通信号优化算法、车辆行驶能耗计算公式等12. 数字农业与智慧农村实验室- 主要研究领域:农业信息化、智能农机、农村一体化发展等- 公式名单:作物生长模型、农田土壤养分模型、智能农业生产效率公式等总结: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公式名单涵盖了化学、生物、物理、地质、电子信息技术、新能源、城市规划、新药研发、智能制造、生态保护、智能交通、数字农业等多个领域,这些公式不仅是理论研究的重要工具,也是科学技术创新的关键支持,将对我国高新技术领域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科学院新组建的重点实验室(一)

中国科学院新组建的重点实验室(一)

流 科 技 人 的 能 实 验 宣 主 任 : 献 华 研 究 员 李
学 术 委 员 会 主 任 : 炳 泉研 究 员 朱 依 托 单 位 : 州 地球 化 学 研 究 所 广
中 国科 学院生 态系统 网络观 测与模拟 重点实验 室
研 究 方 向和 内容 : 态 系 统 网 络 观 测 . 验 方 法 4 生 忐 信 息 技 术 的 应 j 究 ;l恕 系 统 试 . j = l研 l =
在 国 际 长 期 生 态 研 究 网 络 (L E ) 国 际 生 态 系 统 通 量 网 络 ( L IT R 和 F UXNE 发 挥 着 重 要 作 用 。 T)


金 获 得 者 4人 , 百 人 汁划 ” “ 人选 者 5人 ) 发 展 目标 : 术 米 8 1 在 一 0年 内 , 实验 窀 建 成 以拥 有 国 际 知 名 地 球 化 学 家 和 完 怄配 套 将 的 元 索一 位 索 实 验 设 备 技 术 队 伍 为标 志 的 际 知 名 ¨ 研 究 群 体 .大 幅 度 提 高 我 国 在 位 索 代 学 和 地球 化 学 研 究 领 域 的 水 平 币 国 际 竞 争 力 .并 具 有 原 始 创 新 和 培 养 ¨
础 理 论 ; 态 系 统 网 络 观 测 和 试 验 方 法 与 生 态 信 息 技 术 ; 域 尺 度 生 态 系 统 变 化 的 驱 动 机 制 生 区
以 及 对 全 球 变 化 的 响 应 与 适 应 ; 态 系 统 结 构 与 功 能 、 局 与 过 程 变 化 的 多 时 空 尺 度 定 量 表 生 格
域— — 人 陆 动 学 币 仝 球 变 化 密 结 合 ; l 同 位 索 地 球 化 学 年 代 学 研 究 , 驶 区 域 填 图 ¨ 通过 J 以 与风划 , 为解 决 大 陆 动 力 学 、 陆 壳 幔 消 化及 其棚 互 作 用 、 源 形 成 利 勘 探 以 及 全 球 变 化 等 海 资 熏 大 壤 础 问 题 做 出具 国 际 先 进 水 平 的研 究 成 粜 主 螫研 究 方 向 包 捕 多 元 同他 衮体 系示 踪 瑚 l 州位 素 年 代 学 新 技 术 、 力 法 ; 石 嘲 演 化 的 化 学 地球 动 力 学 仑; 新 岩 已有基础: 实验 室拥 有 多 种 世 界 先 进 的 元 素 和 同 位 索 地 球 化 学 分 析 大 剁 仪 麟 . T 足 常 '满 规 } 地 球 化 学 分 析 。 d 索 定 年 和新 的 同 他 索 体 系 的 _ 发 在 大 陆 曲 J 学 . 境 科 学 等 l 石 I位 J 下 ) 环 , 】 面做出 0 比廓 水 准 的 成 粜 , 2 0 自 0 0年 以 来 , 表 S I 录 沦 文 21 J发 C 收 0余 篇 ( 中第 一 作 者 囤 其

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下属的一个重点实验室,主要致力于探索和研究模式识别领域的前沿科技和技术应用。

以下是对该实验室的一些介绍和研究内容的说明。

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于1978年,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国内模式识别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研究机构之一、实验室致力于模式识别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提供支撑服务。

实验室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生物特征识别、人脸识别、物体识别等方面。

图像识别方面,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新的图像特征提取算法,改进图像匹配和分类方法以及图像内容理解等关键技术。

在语音识别方面,通过深入研究声学建模和语言模型等技术,提高语音识别系统的准确率和稳定性。

研究生物特征识别,实验室关注于指纹识别、虹膜识别、声纹识别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人脸识别是实验室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研究人员致力于提高人脸检测和识别的准确度,改进人脸活体检测技术,提升系统的鲁棒性和性能。

在物体识别方面,实验室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系列图像和视频物体识别的方法,包括基于特征提取和机器学习的方法以及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

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并得到了业界的认可和应用。

实验室的研究人员积极参与国际会议和论文发表,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合作研究,促进学科交流和技术创新。

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重视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拥有一支高效、专业的研究团队。

团队成员包括国内外知名的学术带头人、优秀的青年学者以及博士后等。

实验室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和条件,支持研究人员进行创新研究,并通过研究项目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式为团队成员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

总之,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的重点实验室,在模式识别领域的研究方向上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为国内相关行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走进科研国家队共赴一场“科学之约”

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走进科研国家队共赴一场“科学之约”

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走进科研国家队共赴一场“科学之约”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以下简称“兰州实验室”)是中国科学院下属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也是我国目前最大、最先进的重离子加速器和相关设施的科研基地。

作为国家实验室,兰州实验室在核科学、粒子物理、材料科学、辐射医学等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科研成果不仅为我国的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支撑,还对世界科学领域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兰州实验室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总面积达1000余亩,拥有一支庞大的科研团队,其中包括多位国际知名的科学家和专家。

实验室拥有一批世界领先水平的装置设施,包括中国首台重离子加速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大型同步辐射装置”、“超导高频加速器”等,这些设施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和平台,使得他们能够在最前沿的科学领域开展研究工作,成就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科研成果。

兰州实验室以其科研实力和成果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其重大科研项目和成果已成为国际学术界的焦点。

兰州实验室承担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所”的重大核基础研究项目,成功研制了一系列高性能、高稳定的核反应堆核心材料,并解决了长期困扰国际核工程界的大量核材料性能问题。

兰州实验室还承担了相关的重大国际联合实验项目,为国际核物理和重离子物理领域的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

兰州实验室始终致力于为国家的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撑,通过开展一系列重大科研项目,提升国家在相关领域的科研实力和国际地位。

实验室在促进科技发展、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方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人才培养方面,实验室一直非常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在国际上也拥有着广泛的科学研究合作和交流。

实验室还建立了一系列国际合作研究中心,与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科学研究合作,为我国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

针对实验室在科研实力和成果方面的显著成就,科技部还授予了兰州实验室多项国家科技奖项,以表彰其在国家科技创新中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中科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上海成立

中科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上海成立

中科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上海成立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石油和化工》》
【年(卷),期】2009(000)003
【摘要】据中国科学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国屏介绍,新成立的中科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将瞄准现代生物科学与技术的前沿,引领我国合成生物学的原创研究与自主创新,建立合成生物学的关键技术平台,重点针对能源、医药和环境等国家重大需求问题,进行生物学元件、反应系统乃至生物个体的设计、改造和重建的研究与开发。

该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包括生物质合成的分子设计、能源植物改造、能源和医药化工产品的高效生物合成。

【总页数】1页(P7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325.12
【相关文献】
1.中科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成立 [J],
2.中科院核用材料与安全评价重点实验室成立 [J], ;
3.中核集团联手中科院成立核用材料与安全评价联合重点实验室 [J], 中核集团
4.中科院海洋新材料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成立 [J],
5.中科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在上海成立 [J], 沈镇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科学院
新组建的重点实验室(续)
!""收稿日期:#$$#年%#月%日
关键词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
院刊
65
2003牗1牘
""""""""研究方向以发展材料宏、细观试验技术以及
细观层次的结构分析为基本切入点,研究工艺过程对材料细观结构形成的影响,揭示不同环境和载荷条件下材料细观结构的演化发展与宏观力学行为的关系,发展和建立新的含损伤演化的本构理论和破坏理论,在此基础上借助于现代优化理论发展基于细观结构剪裁的材料设计方法,为新型材料的研制与开发提供相关的理论基础。

主要研究内容材料测试技术;材料宏、细观力学行为;材料工艺过程和工艺力学;材料设计方法。

发展目标按预定性能设计材料为长远发展目标,争取实现源头创新,经过十年左右的建设,逐步
成为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材料力学行为与设计研究中心。

近期成果%&&'—#$$$年,在国内外主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篇。

其中国外()篇,国内重要刊物%)*;国际会议论文)$篇,国内会议论文)'篇(其中两篇为大会特邀报告),+,-./-.+-0""%#1篇次。

申请发明专利%项。

人员规模与组成固定人员#'人,其中院士%人,教授&人,副教授1人,“百人计划”)人。

实验室主任虞吉林学术委员会主任伍小平
广州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与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
""""""""研究方向认识可再生能源的自然特性,掌握
其规律;对低密度、分散的可再生能源进行收集转换,实现高效清洁利用;低品位能源向高品位能源的转化;使可再生能源具有可储存、输送和便于利用的特点;可再生能源互补系统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生物质能研究,主要包括生物质组成、结构的分析与表征,生物质组分分离方法及各组分热化学转化特性,生物质定向制氢,生物质组分生成焦油,生物质固体燃料;海洋能研究,主要包括海洋波能高效聚集、高效转换及其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的研究;太阳能研究,主要包括太阳能光热、光电转换材料结构与性能的研究以及太
阳光谱调控材料的基础研究;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天然气水合物热力学、动力学以及成藏机理、资源评价和综合判识系统的研究。

发展目标构筑我国在可再生资源和天然气水合物方面具有综合优势的创新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建立与基础性研究工作要求相适应的文化、管理制度和机制;瞄准我国后续能源战略发展的需求,在实验室研究方向上做出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创新贡献,带动和保证相关领域科研创新的持续发展。

近期成果#$$$—#$$%年发表
+,-./-论文约
1$篇,%&&'—#$$%年授权发明专利2项,申请#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力学行为和设计重点实验室
!
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离子束生物工程学重点实验室
!!!!!!!!研究方向以低能离子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研究
为基础,发展单离子束细胞精确定位照射高技术平台,探索低能粒子束在生命科学,特别是在农业和环境科学中应用的新思想、新概念、新方法。

主要研究内容单离子束细胞显微操作定位照射系统的研究;低能离子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物理化学过程;环境低剂量暴露致突变机理及对进化和健康的影响;离子束生物技术创制植物种质资源的研究;离子束微生物(发酵)工程。

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的优势,瞄准国家农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目标,在若干点上取得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推动离子束生物工程学在国际上的发展。

培养造就一批年龄结构合理、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学术骨干队伍,建成国
家离子束物理与生物学交叉的创新研究基地和国际上单粒子束生物效应研究中心之一。

近期成果"##$—%&&"年,在国内外主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篇,出版专著"部,国际会议邀请报告'篇,获国家发明专利"项,申请发明专利"项,获安徽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项,%&&&年中国博士后大会优秀论文一等奖"项,审定新品种
(项,'项新菌株发酵技术产业化,其中:维生素)
和花生四烯酸发酵水平国际领先。

人员规模与组成固定人员%&人,其中研究员(人,
副研究员#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人。

实验室主任余增亮学术委员会主任何多慧
!!!!!!!!研究方向瞄准中国及周边国家的固体矿产资
源,发挥地质学、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学综合研究优势,对形成背景、分布规律、制约机制和深部探查框架进行研究,为国家%"世纪资源战略需求和构建中国资源安全保障体系做出创新性贡献。

主要研究内容华北、北方造山带以及东北亚相邻地区的构造背景及其对成矿的控制;地球圈层特别是壳幔相互作用对大规模成矿及成矿序列的影响;不同深度的地质体探测及定位技术与方法;典型成矿域及矿集区的矿床研究。

发展目标中国华北中生代构造转折和巨量贵金属爆发成矿、中国北方及周边国家巨型矿床构造
背景对比研究,建立中国东部和北方造山带大规模成矿理论,为确定资源接替基地和构建国家资源安全保障体系提供战略依据。

强化和提高资源探查实验系统建设,并进行隐伏和深部矿床探查方法与技术的研究。

近期成果"##$—%&&"年发表论文##篇,其中*)+,-+!!(.篇,
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项,省部级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项。

人员规模与组成固定人员"$人,其中研究员"%人,副研究院/人,“百人计划”%人。

实验室主任翟明国学术委员会主任叶大年
项,其中".项已受理,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项。

典型成果:"01循环流化床气化发电系统,"&&21太阳能空调系统,能量自给型城市生活垃圾堆肥系统,颗粒硅带多晶硅薄膜-快热化学气相沉积系统,"&&21岸式
波力电站。

人员规模与组成固定人员%&人,其中研究员"&人,副研究员'人,“百人计划”'人。

实验室主任陈勇学术委员会主任汪集
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
66
2003
年科研组织介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