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精巧由头:让文章更具冲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精巧由头:让文章更具冲击力
精巧由头:让文章更具冲击力(配合“传统”讲评材料,共11页)清初大戏剧家李渔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人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清代唐彪也说:“通篇之纲领在首段,首段得势,则通篇佳作。”精彩的开头,往往迅速赢得读者的青睐和
好感。开头方式有种种,其中以“由头”开篇,是一种独特而有效的方式。
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老师说:“在你无法把‘常理’说出‘新意’的情势下,巧妙地、恰当地运用‘由头’,是中学生写作议论文的一种‘诀窍’。”《2009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评分细则》就明确提出:“议论文写作能运用一个独特的由头,进行层层深入的品评,语言智慧、犀利,可视为一类卷赋分,特别优秀的可至满分。”它能迅速攥住读者眼球,激发阅读的期待与兴趣。
何为“由头”?“由”者,源也;“头”者,始也。“由头”其实就是展开叙述或发起议论的“话头儿”,它就要求写作者精心构思一个令人眼睛一亮的开头,由此引出叙述或引发议论。
一、“由头”的种类
㈠“由头”可以是启人深思的客观事物、自然现象
客观事物、自然现象中常常隐含着人生哲理。以此作为“由头”,可以更为直观、生动。如优秀作文《让生命之舟轻载前行》的开头:印度南部马哈尔丛林里,人们用一种奇特的狩猎工具捕捉猴子:一个固定安装的盒子里装有猴子爱吃的核桃,盒子上开一个小口,刚好猴子的前爪伸进去,但抓住核桃后就抽不出来了。猴子常常中计,因为猴子有一种习性:不肯放下已经到手的东西。
接着作者分析为什么猴子不放下核桃逃命,联想到人类有时也犯同样的错误,再将猴子与人类
进行比较,突出人类的贪欲更甚,最后总结主旨:“人生之舟必须轻载。”
㈡“由头”可以是当前社会的一个热点、一种潮流
如果能从当前的一个热点、一种潮流切入,往往能使全篇充满生气。请看江苏太仓市高级中学周麟芳同学所写的《由大师的“远去”说起》的开头:
前不久,相声界大师级人物马季先生悄然离世。几天后,各大媒体纷纷刊登有关马季先生的文章。这时人们才知道,2006年是马季先生生涯的第五十个年头,逝世前不久他还获得了相声艺术的“终身成就奖”。人们也才真正认识到,离开我们的,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大师。
文章从当时的一个热点事件——相声大师马季先生逝世谈起,通过回忆先生生前对相声界人才流失现状的担忧,引出有关“郭德纲现象”的看法。主体部分着重从两个方面具体说明为什么“郭德纲们是应该得到肯定的”,并一针见血地指出“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就此点展开说理,避免了泛泛而论。
可惜的是,这种时评体的文章鲜有出现在高考中。而这种关注社会、关注时事,体现作者洞察力和思辨性的文体应受到我们的关注和重视。
㈢“由头”可以是文艺经典中的一个人物、一个片段
古今中外,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文艺经典。这些经典经受了时间的淘洗,往往积淀着民族特质、人生哲理。如果能从经典中的一个人物、一个片段写起,选取一个独特的角度,就能理论新奇,使读者叹佩不已。如2005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没有了妖魔的取经之路》的开头:
我只是一介书生,所以难免有点书呆子气。每每看《西游记》,总觉得既然孙大圣可以日行千
里,为何不背着唐僧一步西天,也省得一路上千辛万苦,还有这妖那精的惦记着唐僧肉。
这是何永康老师所欣赏的一个“由头”,他说:“咱们小时候也曾痴想过,既然孙大圣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为啥不背上唐僧直奔主题呢?问题就出在这里:我们虽然‘想’了,都没有深究,没有看到这是一个可以引发许多议论的绝好的‘话头’!这位考生以此为引发,立即生动、形象,不言自明地将好几个‘大道理’‘新颖化’了,如:患难见真情,疾风知劲草;尝尽人间苦,方能得真知;人性需磨炼,炉火出精钢;世上无捷径,征途及过程,等等。以上列出的这些‘大道理’,人人心知肚明,倘若是在考卷上再解说一通,阅读者肯定觉得是‘真理的重复’,颇感疲劳。”
从文艺经典写来,贵在“避熟就生”,不走寻常路,需用创新思维来挖掘经典中的“另类”价值。
㈣“由头”可以是富有内涵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
这种开头的特点是,运用最简洁的语言叙述故事,然后很自然地引出主旨。如优秀作文《过犹不及》一文的开头:
俄国寓言家克雷洛夫有一则寓言:一个叫杰米扬的人做汤鲜美无比,受到了客人好评。一次,他又用拿手好汤招待客人。在他的力劝下,客人把汤直灌到嗓子眼。可这位杰米扬先生还是无休止地劝客人再喝一盆,客人吓得只好逃走。
从“杰米扬的汤”这个寓言写起,作者再分析杰米扬的过错——过度,然后举例论证“过犹不及”。普通的道理,由于有了寓言作为“由头”,就显得生动具体,富有说服力。
㈤“由头”可以是有冲击感的一个镜头、一幅画面
一个有冲击感的镜头、画面,往往能激起强烈的情感,引起深刻的思考。如2009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这也是一种问题》的开头:有这样一则广告:画上有绿油油的草地,草地上一头奶牛正悠闲地吃着草,旁白说:“提取优质原乳……”画面转到厚重的灰白世界,在流水生产线上,一罐罐铁盒生产出来,旁白说:“无菌生产车间,全自动化管理,上千道检测程序……”画面转向先进设备,最后转为一个个母亲幸福的笑脸,旁白说:“××牌婴幼儿奶粉,国家免检产品,妈妈们最好的选择!”
作者抓取了电视上常见的广告画面,然后很自然地引出观点:“没有问题,这也是一种问题。”再围绕“国家免检”展开分析,立意深刻,引人警醒,足见作者敏锐的洞察力和较强的思辨力。
二、“由头”的运用
㈠“由头”选择有讲究
选择什么材料作为“由头”,是很有讲究的,应当从以下三个角度去斟酌确定:该例是否能与题目发生关系并能引出一个独特、深刻的观点?该例是否能深入到社会、文化、人性、人生等层面?作者是否熟悉该例并占有较丰富的相关材料?如下面三则材料:
材料一:如今,拆迁之战已烽火遍地。上海的被拆迁户女主人潘蓉拿燃烧瓶和拆迁队对峙;四川唐福珍面对强拆,在屋顶自焚。
材料二:虽然马拉松式的哥本哈根会议在争议中结束,只达成了一些无约束力的协议,但气候变化问题,却不容我们回避。
材料三:去年以来,各种惊世骇俗的“学术成果”接连不断。从“李白是大唐第一古惑仔”到“杨贵妃身高164厘米,体重69公斤”,再到“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因为婚外情”……
材料一的指向性比较明确,以此为“由头”要分析出新意来颇不容易。材料二虽然可以深入到人与自然的层面来分析,但材料的指向性比较单一,不利于议论的深化。材料三具有作为“由头”的潜质,如果作者具有丰富的相关材料,可以将其定位为“由头”。
㈡“由头”述引有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