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考复习数学教案

合集下载

成人高考数学教案5篇

成人高考数学教案5篇

成人高考数学教案5篇学好数学同学好其他学科一样,都要付出辛苦的汗水和艰辛的努力,今天作者在这里整理了一些成人高考数学教案5篇最新,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成人高考数学教案1一、极限和连续(1)极限1.知识范畴数列极限的概念和性质(1)数列数列极限的定义唯独性有界性四则运算法则夹逼定理,单调有界数列极限存在定理(2)函数极限的概念和性质函数在一点处极限的定义,左、右极限及其与极限的关系χ趋于无穷(χ→∞,χ→+∞,χ→-∞)时函数的极限函数极限的几何意义唯独性四则运算法则夹逼定理(3)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的定义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的关系,无穷小量的性质,无穷小量的比较。

(4)两个重要极限sin x lim x = 1 x →01 lim 1 + x = e x →∞x2.要求(1)了解极限的概念(对极限定义中“ε—N”“ε—δ”“ε—M”的描写不作要求)。

掌控函数在一点处的左极限与右极限以及函数在一点处极限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

(2)了解极限的有关性质,掌控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

(3)知道无穷小量、无穷大量的概念,掌控无穷小量的性质、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的关系,会进行无穷小量阶的比较(高阶、低阶、同阶和等价) 。

会运用等价无穷小量代换求极限。

(4)熟练掌控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

(2)连续1.知识范畴(1)函数连续的概念函数在一点处连续的定义左连续和右连续函数在一点处连续的充分必要条件函数的中断点(2)函数在一点处连续的性质连续函数的四则运算复合函数的连续性(3)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定理最大值与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包括零点定理)(4)初等函数的连续性2.要求(1) 知道函数在一点处连续与中断的概念,知道函数在一点处连续与极限存在之间的关系,掌控函数(含分段函数)在一点处的连续性的判定方法。

(2)会求函数的中断点。

(3)掌控在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会用它们证明一些简单命题。

(4)知道初等函数在其定义区间上的连续性,会利用函数的连续性求极限。

成人高考数学复习课件一全文

成人高考数学复习课件一全文

常见几种数集之间的关系:N Z Q R
例 1 用符号“ ”、“ ”、“”或“ ”填空:
(1) a,b,c, d a,b ;(2) 1 , 2 ,3;
(3) N Q ;
(4) 0 R ;
(5) d a,b,c ; (6) x | 3 x 5 x | 0 x 6.
.
“ ” 与“ ”用来表示集合与集合之间关系的符号
课堂设计
1、例题演练:例题讲解,讲练结合 2、引导学生思考:启发探究,查漏补缺 3、知识点掌握:考情点播,应试指导 4、同类题目演练:举一反三,归纳总结 5、课后作业:温故知新,学以致用 6、模拟考试演练:适应环境,达到目标
第一讲 集合和简易逻辑
考试复习大纲
➢了解集合的意义及表示方法。了解空集、全集、 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及表示方法,了
本章复习提纲
集合的概念 集合的表示法 集合与集合的关系 集合与集合的运算 简易逻辑
一、集合的概念
通常把由某些确定的对象组成的整体叫做集合(简称集). 组成集合的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一般采用大写英文字母A,B,C…表示集合, 小写英文字母a,b,c… 表示集合的元素.
集合的性质: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
在研究数集时,常把实数集R作为全集.
补集
如果集合A是全集U子集,那么,由U中不属于A的所有元 素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在全集U中的补集.
U A x x U 且 x A
.
五、 简易逻辑
条件与结论:一个数学命题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
如果假设 A 是条件,B 是结论,那么命 题可表示为“如果 A 成立,那么 B 成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讲练结合、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 教学环节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 ,充分体现并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川师 成考 数学 教学计划

川师 成考 数学 教学计划

川师成考数学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掌握初中数学的基本知识,包括代数、几何、三角函数等;(2)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3)使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2)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积极的数学学习态度;(3)培养学生遵守纪律、诚实守信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包括代数、几何、三角函数等方面的内容;2.数学解题方法与技巧:涵盖解题思路、运算技巧、数学公式等方面的内容;3.数学学习方法:学习计划、时间管理、学习策略等方面的内容;4.数学应用:结合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主讲,引导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3.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学期:完成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2. 第二学期:巩固第一学期所学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3. 第三学期:进行数学竞赛培训,培养学生的数学竞赛能力;4.第四学期:进行复习巩固,准备迎接毕业考试。

五、教学评价1.过程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包括出勤、作业、课堂表现等方面;2.结果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包括考试成绩、竞赛成绩等方面;3.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4.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建议。

六、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适合成考数学的教材,保证教学质量;2.课件:制作精美、实用的课件,提高课堂效果;3.习题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习题资源,帮助学生巩固知识;4.网络资源: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资料。

成考数学教案-第13讲--排列、组合、概率初步、统计初步

成考数学教案-第13讲--排列、组合、概率初步、统计初步

文化理论课教案-10-j-01审阅签名:【组织教学】1. 起立,师生互相问好2. 坐下,清点人数,指出和纠正存在问题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第十三章 排列与组合 §13.1 两个基本原理 一、分类计数原理完成一件事有n 类办法,在第一类办法中有1m 种不同的方法,在第二类办法中有2m 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 二类办法中有n m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不同的方法的种数为12n N m m m =+++二、分步计数原理完成一件事要分成n 个步骤,在第一步骤中中有1m 种不同的方法,在第二步骤中有2m 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 步骤中有n m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的方法的种数共有12n N m m m =⨯⨯⨯§13.2 排列与组合 一、排列1.排列的定义、排列数 从n 个不同的元素中,任取()m m n ≤个不同的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 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m m n ≤个不同的元素的一个排列.当n m =时,又叫全排列. 从n 个不同的元素中,任取()m m n ≤个不同的元素的所有排列的个数,叫做从n 个不同的元素中取()m m n ≤个不同的元素的的排列数.用符号mn P 表示.如从,,,a b c d 四个字母中,四个字母都参与排列的排列数为如下24种:abcd bacd cabd dabc abdc badc cadb dacb acbd bcad cbad dbacacdb bcda cbda dbca adbc bdac cdab dcab adcb bdca cdba dcba排列数是24,排列的过程可用以下的步骤完成:第一步,从,,,a b c d 中任选一个排在最前面,共有4种不同的选法;第二步,从第一步选剩的3个字母中任选一个排在第二位,共有3种不同的选法; 第三步,从第一步、第二步选剩的2个字母中任选一个排在第三位,共有2种不同的选法; 第四步,经过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的选排,剩下的字母只有一个,共有1种选法。

成考数学教案第1讲集合和简易逻辑

成考数学教案第1讲集合和简易逻辑

文化理论课教案【组织教学】1. 起立,师生互相问好2. 坐下,清点人数,指出和纠正存在问题【导入新课】本课我们来学习集合和简易逻辑。

集合是现代的数学的重要概念,,运用集合可以方便又准确地描述和解决某些数学问题。

简易逻辑是分析、判断命题正确与否的基础,学习和掌握简易逻辑能够提高分析和判断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要加深掌握集合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掌握空集、全集、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记牢各种集合符号及其意义,并能用这些符号表示集合与集合、元素与集合的关系;能够运用简易逻辑学的知识分析和判断简易逻辑问题。

【讲授新课】第一章 集合和简易逻辑 §1.1 集合 一、集合的概念1.集合 具有某种属性的事物的全体称为集合。

集合常用大写字母A 、B 、C 等表示,如}{5,6,7,8A =。

2.元素 集合中的每一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也叫“元”。

元素常用小写字母a 、b 、c 等表示。

集合的元素可以是任何东西:数字,人,字母,别的集合,等等。

元素具有无序性、互异性、确定性。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个体与整体的关系。

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记作a A ∈,读作a 属于A ;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记作a A ∉(或a A ∈),读作a 不属于A 。

4. 有限集、无限集、单元素集、空集(1)有限集 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如}{1,2,3A =。

(2)无限集 含有无限个限个元素的集合,如}{A x x =-∞<<+∞。

(3)单元素集 只有一个元素的集合,如}{1A =。

(4)空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空集用∅(不是希腊字母的φ)表示。

空集不是无;它是内部没有元素的集合。

若将集合想象成一个袋子和它里面的事物,则空集就是里面没装事物的空袋子。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5.数集 元素为数的集合叫做数集,常用的数集有: (1)实数集 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常用符号R 表示。

(2)有理数集 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常用符号Q 表示。

成考数学教案 5.§4.函数(一~五)

成考数学教案 5.§4.函数(一~五)

科目(高中起点升本、专科)《数学》授课日期08高职机械电子工程(1)班(2)班08高职加工中心课时2课题第四章函数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二、函数的概念与性质三、一次函数四、二次函数五、反比例函数班级08高职机械电子工程(1)、(2)班08高职加工中心班教学目的1.掌握函数的概念,会求一些常见函数的定义域2.掌握函数单调性与奇偶性的概念,会判断一些常见函数的奇偶性。

3.掌握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像、性质,会求它们的解析式4.掌握二次函数概念、图像、性质,会求它们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能运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选用教具挂图教学重点函数的概念、定义域、图像、性质、最大值和最小值,运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教学难点函数的概念、定义域、最值、运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教学回顾函数的概念与性质、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文化理论课教案说明10-j-01审阅签名:【组织教学】1. 起立,师生互相问好2. 坐下,清点人数,指出和纠正存在问题【导入新课】1.提问:什么叫一元二次不等式,如何确定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什么叫指数,什么叫对数?2.运算:【讲授新课】第四章 函数一、平面直角坐标系1.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 由有公共原点且互相垂直的两条数轴构成的坐标系叫平面直角坐标系, 通常两条数轴中的一条叫轴,水平放置,故也叫横轴,取向右方向为正;另一条叫轴,垂直放置,取向上方向为正。

(图4.1)2.直角坐标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的位置叫直角坐标.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在轴上的投影在轴上的读数为点P的坐标, 点P在轴上的投影在轴上的读数点P的坐标,点P的直角坐标记为。

数轴有正负方向,因此坐标与坐标有正有负(图4.1)二、函数的概念与性质1.定义 若一变量随另一变量的变化而变化,那么是的函数,记为。

表示随变化的规律,也就是的值与的值的对应法则。

2.函数的基本要素和派生要素: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规则是函数的两个基本要素,值域是派生要素①定义域函数的定义域是自变量的取值范围,②对应规则的值随变化的规律只要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对应规则也相同,就称这两个函数为相同的函数,与变量用什么符号表示无关.如与是同一函数。

成考数学教案 4.§2不等式和不等式组(五、六)、§3指数、对数

成考数学教案 4.§2不等式和不等式组(五、六)、§3指数、对数

文化理论课教案7.5.1-10-j-01:【组织教学】1. 起立,师生互相问好2. 坐下,清点人数,指出和纠正存在问题【导入新课】1.提问:什么叫叫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与等式的解有何不同? 2.运算:315x ->,5x <,5x >,35x +>【讲授新课】第二章 不等式和不等式组 五、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1.一元二次不等式 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二次的不等式是一元二次不等式,如2200ax bx c ax bx c ++>++<与 等都是一元二次不等式。

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0a >,若0a <则通过同解变形使0a >)(1) 20ax bx c ++> 时,①0∆>时, 20ax bx c ++= 有两个相异的实数根12,x x ,不等式的解是:12x x x x ><或②0∆=时, 20ax bx c ++=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122b x x a ==-,不等式的解是:2b x a≠-③0∆<时, 20ax bx c ++= 无解,20ax bx c ++> 图像都在x 轴上方,不等式的解是R(2) 20ax bx c ++< 时①0∆>时, 20ax bx c ++= 有两个相异的实数根12,x x ,不等式的解是:12x x x <<②0∆=时, 20ax bx c ++=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12x x =,20ax bx c ++< 的图像都在x 轴的上方,没有任何值使20ax bx c ++< 成立,故不等式的解集是∅③240b ac ∆=-<时, 20ax bx c ++= 无解,其图像都在x 轴的上方,没有任何值使20ax bx c ++< 成立,故不等式的解集是∅例 解下列不等式(1)212x x +> (2) 2316350x x --≤ (3)2340x x --+<解 (1) 原式即2210x x -+>,224(2)4110b ac ∆=-=--⨯⨯=,2210x x -+=有两相等实数根1221221b x x a -==-=-=⨯从图2.7可知,要使2210x x -+>, 则须11x x <>或 ,也即1x ≠(2) 224(16)43(35)6760b ac ∆=-=--⨯⨯-=>2316350x x --=有两相异实数根12,x x153x ===-, 2(16)7223b x a -+--+===⨯从图2.8可知,要使2316350x x --≤成立,则须573x -≤≤ (3) 原式即2340x x +->224341(4)250b ac∆=-=-⨯⨯-=> 2340x x +-=有两相异实数根12,x x134221b x a ----===-⨯ 112b x a -+=== 从图2.9可知,要使2340x x +->成立,则须41x x <->或六、可用一元二次不等式求解的两种常见的不等式1. 不等式()()0(0)ax b cx d ++><或的解法显然, 不等式()()0(0)ax b cx d ++><或就是一元二次不等式,故解法可同前,也可用更简便的方法.2. 不等式0(0)ax bcx d+><+或 的解法例 解不等式7153xx -≥+ 解 原式变形为:71053x x --≥+,即21035x x -≤+,这个不等式可化为下列两个不等式组求解: (1) 210350x x ⎧-≤⎪⎨+>⎪⎩ ①② (2)210350x x ⎧-≥⎪⎨+<⎪⎩ ①②不等式组(1)的解是12x ≤与53x >-的公共部分,即5132x -<≤,用集合表示为5132x x ⎧⎫-<≤⎨⎬⎭⎩2.7图2.8图40>2.9图不等式组(2)的解是12x ≥与53x <-的公共部分,即空集∅ 不等式组(1)与(2)的解都能使不等式7153x x -≥+成立,故7153xx -≥+的解集是集合5132x x ⎧⎫-<≤⎨⎬⎭⎩与∅的并集,即5132x x ⎧⎫-<≤⎨⎬⎭⎩∅=5132x x ⎧⎫-<≤⎨⎬⎭⎩第三章 指数与对数指数和对数是数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又是两种重要的运算,也是学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基础。

成人初中数学教育教案

成人初中数学教育教案

成人初中数学教育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是为成人初中数学复习课程设计的,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初中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应用。

本节课将重点复习初中阶段的重要知识点,包括代数、几何和概率等方面。

教学目标:1. 复习和巩固初中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

教学内容:1. 代数方面:复习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函数等基本概念和解法。

2. 几何方面:复习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性质、定理和几何图形的计算。

3. 概率方面:复习概率的基本概念、事件的独立性和概率的计算方法。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老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代数复习(15分钟)1. 复习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的解法。

2. 通过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3. 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几何复习(15分钟)1. 复习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性质、定理。

2. 通过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3. 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概率复习(15分钟)1. 复习概率的基本概念、事件的独立性和概率的计算方法。

2. 通过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3. 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综合应用(15分钟)1. 给学生发放综合练习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解答学生的问题,给予个别指导。

六、总结和布置作业(5分钟)1. 老师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2. 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初中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的提高。

教学资源:1. 教材和教辅资料。

2. 练习题和测试题。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老师通过讲解知识点和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高中数学成考教案

高中数学成考教案

高中数学成考教案
课题:概率与统计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能够应用概率与统计知
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概率的计算方法,统计的数据分析。

教学难点:复杂概率题目的解题方法。

教学准备:教材、课件、教具、题目练习。

教学内容:
1. 概率的基本概念:样本空间、事件、概率定义。

2. 概率的计算方法:古典概率、几何概率、条件概率、乘法原理、加法原理。

3. 统计的基本概念:总体、样本、统计量。

4. 统计的数据分析:频数、频数分布、统计图表分析。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出概率与统计的重要性。

2.概率的讲解:讲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并介绍几种常用的概率计算方法。

3.概率练习:进行一些简单的概率计算练习,巩固学生对概率的理解。

4.统计的讲解:讲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并介绍统计的数据分析方法。

5.统计练习:进行一些简单的统计数据分析练习,帮助学生掌握统计的基本技能。

6.综合练习:进行一些综合性的概率与统计题目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总结:对本节课学习的重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多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馈: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练习情况来评估学生对概率与统
计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扩展延伸:
学生可以通过参加数学竞赛、做更复杂的题目练习等方式来进一步加深概率与统计的理解
和运用能力。

成人教育初级班数学教案学习基本的数学运算和实际应用

成人教育初级班数学教案学习基本的数学运算和实际应用

成人教育初级班数学教案学习基本的数学运算和实际应用成人教育初级班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熟练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包括加减乘除;2. 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a. 自然数、整数、有理数、无理数的概念;b. 数的分类与比较;c. 数的大小关系;d. 数的绝对值。

2. 加法与减法运算:a. 加法与减法的概念;b. 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c. 进位与借位。

3. 乘法与除法运算:a. 乘法与除法的概念;b. 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规则;c. 乘法口诀表;d. 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

4. 实际应用:a. 问题的提取和分析;b.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步骤:Step 1:数的认识1. 引入自然数、整数、有理数、无理数的概念,并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联系。

例如:自然数:人的年龄、苹果的数量;整数:温度的正负、现金的收入支出;有理数:分数、小数;无理数:π、根号2等无法精确表示的数。

2. 讨论数的大小关系和数的绝对值的概念,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和实践应用。

Step 2:加法与减法运算1. 介绍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并给出基本运算规则和例子。

例如:加法:a + b = c;减法:a - b = c。

2. 讲解进位与借位的概念和规则,并通过练习巩固。

Step 3:乘法与除法运算1. 介绍乘法和除法的概念,并给出基本运算规则和例子。

例如:乘法:a × b = c;除法:a ÷ b = c。

2. 引导学生记忆乘法口诀表,并通过练习加深记忆和理解。

3. 教授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加深理解。

Step 4:实际应用1. 选择实际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提取和分析。

2. 游戏化设计,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增加趣味性和实用性。

四、教学资源:1. 教科书或教学讲义;2. 习题集和练习册;3. 课堂黑板/白板及粉笔/拓书机;4. 计算器、尺子等辅助教学工具。

数学成人考试试卷讲解教案

数学成人考试试卷讲解教案

数学成人考试试卷讲解教案教案标题:数学成人考试试卷讲解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成人考试试卷的题型和要求。

2. 提供有效的解题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在数学考试中的表现。

3. 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1. 向学生介绍数学成人考试的重要性和对个人发展的意义。

2. 引导学生讨论数学在日常生活和职业中的应用。

主体:1. 解读试卷结构:a. 介绍试卷的组成部分,如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

b. 解释每个题型的要求和考点。

2. 解析选择题:a. 引导学生理解选择题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b. 提供一些常见的解题策略,如排除法、代入法等。

c. 分析选择题的常见错误类型,并教授避免这些错误的方法。

3. 分析填空题:a. 解读填空题的要求和解题技巧。

b. 强调理解题意的重要性,避免盲目填写答案。

c. 提供一些常见的填空题解题方法,如代数法、逻辑推理法等。

4. 解题策略分享:a. 分享一些解题策略,如快速估算、图表法等,以提高解题效率。

b. 强调解题过程中的思考和推理能力的培养。

5. 解析计算题:a.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计算题的题意和要求。

b. 教授一些常见的计算技巧,如分步计算、列式计算等。

c. 提供一些解决复杂计算题的方法,如分组计算、逆向思维等。

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解题技巧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多做习题和模拟试卷,提高解题能力和应对考试的自信心。

教案评估:1.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练习题。

2. 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和评估。

拓展活动:1. 组织数学解题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2. 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和辅导班,提高数学水平。

教案提示:1. 教案中的解题方法和策略应根据具体的数学考试要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而不仅仅是答题技巧的训练。

3. 教案中的内容和步骤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成人教育高级班数学教案学习高级数学和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成人教育高级班数学教案学习高级数学和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成人教育高级班数学教案学习高级数学和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成人教育高级班数学教案:学习高级数学和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一、引言成人教育高级班的数学教学目标是帮助学员掌握高级数学知识,并能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本教案旨在介绍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帮助学员在学习高级数学和解决实际问题时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高级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高级数学的基本运算方法;3. 能够运用高级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本教案将围绕以下几个核心内容展开教学:1. 微积分- 导数和微分- 积分与定积分- 微分方程- 极限与级数2. 线性代数- 矩阵与行列式- 线性方程组-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正交与对称矩阵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概率基础- 随机变量与概率分布- 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 相关与回归分析4. 差分方程与离散数学- 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 离散数学的应用实例- 图论基础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与实例分析相结合在讲解高级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应提供充分的理论知识,并结合实际实例进行分析,使学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

2. 讨论与互动鼓励学员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思考和疑问。

通过思想碰撞和互动交流,能够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3. 实例演练与案例分析在学习高级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时,教师应提供充分的实例进行演练,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员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步骤1. 掌握高级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通过理论讲解和实例分析,帮助学员理解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差分方程与离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鼓励学员参与讨论,解决他们在理解过程中的疑惑。

2. 掌握高级数学的基本运算方法- 针对不同的高级数学,介绍其基本运算方法,并通过实例演练巩固学员的掌握程度。

3. 运用高级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案例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员运用所学高级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并对解决过程进行详细讲解和指导。

高等数学成教版教学设计

高等数学成教版教学设计

高等数学成教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理解高等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应用技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函数及其应用1.1 基本概念:函数的概念,函数的表示方法,函数的分类。

1.2 基本性质:函数的单调性,函数的奇偶性,函数的周期性。

1.3 函数的极限:极限的概念,极限的性质,极限的计算方法。

1.4 应用:函数在数学中的应用,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微积分基础2.1 导数的概念:导数的定义,导数的求法,导数的基本性质。

2.2 微分的概念:微分的定义,微分的求法。

2.3 高阶导数与微分:高阶导数的定义,高阶导数的性质,微分的高阶。

2.4 积分的概念:积分的定义,积分的计算方法。

2.5 应用:微积分在数学中的应用,微积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常微分方程3.1 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常微分方程的定义,分类和求解方法。

3.2 一阶常微分方程:一阶常微分方程的解法。

3.3 二阶及以上的常微分方程:高阶常微分方程的解法。

3.4 应用:常微分方程在数学中的应用,常微分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本次教学采用讲授、实例分析和互动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针对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如下的具体教学方法:•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讲解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互动讨论:通过学生的互动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评估本次教学评估分为以下两个部分:1. 知识测评通过测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检验本次教学的效果。

知识测评的形式可以分为作业、期末考试等。

2. 实践评估本次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践评估以实际应用为基础,通过实验、调查报告等方式,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评估。

五、教学资料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准备以下教学资料:•讲义:编写有关教学内容的讲义;•电子板书:讲解过程中,使用电子板书进行辅助说明;•参考书:提供教材及其他参考书籍供学生复习参考;•实例题库:编写一定数量、不同难度的实例题,供学生实践训练和题目评估。

成人高考数学主题班会教案

成人高考数学主题班会教案

成人高考数学主题班会教案主题:成人高考数学备考之解析几何班会目标:1.了解解析几何在成人高考数学备考中的重要性;2.掌握解析几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公式;3.探索解析几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开篇活动:引入解析几何1.师生互动:教师向学生提问,让学生描述自己过去对解析几何的了解和感受。

2.教师介绍:通过简短的演讲,向学生介绍解析几何的定义和作用。

主体内容:一、解析几何的基本概念1.平面直角坐标系a)横纵坐标轴的表示方法;b)点的坐标表示方法;c)平面坐标系中的距离公式。

2. 直线与曲线的方程a)直线的一般方程和点斜式方程;b)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

3. 距离与角度的计算a)两点间的距离公式;b)直线的斜率计算和角度计算方法;c)两直线间的夹角计算。

二、解析几何的基本公式1.直线的性质a)平行与垂直;b)点到直线的距离;c)点到直线的垂足;d)直线的倾斜角。

2.曲线的性质a)圆的性质:半径、直径、弦、弧;b)焦点、准线与双曲线。

三、解析几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汽车行驶路线规划a)通过解析几何可以计算最短路径、最佳路径等;b)通过解析几何可以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和角度。

2.建筑设计a)利用解析几何可以绘制平面图、立体图等;b)利用解析几何可以计算建筑物的尺寸和角度。

3.地图制作与导航a)在地图制作过程中,解析几何可用于绘制道路、建筑等;b)在导航系统中,解析几何可用于计算车辆位置、行驶路线等。

总结回顾:教师对本次班会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解析几何在成人高考数学备考中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的广泛性。

拓展活动: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解析几何的练习题,以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和题型处理能力。

课后作业:为巩固学生对本次班会内容的掌握情况,布置一些解析几何的练习题,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解答。

评估方式:根据学生在班级讨论中的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和解析几何练习题的得分情况,进行评估并给予反馈。

备注:本教案适用于成人高考数学主题班会,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概念、公式和应用,并提升他们的解题能力和应用能力。

成考复习数学教案

成考复习数学教案

课题: 成考复习教学目标: 根据考纲复习高中阶段学习过的相关知识教学重点: 用往年的考题为例串讲考试知识点教学难点: 三角部分和平面解析几何部分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时数:20教学内容及过程:第一部分 代数(一) 集合和简易逻辑1、 了解集合的意义及其表示方法。

(空集、全集、子集、交集、并集、补集) φ没有元素 I 所有元素 子集:部分元素},|{B x A x x B A ∈∈=⋂且 }|{B x A x x B A ∈∈=⋃或A A -Ω=-2、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A 、B 为两个命题B A ⇒为充分条件 A B ⇒为必要条件 B A ⇔为充要条件例题:(2007年真题)若x,y 为实数。

设甲:022=+y x ;乙:00==y x 且,则A 、 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乙不是甲的充分条件B 、 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乙不是甲的必要条件C 、 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D 、 甲是乙的充要条件(二) 函数1、 了解函数的概念,会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

分母不为0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非负对数的真数大于0,底数大于0且不等于1 1800,,90,、≠≠x ctgx x tgx2、 会判断函数的奇偶性和单调性)()()()(x f x f x f x f -=-=-或)是单调增函数由2121()(,x f x f x x <<,相反则为单调减函数3、 理解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图像和性质,会求他们的解析式4、 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图像性质以及会求最大最小值。

5、 掌握分数指数幂和对数的概念以及运算性质。

幂的除法公式:Z n m a a aa n m n m∈≠=-,;0;,也就是将法则一中的n 取作负数即可。

法则2、()Z m n a a a mn n m ∈≠=,;0, 法则3、()Z m b a b a ab m m m ∈≠≠=;0,0; 法则4、0;10≠=a a1) n m n m a a a +=⋅ 2)n m n m a a a -=÷3)mn n m a a =)( 3)n n n b a ab ⋅=)( 4)),()(R n m ba b a n nn ∈= 对数的运算法则1)N M MN a a a log log )(log +=2))0,(log log log >-=N M N M N M a a a3))0,(log log >∈=M R MM a a μμμ )1,1,0,0(log log log ≠≠>>=b a b a aN N b b a 且换底公式 (三) 不等式和不等式组绝对值不等式|x|<a,|x|>a 型不等式1) |x|<a 当a>0时,|x|<a 的解集是-a<x<a当a ≤0时,|x|<a 的解集是φ2) |x|> a, 当a>0时,|x|<a 的解集是x<a 或x<a当a<0时,|x|<a 的解集是R当a=0时,|x|>a 的解集是{非零实数}3) 解不等式|ax+b|>c 相当于解不等式-c<ax+b<c4) 解不等式|ax+b|>c 相当于解不等式 ax+b>c 或ax+b<-c(四) 数列111--==n n n S S a S a等差数列:d n a a n )1(1-+= d n n na S a a n S n n n 2)1(2)(11-+=+=或 等比数列:11-=n n q a a )1(11)1(11≠--=--=q qq a a S q q a S n n n n 或(五) 导数如果函数y =f (x )在[a , b ]上单调增加(单调减少), 那么它的图形是一条沿x 轴正向上升(下降)的曲线. 这时曲线的各点处的切线斜率是非负的(是非正的), 即y '=f '(x )≥0(y '=f '(x )≤0). 由此可见, 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的符号有着密切的关系.反过来, 能否用导数的符号来判定函数的单调性呢?定理1(函数单调性的判定法) 设函数y =f (x )在[a , b ]上连续, 在(a , b )内可导.(1)如果在(a , b )内f '(x )>0, 那么函数y =f (x )在[a , b ]上单调增加;(2)如果在(a , b )内f '(x )<0, 那么函数y =f (x )在[a , b ]上单调减少.极值的定义:定义 设函数f (x )在区间(a , b )内有定义, x 0∈(a , b ). 如果在x 0的某一去心邻域内有f (x )< f (x 0), 则称f (x 0)是函数 f (x )的一个极大值; 如果在x 0的某一去心邻域内有f (x )>f (x 0), 则称f (x 0)是函数f (x )的一个极小值.第二部分 三角(一) 三角函数及其有关概念1、 弧度与角度r l =α圆心角的弧度数等于该角所对的圆弧长与半径之比'18573.57180101745.01801180,360222 =≈=≈====ππππππrr 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概念:在任意角α的终边上找不与原点重合的任一点P (x,y ),它与原点的距离为r(r>0),那么角α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正割、余割的定义分别是:y r x r y x xyr xr y=====ααααααcsc sec cot tan cos sin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符号由于角终边上不与原点重合的任意点的坐标符号时正时负,比的分子分母时而同号时而异号造成了三角函数值的时正时负,由定义知:+ - - + - ++ - - + + -αα,sin ααsec ,cos ααcot ,tan(二) 三角函数式1、同角的三角函数关系式。

成考复习数学教案

成考复习数学教案

课题: 成考复习教学目的: 依据考纲复习高中阶段学习过的相关学问教学重点: 用往年的考题为例串讲考试学问点教学难点: 三角部分和平面解析几何部分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时数:20教学内容及过程:第一部分 代数(一) 集合和简易逻辑1、 理解集合的意义及其表示方法。

〔空集、全集、子集、交集、并集、补集〕φ没有元素 I 全部元素 子集:部分元素},|{B x A x x B A ∈∈=⋂且 }|{B x A x x B A ∈∈=⋃或A A -Ω=-2、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A 、B 为两个命题B A ⇒为充分条件 A B ⇒为必要条件 B A ⇔为充要条件例题:〔2007年真题〕假设为实数。

设甲:022=+y x ;乙:00==y x 且,那么 A 、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乙不是甲的充分条件 B 、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乙不是甲的必要条件 C 、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D 、 甲是乙的充要条件(二) 函数1、 理解函数的概念,会求简洁函数的定义域。

分母不为0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非负对数的真数大于0,底数大于0且不等于11800,,90,、≠≠x ctgx x tgx2、 会推断函数的奇偶性和单调性)()()()(x f x f x f x f -=-=-或)是单调增函数由2121()(,x f x f x x <<,相反那么为单调减函数3、 理解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驾驭它们的图像和性质,会求他们的解析式4、 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驾驭它们的图像性质以及会求最大最小值。

5、 驾驭分数指数幂和对数的概念以及运算性质。

幂的除法公式:Z n m a a aa n m n m ∈≠=-,;0;,也就是将法那么一中的n 取作负数即可。

法那么2、()Z m n a a a mn nm ∈≠=,;0, 法那么3、()Z m b a b a ab m m m∈≠≠=;0,0; 法那么4、0;10≠=a a 1) n m nm a a a +=⋅ 2〕n m n m a a a -=÷ 3〕mn n m a a =)( 3〕n n n b a ab ⋅=)( 4〕),()(R n m b a b a n n n ∈=对数的运算法那么1〕N M MN a a a log log )(log +=2〕)0,(log log log >-=N M N M N M a a a 3〕)0,(log log >∈=M R M M a a μμμ)1,1,0,0(log log log ≠≠>>=b a b a aN N b b a 且换底公式 (三) 不等式和不等式组肯定值不等式<>a 型不等式1) <a 当a>0时,<a 的解集是<x<a当a ≤0时,<a 的解集是φ2) > a, 当a>0时,<a 的解集是x<a 或x<a当a<0时,<a 的解集是R当0时,>a 的解集是{非零实数}3) 解不等式>c 相当于解不等式<<c4) 解不等式>c 相当于解不等式 >c 或<(四) 数列111--==n n n S S a S a等差数列:d n a a n)1(1-+= d n n na S a a n S n n n 2)1(2)(11-+=+=或 等比数列:11-=n n q a a )1(11)1(11≠--=--=q qq a a S q q a S n n n n 或 (五) 导数假如函数y f (x )在[a , b ]上单调增加〔单调削减〕, 那么它的图形是一条沿x 轴正向上升〔下降〕的曲线. 这时曲线的各点处的切线斜率是非负的〔是非正的〕, 即yf (x )0(y f (x )0). 由此可见, 函数的单调性及导数的符号有着亲密的关系.反过来, 能否用导数的符号来断定函数的单调性呢?定理1(函数单调性的断定法) 设函数yf (x )在[a , b ]上连续, 在(a , b )内可导.(1)假如在(a , b )内f (x )>0, 那么函数y f (x )在[a , b ]上单调增加;(2)假如在(a , b )内f(x )<0, 那么函数y f (x )在[a , b ]上单调削减.极值的定义:定义 设函数f (x )在区间(a , b )内有定义, x 0Î(a , b ). 假如在x 0的某一去心邻域内有f (x )<f (x 0), 那么称f (x 0)是函数 f (x )的一个极大值; 假如在x 0的某一去心邻域内有f (x )>f (x 0),那么称f (x 0)是函数f (x )的一个微小值.第二部分 三角(一) 三角函数及其有关概念1、 弧度及角度r l=α圆心角的弧度数等于该角所对的圆弧长及半径之比'18573.57180101745.01801180,360222 =≈=≈====ππππππrr 2、 随意角的三角函数概念:在随意角α的终边上找不及原点重合的任一点P 〔〕,它及原点的间隔 为r(r>0),那么角α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正割、余割的定义分别是:y r x r y x xyr xr y=====ααααααcsc sec cot tan cos sin3、随意角的三角函数的符号由于角终边上不及原点重合的随意点的坐标符号时正时负,比的分子分母时而同号时而异号造成了三角函数值的时正时负,由定义知:+ - - + - ++ - - + + -ααcsc ,sin ααsec ,cos ααcot ,tan(二) 三角函数式1、同角的三角函数关系式。

成人高考数学复习教案—代数

成人高考数学复习教案—代数

数学(理工农医类)全国各类成人高考招生考试规划教材第一章 函数本章知识◆ 集合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 空集、全集、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符号=⊆∉∈,,,的含义,并能运用这些符号表示元素与集合 ◆ 集合与集合的关系◆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的概念 1.1集合具有某种属性的事物的全体叫做集合(简称集). 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一般采用大写英文字母A ,B ,C …表示集合, 小写英文字母a ,b ,c … 表示集合的元素. 集合的性质: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记作∅ 单元素集:只有一个元素的集合 数集:元素全为数的集合二,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 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元素之间用逗号隔开描述法:大括号内画一条竖线,竖线的左侧为集合的代表元素,竖线的右侧为元素所具有的特征性质. 图像法:三、集合与集合的关系子集----包含关系:如果集合B 的元素都是集合A 的元素,那么称集合A 包含集合B ,并把集合B 叫做集合A 的子集.真子集----真包含关系:如果集合B 是集合A 的子集,并且集合A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集合B ,那么把集合B 叫做集合A 的真子集. B ⊄A B 真包含于A集合相等:一般地,如果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相同,那么就说这两个集合相等.交集:一般地,对于两个给定的集合A 、B ,由集合A 、B 的相同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 与B 的交集,记作A ∩B (读作“A 交B ”).并集:一般地,对于两个给定的集合A 、B ,由集合A 、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与集合B 的并集,记作A ∪B (读作“A 并B ”).全集: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在研究过程中,可以将这个集合叫做全集,一般用U 来表示,所研究的各个集合都是这个集合的子集.补集:如果集合A 是全集U 子集,那么,由U 中不属于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在全集U 中的补集. 1.2简易逻辑条件与结论:一个数学命题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如果假设A 是条件,B 是结论,那么命题可表示为“如果A 成立,那么B 成立”充分条件:如果A 成立,那么B 成立,即 A B ⇒则称A 是B 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如果B 成立,那么A 成立,即 B A ⇒则称A 是B 的必要条件充要条件:如果A 既是B 的充分条件又是B 的必要条件,即 A B ⇒且B A ⇒,则称A 是B 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第二章 函数本章知识◆ 函数的概念◆ 函数单调性和奇偶性◆ 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像、性质、解析式 ◆ 二次函数的概念、图像、性质、解析式、最值问题 ◆ 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性质、解析式 ◆ 对数函数概念、图像、性质、解析式 2.1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一、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设 A ,B 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某种对应法则 f ,对于集合A 中的每一个元素 ,在集合B 中都有惟一的元素和它对应.这样的对应叫做从A 到B 的一个函数. 通常记为: y =f (x),x ∈A .所有的输入值 x 组成的集合叫做函数y =f (x)的定义域. 所有的输出值y 组成的集合叫做函数y =f (x)的值域. 二、函数的表示法1、解析法 :用等式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的方法称为解析法;2、列表法:用数值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的方法称为列表法;3、图像法:用图像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的方法称为图像法; 三、函数的性质 1、函数的单调性函数)(x f y =定义在区间I 上,若对任意2121,,x x I x x <∈且,都有)()(21x f x f <,则称函数)(x f y =在区间I 上是单调增函数;若对21x x <,都有)()(21x f x f >,则称函数)(x f y =在区间I 上是单调减函数。

成人高中数学教案

成人高中数学教案

成人高中数学教案标题:成人高中数学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为成人高中学生设计一堂数学课,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问题的探究和解决,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教案适用于成人高中数学课程,教学时间为一节课(约45分钟)。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数列的概念,能够识别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数列的规律,预测下一个数值;3. 学生能够运用数列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4. 学生能够运用数列的概念和性质,进行数列的推导和求和。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投影仪、计算器、白板、白板笔;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铅笔、橡皮擦。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入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列的兴趣和思考,例如:“你们有没有遇到过每天都在长高的情况?你们能否用数学的方法描述这种变化?”引导学生思考数列的概念。

步骤二: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数列的定义和常见的数列类型(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并解释它们的特点和性质。

教师可以使用图表或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步骤三:数列规律观察(15分钟)教师给学生分发一些数列的实例,要求学生观察数列的规律并填写下一个数值。

学生可以自由讨论和合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数列的增长方式和规律。

步骤四:数列应用(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数列的概念和性质解决问题。

例如:“某电商平台每天销售的商品数量是一个等差数列,已知第一天销售了10件商品,每天增加3件。

请问第10天销售了多少件商品?”学生可以使用数列的公式或逐项相加的方法解决问题。

步骤五:数列推导与求和(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数列的推导和求和方法,讲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

教师可以通过实例演示和学生练习来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和掌握。

步骤六:总结和拓展(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鼓励学生运用数列的概念和性质进行更多的拓展学习。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数列相关的练习题或实际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

成人教案数学高中

成人教案数学高中

成人教案数学高中年级:高中课题: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学目标:1. 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2. 熟练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3. 能够灵活应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1. 解一元二次方程时的步骤和技巧;2. 应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数学教材》;2.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学生练习册;3. 资料:大量一元二次方程的练习题。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识(5分钟)教师利用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到解决实际问题时,一元二次方程的重要性。

Step 2: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10分钟)教师通过例题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及表示形式,并引导学生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各个元素。

Step 3: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例题演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步骤,解释解方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Step 4:练习与训练(20分钟)教师让学生进行一元二次方程的练习和训练,包括简单的解方程、应用题等,巩固所学知识。

Step 5:解答疑问与评价(5分钟)教师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一元二次方程的练习题,并要求学生认真复习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清楚地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法,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技巧,能够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成考复习教学目标: 根据考纲复习高中阶段学习过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 用往年的考题为例串讲考试知识点 教学难点: 三角部分和平面解析几何部分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时数:20 教学内容及过程:第一部分 代数(一) 集合和简易逻辑1、 了解集合的意义及其表示方法。

(空集、全集、子集、交集、并集、补集) φ没有元素 I 所有元素 子集:部分元素},|{B x A x x B A ∈∈=⋂且 }|{B x A x x B A ∈∈=⋃或A A -Ω=-2、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A 、B 为两个命题B A ⇒为充分条件 A B ⇒为必要条件 B A ⇔为充要条件例题:(2007年真题)若x,y 为实数。

设甲:022=+y x ;乙:00==y x 且,则 A 、 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乙不是甲的充分条件 B 、 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乙不是甲的必要条件 C 、 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D 、 甲是乙的充要条件 (二) 函数1、 了解函数的概念,会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

分母不为0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非负对数的真数大于0,底数大于0且不等于11800,,90,、≠≠x ctgx x tgx2、 会判断函数的奇偶性和单调性 )()()()(x f x f x f x f -=-=-或 )是单调增函数由2121()(,x f x f x x <<,相反则为单调减函数3、 理解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图像和性质,会求他们的解析式4、 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图像性质以及会求最大最小值。

5、 掌握分数指数幂和对数的概念以及运算性质。

幂的除法公式:Z n m a aaa nm nm ∈≠=-,;0;,也就是将法则一中的n 取作负数即可。

法则2、()Z m n a a a mn nm ∈≠=,;0, 法则3、()Z m b a b a ab mm m∈≠≠=;0,0;法则4、0;10≠=a a 1)nm nmaaa+=⋅ 2)n m n m a a a -=÷3)mnn m aa =)( 3)n n nb a ab ⋅=)( 4)),()(R n m bab annn∈=对数的运算法则 1)N M MN aaa loglog )(log +=2))0,(logloglog >-=N M NM N Maaa3))0,(loglog>∈=M R MMaaμμμ)1,1,0,0(loglog log≠≠>>=b a b a aN N bb a且换底公式(三) 不等式和不等式组 绝对值不等式|x|<a,|x|>a 型不等式1) |x|<a 当a>0时,|x|<a 的解集是-a<x<a当a ≤0时,|x|<a 的解集是φ2) |x|> a, 当a>0时,|x|<a 的解集是x<a 或x<a当a<0时,|x|<a 的解集是R 当a=0时,|x|>a 的解集是{非零实数}3) 解不等式|ax+b|>c 相当于解不等式-c<ax+b<c4) 解不等式|ax+b|>c 相当于解不等式 ax+b>c 或ax+b<-c (四) 数列111--==n n n S S a S a等差数列:d n a a n )1(1-+= d n n na S a a n S n n n 2)1(2)(11-+=+=或等比数列:11-=n n qa a )1(11)1(11≠--=--=q qq a a S qq a S n n nn 或(五) 导数如果函数y =f (x )在[a , b ]上单调增加(单调减少), 那么它的图形是一条沿x 轴正向上升(下降)的曲线. 这时曲线的各点处的切线斜率是非负的(是非正的), 即y '=f '(x )≥0(y '=f '(x )≤0). 由此可见, 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的符号有着密切的关系. 反过来, 能否用导数的符号来判定函数的单调性呢?定理1(函数单调性的判定法) 设函数y =f (x )在[a , b ]上连续, 在(a , b )内可导. (1)如果在(a , b )内f '(x )>0, 那么函数y =f (x )在[a , b ]上单调增加; (2)如果在(a , b )内f '(x )<0, 那么函数y =f (x )在[a , b ]上单调减少. 极值的定义:定义 设函数f (x )在区间(a , b )内有定义, x 0∈(a , b ). 如果在x 0的某一去心邻域内有f (x )< f (x 0), 则称f (x 0)是函数 f (x )的一个极大值; 如果在x 0的某一去心邻域内有f (x )>f (x 0), 则称f (x 0)是函数f (x )的一个极小值.第二部分 三角(一) 三角函数及其有关概念 1、 弧度与角度rl =α圆心角的弧度数等于该角所对的圆弧长与半径之比'18573.57180101745.01801180,360222=≈=≈====ππππππr r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概念:在任意角α的终边上找不与原点重合的任一点P (x,y ),它与原点的距离为r(r>0),那么角α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正割、余割的定义分别是: yr xr yx x y r x r y =====ααααααcsc sec cot tan cos sin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符号由于角终边上不与原点重合的任意点的坐标符号时正时负,比的分子分母时而同号时而异号造成了三角函数值的时正时负,由定义知:+ - - + - ++ - - + + - ααcsc ,sin ααs e c ,c o s ααc o t ,t a n(二) 三角函数式1、同角的三角函数关系式。

一、倒数关系1cot tan 1sec cos 1csc sin =⋅=⋅=⋅αααααα二、商的关系ααααααsin cos cot cos sin tan =三、平方关系αααααα222222csc 1cot sec 1tan 1cos sin =+=+=+ααααααααcot )cot(tan )tan(cos )cos(sin )sin(-=-=--=-=-==--=-=-yx x yr x r yααπααπααπtan )tan(cos )cos(sin )sin(=--=+-=-=+-=-=+x y r x r y ααπcot )cot(=--=+yxαααπαααπαααπααααπcot )cot()cot(tan )tan()tan(cos )cos()cos(sin )sin ()sin()sin(-=-=--=-=--=--=-=--=--=-αααπαααπαααπαααπcot )cot()2cot(tan )tan()2tan(cos )cos()2cos(sin )sin()2sin(-=-=--=-=-=-=--=-=-(三) 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正弦函数的主要性质:1. 定义域:),(sin +∞-∞=的定义域为x y2. 值域:[-1,1]1,221,22minmax-=∈+-==∈+=,yZ k k x ,yZ k k x 时当时当ππππ3. 周期性若对ππ2sin ,sin )2sin()()()(,0最小正周期为为周期函数为一个周期为周期函数则称成立有若对,x y Zk x k x ,T x f ,x f T x f T =∴∈=+=+≠4. 奇偶性π2sin sin )sin(最小正周期为是奇函数,x y xx =∴--5. 单调性↓∈++↑∈+-上是在上是在Z ,k k ,k Z k k ,k ]23222[],2222[ππππππππ(四) 解三角形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第三部分 平面解析几何(一) 平面向量 只讲向量的坐标运算掌握向量的数量乘积运算,了解其几何意义和在处理长度、角度及垂直问题否认应用。

了解向量垂直的条件。

(二) 直线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会求直线的斜率。

点斜式 斜截式 两点式 截距式 一般式Ax+By+C=0了解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以及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当两条直线中有一条直线没有斜率时:(1)当另一条直线的斜率也不存在时,两直线的倾斜角为90°,互相平行;(2)当另一条直线的斜率为0时,一条直线的倾斜角为90°,另一条直线的倾斜角为0°,两直线互相垂直.(三) 圆锥曲线第四部分 概率与统计初步(一) 排列、组合分类技术原理(加法) 分类技术原理(乘法) 排列:(有顺序的) )!(!m n n P m n -=组合:(没有顺序的) )!(!!m n m n C m n -=(二) 概率初步与统计初步随机事件 不可能事件 事件A 发生的概率记作)(A P如果一次试验中共有n 种等可能出现的结果,其中事件A 包含的结果有m 种,那么nm )(=A PA 、B 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称为互斥事件或互不相容事件。

实验时,如果两个互斥事件A 、B 中必有一个发生,那么就称A 、B 为对立事件。

A 的对立事件记为_A ,)(1)(_A P A P -=。

事件A 是否发生对事件B 发生的概率没有影响,则它们称为相互独立事件。

相互独立事件A 、B 同时发生的事件记为B A ∙)()()(B P A P B A P ∙=∙如果在一次试验中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为P ,那么A 在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为k-n k k n n1k )()(P P C P -= 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