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频器设计

合集下载

混频与鉴频器的设计

混频与鉴频器的设计

混频与鉴频器的设计混频器和鉴频器是无线通信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件,它们分别用于信号的混频和鉴频。

混频器的主要作用是将高频信号和低频信号相乘,从而将高频信号转换成中频或基带信号,以便进行信号处理。

而鉴频器则用于将调制信号解调为原始信号。

混频器的设计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混频器的工作频率范围:混频器的工作频率范围决定了它在不同应用中的适用性。

设计中需要选择合适的转换技术和电路拓扑,以确保混频器在所需的频率范围内具有良好的性能。

2.混频器的转换损耗:混频器在信号转换过程中会引入一定的转换损耗,也就是信号的功率损失。

设计中需要通过合适的电路参数和材料选择来降低转换损耗,并提高混频器的效率。

3.混频器的非线性特性:混频器在工作时会引入非线性失真,例如互调失真和交调失真。

这些失真会导致频谱扩展和杂散分量增加,对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造成影响。

因此,设计时需要选择合适的电路结构和优化电路参数,以减少非线性失真。

4.混频器的隔离度和带外抑制:混频器在混频过程中会引入一些杂散分量,它们可能会干扰其他无线设备或频段的信号。

设计中需要通过增强隔离度和带外抑制能力,以降低对其他信号的干扰。

鉴频器的设计也需要考虑类似的因素,同时还需要关注以下几点:1.鉴频器的解调效率:鉴频器的解调效率决定了解调后的信号质量。

设计中需要选择合适的解调方法和电路参数,以提高鉴频器的解调效率。

2.鉴频器的带宽和选择性:鉴频器通常需要适应不同带宽的信号,例如窄带和宽带信号。

设计时需要选择合适的电路结构和调整电路参数,以实现所需的带宽和选择性。

3.防止锁定和抗混叠:鉴频器设计需要考虑避免频率偏移和频率混叠的问题。

通过合适的信号处理技术和滤波器设计,可以提高鉴频器的抗干扰能力。

4.鉴频器的抗噪声性能:鉴频器中通常存在一定的噪声,例如热噪声和杂散噪声。

设计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放大器和滤波器来提高鉴频器的抗噪声性能。

总体而言,混频器和鉴频器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频率范围、转换损耗、非线性特性、隔离度、带宽、选择性、解调效率、抗锁定和抗噪声性能等因素。

混频器设计与应用技术

混频器设计与应用技术

混频器设计与应用技术混频器(Heterodyne Mixer)是一种常用于射频(RF)和微波(microwave)电路中的器件,用于将不同频率的信号进行混频处理。

本文将介绍混频器的设计原理、主要类型以及广泛应用的技术。

一、混频器设计原理混频器的设计原理基于频率混合的特性,利用非线性元件,如二极管或场效应晶体管(FET),将两个不同频率的信号进行混合。

通过混频器的非线性特性,原始信号的频率被转换成新的频率,即中频(intermediate frequency, IF)。

二、混频器的主要类型1. 非平衡混频器非平衡混频器是最简单和常见的混频器类型之一。

它通常由一个二极管和匹配网络组成。

非平衡混频器具有较低的转换增益和较高的转换损耗,适用于一些要求简单性能的应用场景。

2. 平衡混频器平衡混频器是由两个对称的非线性电路组成,可以抵消输入信号中的互调失真。

平衡混频器具有较好的抗互调能力和较高的转换增益,适用于一些性能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

3. 双平衡混频器双平衡混频器是在平衡混频器的基础上增加了额外的平衡结构,可以进一步提高抗互调能力和转换增益。

双平衡混频器通常用于一些对性能要求非常高的应用,如通信系统中的高动态范围接收机。

4. 有源混频器有源混频器是将放大器与混频器集成在一起的混频器。

它具有较高的增益和较低的噪声性能,适用于需求较高的射频接收机和通信系统。

三、混频器的应用技术1. 超外差接收技术超外差接收技术是混频器的一种重要应用技术,用于将接收到的射频信号转换成中频信号进行后续处理。

通过使用合适的混频器和滤波器,可以实现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无线通信接收系统。

2. 雷达系统混频器在雷达系统中广泛应用。

雷达系统通过发射和接收射频信号来探测目标。

混频器用于将接收到的回波信号和本振信号进行混频处理,提取出目标的距离、速度和角度等信息。

3. 通信系统在通信系统中,混频器用于频率转换、频谱分析和信号调制等关键步骤。

实验七混频器的仿真设计

实验七混频器的仿真设计
➢ 信号功率和本振功率应同步加到混频二极管上; ➢ 二极管要有直流通路和中频输出通路; ➢ 二极管和信号回路应尽量匹配,以便取得较大旳信号功率; ➢ 本振与混频器之间旳耦合量应能调整,以便选择合适旳工作状态; ➢ 中频输出端应能滤掉高频分量(信号和本振)
混频器电路旳主要技术指标 • 变频损耗 • 噪声系数 • 端口隔离度 • 驻波比 • 动态范围 • 三阶交调系数 • 镜频克制度 • 交调失真
电流在工作点用泰勒级数展开:
i f (E0 UL cosLt US cosSt)
f (E0 UL cosLt) f '(E0 UL cosLt)US cosSt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2!
f
''(E0
UL
cos Lt )(U S
cos St )2

定义二极管旳时变电导g(t)为
g
t
= di dv
= v=E0 +ULcosLt
i2 gnVs cos(nL s )t
i1 gnVs cos(nL s )t n
输出: i i2 i1 2gnVs cos 2i 1L s t
n为偶数旳高次谐波电流被完全抵消,只剩余奇次谐波电 流(n=2i+1),所以电路本身抵消了二分之一高次谐波电流 分量。
3、镜像回收混频器 (a)给出了分支线电桥旳信号和本振输入端都放置了平行耦合 镜像带阻滤波器,在该处它们镜像开路。因为该处距二极管 约为λSg/4, 因而在两个二极管输入接点处镜像信号被短路到 地。(b) 在接近连接二极管端口处有一耦合微带线作带阻滤波 器,该滤波器由两段1/4镜频波长旳短线构成,一段终端开路, 另一段与主传播线平行,形成平行耦合微带线。位置要调整 到刚好使镜频和本振二次混频后旳中频和一次混频旳中频同 相叠加,可回收镜频能量,提升混频器性能。

《混频器原理与设计》课件

《混频器原理与设计》课件

3
LO-RF隔离度
LO-RF隔离度是指本振信号和射频信号
本振抑制度
4
之间的隔离程度。
本振抑制度是指混频器抑制本振信号的
能力。
5
拍频抑制度
拍频抑制度是指混频器抑制拍频信号的 能力。
第五章:混频器实验
实验装置
混频器实验通常需要使用特定的 实验装置和信号发生器。
操作步骤
混频器实验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 进行,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双晶体混频器电路设

双晶体混频器电路通常具 有更高的转换增益和更好 的本振抑制效果。
3 集成混频器电路设计
集成混频器电路具有体积 小、功耗低和可靠性高的 特点。
第四章:混频器性能指标
1
转换增益
转换增益是指混频器输入信号和输出信
端口匹配
2
号之间的功率差异。
端口匹配是指混频器输入和输出端口的频器实验结果进行分析,验 证混频器的性能指标。
第六章:混频器应用案例
航天器通信系统
混频器在航天器通信系统中 起到信号处理和频率变换的 关键作用。
葡萄酒品质检测
混频器可以用于葡萄酒品质 检测中的频率选择和信号处 理。
新能源电车智能充电系 统
混频器在新能源电车智能充 电系统中用于频率变换和充 电控制。
第二章:混频器的工作原理
简介
混频器将两个不同频率的信号进 行混合,产生新的频率差信号。
基本原理
混频器利用非线性元件的特性, 将输入信号进行非线性变换。
本振抑制
混频器通过抑制本振信号,避免 对输入信号的干扰。
第三章:混频器电路设计
1 单晶体混频器电路设

设计单晶体混频器电路时 需要考虑元件特性和稳定 性。

混频器电路设计

混频器电路设计

混频器电路设计
混频器电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通信、雷达、测量等领域的电路,主要功能是将两路不同频率的信号合并成一路,以获得混频信号。

混频器电路的设计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混频器类型选择:混频器电路通常可以选择三种类型的混频器,即互补式、抑制式和反向式混频器。

不同类型的混频器具有不同的性能特点和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场景选择。

2. 设计频率选择:混频器的输入频率范围和输出频率范围需要根据具体应用需求确定,同时考虑到混频器的增益和带宽等参数。

3. 传输线设计:混频器电路中的传输线设计对混频器的性能有很大影响。

传输线具有传输延时、传输损耗等参数,需要合理选择设计参数来优化混频器电路的性能。

4. 滤波器设计:混频器电路常常需要加入滤波器,去除不需要的频率分量,保留所需频率分量,以提高混频器电路的选择性和干扰抑制能力。

5. 电路布局与封装:混频器电路的布局和封装方式对混频器电路的性能和可靠性有很大影响,需要合理设计和选择。

综上所述,混频器电路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电路类型、频率、传输线、滤波器及电路布局等因素,以达到优化性能、选择性和干扰抑制能力的目的。

混频器的设计(RFID)

混频器的设计(RFID)

混频器的基本介绍定义:变频,是将信号频率由一个量值变换为另一个量值的过程。

具有这种功能的电路称为变频器(或混频器)。

混频器是一个3端口器件,其中两个端口输入,一个端口输出。

混频器采用非线性或时变参量元件,可以将两个不同频率的输入信号变为一系列不同频率的输出信号,输出频率分别为两个输入频率的和频、差频及谐波。

混频器是射频系统中用于频率变换的部件,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可以将输入信号的频率升高或降低而不改变原信号的特性。

混频器的典型应用是在射频的接收系统中,混频器可以将较高频率的射频输入信号变换为频率较低的中频输出信号,以便更容易对信号进行后续的调整和处理。

1.混频器的特性混频器的符号和功能如图4-60所示。

图4-60(a)是上变频的工作状况,两个输入端分别称为本振端(LO)和中频端(IF),输出端称为射频端(RF)。

图4-60(b)是下变频的工作状况,两个输入端分别称为本振端(LO)和射频端(RF),输出端称为中频端(IF)。

上变频:上变频就是把基带信号调制到一个载波上,或者把调制在低频载波上的信号变换到高频载波上。

在超外差式接收机中,如果经过混频后得到的中频信号比原始信号高,那么此种混频方式叫做上变频。

下变频:在超外差式接收机中,如果经过混频后得到的中频信号比原始信号低,那么此种混频方式叫做下变频。

下变频的目的是为了降低信号的载波频率或是直接去除载波频率得到基带信号。

混频器的变频损耗混频器的变频损耗定义为可用RF 输入功率与可用IF 输出功率之比,用dB 表示为变频损耗的典型值为4~7dB 。

变频损耗包括二极管的阻抗损耗、混频器端口的失配损耗和谐波分量引起的损耗。

电阻性负载会吸收能量,产生阻抗损耗。

混频器输出只选和频或差频,谐波不是所需的输出信号,导致了谐波损耗。

2.单端二极管混频器定义:用一个二极管产生所需IF 信号的混频器称为单端二极管混频器。

框图及其解释:单端二极管混频器如图4-62所示。

混频器设计

混频器设计

4
4.2 4.4 4.6 4.8
Frequency (GHz)
输出端耦合度
200 100
0 -100
bridge phase
Ang(S[3,1]) (Deg) 3db bridge Ang(S[4,1]) (Deg) 3db bridge Ang(S[3,2]) (Deg) 3db bridge Ang(S[4,2]) (Deg) 3db bridge
1
-90
3
0
0
-90
2
4
端口特性测量
bridge Power Split
-3
-4 -5 -6 -7 -8
3
DB(|S[3,1]|) 3db bridge
DB(|S[4,1]|) 3db bridge
DB(|S[3,2]|) 3db bridge
DB(|S[4,2]|) 3db bridge
3.2 3.4 3.6 3.8
SUBCKT ID=S1
NET="LPF"
1
2
PORT P=3
Z=50 Ohm
SDIODE ID=SD2
AFAC=1
MSUB Er=4.2 H=0.5 mm T=0.005 mm
Rho=1 Tand=0.0003 ErNom=4.2 Name=SUB1
HB测试1(扫描LO功率)
❖ 创建原理图,命名为test
内容说明
❖ 设计一个90°平衡混频器,具体内容包括: ❖ 3dB分支桥定向耦合器设计 ❖ 低通滤波器电路设计 ❖ 输入、输出匹配电路设计 ❖ 混频器总电路特性测试:变频增益,隔离度,
IF输出功率,输出频谱,NF,IP3等。(分两类
情况测试:扫描LO功率,扫描LO频率。)

混频器设计开题报告

混频器设计开题报告

混频器设计开题报告混频器设计开题报告一、引言混频器(Mixer)是无线通信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用于将不同频率的信号进行混合,产生新的频率。

在现代通信系统中,混频器广泛应用于频谱分析仪、雷达、卫星通信等领域。

本开题报告旨在介绍混频器的设计原理和方法,探讨如何提高混频器的性能。

二、混频器的基本原理混频器是一种非线性电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非线性元件的特性将两个或多个不同频率的信号进行混合,产生新的频率。

混频器通常由非线性元件、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组成。

三、混频器设计的挑战混频器设计面临着多个挑战,其中包括:1. 频率转换损耗:混频器在将不同频率的信号进行混合时,会引入一定的损耗。

设计师需要在平衡损耗和性能之间进行权衡。

2. 非线性失真:由于混频器是一种非线性电路,会引入非线性失真。

设计师需要采取措施来减小非线性失真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3. 噪声:混频器在信号混合过程中会引入噪声。

设计师需要优化电路结构和参数,以降低噪声水平。

4. 带宽限制:混频器的带宽限制会影响其工作频率范围。

设计师需要综合考虑带宽和性能需求,进行合理的设计。

四、混频器设计的方法在混频器设计中,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其中包括:1. 有源混频器:有源混频器采用放大器作为非线性元件,可以提供较高的增益和较低的噪声。

然而,有源混频器的功耗较高,对电源要求较高。

2. 无源混频器:无源混频器采用二极管或场效应晶体管等被动元件作为非线性元件,功耗较低。

但是,无源混频器的增益和噪声性能较有源混频器差。

3. 双平衡混频器:双平衡混频器通过使用两个非线性元件,可以抵消一部分非线性失真和噪声。

这种设计方法可以提高混频器的性能。

五、混频器设计的优化为了优化混频器的性能,设计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选择合适的非线性元件:不同的非线性元件具有不同的特性,设计师需要根据具体应用选择合适的非线性元件。

2. 优化电路结构:通过优化电路结构和参数,可以降低非线性失真和噪声水平,提高混频器的性能。

微波混频器的设计与应用

微波混频器的设计与应用

微波混频器的设计与应用微波混频器是一种关键的射频电路元件,广泛应用于通信系统、雷达、卫星通信等领域。

本文将探讨微波混频器的设计原理、常见类型及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设计原理微波混频器的设计原理基于非线性元件的特性,常用的非线性元件包括二极管和场效应管。

在微波混频器中,输入信号与局部振荡信号通过非线性元件进行混频,产生包含原始信号频率之差的新频率成分。

通过适当的滤波和放大,可以提取所需的中频信号。

常见类型1. 单平衡混频器(SB Mixer):单平衡混频器采用一个二极管或场效应管,具有简单的结构和较低的成本。

然而,其性能受到器件的非线性和失调的影响较大。

2. 双平衡混频器(DB Mixer):双平衡混频器采用两个对称的非线性元件,具有良好的抑制杂散信号的能力和较高的转换增益,适用于高要求的通信系统。

3. 集总混频器(MMIC Mixer):集总混频器集成了多个微波电路元件于一体,具有小尺寸、低功耗和高可靠性的特点,适用于微波集成电路的应用。

应用微波混频器在通信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频率转换:微波混频器可以实现信号的频率转换,将高频信号转换为中频信号,以便进行后续的信号处理和解调。

2. 调频解调:微波混频器可以将调频信号解调为基带信号,用于语音、数据等信息的传输和处理。

3. 射频前端:微波混频器作为射频前端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信号放大、滤波和混频的作用,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和灵敏度。

总结微波混频器作为通信系统中的关键元件,具有重要的设计原理和广泛的应用场景。

不同类型的微波混频器在性能和应用方面存在差异,工程师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混频器类型,并结合其他射频电路元件进行系统设计与优化。

模拟电路混频器设计

模拟电路混频器设计

模拟电路混频器设计在模拟电路设计中,混频器是一个重要的组件,用于将不同频率的信号进行混合。

本文将介绍模拟电路混频器的设计原理和步骤,以及一些常见的混频器电路结构。

一、设计原理在模拟电路中,混频器是将两个或多个不同频率的信号进行非线性运算,产生新的频率组合的电路。

混频器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雷达系统、视频处理等领域。

混频器的主要原理是利用非线性元件(如二极管、晶体管)的非线性特性,将输入信号的频率进行线性非线性转换,产生输出信号。

在混频器中,输入信号通常有两路,分别为射频信号(RF)和本地振荡信号(LO)。

混频器的输出信号一般为中频信号(IF)。

根据输入和输出信号的频率关系,混频器可分为上变频和下变频两种。

二、设计步骤下面以单二极管环形混频器为例,介绍混频器的设计步骤。

1. 选择工作频率首先确定混频器的工作频率范围,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射频和本地振荡信号的频率。

2. 确定器件参数根据所选的工作频率,选择合适的二极管。

常用的二极管有硅二极管和砷化镓二极管,其特性参数包括最大工作频率、截止频率、反向击穿电压等。

3. 绘制电路图根据混频器的电路结构,绘制混频器的电路图。

对于单二极管环形混频器,电路图包括二极管、匹配网络和偏置电源。

4. 设计匹配网络在混频器中,匹配网络的设计非常重要。

它主要用于确保输入输出的阻抗匹配,提高混频器的性能。

匹配网络的设计需要考虑负载阻抗、源阻抗、谐振频率等因素。

5. 确定偏置电源混频器中的二极管需要合适的偏置电源,以确保其处于合适的工作状态。

偏置电源的设计需考虑二极管的导通和截止状态。

6. 进行仿真和验证完成混频器的设计后,进行电路仿真和验证。

利用电路仿真软件,验证混频器的性能指标,如增益、带宽等。

三、常见的混频器电路结构除了单二极管环形混频器,常见的混频器电路结构还包括平衡混频器、同步混频器、开关混频器等。

每种电路结构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平衡混频器采用互补输入电路,可以大大降低非线性失真,适用于高要求的应用场景。

120ghz 基波混频器电路单元设计

120ghz 基波混频器电路单元设计

120ghz 基波混频器电路单元设计设计120 GHz基波混频器电路单元需要考虑高频电路设计的复杂性和敏感性。

以下是一种可能的设计思路,但请注意在实际设计中需要详细的电磁仿真和测试验证。

1.器件选择:•倍频器和混频器元件:选择高频工作的倍频器和混频器元件,确保其在120 GHz工作时有良好的性能。

例如,使用高频倍频器和混频器芯片,如HBT(Heterojunction BipolarTransistor)技术。

2.局部振荡器设计:•VCO(Voltage Controlled Oscillator)设计:设计一个工作在60 GHz左右的VCO,产生稳定的局部振荡信号。

使用微带天线或微带谐振器以实现高频的振荡。

3.混频器设计:•倍频混频器设计:将局部振荡信号通过倍频器产生信号的二次谐波,然后通过混频器与输入信号混频产生中频信号。

•阻抗匹配:确保混频器和倍频器输入输出端口的阻抗匹配,以最大程度地提高传输效率。

4.射频和中频滤波器:•射频滤波器:设计适当的射频滤波器以抑制不必要的谐波和杂散信号。

•中频滤波器:在混频后,使用中频滤波器以选择所需的中频信号,抑制其他频率分量。

5.功率放大器:•中频功率放大器设计:可能需要中频功率放大器来增强混频后的信号强度,确保足够的信噪比和输出功率。

6.电源和接口设计:•电源隔离和滤波:在电源设计中考虑电源隔离和滤波,以减小电源噪声的影响。

•接口设计:设计合适的接口电路,以便与其他系统集成。

在设计过程中,建议进行详细的电磁场仿真和电路仿真,以确保电路在高频条件下能够正常工作。

此外,实际的硬件测试和优化也是确保设计成功的关键步骤。

混频器设计开题报告

混频器设计开题报告

混频器设计开题报告一、引言混频器是现代通信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用于将不同频率的信号进行混合处理,以便实现带宽利用、信号处理等功能。

本文旨在介绍混频器设计的相关背景、研究目的、方法及预期结果。

二、研究背景在通信系统中,混频器扮演着频率转换的关键角色。

传统的混频器设计往往受到元件参数限制、功耗以及性能指标的影响,因此,研究新的混频器设计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混频器设计中常用的技术包括被动混频器、主动混频器和混频器阵列等。

其中,主动混频器由于其高度可控性和适应性而受到广泛关注。

本研究将聚焦于主动混频器的设计与优化,以提升其性能和指标。

三、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设计一种新型的主动混频器,通过优化参数以提高其性能和指标。

具体目标如下:1.提高混频器的转换增益,以实现更好的信号处理能力;2.降低混频器的功耗,以节省能源并延长电池寿命;3.减小混频器的尺寸和重量,以便于集成和应用于微型通信设备;4.提高混频器的抗干扰能力,以确保通信质量。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来实现混频器的设计与优化:1.了解现有的混频器设计理论和方法,包括混频器的架构、元件选择和参数控制等;2.建立混频器的数学模型,分析混频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表现;3.进行混频器的仿真实验,通过调整参数和结构来优化性能;4.进行实际混频器的制作和测试,验证仿真结果的准确性。

五、预期结果本研究的预期结果如下:1.实现混频器的转换增益提升,使其具备更好的信号处理能力;2.降低混频器的功耗,实现能源节约和电池寿命延长;3.减小混频器的尺寸和重量,提高其集成度和便携性;4.提高混频器的抗干扰能力,保证通信质量和可靠性。

六、论文结构本论文的结构安排如下:1.引言:介绍混频器设计的背景和研究目的;2.研究背景:概述混频器在通信系统中的重要性;3.研究方法:详细说明混频器设计和优化的具体方法;4.预期结果:阐述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和影响;5.结论:总结本研究的核心内容和未来工作展望。

平衡混频器课程设计

平衡混频器课程设计

平衡混频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平衡混频器的基本概念,理解其工作原理和电路组成;2. 使学生了解平衡混频器在通信、广播等领域的应用,认识到其在现代电子技术中的重要性;3. 引导学生掌握平衡混频器的主要性能参数,学会分析其性能优缺点。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搭建和调试平衡混频器电路;2. 提高学生运用平衡混频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设计简单的接收机电路;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优化平衡混频器性能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追求创新的精神;2. 引导学生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他们在实验和讨论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习惯;3. 使学生认识到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技术学科的基础课程,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学生特点:本课程面向高中年级学生,他们对电子技术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程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掌握平衡混频器的基本知识,提高电子技术实践能力,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衡混频器基本原理:介绍平衡混频器的工作原理,分析其相较于传统混频器的优势,探讨其在高频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三节“平衡混频器原理及其应用”2. 平衡混频器电路组成:讲解平衡混频器的电路结构,分析各个部分的功能和作用,引导学生掌握电路元件的选型和连接方法。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四节“平衡混频器电路分析与设计”3. 平衡混频器性能参数:介绍平衡混频器的性能指标,如转换增益、线性度、动态范围等,使学生能够评估和优化混频器性能。

混频器电路设计

混频器电路设计

混频器电路设计
混频器是一种用于将不同频率的信号合成为一个复合信号的电路。

它在通信、广播、雷达、无线电和音频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混频器电路的设计和实现。

混频器电路是由两个输入端口和一个输出端口组成的。

其中一个输入端口用于输入高频信号,另一个输入端口用于输入低频信号。

输出端口则输出了这两个信号的混合信号。

混频器电路的核心是非线性器件,它可以将两个输入信号相乘并产生一个输出信号。

这个输出信号包含了原始信号的和、差和乘积。

混频器电路有许多不同的类型,包括同轴、波导、微带和集成混频器。

其中,微带混频器是最流行的类型之一。

微带混频器使用基于微带线的电路板,它可以实现小型化、高集成度和低功耗。

微带混频器的主要缺点是较高的噪声和较低的线性度。

设计混频器电路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包括输入和输出阻抗、混频器的增益、噪声和线性度。

为了获得更好的性能,可以采用一些技巧,例如使用匹配网络来提高输入和输出阻抗。

此外,还可以添加滤波器以减少噪声和提高线性度。

在实现混频器电路时,通常使用集成电路。

集成混频器通常包含多个非线性器件,使其具有更高的线性度和更低的噪声。

但集成混频
器的缺点是成本较高和设计难度较大。

混频器电路是一种常用的电路,在通信、广播、雷达、无线电和音频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

设计混频器电路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包括输入和输出阻抗、混频器的增益、噪声和线性度。

在实现混频器电路时,可以使用集成电路来获得更好的性能。

混频器设计

混频器设计
精品文档
三、动态 范围 (dòngtài)
11
(2)动态范围的上限受输出中频 功率饱和所限。通常是指1dB压缩
点的微波输入信号功率Pmax,也有 的产品给出的是1dB压缩点输 出中频功率。二者差值是变频损
耗。本振功率增加时,1dB压缩点 值也随之增加。平衡(pínghéng)混频 器由2支混频管组成,原则上1dB 压缩点功率比单管混频器时大3dB。 对于同样结构的混频器,1dB
F0 m tm Fif 1
式中 Fif——中频放大器噪声系数;m——混频器变频损耗;tm——混频 器等效噪声温度比。
tm 值主要由混频器性能决定,也和电路端接负载有关。tm 的范围大约 是
厘米波段 tm = 1.1~1.2 毫米波段 tm = 1.2~1.5 在厘米波段,由于 tm 1,所以可粗估整机噪声是
式时中,系P统no—传—输-当到系输统出输端F入的端总噪PP噪nn声os 声温资度用在所功有率频;率上都是标(准9温-1度)T0 = 290K
Pns——仅由有用信号输入所产生(chǎnshēng)的那一部分输出的噪声资用功率。 根据混频器具体用途不同,噪声系数有两种。
精品文档
一、噪声系数和等效(děnɡ 噪声温 xiào) 度比
图9-4 混频器动态范围
压缩点取决于本振功率大小和二极管特性。一般平衡混频器动态 (dòngtài)范围的上限为2~10dBm。
混频器动态范围曲线如图9-4所示。
精品文档
四、双频三阶(sān jiē)交调与线性度 12
如果有两个频率相近的微波信号s1、s2 和本振p 一起输入列混频器,这
时将有很多组合谐波频率,其中p ns1 ms2 称双频交调分量。定义
功率,它等于 kT0f/m。因此可得单边带噪声系数是

项目7混频器分析与设计

项目7混频器分析与设计

项目 7 混频器分析与设计本项目重难点:(1)混频器的工作原理、技术指标;(2)混频器三阶截点、1 dB 压缩点、隔离度等主要参数;(3)混频器的电路结构形式;(4)混频器电路的一般设计方法。

(5)混频器三阶截点、1 dB 压缩点的测试方法;(6)利用ADS 仿真软件进行混频器电路仿真设计。

任务 1 混频器原理、主要技术指标分析与测试重难点分析:(1)混频器的工作过程以及输出信号类型;(2)混频器的主要技术指标及其测试方法。

一、混频器工作原理混频器的工作过程可以用图7.1表示。

从混频器的工作过程可知:(1)输出中频调幅波与输入高频调幅波规律完全相同,即载波振幅的包络 形状完全相同,唯一的差别是载波频率不同。

(2)从频谱上看,输出中频信号与输入高频信号的频谱结构相同,只不过 在频谱上搬移了一个位置。

(3)在射频/微波工程中,输出信号可能为以下三个频率之一: ① 差频(低中频)或超外差, I L s f f f =- ,称为下变频。

② 和频(高中频), I s L f f f =+ ,称为上变频。

图 7.1 混频器工作过程示意图③ 谐波混频, s L f nf f =- 。

(4)一般用于振幅调制与解调的电路均可用于混频,需要改变的只是输入、 输出回路和输出滤波器的参数。

二、混频器电路主要技术指标1.变频增益(变频损耗)定义:混频器的输出中频信号电压 I U (或功率 I P )与输入信号电压S U (或功 率 S P )的比值。

电压增益: IU SU A U = (7.1) 功率增益: IP S P G P =(7.2) 电压增益与功率增益的关系:2 2 S I I L P U 2 S L S S () / () / R P U R G A P R U R === 射频口阻抗 中频口阻抗按照增益划分,混频器可分为有源混频器(增益大于1)和无源混频器(增 益小于1)。

若用分贝表示增益大小,则IC S 10lg P G P = 或 IC S 20lg U A U = (7.3)式中,射频输入功率 S P 和中频输出功率 I P 均以dBm为单位。

第4章混频器的设计与制作

第4章混频器的设计与制作

P4 混频器的设计与调试学习目标✧能正确测量各类混频器的基本特性,能正确记录测量结果并能对结果作准确描述。

✧能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混频器电路的设计。

✧能对电路中的故障现象进行分析判断并加以解决。

✧理解各类混频器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和电路中的元器件作用。

✧理解非线性器件的频率变换作用。

✧理解混频器的性能指标及其物理意义。

✧了解混频干扰现象及其抑制方法。

✧理解混频器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和电路中的元器件作用。

工作任务✧混频器基本特性的测试。

✧混频器的设计与调试。

✧撰写测试与设计报告。

在通信与电子技术中,频率(或频谱)变换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调制、解调与变频电路都属于频率(或频谱)变换电路。

所谓频率变换,是指输出信号的频率与输入信号的频率不同,而且满足一定的变换关系。

从频谱的角度来看,调制(Modulation)是把低频的调制信号频谱变换为高频的已调波频谱;解调(Demodulation)与调制相反,它将高频的已调波频谱变换成低频调制信号频谱;变频(Frequency Conversion)则将高频的已调波频谱变换为中频的已调波频谱。

调制、解调与变频技术广泛应用于无线发射与接收机中。

根据频谱变换的不同特点,频率变换电路分为频谱搬移电路和频谱非线性变换电路两大类。

前者的作用是将输入信号频谱沿频率轴进行不失真的搬移,搬移前后各频率分量的相对大小和频谱内部结构保持不变,调幅、检波和变频电路都是这类电路。

后者的作用是将输入信号频谱进行特定的非线性变换,调频和鉴频、调相和鉴相等电路属于频谱非线性变换电路。

这些电路将在后续项目中逐一介绍。

本项目主要就混频器的结构原理与设计调试作较为详细的分析。

182P4M1 混频器基本特性的测试学习目标✧能正确测量各类混频器的基本特性。

✧能正确记录测量结果并能对结果作准确描述。

✧理解频率变换的原理。

✧理解混频器的性能指标及其物理意义。

✧了解混频干扰现象及其抑制方法。

✧理解各类混频器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和电路中的元器件作用。

通信电子中的混频器设计与实现

通信电子中的混频器设计与实现

通信电子中的混频器设计与实现混频器是通信电子系统中常用的重要组件,它能够将两个不同的信号混合在一起,并产生新的频率信号。

混频器的应用范围很广,从基于微波的通信电子系统到基于射频的调制解调器都需要使用混频器。

本文将从混频器的基础知识、工作原理和设计实现三个方面来介绍混频器。

基础知识混频器的核心组件是二极管,它能够将两个信号进行非线性混合,产生一个包含原信号频率之和和差的新信号。

在混频器中,一个信号称为本振信号,另一个信号称为射频信号。

本振信号的频率在混频器中是固定的,而射频信号的频率是需要混频的信号。

混频器的输出信号称为中频信号,它的频率通常在几十千赫兹到几百兆赫兹之间,这是通讯电子系统能够处理的频率范围。

混频器的工作原理混频器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在混频器的输入端口,本振信号和射频信号经过耦合器相结合。

2. 二极管的非线性特性会导致信号的幅度被混合在一起。

3. 混频器的输出信号将包含频率为本振频率、射频频率、本振频率加上射频频率和本振频率减去射频频率的信号。

4. 混频器为了提高输出信号质量和频率准确度,会在输出信号上添加一个滤波器。

设计实现混频器的设计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本振频率选择、二极管特性评估、匹配和精度要求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混频器设计技巧:1. 选择合适的二极管:二极管的选择与设计的频段密切相关,必须对二极管的特性进行评估并选择适当的二极管。

2. 频率匹配:为了提高混频器的效率,必须使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的阻抗相互匹配。

本振和输入信号之间的匹配非常重要,以保证最好的混频效率。

3. 滤波器选择:滤波器用于过滤混频器输出信号中的杂散信号。

同时,选择更好的滤波器将提高混频器输出信号的质量和频率准确度。

4. 精度控制:混频器在设计和调试过程中需要进行精度控制。

意味着必须对本振和射频的频率进行准确的测量,并针对结果进行必要的校准,以获得最好的混频结果。

总结混频器是通信电子系统中常用的重要组件,它扮演了将射频信号转换为中频信号的重要角色。

混频器的设计及应用()

混频器的设计及应用()

混频器的设计及应用一选题的意义混频器在通信工程和无线电技术中,应用非常广泛,在调制系统中,输入的基带信号都要经过频率的转换变成高频己调信号。

在解调过程中,接收的己调高频信号也要经过频率的转换,变成对应的中频信号。

特别是在超外差式接收机中,混频器应用较为广泛,如AM r 播接收机将己调幅信号535KHZ-—1605KHZ要变成为465KHZ中频信号,电视接收机将已调48. 5M 一870M的图象信号要变成38MHZ的中频图象信号。

移动通信中一次中频和二次中频等。

在发射机中,为了提高发射频率的稳定度,采用多级式发射机。

用一个频率较低石英晶体振荡器做为主振荡器,产生一个频率非常稳定的主振荡信号,然后经过频率的加、减、乘、除运算变换成射频,所以必须使用混频电路,又如电视差转机收发频道的转换,卫星通讯中上行、下行频率的变换等,都必须采用混频器。

由此可见,混频电路是应用电子技术和无线电专业必须掌握的关键电路。

二总体方案对于混频电路的分析,重点应掌握,一是混频电路的基本组成模型及主要技术特点,二是混频电路的基木原理及混频跨导的计算方 法,三是应用电路分析。

混频电路的基本组成模型及主要技术特点:混频,工程上也称变频,是将信号的频率由一个数值变成另一个 数值的过程,实质上也是频谱线性搬移过程,完成这种功能的电路就 称为混频电路或变频电路。

混频电路的组成模型及频谱分析图a 是混频电路的组成模型,可以看出是由三部分基木单元电路 组成。

分别是相乘电路、木级振荡电路和带通滤波器(也称选频网络)。

当为接收机混频电路时,其中us(t)是己调高频信号。

Ul(t)是等 幅的余弦型信号,而输出则是U i(t)为中频信号。

混频电路的基木原理:"图2中,Us (t)为输入信号,Uc(t)为本振信号。

ui (t)输出信号。

选频网络 Uj(t)U.(t)U.(t) 图aUp(t)分析:当Us (t) =Usmcos V stuc(t)=Ucmcos V ct则 Up (t) =Us (t) *Uc (t)=U sm cos 巾• stUcm cos 巾 ct=Am cos 2 st*cos 巾 ct其中:Am=Usm*lJcm对上式进行三角函数的变换则有Up(tl=Am cos 巾 st*cos ct: 1 / 2Am [cos ( V c+ 巾 s) t+COS (⑪ c 一巾 s) t] 从上式可推出,Up(t)含有两个频率分量和频为(Vc+its),差频为(巾c 一巾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9-5 混频 器频谱分布
四、双频三阶交调与线性度
1、混频器三阶交调系数 三阶交调系数 Mi 的定义为
13
骣 P ç三阶交调分量功率 ÷= 10 lg wm 3 M i (dB )= 10 lg ç ÷ ç 有用信号功率 ÷ Pif 桫
其值为负分贝数,单位常用 dBc,其物理含义是三阶交 调功率比有用中频信号功率 小的分贝数。三阶交调功率 Pwm 3 随输入微波信号功率 Ps 的变化斜率较大,而中频功 率 Pif 随 Ps 的变化呈正比关 系,基本规律是 Ps 每减小 1dB,Mi 就改善 2dB,如图 7、6 所示。
Pno F= Pns
(9-1)
式中 Pno——-当系统输入端噪声温度在所有频率上都是标准温 度T0 = 290K时,系统传输到输出端的总噪声资用功率; Pns——仅由有用信号输入所产生的那一部分输出的噪声资用功 率。 根据混频器具体用途不同,噪声系数有两种。
一、噪声系数和等效噪声温度比 3
1、单边带噪声系数 在混频器输出端的中频噪声功率主要包括三部分: (1)信号频率 fs 端口的信源热噪声是 kT0∆f,它 经过混频器变换成中频噪声由中频端口输出。这部分 输出噪声功率是
a r (dB )= 10 lg
(r s + 1)
4r s
2
+ 10 lg
(r i + 1)
4r i
2
(9-9)
混频器微波输入口驻波比ρs 一般为 2 以下。αρ的典型值约为 0.5~1dB。
二、变频损耗
2、混频二极管的管芯结损耗 管芯的结损耗主要由电阻 Rs 和电容 Cj 引起,参见图 9-2。在混频过程 中,只有加在非线性结电阻 Rj 上的信号功率才参与频率变换,而 Rs 和 Cj 对 Rj 的分压和旁路作用将使信号功率被消耗一部分。结损耗可表示为
8
骣 R ÷ ç a r (dB )= 10 lg ç1 + s + ws2C 2 Rs R j ÷ (dB) ÷ j ç R ÷ ç 桫 j
混频器工作时,Cj 和 Rj 值都随本振激励功率 Pp 大小而变化。Pp 很小时, Rj 很大,Cj 的分流损耗大;随着 Pp 加强,Rj 减小,Cj 的分流减小,但 Rs 的分压损耗要增长。因此将存在一个最佳激励功率。当调整本振功率,使 Rj = l/ωsCj 时,可以获得最低结损耗,即
二、变频损耗
3、混频器的非线性电导净变频损耗 净变频损耗αg取决于非线性器件中各 谐波能量的分配关系,严格的计算要 用计算机按多频多端口网络进行数值 分析;但从宏观来看,净变频损耗将 受混频二极管非线性特性、混频管电
9
图9-3 变频损耗、噪声 系数对本振功率的关系
路对各谐波端接情况,以及本振功率强度等影响。当混频管参 数及电路结构固定时,净变频损耗将随本振功率增加而降低, 如图9-3所示。本振功率过大时,由于混频管电流散弹噪声加大, 从而引起混频管噪声系数变坏。对于一般的肖特基势垒二极管, 正向电流为l~3mA时,噪声性能较好,变频损耗也不大。
微波混频器技术指标与特性分析 2
一、噪声系数和等效噪声温度比 噪声系数的基本定义已在第四章低噪声放大器中有过介绍。但 是混频器中存在多个频率,是多频率多端口网络。为适应多频 多端口网络噪声分析,噪声系数定义改为式(9-1),其理论基 础仍是式(6-1)的原始定义,但此处的表示方式不仅适用于单 频线性网络,也可适用于多频响应的外差电路系统,即
wm 3 = w p - (2ws 2 - ws1 )
三阶交调分量出现在输出中频附近的地方。当ωs1 和ωs2 相距很近时,ωm3 将落 入中频放大器工作额带内,造成很大干扰。这种情况在微波多路通信系统中是 一个严重问题,如果各话路副载波之间有交叉调制,将造成串话和干扰。上述 频谱关系如图 9-5 所示。图中∆ωif 是中频带宽。
a r min (dB )= 10 lg ( + 2ws C j Rs ) (dB) 1
可以看出,管芯结损耗随工作频率而增加,也随 Rs 和 Cj 而增加。 表示二极管损耗的另一个参数是截止频率 fc 为
图9-2 混频管 芯等效电路
fc =
1 2p Rs C j
通常,混频管的截止频率 fc 要足够高,希望达到 f c » ( ~ 20) f s 。比如 fc = 20fs 时,将有 10 αrmin = 0.4dB。 根据实际经验,硅混频二极管的结损耗最低点相应的本振功率大约为 1~2mW,砷化镓混频二极 管最小结损耗相应的本振功率约为 3~5mW。
第九讲 混频器设计
1
重要性:混频器是微波集成电路接收系统中必不可少的部件。不论是 重要性 微波通信、雷达、遥控、遥感、还是侦察与电子对抗,以及许多微波 测量系统,都必须把微波信号用混频器降到中低频来进行处理。 集成电路混频器是主流:主要是因为集成式混频器体积小,性能稳定 集成电路混频器是主流 可靠,设计技术成熟,而且结构灵活多样,可以适合各种特殊应用。 采用肖特基势垒二极管做变频元件:虽然二极管混频必不可免有变频 采用肖特基势垒二极管做变频元件 损耗,但是它结构简单,便于集成化,工作频带宽,可能达到几个甚 至几十个倍频程。它的噪声较低而且工作稳定,动态范围大,不容易 出现饱和。 电路结构形式:混频器有单管式混频,两管平衡式混频和多管式混频。 电路结构形式 单管混频只用一支二极管,结构简单,成本低,但噪声高,抑制干扰 能力差,在要求不高处可以采用;平衡式混频器借助于平衡电桥可使 本机振荡器的噪声抵消,因而噪声性能得到改善,电桥又使信号与本 振之间达到良好隔离,因此平衡混频器是最普遍采用的形式;还有多 二极管的混频器,比如管堆式双平衡混频器,镜频抑制混频器等是为 特殊要求而设计的,可用于多倍频程设备、镜频能量回收或自动抑制 镜频干扰等。
一、噪声系数和等效噪声温度比 6
2、双边带噪声系数 在商品混频器技术指标中常给出整机噪声系数,这是指包括中频放大 器噪声在内的总噪声系数。 由于各类用户的中频放大器噪声系数并不相同, 因此通常还注明该指标是在中频放大器噪声系数多大时所测得的。 #43; Fif - 1)
Pno = kT0D f / a m + kT0D f / a m + Pnd
一、噪声系数和等效噪声温度比 4
1、单边带噪声系数
Pno = kT0D f / a m + kT0D f / a m + Pnd
把 Pno 等效为混频器输出电阻在温度为 Tm 时产生的热噪声功率, Pno = kTm∆f, 即 Tm 称混频器等效噪声温度。kTm∆f 和理想电阻热噪声功率之比定义为混频器噪声温 度比,即
kTmD f = a m tm FSSB = kT0D f Lm
一、噪声系数和等效噪声温度比 5
2、双边带噪声系数 在遥感探测、射电天文等领域,接收信号是均匀谱辐射信号,存在于两个边带,这 种应用时的噪声系数称为双边带噪声系数。 此时上下两个边带都有噪声输入,因此 Pns = kT0∆f/αm。按定义可写出双边带噪声 系数
图9-1 混频器热 噪声谱
kT0D f am
式中 ∆f——中频放大器频带宽度;αm——混频器变频损耗;T0——环境温度, T0 = 293K。 (2)由于热噪声是均匀白色频谱,因此在镜频 fi 附近∆f 内的热噪声与本振频 率 fp 之差为中频,也将变换成中频噪声输出,如图 9-1 所示。这部分噪声功率也是 kT0∆f/αm。 (3)混频器内部损耗电阻热噪声以及混频器电流的散弹噪声,还有本机振荡 器所携带相位噪声都将变换成输出噪声。这部分噪声可用 Pnd 表示。 这三部分噪声功率在混频器输出端相互叠加构成混频器输出端总噪声功率 Pno
二、变频损耗
a m (dB )= 10 lg 微波输入信号功率 中频输入信号功率 = a b (dB )+ a r (dB )+ a g (dB )
7
混频器的变频损耗定义是: 混频器输入端的微波信号功率与输出端中频功 率之比,以分贝为单位时,表示式是 (9-8)
混频器的变频损耗由三部分组成:包括电路失配损耗αβ,混频二极管芯的结损 耗αr 和非线性电导净变频损耗αg。 1、失配损耗 失配损耗αρ取决于混频器微波输入和中频输出两个端口的匹配程度。 如果 微波输入端口的电压驻波比为ρs,中频输出端口的电压驻波比为ρi,则电路失 配损耗是
式中 Fif——中频放大器噪声系数;αm——混频器变频损耗;tm——混频 器等效噪声温度比。 tm 值主要由混频器性能决定,也和电路端接负载有关。tm 的范围大约 是 厘米波段 tm = 1.1~1.2 毫米波段 tm = 1.2~1.5 在厘米波段,由于 tm ≈ 1,所以可粗估整机噪声是
F0 = a m Fif
tm =
Pno T = m kT0D f T0
按照定义公式(9-1)规定,可得混频器单边带工作时的噪声系数为
FSSB =
Pno kTmD f = Pns Pns
在混频器技术手册中常用 FSSB 表示单边带噪声系数,其中 SSB 是 Singal Side Band 的缩写。Pns 是信号边带热噪声(随信号一起进入混频器)传到输出端的噪声 功率,它等于 kT0∆f/αm。因此可得单边带噪声系数是
Pmin = 10创 1.38 10- 23 创 300 (4创 1.258) (5 6 ) 10 = 1.03 - 12 W 10 ? 90 (dBm)
在不同应用环境中,动态范围下限是不一样的。比如在辐射计中由于采用了 调制技术,能接收远低于热噪声电平的弱信号。雷达脉冲信号则要高于热噪 声约 8dB,而调频系统中接收信号载噪比约需要 8~12dB。数字微波通信信号 取决于要求的误码率,一般情况下比特信噪比也要在 10~15dB 以上。
三、动态范围
10
动态范围是混频器正常工作时的微波输入功率范围。 (1)动态范围的下限通常指信号与基噪声电平相比拟时的功率。可用下 式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