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篇章结构

合集下载

高三语文复习课件:诗歌鉴赏——篇章结构(共16张PPT)

高三语文复习课件:诗歌鉴赏——篇章结构(共16张PPT)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诗歌的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 “听不尽”三字,那么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 此“不尽”之情呢?
运用以景结情的手法。(术语)诗人此时宕 开一笔,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 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 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更 加深了诗人的边愁,(内容)给读者留下了 无限的想象空间。(作用)
诗歌鉴赏—— 篇章结构

• 学习目标: • 1、熟练运用有关结构的典型术语。 • 2、掌握诗篇结构类问题的答题模
式,规范答题。
一、对诗歌整体结构的考 二、对诗歌行文线索的考查 三、对关键句子结构作用的考查
思 常见诗歌结构技巧
• 开头:开门见山、总领全诗、伏笔 铺垫、 比兴、重章叠句。
•中间:承上启下、伏笔 铺垫。 •结尾:照应、以景结情、卒章显志、画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指贾谊(前200—前168),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 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 谪。
全诗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 抑扬一般可分为欲抑先扬,欲扬先抑几种。
这首诗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先写
欲少扬妇“先不抑知又愁叫”先,抑后后面扬才,说即她文势 先“ 的 产下悔生刻画”的抑,,感后深通伤上刻过 和扬褒表对 哀,扬现少 怨或了妇 的。文少情 情意妇绪 绪先因微,贬触妙突景变出抑而化了后
“闺怨”的闺主怨题(。王昌龄)
使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手法) 诗的前 两句从正面着笔,热烈颂扬文帝求贤若渴,并 对贾生的赞叹。后两句点出原来郑重求贤,虚 心垂询,乃至“夜半虚席”,不是为了寻求治 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分析) 作者的讽刺辛辣,感慨深沉。(效果)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结构技巧完美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结构技巧完美版

《从军行七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刻画了边疆戍 卒怀乡思亲的情景;第二首诗描写征戍者在军中听乐观舞所引起的边愁; 第三首诗描写古战场的荒凉景象,写将军上表请求归葬战死将士骸骨, 表现将帅对士卒的爱护之情;第四首诗表现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 的崇高精神;第五首诗描写奔赴前线的戍边将士听到前方部队首战告捷 的消息时的欣喜心情,反映了唐军强大的战斗力;第六首诗描写将军欲 奔赴边关杀敌立功的急切心情;第七首诗主要描写山峦叠嶂、烽火遍布 的边塞景观。全组诗意境苍凉,慷慨激昂,充分显示出盛唐气象。 新声:新的歌曲。 关山:边塞。旧别:一作“离别”。 撩乱:心里烦乱。边愁:久住边疆的愁苦。听不尽:一作“弹不尽”。 军中起舞,伴奏的琵琶翻出新声,不管怎样翻新,每每听到《关山月》 的曲调时,总会激起边关将士久别怀乡的忧伤之情。纷杂的乐舞与思乡 的愁绪交织在一起,欲理还乱,无尽无休。此时秋天的月亮高高地照着 长城。
古诗词的结构特点
其内容是前句(联)与后句(联)的关系
重章叠句
前句(联)后 句(联)的关 系
铺垫
过渡
照应
1.重章叠句
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或相似的结 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现手法。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 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 道天凉好个秋。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前两联描绘洞庭湖壮丽阔大 而充满活力的景色;后两联抒情,表达了作者希望有人援引他入仕从政的理想。 全诗“体物写志”,诗人托物抒怀,曲笔擒旨,于浩淼阔大、汹涌澎湃的自然 之景中流露了心声。此诗含蓄委婉,独标风韵,不落俗套,艺术上自有特色。 词句注释 ⑴张丞相:指张九龄,唐玄宗时宰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 ⑵“八月”二句:湖水上涨,与岸齐平;天水相连,混为一体。虚、太清:均 指天空。 ⑶云梦泽:古时云、梦为二泽,长江之南为梦泽,江北为云泽,后来大部分变 干变淤,成为平地,并称为云梦泽,约为今洞庭湖北岸一带地区。宋代范致明 《岳阳风土记》:“盖城据东北,湖面百里,常多西南风。夏秋水涨,涛声喧 如万鼓,昼夜不息。” ⑷“欲济”二句:是以比喻的方式说,想做官却苦无门路,无人引荐,但不做 官又有辱圣明的时代。 ⑸羡鱼情:《淮南子· 说林训》中记载:“临渊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这句 仍是表示作者希望入仕,企盼有人引荐。[1] [2] 白话译文 八月的洞庭湖,水势浩渺无边,水天迷蒙。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 汹涌似乎要把岳阳城撼动。我想渡水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 羞愧难容。只能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2]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篇章结构类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篇章结构类

篇章结构类【提问常见用语】①“结构特点”、“线索”、“思路”、“结构作用”;②“开篇特点”、“脉络”、“几个阶段(时期)”;③“结合全诗”、“在整首诗中”。

【答题思考方向】1、感情脉络:喜、怒、哀、乐等情感的变化历程。

2、写作思路:时间、空间(远近高低)、地点、景物先后、虚实等逻辑思路。

【答题常用术语】1、诗题:点明内容、主题等。

2、首句:总领(全诗)、引领、奠定基调、开门见山等。

3、中间诗句:过渡、铺垫、蓄势、承上启下等。

4、尾句:呼应、总结、卒章显志等。

【答题基本格式】①确定结构思路;②结合诗句解说;③表达效果(情感、主旨)。

(一)考查角度1、对诗歌整体结构的考查古诗词通常的结构形式是先写景叙事,后议论抒情,写景叙事为议论抒情作铺垫,而观点态度、思想感情也一定在写景叙事的基础上阐发。

当然也有先情后景的。

下笔即写情,类似开门见山。

从具体的形式看,各有不同:有时间空间结构的。

也有前后文形成转折的;有前后照应的,也有层层深入的。

着眼于对诗歌整体结构的考查,往往注重对诗歌的构思特点、构思脉络、结构层次等的分析。

【设问方式】(1)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试作简要分析。

(2)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

(3)分析这首诗歌的构思脉络。

(4)这首诗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分析思路】构思脉络就是行文思路或结构。

其规律是:起——承——转——合;或者简单地说:景(事)--情(思)。

具体地说,“起”,就是起句写眼前所见之景,或者心中所思之事,作者找到某种契合点引起所咏之辞;“承”,就是承接起句的契合点,对所要描写或叙述的对象进行具体刻画,而这个刻画往往是与下文有着紧密联系的;“转”,就是在上文似乎一般刻画的层面的基础上,转向与作者思想情感紧密关联的、或与上文构成波澜的、或触发作者思想情感的具体触发点,对这个触发点进行描述,从而为下文所表达或抒发的思想情感作准备;“合”,就是作者在上文写景或叙事的基础上,所表达或抒发的合理合情的思想情感。

诗歌的篇章结构

诗歌的篇章结构
古代诗词鉴赏 篇章结构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一点 五十二分。
考纲分析
一、对诗歌整体结构的考查 二、对诗歌行文线索的考查 三、对关键句子结构作用的考查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一点 五十二分。
诗歌的篇章结构 1.物与情的关系:先景后情、先情后景、
以景结情 2.结构特点:重章叠句、伏笔铺垫、比兴、
统领全诗、照应、承上启下、抑扬等。 3.如何体现主旨: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对比等。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 如何消夜永!
●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 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a.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写的。1分
b.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时; 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 去、夜寂静时。 2分。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一点 五十二分。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 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 如何消夜永!
●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 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一点 五十二分。
【 2011年高考全国卷 】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 深无雁影。
古代诗歌鉴赏 ——篇章结构 诗词的结构又称章法。分 “起”“承”“转”“合”四部分。 起:即起句,用一个话头,引出下面想说的话。 承:就是承接开头的话题,自然地按着顺序 往下说。 转:就是转句,表明诗意的转折变换,引起 波澜。 合:则是结句。往往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 的作用。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一点 五十二分。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一点 五十二分。
总结 一、首句的结构作用:
1、开篇点题,统领全诗,领起以下对什么的描写 2、为下文对什么的描写作铺垫 3、渲染某种气氛,烘托某种心情,为诗歌奠定某种基调。 4、如果首句设问,那么就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的作用。 二、中间句(转承句)的结构作用:

高考语文答题诗歌鉴赏“结构技巧”复习笔记

高考语文答题诗歌鉴赏“结构技巧”复习笔记

鉴赏结构技巧一、“3大类”常考结构技巧要熟记古诗,除注意写景抒情、炼字炼句外,也讲究结构之妙。

通常也会使用线索、开门见山、伏笔照应、卒章显志等结构技巧。

但要注意三个特殊之处:1.情与景的结构关系。

无论是诗还是词,一般都是先写景叙事,再抒情议论。

也有先情后景,先理后叙,或者边写景边抒情的布局特点。

2.近体诗特别讲究结构上的起承转合。

开头起句作用有:总领全文,统摄全篇,引出下文,铺垫,奠定感情基调,点题,点明季节、时间、地点等。

“承(转)”句作用有:照应、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过渡、蓄势等。

“合”句作用有:呼应、总结、卒章显志(情+理)、深化主题(情+理)、首尾圆合等。

3.结尾的两种特别之处:卒章显志(情或理)和以景结情。

(1)卒章显志。

在结尾运用直抒胸臆的手法,点明志向、情感。

这是古诗普遍使用的结尾方式。

(2)以景结情。

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全诗,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二、解题思路示范[典例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八声甘州辛弃疾夜读《李广传》,不能寐。

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

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

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

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

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

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

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

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

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此处化用杜诗。

本词上阕选取的李广的事迹有什么表达效果?答题思路:第一步:明技巧在这首词的上阕,作者运用层层铺垫的手法,来叙写李广的事迹,主要是为下阕情感的表达埋下伏笔。

第二步:释运用从词中看,“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是写李广灞陵受辱;“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是写李广射虎中石;“落魄封侯事”是写其功高难封。

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知识之篇章结构(课件38张)

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知识之篇章结构(课件38张)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问:诗中哪些词语与“只等闲”照应 ??
答:“腾细浪”、“走泥丸”、“更喜”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问:诗中哪些词语与诗题照应 ?
答:“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溯洄从 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评析】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一种情感,虽然所 写的意象不同,但通过相同的结构形式去写,让人读起来有音 乐美,让人感觉到作者所表达的那种情感更加有韵味。
整体概括:《诗经》重章叠句的艺术魅力,就是这样:一连几 章句式和意思基本相同,只有个别词的调整,产生了一唱三叹 的抒情效果,不断重复的韵律加强了抒情效果。让每个读者听 众感觉好似一次次重章叠句的咏叹,一字字刻骨铭心的记忆, 连这河水都已会低吟浅唱。
(2010年福建卷)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 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1)在诗句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什 么?
答:“踏”。“一径沿崖踏苍壁”,意为沿着山崖上的 小路,脚踏着深青色的崖壁,写出隐者住处的幽僻。
铺垫与伏笔
铺垫:是为了突出后面要出场的铺陈 描述,来烘托、引出重要的情节和内容的一种手法 。其作用是突出强调。

表达技巧之抒情手法、结构技巧-2023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全国通用)

表达技巧之抒情手法、结构技巧-2023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全国通用)
长出了“旅谷”,井台上也长出了“旅葵”),主要采用以哀景写哀情的
写法,重在抒发其家破人亡、举目无亲的悲哀。
3、以乐景写乐情
登科后 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天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①龌龊:指处境不如意和思想上的局促。 ②放荡:自由自在,无所拘束。
• 诗的后两句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酣 畅淋漓地抒发了他心花怒放的快乐得意之情。这两句神妙之处,在 于情与景会,意到笔到,将诗人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的 得意情景,描绘得生动鲜明。
以小见大
文章作品中,通过小题材、小事件和细节来揭示重大主题、反 映深广内容的写作方法。以小见大法的特点就在于抓住一事一物、 一情一景,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深入发掘,展开联想,为读者 创造一个比现实生活更为广阔、更为深远的艺术境界。
抑扬
抑,指压抑,贬低;扬,指褒扬,赞颂。 由于人物性格具有并非单一的复杂多面性,因此,在作品中最常见的 是“抑扬结合”、“抑扬并用”。 其具体手法有“先抑后扬”、“先扬后抑”、“欲抑先杨”、“欲 扬先抑” 想褒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贬处落笔,而是从相反处落笔。 多用叙事来写人。
直抒胸臆:"涕泪""喜欲狂""白 日放歌"传达出了他的心情。
2、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乐景 乐情
哀景 哀情
2.借景抒情: 借助于其他景、物、人、事来委婉、含蓄、曲折地表 达感情的都可称间接抒情,感情往往隐藏于诗句的背 后。诗中最常见的,高考常考查的是借景抒情。
如:柳永的《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冷寂、清凉的画面传达着离别者内心的凄苦之情。
四、鉴赏诗歌的构思立意技巧 诗歌构思立意的精妙往往由篇章结构的技巧体现出来。 以小见大、卒章显志、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借古讽 今、托物言志等都是比较常见的构思技巧。这些技巧 对提高诗歌的表现力有很大帮助。

鉴赏诗歌篇章结构

鉴赏诗歌篇章结构

练7.铺垫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前四句是写 洞庭湖、岳 阳楼景观的 名句,写出 了磅礴的气 势,壮阔的 境界,为人 们称道。
简析:
“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浩浩湖水 触发出来的。或者说,诗人写洞庭湖水正是 为了引出“欲济无舟楫”,从而委婉的表 白自己的心事,希望得到赏识和录用。
古典诗词表达技巧鉴赏
篇章结构
诗歌的篇章结构
1、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结情。
2、重章叠句、伏笔铺垫、照应、抑扬。
3、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对比。
一、景情关系
1、先景后情
诗歌多先写景造境,而后再在此基础上抒怀。
村行 宋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景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情
对比
8.卒章显志
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直接 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 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 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
又如其另一首《行路难》尾句 “ 长 风破 浪 会有 时 ,直 挂 云帆 济沧 海”,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
诗歌的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抒情,说 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末 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之 情呢?
高高秋月照长城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从军行》
答案: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 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 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 壮阔而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了 无限的想像空间。

高考复习古典诗词艺术手法:篇章结构 PPT优秀课件

高考复习古典诗词艺术手法:篇章结构 PPT优秀课件

东坡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 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 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 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1)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 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 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
概念辨析
认识诗歌结构特点
古诗词通常的结构形式是先写景叙事 后议论抒情,写景叙事为议论抒情作铺垫, 而观点态度、思想感情也一定在写景叙事 的基础上阐发。 除此之外,还应特别注意以下结构特 点:开门见山、欲扬先抑、铺垫照应、一句 一景、卒章显志、层层深入、以景结情
概 念 起 承 转 合


例句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
概 念


例句
就是以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主要 铺 情节准备或高潮到来前的气氛酝 垫 酿。
杜牧《山行》:“远上寒山 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 二月花。” 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 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 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 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 好个秋’。
重 章 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 叠 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结构方式。 句
以 景 结 情
指以“景物”来传达、折射、暗 示(暗喻)出作者的感情、寄托 和抱负,使诗歌显得意犹未尽、 形象含蓄、耐人咀嚼。
总结:
1、就诗句开头提问的术语有:
先景后情、先情后景、比兴、统领全诗、 伏笔铺垫、重章叠句、对比、抑扬、照应。
古典诗词
艺术手法
篇章结构
比喻比拟 夸张对比 借代双关 对偶反复 互文顶真 开门见山 首尾照应 卒章显志 以景结情 伏笔铺垫 线索层递 抑扬手法 承上启下 篇 章 结 构

高中语文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情感语言+表现手法+修辞+表达方式+篇章结构)(表格版)

高中语文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情感语言+表现手法+修辞+表达方式+篇章结构)(表格版)
人物
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友人送别、羁旅思乡;
矢志报国、慷慨愤世;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献身边塞、反对征伐;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爱恨情长,物是人非;热爱自然,悠然闲适;
景物
意象
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
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志向品质
托物言志
品格气节的自白 于谦《石灰吟》
生活杂感
题画诗
青春易逝的伤感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告慰平生的喜悦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品格气节的自白 于谦《石灰吟》
谈禅说理的感慨 苏轼《题西林壁》
借古讽今的情怀 李商隐《贾生》
生活的情趣
拜谒诗
哲理诗
讽喻诗
悼亡诗
应酬诗
情感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
一、古代诗歌知识点
语言
炼字
炼(名词、动词、形容词、叠音词、数量词、虚词、色彩词、拟声词)
炼句
标题、开头、结局、关键句、抒情句、主旨句、过渡句、工巧句、意境句
特点
清新、朴素、雅致、平实、华丽、绚丽、幽默、活泼、诙谐、庄重、简约
简洁、精练、精当、生动、凝练、洗练、含蓄、明快、通俗、口语化、明白如话
思亲念友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边关思乡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闺中怀人 王昌龄《闺怨》
贬谪失意
闺怨宫怨
遭贬后郁闷、惆怅、失意 白居易《琵琶行》
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力、关注黎民,但又无用武之地的矛盾心理 屈原《离骚》
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 苏轼《定风波》
闲适隐逸
山水田园

高中语文-10诗歌鉴赏篇章结构

高中语文-10诗歌鉴赏篇章结构
开头
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直接点题。
曲笔入题,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
结 构 手 中间 法
交代时间地点,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
作为线索,总领全文,引出下文。
照应(标题,前文) 过渡(承上启下,引出下文) 铺垫(为下文做铺垫) 伏笔(为下文埋下伏笔)
结尾(主题)
抑扬(欲扬先抑) 卒章显志 以小见大 升华(深化)主题
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 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 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 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更加 深了诗人的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 像空间。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王勃《山中》
最后两句写山上望见实景,映衬一 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风萧瑟,黄 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这种以景结 情的手法余味无穷,耐人寻味。
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
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 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 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析:此诗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 “心在天山”与“当年”句相应; “身老沧州”与“关河梦”句相应, 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了词人心酸 遗恨的苍凉心情。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 吟的“闲愁”,下片写的是而今关怀国事报 国无门的“哀愁”。上下两片采用了重章叠 句的结构形式,在反复咏唱中,既使语言具 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
5、铺垫

2019诗歌鉴赏之(构思技巧)篇章结构(1)

2019诗歌鉴赏之(构思技巧)篇章结构(1)

2、结构特点(起-承-转-合)
重章叠句、伏笔铺垫、比兴、统领全诗、
照应、承上启下、抑扬等。
3、如何体现主旨:
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对比等。
景(物)情(主旨)的关系
1、先景后情:诗歌多先写景造境,而后再在此基础
上抒怀。
村行
宋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景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情
1、重章叠句: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
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现手法。
2、铺垫:即以前面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后面 主要情节的准备或高潮到来前的气氛酝酿。
题柳亭送别图 明 徐渭
东边一颗柳树,西边一颗柳树 南边一颗柳树,北边一颗柳树,
纵然碧绦千万缕,哪能绾得行人住?
诗歌先是层层铺垫,蓄势待发, 而后释法情感,破势而出。
诗歌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诗人摄取“妃子笑”入 诗,而要揭露唐玄宗杨贵妃的腐化生活。
诗句在诗歌中的作用
一、首句或首联的作用:
1、总括全诗,领起下文; 2、点名时令、地点交代心情 ; 3、为下文描写景物或抒发情感做铺垫、埋下铺垫; 4、奠定情感基调 ;
5、暗合照应题目,切入主题 ;
6、渲染某种气氛,营造某种意境,借景抒情,烘托任务情绪 形象(写景诗句); 7、如首句设问,则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的作用。
4、
木兰花· 乙卯吴兴寒食
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
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
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
(1)下阕前两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篇章结构题型整理语文

篇章结构题型整理语文

篇章结构题型整理语文
篇章结构是语文考试中的常见题型,以下是相关知识点的整理:
•诗歌鉴赏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文艺表现方法和篇章结构:赋、比、兴;铺陈描写、用典、象征联想、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抑扬变化、以景结情、总分得当、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在解答篇章结构题型时,需要注意文章的整体结构和布局,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和布局谋篇的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

常见的篇章结构有以下几种:
•总分结构:先总述后分述,或先分述后总述,也有总分总结构。

•并列结构:文章各部分内容没有主次之分,没有轻重之别,是平行关系。

•递进结构: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或作者的认识发展顺序来写,层层递进。

•对照结构:把两种事物或两种情况进行对比,在对比中显示事物的本质和不同。

这些篇章结构可以帮助作者组织文章,使文章更加清晰、连贯、有条理。

同时,这些结构也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1、高考诗歌鉴赏(手法):修辞、表达方式,手法,结构

1、高考诗歌鉴赏(手法):修辞、表达方式,手法,结构

动静结合
①首联采用了动静结合的表 现手法。 ( 明技巧 ) ②“江”与“泉”是动的, “城”与“石”是静的。 ( 释运用 ) ③这种结合,将蜿蜒曲折的 江水与飞沫四溅的泉水的动 态刻画了出来。 ( 析作用 )
白描
白描主要用简练的文字描摹 对象,不重辞藻修饰与渲染 烘托,如实地勾勒出描写对 象的情态面貌,具有传神和 突出主体的作用。
(2013·四川高考)
对比
九日和韩魏公① 苏 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②。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③。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 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韩魏公,即韩琦,时为丞相。②金罍,泛指酒盏。 ③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 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动静结合
在一些山水诗中,往往有静景,如 山、月等;动景,如水流、风摇等 等。据侧重点的不同,作者有时只 写动景或静景,有时动静景兼写, 有时为写静景而以写动景来衬托, 有时为写动景而以写静景来衬托。
动静景结合或动静景相互映衬
动静结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快哉亭 陈师道 城与清江曲,泉流乱石间。 夕阳初隐地,暮霭已依山。 度鸟欲何向?奔云亦自闲。 登临兴不尽,稚子故须还。 试分析诗歌首联是如何写登亭所见之景的。
正侧面结合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多用于人 物的刻画,正面描写指通过对 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 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直接表 现人物;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 写,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 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
在鉴赏正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时,应当明确哪些是正 面描写,哪些是侧面描写。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诗歌鉴赏——结构赏析

诗歌鉴赏——结构赏析

诗歌鉴赏——结构赏析古诗词结构赏析一、时间空间结构溪上遇雨崔道融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

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晴。

注:这首诗是纯粹写雨的,它从一种自然现象的观察玩味中发现了奇特的情趣。

问题:1、诗中描写的雨有什么特点?答:“坐看黑云衔猛雨”形容雨来势凶猛,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喷洒山前此独晴”既写出了雨的迅即而至,还写出了雨的猛烈,如瓢泼喷洒一般,还写出了雨脚的飘忽不定,不远处急雨下得如浇如注,此山却晴朗明丽,真可谓“东边日出西边雨”。

三四句表明了雨的瞬息万变和难以预料,所以总得说来这首诗写出了夏雨的来去迅疾,势头凶猛,雨脚飘忽的特点。

2、这首诗在描写的过程中,有哪些空间变化?答:这首诗既写了溪上的雨况,又写了前山雨时的情景,这就不但表现了景物在不同时间的变化,而且形成了空间的对比,使得结构奇异独特。

二、前后文形成转折踏莎(suo)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注:候馆:旅舍。

熏,香草。

征,远行。

寸寸柔肠:指人很伤心。

粉泪,指女人的泪水。

平芜:平阔的草地。

问题:1、这首词的上下片在结构上有什么独到之处?答:这首词上片,是写行人在旅途中的离愁别绪,下片是写家中亲人对行人的苦苦思念,反衬自己的离别之苦。

两地相思,一种情怀,写家人思念他,也是为了表达离愁,这样的结构,避免了平淡,而使整首词看起来跌宕有致,委婉含蓄。

2、找出词中描写离愁的句子,做一下简要的分析?答:①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这是说诗人越走越远,而离愁随着距离的延长而越来越重,就像那不断东流的河水一样,永不枯竭。

②寸寸柔肠,盈盈粉泪:说因自己远行在外,所以留在家中的亲人因为思念自己而痛苦的柔肠寸断,泪流满面。

③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写人已经走的太远了望不见了,能望到的只是一片长满青草的平原,即使是望到了草地的尽头,还有春山挡住了实现,而行人已在春山之外,根本望不到了,衬托出亲人的思念之情。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之篇章结构公开课PPT课件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之篇章结构公开课PPT课件
• ①中贵:“中贵人”的省称,指有权势的太监。②洗耳:传说尧帝想让天下给许由,许由认 为这些话污了他的耳朵,就去水边洗耳。
• 赏析该诗的结构特征。
• 前四句描写通过写飞扬的尘土、连云的宅第,写宦官的恃宠骄横。
• 中间四句叙述通过对斗鸡者的服饰和神态的描写,活现出斗鸡人不可一世的华贵和骄横。
• ②最后两句议论。诗人鄙夷地把宦官、斗鸡者等佞幸小人看成是残害人民的强盗,同时也暗 讽当时最高统治者的不辨“尧与跖”,对当时的黑暗政治表示强烈的愤慨。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之篇章结构
存在的问题
(1) 诗歌内容没有理解。 (2) 结构知识点没有掌握。
( 角度不完整) (3) 答题步骤不完整。
常见考试题型
(一)考查整体的篇章结构(构思)特点
1.请比较两首诗的结构特点。 2.说说这首元曲的构思脉络。 3.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4.请简析本诗的构思之妙。 ……
• 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 一至四句,写李白高度评价。 • 五、六两句,借描写两人所在地的特色景物表达对李白的思念, • 七、八两句直抒胸臆,表达对两人相聚饮酒论诗的渴望。
• 《古风》 唐 李白 •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 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 • 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蜺,行人皆怵惕。 • 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
“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 • ③结尾总结离别之情。“叹息此离别”直抒胸臆,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以
景结情,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
(江苏 11)春日忆李白 杜甫 •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 “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江东”指李白正在漫游的江浙一带地方。

诗歌鉴赏之篇章结构总结(共54张PPT)

诗歌鉴赏之篇章结构总结(共54张PPT)
诗歌鉴赏之篇章结构总结(共54张PPT )
诗歌鉴赏之篇章结构总结(共54张PPT )
5、铺垫
即以前面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后面主要 情节的准备或高潮到来前的气氛酝酿。
诗歌鉴赏之篇章结构总结(共54张PPT )
诗歌鉴赏之篇章结构总结(共54张PPT )
东边一颗柳树,西边一颗柳树, 南边一颗柳树,北边一颗柳树, 纵然碧绦千万缕,哪能绾wǎ得n 行人住? 纵然碧绦千万缕,哪能绾得行人住?
出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1()1)诗诗的的前前两两句句,,有有版版本作本“作将“军将此去军必此 去封 欢必侯 哪, 一封士种侯卒?,何请士心简肯 要卒逗 说何留 明心” 理肯, 由与 。逗本留诗”相,比你与更本喜 诗(相2比)“你马更后喜桃欢花马哪前一雪种”?一句请在简艺要术说表明现 理上由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从赞美李白的诗歌开始,转为对李 白的思念,最后以渴望相见、切磋诗艺作结。 (分析概括)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仰慕和思念 之情。(点明情感)
课堂演练1
(08四川卷)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 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 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 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
其中心是景(事、物)情(或主旨)的关系
按景情 的顺序
诗歌鉴赏之篇章结构总结(共54张PPT )
先景(事)后情(大多如此) 先情后景 以景结情
诗歌鉴赏之篇章结构总结(共54张PPT )
1、先景后情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结构技巧+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结构技巧+课件

(三)古诗词主旨表现 其内容是如何体现出主旨
如何体现主旨
卒章显志 以小见大 对比
1.卒章显志: 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直接表达自己的心 志或情怀。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 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 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
又如其另一首《行路难》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
长夜缝罗衣, 思君此何极。
作者曲笔入题,先景语后情语,以景象渲染而后委婉抒情的写法, 切合“回”起式。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水调子,水调歌。
1.首句属于景物描写,交代了环境、时、地; 2.曲笔入题,为全诗奠定定了清冷的基调,渲染了气氛。 3. 通过写景抒发了一种寂寞惆怅的心情。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首联 渚清沙白鸟飞回。
颔联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颈联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尾联 潦倒新停浊酒杯。
起(破题) 承(景) 转(人) 合(情)
(1)、抓住“起”句。
1. 开门见山 :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作用:统帅全诗,奠定基调,点明题旨;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无舟楫”喻指自己向往入仕从政 而无人接引赏识。“垂钓者”比喻当朝 执政的人,这里指张九龄。 “羡鱼情” 喻从政的心愿。


后四句表露想入 仕,希望张丞相
引荐之意。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物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志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型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型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型答题技巧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型答题技巧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型在高考语文当中占了很大一部分分值,下面给大家分享了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模板,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模板--诗歌的表达技巧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5、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必备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模板【设问方式】形象画面: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形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景物有什么特点?意象意境:诗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或直接点明某意象,要求简要赏析。

【背景知识】1.形象诗歌中的形象,既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抒情主体形象),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

意象是寓意之象,是诗歌用来寄托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包括景和物。

2.意境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常见意境特点术语:繁华热闹、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等。

【答题模式】形象画面分析:特征+形象画面定位意象意境解说:意境描摹+特点概括(或效果简析)。

即先用自己的话把诗句的意境描摹出来,再概括情境特点(如雄浑壮阔、高阔远深、恬静优美、萧瑟凄凉、生机勃勃、孤寂冷清等),或者对意境的作用效果加以简单解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另外,在写景抒情诗中, 我们也可以说,诗歌中的写景 是为抒情作铺垫。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前四句是写洞庭湖、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岳阳楼景观的名句, 写出了磅礴的气势,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壮阔的境界,为人 们称道。
“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浩浩湖水触发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景
欲欲济济无无舟舟楫楫,,端端居居耻耻圣圣明明。。 坐坐观观垂垂钓钓者者,,徒徒有有羡羡鱼鱼情情。。

后四句表露想
注:“无舟楫”喻指自己向往入仕从政而无 入仕,希望张 人接引赏识。“垂钓者”比喻当朝执政的人, 丞相引荐之意。
这里指张九龄。 “羡鱼情”喻从政的心愿。
12.卒章显志
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直接 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 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 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
又如其另一首《行路难》尾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 海”,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诗歌鉴赏 “表达技巧”专题
之篇章结构(结构技巧)
教学目标:
1.熟练运用有关结构的典型术语。 2.掌握诗篇结构类问题的答题模式。
.
感遇十二首(其二)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1]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2]
【注释】: [1]林栖者:指隐士。
[2]美人:喻指理想中的同道者.
抑扬可分两种:1.欲扬先抑法; 2.欲抑先扬法。
诗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之门
外;后两句却写出诗人另有所得,看到了 满园春色,前后感情有个落差,前面遗憾, 后面高兴。这里采用了欲扬先抑法。
欲抑先扬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
诗的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仿 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和对贾生 的赞叹。可是读了后面两句,才恍然大悟,原来 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虚席 ",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 神"!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 着什么啊!讽刺辛辣,感慨深沉,非抑扬而不能 达到此效果。
建业城正敲响暮钟之时。 雨丝繁密船帆显得沉重, 天色错暗鸟儿飞得迟缓。 长江流入海门深远不见, 江边树木饱含雨滴润滋。 送别老朋友我情深无恨, 沾襟泪水象江面的雨丝。
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
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 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10、抑扬
指的是在褒贬人、事、物的时候, 常对要褒的先写其不足,对要贬的先写 其长处,这种手法就是抑扬。
• 结构方面的技巧主要有卒章显志、以景结情、首尾呼应 等,赏诗词中的结构技巧往往是提问思路特征或是考查关 键诗句的作用。
• 古诗词中行文结构的考查角度,包括诗眼与诗题的暗合,下 诗句内容的衔接、过渡、铺垫·首尾或前后题意的照应,叙 原与抒情议理的转折,以及近体诗的“起承转合”等。
诗歌的篇章结构
1、景与情的关系:先景后情、先情后景、 以景结情。
7. 铺 垫
即以前面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后面主要情节的准备 或高潮到来前的气氛酝酿。表现主要写作对象而提前做的 基础性描写。
东边一颗柳树,西边一颗柳树, 南边一颗柳树,北边一颗柳树, 纵纵然然碧碧绦绦千千万万缕缕,,哪哪能能绾绾w得得ǎn行行人人住住??
这是明朝徐渭《题柳亭送别图》一诗, 诗作先是层层铺垫,蓄势待发,而后破势 而出。
诗的前三句层层设置悬念:第一句便使人疑惑,为什么这个 少妇春晨早起就要打“黄莺儿”?第二句解答:是因为黄莺儿 “啼”。可又有一个疑惑:为什么不让它啼?第三句又作了解 答,因为它“惊妾梦”。但又使人产生第三个疑惑:少妇你做 什么梦而要这么责怪黄莺呢?直到第四句才能解开整首诗的迷 团:因为少妇在梦中与远征“辽西”的丈夫相会,互诉思念之 苦,相见之欢,情意正浓,不料好梦竟为无知的黄莺儿的啼声 惊醒了。以此暗寓少妇对征战的怨恨之情。这样层层设置悬念, 引起读者的极大寻根究底的兴趣,也更含蓄而又强烈地表达了 作者对破坏美好生活的战争的不满情绪。
何说明,不发一句议论,而让读者通过鲜明的对 比,得出应有的结论。
• 重点说明:
• 在结构技巧方面特别注意结尾的两种方式:卒 章显志(情+理)和以景结情。
• ①卒章显志。在结尾运用直抒胸臆的手法,点 明志向、情感。这是古诗普遍使用的结尾方式。
• ②以景结情。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 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全 诗,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 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 味诗歌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景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情
2、先情后景
下笔即写情,对诗歌而言,有点类பைடு நூலகம்开门见山。
李煜《望江南》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 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 正春风。”
3、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 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 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 言尽而意犹未尽。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 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吟的 “闲愁”,下片写的是而今关怀国事报国无门的 “哀愁”。
上下两片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在反复 咏唱中,既使语言具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 鲜明对比。
5. 统领全诗
14.对 比
对比手法在诗歌中运用较多,因其具 有层次性的特点,结构性较强,如: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通过今昔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 生,宫殿荒凉),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兴衰。
轻 肥 白居易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借问何为者, 人称是内臣。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
11.开门见山
开宗明义,直接点题。这个“山” 就是诗歌的主题,运用这种方法 开头,就为全文指明了“航标”。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唐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诗开门见山,直接点出诗人的感慨:只有 离别家乡、奔走仕途的游子,才会对异乡的 节物气候感到新奇而大惊小怪。在这“独 有”、“偏惊”的强调语气中,生动表现出 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江山更替,朝代兴衰,人事沧桑该让诗人生 发多少感慨喟叹!可诗人的笔下只是一只轻盈的 燕子,一只四百年前高门士族王谢家的燕子(当 然是极度的艺术夸张!),现在却飞进了寻常百 姓家中。一只小小的“燕子”成了历史的见证者, 也成为诗人感慨人事沧桑兴亡盛衰的情感媒介, 令人浮想联翩,余味无穷。难怪白居易对此诗是 “掉头苦吟,叹赏良久。”
“聚散匆匆”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 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作 用。
9、照应
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内容作 必要的回应。恰当运用这种方 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楚江笼罩在微雨里,
(1)诗篇在开头以 比兴 的艺术手法抒发了
情感,尾联在技巧构思上的作用是 卒章。显志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的寓意是什么?
兰逢春而葳蕤,桂遇秋而皎洁,这是它们的本性,而并 非为了博得美人的折取欣赏。诗人以此来比喻贤人君子 的洁身自好,进德修业,也只是尽他作为一个人的本份,
而并非借此来博得外界的称誉提拔,以求富贵利达。
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术 语)。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 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 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 (内容),更加深了诗人的思想感情,给读者留 下了无限的想像空间(作用)。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王勃《山中》
出来的。或者说,诗人写洞庭湖水正是为 了引出“欲济无舟楫”,从而委婉的表
白自己的心事,希望得到赏识和录用。
8. 过渡(承上启下)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 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 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 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樽罍 溢九酝,
水陆罗八珍。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是岁江南旱, 衢州人食人!罍 :[léi] :1.古代一种盛酒的容器。
这的“首注乘诗:肥运诗马用题,了“衣对轻轻肥裘比””的,,方取用法自以,《概把论括语豪两·奢雍种生也截活》。然中 相 反的社会现象(内臣行乐图与江南正在发生 “人食人”的惨象)并列在一起,诗人不作任
一、什么是篇章结构 (结构技巧、构思技巧)
• 所谓构思技巧是指诗歌的结构安排方面的技巧。古代诗 行文安排与结构处理上都是有讲究的。结构上的“起一 承——转——合”,行文上的由“景”到“情”,由“景” 到“理”,由“事”到,“理”,都显示出诗歌行文结构上 的艺术,即行文构架的严密、思的的清晰、写景抒情的浑 然一体等。
最后两句写山上望见实景,映衬一 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风萧瑟,黄 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这种以景结 情的手法余味无穷,耐人寻味。
4. 重章叠句
在诗歌的不同段落的同一位置, 相同或相近的诗句、诗段重复出现 的一种表现手法。这种手法具有回 环反复的表达效果与音乐美。《诗 经》中常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