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合集下载

6数学五年级下册_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6数学五年级下册_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通过对学生阅读/理解力的有效训练,促使学生快速读懂并处理文字信息,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性2.通过主动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独立/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意识3.通过动力分析法,提升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分数意义和性质的方法及技巧要求:学生用思维导图、流程图、树状图、图表等形式总结概括以上知识。

整体要求:根据动力分析法的特点,此环节内容设置要求由简入繁的呈现,并引导学生探究分析。

可以是具有层进关系的习题,也可以是规律、原理等(要求至少有易、中、难三个层级,每个层级里,例题的数量不限)。

简单题图中的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是( )A .B .C .动力分析:第1步:明确题意1.快速浏览题干及问题材料;2.在题干中勾画题眼、关键词、考点等有效信息; 第2步:信息加工老师指导学生提取有效信息 第3步:解决问题学生主动探究:学生简单列出知识(公式、定理、模型、方法规律等)简单题如图,用纸板盖住A 、B 两根木条的一端,根据露出的部分推断,两根木条相比,( )A .A 根长B .B 根长C .一样长D .无法确定2 1动力分析:第1步:明确题意 1.快速浏览题干及问题材料;2.在题干中勾画题眼、关键词、考点等有效信息;第2步:信息加工老师指导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第3步:解决问题学生主动探究:学生简单列出知识(公式、定理、模型、方法规律等)简单题31、两根同样长的铁丝,从第一根上截去它的,从第二根上截去米.余下的部分相比较()A.第一根长B.第二根长C.长度相等D.不能确定2、甲数的等于乙数的,则甲数()乙数.A.大于B.小于C.等于D.无法确定3、大于而小于的分数有()个.A.2B.3C.4D.无数4、把一根绳子连续对折3次,每小段是全长的()A.B.C.D.5、假分数与带分数相比()A.假分数大B.带分数大C.一样大D.无法比较6、把米长的绳子平均截成5段,每段占全长的,每段长米.7、把8米长的绳子平均剪成10段,每段长是8米的,每段长米.8、把7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8段,每段长米,每段占这根绳子的A. B. C. D..动力分析:第1步:明确题意 1.快速浏览题干及问题材料;2.在题干中勾画题眼、关键词、考点等有效信息;第2步:信息加工老师指导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第3步:解决问题学生主动探究:学生简单列出知识(公式、定理、模型、方法规律等)简单题1、1里面有个,1里面有个.2、的分数单位是,它再添上个这样的单位就是最小的合数.3、的分数单位是,再添上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成了最小的假分数.动力分析:第1步:明确题意 1.快速浏览题干及问题材料;2.在题干中勾画题眼、关键词、考点等有效信息;第2步:信息加工老师指导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第3步:解决问题学生主动探究:学生简单列出知识(公式、定理、模型、方法规律等)简单题1、在每个图里涂色,表示它右边的分数2、在每幅图里涂上颜色,分别表示出它的.3、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45动力分析: 第1步:明确题意1.快速浏览题干及问题材料;2.在题干中勾画题眼、关键词、考点等有效信息; 第2步:信息加工老师指导学生提取有效信息 第3步:解决问题 学生主动探究:学生简单列出知识(公式、定理、模型、方法规律等)简单题有分母都是7的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各一个,它们的大小只差一个分数单位.这三个分数分别是 .动力分析:第1步:明确题意1.快速浏览题干及问题材料;2.在题干中勾画题眼、关键词、考点等有效信息; 第2步:信息加工老师指导学生提取有效信息 第3步:解决问题学生主动探究:学生简单列出知识(公式、定理、模型、方法规律等)中档题小光喝了一杯橙汁的,然后加满水,又喝了这杯水的,再加满水,又喝了这杯水的,再加满水,最后把这杯都喝光了.小光喝的橙汁多还是水多?动力分析:第1步:明确题意1.快速浏览题干及问题材料;2.在题干中勾画题眼、关键词、考点等有效信息;6 7第2步:信息加工老师指导学生提取有效信息 第3步:解决问题学生主动探究:学生简单列出知识(公式、定理、模型、方法规律等)中档题 小光喝了一杯橙汁的,然后加满水,又喝了这杯水的,再加满水,又喝了这杯水的,再加满水,最后把这杯都喝光了.小光喝的橙汁多还是水多?动力分析:第1步:明确题意1.快速浏览题干及问题材料;2.在题干中勾画题眼、关键词、考点等有效信息; 第2步:信息加工老师指导学生提取有效信息 第3步:解决问题学生主动探究:学生简单列出知识(公式、定理、模型、方法规律等)较难题有一块布长8米,正好可以做12条同样大小的裤子.每条裤子用布几分之几米?每条裤子用这块布的几分之几?动力分析:第1步:明确题意1.快速浏览题干及问题材料;2.在题干中勾画题眼、关键词、考点等有效信息; 第2步:信息加工老师指导学生提取有效信息 第3步:解决问题学生主动探究:学生简单列出知识(公式、定理、模型、方法规律等)题目的难度是递进的 第一关:限时___分钟 奖励:_______8 9 (1.一个分数,它的分数单位是,如果改以作分数单位,则分数单位的个数比原来增加了6个.这个分数原来是.2.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用分数表示是.第二关:限时___分钟奖励:_______1.分数中,当a时,是真分数;当a时,是假分数;当a 时,为0;当a时,是它的分数单位.2.黑猫只数比白猫少,就表示黑猫只数是白猫的,白猫只数比黑猫多.提示:在该环节建议老师给学生设置一些奖励,来促进学生来闯关做题。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4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4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4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的第四章内容,本章主要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以及能对分数进行简单的运算和比较。

这一章节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运算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简单的分数运算,对于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以及分数的运算和比较,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能对分数进行简单的运算和比较。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分数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分数的简单运算和比较。

2.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如何运用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板书、教具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和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和困难,进行讲解和辅导,确保学生掌握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

5.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巩固所学内容。

6.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加深对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理解。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4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4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4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主要讲述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这一章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概念,掌握分数的运算方法,以及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简单的运算方法,但是对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能还不太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

2.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理解。

2.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探究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通过探究活动,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分数的运算方法,以及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2.教学用具(如分数模型、卡片等)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我会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分数的概念:“如果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你吃了2份,那么你吃了这个苹果的几分之几?”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出分数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我会用PPT课件呈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通过分数模型的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同时,我会讲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让学生明白分数就是除法的一种表现形式。

操练(10分钟)我会让学生进行一些分数的运算练习,如分数的加减乘除。

通过这些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运算方法。

巩固(10分钟)我会用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的知识解决。

如:“一个篮子里有5个苹果,小明拿走了3个,小明拿走了篮子里苹果的几分之几?”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巩固分数的知识。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通用14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通用14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通用14篇)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有效的数学活动,使学生理解真分数、假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区分真假分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效的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理解真分数与假分数的意义与特点,能正确区分真分数和假分数。

教、学具准备:课件、水彩笔、纸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和分数交朋友。

那么哪些事物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呢?你能说说吗?(一张纸、一条线段、一个圆、一堆苹果都可以平均分,从而产生分数。

)这些我们就把它叫做单位“1”。

(板书:单位“1”)二、探究新知(一)动手操作,收集分数。

(提供操作材料:三张纸。

)1、任意折一个分数。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

请问这张纸能看作单位“1”吗?那么下面就请同学们拿出水彩笔,通过折和涂用这张纸表示出一个你喜欢的分数。

学生折分数然后汇报(并贴上黑板)。

2、让学生说分数大家折。

同学们刚才表示出了自己喜欢的分数,下面有谁来说一个分数让大家来折一折。

(1)学生说出真分数如:折3/4。

学生折后展示。

师:你们是怎样表示这个分数的?(把一张纸平均分成x份,涂了这样的x 份。

)师:请问把谁看作单位“1”?分数单位是多少?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观察发现,得出结论:比一张纸小。

即比单位“1”小。

再加上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能把这张纸占满?(再让学生出分数折,如果出的分数是真分数,就让学生想,然后说说,不折。

)(2)学生说出假分数如:折“4/4”。

学生折后展示。

师:说出这个分数的意义?它的分数单位?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几个1/4?正好是一张纸。

即等于单位“1”。

如:“5/4”。

师:谁来说一说5/4是什么意思?你们能把它表示出来吗?分小组讨论解决这个问题。

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真分数和假分数)

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真分数和假分数)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真分数和假分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并能正确区分两者。

2.学生能够掌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点,并能在具体情境中应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比较和分类,引导学生发现真分数和假分数的不同点。

2.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讨论,加深对真分数和假分数概念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真分数和假分数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

2.掌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区分方法。

2.难点:1.理解假分数与带分数的关系及转化。

2.灵活运用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回顾分数的意义,引出分数的分类,提问:“分数有哪些不同的类型?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2.通过具体例子展示真分数和假分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讲解1.讲解真分数的概念: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是真分数,真分数的值小于1。

2.讲解假分数的概念: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是假分数,假分数的值大于或等于1。

3.通过对比讲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不同点,帮助学生明确概念。

4.举例说明真分数和假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分数的比较、分数的加减等。

3.学生活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点,并尝试举出生活中的例子。

2.分享交流:每组选代表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补充。

3.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总结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及特点。

4.巩固练习1.布置一些与真分数和假分数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引导学生观察题目中的信息,判断分数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并进行相应的计算或比较。

四、作业布置1.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

2.搜集生活中关于真分数和假分数的例子,并尝试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五、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及特点,通过实例和练习,大家已经掌握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区分方法。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知识点总结】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知识点总结】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2、分母越大,分数单位越小,最大的分数单位是1/2。

3、举例说明一个分数的意义:3/7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3份.还表示把3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1份。

3/7吨表示把1吨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3份.还表示把3吨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1份。

4、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

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除数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可以写成a÷b=a/b(b≠0) 5、4米的1/5和1米的4/5同样长。

6、求一个数是(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列算式计算。

方法:是(占)前面的数除以后面的数写成分数。

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3/4,则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4/3。

7、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8、真分数小于1。

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真分数总是小于假分数。

9、所有分母相同且分母为大于2整数的最简真分数和为一整数. 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它们的分子都是分母的倍数。

反过来,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都能化成整数。

(用分子除以分母) 10、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

带分数是假分数的另一种形式。

例如,4/3就可以看作是3/3(就是1)和1/3合成的数,写作1,读13作一又三分之一。

带分数都大于真分数,同时也都大于1。

11、把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用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

12、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如果是一位小数就写成十分之几,是两位小数就写成百分之几,是三位小数就写成千分之几,……13、把假分数转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分子除以分母,如果分子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整数;如果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带分数,除得的商作为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作为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课件)五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课件)五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12的因数有1,2,3,4,6,12。
6.约分 互质数的意义是什么?
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作互质数。
如:5和7,7和9,14和15都是互质数。
6.约分
什么是约分?约分的方法有哪些?
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 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作约分。
(1)逐次约分法; (2)一次约分法。
4 =
5
6.约分 什么是最简分数?
5.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 (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分数 的基本性质。
6.约分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是什么?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作它们的公因数; 其中最大的叫作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8的因数有1,2,4,8。
8和12的最大公因数是4。
(5)约分时,分数变小;通分时,分数变大。( × )
(1)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一定是( C )。
A.真分数 B.假分数 C.最简分数
(2)下面的分数中,( C )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A.
B.
C.
(3)把一根绳子剪成两段,第一段长 米,第二段 占全长的 ,两段相比较,( B )。
A.第一段长 B.第二段长 C.一样长
做一做,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பைடு நூலகம்



用分数表示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5
7
7
8
4
5
答:弟弟吃得多。
分数化小数,更 容易比较大小。

答:小芹的打字速度要快一些。
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作最简分数。
分子3和分母8只有公因数1,这个分数就是 最简分数。

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知识要点

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知识要点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知识要点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如3/5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5份,表示这样的3份,2、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分母是几,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分子是几,就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如5/7的分数单位是1/7,它有5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3、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等于分母,商相当于分数值。

被除数÷除数 = 除数被除数 用字母表示:a ÷b= ba (b ≠0)。

3/5=3÷5 4、分数的两种意义:①份数定义:5/7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取其中的5份。

②除法定义:5/7表示把“5”平均分成7份,取其中的一份。

5、分数未带单位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如3/10表示10份的3份,或表示3里有几个10。

分数带有单位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

如3/10元表示3角,7/10米表示7分米,1/5吨表示200千克。

6、真分数和假分数:①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② 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根据分子分母的大小关系,分数可以分为两类:真分数和假分数,③ 由整数和分数合成的分数叫做带分数。

7、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① 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所得商作整数部分,余数作分子,分母不变。

② 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整数部分乘以分母加上分子作分子,分母不变。

8、分数的基本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商不变,这叫做商不变的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进行约分和通分。

9、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公因数中最大的一个叫做最大公因数。

10、两个数的公因数是它们最大公因数的因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基本性质的证明方法
通过等价变换证明:将分数转换为 整数,再利用整数的性质证明分数 的基本性质。
利用数轴:将分数标记在数轴上, 通过观察数轴上的点来证明分数的 基本性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运用反证法:假设分数的基本性质 不成立,通过推理得出矛盾,从而 证明分数的基本性质。
代数证明:通过代数的运算规则和 定理,证明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乘法的运算 性质:乘法满足 交换律和结合律, 即a×b=b×a, (a×b)×c=a×(b ×c)。
分数乘法在实际 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计算物品的 平均分配、计算 工作时间和工作 效率等。
分数除法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分数除法的定义:将一个分数除以另一个分数,等于这个分数乘以另一个分数的倒数。 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将除数的倒数与被除数相乘,得到结果。 分数除法的基本性质:当一个分数除以一个非零数时,其结果仍为该分数的值。 分数除法的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从左到右依次进行。
这一性质是分数 的基本性质,是 分数进行加减运 算的基础。
通过这一性质, 我们可以对分数 进行等价变换, 简化分数的形式。
分数的基本性质 是数学中重要的 概念之一,对于 理解分数的运算 和解决实际问题 具有重要意义。
分数基本性质的重要性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对于理解分数的运算和性质至关重要。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 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有助于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分数的基本性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有广泛应用,例如在统计学、金融等领域。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 数的意义和性质《分 数的基本性质》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4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应用)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4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应用)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4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应用)教案一. 教材分析《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的第四章内容,主要讲述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及其应用。

本章内容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对分数已有初步的认识,但分数的性质和与除法的关系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高度。

本章内容不仅要求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还要能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能够理解和接受新的概念。

但是,对于分数的性质和与除法的关系,由于涉及到抽象的数学概念,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逐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性质和与除法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使学生感到自己能够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发现分数的性质和与除法的关系。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学具:学生作业本、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分蛋糕、分配物品等,让学生感受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让学生初步理解分数的概念。

五年级数学第六讲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五年级数学第六讲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五年级数学第六讲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意义:】一个物体或是几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2 •把单位“ 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例如3/7 表示把单位“ 1平均分成7份,取其中的3份。

3. 5/8M按分数的意义,表示:把1M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5份。

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表示:把5M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1份。

4•把单位“ 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练习一、填空1. 把单位“ 1”平均分成a份,表示这样的b份的分数是(),分数单位是)°2. 分数单位是1/7的分数你能写几个?3. 把( )平均分成( ),表示这样的( )或( )的数,叫做分数。

4. 2/7是把单位“ 1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 )份的数。

5. 把5M长的绳子平均分成2份,这里单位“1是(),每份是5M的( )6 7/11的分数单位是( ),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添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自然数1二、判断1、把单位“1”分成几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2、把单位“ 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3、1和单位“ 1”相等()4、把单位“ 1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5份,就是八分之五()【分数与除法】分数和除法的关系是: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数线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的分数值相当于除法中的商。

用分数表示下列除法的商:(1) 3吃=()(2) 2为=()(3) 7七=()(4) 5勻2 = ( )( 5) 31 弋=( )(6) m i^n = ( ) n^08- 15= ( ) /( )3/7 =() + ()6•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

总数旳数二每份数。

7•求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分之几,用除法。

一个数量切一个数量二几分之几(几倍)。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4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4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4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下第4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主要介绍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

这一章节在分数知识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对分数概念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通过学习假分数化成带分数,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意义,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对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掌握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意义和作用。

2.让学生掌握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

2.带分数与假分数之间的转化。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必要性。

2.采用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发现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巩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情境材料,如图片、故事等,用于导入新课。

2.准备PPT,用于呈现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和示例。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情境材料,引出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必要性。

例如,讲述一个分物品的故事,物品总量是假分数,需要平均分给若干人,这时就可以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以便于计算每个人分到的数量。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和步骤,以及具体的示例。

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发现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练习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互相交换练习题,互相检查和纠正错误。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知识点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知识点

第四章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一、分数的意义1、分数的产生:在测量、分物或计算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结果时,用分数表示2、单位“1”的含义: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也叫做整体“1”3、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形式用m n (m 、n 为自然数,且m ≠0)表示4、分数单位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5、分数单位及其个数: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分子是几,它就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6、两个整数相除,可以用分数表示商,a ÷b=ba (b ≠0).反过来说,分数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分子→被除数,分母→除数,分数线→除号,分数值→商 7、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一个数÷另一个数=另一个数一个数,即比较量÷标准量=标准量比较量,得到的商表示的是两个数的关系,没有单位名称二、真分数和假分数1、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小于12、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相等的分数,大于或等于13、带分数:由整数(不包括0)和真分数合成的分数4、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分子除以分母,分子是分母倍数时,能化成整数;不是倍数时,能化成带分数,商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三、分解质因数1、定义把一个合数用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质因数2、方法枝状图式分解法、短除法3、书写方法要分解的数写在等号左边,质因数用连乘的形式写在等号右边四、分数的基本性质1、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2、性质的应用:可以把不同分母的分数化成同分母的分数;可以把一个分数化为指定分母的分数五、约分1、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

其中最大的一个,叫最大公因数2、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互质数3、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短除法:把两个数共有的质因数从小到大依次作为除数,连续去除这两个数,直到商是互质数为止,把所有除数相乘,得最大公因数4、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小数是最大公因数。

《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PPT优秀课件

《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PPT优秀课件

3
4
6 多少?它们各有几个相应的
分数单位?
1 分别涂色表示下面各个分数,并说一说把什么看
作单位“1”。
1
把单位“1”平均分
3
成3份,取其中的1份
3
把单位“1”平均分
4
成4份,取其中的3份
把整个圆看作 单位“1”
5
把单位“1”平均分
6
成6份,取其中的5份
分数 单位“1” 分数单位 分数单位个数
1 3
分数大于或等于1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课堂练习
1 下面的分数中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在直
线上表示出来。 1 3 5 1 5 7 13
333666 6
3 3
01 1
63
5 6
1
7 6
5 3
2
13 6
答:31
,61
,65
是真分数;3 3
,5 3
,7 6
,13是假分数。 6
选自教材第54页做一做第1题
1 下面的分数中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在直
线上表示出来。 1 3 5 1 5 7 13 333666 6
3 3
01 1
63
5 6
1
7 6
5 3
2
13 6
真分数
假分数
真看分一数看可,以表用示直真线分上数0和的1点之和间表的示点假表分示数,的假点分,数分可别以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说一说 分析、比较,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分数 分子与分母的大小关系 分数与1的大小关系

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讲义

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讲义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81) 如:的分数单位____, 的分数单位是____,的分数单位是____。

过关精炼127读做( ),它的分数单位是( ),有( )个这样的单位。

5217读做( ),它的分数单位是( ),有( )个这样的单位。

731的分数单位是( ),再减去(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这个分数就变为0. 题海拾贝(四)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表示除法算式的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 分数可以用整数除法的商表示:用除数(不能是0)作分母,被除数作分子。

即: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

用字母表示:a ÷b=b a(b ≠0) 如:3÷5=53 因此53的意义是:把3平均分成5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

分数与除法的区别:除法是一种运算。

分数是一个数,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分率)。

过关精炼:A .73的意义是:把( )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 )份的数。

1513的意义是:把( )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 )份的数。

B .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

3÷5=())( 12÷13=)()( 23÷56=)()( 1÷37=)()(C .把下面的分数用除法表示。

43=( )÷( ) 127=( )÷( )4916=( )÷( )99=( )÷( ) (五)把低单位改成高级单位(大单位改成小单位),用低级单位的数要除522512512=÷= 3.假分数与相关数的互化:把假分数化成整数:用分子除以分母,能整除的,所得的商是整数。

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所得商作整数部分,余数作分子,分母不变。

(分子÷分母=分母不变余数商)如:38=8÷3=232过关精炼:把下面的带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1323=28=515=49= 611= 40123=7824=3108= 4、把整数化成假分数——分母整数分母⨯ 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分母分子整数分母+⨯过关精炼: 2=(2⨯)=()2=3⨯=()3=(7⨯)=()7265=(6+⨯)=()64112=11+⨯=()11直接写出结果:5=()7 3=()39=()911=()12653=()()416=()()1152=()()979=()()知识点三、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教培专用】人教版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第六讲《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基础版(学生版)

【教培专用】人教版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第六讲《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基础版(学生版)

第6讲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知识点一.分数的意义1、分数的意义:一个物体、一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单位“1”: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也就是把什么平均分什么就是单位“1”。

)3、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如54的分数单位是。

4、分数与除法:A ÷B=BA(B ≠0,除数不能为0,分母也不能够为0) 例如:4÷5=54知识点二:真假分数5、真分数和假分数、带分数1、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

真分数<1。

2、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假分数。

假分数≧13、带分数:带分数由整数和真分数组成的分数。

带分数>1.4、真分数<1≤假分数 真分数<1<带分数6、假分数与整数、带分数的互化(1)假分数化为整数或带分数,用分子÷分母,商作为整数,余数作为分子, 如:510=10÷5=2 521=21÷5=451(2)整数化为假分数,用整数乘以分母得分子 如:把2化成分母是4的假分数;2=48)( 2×4=8 (8作分子)(3)带分数化为假分数,用整数乘以分母加分子,得数就是假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变,如:551=526)( 5×5+1=2(4)1等于任何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分数。

如:1=22=33=44=55=…=100100=…知识点三:分数的基本性质7、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8、最简分数: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像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其他的质因数,就能够化成有限小数。

反之则不可以。

考点1:分数的意义【典例1】(2020秋•肇源县期末)把一张纸对折3次后展开,每一小块占这张纸的( ) A .13B .16C .18【典例2】(2020秋•辛集市期中)“小羊只数是大羊只数的38”,( )是单位“1”。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

这一单元主要包括分数的概念、分数的比较、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等。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对于分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分数的比较、大小关系等有一定的困惑,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比较、大小关系,学会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运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进取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的概念,分数的比较、大小关系,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分数的比较、大小关系,分数的乘除法运算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具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引出分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讲解分数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3.分数的比较、大小关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理解分数的比较、大小关系。

4.分数的加减法:讲解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5.分数的乘除法:讲解分数的乘除法运算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6.课堂练习: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2、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3、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的解题方法。

4、掌握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教学重、难点:1、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的解题方法。

2、掌握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3、分数的意义和性质;4、约分的方法。

教学内容:一、分数的意义知识点1:单位“1”的含义和分数的意义1、单位“1”的含义把一张长方形纸片平均分成四分,每一份都是这张长方形纸片的( ),把一盘面包平均分成三份,每一份都是这盘面包的( )。

这里的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2、明确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若干份是指:3、分数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如41,4是( ),表示( );“-”是( ),表示( );1是( ),表示( )。

知识点2:分数单位的意义分数单位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注意:1、分母不同的分数,它们的分数单位( )。

2、一个分数的分母越小,分数单位( ),分母越大,分数单位( )。

【例题讲解】例1、(1)72是把单位“ 1” 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份的数。

(2)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2份,这里单位“1” 是 ( ),每份是5米的( ) (3)52千米是把()平均分成()份,取了这样的()份。

例2、练习: 1.判断。

(1)把单位 “1”分成几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

(2)1 和单位 “1”相等( )。

(3)把全班48人平均分成3组,每组人数是全班的三分之一 ( )。

(4)把单位“1”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5份,就是八分之五()。

2.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

400千克=( )吨 75厘米=( )米15分=( )时 50平方分米=( )平方米30时=( )日3. 把一根5米铁丝平均截成8段,每段占全长的( ),3段占全长的( ),每段长( )米。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主要包括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分数大小的比较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等内容。

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初中数学打下基础。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以及运用分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法运算,对数学概念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分数的意义和性质,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理解分数的大小比较,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分数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究数学问题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基本性质。

2.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激励评价法: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分数大小比较等教学课件。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生活实例,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3.学具:为学生准备分数卡片、计算器等学习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分蛋糕、分水果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表示这些实际情况。

让学生认识到分数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2、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3、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的解题方法。

4、掌握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教学重、难点:1、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的解题方法。

2、掌握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3、分数的意义和性质;4、约分的方法。

教学内容:一、分数的意义知识点1:单位“1”的含义和分数的意义1、单位“1”的含义把一张长方形纸片平均分成四分,每一份都是这张长方形纸片的( ),把一盘面包平均分成三份,每一份都是这盘面包的( )。

这里的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2、明确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若干份是指:3、分数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如41,4是( ),表示( );“-”是( ),表示( );1是( ),表示( )。

知识点2:分数单位的意义分数单位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注意:1、分母不同的分数,它们的分数单位( )。

2、一个分数的分母越小,分数单位( ),分母越大,分数单位( )。

【例题讲解】例1、(1)72是把单位“ 1” 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 ( )份的数。

(2)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2份,这里单位“1” 是 ( ),每份是5米的( ) (3)52千米是把( )平均分成( )份,取了这样的( )份。

例2、练习: 1.判断。

(1)把单位 “1”分成几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

(2)1 和 单位 “1”相等( )。

(3)把全班48人平均分成3组,每组人数是全班的三分之一 ( )。

(4)把单位“1”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5份,就是八分之五( )。

2.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

400千克=( )吨 75厘米=( )米 15分=( )时 50平方分米=( )平方米 30时=( )日3. 把一根5米铁丝平均截成8段,每段占全长的( ),3段占全长的( ),每段长( )米。

4、再为希望工程捐款的活动中,小明捐了零花钱的41,小芳捐了零花钱的43,小芳捐的钱一定比小明的多吗?为什么?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重点:会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和除法的内在联系与区别1、两个数相除,可以用分数表示商,即)0(≠=÷b bab a 。

反过来说,分数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分数的分子相当于( ),分母相当于( ),分数线相当于除号,分数值相当于商。

如果用字母a 表示被除数,b 表示除数。

用字母表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a ÷b= 2、分数与除法的联系和区别知识点4: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的解题方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也是把两个量进行比较,其中一个数是比较量,另一个数是标准量。

一个数÷另一个数=( ),得到的商表示两个数的关系,没有单位名称。

例题1、把5块饼平均分给8个同学,每人分得多少块?2、动物园里有孔雀9只,金丝猴5只。

金丝猴的数量是孔雀的几分之几?3、奶奶要腌咸鸭蛋,她将500的食盐放进2000克水中,盐占盐水的几分之几?注意: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计算时应先确定这两个数各是多少。

练习: 一、填空 1、7÷13=()() 85=( )÷( ) ( )÷24=()25 2. 1米的83等于3米的( )3、把2米的绳子平均分3段,每段占全长的 ( ) ,每段长( )米。

二、判断1.一堆苹果分成10份,每份是这堆苹果的 101。

( )2、把45个作业本平均分给15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得45本的 151。

( )3、1米的43与3米的41一样长。

( )4、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后再对折,每一小块占正方形纸的21。

( )5、分数中的分子、分母都不可以为0。

( )三、列式计算:1.把一个5平方米的圆形花坛分成大小相同的5块,每一块是多少平方米?(用分数表示)2、把15只猴子平均分成3组,每份是这些猴子的几分之几?3、小明用45分钟走了3千米路,平均每分钟走多少千米?【提高练习】1、一共有30个桃子,共8千克,要平均分给10只小猴。

(1)每只小猴分到多少个桃子? (2)每只小猴分到多少千克桃子?(3)如果这堆桃子有12千克,那么每只小猴分到几只桃?2、小红2小时走9千米,小明4小时走17千米,谁走得快些?3、在2012年在伦敦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共获得38枚金牌,27枚银牌,23枚铜牌。

银牌是金牌的几分之几?铜牌占奖牌的总数的几分之几?例、有同样大小的红、黑、白三种颜色的珠子共89个,按1个红珠、3个白珠、2个黑珠的顺序排列。

三种颜色的珠子各占总数的几分之几?三、真分数、假分数的意义和特征,带分数的意义及读、写法教学目标:1、掌握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体会转化思想。

2、能将分数在直线上表示出来。

教学重点: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算法。

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小于1):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就是真分数。

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等于分母(大于或等于1):分子比分母大或相等的分数。

由整数和真分数组成的分数叫带分数。

带分数的整数(不包括0)叫做带分数的整数部分,带分数中的真分数叫做带分数的分数部分,因为带分数由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所以带分数都大于1。

带分数的读法:先读整数部分,再读分数部分,中间加“又”字。

带分数的写法:先写整数部分,再写分数部分,分数部分的分数线与整数部分的中间对齐。

例题:1、下面的分数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31 44 67 65 35 713 真分数: 假分数: 把上面的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出来2、分母是8的所有真分数有 个;其中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分子是8的所有假分数有 个。

分数单位是51的最大真分数是 ;最小假分数是 。

练习:1.分数单位是 的最大真分数是( ),最小假分数是( ),最小带分数是( ).2.9个 组成的分数是( )它比1( ),是( )分数.3.8个 组成的分数是( ),它比1( ),是( )分数. 4.把下面直线上的点用分数表示出来.12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用假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当分子是分母的倍数时,能化成整数;当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时,能化成带分数,所得的商做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做分子,分母不变。

整数化成假分数:选一个不为0的数作为分母,再用分母和整数的乘积作分子。

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分母不变,分子为整数部分乘以分母的积再加上原分子的和。

例题:1、把39、55、412、756、1199化成整数。

2、把311 、68、1278、564化成带分数。

3、把152、495、5化成假分数。

【巩固提高】1.在 中,假分数有( ),其中( )能化成整数.2.把下面的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315 、619、420、516、111111、814、1179、121433.自然数a 和b ,当a ( )b 时, 是真分数,当a ( )b 时, 是假分数;当a ( )b 时, =1 .4、修一条长750米的水渠,修了500米,修了全长的几分之几?还剩下全长的几分之几没有修?5、五年级学生采集树种,第一组4人采集15千克,第二组6人采集20千克,第三组8人采集27千克。

按人数平均,哪一组采集树种最多?例:1、在11a中,a 是非零自然数。

①当a 时,11a 能化成整数。

②当a 时,11a等于1。

③当a 时,11a能化成最小的带分数。

例2:一个分数分子与分母的和是42,如果分子加上8,这个分数就等于1。

这个分数原来是多少?例3:一个假分数的分子是47,把它化成带分数后,分子、分母和整数部分是3个连续的自然数。

这个假分数是多少?化成带分数是多少?知识点7:分数的基本性质除法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与除法商不变的性质是有联系的。

)00(也不能除以不能乘上相同的数分母相同的数分子=相同的数分母相同的数分子=分母分子÷÷⨯⨯32 = 8382⨯⨯ = 2416= 64424416=÷÷(同时乘上8) (同时除以4)练习:53=⨯⨯53=()151814=÷÷1814=()9()24127=()2172=()991211=()85649=()11179=()2792=()77263=()34177= ()81119=()42418=三、约分最大公因数教学重点: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

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互质数的意义: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判断方法: )互质数的特殊情况:(1)1和任意大于1的自然数互质。

(2)2和任何奇数都是互质数。

(3)相邻的两个自然数是互质数。

(4)相邻的两个技术是互质数。

(5)不相同的两个质数是互质数。

(6)一个合数与一个质数是互质数。

(合数是质数的倍数除外)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列举法、分解质因数法、短除法求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短除法)1、两个数的公因数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的因数,最大公因数是公因数的倍数。

2、若干个连续自然数的公因数只有1,那么它们的最大公因数也是1例1、玉红小学五(1)班的同学到“夕阳红养老院”义务劳动。

男生有15人,女生有20人,把他们分成劳动小组。

如果每组中男生人数相同,女生人数也相同,最多可以分几组?每组中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例2:张老师给全班同学带来一些糖果。

如果把110块糖果平均分给同学们,则多5块;如果把210块糖果平均分给同学们,则正好分完。

如果把240块糖果平均分给同学们。

则还少5块。

张老师的班级最多有多少名同学?知识点8:约分的意义、方法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 约分方法:分子和分母公有的质因数依次去除。

(第一种称为逐步约分法) 直接用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去除。

(第二种称为一次约分法) 最简分数: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分数就是最简分数。

练习:1、 给下面的分数约分36247545 27182、先约分,再比较大小。

3220和4818 12050和7242例1、抓不变量解题一个分数,分母比分子大15,它的分数值等于83,这个分数是多少?例2:一个分数值是1312,如果分子加上3,这个分数就等于自然数1,求这个分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