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迈克尔孙和法珀两用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 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迈克耳孙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实验报告

迈克耳孙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实验报告

实验十四迈克耳孙干涉仪的调节与使用迈克耳孙干涉仪在近代物理学的发展中起过重要作用。

19世纪末,迈克耳孙(A、A、Michelson)与其合作者曾用此仪器进行了“以太漂移”实验、标定米尺及推断光谱精细结构等三项著名的实验。

第一项实验解决了当时关于“以太”的争论,并为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提供了实验依据;第二项工作实现了长度单位的标准化。

迈克耳孙发现镉红线(波长λ=643、84696nm)就是一种理想的单色光源。

可用它的波长作为米尺标准化的基准。

她定义1m=1553164、13镉红线波长,精度达到10-9,这项工作对近代计量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迈克耳孙研究了干涉条纹视见度随光程差变化的规律,并以此推断光谱线的精细结构。

今天,迈克耳孙干涉仪已被更完善的现代干涉仪取代,但迈克耳孙干涉仪的基本结构仍然就是许多现代干涉仪的基础。

【实验目的与要求】1、学习迈克耳孙干涉仪的原理与调节方法。

2、观察等倾干涉与等厚干涉图样。

3、用迈克耳孙干涉仪测定He-Ne激光束的波长与钠光双线波长差。

【实验仪器】迈克耳孙干涉仪,He-Ne激光束,钠光灯,扩束镜,毛玻璃迈克耳孙干涉仪就是应用光的干涉原理,测量长度或长度变化的精密的光学仪器,其光路图如图7-1所示。

S-激光束;L-扩束镜;G1-分光板;G2-补偿板;M1、M2-反射镜;E-观察屏。

图7-1迈克耳孙干涉仪光路图从氦氖激光器发出的单色光s,经扩束镜L将光束扩束成一个理想的发散光束,该光束射到与光束成45˚倾斜的分光板G1上,G1的后表面镀有铝或银的半反射膜,光束被半反射膜分成强度大致相同的反射光(1)与(2)。

这两束光沿着不同的方向射到两个平面镜M1与M2上,经两平面镜反射至G1后汇合在一起。

仔细调节M1与M2,就可以在E处观察到干涉条纹。

G2为补偿板,其材料与厚度与G1相同,用以补偿光束(2)的光程,使光束(2)与光束(1)在玻璃中走过的光程大致相等。

迈克耳孙干涉仪的结构图如图7-2所示。

大学物理-14 迈克尔孙和法珀两用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 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14 迈克尔孙和法珀两用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 实验报告

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院(系)材料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实验台号实验时间年月日,第周,星期第节实验名称迈克尔孙和法珀两用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教师评语实验目的与要求:1,了解迈克尔孙干涉仪的构造2,非定域条纹观察和调节,以及激光波长的测量3,定域条纹观察和调节,以及钠光波长的测量4,白光干涉条纹的调整5,测空气的折射率6,测量透明介质薄片的折射率7,观察多光束干涉现象主要仪器设备:SGM-2型干涉仪由迈克尔孙和法珀干涉仪一体化组装而成,基本结构如右图所示实验原理和内容:1,迈克尔孙干涉仪的光路迈克尔孙干涉仪是一种分振幅双光束的干涉仪,光路如右图所示。

入射光S到达分光板G1后分为两束,即反射光I和透射光II;如果入射角为45°时,光I和II相互垂直,且分别垂直射到反射镜M1和M2上;经反射后的两束光重新在G1的半反射膜上汇聚成一束光从E 成绩教师签字方向射出。

补偿镜G2的作用是保证两束光的光程完全相同。

2, 干涉条纹的图样如上图所示, 可以将M2的像作到M1的平行位置M2’, 那么干涉图样的分析, 就变为基于M1和M2’之间的空气层的干涉分析。

2.1, 点光源照明——非定域干涉条纹激光束射向干涉镜的光可视作点光源, 图中S1和S2’是点光源相对于M1和M2’的虚像, 这两个虚光源发出的球面光波在相遇空间都可以发生干涉, 因而在这个光场中任何位置放置毛玻璃屏都可以接收到干涉条纹, 因而称之为非定域干涉。

当M1和M2’非平行时, 发生的是等厚干涉, 观察到为平行条纹; 平行时, 发生的是等倾干涉, 观察到为同心椭圆或双曲线形干涉条纹。

(光路图如上页所示)非定域同心圆条纹的特性分析如下:两虚光源S1和S2’到接受屏上任意一点P 的光程差均为P S P S L 12'-=∆, 当偏心距r 很小时(如上光路图所示), 可以对一些小量做出忽略, 可以认为光程差)21(222z r d L -=∆。

迈克耳孙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实验报告

迈克耳孙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实验报告

实验十四迈克耳孙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迈克耳孙干涉仪在近代物理学的发展中起过重要作用。

19世纪末,迈克耳孙(A.A.Michelson)与其合作者曾用此仪器进行了“以太漂移”实验、标定米尺及推断光谱精细结构等三项著名的实验。

第一项实验解决了当时关于“以太”的争论,并为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提供了实验依据;第二项工作实现了长度单位的标准化。

迈克耳孙发现镉红线(波长λ=643.84696nm)是一种理想的单色光源。

可用它的波长作为米尺标准化的基准。

他定义1m=1553164.13镉红线波长,精度达到10-9,这项工作对近代计量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迈克耳孙研究了干涉条纹视见度随光程差变化的规律,并以此推断光谱线的精细结构。

今天,迈克耳孙干涉仪已被更完善的现代干涉仪取代,但迈克耳孙干涉仪的基本结构仍然是许多现代干涉仪的基础。

【实验目的与要求】1.学习迈克耳孙干涉仪的原理和调节方法。

2.观察等倾干涉和等厚干涉图样。

3.用迈克耳孙干涉仪测定He-Ne激光束的波长和钠光双线波长差。

【实验仪器】迈克耳孙干涉仪,He-Ne激光束,钠光灯,扩束镜,毛玻璃迈克耳孙干涉仪是应用光的干涉原理,测量长度或长度变化的精密的光学仪器,其光路图如图7-1所示。

S-激光束;L-扩束镜;G1-分光板;G2-补偿板;M1、M2-反射镜;E-观察屏。

图7-1迈克耳孙干涉仪光路图从氦氖激光器发出的单色光s,经扩束镜L将光束扩束成一个理想的发散光束,该光束射到与光束成45˚倾斜的分光板G1上,G1的后表面镀有铝或银的半反射膜,光束被半反射膜分成强度大致相同的反射光(1)和(2)。

这两束光沿着不同的方向射到两个平面镜M1和M2上,经两平面镜反射至G1后汇合在一起。

仔细调节M1和M2,就可以在E处观察到干涉条纹。

G2为补偿板,其材料和厚度与G1相同,用以补偿光束(2)的光程,使光束(2)与光束(1)在玻璃中走过的光程大致相等。

迈克耳孙干涉仪的结构图如图7-2所示。

实验报告:迈克尔孙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

实验报告:迈克尔孙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
2、如果两块反射平面互相垂直度略差,成像为等厚干涉像,有点象劈尖成像。
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
【评语】
成绩:指导教师签名:
批阅日期:
迈克尔逊干涉仪、H e-Ne激光器、钠光灯、低压汞灯、干涉滤光片、叉丝、白炽灯。
【实验原理】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M1、M2为两垂直放置的平面反射镜,分别固定在两个垂直的臂上。P1、P2平行放置,与M2固定在同一臂上,且与M1和M2的夹角均为45度。M1由精密丝杆控制,可以沿臂轴前后移动。P1的第二面上涂有半透明、半反射膜,能够将入射光分成振幅几乎相等的反射光、透射光,所以P1称为分光板(又称为分光镜)。光经M1反射后由原路返回再次穿过分光板P1后成为光,到达观察点E处;光到达M2后被M2反射后按原路返回,在P1的第二面上形成光,也被返回到观察点处。由于光在到达E处之前穿过P1三次,而光在到达E处之前穿过P1一次,为了补偿、两光的光程差,便在M2所在的臂上再放一个与P1的厚度、折射率严格相同的P2平面玻璃板,满足了、两光在到达E处时无光程差,所以称P2为补偿板。由于、光均来自同一光源S,在到达P1后被分成、两光,所以两光是相干光。
次数
1
2
3
/mm
32.36894
33.95280
34.56958
/mm
32.65014
34.24611
34.86103
【数据处理及结果】
表1
表2
【讨论】
如果用一束平面光波代替点光源所产生的球面光波照射到干涉仪上,在观察屏处将得到怎样的干涉条纹?
对迈克尔逊干涉仪,它的成像主要分为两类:
1、如果两块反射平面严格互相垂直。此时为等倾干涉,成像为圆环,中心的级次高,边缘环的级次低。与牛顿环不同的,牛顿环是中心级次小,边缘环的级次高。

实验报告迈克尔孙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

实验报告迈克尔孙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

实验报告迈克尔孙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摘要:本实验使用迈克尔孙干涉仪进行调节和使用的实验。

通过调节迈克尔孙干涉仪的各个参数,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并利用干涉条纹的变化来测量试样的折射率。

实验结果表明,迈克尔孙干涉仪可以用于精确测量试样的折射率。

1.引言迈克尔孙干涉仪是一种常用的实验仪器,常用于测量试样的折射率。

其原理是利用干涉现象测量光的相位差,从而得到试样的折射率。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调节迈克尔孙干涉仪的各个参数,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并利用干涉条纹的变化来测量试样的折射率。

2.实验装置本实验使用的实验装置如下:-迈克尔孙干涉仪-光源-干涉条纹观察装置-试样3.实验步骤3.1调节光源位置首先,调节光源的位置,使得光线尽可能的聚焦。

将光源放置在干涉仪的一端,调节位置直到光线尽可能聚焦在另一端的反射镜上。

3.2调节反射镜位置接下来,调节干涉仪中的两个反射镜的位置,使得光线在两个反射镜上反射后能够相互叠加干涉。

调节两个反射镜的位置,使得光线在回程时能够与出发时的光线叠加干涉。

3.3调节反射镜角度在保持反射镜位置不变的情况下,调节反射镜的角度,使得光线在反射时达到最大干涉效果。

观察干涉条纹的亮度变化,调整反射镜角度直到达到最亮的干涉条纹。

3.4放置试样将试样放置在干涉仪的一端,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

根据干涉条纹的变化,可以得到试样的折射率。

4.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调节迈克尔孙干涉仪的各个参数,可以观察到干涉条纹的变化。

实验中观察到的干涉条纹的亮度变化可以用来测量试样的折射率。

根据干涉条纹的位置变化,可以计算出试样的相对折射率,进而得到试样的绝对折射率。

5.总结本实验通过调节迈克尔孙干涉仪的各个参数,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并利用干涉条纹的变化来测量试样的折射率。

实验结果表明,迈克尔孙干涉仪可以用于精确测量试样的折射率。

这对于光学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迈克耳孙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实验报告

迈克耳孙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实验报告

实验十四迈克耳孙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迈克耳孙干涉仪在近代物理学的发展中起过重要作用。

19世纪末,迈克耳孙(A.A.Michelson)与其合作者曾用此仪器进行了“以太漂移”实验、标定米尺及推断光谱精细结构等三项著名的实验。

第一项实验解决了当时关于“以太”的争论,并为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提供了实验依据;第二项工作实现了长度单位的标准化。

迈克耳孙发现镉红线(波长λ=643.84696nm)是一种理想的单色光源。

可用它的波长作为米尺标准化的基准。

他定义1m=1553164.13镉红线波长,精度达到10-9,这项工作对近代计量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迈克耳孙研究了干涉条纹视见度随光程差变化的规律,并以此推断光谱线的精细结构。

今天,迈克耳孙干涉仪已被更完善的现代干涉仪取代,但迈克耳孙干涉仪的基本结构仍然是许多现代干涉仪的基础。

【实验目的与要求】1.学习迈克耳孙干涉仪的原理和调节方法。

2.观察等倾干涉和等厚干涉图样。

3.用迈克耳孙干涉仪测定He-Ne激光束的波长和钠光双线波长差。

【实验仪器】迈克耳孙干涉仪,He-Ne激光束,钠光灯,扩束镜,毛玻璃迈克耳孙干涉仪是应用光的干涉原理,测量长度或长度变化的精密的光学仪器,其光路图如图7-1所示。

S-激光束;L-扩束镜;G1-分光板;G2-补偿板;M1、M2-反射镜;E-观察屏。

图7-1迈克耳孙干涉仪光路图从氦氖激光器发出的单色光s,经扩束镜L将光束扩束成一个理想的发散光束,该光束射到与光束成45˚倾斜的分光板G1上,G1的后表面镀有铝或银的半反射膜,光束被半反射膜分成强度大致相同的反射光(1)和(2)。

这两束光沿着不同的方向射到两个平面镜M1和M2上,经两平面镜反射至G1后汇合在一起。

仔细调节M1和M2,就可以在E处观察到干涉条纹。

G2为补偿板,其材料和厚度与G1相同,用以补偿光束(2)的光程,使光束(2)与光束(1)在玻璃中走过的光程大致相等。

迈克耳孙干涉仪的结构图如图7-2所示。

迈克耳孙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实验报告

迈克耳孙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实验报告

迈克耳孙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实验报告一、引言迈克耳孙干涉仪是一种常用的光学仪器,用于测量光的相干性和干涉现象。

本实验旨在调节迈克耳孙干涉仪,使其达到最佳工作状态,并并利用该仪器进行干涉实验。

二、实验设备和原理实验设备包括迈克耳孙干涉仪主体、白光和单色光源、位移台、CCD摄像头和计算机等。

迈克耳孙干涉仪主体包括分束镜、反射镜和合束镜。

迈克耳孙干涉仪主要原理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通过使光路差相等,从而观察到干涉条纹。

当两束光相遇时,如果它们的相位差满足横纹条件,就会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

三、实验步骤1. 调节干涉仪主体的位置,使得分束镜、反射镜和合束镜之间的光程差趋近为0。

2. 将白光源放置在适当位置,经过分束镜后分成两束光,分别反射到反射镜上,并被反射镜反射回来。

3. 通过移动合束镜,使得两束光在合束处相遇形成干涉。

4. 调节合束镜的位置,使得干涉条纹清晰可见。

5. 更换为单色光源,重复步骤2到步骤4,观察干涉条纹。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调节迈克耳孙干涉仪的位置和合束镜的位置,成功观察到了清晰的干涉条纹。

在白光照射下,观察到了彩色的干涉条纹,而在单色光照射下,干涉条纹呈现单色。

迈克耳孙干涉仪的调节对于实验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当光路差为0时,能够最大程度地观察到干涉现象。

而合适的合束镜位置能够使干涉条纹清晰可见,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五、实验中的注意事项1. 在调节干涉仪时,注意光源的位置和方向,避免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2. 调节合束镜时,慢慢移动并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找到最佳位置。

3. 在更换为单色光源时,确保光源的颜色稳定且纯净。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了迈克耳孙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方法。

我们成功观察到了干涉条纹,并了解了调节干涉仪位置和合适的合束镜位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干涉现象在物理学和光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检测光的相干性和波长测量等方面均有广泛应用。

因此,掌握迈克耳孙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方法对于进行相关实验具有重要意义。

迈克尔孙和法珀两用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实验报告

迈克尔孙和法珀两用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实验报告

-迈克尔孙和法珀两用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实验报告————————————————————————————————作者: ————————————————————————————————日期:ﻩ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院(系)材料学院专业材料物理班级0705姓名童凌炜学号200767025实验台号实验时间2009 年05月08 日,第11周,星期五第5-6节实验名称迈克尔孙和法珀两用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教师评语实验目的与要求:1,了解迈克尔孙干涉仪的构造2,非定域条纹观察和调节,以及激光波长的测量3,定域条纹观察和调节,以及钠光波长的测量4,白光干涉条纹的调整5,测空气的折射率6,测量透明介质薄片的折射率7,观察多光束干涉现象主要仪器设备:SGM-2型干涉仪由迈克尔孙和法珀干涉仪一体化组装而成,基本结构如右图所示实验原理和内容:1,迈克尔孙干涉仪的光路迈克尔孙干涉仪是一种分振幅双光束的干涉仪, 光路如右图所示。

入射光S到达分光板G1后分为两束,即反射光I和透射光II; 如果入射角为45°时, 光I和II相互垂直,且分别垂直射到反射镜M1和成绩教师签字M 2上; 经反射后的两束光重新在G 1的半反射膜上汇聚成一束光从E 方向射出。

补偿镜G 2的作用是保证两束光的光程完全相同。

2, 干涉条纹的图样如上图所示, 可以将M2的像作到M1的平行位置M2’, 那么干涉图样的分析, 就变为基于M 1和M2’之间的空气层的干涉分析。

2.1, 点光源照明——非定域干涉条纹激光束射向干涉镜的光可视作点光源, 图中S1和S2’是点光源相对于M1和M2’的虚像, 这两个虚光源发出的球面光波在相遇空间都可以发生干涉, 因而在这个光场中任何位置放置毛玻璃屏都可以接收到干涉条纹, 因而称之为非定域干涉。

当M1和M2’非平行时, 发生的是等厚干涉, 观察到为平行条纹; 平行时, 发生的是等倾干涉, 观察到为同心椭圆或双曲线形干涉条纹。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和使用实验报告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和使用实验报告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和使用实验报告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和使用实验报告引言:迈克尔逊干涉仪是一种重要的光学仪器,它可以用来测量光的干涉现象。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对迈克尔逊干涉仪进行调整,并使用它来观察干涉条纹的产生和变化。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熟悉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方法,了解干涉条纹的产生原理,并通过实验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

二、实验器材1. 迈克尔逊干涉仪:包括光源、分束器、反射镜和接收屏等组成部分。

2. 平行光源:用于提供单色光源。

3. 反射镜:用于反射光线。

4. 接收屏:用于观察干涉条纹。

三、实验步骤1. 调整光源:将平行光源放置在适当位置,并调整其亮度,保证光线足够明亮。

2. 调整分束器:将分束器放置在适当位置,使得光线能够均匀地分成两束。

3. 调整反射镜:将反射镜放置在适当位置,使得其中一束光线经过反射后与另一束光线相遇。

4. 调整接收屏:将接收屏放置在适当位置,并调整其位置,使得干涉条纹能够清晰地显示出来。

5. 观察干涉条纹:调整各个部分的位置,观察干涉条纹的产生和变化,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看到干涉条纹的产生和变化。

当两束光线相遇时,由于光的波动性,会形成干涉现象。

当两束光线相位差为整数倍的波长时,会产生明纹,而相位差为半整数倍的波长时,会产生暗纹。

通过调整反射镜和接收屏的位置,我们可以改变两束光线的光程差,从而观察到干涉条纹的变化。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观察到了干涉条纹的间距变化随光源波长的变化而变化。

根据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原理,当光源波长增大时,干涉条纹的间距也会增大;当光源波长减小时,干涉条纹的间距也会减小。

这是因为光的波长与干涉条纹的间距之间存在一个正比关系。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了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方法,并通过观察干涉条纹的产生和变化,加深了对干涉现象的理解。

我们还发现了干涉条纹的间距与光源波长之间的关系。

这些实验结果对于进一步研究光的干涉现象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和使用实验报告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和使用实验报告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和使用实验报告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和使用实验报告引言:迈克尔逊干涉仪是一种常用的光学仪器,被广泛应用于干涉测量、光学相干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和使用实验报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仪器。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调整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各个部件,使其能够正常工作,并实现干涉现象的观察和测量。

二、实验器材1. 迈克尔逊干涉仪主体:包括光源、分束器、反射镜、反射镜支架等。

2. 干涉图样观察装置:包括目镜、测量尺等。

三、实验步骤1. 调整光源:将光源放置在适当位置,并确保其能够发出稳定的光束。

2. 调整分束器:通过调整分束器的位置和角度,使得从分束器出射的两束光能够平行地照射到反射镜上。

3. 调整反射镜:调整反射镜的位置和角度,使得反射的光能够重新汇聚到分束器上,并形成干涉现象。

4. 观察干涉图样:通过目镜观察干涉图样,调整反射镜的位置和角度,使得干涉条纹清晰可见。

5. 测量干涉现象:使用测量尺等测量工具,对干涉条纹进行测量,以得到干涉现象的具体参数。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以上调整步骤,我们成功地调整了迈克尔逊干涉仪,并观察到了清晰的干涉图样。

通过测量尺测量干涉条纹的间距,我们可以得到干涉现象的具体参数,如波长、相位差等。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注意到调整分束器的位置和角度对干涉图样的清晰度和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分束器位置不准确,会导致干涉图样模糊或消失;如果分束器角度不准确,会导致干涉图样的条纹不清晰。

因此,在调整分束器时需要仔细操作,确保其位置和角度的准确性。

另外,调整反射镜的位置和角度也是关键步骤。

反射镜的位置调整不当会导致干涉图样错位或形成不规则的干涉条纹;反射镜的角度调整不当会导致干涉条纹的强度变化或消失。

因此,在调整反射镜时需要注意细微的调整,并通过目镜观察干涉图样的变化,以达到最佳的调整效果。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调整了迈克尔逊干涉仪,并观察到了清晰的干涉图样。

迈克耳孙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实验报告

迈克耳孙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实验报告

实验十四迈克耳孙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迈克耳孙干涉仪在近代物理学的发展中起过重要作用。

19世纪末,迈克耳孙(A.A.Mi chelson)与其合作者曾用此仪器进行了“以太漂移”实验、标定米尺及推断光谱精细结构等三项著名的实验。

第一项实验解决了当时关于“以太”的争论,并为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提供了实验依据;第二项工作实现了长度单位的标准化。

迈克耳孙发现镉红线(波长λ=643.84696nm)是一种理想的单色光源。

可用它的波长作为米尺标准化的基准。

他定义1m=1553164.13镉红线波长,精度达到10-9,这项工作对近代计量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迈克耳孙研究了干涉条纹视见度随光程差变化的规律,并以此推断光谱线的精细结构。

今天,迈克耳孙干涉仪已被更完善的现代干涉仪取代,但迈克耳孙干涉仪的基本结构仍然是许多现代干涉仪的基础。

【实验目的与要求】1.学习迈克耳孙干涉仪的原理和调节方法。

2.观察等倾干涉和等厚干涉图样。

3.用迈克耳孙干涉仪测定He-Ne激光束的波长和钠光双线波长差。

【实验仪器】迈克耳孙干涉仪,He-Ne激光束,钠光灯,扩束镜,毛玻璃迈克耳孙干涉仪是应用光的干涉原理,测量长度或长度变化的精密的光学仪器,其光路图如图7-1所示。

从氦氖激光器发出的单色光s,经扩束镜L将光束扩束成一个理想的发散光束,该光束射到与光束成45˚倾斜的分光板G1上,G1的后表面镀有铝或银的半反射膜,光束被半反射膜分成强度大致相同的反射光(1)和(2)。

这两束光沿着不同的方向射到两个平面镜M1和M2上,经两平面镜反射至G1后汇合在一起。

仔细调节M1和M2,就可以在E处观察到干S-激光束;L-扩束镜;G1-分光板;G2-补偿板;M1、M2-反射镜;E-观察屏。

图7-1迈克耳孙干涉仪光路图涉条纹。

G2为补偿板,其材料和厚度与G1相同,用以补偿光束(2)的光程,使光束(2)与光束(1)在玻璃中走过的光程大致相等。

迈克耳孙干涉仪的结构图如图7-2所示。

迈克耳孙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实验报告

迈克耳孙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实验报告

实验十四迈克耳孙干涉仪的调节与使用迈克耳孙干涉仪在近代物理学的发展中起过重要作用。

19世纪末,迈克耳孙(A、A、Michelson)与其合作者曾用此仪器进行了“以太漂移”实验、标定米尺及推断光谱精细结构等三项著名的实验。

第一项实验解决了当时关于“以太”的争论,并为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提供了实验依据;第二项工作实现了长度单位的标准化。

迈克耳孙发现镉红线(波长λ=643、84696nm)就是一种理想的单色光源。

可用它的波长作为米尺标准化的基准。

她定义1m=1553164、13镉红线波长,精度达到10-9,这项工作对近代计量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迈克耳孙研究了干涉条纹视见度随光程差变化的规律,并以此推断光谱线的精细结构。

今天,迈克耳孙干涉仪已被更完善的现代干涉仪取代,但迈克耳孙干涉仪的基本结构仍然就是许多现代干涉仪的基础。

【实验目的与要求】1、学习迈克耳孙干涉仪的原理与调节方法。

2、观察等倾干涉与等厚干涉图样。

3、用迈克耳孙干涉仪测定He-Ne激光束的波长与钠光双线波长差。

【实验仪器】迈克耳孙干涉仪,He-Ne激光束,钠光灯,扩束镜,毛玻璃迈克耳孙干涉仪就是应用光的干涉原理,测量长度或长度变化的精密的光学仪器,其光路图如图7-1所示。

S-激光束;L-扩束镜;G1-分光板;G2-补偿板;M1、M2-反射镜;E-观察屏。

图7-1迈克耳孙干涉仪光路图从氦氖激光器发出的单色光s,经扩束镜L将光束扩束成一个理想的发散光束,该光束射到与光束成45˚倾斜的分光板G1上,G1的后表面镀有铝或银的半反射膜,光束被半反射膜分成强度大致相同的反射光(1)与(2)。

这两束光沿着不同的方向射到两个平面镜M1与M2上,经两平面镜反射至G1后汇合在一起。

仔细调节M1与M2,就可以在E处观察到干涉条纹。

G2为补偿板,其材料与厚度与G1相同,用以补偿光束(2)的光程,使光束(2)与光束(1)在玻璃中走过的光程大致相等。

迈克耳孙干涉仪的结构图如图7-2所示。

2016新编实验报告:迈克尔孙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

2016新编实验报告:迈克尔孙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

实验十四迈克尔孙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实验时间:2011.04.21 实验人:陈燕纯综上所述,光线是在分光板P 1的第二面反射得到的,这样使M 2在M 1的附近(上部或下部)形成一个平行于M 1的虚像M 2',因而,在迈克尔逊干涉仪中,自M 1 、M 2的反射相当于自M 1、M 2'的反射。

也就是,在迈克尔逊干涉仪中产生的干涉相当于厚度为的空气薄膜所产生的干涉,可以等效为距离为2d 的两个虚光源S 1和S 2'发出的相干光束。

即M 1和M 2'反射的两束光程差为idncos 22=δ (1)两束相干光明暗条件为式(2)中为反射光在平面反射镜M 1上的反射角,为激光的波长,为空气薄膜的折射率,为薄膜厚度。

凡相同的光线光程差相等,并且得到的干涉条纹随M 1和M 2…的距离而改变。

当时光程差最大,在点处对应的干涉级数最高。

由(2)式得2cos cos 2λλ⋅=⇒=ik d k i d (3)2λ⋅=∆N d (4)由(4)可得,当改变一个1/2时,就有一个条纹“涌出”或“陷入”,所以在实验时只要数出“涌出”或“陷入”的条纹个数,读出的改变量就可以计算出光波波长的值Nd ∆=2λ (5)从迈克尔逊干涉仪装置中可以看出,发出的凡与M2的入射角均为的圆锥面上所有光线,经M1与M2'的反射和透镜的会聚于的焦平面上以光轴为对称同一点处;从光源S2上发出的与S1中a 平行的光束b ,只要i 角相同,它就与、的光程差相等,经透镜L 会聚在半径为的同一个圆上,如图所示。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总结[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总结] 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根据市委组织部提出的任务和要求,结合我县实际,以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为重点,全面启动“大教育、大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总结。

现总结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全县共有干部**人,其中中共党员**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大专学历**人,中专学历**人,高中及以下学历**人。

迈克耳孙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实验报告

迈克耳孙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实验报告

实验十四 迈克耳孙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迈克耳孙干涉仪在近代物理学的发展中起过重要作用。

19世纪末,迈克耳孙(A.A.Michelson )与其合作者曾用此仪器进行了“以太漂移”实验、标定米尺及推断光谱精细结构等三项著名的实验。

第一项实验解决了当时关于“以太”的争论,并为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提供了实验依据;第二项工作实现了长度单位的标准化。

迈克耳孙发现镉红线(波长λ=643.84696nm )是一种理想的单色光源。

可用它的波长作为米尺标准化的基准。

他定义1m=1553164.13镉红线波长,精度达到10-9,这项工作对近代计量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迈克耳孙研究了干涉条纹视见度随光程差变化的规律,并以此推断光谱线的精细结构。

今天,迈克耳孙干涉仪已被更完善的现代干涉仪取代,但迈克耳孙干涉仪的基本结构仍然是许多现代干涉仪的基础。

【实验目的与要求】1.学习迈克耳孙干涉仪的原理和调节方法。

2.观察等倾干涉和等厚干涉图样。

3.用迈克耳孙干涉仪测定He -Ne 激光束的波长和钠光双线波长差。

【实验仪器】迈克耳孙干涉仪,He -Ne 激光束,钠光灯,扩束镜,毛玻璃迈克耳孙干涉仪是应用光的干涉原理,测量长度或长度变化的精密的光学仪器,其光路图如图7-1所示。

从氦氖激光器发出的单色光s ,经扩束镜L 将光束扩束成一个理想的发散光束,该光束射到与光束成45˚倾斜的分光板G 1上,G 1的后表面镀有铝或银的半反射膜,光束被半反射膜分成强度大致相同的反射光(1)和(2)。

这两束光沿着不同的方向射到两个平面镜M 1和M 2上,经两平面镜反射至G 1后汇合在一起。

仔细调节M 1和M 2,就可以在E 处观察到干S-激光束;L-扩束镜;G 1-分光板;G 2-补偿板;M 1、M 2-反射镜;E-观察屏。

图7-1迈克耳孙干涉仪光路图涉条纹。

G2为补偿板,其材料和厚度与G1相同,用以补偿光束(2)的光程,使光束(2)与光束(1)在玻璃中走过的光程大致相等。

迈克耳孙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实验报告

迈克耳孙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实验报告

实验十四 迈克耳孙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迈克耳孙干涉仪在近代物理学的发展中起过重要作用。

19世纪末,迈克耳孙(A.A.Michelson )与其合作者曾用此仪器进行了“以太漂移”实验、标定米尺及推断光谱精细结构等三项著名的实验。

第一项实验解决了当时关于“以太”的争论,并为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提供了实验依据;第二项工作实现了长度单位的标准化。

迈克耳孙发现镉红线(波长λ=643.84696nm )是一种理想的单色光源。

可用它的波长作为米尺标准化的基准。

他定义1m=1553164.13镉红线波长,精度达到10-9,这项工作对近代计量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迈克耳孙研究了干涉条纹视见度随光程差变化的规律,并以此推断光谱线的精细结构。

今天,迈克耳孙干涉仪已被更完善的现代干涉仪取代,但迈克耳孙干涉仪的基本结构仍然是许多现代干涉仪的基础。

【实验目的与要求】1.学习迈克耳孙干涉仪的原理和调节方法。

2.观察等倾干涉和等厚干涉图样。

3.用迈克耳孙干涉仪测定He -Ne 激光束的波长和钠光双线波长差。

【实验仪器】迈克耳孙干涉仪,He -Ne 激光束,钠光灯,扩束镜,毛玻璃迈克耳孙干涉仪是应用光的干涉原理,测量长度或长度变化的精密的光学仪器,其光路图如图7-1所示。

从氦氖激光器发出的单色光s ,经扩束镜L 将光束扩束成一个理想的发散光束,该光束射到与光束成45˚倾斜的分光板G 1上,G 1的后表面镀有铝或银的半反射膜,光束被半反射膜分成强度大致相同的反射光(1)和(2)。

这两束光沿着不同的方向射到两个平面镜M 1和M 2上,经两平面镜反射至G 1后汇合在一起。

仔细调节M 1和M 2,就可以在E 处观察到干S-激光束;L-扩束镜;G 1-分光板;G 2-补偿板;M 1、M 2-反射镜;E-观察屏。

图7-1迈克耳孙干涉仪光路图涉条纹。

G2为补偿板,其材料和厚度与G1相同,用以补偿光束(2)的光程,使光束(2)与光束(1)在玻璃中走过的光程大致相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院(系)材料学院专业材料物理班级0705姓名童凌炜学号 5 实验台号实验时间2009 年05 月08 日,第11周,星期五第5-6 节实验名称迈克尔孙和法珀两用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教师评语实验目的与要求:1,了解迈克尔孙干涉仪的构造2,非定域条纹观察和调节,以及激光波长的测量3,定域条纹观察和调节,以及钠光波长的测量4,白光干涉条纹的调整5,测空气的折射率6,测量透明介质薄片的折射率7,观察多光束干涉现象主要仪器设备:SGM-2型干涉仪由迈克尔孙和法珀干涉仪一体化组装而成,基本结构如右图所示实验原理和内容:1,迈克尔孙干涉仪的光路迈克尔孙干涉仪是一种分振幅双光束的干涉仪,光路如右图所示。

入射光S到达分光板G1后分为两束,即反射光I和透射光II;如果入射角为45°时,光I和II相互垂直,且分别垂直射到反射镜M1和M2上;经反射后的两束光重新在G1的半反射膜上汇聚成一束光从E方向射出。

补偿镜G2的作用是保证两束光的光程完全相同。

成绩教师签字2, 干涉条纹的图样如上图所示, 可以将M2的像作到M1的平行位置M2’, 那么干涉图样的分析, 就变为基于M1和M2’之间的空气层的干涉分析。

, 点光源照明——非定域干涉条纹激光束射向干涉镜的光可视作点光源, 图中S1和S2’是点光源相对于M1和M2’的虚像, 这两个虚光源发出的球面光波在相遇空间都可以发生干涉, 因而在这个光场中任何位置放置毛玻璃屏都可以接收到干涉条纹, 因而称之为非定域干涉。

当M1和M2’非平行时, 发生的是等厚干涉, 观察到为平行条纹; 平行时, 发生的是等倾干涉, 观察到为同心椭圆或双曲线形干涉条纹。

(光路图如上页所示)非定域同心圆条纹的特性分析如下:两虚光源S1和S2’到接受屏上任意一点P 的光程差均为P S P S L 12'-=∆, 当偏心距r 很小时(如上光路图所示), 可以对一些小量做出忽略, 可以认为光程差)21(222z r d L -=∆。

显然, 当光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时候, 对应的是亮条纹, 此时λk zr d L =-=∆)21(222同时可以得出, 干涉条纹的级次从外向圆心递增。

列出两相关式相见后可以得到, 干涉条纹的间距为dr z r r r k k k 221λ≈-=∆-, 且间距的大小与dr z k ,,,λ四个变量有关。

条纹的吞吐, 根据光程差表达式λk zr d L =-=∆)21(222可见, 当d 增大时, r k 也增大, 此时圆心吐出条纹, 反之的减小时, r k 减小, 中心吞进条纹。

对于最中心的条纹, 根据表达式2d=k λ, 可以得到吞吐条纹数目N 与动镜移动距离d 的关系:2Δd=N λ, 这样便可以根据条纹吞吐的数目和动镜的移动距离来确定入射光的波长。

扩展光源照明——定域干涉条纹(1), 等倾干涉。

如右图所示, 当M1与M2’的位置相平行时, 表现为等倾干涉, 两束反射光的光程差为θcos 2d L =∆, 此时观察到干涉图样为一组同心圆, 每个圆对应一定的倾角θ。

且所有的同心圆中, 以圆心处的干涉条纹级别最高, 此处的光程差为λk d L ==∆2, 因而在改变动镜的位置d 的时候也可以看到中心圆环条纹的吞吐现象。

且每吞吐一个圆环, 说明d 变化了λ/2。

再同样利用光程差的公式, 同过相差级的表达式相减可以得到相邻两条纹之间的角间距为kk k k d θλθθθ21≈-=∆+ (2), 等厚干涉。

当M1与M2’的位置存在很小的一个夹角α, 且M1与M2’所夹出的空气膜很薄时, 用扩展光源照射便可以发生等厚干涉。

其光程差仍可以表示为θcos 2d L =∆, 但是由于存在半波损, 因而使得第一条纹是暗条纹; 如果反射状态不是通过空气面的背反射而是通过镜子上的镀膜来反射则不存在半波损的状况, 因而第一条纹成为亮纹。

当干涉位置较靠近交棱时, 干涉图样为标准的明暗直线间隔条纹, 但在较远离交棱的位置上, 背反射角θ的影响就不能够被忽视,因而可以看到干涉条纹发生了扭曲, 由直线变成了向交棱方向突起的弧形条纹, 且越是远离交棱的地方, 扭曲的现象越是明显。

步骤与操作方法:了解迈克尔孙干涉仪的构造, 非定域条纹观察和调节, 以及激光波长的测量, 测量空气的折射率。

1, 激光非定域干涉现象的观察和He-Ne 激光波长的测量在不加入扩束器的情况下安装好各个部件, 并且调节光路的准直性和相对位置, 以及相对于底平面的水平, 保证经M1和M2反射的光重合在毛玻璃屏上, 之后加入扩束器便可以在毛玻璃屏上观察到干涉图案。

以钠光灯做光源时类似, 只是需要加装针孔屏来对光, 之后移去针孔屏并且在分光器和光源之间加上毛玻璃屏即可观察到干涉图样。

测量时, 往同一个方向先后10次旋转测微螺旋, 使图案中心吞或吐共550各条纹, 其中从50开始, 每隔50个条纹记录一次测微螺旋的读数(含50)。

为了防止空程误差, 测微螺旋不可反转, 中间出错, 则必须从头开始。

2, 测量透明介质薄片的折射率先调整动镜M2的位置, 使屏上出现白光干涉条纹, 并且使中央条纹对准屏上十字叉丝, 记下动镜位置读数l1, 然后在动镜前加入一透明薄片, 此时光路光程差增加)1(2-=n d δ, 再调节动镜位置使中央干涉条纹回到屏中央与叉丝重合, 读取动镜的位置l2, 由两次位置差求出δ, 再用螺旋测微器测出薄片的厚度, 便可以根据以上的公式得出其折射率的值。

3, 测量空气的折射率以小功率激光器作光源, 在干涉仪光路中加入一个长为l 的气室。

调节干涉仪得到适当的干涉条纹后, 向气室里充气, 则干涉条纹发生了变化; 再慢慢将气室内的气体放出, 同时注意干涉图案上干涉环的变化数N (估计到一位小数), 直至放气结束, 气室内外气压相等。

然后根据下式计算出空气的折射率:pp l N n amb∆⨯+=21λ。

重复测量6次, 取平均值。

4, 观察多光束干涉现象转动整个干涉仪, 使FP 干涉仪面向实验者。

将氦氖激光器置于FP 干涉仪的光路上, 通过旋钮调节两镜子的相互位置, 直到镜面之间的反射光点重合为一点时, 说明两镜子的位置已经相互平行。

然后在光路中加入扩束器和毛玻璃屏以形成扩展光源, 就能够从系统的轴向观察到一系列明亮细锐的多光束干涉圆环。

观察该干涉现象有两种光路设置可选, 如图所示, 关键是调节两个镜面严格平行。

**注意: 光学器件的表面, 尤其是透光表面严禁用手触摸, FP 干涉仪的两个镜面禁止紧贴, 出场时以调整好的光学部件不可以再调整。

转动测微螺旋和调节螺丝时动作要轻,以免损坏仪器。

数据记录与处理:实验中测量的数据如下:1,测量激光的波长(d’为原始位移,d为乘以倍率系数以后的数据)2,测量空气的折射率n airL=80mm, λ=, P amb=结果与分析:1,用作图法计算激光的波长这里并行使用两种作图手段来计算,一方面使用手动绘图并在函数图像上取样以计算斜率,另一方面使用作函数的图像并且使用MLS来得到拟合后的直线方程1.1,手动绘图的图像与结果见下页的坐标图1.2,的处理过程如下:将数据送入程序中,代码如下:>> x=[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x =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y=[ ]y = Columns 1 through 9Columns 10 through 11>> cftool程序返回的结果如下Linear model Poly1: f(x) = p1*x + p2 Coefficients (with 95% confidence bounds): p1 = , p2 = ,即是说图像中斜线的斜率为k=p1== 则激光波长λ=2k=2, 计算空气的折射率 首先根据公式iambi i p p l N n ∆⨯+=21λ计算出n1~n6, 结果如下表所示 n则最终结果n =讨论、建议与质疑:1, 在非定域干涉的实验中, 两个点光源的等倾干涉场是以两同轴光源连线为轴的双曲抛物面, 且为多层结构, 因而在假设干涉场能够完整出现在全空间的情况下, 在光屏平面与光轴相平行时, 便可以在光屏上观察到双曲线条纹。

当两个反射镜M1、M2不相平行而存在一个较小的夹角时, 在处于光轴方向并且与之平行的光屏上, 便可以观察到平行的直条纹。

2, 由于在仪器上发生干涉的两束光正是由G1分束产生的反射光L1和透射光L2, 因而为了保证得到的干涉图像亮度统一并且稳定而便于观察, L1和L2的光强应当相同, 如果光强不同, 则可能导致干涉图像亮度不统一, 观察等倾干涉圆环吞吐的时候可能导致图像不稳定而不便于测量, 因而分束板的反射光和折射光的光强应当相同。

3, 由于白光是由多种不同的色光混合而成, 已知补偿板的作用即是使反射光和折射光在最后到达光屏时的光程相同, 如果没有补偿板, 那么两束光便存在一个光程差, 这个光程差的大小和分束板的厚度有关, 因而是一个定量, 而对于白光中的各个单色光而言, 由于波长不同, 那么这个光程差对各色光所造成的影响不同, 有的可能是波长的整数倍, 或者半波长的奇数倍, 也可能介于这两种情况之间, 因而不同色光到达光屏时的干涉状况不同, 故无法形成统一的白光干涉图案。

4, **关于在测量空气折射率的过程中, 有可能观察到干涉圆环吞或吐两种情况的解释: 个人认为, 同一个实验中观察到吞吐两种不同的状况, 与气室的轴线是否与干涉光路的轴线相平行有关, 当实验者将气室与干涉光路摆放为同轴时, 根据公式λk zr d L =-=∆)21(222, 当气室加压, 内部气体的折射率增大, 则相当于光程z 增大, 则为了平衡等式r 也会增大, 因而观察到吐环现象; 而当实验者没有将气室摆正而与干涉光路的轴线存在一个夹角时, 如右图所示, 当气室充气后, 内部气体的折射率增大, 因而相对两端平板玻璃的折射率差减少, 因而折射角减少,从图中看的,气室中的光路相对于没有充气的情况下,l减少,同时n在增大,因而公式中的光程z实际由n和l的乘积所决定,在一定的范围内,l、n都发生变化而整体上l*n在减少,因而光程z 减少,从而观察到充气的同时吞环的现象;故充气过程中吞环吐环两种现象都可能出现的现象,得以解释。

5,实验中发现,在用测微螺旋调节动镜的位置时,极易发生震动而导致干涉图样剧烈变化,这样便不知道环数是否有发生了跳跃,有可能导致实验结果产生误差;可以考虑的改进方案为,增大调节手轮的直径,以便于精细地调节而避免一些震动;将测微螺旋独立在测量台之外,通过某些传动机构与干涉仪体系连接起来,亦可以避免震动影响到干涉图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