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稠油出砂油藏活性水驱试验研究

合集下载

二甲醚水驱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实验

二甲醚水驱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实验

㊀㊀收稿日期:20220723;改回日期:20230425㊀㊀基金项目:大港油田科技攻关项目 CO 2对原油高压物性影响测试及物模驱油试验分析 (DGYT -2019-CL -515)㊀㊀作者简介:张亮(1983 ),男,副教授㊁硕士生导师,2006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2011年毕业于该校石油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主要从事提高采收率与非常规油气开采㊁新能源开发与CO 2资源化利用㊁井筒流动安全及地面配套工艺研究㊂DOI :10.3969/j.issn.1006-6535.2023.03.012二甲醚水驱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实验张㊀亮1,2,魏虎超3,张向峰4,史振鹏5,赵泽宗6,王晓燕7,章㊀杨7,杨红斌1,2(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㊀青岛㊀266580;2.非常规油气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㊀青岛㊀266580;3.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新疆㊀乌鲁木齐㊀830011;4.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山东㊀东营㊀257000;5.中国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㊀100029;6.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河南㊀濮阳㊀457001;7.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分公司,天津㊀300270)摘要:为研究二甲醚(DME )在稠油油藏开发中的增产机理,揭示其在油水两相中的传质规律及对稠油的溶胀降黏效果,选取大港油田某区块稠油油样,开展高温高压条件下PVT 和填砂管驱替实验㊂结果表明:DME 是一种良好的稠油降黏剂,易溶解于水,更易溶解于原油,在油水两相中具有较强的扩散作用;水可作为载体将DME 注入地下,并可通过添加乙醇或乙二醇来提高DME 的携带量;对于黏度较低的稠油,可在水驱基础上开展DME 水驱,增油效果显著,对于黏度较高无法形成有效驱替的稠油,可考虑采用水或CO 2作为载体进行DME 吞吐㊂研究结果对DME 在稠油开采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㊂关键词:二甲醚;稠油;溶胀降黏;溶解扩散;分配系数;开采机理;提高采收率中图分类号:TE345㊀㊀文献标识码:A ㊀㊀文章编号:1006-6535(2023)03-0097-09Experiment of DME Water Flooding Enhanced Recovery of Heavy Oil ReservoirsZhang Liang 1,2,Wei Huchao 3,Zhang Xiangfeng 4,Shi Zhenpeng 5,Zhao Zezong 6,Wang Xiaoyan 7,Zhang Yang 7,Yang Hongbin 1,2(1.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 ),Qingdao ,Shandong 266580,China ;2.Key Laboratory of Un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Development ,Ministry of Education ,Qingdao ,Shandong 266580,China ;3.Sinopec Northwest Oilfield Company ,Urumqi ,Xinjiang 830011,China ;4.Sinopec Shengli Oilfield Company ,Dongying ,Shandong 257000,China ;5.Sinopec Engineering (Group )Co.,Ltd.,Beijing 100029,China ;6.Sinopec Zhongyuan Oilfield Company ,Puyang ,Henan 457001,China ;7.PetroChina Dagang Oilfield Company ,Tianjin 300270,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study the stimulation mechanism of dimethyl ether (DME )in the development of heavy oilreservoir ,reveal its mass transfer law in both oil and water phases and its swelling and viscosity reduction effect onheavy oil ,a heavy oil sample from a certain block in Dagang Oilfield was selected to carry out PVT and sand -packed tube displacement experiments under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conditions.The results show that DME is a good viscosity reducer for heavy oil ,easily dissolved in water and more easily dissolved in crude oil ,andhas strong diffusion effect in both oil and water phases ;the water can be used as a carrier to inject DME into the subsurface ,and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DME can be increased by adding ethanol or ethylene glycol ;for heavy oil with low viscosity ,the DME water flooding can be carried out on the basis of water flooding ,with significant oil in-crease effect ,while for heavy oil with high viscosity that cannot form effective drive For heavy oil with high viscosity that cannot form effective displacement ,the water or CO 2can be considered as a carrier for DME huff -n -puff.The study result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DME in the production of heavy oil.Key words :DME ;heavy oil ;swelling and viscosity reduction ;dissolution and diffusion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production mechanism ;enhanced recovery㊀98㊀特种油气藏第30卷㊀0㊀引㊀言二甲醚增强水驱(DEW)技术首次将二甲醚(DME)作为一种新型水溶性溶剂用于油田开发[1]㊂DME 可混溶于大多数极性㊁非极性有机溶剂,也可加入少量助剂混溶于水[2-8]㊂近年来,国内外开展了关于稀油油藏DME 驱油的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㊂高压物性方面,Chernetsky 等[1]开展了DME -轻质油PVT 实验,研究了DME 与盐水㊁原油混合后的相态变化及其在轻质油与盐水中的分配;Ratnakar 等[9-11]利用Peng -Robinson 状态方程和Huron -Vidal 混合规则对DME -轻质油-水/盐水三相混合物的相态进行了模拟研究,发现DME 倾向溶解于油相,其在油水两相间的分配系数随盐度的增加而增大;Haddadnia 等[12]通过实验分别测定了DME㊁丙烷㊁丁烷与重质沥青混合后的高压物性,结果显示,DME 具有更大的溶解度和较强的降黏能力,在溶剂辅助开采工艺中具有替代LPG(液化石油气)的潜力㊂驱油机理方面,Cha-hardowli 等[13]通过渗吸实验发现,溶有DME 的地层水具有良好的渗吸驱油作用,二甲醚-聚合物溶液(DMEP)驱比二甲醚-盐溶液(DMEB)驱效率更高;Javanmard 等[14]采用致密油岩心开展了DME 盐水驱替实验,发现DME 的主要增产机理是快速渗透及残余油溶胀,且不会伤害储层;Groot 等[15]建立了DEW 油藏数值模拟模型,开展了DME 驱油效果敏感性分析,发现DME 段塞尺寸㊁地层水矿化度和井距等参数是影响采收率的主要因素㊂但DME 在稠油油藏的应用与研究鲜见报道㊂因此,选取大港油田某区块稠油油样,开展高温高压条件下PVT 和填砂管驱替实验,揭示DME 在稠油油藏油水两相中的传质规律,以及对稠油的溶胀降黏效果㊂研究成果对于稠油开采工艺改进和节能减排具有一定参考价值㊂1㊀实验设备及方法1.1㊀实验设备采用高温高压PVT 实验装置和填砂管驱替实验装置分别进行DME -稠油-水混合体系高压物性测定和DME 水驱实验㊂不同DME 含量的原油黏度测量方法:利用中间容器从PVT 筒保压取出不同DME 溶解量的原油混合体系,设置恒定流速进行驱替㊂通过压力传感器记录前后两端压力变化,当两端压差稳定后,根据细管两端流动压差,利用流体力学方程求取测试流体黏度[16-23]:μ=Δp πd 4128QL,(Re <100,层流)(1)式中:μ为流体黏度,Pa ㊃s;Δp 为细管前后端压差,Pa;d 为细管内径,m;L 为细管长度,m;Q 为流量,m 3/s;Re 为雷诺数㊂1.2㊀实验材料实验材料主要包括大港油田某区块的脱水稠油(常压㊁50.0ħ下,原油密度为0.9737g /cm 3,黏度为5975.0mPa㊃s)㊁煤油㊁蒸馏水㊁NaCl㊁乙醇㊁乙二醇㊁纯度为99%DME(烟台得一气体有限公司提供)㊁聚合物(聚丙烯酰胺,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ˑ104)㊂1.3㊀实验步骤(1)DME 密度测定:①检查PVT 实验装置密封性;②垂直放置PVT 筒,将筒内活塞退至底部,抽真空,注入一定量的DME;③将PVT 筒加热至参考温度(第1次参考温度为参考文献[24]的温度,第2次为计算得出的温度),推动活塞,提高PVT 筒压力至参考压力(第1次参考压力为参考文献[24]的压力,第2次为计算得出的压力),根据参考条件下DME 密度,计算出PVT 筒内DME 质量;④改变温度㊁压力条件,记录PVT 筒内体积,计算DME 在不同条件下的密度[24-25]㊂(2)DME 在水中溶解度测定:①检查PVT 实验装置密封性;②垂直放置PVT 筒,将筒内活塞退至底部,加入一定量水,抽真空,并加热至设定温度;③向PVT 筒中注入一定量DME,推动活塞,减小筒内体积,记录筒内压力-体积关系;④向PVT 筒中反复加入5~7次DME,重复步骤③;⑤结束实验,绘制DME 溶解量与泡点压力关系曲线㊂(3)DME 在水中扩散系数测定:①检查PVT实验装置密封性;②垂直放置PVT 筒,将筒内活塞退至底部,加入一定量蒸馏水,抽真空,并加热至设定温度;③向PVT 筒中注入一定量DME,关闭阀门并快速推动活塞至设定压力,记录筒内压降过程;④结束实验,根据压降与扩散系数关系方程[26-27],㊀第3期张㊀亮等:二甲醚水驱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实验99㊀㊀计算不同条件下DME 在水中的扩散系数㊂(4)DME 在稠油中溶胀降黏参数测定:与DME 在水中溶解度测定方法类似,区别在于在PVT 筒中注入的是稠油,但在第③步结束时,还需在油藏压力条件下取油样,采用高压盘管测定原油黏度㊂DME 黏度小,采用盘管测试黏度误差较大,因此,采用Yaws 模型[28]计算DME 的液相黏度㊂(5)DME 在稠油中扩散系数测定:与DME 在水中扩散系数测定方法类似,区别在于在PVT 筒中注入的是稠油㊂(6)DME 水驱提高采收率实验:①连接驱替实验装置并检查密封性;②填砂管填砂,抽真空饱和水,测孔隙度和渗透率;③向填砂管饱和稠油,在油藏温度压力下老化12h;④开泵以0.2mL /min的速度先后进行水驱㊁DME 水驱或聚合物驱,记录产油量㊁产水量和驱替压差;⑤结束实验,计算不同驱替方式采收率㊂1.4㊀实验方案参考油样油藏条件(温度为56.6ħ,压力为12.22MPa),考虑DME 易发生相态变化,采用测泡点压力拐点的方式来测定气态DME 在油水中的溶解度,高压液态DME 在油水中的溶解度采用流体相态软件进行拟合预测㊂此外,由于稠油油样的黏度较高,地层渗透率较小(120mD),填砂管内难以形成有效驱替,因此,将稠油与煤油按照质量比9ʒ1比例混合降黏后再进行驱替实验,混合后稠油黏度为750mPa㊃s㊂具体实验方案见表1㊂表1㊀DME -稠油-水高压物性实验方案2㊀实验结果及分析2.1㊀DME 的基本物性DME 的饱和蒸气压㊁黏度及密度曲线如图1所示㊂由图1可知:DME 的临界温度为127.2临界压力为5.40MPa,气态DME 饱和蒸气压较低,增压后易液化㊂DME 的液相黏度随压力升高和温度降低呈线性增加,当压力为5.00~50.00MPa㊁温度为0.0~80.0ħ时,DME 黏度略小于水,为0.1~0.3mPa㊃s㊂当压力小于0.80MPa 时,图1㊀DME 的饱和蒸气压、密度和黏度曲线Fig.1㊀The saturated vapor pressure,density and viscosity curves of DME㊀100㊀特种油气藏第30卷㊀压力大于2.00MPa 时,DME 为液态,随温度升高,DME 密度呈线性降低,密度最高可达0.6840g /cm 3,所得密度值与文献[25]中测试结果基本一致;当压力为0.80~2.00MPa 时,随着温度升高并穿过DME 饱和蒸气压曲线,PVT 筒内DME 呈气液两相状态,导致测定的密度产生波动,发生非线性变化㊂2.2㊀DME 在水中的溶解及扩散特性2.2.1㊀DME 在水中的溶解度(1)温度和压力的影响㊂不同温度㊁压力下气态DME 在纯水中的溶解度(摩尔分数,下同)如图2所示㊂由图2可知:气态DME 在纯水中的溶解度随压力升高而升高,呈良好指数关系,数据与文献[9]中测定结果相近;气态DME 在纯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先快速下降后趋于稳定㊂气态DME 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受温度和压力的影响较为敏感㊂与其他常见气体相比,如CO 2,DME 更易溶解于水中㊂图2㊀DME 在纯水中溶解度曲线㊀㊀(2)添加剂的影响㊂实验温度为油藏温度56.6ħ,分析不同添加剂对DME 在水/盐水中溶解度的影响(图3)㊂①添加剂为NaCl㊂NaCl 对低压气态DME 在水中溶解度的影响如图3a 所示㊂由图3a 可知:纯水中添加NaCl 会明显降低DME 的溶解度,随盐度增大,降低幅度逐渐趋于平缓;压力为0.80MPa 时,盐水的质量分数由0增加至10%,DME 溶解度从6.8%降至3.0%,当盐水的质量分数进一步升至20%时,溶解度继续下降为2.4%,下降幅度明显减小㊂②添加剂为乙醇㊂乙醇对低压气态DME 在盐水(质量分数为10%)中溶解度的影响如图3b 所示㊂由图3b 可知:乙醇可提高DME 在盐水中溶解度,压力为0.75MPa 时,向盐水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10%~20%乙醇,溶解度从2.5%提高至12.0%~16.0%;但随着乙醇质量分数的不断增加,DME 溶解度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乙醇质量分数从10%提高至20%,DME 溶解度从16.0%降至12.0%,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乙醇含量达到极限后,再继续添加乙醇,只会增加溶液体系总物质的量,而DME 溶解量保持不变,导致DME 溶解度下降㊂③添加剂为乙二醇㊂乙二醇对低压气态DME 在盐水(质量分数为10%)中溶解度的影响如图3c 所示㊂由图3b㊁c 可知:乙二醇与乙醇对DME 在盐水中溶解度的影响规律基本相同;乙醇的增溶效果优于乙二醇,前者增溶效果约为后者2倍,乙醇极性更接近DME㊂总体上,在油藏温度为56.6ħ条件下,不同添加剂对低压气态DME 在水中溶解度的促进作用依次为乙醇㊁乙二醇,而NaCl 起抑制作用㊂(3)相态的影响㊂基于实验测得DME 在不同质量分数盐水(盐水质量分数分别为0㊁10%㊁20%)图3㊀不同添加剂对DME 在水中溶解度的影响曲线Fig.3㊀The influence curve of different additives on the solubility of DME in water㊀第3期张㊀亮等:二甲醚水驱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实验101㊀㊀中的溶解度,采用PVT 模型拟合DME 在水中的溶解度,结果如图4所示㊂由图4可知:在油藏温度为56.6ħ条件下,随着压力升高,气态DME 在水中溶解度先快速升高,当压力超过DME 饱和蒸气压(DME 呈现为液态)时,压力对液态DME 分子间的运动影响变弱,DME 在盐水中的溶解度随压力升高增加缓慢㊂图4㊀相态对DME 水中溶解度的影响Fig.4㊀2.2.2㊀DME 在水中的扩散系数采用Zhang 等[26-27]基于菲克定律及物质守恒方程建立的压降与时间对数关系式,计算DME 在油/水中的扩散系数㊂为便于处理实验数据,假定DME 向油/水中扩散过程中始终保持恒温,DME 与油/水界面稳定,且界面上DME 物质的量浓度始终为平衡浓度,忽略DME 溶解引起油/水黏度变化对扩散系数的影响㊂扩散系数计算方程如下:ln p (t )-p eq []=ln 8BZ 0C eq (p )π2éëêêùûúú-π2D AB4Z 20t (2)式中:C eq (p )为压力平衡时油/水中DME 物质的量浓度,mol /cm 3;D AB 为扩散系数,m 2/s;Z 0为PVT 筒中油的高度,cm;p (t )为t 时刻PVT 筒内的压力,kPa;p eq 为平衡时的压力,kPa;t 为溶解扩散时间,s;B 为常数㊂首先测试不同初始压力及温度下DME 向纯水中溶解扩散的压降曲线(图5a);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作ln[p (t )-p eq ]与t 的关系曲线(图5b),拟合得到曲线斜率k ,进而计算得到不同条件下DME 在油/水中的扩散系数(图6)㊂图5㊀DME 在水中溶解压降曲线及对数拟合曲线Fig.5㊀The dissolution pressure drop curve and logarithmic fitting curve of DME in water㊀㊀当温度为56.6ħ,不同初始压力条件下,DME在纯水中的扩散系数如图6a 所示㊂由图6a 可知:DME 在水中的扩散系数随压力增加而小幅增大,呈正相关性,压力从1.06MPa 提高至12.50MPa,扩散系数仅从2.65ˑ10-9m 2/s 提高至3.01ˑ10-9m 2/s㊂因此,压力对DME 在水中扩散系数影响较小,这与DME 的相态特征和在水中的溶解度有关㊂不同温度下DME 在纯水中的扩散系数如图6b 所示㊂由图6b 可知:温度对DME 在水中的扩散系数影响较大㊂这是由于温度升高会加剧DME 在水中的分子运动,降低水的黏度,使得DME 在水中的传质过程加速,即扩散系数增大㊂2.3㊀DME 在稠油中的溶胀降黏及扩散特性2.3.1㊀DME 对稠油的溶胀降黏效果实验测得在温度为56.6ħ㊁不同压力下气态DME 在原油中的溶解量(图7a)㊂由图7a 可知:气态DME 在稠油中的溶解量随泡点压力增大而增㊀102㊀特种油气藏第30卷㊀大,两者呈良好的指数关系㊂说明DME 与原油互溶效果良好,稍提高压力即可使大量DME 快速溶解于原油,其油溶性明显强于其水溶性㊂根据PVT 筒内物质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得到泡图6㊀DME 在纯水中的扩散系数Fig.6㊀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DME in pure water点压力和地层压力下不同DME 溶解量时的原油体积膨胀系数和密度(图7b㊁c)㊂由图7b㊁c 可知:DME 在原油中的溶解量与原油体积正相关,与原油密度负相关;当DME 溶解量为205.89m 3/t 时(泡点压力为1.55MPa),原油体积膨胀系数达到1.663,原油密度下降至0.833g /cm 3;相同DME 溶解量下,当体系压力增至地层压力12.22MPa,原油的膨胀系数下降6.79%,原油密度增加8.04%㊂总体上,DME 对原油的溶胀效果较好㊂测定地层条件下(温度为56.6ħ㊁压力为12.22MPa)不同DME 溶解量时的稠油黏度,并计算降黏率,结果如图7d 所示㊂由图7d 可知:随着稠油中DME 溶解量增加,原油黏度逐渐降低,下降幅度呈先快速后减缓趋势;DME 溶解量为71.62m 3/t 时,达到稠油黏度拐点,此时降黏率已达99.56%㊂因此,添加少量DME 即可实现稠油大幅降黏,与常用气体CO 2相比,DME 对稠油的降黏效果更好㊂图7㊀DME 对原油的溶胀降黏效果Fig.7㊀The swelling and viscosity reduction effect of DME on crude oil2.3.2㊀DME 在稠油中的扩散系数通过测得油藏温度56.6ħ㊁不同压力下DME在稠油中的压降曲线,计算得到DME 在稠油中的扩散系数(图8)㊂由图8可知:DME 在原油中的扩散系数随压力升高呈线性增加,扩散系数约是水中的1.0~2.5倍,且受压力影响更大㊂㊀第3期张㊀亮等:二甲醚水驱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实验103㊀㊀图8㊀温度56.6Fig.8㊀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DMEin heavy oil at temperature 56.6ħand different pressures2.4㊀DME 在油水两相中的分配系数DME 在油水两相中的分配系数定义为DME在油相中的摩尔分数与其在水相中的摩尔分数的比值[9]㊂采用PVT 模型计算得到DME -稠油-水三相体系中DME 在油水两相中的溶解度(图9a)㊂由图9a 可知:DME 在盐水中的溶解度随压力的变化规律与前文一致,在稠油中的溶解度随着压力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其中,溶解度升高阶段对应气态DME,下降阶段对应液态DME㊂液态DME 的萃取能力较强,使得油相中少量原油和部分溶解的DME 重新回到DME 液相体系中㊂根据DME 在油水两相中的摩尔分数,计算得到DME 在油水两相中的分配系数(图9b)㊂由图9b 可知:DME 的油水两相分配系数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且始终大于3.58;随着盐度提高,分配系数大幅提高㊂说明DME 进入油水两相体系,更倾向溶解于原油,盐度的增加可使水中DME 溶解量大幅下降㊂图9㊀DME 在油水中的溶解度及分配系数Fig.9㊀The solubility and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of DME in oil and water2.5㊀DME 水驱提高采收率稠油油藏先水驱再进行DME 水驱或聚合物驱的实验结果如图10a 所示㊂由图10a 可知:DME水驱具有显著的增油效果,持续水驱的采收率为26.88%,水驱基础上继续进行聚合物驱及DME 水驱的最终采收率分别为44.93%和50.6%,比水驱分别提高18.05个百分点和23.72个百分点㊂聚合图10㊀提高采收率实验曲线Fig.10㊀The curve of enhanced recovery experiment㊀104㊀特种油气藏第30卷㊀物驱的主要增产机理为改善油水流度比,扩大波及体积,而DME 与稠油互溶性好,能有效降低稠油黏度,不仅能改善油水流度比,还可降低残余油饱和度,能有效提高稠油最终采收率㊂先水驱后进行不同摩尔分数DME 水驱的实验结果如图10b 所示㊂由图10b 可知:不同摩尔分数DME 水驱的增油效果不同,当水中DME 摩尔分数分别为0.62%㊁1.23%㊁3.62%时,最终采收率分别为38.24%㊁45.72%㊁48.75%,即随着水中DME 摩尔分数的增加,DME 水驱增油效果逐渐趋于稳定㊂因此,DME 水驱存在最优摩尔分数值㊂但对于黏度较大的稠油油藏,可以考虑先采用水或CO 2作为DME 的载体进行单井吞吐,待注采井间连通后再转为DME 水驱㊂3 结㊀论(1)DME 溶于水,更易溶于原油,在油水两相中均具有较强的扩散作用,为一种良好的稠油降黏剂㊂气态DME 在油水两相中的溶解度随压力升高而升高,转为液态后,在水相中的溶解度增长缓慢,而在油相中的溶解度有所降低㊂(2)不同添加剂对DME 在水中的溶解量有较大影响㊂其中,NaCl 有抑制作用,乙醇㊁乙二醇具有促进作用,乙醇增溶效果好于乙二醇㊂(3)DME 对稠油具有良好的溶胀降黏效果㊂在温度为56.6ħ㊁压力为12.22MPa 条件下,DME溶解量为71.62m 3/t 时,稠油降黏率即可达到99.56%;DME 溶解量为205.89m 3/t 时,稠油膨胀系数可以达到1.556㊂(4)DME 水驱具有显著的增油效果,提高采收率幅度高于聚合物驱㊂对于黏度较低的稠油油藏,DME 水驱可比普通水驱提高采收率23.72百分点,存在最优摩尔分数值㊂对于黏度相对较大的稠油油藏,可以考虑先采用水或CO 2作为DME 的载体进行单井吞吐,等注采井间连通后再转为DME 水驱㊂参考文献:[1]CHERNETSKY A,MASALMEH S,EIKMANS D,et al.A novelenhanced oil recovery technique: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model-ling workflow of the DME enhanced waterflood technology[C].SPE177919,2015:1-12.[2]SEMELSBERGER T A,BORUP R L,GREENE H L.Dimethyl e-ther (DME)as an alternative fuel[J].Journal of power sources,2006,156(2):497-511.[3]李伟,张希良.国内二甲醚研究述评[J].煤炭转化,2007,30(3):88-95.LI Wei,ZHANG Xiliang.Review of dimethyl ether researches inChina[J].Coal Conversion,2007,30(3):88-95.[4]胡益之,李洪晋,韩冬青.21世纪洁净燃料 二甲醚[J].煤化工,2006,18(5):10-14.HU Yizhi,LI Hongjin,HAN Dongqing.Dimethyl ether -the cleanfuel in the 21st Century [J].Coal Chemical Industry,2006,18(5):10-14.[5]赵骧,佟濬芳,蒋燕清.国内外二甲醚市场现状与发展前景[J].化肥工业,2005,32(4):10-17,24.ZHAO Xiang,TONG Junfang,JIANG Yanqing.Present status ofdimethyl ether market at home and abroad and prospects for its development[J].Chemical Fertilizer Industry,2005,32(4):10-17,24.[6]刘艳娜,龙丽,肖松.二甲醚替代石油液化气的可行性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9(5):54-57.LIU Yanna,LONG Li,XIAO Song.Feasibility study of dimethyl e-ther replacing liquefied petroleum gas[J].Journal of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14,39(5):54-57.[7]薛晓军,贾广信,何俊辉,等.二甲醚与合成气反应制乙醇的热力学计算与分析[J].化工进展,2014,33(5):1160-1163.XUE Xiaojun,JIA Guangxin,HE Junhui,et al.Thermodynamics of ethanol synthesis from dimethyl ether and syngas[J].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2014,33(5):1160-1163.[8]ARCOUMANIS C,BAE C,CROOKES R,et al.The potential of di -methyl ether(DME)as an alternative fuel for compression -igni-tion engines:a review[J].Fuel,2008,87:1014-1030.[9]RATNAKAR R R,DINDORUK B,WILSON L.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DME -water -crude oil phase behavior and PVT modeling for the application of DME -enhanced waterflooding [J].Fuel,2016,182:188-197.[10]RATNAKAR R R,DINDORUK B,WILSON e of DME as anEOR agent:experimental and modeling study to capture interac-tions of DME,brine and crudes at reservoir conditions [C ].SPE181515,2016:1-15.[11]RATNAKAR R R,DINDORUK B,WILSON L C.Phase behaviorexperiments and PVT modeling of DME -brine -crude oil mixtures based on Huron -Vidal mixing rules for EOR applications[J].Fluid Phase Equilibria,2017,434:49-62.[12]HADDADNIA A,AZINFAR B,ZIRRAHI M,et al.Thermophysical properties of dimethyl ether /Athabasca bitumen system[J].The Canadian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2018,96(2):597-604.[13]CHAHARDOWLI M,FARAJZADEH R,MASALMEH S K,etal.A novel enhanced oil recovery technology using dimethyl e-㊀第3期张㊀亮等:二甲醚水驱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实验105㊀㊀ther /brine:spontaneous imbibition in sandstone and carbonaterocks[C].SPE181340,2016:1-22.[14]JAVANMARD H,SEYYEDI M,NIELSEN S M.On oil recoverymechanisms and potential of DME -brine injection in the NorthSea Chalk oil reservoirs[J].Industrial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2018,57(46):15898-15908.[15]GROOT J,EIKMANS D,FADILI A,et al.Field -Scale modellingand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DME enhanced waterflooding [C ].SPE179798,2016:1-14.[16]李淼,周雨双,赵永强,等.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奥陶系缝洞充填方解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储层流体分析[J].石油实验地质,2022,44(4):593-602.LI Miao,ZHOU Yushuang,ZHAO Yongqiang,et al.Geochemicalcharacteristics and fluid origins of fracture -and cave -filling cal-cites of Ordovician in Yubei Area,Tarim Basin [J].Petroleum Geology &Experiment,2022,44(4):593-602.[17]夏瑜,陈浩,单理军,等.基于含水率定量计算的低渗气藏流体性质判别方法[J].断块油气田,2021,28(3):383-386.XIA Yu,CHEN Hao,SHAN Lijun,et al.Fluid property discrimi-nation method based on quantitative calculation of water cut for low permeability gas reservoir[J].Fault -Block Oil &Gas Field,2021,28(3):383-386.[18]周凯,陈西泮,屈兴勃.页岩储层微观孔隙㊁流体测定方法及吸附-解吸实验:以鄂尔多斯榆林地区盒8段储层为例[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22,41(2):139-146.ZHOU Kai,CHEN Xipan,QU Xingbo.Determining methods ofmicro pore and liquids and adsorption desorption experiment for shale reservoir:taking Member He -8reservoir in Ordos Yulin Ar-ea as an example[J].Petroleum Geology &Oilfield Development in Daqing,2022,41(2):139-146.[19]吕建荣,丁振华,张德富,等.基于修正的SRK 状态方程预测纳米孔中二元流体的界面张力[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21,40(6):87-94.LYU Jianrong,DING Zhenhua,ZHANG Defu,et al.Prediction ofthe interfacial tension for the binary fluid in nanopores based onthe modified SRK equation of state[J].Petroleum Geology &Oil-field Development in Daqing,2021,40(6):87-94.[20]李凤霞,黄志文,纪国法,等.缝网结构与流体对页岩导流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J].非常规油气,2021,8(6):40-45.LI Fengxia,HUANG Zhiwen,JI Guofa,et al.Experimental studyon the influence of shale fracture network structure and fluid onconductivity[J].Unconventional Oil &Gas,2021,8(6):40-45.[21]冯祥,宫汝祥,李敬松.多元热流体吞吐井间气窜程度表征与预测研究[J].非常规油气,2018,5(6):55-61.FENG Xiang,GONG Ruxiang,LI Jingsong.Study on the charac-terization and prediction of gas channeling in multiple thermal flu-id[J].Unconventional Oil &Gas,2018,5(6):55-61.[22]李恒,马焕英,李家骏,等.海上油田水平井流体成像测井资料解释方法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22,36(5):41-45.LI Heng,MA Huanying,LI Jiajun,et al.Interpretation method of luid imaging logging data in horizontal wells for offshore oilfields [J].Petroleum Geology &Engineering,2022,36(5):41-45.[23]李国,于中奇,傅海荣,等.大庆油田入井流体生成硫化氢影响因素分析实验[J].石油地质与工程,2022,36(2):102-106.LI Guo,YU Zhongqi,FU Hairong,et al.Experimental analysis on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hydrogen sulfide produced by entry well fluids in Daqing Oilfield[J].Petroleum Geology &Engineering,2022,36(2):102-106.[24]樊东红,黄玛莉,郭平生.空气密度测量的一种新方法[J].广西物理,2007,27(1):34-35.FAN Donghong,HUANG Mali,GUO Pingsheng.A new method ofair density measurement[J].Guangxi Physics,2007,27(1):34-35.[25]张万平,熊可嘉,肖国权.二甲醚热物理特性的比较研究[J].能源工程,2008,27(3):16-20.ZHANG Wanping,XIONG Kejia,XIAO parativeresearch on the thermophysical properties of dimethyl ether[J].Energy Engineering,2008,27(3):16-20.[26]RENNER T A.Measurement and correlation of diffusion coeffi-cients for CO 2and rich -gas applications[J].SPE reservoir engi-neering,1988,3(2):517-523.[27]ZHANG Y P,HYNDMAN C L,MAINI B B.Measurement of gasdiffusivity in heavy oils[J].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00,25(1):37-47.[28]TENG H,MCCANDLESS J C,SCHNEYER J B.Viscosity and lu-bricity of (liquid)dimethyl ether -an alternative fuel for compres-sion -ignition engines[J].SAE Transactions,2002,111(1):325-334.编辑㊀姜广义。

化学驱油方法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实验研究

化学驱油方法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实验研究

全球重 油 和油 砂 资源 巨大 , 其地 质 储 量 高 于 常规 油气资 源 之 和 。中 国稠 油 资源 比较 丰 富 , 稠 油产量 已经成 为 中 国原 油 产 量 的重 要 组成 部 分 ,
是世界 上 4大稠 油生 产 国之一 【 。稠 油开采 主要 l J 采用蒸 汽驱 和普通 稠油 常规注水 开发技 术 。随着 油 田开 发 的不 断深 入 , 由于油水 黏度 比大 , 油井 一
干 。实验用 剂 : 面活 性 剂类 型 及 有效 物 含 量见 表
笔者 以 N 3 2块 为研究 对 象 , B 5— 进行 了不 同化 学 驱油 方法提 高原 油 采 收 率实 验 研究 , 为稠 油 油 田 的进 一步开 发提 供实 验依据 和技术 储备 。
1 化 学驱概 述 化 学驱 油技术 是 一项在水 驱基础 上 的强化 采 油方法 , 注水 开发 油 田进人 中后 期最 有 发展 潜 是
第 l 2卷第 5 期

Ⅲ- ^ I
表 2 聚合物 性能 指标
项 目 指 标 类 型
固含 量 , %
界面 张力 幅 度 明 显 , 其 是表 面 活性 剂 1 低 尤 7降
界面 张力 幅度最 大 , 用含量 范 围宽 , 使 其次是 表面
活性 剂 7 。实 验也考 察 了 7 、7 和 2 面 活性 1 5 表
2 1 5月 0 1年
周雅 萍等 . 学驱油方法提高稠 油油藏采收率实验研究 化

化 学 驱 油 方 法 提 高 稠 油 油 藏 采 收 率 实 验 研 究
周雅 萍,赵庆辉 ,刘宝 良,郭丽娜 , 潘 攀 , 滕 倩
( 中油辽河油 田分公 司勘探 开发研究 院, 盘锦 14 1 ) 2 0 0 [ 摘 要 ] 通过对表面活性剂品种、 碱剂与表面活性剂( S 二元复合体 系、 A) 表面活性剂 与聚

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指标与方法研究

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指标与方法研究

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指标与方法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石油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低渗透砂岩油藏作为全球重要的石油资源之一,其开发效果的评价对于提高石油采收率、优化开发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的评价指标与方法,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首先概述了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基本特征,包括其地质特征、储层物性、油水分布等。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水驱开发过程中影响开发效果的关键因素,如注水方式、注水强度、注水时机等。

接着,本文综述了当前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的主要指标,如采收率、注水效率、油藏压力变化等,并指出了现有评价指标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为了更全面地评价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开发效果,本文提出了一种综合评价方法。

该方法结合了多种评价指标,包括地质因素、工程因素、经济因素等,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对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本文还探讨了综合评价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开发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本文总结了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指标与方法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指出了未来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低渗透砂岩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低渗透砂岩油藏地质特征与开发难点低渗透砂岩油藏作为一种重要的油气藏类型,具有其独特的地质特征与开发难点。

低渗透砂岩油藏通常表现出以下显著的地质特征:储层物性较差,渗透率低,孔隙度小,这导致了油气的流动性差,难以有效开采。

储层非均质性强,这表现为渗透率、孔隙度等物性参数在平面上和垂向上都存在明显的变化,给油藏的准确描述和有效开发带来了挑战。

低渗透砂岩油藏中的油水关系复杂,油水界面不清晰,常常存在油水同层的现象,增加了开发的难度。

针对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开发,存在以下难点:由于渗透率低,油气的流动阻力大,常规的注水开发方式难以建立有效的驱动体系,导致采收率低。

常规稠油出砂油藏活性水驱研究试验

常规稠油出砂油藏活性水驱研究试验
1 3 驱 油 剂 配 方 的 确 定 .
油水 界面 张 力r 3 化速率、 3乳 剥离 速度 和 乳化 稳 定性 等 对 表 面 活性 剂 驱 油 体 系 驱 油效 率 的影 响 [ 、 4 ] 即采 收率 r增 加值 的影 响 最大 。因此 室 内从 测定 表 5 ] 面活 性 剂 的乳 化速 度入 手 , 驱 油 剂 配方 及 影 响 乳 对 化 速度 的主要 因 素展开 研 究 。 1 2 表 面活性 剂的优选 . 单 一 表 面 活性 剂 对 林 2 1 组 原 油 的 作用 : — 3井
关键词 : 油稠 ; 出砂 ; 水上 升 ; 含 活性 水驱 ; 究试 验 研 中图分 类 号 : 3 3 TE 4 文 献标 识码 : 文 章编 号 :o 6 78 (O OO 一O 3 一O A 10— 91 2 1) 3 1 1 2 林 樊 家 油 田位 于 济 阳 坳 陷 、 东营 凹 陷与 惠 民 凹 陷之 间 的林 樊家 构 造 东 部 , 一 个上 第 三 系 馆 陶组 是 的大 型 披覆 构造 。 动用 含 油面 积 3 . k , 3 1 m。石油 地质 储 量 2 3 ×1 ‘。主要 含油 层段 馆 陶组 4 层 组 , 8 4 0t 砂 孔 隙度3. , 0 2 空气 渗透 率4 0 0 m。地 面原 油粘 9 ×1 , 度 3 9 a・ , 下原 油粘 度 4 . mP s 5 mP S 地 4 7 a・ 。储 层具 有较 强 水敏 、 中等碱 敏 、 敏 。 一典 型 的薄层 、 盐 是 常规 稠油: 易出砂 的中渗透复杂断块油藏。 该 油 田由于 油层 薄 、 储层 平 面非均 质严 重 ; 向 纵 上 储层 动 用 程度 差 别 大 ; 筒 内有 防砂 工 具 限制 不 井 能 实现 分层 注采 ; 油粘 度高 , 水流 度 比大等 四方 原 油 面原因。 导致 注水 见 效后 油井 含水 上 升快 , 水驱 效果 差 。0 6年1 20 2月 , 油 田综合 含 水8 . , 出程度 该 65 采 8 4 % , 油速 度为 0 7 。处于 低 采油速 度 、 .9 采 .1 低采 出程 度 的” 双低 1 阶段 , 此 必须 探 索 新 型 的提 : 发 为 高 采收 率方 法 。 1 室 内研究 ‘ 活 性 水 驱[。 通过 注 入 表 面 活性 剂 驱 油体 系 h] 是 提高 采 收率 的驱 油方 法 。 主要 增油 机理 有三 方 面 : 一 是溶剂稀释法、 降低原油粘度 , 减小水油流度 比; 二 是改 变 地层 岩石 表面 润湿 性 、 降低 油水 界面 张 力 、 减 小 毛细 管阻力 ; 是通 过乳 化 一携 带作 用 , 三 降低 原油 在多 孔介 质 中的流 动 阻力 。 0 7 4月 , 对林 樊 自20 年 针 家油 田的油藏 特 征 、 体性 质 , 流 开展 了 活性水 驱 增油 技术 研 究 :

特高含水期砂岩油藏均衡水驱提高采收率研究

特高含水期砂岩油藏均衡水驱提高采收率研究

特高含水期砂岩油藏均衡水驱提高采收率研究发布时间:2021-03-16T11:40:08.407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2月作者:吴杰[导读] 陆上油区经过多年注水开发,大都进入特高含水后期,很多油田都面临着层间干扰严重,高渗层注水效率低,平面流线长期固定,水驱不均衡的问题。

如何通过利用存量、高效注水、均衡驱替来达到提高采收率、提高效益的目的,对老油田的稳产、增产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油藏数值模拟作为油田开发科学决策和油藏工程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在油藏驱油机理研究、新区产能建设、剩余油分布研究、老区挖潜调整等方面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山东东营森诺科技有限公司吴杰 257000摘要:陆上油区经过多年注水开发,大都进入特高含水后期,很多油田都面临着层间干扰严重,高渗层注水效率低,平面流线长期固定,水驱不均衡的问题。

如何通过利用存量、高效注水、均衡驱替来达到提高采收率、提高效益的目的,对老油田的稳产、增产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油藏数值模拟作为油田开发科学决策和油藏工程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在油藏驱油机理研究、新区产能建设、剩余油分布研究、老区挖潜调整等方面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利用数值模拟技术,以油田某区块为研究对象,进行精细历史拟合,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提出相应对策,研究如何通过利用存量、高效注水来达到均衡驱替。

关键词:特高含水后期;砂岩油藏;均衡水驱;高效注水陆上东部老油区经过多年注水开发,大都进入特高含水后期,很多油田都面临着层间干扰严重,高渗层注水效率低,平面流线长期固定,水驱不均衡的问题。

本文将利用数值模拟技术,以油田某区块为研究对象,进行精细历史拟合,分析剩余油分布规律,提出相应对策,研究如何通过利用存量、高效注水、均衡驱替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1、试验区概况胜一区沙二4-6砂层组是一个北部被断层切割的背斜油藏。

叠合含油面积4.48 km2,地质储量1329万吨,油藏埋深2000-2200米。

稠油油田油水相对渗透率和水驱油效率研究

稠油油田油水相对渗透率和水驱油效率研究

·52·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P1G1O1D1D1 第 27卷 第 4期
高驱替速度 , 可以增加驱替压力 , 减少指进现象的发 生 , 改善驱替效果 。
相相对渗透率降低 , 曲线右端点和等渗点向含水饱和
度降低的方向移动 , 驱替能力下降 。
②原油粘度增加 , 油水流度比增大 , 根据流度
提高 , 确定此类储层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和水 驱油开发效率 , 可以更好的寻找稠油油藏水驱开发过 程中指进现象严重 、采收率低和开发效果差的原因 , 对进一步开发此类油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渤海油田稠油储量十分巨大 [ 9, 10 ] , 在已开发油田 中 , 稠油油藏占 80%左右 。受沉积环境的影响 , 稠 油油藏不仅原油粘度较高 , 而且非均质性比较严重 ,
Study on o il and wa ter rela tive perm eab ility and wa ter flood ing eff ic iency in heavy o il reservo irs
J IANG W ei2dong, REN Yan2bin, ZHANG Yun2lai, LU Xiang2guo
测试 , 设备主要包括平流泵 、压力传感器 、岩心夹持 器 、手摇泵和中间容器等 。除平流泵和手摇泵外 , 其 它部分置于 50 ℃的恒温箱内 。
2 结果分析
211 油水相对渗透率 南堡 3522油田油水相对渗透率实验结果见表 1。
表 1 油水相对渗透率实验结果
Table 1 exper im en ta l results of o il and wa ter
相对渗透率曲线是油藏工程和油藏数值模拟的基 础 [ 1, 2 ] , 目前 , 针对低渗透油藏 、油藏孔隙结构性质 差别等方面进行油水相对渗透率和水驱油效率研究的 较多 [ 327 ] , 但针对稠油油藏油水相对渗透率和水驱油 效率研究的还不多 , 尤其是对于不同原油粘度条件下 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差别研究的还没有 [ 8 ] 。随 着我国稠油油藏的不断发现以及油田开发技术水平的

稠油化学驱油原理与研究

稠油化学驱油原理与研究

变岩石润湿性 , 以利于吸附在岩石颗粒表面的残余油膜的脱离, 并使油珠或油
滴 能被 注入 水带 走 , 从 而提 高原 油采 收率 。 其采 油机 理为 : ①降低 油水 界 面 张 力; ②润 湿反 转 ③油 的膨 胀 、 增溶 、 乳化 。 表 面活性剂驱 油按注入 活性剂 的浓度大小 又可分为 活 } 生 剂水 驱 , 浓 度一般 在0 . 0 1 % 一 0 . 1 %。 由于 浓度低 , 流度及 吸 附均 难 以控 制 , 效果—般 不显著 。 另一种 是胶 束一 聚合物 驱 , 它又有 活 陛剂为低 浓度 ( <2 %) 的大段塞 ( 约 为 孔隙体积 的 1 5 % 一 6 0 % ) 或 高浓度 ( 5 %一 8 %或更高 ) 的小 段塞 ( 约 为孔 隙体积 的3 %一 2 o %) 两 种 方法 , 后者被 称为 微 乳液驱 。 在化学驱 油 中尤 以微 乳液驱 油效 率最 高 , 它 是 由油、 水、 表 面活 性剂 、 助 表 面活 性剂组 成的各 向同性 的透明和 热力稳定 的分散 体系 。 粒径 约为 1 0 -l (  ̄ n m,
聚合物驱可用于原油粘度为1 0 — 1 5 0 mP a . s 、 渗透率大于0 . 0 2 0 m2 , 油藏 温度低于9 3 0 C 的油藏。 聚合物浓度为2 5 0 - 2 0 0 0 m g / L , 注入量为1 5 %一 2 5 %P ” 。
稠 油油藏聚合 物驱尤 其是对那 些 中等非 均质 的稠 油油藏驱 油效果最 好。 对
的过程中注入化学剂的方法 。 根据油藏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地质条件 , 发展
了相关 的表 面活 性剂驱 、 碱 水驱 、 聚合 物驱 以及 其他 的化学 驱油 工艺 。

的油藏。 碱驱注入量为1 0 % 一1 5 % P V。 溶液中碱 的浓度变化范围一般为0 . 2 %一

普通稠油吞吐开采后转热水驱技术研究_石晓渠

普通稠油吞吐开采后转热水驱技术研究_石晓渠

文章编号:1006-4095(2004)增-0044-02普通稠油吞吐开采后转热水驱技术研究石晓渠,李胜彪,郭晓芳,李云,刘军红,郝晓峰(河南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油厂,河南唐河473400)摘要:古城油田泌125区经过蒸汽吞吐后,生产效果较差,油汽比降到了经济极限。

但由于油层非均质性严重,吞吐后采出程度较低,大部分油层未被蒸汽驱替,为了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对该区块Ⅴ油组进行了热水驱试验。

成功后在全区进行了推广,取得了较好效果,为此类油藏在蒸汽吞吐后期利用热水驱技术提高采收率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稠油吞吐后期;热水驱;驱油机理;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TE313.3 文献标识码:A1 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简况B125断块属断鼻边水油气藏。

油层主要为IV9、V2-5、V I3-4层系,地质储量为309×104 t,占断块总储量的74.3%。

主力层系Ⅴ2-5,油层埋藏深度659.4m,油层厚度11.9m,地质储量223×104t;孔隙度28.5%,渗透率1.606μm2,纵向渗透率级差14.4,纯总厚度比0.28,油层温度下原始原油粘度700~3000mPa・s,胶质沥青含量21.9%~44.4%,含腊量7.4%~15.5%,凝固点-1~18℃。

该区块于1987年7月投产,经历了常规降压、蒸汽吞吐、热水驱试验开采三个阶段,采出程度分别为1.44%、5.96%、5.44%。

常规降压开采油井产能递减快,初期的日产能力30t,生产20d后迅速递减到10t左右,年平均综合递减率21.7%;Ⅴ2-5层蒸汽吞吐效果较差,吞吐后期平均单井日产油仅1.3t,采油速度0.54%,地层压力2.4MPa,为原始地层压力的44%,地层温度为52℃,比原始地层温度高12℃,油层温度下原油粘度在350~1000mPa・s,比原始地层粘度降低了一半以上。

1996年9月开始在Ⅴ2-5层B1251、B1254、G4506三个井组进行热水驱试验。

王庄油田注活性水开采的可行性研究

王庄油田注活性水开采的可行性研究

会 使 乳 状 液 遭 到破 坏或 变型 。对 王 庄 油 田 2 5等 4口井 的 模拟 结 果 表 明 . X1 当注 入 流体 温度 高 于 10 时 , 用 活 性 吞吐 生 0 ℃‘ 采 术
产 效 果较 好 , 4口井 的阶 段 产 油 量 为 3 5 . . 段 采 收 率 为 4 7 % 。 28 8 3t 阶 .3 ’
厚度 5 2 ~ 0m。岩 性 较 细 , 度 中值 一般 为 0 1 粒 . ~
0 4mm。孔 隙 度 2 . . 0 8~ 4 .4 , 透 率 7 0 渗 0~ 81 5 0 。 mz 0 x1 _ M , 砂 岩评 价 标 准 划 分 , 3 、 。按 郑 6 郑
4 块 沙一段 为 高孔 、 l 中高渗储 层 , 中郑 3 块 储 层 其 6
性差 。
单 层厚 度较达到 方案 基 设计 要求 。 2 “ ( ) 开发效果 一般 ” 的井 : 开发 指标 略 其 低 于方案设计 值 。 ( ) 开发效果 差 ” 3“ 的井 : 类型井 该
注 汽效果 差 , 储层 为 薄互 层 , 层厚 度较 小 、 多且 单 层 粘度 高 , 发效果 不理想 。 开
单井 开发效果 主妻 表现 为“ 、 好 一般 、 ” 差 三种类
型 。( ) 开发效果 好 ” 1“ 的井 : 类型 井注汽 效果好且 该
物性 略逊 于郑 4 块储 层 。 l 沙一段 非 主力层 无 明显 的 油水 界 面 、 力层 ( 4 1 层 ) 主 1 , 5 油水 界面 不 统一 , 连通
1 2 2 开 发过程 中存在 的主要 问题 ..
该 区储层 粘 土含量 高 , 除强 水敏感 性外 , 沙一段 储 层具 有弱 酸敏 、 碱敏及 一定程 度的盐 敏和速 敏 。

常规水驱法能产出稠油

常规水驱法能产出稠油

常规水驱法能产出稠油“25吨变35吨。

”这是在对应水井部分分注层段发生套损,通过打更新井恢复200立方米日注水量后,河口采油厂陈25块陈11-XN17井组的8口油井日产油量发生的变化。

和这8口油井一样发生变化的还有陈15-31井。

在用两口水井对其实施双向对应注水,控制水窜后,该井一非主力层被打开,日油从2吨增至近8吨,成为主力层。

事实上,引发和目前仍在推动这种变化的是,在陈25块投入开发即使用的“常规武器”——水驱。

“陈25块介于水驱和热采边缘。

”河口采油厂技术人员牛雷说,之所以用水驱,是因为测算发现,虽然热采能采出更多的油,但用“三线四区”进行效益评价发现,其效益赶不上水驱。

作为胜利油田最稠的水驱油藏,除了埋藏浅能算一个优点外,在技术人员眼中,其他地质特点全是缺点。

在开发初期,平面矛盾突出,区块采用反九点注水,提高注采对应率。

随着开发深入,技术人员在厚层区域转注部分油井,并加密油井,实施排状合采合注。

由于指进、水窜等原因,主力层采收率达到30%多,而非主力层的采收率才10%多一点,层间矛盾加剧。

遵循开发规律,实时调整策略。

围绕“水”字做文章,技术人员打出“地质、工艺、地面”一体化治理“组合拳”,做精做细水驱,让“常规武器”成为增效“主角”。

从地质分析上看,合采合注导致吸水能力强的油层“喝撑了”,而吸水差的油层“喝不够”。

对此,技术人员通过采取油水井补孔、封堵、归位、更新侧钻等措施,重新认识砂体连通关系,射开相关层位,完善二次井网。

数据显示,累计落实井间连通状况32井次,射开水井小层9个,水驱控制程度和注采对应率均达到95%以上。

在水井陈15-NX9补孔、陈17-9转注后,对应的两口油井已增油1800多吨。

在分注工艺方面,技术人员淘汰偏心测调工艺,在40口水井中推行空心测调一体化分注工艺,实现测调同步,不仅单次测调缩短8小时,更让测调成功率从65%提高到98%。

在应用测调一体化工艺后,陈21-13井组的4口油井日油增加了10吨。

普通稠油油藏多元热流体驱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

普通稠油油藏多元热流体驱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

2023年11月第38卷第6期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Xi’anShiyou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Nov.2023Vol.38No.6收稿日期:2023 06 25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田持续有效稳产勘探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17E-15)第一作者:张明龙(1987 ),男,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油田开发技术管理。

E mail:hzkf_zml@petrochina.com.cnDOI:10.3969/j.issn.1673 064X.2023.06.008中图分类号:TE345文章编号:1673 064X(2023)06 0063 05文献标识码:A普通稠油油藏多元热流体驱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张明龙(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工程技术部,河北任丘062550)摘要:为了提高普通稠油热采效果,采用天然岩心填砂管模型,在室内开展蒸汽驱、CO2+N2驱、蒸汽+CO2驱、蒸汽+N2驱、蒸汽+CO2+N2驱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在常规水驱至含水90%后,蒸汽+CO2+N2驱出口剩余温度最高,达到88℃,蒸汽驱剩余温度最低,仅为54℃;蒸汽+CO2+N2驱、蒸汽+N2驱的地层压力保持水平最高,分别为80.3%、78.4%;N2+CO2驱的气油比上升最快,在注入量为2.5PV时达到2000m3/m3,蒸汽驱的气油比上升最慢,在注入量达到4.52PV时达到2000m3/m3;蒸汽+CO2+N2驱的驱油效果最好,采收率达到68.31%,比常规水驱高29.76%,而CO2+N2驱最低,仅比常规水驱高7.09%。

关键词:多元热流体驱;提高采收率;普通稠油油藏ExperimentalStudyonEnhancingOilRecoveryofConventionalHeavyOilReservoirbyMulti componentThermalFluidDisplacementZHANGMinglong(EngineeringTechnologyDepartment,PetroChinaHuabeiOilfieldCompany,Renqiu,Hebei062550,China)Abstract:Inordertoimprovethethermalrecoveryeffectofconventionalheavyoilreservoirs,thelaboratoryexperimentsofsteamdis placement,CO2+N2displacement,steam+CO2displacement,steam+N2displacementandsteam+CO2+N2displacementwerecarriedoutusingnaturalcoresand fillingpipes.Theresultsshowthatafterconventionalwaterfloodingtowatercutof90%,theexittempera tureofsteam+CO2+N2floodingisthehighest,reachingto88℃,andthatofsteamfloodingisthelowest,only54℃.Steam+CO2+N2floodingandsteam+N2floodingmaintainhigherformationpressurelevels,whichare80.3%and78.4%,respectively.Thegas oilratioofN2+CO2floodingincreasesthefastest,reaching2000m3/m3ataninjectionvolumeof2.5PV;Thegas oilratioofsteamfloodingincreasestheslowest,reaching2000m3/m3whentheinjectionvolumereaches4.52PV.Steam+CO2+N2floodinghasthebestoildisplacementeffect,withanoilrecoveryrateof68.31%,whichis29.76%higherthanconventionalwaterflooding;AndthatofCO2+N2floodingisthelowest,only7.09%higherthanconventionalwaterflooding.Keywords:multi componentthermalfluidflooding;enhancedoilrecovery;conventionalheavyoilreservoir[Citation]张明龙.普通稠油油藏多元热流体驱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38(6):63 67.ZHANGMinglong.ExperimentalstudyonenhancingoilRecoveryofconventionalheavyoilreservoirbymulti componentthermalfluiddisplace ment[J].JournalofXi’anShiyou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2023,38(6):63 67.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引 言在我国已开发的普通稠油油藏,主要的开采手段为常规水驱、蒸汽吞吐、蒸汽驱、气驱及火驱[1 3]等。

水驱砂岩油藏深部调驱技术研究

水驱砂岩油藏深部调驱技术研究

2019年5月| 67可以看出,相比以往的单纯调剖能使注采流线侧翼地层压力明显升高,平面波及体积增大,此外中低渗层也得到有效启动,含油饱和度降低,储量动用程度得到进一步提高。

此外我们运用GRAND 化学驱软件中FAPMS 模块,再现深部调驱驱油全过程。

通过对比调剖与深部调驱调驱剂浓度及含油饱和度等指标的动态变化可以看出,深部调驱有效地降低了储层非均质性影响,驱油效率较传统调剖更高。

在数模物模研究基础上,我们筛选出适合普通温度油藏特点的有机铬体系及适合高温油藏特点的酚醛体系为主的5种调驱体系,基本上确定了利用凝胶+体膨颗粒作为前置段塞,封堵高渗通道;聚合物+交联剂驱替,后期加入高效驱油剂提高驱油效率的三段式注入方式,满足深部调驱开发的需要。

4 优化深部调驱油藏工程设计,科学指导现场实施建立起深部调驱区块筛选标准,筛选具有一定储量规模、物性较好、储层非均质性相对较强、采出程度较高的区块开展深部调驱研究。

针对选择的典型块开展分区、分段开发效果评价,确定厚度较大、物性较好、连通较好、动用程度较高,水淹较严重的储层作为调驱主要目的层。

井网井距设计立足现井网,考虑继承性,通过经验公式、数值模拟参考以往调驱经验,保证具有较好的连通性和较高的水驱控制程度,采油井尽量位于主力相带和剩余油富集区。

注采方案设计中综合运用数值模拟、油藏工程结合以往调驱调剖经验,对注入段塞尺寸、注入速度、单井处理半径、单井配产、配注、注入压力及区块开发指标进行系统优化。

5 结语(1)深部调驱是二次开发层系井网重构,提高水驱技术的延伸,开启了水驱油藏一个全新的开发阶段。

(2)深部调驱以深部液流转向为基础,以驱动压差的建立为核心,借助宏观与微观手段提高油藏采收率。

(3)深部调驱主体技术基本成型,先导试验见到显著效果,下步将继续完善深部调驱配套技术,不断扩大应用规模。

参考文献:[1] 姚俊材.深部调驱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1,(10).[2] 刘晓丽.深部调驱技术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4,(10)上.作者简介:李爽(1984-),女,汉族,硕士,中级工程师,2007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油气田开发专业,从事油气田开发研究工作。

尚店油田常规稠油出砂油藏活性水驱研究试验与应用

尚店油田常规稠油出砂油藏活性水驱研究试验与应用

尚店油田常规稠油出砂油藏活性水驱研究试验与应用针对尚店油田常规稠油出砂油藏部分区块低产低效、注水效果差的开发现状,通过开展实验发现以基础乳化液与NP-8和CPAM-1复配使用,乳化效果很好且非常稳定,并优选出适合该区块的驱油剂体系。

针对现场实际情况,优化设计实施了三个不同浓度段塞注入方案,提高驱油效率,改善了该区块实验井组的注水开发效果。

标签:常规稠油出砂油藏;活性水驱;研究试验应用1 前言尚店油田位于东营凹陷最西缘,东南以鞍部构造与平方王油田相连,西面为林樊家突起,南邻里则镇洼陷,东北以断层和滨南油田滨三区相隔。

含油面积34.48Km2,动用储量6105.5万吨,采收率24.1%,可采储量1472.92万吨。

油藏埋深1023~1260m,原油粘度465~6066mpa.s,属于普通稠油出砂水驱油藏。

在开采过程中,由于该块天然能量不足、物性差,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层间渗透率的差异大,造成各层吸水能力、水线推进速度、水淹状况等差异,注水后水线推进快慢不一,加之原油粘度较高、油水流度差异较大,油井见水之后,含水快速上升,日产油量快速下降,从而大大降低了开发效果,剩余油动用难度加大。

研究活性水驱,改善和提高老区的开发效果,提高油田采收率,对滨南采油厂的稳产有重要意义,对同类油藏的开发也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2 区块井组情况通过对区块生产情况调研摸排,选取了目标区块注水井SDS10-31。

该水井对应油井8口,目前开井7口,平均单井日液6.1t,日油2.3t,平均动液面845m,粘度3912mpas。

从前期井组生产曲线看没有明显受效显示。

水井SDS10-312015.6.19 油井转注(带防砂管),笼统注水,转注前累油0.91X104t,累水0.633X104t。

初期11.9/6.1/5.1/45/45;目前12.1/11.6/10.9/15/45(欠注),累注2.2 X104m3。

注水量逐步下降,分析防砂管内因水质问题出现结垢、污泥堵塞,实施前对该井实施查换管,探冲砂至防砂尾堵。

薄层稠油油藏出砂机理研究及防治技术

薄层稠油油藏出砂机理研究及防治技术

薄层稠油油藏出砂机理研究及防治技术锦612块是近年来我厂稠油产能建设的主要接替区块之一,在区块生产治理中,部分油井开井后短时间内即发生砂卡,检泵频繁,严重影响油井的正常生产。

出砂井分布不统一,且相邻油井出砂情况差异较大,急需精细分析。

开展利用波形聚类分析技术,井震结合,重新刻画储层砂体,分析砂体接触关系。

优化薄层出砂区域开发方式,优化直井射孔工艺。

同时在开发过程中,应用压裂防砂、射流喷孔等措施手段治理油井出砂问题,最终达到了区块高效开发的目的,形成了一套适合薄层稠油的高效开发技术。

锦612块利用此項技术部署新井3口并全部投产,已累产油0.5476×104t;实施各类治砂措施23井次,累增油3.6673×104t,已创造经济效益2931.39×104元。

该技术在锦612块的成功实施,证明该技术适用于薄层稠油油藏,并达到高效开发的目的。

标签:地质研究;锦612块;地震技术;砂体刻画;一、油藏基本情况锦612块构造上位于辽河断陷西部凹陷西斜坡欢喜岭上台阶,开发目的层为沙一+二段的兴隆台油层。

含油面积1.98km2,石油地质储量442.98×104t。

油层高点埋深:-920米,为普通稠油油藏。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部分油井出砂严重部分油井开井后短时间内即发生砂卡,检泵频繁,个别油井检泵冲砂进尺可达100m以上,严重影响油井的正常生产。

2、出砂情况差异大出砂井分布不统一,两个次级断块在不同区域均有多口出砂井,且相邻油井出砂情况差异较大,急需精细分析。

三、油藏出砂机理及分布研究1、油藏出砂机理研究锦612块属于高孔、高渗、低泥质含量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垂直渗透率与水平渗透率的比值在0.62~0.85,使得油层内流体流动不均衡,易导致个别层受高速冲刷先出砂,随着生产层不断出砂,储层结构逐渐被破坏而导致大量出砂。

射孔方式对油藏出砂是有影响的,储层内流体流速高、流动阻力大,易加大出砂速度。

普通稠油化学驱用表面活性剂研究

普通稠油化学驱用表面活性剂研究

2023年11月第38卷第6期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Xi’anShiyou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Nov.2023Vol.38No.6收稿日期:2022 09 02基金项目:中石油重大科技项目“塔里木盆地深层油气高效勘探开发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ZD2019-183-007)第一作者:李隆杰(1995 ),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化学法提高采收率理论与技术。

E mail:1647677003@qq.comDOI:10.3969/j.issn.1673 064X.2023.06.011中图分类号:TE357.46文章编号:1673 064X(2023)06 0084 09文献标识码:A普通稠油化学驱用表面活性剂研究李隆杰1,朱杰1,毛源2(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80;2.中石化胜利油田河口采油厂,山东东营257299)摘要:近年来对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发现,同样能够达到超低油水界面张力的表面活性剂的驱油效果不同,因此需要进一步考察表面活性剂的各项性能与采收率间的关系。

以胜利油田孤东稠油为研究对象,通过将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盐(AEC)分别与烷醇酰胺(6501)、油酸酰胺丙基甜菜碱(OAB)、油酸酰胺丙基羟磺基甜菜碱(OHSB)复配,构建了3套超低界面张力体系:0.3%6501/AEC(1∶1)、0.3%OAB/AEC(1∶1)、0.3%OHSB/AEC(1∶1)。

乳化能力、润湿性、洗油能力等评价实验以及填砂管物模驱油实验结果表明,油水界面张力低且在固体表面吸附后润湿性保持亲水或弱亲水的表面活性剂体系的洗油能力最佳、驱油效率最高;表面活性剂的洗油能力和驱油效率直接相关,而乳化能力和洗油能力、驱油效率没有必然联系。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驱;超低界面张力;乳化;润湿性;提高采收率;驱油效果StudyonSurfactantsUsedinChemicalFloodingforCommonHeavyOilReservoirLILongjie1,ZHUJie1,MAOYuan2(1.SchoolofPetroleumEngineering,ChinaUniversityofPetroleum(EastChina),Qingdao,Shandong266580,China;2.HekouOilProductionPlant,SinopecShengliOilfield,Dongying,Shandong257299,China)Abstract:Throughtheresearchonsurfactantsusedforoildisplacementinrecentyears,itisfoundthatthesurfactantsthatcanalsoa chieveultra lowoil waterinterfacialtensionhavedifferentoildisplacementeffects.Therefore,itisnecessarytofurtherinvestigate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variouspropertiesofsurfactantsandrecoveryefficiency.Threeultra lowinterfacialtensionsystems,including0.3%6501/AEC(1∶1),0.3%OAB/AEC(1∶1),0.3%OHSB/AEC(1∶1),wereobtainedbycompoundingfattyalcoholpolyoxyeth yleneethercarboxylate(AEC)withalkanolamide(6501),oleateamidepropylbetaine(OAB)andoleicacidamidepropylhydroxy sulfobetaine(OHSB),respectively.TakingGudongheavyoilfromShengliOilfieldastheresearchobject,theevaluationexperimentsofemulsificationability,wettability,andoilwashingabilityofthreesystems,aswellastheoildisplacementexperimentresultsofsandpackingtube,showthatthesurfactantsystemwithlowoil waterinterfacialtensionandmaintaininghydrophilicityorweakhydrophilicityafteradsorptiononthesolidsurfacehasthebestoil washingabilityandthehighestoildisplacementefficiency;Theoil washingabilityofsurfactantsaredirectlyrelatedtooildisplacementefficiency,whiletheiremulsificationabilityisnotnecessarilyrelatedtotheoilwashingabilityandoildisplacementefficiency.Keywords:surfactantflooding;ultra lowinterfacialtension;emulsification;wettability;enhancedoilrecovery;oildisplacementeffect[Citation]李隆杰,朱杰,毛源.普通稠油化学驱用表面活性剂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38(6):84 92.LILongjie,ZHUJie,MAOYuan.Studyonsurfactantsusedinchemicalfloodingforcommonheavyoilreservoir[J].JournalofXi’anShiyouUni 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2023,38(6):84 92.李隆杰等:普通稠油化学驱用表面活性剂研究引 言地层温度下黏度低于3000mPa·s的普通稠油可以采用注水方式开发。

水驱油藏特高含水阶段提高采收率可行性研究及技术对策

水驱油藏特高含水阶段提高采收率可行性研究及技术对策

水驱油藏特高含水阶段提高采收率可行性研究及技术对策吕晓光;李伟【期刊名称】《油气地质与采收率》【年(卷),期】2022(29)6【摘要】常规砂岩油田注水开发最终采收率多为35%~50%。

基于大量室内实验、应用实例和中外油田案例类比,分析了特高含水开发阶段进一步提高水驱油藏驱油效率的可行性。

讨论了水驱油藏在周期注水、关停老井侧钻、多油层逐层上返或沿断层面钻加密井等扩大注水波及体积基础上,长期高孔隙体积倍数注水、低矿化度水驱等经济可行的提高驱油效率思路和方法。

室内研究和矿场实践结果表明,长期注水开发砂岩油藏润湿性由偏亲油性向偏亲水性转化,残余油饱和度降低,有利于提高驱油效率。

依据成熟开发油田大量类比实例,在油层和流体性质较为有利的条件下,强天然水驱油藏依靠天然能量开采,或弱天然能量油藏通过注水开发最终采收率可达70%。

采用自流水注水、低矿化度水驱、同井注采工艺等技术已证实是经济可行的。

特高含水开发阶段老油田已有的大量开发井和配套设施为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提供了基础。

应用经济可行的长期高孔隙体积倍数注水思路有望将水驱开发油田采收率进一步提高至50%~70%。

【总页数】8页(P130-137)【作者】吕晓光;李伟【作者单位】C&CReservoirs;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开发事业部【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41【相关文献】1.高温高盐高含水油藏提高水驱采收率配套技术2.水驱特征曲线在特高含水油藏提高采收率研究中的应用3.特高含水期提高水驱采收率影响因素研究——以胜利断块油藏为例4.探究水驱特征曲线在特高含水油藏提高采收率研究中的应用5.非均质油藏特高含水期氮气泡沫驱技术研究与应用——评《强化泡沫驱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 国 石 油 大学 胜 利 学 院 学 报
20 0 9年
第 4期
(0℃) 3 0mP 5 为 3 a・s凝 固点 为 一9 8℃ ; 油 组 , . 原
是溶 剂稀 释法 降低 原油 黏度 , 减小 水油 流度 比 ; 二
[ 稿 日期 ]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80 收 0 90 —5
[ 者 简 介 ]崔 海 平 (9 3 ) 女 。 东 禹城 人 , 作 17一 , 山 中石 化 胜 利 油 田 分公 司 现 河 采 油 厂 工 程 师 。

第2 3卷
面 非 均 质 性 严 重 , 向上 储 层 动 用 程 度 差 别 大 , 筒 纵 井
内有 防砂 工具 限制 不能 实现 分层注 采 , 原油 黏度 高 ,


井 号
p 值— H
C— H 0 一 I e3
离 浓度c m ‘ 一 ) 子 / g L ( —
S4 一 0 2 Cz a+
[ 摘 要] 针对林樊家油田油稠、 砂、 易出 水油流度比大, 注水开发后油井含水率上升快, 稳产难度增大的
问题 , 开展 了活性 水 驱 试 验 研 究 。 结 果表 明 , 子表 面 活 性 剂 和 单 酚 钾 按 质 量 比 2:3可 复 配 成 最 佳 驱 油体 系B 一 双 N 0 1 该 体 系最 佳 使 用 浓 度 为 0 5 ; N 0 1 面 活性 剂 耐 温 10 ℃ , 氯 化 钠 大 于 10g L, 氯 化 钙 大 于 2 3g 0. . B 一0 表 2 耐 5 / 耐 . /
[ 中图分类 号] 3 1 TE 4
[ 文献 标识 码]A
[ 文章 编号] 6 35 3 ( 0 9 o —0 9o 1 7 — 9 5 2 0 )40 0 一5
是 改 变地 层岩 石表 面 润湿性 、 低油水 界 面 张力 , 降 减 小毛 细管 阻力 ; 三是 通 过乳 化 一携带作 用 , 降低 原油 在 多孔 介 质 中的流 动阻 力 。 自 2 0 0 7年 4月 , 对林 针 樊家油 田的油 藏特 征 、 流体性 质 , 开展 了活性水 驱增 油 技术 研究 。
矿 / 化度 .
油水 流度 比大等 4方面 原 因 。导致 注 水见效 后 油井
含水 上升 快 , 驱效 果差 。2 0 水 0 6年 1 2月 , 油 田综 该
M Z K + a ( g‘ 一 ) g+ N + m L
合含水 率 为 8 . , 出 程度 为 8 4 , 油 速 度 65 采 .9 采
2 1 表 面 活 性 剂 适 应 性 .
1 地 质 概 况
林 樊 家油 田位 于济 阳坳 陷的东 营 凹陷与 惠 民凹 陷之 间的林 樊 家构 造 东部 , 是新 近 系馆 陶组 的 一 个 大型披 覆构 造 。此构 造动 用 含油 面积 3 . m。 石 3 1k , 油 地质 储 量 28 4 0 。主要 含油 层 段 为 馆 陶 组 3 ×1 t
2 室 内 研 究
活性水 驱【 通 过 注入 表 面 活性 剂 驱 油 体 系 1 是 。
提 高采 收率 的驱 油 方 法 。 主要 增 油 机理 有 三方 面 :

( )油样 分 析 。对林 21 1 原 油 进行 了全 面 2 -3 井 分 析 , 结 果 为 : 度 ( 5℃ ) . 3 / m。 黏 度 其 密 2 为0 9 lg c ,
子 含 量 , 两 井 水 型 均 为 Mg 1 。测 定 结 果 见 其 C z型
表 1 。
表 1 林 2 X1 井 组 水 样 分 析 结 果 一 3
黏 度为 4 . a・S 4 7mP 。储 层 具 有 较 强 的 水 敏 、 中等
碱 敏 、 敏 。是 一典 型 的 薄层 、 盐 常规 稠 油 、 出 砂 的 易 中渗 透复 杂 断块 油 藏 。该 油 田由 于油 层 薄 , 层 平 储
为0 7 , 于低采 油速度 、 采 出程度 的“ .1 处 低 双低 ’ ’ 开
发 阶段 。
由表 1 析可 知 , 分 该块 地层水 为 中性 , 矿化 度 比 较 高 , 中 生 产 井 林 2 1 1产 出 水 的 矿 化 度 为 其 —l
2 2 / C 。 子 和 Mg 离 子 含 量 较 高 , 72 6mg L; a 离 。 表 明地层 水 中成垢 离 子含 量较 高 , 结垢 倾 向 。 有
第 2 3卷
第 4期
Vo . 3 NO 4 12 .
常 规 稠 油 出砂 油 藏 活 性 水 驱 试 验 研 究
崔 海平 ,宋 斗贵
( .中石 化 胜 利 油 田分 公 司 现 河采 油厂 ,山 东 东 营 2 7 0 ;.中 石 化 胜 利 油 田分 公 司 滨 南采 油厂 ,山东 滨 州 2 6 0 ) 1 5002 5 6 6
四砂小 层 , 孔 隙度 为 3 . , 其 0 2 空气 渗 透率 为 4 0 9×
1 p , 面 原 油 黏 度 为 3 9mP S 地 下 原 油 0 - 地 m。 5 a・ ,
( ) 样 分 析 。测 定 了该 块 试 验 水 井 林 2X 3 1水 一 1
井 注入水 和林 21 l 井 产 出水 的 p 值 和 6项 离 —1 油 H
20 0 9年 1 2月
中 国 石 油 大 学 胜 利 学 院学 报
J u n lo h n l C l g i a Un v r i fPe r l u o r a fS e g i o l e Ch n ie st o t o e m e y
De .2 09 c 0
L, 有 较 好 的 防止 黏 土膨 胀 的作 用 。 经现 场试 验 见 到 了较 好 的 控 水 增 油效 果 , 常 规 稠 油 出砂 油 藏 的 水 淹 治 理 和 具 为 提 高采 收 率 , 索 了一 条 新 途 径 。 探
[ 键词] 林樊家油田; 关 稠油; 表面活性剂; 试验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