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水资源经济系统SD模型研究

合集下载

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的系统动力学(SD)模型研究浅析

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的系统动力学(SD)模型研究浅析

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的系统动力学(SD)模型研究浅析摘要: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安全研究中的一项基础课题,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当前水资源研究的重、热点问题。

本文简析水资源承载力系统内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的各要素间的关系,建立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的系统动力学(SD)模型研究。

关键词: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系统动力学(SD)模型1前言城市水资源承载力是涉及社会经济系统、水资源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的一个衡量指标。

探讨城市水资源承载力,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国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经典研究成果有施雅风等对新疆乌鲁木齐河流域的水资源承载力的量化分析计算;1993年许有鹏等明确提出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和评价模型[1];1996年河海大学左东启等提出的指标体系[2];2003年吴九红等建立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的系统动力学(SD)模型[3];2006年夏军等提出城市化地区水资源承载力概念[4];2009年赵军凯等对开封市未来预测年份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1];2014年杨雪梅提出水资源-城市化复合系统耦合度计算模型,构建了耦合度评价指标体系和各项评价因子分级标准[5]。

2模型设计与推算系统动力学是一种以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为手段,研究社会经济系统的定量方法。

水资源承载力系统是集自然、经济、社会于一体的庞大复杂系统,影响系统的内、外部因素较多,且影响因素联系紧密。

基于水资源承载力系统的特点,可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模拟其数值解,并用因果反馈回路简明地反映各因素间的联系。

2.1系统的反馈回路根据系统的特点及建模目的,主要分析反馈回路为:(1)行业投资反馈回路:国民收入增加→社会总产值增加→行业投资增加→行业需水增加→水资源缺口增加→行业产值减少→社会总产值减少→国民收入减少;(2)水利投资反馈回路:国民收入增加→水利投资增加→可供水量增加→水资源缺口减少→社会总产值增加→国民收入增加;(3)环境投资反馈回路:国民收入增加→环境投资增加→废水治理投资增加→可供水量增加→水资源缺口减少→社会总产值增加→国民收入增加;(4)工业科技投入反馈回路:国民收入增加→工业科技投入增加→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增加→万元产值耗水减少→水资源缺口减少→工业产值增加→社会总产值增加→国民收入增加;(5)生活用水反馈回路:国民收入增加→人均耗水增加→生活用水增加→水资源缺口增加→水资源可承载人口减少→社会总产值减少→国民收入减少(6)农业用水反馈回路:国民收入增加→水利投资增加→农业供水增加→水资源缺口减少→农业产值增加→社会总产值增加→国民收入增加(7)行业需水反馈回路:国民收入增加→行业产值增加→行业需水增加→水资源缺口增加→行业产值减少→国民收入减少。

西安市某水源热泵系统经济性分析

西安市某水源热泵系统经济性分析

西安市某水源热泵系统经济性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水源热泵系统利用地下水或湖泊水域中的温度,通过热泵技术将低温热量提升为高温热量,用于供暖、制冷或热水等用途。

在西安市,水资源丰富,水源适宜,适合用于水源热泵系统的应用。

目前西安市水源热泵系统的应用还比较局限,尚未得到充分发展和推广。

对该市水源热泵系统的经济性进行分析,并将其与传统的供暖方式进行比较,有助于为其推广应用提供可靠的依据。

本研究旨在探讨西安市某水源热泵系统的经济性,为该市可持续发展和节能减排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西安市某水源热泵系统的经济性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在当地应用的可行性和优势。

通过对水源热泵系统的原理、应用现状以及环保性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和评估,旨在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意见。

具体目的包括:1、了解水源热泵系统在西安市的实际应用情况,分析其在供暖、制冷等方面的效果和优势;2、评估水源热泵系统的经济性,包括投资回报率、运行成本等方面的核算;3、考察水源热泵系统对环境的影响和贡献,探讨其在减排和能源节约方面的潜力;4、总结水源热泵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为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提供建议和展望。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全面了解水源热泵系统在西安市的实际应用情况,为其在当地的推广与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支持。

2. 正文2.1 水源热泵系统原理介绍水源热泵系统是一种利用地下水、湖泊、河流等水体中的低品位热能进行供热或制冷的系统。

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四个过程:蒸发器吸收周围环境热量变成蒸汽,压缩机将蒸汽压缩使其成为高温高压蒸汽,冷凝器释放热量使高温高压蒸汽变成高温高压液体,膨胀阀使高温高压液体通过膨胀进入低温低压状态,吸收热量从而完成循环。

水源热泵系统通过这样的循环过程实现了对水体中低品位热能的利用。

水源热泵系统在西安市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利用渭河、渭水等水体进行供暖和制冷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方式。

通过水源热泵系统,可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降低运行成本,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同时也能达到减排减污、清洁环保的效果。

水资源配置优化决策模型研究

水资源配置优化决策模型研究

水资源配置优化决策模型研究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生态系统平衡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然而,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以及环境变化,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在这种背景下,水资源配置优化决策模型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水资源配置优化决策模型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对有限的水资源在不同区域、不同行业和不同用户之间进行分配,以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这一模型的构建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水资源的供给能力、用水需求、水质状况、生态环境要求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等。

在水资源的供给方面,需要对当地的水资源总量、可开采量以及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详细的分析。

例如,某些地区在雨季水资源丰富,但在旱季则面临缺水的困境;而有些地区则由于地理和气候条件的限制,水资源一直处于相对匮乏的状态。

准确掌握水资源的供给情况是进行合理配置的基础。

用水需求则是另一个关键因素。

不同行业和用户的用水需求差异很大。

农业灌溉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工业生产中的某些环节对水质和水量有特定的要求,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也随着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增加。

此外,生态环境也需要一定量的水资源来维持其正常的功能和平衡。

水质状况同样不能忽视。

优质的水资源可以直接用于生活和生产,但受到污染的水则需要经过处理才能使用,这不仅增加了成本,还可能影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因此,在水资源配置中,要考虑水质对不同用途的适用性。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也是影响水资源配置的重要因素。

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可能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优先保障某些重点产业和项目的用水需求。

但同时,也要兼顾公平和可持续性,确保广大居民的基本用水权益和未来世代的水资源需求。

构建水资源配置优化决策模型的方法多种多样。

常见的有线性规划模型、非线性规划模型、多目标规划模型以及系统动力学模型等。

线性规划模型是一种较为简单和常用的方法。

它假设决策变量之间的关系是线性的,通过建立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求解最优的水资源配置方案。

基于SD模型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基于SD模型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基于SD模型水资源承载力计算的理论研究——以青海共和盆地水资源承载力研究为例雷学东陈丽华余新晓王薇(北京林业大学,北京 100083)12摘要:本文从水资源承载力计算的研究现状入手,引出了规划方法和系统动力学方法相结合进行定性分析,而主要采用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SDMWRCCB,简称SD模型)进行定量计算的复合研究方法。

在对该方法建模思路以及对共和盆地水资源环境系统构成分析的基础上,最后建立了共和盆地水资源承载力模型;该模型的建立为进一步进行共和盆地水资源承载力的定量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手段。

关键字:水资源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方法共和盆地SD模型水资源承载能力计算的方法主要包括规划方法和系统动力学方法。

规划方法的优点是模型的描述更符合实际,模型的精度更高,缺点是对资料的质量要求高,计算分析的工作量大;而系统动力学方法的优点是模型简单灵活,计算量相对小,但模型的精度不高,模型的描述不一定完全符合实际。

由于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涉及因数众多,又具有多目标、动态性和极限性等特点,两种研究方法有各有优劣;因此,为了更客观、准确地进行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在这次共和盆地水资源承载力研究中,我们采取规划方法和系统动力学方法相结合进行定性分析,而主要采用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SDMWRCCB,简称SD模型)进行定量计算的复合研究方法。

1、系统分析方法的选取和建模思路从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内涵可以看出,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将面对着包括社会、经济、资源和生态环境在内的纷繁复杂的大系统,这个系统内既有自然因素的影响,又有经济、社会、文化等社会因素的作用。

为此,本模型将在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立足于资源可能性,以系统工程方法为依据,着重从水资源的可能性出发,研究水资源对区域经济的支持作用,回答水资源支持下的区域经济合理发展规模及在一定生活条件下的合理人口载量。

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简称SD)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Jay.W.Forrester教授于1956年创立的。

水资源管理中的供需平衡与决策模型

水资源管理中的供需平衡与决策模型

水资源管理中的供需平衡与决策模型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而水资源管理中的供需平衡及决策模型则成为了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从供需平衡的背景出发,探讨水资源管理中的决策模型,并以解决供需不平衡问题为重点,展示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水资源供需平衡的背景水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对水的需求却日益增长。

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气候变化的影响,都给水资源供需平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决策模型,很容易导致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浪费,进而引发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二、水资源管理中的决策模型1. 系统动力模型系统动力模型是一种描述和预测动态系统行为的模型。

在水资源管理中,系统动力模型可以通过建立各种指标和变量之间的关系,模拟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变化过程。

通过该模型,决策者可以根据不同的决策方案进行模拟和预测,从而找到最优的供需平衡策略。

2. 线性规划模型线性规划模型是一种数学模型,它通过建立线性关系来描述和优化系统的行为。

在水资源管理中,线性规划模型可以用来优化决策方案,使得供需平衡的同时最大化效益。

例如,可以通过线性规划模型来确定最佳的水资源配置方案,以满足不同行业和地区的需求。

3.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水资源管理中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的因素,如天气变化、人口增长等。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可以将这些不确定因素量化,并进行综合评估。

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决策者可以基于不同的评估指标,对供需平衡方案进行有效的排序和决策。

三、解决供需不平衡问题的案例分析1. 雨水利用系统在城市水资源管理中,建立雨水利用系统是一种重要的供需平衡策略。

通过收集、处理并储存雨水,可以减轻城市地区的用水压力,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例如,新加坡采用了集中式的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用于冲洗厕所和灌溉等非饮用水需求,从而缓解了供水紧张的问题。

2. 水资源定价机制合理的水资源定价机制可以激励用户节约用水,促进供需平衡。

基于 InVEST 模型的西安市水源涵养功能空间格局研究

基于 InVEST 模型的西安市水源涵养功能空间格局研究

区域治理PRACTICE基于InVEST模型的西安市水源涵养功能空间格局研究*赵娟1,冯娜1,张平1,2*1.西安工程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2.陕西省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摘要:水源涵养是生态系统提供的重要调节服务之一,其变化直接影响区域气候、水文、植被和土壤等状况,是区域生态系统状况的重要指示器。

本文以西安市为研究区,通过InVEST模型对水源涵养功能进行分析,估算区域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量和分析水源涵养量时空变化规律对区域的水资源管理。

结果表明:(1)西安市2005-2010年产水量值分别为365.47mm和452.22mm,产水量整体由西南向东北呈递减趋势,产水能力整体较强;2005-2010年平均水源涵养量分别为203.12mm和272.75mm,水源涵养量的分布存在空间差异,研究区西南部地区水源涵养量较高,东北部大部地区水源涵养量偏低。

(2)西安市2005-2010年的水源涵养量呈递增趋势,主要由于2000-2005年、2005-2010年西安市林地面积增加了200hm2,草地面积增加了128012.13hm2。

(3)西安市水源涵养量一般区主要分布在西安市北部和东北部,重要区和极重要区主要分布在西南部;西安市5年内北部地区水资源环境明显好转。

本研究结果可为城市水源涵养服务定量评估和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InVEST模型;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量;时空分布规律中图分类号:X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17-0198-0002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主要表现形式包括生态系统拦蓄洪水、调节径流、影响降雨量、净化水质等,对不同时期水源涵养的时空变化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外学者在水源涵养定量评估方面开展了较多工作。

窦苗[1]、张福平[2]等对不同空间格局和不同区域的不同自然条件对水源涵养量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得出了科学合理的结论。

夏林[3]等以乌江流域研究区定量评估研究区产水量和水源涵养量,探讨了水源涵养能力及差异。

水资源管理中的水量平衡模型研究

水资源管理中的水量平衡模型研究

水资源管理中的水量平衡模型研究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资源之一。

随着全球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不断破坏,水资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

在水资源管理中,水量平衡模型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管理水资源的利用、分配和保护。

本文将介绍水量平衡模型的基本概念、原理、应用和发展趋势。

一、水量平衡模型的概念与原理水量平衡模型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个水文系统所接受的水量等于该系统所输出的水量和水量储量之和的模型,也就是可以用来计算水文系统中水量收支平衡情况的一种工具。

水量平衡模型的原理是根据水文学基本原理,对水文系统中的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作用关系进行描述和分析。

水文系统由降水、蒸散发、径流、地下水等组成,模型中通过量化这些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实现对整个水文系统的模拟和预测。

二、水量平衡模型的应用水量平衡模型在水资源管理领域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水资源评价与规划。

通过模拟水文系统中的水量变化,评价当前水资源状况和未来水资源的供需关系,制定合理的水资源规划和管理措施。

2、水资源调度。

通过对水文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调度和控制,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以满足不同用水需求和保障生态环境。

3、水环境保护。

通过模拟水文系统中的水量分布和变化,分析水环境状况和水质污染源,制定相应的水环境管理措施和保护计划。

4、水灾风险评估与防治。

通过模拟洪水、干旱等水灾情况下水文系统中的水量变化,评估水灾风险,制定应急预案和防治措施,保障公共安全和减轻灾害损失。

三、水量平衡模型的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学建模方法的不断发展,水量平衡模型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和拓展。

目前,水量平衡模型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更为精细和复杂的模型。

通过引入更多的参数和变量,提高模型的精度和预测能力,以更好地反映水文系统的真实情况。

2、组合多种模型和技术。

通过结合不同类型的水文学模型和现代信息技术、遥感技术等手段,开展综合研究,提高水资源管理的效率和精度。

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与策略研究

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与策略研究

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与策略研究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受到了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越来越紧缺。

为了更好地保障和利用水资源,研究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和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水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分布不均、供需矛盾突出、水质劣化等问题也日益严重。

当前,我国仍有许多地方存在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且水资源供需矛盾不断加剧。

同时,水环境污染、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也给水资源利用带来很大的压力。

二、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指在保障水资源供给的前提下,实现对各种水资源利用的最优化分配。

因此,建立适合自身地区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

1.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的构建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的构建需要基于对地方水资源现状的充分了解,包括水资源总量、水质状况、地下水利用状况、流域生态环境等。

在此基础上,结合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发展需求,建立起涵盖供水、排水、节水、水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

2.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的应用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的应用需要考虑并协调各方面的需求,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以达到最优化分配的目的。

在此过程中,数据采集、建模、优化计算和结果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应建立科学、合理的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以支撑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的应用。

三、水资源优化配置策略水资源优化配置策略是指在水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建立起可行、可持续的水资源利用策略,以实现水资源的最优化分配。

1.节水战略节水是保障水资源供应的重要手段之一。

建立起科学、有效的供水体系,制订节约用水政策和行动计划,加强水资源管理和监测,从而实现供用水量的最优化和减排减污,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完成节水大计。

2.提高供水效率提高供水效率是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

可以采用建设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改善输水管网、建立起地下水合理利用规划及循环利用系统等方式来提高供水效率。

同时,完善供水设施,降低水资源损失,有效提高供水效率。

水资源管理与调度模型研究

水资源管理与调度模型研究

水资源管理与调度模型研究在水资源管理与调度模型研究中,有效地管理和分配有限的水资源对于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环境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水资源管理和调度模型的研究进展,以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1. 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水是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但由于全球水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均匀分布性,水资源管理面临诸多挑战。

有效的水资源管理可以保障人类生活需求,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生态平衡,并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2. 水资源管理模型的分类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合理调度和管理,学者们提出了各种水资源管理模型。

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目标,这些模型可以分为决策支持模型、优化模型和协调模型等。

2.1 决策支持模型决策支持模型主要用于协助决策者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做出正确的决策。

它们运用数学工具、模型和算法来评估不同决策方案的效果,并为决策者提供决策建议。

例如,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层次分析法等。

2.2 优化模型优化模型的目标是通过优化水资源调度策略来实现利益最大化或者成本最小化。

这些模型通常基于数学规划方法,包括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等。

优化模型可以帮助决策者选择最佳的水资源调度方案,以满足水资源的各种需求和限制条件。

2.3 协调模型协调模型主要用于解决水资源调度中的协作与冲突问题。

它们通过综合考虑多个相关方的利益和目标,设计出一种协调的水资源调度方案。

协调模型通常使用博弈论、多目标规划等方法。

这些模型可以帮助解决不同水资源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冲突,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分配。

3. 水资源调度模型的应用案例水资源调度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案例:3.1 水资源调度模型在灌溉系统中的应用灌溉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用水领域之一。

通过运用水资源调度模型,可以帮助决策者制定灌溉规划,实现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和节约。

例如,基于优化模型的灌溉调度系统能够在满足农田灌溉需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用水量,提高农田水分利用效率。

水资源分配优化问题数学建模研究

水资源分配优化问题数学建模研究

水资源分配优化问题数学建模研究随着经济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已经成为了全球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作为人类离不开的重要资源,水资源怎么平衡和分配一直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领域。

利用数学建模方式,对水资源进行优化分配,可以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浪费,保障生态环境和人民的健康。

本文探讨了水资源优化分配的问题,分析了数学模型在该领域中的应用,并且对于未来的研究展望做了一定探讨。

一.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现状世界上有很多地区的水资源非常丰富,比如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北非中东的尼罗河流域和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等。

但是也有很多地区却水荒,比如中国的内陆黄河和南方莽莽大地的南水北调,非洲干旱地带撒哈拉沙漠等。

水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它必须加以合理利用。

但是在全球化进程中,人类总在以极不平衡的方式分配水资源。

很多地方的水资源丰富,而另一些地方却无水可用。

用过度的水资源是不可持续的,会给人类造成严重的影响,如水土荒漠化、环境污染等。

因此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如何合理分配水资源成了解决当前世界水危机的重中之重。

但是如何进行水资源优化分配呢?这就要用到数学建模的技术。

二.数学模型在水资源优化分配中的应用数学建模是一种以数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和研究,以达到预测和控制的目的。

在水资源优化分配中,数学模型可以用来寻找最优解,使水资源的利用达到最大化。

这里我们主要介绍两种数学模型:线性规划和动态规划。

1.线性规划线性规划是一种优化方法,以线性模型为基础,通过线性目标函数表示目标值,通过线性等式或不等式描述限制条件。

线性规划在水资源优化分配中可以根据不同的目标和限制条件,进行多种批量的水资源配给,求得最优的水利分配方案。

线性规划算法可以应用于单个决策制定者和多个决策制定者的水资源分配问题。

2.动态规划动态规划是解决多阶段决策问题的一种数学优化方法,它通过求解最优决策序列,达到最大化利润或最小化成本的目标。

水资源管理模型解析及调控效果考察

水资源管理模型解析及调控效果考察

水资源管理模型解析及调控效果考察水资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许多地区面临着水资源供应的挑战。

为了有效管理和调控水资源,各国纷纷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模型,并评估其调控效果。

本文将分析并比较几种常见的水资源管理模型,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水资源管理模型的选择与定量分析是有效水资源管理的关键。

目前,常见的水资源管理模型分为传统模型和综合模型两类。

传统模型主要基于统计学方法,如线性规划、水平衡分析以及经济价值评估等,注重对水资源供需平衡、供水安全和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等问题进行分析。

而综合模型则综合考虑了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多个方面因素,以多目标规划和系统动力学等方法进行建模。

传统模型中,线性规划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线性规划通过建立供需平衡的数学模型,最大化或最小化目标函数,以实现最优决策和资源配置。

该方法在水资源管理中被广泛应用,例如确定最优供水方案、灌溉用水分配和水库调度等。

线性规划模型的优点是简单有效,可以帮助决策者快速做出决策。

然而,该模型忽略了水资源系统的非线性和时变性,无法将不确定性因素纳入考虑,从而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水平衡分析是另一种常见的传统模型。

水平衡分析通过考虑进水量、出水量和储水量之间的平衡关系,分析水资源系统的动态变化。

该模型适用于短期水资源管理和调控,可以有效评估供水和排水系统的运行状况。

然而,水平衡分析仅考虑了水量平衡,无法全面评估供水质量和生态环境状况,对于长期水资源管理和调控有一定局限性。

经济价值评估是传统模型中的另一个重要方法。

该方法通过评估水资源的经济价值,考虑供需关系和市场机制,为水资源管理和调控提供经济支持和决策依据。

经济价值评估可以明确水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配置。

然而,经济价值评估存在许多争议和挑战,例如如何确定水资源的价值、如何衡量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权重等问题。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西安市城市水资源安全问题研究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西安市城市水资源安全问题研究
畴 , 国家 的发 展 不能 因 为水 资 源安 全 问题 而 受 到 威 胁 。狭 指 义 的水 资 源安 全是 指 水循 环 系统 的健 康 运 行 , 满 足人 们 或 以
水 资 源是 城 市 发 展 的基 础 性 自然 资 源 和 战 略 性 经 济 资 源, 是经 济 社会 可持 续 发展 的 重要 基础 。任何 国家 的发 展 不 仅 消耗 着 大量 的水 资 源 , 同时 向水 资 源 系 统 排放 着 废 物 与 污 染, 使水 资 源 生 产 力 的不 断 的 衰 退 甚 至崩 溃 。据 2 0 0 6年 3
社会 发展 对 水 资 源 的 合 理 需 求 。本 文研 究 内容 界 定 为 城 市
水资 源 安全 问题 , 是研 究 城市 的 快速 发 展 与 水 资 源 安 全之 间 矛盾 与 契机 。
月2 2日在 墨 西 哥 城 第 四届 世 界 水 资 源 论 坛 上 对 外 公 布 的 《 界 水 资源 开发 报告 》: 世 全球 用水 量 在 2 0世 纪增 加 了 6倍 , 增 长 速度 是人 口增速 的 2倍 , 1 人 缺水 ,6亿 人无 法 保 有 l亿 2
城镇 生活 污水排 放量 ( t 43 8 万 )1 9
数 据来 源 于 2 1 0 0西 安统 计年 鉴
2 1 2 城 市化 影 响 水 循 环 ..
在 城市 化地 区 , 于 不 透 水 面 积 增 加 , 断 了 水 分 入 渗 由 截 及 补给 地下 水 的通 道 , 地表 滞 洪 、 使 蓄洪 能 力 下 降 , 而导 致 进
效 率 的全 方位 提 高 。
污水 年排 放量 ( m。 2 4 2 8 4 71 2 6 31 3 4 万 ) 35 3 3 61 2 9 6 88 9 工 业废 水排 放量 ( t 万 ) 91 5 4

西安市水资源情况

西安市水资源情况

1 自然与社会经济状况西安市是陕西省省会,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西安地处八百里秦川腹地,地质地貌有秦岭山区、骊山丘陵区、黄土台塬区及关中的渭河平原区,是陕西省粮、棉、油、瓜果、蔬菜生产的重要基地。

1.1自然地理概况1.1.1地理位置西安市位于关中平原腹地,八百里秦川中部的渭河两岸。

地理坐标北纬33°39′~34°45′,东经107°40′~109°49′,东西长204Km,南北最大宽约116Km,面积10108Km2。

地形南高北低,呈阶梯结构,从南向北依次排列着秦岭山地、黄土丘陵沟壑,黄土台塬、山前冲洪积扇,渭河及其支流冲击平原。

平原地区高程400m左右,黄土台塬区500~700m之间,浅山丘陵区500~1000m,秦岭中高山区800~3000m,秦岭山地是西安市水资源涵养区。

1.1.2气候概况西安市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全是多年平均气温为13.3℃,日照时数1684~2243h,平原区干旱指数为1.29~2,无霜期220d左右,最大冻土厚度为45cm。

西安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40.4mm,其中秦岭山区835.6mm,台塬区708.5mm,丘陵区700.1mm,平原区637.5mm,降水受地形影响明显,总趋势由北向南逐渐增加,最低值在渭北,关山站多年平均降水量515.7mm,最高值为秦岭山区960.3mm,相差近一倍。

降水量年内分布不均,多集中在7、8、9、10四个月,占全年总降水量60%以上,最高达77.1%。

蒸发量在地区分布上与降水量相反,变化趋势由北向南逐渐减少,平原区向山区递减。

1.1.3河流水系西安市区域地貌,98.43%的面积在黄河流域,1.57%面积在长江流域;西安市主要河流水系分布纵横交错,素有“八水绕长安”的美称。

市区东有灞河、浐河,南有潏河、滈河,西有皂河、沣河、涝河、黑河,北有渭河、泾河、石川河等,其中集水面积大于50Km2的河流40余条,大于1000Km2的河流有六条。

系统动力学(SD)模型的应用研究

系统动力学(SD)模型的应用研究
在新型城市可持续水代谢情景下,设置再生水的利用、二级再生水回补河道、水的循环利用、提高该市污水处理能力和处理级别等多种治理策略,模拟结果显示2020年该市所能承载的人口有96.12万人,灌溉面积65.24万亩,牲畜89.45万头,工业增加值155.67亿元。从2003—2020年该市水环境所能承载的人口和工业增加值显著上升,灌溉面积和牲畜头数虽在模拟初期有所下降,但在模拟后期也显著上升。
以城市为研究对象,其具有相对完整的行政范围、资源环境、产业体系,以及相对稳定的人口结构,可将其视为一个系统,作为所建立的动态仿真模型的系统边界。
3.变量和参数
模型中的变量由状态变量、速率变量、辅助变量及相关参数构成。将城镇人口、农林业灌溉面积、牲畜头数和工业增加值设为状态量,作为表征城市水环境承载力的表征参数(如下表)。
系统动力学(SD)模型的应用研究
姓名:丁丽萍
学号:3102115101
班级:工业2101
摘要:系统动力学(Sysstem Dynamic)是社会、经济、规划、军事等许多领域进
行战略研究的重要工具,如同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一样,也被称之为战略研究实验室,自从问世以来可以说是硕果累累。系统动力学是一门分析研究复杂反馈系统动态行为的系统科学方法,它是系统科学的一个分支,也是一门沟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横向学科,实质上就是分析研究复杂反馈大系统的计算仿真方法。系统动力学模型是指以系统动力学的理论与方法为知道,建立以研究复杂地理系统动态行为的计算机仿真模型体系。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是一种结构——功能的因果机理性模拟,它一反过去常用的功能模拟法,从系统的微观结构入手建模,构造系统的基本结构和信息反馈机制,进而模拟与分析系统的动态行为。这种模型模拟可以研究信息反馈结构、功能与行为之间动态的辩证对立统一关系。它强调系统行为主要是由系统内部的机制决定的,擅长处理长期性和周期性的问题;在数据不足及某些参量难以量化时,以反馈环为基础依然可以做一些研究,是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统一;擅长处理高阶次、非线性、时变的复杂问题。本次将研究系统动力学在环境领域的应用,系统动力学在环境领域的应用最早可以追溯到“城市动力学”、“国家动力学”、与“世界动力学”的相关研究,这些研究主要是通过城市、国家及世界的动力学模型模拟系统的变化趋势,但在模型中已经考虑到了资源与环境因素。环境系统动力学模型就是把系统系统动力学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引入环境领域而产生的。首先,系统动力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社会系统。而社会系统范围十分广泛,凡涉及人类的社会和经济活动的系统都属于社会系统,人口系统、环境系统、教育系统、资源系统、能源系统、经济管理系统等都是社会系统的主要内容。因此,环境领域的系统动力学研究是其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把握环境系统中各个要素间的因果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反馈机制,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了环境系统的运行状况,对系统的状态进行分析和预测,为环境决策提供有用的的信息和支持。

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分析模型拓展及应用研究

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分析模型拓展及应用研究

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分析模型拓展及应用研究在过去的研究中,学者们提出了许多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分析模型。

其中较为典型的有水资源经济模型、水资源评价模型和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等。

这些模型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定量研究了水资源的供需关系、利用效率以及优化配置等问题,为相关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水资源问题的复杂性增加,现有模型的局限性逐渐暴露出来。

因此,拓展和应用新的分析模型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开始应用于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中。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型分析模型极大地拓展了现有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例如,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更准确地预测水资源的供需变化趋势,为决策者提供更精准的决策依据。

同时,人工智能还可以优化水资源的利用和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另外,还有一些新型的分析模型在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中逐渐应用。

例如,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的模型可以模拟水资源系统的复杂动态变化,揭示水资源与社会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

此外,综合评价模型可以考虑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更全面地衡量水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

这些新型分析模型的应用为解决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拓展和应用分析模型需要充分考虑具体的社会经济背景和地域特点。

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水资源与社会经济问题,需要定制化的分析模型。

同时,模型的应用还需要考虑决策者的需求和决策环境的影响,将模型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的决策措施。

综上所述,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分析模型的拓展和应用研究对于解决水资源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新兴的技术手段和研究方法为水资源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方法,但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深化。

建议未来的研究应重点关注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协调性,协同各方力量,不断创新分析模型,为解决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问题提供更科学准确的支持综合利用水资源、提高利用效率和减少浪费是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关键。

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模型建立与模拟分析

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模型建立与模拟分析

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模型建立与模拟分析研究问题及背景随着全球人口的持续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如何合理配置水资源,优化利用效益,成为保障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方法往往基于经验和数据分析,但忽视了系统动力学和多方面因素的复杂性。

因此,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模型,并通过模拟分析来评估其效果和可行性。

研究方案方法1. 模型建立:本研究将建立一个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

该模型将考虑水资源的供应量、需求量、利用效率等因素,以及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将水资源系统转化为一组动态方程,并结合实际数据进行参数估计和模型验证。

2. 数据采集与处理:本研究将通过对现有的水资源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和整理,包括水资源供应量、需求量、水质监测数据等。

同时,还将考虑气候变化、人口增长等因素对水资源供需的影响,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和分析,以保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模拟分析:基于建立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本研究将进行一系列的模拟分析。

首先,将通过对现有情景进行模拟,评估当前水资源配置状况的优劣。

然后,将根据不同的水资源管理策略,模拟优化配置方案,并比较分析其效果和可行性。

最后,将利用敏感性分析方法,评估模型在不确定性因素下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本研究将采用定量和定性的数据分析方法。

定量数据分析将包括基本统计分析、回归分析、敏感性分析等,以评估水资源供需和利用效益的关系。

定性数据分析将采用SWOT分析、系统动力学建模等方法,以揭示水资源管理中的潜在问题和解决方案。

结果呈现将采用图表和文字描述的形式呈现。

图表将包括模拟结果、敏感性分析、水资源配置方案等。

文字描述将对不同模拟情景的优劣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建议和优化措施。

结论与讨论通过对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模型建立与模拟分析,本研究取得了以下结论:1. 建立了一种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并验证了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水文水资源分析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水文水资源分析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水文水资源分析模型及其应用研究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资源,尤其对于干旱地区和发展中国家而言更是如此。

水资源的不断变化和管理是对其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的必要手段,而水文水资源分析模型也成为了这个过程中的重要工具。

水文水资源分析模型是指通过对水文数据、社会经济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建立水文水资源系统动态模型,并通过模拟,对水资源的变化、调控及未来预测进行评估和分析的方法。

其核心要素包括水文数据、社会经济数据和模型参数。

在实际应用中,水文水资源分析模型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水文模型水文模型是指通过对降雨、蒸散发等水文要素进行量化分析,建立水文系统模型,以研究水文循环过程及其影响因素,为水资源管理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水文模型常用的方法包括水文平衡模型、水文分区模型和水文过程模型等。

第二、水资源评价模型水资源评价模型是指通过对单位面积内水资源量及其质量、水环境质量、水资源利用状况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估,以得出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及状况等综合评价指标。

水资源评价模型包括定量水资源评价和定性水资源评价两种方法。

第三、水资源规划模型水资源规划模型是指通过对水资源分配、利用、保护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并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和管理规划。

水资源规划模型需要考虑水资源动态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因素,以最大限度保障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第四、水资源优化模型水资源优化模型是指在确定了水资源规划目标和管理策略的基础上,以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和保护水资源环境质量为主要目标,通过动态优化算法进行规划和设计,以达到最优状态。

水资源优化模型主要应用于大型水库、水土保持、水源地保护等方面。

总的来说,水文水资源分析模型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可应用于水资源的实际管理和规划。

该模型可以开展水资源量、质量和状况评估,制定水资源开发和管理规划,优化水资源配置和利用方案,向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但是,水文水资源分析模型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数据获取和处理的难度、参数的确定和误差传递问题等,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探讨和解决。

国内水资源配置模型研究概况

国内水资源配置模型研究概况

国内水资源配置模型研究概况作者:张亚晴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第17期摘要:在水资源配置概念、目标、内容的基础上,从水量、宏观经济、可持续发展三个角度出发阐述了国内水资源配置模型的研究现状,并提出目前国内水资源配置在模型中存在的问题:约束条件不全面、缺乏实用性和具有局限性。

关键词:水资源;配置;模型中图分类号:TV213 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25-0-02Review of study of water resources allocation modelsZhang Ya-qing(Ankang University , Shaannan Eco-economy Research Center, Shaanxi Ankang, 725000)Abstract: Based on the concept, goal and content of water resources allocation,the research status of water resourch allocation models is described from the amount of water, macroeconomic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problems of allocation models of water resources in China are incomplete in the constraint condition , impractical and circumscribed.Key words: water resources allocation models从1983年开始,我国水资源配置研究从水量分配阶段发展到协调考虑区域经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阶段,研究中所涉及到的量化模型也从单目标的水量合理分配模型,发展到综合考虑经济、生活与生态用水的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配置模型。

西安市水资源情况

西安市水资源情况

西安市水资源情况1 自然与社会经济状况西安市是陕西省省会,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西安地处八百里秦川腹地,地质地貌有秦岭山区、骊山丘陵区、黄土台塬区及关中的渭河平原区,是陕西省粮、棉、油、瓜果、蔬菜生产的重要基地。

1.1自然地理概况1.1.1地理位置西安市位于关中平原腹地,八百里秦川中部的渭河两岸。

地理坐标北纬33°39′~34°45′,东经107°40′~109°49′,东西长204Km,南北最大宽约116Km,面积10108Km2。

地形南高北低,呈阶梯结构,从南向北依次排列着秦岭山地、黄土丘陵沟壑,黄土台塬、山前冲洪积扇,渭河及其支流冲击平原。

平原地区高程400m左右,黄土台塬区500~700m之间,浅山丘陵区500~1000m,秦岭中高山区800~3000m,秦岭山地是西安市水资源涵养区。

1.1.2气候概况西安市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全是多年平均气温为13.3℃,日照时数1684~2243h,平原区干旱指数为1.29~2,无霜期220d左右,最大冻土厚度为45cm。

西安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40.4mm,其中秦岭山区835.6mm,台塬区708.5mm,丘陵区700.1mm,平原区637.5mm,降水受地形影响明显,总趋势由北向南逐渐增加,最低值在渭北,关山站多年平均降水量515.7mm,最高值为秦岭山区960.3mm,相差近一倍。

降水量年内分布不均,多集中在7、8、9、10四个月,占全年总降水量60%以上,最高达77.1%。

蒸发量在地区分布上与降水量相反,变化趋势由北向南逐渐减少,平原区向山区递减。

1.1.3河流水系西安市区域地貌,98.43%的面积在黄河流域,1.57%面积在长江流域;西安市主要河流水系分布纵横交错,素有“八水绕长安”的美称。

市区东有灞河、浐河,南有潏河、滈河,西有皂河、沣河、涝河、黑河,北有渭河、泾河、石川河等,其中集水面积大于50Km2的河流40余条,大于1000Km2的河流有六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suc si i a i r rdcigteriw tr eo re ti t n a d eo o cd v l me t rn eftr.T ers l h w ta )i e o re X ’ n C t f e it n a suc suiz i n c n mi eeo n e di t ue h eut s o t n yop n h a er la o p t nh u s h a f
(colfE oo i n n gm n , ia hyuU i rt, ia 10 5 hn ) Sh o o cn mc adMa a e et X ’ nS io nv sy X ’n7 06 ,C i s ei a
Ab t a t s r c :On t e b ss o o r h n ie u d r tn i g o h r s n i ai n a d isi t r a tu t r n t e e o o c s se o ’ n wae h a i fa c mp e e sv n e sa d n ft e p e e tst t n t n e ls r cu e i h c n mi y t m fXi a t r u o n r s u c s o i i g wi u r n iu t n i ’ n C t n sn h y t m y a c t o e o r e ,c mb n n t c re tst ai n Xi a i a d u i g t e s s h o y e d n mi smeh d,i b i h c n mi y tm D d lo t r t u l t e e o o c s se S mo e fwae t
实现 水 资 源 经 济 协 调 可 持 续 发 展 。


词 :水资源 ;雨水利用 ;系统动力 学模型 ;西安 市
文献标识码 : A di1 .9 9ji n 10 —3 92 1 .40 6 o:0 36 /.s .0 017 .02 0 .1 s
中 图 分 类 号 :T 2 3 V 1
X ’ndvlp n cod c i eeiigm dl teftr cnm i esr ul ea et yw t acypol .)ii r- ia ee metnacra ewt t xsn o e,h ueeoo ywlb ei s b f ce b ae s ri rbe b fmpo o i n hh t u l o y d rc t m
vn h a is o g i u t r lwae ,t e i v sme t r p ri n o an wa e e o r e n h au o f c e to n a e e o r e n o h rc n i i g t e rto fa rc l a tr h n e t n o o t fr i t rr s u c s a d t e v l e c e i n fr w trr s u c si t e o d - u p o i i a t n fi v ra l n r moi g r i wa e e o r e o r h n ie u i z to r m h rc n u n i ,i c n i c e s h tr s p l n t e i s o a ib e a d p o t a n trr s u c s c mp e e sv tl a in f o n n i o t e p e a d q a t y t a n r a e t e wae u p y i h i t ct n r mo e e o o c d v l p n ,fn l e l i g t e e o o c s san b e d v lp n fwae e o r e . i a d p o t c n mi e eo me t i al r a i n h c n mi u ti a l e e o me to trr s u c s y y z Ke r s y wo d :wae e o r e t rr s u c s;r i tr u i z to a n wae t ia in;S mo e ;Xi a t l D d l ’ Ci n y
S u n S M o lo a e s ur e o mi se n Xi a t t dy o D de fW t r Re o c s Ec no c Sy t m i ’ n Ciy
XU e- n W ipig,W ANG i g l P n —e

要: 在全 面了解西安 市水资源经济 系统现状及其 内部结构的基础上 , 结合西安市现状 , 用 系统动 力学方法 , 运 构建 了
西安市水资源经济 系统 S D模 型 , 预测 了西安 市雨水资源利用的前景和 经济发展趋 势。结果表 明 : 如果 西安 市按 照现 有
模 式发展 , 未来经济会 受到 水资源匮乏 问题 的严重制约 ; 则 在其他 条件 不变的情 况下 , 高农 业用水比例 、 提 雨水 资源投 资 比例及雨水资源价值 系数 , 从价格 和数量两方面促进雨水资 源综合利 用, 以在 增加城 市供 水量 的同时促进 经济发展 , 可
第3 4卷第 4期
21 0 2年 4月




V l 3 No 4 o _ 4. . Ap . 2 1 r,02
Y L EL OW RI VER
【 资源 ・ 环境 】 水 水 西安市水资源来自经济 系统 S D模 型研究
胥卫平 , 平 乐 王
( 西安石油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 陕西 西安 70 6 ) 10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