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平面问题有限元法
八节点等参单元平面有限元
八节点等参单元平面有限元分析程序土木工程学院2011.2目录1.概述 (1)2.编程思想 (2)2.1.八节点矩形单元介绍 (2)2.2.有限元分析的模块组织 (5)3.程序变量及函数说明 (6)3.1.主要变量说明: (6)3.2.主要函数说明 (7)4.程序流程图 (8)5.程序应用与ANSYS分析的比较 (9)5.1.问题说明 (9)5.2.ANSYS分析结果 (10)5.3.自编程序分析结果 (12)5.4.结果比较分析 (12)参考文献 (14)附录程序源代码 (15)《计算力学》课程大作业1.概述通常情况下的有限元分析过程是运用可视化分析软件(如ANSYS、SAP等)进行前处理和后处理,而中间的计算部分一般采用自己编制的程序来运算。
具有较强数值计算和处理能力的Fortran语言是传统有限元计算的首选语言。
随着有限元技术的逐步成熟,它被应用在越来越复杂的问题处理中,但在实际应用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有时网格离散化的区域较大,而又限于研究精度的要求,使得划分的网格数目极其庞大,结点数可多达数万个,从而造成计算中要运算的数据量巨大,程序运行的时间较长的弊端,这就延长了问题解决的时间,使得求解效率降低。
因为运行周期长,不利于程序的调试,特别是对于要计算多种运行工况时的情况;同时大数据量处理对计算机的内存和CPU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实际应用中,单靠计算机硬件水平的提高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限的。
因此,必须寻找新的编程语言。
随着有限元前后处理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以及大型工程分析软件对有限元接口的要求,有限元分析程序不应只满足解题功能,它还应满足软件工程所要求的结构化程序设计条件,能够对存储进行动态分配,以充分利用计算机资源,它还应很容易地与其它软件如CAD 的实体造型,优化设计等接口。
现在可编写工程应用软件的计算机语言较多,其中C语言是一个较为优秀的语言,很容易满足现在有限元分析程序编程的要求。
C语言最初是为操作系统、编译器以及文字处理等编程而发明的。
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有限元法实例
分析与决策
(1)何种类型?
平面问题中的结构问题,且为静力问题;
平面问题中具有对称性,为减少[K],简化模型取
1/4;
简化后加约束,(1)在ox面上,位移u是对称的,
位移v是反对称的;在oy面上,位移u是反对称的, 位移v是对称的; (2)在ox面上,载荷对称,在oy 面上,载荷对称;
(1)何种类型?
4.5剖分面(续)
以垂线剖分面。依次单击preprocessor-modelingoperate-booleans-divide-area by line,弹出对话框, 选择对话框中的box单选,用窗口选择两个面元素, 后单击apply,在窗口中选L6-ok,完成面元素剖分。 单击plotctrls菜单中的numbering命令,关闭line numbers –ok; 单击plot菜单中的area命令,用面元素显示模型, 剖分的模型如图所示,由2个面变为4个面,面元素 的编号同时发生变化。
Preprocessor-material
props-material models-弹出define material model behavior 对话框-列表框material models available中, 依次单击structural-linear-elastic-isotropic, 添加弹性模量2.1e+11,泊松比0.3-ok;
操作过程
一、建立新文件
二、类型的选择 Structural-ok;
二、前处理
1、添加单元类型 选择:Quad 4node 42(单元库编号); 具有厚度:选择 option-plane str w/thk(平面应力有厚度);
2、设置实常数(Real constants)
有限元方法
§7. 两点边值问题的有限元方法
本节以两点边值问题为例,并从Ritz法和Galerkin法两 种观点出发来叙述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及解题过程.
7.1 基于Ritz法的有限元方程 7.2 基于Galerkin法的有限元方程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单元有限元特征式的一般表示形式:
K(i)u(i) F(i)
第二步:总体合成.总体合成就是将单元上的有限元特征 式进行累加,合成为总体有限元方程. 这一过程实际上是将 单元有限元特征式中的系数矩阵(称为单元刚度矩阵)逐个 累加,合成为总体系数矩阵(称为总刚度矩阵);同时将右 端单元荷载向量逐个累加,合成为总荷载向量,从而得到关 于的线性代数方程组.为此,记
于是有 u(i) (ui1,ui)TB (i)u
从而式(7.16)右端第一个和式为
1 nu iT K iu i 1 nu T [ ( B i) T K iB i] u 1 u T K u ,
2 i 1
2 i 1
2
其中
(未标明的元素均为0)这就是总刚度矩阵. 对式(7.16)右端第二个和式,有
其中,p x C 1 a , b , p 0 , q C a , b , q 0 , f C a , b
精选版课件ppt
3
1. 写出Ritz形式的变分问题
与边值问题(7.1)、(7.2)等价的变分问题是:
求
u*
H
1,使
E
其中,
Ju*m uH in1 EJu J u 1 a u ,u f,u
u j
便得到确定 u1,u2,
,un的线性代数方程组
有限元分析——平面问题
Re=
NT
s
Pstds
江西五十铃发动机有限公司
技术中心 12 /33
4、整体分析 整体刚度矩阵 整体刚度矩阵组装的基本步骤:
先求出各个单元的单元刚度矩阵; 将单元刚度矩阵中的每个子块放在整体刚度矩阵中的对应位置上,得到单 元的扩大刚度矩阵; 将全部单元的扩大矩阵相加得到整体刚度矩阵。
不失一般性,仅考虑模型中有四个单元,如图所示,四个单元的整体节点位 移列阵为
τZX z= + t/2 =0
因板很薄,载荷又不沿厚度变化,应力沿板 的厚度方向是连续分布的,可以认为,在整
Z
个板内各点都有
σZ=0 τYZ=0 τZX=0
O
tX
图1 平面应力问题
根据剪应力的互等性、物理方程,可得描述平面应力问题的八个独立的基本变量 为
江西五十铃发动机有限公司
技术中心 4 /33
σ=[σX σY τXY]T ε=[εX εY γXY]T
x2 y2 ɑ1= x 3 y 3
1 y2 b1=- 1 y 3
1 c1= 1
x2 x3
(1,2,3)
上式表示下标轮换,即1 2,2 3,3 1同时更换。
江西五十铃发动机有限公司
技术中心 9 /33
重写位移函数,并以节点位移的形式进行表达,有
uv((xx,,yy))N(x,y)qe
其中形函数矩阵为
Y
江西五十铃发动机有限公司
图2 平面应变问题
技术中心 5 /33
根据几何方程、物理方程可得,描述平面应变问题的独立变量也是八个,且与 平面应力问题的一样。只是弹性矩阵变为
1
D=
E1
1 1 2 1
1
平面问题的有限元分析
4.1 三角形常应变单元
(1)单元特性分析 1)用面积坐标建立单元位移场——面积坐标的定义
Ai Apjm Aj Apmi Ak Apij
恒等关系:
A Ai Aj Am Aijm
P点位置可由3个比值来确定:
p(Li , Lj , Lm )
其中面积坐标:
Li Ai / A Lj Aj / A Lm Am / A
4):单元推导。 对单元构造一个适合的近似解,即推导有限单元的列式,其中
包括选择合理的单元坐标系,建立单元试函数,以某种方法给出单元 各状态变量的离散关系,从而形成单元矩阵(结构力学中称刚度阵或 柔度阵)。
对工程应用而言,重要的是应注意每一种单元的解题性能与约
束。 5)总装集成。 将单元总装形成离散域的总矩阵方程(联合方程组),反映对近似
0
Nm
Ni
I22
单元内任意一点的位移可由节点位移表示为:
N j I22
d
u
v
Nδe
e ui vi u j v j um
Nm I22
T
vm
4.1 三角形常应变单元
(1)单元特性分析
2)单元应变和单元应力
d
u
v
Nδe
代入
ε
x y
u / x v / y
xy
u / y v / x
其中
K rs
BrT DBshA
Eh
4(1 2 ) A
brbs
1
2
crcs
crbs
1
2
brcs
brcs
1
2
crbs
crcs
1
2
brbs
4.1 三角形常应变单元
有限元原理与应用
第二节 平面刚架有限元法
二、单元分析
第二节 平面刚架有限元法
二、单元分析
第二节 平面刚架有限元法
二、单元分析
第二节 平面刚架有限元法
二、单元分析
第二节 平面刚架有限元法
二、单元分析
第二节 平面刚架有限元法
三、坐标变换
第二节 平面刚架有限元法
三、坐标变换
第二节 平面刚架有限元法
三、坐标变换
四 载荷移置
第二节 平面问题有限元法
四 载荷移置
第二节 平面问题有限元法
五 约束处理
第二节 平面问题有限元法
五 约束处理
第二节 平面问题有限元法
五 约束处理
第二节 平面问题有限元法
五 约束处理
第二节 平面问题有限元法
六 求解线方程组
七 计算其它物理量
第二节 平面问题有限元法
八 计算结果处理
第二节 轴对称问题有限元法
二、单元分析
第二节 轴对称问题有限元法
第二节 轴对称问题有限元法
第二节 轴对称问题有限元法
第二节 轴对称问题有限元法
第二节 轴对称问题有限元法
三、单元刚度矩阵
第二节 轴对称问题有限元法
三、单元刚度矩阵
第二节 轴对称问题有限元法
三、单元刚度矩阵
第二节 轴对称问题有限元法
第二节 平面问题有限元法
3 总刚矩阵的特点
第二节 平面问题有限元法
3 总刚矩阵的特点
第二节 平面问题有限元法
四 载荷移置
第二节 平面问题有限元法
四 载荷移置
第二节 平面问题有限元法
四 载荷移置
第二节 平面问题有限元法
四 载荷移置
第二节 平面问题有限元法
第八章几何非线性问题的有限元法
第八章几何非线性问题的有限元法引言前而各章所讨论的问题都是在小变形假设的前提下进行的,即假泄物体所发生的位移远小于物体自身的几何尺寸,应变远小于2。
在此前提下,建立物体或微元体的平衡条件时可以不考虑物体的位這和形状(简称位形)的变化,因此在分析中不必区别变形前后位形的差别,且应变可用一阶无穷小的线性应变表达。
实际上,上述假设有时是不成立的。
即使实际应变可能是小的,且不超过材料的弹性极限,但如果需要精确地确怎位移,就必须考虑几何非线性,即平衡方程应该相对于变形后的位置得出,而几何关系应该计及二次项。
例如平板大挠度理论中,由于考虑了中面内的薄膜应力,求得的挠度比小挠度理论的结果有显著的减低。
再如在结构稳左性问题中,当载荷达到一左数值后,挠度比线性解答予示的结果更剧烈地增加,并且确实存在承载能力随继续变形而减低的现象。
在冷却塔、薄壁结构及其它比较细长的结构中,几何非线性分析都显得十分重要。
几何非线性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大位移小应变问题。
一般工程结构所遇到的几何非线性问题大多属于这一类。
例如髙层建筑或髙耸构筑物以及大跨度网壳等结构的分析常需要考虑到结构大位移的影响。
(2)大位移大应变问题,如金属压力加工中所遇到的问题就属于这一类型。
(3)结构的变形引起外载荷大小、方向或边界支承条件的变化等。
结构的平衡实际上是在结构发生变形之后达到的,对于几何非线性问题来说,平衡方程必须建立在结构变形之后的状态上。
为了描述结构的变形需要设置一泄的参考系统。
一种做法是让单元的局部坐标系始终固定在结构发生变形之前的位宜,以结构变形前的原始位形作为基本的参考位形,这种分析方法称作总体的拉格朗日(Lagrange)列式法;另一种做法是让单元的局部坐标系跟随结构一起发生变位,分析过程中参考位形是不断被更新的,这种分析方法称作更新的拉格朗日列式法。
本章首先对几何非线性问题作一般性讨论,从中导岀经典的线性屈曲问题的公式:然后建立平板大挠度问题和壳体的大位移(及大转动)分析的有限方法公式:接着还给岀了大应变及大位移的一般公式,最后还详细讨论了杆系结构几何非线性问题的有关公式。
平面有限元分析-等参单元
等参元变换的条件为 J ≠ 0 ,因此在有限元网格划分时,要 特别注意这一点。
等参单元等效节点力(4节点)
(1)集中力引起的单元节点载荷
单元内某点受到集中载荷P=[Px Py]T,移置到单元节 点上的等效节点力为:
j
同理 得
dη = ∂x dηi + ∂y dη j
∂η
∂η
∂x dξ
dA =
dξ × dη
=
∂ξ
∂x
dη
∂µ
∂y dξ ∂x
∂ξ
∂y
dη
=
∂ξ
∂x
∂η ∂µ
∂y
∂ξ
∂y
dξdη
∂η
等参单元刚度(4节点)
因为
∂x ∂y
J
=
∂ξ
∂x
∂ξ
∂y
∂η ∂η
雅可比行列式 Jacobi
曲边面积元dA:
dA = J dξdη
8 平面问题有限元分析 等参单元
8.1等参曹单国元华刚度(4节点) 8.2等参单元等效节点力(4节点) 8.3矩形单元(8节点) 8.4等参单元(8节点) 8.5高斯积分法
等参单元刚度(4节点)
4
4
=u ∑= Ni (ξ ,η )ui ,v ∑ Ni (ξ ,η )vi
=i 1 =i 1
4
4
=x ∑= Ni (ξ ,η ) xi , y ∑ Ni (ξ ,η ) yi
i =1
4
y = ∑ Ni (ξ ,η ) yi
i =1
有限元平面问题三角形实例
有限元平面问题三角形实例有限元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可以用来解决各种工程问题。
其中,有限元平面问题是有限元法的一种应用,常用于分析三角形结构。
在有限元平面问题中,我们通常会将结构划分成许多小的单元,每个单元由节点和单元刚度矩阵组成。
而三角形结构则是有限元平面问题中常用的一种单元形状。
三角形结构的特点是简单而且易于处理,因此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如土木工程、机械工程、航空航天等。
下面我们就以一个实际的例子来说明如何应用有限元平面问题分析三角形结构。
假设我们要分析一个三角形钢板在受力作用下的变形情况。
首先,我们需要将钢板划分为许多小的三角形单元。
每个单元由三个节点组成,节点之间通过边连接。
在有限元分析中,我们需要对每个单元进行网格划分,并确定节点的坐标和边的长度。
然后,通过求解节点的位移和应力分布,可以得到钢板在受力作用下的变形情况。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通过求解线性方程组来得到节点的位移。
而节点的应力则可以通过应变-位移关系来计算。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得到钢板在受力作用下各个节点的位移和应力分布情况。
有限元平面问题的分析结果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结构的强度和刚度情况,为设计和优化提供依据。
例如,在钢板的设计中,我们可以通过有限元分析来确定合适的材料和尺寸,以满足结构的强度和刚度要求。
除了钢板,有限元平面问题还可以应用于其他类型的三角形结构。
例如,在土木工程中,我们可以使用有限元分析来分析三角形桥梁或者三角形支撑结构的变形和应力分布情况。
有限元平面问题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可以应用于各种三角形结构的分析。
通过对节点的位移和应力分布的求解,我们可以得到结构在受力作用下的变形情况。
这对于工程设计和优化至关重要,可以帮助我们提高结构的强度和刚度,确保其安全可靠。
平面问题有限元例题
0 0 0 1 1 0 2 0 0 0 2 0 0 00 0 0 0 0 00 0 0 0
1
3 0
0
4
0
0 0 0 0 1 0 0 0 3 0 0 0 0 1 2 0 0 1
1 2 1 5 3 0 1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2 0 2 0 0 0 1 1 0
0
1
6
E 4
0 0
0 0
0 1
0 0
00 00
0 3
0 0 1 2 0 0 1
0 0 0 0 0 3
0 0 0 0 0 1 2 1 0 0
4 3 0 1 0 0
0 0 0 0 0 0 2 0 2 0 0 0 5 0 0 1 0 0 0 1 1 0 1 0 0
0 0 0 0 0 0
0 00 0 0 00 0
0 1
0 0
0 0
0 0
2 0 1 1
2
0
0 返1回Βιβλιοθήκη 6所以结构总方程为:
R K
其中
R 0 P 0 0 0 0 0 0 0 0 0 0T
u1 v1 u2 v2 u3 v3 u4 v4 u5 v5 u6 v6 T
考虑到边界条件:
u1 u2 u3 v4 v5 v6 0
返回
用对角元乘大数法消除奇异性后的结构总体方程为:
0
1
1
0
1 1
i
k 3
E 4
0 0
1 0
1 0
0 2
1 1 0 2
j
2 1 1 0 3 1
m
0 1 1 2 1 3
各单元的节点编号与总体结构的总编号之间的对应关 系见表3-2。
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有限元法
用于描述四节点四边形单元内任意一点的位移和 应力状态。
刚度矩阵
由四节点四边形单元的形状函数和弹性力学基本 公式构建,用于描述单元的刚度特性。
平面六面体八节点单元
六面体八节点单元
是一种三维有限元单元, 具有六个面和八个节点。
形状函数
用于描述六面体八节点 单元内任意一点的位移 和应力状态。
刚度矩阵
对复杂问题的处理能力有限
对于一些高度非线性或耦合问题,有限元法可能难以获得准确解,需要采用其他数值方法 或实验手段。
对高维问题的处理难度较大
随着问题维度的增加,有限元法的计算量和内存消耗会急剧增加,限制了其在高维问题中 的应用。
未来发展方向与挑战
高效算法设计
研究更高效的有限元算法,提高计算速度和精度,降低计算成本。
载荷向量的确定
根据边界条件和外力分布,确定每个节点的载荷 向量。
3
系统刚度矩阵与总载荷向量
将各个单元的刚度矩阵和载荷向量组合起来,形 成系统刚度矩阵和总载荷向量。
求解线性方程组
线性方程组的求解
利用数值方法(如Gauss消去法、迭代法等)求解由 系统刚度矩阵和总载荷向量构成的线性方程组。
解的收敛性与稳定性
02 弹性力学基本方程
应力和应变的关系
01
02
03
胡克定律
在弹性范围内,应力与应 变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即 应力与应变成正比。
应变分量
描述物体变形的量,包括 线应变和角应变。
应力分量
描述物体内部受力情况的 量,包括正应力和剪切应 力。
平衡方程
静力平衡
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 即合力为零。
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有限元法
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直坐标系解答
物理方程描述了应力与应变之 间的关系,它是通过材料的弹 性常数建立的。在直坐标系中 ,物理方程可以表示为
03
直坐标系中的弹性力学平面问题
直坐标系中的平衡方程
80%
平衡方程概述
在直坐标系中,弹性力学平面问 题的平衡方程描述了物体在受力 作用下的静力平衡状态。
100%
平衡方程的推导
通过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结合 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推导出平衡 方程的具体形式。
弹性力学的基本概念
应力和应变
在弹性力学中,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会发生形变,这 种形变程度可以用应力和应变来描述。
胡克定律
胡克定律指出,在弹性范围内,物体的应力和应变 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即应力与应变成正比。
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
在弹性力学问题中,物体边界上的条件和问题开始 前的初始状态对于确定物体的应力和应变是必要的 。
总结词
考虑弹性体在平面内受拉伸的情况, 分析其应力分布和变形。
详细描述
在直坐标系中,设弹性体受到沿x轴方 向的拉伸力作用,根据弹性力学基本 方程,可以求出弹性体内各点的应力 和应变分布,以及位移场。
圆盘受压问题
总结词
研究圆盘在受到垂直向下的均匀 压力作用下的应力分布和变形。
详细描述
在直坐标系中,设圆盘中心位于 原点,半径为R。根据弹性力学基 本方程,可以求出圆盘内各点的 应力和应变分布,以及位移场。
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直坐标系 解答
目
CONTENCT
录
• 引言 • 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基本方程 • 直坐标系中的弹性力学平面问题 • 解法举例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简介
弹性力学平面问题
在弹性力学中,平面问题指的是应变和应力分量在空间中仅随两 个坐标变量变化的情形。
平面问题的有限元分析
图12-9 图12-8
图12-10
(3)设置实常数 对于“Triangle 6node 2”单元,不需要定义实常数 (4)设置材料属性 运行主菜单Main Menu> Preprocessor> Material Props >Material Models(见图12 -11),弹出“材料属性” 对话框(见图12-12)。 在“材料属性”对话框右侧依 次双击选择Structural > Linear> Elastic> Isotropic,弹 出“弹性模量、泊松比参数设 置”对话框(见图12-1 3)。填写数据后,单击 【OK】按扭,完成设置,如 图12-14所示。SAVE.
平面问题的有限元案例
——————厚壁圆筒承受压力载 荷
例题:
某厚壁圆筒承受压力载 荷如图1所示,压力 p=10Mpa,圆筒内径 Ri=1400mm圆筒外径 R0=1500mm,材料的弹性 模量E=2.1×105Mpa, 泊松比u=0.3。采用平面 问题的有限元法求解圆 筒沿半径方向的径向应 力和图12-30
5.结果分析
(1)位移云图 运行主菜单Main Menu > General Postproc >Read Results >First Set (见图12-32),在运行Main Menu > General Postproc >Plot Results >Contour Plot >Nodal Solu(见图12-33),弹出 “Contour Nodal Solution Data”对 话框(见图12-34).选择结 点位移,左边框选“DOF solution”, 右边框选“USUM”,即选择总的结 点位移,另选择“Def+undeformed” 复选框.图形窗口出现变形前后的 结构图,并显示位移数值云图(见 图12-35).
有限单元法
37
•从单纯的结构力学计算发展到求解许多物理场问题 有限元分析方法最早是从结构化矩阵分析发展而
来,逐步推广到板、壳和实体等连续体固体力学分析, 实践证明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数值分析方法。而且从 理论上也已经证明,只要用于离散求解对象的单元足 够小,所得的解就可足够逼近于精确值。所以近年来 有限元方法已发展到流体力学、温度场、电传导、磁 场、渗流和声场等问题的求解计算,最近又发展到求 解几个交叉学科的问题。
时计算模型的规模不能超过1万阶方程。Microsoft Windows操作
系统和32位的Intel Pentium 处理器的推出为将PC机用于有限元
分析提供了必需的软件和硬件支撑平台。因此当前国际上著名的
有限元程序研究和发展机构都纷纷将他们的软件移植到Wintel平
台上。
42
43
44
4.2 有限单元法的分析步骤
40
但是如果用手工方式来建立这个模型,然后再处 理大量的计算结果则需用几周的时间。可以毫不夸 张地说,工程师在分析计算一个工程问题时有80%以 上的精力都花在数据准备和结果分析上。
因此目前几乎所有的商业化有限元程序系统都 有功能很强的前置建模和后置数据处理模块。在强 调"可视化"的今天,很多程序都建立了对用户非常友 好的GUI(Graphics User Interface),使用户能以可 视图形方式直观快速地进行网格自动划分,生成有限 元分析所需数据,并按要求将大量的计算结果整理成 变形图、等值分布云图,便于极值搜索和所需数据的 列表输出。
53
54
55
56
平面应力
平面应变
57
58
59
60
61
62
63
平面问题有限元解法(公式推导讲解)
设斜面AB 的长度为ds,则PB面及A面的长度
分别为 lds及mds,而PAB的面积为 ldsmds/2,
棱柱的厚度设为1。 由x轴平衡条件,得:
pxdsxldsxym dsfxlds2 m ds0
其中,fx为体力分量。将上式除以ds,并令ds趋于0(斜面AB趋于P点),即得:
px lxmxy
由y轴平衡条件,得:
py mx\ylxy
28.12.2020
h
18
几何方程
经过弹性体内的任意一点P,沿x
轴和y轴的正方向取两个微小长度
v
的线段PA=dx和PB=dy。假定弹
性体受力后,P,A,B三点分别移动
到P’,A’,B’.
v v dy
y
线段PA的线应变是: x
u
u x
dx
dx
u
u x
u
即: 三大方面
三大方程
求解方法
经典解析 半解析 传统数值解法 现代数值解法(计算机硬件、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
28.12.2020
h
3
有限元单元模型中几个重要概念
单元
网格划分中每一个小的块体
节点
单元
确定单元形状、单元之间相互联结的 点
节点力
单元上节点处的结构内力
载荷
作用在单元节点上的外力 (集中力、分布力)
28.12.2020
h
6
有限元单元法分析步骤(二)
单元特性分析
选择未知量模式 选择节点位移作为基本未知量时,称为位移法; 选节点力作为基本未知量时,称为力法; 取一部分节点位移和一部分节点力作为未知量,称为混合法。
分析单元力学性质 根据单元材料性质、形状、尺寸、节点数目、位置等,找出单元 节点力和节点位移关系式,应用几何方程和物理方程建立力和位 移的方程式,从而导出单元刚度矩阵。
有限元平面问题
平面应力 H =
(5)单元刚度方程
K e ⋅ δ e = Pe
讨论1:平面三节点三角形单元的节点位移和 坐标变换
由于该单元的节点位移是以整体坐标系中的X方向位移(ui)和Y 方向位移(vi)来定义的,所以没有坐标变换的问题。
讨论2:平面三节点三角形单元的应变矩阵和应力矩 阵为常系数矩阵
单元的位移场为线性关系,由几何函数矩阵Be可知,由于△ 是常系数,因而Be、Se为常系数矩阵,不随X、Y的变化, 即这种单元在单元内任意一点的应变和应力都相同,因此, 三节点三角形单元称为常应变单元。在应变梯度较大的部 位,单元划分应适当密集,否则将不能真实反映应变的变化 而导致误差较大。
由节点位移条件可求得待定系数:
1 a1 = uj xj yj 2Δ um xm ym 1 a3 = 1 xj uj 2Δ 1 xm um 1 xi ui
ui xi yi
1 a2 = 1 uj yj 2Δ 1 u m ym 1 xi yi 2Δ = 1 x j y j 1 xm ym
1 ui
yi
1 a4 = vj xj yj 2Δ vm xm ym 1 a6 = 1 xj vj 2Δ 1 xm vm 1 xi vi
第四章
连续体平面问题
杆梁结构系统由于本身存在有自然的连接关系 即自然节点,所以他们的离散化均叫做自然离 散,这样的计算模型对原始结构具有很好的描 述,而连续体结构不同,它本身内部不存在有 自然的连接关系,而是以连续介质的形式进行 物质间的相互关联,所以,必须人为地在连续 体内部和边界上划分节点,以分片(单元)连 续的形式来逼近原来复杂的几何形状,这种离 散过程叫做逼近性离散。
N(x,y)为形状函数:
⎡ Ni 0 N j 0 N m 0 ⎤ N ( x, y ) = ⎢ ⎥ ⎢ ⎣ 0 Ni 0 N j 0 N m ⎥ ⎦
有限元法
f
=
j
jq
d
bj
2
jh
d
N
N
kij
e j i de kiej
i 1
i 1
N
N
f
=
j
e
j qd e
f
e j
i 1
i 1
N
N
b
=
j
e
j hd e
b
e j
i 1
i 1
kiej e j i de
f
e j
e
j qd e
有限元法首先要对场域单元化(剖分),并编号。求解变为求节点的位函数值 各单元内系数矩阵对整体系数矩阵的贡献形式相同(尝试函数在局部坐标下 形式相同,待定系数就是节点位函数值)(只与单元坐标有关)(便于计算 机重复计算) 最后封装整体系数矩阵,并消去参考节点的行、列,求解矩阵方程即可。
3. 二维有限元法
i
t
(1
t le
)
1 le
i1
t
t ( le
)
1 le
2. 一维有限元法
i
t
(1
t le
)
1 le
i1
t
t ( le
)
1 le
局部系数矩阵元素的计算
k e i,i
e i i de
le ( 1 )2 dt 1
0 le
le
k e i ,i 1
e i1 i de
=
j
e
j hd e
b
e j
i 1
i 1
2. 一维有限元法
k
e ij
e j i de
f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果外力作用面很小,可视为外力作用在一个点上,则这种外力称为集中力。集中力用 Pc表示,它在坐标轴上的投影pcx、pcy、pc z称为集中力分量。 集中力的矩阵表示为 {Pc}={ pcx pcy 二、应力 弹性体受到载荷作用后, 其内部将产生内力。 体内某一点作用于某个截面单位面积上的 内力称为应力(stress),它反映了内力在截面上的分布密度。 为研究弹性体内某一点的应力,从该点附近切出一个微小六面体,称为微分体,其棱边 分别平行于三个坐标轴,如图8-1所示。 微分体每个表面上的应力可分解为一个正应力和两个剪应力。 垂直于表面的应力称为正 应力(normal stress),用字母σ表示,并附加一下角标,以表示应力的作用面和作用方向。 如σx表示作用于垂直于x轴的平面上,沿x轴方向的正应力。平行于表面的应力称为剪应力 (shear stress),用字母τ表示,并加上两个下角标,前一个表示τ的作用面垂直于哪一个 坐标轴,后一个表示作用方向。例如,τxy 是作用在垂直于x轴的平面上且沿着y轴方向的剪 应力。微分体上的应力如图8-1(a)所示。
G= E 2(1+ μ )
ε y =⎪
E
⎪
(8-3)
(8-4)
从式(8-3)的前三式解出 σ x 、σ y 、σ z ,从后三式解出 τ xy 、τ yz 、τ zx ,并考虑式(8-4) 后,物理方程也可写成矩阵形式
μ μ ⎡ 1 0 0 0 ⎤ ⎢ ⎥ μ − − μ 1 1 ⎧σ x ⎫ ⎢ μ ⎥ ⎧εx ⎫ μ ⎪ ⎪ 1 0 0 0 ⎥⎪ ⎪ ⎢ 1− μ ⎪σ y ⎪ ⎢1− μ ⎥ ⎪εy ⎪ ⎪ ⎪ ⎪ ⎪ μ ⎢ μ 1 0 0 0 ⎥ ⎪ ⎥⎪ E (1− μ ) ⎢1− μ 1− μ ⎪σ z ⎪ ⎪ ⎪εz ⎪ ⎪ {σ } = ⎨ ⎬ = ⋅⎢ ⋅⎨ ⎬ ⎥ − μ 1 2 + − μ μ ( 1 )( 1 2 ) ⎪τ xy ⎪ ⎢ 0 0 0 0 0 ⎥ ⎪ν xy ⎪ 2(1− μ ) ⎪ ⎪ ⎢ ⎥⎪ ⎪ 1− 2 μ ⎪τ yz ⎪ ⎢ ⎥ ⎪ν ⎪ 0 0 0 0 ⎥ ⎪ yz ⎪ ⎪ ⎪ ⎢ 0 2(1− μ ) ⎪ ⎪ ⎢ ⎩τ zx ⎪ ⎭ ⎩ν zx ⎪ ⎭ 1− 2μ ⎥ ⎢ 0 ⎥ 0 0 0 0 2(1− μ ) ⎦ ⎣
简写为 式中,
{σ } = [ D]{ε }
(8-5)
μ μ ⎡ 1 0 0 0 ⎤ ⎢ ⎥ 1− μ 1− μ ⎢ μ ⎥ μ 1 0 0 0 ⎥ ⎢ 1− μ ⎢1− μ ⎥ μ ⎢ μ 1 0 0 0 ⎥ ⎥ E (1− μ ) ⎢1− μ 1− μ [D] = ⋅⎢ ⎥ 1− 2 μ (1+ μ )(1− 2 μ ) ⎢ 0 0 0 0 0 ⎥ 2(1− μ ) ⎢ ⎥ 1− 2 μ ⎢ ⎥ 0 0 0 0 ⎥ ⎢ 0 2(1− μ ) ⎢ 1− 2 μ ⎥ ⎢ 0 ⎥ 0 0 0 0 2(1− μ ) ⎦ ⎣
y O z x
t
图8-3 平面应力问题
对于平面应力问题,垂直于平面方向上的应力分量为零,即有
σ z = 0 和 τ zx =τ zy = 0
因此这类问题的应力分量和应变分量分别为
(8-7)
{σ } = {σ x σ y τ xy } T
(8-8) (8-9)
{ε } = {ε x ε y ν xy } T
z σz τzx σy o x τxz σx τzy τyz σy τxy τyx y x o εy νxz εx z εz νzx νzy ν yz εy νxy νyx y εz (b) 微分体的应变
pcz}T
σz
(a)微分体的应力
图8-1 微分体的应力和应变分量
根据剪应力互等定律,微分体上六个剪应力有如下关系:
{d}={u v w}T 弹性体发生变形时,各质点的位移不一定相同,因此位移仍为x、y、z的函数。由各点 位移组成的物理场称为位移场。
8.1.2 弹性力学基本方程
弹性力学基本方程描述弹性体的应力、 应变、 位移以及外力之间的关系, 包括平衡方程、 几何方程和物理方程三类。 本节将直接给出三类方程的形式, 方程的推导过程请参见弹性力 学书籍。 一、平衡方程 处于平衡状态的弹性体, 受到外力作用将发生变形, 变形到一定程度后将达到新的平衡 状态。这时对于弹性体内的微分体,其应力和体力在x、y、z三个方向应分别满足以下平衡 方程
8.1 弹性力学有关知识
8.1.1 弹性力学中的物理量
载荷、应力、应变和位移是弹性力学中的几个主要物理量。 一、载荷 载荷是外界作用在弹性体上的力,又称为外力。它包括体力、面力和集中力三种形式。 体力是分布于整个弹性体体积内的外力,如重力、惯性力。在弹性体内任一点,单位体 积的体力用Pv表示,它可分解为给定坐标系x、y、z三个坐标轴上的投影pvx、pvy、pvz,称为 体力分量。体力可用矩阵表示为 {Pv}={pvx pvy pvz}T
{σ}={σx σy σz τxy τyz τzx }T 由于弹性体内各点的应力状态不一定相同,因此应力分量不是常量,而是坐标x、y、z 的函数,由各点应力组成的物理场称为应力场。 3、应变 外力作用下弹性体将产生变形,因此微分体的棱边长度以及它们之间的夹角将发生变 化。棱边每单位长度的伸缩量称为正应变(normal strain),两棱边之间的直角改变称为剪 应变(shear strain)。 正应变用字母ε表示,下角标表示正应变的方向,如εy为y方向棱边的正应变。正应变 以伸长为正,缩短时为负。剪应变用字母ν表示,两个下角标表示哪两个方向的棱边,如ν
8.1.3 平面问题
严格地讲,任何结构都是空间结构,但是当结构形状和载荷具有某种特殊性时,空间问 题可简化为平面问题。 平面问题分平面应力问题和平面应变问题两类, 本章仅介绍平面应力 问题,所指的平面问题也是指平面应力问题。 当结构厚度尺寸远小于截面尺寸, 即结构形状呈薄板形, 且载荷平行于板平面且沿厚度 方向均匀分布,则这种问题可称为平面应力问题,如图8-所示。链传动中的链片、发动机中 的连杆、内燃机的飞轮、轧机的机架和齿宽较小的直齿圆柱齿轮都可视为平面应力问题。
∂u ⎫ ⎪ ∂x ⎪ ∂v ⎪ εy = ∂y ⎪ ⎪ ∂w εz = ⎪ ∂z ⎪ ∂u ∂v ⎬ ν xy = + ⎪ ∂y ∂x ⎪ ∂v ∂w ⎪ ν yz = + ⎪ ∂z ∂y ⎪ ∂w ∂u ⎪ ν zx = + ⎪ ∂x ∂z ⎭
εx =
写成矩阵形式为
⎧ ∂u ⎫ ⎡ ∂ ⎧ ε x ⎫ ⎪ ∂x ⎪ ⎢ ∂x ⎪ ⎪ ⎪ ∂v ⎪ ⎢ ⎪ ε y ⎪ ⎪ ∂y ⎪ ⎢ 0 ⎪ ⎪ ⎪ ∂w ⎪ ⎢ ⎪ ⎪ ⎢0 ⎪ ⎪ ⎪ ⎪ ⎪εz ⎪ {ε } = ⎨ ⎬ = ⎨ ∂u∂z∂v ⎬ = ⎢ ∂ ⎪ν xy ⎪ ⎪ ∂y + ∂x ⎪ ⎢∂y ⎪ ⎢ ⎪ ⎪ ⎪ ⎪ν yz ⎪ ⎪ ∂v + ∂w ⎪ ⎢ 0 ⎪ ⎪ ⎪ ∂z ∂y ⎪ ⎢ ⎪ ∂w + ∂u ⎪ ⎢ ∂ ⎭ ⎪ ⎩ν zx ⎪ ⎪ ⎢ ∂z ⎭ ⎣ ⎩ ∂ x ∂z ⎪
说明:本书用花括号“{ }”表示列矩阵,方括号“[ ]”表示方阵。为节省书写空间, 列矩阵通常写成转置矩阵的形式,上标T表示转置矩阵。 面力是作用于弹性体表面上的外力,如气体压力、液体压力、接触压力。在表面上任一 它在坐标轴上的三个投影psx、 psy、 psz称为面力分量。 点, 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面力用Ps表示, 面力的矩阵表示为 {Ps}={ psx psy psz}T
τxy=τyx ,τxz=τzx ,τyz=τzy
因此微分体上只有六个独立应力,即三个正应力σx、σy、σz和三个剪应力τxy、τyz、
τzx。
某一点在不同方向截面上的应力是不同的, 但任意斜截面上的应力都可通过上述六个应 力求出,同时也可求得该点的最大、最小正应力和剪应力。也就是说,这六个应力决定了一 点的应力状态,称之为该点的应力分量。矩阵表示为
ε x = 1 (σ x − μσ y − μσ z ) ⎫
⎪ E 1 ε z = (σ z − μσ x − μσ y ) ⎪ ⎪ E ⎪ ⎬ ν xy = 1 τ xy ⎪ G ⎪ ⎪ ν yz = 1 τ yz ⎪ G ⎪ 1 ⎪ ν zx = τ zx ⎭ G 式中,E为材料的弹性模量,G为剪切弹性模量, μ 为泊松比。它们满足式
⎧ ∂σ x ∂τ xy ∂τ xz ⎪ ∂x + ∂y + ∂z + pvx = 0 ⎪∂τ ⎪ xy ∂σ y ∂τ yz ⎨ ∂x + ∂y + ∂z + pvy = 0 ⎪ ⎪ ∂τ xz ∂τ yz ∂σ z ⎪ ∂x + ∂y + ∂z + pvz = 0 ⎩
(8-1)
平衡方程是微分体必须满足的条件, 它说明六个应力分量不是独立的, 它们通过三个平 衡方程相互联系。 二、几何方程 几何方程描述几何量应变和位移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用以下6个方程描述
0⎤ ⎥ ∂ 0⎥ ⎥ ∂y ⎥⎧u ⎫ ∂ 0 ⎪ ⎪ ⎪ ∂z ⎥ ⎪ ⎥ ∂ 0 ⎨v ⎬ ⎥⎪ ⎪ ∂x ⎪ ⎪ w⎭ ⎥⎩ ∂ ∂⎥ ∂z ∂y ⎥ 0 ∂ ⎥ ⎥ ∂x ⎦ 0
(8-2)
几何方程描述了应变和位移之间的关系, 说明一点的六个应变分量可用三个位移分量表 示,因此六个应变分量也不是独立的。 三、物理方程 物理方程描述应力分量与应变分量之间的关系, 这种关系与材料特性有关。 物理方程共 有六个,其形式为
称为弹性矩阵,由材料的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μ确定,与坐标无关。
(8-6)
由上可见,三类基本方程共包括15个方程,含有6个应力分量、6个应变分量和3个位移 分量,共15个未知量,因而原则上可以解出这15个物理量。实际求解时并不是同时求出全部 未知量,而是先求出一部分,再通过方程求出其它未知量。首先求出的未知量称为基本未知 量,根据基本未知量的选法不同,也就产生了三种不同的解题方法——位移法、应力法和混 合法。位移法以三个位移分量作为基本未知量,目前有限元法主要采用这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