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舰波将金号与蒙太奇
蒙太奇在电影创作中的应用研究
蒙太奇在电影创作中的应用研究一、本文概述电影,作为一种视听艺术,自诞生之初便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语言魅力吸引着全世界的观众。
而在电影的众多创作手法中,蒙太奇无疑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蒙太奇,源自法语,意为“剪辑”或“组合”,在电影制作中,它不仅是剪辑的技巧,更是一种艺术的思维方式。
通过蒙太奇,电影制作者能够将不同的镜头、场景、音效等元素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构建出富有节奏感和感染力的影片。
本文旨在探讨蒙太奇在电影创作中的应用与研究。
我们将从蒙太奇的历史背景与发展脉络入手,深入剖析其在电影叙事、情感表达、视觉风格塑造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我们还将结合具体电影实例,分析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电影中蒙太奇的运用方式及其效果,以期对电影创作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通过对蒙太奇在电影创作中的应用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一电影艺术的核心要素,并为电影艺术的创新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二、蒙太奇的发展历程与基本原理蒙太奇,源自法语montage,原意为建筑、装配、构成,后被电影艺术借用,意指电影创作中的镜头组接技巧与叙事手段。
自电影诞生之初,蒙太奇便成为电影创作的核心技法,经历了从无意识运用到有意识创新的发展历程。
初期电影阶段的蒙太奇,更多是无意识的产物。
电影先驱们在拍摄过程中,出于技术限制或拍摄需要,不自觉地将不同镜头进行拼接,形成了最初的蒙太奇效果。
这些镜头的组合往往出于实用考虑,而非艺术表达。
随着电影艺术的逐渐成熟,蒙太奇开始被有意识地运用到电影创作中。
乔治·梅里埃斯、格里菲斯等电影先驱开始尝试通过镜头的组接来创造特定的情感或意义。
例如,格里菲斯在《一个国家的诞生》中,通过交叉剪辑不同角度和视点的镜头,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叙事张力,开创了叙事蒙太奇的先河。
进入20世纪20年代,苏联电影学派的出现将蒙太奇理论推向了高峰。
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等人提出了蒙太奇的理论体系,将蒙太奇视为电影艺术的基石。
他们认为,通过不同镜头的组接,可以创造出超越单个镜头意义的全新内涵,实现电影的艺术表达和社会功能的统一。
影评,战舰波奖金号
经典蒙太奇的华丽开端——敖德萨阶梯战舰波将金号这部影片给我的触动很大,我为自己认真看完一遍这部影片十分庆幸,因为开头看到是黑白的并且十分古老的片子,有点抵触情绪。
但是,爱森斯坦很伟大,他成功的让我全身心投入到这部影片当中。
并且,在观看过程中,带着老师的引导与提示看,觉得看得十分有质量,觉得看得角度不再是只是停留在情节故事的浅层,而是更多从视听语言表达技巧等专业的角度上看,看完觉得自己对电影的理解都提高了一个层次。
当然,看完这部影片后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著名的“敖德萨阶梯”这一段。
看了两遍,老师强调了这一片段的构图手法,我还在看这段时与同学有了激烈的讨论。
下面就谈谈我的观点。
首先,敖德萨阶梯这一段用的是杂耍蒙太奇的手法,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通过对敖德萨阶梯各个角度的反复切换,对军队士兵、被屠杀的百姓以及个别百姓中受害者的典型的动作表情的反复切换,用了一百五十多个镜头对六分多的屠杀表现的淋漓尽致。
我大致找到了一些切换镜头的规律。
爱森斯坦,他并不是拍摄士兵和人群乱成一团的乱打场面。
而是,切一个被屠杀人群从阶梯上蜂涌而下的逃跑的镜头,再切一个典型的受害者的近景或特写,再切一个一排举枪的士兵,然后再换角度再轮流把镜头切换一遍。
这种镜头组接蒙太奇的手法不仅仅只是经典,它不仅把敖德萨阶梯显得又高又长,让而且加强了心理时间的漫长与痛苦绝望,这种时空的变形渲染了沙皇军队的残暴,给观众留下了无法湮灭的深刻印象。
再者,我注意到,在这段片子中,我认为有两个小高潮部分。
一个是小男孩的死,从他死到他母亲抱着他到士兵前被射杀这个过程;另一个就是婴儿车的那个部分,尤其是第二个被人们成为这个片段的点睛之笔。
我认为,第一,这两个小高潮有个共同之处,就是都是母亲和孩子的惨死。
她们都是社会的弱势群体,连弱势群体都如此屠杀,由此可见沙皇军队有何人性可言。
第二、当然是从这两个从群众中放大的点上,表现整个被屠杀人民的惨状。
其中第一个小高潮在母亲抱着孩子去找士兵谴责的时候,影片的节奏放慢了,但是随着被射杀母亲倒地的瞬间,影片节奏又回到了先前紧张恐怖的节奏当中,起了放大和强调的作用。
战舰波将金好剧情介绍
战舰波将金号该片是向俄国1905年革命20周年的献礼影片,表现敖德萨海军波将金号战舰起义的历史事件。
影片具有史诗般的规模,主题重大,既有宏伟的群像,又有细节的描写。
丰富的蒙太奇手法和准确恰当的节奏使这部史诗片充满激情。
敖德萨阶梯大屠杀一段不仅气势磅礴,而且蒙太奇切换充分体现了惊心动魄的场面和感情的起伏。
有人说如果这部影片是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那么敖德萨阶梯则是经典中的经典。
随着这部影片的诞生,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向前发展了一大步,对世界电影的影响也更明显了。
这部电影被广泛的认为是世界影史上最伟大的影片之一。
编辑本段影片介绍该影片由五大部分构成。
—、“人与蛆”,描写战舰上水兵的艰苦生活和所受的非人待遇。
生蛔虫的牛肉使士兵群情激愤,成为起义的导火索。
二、“后甲板上的悲剧”,表现起义的水兵受到军官的镇压。
指挥官下令枪杀叛乱者,神甫来祈祷。
行刑队拒绝开枪。
起义者拿起武器,把军官和军医丢入大海。
起义带头人、中士华库林楚克被大副打伤,坠海牺牲。
三、“以血还血”,表现敖德萨革命群众看到用汽艇载到岸上的华库林楚克的尸体,义愤填膺,纷纷声援起义水兵。
四、“敖德萨阶梯”,表现人群在石阶上向水兵致意,沙皇军队赶来向手无寸铁的市民开枪射击,血肉横飞,舰上水兵向总参谋部开炮,轰毁正门。
五、“战斗准备”,表现远处驶来海军舰队水兵们作好战斗准备。
沙皇海军舰队的士兵拒绝向自己的兄弟开炮,波将金号战舰上红旗飘扬,驶向大海……编辑本段幕后制作该片在1929年美国全国电影评议会评选1909年以来的4部“最伟大的影片”中名列第三。
影片以古典悲剧式的精巧结构和史诗般的格调,以寓意深刻的细节和画面构图,以及节奏鲜明的电影语言,以对称、重复、隐喻和象征等富有诗情画意的蒙太奇技巧,表现了尖锐的矛盾冲突和重大鲜明的战斗性主题,此片标志着世界电影艺术的长足进步和蒙太奇理论的进—步完善。
阶梯上的大屠杀这段高潮是影史上最著名的场面之一,镜头剪接之精准,影像冲击力之强,至今仍未减弱。
蒙太奇的名词解释
蒙太奇的名词解释蒙太奇是一种以碎片化、拼贴和分段的方式来组合不同元素的艺术形式。
它起源于电影艺术,由俄国导演谢尔盖·爱森斯坦在《战舰波将金号》(1925)中首次使用,并逐渐被广泛应用于电影、摄影和艺术创作中。
蒙太奇通常通过将独立的镜头或图像片段在时间和空间上组合在一起,来创造一种新的意义、情感和观念。
蒙太奇的核心原则是通过对不同图像或场景的组合和关联来达到整体的意义。
这种组合可以是逻辑和连贯的,也可以是非线性和自由联想的。
无论是怎样的组合方式,蒙太奇都追求展现一种新的现实或观念,超越单个图像或场景本身所能传达的信息。
通过将不同的元素重新排列和组合,蒙太奇打破了传统线性叙事结构的限制,为观众提供了更丰富和多样化的体验。
蒙太奇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表达方式。
它将电影或艺术作品中的不同元素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视觉和听觉效果。
这种效果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实现,例如快速剪辑、特殊效果、音乐和声音设计等。
蒙太奇的目的是通过这些多样化的元素和技巧,激发观众的感情和思考,引发他们对于作品的理解和共鸣。
在使用蒙太奇的过程中,导演或艺术家通常会关注图像、声音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他们会思考如何通过剪辑和镜头语言来传达故事、情感或观点。
蒙太奇常常涉及到对于时间的扭曲和重叠,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创造出非常吸引人且有趣的故事结构。
此外,对于音乐和声音的运用也是蒙太奇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音乐可以为图像和场景营造氛围,增强观众的情感体验,而声音效果的使用可以进一步增强蒙太奇的视听效果。
蒙太奇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在电影中,蒙太奇可以用于表达内心世界、夸张情感或者讲述非线性的故事。
许多导演都运用了蒙太奇的技巧,如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悬疑片、斯坦利·库布里克的科幻片以及昆汀·塔伦蒂诺的电影等。
此外,在摄影和艺术创作领域,蒙太奇的原则也被广泛运用。
艺术家们通过组合和拼贴不同的图像、素材和材料,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视觉效果和概念表达。
《战舰波将金号》将苏联蒙太奇学派的蒙太奇剪辑技术运用和发挥到了极致。
[判断题]《战舰波将金号》将苏联蒙太奇学派的蒙太奇剪辑技术运用和发挥到了极致。
A.正确B.错误[单选]下列哪部电影不属于使香港新浪潮站稳脚步的作品()?A、蝶变B、名剑C、疯劫D、点指兵兵[单选]()怀尔汀与伊丽莎白·泰勒在哪里结婚,令萨拉气愤的是女儿拒绝她参加婚礼?A.纽约B.伦敦C.巴黎D.罗马[单选]下列属于内部节奏的是()。
A.镜头切换B.镜头运动C.演员情绪D.演员运动[单选]下面哪一部电影不属于美国电影的意识形态的作品:()A、《安娜与国王》B、《独立日》C、《天堂电影院》D、《星战前传》[单选]()1951年,应记者的要求,梦露列出了一份她所喜爱的作家名单,其中谁排在第一位?A.米勒B.托尔斯泰C.契诃夫D.陀思妥耶夫斯基[单选]《战舰波将金号》的导演是()。
A.普多夫金B.爱森斯坦C.维尔托夫D.库里肖夫[单选]()费雯·丽与霍尔曼离婚后几天,即与自己崇爱的奥利弗结婚?A.二B.五C.七D.十[单选]()伊丽莎白·泰勒与尼基·希尔顿的婚礼,请帖单上得到邀请的人达到了多少余位?A.二百B.四百C.六百D.八百[单选]拍摄者与被拍摄者的关系是()A.合作关系B.同事关系C.上下级关系D.朋友关系[单选]古装剧的类型不包括()A.正剧B.戏说剧C.秘史系列剧D.魔幻剧[单选]()玛丽莲·梦露与亚瑟·米勒的BABY,因为梦露有什么疾病,不得不选择流产?A.子宫肌瘤B.子宫内膜异位症C.卵巢囊肿D.盆腔炎[单选]()人们把梦露的胸部比喻成象什么一样坚挺?A.春笋B.花岗岩C.雕塑D.刺刀[单选]下列哪部电影不属于朴赞郁的复仇三部曲()。
A、我要复仇B、老男孩C、三人组D、复仇的金子[单选]下列对日本新浪潮电影的序幕描述最准确的是()。
A、青春族电影B、太阳族电影C、独立制片机构的壮大D、前卫导演的大批出现[单选]()伊丽莎白·泰勒第一次上舞台演戏剧《小狐狸》,以下何人携夫人一起来观看?A.布什B.尼克松C.肯尼迪D.里根[多选]35毫米电影彩色胶片是有多种感光层组成,其中包括()。
蒙太奇手法在电影中的运用
蒙太奇手法在电影中的运用文/司海超“蒙太奇”是指电影导演将拍在胶片上的镜头及声音等组成影片的方法与技巧。
画面蒙太奇、音响蒙太奇和色彩蒙太奇共同构成了电影的基本结构手段,它们也是电影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方法和重要表现手段。
正是因为有了蒙太奇,电影才从机械的纪录转变为创造性的艺术,人们才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艺术表现领域。
“蒙太奇”是指电影导演将拍在胶片上的镜头及声音等组成影片的方法与技巧。
这种构成形式类似于把一些零散的建筑材料按照事先拟定的计划有机地组合到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建筑物。
因此,电影剪辑就很形象地借用了法国建筑学中有构成、装配之意的术语——蒙太奇,即法语montage的译音。
在电影诞生的初期,拍摄不分镜头,只是被动地将胶片粘接起来,根本称不上艺术语言。
到20世纪初,美国导演格里菲斯改用不同的景别来表现故事,创造出一种真正的电影表现方式——蒙太奇。
就影片的画面而言,蒙太奇无疑是一种镜头组接技巧,但它却不仅仅限于技术性的镜头组接。
凭借蒙太奇,电影享有时空的极大自由,一个镜头说明一种含义,许多镜头连接起来,又生发出一种独立存在时所没有的意义,对观众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染。
鉴于蒙太奇的历史发展,我们将从画面蒙太奇、音响蒙太奇和色彩蒙太奇的角度来探讨蒙太奇在电影中的运用。
首先,我们从狭义的角度上讨论影片画面的蒙太奇运用。
夏衍同志说得非常通俗,他说:“所谓蒙太奇就是依照情节的发展和观众注意力和关心的程序,把一个个镜头合乎逻辑地、有节奏地连接起来,使观众得到一个明确、生动的印象或感觉,从而使他们正确地了解一件事情发展的一种技巧。
”事实上蒙太奇的效果,简而言之即是中国文字中的“会意”。
当我们在描述一个主题时,我们将一连串相关或不相关的镜头放在一起,让镜头的衔接产生出新的意义,从而产生暗喻的作用。
例如:我们将母亲煮菜、洗衣、带小孩、甚至父亲看报等镜头放在一起,就会给观众一种母亲“忙碌”的感觉。
例如,孤立地看一个摄取了春冰解冻的情景的镜头,如果说它具有某种含义的话,那就是表示:“春天来了!”但当这个镜头在普多夫金的故事片《母亲》里,与开始觉醒的工人第一次在大街上举行革命示威游行的镜头组接在一起时,我们就感受到一种深刻的思想:无产阶段革命运动是一股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战舰波将金号影评
战舰波将金号影评战舰波奖金号由被人称为视觉大师的爱森斯坦创作,以前苏联1905年的水兵起义为原型创作。
由人与蛆,后甲板的悲剧、死者的呼唤、奥德赛阶梯和同舰队相遇五个部分组成。
该影片是默片,没有一句对话。
导演却用丰富的蒙太奇手法和适当的节奏,以及变换的音乐给我们一场震撼人心的视听盛宴。
这部电影虽然没有一句对话,但画面和音乐的配合,仍然让人感到或愤怒或悲伤或激烈的情感体验。
在人与蛆这部分,驱虫的特写,军医的眼镜的特写,水兵们愤怒和躁动不安的全景画面和船医理论的特写画面也不断交替切换,向我们展示了恶心的腐肉,奸诈残忍的军官,努力争取自己合法权益的水兵,字幕偶尔插入其中,我们不吃腐肉,这肉连狗也不吃,这暗示了水兵此时的处境的艰辛和受到非人的待遇。
同时也讽刺船医心灵被黑暗占领,即使眼镜度数在好也什么都看不到,因为和恶心的自己相比,再难看的东西比起来都是好的了。
导演在摔盘子的时候运用重复蒙太奇,将镜头的时间加长,把水兵在洗盘子时看到盘子上的字后的愤怒的表情和动作刻画的生动形象,盘子在手中旋转,最后水兵抬手摔盘子了,此时导演在同一时间,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景别来表现水兵摔得动作和表情,强化和水兵分因受到的压迫后怒不可遏的心情。
在后甲板的悲剧这一部分,导演用了十字架的特写,以此表现除了政府以为,人们还受到教会的压迫。
在死者的呼唤这一部分,瓦库林楚克的遗体被送回了奥德赛港口,音乐开始变得悲壮,人们纷纷来为死去的英雄哀悼哭泣,不同景别、角度和构图的画面不停的切换,全景向我们展示了送葬的队伍的多,近景向我们展示了人们的悲哀。
画面构图也有对称构图、线性构图、框架构图不断的切换,既表现了革命的庄严肃穆的感觉,也使画面多了点生机活力。
然后人们聚集到瓦库林楚克的遗体前。
此时的景别不同的镜头仍在不停切换,不断加入对人们哭泣的特写,老人的哭泣,年轻人的悲哀和愤怒。
中间又插了一个中年男人的笑的特写,在哭与笑的转换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无辜的群众和水兵是悲壮的,而中年男人则是无心的,残酷的。
经典蒙太奇广告案例
经典蒙太奇广告案例交叉蒙太奇经典案例《惊魂记》浴室谋杀片段所运用的蒙太奇手法为交叉蒙太奇,展现的故事画面十分简单。
画面主要展现的是女主角在浴室洗澡的时候,突然看到凶手,然后被凶手刺杀而死的情节。
如此简单的情节,用一个镜头或几个镜头拍摄半分钟到一分钟即可。
然而,希区柯克却在短暂的四十五秒内,使用了二十多个镜头来表现这一情节,可谓是技高一筹。
1、《美国往事》中运用平行蒙太奇。
如影片面条前去营救胖子莫尔,轰鸣着的老式电梯与打手面部特写之间的交叉剪辑,以及以下一系列的镜头之间构成了一个将情绪逐步推向紧张化,营造了扣人心弦的声效与画面的过程。
发出巨大声响的电梯缓慢移动/打手警惕注视的眼睛/电梯渐渐接近目的打手所在的楼层/打举起手枪作势待发/电梯停住,轰鸣声消失,打手靠近门口,枪声响起,打手倒地。
这一组平行式蒙太奇,将具有内在联系的几组镜头有机契合在一起,为观众造就悬念和紧张的情绪,牢牢抓住观众的欣赏心理和审美需求。
2、《教父》洗礼段落,这是电影史的杰作。
交叉蒙太奇、平行蒙太奇并存,迈克尔在教堂为自己的儿子作洗礼的同时和自己对仇人复仇的过程在同一时间发生,剪辑到一起。
血腥和神圣,生命的结束与诞生,不得不说这简直就是神来之笔。
3、《党同伐异》。
平行蒙太奇是把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有关事件、场面连接起来,让它们有条不紊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使剧情得以平行发展,强化观众的悬念心态。
格里菲斯在《党同伐异》里,成功地运用了这种组接方法:一个无辜的工人被误判了死刑,当绞索套在他脖子上时,他的妻子带着州长的赦免令赶到,这就是著名的“最后一分钟营救”。
4、苏联影片《十月》里,有一组隐喻蒙太奇的手法:阿芙乐尔巡洋舰上的大炮开始轰击;冬宫华丽的枝形吊灯在晃动;阿芙乐尔巡洋舰的大炮又一次轰击;冬宫华丽的吊灯轰然落地。
用冬宫华丽的枝形吊灯由晃动而轰然落地。
5、爱森斯坦在其代表作《战舰波将金号》里,在举世闻名的“敖德萨阶梯”那个段落里,成功地运用了杂耍蒙太奇,突出了沙皇军警屠杀包括老弱妇孺在内的和平居民的血腥暴行。
前苏联蒙太奇电影美学流派
前苏联蒙太奇电影美学流派的特点默认分类2007-09-03 15:41:08 阅读1236 评论2 字号:大中小订阅十月革命胜利不久,旧俄国的电影企业即被收归苏维埃政权。
以列宁“在所有的艺术中,对于我们,电影是最重要的”指示为行动纲领,前苏联电影艺术家改革了旧俄国电影以拍无聊的娱乐片为主的制片路线,电影开始担负起宣传、教育和组织人民的责任。
前苏联电影艺术家通过不断的实验和实践,以蒙太奇手段为主,拍摄了反映革命斗争的影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也为世界电影这首交响乐谱写了华丽多彩的乐章。
前苏联蒙太奇电影流派的创立和发展应归功于库里肖夫、维尔托夫、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这四位艺术大师。
库里肖夫(1899—1970)早在1916年进入电影界之初,就开始致力于研究电影艺术的规律。
他在前苏联国立电影学校任教时建立“库里肖夫工作室”,带领学生进行剪辑实验。
1919年《党同伐异》冲破反苏封锁,进入电影学校课堂。
师生们反复观看此片,仔细研究格里菲斯大胆而细腻的剪辑手法,他们甚至重新剪辑影片的片断,观察由此产生的效果,以确定格里菲斯的剪刀舍此取彼的理由。
经过这番努力,库里肖夫和他的学生掌握了这位美国导演的剪辑规律,为日后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库里肖夫在课堂上所用的某些电影片断已成剪辑的经典之作,著名的“库里肖夫效应”就是一个最具代表性的例子。
库里肖夫是一位甘为人梯的良师,他不仅培养了包括普多夫金在内的一批优秀电影人才,还不遗余力地指导过维尔托夫拍摄新闻纪录片。
此外,爱森斯坦也深受其蒙太奇理论的启迪和影响。
库里肖夫的理论著作《电影导演基础》曾是新中国电影工作者和电影院校师生必备的参考书。
维尔托夫(1896-1954)是在领导编辑《十月革命周年纪念》(1918)这部新闻纪录片之后创立“电影眼睛”理论的。
他宣称电影摄影机犹如人的眼睛,它是万能的:“我是一只眼睛,一只机械眼睛……我从时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我协调宇宙中个别的或所有的点,由我主宰他们的立足之地。
蒙太奇的产生及发展
电影蒙太奇的发生与发展从组合技巧到思维方式蒙太奇经历了从发生发展到成熟的历史过程。
严格地说,早期的电影没有蒙太奇剪辑,没有对时空的分解与重新组合。
卢米埃尔的电影实际上只是作为一种新技术的显示和简单的游戏而已。
它用一种非常简单的方法制片,即把摄影机对准一个场景,直到把胶片拍完。
这是一种缺乏蒙太奇构思的自然主义式的纪录。
梅里爱开始把不同场景下拍摄的镜头连接在一起来进行叙事,使电影开始具有“分解与组合”的特征。
显然,他比卢米埃尔前进了一步。
但整场整场的戏都是从一个机位拍摄下来的,镜头的连接也是一种最简单的连接。
与此同时,美国导演鲍特和格里菲斯也在寻找电影独特的结构方式。
1902 年鲍特利用旧片库里的一些反映消防队员生活的影片素材,又用演员扮演的方法在摄影棚里补拍了抢救母亲和孩子的画面,然后把素材片和补拍片恰当地剪接起来,构成《一个美国消防队员的生活》。
鲍特的这一尝试比卢米埃尔和梅里爱都前进了一大步,它探索了电影获得时空自由的可能性。
在鲍特的基础上,格里菲斯成为电影史上第一个自觉地使用“蒙太奇”的人。
在《道利冒险记》(1908 年) 中,格里菲斯创造了“闪回”的手法;在《凄凉的别墅》(1909 年) 中,他首次应用平行蒙太奇,创造了著名的“最后一分钟营救”手法;在《雷梦娜》(1910 年) 中,他创造了大远景;在《龙尔达牧师》(1911 年) 中,他用了极近的近景,并且发展了交替切入的技巧;在《屠杀》(1912 年) 中,他首次应用了移动摄影。
尽管格里菲斯有着上述一系列创造,并在《一个国家的诞生》(1915 年) 和《党同伐异》(1916 年) 这两部杰作中,把他所创造的新技巧应用得非常纯熟,但却从来没有把他的蒙太奇方法条理化。
他似乎主要是凭直觉和一种不能言传的对电影手段的热爱来从事创作,他从未表示过他意识到这些原则的存在。
他认为蒙太奇只是生动地表现戏剧故事的最有力的助手,把蒙太奇仅仅作为一种技巧手段加以运用,从本质上说,他还没有理解蒙太奇的基本性质和它的全部潜力。
影视美学作业
从《战舰波将金号》中看“蒙太奇”手法摘要:在《战舰波将金号》中,影片是通过五个部分来完成的,结构形式本身是按照希腊悲剧的“黄金分割率”的格式来组织进行的,即2:3的比例。
战舰波将金号》中石狮子的睡、蹲、站三个特写镜头的运用,被专家视为“理性蒙太奇”的代表。
关键词:《战舰波将金号》爱森斯坦杂耍蒙太奇理性蒙太奇前序“蒙太奇”(montage)一词源自法文建筑学中一个名词,意谓装配、构成。
20世纪20年代被引进至电影中来,意指根据主题的需要、情节的发展,将所需要表达的内容分解为不同的段落蒙太奇一般包括画面剪辑和画面合成两方面,画面剪辑:由许多画面或图样并列或叠化而成的一个统一图画作品,画面合成:制作这种组合方式的艺术或过程。
电影将一系列在不同地点,从不同距离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摄的镜头排列组合起来,叙述情节,刻画人物。
当不同的镜头组接在一起时,往往会产生各个镜头单独存在时所不具有的含义。
例如卓别林把工人群众赶进厂门的镜头,与被驱赶的羊群的镜头衔接在一起;普多夫金把春天冰河融化的镜头,与工人示威游行的镜头衔接在一起,就使原来的镜头表现出新的含义。
爱森斯坦认为,将对列镜头衔接在一起时,其效果“不是两数之和,而是两数之积”。
凭借蒙太奇的作用,电影享有时空的极大自由,甚至可以构成与实际生活中的时间空间并不一致的电影时间和电影空间。
蒙太奇可以产生演员动作和摄影机动作之外的第三种动作,从而影响影片的节奏。
早在电影问世不久,美国导演,特别是格里菲斯,就注意到了电影蒙太奇的作用。
后来的苏联导演库里肖夫、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等相继探讨并总结了蒙太奇的规律与理论,形成了蒙太奇学派,他们的有关著作对电影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蒙太奇的功能主要有:* 通过镜头、场面、段落的分切与组接,对素材进行选择和取舍,以使表现内容主次分明,达到高度的概括和集中。
* 引导观众的注意力,激发观众的联想。
每个镜头虽然只表现一定的内容,但组接一定顺序的镜头,能够规范和引导观众的情绪和心理,启迪观众思考。
“蒙太奇”的名词解释
“蒙太奇”的名词解释
蒙太奇(英文:montage)是一种影视艺术技巧,是通过将多个片段、画面、或图像快速剪辑、组合在一起来传达特定的信息、情感或观点的一种手法。
蒙太奇在电影、电视、广告等影像媒体中广泛应用,也可用于静态图像的处理。
蒙太奇的目的是通过特定的组合方式来创造出新的意义和效果,远超过每个单独元素本身所能表现的内容。
通过快速剪辑和连续变换画面,蒙太奇可以产生戏剧性、冲击性或感情共鸣。
这种技巧最早由俄国导演谢尔盖·爱森斯坦(Sergei Eisenstein)在他的电影中使用,尤其在其代表作《战舰波将金号》(Battleship Potemkin)中展现出色。
爱森斯坦将不同的镜头、角度和图像剪辑在一起,创造出强烈的视觉效果和情感共鸣,使得观众产生更加深刻的感受和理解。
蒙太奇是一种富有创造性和艺术性的影视手法,它通过快速而有序地组合影像,来达到传达特定信息、表现情感或强调主题的目的。
这种技巧常常在电影中被用于表现梦境、回忆、快速过场以及诸如战斗、动作场面等的处理,以增加影片的观赏性和表现力。
爱森斯坦蒙太奇理论
爱森斯坦蒙太奇理论爱森斯坦蒙太奇理论又称为苏维埃蒙太奇理论。
什么是苏维埃蒙太奇理论?苏联蒙太奇理论是一种电影理论,由谢尔盖-爱森斯坦提出。
它是围绕着一种使用并置来创造意义的编辑技术,它可以用于电影或文学。
这一理论背后的想法是,如果两幅图像被放在屏幕上,而没有解释它们之间的联系,观众就会自己编造它们之间发生的故事并填补空白。
➢谢尔盖-爱森斯坦是谁?谢尔盖-爱森斯坦是一位苏联电影人,他因在电影《战舰波坦金号》中的创新风格和主题装置而最为著名。
他还导演了《十月》、《震撼世界的十天》、《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伊凡雷帝》第一部和第二部,以及其他许多影片。
他的作品被电影人和评论家称赞为电影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
他被广泛认为是历史上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电影人之一。
他开创了许多现代电影制作中常见的技术,如蒙太奇剪辑和特写镜头。
他的电影经常以革命为主题,有人说他这样做是为了表达他对俄国1917年革命的感受。
他的第一部开创性作品《战舰波坦金号》(1925年),通常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电影之一。
它讲述了一群水手在一艘名为"波坦金号"的战舰上对他们残酷的船长发动叛变的故事。
这部电影的剪辑风格--使用特写镜头、蒙太奇和其他技术--对电影制作进行了革命,并影响了许多导演,包括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乔治-卢卡斯、让-吕克-戈达尔、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和斯坦利-库布里克。
➢谢尔盖-爱森斯坦蒙太奇电影蒙太奇这个词是电影中最重要的技术术语之一。
它可以被定义为一种"将单个图像并列以创造新的意义的电影技术"。
这个词来自谢尔盖-爱森斯坦,他在描述他对《波坦金》(1925)的剪辑过程时首次使用了这个词。
在这部电影中,谢尔盖-爱森斯坦将蒙太奇作为一种技术,在观众中创造一种情感反应。
蒙太奇是一系列被剪辑在一起的短镜头,以显示一个事件如何引出另一个事件,以及这个事件如何影响或改变人们的生活。
例如,在《波坦金号战舰》的开头,有一个水手用手拿着地上的碗喝汤的镜头。
战舰波将金号影评
【战舰波将金号(Bronenosets Potyomkin)】是苏联导演爱森斯坦(Sergei M. Eisenstein)1925年拍摄的电影,讲述了一个无产阶级反抗残暴统治的革命故事。
战舰波将金号上的军官企图残杀不满吃生了蛆的肉的水手,水手们在千钧一发之际起来反抗,将军官们推入海中。
混乱时,发起暴动的水手被一个军官射杀,他的遗体被送往了岸上,引起了人民的强烈愤怒。
于是一场更大的革命开始蠢蠢欲动了。
电影被铭记今日的原因是导演爱森斯坦开创了蒙太奇拍摄手法。
电影中猪肉上蛆的镜头,将士们仰头望去的桅杆,沉睡后觉醒的石狮子,敖德萨阶梯等镜头引发了电影拍摄的革命。
从此人们发现两个看似不相干的镜头放在一起却能被人们的大脑串联起来,并被赋予新的含义。
比如第一个镜头是正在仰望的水手,第二个镜头是桅杆,我们自然地想到他们是在仰望桅杆。
一个看到牺牲水手后愤怒人民的远景镜头与他们握紧拳头的特写连接起来,在我们看来也非常自然。
平行蒙太奇是爱森斯坦经常使用的手法,比如军舰上发生暴动后,正在下楼梯的水手和人们在船舱内扭打在一起的镜头穿插出现;在港口人们发表演说的镜头与不断聚集的人群、集结起来的水手的镜头同时交叉展现,这些都是用同一时间,不同空间发生事情的平行展现来叙述故事。
电影中出现敖德萨阶梯上的屠杀镜头是电影史中的经典镜头。
电影中一字型整齐排列的军队手持步枪从台阶的最上端走向下方的人民,对他们疯狂地开枪。
在奔跑的人群中一个孩子和他的母亲失散。
孩子中枪摔倒在地,并被躲闪的人群踩踏。
女人重回孩子的身边抱着重伤的他走向军队,音乐停止。
女人冲着军队喊,我的孩子重伤,需要救治。
军队的枪对准这对母子,刺刀向前伸着,枪响,抱着孩子的女人应声倒下。
人们听见枪响四散逃走,躲避子弹。
身着黑衣推着婴儿车的年轻母亲被枪声吓得僵直在台阶上。
一颗子弹射中了她的腹部,她手捂着伤口,指缝中渗出血迹。
最终她倒在自己哭喊的孩子面前。
婴儿车缓缓滑下躺满了尸体台阶,翻到在地。
蒙太奇艺术表现手法优质内容
高级培训
37
长镜头与长镜头理论
长镜头的含义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考察:
1.从镜头拍摄的时间来看,长镜头拍摄
的时间比较长,一般都在30秒以上,有的长
达10分钟。用一个较长时间的镜头对一个场面
进行连续地拍摄。既可以固定机位长时间拍
摄、记录(如同早期电影一样),这就是
“固定长镜头”;也可以移动摄影机(推拉
摇移跟)长时间拍摄,这就是所谓的“运动
⑵ 屠宰场。拿着刀的手从画面的上部切下来。(特写)
⑶ (全景)一千五百个工人从坡路上跑下来。
⑷ 五十个人从地上站起来,高举双手。
⑸ 士兵的脸,端着枪瞄准。
⑹ 一头公牛全身颤抖,终于倒了下去。
⑺ (特写)即将死去的公牛的蹄子。
⑻ (特写)枪的扳机。
⑼ 屠宰场。公牛的头被一条细绳子捆在屠宰架上。
⑽ 一千个工人向前冲。
前苏联电影学派把格里菲斯的蒙太奇技法,发展成为完整的蒙太奇 理论。其中最核心的问题也就是通过镜头的剪辑,产生“一种新的概 念”、“一种新的品质”。
高级培训
29
蒙太奇的作用
三、创造电影时空 蒙太奇剪辑使电影获得了表现时空的高度自由。早期
的电影只是机械地记录现实或原封不动地重现舞台艺术, 当时的银幕时空和现实的时空是等同的。
手枪特写
惊恐的脸
微笑的脸
高级培训
2
蒙太奇的概念
蒙太奇 ——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的译音。
它原是建筑学中的一个名词,意思是把各种 不同的材料根据一个总的设计进行处理、安 装,最后构成一个整体。
高级培训
3
蒙太奇的概念
我国《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说:“蒙 太奇为电影用语,有剪辑和组合的意思。是 电影导演重要表现方法之一。为表现影片的 主题思想,把许多镜头组织起来,使构成一 部前后连贯,首尾完整的电影。”
战舰波将金号-电影赏析
杂耍蒙太奇是说把任意选择的、独立的杂耍表演自 由地拼接成蒙太奇,通过合成给观众一种心理上 和视觉上的冲击。
爱森斯坦
1898年1月22日生于里加,1948 年2月11日卒于莫斯科。苏联电影 导演,电影艺术理论家、教育家。 俄罗斯联邦共和国功勋艺术家, 艺术学博士、教授。 1922年,在 《左翼艺术战线》杂志上发表了第 一篇纲领性的美学宣言《杂耍蒙太 奇》,引起了长期的争论,并对整 个电影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蒙太奇”(montage)一词源自法文建筑 学中的一个名词,意谓装配、构成。20世纪20年 代被引进至电影中来,意指根据主题的需要、情 节的发展,将所要表达的内容分解为不同的段落、 场面、镜头,然后再将它们合符逻辑地加以重新 组合,形成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说穿了,蒙太 奇是在移动摄影和剪辑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是电 影、电视剧等影视作品所不可或缺的一种富有个 性的叙事方法。
情节简介:
影片由五大部分构成。
一、“人与蛆”。 描写战舰上水兵的艰苦生活和所受的非人待遇。生蛔 虫的牛肉使士兵群情激愤,成为起义的导火索。 二、“后甲板上的悲剧”。表现起义的水兵受到军官的镇压。指挥官下 令枪杀叛乱者,神甫来祈祷。行刑队拒绝开枪。起义者拿起武器,把 军官和军医丢人大海。起义带头人、中士华库林楚克被大副打伤,坠 海牺牲。 三、“死者激发人们”。表现敖德萨革命群众看到用汽艇载到岸上的华 库林楚克的尸体,义愤填膺,纷纷声援起义水兵。 四、“敖德萨阶梯”。表现人群在石阶上向水兵致意,沙皇军队赶来向 手无寸铁的市民开枪射击,血肉横飞,舰上水兵向总参谋部开炮,轰 毁正门。 五、“同舰队相遇”。表现远处驶来海军舰队水兵们作好战斗准备。沙 皇海军舰队的士兵拒绝向自己的兄弟开炮,波将金号战舰上红旗飘扬, 驶向大海……
蒙太奇创作内外:谢尔盖·爱森斯坦的有机电影学说与电影修辞学
RESEARCH ON DIRECTORS导演研究谢尔盖·爱森斯坦在电影史上以一系列丰富复杂的蒙太奇理论著称,同时他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电影创作者,留下了《战舰波将金号》(1925)、《罢工》(1925)、《墨西哥万岁!》(1979)、《伊凡雷帝》(1944)等经典之作。
爱森斯坦的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都围绕着电影的形式与统一性展开,他利用自己的蒙太奇思维将电影的机器论与艺术论相结合,阐发了富有建设性的艺术有机体理论。
一、不同蒙太奇范畴与辩证理性结构的形成20世纪20年代,爱森斯坦与普多夫金、库里肖夫等学者一起创建了苏联蒙太奇学派,在将电影作为艺术的前提下讨论了电影为何能被称为艺术的问题。
在几乎没有前人理论的情况下,爱森斯坦广泛地参考了大量俄国诗歌、象征性戏剧、抽象绘画、象形文字等方面的资料,触类旁通,富有预见性与开创性地提出了蒙太奇的存在及其基本结构。
在爱森斯坦看来,不同电影形式中的蒙太奇有其特定的含义,单一视点、多视点与有声电影中蒙太奇的基本作用于结构都是不同的。
首先,在多视点的叙述或带剪辑性的画面中,事物的形象往往是通过一系列图像表现出来的,此时起到形象概括作用的蒙太奇结构是最为常见的,也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指的蒙太奇。
早期电影研究者公认镜头间的连结是电影进行表意的重要的手段,但对基本构成的理解各不相同:爱因汉姆与明斯特伯格等形式主义、心理学与美学研究者认为它们是原始素材在人们的心理中进行“原始综合”并被接受的过程,克拉考尔等现实主义理论家则坚持电影的主要功能是忠实记录事物而非对事物形态进行转换,电影应该在形式上或构成上写实地对其意象进行描绘。
即使是在蒙太奇派内部,对蒙太奇构成的理解也存在很大的分歧:普多夫金强调蒙太奇就是一系列叙事元素的叠加,造成的最终效果是叙事目的的达成;库里肖夫以著名的实验证明镜头之间的组接可创造出不同的审美含义,因此蒙太奇可以表达作者的态度并启发观众的感受;然而,爱森斯坦认为蒙太奇的真正本质是一种“整体的、总的、起联结作用的东西”,也就是能将两个独立镜头连结起来使其产生新的意义的“碰撞和冲突”[1],他不仅仅把蒙太奇作为一种可以产生新意义的叙事手段,更注重其中通过冲突和碰撞产生的隐喻和修辞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蒙太奇源自法语,意思是构成、装配。
是电影创作的主要叙述手段和表现手段之一。
《战舰波将金号》是拍摄于1925年的一部无声影片,以1905年苏联水兵起义的事件为创作原型。
共五个部分:
一人与蛆,二后甲板的悲剧,三死者的呼唤,四奥德萨阶梯,五同舰队相遇。
听到爱森斯坦我们就会想到蒙太奇,想到奥德萨阶梯,一部电影专业学生必修的影片拥有怎么样的魔力?怀着对大师的崇敬,对《战舰波将金号》的好奇看的影片。
既然是蒙太奇理论的代表,我就不得不把关注的焦点都放在本片蒙太奇运用上。
看到《战舰波将金号》,之前就已经看过的“奥德萨阶梯”就马上出现在脑子里,画面还清晰记得,这大概就是虽然是在电影艺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战舰波将金号》这部电影依然
有那么高的评价的原因吧。
本片中最经典的蒙太奇运用段落应数赫赫有名的“奥德萨阶梯”了,短短的六分钟屠杀,却有一百多个镜头组接而成。
导演运用整齐武装的军队从阶梯走下的镜头与人们惊慌逃跑镜头的不断切换,加强了画面的紧张感和屠杀的严酷,刺激观众的视觉加剧矛盾冲突,加深印象。
所以虽然手无寸铁的群众逃生的镜头都是一闪既过的,但我们依然能清晰的记得高位截肢的残疾人,手牵孩子的妇女,皱纹深刻的老人,惊慌失措的少女等等无法忘记。
士兵扫射的镜头与一个个受害者到下的镜头的相互切换,让我们充分认识到了沙皇的残暴。
满脸鲜血的老奶奶,怀抱奄奄一息儿子的妇女,用劲拖拽老伴儿尸体的老人……最突出的是婴儿车的滑落镜头的插入,使画面更具有吸引力,抓住了观众的眼球。
把“杂耍蒙太奇”发挥到了极至。
在矛盾冲突达到顶峰的时候,事情出现转折,波将金号向敌军指挥部开炮了。
此时导演运用了三头石狮子的镜头顺次快速切换“睡着的石狮”、“惊醒的石狮”、“站起来的石狮”,巧妙的比喻了战舰波将金号和人民的觉醒和奋争。
其实之前还有一些象征蒙太奇:
战舰法医的加鼻眼镜两次出现的喜剧对比暗示两种力量的结果;歌剧院顶小天使倒塌的镜头,也寓意着沙皇统治的破灭。
我认为它们也和觉醒的狮子一样贯穿
了爱xx“理性xx”的思想。
通过镜头、场面、段落的分切与组接,使电影的表现内容高度的集中与概括,比如一个后甲板的悲剧一场,一场水兵的暴动,通过剪接只保留重要的一部分镜头,短短的十几分钟就概括了一场叛乱。
当染还有拉长镜头,以起到多方面多角度分析人物内心作用。
在第一部分出现愤怒的士兵摔盘子的一组蒙太奇组接,就是把一个简单的动作分成十一个镜头。
从不同的方面表现了士兵的愤怒,暗示后甲板起义的必然。
十九世纪二十年代起苏联电影学派,开始着力研究蒙太奇,大量的蒙太奇理论诞生。
作为蒙太奇研究集大成者的爱森斯坦在1925已能相当娴熟的操作蒙太奇艺术了,所以不可避免的《战舰波将金号》成为蒙太奇理论最成功的实验。
如今成为我们学习蒙太奇理论的教科书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浅析爱森斯坦《战舰波将金号》中蒙太奇的运用
苏联蒙太奇学派,是20年代欧洲先锋主义电影运动中涌现出来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电影学派。
我们至今在电影理论中所熟悉的“库里肖夫实验”,“电影眼睛派”,“奇异演员养成所”,“理性蒙太奇”,“联想蒙太奇”等都出自于苏联蒙太奇学派。
在其理论引导下著名的作品有《战舰波将金号》,《罢工》,《母亲》,《圣彼得堡的末日》等等,其中以《战舰波将金号》最为出名,直到在1958年布鲁塞尔国际电影节上,《战舰波将金号》还被评为电影问世以来12部最佳影片之首。
爱森斯坦是苏联蒙太奇学派的代表人之一,他以“杂耍蒙太奇”“理性蒙太奇”等理论被我们熟知。
首先我认为想要认识清楚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就得把它和现今阶段各式各样的蒙太奇进行区分。
电影发展到现阶段,蒙太奇种类层数不穷,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积累蒙太奇,叫板试蒙太奇,夹叙夹议式蒙太奇等等;现在的蒙太奇,是十分表意的,就是表现的很明白,大家有个公认的标准去理解什么是“平行”什么是“交叉”什么是“积累”什么是“反复”什么是“叫
板”等,所以一目了然。
但是在当时,电影刚刚发展起来,我们如果用现在的理解去认识“杂耍”“理性”,是不清楚的,至少是不能全面的。
或许在所谓的“杂耍”蒙太奇中我们能看到平行蒙太奇的影子,而在所谓的“理性”中,我们又看到了象征蒙太奇,因此当时,我觉得那是没有明显界限的,是和今天蒙太奇理论有着很打区别的。
爱森斯坦谈到杂耍蒙太奇时曾说过,“它不是静止地“反映”一个事件,不是使活动的一切可能性处于这一事情的合乎逻辑的表现的限度以内,而是跃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把任意选择的那些独立的的杂耍表演自由地组成蒙太奇,也就是说,一切都从某些最后的主题效果的立场出发来进行合成,这就是杂耍蒙太奇。
”在他的蒙太奇思想里,两个镜头相接,不是两个数字之和,而是两个数字之积。
那么回归影片,从《战舰波将金号》中间可以清楚的看到他的蒙太奇思维。
影片是通过五个部分来完成的,结构形式本身是按照希腊悲剧的“黄金分割率”的格式来组织进行的,即2:3的比例。
爱森斯坦认为,这样的安排是符合观众情绪起伏的节奏要求的。
因此我们在观看这五部分的时候,基本可以看出每个段落的起承转合,并且可以感受比例十分精确。
“敖德萨阶梯”是经典段落,在这段中间,可以清晰看到杂耍蒙太奇的效果。
这段落中,几个比较关键的人物的刻画相信大家不会忘记,第一个就是死去小孩的妈妈。
当妈妈发现身后的孩子被射倒,导演4次在孩子被踩,母亲张大嘴吃惊的镜头进行交叉剪辑,仅仅几步路的距离,导演在第五次切到妈妈身上才让妈妈走到孩子身边。
这样快频率的交叉剪辑,增加了镜头的表现力,可以看出,导演在选择踩孩子的镜头上也是加以选择的,先是绕过孩子,在是从腿间经过,最后将孩子替翻了个面,从肚子上踩过,配上音乐,层层递进,镜头的组接再不是叙事那么简单,情绪,气氛,都得以表现,这也就是为什么爱森斯坦说,2个镜头相接,得出的不是其和,而是其乘积。
平行蒙太奇在当时并没有列举出,但在这段中也有表现,因此这也是涵盖于“杂耍蒙太奇”之中的,女传教士在整个片段中则是另外一条线索,从开始不久鼓动人们去说服屠杀者,到前进,到周围人被射杀,到最后自己被砍死,是伴随整个片段而发生的,其与母子被枪杀,婴儿车滑落平行发生,相互形成内在联系,从而凸显沙
俄的残忍。
最后以女教士被砍死的镜头结束,强调画面冲击力。
另一条线则是婴儿车的滚动,在下滚过程中,不断切人物特写,眼镜男,女教士,婴儿,可以看出爱森斯坦对蒙太奇理解的十分清楚,因为这些特写镜头单个来看,是完全没有意义的,或许眼镜男所看到的根本不是孩子的车在滑动,但是情绪配合了,画面配合了,交叉剪辑的帮助下,整体感觉就出来了。
另外,为什么婴儿的母亲到了阶梯那不抱起孩子跑,而是站那护着孩子等死?逻辑上我个人觉得是行不通的,因此我觉得这应该是导演的安排,一个是为了告诉观众提醒观众注意,“这是我的又一条线索”,其次,相比于逃跑过程中被射死,车在自动滚落,不如设置成现在这样,母亲为保护孩子而死,然后车滑落更有戏剧冲突,我们可以把这个也理解为单镜头内的杂耍蒙太奇。
与之类似的还有红旗的人工染色等,都应该是出自导演的悉心安排。
整个段落只有7分钟,镜头数却高达155个,平均1分钟就有22个镜头,每个镜头时长不到3秒钟。
正因为如此快频率的切换,加上景别的变化,和机位的变化,才能让短时间无限扩展却让观众毫不觉察。
关于“理性蒙太奇”,是爱森斯坦在20年代末期提出来的。
他主张在电影中通过画面内部的造型安排,使观众将一定的视觉形象变成一种理性的认识。
将镜头作为某种符号或象形文字,而当把他们组合时便产生某种概念,从而代替艺术形象。
用现在的蒙太奇思维来看的话,我们可以把它近似于联想蒙太奇,象征蒙太奇等。
看似不相干的镜头放在一起却能被人们的大脑串联起来,并被赋予新的含义,而前提则是导演与观众意愿实现了某种结合或共鸣。
《战舰波将金号》中石狮子的睡、蹲、站三个特写镜头的蒙太奇,,为人称颂。
原因在于观众理解了导演插入石狮子的用意,象征着沉睡猛醒乃至抗争,文学语言运用的象征隐喻在此得以延续,令电影史家们津津乐道。
又比如黑白片中唯一一处色彩的红旗,无疑表现人民对这场战争的信心,和战争结果的必然胜利。
片中还多处用到人物面部表情特写,多处沙俄军官的特写,和特写下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化,都传达了一种残忍奸诈惹人恨的情感。
在第二章节中,21分钟左右传教士敲十字架的镜头,头发的飘动,演员的眼神,动作,到摄影机的角度和景别控制,呈现的总体感觉都有别于导演本身趋向的现实主义,有些神化的感觉,相信这里导演有所隐喻的是旧制度中的宗教问题。
然而就是这样将一个个镜头赋予潜台词,那么才会有我们今天的冰河解冻意味着春天到来,象征着美
好幸福等等。
因此我认为这应该是电影蒙太奇语言中象征,联想,隐喻,省略等手法的开山鼻祖。
但是爱森斯坦过分依赖于蒙太奇理论,在这种不完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从片中也能看到其不少缺陷,例如对蒙太奇效果的过分夸大,从而否定了一些影视中的重要元素,好比演员的表演,剧本的创作等。
而他过分强调镜头之间的冲突,从而忽视了单镜头内部的空间表现力,使得镜头内部的画面是一种平面的,信息单一的,甚至很多镜头之间有着强制性关系,给我们感觉是为了表现而表现。
当然在当时这些都只是尝试,电影正是这些前辈们在不断尝试中才得以完善,因此我们除了学习以外,更应该向他们表示由衷的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