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课堂PPT)
合集下载
第20课《曹刿论战》课件(共36张PPT).ppt
h.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 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 们。
全文翻译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 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 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 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 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 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的东西, 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必以情( 介词,根据 ) 故克之(连词,因此、所以)
故
公问其故( 名词,缘故、原因 )
民弗从也( 动词,听从 )
从
战则请从( 动词,跟随 )
小信未孚( 名词,信用 )
信
必以信( 名词,实情 )
③词类活用。 神弗福也( 名词用作动词,赐福、保佑 ) 公将鼓之( 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 )
重点句子。
e.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
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 理。
f.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译文:说完就向下看,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 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轼远望齐军的队形。
g.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
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 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
未可
可矣 遂逐齐师 谋略过人
军事才能
明确:从历史背景得知齐师兴兵完全属于侵略行为,所以“伐”应译为 “侵犯”。
曹刿的身份怎样?从哪里看出来的?
从“其乡人曰”句中我们能推知曹刿的 身分为普通老百姓,没有官位,属爱国君子 吧,“位卑未敢忘忧国”。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句中的“肉食者”指 什么?
《曹刿论战》ppt课件
敦煌的女儿
弹指一挥,樊锦诗与莫高窟相 伴相守了58年,莫高窟已经成了她 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樊锦诗 的满头青丝已成华发,她用自己的 青春和生命守护着莫高窟,眼看着 她一点一点重获新生。当年无人问 津的大漠荒滩,如今成了丝绸之路 文明交流与融合最负盛名的历史见 证地。
作业布置
1.背诵全文。 2.《春秋·庄公十年》 “春王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 “二月,公侵宋。” “三月,宋人迁宿。” “夏六月,齐师、宋师次于郎。” “公败宋师于乘丘。” 结合史料,请任选一个事件进行扩写。
读出节奏分明之美
(每句停顿1处即可)
肉食者/谋之。 可/以一战。 故/逐之。
例如:叶 / 徒相似,其 / 实味 / 不同。 《宴子使楚》
读出文章大意之美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结 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将不能理 解的字词勾画出来。
注意重点实词虚词、一词多 义、古今异义词等。
读出文章大意之美
何以战?(倒装句) 译文:(您)凭借什么跟齐国打仗?
红土高原一枝梅
63岁的张桂梅坚守滇西深 贫山区教育事业数十年,12年 前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 子高中,迄今帮助1800多名贫 困女孩圆梦大学,创造了大山 里的“教育奇迹”。
大山深处的一轮明月
张玉滚,坚守乡村教育事业, 21年来他往返于高丘镇和学校之 间的山路上,风里来雨里去。这么 多年来,在张玉滚的执着坚守下, 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批学生走出大山,用知识改变 了命运。乡亲们都说:“张老师就 像大山深处的一轮明月,照亮了山 村孩子前行的路”。
感
谢 观看 谢
—九下语文优质课—
感
公与之乘 代词,指曹 刿
公将鼓之 助词,补充音节,不译
之
当余之从师也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曹刿论战》_PPT完美PPT优秀课件
字词检查
4.公与之乘 名词作动词,乘战车,坐战车。
5.下视其辙 名词作动词,下车。
6.齐师败绩 名词用作动词,大败。
字词检查
六、特殊句式
1.夫战,勇气也 2.忠之属也 3.可以一战 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判断句 判断句 省略句 省略句
字词检查
5.何以战
倒装句,宾语前置。
6.战于长勺
倒装句,介宾短语,后置。
指曹刿
击鼓进军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 “未可。”齐人三鼓。刿
大败
驱车追赶
车轮碾出的痕迹
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未可。”下视其辙,登字词检查
一、注音
1. 曹刿(guì ) 2.又何间(jiàn )焉
3.肉食者鄙( bǐ ) 4.弗(f ú )敢加也 5.小惠未遍(biàn)
6.小信未孚( fú ) 7.公与之乘(chéng)
8.战于长勺( sháo) 9.下视其辙( zhé) 10.登轼(shì )而望 11.彼竭( jié )我盈(yíng ) 12.望其旗靡( mǐ) 13.夫(fú )战 14.牺牲玉帛 (bó)
齐桓公即位后当即反击鲁军,两军交战于乾时(齐地),齐胜鲁败,齐桓公胁 迫鲁国杀掉了公子纠。 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
鲁庄公十年,齐桓公又借口鲁国曾帮助公子纠与他争夺齐国君位,再次举 兵攻鲁,两军战于鲁国长勺,结果弱小的鲁国战胜了入侵的强大的齐国,史称 长勺之战。
背景链接
鲁国
齐国(齐襄公)
纠
逃
小白 (齐桓公)
何以战 以 必以情
必以分人
(代词,指这件事) (助词,的) (代词,指齐军)
(凭借) (按照) (把)
《曹刿论战》ppt课件
读清字音
曹刿( ɡuì ) 鄙( bǐ ) 玉帛( bó ) 登轼( shì ) 旗靡( mǐ )
又何间焉( jiàn ) 辙乱( zhé ) 小信未孚( fú ) 小惠未遍( biàn )
军队
指鲁庄公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吃肉肉食的人者。谋这之里,指又当何权者间焉?”刿曰:浅“陋肉。食这者里指鄙目,光未短浅
找出文章中描写战争过程的句子。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 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 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反攻的时机选在什么时候? 在“彼竭我盈”之时。
曹刿是怎样帮助庄公选择时机的呢?
战斗刚开始,不待齐军疲倦,庄公就急于出战(“公将鼓之” ;“鼓”,名词作动词,“击鼓进军”);当鲁军刚获胜,庄 公又急于去追击(“公将驰之”),曹刿又阻止了庄公的过急 行动。他懂得攻击和追击都必须把握有利的时机,要根据双方 的士气和实力的变化作出正确判断。曹刿的两个“可矣”,使 得战争出现“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的大好形势。
参与
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凭借什么作战?
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回答。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
遍及、普遍 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虚夸。这里指虚报,以少报多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
实情 (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赐福,保佑
指诉讼事件
明察
诚,诚实。这里指诫心
《曹刿论战》PPT课件【精美版】
. 古义:指诉讼事件 例句:小大之狱
狱 今义:监狱
古义: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忠 例句:忠.之属也
今义:忠诚
②一词多义。
何以战(介词,凭、靠)
以 必以分人( 介词,把 )
必以情( 介词,根据 ) 故克之(连词,因此、所以)
故
公问其故( 名词,缘故、原因 )
民弗从也( 动词,听从 )
从
战则请从( 动词,跟随 )
曹刿的身份是怎样的?为什么他要说“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呢? 从“其乡人曰”一句中我们能推知曹刿的身 份为普通老百姓,没有官位,属爱国君子,但他 “位卑未敢忘忧国”。一句“肉食者鄙,未能远 谋”,表明他已经观察到了君主身边未有长策的 弊端,并且对自己的深谋远虑有充分自信;而 “远谋”二字,也正是整个论战的核心。
鲁国战胜齐国后,曹刿向鲁庄公解释了战争胜 利的原因。请你谈谈对他战略决策妙处的理解。
按照曹刿的说法,这次战役是把握准了两 个时机:一是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 鲁军按兵不动,养精蓄锐。齐军第一次击鼓进 军,士气正旺;第二次击鼓,士气开始低落; 第三次击鼓,士气已经完全衰竭。在此关键时
刻,曹刿采取“敌疲我打”的方针,终于扭转 了局势。二是追击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 鲁军虽然取得了反攻的初步胜利,但曹刿并未 轻敌,“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正所 谓兵不厌诈,这是必须提高警惕的。直到亲自 察看敌情,发现敌军“辙乱”“旗靡”,确认 了齐军是狼狈逃窜,溃不成军,才乘胜追击, 最终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①特殊句式。 判断句: 夫战,勇气也(“……也”,表判断 )
省略句: 必以分人( 省略宾语“之”,应为 )
“必以之分人”
倒装句:
何以战( 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 ) “以何战”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21课.《曹刿论战》课件(共32张PPT)
曹刿论战
《左传》
解题:《左传》: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 春秋末年左丘明解说《春秋》的一部著作。其中记载着 春秋时代各国的内政、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活动。原书 名为《左氏春秋》,汉以后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 《左传》。这部书既是一部比较完整的历史著作,也是 一部相当精彩的散文著作。 背景: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 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公元前685年齐 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住在鲁国的公子纠和住在莒国 的公子小白都抢着先赶回齐国,想做国君。鲁庄公派兵 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了齐国,做了 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派兵攻鲁。当时齐强鲁弱, 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从此两国结 下深仇大恨。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战 于长勺。
自由展
我的解释、翻译、质疑
(1)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2)齐师:齐国 的军队。齐,在今山东省中部。我,指鲁国。鲁,在今山东西南 部。《左传》传为鲁国史官而作,故称鲁国为“我”。 (3) 公:鲁庄公。 (4)曹刿(guì 贵):鲁国人。 (5)肉食 者:吃肉的人,指居高位,得厚禄的人。间(jiàn件):参 与。 (6)何以战:即“以何战”,凭什么作战。 (7)衣食 所安: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 (8)专:独自亨有。 (9)人: 这里指一些臣子。 (10)徧:同“遍”,遍及,普遍。 (11) 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指猪、牛、羊等。玉帛, 玉石、丝织品。加:虚夸,这里是说以少报多。 (12)孚(f ú浮):诚信感人。 (13)福:作动词,赐福,保佑。 (14) 狱:诉讼案件。 (15)长勺:鲁国地名,在今山东曲阜县北。 (16)鼓:作动词,击鼓进军。 (17)驰:驱车(追赶)。 (18)辙(zhé哲):车轮滚过地面留下的痕迹。 (19)轼: 古代车厢前边的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 (20)盈:充沛,旺 盛。
曹刿论战 (共29张PPT)最佳课件
fú )
十攻年打 春,疏齐通文师意伐我鲁庄。公公 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于:是谋“。肉”食军乃队者入鄙鄙见光陋,短。,浅未目 能当远政人的
译文: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国
(鲁国)。鲁庄公准备应战。曹刿请求进见。 他的同乡说:“做官掌权的人谋划这件事,你 又何必参与呢?”曹刿回答说:“做官掌权的 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宫)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
(以)实
则请竭 本从力 分。做 的好 事” 凭
情判断
译文: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我
即使不能明察详审,但一定跟据实情慎 重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自 己本分的一类事情。可以凭这个条件打 一仗了。打仗时,请允许我跟从。”
击鼓进军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 将鼓之。刿曰:“未可。”齐 人三鼓。刿曰:“可矣。”
《左传》简介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儒家十三经之一。《左传》
既是古代汉族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左传》是中国第一 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 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记叙范围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 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左传》与公羊高 所著的《公羊传》和谷梁赤所著的《谷梁传》并称为“春秋三 传”。
《左传》
导入
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战争,其中有许多以少 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比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淝水之战……而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之间的长 勺之战尤其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称赞。毛泽东同志在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长勺之战 是“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战例。”今天 我们学习《曹刿论战》这篇课文就是谈论长勺之战的。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在长勺之战中,弱小的鲁国 为什么能战胜强大的齐国,曹刿的战略为何能取胜呢?
十攻年打 春,疏齐通文师意伐我鲁庄。公公 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于:是谋“。肉”食军乃队者入鄙鄙见光陋,短。,浅未目 能当远政人的
译文: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国
(鲁国)。鲁庄公准备应战。曹刿请求进见。 他的同乡说:“做官掌权的人谋划这件事,你 又何必参与呢?”曹刿回答说:“做官掌权的 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宫)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
(以)实
则请竭 本从力 分。做 的好 事” 凭
情判断
译文: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我
即使不能明察详审,但一定跟据实情慎 重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自 己本分的一类事情。可以凭这个条件打 一仗了。打仗时,请允许我跟从。”
击鼓进军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 将鼓之。刿曰:“未可。”齐 人三鼓。刿曰:“可矣。”
《左传》简介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儒家十三经之一。《左传》
既是古代汉族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左传》是中国第一 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 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记叙范围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 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左传》与公羊高 所著的《公羊传》和谷梁赤所著的《谷梁传》并称为“春秋三 传”。
《左传》
导入
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战争,其中有许多以少 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比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淝水之战……而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之间的长 勺之战尤其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称赞。毛泽东同志在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长勺之战 是“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战例。”今天 我们学习《曹刿论战》这篇课文就是谈论长勺之战的。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在长勺之战中,弱小的鲁国 为什么能战胜强大的齐国,曹刿的战略为何能取胜呢?
《曹刿论战》ppt课件
全文结构
合作探究
• 结合全文具体分析曹刿的形象特点。
• 在战前准备中,他充分肯定了鲁庄公的第三个准备,因为他知道 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就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 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战则请从”表现了曹刿主动请战的热忱。 在战争中,他根据双方的士气和实力的变化做出正确判断,抓住 时机,故而夺取了战争的胜利。
关于《左传》
• 《左传》,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 所著,是一部编年体史书。原名 《左氏春秋》,与《公羊传》 《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 《左传》是一部编年体著作,记 载了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 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共255年 间周王朝及诸侯各国的重大历史 事件,为后人所推崇。
创作背景
• 春秋时期,齐鲁两国都在现在的山东境内,齐国是大国,鲁国是 小国。公元前682年,鲁桓公出访齐国,被齐襄公暗杀。鲁桓公 死,他的儿子庄公继位。由于齐襄公无道,他的弟弟小白预知齐 国将有叛乱,便和鲍叔牙跑往莒国寄身。
•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 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 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 师:军队。 • 伐:攻打。 • 我:指鲁国。《左传》根据鲁史而写,故称鲁国为“我”。 • 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居高位、享俸禄的人。 • 间:参与。 • 鄙:鄙陋,目光短浅。 • 乃:于是,就。 • 以:用,凭,靠。
原文翻译
•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 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 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 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 “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 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 “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曹刿论战》ppt完美版
下面句子跟现代汉语习惯一致 的一项是:
A、何以战?
B、可以一战。
C、夫战,勇气也。
D、吾视其辙乱,望其 旗靡,故逐之。
补充下列省略句的省略内容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一鼓作气,再鼓而气衰, 三鼓而气竭。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忠之属也,可以之(这 个条件)一战。
间
参与
今义
隔开,不连接
可以 可以凭借 表示可能、许可
牺牲
祭祀用的猪牛 羊等祭品
为正义事业舍生, 引申为丢弃某种 利益
狱
案件
监狱
⒈古今词义 伐 齐师伐我 古义: 攻打、讨伐。 今义: 砍伐。 间 又何间焉 古义: 参与。 今义: 中间。
鄙 肉食者鄙
古义: 鄙陋,目光短浅。 今义: 卑鄙。 牺牲 牺牲玉帛
追赶
驱车 车前的
追击 大败 车辙 (追赶) 横木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 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 矣。”遂逐齐师。
齐国军队大败,落荒而逃。庄公准备驱车 的横木瞭望齐军,说: “可以了。”于是追击齐军。
请你指出“轼”
已经 战胜 振作 缘故
3、成语 一鼓作气:
彼竭我盈: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 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彼:他,对方;竭:尽;盈: 充满。他们的勇气已丧失,我 们的士气正旺盛。
辙乱旗靡: 辙:车辙;靡:倒下。车辙 错乱,旗子倒下。形容军队 溃败逃窜。
文章内容理解
一、本文线索
事件发展:
战前——战中——战后
曹刿活动 :
请见——参战——论战
⒍句式
⑴判断句
夫战,勇气也。作战(是靠)勇气的。 ⑵省略句 再而衰。第二次(击鼓进军)(士气)
(人教版)《曹刿论战》ppt课件
谋”。
文章以曹刿为中心,详细描写了 他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 展现了他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
。
文章还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曹 刿和鲁庄公的不同性格特征,进
一步强调了曹刿的“远谋”。
04
拓展延伸:相关历史事件 和人物介绍
长勺之战背景及经过
战争背景
长勺之战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是鲁国与齐国之间的一场重 要战役。当时,鲁国国力较弱,而齐国则逐渐崛起,两国之 间的矛盾日益加剧。
导意义,例如在商业竞争中,通过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情况,可以制定更加有效的营销策略。
总结本次课程重点内容
重点内容1
曹刿的战略思想和在战争中的作 用。
重点内容2
文章通过对话形式展现人物性格和 思想的特点。
重点内容3
古代战争文献中对战争策略和智慧 的描写。
THANKS
感谢观看
关键人物形象塑造
曹刿
曹刿是文章的主人公,他具有远见卓识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在战前,他能够准 确地分析敌我双方的形势,提出合理的战略建议;在战时,他能够冷静地指挥 战斗,最终取得胜利。
鲁庄公
鲁庄公是文章的另一个重要人物。他虽然缺乏军事才能,但却能够虚心听取曹 刿的建议,并在战斗中全力配合曹刿的指挥,体现了他的谦虚和明智。
忠之属也。
特殊句式和语法现象举例
宾语前置:何以战? 状语后置:战于长勺。
特殊句式和语法现象举例
省略句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省略了主语“曹刿”)
必以分人。(省略了介词“以”的宾语“之”,“必以之分人。”)
文章内容主旨概括
本文通过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 强调了“取信于民”是战争胜利 的重要保证,突出了曹刿的“远
03
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文章以曹刿为中心,详细描写了 他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 展现了他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
。
文章还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曹 刿和鲁庄公的不同性格特征,进
一步强调了曹刿的“远谋”。
04
拓展延伸:相关历史事件 和人物介绍
长勺之战背景及经过
战争背景
长勺之战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是鲁国与齐国之间的一场重 要战役。当时,鲁国国力较弱,而齐国则逐渐崛起,两国之 间的矛盾日益加剧。
导意义,例如在商业竞争中,通过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情况,可以制定更加有效的营销策略。
总结本次课程重点内容
重点内容1
曹刿的战略思想和在战争中的作 用。
重点内容2
文章通过对话形式展现人物性格和 思想的特点。
重点内容3
古代战争文献中对战争策略和智慧 的描写。
THANKS
感谢观看
关键人物形象塑造
曹刿
曹刿是文章的主人公,他具有远见卓识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在战前,他能够准 确地分析敌我双方的形势,提出合理的战略建议;在战时,他能够冷静地指挥 战斗,最终取得胜利。
鲁庄公
鲁庄公是文章的另一个重要人物。他虽然缺乏军事才能,但却能够虚心听取曹 刿的建议,并在战斗中全力配合曹刿的指挥,体现了他的谦虚和明智。
忠之属也。
特殊句式和语法现象举例
宾语前置:何以战? 状语后置:战于长勺。
特殊句式和语法现象举例
省略句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省略了主语“曹刿”)
必以分人。(省略了介词“以”的宾语“之”,“必以之分人。”)
文章内容主旨概括
本文通过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 强调了“取信于民”是战争胜利 的重要保证,突出了曹刿的“远
03
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曹刿论战完整PPT课件
元前684年。
战争过程
齐国军队在鲁国长勺(今山东曲 阜北)地区发动进攻,鲁庄公亲 自率军迎战。曹刿在此次战役中 担任鲁国军师,为鲁庄公出谋划
策。
战争结果
经过激战,鲁国军队在曹刿的指 挥下成功击败齐国军队,取得了
长勺之战的胜利。
2024/1/25
12
齐鲁之战
战争背景
齐鲁之战是春秋时期齐国与鲁国 之间的另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
22
PART 06
曹刿论战的学习与借鉴
2024/1/25
23
学习曹刿的军事智慧
2024/1/25
深入了解敌我双方情况
曹刿在战前通过详细询问和观察,对敌我双方的情况有了深入了 解,为制定战争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善于把握战机
曹刿在战争中善于观察和判断,能够准确把握战机,以最小的代价 取得最大的胜利。
被誉为“春秋第一谋士” ,对后世军事思想产生深 远影响。
5
战争背景
01
02
03
04
战争起因
齐国侵犯鲁国边境,鲁庄公决 定迎战。
双方实力对比
齐国兵力强大,鲁国相对较弱 。
战争经过
曹刿通过精心策划和指挥,成 功击败齐国军队。
战争结果
鲁国取得胜利,保卫了国家领 土和主权。
2024/1/25
6
PART 02
机密信息,为战争的胜利提供有力支持。
21
敢于担当,勇于胜利
2024/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5
敢于承担责任
曹刿在战争中敢于承担责任,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为国家 的利益和荣誉而奋斗。
勇于面对挑战
曹刿在战争中遇到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保持冷静和乐观的态度, 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战争过程
齐国军队在鲁国长勺(今山东曲 阜北)地区发动进攻,鲁庄公亲 自率军迎战。曹刿在此次战役中 担任鲁国军师,为鲁庄公出谋划
策。
战争结果
经过激战,鲁国军队在曹刿的指 挥下成功击败齐国军队,取得了
长勺之战的胜利。
2024/1/25
12
齐鲁之战
战争背景
齐鲁之战是春秋时期齐国与鲁国 之间的另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
22
PART 06
曹刿论战的学习与借鉴
2024/1/25
23
学习曹刿的军事智慧
2024/1/25
深入了解敌我双方情况
曹刿在战前通过详细询问和观察,对敌我双方的情况有了深入了 解,为制定战争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善于把握战机
曹刿在战争中善于观察和判断,能够准确把握战机,以最小的代价 取得最大的胜利。
被誉为“春秋第一谋士” ,对后世军事思想产生深 远影响。
5
战争背景
01
02
03
04
战争起因
齐国侵犯鲁国边境,鲁庄公决 定迎战。
双方实力对比
齐国兵力强大,鲁国相对较弱 。
战争经过
曹刿通过精心策划和指挥,成 功击败齐国军队。
战争结果
鲁国取得胜利,保卫了国家领 土和主权。
2024/1/25
6
PART 02
机密信息,为战争的胜利提供有力支持。
21
敢于担当,勇于胜利
2024/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5
敢于承担责任
曹刿在战争中敢于承担责任,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为国家 的利益和荣誉而奋斗。
勇于面对挑战
曹刿在战争中遇到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保持冷静和乐观的态度, 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曹刿论战》PPT优秀课件完美版
才能取得胜利。
历史评价
曹刿被后人誉为“春秋第一智 将”,他的军事思想和政治主张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曹刿论战》创作背景及意义
创作背景
《曹刿论战》是《左传》中的一篇著名文章,记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前对战争形势的精辟分 析和克敌制胜的谋略。
文章内容
文章通过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阐述了战争的性质、目的和克敌制胜的策略,展现了曹刿的 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
意义与影响
《曹刿论战》不仅是一篇优秀的历史散文,更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学的重要篇章之一。它对于 研究春秋时期的军事思想、政治主张和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文章所蕴含的智慧 和谋略也对后世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本解读与赏析
02
原文朗读及注释解释
原文朗读
提供标准的原文朗读,帮助学生熟 悉古文语感和语调。
类似战争策略案例分享
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战役
01
如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分析其中的策略和智慧。
现代商业竞争中的策略运用
02
将古代战争策略与现代商业竞争相结合,探讨策略在现代商业
中的应用。
其他领域中的策略应用
03
如体育比赛、政治斗争等领域中的策略运用案例分享。
思考题引导及课堂互动环节
01
思考题一
曹刿为什么能够成功帮助鲁国战胜强大的齐国?他运用了哪些策略和智
下一讲的学习目标及重点难点 教师对下一讲的展望与期待
THANKS.
精彩语句欣赏
挑选出文中的精彩语句,引导学生欣赏古文的韵味和美感。
语句解读
对挑选出的精彩语句进行深入解读,分析其表达技巧、思想内 涵和艺术价值,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战争策略与智慧体现
历史评价
曹刿被后人誉为“春秋第一智 将”,他的军事思想和政治主张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曹刿论战》创作背景及意义
创作背景
《曹刿论战》是《左传》中的一篇著名文章,记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前对战争形势的精辟分 析和克敌制胜的谋略。
文章内容
文章通过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阐述了战争的性质、目的和克敌制胜的策略,展现了曹刿的 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
意义与影响
《曹刿论战》不仅是一篇优秀的历史散文,更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学的重要篇章之一。它对于 研究春秋时期的军事思想、政治主张和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文章所蕴含的智慧 和谋略也对后世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本解读与赏析
02
原文朗读及注释解释
原文朗读
提供标准的原文朗读,帮助学生熟 悉古文语感和语调。
类似战争策略案例分享
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战役
01
如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分析其中的策略和智慧。
现代商业竞争中的策略运用
02
将古代战争策略与现代商业竞争相结合,探讨策略在现代商业
中的应用。
其他领域中的策略应用
03
如体育比赛、政治斗争等领域中的策略运用案例分享。
思考题引导及课堂互动环节
01
思考题一
曹刿为什么能够成功帮助鲁国战胜强大的齐国?他运用了哪些策略和智
下一讲的学习目标及重点难点 教师对下一讲的展望与期待
THANKS.
精彩语句欣赏
挑选出文中的精彩语句,引导学生欣赏古文的韵味和美感。
语句解读
对挑选出的精彩语句进行深入解读,分析其表达技巧、思想内 涵和艺术价值,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战争策略与智慧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
请求拜见
当权者 谋划 参与
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
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目光短浅
深谋远虑
11
第一段:战前准备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 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 刿请求庄公接见。他的同乡说: “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 为何要参与进去呢?”曹刿说: “做大官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 谋远虑。”于是就入朝拜见庄公。
5
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国别、编年、纪传三 体:
国别体:通过各国史实,个别独立地排列
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国别体史 书有《国语》和《战国策》。《国语》是以记言 为主,兼及记事;《战国策》是以记事为主。
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
写史实。 它的优点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 统性较好;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 《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
①凭小恩小惠。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②凭神灵保佑。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③凭取信于民。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曹刿对庄公作战条件的“两个否定”和“一个肯定”, 说明了什么?
说明:曹刿在战前的政治准备上具有远见卓识,他 认识到了人民的信任与支持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18。
探究交流
7. 曹刿认为“何以战”的条件是什么?
“忠之属也” (取信于民)
8.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句子是哪句?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9.、“忠之属也”具体指什么?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0.“战则请从”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表现曹刿主动请战的热忱;自然过渡到下文 战争过程中实战经验的描述。
19
12
第一段:战前准备
凭借
问:“ 何以战?”公曰:“ 衣食
养
独占
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
徧:通“遍”,遍及
听从,服从
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
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虚夸
信实
13
第一段:战前准备
信用 为人所信服
赐福、保佑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
5.庄公的仓促迎战、乡人的阻止,说明了什么?
目光短浅。乡人劝阻,反衬出曹刿对国事关心和他对 当时形势深刻的洞察力,尤其对鲁庄公的政治能力和鲁国 战前的政治准备感到忧虑,这表现了曹刿的爱国热情。同 时,这一小插叙,也使故事一开始就横生波澜。
17
6.鲁庄公认为作战前需作哪些方面的准备呢?曹刿是任何 评价的?(用原文句子回答)
❖ 肉食者谋之jiàn
❖公与之乘 jì
❖又何间焉 bǐ
❖齐师败绩 zhé
❖肉食者鄙 fú
❖ 下视其辙
fú
❖弗敢专也 biàn ❖夫战,勇气也mǐ。
❖小惠未徧 fú
❖ 望其旗靡
8
结构层次
第一段:写战前准备。 第二段:写战争过程。 第三段:战后总结。
9
(第1段)
战前准备
10
第一段:战前准备
军队
攻打
探究交流
1. 给第一段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第一段写了鲁国战前的准备。
第①层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曹刿请见的原因;第②层写曹 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的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2. 从第一段来看,战争发生的时间、作战双方、战争 的性质分别是什么? “十年春,齐师伐我”;齐国恃强凌弱,侵略鲁 国,这是非正义战争。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吃肉的大官们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吃肉的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③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会把它分给别人。 ④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探究交流
11.为什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 “可以一战”的重要条件?
鲁庄公借小惠赢得近臣的拥护, 借小信赢得神灵的保护,这两点都被 曹刿否定.在曹刿的启发下,庄公终于 认识到人民的重要性,民心向背是战
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突出表现了曹
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
20
12.翻译下列句子
探究交流
案件
即使
根据
实情
之狱,虽不能察, 必以情。” 对曰:
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可以凭借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 战则请
从。” 类
14
第一段:战前准备译文
(曹刿)问鲁庄公:“您凭什么跟齐国打 仗?”鲁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 我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来分给别人。” (曹刿)答:“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 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庄公说:“祭祀 用的猪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 目,一定要对神说实话。”(曹刿)答: “小小的信用,不能得到神灵信任,神是不 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 案件,即使不能全部明察,但一定根据实情 处理。”曹刿说:“尽力(为人民)做好本 职的事,可以凭(这一点)去打一仗。作战 15
纪传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
马迁所独创.古代官方编辑的“二十四史”用的 都是纪传体.这种体例对后世影响很大。
6
学习目标
1、了解《左传》,解释重点字词,理解文义。
2. 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品魅力。
3.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学习古人
克敌制胜的智慧。
7
读一读写一写
guìjiàn
shǔ
❖曹刿请见 shí ❖忠之属也 chéng
3.“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什么?表现了他什么精 神?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鲁国并无作战准备,仓促迎战。曹 刿身份卑微, 危急时刻,挺身而出,表现他强烈的爱国热情。
16
探究交流
4.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体现了曹刿什么性格?
作用:全文的中心句,贯穿全文,反衬曹刿的远谋。 性格:显示曹刿的自信,表现对统治者的蔑视。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1课
曹刿论战
《左传》
WangYSH语文工作室出品
1
春秋时期诸侯列国政区图
3
齐鲁长勺之战作战示意图
4
《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各 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 化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鲁国史 官左丘明根据孔子写的鲁国历史 《春秋》所编。所以后人又称 《左传》为《左氏春秋》。《左 传》保存了重要的历史资料,具 有一定的史学价值。同时,它又 善于剪裁,叙事清晰,描写人物 生动,又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对 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