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点儿阳光就灿烂》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点儿阳光就灿烂

---我在转化“后进生”的几点做法

黄水路小学王彩凤

一个农夫伐倒一棵大树,用笔直的树干盖了一座小木屋。他打量了一番,心想:把这剩下的树根劈成柴,要费多少功夫哇!于是就将它扔在了野外,一位雕塑家无意中发现了这个树根,如获至宝,他小心地把根带回家,精心雕刻,终于制成了一件精妙绝伦的根雕艺术品。

短小的故事引人深思:农夫厌弃它、瞧不起它,树根就只能是一件废品;而雕塑家喜爱它、关心它、发掘它的潜力,它又变成了一件有价值的东西了。

我们的育人工作不正是如此吗?任何学生的本质都是可以教育、培养、转化、雕塑的,学生某方面的差是表面的、暂时的、相对的。通过多年教学实践的积累,我认为多数学不好数学的学生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以前的知识基础差,随着知识的不断负积累,丧失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最终导致越来越差;二是由于老师教学方法老套、生硬,学生对抽象的数学没有兴趣,不想学,不愿学;三是部分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没有得到老师或家长的正确辅导。根据这几方面的原因,下面我来谈一谈我在转化“后进生”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抓住“三个时机”,趁机而入

“差生”或行为习惯差或学习成绩差。他们是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也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一个班级班风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差生”的转化。在转化“差生”的过程中,我往往利用好以下三个机会:

(一)抓住开学之初,学生主观上“想上进”的时机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句民谚俗语,说明了良好开端的重要性。开学之初,绝大多数学生对新学期的学习生活都有一种憧憬,内心都有一种进取的愿望。在这方面,“差生”的希望则更强烈些。他们热切期望在新的学习生活中能摘掉“差生”的帽子;老师和同学能用新眼光看待他们;在学习新学科时能获得好的成绩。我觉得这种“想上进”的心理需求,是转化“差生”的极有利时机。

(二)抓住考试后学生“情绪波动”的时机

考试对学生情绪的影响是非同寻常的。考得好的当然高兴,并受到鼓励;考得不好的,会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一些有了进步的“差生”可能喜形于色,忘乎所以;另一些没有进步

的“差生”可能会因考试的再次失败而心灰意冷,不想再努力了。对此,我没有对学生的情绪波动无动于衷,而是“乘机而入”,抓住他“情绪波动”的时机,及时给他上一节“个别谈话”课,让他感觉到老师的关心,首先肯定和大力表扬他好的一面,比如:这次考试中你基础题做的非常好,或口算题(计算题)一个都没错,另外再让他清楚这次考试中的失误较多的地方和原因,同时还要让他明白今后的努力方向,比如:还要在应用题方面下功夫,多动脑、多思考。

(三)抓住“差生”“有了进步”的机会

冷眼、嘲讽是“差生”经常受到的待遇,表扬、鼓励往往与他们无缘。人们往往对优生的点滴进步,都尽收眼底,而对“差生”的明显优点,却熟视无睹。但教学实际告诉我们,看不到“差生”的优点和进步,没有对“差生”进行肯定和鼓励,就不可能有“差生”的转化。所以,我总是用放大镜看“差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差生”的缺点。事实上,差生并不是每个方面都差。他们有的只是学习成绩差,在其他方面表现不错;有的是表现差,学习成绩并不差;有一部分“差生”甚至可能在某些方面有特长,如体育、音乐或美术等。即使是个别学习、品德都差的“双差生”,他们也有长处,如讲义气、爱劳动等。要成功的转化这类学生,我只要看到他们的长处,他们的进步,不管是哪一方面的,只要是闪光点,哪怕是十分微小的闪光点,我都给于表扬,鼓励,让其产生一点“成功感”。我认为:“戴着放大镜找差生身上的闪光点”,抓住他们的进步,及时加以肯定,使之发扬光大,逐步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是一条转化“差生”的有效途径。

二、用好“四个数学符号”,润物无声

(一)树立一个“≠”

根据以往的教学实际,我觉得“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古训对于备受挫折的后进生来说并不有效。他们需要的良药不应是“苦口”,而应是“顺耳”。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很多时候,我并不缺乏“忠言”、“良策”,但为什么到后来还是不行呢?盘点原因,我觉得我在倾注“爱”的同时忽略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当发现后进生犯错误时,我考虑最多的是如何帮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纠正错误,于是良药一方方地“出”,忠言一串串地“输”。结果当然只能是“弄巧成拙”。因此,在转化这类学生时,我除了牢固树立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的同时,还时刻记住“润物细无声”的道理,在给予后进生关爱的同时多一份耐心、细心。

(二)用心去算“+”

有的后进生对自己的前途悲观、丧气,而对学习好的学生既羡慕又妒忌。上课他们故意捣乱课堂秩序,下课围着好的学生“转”,捉弄他们,私下还说:“我不成,你们也甭想”的“极端”心理。后进生这种极端心理绝不是一蹴而就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自身缺乏信心所致。针对这种情况,我是这样做的:用心去算“加法”。就是如同用加法竖式计算一样,逐一累积信心,直至最后的“进位”,“成千盈百”。不吝啬一句表扬话,甚至一个词。把鼓励和表扬常挂在嘴边,落在纸上,不断积累后进生的自信心,这样那些不良的“极端”心理就会不攻自破,那些不良行为也会随之“烟消云散”。

(三)学会做“-”

由于后进生缺乏自控能力和免疫力,因而他们在转化过程中常常出现“反复”。有时,他们表现不错,受到了老师、父母的表扬,但一转眼又会干一些不光彩的事。此时,我面对后进生的“反复”,决不给他定个“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之罪。俗语说的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更何况是屡犯错误的后进生呢?“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后进生烙下的“病根”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既然如此,我又怎能奢望一两次的成功教育就能彻底根除他们的坏毛病呢?魏书生先生说的好:“淘气的学生在几年的淘气史中,会有过上百次的自食其言,会有过上百次拒绝良言相劝,会有过上百次逃避父母,会有过上百次敷衍老师,对我们某一次成功的教育来说,只要不是第一百零一次拒绝、敷衍,只要有了一步朝前的跨越,就很不容易了。”因此,我总是以这种心态去宽待后进生每一次“反复”,学会做“减法”,减少对后进生过高的“期望值”。

(四)不断运用“×”

由于后进生往往是“众矢之的”,别人看不起他们,不愿和他们来往,于是他们相互结伙,自己尊重自己,他们在一起有共同语言。上学、放学、玩耍都在一起,有时与同学吵架,也总能看到他们相互“团结”的那股劲儿。这一现象,引起了我的重视,当然,面对这一现象,我没有不分清红皂白就来个“快刀斩乱麻”。而是与他们打成一片,以乘法成倍的关爱去温暖他们破碎低落的心。我总是告诫我自己:绝不能奢望在荒凉的心田上撒几粒种子,滴几滴汗水,就能收获丰硕果实。

三、用欣赏的眼光捕捉他们的闪光点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教学的全部秘诀就在于如何欣赏、爱护学生,如果你讨厌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也就结束了。”“后进生”的优点往往被缺点所掩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