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范氏诗文世家》序

合集下载

2020高三精品素材:爱国主题名家阅读

2020高三精品素材:爱国主题名家阅读

2020高三精品素材:爱国主题名家阅读祖国是一艘巨轮陈鲁民祖国是一棵大树,我是树上一片绿叶。

大树把根深深扎在泥土中,“八百里风暴吹不倒,九千个雷霆也难轰”;大树枝繁、叶茂、花好、果圆,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金秋十月,一片片绿叶吮吸着祖国母亲的乳汁,沐浴着雨露阳光,快乐地摇曳,相互示意,沙沙作响,为祖国大树又增加一圈新的年轮而放声歌唱。

祖国是华美乐章,我是乐谱中的一个音符。

我与祖国的心脏一起跳动,奏响时代的最强音;我放开喉咙讴歌,为祖国的生日祝福。

奏响《高山流水》,我祝祖国万古长青;高唱《春江花月夜》,我祝祖国繁荣昌盛;奏响《梅花三弄》,我祝祖国新美如画;高唱《大浪淘沙》,我祝祖国前进步伐更大更快。

祖国是巍峨高山,我是山上一颗石子。

山高万仞,傲立苍穹。

历五千年的风雨沧桑,天地轮回,山更挺拔,石愈奇崛,“岩低石倒险,岭高松更疏”;经五十七载的浴火新生,改天换地,峰愈险峻,景更壮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石子与高山相依,我与祖国同在。

祖国是辽阔海洋,我是大海中的一滴水。

祖国是无垠大海,海水永不干涸,“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祖国是一片汪洋,巨浪前赴后继,“飞湍鸣金石,激流鼓雷风”。

我是一滴海水,在万顷波涛中自由自在地遨游,劈波斩浪,御风弄潮,就像婴儿在母亲怀抱里般的幸福快乐。

祖国是雄伟大厦,我是大厦上的一块砖。

祖国建设日新月异,高楼万丈平地而起,欣逢57华诞,喜见祖国大厦更上层楼,日益壮观。

作为大厦上的一块砖,我骄傲,我欣慰,我将在祖国最需要我的位置牢牢站稳,承重负责,沐风栉雨,与祖国大厦共存共荣。

祖国是美丽花园,我是花园里的一朵小花。

花园里百花齐放,姹紫嫣红,争奇斗艳,美不胜收。

我与千千万万的花朵一起,自由地开放,向祖国母亲绽开美丽笑容;幸福地炫耀,献上我的一缕芳香,为伟大祖国生日衷心祝福,从心窝里问一声:祖国您好!祖国是广袤草原,我是草原上的一棵小草。

大草原一望无际,生机勃勃,“春来草色一万里”;大草原人欢马叫,天高云淡,“风吹草低见牛羊”。

古代文学世家的文献生成以通州范氏家族为例

古代文学世家的文献生成以通州范氏家族为例

◎2019年第5期因*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明清文学视野中的通州范氏家族研究”(项目编号:18FZW002)研究成果。

古代文学世家的文献生成———以通州范氏家族为例*陈晓峰文学世家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独特的文化现象,近年家族文学逐渐成为学界新的学术生长点,为古代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路向和范式。

现有研究成果多聚焦于传统科举联翩、簪缨相继的主流形态家族,研究对象的高度相似导致重复阐释。

明清作为古代文学家族发展的黄金时期,类型众多,形态多元,现有研究模式不能涵盖全部面貌,也不符合真实的历史存在。

虽然中古以后文学创作重心逐渐下移,然而长期以来的文学史研究中,“大量生动的基层写作的现场被摘要文学世家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独特的文化现象,通州(今江苏南通)范氏即是其中一例。

该家族跨越明、清、民国,直至当代,450余年间绵延13代,先后诞生文学家20余人,撰著、辑录超过200部著述。

与科举蝉联、世代簪缨的“科宦-文学世家”相比,其以布衣为主体的世家形态显示了古代家族的丰富性和多元性。

文章通过家族史与文学史的双重梳理,重点研究与一般关注相结合,呈现家世谱系和家族文脉,归纳出文学家族文献生成中坚持文学传世、具备中坚人物、重视文献积累的普遍规律。

关键词通州范氏文学世家文献生成引用本文格式陈晓峰.古代文学世家的文献生成———以通州范氏家族为例[J].图书馆论坛,2019(5):127-134.Literary Families in Ancient China :Taking the FAN Family of Tongzhou as an ExampleCHEN XiaofengAbstractFamilies with a long history of literary tradition and reputation are unique in the Chinese history.TheFAN Family of Tongzhou (Jiangsu Province )has gone through 13generations from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o Republican China ,and until today.It has produced more than 20literati with 200literary works.In contrast tothose prominent families of government officials ,the literary families with little official background had exhibited their variety of talents in ancient China.Based o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FAN Family history ,some general observations can be made ,such as persistence in writing ,outstanding family members ,respect for cultural accumulation and so on.Keywords FAN Family of Tongzhou ;literary families ;writings and compilations127遮蔽了,其丰富的创作成果也被湮没”[1]。

范氏世家现实意义稿

范氏世家现实意义稿

关于“南通范氏诗文世家”文化现象研究现实意义的思考据北京图书馆所藏的《范氏宗谱》和《范氏支谱》、苏州图书馆所藏的《范氏家乘》等古籍文献记载,南通范氏本是宋代名臣范仲淹之后,为范仲淹次子范纯仁(忠宣公)一脉。

范氏祖居苏州,北宋覆亡之际南迁至江西抚州临川县。

此后,再经南宋覆亡之乱及蒙古铁骑之南下,范家各支脉遂风流云散,一支远戍沈阳,另一支由盛甫公带领,举家迁居江苏南通,成为通州范氏之祖。

根据南通范氏诗文世家第三代高峰人物、清代同光体诗人代表范伯子所藏先祖手稿,我们可以了解到南通范氏最早的作品由盛甫公的第七代孙,“以明经高第拜庆云令”的范应龙所作。

范应龙以后数代均居南通,历经明、清、民国直至当代,450年间绵延13代存诗8000余首(篇),代代出诗人,薪传火继,其间出现了范凤翼、范当世以及当代范曾等在中国文学史上颇有影响的诗人。

这种现象在东西方家族史、文学史上都堪称奇迹,范曾先生在《南通范氏诗文世家》序中指出:“中国术业以宗族为传承,其传至二、三代者,殆不胜指,然后易姓以弟子传。

能以诗世家薪承火继延至十三代者,不惟中国文学史之所仅见,亦世界文学史所未闻。

”(《南通范氏诗文世家》正编一)南通范氏诗文世家这个由其历史、家族特有的诗教传承、诗人群体的诗文作品、诗人各自的人生经历、个性品质等方面构成的文化现象,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是中国世家文化传承的典型个案。

为此,2007年南通大学成立了“范氏诗文研究所”;2008年4月在南通博物苑建成了“南通范氏诗文世家陈列馆”;2008年底,南通市政府又把“南通范氏世家诗文”列为南通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

2009年3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对外联络官爱莉斯·布斯姬翁-德让丽斯一行来通对南通范氏诗文世家进行了考察,她称赞说:“我相信,作为世界仅见的文化现象,南通范氏世家诗文极有可能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对南通范氏诗文世家这种文化现象予以了高度的评价。

2009年7月,“南通范氏世家诗文”被江苏省政府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画坛名家范曾

画坛名家范曾

范曾范曾(1938- ),江苏省南通市人。

1955年入南开大学历史系,1957年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一年后转入中国画系,1962年毕业;1962年至1978年供职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创作历史画,研绘中国古代人物服饰史料;1978年至1984年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教授;1984年回南开大学组建东方艺术系并任教授,系主任。

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研究员,南开大学文学院终身教授,文学院、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海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山东大学特聘教授。

著有《范曾诗稿》、《庄子显灵记》、《范曾的艺术》、《范曾散文三十三篇》、《老庄心解》、《尊贤画集——范曾与八大山人神会》、《大丈夫之词——范曾论文新作》等百余种。

本人自评有二十四字:痴于绘画,能书,偶为辞章,颇抒己怀;好读书史,略通古今之变。

1938年戊寅1岁 7月5日出生于江苏南通诗书世家1938年为避日寇,潜居南通城外乡村潮桥1942年壬午4岁入城北小学幼稚园南通儿童智力比赛,诵《岳阳楼记》、《木兰辞》,并自为短诗,得特等将第一名开始学画达摩,以至满墙千佛,其兴趣浓烈如此1943年癸未5岁入城北小学读书1945年乙酉7岁入南通女子师范第二附属小学,母亲缪镜心先生为长,范曾品学兼优,累获嘉奖1949年己丑11岁南通解放,大兄范恒自东北解放区进城,为市委宣传部宣传科长,后为南通市报主编同年夏,考入江苏省立南通中学1950年庚寅12岁加入中国少年儿童队1951年辛卯13岁加入南通市美协与袁运生、顾乐夫并称“南通三小画家”1955年乙未17岁考取南开大学历史系,从学于著名教授郑天挺、雷海宗、王玉哲、杨志玖、杨翼骧、黎国彬、杨森茂、来新夏、辜燮高、谢国祯等,成绩优异,被评为优等生1956年两早春18岁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57年丁酉19岁家庭剧变,大兄被划为“右派”,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得为一言1958年戊戌 20岁“大跃进”开始。

时初见美院中国画系老师蒋兆和、李苦禅、李可染、郭味蕖、李斛、刘凌沧、常任侠、尚爱松、黄均、宗其香、沈叔羊诸先生,其中受蒋兆和、李苦禅、李可染诸大师影响最深少年风华,刻苦自励,猛志常在,一年级时成绩尚不足观,二年级后,科科成绩均为优秀,尤受李苦禅、李可梁先生所激赏1960年庚子 22岁进蒋兆和画室1962年壬寅24岁毕业创作,画《文姬归汉》辅导老师为刘凌沧先生1964年甲辰26岁至陕西西安山门品公社沙井村参加社教1970年庚戌32岁下放湖北咸宁“五七干校”1971年辛亥 33岁回北京,继续为中国历史博物馆陈列作画,其间所画《韩非子像》为代表作1972年壬子34岁创作《毛主席在湖南农民运动讲习所》母亲、大兄、二兄相继病故1974年甲寅36岁“批林批孔运动”开始与贺捷生、白桦、张锲等联名上书周恩来总理,揭发“四人帮”于文艺界倒行逆施的累累罪行1977年丁巳 39岁新年于人民大会堂作大幅泼墨钟馗,以喻正气伸张,《人民日报》头版报道1978年戊午40岁《鲁迅小说插图集》出版调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讲师、副教授1979年已未41岁应日本丁武百华店之邀,参加宁宝斋代表团访日与董寿平先生于东京兴行联展1980年庚申42岁与张仃先生联合展览于香港举行1981年辛酉43岁应日贩株式会社之邀赴日本于东京举办个人画展出版《范曾中国人物画》获中国古代科学家邮票设计一等奖1982年壬戌44岁为南通广教寺法乳堂画十八高僧壁画并参加建成开幕式。

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科目《导游服务能力》(江苏)景点讲解(南通市)【圣才出品】

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科目《导游服务能力》(江苏)景点讲解(南通市)【圣才出品】

第七章南通市【考试内容】中文类现场考试景点:狼山、濠河、南通博物苑、军山、水绘园、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珠算博物馆、城市绿谷、啬园。

外语类现场考试景点:狼山、濠河、南通博物苑。

【要点详解】一、狼山1.简介狼山风景区位于江苏省南通市南郊,是著名的自然风景区,由狼山、马鞍山、黄泥山、剑山和军山组成,西临长江、山水相依,通称五山。

狼山居其中,海拔109米,最为峻拔挺秀,文物古迹众多,其他四山如众星拱月,狼山成为五山之首。

另外,狼山又是全国佛教八小名山之首,有“江海第一山”的美誉,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2.主要景点广教寺、支云塔、啬园、骆宾王墓、金沧江墓、狼山天主教堂、三仙祠、林溪精舍。

二、濠河1.简介濠河原为古护城河,史载后周显德五年(公元958年)筑城时即有此河。

现周长10公里,水面1080亩,水面最宽处215米,最窄处仅10米,是国内保留最为完整且位居城市中心的古护城河,距今有千余年的历史,是国内仅存的四条古护城河之一。

濠河环绕南通老城区,形如葫芦,宛如珠链,被誉为南通城的“翡翠项链”,现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主要景点濠河风景区可分为东南濠河、西南濠河、北濠河三大景区,各景区又由若干风景片和风景点组成。

(1)东南濠河:三元桥、启秀桥、文峰塔等;(2)西南濠河:魁星楼等;(3)北濠河:北濠桥等。

三、南通博物苑1.简介南通博物苑位于风光秀美的南通市濠河之滨,由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晚清状元张謇于1905年创办。

建苑初期,博物苑藏品分天产、历史、美术、教育四部,主要陈列于南馆、北馆等展馆内,而大型文物标本则展示于室外。

南通博物苑是中国人独立创办的第一座公共博物馆,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4A级旅游景区,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展馆(1)南馆南馆建于1906年,初名“动矿物陈列室楼”,后称“博物馆”,是博物苑主要的陈列室,当年陈列天产、历史、美术、教育四部。

楼上陈列历史文物,楼下陈列动、植、矿物标本。

国学大师范增的介绍

国学大师范增的介绍

国学大师范增的介绍大家平时会看国学大师范增吗?关于国学大师范增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学大师范增,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国学大师范增:创作风格范曾作画主张用石涛“一画论”之精义,力追天籁之境,精于白描,尤喜写意人物。

为表现历史人物之神韵,他潜心研究历史,悉心揣摩古今中外诸名家之作,他特别推崇陈老莲和任伯年。

范曾的历史人物画清新典雅,潇洒飘逸,栩栩如生,呼之欲出,风骨独具。

范曾善泼墨人物,力追梁楷、牧溪、石恪诸人,深得海内、外行家推重,是当今中国新文人画的突出异军。

范曾亦善书法,用笔得益于汉孔器碑和魏张黑女碑,行书结体受王羲之、文徵明、米芾、黄庭坚诸人影响,博采众美,自成一家。

国学大师范增:艺术评述范曾对自己的评述有二十四字:痴于绘画,能书。

偶为辞章,颇抒己怀。

好读书史,略通古今之变。

范曾对古今关于童心的独到评述从老庄到李贽,从孟子到朱熹等,赤子之心,天地可鉴。

范曾对艺术的评述“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吸取儒释道营养,做传统文化的守望者!国学大师范增:人物简介范曾,1938年7月5日生,江苏南通人,字,十翼,别署:抱冲斋主。

1955年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

1957年转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半年后转入中国画系,1962年毕业。

1978年调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教。

北京唐风美术馆特约画家。

获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元文化特别顾问”,成为中国第一位获此荣誉的人。

1984年调天津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任系主任。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中国人物画,兼长诗文、书法。

多幅作品为中外美术机构收藏,并出版有《鲁迅小说插图集》、《范曾画集》、《范曾吟草》、《范曾书画集》、《范曾自述》等。

范曾的《灵道歌啸图》等藏于日本冈山范曾美术馆,《八仙图》等藏于中国美术馆,《秋声赋》等藏于美国伯明翰博物馆。

1979年他首访日本,被日本誉为“近代中国十大画家之一”。

江苏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江苏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江苏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江苏是中国古代文明、远古人类、吴越文化、长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那么江苏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江苏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文学(共计7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 JSⅠ-1 白蛇传传说镇江市2 JSⅠ-2 梁祝传说宜兴市3 JSⅠ-3 董永传说东台市,镇江市丹徒区、丹阳市,金坛市4 JSⅠ-4 《华山畿》和华山畿传说镇江市新区5 JSⅠ-5 韩信传说淮安市淮阴区6 JSⅠ-6 吴歌苏州市,无锡市锡山区、惠山区7 JSⅠ-7 靖江讲经宝卷靖江市民间音乐(共计16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8 JSⅡ-1 常州吟诵常州市9 JSⅡ-2 南乡田歌镇江市丹徒区10 JSⅡ-3 海门山歌海门市11 JSⅡ-4 高邮民歌高邮市12 JSⅡ-5 金湖秧歌金湖县13 JSⅡ-6 邵伯秧号子江都市14 JSⅡ-7 吕四渔民号子启东市15 JSⅡ-8 古琴艺术(虞山琴派、广陵琴派、金陵琴派、梅庵琴派) 常熟市,扬州市,南京市秦淮区,南通市崇川区,镇江市16 JSⅡ-9 江南丝竹太仓市17 JSⅡ-10 海州五大宫调连云港市18 JSⅡ-11 苏州玄妙观道教音乐苏州市19 JSⅡ-12 无锡道教音乐无锡市20 JSⅡ-13 天宁寺梵呗唱诵常州市21 JSⅡ-14 楚州十番锣鼓淮安市楚州区22 JSⅡ-15 留左吹打乐南京市六合区23 JSⅡ-16 邵伯锣鼓小牌子江都市民间舞蹈(共计14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4 JSⅢ-1 睢宁落子舞睢宁县25 JSⅢ-2 男欢女喜宜兴市26 JSⅢ-3 钟馗戏蝠如东县27 JSⅢ-4 傩舞(跳幡神、跳娘娘、跳马夫) 溧阳市,扬州市邗江区,如东县28 JSⅢ-5 麻雀蹦南京市江宁区29 JSⅢ-6 东坝大马灯高淳县30 JSⅢ-7 邳州跑竹马邳州市31 JSⅢ-8 骆山大龙溧水县32 JSⅢ-9 二龙戏珠句容市33 JSⅢ-10 凤羽龙无锡市惠山区34 JSⅢ-11 江浦手狮南京市浦口区35 JSⅢ-12 滚灯太仓市36 JSⅢ-13 谈庄秧歌灯金坛市37 JSⅢ-14 花鼓(海安花鼓、浒澪花鼓) 海安县,如东县传统戏剧(共计1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38 JSⅣ-1 昆曲江苏省文化厅39 JSⅣ-2 苏剧苏州市40 JSⅣ-3 扬剧扬州市,镇江市,江苏省演艺集团41 JSⅣ-4 锡剧无锡市,常州市,江苏省演艺集团42 JSⅣ-5 淮剧盐城市43 JSⅣ-6 江苏柳琴戏徐州市,宿迁市宿豫区、泗洪县44 JSⅣ-7 徐州梆子戏徐州市45 JSⅣ-8 淮海戏淮安市,连云港市,沭阳县46 JSⅣ-9 童子戏通州市,连云港市新浦区47 JSⅣ-10 阳腔目连戏高淳县48 JSⅣ-11 杖头木偶戏扬州市,泰兴市,如皋市曲艺(共计8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49 JSⅤ-1 苏州评弹(苏州评话、苏州弹词) 苏州市50 JSⅤ-2 扬州评话扬州市51 JSⅤ-3 扬州弹词扬州市52 JSⅤ-4 扬州清曲扬州市53 JSⅤ-5 南京白局南京市秦淮区54 JSⅤ-6 徐州琴书徐州市55 JSⅤ-7 工鼓锣涟水县,沭阳县,灌云县56 JSⅤ-8 苏北大鼓宿迁市宿城区民间美术(共计24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57 JSⅥ-1 桃花坞木版年画苏州市58 JSⅥ-2 玻璃雕绘画镇江市59 JSⅥ-3 邳州年画邳州市60 JSⅥ-4 江都漆画江都市61 JSⅥ-5 剪纸(扬州剪纸、南京剪纸、金坛刻纸、宜兴刻纸、徐州剪纸) 扬州市,南京市,金坛市,宜兴市,徐州市62 JSⅥ-6 无锡纸马无锡市63 JSⅥ-7 苏绣苏州市64 JSⅥ-8 平绣(无锡刺绣、扬州刺绣、南通仿真绣) 无锡市,扬州市,南通市崇川区65 JSⅥ-9 乱针绣常州市钟楼区,丹阳市66 JSⅥ-10 上党挑花镇江市丹徒区67 JSⅥ-11 徐州香包工艺徐州市68 JSⅥ-12 盐城老虎鞋盐城市盐都区69 JSⅥ-13 南京十竹斋饾彩拱花技艺南京市70 JSⅥ-14 扬州玉雕扬州市71 JSⅥ-15 苏州玉雕苏州市72 JSⅥ-16 苏州石雕(金山石雕、藏书澄泥石刻) 苏州市吴中区73 JSⅥ-17 光福核雕苏州市吴中区74 JSⅥ-18 竹刻(无锡竹刻、常州竹刻) 无锡市,常州市天宁区75 JSⅥ-19 常州梳篦常州市76 JSⅥ-20 泥塑(惠山泥人、苏州泥塑、沛县泥模) 无锡市,苏州市,沛县77 JSⅥ-21 丰县糖人贡丰县78 JSⅥ-22 灯彩(苏州灯彩、扬州灯彩、秦淮灯彩) 苏州市,扬州市,南京市秦淮区,句容市79 JSⅥ-23 邳州纸塑狮子头邳州市80 JSⅥ-24 扬中竹编扬中市传统手工技艺(共计3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81 JSⅦ-1 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宜兴市82 JSⅦ-2 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南京市83 JSⅦ-3 宋锦织造技艺苏州市84 JSⅦ-4 苏州缂丝织造技艺苏州市85 JSⅦ-5 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南通市86 JSⅦ-6 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苏州市87 JSⅦ-7 苏州御窑金砖制作技艺苏州市88 JSⅦ-8 南京金箔锻制技艺南京市89 JSⅦ-9 明式家具制作技艺苏州市90 JSⅦ-10 扬州漆器髹饰技艺扬州市91 JSⅦ-11 雕版印刷技艺扬州市92 JSⅦ-12 金陵刻经印刷技艺南京市93 JSⅦ-13 制扇技艺苏州市94 JSⅦ-14 剧装戏具制作技艺苏州市95 JSⅦ-15 风筝制作技艺(南通板鹞风筝) 南通市96 JSⅦ-16 精细木作工艺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97 JSⅦ-17 传统金银饰品工艺南京市,江都市98 JSⅦ-18 苏州民族乐器制作技艺苏州市99 JSⅦ-19 苏州碑刻技艺苏州市100 JSⅦ-20 绒花制作技艺南京市,扬州市101 JSⅦ-21 天鹅绒织造技艺南京市,丹阳市102 JSⅦ-22 常熟花边制作技艺常熟市103 J SⅦ-23 兴化木船制造工艺兴化市104 JSⅦ-24 扬州通草花制作技艺扬州市105 JSⅦ-25 扬派盆景技艺扬州市,泰州市106 JSⅦ-26 扬州富春茶点制作技艺扬州市107 JSⅦ-27 镇江恒顺香醋酿制技艺镇江市108 JSⅦ-28 封缸酒酿造技艺丹阳市,金坛市109 JSⅦ-29 汤沟酒酿造技艺灌南县110 JSⅦ-30 南京板鸭、盐水鸭制作技艺南京市江宁区111 JSⅦ-31 三凤桥酱排骨烹制技艺无锡市传统医药(共计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12 JSⅧ-1 苏州雷允上六神丸制药技艺苏州市113 JSⅧ-2 唐老—正斋膏药制作技艺镇江市杂技与竞技(共计3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14 JSⅨ-1 金坛抬阁金坛市115 JSⅨ-2 沛县武术沛县116 JSⅨ-3 建湖“十八团”杂技建湖县民俗(共计7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17 JSⅩ-1 端午节(苏州端午习俗) 苏州市118 JSⅩ-2 秦淮灯会南京市119 JSⅩ-3 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苏州市120 JSⅩ-4 妈祖庙会南京市下关区121 JSⅩ-5 金山寺水陆法会镇江市122 JSⅩ-6 溱潼会船姜堰市123 JSⅩ-7 扬州“三把刀” 扬州市第二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辑民间文学(共计21项)124JSⅠ-8寒山拾得传说苏州市125JSⅠ-9花果山传说连云港市126JSⅠ-10九里山古战场传说徐州市九里区127JSⅠ-11巫支祁传说洪泽县128JSⅠ-12水漫泗州城传说洪泽县盱眙县129JSⅠ-13隋炀帝传说扬州市邗江区130JSⅠ-14彭祖传说徐州市131JSⅠ-15徐福传说赣榆县132JSⅠ-16张道陵传说丰县133JSⅠ-17施耐庵与《水浒》传说兴化市大丰市134JSⅠ-18达摩传说南京市六合区135JSⅠ-19刘邦传说丰县沛县136JSⅠ-20卞和献玉传说高淳县137JSⅠ-21东海孝妇传说连云港市138JSⅠ-22露筋娘娘传说江都市139JSⅠ-23沈拱山传说盐城市盐都区140JSⅠ-24伍子胥故事高淳县141 JSⅠ-25 项羽故事南京市浦口区142 JSⅠ-26 崔致远与双女坟的故事高淳县143 JSⅠ-27 姐儿溜(歌谣) 东海县144 JSⅠ-28 谜语(竹西谜语、海虞谜语) 扬州市常熟市传统音乐(民间音乐)(共计6项)145 JSⅡ-18 高淳民歌高淳县146 JSⅡ-19 南闸民歌淮安市楚州区147 JSⅡ-20 茅山号子兴化市148 JSⅡ-21 泓口丝弦溧阳市149 JSⅡ-22 鼓吹乐(徐州鼓吹乐、海州鼓吹乐)徐州市连云港市150 JSⅡ-23 锣鼓乐(陆家锣鼓、戴埠太平锣鼓、天岗锣鼓)南通市港闸区溧阳市泗洪县传统舞蹈(民间舞蹈)(共计17项)151 JSⅢ-16 睢宁龙虎斗睢宁县152 JSⅢ-17 花船舞(大兴旱船、灌云花船)宿迁市宿豫区灌云县153 JSⅢ-18 莲湘(姜堰滚莲湘、如皋莲湘、洪武花棍舞)姜堰市如皋市泗洪县154 JSⅢ-19 高跷(沛桥高跷) 高淳县155 JSⅢ-20 宝堰双推车镇江市丹徒区156 JSⅢ-21 龙吟车高淳县157 JSⅢ-22 柘塘打社火溧水县158 JSⅢ-23 跳当当溧水县159 JSⅢ-24 茶花担舞江阴市160 JSⅢ-25 睢宁云牌舞睢宁县161 JSⅢ-26 灯舞(万绥猴灯、指前鱼灯、新沂七巧灯)常州市新北区金坛市新沂市162 JSⅢ-27 千灯跳板茶昆山市163 JSⅢ-28 渔篮虾鼓舞江阴市164 JSⅢ-29 洪泽湖渔鼓泗洪县洪泽县165 JSⅢ-30 荷花盘子舞通州市166 JSⅢ-31 抬判通州市167 JSⅢ-32 倒花篮如皋市传统戏剧(共计5项)168 JSⅣ-12 京剧省演艺集团淮安市169 JSⅣ-13 滑稽戏(苏州滑稽戏)苏州市170 JSⅣ-16 香火戏(金湖香火戏)金湖县171 JSⅣ-14 泗州戏泗洪县172 JSⅣ-15 丰县四平调丰县曲艺(共计5项)173 JSⅤ-9 南京评话南京市秦淮区174 JSⅤ-10 扬州道情扬州市175 JSⅤ-11 丹阳啷当丹阳市176 JSⅤ-12 徐州坠子丰县177 JSⅤ-13 小热昏常州市传统美术(民间美术)(共计6项)178 JSⅥ-27 麦秆剪贴(大丰麦秆剪贴)大丰市179 JSⅥ-28 常州掐丝珐琅画常州市武进区180 JSⅥ-29 戏剧脸谱南京市白下区181 JSⅥ-30 丰县吹糖人丰县182 JSⅥ-31 象牙雕刻(南京仿古牙雕、扬州牙刻、常州象牙浅刻)南京市扬州市常州市武进区183 JSⅥ-32 虞山派篆刻艺术常熟市传统技艺(传统手工技艺)(共计39项)184 JSⅦ-32 宜兴陶堆花技艺宜兴市185 JSⅦ-33 溱潼砖瓦制作技艺姜堰市186 JSⅦ-34 真金线制作技艺南京市187 JSⅦ-35 色织土布技艺(南通色织土布技艺、沛县色织土布技艺)南通市沛县188 JSⅦ-36 八桅立式大风车制作技艺盐城市盐都区189 JSⅦ-37 蔡集手抄草纸制作技艺宿迁市宿豫区190 JSⅦ-38 常州龙泉印泥制作技艺常州市191 JSⅦ-39 扬州毛笔制作技艺江都市192 JSⅦ-40 姜思序堂国画颜料制作技艺苏州市193 JSⅦ-41 装裱技艺(苏州装裱技艺、扬州装裱技艺)苏州市扬州市194 JSⅦ-42 陆慕蟋蟀盆制作技艺苏州市相城区195 JSⅦ-43 朴席制作技艺扬州市经济开发区仪征市196 JSⅦ-44 柳编技艺赣榆县197 JSⅦ-45 洪泽湖渔具制作技艺洪泽县198 JSⅦ-46 晒盐技艺(盐城海盐晒制技艺、连云港淮盐晒制技艺) 盐城市连云港市199 JSⅦ-47 配制酒酿造技艺(东台陈皮酒酿造技艺)东台市200 JSⅦ-48 绿茶制作技艺(苏州洞庭碧螺春制作技艺、连云港云雾茶制作技艺、南京雨花茶制作技艺)苏州市吴中区连云港连云区南京市江宁区201 JSⅦ-49 糕团制作技艺(黄天源苏式糕团制作技艺)苏州市202 JSⅦ-50 糕点制作技艺(稻香村苏式月饼制作技艺、叶受和苏式糕点制作技艺、西亭脆饼制作技艺)苏州市通州市203 JSⅦ-51 黄桥烧饼制作技艺泰兴市204 JSⅦ-52 常州梨膏糖制作技艺常州市205 JSⅦ-53 采芝斋苏式糖果制作技艺苏州市206 JSⅦ-54 宝应捶藕和鹅毛雪片制作技艺宝应县207 JSⅦ-55 董糖制作技艺(如皋董糖制作技艺、秦邮董糖制作技艺)如皋市高邮市208 JSⅦ-56 素食烹制技艺(绿柳居素食烹制技艺)南京市209 JSⅦ-57 清真菜烹制技艺(马祥兴清真菜烹制技艺)南京市鼓楼区210 JSⅦ-58 陆稿荐苏式卤菜制作技艺苏州市211 JSⅦ-59 豆腐制品制作技艺(苏式卤汁豆腐干制作技艺、界首茶干制作技艺、横山桥百叶制作技艺)苏州市高邮市常州市武进区212 JSⅦ-60 酱菜制作技艺(三和四美酱菜制作技艺、常州萝卜干腌制技艺)扬州市常州市钟楼区213 JSⅦ-61 淮安茶馓制作技艺淮安市214 JSⅦ-62 靖江肉脯制作技艺靖江市215 JSⅦ-63 常熟叫化鸡制作技艺常熟市216 JSⅦ-64 沛县鼋汁狗肉烹制技艺沛县217 JSⅦ-65 镇江肴肉制作技艺镇江市218 JSⅦ-66 刘长兴面点制作技艺南京市219 JSⅦ-67 汤面制作技艺(昆山奥灶面制作技艺、镇江锅盖面制作技艺)昆山市镇江市220 JSⅦ-68 汤包制作技艺(楚州文楼汤包制作技艺、靖江蟹黄汤包制作技艺)淮安市楚州区靖江市221 JSⅦ-69 扬州炒饭制作技艺扬州市222 JSⅦ-70 平桥豆腐制作技艺淮安市楚州区传统医药(共计4项)223 JSⅧ-3 致和堂膏滋药制作方法江阴市224 JSⅧ-4 季德胜蛇药制药技艺南通市225 JSⅧ-5 王氏保赤丸制作技艺南通市226 JSⅧ-6 五妙水仙膏制作技艺灌南县传统体育(杂技与竞技)(共计3项)227 JSⅨ-4 殷巷石锁赛力南京市江宁区228 JSⅨ-5 阳湖拳常州市武进区229 JSⅨ-6 彭祖导引养生术徐州市民俗(共计5项)230 JSⅩ-8 七夕节(太仓七夕习俗) 太仓市231 JSⅩ-9 柚山放灯节金坛市232 JSⅩ-10 宜兴观蝶节宜兴市233 JSⅩ-11 海州湾渔俗连云港市234 JSⅩ-12 洪泽湖渔家婚嫁礼俗洪泽县其他(共计1项)235 JSⅪ-1 南通范氏世家诗文南通市第三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辑一、民间文学(共计9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36JSⅠ-29焦尾琴传说溧阳市237JSⅠ-30虞姬传说沭阳县JSⅠ-31汉王拔剑泉和马扒泉传说徐州市铜山区239JSⅠ-32张士诚传说大丰市240JSⅠ-33海州智慧人物传说连云港市海州区241JSⅠ-34曹瘦脸儿故事如东县242JSⅠ-35蒋乔镇的民间故事镇江市润州区243JSⅠ-36花子街南通市港闸区244JSⅠ-37二郞神传说灌南县二、传统音乐(共计3项) 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45JSⅡ-24通州民歌南通市通州区246JSⅡ-25二胡艺术无锡市247JSⅡ-26板桥道情兴化市三、传统舞蹈(共计4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48JSⅢ-33打罗汉高淳县249JSⅢ-34渔舟剑桨无锡市滨湖区250JSⅢ-35睢宁鲤鱼戏花篮睢宁县251JSⅢ-36跑驴(丁嘴跑驴)宿迁市宿豫区四、传统戏剧(共计2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52JSⅣ-16肩担木偶戏高邮市253JSⅣ-17吕剧东海县五、曲艺(共计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54JSⅤ-14无锡评曲无锡市滨湖区255JSⅤ-15唱春(常州唱春)常州市新北区六、传统美术(共计7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56JSⅥ-33邳州喜床画邳州市257JSⅥ-34木雕(南京仿古木雕、扬州木雕、南通红木雕刻) 南京市玄武区、扬州市、南通市崇川区、如皋市258JSⅥ-35苏州砖雕苏州市相城区259JSⅥ-36泰兴麻将雕刻泰兴市260JSⅥ-37东海水晶雕刻东海县261JSⅥ-38连云港锻铜技艺连云港市262JSⅥ-39草编(薛桥草编)徐州市铜山区七、传统技艺(共计20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63JSⅦ-71如皋丝毯织造技艺如皋市264JSⅦ-72南通扎染技艺海安县265JSⅦ-73南通勾针技艺海安县266JSⅦ-74青铜器修复与仿古技艺南京博物院267JSⅦ-75南通铜香炉浇铸技艺南通市崇川区268JSⅦ-76谢馥春“香、粉、油”制作技艺扬州市269JSⅦ-77建湖花炮制作技艺建湖县270JSⅦ-78兴化水车制作技艺兴化市271JSⅦ-79宜兴青瓷制作技艺宜兴市272JSⅦ-80制陶技艺(宜兴均陶制作技艺、宜兴彩陶装饰技艺、黑陶制作技艺) 宜兴市、连云港市273JSⅦ-81拓印技艺南京博物院274JSⅦ-82太仓糟油制作技艺太仓市275JSⅦ-83太仓肉松制作技艺太仓市276JSⅦ-84钦工肉圆制作技艺淮安市楚州区277JSⅦ-85石港腐乳酿制技艺南通市通州区278JSⅦ-86合成昌醉螺制作技艺盐城市亭湖区279JSⅦ-87木渎石家鲃肺汤制作技艺苏州市吴中区280JSⅦ-88徐州饣它汤工艺徐州市281JSⅦ-89秦淮(夫子庙)传统风味小吃制作技艺南京市秦淮区282JSⅦ-90苏州织造官府菜制作技艺苏州市平江区八、传统医药(共计12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83JSⅧ-7丁氏痔科医术南京市秦淮区284JSⅧ-8雅妙河戴氏中医喉科疗法泰州市285JSⅧ-9闵氏伤科疗法苏州市、昆山市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86JSⅧ-10郑氏妇科疗法昆山市287JSⅧ-11金坛儒林树德堂妇科疗法金坛市288JSⅧ-12常州钱氏中医儿科疗法常州市289JSⅧ-13臣字门儿科中医术仪征市290JSⅧ-14金坛老人山程氏骨伤疗法金坛市291JSⅧ-15许氏正骨疗法泰州市292JSⅧ-16曹氏中药热敷接骨疗法灌南县293JSⅧ-17戴晓觉膏药制作技艺连云港市新浦区294JSⅧ-18阙氏膏药制作技艺淮安市楚州区九、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1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95JSⅨ-7铜山北派少林拳徐州市铜山区十、民俗(共计3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96JSⅩ-13抖空竹南京市秦淮区297JSⅩ-14苏南水乡婚俗常熟市298JSⅩ-15湖甸龙舟会常熟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共计32项)一、民间文学(共计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JSⅠ-12水漫泗州城传说泗洪县141JSⅠ-25项羽传说宿迁市宿豫区二、传统音乐(共计3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4JSⅡ-7渔民号子(弶港渔民号子) 东台市16JSⅡ-9江南丝竹苏州市17JSⅡ-10五大宫调(响水五大宫调) 响水县三、传统舞蹈(共计4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JSⅢ-8龙舞(玉祈龙舞、海安苍龙舞、海安罗汉龙、丁伙龙舞) 无锡市惠山区、海安县、江都市34JSⅢ-11狮舞(邳州舞狮)邳州市153JSⅢ-18莲湘(闵桥莲湘)金湖县161JSⅢ-26灯舞(马灯阵舞)丹阳市四、传统戏剧(共计5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41JSⅣ-4锡剧苏州市42JSⅣ-5淮剧宝应县43柳琴戏新沂市45JSⅣ-8淮海戏泗阳县168JSⅣ-12京剧江苏省戏剧学校五、曲艺(共计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54JSⅤ-6苏北琴书泗阳县、泗洪县55JSⅤ-7工鼓锣泗阳县、响水县六、传统美术(共计3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61剪纸(溱湖刻纸、金湖剪纸)东台市、金湖县63JSⅥ-7苏绣(南通彩锦绣)南通市80JSⅥ-24竹编(后塍竹编)张家港市七、传统技艺(共计1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95JSⅦ-15风筝制作技艺(如皋风筝制作技艺) 如皋县96JSⅦ-16精细木作技艺(柞榛家具制作技艺) 南通市101JSⅦ-21彰锻织造技艺(苏州彰锻织造技艺) 苏州市103JSⅦ-23传统木船制作技艺(连云港木质渔船制作技艺)赣榆县108JSⅦ-28酿造酒酿造技艺(铜罗黄酒酿造技艺、后塍黄酒酿造技艺、海门颐生酒酿造技艺、王四桂花酒酿造技艺)吴江市、张家港市、海门市、常熟市187JSⅦ-35色织土布技艺(南通色织土布技艺)启东县193JSⅦ-41装裱技艺(苏派装裱技艺)南京博物院196JSⅦ-44柳编技艺(草桥柳编)新沂市197JSⅦ-45渔具制作技艺(兴化渔具制作技艺)兴化市202JSⅦ-50糕点制作技艺(乾生元枣泥麻饼制作技艺、常州大麻糕制作技艺、常州芝麻糖制作技艺)苏州市吴中区、常州市武进区、常州市钟楼区211JSⅦ-59豆腐制品制作技艺(白蒲茶干制作技艺)如皋市十、民俗(共计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20JSⅩ-4庙会(祠山庙会、金村庙会)溧阳市、张家港市122JSⅩ-6清明节(茅山会船)兴化市第四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四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245个项目中,扬州共有15个项目入选,其中高邮的临泽高跷、高邮咸鸭蛋制作技艺、菱塘回回习俗,入选省级“非遗”。

论范铠诗歌中的“鸟”意象

论范铠诗歌中的“鸟”意象

论范铠诗歌中的“鸟”意象作者:徐芙蓉来源:《文教资料》2013年第34期摘要:“神来气来,豪健无敌”,是晚清著名学者吴汝纶对范铠诗歌的重要评价。

范铠,是闻名遐迩的“南通范氏诗文世家”的代表诗人。

据《清诗史》记载,范铠与长兄范当世、次兄范钟合称“通州三范”,诗文唱和,诗名远播。

本文通过研读范铠诗歌文本,从阶段特征、“孤鸟”意象、形成原因等方面探讨范铠诗歌中的“鸟”意象,进而揭示诗人范铠内心的情感世界。

关键词:范铠诗歌“鸟”意象范铠,字秋门,号酋君,当代中国书画艺术大师、著名诗人范曾先生的曾叔祖。

生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卒于民国四年(1915),享年五十五岁。

著有《范季子文集》,存诗一百五十六首。

其中有十七首写到“鸟”,占总量的十分之一。

秋门的“孤鸟”很特别,视觉上显得空高,触觉上则感觉寒冷。

这种悬空的状态与他实现人生价值之前的孤独处境是分不开的。

可以说,“孤鸟”是他的伙伴,亦是他的化身。

“诗之喻,文情归宿之菟裘”[1],从曹植、阮籍、陶渊明,再到范铠,千年“孤鸟”意象,寄托了一代代文人骚客的无限的哀愁。

一、阶段特征秋门一生多艰,数次科考失利与衰败的晚清社会对他的打击极大,其笔下的“孤鸟”意象呈现出鲜明的阶段特征:在家赋闲时,多写灵凤、黄鹤、黄鹄等,表达自身的宏伟志向,如“灵凤迢迢在赤霄,怒鲲扑扑翻江水”(《对琴篇》),“黄鹄乘霜雪,周窥天地圆”(《庚寅岁莫仲兄之湖北作短歌送之》);羁旅甘肃时,“孤鸟”多与牛羊、龙媒、野狼、龙驹、虎对比,是诗人孤独的心灵倾诉,如“千羊路入稠灵堡,一鸟飞依独树村”(《永昌城外》),“分明鸦影依依上,复有龙媒得得嘶”(《雪坡》其一),“出门一笑空高鸟,保塞千年帖野狼”(《将军》),“鸟飞云漠漠,虎卧石悠悠”(《西平归途》),“鸣雁不闻秋已盛,飞鸟何急暮须栖”(《古浪山中》);山东出仕后,便极少写到“鸟”了。

秋门诗歌中的“孤鸟”意象伴随着他人生境遇的变化而变化。

尤其在羁旅甘肃期间,“光绪十七年(1891)八月,由范伯子荐,蔡金台出任甘肃学政,范伯子荐姚叔节及范铠同赴甘肃入其学幕……九月初一日,范铠陇西之行”[2],西进路途荒芜,加上病痛与艰苦的食宿,秋门心中升起一丝哀愁:“牛羊、野狼、虎”皆有自己的归宿,与之相比,“一只鸟”显得更加形单影只无处停歇。

范钟诗词中的云意象

范钟诗词中的云意象

第35卷第3期 2017年6月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Vol. 35 No. 3Jun. 2017【艺文寻珠】DOI :10.15926/j . cnki . hkdsk .2017.03.008范钟诗词中的云意象韩宏韬1,张林霞1,王云瑞1,韩笑2(1.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河南洛阳471023 ;2.北京语言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北京100083)摘要:自古以来云意象就受到文人的重视,范钟诗词中的云意象在数量上与内涵上都尤为突出。

范诗云意象以黄、白、碧为主,喜欢用的修饰词有浮、飞、流、归等动词,以及高、层、孤、断、火、香、愁、凉等形容词。

范钟的云意象更加关注的是与自然有关的生活场景,将云意象当成大自然的工艺品来欣赏,与其他 的意象构成和谐的画面。

不同季节、形态与色彩的云都具有各自的内涵、风味与作用。

从不同角度展示 范钟的喜、哀、悲、愁等丰富情感与对自由、隐逸、忧国等的精神寄托,既有意象的画面美、诗歌的韵味美,又有内部的忧民、离思、隐逸等审美特征。

在情感方面,因其个人经历,范钟多赋予云意象悲凉的色彩。

关键词:范钟;云意象;诗词;意蕴文章编号 J672 -3910(2017)03 -0045 -06彩、姿态以及意蕴。

如此众多的云意象,按其内涵 可分为自然、情感和寄托三个方面。

(一)自然之云范钟喜欢寄情山水,其诗词中的云主要是以 四季的变化描写出不同状态的云,云在天上变化 又有不同的类型,白、碧、黄等色彩的云更具有其 别样的意义。

1.云的季节。

在欣赏自然景物的同时,范寄情于山水,在与大自然的密切接触中,将四季的 云、不同形态的云描写出来。

《初发九江入城》中 “山郭背江静,春云压翠来”写春天的云彩充满生 机,给人带来希望。

《秋柳》中“摩笛春寒天水碧, 吹笳秋倚塞云红”句勾勒了边塞地区彤云万里、胡 笳悠然的阔大之景。

《南通范氏十三代诗文集》序

《南通范氏十三代诗文集》序

《南通范氏十三代诗文集》序范氏家族是南通古老的一个老族,在南通历史上留下了深厚的印迹。

十三代范氏叔侄不断传承,将南通历史镌刻在中华文明史上,也正是他们,把南通的文化遗产传承下来,让更多的人能了解南通的历史文化。

南通的文化遗产因范氏家族而传承。

从古至今,南通文化被南通范氏家族所完整地继承下来。

它们形成了和谐的一体,甚至受到了后代的尊崇。

也正是因为他们的深厚的文化根基,使他们在南通有着“文化赫赫”的美誉。

南通范氏家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形式,就是南通范氏十三代诗文集,它被认为是一部南通文化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从十三代范氏家族开始,每一代都继承前面的传统,坚持创作出众多著名的诗文集,这些诗文集组成了南通范氏十三代诗文集。

从诗文集中,我们可以看到十三代范氏家族传统文化的丰富性。

从第一代到第十三代,每一代都有许多除家族传统外的新的文化素材,包括书法,诗词,叙事诗,戏曲,画画等,这些文化形式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比如,范氏家族第三代的老头子范子乙,他在当时的叙事诗中融入了传统的农业文化,展现了南通的乡村意境;而范氏家族第八代的大名鼎鼎的范佳,在当时书画艺术上取得进展,以其英姿飒爽,威武雄壮的“陌上花开”一画而名扬天下;范氏家族第十代的名将范城,以其传统文化为素材,潜心研究,出自他手的诗词也被誉为“一代宗师”的最高水准。

南通范氏十三代诗文集,是南通文化的精华所在,它将南通从古老的家族群体到现代社会,从文化视角来彰显出南通文化历史上的精华。

正是这种精神,在当代仍然可以看到南通范氏家族仍在传承他们的文化遗产,从而把南通文化传承下去。

范氏家族叔侄一代传一代,坚守着南通古老传统文化的传承,把南通文化史上伟大贡献的南通范氏十三代诗文集,代代相传,在世世代代中被深埋在中国文化的记忆中,成为无以言状的珍宝和宝贵的财富。

《南通范氏十三代诗文集》序

《南通范氏十三代诗文集》序

《南通范氏十三代诗文集》序
毋庸置疑,从古至今,曲苑四边无不遍野草色,远近故庐独绿树砌
而往来,青山雪原若隐若现,游人三更叹息大山清风,然其间必有令
人心灵感动之作,南通范氏十三代诗文集便是一书不可多得之典藏。

范氏一九代至十三代,分支众多,生性自强不息,创作内容众多,才
情洋溢,于文学地位独一无二。

因其在文艺的创作留下了珍贵的诗文
作品,且内容多样,时间跨度较长,数量众多,所以我们收录到《南
通范氏十三代诗文集》中。

诗文集收录范氏各代作者的书信、散文、诗歌等,无论是哲思深邃的
成果,还是风靡一时的新作,都是让人津津乐道的好作品,特别是一
代及范氏后人半诗人大夫曹志凯之作,更显示出丰富多彩的文艺魅力。

此外,集中收录一九代范增臣、二代范坚、三代范叔仁、四代范尚宝、五代范恭泰、六代范恭祿、七代范积熙、八代范胆明、九代范志俊的
文章,历代范教性情相传,抒发着思想的高度,也有几个家族文化的
传承和发展,也许可以从中看到传统文字的活态。

本册文集,不论大或小,都值得一读,它是研究从一九代范氏到十三
代这段历史的重要资料,也是一部反映一时文化气息的重要史料,一
部涵盖历代诗歌之乐的节录,一部洋溢风采的诗词文小集,也是一部
可贵的家族史料藏珍。

此次发表《南通范氏十三代诗文集》,乃南通范氏家族在祖先的智慧中编写出的伟大作品。

有鉴于此,我们把这本书用自豪的心情呈上,相信它将为这一传奇家族增添无尽的辉煌。

《南通范氏詩文世家》序

《南通范氏詩文世家》序

《南通范氏詩文世家》序
范曾
【期刊名称】《中国文化》
【年(卷),期】2006()1
【摘要】余自总角之年,渐识家学。

每读堂中曾祖伯子先生联:“揽辔登车,一
世澄清须满志;读书闭户,万家忧乐尽关心”,中心勃郁,知君子之行藏,不惟独善其身,亦且兼济天下。

先严子愚先生则谆谆以告先祖仲淹先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为千载家训,
【总页数】4页(P227-230)
【关键词】世家;诗文;范氏;南通;独善其身;序;先生
【作者】范曾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2
【相关文献】
1.范伯子与南通范氏教育世家 [J], 王成彬;杨晓辉;孙静
2.《南通范氏诗文世家》评介 [J], 张学城;代青霞
3.诗礼书香说范家--《南通范氏诗文世家》出版的当代意义 [J], 邵盈午
4.诗礼书香瓜瓞绵长——"南通大学范氏诗文研究所"与"南通博物苑南通范氏诗文
世家陈列馆"表彰状颁发典礼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J], 山水
5.南通范氏诗文世家家风研究 [J], 卢晓雯;黄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通范氏世家诗文

南通范氏世家诗文

南通范氏世家诗文介绍南通范氏世家南通范氏世家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闪耀着自己独特的艺术光芒。

范氏世家以其卓越的诗文才华而闻名于世,为南通乃至整个中国文化史留下了巨大的贡献。

范氏世家的历史渊源范氏世家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晋朝。

范氏世家的创始人是范仲淹,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范仲淹的诗文才华出众,尤其擅长写作七言绝句,其著名作品《岳阳楼记》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上的经典之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范氏世家逐渐壮大。

范氏后裔中有许多人也继承了范仲淹的文学天赋,以自己的诗文作品为范氏世家增添了新的辉煌。

范氏世家的代表作品南通诗派的形成南通范氏世家的诗文创作在中国文坛有着重要的地位。

南通诗派便是源于范氏世家的影响。

范氏世家的代表作品以南通地域为背景,描绘了南通的山水风情和人文景观,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文坛上独树一帜。

《南通山水诗选》《南通山水诗选》是范氏世家的代表作之一,汇集了范氏世家多位诗人的作品。

这部诗集中的诗歌既有抒发诗人情感的田园山水诗,也有写实描摹的城市风物诗。

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范氏世家传统的“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感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南通诗派风格。

《范氏家训》范氏世家的作品不仅限于诗歌创作,其家训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范氏家训》以散文的形式,详细阐述了范氏世家的价值观、家庭教育和对社会伦理的思考。

这部文献是范氏世家智慧的结晶,对后世影响深远。

范氏世家的艺术成就范氏世家的艺术成就不仅仅体现在诗文创作上,他们对其他艺术形式的贡献也非常突出。

绘画范氏世家中有不少人擅长绘画,他们将自己对南通自然景观的感悟融入绘画中,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山水画作品。

这些画作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在绘画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书法范氏世家中也有不少人痴迷于书法艺术。

他们将自己对古代碑刻的研究和理解融入书法创作中,形成了独特的范氏世家书法风格。

范氏世家的书法作品以其遒劲有力、笔画纵横的特点而著称。

张謇与范当世初交考

张謇与范当世初交考

张謇与范当世初交考王晨【摘要】Zhang Jian is a well known modern industrialist,educator and litterateur in Qing Dynasty,and Fan Dangshi,a then famous writer.Zhang and Fan,together with Zhu Mingpan,are called "Three Scholars of Tongzhou".Communication between Zhang and Fan has been covered in many case studies,but as for the exact time when they first met there are still divergences.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an in-deep study.%张謇是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文学家。

范当世是近代著名文学家。

二人与朱铭盘号"通州三生"。

张謇与范当世的交往,学术界在个案研究中多有涉及,但对他们最初交往的具体时间颇有分歧,深入考察很有必要。

张謇与范当世颇为合理的初交时间应为"同治八年"。

【期刊名称】《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11)003【总页数】3页(P26-27,59)【关键词】张謇;范当世;初交时间;考证【作者】王晨【作者单位】南通大学文学院,南通22601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827清末状元张謇(1853~1926年)是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文学家。

他在中国近代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文学等领域都有建树,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

范当世(1854~1904年)是近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

他生于诗文教育世家,早年即有才名,与张謇、朱铭盘号“通州三生”。

他与张謇由于是同乡,少年结交,中晚年互为羽翼呼应,平生一起把酒共诗,比肩共事。

神来气来 豪健无敌——近代诗人范铠诗歌的渊源与特色

神来气来 豪健无敌——近代诗人范铠诗歌的渊源与特色

神来气来豪健无敌——近代诗人范铠诗歌的渊源与特色徐芙蓉【摘要】范铠是闻名遐迩的“南通范氏诗文世家”的代表诗人.据《清诗史》记载,范铠与长兄范当世、次兄范钟合称“通州三范”,诗文唱和,诗名远播.令人遗憾的是,学术界至今未见范铠诗歌创作的专门研究.研读范铠诗歌文本,从范铠诗歌秉承家学、转益多师、唱和先贤、托古喻今等方面,可以看出范铠是一个拥有诗歌实绩、个人风格、不负家学、不可忽略的近代诗人,他与南通范氏、桐城姚氏及桐城派、“同光体”都有渊源.【期刊名称】《南都学坛》【年(卷),期】2014(034)003【总页数】6页(P49-54)【关键词】范铠;诗歌;南通范氏【作者】徐芙蓉【作者单位】南通大学文学院,江苏南通22601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22范铠,字秋门,号酋君,“南通范氏诗文世家”第10世孙,当代中国书画艺术大师、著名诗人范曾先生的曾叔祖。

生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卒于民国四年(1915),享年55岁。

著有《范季子文集》,存诗156首。

范铠一生大致分为四个阶段,随着空间的逐步转换,不同时期显示出不同的生活内容:早年接受家学,青年羁旅甘肃,中年出仕鲁豫,晚年弃官还乡。

丰富的人生阅历,不断的感悟人生,给诗歌创作提供了多样化的题材,凝练出不断升华的人生思考。

一、秉承家学研究范铠诗歌有一个特殊的现象值得注意,就是酬唱赠答类的诗歌数量较多,凡60余首。

对这组诗歌,不能简单化地视为一般的文人酬唱、官场应答,也不是煮茶品茗、觥筹交错的风雅之举,更不是无病呻吟、矫揉造作的生硬拼凑。

实际上,是范铠接受家学训练、转益多师的诗学纪录,是范铠诗学素养不断提高臻于成熟的写照。

通州范氏,源远流长,家学深厚。

近代硕儒吴汝纶云:“通州范氏,有宋资政殿学士文正公之后也。

”[1]157文正公,即北宋名将、名臣范仲淹。

通州范氏传至范铠,已是第10世,而且“自幼至长,熟闻祖父遗训”[2]224。

范铠祖父范持信,字静斋,生于清乾隆八十五年(1793),卒于同治四年(1865)。

江苏维扬、江海、海盐三地文化略览及蠡测

江苏维扬、江海、海盐三地文化略览及蠡测

江苏维扬、江海、海盐三地文化略览及蠡测徐耀新【摘要】江苏中部有维扬、海盐、江海三种地域文化.其中,维扬文化以扬州为中心,主要特征为正谊明道、精致秀美、兼容并蓄;而江海文化以南通为中心,海纳百川是核心内涵,崇文重教为鲜明特点,开拓创新乃外部表现;海盐文化以盐城为中心,独具"浓郁咸卤味".三种文化相互影响又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多姿多彩的苏中文化.%There are three kinds of regional cultures in central Jiangsu: Weiyang, Haiyan and Jianghai. Among them, Weiyang culture centers on Yangzhou, and its main features are being just and understanding moral principles, exquisite and beautiful, and embracing inclusiveness. Jianghai culture centers on Nantong, "all rivers run into sea" is the core connotation, importance to education as a distinctive feature, and pioneering and innovative are external manifestations. Sea salt culture centers on Yancheng, and it is peculiar in its salty and pot-stewed foods. Three kinds of cultures are not only interacting with each other, but also have their own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which together constitute a diversity of the middle Jiangsu culture .【期刊名称】《新世纪图书馆》【年(卷),期】2018(000)005【总页数】3页(P5-7)【关键词】维扬文化;海盐文化;江海文化;地域文化;江苏【作者】徐耀新【作者单位】江苏省文化厅党组江苏南京,21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1271 维扬文化蠡测江苏地域文化南秀北雄,中部兼容并蓄。

论范凤翼的文学交游

论范凤翼的文学交游

论范凤翼的文学交游唐明亮【摘要】南通范氏诗文世家第二代传人范凤翼是明末文坛上著名诗人.其文学交游甚广,遍及朝野.在明末的政治动荡以及归隐田园的时光中,范凤翼的诗歌创作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意蕴.前期主要表现出一种壮怀激烈的济世情怀,而后期则主要是阐发寄情山水的隐士心态,以及由社会动乱所引发的感怀.以其交游对象将范氏诗歌分类研究,可以归纳出其不同时期诗歌特点.范氏诗歌在不同时期所呈现出的鲜明特点,深刻体现出明清易代之际有识之士的心境,以及明末清初社会变革在扬州地区的缩影.【期刊名称】《大庆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8)001【总页数】7页(P76-82)【关键词】范凤翼;诗歌;交游【作者】唐明亮【作者单位】南通大学范氏诗文研究所,江苏南通22601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作为明末著名的诗人,范凤翼的文学交游甚广,上至朝廷显贵,下至地方贤达。

凡有文名与政绩,且知行高洁者,无不在其交游之列,其中不乏东林党人。

这些友人,是范凤翼高风亮节之证,同时也使范凤翼被魏忠贤为首的宦党打入东林胁从之列而屡遭迫害。

范凤翼的友人多以与宦党斗争的事迹而载入《明史》列传,令人不解的是,与他们同列的范凤翼却在《明史》中无传。

然而在文坛中,为其立传者却不在少数,有张有誉辑《真隐先生年谱》(以下简称《年谱》),刘之勃所作《年谱》注,凌荪《范司勋先生小传》,以及宋之绳《真隐先生行状》等等,诸作者均为当时名士,有诗作传世。

范凤翼不入史笔,却为生前身后的文人学者所推重。

这样的人生传奇,或可从其大量的交游诗、词中得到诠释。

一、与朝廷达官显贵的交游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范凤翼二十四岁,中进士。

第二年十月,“除直隶永平府滦州知州。

”[1]31从此开始了他短暂的官宦生涯,结识了一批朝中正直之士。

内阁首辅叶向高、礼部尚书董其昌、礼部侍郎钱谦益、东阁大学士何如宠、右佥都御史方震孺、光禄少卿俞彦、御史大夫高攀龙等均为范的师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皆有待作 , 舆十二世祖范臆能葑稚虑属装稿 , 穗三
十 六 首 。 挚 父 、 子 先生 手 眼 , 鞋 以 其 身 世 、 以 伯 不
冈 屋及 葑 凰 、 翮磊 辨 其 屠 , 辂 未 属 。 翼不 自 然 十 量 力 , 骋年 推 考 , 属三 十 六首 中 , 楹 以 自有 三槿 艳 不相 鞭 之 遭 隙 舆 凰 , 一 , 其 沉 深 雄 , 居 夏 平 思 , 故 圜黍 雕 之噗 , 虞 颓 之 世 , 属臆 能襟 多 必 耆
之整理哀集可上溯百馀年前, 先是伯子先生徒游桐 城臭挚父先生 冀州 , 伯子赢弱霰病 , 畴正 列李
白葑 , 眙 挚 父子 同生 。 人 乃 勤 日 : 子 不 曹 欲 并 夫 “
次 家 集 以 同 强 ( 卿 )吴( 父 ) ? 则 速 濂 、 挚 乎 强 且 没 矣 , 幸 而 近 在 , 子 又 多病 , 事 何 可 知 臭 而 人 欺 ? 古人 何如 家 集乎 ? 以 此盎 霰所 摧 以北 来 ” 之稿 , 鹰百 事 而 属之 。 挚 父先 生 固文 埴 司命 , 吴 靓 伯子 先生所 徒事 , 然赏 赞 。 父先生 范氏之 家 喟 挚 世舆文 单成就 , 了如 指掌 , 伯 子 之 先 “ 出 文 捐 蔷
年 筒之酷烈 。 先祖 仲淹之 “ 鸣而死 , 事 不默而生”
27 2
维普资讯
《中 圆 文 化 》 二 十 二 期 第
属害生之意氯 , 言人生必磊蒜烈烈而不喾寂然 筒 剧可 , 曲解属必以葑句抗斧钺 , 倘 属引颈之栈牲刖 甚矣。 乾隆大典文字撤 ,清稗额钞 ) 载沈德 《 卢 斤
正、 忠宣 , 世次不相精 , 其始有家 通州者日盛甫
公 , 甫 生 均 用 , 用生 廷 , 盛 均 廷锺 生秉 深 , 深 秉 生 禹迹 , 禹迹公 薄 九州 , 以 名 德重 娜 里 。 始 禹迹 公子 日介 石公 , 希 颜 , 始属 名藉 生 , 石公 之子 介
稗臆能 , 霎徒 , 字 以明橙高弟 拜麈霎 令。 至此 , ” 伯子先生所藏先祖手稿中始得兄其蔚作 。 苟自十翼
维普资讯
《 南通 范 氏 葑文 世 家 》 序
《 南通范 氏莆文世家》 பைடு நூலகம்
范 曾
余 自穗角之年 , 渐裁家肇。 每蓿堂中曾祖伯子
先 生 : 揽 辔 登 卓 , 世 澄 清 须 满 志 ; 害 阴 “ 一 蓿 户 , 家 夏 粱 盎 鞠 心 ”, 心 勃 , 君 子 之 行 莴 中 知 藏 , 惟揭 善 其 身 , 且 兼 渚天 下 。 殿 子 愚先生 不 亦 先 则荐 薄以 告先祖 仲 淹先生 “ 先天 下 之夏而 夏 , 后天
上 溯 , 属 余 十 二世租 。 前必 有 擅 者 , 已 湮 则 此 然 失 存 矣 。 十 一 世 祖 范 凰 翼 , 异 羽 , 助 卿 余 字 有《 》 十世 祖 范 围禄 , 汝受 , , 字 有《十 山 樱 稿 》 , 九 世 祖 范 遇 ( 遇 )字 濂 夫 , 祖 , 有《一 陶 圜 葑 》 。 八世 祖 范萝 熊 , 君 宰 , 世 祖 范 兆虞 , 韶 亭 , 字 七 字
下 之 桨而 粱 ” “ 嘱而死 , 、搴 不默 而生 ” “ 、 不属
壁暨, 便属禽默” 属千载家剖 , 而每述及先租仲淹 少畴 “ 断薹童 粥” 硒品肇 , f 砥 J 既贵 , 置羲茌 , 彀 瞻
蓑宗 族 , 禁属 之泣下 。 不 羞凡 圜中之宗 族棉延 千百 年 而不堕 者 , 有大 餐大哲 之 嘉雷懿 德 , 有后 必 必 者 之惯 思 篇行 , 至 菏 文 ,有 德 者必 有 雷 , 有 “ 非 雷 也 , 之 霰 口 者 也 ” 轼 《范 文 正 公 集 德 ( 叙 》, )此南 通 范氏 葑 文 之 所 以 能 傅 也 。 之 膏 唇 世 拭 舌 者 , 勉 属葑 文 , 雎 其行 而 不 速必 矣 。 范氏 诗文
潜 以题 黑牡 丹 “ 朱非 正 色 , 耷 翼獯 也 稀 王” 被 戮 而 尸 , 其 宦 爵 、 衔 并 祭 葬 碑 、 祠 木 主 一 并 鹰 将 益 娜 除。 乾隆微 服 游 市 就一 害肆 翻 害籍 , 睛微 凰拂 拂 , 害 其 上 下 不 已 一害 生 兄 状 , 高 吟 日“ 吹 即 清 凰不裁字 , 必乱翻害”乾隆以属戳强也 , 何 , 旋下 韶 毅 之 。 烦 故 事 , 此 皆 是 。 隆 四十 八 年 , 此 比 乾 完
抱 ; 一 , 刽 苍 茫 , 圜 门 , 曾 程 罩 旅 生 其 拔 赧 必
涯 , 萝 熊 莫 属 ; 一 , 回悱 恻 , 静 深 美 , 非 其 迂 幽 恰 合兆虞心馕 。 然后循 迹索季 用嗣舆 蟊之棒 成及 五 、 雷之偏爱 , 一首不入彀中 。 七 余仍 忐 忑 , 乃 以翔褚 富代 高手 , 咸以 属妥切 。 此四百年 疑 至 案 冰消 壤 解 。 千 秋 吾 此 哉稿 三十 六首 雎 各 有 属 十, 主, 然倚 不 作藏 案 定 , 以俟 后 之 来者 。 六世 租 范 崇筒 , 完初 , 字 有《懒 牛 葑 钞 》 五 世 祖 范 持 信 , , 字 静窬 , 鱼才名 而 揭 葑 傅 , 少 更 诗集 。 其所 流 傅 之 诗雨 首 , 成叟 年 同寇 警 , 垂 破 , 舆 高租 乃 城 期 范如 松死 , 口 占雨艳 , 祖 伯 子先 生 循能 背 弱 , 乃 曾 其一 云 :七 十 老 翁何 所 求 , 将 一 死 抵 封 侯 。 “ 要 人 同 乱 世 飘 零 盍 , 得 先 鹰 作 一 邱 。 其 二 云 :偃 赢 ” “ 卧蹄 来夜 不麓 , 吟 愁 汝 到 天 明 。 明 一 夕城 垂 呻 分 破 , 穗街 鲠 真隹 罄 。以 七十 三 葳 之老 人才 思 不 又 并 ” 钝 , 簟 散珠 , 以 歌 吟告 别 人 圈 , 落 欲 葑意 之 人生 至 偃蹇 若斯 , 令人 扼腕三 噗 , 足兄心 熏尊 政 乾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