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中小学特色学校发展战略研究
“立字立人”特色显,墨飞笔舞春满园——记重庆市九龙坡区杨家坪小学特色强校之路
“立字立人”特色显,墨飞笔舞春满园——记重庆市九龙坡区杨家坪小学特色强校之路瓜叶菊五颜六色地绽放在校园的小操场,一簇簇展露着春的浓艳。
孩子们欢快的嬉笑声化开了操场边柔嫩的柳条和紧实的桃花骨朵。
十几人从白色商务车上鱼贯而出——杨家坪小学又迎来了慕名参观的尊贵客人。
2008年11月21日,国家教育部政策法规司柯春晖司长在重庆市教委有关领导的陪同下来到了九龙坡区杨家坪小学,柯春晖司长参观了校园环境,听取了杨家坪小学周绪田校长对学校办学特色的介绍,观看了师生的书法作品,翻阅了《立字立人》校本教材后,对杨家坪小学书法教育特色很是赞赏。
自此,短短的半年间,学校已经接待了市内外20多所学校的参观学习活动。
而这一切,都源于九龙坡区杨家坪小学近两三年来在“立字立人”办学思想指引下逐步彰显的书法教育特色。
俏丽春风已悄然拨响了杨家坪小学特色强校的动人旋律。
十五年,我们拥有了一个从未间断的书法教育历史九龙坡区杨家坪小学创建于1948年,是一所具有办学历史长、有着厚重文化底蕴的学校。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新课程改革浪潮席卷华夏大地,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旨,朝着“全面发展具有特长”的育人目标迈进,开始了书法教育的初步实践与探索。
没有专门的书法桌,我们在废旧的课桌上铺上毛毡;没有现成的书法教材,我们自己用钢板刻蜡纸印;没有可借鉴的教育教学模式,我们自己拟定简单的教学步骤——坐姿、执笔、笔画练习、描红、临摹。
15年的坚持,学校初步形成了书法教育的良好氛围,整体提高了学生的书法兴趣和水平,培养了一批书法骨干教师,提高了整体教师的书法水平,初步形成了学校的办学特色。
学校师生多次参加市内外的各种书法展示活动,师生在各级书法比赛屡有获奖,2005年我校被区教委命名为“书法特色学校”。
继承发展,我们踏上了一条特色强校的新路2003年,九龙坡区进行教育资源整合,将杨家坪小学和原十八冶子弟小学合校并班,迁址于桃花溪畔的冶金村。
追求内涵发展之路 打造特色育人学校——记重庆市南岸区珊瑚实验
追求内涵发展之路打造特色育人学校——记重庆市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特色学校发展之路作者:李秀华来源:《师资建设·理论与政策版》 2009年第3期学校特色是学校发展长时间的积淀,是历任校长和几代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晶。
重庆市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的特色,就是“追求师生的内涵发展”。
学校虽然创建于1 9 86年,但学校自办学以来,始终坚持并秉承着以现代的思想和理念引导学校的发展,以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师生的成长,以多元的教育视角审时度势为学校的发展铺路。
在二十二年的风雨历程中,珊瑚师生高度团结、积极向上的“珊瑚激情”点燃和照亮了许多学生的发展之路。
成为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教育同行学校、学生家长和社会友邻单位赞许和钦佩的好学校,和谐团队!来自全国直辖市的校长、先进地区的教育领导们,在走进珊瑚校园参观之后,发出感叹“在西部地区,有如此办学规模和现代化水平的学校真是难得,即使在全国如此办学规模的学校也屈指可数。
”短短二十几年的发展历程,珊瑚小学得到了黄奇帆副市长的赞赏,,把珊瑚小学与市直属小学巴蜀小学、人民小学齐名并称为重庆基础教育的“三朵金花”;英国塞夫顿地区的萨拉校长两次带师生不远路程迢迢来到珊瑚小学,商谈共建友好学校的事宜;学校机器人搜救项目小组在几届世界杯机器人比赛中囊括了金、银、铜奖;学生的接龙体作文《张宋演义》被演绎成章回体小说,两次由版并在全国引起了一定的反响……这些点滴、这些足迹都证明了珊瑚小学在重庆市区、全国乃至国外有了一定的影响。
是什么指引着这所一所办学时间短,但社会影响广泛的学校师生共同向着更高的平台、更远的愿景拼搏努力呢?学校是否有着什么指引着全体教师与学生、学生家长共同努力的“磁源”,才使得这所学校的发展成长如此迅速?学校办学理念是感召和凝聚教师的“磁源”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办学思想,犹如指引学校发展的航标,学校发展的灵魂,感召并激励着师生,将学校这艘船驶向胜利的彼岸。
办学思想是否具有感召力,关键在于师生的认同度。
2013年灌南县网络培训线下考试纲要
2013年灌南县网络培训线下考试纲要1.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师生交往的艺术主讲人:周红五课程简介“各位老师把学生当人看吗?”从这个问题开始,围绕“人”这个话题,周红五教授生动形象地阐述了学生作为“生理的人、社会的人、心理的人”,教师应如何去对待他们,同时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学生的心理与身体系统、环境系统、心理系统、活动系统之间的关系。
周教授明确指出:师生有效交往和沟通的基础是“同理心”,教师要把每个学生都看作是独立、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有自己生活经历的人,要放下自己的价值参照标准去感受学生,以学生的眼光去看“学生看到的世界”。
师生交往中还需要真诚、尊重与接纳,师生交往中的“我向信息”(基于个人的过强主观意识,忽略学生的感受,通常表现为责备、命令、挖苦等)往往是阻碍良好交往的障碍。
在交往中,教师多用一些语言表达的技巧,比如幽默、委婉、含蓄、反语、模糊、沉默等,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批评和表扬学生时,尤其要注意语言使用的策略。
提纲一、师生交往的意义二、师生交往的内涵1.教师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和学生交往2.教师发出信息的方式影响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方式3.教师传递信息的方式往往决定了与学生交往的结果4.交往是师生双向的交往5.从学生的反馈和回应中判断交往是否成功三、促进师生有效交往的基本条件1.同理心——与学生沟通的基础2.同理对方是一种交往的立场和能力3.不能同理学生的不良后果四、如何传递自己的同理心1.单纯将学生的感受回应给学生2.表达同理心的五个层次3.在表达同理心时的基本立场五、师生交往中的真诚、尊重与接纳1.用真诚唤起学生的信任感2.用尊重与接纳维护学生的人性发展六、交往中常见的沟通错误和障碍七、交往中可用的语言技巧1.幽默2.委婉3.含蓄4.反语5.模糊6.沉默八、交往中批评与表扬的语言策略1.批评的语言策略2.表扬的语言策略九、学会观察和使用体态语言2.预防和处理学生伤害事故的理论与实践主讲人:王大泉课程简介学校安全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维护学校设施和环境的安全;防范校园暴力。
特色发展是办学的成功之路——以重庆市忠县汝溪镇中心小学为例
二、 让“ 阳光 教 师” 更具 “ 阳光智 慧 ”
、
让“ 阳光校 园” 更显“ 阳光特色”
阳光是光明 的象征 ,是人的心灵 的追 求与向
往, 是事物蓬勃向上兴旺发展 的动力。 自然界 中的 阳光普 照 , 让人感 到无限温暖 , 学校要 有 “ 阳光教 育” , 才能让师生感受到温馨的人文情怀。 学校形象是什么?是校风 、 教风 、 学风的集中体
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同理 , 一所学校要办成功, 必须坚 和加强“ 五个校园” 建设 , 铺设校园“ 六个 阳光” ——
校、 文化亮校、 特色名校” 的办学思路 , 力争把学校办 成人文气 浓郁 、 办学理念先进 、 学校特色鲜明、 教学
品质一流的农村示范窗口特色学校。
一
提升学校精气神 , 塑造阳光新形象 , 把 学校 办成知 名度高 、 美誉 度强 、 文化底蕴深厚 的高品位 农村示
师风教育 , 通过开展“ 感动我的十佳教师” 评选等活 动, 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 使教师树立爱校意识、 师 德意识、 学 习意识 、 合作意识 、 绩效意识 , 促使教师更 加热爱教育、 热爱学校、 热爱学生。
党支部书记 、 校长 。研究方向 : 农村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研究。
我国的改革开放之所以成功 , 是因为坚持中国特
持特色发展 。近几年来, 笔者所在的重庆市忠县汝溪 镇中心小学充分结合本地实际 , 以打造“ 阳光特色学 校” 为 目标 , 紧紧围绕“ 管理强校 、 质量立校 、 和谐兴
准化 、 净化、 美化、 绿化、 人文化 ) 人手 , 打造阳光校园 环境阳光、 办学 阳光 、 校务阳光 、 制度阳光 、 课 堂阳 光、 民生阳光 , 以达到润物无声 、 和谐温馨的效果 。 “ 阳光满校 园 , 幸福每一个 ” , 这是我们办学的宗 旨。
好学校,每所皆可能(上)——重庆市特色学校建设扫描
这 是 充 分 挖 掘 邮 票 的 育 人
但 邮票对 教 学还 有更 多 的作
用 可发挥 。
时的金小 ,一切都 黯然无 光 。
郭璃 的执 著 与激 情源 自一 个 功 能 。
“ 创 办 于 18 9 3年 的金 小 ,不 朴素 的信念 : 让 所有读金 小 的孩 久 就 陷入 生源 困境 ,苦 撑待 变 。 子不 后悔 ! ” 19 9 9年 ,当 地 的 一 个 丝 纺 厂 破
就让我 们走 进他 们 那 闪耀 着理 想之光 的教 育世 界 吧 ( 因版 面所 限 ,报 道 将 分 2
期 刊 出 ) 1
●本刊记者
20 0 6年 ,一 个 可 能 预 示 着 基 寻找教育新 的方 向。 础教育新 发展 之路 的教 育改 革实
验 ,在重 庆悄然 拉开帷幕 。 这 就 是 区 域 推 进 特 色 学 校
郭 瑗没有 退缩 。她想 ,再 差 小 开始提 炼学校 的文化精 神 。
1 b块空地 ,停车 。
跳 下 车 ,眼前是 许多 待拆 迁
的浪 潮 ,百舸 争流 ,百花齐放 。
山路小学 ( 以下简称 中小) 是典 ,
几年前 , 两校 都 因 的破 旧房子 。金 小就 蜗居 在拆 迁 4年 后 ,我 们来 到 重 庆 ,走 型的薄弱学 校 。 房 中间。 室是水 泥地 , 教 楼道 里的 关 。 访 重庆 的一些 区县 ,走 进特 色学 招 生 困难 ,差一 点“ 门歇业 ”
建设。
一
赖 配 根 刘 然
特色建设 , 让它们起 死 回生 。
◎金小 : 让 所有 读我 “
们学校的孩 子不后悔 ”
穿 过狭 长 的山洞 ,终 于看 见
重庆沙 坪坝 区 的金沙 街小 学 光 。在两 堵 灰色 破败 的墙前 ,有
好学校,每所皆可能(下)——重庆市特色学校建设扫描
人 和文 化 的创 造顺 理 成章 。
但 肖方 明 没 有 局 限 在 学 校 广 阔 的文 化 空间 。
那 时学 校不 叫人 和 ,叫 “ 重 第 一 实 验 小 学 ”,或 是 曾 用 名 的历 史 ,而 是 把 目光 投 向 了更
庆市 渝 中 区第一 实 验小 学 ” 。 这是 当地 的一 所 名校 ,自
一
他们亮 出了 “ 和教育” 人 的 上 陪妈 妈 做 运动 ……
走 。 和谐 育人 ” ,具体 内涵 则 为 : 而 是 培 养 他 们 爱 的 情 怀 ,爱 的 “ 后 门 ”
学 校 文 化 之 中 。 ”
妈” ,三 年 级 在 数 学 课 上 学 帮 妈 亲 趁 机 向 肖方 明提 出 ,为 了让
有 了 这 样 的 视 野 ,人 和 新 的 妈 理 财 ,四 年 级 在 陶 艺 课 上 做 孩 子 有 更 多 的 时 问 练 琴 ,希 望
校 文化 便具 有 一股 刚 强之 气 。
●本刊记者
学 校 的 整 体 工 作 都 是 优 良
的 。 肖方 明 似 乎 可 以 高枕 无 忧 。 人 和 街 小 学 ( 下 简称 人 以 人 小 学 ( 下 简 称 树 人 )在 重 以 学 附 属小 学 ( 下 简称 附 小 ) 以 也
一
赖 配 根 刘 然
这就是人 和特 色发展 的开始 。
19 9 4年 至 2 0 0 3年 ,开展 了和 谐 特 色 发 展 的 内 涵 不 首 先 就 是 要 人 和 的 文 化 建 构 ,必 须 汲 取 我 活 泼 的教 学研 究 。 ”
有个 性 吗 ?
们 民族 的优 秀 传 统 文 化 。 肖方 ”
说 ,“ 有 地域 文化 。我 们 所 还
中小学如何实现优质均衡发展——中学校长谈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学校特色打造
42023年12月8日,首届自贸港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中学校长分论坛在海南师范大学龙昆南校区田家炳书院二楼报告厅举行。
海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孙自强主持了会议,海南师范大学副校长杨兹举为大会致辞,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专家、资深校长以及广大师生集聚一堂,以“自贸港建设背景下中学高质量发展与特色打造”为主题,从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办学特色等方面展开深入交流,共同探讨当下中学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促进海南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构建符合全面育人要求的具有海南自由贸易港特色的教育体系、推动海南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与特色学校打造作出贡献。
重庆市江北中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但汉国:基于生命教育理念的战略思维与学校特色打造重庆市江北中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但汉国从“学校治理与战略思维”“生命教育与战略抉择”“特色打造与战略实施”三方面就如何建设一所享誉全国的师生幸福、生命精彩的优质特色示范学校展开阐述。
但汉国校长一上来就以“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为开头,就重庆市江北中学校基于生命教育理念的战略思维理念,提出“三精治校”策略,即精准抓质量、精心抓特色、精细抓管理,以此实现校园精美、学校精进、师生精彩的治校目标。
何为生命教育?但汉国校长认为,生命教育就是着眼于培养学生生命意识、生存方式和生活观念,促进人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成长,引导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热爱生活的一种教育活动。
在实施生命教育的过程中,江北中学校历经初步探索、系统实施、深化发展三个重要阶段。
从最初期的“学生基础道德缺失、生命教育缺失、学生结构复杂、心理问题突出”的教学困境,提出生命教育理念,初探生命教育课程体系,不断探索生命教育的实施路径,形成完善到深化的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生命教育研究课程与实践。
江北中学校在生命教育特色打造与实践中确立以生命教育课程教学为中心,并融入生存教育,指向生活教育。
以打造“健康人、幸福人、优秀人”为教育目标,以自然生命教育、社会生命教育、精神生命教育为内容抓手,加强生命教育的系统支撑,聚焦学校特色文化,实施生命教育“生命化的课程建设”“生命化的教育活动”“生命中小学如何实现优质均衡发展—中学校长谈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学校特色打造□本刊编辑部 焦贵萍 陈泰宁化的学校文化”“生命化的课堂教学”的“四化”教学策略,开展“三维四体”课程评价,让学生在解读、体验和感悟中深刻认识生命的价值意义,不断丰富生命教育的内涵。
科室工作总结 科室工作总结(优秀9篇)
科室工作总结科室工作总结(优秀9篇)工作总结一定要有一个概况和对情况的描述,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详细。
这部分主要分析了工作的主客观条件、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工作环境和工作基础。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本文是细致的小编帮家人们整编的9篇科室工作总结的相关范文,欢迎借鉴。
医院科室年度总结及工作计划篇一__x年是忙碌的一年,也是硕果累累的一年。
功能科在全体同仁奋力拼搏,努力工作,严格按照医院目标管理细则和二甲医院水准要求工作,紧密围绕全院优化大局,发扬脚踏实地、敢于创新的精神,为医院创造了良好的效益,作出了不可小觑的贡献。
现将本年度工作总结如下:一、工作成绩方面:在功能科全体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科室经济收入较去年有较大幅度增加。
其中,病理科完成诊断人次2280人次,创业务收入302000元;b超室完成检查达32000人次,创业务收入2880000元;心电图室完成检查达30000人次,创业务收入630000元;脑电图室完成检查7858人次,创业务收入385000元;多普勒完成检查1800人次,创业务收入180000元;胃镜室完成检查2850人次,创业务收入600000元。
b超和心电图室在完成正常病人检查的同时,还为相关单位和个人体检2500余人次;胃镜室和病理室紧密合作,积极开展的“食管癌/贲门癌筛查及早诊早治”工作,累计筛查高危人群1200多例,早诊率高,深受基层群众欢迎。
我们承接了__年良好的发展势头,圆满完成了__x年上级和人民交予的各项工作任务,为__x年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政治思想方面:今年来,功能科积极学习院周会精神,紧密结合“三好一满意”、“一改双优”、“优化医德医风百日集中教育整顿”活动,大力弘扬爱岗奉献精神,各科室人员努力文明礼貌服务,从医疗服务的不同环节、方面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服务措施,并且率先垂范,模范遵守院级院规,廉洁行医,工作认真负责,时刻为病人着想,耐心解释,尽量满足病人的需求,真正做到了在思想上尊重患者,感情上贴近患者,努力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温馨的医疗服务。
特色学校打造-重庆市特色学校发展案例
特色学校打造:重庆市特色学校发展案例一、以理论学习为抓手,明确特色学校建设的目标、定位与规划。
开展特色学校建设是打造优质教育资源和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广大学校也逐步认识到这一项目的推进对学校可持续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
但是许多学校的领导对学校特色建设的一些基本概念缺乏科学认识,如存在重硬件建设忽视软件建设、重局部特色建设忽视整体特色建设、重少数特长生(尖子生)培养忽视面向全体学生等误区。
由于对特色学校意义认识不足以及对其基本概念的认识模糊,许多学校还没有将特色学校建设放在应有的重要位置,没有对学校特色建设的长远发展作出合理的规划与科学管理,因此学校特色建设也很难取得实质性进展。
针对这一问题,市教委首先将学校特色建设工作摆上重要工作议程,下发了专项推进文件,组织了多次全市乃至全国性的特色学校专题研讨活动。
2007年12月市教委还与中国教育学会联合举办了“全国中小学特色学校发展高峰论坛”,邀请中国教育学会陶西平副会长等境内外知名教育专家和江苏洋思中学、北京一师附小等多所名校校长到会作专题发言。
通过一系列的专题学习,全市各中小学进一步明确了特色学校建设的意义,并结合学校实际找准自身定位、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为下一步开展好特色学校建设奠定基础。
二、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探索创建特色学校的内涵、过程与方法。
经过十余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特色学校建设问题在许多方面已经取得了突出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经验总结性的研究较多,理论探讨性的偏少;研究多停留在概念争鸣上,缺乏深入的、实证的研究;讨论中多数都是谈我国的学校和学校特色,很少涉及国外的特色学校,等等。
在特色学校建设研究中尤其突出的问题是虽然有一些中小学校追求特色发展,还属于学校自发的民间行为,没有被纳人政府的教育政策中,得不到政府部门的有力支持和统一规划。
而政府的统一规划与引导是西方国家在特色学校建设中取得突出成效的重要保证。
比如在美国,一方面,通过特许学校和合同学校实现了学校办学形式的特色化和多样化;另一方面,为了追求个性化的教育和教学,美国中小学实施了掌握学习、合作学习、分组教学、处方教学等特色化教育模式。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重庆市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通报-渝府发[2014]6号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重庆市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通报正文:----------------------------------------------------------------------------------------------------------------------------------------------------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重庆市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通报(渝府发〔2014〕6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为充分调动全市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257号)规定,经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委员会初审、市内专家初评、市外专家外评、学科组会议审核、评审委员会评审、公示,市政府第38次常务会议审定,决定评选李昌麒等所著的《中国改革发展成果分享法律机制研究》等12项成果为重庆市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邓卓明等所著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等48项成果为重庆市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刘伦等所著的《科学发展观的三个重大问题》等89项成果为重庆市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希望获奖人员戒骄戒躁、再接再厉,积极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多出成果、多出精品、多出效益。
全市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以获奖人员为榜样,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凝聚正能量,推出好成果,营造好氛围,积极推进理论研究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为推动“科学发展、富民兴渝”贡献智慧和力量,为我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附件:重庆市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获奖名单重庆市人民政府2014年3月13日附件重庆市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获奖名单一、一等奖(12项)序号成果名称作者所在单位成果形式出版(发表、完成)时间1中国改革发展成果分享法律机制研究李昌麒、岳彩申、卢代富、刘云生、赵万一西南政法大学著作类人民出版社,2011年4月2保持党的先进性长效机制课题组重庆社科院著作类人民出版社,2011年3月文人结社与明代文学的演进何宗美西南大学著作类人民出版社,2011年3月4中国农民工生活质量评价与保障制度研究刘渝琳、李嘉明、刘渝妍、尹希果、万丽娟重庆大学著作类科学出版社,2010年3月5农村金融市场成长论王定祥、丁忠民、李伶俐、高云峰、杨序琴西南大学著作类科学出版社,2011年2月6中国西部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支持系统研究徐仲伟、代金平、周兴茂、闵绪国、何宏兵重庆邮电大学著作类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年4月7科学发展观的范式创新研究罗晓梅、陈纯柱、何关银、陈放、刘康市委党校著作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11月8学校课程领导论靳玉乐、于泽元、李宝庆、罗生全西南大学著作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5月9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联合目录王志昆、曾妍、袁佳红重庆图书馆著作类重庆出版社,2011年8月10会计理论比较研究孙芳城、孔庆林、李孝林、杨兴龙重庆三峡学院著作类立信会计出版社,2011年2月11华夏民族与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变李禹阶重庆师范大学论文类《历史研究》2011年第3期12与历史同行――四川美术学院的艺术追求王林、XXX、吕琦、查红梅、谢亚平四川美术学院著作类重庆出版社,2010年9月二、二等奖(48项)序号成果名称作者所在单位成果形式出版(发表、完成)时间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邓卓明、李德全、黄蓉生、任一明、蒋礼文重庆师范大学研究报告类2010年7月2后期库恩科学哲学思想研究何兵重庆大学著作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5月大学生人格优化系统研究庞跃辉、王戎、廖清胜、张晓平、王建国重庆交通大学著作类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4宪政视野下中国政治发展模式研究陈纯柱、韩兵、郑洁、敖永春、吴利平重庆邮电大学著作类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年10月5中国共产党重庆历史(第一卷)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委党史研究室著作类重庆出版社,2011年7月6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研究――基于组织胜任特征与劳动分工视角李敬、陈澍、付园元、张波、王萍重庆社科院研究报告类2010年2月7“十二五”时期长江上游流域综合开发治理研究陈德敏、谭志雄、张瑞、肖俊夫、董正爱重庆大学研究报告类2010年7月8重庆民营经济发展状况调查研究杨继瑞、肖应红、赵驹、杨维东、彭国川重庆工商大学研究报告类2011年12月9区域财政支农资金配置绩效研究王胜重庆社科院著作类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9月10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一个出口结构视角胡兵、乔晶、刘永春、徐孝勇、冯佺光重庆师范大学著作类科学出版社,2011年7月11农村金融资源开发机理与风险控制冉光和、张波、胡士华、高云峰、邓莉重庆大学著作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10月12西部开发中长江上游地区区域创新战略研究黄志亮、饶光明、陈正伟、赖新农、李莉重庆工商大学著作类科学出版社,2011年6月13不平等与增长杨俊、黄潇重庆大学著作类科学出版社,2011年5月14中国西部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与实施人才培养工程研究徐宪、李滨、吴永波、田奇恒、邬勇重庆工商大学著作类科学出版社,2011年11月15宗族政治――村治权力网络的分析肖唐镖西南政法大学著作类商务印书馆,2010年3月16人力资本与人才开发的历史纵深及传承――基于人才强国战略谢辛市委人才领导小组办公室论文类《改革》2011年第8期17心理学研究方法黄希庭、张志杰、凤四海、夏凌翔、毕重增西南大学著作类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1月18网络用户信息行为研究邓小昭、阮建海、XXX、胡蓉、韩毅西南大学著作类科学出版社,2010年5月19“三方联动实习支教工程”对提高西南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行动研究朱德全、张辉蓉、钟燕、廖晓衡、廖其发西南大学研究报告类2010年7月20教师教育课程论:历史透视与国际比较陈时见、梁燕玲、杜静、谭佳西南大学著作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5月21教育公平与乌江流域民族教育发展研究彭寿清、于海洪、冉隆锋、张大友、王希辉长江师范学院著作类人民出版社,2011年9月22高等教育发展质量研究黄蓉生、白显良、石雪、黄科、吴姝西南大学著作类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23课堂生态论:和谐与创造李森、王牧华、张家军西南大学著作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5月24中国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研究万明春、龚春燕、程艳霞、邓建中、张鸿重庆第二师范学院著作类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6月25中小学特色学校发展战略研究钟燕、龚春燕、胡方、张裕云、肖方明市教委研究报告类2011年4月26巴渝古代近代文学史熊笃、段庸生、康清莲、唐德政、张志全重庆工商大学著作类四川民族出版社,2010年1月27因果构式的运作机理研究廖巧云四川外国语大学著作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11月28《钟云舫全集校注》与《钟云舫研究》黄中模、敖依昌、王于飞、傅正义、刘明华重庆师范大学著作类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6月29寒山诗:文本旅行与经典建构胡安江四川外国语大学著作类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30君特?格拉斯小说研究冯亚琳四川外国语大学著作类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年6月31文化认同的美学与政治张兴成西南大学著作类人民出版社,2011年10月32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牟延林、谭宏、刘壮重庆文理学院著作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33南宋川南墓葬石刻艺术与计算机图像识别应用李雅梅重庆大学著作类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34政府财政科技投入重大项目监管重大问题研究谭启平、冯楚建、朱涛、黄家镇、孙莹西南政法大学研究报告类2011年9月35外国继承法比较与中国民法典继承编制定研究陈苇、王丽萍、朱凡、李俊、宋豫西南政法大学著作类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36中华大典?法律典?法律理论分典俞荣根、龙大轩、杨玲、周欣宇、梁健西南政法大学著作类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巴蜀书社,2011年11月37服务原产地规则研究王衡西南政法大学著作类法律出版社,2010年9月38互联网环境下的仲裁制度研究黄良友、王莉、王伟、相庆梅、张学旺重庆邮电大学著作类法律出版社,2011年12月39中国法治政体的始创――辛亥政治革命的法治论剖析与省思程燎原重庆大学论文类《法学研究》2011年第5期40近两千年长江上游森林分布与水土流失研究蓝勇、黄权生、张龙、徐艳西南大学著作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月8月41唐代西南经济研究卢华语、胡安徽、潘林、吴孔明、张保强西南大学著作类科学出版社,2010年11月42古巴比伦时期不动产经济活动研究李海峰西南大学著作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3月43重庆辛亥革命史周勇、王志昆、黄晓东、刘志平、蔡斐市委宣传部著作类重庆出版社,2011年10月44抗战时期重庆大轰炸日志潘洵、周勇、徐光煦、唐伯友、鲁克亮西南大学著作类重庆出版社,2011年1月45军队油料供应安全及预警雍岐东、周庆忠、丁泽中、胡勋学、高军后勤工程学院著作类解放军出版社,2010年11月46内陆开放型加工贸易模式――重庆探索与实践王旭、赵泉午、吴颖、邓蕾、林云重庆大学著作类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47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探索田代贵、陈悦、杨玲、马云辉、李林重庆社科院著作类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年11月48社会保障的政府责任研究张邦辉重庆大学著作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7月三、三等奖(89项)序号成果名称作者所在单位成果形式出版(发表、完成)时间1科学发展观的三个重大问题刘伦、庞跃辉、任海涛重庆交通大学论文类《光明日报》2010年11月16日2城乡发展的协调性与理性研究――以构建重庆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为据宋容、王汝坤、张翠、柯芳重庆理工大学著作类四川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3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意识形态建设研究肖应红重庆工商大学著作类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年8月4网络社会的伦理问题研究郑洁、白崭、刘超、马传谊、陈飞重庆邮电大学著作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8月5马克思财富思想的历史本原与现代社会刘荣军西南大学论文类《哲学研究》2010年第12期6青年人格理想与主观世界改造研究毕重增西南大学著作类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5月7和谐之境――一种精神文化视角的研究胡玻、杨孝容、吴大兵、刘华卫重庆社科院著作类河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2月8中国公民审美心理实证研究赵伶俐、汪宏、潘丽、丁月华西南大学著作类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9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就业政策与实践研究陈跃西南大学著作类人民出版社,2011年4月10重庆市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调查与思考王正宁、周放、陈晓辉、张觅、侯蕴珊市委党校研究报告类2011年11月11中国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陈文权、谢来位、闫建、李颖、王勇市委党校著作类河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3月12中国银行业改革及其市场结构研究彭欢重庆理工大学著作类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9月重庆市生态旅游发展战略研究――以北碚区为例黄波、万隆、孙雯昕、黄建华、肖川市工商局著作类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4月14后农业税时代重庆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优化模式研究余兴厚、姜鑫、宋瑛、夏宇、杨珂重庆工商大学研究报告类2010年10月15重庆市彩票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章新蓉、孙回回、陈军武、陈熙江、张永鹏重庆工商大学研究报告类2011年11月16农村资金配置绩效评价与制度创新研究温涛、王煜宇、吴华超、丁忠民西南大学著作类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17西部农村经济发展长效机制与对策――新农村建设新问题研究蒲艳萍、张青、刘燕、彭小兵、王春兰重庆大学著作类科学出版社,2011年12月18国际贸易汇率风险度量与规避研究谢非、刘星重庆理工大学著作类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19中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优化研究重庆社会科学院著作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6月20Full View Integrated Technical Analysis(综合全景技术分析)谢新重庆工商大学著作类John Wiley & Sons 约翰威利出版社,2010年10月出版21社会福利支出的犯罪治理效应研究XXX西南政法大学论文类《管理世界》2010年第10期22重庆市“十二五”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研究易小光、丁瑶、邓兰燕、罗婕、王春市综合经济研究报告类2011年6月23要素流动、产业转移与经济增长――空间经济学框架下的理论探索邹璇重庆工商大学著作类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1月24我国西部地区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研究吴安、许光洪、李勇、王小明、屈翔重庆社科院研究报告类2011年12月25信息结构、贷款技术与农户融资结构胡士华、李伟毅西南大学《管理世界》2012年第7期26城市联盟的合作动力机制研究靳景玉、曾胜重庆工商大学著作类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7月27汶川地震灾区灾害社会工作服务发展对策研究任波、齐芳、张新、溥存富、周德强重庆城市管理职院研究报告类2011年3月28三型社会:人口均衡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研究李世奎、刘国辉市人口计生委著作类中国人口出版社,2011年12月29重庆市儿童长期发展规划前期研究报告(重庆市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年))王秀模、黄意武、江薇薇、张德安、王梦洲重庆社科院研究报告类2011年9月30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民族和谐社会建设关系研究夏思永、唐建忠、李旻、谭赟、王远林西南大学著作类西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31当前农民生活现状及思想动态调查高兴明市农委研究报告类2010年6月32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基地战略研究――重庆北部新区案例刘斌、田代贵市科技研究院著作类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33民间组织发展情况调研报告颜克亮、陈洪娟、毛洪勋、赖开民、李友康市社科联研究报告类2011年3月34当代中俄传媒转型比较研究严功军四川外国语大学著作类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35电视社教节目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途径陈笑春、陈佑荣西南政法大学论文类《当代传播》2010年第3期36抗战时期党在大后方的新闻理论与实践秦文志、秦华、邓新民、王守炳、刘静市委党校著作类重庆出版社,2010年11月37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理论与实践张文京、熊利平、廖诗芳、严小琴、徐静重庆师范大学著作类重庆出版社,2010年10月38中世纪的欧洲大学(三卷本)崔延强、邓磊西南大学著作类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39新媒体时代学校德育面临的危机及应对策略易连云、兰英西南大学论文类《高等教育研究》2010年第5期40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与培养机制何万国、漆新贵重庆文理学院论文类《高等教育研究》2010年第10期41小学科学课程的科学哲学研究蔡其勇长江师范学院著作类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年10月4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育人功能研究李光树、王纬虹、陈祥彬、张晓斌、康世刚市教育科学院著作类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43高校与利益相关者互动发展的组织创新与行为调适研究张燚、吕涛、高伟、张锐重庆文理学院著作类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年1月44高等教育供求结构分析与宏观管理研究朱秋白、颜蕾、唐德祥重庆理工大学著作类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12月45中国职业教育史谢长法西南大学著作类山西教育出版社,2011年4月46研究性学习深度实施:问题与对策――以重庆市普通高中为例李常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论文类《课程?教材?教法》2011年第7期47建立适合我市城乡社区卫生发展的全科医师培养模式何坪、邓宇、罗森林、周佳丽、罗利刚重庆医药高专研究报告类2011年3月48从隔离到融合:随班就读效能化的理论与实践申仁洪重庆师范大学研究报告类2011年6月4920世纪汉语专书词汇研究论著索引郭作飞重庆三峡学院著作类四川辞书出版社,2011年7月50五四译诗与早期中国新诗熊辉西南大学著作类人民出版社,2010年12月51尹湾汉墓简牍校理张显成、周群丽西南大学著作类天津古籍出版社,2011年3月52《礼记》语言学与文化学阐释杨雅丽长江师范学院著作类人民出版社,2011年6月53八代谈薮校笺黄大宏西南大学著作类中华书局,2010年4月54标补词that的省略――认知功能视角莫启扬、文旭西南大学论文类《现代外语》2010年第2期55民族主义与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及话语嬗变(晚清至民国)王学振重庆师范大学著作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6月56论蒋光慈革命文学创作中的无政府主义思想遗留张全之重庆师范大学论文类《文学评论》2010年第6期57中国近代翻译思想的嬗变――五四前后文学翻译规范研究廖七一四川外国语大学著作类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58中国新诗的精神历程蒋登科、熊辉、赫学颖、闫桂萍、李公文西南大学著作类巴蜀书社,2010年8月59构式语法研究(上下卷)王寅四川外国语大学著作类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年3月60中国电影“影像传奇叙事”的原初性建构虞吉西南大学论文类《文艺研究》2010年第11期61三峡民间美术论崔毅、余学伟、陈小琴、关杰、张平重庆三峡学院著作类安徽美术出版社,2011年10月62土家族民间歌舞祈佑功能研究肖罡长江师范学院论文类《中国音乐》2010年第3期63气的思想与中国书法崔树强西南大学著作类人民出版社,2010年10月64重庆市设立环境法庭和开展环境公益诉讼研究温汝俊、张革新、但彦铮、刘洪平、刘宾七市环保局研究报告类2011年3月65教育刑与刑罚的教育功能陈伟西南政法大学论文类《法学研究》2011年第6期66论使用在商标制度构建中的作用张玉敏西南政法大学论文类《知识产权》2011年第9期67犯罪心理学梅传强、王敏、彭继红、胡江西南政法大学著作类法律出版社,2010年7月量刑个别化的基本原理石经海西南政法大学著作类法律出版社,2010年6月69俄罗斯知识产权立法法典化研究张建文西南政法大学著作类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年4月70人性经济法论胡光志重庆大学著作类法律出版社,2010年9月71统筹城乡背景下重庆农村面临的新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县乡财税法律体制的转型为视野张怡、刘洲、陈方淑西南政法大学研究报告类2011年5月72英国法中的先例苗文龙重庆大学著作类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73技术标准化的反垄断法规制吴太轩西南政法大学著作类法律出版社,2011年6月74全球治理语境下的国际行政法林泰、赵学清重庆工商大学论文类《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第3期75重庆地域历史文献选编(上、下册)吴波、张建中沙坪坝区文广新局著作类四川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76近代中国华商证券市场研究刘志英西南大学著作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9月77古城贞吉与《时务报》“东文报译”论略陈一容西南大学论文类《历史研究》2010年第1期78碑刻文献学通论毛远明西南大学著作类中华书局,2010年5月79中国文物地图集?重庆分册柳春鸣、邵卫东、冯庆豪、王玉、牛瑞芳三峡博物馆著作类文物出版社,2010年6月80邹容集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图书馆市委宣传部重庆图书馆著作类重庆出版社,2011年11月乌江流域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史李良品、彭福荣、崔莉、湛玉书、韦济木长江师范学院著作类重庆出版社,2010年11月82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实证研究李志、梁德全、龚丽、XXX、黄忠全重庆大学著作类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4月83重庆市旅游人才发展报告周莉、唐敏、简玉兰、代春艳、范业正重庆工商大学研究报告类2010年10月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overty Reduction,and Infrastructure in Western China.(中澳合作重庆综合扶贫项目的可持续性研究)王济光市政府口岸办论文类The Chineseeconomy,vol.43,No.3,May-June 201085组合拍卖与议价谈判机制设计研究黄河、陈剑重庆大学论文类《管理科学学报》,2010年2月,第13卷第2期86企业利益相关者行为特征及调控机制研究张锐、张燚、徐浩然、刘进平、孙洪杰重庆文理学院研究报告类2011年7月公共技术平台运行效率表征:西部地区个案谭建伟、徐刚重庆理工大学论文类《改革》2010年第6期88土地使用制度创新――基于统筹城乡发展的视角王孝德、邵景安重庆师范大学著作类中国大地出版社,2011年7月89大股东控制下的中国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特征研究郝颖、冉戎重庆大学著作类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年5月(2011年4月结项)——结束——。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009-2010学年度上期工作要点2009—2010学年度上期,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根据全市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的工作部署,现制订我院2009—2010学年度上期工作要点如下:一、进一步加强中宏观教育研究与教育决策研究,认真履行为政府部门决策服务的职能1.继续编印好《教育决策参考》、《高教信息参考》、《教研工作通报》等。
研究制订《重庆教育年度发展报告编校手册》,做好《2009年重庆教育发展报告》的编撰工作。
2.加强重大课题研究。
完成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能力标准课题研究。
继续做好重庆市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研究、中小学特色学校发展战略研究、重庆市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重庆市中等职业教育战略发展研究、民办教育研究、民族教育研究、名师发展研究等研究项目。
3.进一步加强“西部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数据库”的建设工作。
二、进一步深化教学研究,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实施4. 进一步深化对綦江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和指导,加强理论引领,完善模式构建,大力协助市教委在全市推广綦江经验。
5.围绕教学质量评价、教师教学评价、学生学业评价主题开展研究。
完成中考、高考分析报告。
进一步充实和完善试题库和基础数据库等工作。
6.进一步整合优势力量,打造精品课程资源。
继续深化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开展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经验总结推广现场会和优秀案例评选活动;继续筹备高中新课程改革,研制教学指导性意见、教师培训方案和相关课程资源开发等工作;继续围绕课堂教学有效性开展学术研讨、论文交流和教育故事、教学案例征集评选等活动。
7.进一步转变教研方式。
进一步建立学科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掌握学科教学基本情况,提供质量分析报告。
深化对校本教研,深化对“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研究和指导,开展区域性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校本教研质量。
加强学科教学特色研究,把握学科方向,凝聚学科队伍,构筑学科基地,打造学科名师,形成学科优势。
【学校】重庆市推进中小学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
【关键字】学校重庆市推进中小学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讨论稿)为适应根底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需要,促进《国务院关于根底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贯彻与落实,充分发挥教学研究在根底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在总结我市及兄弟省市校本教研实践经验的根底上,特提出重庆市《推进中小学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在我市各区县教研部门、所有中小学校试行。
一、校本教研的内涵和重要意义(一)校本教研是“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的简称。
校本教研以学校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面临教学实践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是一种“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的实践性教学研究。
(二)校本教研致力于有效地改善教师的职业生活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形成体现其核心三要素(教师自主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相互融通的新型教学研究机制,使学校成为实践型的学习共同体和教师的精神家园。
(三)校本教研是校本的最重要的体现,是整合校本管理、校本培训、校本科研、校本课程建设等活动的纽带,是学校特色形成的重要支撑。
(四)校本教研有利于推进新课程实施,促进教育内涵发展与均衡发展。
校本教研的区域或联片推进能为乡镇和教育资源相对薄弱学校的教师实施新课程提供有效的帮助,这将有利于缩小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教学水平差距,大面积提高根底教育质量。
(五)校本教研有利于促进区(县)教研室适应新时期学校发展要求,更有效地发挥研究、指导、服务职能并提高其专业化水平。
(六)校本教研是当前新课程推进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建设,是课改深入健康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二、开展校本教研的主要原则(一)主体性原则。
教师是学校教学研究的主体,是问题和困惑解决的主体,也是经验和成果共享的主体。
教学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的基本职业需求。
教师应具有问题意识,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时研究、探讨、解决问题,推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
以学校发展为先、以教师发展为源、以学生发展为本 努力创建重庆市特色学校
一
来 培 养 。 新 教 师 感 到 学 有 榜 样 , 有 榜 样 , 他们 在 让 做 使
这个大环境里快速成长 。 第 三 , 校 抓 教 师 的 师 德 建 设 。学 校 以教 师 的 实 学
实 在 在 的 工 作 为依 托 , 求 教 师 从 身 边 事 做 起 , 小 要 从
事 做 起 , 实 事 做起 。 把 对 教 育 的 理 解 转 换 为 自己 的 从
才会得到提高。
三、 以学 生发 展为 本
打 造一支 过硬 队伍
全面 提高 综合 素质
教 育 就是 为学 生服 务 。 以 学 生 发 展 为 本 , 是 一 就
二、 以教 师发 展 为源
切 为 了 学 生 的 发展 . 了一 切 学 生 的 发展 。 为 学 校 , 为 作 要 竭 尽 全 力 为 学生 的发 展 营 造优 美 和 谐 的 育 人 环 境 ,
动 、 社 会 团 体 活 动 、 府 各 种 大 型 会 议 文 明 礼 仪 活 各 政 动 等 。 过 这 些 活 动 , 养 了学 生 的 实 践 能 力 , 生 综 通 培 学 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 第 五 . 校有 计 划 、 组 织 地 开 展 一 些 活 动 . 养 学 有 培 学 生 的综 合 能 力 。 学 校 创 办 了 书 法 兴 趣 班 、 技模 型 科
综 合大楼 、 前教育园 、 辅综合 楼 、 生运动场 、 学 教 学 学 生 游 泳 池 等 硬 件 建 设 。另 外 ,还 先 后 投 资 了 近 l 0 0 0 万元 . 置 了 学 生课 桌凳 . 起 了高 规 格 的 学 生 食 堂 , 添 建
建 起 了 校 园 网络 . 起 的 三 问 高 规 格 的 实 验 室 . 现 建 实
重庆市第四届优秀教育科研成果获奖名单(中小学)
重庆市第四届优秀教育科研成果获奖名单(中小学)附件1重庆市第四届优秀教育科研成果获奖名单(中小学)一等奖名单(15个)课题名称负责人主研人员承担单位三峡库区中学环境保护教育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余明华邱江陵、李淑春、魏启万、谭学锋、向先文、孙为民万州区教科所新课程背景下教研与教师培训机构队伍建设的研究刘家勤况钢、邓光明、王红梅、何元俭、余平、王国风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培养适应现代教育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研究庞静赵放鸣、王兵、王卫、王世群、张必发、蒋华重庆求精中学校本教研与教学优质化研究李协良宋海燕、何晓波、郭金明、谢德胜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小学校本课程与办学特色的实陈光胡昌益、徐星光、陈远、九龙坡区第一践研究培何静、刘云、李学久实验小学城市小学生责任教育实践研究施毅冯晓旭、董宏燕、杨宁、唐敬平、陈坤、申田南岸区南坪实验小学盲人学校小学校本教材建设研究李龙梅孟萍、唐红菊、周建勋、朱晓波、喻小刚、苏光军重庆市盲人学校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审美化课堂教学实验与研究唐炳琼曾玉凤、刘才利、刘红宁、许静、申玲、王红梅西南大学附属小学校本教研区域推进策略研究陈捷张道华、余国源、汪红、陈治国、白兵、张正明渝北区教师进修校小学语文发展与创新教育研究刘小红邓钟洪、钟雪梅、胡敏、牟长芳、李向红、马春丽江津区四牌坊小学新课程环境下中小学骨干教师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田益陈勇、刘政智、汪先惠、胡拥军、张峰、彭成志铜梁县教育科学研究所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价值取向熊得屈长元、沈维安、王海洋、云阳教科所研究雅谭仁坤、程武山、曾义荣适应西部地区的研究性学习的实效性研究李常明万力、万礼修、曹雷、鲁琼瑶、牛晓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小学体育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丁继泉刘勇、陈有德、武宪、周文、贺军、胡兵重庆市人民小学梦想教育研究廖文胜杨泽平、马宏、车立安、李永强、张超、张咏梅重庆巴蜀小学二等奖名单(41个)课题名称负责人主研人员承担单位区域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研究宋运葵邱江陵、傅开国、高雪峰、晏廷学、曾人平、王琼万州区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与儿童现代文明习惯培养研究宋刚隆泽琼、任能英、周远程、万崇英、涂凌平、魏恩玉万州区沙河小学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个性教育研究张可仁周业敏、黄红涛、周杰、李勇、刘吉秀涪陵区第七小学校“启导·自主”办学特色研究云祥洺张贵建、郑道信、黄禄娟、王天兰、王宁、赵钦涪陵荔枝希望小学渝中区中学双创教学实践研究况钢马百里、江明愈、何维嘉、刘家勤、龚兴英、王国风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新课程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研究肖方明徐涛、曾菁、王佩、张婕、阳劲力、王亚兰渝中区人和街小学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心理障碍及其排解对策翟渝成李灿、周琳华、胡文谦、凌泽银、王蓉、李萍渝中区第一实验小学加强校本培训,提高青年教师专业素质的研究王丹马佳、周丽、包忠容、任丽、屈航、王晓琰渝中区第二实验小学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施研究赖发清赵为民、徐荣声、杨贻贤、麦莉、刘开文、梁燕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城市小学“三主”发展模式研究杨志渭袁必建、何大金、袁宇、王婧、贺敏、梁燕沙坪坝区树人小学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信息化的研究李玲何怀金、林绍龙、蒋元斌、徐展、汪强、王淑敏九龙坡区教师进修学校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江涛李琳、彭西林、杨志兵、杭元康、娄兴勇、潘波九龙坡区杨家坪小学开发社区课程资源拓展小学美术教学内容的研究赵波刘志碧、陈晓红、余长华、周亮、李雪、曹树廷南岸区天台岗小学构建学习型学校策略研究冯晓旭古东娅、张建华、唐易寰、吴代碧、聂军、高谊南岸区弹子石小学小学德育课程“主体参与、探究学习”教学方法研究刘莉严卫、张旺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建立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环境的教育督导整合机制研究余国源陈捷、唐锦全、申业超、袁世民、谌永春、张正明渝北区教科所优化班主任工作,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张正明黄庆伦、陶克华、许开忠、江陶、蒋绪军、幸坤莉重庆市渝北中学校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习惯、创新精神的研究付启平颜强、张波、邹倩、张永君、叶立红、李庆益渝北实验小学学科教学实施启发式和讨论式教育研究王琪开魏启明、张健、刁荣富、钟玉林、丁小华江津区教育委员会教研室现代网络信息与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的关系研究石怀湘张志勇、羊自力、文洪全、胡荣、王成山、李维敏重庆市江津中学校教师教育行为对中学生心理影响的研究陈瑜陈开龙、左学厚、张木兵、张桂芳、李文德、黄峻峰合川太和中学校永川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适应性研究周光烈廖荣德、苏武银、张邦明、陈钢、刘扬平、王泽海永川区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建立儿童文学校园培养儿童文学素养的研究尹从昭张中纯、吴亚玲、代隆锋、付学梅、张玉玲、李启勇永川区汇龙小学校深化小学生志趣教育研究张剑刘建文、勾晓容、张常宝、袁利萍、蒙星明、周玲长寿区第一实验小学新课程7-9年级数学课堂中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行为转变的研究王道勇刘开全、王帮瑜、雷龙翔、李庆、刘章、李良国重庆市巴川中学校小学语文课内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唐芸詹善名、王毅力、李琼、喻世华、熊友玉、韩平铜梁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大足县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的研究刘兴才吴旭辉、谢良应、王祥述、肖兴英、黄娟、朱凯大足县教育科学研究所农村初中辍学问题研究曾舜清蒋国平、栗韬、刘蜀平、唐河堰、蒋春敏、杨学伦梁平县教科所,梁平第一中学校教师工作评价研究尹建新武德瑞、梁正犹、张勇、赵琪、鲜文亚南川区教育科学研究所民间艺术资源开发与校本课程唐大唐明忠、蒲永剑、王小丽、忠县忠州镇第建设的研究勤范艳华、张燕二小学校实施“自主·协作·创新”学习策略研究毛勇邓皓、董林利、廖任华、李勇、朱宏军、周世俊开县德阳中学新课程改革与教师校本培训研究任登中王蜀元、程先国、李正君、王宗腾、唐仲明开县实验中学奉节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张和平刘咏涛、方宗昌、向彪、向成喜、王波、唐国易重庆市奉节中学新课程实施中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刘德春向又新、王东川、宋万兵、梁君重庆市巫山中学少儿漫画教学与学生素质培养研究饶世长廖福金、严九洲、李川红、严海燕、胡瑞睿、胡显强彭水县汉葭镇第一小学校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绿色证书”教育研究肖守兴杨昌斌、黄吉华、龙群生、何顺能、黄忠志、杨通文秀山县教师进修校小学生自主科技活动的实践与丁杨洪、秦登伟、牟映、高新区第一实研究嬿王聪敏、白正全、赵平验小学在问题探究中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的研究瞿拥军李雪芹、曾永宏、刘艳、阳廷国、杨开文、徐锦高新区歇台子小学重庆市体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实效性研究赵小刚牛晓、屈明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初中化学新课程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徐晓雪何葆真、李晓平、赵良繁、冯启能、李云松、陈静重庆市教育学会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管理的研究李亮杜东平、陈琪、卢承霞、余朝元、陈正筠、熊军重庆育才中学校三等奖名单(77个)课题名称负责人主研人员承担单位中师生研究性学习研究陈丕刘科甲、熊应、熊茂荣、张平奎、康道军、佘祥明重庆市三峡师范学校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研究向光仙 谭地祥、曹文明、莫斌、付文君、陈永仁、杨春元 万州沙河中学 小学寄宿制办学模式及实施策略研究谢定来 覃跃武、刘体美、王 荣、张 丽、邱明英、牟宜祥 万州区红光小学 幼儿园版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龚雪桦 熊炳燕、扈鸿燕、佘建平、曾楝琪、严世芳、龙艳 万州区鸡公岭幼儿园 学科综合学习实验研究庞友海 徐昌权、何洪奎、樊佐石、王绪敏、杨泽会、赵昌品 重庆市黔江中学校 创新问题的培养黄芙蓉 田景碧、任廷伟、冉曙光、庞庆红、罗永高 黔江区新华小学 师幼协同活动适宜性策略研究朱晓虹 宋 蓉、庞小玲、李 玉、左 凌、徐 苑 渝中区实验幼儿园 幼儿园未来教育实践研究 黄 娅 庞 青、肖红陵、唐 杰、戴光琴、高 凡、陶 楠 渝中区区级机关幼儿园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管理对策研究朱宏胡波、王守都、李平、郭畦洪、万民富、李波大渡口区教师进修学校初中研究性学习实验策略的研究魏东王琳、刘德智、杨桦、李昂、彭应芳、应岸第九十五初级中学校发挥小班化教育优势,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实验华利李希、徐开玲、严竹云、胡芳勤、马国庆、陈静大渡口区钰鑫小学校小学德育课程活动化教学研究罗茜陈戈亮、刘晓凤、洪利、何跃、刘燕、刘佳江北区教师进修学院以书画为切入点,开设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研究梁正雄钟明玉、彭康、刘支柱、王瑾、郑丽江北区鲤鱼池小学民办寄宿制学校“启导性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研究”余莹孺葛华、孟祖辉、郎坤、卫丽娜、马代华、陈泽芝重庆加洲实验小学重庆市主城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张泽兰赵绍锋、刘燕、杨静、袁玲、叶华、杨咏梅江北区华新实验小学开展英汉“双语”教学实践,探索小学英语教学新途径杨小兰夏小奇、马艳、吕晓丽、胡韧杰、饶红梅、江蓉江北区新村实验小学校中学物理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张昌福甘永红、刘春晓、刘祖华、冯越春、郭光勇、胡洪君重庆市青木关中学校城市小学中民工子女养成教育研究吴文兰肖君、丁利群、黄永东、周亚利、蒲秀萍、蒋文琴沙坪坝区斑竹林小学网络环境下学生品质培养的研究周燕眉何军、杨永才、马杰、赵春花、敖华明、马丹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培养教师创新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研究郭清华邓继平、田琪、邓向阳、谭伟、孙晓兰、王光秀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在理科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实践李文胜罗英、梁兵、蒋远中、徐靓、李朝晖、喻言重庆市辅仁学校整合乡土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研究王永强李秀红、聂维娜、李伟、朱晓金、王华、潘广辉南岸区光彩小学校绿色教育——人、自然、生命课程体系构建古代王琳、周秦、王芬、曾义、雷小莉、刘兴华北碚实验幼儿园中小学研究性学习与新课程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张华平余琳、杜祥忠、刘辉、郭沁红、戴汝光、毕文刚万盛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英语活动化交际教育研究与实践王小林王宇文、杨大琴、张玉、殷利平、牟翠花、邱忠维万盛区实验中学小学研究性学习结合学科教学的多样化设计与组织实施的研究蒋永平刘红、张春燕、许桂华、陈禹万盛区中盛小学校普通中学弱势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陶克华阳光富、谌永杰、辜庆现、冉利梅重庆市南华中学校普通中学自主创新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艾克柔张永国、张扬群、李庆福、聂先亮、汪天彬、潘志富重庆市暨华中学校通过活动对中学生进行公民道肖太邹勤、蒋玉辉、何季红、重庆市巴县中德教育的研究与实验芬易家志、刘永昌、焦庆兰学中学互动式环境教育研究蒋兆频唐小兵、陈文新、徐光碧、吴庆宣、罗键、李彬重庆市清华中学校校本培训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胡斌陈永惠、刘玉霞、刘冬、刘孟平、周双、周小均巴南区鱼洞第二小学校城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社区实践与社区服务研究陈浩刘星、李向东、黄敏、刘姮、张命、刘伯荣巴南区鱼洞第四小学校农村小学培养学生成功体验研究邹权伟郑华恒、李金良、彭竞蝶、邹玉梅、涂炯、吴宾江津区贾嗣祥瑞希望小学校引导学生掌握小学数学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的研究张江勇梁红、陈金容、江中会、程丛琼江津区向阳小学校永川市中小学艺术教育课程建设,促进人文精神培养的研究吴良平唐贤贵、朱学恒、周晓利、郭清德、乔颖、蒋东明重庆文理学院附属中学校分类目标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董天熊文平、蔡华、吕弘、永川区临江镇伟张胜利、苏彬、谷鹏临江小学校小学语文学科中学生自主质疑解疑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的研究杨晓阳王玲、闫思兰、刘莉、薛正琪永川区红旗小学长寿区农村中学实施素质教育质量评价机制研究张明亮袁中荣、张春、付志强、陈常全、吴建忠、余江波长寿双龙中学小学生品德评价研究朱晓伟焦栋梁、张黎离、雷文俊、凡红丽、汤敏、韩敏凤长寿区凤城第一小学农村学校如何为新的学习方式创设愉悦的实施条件实验与研究王先炳赵小平、曹红、陈敬娴、饶晚霞、王莉、彭达先綦江县教育科学研究所培养农村初中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兴趣的研究王德才黎涛、张勇、李光佺、林先友、王仲华、帅育强綦江县东溪镇初级中学校农村小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与渗透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的启唐述元陈本祥、黄琳、唐述清、滕昭精、戴玉兴潼南县柏梓镇小学蒙教育实验研究适应新课程改革的中学学科课堂教学评估研究覃邦德宋启能、刘晓白、袁伦国、徐川、胡敏、赵先晖大足县教师进修学校构建体育与健康课成绩考核与评价新模式胡涛李寿明、柳明琼、李陈、胥安远大足县龙岗第一小学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整合陈龙彭定超、尹和丰、邓虹、刘红英、杨昌相璧山来凤中学校幼儿园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研究罗世惠彭永惠、杨红霞、曾富勇、彭开平、左平、刘仁菊璧山县城关幼儿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开发与实施研究罗章志刘居康、曹丽、陈荣春、罗雪、徐玲、曾小凤璧山县北街小学小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学习方式的研究曾随伦龙贵兰、汪世君、吴娟、程福萍、张泽霞璧山县青杠实验小学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培训者培训何志何发政、李宇珍、林俊杰、荣昌县教师进的策略研究君刘波、郭宗明、陈媛修学校语文研究性学习对师生心理影响的研究申群友何志君、郭晓梅、林俊杰、尹世华、陈媛、吕晓雯荣昌县教师进修学校适应新课程的初中思想品德立体化教学研究邓显禄杨守元、李英全、刘刚、黄春、张卫星、周亚平荣昌初级中学新课改下农村初中学生课业负担现状调查研究栗韬蒋国平、刘蜀平、陆开明、唐炳林、谢敏、冉箭飞梁平县第一中学校如何实现阅读课堂教学的情感共鸣唐全李云发、王豪伟、简红琴、邓安文梁平县城东乡中心小学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整合张仁权鲜文亚、张熙谋、肖开祥、封孝林、章波、张小娟南川区南平镇中心小学校小学德育课程体验式教学研究李昌文陆清华、姚杰、陈凤、李仕红、陈小莉、丁先余南川区大观镇中心小学校丰都地方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蒋明向明权、夏绍云、蔡永孝、丰都县教科所用昌夏德权、彭茜、陈天富农村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实验研究陈义红周正容、董泽兰、吴琼、董延碧、杨明慧、高莉垫江县新民小学基于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李茂明郑伟、周伯奎、吴泽伟、周培权、刘延风、吴贤成垫江县太平小学创新性课堂教学的研究黄凤德况红英、黄义才、黄全、李克碧、左家福垫江县澄溪小学农村小学礼仪教育研究与实践高世成李永涛、徐建荣、周帮琴、曾厚明、石安志、李云发垫江县周嘉小学山区学校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实践研究黄业青刘道兴、肖运锬、刘世清、王桂林、张世春、陈永华城口县教师进修学校农村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程明美王朝武、应宏、廖学超、陈坤、邹胜发、肖槐树武隆县教育科学研究所科学课程低成本实验的开发与教学应用研究杨永双任崇瑜、邵瑞劲、何雪燕、代春梅、李西伦、应红武隆县教育条件装备所小学科学课程低成本实验的开发与创新能力培养李西伦廖诗林、黄敏、游芳芳、范瑛、郑权武隆县江口镇中心小学校小学英语教育活动化系列研究张前芳肖咸清、李启琼、张宇、朱小停、刘中玉、李四清开县汉丰街道第一中心小学在中学学科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张小平晏寿云、叶茂林、汤春飞、邬黎明、陈宗泽、李泽刚重庆市云阳中学小学生挫折教育实践研究唐富康曾嵘、张明术、冉玉红、邓超、彭小莉、廖清琼云阳外国语实验学校城镇化前提下的三峡库区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研究余峰彭艳、邓樱、熊常伟、温学梅、刘梅、王国宏云阳县双江小学科学培养幼儿前书写技能的研究王延红颜彦、刘晓敏、余小平、李忠云、李江云云阳县实验幼儿园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指导策略研究刘业俭周远兵、蔡定勇、刘金玲、梁军巫山县教研室提升村级小学教育质量的实证研究陈熙向宏、田孝银、周继琼、董静、戴光科、祁静巫山县实验小学小学生耐挫能力培养研究程合美邓宪英巫山县南峰小学以研究性学习为基础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课程的实施研究李晓红彭庆书、魏义夫、贺维平、邹永正、卢贤淑、万运前巫溪县教研室民族地区初中学生英语阅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陈常陈伟、沈源荫、钱秀川重庆市彭水县中学校新课程下小学数学“做中学”实验研究余秀兰王满英、陈永珍、徐庆、李琴、谭君、陈刚秀山县龙池镇中心校研究性学习与学生实践能力发展关系的研究岑远国廖万华、黄元伟、谢胜、陈小兵、刘培珍、李婕重庆市渝高中学校宋开亮吴大坤、万建华、骆应华、廖丽丽、彭忠、周力北部新区石新路小学小学创新思维习惯策略的研究。
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特色学校发展专项课题目录
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特色学校发展专项课题目录课题编号课题承担单位课题名称课题负责人邮编签到联系电话2007-TS-001 重庆市巴蜀小学人文学校文化建设模式研究马宏400013 2007-TS-002 重庆市人民小学扬主人翁文化之韵展主动教育之彩杨浪浪400015 2007-TS-003 西南大学附属小学构建小学“绿色教育”体系研究与实验唐炳琼400700 2007-TS-004 重庆市第一中学科技活动特色学校的建设研究鲁善坤4000302007-TS-005 重庆南开中学重点高中特色课程建设研究宋璞(卫晋丽主任)4000302007-TS-006 四川外语学院附属外国语学校外国语学校特色发展策略研究荆瑜4000392007-TS-007 万州区红光小学“自我教育、自能学习、自主发展”特色学校建设研究谢定来4040002007-TS-008 万州区双河小学弘扬书法艺术塑造书香校园张俸保404001 2007-TS-009 万州区沙河小学日读千字经典建设书香校园宋刚404040 2007-TS-010 万州区王牌小学培养独立绘画能力打造美育特色学校熊人民404000 2007-TS-011 万州区周家初级中学整合社区体育资源创建体育特色学校的研究杨德胜404040 2007-TS-012 万州区江南初级中学初中特色校本管理研究陈华平404028 2007-TS-013 万州区第二高级中学科技特色学校建设研究冯李平404000--------2007-TS-014 黔江区新华小学创建民族艺体特色小学实验研究田景碧409000课题编号课题承担单位课题名称课题负责人邮编签到联系电话2007-TS-015 黔江区石会中学区域模块型普职成一体化农村中学建设研究向德勤4090122007-TS-016 黔江区新华中学校民族地区中学生人格再造与心理重建的特色教育的研究方亚平4090002007-TS-017 涪陵城区第三小学小学生人品教育实践研究聂心勇408000 2007-TS-018 涪陵城区第六小学生态教育的实践研究陈明伟408000 2007-TS-019 涪陵城区第七小学个性教育实践研究张可仁408000 2007-TS-020 涪陵区荔枝希望小学“启导·自主”教育研究云祥洺408000 2007-TS-021 涪陵区李渡镇小学校小学实践教育王代华408100 2007-TS-022 涪陵区第十四中学校构建双发展教育科研模式促特色学校塑造研究庞健408000 2007-TS-023 涪陵区第十五中学校“书香校园”引领学校特色发展研究况涛408000 2007-TS-024 涪陵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校艺体教育实践研究曹秀江408000 2007-TS-025 渝中区教育委员会中心城区推进特色学校建设战略研究刘家勤400010 2007-TS-026 巴蜀幼儿园幼儿创造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罗虹400013 2007-TS-027 渝中区第一实验小学学校“致和”文化建设的实践与研究肖方明400015 2007-TS-028 渝中区第二实验小学和谐协同特色学校的研究马佳400010--------2007-TS-029 渝中区人民路小学“共享教育”特色学校发展研究王卫400015课题编号课题承担单位课题名称课题负责人邮编签到联系电话2007-TS-030 重庆求精中学培养科研型教师建设科研型学校研究庞静400015 2007-TS-031 重庆市第二十九中学校创建现代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研究汪洪400010 2007-TS-032 重庆市第四十二中学城市高中体艺特色办学模式深化研究叶辉400013 2007-TS-033 重庆第三十中学校外语特色学校发展策略研究汪立芬400014 2007-TS-034 大渡口区钰鑫小学立足实际构建“博厚”教育特色陈宏400080 2007-TS-035 大渡口区实验小学启慧教育研究李竹400084 2007-TS-036 大渡口区育才小学小学艺术教育整合策略的研究李长彬400080 2007-TS-037 重庆市茄子溪中学体育特色学校建设研究杨富强400082 2007-TS-038 重庆市商务学校实施教学卓越化管理的研究王雪4000802007-TS-039 江北区鲤鱼池小学开展传统艺术教育提升小学生民族文化素养的实验研究梁正雄4000202007-TS-040 江北区玉带山小学学校特色管理研究王学杰400021 2007-TS-041 江北区培新小学开展儿童经典教育活动促进儿童健康和谐发展张光琼400023 2007-TS-042 江北区观音桥小学杨学校体育特色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实践研究何跃400020 2007-TS-043 重庆市蜀都中学进城民工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郑仁均400020--------2007-TS-044 沙坪坝区树人小学“树人”特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杨志渭400030课题编号课题承担单位课题名称课题负责人邮编签到联系电话2007-TS-045 沙坪坝区第一实验小学探索构建“人人小新星,颗颗亮晶晶”特色学校理论与实践研究钱小波4000302007-TS-046 重庆市沙坪坝小学文化区小学教师个性发展促进学校和谐发展策略研究李世伦4000302007-TS-047 沙坪坝区莲光小学构建和谐校园实施整体育人包耘400032 2007-TS-048 重庆市青木关中学弘扬抗战文化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刘春晓401334 2007-TS-049 重庆市凤鸣山中学构建“三自三结合”整体育德体系深化研究熊家和400037 2007-TS-050 重庆西藏中学办校办家、打造民族教育的示范窗口行动研究季富群400036 2007-TS-051 九龙坡区第一实验小学小学综合实践教育促进学生发展的研究陈光培400050 2007-TS-052 重庆市谢家湾小学“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刘希娅400050 2007-TS-053 九龙坡区铁路小学融入时代美育构建艺体特色校园的研究谢长禄4000532007-TS-054 九龙坡区杨家坪小学践行“立字立人”办学思想创建市级书法教育特色学校周绪田4000512007-TS-055 九龙坡区共和小学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的实践研究何静400052 2007-TS-056 重庆市铁路中学重庆铁中星光校园文化的培育与完善黄兴力4000532007-TS-057 杨家坪中学对中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和科创能力培养的特色教育研究张成400050--------2007-TS-058 重庆电厂中学整合美术课程资源创建美术特色学校的研究汤晓春400053课题编号课题承担单位课题名称课题负责人邮编签到联系电话2007-TS-059 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构建科技教育特色的战略研究谭劲4000602007-TS-060 南岸区天台岗小学以“儿童水彩画”为抓手促艺术特色学校发展研究陈晓红4000602007-TS-061 南岸区南坪实验小学培养优质双语师资打造双语特色学校的研究冯晓旭4000602007-TS-062 南岸区弹子石小学百年弹小书香校园——构建学习型学校特色研究刘在平4000612007-TS-063 南岸区四公里小学创建体育特色学校的方法与途径研究田琪400067 2007-TS-064 重庆市南坪中学学校特色建设途径研究赵屏400060 2007-TS-065 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中学学科组教学特色建设策略与途径研究陈朝勇400065 2007-TS-066 重庆市广益学校校史育人特色学校构建的研究李小兵400065 2007-TS-067 北碚区朝阳小学以科学教育为突破口彰显“未来教育”特色陈维礼400711 2007-TS-068 北碚区实验小学翰墨育人——积淀学校办学特色实践研究陈登平400700 2007-TS-069 北碚区中山路小学国学教育与双语教学融合的学校特色研究邓薇4007002007-TS-070 北碚区晏阳初级中学弘扬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打造农村初中特色教育品牌刘远莉4007122007-TS-071 北碚区朝阳中学普通中学阳光教育特色实践研究桂平400700 2007-TS-072 重庆兼善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特色发展的实践研究罗统碧400700--------课题编号课题承担单位课题名称课题负责人邮编签到联系电话2007-TS-073 万盛区和平小学营造校园艺术氛围与培养学生艺术综合能力的研究屈家乐4008022007-TS-074 万盛区南桐镇中心校农村小学开展剪纸教学创建特色学校的研究龚泽武400803 2007-TS-075 万盛区万东镇中心校少儿羽毛球特色学校发展研究陈光平4008022007-TS-076 万盛区鱼田堡小学以书法教育为载体努力打造有特色的墨香校园左其刚4008022007-TS-077 渝北区实验小学实验学校文化特色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颜强401120 2007-TS-078 渝北区五星路小学书香校园构建策略研究曹世琼4011202007-TS-079 渝北区回兴小学“科技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开发创新潜能”研究代德惠4011202007-TS-080 渝北中学渝北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与特色学校创建的研究张正明401120 2007-TS-081 重庆市暨华中学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创建特色学校孙兴林401120 2007-TS-082 重庆市南华中学校普通中学武术校本课程开发研究陶克华401137 2007-TS-083 巴南区鱼洞第二小学校“主体性教育”办学特色研究胡斌401320 2007-TS-084 巴南区鱼洞第四小学校培育创新文化促进全人发展陈浩401320 2007-TS-085 重庆市巴县中学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建设研究邹勤401320 2007-TS-086 江津区双槐树小学育自信心做小能人袁仁超402289--------2007-TS-087 江津区吴滩小学聂帅精神引领下的学校爱心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胡世杰402260课题编号课题承担单位课题名称课题负责人邮编签到联系电话2007-TS-088 江津区几江镇向阳小学校以人性为根本的德育研究张江勇4022602007-TS-089 江津区贾嗣小学农村寄宿制小学创建艺术教育特色校的实践研究邹权伟4022812007-TS-090 江津中学聂帅精神与学校和谐教育发展关系研究石怀湘402260 2007-TS-091 江津第二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发展策略研究刘维高402284 2007-TS-092 合川区凉亭子小学少年警校特色发展研究左亚401520 2007-TS-093 永川区教育委员会永川区特色学校建设与教育均衡发展策略研究陈军402160 2007-TS-094 永川区上游小学小学家政教育特色学校建设研究陈小渝402160 2007-TS-095 永川区汇龙小学儿童文学校园特色建设研究张中纯402160 2007-TS-096 永川区临江小学分类目标教育特色建设研究董天伟402184 2007-TS-097 永川区永红学校“三化”教育特色建设研究田一平402160 2007-TS-098 永川区兴隆学校书画艺术特色学校建设研究邓光富402160 2007-TS-099 永川中学以文化人明体达用李天鹏402160 2007-TS-100 永川区北山中学“尚美教育”特色建设研究王兴强402160 2007-TS-101 长寿第一实验小学特色学校发展策略研究张剑401220--------2007-TS-102 长寿第二实验小学创建参与式特色学校研究张毅401220课题编号课题承担单位课题名称课题负责人邮编签到联系电话2007-TS-103 长寿区凤城一小实施“科研兴师”培育科研特色朱晓伟401220 2007-TS-104 綦江县教育科学研究所綦江县农村特色学校发展机制的研究赵小平401420 2007-TS-105 綦江县陵园小学创新版画教学促进学校艺术特色发展的研究张林401420 2007-TS-106 綦江县东溪镇书院街小学农村学校打造书香校园培养人文精神的研究黄刚401434 2007-TS-107 綦江县营盘山小学利用区域资源创建体育特色校园的研究胡光发401420 2007-TS-108 綦江县永新镇三会小学整合乡土资源构建农村艺术特色小学的研究黄利忠401422 2007-TS-109 綦江县赶水镇中心小学农村小学构建书香特色校园的研究陈宁401437 2007-TS-110 潼南中学学生自主管理的实践与研究敬百军402660 2007-TS-111 铜梁县第一实验小学创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推进素质教育实施何代国402560 2007-TS-112 铜梁师范附属小学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培养学生庹氏书法特长詹善名402560 2007-TS-113 铜梁县龙都小学走艺体强校之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陈勇402560 2007-TS-114 重庆市铜梁中学构建“自主学习”特色学校的研究吴万瑜402560 2007-TS-115 铜梁一中差异教育特色学校的创建策略研究蒋德人402560 2007-TS-116 荣昌县玉屏实验小学凸现“真人教育”放飞人生梦想赖勇402460 2007-TS-117 荣昌县安富镇中心小学以艺体教育为突破口创建特色小学研究朱昌茂402466--------2007-TS-118 荣昌初级中学建构多元特色校园校园文化的实践研究邓显禄402460课题编号课题承担单位课题名称课题负责人邮编签到联系电话2007-TS-119 荣昌县职业教育中心中职生自主能力培养与特色学校发展研究高翔402460 2007-TS-120 璧山来凤中学校创建高中体育特色学校研究陈龙402763 2007-TS-121 梁平县实验小学构建校园绿色文化的研究张安4052002007-TS-122 梁平县梁山镇西大街小学艺术教育特色提升小学素质教育品质的策略研究吴世伟4052002007-TS-123 梁平县屏锦中学挖掘艺体特色的内涵促进农村高中均衡发展余德先405211 2007-TS-124 梁平中学农村普通高中科技与艺术教育特色研究余孝明405200 2007-TS-125 梁平县红旗中学校“康慧”特色学校发展张宗全405200 2007-TS-126 城口县实验小学古诗文经典诵读与特色学校发展研究汪芝荣405900 2007-TS-127 南川区隆化第六小学小学生文明礼仪特色教育运行机制策略研究李成中408400 2007-TS-128 丰都县实验小学实践教育研究刘维军408233 2007-TS-129 丰都县第一小学“双适应双发展”和谐教育模式研究冉斌408200 2007-TS-130 丰都中学文明礼仪法纪教育与学校特色建设研究周勇408200 2007-TS-131 垫江县太平小学拓宽农村小学班级文化个性化建设渠道的研究李茂民4083252007-TS-132 武隆中学城乡结合部普通高中学业发展不平衡学生“2+1”转向培训研究牟其林408500--------2007-TS-133 武隆县实验中学城乡结合型初中校本教研特色研究陈玉合408500课题编号课题承担单位课题名称课题负责人邮编签到联系电话2007-TS-134 忠县忠州镇第二小学校扬学生艺术特长创艺术特色学校唐大勤4043002007-TS-135 开县汉丰街道第一中心小学弘扬书画文化奠定学生幸福人生张前芳4054002007-TS-136 开县汉丰街道第二中心小学整合社区教育资源构建学校德育特色研究黎彬4054002007-TS-137 开县汉丰街道第五中心小学创建艺术体育特色学校的研究邓瑞芬4054002007-TS-138 开县中学基于和谐理念的学校文化特色研究彭时中405400 2007-TS-139 开县临江中学三峡库区农村普通高中师资队伍建设研究江红光405400 2007-TS-140 开县陈家中学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的研究罗科元405402 2007-TS-141 云阳师范附属小学以军校为载体构建德育阵地教育研究蒲东平404500 2007-TS-142 云阳外国语实验学校民办学校问题学生教育对策研究蒋和清404500 2007-TS-143 云阳中学校特色学校发展中的道德感悟教育研究余小游404500 2007-TS-144 云阳县双江中学打造书香校园构建学习型特色学校的研究谭仁坤404500 2007-TS-145 云阳县云硐中学农村初中学校学生思想教育实效性研究谭建春404501 2007-TS-146 云阳县江口中学农村普通高中特色学校发展战略刘红404506 2007-TS-147 巫山县南峰小学优化校园育人环境策略研究温光华404700--------2007-TS-148 巫山高级中学“三峡红叶”校园文化特色学校建设实践研究卢尧404700课题编号课题承担单位课题名称课题负责人邮编签到联系电话2007-TS-149 巫溪县中学校培养学生具有“热爱家乡建设巫溪报效祖国”情感的特色教育研究李建初4047002007-TS-150 石柱中学打造“和谐教育”特色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谭平409100 2007-TS-151 秀山县东风路小学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文化特色建设与实践研究杨光富409900 2007-TS-152 秀山县石堤镇中心校校本教研促进农村小学发展策略研究白久宏409905 2007-TS-153 秀山县龙池中学以孝敬教育为突破口创建特色德育学校研究曾庆章4099042007-TS-154 秀山县民族中学创建特色校园文化促进特色学校建设的实践与研究陈世谱4099002007-TS-155 秀山一中诚信学校发展研究杨胜贵409900 2007-TS-156 彭水县平安中心校改革课间活动促进师生个性发展何本权4096042007-TS-157 彭水县鹿鸣乡中心校加强边远落后地区农村中小学家访工作促学生成长谋学校发展的研究胡孔川4096042007-TS-158 彭水县汉葭镇第一小学以少儿漫画为龙头创建美育特色学校饶世长409600 2007-TS-159 彭水县汉葭镇中学黔中民族文化传承特色学校建设研究黎明4096002007-TS-160 高新区第一实验小学“以人为本,凸现学生个性,打造和谐教育特色”的研究秦登伟4000392007-TS-161 高新区石新路小学小学主题活动与特色发展的研究宋开亮400039--------2007-TS-162 高新区森林小学学校生活教育特色的深化研究钱昌愈400039课题编号课题承担单位课题名称课题负责人邮编签到联系电话2007-TS-163 高新区歇台子小学“书香校园礼仪校园快乐校园”特色发展研究曾永宏4000412007-TS-164 重庆市木洞中学实施平民教育建设具有地方历史名人文化氛围的书香校园丁荣新4013882007-TS-165 綦江实验中学高中生晨训教育实践与探索研究张在福401420 2007-TS-166 开县汉丰镇第三小学打造书香校园凸显人文特色毛世伟405400 2007-TS-167 万州区鸡公岭小学以艺强校创器乐教育特色邓何周404000 2007-TS-168 万州区电报路小学开放语文教育营造书香校园晏廷学404000 2007-TS-169 重庆市第七中学重庆七中特色发展研究邓宏4000302007-TS-170 重庆市天宝实验学校实施以“自信教育”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任权民4000502007-TS-171 大足县龙岗第一小学“1+1”阳光少年特色学校研究郭永红402360 2007-TS-172 重庆市田家炳中学幸福教育特色学校发展研究郭华400042 2007-TS-173 重庆市第十一中创建中学主体教育特色学校的实践研究莫裕全400061 2007-TS-174 重庆市清华中学清华中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育人特色研究尹先国4000542007-TS-175 沙坪坝区育英小学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推进特色学校建设杨梅2007-TS-176 合川区南屏小学特色人文校园建设研究刘基葵 401520--------。
陶韵三江 行知立特
陶韵三江行知立特作者:蒋定平来源:《今日教育》2015年第11期编者按:特色学校建设是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也涌现出了一些典型样本。
然而,在此过程中,还存在对特色内涵的虚化、窄化、随意化等问题。
本期“样本”栏目,我们重点推出重庆市合川区区域整体推进特色学校建设的实践探索,其样本意义在于确立了陶行知教育思想这一主题,立足区域社会文化特点和学校实际,进行科学设计、系统推进,激发了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活力,打通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围墙,全面提升了区域教育的品质和均衡水平。
特色学校建设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国从20世纪末就开始把特色学校建设纳入国家教育发展战略规划。
2006年,重庆市教委启动“重庆市中小学特色学校发展战略研究”课题。
重庆市合川区作为陶行知亲自办学的所在地,近年来坚持“1248”区域教育发展思路,在构建“创造、开放、阳光、和谐”的“四型教育”过程中,基于自身的历史传统、文化基因、学校实际,坚持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灵魂,走“行知立特”的区域整体推进特色学校建设之路。
鼓励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不同基础的学校,创造性地探索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最终实现优势互补、特色发展、整体提升。
一、历史选择:区域特色学校建设的理论之思特色学校建设,既要有“生于斯,长于斯”的“在地性”,又要遵循时代的发展要求和教育的共性规律。
(一)追根溯源,确立区域教育特色发展的文化定位特色学校之特,灵魂在文化之特。
区域教育特色发展确定什么样的文化定位,必须从本地的历史中去追根溯源。
合川是具有几千年传承的古巴国别都,名家辈出、历史厚重、文化浓郁——宋元时期“钓鱼城”之战创造战争奇迹;史学家张森楷、“清官第一”于成龙、“近代船王”卢作孚等名流在此任职创业;合川还是少年英雄刘文学的故乡和中国龙舟之乡、全国儿童画之乡。
1939年7月,陶行知先生在合川草街镇的古圣寺里创办了育才学校,进行了长达7年的教育实践。
奉献优质教育,争创一流名校 渝中区马家堡小学发展纪略
奉献优质教育,争创一流名校渝中区马家堡小学发展纪略作者:胡先福来源:《重庆与世界》2017年第12期马家堡小学校建于1957年。
近年来,学校在“发展学生、成就教师、辉煌事业”的办学理念指引下,围绕“奉献优质教育,争创一流名校”的办学目标,逐渐形成了以“幸福素养教育”为核心理念的教育特色,培养了一支德才兼备的师资队伍,教学质量名列前茅。
学校先后和英国威尔士Ysgol Y Dderi学校、威尔士卡迪夫Meadowlan小学等结为友好学校,拓宽了办学国际视野。
建设德才兼备的师资队伍教师是教育的基石。
马家堡小学在办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采取了多项策略性措施,培养和造就了一批素质高、思想好、懂管理、有特长、讲奉献、师德高、精于教、高效率的干部教师队伍。
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中,致力于践行“团队激发——人文关怀——愿景认同——八字诀实践——榜样示范——搭台展示”等系列措施,其中,激发和鼓舞使教师成为一个积极上进的人,人文关怀使教师成为重情重义的人,强化愿景认同使教师成为和学校同心同德的人,践行“八字决”(即“讲、读、帮、看、议、练、写、赛”)使教师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榜样示范使教师成为信念坚定的人,搭台展示使教师行为自觉的人。
这样,教师团队发生了可喜变化,教师的师德师能也得以大幅提升。
近9年来,学校教师在全国期刊发表论文364篇,在全国各级各类比赛中获特等奖8人次,一等奖95人次;教师素质得到专业部门高度认可,教师学历本科及以上从9年前的68%提升至95%,有35人被评为重庆市、区骨干教师,是9年前的35倍;另有7位同志被提拔为校长或副校长,其中4人输送到区内兄弟学校任职;还有8人被提拔为学校中层干部,其中两人成为校长助理。
学校的发展得到学生家长高度认同。
近年来,学校在全校教职工的协作奋进中,教学工作也硕果累累:学校连续5年获渝中区教学质量综合评估一等奖;在2016学年上学期举行的全区语数调研中,取得数学全区第一名,语文全区第二名的优异成绩;有21位教师在全国的说课、上课竞赛中表现优异,其中有5位老师获得全国上课、说课特等奖,18位老师获得全国一等奖。
未来中小学校园空间模式的创新模式探索——西部(重庆)科学城未来校园曾家片区小学为例
未来中小学校园空间模式的创新模式探索——西部(重庆)科学城未来校园曾家片区小学为例【摘要】以曾家片区小学校为例,面向未来教育理念的未来校园空间形态的设计方案,践行“科创高新·智慧教育”理念,打造独具特色的未来校园。
随着人类学习、生活、工作方式的不断改变,小孩子成长环境变化之际,“趋合时代、适应潮流”的校园育人空间的打造,要面向未来,为学校在深化“基于学科课程综合化的教学”,持续开展综合育人、实践育人奠定坚实基础。
研究成果在中小学教育建筑的空间模式上作出了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未来校园;空间形态;校园;重庆;非正式学习空间1、研究背景西部(重庆)科学城是重庆科技创新的未来,是重庆高质量发展的未来,重庆正全力面向未来发展“筑城”,建设“科学家的家、创业者的城”。
重庆西部科学城着力打造以“西部教育高地引领区、教育创新发展先行区、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为核心的“西部教育特区”。
在此背景下,由重庆高新区组织策划的西部(重庆)科学城未来校园第二季中小学校建设项目方案征集面向未来教育理念的未来校园空间形态的设计方案,西部(重庆)科学城未来校园曾家片区小学校,是对未来校园的空间模式的一种探索,践行“科创高新·智慧教育”理念,打造独具特色的未来校园。
2、项目概况曾家片区小学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曾新公路东北侧,用地面积为 3.15公顷,办学规模为48个班,提供学位2160个,现状用地平整。
3、学校的整体定位学校整体定位为一所面向未来的,立足本土的,与新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高度契合的,与国际接轨的绿色、环保、低碳示范学校。
(一)这是一所面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未来学校。
它超越传统教育模式,以21世纪基础教育发展理念、发展方向,落实党“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在育人模式、育人方法上进行系统化的创新,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小学教育。
(二)这是一所立足于本土优质教育的学校,优化学校过往已有“校园建设为课程学习服务、将校园建筑的历史当作重要课程资源”的成功经验,让校园建设“从学校空间形态的重构,开启对育人新形态、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中小学特色学校发展战略研究一、研究的价值与意义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
”明确提出了中小学创办特色学校的要求。
在新的历史时期,创建特色学校更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创建特色学校是时代的呼唤。
当今时代是社会变革的时代,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市场经济全球化、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
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学校发展面临着开放教育市场的挑战,国外办学主体将以各种形式参与中国办学,使办学主体更加多样化,教育体制结构异质化。
这一方面为我国学校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注入活力,另一方面也使我国现有学校生存发展空间面临威胁,迫使我们的学校在同一时空环境下与“狼”共舞,从非义务教育到义务教育的所有学校概莫能外。
社会变革、经济全球化趋势,迫使我们学校教育要重新审视自己生存、发展的策略和走向。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为了培养多层次、多规格人才,创建特色学校的问题,已十分尖锐地摆在我们面前。
第二,创建特色学校是教育竞争的客观要求。
现代教育竞争是现代教育结构本身所固有的,它不是外加的。
教育竞争机制包括教育运行机制、教育激励机制、教育自身调节机制、约束机制等。
不能把教育竞争都看作是消极的东西。
积极的教育竞争是学校创建特色、追求高质量教育的过程,是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卓越教育的过程。
正是在竞争过程中,创特色,展优势,通过竞争学校互动发展,共同向更高层次、更新目标迈进。
这种竞争是与互争生源、互挖墙脚、互相保密、互相封锁,甚至弄虚作假等消极的竞争完全是两回事。
我们倡导创特色、求质量的积极教育竞争,反对的是违背规律、损人利己的消极的教育竞争。
第三,创建特色学校有利于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根据《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尚处于教育总体供给能力不足的状况,其中突出的表现是优质教育资源严重匾乏,数量稀少的“名校”、“好校”,与希望就读的千军万马冲突明显.这就导致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这一矛盾的直接结果便是社会上“择校风”盛行。
特色办学模式有利于增加我国优质教育。
优质教育资源匾乏的主要原因在于受政府公共财政投入及教育总供给能力不足等因素的影响。
而创办特色学校走的是一条内涵式发展道路即依靠学校实行自主的改革、挖掘本校所具有潜在的优势,合理而又充分的利用学校即有的资源并最终形成名校。
事实证明,我国许多原先基础较差的薄弱学校通过创办特色学校而优化了教育资源。
因此,创办特色学校可以在国家有限的教育投入下为国家增加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同时,特色学校所提供的优质教育不仅表现在教学质量、教育效果上的“优”,而且还能提供“特”即多样化的教育来满足不同的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及潜能的需要,使得有某方面兴趣、特长的学生能够选择自己所喜爱的学校。
第四,创建特色学校是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
学校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优质的学校教育将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有特色的学校,才可能培养出有个性、有特色的学生;没有特色的学校,只能使学生成为“千人一面”的“标准件”。
创建特色学校,归根到底,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健康成长。
经过十余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特色学校建设问题在许多方面已经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如明确了建设特色学校的意义、宣传了特色学校建设的典型、提高了薄弱校领导办学的热情、形成了创办特色学校的新观念等。
但也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如经验总结性的研究较多,理论探讨性的偏少;讨论虽然是围绕“特色学校”这个问题展开的,却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概念,如学校特色、办学特色、教育特色、特色学校等,研究多停留在概念争鸣上,缺乏深入的、实证的研究;讨论中多数都是谈我国的学校和学校特色,很少涉及国外的特色学校等等。
在特色学校建设研究中尤其突出的问题是虽然有一些中小学校追求特色发展,还属于学校自发的民间行为,没有被纳入政府的教育政策中,得不到政府部门的有力支持和统一规划。
而政府的统一规划与引导是西方国家在特色学校建设中取得突出成效的重要保证。
比如在美国,一方面,通过特许学校和合同学校实现了学校办学形式的特色化和多样化;另一方面,为了追求个性化的教育和教学,美国中小学实施了掌握学习、合作学习、分组教学、处方教学等特色化教育模式。
而当前英国教育改革的中心之一就是特色学校。
政府制定的中等教育特色学校计划帮助中等学校与私人赞助者结成伙伴关系,学校额外得到政府的资金资助,通过选择一些特色的科目建立与众不同的特征,达到提高标准的目的。
该计划是政府整顿中等教育体系的重要步骤。
英国教育部长2003年宣布:英国所有的中等学校都将成为特色学校。
基于上述原因,课题组特提出“重庆市中小学特色学校发展战略研究”,在深入分析、明确特色学校内涵的基础上,立足于重庆教育的实际,积极探索以教育行政部门为导向、教育科研机构为支撑、以学校发展为主体的“三位一体”的特色学校发展模式,培育一批特色学校,实现重庆教育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丰富重庆优质教育资源。
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一)研究目标1.探索建构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保障、教育科研部门为支撑、以学校发展为主体的“三位一体”的特色学校发展模式。
2.总结提炼特色学校的类型、特征、要素和形成条件。
3.形成特色学校发展的基本策略。
4.总结形成特色学校评价标准。
5.促进重庆市特色学校发展,形成一批特色学校,丰富我市优质教育资源。
(二)研究内容1.特色学校的内涵与特征所谓特色学校,就是指在办学主体的刻意追求下,经过较长的教育实践活动逐渐形成具有较高办学水平和育人效果显著,且呈现整体风格独特的学校。
特色学校具有以下特征:(1)独特性。
独特性是特色学校的核心特征,独特即指与众不同、独树一帜。
(2)优质性。
“特色”是指优质事物的规定性,它是区别于优质事物与非优质事物的依据或特征。
“特色学校就是优质的学校行为过程及活动的良好结果。
”。
(3)整体性。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首先,任何特色学校的创建都是以发挥本校优势,以点为突破口而开始的。
这就要求我们从整体出发注意处理好特色子系统与其它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
不能为了片面的发展学校特色而牺牲其它部门,同时其它部门也应支持特色部门的发展。
其次,特色学校的特色不能只停留在某点或局部,而应通过以点带面、以局部促整体形成整体的综合的特色。
(4)稳定性。
特色学校是在遵循教育规律和经过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特色学校的特色成熟后便相对稳定下来,这种稳定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特色办学思想、办学目标的确立将在一定时期内不会改变,它不会由于学校人员主要是领导者的变动而改变,当然也不会由于其它因素的影响而轻易的发展变化,具有一贯性。
第二,稳定性的另一方面表现为特色学校的特色形成后在社会上能够产生较长久的正面影响,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不会有质的变化,这也可以说是特色学校的名牌效应。
2.特色学校建设的基本类型:(1)目标优化型:即遵照教育方针的基本精神,依据当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本校的育人目标,达到优化全局,形成学校特色的目的。
(2)内容优化型:教育内容涵盖面比较广,一般来说,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基本教育内容。
可以抓住某一“育”作为“突破口”,对学校实行整体优化,形成鲜明的特色。
如德育特色,即加强德育工作,以抓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教育为突破口,创建学校特色等。
(3)方法优化型:如教育思想特色、教研教改特色等。
(4)系统优化型:系统优化模式是从组织管理的角度来谈学校特色的。
3.特色学校建设的基本环节:即特色的挖掘和凝练、特色的形成与扩展、特色的巩固与提升等。
4.特色学校建设的基本策略(1)积极推进校本研究:特色科研、特色课程、校本管理、校本培训等。
(2)积极的政策导向: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相关文件,积极引导学校发展特色,如宣传特色学校建设成果、为特色学校建设和发展扫清障碍、为特色学校建设提供政策支持等(3)搭建特色学校研究共同体:由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机构和学校共同参与特色学校发展研究,教育科研机构为特色学校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帮助学校共同分析特色学校建设中的问题、困惑与挑战;学校为教育科研机构、教育行政部门提供特色学校建设的第一手资料,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为学校与学校的交流、互动搭建平台等。
5.特色学校的评价标准特色学校有两类主要的评价主体。
一类评价主体是政府及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另一类评价主体就是社会与家长。
由谁来确认特色学校?由谁来评价特色学校?这在特色学校创建和发展的过程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不同的评价主体由于各自的需要、利益以及与学校的关系不同,因而对同一所学校的评价可能会有相当大的差异。
教育行政部门要在新的教育理论指导下,转变对特色学校的认识,发展形成较为可行的特色学校评价标准,并以之指导学校发展。
6.特色学校发展案例研究。
通过分析本市一些成功的或失败的特色学校发展案例,尤其是在本研究实施过程中,不断成长起来的特色学校,总结特色学校发展的基本规律。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本课题在研究方法上,凸现以下特征:1.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结合。
理论源于实践,同时,实践亦推动着理论发展。
本课题中特色学校发展理论的研究始终紧密结合学校的实际,并通过分析颇具典型意义的案例,验证理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强调理论的应用价值。
特色学校发展的实践工作者在进行感性分析的过程中,也始终得到理论工作者的指导,并注意在工作中进行实践经验的提炼和升华,提高实践行为的理论水平。
2.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兼顾。
特色学校发展研究既涉及到办学性质、方向、目标、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问题,亦涉及办学策略、措施、手段、管理技巧和经营艺术问题,所以它不仅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理和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从宏观上研究,亦需要站在学校发展的角度,从规模大小、人才特征、办学模式、管理方法、经营策略等方面进行具体探讨。
3.内滋研究与外向研究贯通。
首先,就学校而言,关于学校自身建设和发展的分析,需要将学校外部因素和条件的研究协调起来,使学校外部问题的研究为学校内部的发展服务;其次,课题组注意将外国特色学校建设的经验与我国的研究结合起来,为我们所借鉴;再次,就研究而言,对特色学校建设问题的研究,也注意与其他问题的研究联系起来,使关于其他问题研究的方式、方法为特色学校研究所运用。
本课题在研究思路上的特点表现为:1.立足学校,研究起点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