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测试2
测试实验二 称重
实验一 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与应用并掌握应变片测量电路。
二、基本原理: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是在弹性元件上通过特定工艺粘贴电阻应变片来组成。
一种利用电阻材料的应变效应将工程结构件的内部变形转换为电阻变化的传感器。
此类传感 器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机械装置将被测量转化成弹性元件的变形,然后由电阻应变片将弹性元 件的变形转换成电阻的变化,再通过测量电路将电阻的变化转换成电压或电流变化信号输 出。
它可用于能转化成变形的各种非电物理量的检测,如力、压力、加速度、力矩、重量等, 在机械加工、计量、建筑测量等行业应用十分广泛。
1、应变片的电阻应变效应所谓电阻应变效应是指具有规则外形的金属导体或半导体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应变 而其电阻值也会产生相应地改变,这一物理现象称为“电阻应变效应”。
以圆柱形导体为例: 设其长为:L 、半径为r 、材料的电阻率为ρ时,根据电阻的定义式得2rLA L R ⋅==πρρ(1—1) 当导体因某种原因产生应变时,其长度L 、截面积A 和电阻率ρ的变化为dL 、dA 、d ρ相应的电阻变化为dR 。
对式(1—1)全微分得电阻变化率 dR/R 为:ρρd r dr L dL R dR +-=2 (1—2) 式中:dL/L 为导体的轴向应变量εL ; dr/r 为导体的横向应变量εr 由材料力学得: εL = - μεr (1—3)式中:μ为材料的泊松比,大多数金属材料的泊松比为0.3~0.5 左右;负号表示两者的变 化方向相反。
将式(1—3)代入式(1—2)得:ρρεμd R dR ++=)21( (1—4) 式(1—4)说明电阻应变效应主要取决于它的几何应变(几何效应)和本身特有的导电性能 (压阻效应)。
2、应变灵敏度它是指电阻应变片在单位应变作用下所产生的电阻的相对变化量。
(1)、金属导体的应变灵敏度K :主要取决于其几何效应;可取l RdRεμ)21(+≈ (1—5) 其灵敏度系数为:K=)21(με+=RdRl 金属导体在受到应变作用时将产生电阻的变化,拉伸时电阻增大,压缩时电阻减小,且与其 轴向应变成正比。
光纤通信 实验2实验报告 光发射机平均光功率测试实验
实验名称:实验2光发射机平均光功率测试实验姓名:班级:学号:实验时间:指导教师:得分:序号:42实验2光发射机平均光功率测试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数字光发射机平均光功率的指标要求。
2、掌握数字光发射机平均光功率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器材1、主控&信号源模块2、25 号光收发模块3、23 号光功率计模块三、实验内容光发射机平均光功率测试四、实验原理光发送机的平均输出光功率被定义为当发送机送伪随机序列时,发送端输出的光功率值。
ITU-U 在规范标准光接口时,为使成本最佳,同时适应运行条件变化,并考虑了活动连接器的磨损、制造和测量容差以及老化因素的影响后,给出了一个允许的范围。
其中比较重要的激光器劣化机理是有源层的劣化和横向漏电流的增加所导致的激励电流增加以及光谱特性随时间的变化。
通常,光发送机的发送功率需要有1~1.5 dB 的富余度。
本实验将带领大家测量本实验系统发射光功率。
五、实验步骤注:实验过程中,凡是涉及到测试连线改变时,都需先停止运行仿真,待连线调整完后,再开启仿真进行后续调节测试。
1、登录e-Labsim 仿真系统,创建仿真工作窗口,选择实验所需模块和示波器。
2、按如下说明进行连线及设置:(1)将信号源P N 连至25 号光收发模块的T H2(数字输入)。
(2)连接25 号光收发模块的光发输出端和光收接入端,并将光收发模块的功能选择开关S1 打到“光功率计”。
(3)将25 号模块P4(光探测器输出)连至23 号模块P1(光探测器输入)。
,即数字光发。
将(4)将开关J1 拨为“10”,即无A PC 控制状态。
开关S3 拨为“数字”25 号光收发模块的电位器W4 和W2 顺时针旋至底,即设置光发射机输出光功率为最大状态。
3、运行仿真,开启所有模块的电源开关。
4、设置主控模块菜单,选择【主菜单】【光纤通信】→【光发射机平均光功率测试】,可以进入【光功率计】功能。
记录此时光功率计的读数,即为光发射机的平均光功率。
实验2 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
实验2 扭摆法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实验目的】1.熟悉转动惯量测试仪的使用方法。
2.掌握测试仪常数(弹簧的扭转常数)K 的测定。
3.用扭摆法测定几种不同形状物体的转动惯量,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实验仪器】转动惯量测试仪,空心金属圆柱体、实心塑料圆柱体、塑料圆球、细金属杆。
【实验原理】将物体在水平面内转过一角度θ后,在弹簧的恢复力矩作用下物体就开始绕垂直轴作往返扭转运动。
根据虎克定律,弹簧受扭转而产生的恢复力矩M 与所转过的角度θ成正比,即M =-K θ (2-1) 式中,K 为弹簧的扭转常数,根据转动定律 M =I β式中,I 为物体绕转轴的转动惯量,β为角加速度,由上式得 IM=β (2-2) 令 LK =2ω 忽略轴承的磨擦阻力矩,由(2-1)、(2-2)得θωθθβ222-=-==I Kdtd上述方程表示扭摆运动具有角简谐振动的特性,角加速度与角位移成正比,且方向相反。
此方程的解为:θ=Acos(ωt +φ)式中,A 为谐振动的角振幅,φ为初相位角,ω为角速度,此谐振动的周期为 KIT πωπ22==(2-3) 由(2-3)可知,只要实验测得物体扭摆的摆动周期,并在I 和K 中任何一个量已知时即可计算出另一个量。
本实验用一个几何形状规则的物体,它的转动惯量可以根据它的质量和几何尺寸用理论公式直接计算得到,再算出本仪器弹簧的K 值。
若要测定其它形状物体的转动惯量,只需将待测物体安放在本仪器顶部的各种夹具上,测定其摆动周期,由公式(2-3)即可算出该物体绕转动轴的转动惯量。
理论分析证明,若质量为m 的物体绕通过质心轴的转动惯量为I O 时,当转轴平行移动距离X 时,则此物体对新轴线的转动惯量变为I O +mx 2。
称为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
【实验内容】1. 测定弹簧的扭转常数,调整测试仪座底脚螺丝,使水平仪的气泡位于中心。
由于弹簧的扭转常数K 值不是固定常数,它与摆动角度略有关系,摆角在90º左右基本相同,在小角度时变小。
软件测试实验二实验报告
软件测试实验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软件测试实验的主要目的是熟悉并掌握软件测试的基本方法和技术,通过对一个具体软件系统的测试,发现软件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提高软件的质量和可靠性。
二、实验环境1、操作系统:Windows 102、测试工具:Jmeter、Selenium、Bugzilla3、开发语言:Java4、数据库:MySQL三、实验内容1、功能测试对软件的登录功能进行测试,包括输入正确和错误的用户名、密码,验证登录是否成功以及相应的提示信息是否准确。
测试软件的注册功能,检查输入的各项信息是否符合要求,如用户名长度、密码强度等。
对软件的搜索功能进行测试,输入不同的关键词,检查搜索结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性能测试使用 Jmeter 工具对软件的并发性能进行测试,模拟多个用户同时登录、搜索等操作,观察系统的响应时间、吞吐量等性能指标。
对软件的数据库操作性能进行测试,包括插入、查询、更新和删除数据,检查数据库的响应时间和资源占用情况。
3、兼容性测试在不同的浏览器(如 Chrome、Firefox、IE 等)上运行软件,检查界面显示和功能是否正常。
在不同的操作系统(如 Windows、Mac OS、Linux 等)上安装和运行软件,验证其兼容性。
4、安全测试对软件的用户认证和授权机制进行测试,检查是否存在未授权访问和越权操作的情况。
测试软件对 SQL 注入、XSS 攻击等常见安全漏洞的防范能力。
四、实验步骤1、功能测试步骤打开软件登录页面,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点击登录按钮,观察是否成功登录并跳转到相应页面。
输入错误的用户名或密码,检查提示信息是否清晰准确。
进入注册页面,输入合法和不合法的注册信息,如用户名过短、密码强度不够等,查看系统的校验结果。
在搜索框中输入关键词,点击搜索按钮,对比搜索结果与预期是否一致。
2、性能测试步骤打开 Jmeter 工具,创建测试计划,添加线程组、HTTP 请求等元素。
数字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2
实验二 译码器及其应用一、 实验目的1、掌握译码器的测试方法。
2、了解中规模集成译码器的管脚分布,掌握其逻辑功能。
3、掌握用译码器构成组合电路的方法。
4、学习译码器的扩展。
二、 实验设备及器件1、数字逻辑电路实验板1块 2、74HC(LS)20(二四输入与非门) 1片 3、74HC(LS)138(3-8译码器)2片三、 实验原理74HC(LS)138是集成3线-8线译码器,在数字系统中应用比较广泛。
下图是其引脚排列,其中A 2、A 1、A 0为地址输入端,Y ̅0~Y ̅7为译码输出端,S 1、S ̅2、S ̅3为使能端。
下表为74HC(LS)138功能表。
74HC(LS)138工作原理为:当S 1=1,S ̅2+S ̅3=0时,电路完成译码功能,输出低电平有效。
其中:Y ̅0=A ̅2A ̅1A ̅0̅̅̅̅̅̅̅̅̅̅ Y ̅4=A 2A ̅1A ̅0̅̅̅̅̅̅̅̅̅̅ Y ̅1=A ̅2A ̅1A 0̅̅̅̅̅̅̅̅̅̅ Y ̅5=A 2A ̅1A 0̅̅̅̅̅̅̅̅̅̅ Y ̅2=A ̅2A 1A ̅0̅̅̅̅̅̅̅̅̅̅ Y ̅6=A 2A 1A ̅0̅̅̅̅̅̅̅̅̅̅ Y ̅3=A ̅2A 1A 0̅̅̅̅̅̅̅̅̅̅Y ̅7=A 2A 1A 0̅̅̅̅̅̅̅̅̅̅因为74HC(LS)138的输出包括了三变量数字信号的全部八种组合,每一个输出端表示一个最小项(的非),因此可以利用八条输出线组合构成三变量的任意组合电路。
实验用器件管脚介绍:1、74HC(LS)20(二四输入与非门)管脚如下图所示。
2、74HC(LS)138(3-8译码器)管脚如下图所示。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四学时)1、逻辑功能测试(基本命题)m。
验证74HC(LS)138的逻辑功能,说明其输出确为最小项i注:将Y̅0~Y̅7输出端接到LED指示灯上,因低电平有效,所以当输入为000时,Y̅0所接的LED指示灯亮,其他同理。
软件测试-实验2-白盒测试案例分析
实验2 白盒测试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白盒测试的语句覆盖和判定覆盖测试方法的原理及应用2、掌握条件覆盖、条件组合覆盖的方法,提高应用能力3、掌握路径法测试二、实验设备1、电脑PC三、实验原理白盒测试原理:已知产品的内部工作过程,可以通过测试证明每种内部操作是否符合设计规格要求,所有内部成分是否已经过检查。
它是把测试对象看作装在一个透明的白盒子里,也就是完全了解程序的结构和处理过程。
这种方法按照程序内部的逻辑测试程序,检验程序中的每条通路是否都能按预定要求正确工作,其又称为结构测试。
1、语句覆盖语句覆盖指代码中的所有语句都至少执行一遍,用于检查测试用例是否有遗漏,如果检查到没有执行到的语句时要补充测试用例。
无须细分每条判定表达式,该测试虽然覆盖了可执行语句,但是不能检查判断逻辑是否有问题。
2、判定覆盖又称判断覆盖、分支覆盖,指设计足够的测试用例,使得程序中每个判断的取真分支和取假分支至少经历一次,即判断真假取值均曾被满足。
判定覆盖比语句覆盖强,但是对程序逻辑的覆盖度仍然不高,比如由多个逻辑条件组合而成的判定,仅判定整体结果而忽略了每个条件的取值情况。
3、条件覆盖、条件判定覆盖条件覆盖指程序中每个判断中的每个条件的所有可能的取值至少要执行一次,但是条件覆盖不能保证判定覆盖,条件覆盖只能保证每个条件至少有一次为真,而不考虑所有的判定结果。
条件判定覆盖是条件覆盖和判定覆盖的组合,指设计足够的测试用例,使得判定中每个条件的所有可能的取值至少出现一次,并且每个判定取到的各种可能的结果也至少出现一次。
条件判定覆盖弥补了条件和判定覆盖的不足,但是未考虑条件的组合情况。
4、条件组合覆盖又称多条件覆盖,设计足够的测试用例,使得判定条件中每一个条件的可能组合至少出现一次。
线性地增加了测试用例的数量。
5、基本路径法在程序控制流图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控制构造的环路复杂性,导出基本可执行的路径集合,从而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
实验2-1-答案
白盒测试用例练习
1.为以下所示的程序段设计一组测试用例,要求分别满足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判定/条件覆盖、组合覆盖和路径覆盖,并画出相应的程序流程图.
void DoWork (int x,int y,int z)
{
int k=0,j=0;
if ( (x〉3)&&(z<10))
{ k=x*y-1;
j=sqrt(k);//语句块1
}
if ((x==4)||(y>5))
{
j=x*y+10;
}//语句块2
j=j%3; //语句块3
}
由这个流程图可以看出,该程序模块有4条不同的路径:
P1:(a-c—e)P2:(a-c-d)
P3:(a—b-e)P4:(a—b—d)
将里面的判定条件和过程记录如下:
判定条件M={x〉3 and z<10}
判定条件N={x=4 or y〉5}
1、语句覆盖
2、判定覆盖
也可以让测试用例测试路径P2和P3.相应的两组输入数据如下:
3、条件覆盖
对于M:x>3取真时T1,取假时F1;
z〈10取真时T2,取假时F2;
对于N:x=4取真时T3,取假时F3;
y>5取真时T4,取假时F4。
条件:x〉3,z〈10,x=4,y>5
条件:x〈=3,z>=10,x!=4,y〈=5
5、组合覆盖
条件组合
1)x>3,z〈10 2)x>3,z〉=10
3) x〈=3,z<10 4)x〈=3,z〉=10
5)x=4,y〉5 6)x=4,y<=5
6。
实验二 白盒测试 (2)
实验二白盒测试一、实验目的1、掌握白盒测试的基本方法;2、掌握白盒测试用例的编写。
二、实验要求1、根据给出的程序分别使用语句覆盖、判定覆盖(也称为分支覆盖)、条件覆盖、判定-条件覆盖、条件组合测试、路径测试设计测试用例。
2、输入数据进行测试,填写测试用例。
三、实验内容1、用C++或者Java编写一个类,完成下面函数的功能,并编写另外一个类,调用该方法:void DoWork(int x,int y,int z){int k=0,j=0;if((x>3)&&(z<10)){k=x*y-1; //语句块1j=sqrt(k);}if((x= =4)||(y>5)){j=x*y+10; //语句块2}j=j%3; //语句块3}要求:(1)画出上面函数的流程图。
(2)分别使用语句覆盖、判定覆盖(也称为分支覆盖)、条件覆盖、判定-条件覆盖、条件组合测试、路径测试设计测试用例(注意测试用例的格式)。
语句覆盖:用例:x=4,y=6,z=8判定覆盖:用例1:x = 4 , y = 6 , z = 8用例2:x = 3 , y = 5 , z = 8条件覆盖:用例1:x=3,y=8,z=8用例2:x=4,y=5,z=13判定-条件覆盖:用例1:x=4,y=8,z=8用例2:x=3,y=5,z=13条件组合测试用例1:x=4,y=8,z=8用例2:x=4,y=3,z=13用例3:x=2,y=8,z=8用例4:x=2,y=3,z=13路径测试:用例1:x=4,y=8,z=8用例2:x=4,y=3,z=13用例3:x=6,y=2,z=8用例4:x=2,y=3,z=13(3)执行每个测试用例,执行完毕后填写测试用例。
2、用C++或者Java编写“计算被输入日期是星期几,例如公元1年1月1日是星期一,只要输入年月日,能自动回复当天是星期几。
”测试用例;程序说明:A程序思路:计算输入日期与公元1年1月1日所相差的天数,具体如下:总天数=公元1年到输入日期上一年年底天数+输入年份的1月到上月月底天数+输入日期的天数;B闰年满足条件(year%4==0)&&(year%100!=0)||(year%400==0)。
测试实验二
• 2.给出某一天(年,月, 日),计算出它的下一天,取 值范围为: 年:1000<= year <=3000 月:1<=month <=12 日:1<= day <=31 如 1999年3月4日的下一天是:1999年3月5日 • 要求: 输入:三个参数(年,月, 日) 输出:如能正确计算,计算出它的下一天, 否则, 输出相应的错误信息。 请利用决策表法设计出相应的测试用例,并依照测试用 例对所编写的程序进行测试。
实验二 黑盒测试法实验
•
•
实验目的:掌握黑盒测试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通过实验和应用,要逐步提高和运用黑盒测试 技术解决实际测试问题的能力。 实验内容:
– 1.编写一个程序,循环从标准输入读入某雇员的工作 时间(以小时计)和每小时的工资数,计算并输出他 的工资。若雇员月工作小时超过40小时,则超过部分 按原工资的1.5倍的加班工资来计算。若雇员月工作 小时超过50小时,则超过50的部分按原工资的3倍的 加班工资来计算,而40到50小时的工资仍按照原工 资的1.5倍的加班工资来计算。
实验二 答案
实验2 线性规划问题及对偶问题求解实验内容与答案提示:灵敏度分析设置方式:先在lingo菜单options里面设置general solver 的dual computation里面加上ranges然后在lingo菜单里面选range就行了注意lingo只能对线性的模型做灵敏度分析题1 线性规划问题的灵敏度分美佳公司计划制造 I、II 两种家电产品。
已知各制造一件时分别占用设备 A、B 的台时、调试时间、调试工序每天可用于这种家电的能力、各售出一件时的获利情况,如表 1-1 所示。
1.问该公司应制造两种家电各多少件,使其获取的利润最大。
max=2*x1+1*x2;5*x2<=15;6*x1+2*x2<=24;x1+x2<=5;Global optimal solution found.Objective value: 8.500000Infeasibilities: 0.000000Total solver iterations: 2Variable Value Reduced CostX1 3.500000 0.000000X2 1.500000 0.000000Row Slack or Surplus Dual Price1 8.500000 1.0000002 7.500000 0.0000003 0.000000 0.25000004 0.000000 0.50000002. 如果资源出租,资源出租的最低价格至少是多少(即每种资源的影子价格是多少)。
min=15*y1+24*y2+5*y3;6*y2+y3>=2;5*y1+2*y2+y3>=1;Global optimal solution found.Objective value: 8.500000Infeasibilities: 0.000000Total solver iterations: 3Variable Value Reduced CostY1 0.000000 7.500000Y2 0.2500000 0.000000Y3 0.5000000 0.000000Row Slack or Surplus Dual Price1 8.500000 -1.0000002 0.000000 -3.5000003 0.000000 -1.5000003.若家电 I 的利润不变,家电 II 的利润在什么范围内变化时,则该公司的最优生产计划将不发生变化。
实验2白盒测试
实验2⽩盒测试实验2 ⽩盒测试⼀、实验⽬的1. 了解⽩盒测试的概念。
2. 掌握⽩盒测试的主要⽅法。
3. 掌握⽩盒测试⼯具JUnit的安装和使⽤⽅法。
4. 利⽤⽩盒测试⼯具JUnit,针对⼀个具体问题进⾏测试,掌握测试的基本过程、测试⽤例的编写和测试结果的分析⽅法。
⼆、实验内容1. ⽩盒测试⼯具JUnit的安装和使⽤⽅法。
2. 利⽤⽩盒测试⼯具JUnit测试某个Java类(⿎励测试⾃⼰编写的Java类)。
三、实验要求1. ⾃⼰编写测试⽤例。
2. 使⽤JUnit软件对测试⽤例进⾏测试。
3. 记录并分析测试结果。
四、操作⽅法与实验步骤0. 准备⼯作在Eclipse中新建项⽬Calculator,再创建类Calculator。
该类实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为了体验测试过程,故意给出某些错误。
代码如下:public class Calculator {private static int result;public void add(int n) {result=result+n;}public void substract(int n) {result=result-1; 正确的是result=result-n}public void multiply(int n) { 该⽅法待定义,预留接⼝}public void divide(int n) {result=result/1; 正确的是result=result/n }public int getResult() {return result;}}1. 步骤⼀:将JUnit4测试包引⼊Calculator项⽬2. 步骤⼆:⽣成JUnit4测试框架3. 步骤三:在前述⾃动⽣成的测试框架下,⾃⼰编写测试⽤例程序。
4. 步骤四:运⾏测试代码五、测试⽤例测试⽤例代码如下:import static org.junit.Assert.*;import org.junit.After;import org.junit.Before;import org.junit.Test;public class CalculatorTest {private static Calculator calculator=new Calculator();@Beforepublic void setUp() throws Exception {}@Afterpublic void tearDown() throws Exception {}@Testpublic void testAdd() {calculator.add(2);calculator.add(3);assertEquals(5,calculator.getResult());}@Testpublic void testSubstract() {calculator.add(10);calculator.substract(3);assertEquals(7,calculator.getResult());}@Testpublic void testMultiply() {fail("Not yet implemented");}@Testpublic void testDivide() {calculator.add(6);calculator.divide(2);assertEquals(3,calculator.getResult());}}六、测试结果及分析测试运⾏结果如下图所⽰:图2.1 测试运⾏结果图根据报错信息将测试⽤例表补充完整:结合测试⽤例代码和测试结果,分析得错误原因为每⼀次运算调⽤的add()⽅法将输⼊的数据不断累加,⽽⾮初始化,因此对代码做出以下修正:①完善Calculator类中multiply⽅法:public void multiply(int n) {result=result*n;}②在每⼀项测试⽤例前增加语句:calculator.multiply(0);程序修正后测试运⾏结果如下图所⽰:图2.2 修正后的测试运⾏结果图。
实验2电源等效电路综合实验
实验二 电源等效电路综合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建立电源模型、电源外特性的测试方法。
2、研究电源模型等效变换的条件,加深对电压源和电流源特性的理解。
3、验证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掌握测量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参数的一般方法。
4、理解阻抗匹配,掌握最大功率传输的条件。
5、掌握根据电源外特性设计实际电源模型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1、实际电压源和实际电流源的等效互换理想电压源具有端电压保持恒定不变,而输出电流的大小由负载决定的特性。
实验中使用的恒压源在规定的电流范围内,具有很小的内阻,可以将它视为一个电压源。
理想电流源具有输出电流保持恒定不变,而端电压的大小由负载决定的特性。
实验中使用的恒流源在规定的电压范围内,具有极大的内阻,可以将它视为一个电流源。
实际电压源可以用一个内阻R S 和电压源U S 串联表示,其端电压U 随输出电流I 增大而降低。
在实验中,可以用一个小阻值的电阻与恒压源相串联来模拟一个实际电压源。
实际电流源是用一个内阻R S 和电流源I S 并联表示,其输出电流I 随端电压U 增大而减小。
在实验中,可以用一个大阻值的电阻与恒流源相并联来模拟一个实际电流源。
一个实际的电源,就其外部特性而言,既可以看成是一个电压源,又可以看成是一个电流源。
若视为电压源,则可用一个电压源U s 与一个电阻R S 相串联表示;若视为电流源,则可用一个电流源I S 与一个电阻R S 相并联来表示。
若它们向同样大小的负载供出同样大小的电流和端电压,则称这两个电源是等效的,即具有相同的外特性。
实际电压源与实际电流源等效变换的条件为: (1)取实际电压源与实际电流源的内阻均为R S ;(2)已知实际电压源的参数为U s 和R S ,则实际电流源的参数为SSS R U I =和R S , 若已知实际电流源的参数为I s 和R S ,则实际电压源的参数为S S S R I U =和R S 。
2、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戴维南定理指出:任何一个有源二端网络,总可以用一个电压源U S 和一个电阻R S 串联组成的实际电压源来代替,其中:电压源U S 等于这个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U OC , 内阻R S 等于该网络中所有独立电源均置零(电压源短接,电流源开路)后的等效电阻R O 。
实验2 全混流反应器返混性能测试
实验2 全混流反应器返混性能测试一. 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了解停留时间分布测定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2. 掌握停留时间分布的统计特征值的计算方法。
3. 学会用理想反应器的串联模型来描述实验系统的流动特性。
二. 实验原理在连续流动反应器中进行化学反应时,反应进行的程度除了与反应系统本身的性质有关以外,还与反应物料在反应器内停留时间长短有密切关系。
停留时间越长,则反应越完全。
停留时间通常是指从流体进入反应器时开始,到其离开反应器为止的这一段时间。
显然对流动反应器而言,停留时间不像间歇反应器那样是同一个值,而是存在着一个停留时间分布。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流体在反应器内流速分布的不均匀,流体的扩散,以及反应器内的死区等。
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不仅广泛应用于化学反应工程及化工分离过程,而且应用于涉及流动过程的其它领域。
它也是反应器设计和实际操作所必不可少的理论依据。
停留时间分布测定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示踪响应法。
它的基本思路是:在反应器入口以一定的方式加入示踪剂,然后通过测量反应器出口处示踪剂浓度的变化,间接地描述反应器内流体的停留时间。
常用的示踪剂加入方式有脉冲输入、阶跃输入和周期输入等。
本实验选用的是脉冲输入法。
脉冲输入法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将示踪剂从系统的入口处注入注流体,在不影响主流体原有流动特性的情况下随之进入反应器。
与此同时,在反应器出口检测示踪剂浓度c(t)随时间的变化。
整个过程可以用图1形象地描述。
由概率论知识可知,概率分布密度函数E(t)就是系统的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
因此,E (t )dt 就代表了流体粒子在反应器内停留时间介于t 到t+dt 之间的概率。
在反应器出口处测得的示踪剂浓度c(t)与时间t 的关系曲线叫响应曲线。
由响应曲线就可以计算出E (t )与时间t 的关系,并绘出E (t )~t 关系曲线。
计算方法是对反应器作示踪剂的物料衡算,即Qc(t)dt=mE(t)dt (1) 式中Q 表示主流体的流量,m 为示踪剂的加入量。
软件测试-实验2-白盒测试案例分析
实验2 白盒测试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白盒测试的语句覆盖和判定覆盖测试方法的原理及应用2、掌握条件覆盖、条件组合覆盖的方法,提高应用能力3、掌握路径法测试二、实验设备1、电脑PC三、实验原理白盒测试原理:已知产品的内部工作过程,可以通过测试证明每种内部操作是否符合设计规格要求,所有内部成分是否已经过检查。
它是把测试对象看作装在一个透明的白盒子里,也就是完全了解程序的结构和处理过程。
这种方法按照程序内部的逻辑测试程序,检验程序中的每条通路是否都能按预定要求正确工作,其又称为结构测试。
1、语句覆盖语句覆盖指代码中的所有语句都至少执行一遍,用于检查测试用例是否有遗漏,如果检查到没有执行到的语句时要补充测试用例。
无须细分每条判定表达式,该测试虽然覆盖了可执行语句,但是不能检查判断逻辑是否有问题。
2、判定覆盖又称判断覆盖、分支覆盖,指设计足够的测试用例,使得程序中每个判断的取真分支和取假分支至少经历一次,即判断真假取值均曾被满足。
判定覆盖比语句覆盖强,但是对程序逻辑的覆盖度仍然不高,比如由多个逻辑条件组合而成的判定,仅判定整体结果而忽略了每个条件的取值情况。
3、条件覆盖、条件判定覆盖条件覆盖指程序中每个判断中的每个条件的所有可能的取值至少要执行一次,但是条件覆盖不能保证判定覆盖,条件覆盖只能保证每个条件至少有一次为真,而不考虑所有的判定结果。
条件判定覆盖是条件覆盖和判定覆盖的组合,指设计足够的测试用例,使得判定中每个条件的所有可能的取值至少出现一次,并且每个判定取到的各种可能的结果也至少出现一次。
条件判定覆盖弥补了条件和判定覆盖的不足,但是未考虑条件的组合情况。
4、条件组合覆盖又称多条件覆盖,设计足够的测试用例,使得判定条件中每一个条件的可能组合至少出现一次。
线性地增加了测试用例的数量。
5、基本路径法在程序控制流图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控制构造的环路复杂性,导出基本可执行的路径集合,从而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
实验2-动态白盒测试
云南大学软件学院实验报告课程:软件测试技术任课教师:代飞实验指导教师(签名):姓名:赵宇学号:20101120128 专业:软件工程日期:2012年11月23 成绩:实验二动态白盒测试一、实验目的(1)熟练掌握静态白盒测试与动态白盒测试的相关概念;(2)熟练掌握白盒测试相关测试技术;(3)能够熟练应用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组合覆盖、路径覆盖等相关技术进行白盒测试用例设计。
二、实验内容1. 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程序如下:#include <stdio.h>main(){float a,b,c,x1,x2,mid;scanf("%f,%f,%f",&a,&b,&c);if(a!=0){mid=b*b-4*a*c;if(mid>0){ x1=(-b+sqrt(mid))/(2*a);x2=(-b-sqrt(mid))/(2*a);printf("two real roots\n");}else{ if (mid==0){ x1=-b/2*a;printf("one real root\n");}else{ x1=-b/(2*a);x2=sqrt(-mid)/(2*a);printf("two complex roots\n");}}printf("x1=%f,x2=%f\n",x1,x2);}}请分析以上程序,给出控制流图,设计一组测试用例,要求分别满足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判定/条件覆盖、组合覆盖和路径覆盖。
流程图: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判定/条件覆盖、组合覆盖、路径覆盖:三、实验总结本次实验主要是运用白盒测试的方法,设计测试用例。
白盒测试也称为结构测试,是基于覆盖的测试,其目标是尽可能覆盖程序的逻辑路径,主要包括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判定条件覆盖、条件组合覆盖和路径覆盖。
实验2:渗透试验
变水头试验
操作步骤 5. 待出水管有水流出后,开始测定试验数 据。记录t=t1时,上下游水位差h1;t=t2时, 上下游水位差h2。改变测压管中水位(由 进水管补充水),进行5~6次平行试验。 记录测压管内径a,量测渗透水温T℃;
6.按公式计算每次量测的水温T℃时的渗 透系数kTi; 7.按下式折算到20℃时的渗透系数k20;
基本知识
达西渗透定律
法国人达西,1855年提 出了达西定律 水在土中渗透的渗流量q 与渗流断面积A及水头差 △h 成正比,与断面间 距L成反比,
h qk A L
q h v k ki A L
试验原理
在试验装置中测出渗流量,不同点的水头高 度,从而计算出渗流速度和水力梯度,根据达西渗 流定律计算出渗透系数。由于土的渗透系数变化范 围很大,自大于10-1cm/s到小于10-7cm/s。实验室 内常用两种不同的试验装置进行试验:常水头试验 用来测定渗透系数k比较大的无粘性土(砂土)的 渗透系数;变水头试验用来测定渗透系数k较小的 粘土和粉土的渗透系数。
常水头试验
操作步骤 4.量测试样顶面至筒顶余高,计 算出试样高度。称量剩余土样, 计算出装入土(试样)质量,计 算试样干密度和孔隙比; 5.供水管向圆筒顶面供水,使水 面始终保持与渗透仪顶面齐平 (试验操作表明保持水位与溢水 孔面平齐较困难),同时降低调 节管高度,形成自上向下方向的 渗流。固定调节管在某一高度。 过一段时间以后,三个测压管水 位达到稳定值,表明形成稳定渗 流场;
按下式折算到20时的渗透系数k202020渗透试验几次平行试验测得的渗透系数采用表达式kti关于试验用水问题水中含气对渗透系数的影响主要由于水中气体分离形成气泡堵塞土的孔隙致使渗透系数逐渐降低因此试验中要求用无气水最好用实际作用于土中的天然水
实验2 低分子量环氧树脂的制备及分析测试——实验报告
实验2 低分子量环氧树脂的制备及分析测试实验报告仅供参考——请结合自己的思考完成一、目的要求(1)熟悉低分子量环氧树脂的制备方法,了解环氧树脂的用途;(2)通过双酚A 型环氧树脂制备实验,掌握一般缩聚反应的原理以及实验方法; (3)掌握环氧树脂中环氧值以及粘接强度等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凡是分子内含有环氧基团的聚合物,统称为环氧树脂。
它是一种多品种、多用途的新型合成树脂,且性能很好,对金属、陶瓷、玻璃等许多材料具有优良的粘结能力,所以有“万能胶”之称,又因为它的电绝缘性能好、体积收缩小、化学稳定性高、机械强度大,所以广泛的被用做粘接剂,增强塑料(玻璃钢)电绝缘材料、铸型材料等,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有很大作用。
双酚A 型环氧树脂是环氧树脂中产量最大、使用最广的一个品种,有通用环氧树脂之称,它是由双酚A 和环氧氯丙烷在氢氧化钠存在下反应生成的。
其反应式如下:CH 2CHCH 2Cl OHOC CH 3CH 3OHC CH 3CH 3OO CH OHCH 2H 2CCHCH 2OCH 2H 2COCH 2n(n+2)+(n+1)O C CH 3CH 3OCH 2+(n+2)NaCl+(n+2)H 2O三、实验预备三口瓶,滴液漏斗,分液漏斗,电动搅拌器,温度计,减压蒸馏装置,恒温水浴,环氧氯丙烷,双酚A ,氢氧化钠,苯,去离子水等;相应测试仪器。
四、实验过程1. 双酚A 型环氧树脂的制备将22.05 g 双酚A (0.1mol )和28.05 g 环氧氯丙烷(0.3mol)依次加入装有搅拌器、滴液漏斗的250 mL 三口瓶中。
用水浴加热,升温至75℃,搅拌双酚A 使其完全溶解。
70℃下滴加40 mL ,20%的NaOH 溶液,约0.5 h 滴加完毕。
在75~80℃继续反应2 h ,此时溶液呈乳黄色,停止加热,降温。
加入苯60 mL ,搅拌,使树脂溶解后移入分液漏斗,静置后分去水层,再用水洗数次,直到洗涤水相呈中性及无氯离子(用pH纸及AgNO3溶液检查),分出有机层。
实验2 缓冲溶液的配制与pH值的测定
实验2 缓冲溶液的配制与pH 值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理解缓冲溶液的定义及其特点。
2、理解缓冲溶液的缓冲原理。
3、掌握溶液的粗略配制方法和缓冲溶液的配制方法。
3、学习pH 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在共轭酸碱对组成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少量强酸或强碱,溶液的pH 值基本上无变化,这种具有保持溶液pH 值相对稳定性能的溶液称为缓冲溶液。
缓冲溶液的特点是在适度范围内既能抗酸、又能抗碱,抵抗适度稀释或浓缩。
常见的缓冲体系有:HAc-NaAc 、NH 3-NH 4Cl 、Na 2B 4O 7·10H 2O-Na 2CO 3、KH 2PO 4- Na 2HPO 4等。
对于弱酸HB 及其共轭碱B -组成的缓冲溶液:对于弱碱B 及其共轭酸BH +组成的缓冲溶液:一般配制缓冲溶液时,常使c b =c a ,此时缓冲容量最大,缓冲能力最强。
三、实验用品 1、仪器PB-10酸度计、电子天平(常数双杰JJ600)b ac cHB pKa pH B c HB c HB pKa pH B c HB c Ka H c B O H O H HB lg )()()(lg)()()()(32-=-==+⇔+--+-+θθθab bc c pK pOH lg-=θ2、器材5mL量筒(1个)、10mL量筒(1个)、50mL烧杯(10个)、标签纸、玻璃棒(1根)3、试剂浓氨水(28%)、NHCl(s)、冰醋酸(99%)、NaAc(s)、KCl(3mol·L-1)4标准缓冲溶液(pH6.86;pH4.01)四、实验内容1、溶液的粗略配制Cl溶液的配制(1)0.1mol·L-1NH4Cl,倒入50mL带有刻度的用精度为0.01g的电子天平称取0.27g 固体NH4洁净烧杯中,加入少量去离子水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后,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贴上标签,备用。
(2)0.1mol·L-1氨水溶液的配制用5mL量筒量取0.38mL浓氨水(28%),倒入50mL带有刻度的洁净烧杯中,加入少量去离子水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后,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贴上标签,备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某固体混合物可能含Al、(NH4)2SO4、MgCl2、A1Cl3、FeCl3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对该混合物作如下实验,所得现象和有关数据如图(气体体积已换算成标况下的体积):
请回答:
(1)混合物中是否存在FeCl2(填“是”或“否”);,
(2)混合物中是否存在(NH4)2SO4(填“是”或“否”),你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
(3)写出反应⑤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4)请根据图中数据分析,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为(写化学式),不写计算过程。
(5)把AlCl3溶液加热浓缩蒸干,不能得到较纯的A1Cl3晶体,请你设计一个可行的简易实验从溶液中得到较纯的AlCl3结晶:。
2.氯化铜晶体中常含FeC12杂质,为制得纯净氯化铜晶体(CuC12·2H2O),首先将其溶于稀盐酸中,然后按下面所示操作步骤进行提纯。
已知:
氢氧化物开始沉淀时的pH氯氧化物沉淀完全时的pH Fe3+ 1.9 3.2
Cu2+ 4.7 6.7
(1)下列物质中,最适合作为氧化剂X的是(填序号)
A.H2O2 B.KMnO 4 C.NaC1O D.浓硫酸
写出加入X后发生反应离子的方程式。
(2)加入的物质Y可以是,目的是
(3)某同学利用反应Cu+2H+Cu2++H2↑
设计实验来制取氯化铜溶液。
该同学设计
的装置应该为。
(填“原电
池”或“电解池”)。
请在右侧方框中画出
该同学设计的装置图,并指明电极材料和
电解质溶液。
(4)从CuC12稀溶液中得到CuC12·2H2O晶体,在蒸发结晶的过程中,为了防止Cu2+的水解,应采取的措施是。
3.某化学小组利用实验室提供的下列试剂:铁粉、0.1mol·L-1FeCl3溶液、0.1mol·L-1FeCl2溶液、KSCN 溶液、新制氯水,探究Fe2+ 、Fe3+的氧化性、还原性,并对实验结果加于应用。
(1)根据氧化还原的有关原理,兴趣小组对Fe2+、Fe3+ 的还原性、氧化性提出了如下2种假设:假
设一:Fe2+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假设二:Fe3+具有氧化性;
(2)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描述实验现象,完成下列表格。
探究内容实验方案实验现象
探究Fe2+具有还原性取少量0.1mol·L-1FeCl2溶液,加入足量新制氯水后,再往溶液中加入少量KSCN溶液
探究Fe3+具有氧化性
(3)该兴趣小组为说明“Fe2+具有氧化性”,提出了一个反应事实:FeCl2 + Zn = ZnCl2 + Fe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根据Fe3+的性质,该小组用FeCl3溶液腐蚀铜箔制造印刷线路板,离子方程式是:___
4. 铜及其化合物一般都具有特征的颜色,例如Cu、Cu2O呈红色,CuO呈黑色,CuSO4·5H2O呈蓝色等。
研究性学习小组甲为检测实验室的Cu2O试样中是否含有Cu进行了认真的探究。
Ⅰ.查阅资料:①Cu2O属于碱性氧化物;②在空气中灼烧Cu2O生成CuO;③Cu2O在酸性条件下能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Cu2O+2H+=Cu+Cu2++H2O)。
Ⅱ.设计实验方案:
方案1:取该红色试样溶于足量的稀硝酸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方案2:取该红色试样溶于足量的稀硫酸中,观察是否有残渣
方案3:称得干燥坩埚的质量为a g ,取红色试样置于坩埚中称得总质量为b g,在空气中充分灼烧至完全变黑,并在干燥器中冷却,再称量。
如此反复多次直到质量不变,称得最后质量为c g。
分析数据,作出合理判断。
(1)请你评价方案1和方案2。
如果你认为该方案合理,请简述其工作原理;如果你认为该方案不合理,
请简述原因
....。
(2)方案3中,如果a、b、c的关系符合c= 可确认红色粉末是Cu2O
Ⅲ.研究性学习小组乙,设计了新的探究方案,装置如图所示
(3)简述新探究方案中,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如何检验(操作、现象、结论):
(4)你认为依据新方案测定上述红色试样成分必须获得下列哪些物理量:(选填序号
....)
①通入氢气体积;②反应前,红色试样+硬质试管的总质量;③完全反应后红色固体+硬质试管的总质量;
④实验前,干燥管(含药品)的质量;⑤硬质试管质量;⑥锌粒质量;⑦稀硫酸中含溶质的量;⑧实验后,干燥管(含药品)的质量
(5)有人提出,在氢气发生器与硬质试管之间应加一个干燥装置,你认为(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简述理由
5.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在做铜与浓硝酸、稀硝酸反应实验时发现:“相同质量的铜分别与等体积且足量的浓硝酸、稀硝酸充分反应后,前者溶液颜色是绿色的,后者溶液的颜色是蓝色的。
”
(1)一种观点认为:这可能是Cu2+浓度差异的结果,你同意这种看法吗?__________(填“同意”或“不同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另一种观点认为:溶液呈绿色是铜与浓硝酸反应时产生的NO2溶于过量浓硝酸显黄色,加上和蓝色的硝酸铜溶液混在一起,使溶液呈绿色。
为了验证推断是否正确,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三种方案进行验证:
①甲同学方案:将盛绿色溶液的试管加热,看是否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你认为甲同学的方案是否妥当?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同学方案: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得氧气,并把氧气通入绿色溶液中,观察其溶液是否变蓝色。
请用方程式表示其中的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丙同学方案:在通风橱内,将一根下端弯成螺旋状且可抽动的铜丝插在盛有足量浓硝酸的试管甲中,立即可观察到试管中充满红棕色的NO2气体。
将气体经导管通入到倾斜的另一支盛有淡蓝色Cu(NO3)2试管乙中,随着实验进行,试管乙中的溶液蓝色加深,很快又变成绿色,继续通入NO2,绿色保持不变,向上抽起铜丝,使反应停止。
写出铜与浓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从环保的角度看,你认为三个方案中最好的是哪一个?__________。
其原因是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