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前后词风的转变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李清照是中国宋代著名的女词人,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她的词作以爱情题材为主,表达了自己深沉的情感和矛盾的心境,而在南渡前后,她的创作风格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在南渡前,李清照的词作多以婉约隽永、感伤忧愁为主,展示了她对生活的痴迷和对人情世故的思考。
例如《如梦令》一词:“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含蓄的意境,表达了李清照对逝去的美好时光的留恋之情。
她将自己的内心情感与外在环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虚幻、如梦如幻的感觉。
在南渡后,李清照的词作风格发生了一定的转变。
由于南渡后的生活环境与以往截然不同,使得她的作品更加直接和真实。
例如《鹧鸪天·洞房昨夜停红烛》一词:“唱弄晚妆初睡,犹冷却无寒食。
蓬门引无限春色。
”她用平实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对婚姻生活的欢愉和人生的希望。
她所处的环境给予了她新的创作灵感,使得她的词作更具有现实感和生活气息。
在南渡前后,李清照的词作风格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她对生活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南渡前的词作更加强调离愁别绪和人情世故,展示了她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思念之情。
而南渡后的词作则更加注重对现实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她对新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第二,她的语言表达更加直接和真实。
南渡前的词作常常使用隐喻和意象,给人以虚幻和梦幻的感觉。
而南渡后的词作则更加平实和真挚,用更直接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李清照南渡前后的词作风格有所变化,南渡前的词作多以婉约隽永、感伤忧愁为主,而南渡后的词作更加直接、真实,注重对现实生活的描写。
她的词作生动地展现了自己内心世界的变迁,也反映了她对生活的态度和对未来的希望。
无论是南渡前后,李清照都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才华横溢的词作赢得了后人的赞誉和喜爱,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李清照的词风变化
李清照的词风变化“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作为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其名声可谓家喻户晓,流芳百世。
一个“愁”字不仅贯穿了她的整首词,更笼罩了她的一生。
其前后期的词以南渡为界,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
前期词的风格是细腻婉转的,反映闺情相思,歌咏离愁别恨,充满了早期生活的欢乐和浪漫气息。
而后期词的风格却是沉郁忧伤的,多表现身世之苦,孤寂无聊的心情,情调低沉,令人动容。
一、前后期词风转变的原因(一)社会背景因素虽然李清照在文学史上评价为“南宋词人”,但她的确出生并生长在北宋,北宋的社会历史状况对她创作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宋朝的财政收入数量是惊人的,年财政收入最高曾达到16000万贯文,远远大于其他任何一个封建王朝。
如此庞大的财政收入并不靠加重对农民的剥削,而是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工商业极度繁荣,生产力水平提高的结果,百姓生活得并不坏,社会也比较祥和安定。
宋徽宗时期,张择端所绘制的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两岸的繁华和热闹的景象足以彰显那时国泰民安的光景。
在这优越社会背景的照耀下,李清照所作的词自然是积极向上、爽朗明快的。
以《如梦令》为例:“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在这首词中,表现出一位活泼率真、热爱生活的.女主人公形象,细腻地表现了她开朗、清纯、多情、善感的性格。
在这国泰民安的祥和氛围下,李清照的前期词作自然是积极向上的,即使是婉转而略带忧伤的词中也透出淡淡的喜悦之感。
而社会的动荡引发了李清照词风的转变。
金人的金戈铁马冲破了词人“浓睡不消残酒”的平静幸福的生活。
公元1127年是宋代政治变化巨大的一年,也是李清照生活命运的转折。
金军攻陷汴京,宋徽宗、宋钦宗被俘,赵构仓皇南逃,在临安建立了南宋小王朝,政局的巨大改变使李清照由前期闲适的书斋生活转变为后期颠沛流离的生涯,这种苦难的经历丰富了她的后期创作,并使之发出积极的光芒,这是她前期创作所不能比拟的。
南宋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演变
如《声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永遇乐》 《武陵春 》等
声声慢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 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 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 不动,许多愁。
永 遇 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 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 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 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
3、语言上:浅显自然,却又韵味无穷。
以寻常语度入音律,不雕琢、不堆砌;善于调动比喻、 拟人、夸张、用典、叠字等修辞手段,达到“极炼而不练, 出色而本色”(刘熙载《艺概》)的艺术效果。
陈与义《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 李纲《苏武令》(塞上风高) 张元干《贺新郎· 送胡邦衡待制》 (梦绕神州陆)、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 其他如叶梦得、胡铨、赵鼎
贺新郎· 送胡邦衡待制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 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 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 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 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 举大白,听金缕。
[清]王士祯在《花草蒙 拾》:“婉约以易安为宗,豪 放惟幼安称首。”
三、“易安体”的特
点。
1、情感表达方面 (1)情感真实动人 李清照词以一个真实女性独 特的视角观察和描绘周围世界, 传达自己的心曲,显得特别真 挚、细腻、动人。
(2)情感表现形象具体而富有 美感。 善于捕捉细小而生动的形象, 来表达自己难以言传的感受和情 感上的微妙变化。
李清照前后期词风之转变
李清照前后期词风之转变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我国宋代杰出的女作家,尤其是她那自成一格的词作,最为后世人所称道,是宋代词坛婉约派的代表作家,被后世称为婉约派的“一代宗师。
她的词,令慢均工,擅长白描,善用口语,语言清新自然、淳朴易懂。
李清照在不同的社会生活经历中,个人的心里历程也经历了前后不同的变化,这表现在她的词作中,就是前后期词风的巨大差异。
其前期的词风表现为清新明快、活泼婉媚、真挚缠绵的特点;而后期的词风则表现为苍凉沉郁、凄咽悲楚、浓哀苦愁的特点。
一、李清照前期的词创作1、婚前部分在北宋末期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以及父亲仕途稳步升迁的稳定家庭环境下,她的爽直、自由不羁的个性逐渐被培养起来。
相对宽松开明的家庭环境,使她天真少女的身心得到相对自由的发展。
率真的心灵较少受到扭曲。
明辨这一点,方能深入透彻地理解这一时期的李清照。
李清照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他的学术思想、人生态度都深受苏轼的影响。
表现在家庭管理与子女教育方面,李格非并不轻视或束缚女性,任随李清照自由发展身心,为李清照的成长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家庭环境,母亲是名门闺秀出身,博雅能文,不仅传授给她渊博的学识,同时也培养出作为一个大词人所必须具备的艺术才能。
在父母人格性格的潜移默化和文学艺术方面的言传身教下,她的天赋得以充分挖掘。
书香门第的耳濡目染和社会政治的巨大影响,使得她视野开阔、气质高贵、性格洒脱、性情率真、超越尘俗,也同样铸就了其独立自由的文学创作风格与卓尔不凡的文学修养。
她不像一般的大家闺秀,把自己的生活圈子局限于闺阁绣楼之内,而是常常走出重门深院,投入到大自然的环抱之中,因此,她少女时期写出来的词,语言欢乐明快,感情清新自然,具有天真烂漫的率真美。
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是一首作者以白描手法引出新意、用淳朴语言度入音律的脍炙人口的小令。
论李清照前后期词的风格变化
08 春汉本学号:081160379 姓名:岳梅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清新明丽哀怨淡雅 (2)沉郁感伤凄凉哀婉 (5)参考文献 (11)论李清照前后期词的风格变化【内容提要】:在宋代文坛中,李清照是首屈一指的,她的一生以建炎元年为界,可分为两个时期。
前期作品主要是对大自然的描绘,对真挚爱情的抒发,词风清新明丽;后期多伤时感世之作,词风沉郁感伤,凄凉哀婉,这一切都与其个人遭遇有关。
【关键词】:词风明丽沉郁遭遇在宋代文坛中,李清照算是一个相当突出的文人,除了她的女性身份外,在她的作品中,有着与一般文人不同的特色。
古代女性文人不多,能够在文坛上留名又是屈指可数,李清照以一个女性,能够在男尊女卑的社会中扬名立传,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事,这也证明了她不仅有着不亚于当代文人的才华,更有着过人的文学才气,明代杨慎说她:“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雄于闺阁也”①,李清照不但是宋代词坛中首屈一指的女性词人,就算比起当代的男性作家,也毫不逊色。
李清照的一生以南宋高宗建炎元年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她的词作也随着她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着。
南渡前,其作品主要是对大自然的描绘,对真挚爱情的抒发,词风清新明丽,意境优美,略带哀婉淡雅的相思;南渡后,伤于自己的身世和失去的幸福,又面临着民族的灾难,故而其伤时感世,悼亡思乡,风格“沉郁感伤”②,然而不论是清丽明快亦或沉重忧虑,这都与其身世遭遇及个人的性格命运有关。
一、清新明丽‘哀怨淡雅’李清照出身于书香门第,生活比较优裕,那时正值北宋后期,虽然社会潜伏着危机,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但还有一抹回光返照,是暴风雨到来之前宁静的黄昏。
女词人常常流连于山川大自然的美景之中,秀美的大自然陶冶了这位女词人的情操,赋于了她灵气。
因此李清照在这期间的词轻快活泼,富于浓烈的生活气息,给人以美的感受。
且看下面的一首词: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
李清照词词风转变
李清照词词风转变:靖康之难之前李清照的词中苦涩的离愁中含有夫妻双方心心相印和彼此眷恋的幸福感,她的情感世界分为两半,一半是对丈夫的钟情,另一半是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以及对禽鸟花草的眷顾。
靖康之难以后女词人的心境和词境发生了变化,从前轻盈妙丽的望夫词如今变成了沉重哀伤的生死恋歌,词境由明亮轻快变成了灰冷凝重。
这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
语言特色:无论是从口语还是书面语,一经她提炼熔铸,就别开生面,精妙清亮,风韵天然。
李清照善于用最平常最简练的生活化的语言精确地表现复杂微妙的心理和多变的情感流程。
主张,内容易安体,“别是一家”和“自是一家”的比较:苏轼的“自是一家”追求壮美的风格和扩大的意境,词品应与人品相一致,作词应像写诗一样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在词的创作上自成一家。
是从诗词同源的渊源论角度提高词体的地位,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李清照的“别是一家”指出词是与诗不同的一种独立的抒情文体,词对音乐性和节奏感有更独特的要求,她着重强调“诗”“词”的不同,是从词的本体论出发进一步确立了词体独立的文学地位。
欧阳修文学主张:针对五代文风和宋初西昆体倡导诗文革新,反对西昆体和太学体。
主张文道并重。
认为儒家之道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
在理论上既纠正了刘开、石介的偏颇,有矫正了韩、柳古文的某种缺点。
散文内容:1、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有为而作,有感而发。
记叙文言之有物2、散文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政论文慷慨陈词,感情激越;史论文低回往复,感慨淋漓;其他散文更加注重抒情,哀乐由衷,情文并至。
诗歌革新及其主张:提出“诗穷而后作”的诗歌理论重视生活内容的精神。
诗歌以社会现实为题材,表现个人的生活经历或抒发个人的情怀,以及对历史题材的吟咏。
受韩愈的影响较大主要体现在散文的手法和议论入诗。
议论往往能与叙事、抒情融为一体。
学李白,语言清新流畅与欧阳修特有的委婉平易相结合,便形成了流丽婉转的风格。
李清照前后期词风变化之比较
李清照前后期词风变化之比较李清照的词和她的人一样,永远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哀愁,永远都是笼罩着一层美丽的轻轻的面纱,能够唤起我们很多很多对于情感的追索,对于情感的一种追忆。
李清照应该算是中国古代最杰出、最有才华的女文学家、女作家。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李清照这个人,我们也可以说李清照这个才女,她不容易,不简单,而且也不平凡。
她一生经历了很多的苦难和坎坷。
国破,家亡,财散,再嫁,离婚,还没有子嗣。
一个封建时代的女性,她经历了许许多多的苦难,但是,这些苦难的挫折从来没有打到过李清照,她的意志非常顽强,她挺住了,这作为一个女性,真是太不容易。
李清照的一生从优裕走向苦难,时代和个人生活的巨变使词人视野不断扩大。
其前后期词作在内容上呈现出前期的闺阁相思、离愁别绪到后期的哀怨情愁,凄婉哀痛忧愤深沉迥然不同的特色。
一、李清照前后期词风之变化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幻,李清照的词以靖康之难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词的内容、风格迥然不同:前期词中多以少女闲游、少妇闲愁等作为题材,流露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
而后期由于国破家亡之后,遭受政治上的风险和饱经风霜的凄苦生活,词作题材则由前期抒发个人感情发展到关注国家存1/ 6亡的感情,多写内心愁苦,展现出饱经世态炎凉的凄苦心情。
(一)前期的闺思闲愁李清照前期的创作局限于自我的狭小空间内,关注的是自己的感情世界和自然青春。
1、少女时代李清照在她的少女时代,生活幸福,性格天真活泼,她的生活在她的眼睛里边是充满了色彩的,充满了愉快,充满了生机,也充满了乐趣,这很集中地体现在她一首著名的词《如梦令》当中: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给我们描画出了这样一幅生机勃勃而又盎然情趣的画面,运用白描的笔法勾勒出一幅美不胜收的日暮晚景图。
溪亭、暮日、莲塘、荡舟、鸥鹭等景致动静交织,情景交融,表现出明快、清新、活泼的风格。
2、少妇时期李清照前期的生活也有因与丈夫离别而产生的寂寞与忧愁。
浅谈李清照词风之转变
浅谈李清照词风之转变李清照(约1084--1155),号易安居士,是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长的成就还是词。
她被尊为“蜿约之宗”,其词被誉为“易安体”。
清代文学家王士祯之评:“蜿约以易安为宗,豪放唯幼安称首”[1]。
不同的社会生活与不同的个性心理历程,使李清照的词前期有清新、明快、活泼的率真美和蜿媚真挚缠绵的柔情美;后期的词具有乱世孤独寂寞、感实伤怀的凄冷美。
一、前期词风(一)婚前词风不同于传统大家闺秀“一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培养方式。
李清照生活成长环境十分轻松,无拘无束。
她不拘于闺阁女工,而像男子一般投身大自然游山玩水,像《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经常想起一次郊游,玩得十分尽心。
不知不觉间到了日暮时分,沉醉美景忘记归路。
一直玩到兴致尽了才登舟返回。
不小心误入荷花深处,想要把船划出去。
划啊划啊,惊起了沙滩上休憩的一群鸥鹭。
全词以悠闲地游兴开始,中间溪亭沉醉,急切想要回舟,不料误入藕花深处。
动作情绪起伏变化,富有节奏感。
从中可以看出李清照生活的非同一般,天真快乐与自由赋予其创作以无限灵感。
词风欢快明朗,清新直白。
有一词作《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最是一回眸间,有无尽娇羞,无尽可人之态。
清晨少女荡完秋千,薄汗涔涔,露珠晶莹。
突然走来了一位客人,慌乱间匆忙逃走,金钗落地也不顾。
但是摁不住好奇激动的心绪,偷偷回顾来访客人。
为了掩饰失态她又假装嗅着青梅。
一个天真浪漫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
词人明快清新笔下,一种青春快乐气息扑面而来。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生活的快乐与无忧。
还有一首《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
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这首词写的是女子和心上人约会又写信与其再次相约的情形。
人物肖像采用比拟、衬托。
李清照前后期词风变化
2、后期词悲怆婉约
背景: 靖康之难 国破家亡 丈夫离逝
晚年的她,就像是生活在前 半生的回忆里,不断流连,不 断思念,蕙质兰心写就辞章, 如此凄清感人。
这段时间的词多数都是 抒写她对国家衰败的感伤 和生活孤单的痛苦。词中 的爱国情感和心境的孤寂 凄凉发挥得淋漓尽致。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 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 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 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 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 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 一个孤苦凄凉坏境中流荡无 依的才女形象。有言尽而意 不尽之美。
• 阅读下面两首词,试分析分别属于那 一时期的作品,表达了样的情感?
后期:悲怆婉约 飘零无依
1、前期悠闲风雅
背景:父母掌上明珠 丈夫挚爱 无忧无虑 美满幸福
这时的她活力四射,词作 喜悦,欣然,甜美。或是思 夫的淡淡离愁。
一 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 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 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 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 头,却上心头。
临江仙 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 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 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 抒发了思乡之情和老去无成的感慨,“试灯无意 思,踏雪没心情”,以极朴素的语言真切地表现 心灰意懒的精神状态,其中含有无限今昔悲欢的 辛酸。 • 词人闭门幽居,思念亲人,自怜飘零。属晚期作 品。
(一)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 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 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 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李清照前后词风的转变
xx 前后词风的转变李清照是我国两宋之交最伟大的词作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甚至很多杰出男词人的词作与之相比也比不上她。
李清照的生活以靖康之难举家南渡为界形成鲜明对照。
南渡以前,李清照过的是上层封建贵族的享乐生活,富足而又美满。
而南渡后,李清照举家南渡,而丈夫也在乱世中去死,生活的各种不顺,使她饱尝了人世间的种种辛酸,痛苦而又辛劳。
而生活上的巨大变化也必然使她的词的风格也跟着发生巨大的变化。
首先,从词的内容来看,前期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词人通过对鸥鹭的描写,将自己当时愉快的心情明显表现出来,并把一幅无忧无虑的生活图景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生动活泼,富有生机。
而后期李清照多描写自己长期流亡漂泊生活的感受,同时这一时期的词也流露着对社会的强烈不满,即自己的愁。
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将难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通过对晚风、淡酒、雁、黄花等的描写,营造了一个凄凉冷清的景象,咏叹了个人的不幸遭遇和自己内心苦闷,同时,通过比兴的手法,流露出她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国家战乱的仇恨,含蓄而又悠长。
其次,从词的语言来看,前期李清照的语言清新自然,清丽明快,偶尔有闲愁点缀。
如《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劲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苹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用“红”、“青”等鲜艳的色彩,描绘出一幅初夏风光美景图,在轻快的节拍中表达了自己愉快的心情也表现了她愿意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李清照前后期诗词词风对比
李清照前后期诗词词风对比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前期和后期两个截然不同的历史时期,前期作品风格细腻婉转,后期作品风格沉郁忧伤、苍凉凄楚。
李清照是一位生活在两宋之交的女词人。
时代的动荡,个人生活经历的改变,使得她的词作以南渡为界,分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公元1126年,北宋为金所灭,史称“靖康之变”。
南渡前,李清照的生活幸福浪漫欢乐,因此词作内容多表现自己的个人生活,词风活泼清新、细腻婉转,后期词作因丈夫的离世和颠沛流离的生活,词风则转向沉郁忧伤、苍凉凄楚。
一、李清照前期词的主要风格1、李清照南渡前的个人生活经历。
李清照,出生于宋神宗年间。
她的父母都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她的成长受家庭影响较大,良好的文学创作基础也由此奠定。
少女时代的她生活得无忧无虑,于是她率真自然的性格和心灵由此形成。
十八岁时与赵明诚结为夫妻,期间,她与丈夫共研金石书画,一度生活幸福美好。
2、李清照南渡前的词作风格。
南渡前,李清照过着美好欢乐的生活,偶尔的“愁”也只是强说的“闲愁”,所以她前期词风多为:清新自然,细腻婉转,色调明快。
前期词基本分为三类:一是赞颂自然青春;二是惜春和伤春;三是对爱情的自我独白。
(1)赞颂自然青春《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约写作于李清照十六岁时,当时她刚来汴京不久。
词里,她回忆昔日游玩溪亭的情景:天色将晚,在溪亭尽情游玩喝酒,直到沉醉不醒,于是也就忘了回家。
以至于后来玩得尽兴了,酒也醒了,天色也已晚,匆忙返回。
不经意,竟又把小船划进藕花丛中,迷了路。
焦急彷徨之际,惊动了滩边的沙鸥和白鹭,它们纷纷起飞,消失在苍茫的暮色中了。
透过词作,一位天真浪漫的少女出外游玩的画面跃然于纸上,我们也能体会到作者少女时代的那种无忧无虑、快乐和自由。
(2)伤春情怀《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此首词作表达的是少女伤春的情怀。
浅谈李清照前后期词的风格变化
浅谈李清照前后期词的风格变化的词作在思想内容上和词风上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期,生活、环境的改变影响了她词风的变化,前期生活幸福美满、思想积极向上,主要描写她在少女、少妇时期闺中的生活,表现了她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以及与丈夫别离时的愁闷心情。
作品题材反映面比较窄,主要是游玩、饮酒、赏花闺情之类,具有流丽明快、沉婉自然的风格特色。
南渡后,面对国破、家亡、夫死的苦难,倍感身世的凄凉,李清照开始关注社会现实。
她把自己的人生遭遇之感抒发在作品里,风格突变,词风变得沉郁悲苦,平易忧愁。
不难看出她高超的艺术手法和精美雅洁的艺术风格,再加上丰富深刻的内含,使宋代词坛放射出奇异的光环。
词是宋代最为值得骄傲的样式。
词中的主人公多是红粉佳人,但其作者绝大部分都是男性,述说女性的幽怀多少让人感受不太真切。
而李清照的横空出世,则彻底打破了这一现状。
她以自己独特的情感历程,写下了“别是一家”的词作,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
纵观李清照的一生,生活颇为坎坷。
既享受过甜蜜生活的幸福,也饱经苦难的折磨。
作为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在词中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抒发自我情感的新形象,一般认为,她的词可以以宋室南迁为界分前后期,前后期不同的人生经历,形成了她不同风格特色。
因为她“能够直抒胸,写真情实感”。
所以只要把握住李清照的情感变化,自然就能比较她前后期词风的变化。
一、李清照的前期词风清丽深婉。
李清照的前期,主要指她在少女、少妇的一段时间,作品多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反映面比较窄,主要是闺情词,词风清丽深婉。
(一)、“鹭”,自然流畅的画面童年时代的李清照生活在济南,父亲李格非是当时著名的学才,“以文章受知于苏轼”,与廖正一、李禧、童荣并称为“宋代后四学士”。
李清照后来的词所表现出来的婉约风格,很大程度上是受苏轼词风的影响。
当然,更直接的是受父亲熏陶。
母亲王氏是状元王拱臣的孙女,也善文。
父母双方的家学渊源,为李清照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缪先生因此称“易安承父母两系之遗传,灵襟秀气,超越恒流。
浅谈李清照前后期词的风格变化
浅谈李清照前后期词的风格变化浅谈李清照前后期词的风格变化李清照历来被公认为是中国古代成就最高的女词人,她的词不仅在女词人当中无人堪比,甚至与众多杰出男词人的词作相比也有过之而无不及,被称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浅谈李清照前后期词的风格变化,欢迎阅读与收藏。
李清照的词作在思想内容上和词风上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期,生活、环境的改变影响了她词风的变化,前期生活幸福美满、思想积极向上,主要描写她在少女、少妇时期闺中的生活,表现了她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以及与丈夫别离时的愁闷心情。
作品题材反映面比较窄,主要是游玩、饮酒、赏花闺情之类,具有流丽明快、沉婉自然的风格特色。
南渡后,面对国破、家亡、夫死的苦难,倍感身世的凄凉,李清照开始关注社会现实。
她把自己的人生遭遇之感抒发在作品里,风格突变,词风变得沉郁悲苦,平易忧愁。
不难看出她高超的艺术手法和精美雅洁的艺术风格,再加上丰富深刻的内含,使宋代词坛放射出奇异的光环。
词是宋代最为值得骄傲的文学样式。
词中的主人公多是红粉佳人,但其作者绝大部分都是男性,述说女性的幽怀多少让人感受不太真切。
而李清照的横空出世,则彻底打破了这一现状。
她以自己独特的情感历程,写下了“别是一家”的词作,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
纵观李清照的一生,生活颇为坎坷。
既享受过甜蜜生活的幸福,也饱经苦难的折磨。
作为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在词中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抒发自我情感的新形象,一般认为,她的词可以以宋室南迁为界分前后期,前后期不同的人生经历,形成了她不同风格特色。
因为她“能够直抒胸臆,写真情实感”。
所以只要把握住李清照的情感变化,自然就能比较她前后期词风的变化。
一、李清照的前期词风清丽深婉。
李清照的前期,主要指她在少女、少妇的一段时间,作品多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反映面比较窄,主要是闺情词,词风清丽深婉。
(一)、“鸥鹭”,自然流畅的画面童年时代的李清照生活在济南,父亲李格非是当时著名的学才,“以文章受知于苏轼”,与廖正一、李禧、童荣并称为“宋代后四学士”。
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内容与风格
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内容与风格李清照:中国宋代词人。
自号易安居士。
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
在南渡前后词风变化很大:1、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及情趣,词风活泼明快、清新自然;2、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由婉约趋于含蓄深沉又贴激情豪迈,作品变成多写家国之痛、身世之幽,情调低沉。
李清照前期的词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了自然风光和别思离愁。
如[如梦令]二首,活泼清新,语意隽秀。
[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等词,描绘了孤寂的生活,抒发了对丈夫的相思之情,曲折宛转,清俊疏朗,表现出作者热爱大自然,憧憬美好的爱情生活,冲破了以往花间闺怨词的樊篱,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南宋时,李清照的作品与前期相比变化较大,表现出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主义精神,表达了自己坚持民族气节的决心。
如《咏史》、《上枢密韩公诗》、《夏日绝句》等,诗文的思想性都提高了,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南渡后的词也与前期风格迥异,变清丽明快为凄凉沉痛,抒发了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
如[菩萨蛮]、[蝶恋花]以及慢词[永遇乐]等,寄托了强烈的故国之思。
她在词中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
如[武陵春]、[声声慢]、[清平乐]等,将亡国之痛与个人孤苦凄惨的生活晚景融为一体,悲伤愁绪渲染极致,可以说这是时代的苦难与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
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很高,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其词具有浓厚的抒情性,能运用巧妙的构思,选取一些生活片断写入词中,具体细致地展现作者的内心世界,如〔武陵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她又善于用白描手法摹写具体事物,“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含蓄委婉,朴实自然。
清照词风以婉约为主,但也偶有豪放之作,如[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被称为“浑成大雅,无一毫钗粉气”。
清照词的语言优美精巧,独具特色,如她笔下的花树是“绿肥红瘦”,天气是“浓烟暗雨”、“风柔日薄”。
李清照词风的变化原因
李清照词风的变化原因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风在不同时期有所变化。
这一变化主要是受到她个人经历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首先,李清照的词风在早期被认为比较豪放洒脱,主题多为爱情和自然。
这与她自幼受到的良好教育和开放的家庭环境有关,使得她对于自由和激情的表达有较高的追求。
同时,宋代社会相对宽容开明,文化繁荣,也为她的豪放词风提供了舞台。
然而,后来李清照的词风逐渐转向忧郁和哀怨。
这一变化与她个人的悲剧经历和社会动荡有关。
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被贬官后去世,这给她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和伤痛,也导致了她诗词创作的转变。
同时,她生活的时期正是宋朝的北宋末年,外侵频繁,国破家亡的危机感使得她的词句透露出更多的忧愤和哀伤。
不同的情绪和主题变化也反映了李清照个人在不同阶段对于生活和情感的体验与认知。
从豪放奔放到忧郁哀怨,她在词中展现了不同的内心世界和思考方式,使得她的词作更富有变化和韵味。
李清照词风的变化原因
李清照词风的变化原因
李清照是宋代文学家和词人,她的词风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变化。
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情感体验的变化:李清照的词作主要表达了她的情感和内心体验。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人生经历和感受也发生了变化,从年少时的天真烂漫到中年时的世故和沧桑,随之她的词风也发生了转变。
2.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李清照的家庭状况和社会环境也影响了她的词风。
她的早年婚姻不幸,丈夫去世后,她经历了丧偶之痛,这种变故和不幸使她的词作表现出更多的忧伤和无奈情感。
此外,她也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社会变革和政治压力也对她的词风产生了影响。
3.创作技巧的改变:随着文学创作水平的提高,李清照的词作技巧也发生了改变。
她从早年的模仿和跟随先辈的风格,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词风。
她的词作风格趋向于清新、细腻,具有个人特色,并且更加注重形象的描绘和意境的构建。
总的来说,李清照词风的变化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情感体验的变化、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创作技巧的改变。
这些因素使得她的词作从一开始的少女情怀到后来的成熟和沧桑,展现出了不同的风格和魅力。
论李清照前后期词的风格变化-V1
论李清照前后期词的风格变化-V1李清照是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之一,她的词作不仅有着诗情画意的特点,而且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从李清照的词作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她不同阶段的创作风格变化,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李清照前后期词的风格变化。
一、情感表达的变化李清照前期的词作以情感的抒发为主,表现出的情感较为单纯,从中也能够感受到她年少时的热情与浪漫。
例如《如梦令》,其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与“试问闲愁都几许,不归十日心两忙”等句子中,透露出了年少时的轻狂与忧愁。
而到了后期,李清照的情感表达更趋复杂,通常是情感的交织与矛盾,反映了她的人生经历和成长。
例如《声声慢》,其中“深院静,小窗深掩,人去音还在。
偏宜秋色起于南楼”等句子,显现了李清照深情与无奈的心境。
二、意境描写的变化李清照前期的词作中,意境多以清新优美为主,展现出她灵秀的文学天分。
如《如梦令》中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而到了后期,李清照的词作却多以丰富的想象与象征意义为特点。
如《一剪梅》中以一剪梅为意象,抒发出李清照对于生命短暂的感概,表现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担忧。
因此,相较于前期的清新和稚嫩,后期的词作更显她深邃的思考。
三、艺术手法的变化李清照前后期词的风格变化也体现在艺术手法上。
李清照前期的词作语言简洁,转折自然,韵味深长,具有唯美与柔韧的艺术风格。
例如《夜雨寄北》中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其中“巴山夜雨”形象地描绘出了山雨蒙蒙的心境,饱含意境。
而到了后期,李清照的词作则变得工于心计,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更能表现出主题和情感。
如《声声慢》中的“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其中“杨柳堆烟”、“玉勒雕鞍”等都是富有想象力的修辞手法,让词作呈现出浓烈的画面感。
总的来说,李清照的前期词作较清新、浪漫,而后期词作则较深邃、复杂。
在艺术手法运用以及意境描写上也有明显差异。
李清照前后期词风
李清照前后期词风前期词风——三月新枝,烂漫无邪李清照少女时喜欢喝酒,喝醉之后看细雨斜风,也喜欢乘船采莲花,于是便有了这首“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跟大多数少女一样,李清照前期的词非常质朴清新,也喜欢柔美。
在每个朝代的时候都会有惊艳的女子,会被后人尊崇,留下千古姓名,但李清照却喜欢在不同的环境中留下千古之音,把自己的心绪用诗词表达出来。
少女时李清照的词,把自己的欢喜与爱意都表达其中,喝一壶酒便趁着酒意看世间风景,写下自己的感受,这时她的词更多是山水自然,山光水色并不见悲秋凄凉,也不见憔悴愁绪。
后期词风——寒潭秋水,清冽悲凉李清照后期的词风多为凄凉、悲痛、愤慨、沉郁,李清照在经历与丈夫悲欢离合之后,同时目睹大宋败落,心生愁绪,便借菊抒情写下了《多丽·咏白菊》:“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
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
”“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菊花被风雨无情的摧毁,在夜晚被摧折,没有人能够爱怜。
人情冷暖,但没有必要更多的去留恋,就像是大宋的朝堂,飘摇不定。
在古代动荡不安的朝代,李清照面对朝廷的动荡和家庭的转变,词风也有了很大的改变,现在的词虽依然悲哀悲郁,但又有了更多的豪迈奔放、沉郁之风。
李清照面对丈夫的背叛,词中又多了几分哀怨。
于是写下了《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闲掩,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
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即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唯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一字一句中都是哀怨。
旧愁新愁让李清照更加消瘦。
面对祖国的支离破散,李清照也心生愤慨,这时李清照写下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让婉约派的女子,有了如此舍生忘死的气概。
晚年的李清照依然对赵明诚心生思念,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却总是不能得偿所愿。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女词人,她的词作影响深远,在宋代文坛有着重要的地位。
李清照南渡前后,其词的创作风格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主要表现在题材、语言风格以及情感表达上。
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题材有所不同。
南渡前,李清照的词主要以婉约之风闻名,词中描绘的是幽情、离愁、别离等美好而忧伤的情感。
《声声慢》中的“只有相思无尽处,只有情话不知疲”一句,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情的爱恋。
而南渡后,李清照的词的题材扩展,不再局限于内心的私人感受,也包含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她以直观的文字描绘自然景色,如《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一句,表达了对景物的赞美与追忆。
她也写了一些对家国兴亡的关注和思考,如《如梦令》中“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一句,反映了祖国的危亡以及自身为之努力的决心。
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语言风格也有所改变。
南渡前,她的词语言简练、清丽雅致。
她巧妙地运用了细腻的意象和含蓄的表达,使词的意境更加优美。
《如梦令》中的“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一句,通过烟柳的形象来表达深情的离愁。
而南渡后,李清照的词的语言更加生动活泼,更贴近生活的现实。
她使用更为通俗的词汇,表达真实的感受。
如《一剪梅》中的“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句,富有动感的描写了思念之情和生活中的追求。
李清照南渡前后的词作在题材、语言风格和情感表达等方面都有所变化。
南渡后,她的词的题材更加广泛,语言更加生动活泼,情感表达更为平和。
这些变化不仅体现了李清照词人形象的发展和成熟,也反映了她对社会和现实的深度思考。
李清照的南渡后词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词人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清照前后词风的转变
李清照是我国两宋之交最伟大的词作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甚至很多杰出男词人的词作与之相比也比不上她。
李清照的生活以靖康之难举家南渡为界形成鲜明对照。
南渡以前,李清照过的是上层封建贵族的享乐生活,富足而又美满。
而南渡后,李清照举家南渡,而丈夫也在乱世中去死,生活的各种不顺,使她饱尝了人世间的种种辛酸,痛苦而又辛劳。
而生活上的巨大变化也必然使她的词的风格也跟着发生巨大的变化。
首先,从词的内容来看,前期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词人通过对鸥鹭的描写,将自己当时愉快的心情明显表现出来,并把一幅无忧无虑的生活图景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生动活泼,富有生机。
而后期李清照多描写自己长期流亡漂泊生活的感受,同时这一时期的词也流露着对社会的强烈不满,即自己的愁。
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将难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通过对晚风、淡酒、雁、黄花等的描写,营造了一个凄凉冷清的景象,咏叹了个人的不幸遭遇和自己内心苦
闷,同时,通过比兴的手法,流露出她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国家战乱的仇恨,含蓄而又悠长。
其次,从词的语言来看,前期李清照的语言清新自然,清丽明快,偶尔有闲愁点缀。
如《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劲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苹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用“红”、“青”等鲜艳的色彩,描绘出一幅初夏风光美景图,在轻快的节拍中表达了自己愉快的心情也表现了她愿意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同时,作为一个女词人,在这首词中抒发了爱情的无限向往,想要早日找到自己的归宿。
而后期李清照的语言则以压抑低沉为主,其中愁苦与前期先比沉重了许多。
如《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
人道山长水又断,潇潇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用“千千”、“潇潇”这一系列的叠词来加强语气,表达自己为挽留丈夫心的坚决,而“湿”、“断”、“孤”这一系列的字眼则充分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担忧与伤心,可谓是字字发自内府,十分令人动容。
南渡之后,使李清照的词风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词风的改变也使她更加善于抒发自己的感情,所写的词也更加耐人寻味,诗人回味无穷。
词的艺术成就也更上一层楼。
尽管李清照前后时期的词内容与语言上都有很大的转变,但不论前期还是后期,李清照的词风总以婉约深微见长,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在感情抒发上都具有强烈奔放的特点,尤其是她后期的词;她的
词作敢于创新,不拘泥于原来的形式;拟人、比兴等修辞手法,在她的作品中屡屡出现;她的词基本上都谨守音律,用韵平整,除了《声声慢》。
李清照的这些坚持使她的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被后人称为“易安体”、“婉约正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不倒的地位。
参考资料:《中国古代文学史》
《漱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