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问技巧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在新课程理念下,进行“问题式”教学,恰好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告诉我们:“英语课程中必须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正确把握英语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英语课堂。学生是英语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英语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英语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要求学生“对英语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进而加深课文理解和进行知识拓展。”

“问题式”教学是教师以学生为本、以问题为中心进行的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合作探究问题,交流解决问题,完成“三维”目标,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英语素养。它是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可见,问题教学法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很多英语老师都在困惑:英语课上应该怎样提问题?应该提多少问题?又该提什么内容的

问题?所以如何恰到好处的使用问题教学法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现在,我就自己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写出来供大家借鉴和探讨。

首先,我们要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好问与不问的尺度。

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备课时预设的问题并非在课堂上都必须呈现给学生,有些问题要直接提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然后谈出自己的想法,有些问题却不需要呈现出来,而是在学生的自读自悟、交流汇报中自然解决的。所以什么样的问题需要呈现,什么样的问题不需要呈现,就成了老师课堂上收放自如的内容之一。尤其是只需要回答yes or no的问题就不需要在黑板上或幻灯片上呈现出来。只需要口头提出就可以了。对于英语水平相对较好,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就课文文本内容理解的很多信息细节问题就可以不需要设置,而应该设置推理判断题或归纳总结题;而对于英语水平较差,理解能力不强的学生,尽量就文本内容设置信息细节题,而不设置推理判断题或归纳总结题。这样既做到了因材施教,又激发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愿意参与课堂教学,真正体现了问题式课堂教学的精髓。

其次,根据教材特点确定问题的呈现形式。

问题的呈现形式要考虑不同课文、不同课型的特点。对于一般的故事型课文,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其故事内容,所以老师可以提出一些深层次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这样的问题要么对学生进行情感道德教育,要么对学生进行多学科知识渗透。学生明确问题后,然后带着问题去skim或scan课文,在课文中去寻找线索,再组织自己的语言尝试给出答案,进而与本组的同学进行交流分享,得出一个比较合理和完美的答案。比如:我们学习课文a trip on “the true north”时,就只需要提四个问题就可以了。q1:what does “the

true north”in the title mean?此问题是对引起学生的好奇?q2:what cities does the two sisters pass by during their trip?q3:what features do the cities have?q4:if you are going on a trip ,where do you want to go and why?为什么只问这四个问题?因为该文是旅行。题目不是“a trip to a place “,而是用 a trip on “the true north”引起悬念,第一个问题就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找到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后,学生明白“the true north”是一列横穿加拿大从温哥华到蒙特利尔的火车。故引导学生思考第二个问题,既然要横穿加拿大,就难免要经过一些城市,而作者需要停留的城市必定有可让他们停留的理由,这些理由无疑是该城市的特点。所以紧接着提第三个问题。为了让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的理解和进一步的了解,而且也是该把一直处于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比较散的课堂集中起来的时候了。所以此时我插入retell的环节让学生共同思考填空,齐读retell 的内容。retell同时也让学生对各个城市的特点加深了印象,此时学生心中已经在向往那些美丽的地方了。因此及时提出第四个问题“你想去哪里旅游,为什么想去哪里旅游?”无容置疑,学生的积极性就更高了,问题式课堂的高潮便来了。但对于科普型课文,由于其内容中有一些专业术语所以文章比较晦涩难懂。鉴于此,教师就应该先就课文内容尤其是阻碍学生理解全文的章节提出问题,题干的设置也要让学生容易理解,可以把文段中提到的某些词汇或句子通过同义词或解释说明的方式来设置问题和选项,这样有助于学

生对文章的快速理解。比如学习课文“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我为学生设置了如下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q1:how the earth began? q2:what is the importance of the water? q3:how did the life develop in the water and on the land?对于此类问题,学生边看文章边自己探讨,然后组内合作交流讨论,各组相互汇报和补充,如有疑问,也可提出来寻求帮助,这样容易尽快完成任务。由于文章中涉及到的“big bang”和“生命的形成”,这些话题都是学生感兴趣的,故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集中,对课堂教学的参与度比较大。这些问题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点拨。通过这几个问题学生对课文基本能够理解。而且我要求学生对问题的答案进行箭头式书写,既直观又简洁,更便于理解。retell课文后,提出了另一个问题:what should we do to protect our earth?课堂的高潮随之而来。问题式课堂教学在这种高潮中结束,学生就会意犹未尽,对下一堂课会更加期待。

再次,在教学过程中随机调整问题的呈现形式。

教路适应学路,教师备课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尽管如此,教师在备课时设置的问题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那么关注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是确定问题呈现方式的关键,所以老师在课堂教学时必须学会倾听,学会观察和捕捉。所谓“学会倾听”就必须做到在课堂中走动,走动时认真倾听,边倾听边思考,边听边理解。这要求教师全身心地投入,真心实意地聆听,这样你才能听出点东西来,听出些门道来,才能对自己预先设置的问题的反馈情况及时了解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