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及弧度制小结--高一上学期必修四【理教案】
高中数学 1.1.2弧度制教案1 新人教A版必修4-新人教A版高一必修4数学教案
〔三〕给出一般规律ɑ所对弧的长为L ,那么,角ɑ的弧度数的绝对值是|a|=rl 教师引导:继续观察上述表格,看一看∠AOB 的弧度数与∠AOB 的度数的符号有什么关系?〔建立角的集合与实数集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而这种关系在表中很容易发现。
〕 (四)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360º = 2π rad 180º = π rad 学生回答公式,老师再次强调:必须熟记住180º = π rad ,这是知识的本源.只要记住方法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就会迎刃而解. 三、应用举例及课 堂练习约15分钟 课本第7页例题1:把67°30′化成弧度;补充:把〔1〕300 ,〔2〕-450化成弧度。
引导学生通过利用换算方法把度换算为弧度,在黑板上写出解题过程.〔强化弧度的表示.〕补充例题2:把(1)54π,(2) 2 化成角度。
引导学生解题,掌握弧度换算为角度的方法〔板书〕.并填写完下表.〔强化互化公式的应用〕再次阐述一一对应关系引入了弧度制之后,角和实数就存在了一一对应的关系〔阐明引入弧度制的优点之一.〕课堂练习:度 00300600 1200 1350 2700弧度4π2π65ππ2π2.将分针拨快15分钟,那么分针转过的弧度数是〔 〕 A -3π B 3π C -2π D 2π 3.5弧度的角所在的象限为〔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对本节课的重点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1,2,3题学生口答,教师多媒体展示,并再次强调互化的两种方法。
rad 01745.01801≈=︒π;815730.57)180(1'︒=︒≈︒=πrad ;〖板书设计〗。
高中数学_任意角和弧度制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一节任意角和弧度制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学习目标:1.了解任意角、弧度制的概念,能正确进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2.会判断三角函数值的符号.3.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知识梳理]1.角的概念的推广(1)定义: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2)分类按旋转方向不同分为正角、负角、零角,按终边位置不同分为象限角和轴线角.)(3)终边相同的角:所有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连同角α在内,可构成一个集合S={β|β=α+k·360°,k∈Z}.2.弧度制的定义和公式(1)定义:把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作1弧度的角,弧度记作rad.(2)公式3.有向线段MP为正弦线有向线段OM为余弦线有向线段AT为正切线1.若α=k·360°+θ,β=m·360°-θ(k,m∈Z),则角α与β的终边的位置关系是( )A.重合B.关于原点对称C.关于x轴对称D.关于y轴对称解析:角α与θ终边相同,β与-θ终边相同.又角θ与-θ的终边关于x轴对称.∴角α与β的终边关于x轴对称.答案:C2.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xOy中,射线OP交单位圆O于点P,若∠AOP=θ,则点P的坐标是( )A.(cos θ,sin θ)B.(-cos θ,sin θ)C.(sin θ,cos θ)D.(-sin θ,cos θ)解析:由三角函数的定义知x P=cos θ,y P=sin θ,故选A.答案:A3.点A(sin 2 018°,cos 2 018°)位于(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解析:因为sin 2 018°=sin(11×180°+38°)=-sin 38°<0,cos 2 018°=cos(11×180°+38°)=-cos 38°<0,所以点A(sin 2 018°,cos 2 018°)位于第三象限.答案:C4.将表的分针拨快10分钟,则分针旋转过程中形成的角的弧度数是( )A.π3 B.π6C.-π3 D.-π6解析:将表的分针拨快应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为负角.故A,B不正确,又因为拨快10分钟,故应转过的角为圆周的16. 即为-16×2π=-π3.答案:C5.(人教A必修4习题1.1改编)一条弦的长等于半径,这条弦所对的圆心角大小为________弧度.答案:π3考点一象限角与三角函数值符号1.(1)若角α是第二象限角,则α2是( )A.第一象限角B.第二象限角C.第一或第三象限角D.第二或第四象限角(2)如果sin α·tan α<0且sin α+cos α∈(0,1),那么角α的终边在(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解析:(1)∵α是第二象限角,∴π2+2kπ<α<π+2kπ,k∈Z,∴π4+kπ<α2<π2+kπ,k∈Z.当k为偶数时,α2是第一象限角;当k为奇数时,α2是第三象限角.(2)∵sin α·tan α<0,∴cos α<0,(sin α+cos α)2=1+2sin αcos α∈(0,1),∴sin αcos α<0,∴sin α>0,∴α为第二象限角.答案:(1)C (2)B1.规律方法(1)象限角的判定有两种方法:①根据图象,其依据是终边相同的角的思想;②先将此角化为k·360°+α(0°≤α<360°,k∈Z)的形式,即找出与此角终边相同的角α,再由角α终边所在的象限来判断此角是第几象限角.(2)由角的终边所在的象限判断三角函数式的符号,需确定各三角函数的符号,然后依据“同号得正,异号得负”求解.2.易错纠偏注意易混概念的区别:象限角、锐角、小于90°的角是概念不同的三类角.第一类是象限角,第二、第三类是区间角.[即时应用]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角形的内角必是第一、二象限角B.第一象限角必是锐角C.不相等的角终边一定不相同D.若β=α+k·360°(k∈Z),则α和β终边相同答案:D考点二三角函数的定义2.已知角θ的终边经过点P(-3,m)(m≠0)且sin θ=2)4m,试判断角θ所在的象限,并求cos θ和tan θ的值.解析:由题意得,r=3+m2,∴sin θ=m\r(3+m2)=2)4m.∵m≠0,∴m=±5.故角θ是第二或第三象限角.当m=5时,r=22,点P的坐标为(-3,5),∴cos θ=xr=3)2\r(2)=-6)4,tan θ=yx=5)-\r(3)=-15)3.当m=-5时,r=22,点P的坐标为(-3,-5).∴cos θ=xr=3)2\r(2)=-6)4,tan θ=yx=5)-\r(3)=15)3. 综上可知,cos θ=-6)4,tan θ=-15)3或cos θ=-6)4,tan θ=15)3.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求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值,需确定三个量:角的终边上任意一个异于原点的点的横坐标x,纵坐标y,该点到原点的距离r.若题目中已知角的终边在一条直线上,此时注意在终边上任取一点有两种情况(点所在象限不同).[即时应用]2.已知α是第二象限角,P(x,5)为其终边上一点,且cos α=2)4x,则x=( )A.3 B.±3C.-2 D.-3解析:依题意得cos α=x\r(x2+5)=2)4x<0,由此解得x=-3,选D.答案:D考点三扇形的弧长及面积公式3.已知扇形周长为40,当它的半径和圆心角分别取何值时,扇形的面积最大?解析:设圆心角是θ,半径是r,则2r+rθ=40.又S=12θr2=12r(40-2r)=r(20-r)=-(r-10)2+100≤100. 当且仅当r=10时S max=100,此时2×10+10θ=40,θ=2.所以当r=10,θ=2时,扇形的面积最大.变式点1 母题条件若变为“周长为6,面积是2”,试求圆心角的弧度数.解析:设半径为r,弧长为l,则2r+l=6,12)lr=2,解得r=1,l=4)或r=2,l=2.)∴α=4或1.变式点2 母题条件若变为“扇形的圆心角为120°,弦长为AB=12”,试求弧长l.解析:设半径为r.则由6r=sin 60°,∴r=43,∴l=|α|·r=3)3π.弧度制应用的2个关注点(1)弧度制下l=|α|·r,S=12lr,此时α为弧度.在角度制下,弧长l=nπr180,扇形面积S=nπr2360,此时n为角度,它们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2)在解决弧长、面积及弓形面积时,要注意合理应用圆心角所在的三角形.三角函数的定义及三角函数值的符号判断是命题的重点,多以选择题形式考查,难度较低.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0,0),P(6,8),将向量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3π2后得向量,则的坐标是( )A.(8,-6) B.(-8,-6)C.(-6,8) D.(-6,-8)解析:|OP|=10,且设∠xOP=θ,∴cos θ=610=35,sin θ=45.设=(x,y),则x=10cos\a\vs4\al\co1(θ+\f(3π2))=10sin θ=8,y=10sin\a\vs4\al\co1(θ+\f(3π2))=-10cos θ=-6.答案:A2.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4,3),则cos α=( )A.45 B.35C.-35 D.-45解析:cos α=-4\r((-4)2+32)=-45.答案:D3.若tan α>0,则( )A.sin 2α>0 B.cos α>0C.sin α>0 D.cos 2α>0解析:tan α>0,知sin α,cos α同号,∴sin 2α=2sin αcos α>0.答案:A1、教师教学方法温故知新,逐步拓展(1)在复习初中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的基础上一步一步扩展内容,发展新知识,形成新的概念;(2)通过例题讲解分析,逐步引出新知识,完善三角定义2、学法学生是学习是主体,学生的参与状态、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高中数学必修4《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4《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案高中数学必修4《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案【一】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导出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2)能正确运用进行三角函数式的求值运算;(3)能运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求一些三角函数(式)的值,并从中了解一些三角运算的基本技巧;(4)运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进行三角函数恒等式的证明。
2、过程与方法回忆初中所学的几个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用高中所学的同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试着进行证明;掌握几种同角三角函数关系的应用;掌握在具体应用中的一定技巧和方法;理解并掌握同角三角关系的简单变形;提高学生恒等变形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同学们加深理解基本关系在本章中的地位;认识事物间存在的内在联系,使学生面对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进一步树立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 同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基本关系,化简与证明。
难点: 化简与证明中的符号,同角三角函数关系的灵活运用。
教学工具投影仪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同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我们在初中就已经学过,只不过当时应用不是很多,那么到底有哪些?它们成立的条件是什么?学习实践中,你还发现了哪些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些问题。
【探究新知】在初中我们已经知道,对于同一个锐角α,存在关系式:2.学生课堂练习教材P66练习1和P67练习2五、归纳整理,整体认识(1)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过的知识内容有哪些?所涉及到主要数学思想方法有那些?(2)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还有那些不太明白的地方,请向老师提出。
(3)你在这节课中的表现怎样?你的体会是什么?六、布置作业教材P68习题中1—6课后小结归纳整理,整体认识(1)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过的知识内容有哪些?所涉及到主要数学思想方法有那些?(2)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还有那些不太明白的地方,请向老师提出。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4第一章三角函数-《1.1.2弧度制》教案(1)
1.1.2弧度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弧度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熟记特殊角的弧度数;(2)掌握弧度制下的弧长公式,会利用弧度制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了解角的集合与实数集R 之间可以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引入弧度制度量角的大小,通过探究理解并掌握弧度制的定义,领会定义的合理性.根据弧度制的定义推导并运用弧长公式和扇形面积公式.以具体的实例学习角度制与弧度制的互化.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让学生了解弧度制及相关的数学史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弧度制定义;熟练地进行角度制与弧度制的互化换算;弧度制的运用.教学难点: 理解弧度制定义;弧度制的运用.教学工具与方法: 视频展示;探讨学习.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二: 组织探究1. 什么是角度制.我们已学习过角的度量,规定周角的3601为1度的角,这种用度作为单位来度量角的单位制叫做角度制。
2. 弧度制的概念.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圆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角,记作1rad ,或1弧度,或1(单位可以省略不写).3.若圆的半径为r ,圆心角∠AOB (正角)所对的圆弧长为2r ,那么 ∠AOB 的弧度数就是2r 2=r; 若圆的半径为r ,圆心角∠AOB (正角)所对的圆弧长为2πr ,则 ∠AOB ππ22=rr 故有360o =2πrad180o =πrad1O =ad r 180π 1 rad =π180度例1: 把下列各角从度化为弧度:(1)252° (2)11°15/跟踪练习:把下列各角从度化为弧度(1)22°30′ (2)--210° (3)1200°例2: 把下列各角从弧度化为度:(1)53π (2)5.3 A跟踪练习:把下列各角从弧度化为度(1)12π (2)34π- (3)103π4. 角的概念推广以后, 在弧度制下,角的集合与实数集R 之间就建立起一一对应关系:5.弧长公式和扇形面积公式弧长公式为: ||l r α=⋅ 扇形面积公式为:22121r rl S α==例3 已知扇形的周长为8 cm,圆心角为2 rad,求该扇形的面积.角的集合 实数集跟踪练习:已知半径为10cm的圆上,有一段弧的长度是10 cm,求此弧所对的圆心角的弧度数和该扇形的面积.3三: 课堂小结四: 作业回馈P第3,7,8题10。
高中数学 必修四 4-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一)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4
4-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一)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初中锐角的三角函数是如何定义的?在Rt △ABC 中,设A 对边为a ,B 对边为b ,C 对边为c ,锐角A 的正弦、余弦、正切依次为,,a b a sinA cosA tanA c c b=== . 角推广后,这样的三角函数的定义不再适用,我们必须对三角函数重新定义。
二、讲解新课:1.三角函数定义在直角坐标系中,设α是一个任意角,α终边上任意一点P (除了原点)的坐标为(,)x y ,它与原点的距离为(0)r r ==>,那么 (1)比值y r叫做α的正弦,记作sin α,即sin y r α=; (2)比值x r叫做α的余弦,记作cos α,即cos x r α=; (3)比值y x叫做α的正切,记作tan α,即tan y x α=; (4)比值x y叫做α的余切,记作cot α,即cot x y α=; 说明:①α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α的终边没有表明α一定是正角或负角,以及α的大小,只表明与α的终边相同的角所在的位置;②根据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对于确定的角α,四个比值不以点(,)P x y 在α的终边上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大小; ③当()2k k Z παπ=+∈时,α的终边在y 轴上,终边上任意一点的横坐标x 都等于0, 所以tan y x α=无意义;同理当()k k Z απ=∈时,yx =αcot 无意义; ④除以上两种情况外,对于确定的值α,比值y r 、x r 、y x 、x y 分别是一个确定的实数,正弦、余弦、正切、余切是以角为自变量,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以上四种函数统称为三角函数。
2.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注意:(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研究角的问题,其顶点都在原点,始边都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2) α是任意角,射线OP 是角α的终边,α的各三角函数值(或是否有意义)与ox 转了几圈,按什么方向旋转到OP 的位置无关.(3)sin α是个整体符号,不能认为是“sin”与“α”的积.其余五个符号也是这样.(4)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与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的联系与区别:锐角三角函数是任意角三角函数的一种特例,它们的基础共建立于相似(直角)三角形的性质,“r”同为正值. 所不同的是,锐角三角函数是以边的比来定义的,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是以坐标与距离、坐标与坐标、距离与坐标的比来定义的,它也适合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实质上,由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是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和研究过程.(5)为了便于记忆,我们可以利用两种三角函数定义的一致性,将直角三角形置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第一象限,使一锐角顶点与原点重合,一直角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利用我们熟悉的锐角三角函数类比记忆3.例题分析例1.求下列各角的四个三角函数值: (通过本例总结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1)0; (2)π; (3)32π. 解:(1)因为当0α=时,x r =,0y =,所以sin 00=, 01cos =, tan 00=, cot 0不存在。
必修四第一章 三角函数1.2.2
返回导航
第一章 三角函数
[思路分析] tanα=3,即sinα=3cosα,结合sin2α+cos2α=1,解方程组可求 出sinα和cosα;对于(2),注意到分子分母都是sinα与cosα的一次式,可分子分母 同除以cosα化为tanα的表达式;对于(3),如果把分母视作1,进行1的代换,1= sin2α+cos2α然后运用(2)的方法,分子分母同除以cos2α可化为tanα的表达式,也 可以将sinα=3cosα代入sin2α+cos2α=1中求出cos2α,把待求式消去sinα,也化为 cos2α的表达式求解.
数 学 必 修 ④ · 人 教 A 版
返回导航
第一章 三角函数
[解析] (1)tanα=3=csoinsαα>0, ∴α 是第一或第三象限角. 当 α 是第一象限角时,结合 sin2α+cos2α=1,有
sinα=3
10 10
.
cosα=
10 10
当 α 是第三象限角时,结合 sin2α+cos2α=1,有
如 sin23α+cos23α=1 成立,但是 sin2α+cos2β=1 就不一定成立.
(2)sin2α 是(sinα)2 的简写,读作“sinα 的平方”,不能将 sin2α 写成 sinα2,前
者是 α 的正弦的平方,后者是 α2 的正弦,两者是不同的,要弄清它们的区别,并
能正确书写.
数
(3)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是针对使三角函数有意义的角而言的,sin2α+
人
教
A
版
返回导航
第一章 三角函数
3.化简 1-sin2440°=____c_o_s_8_0_°_____.
高二数学必修四《任意角和弧度制》教案
高二数学必修四《任意角和弧度制》教案教案【一】教学准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弧度制的定义;(2)领会弧度制定义的合理性;(3)掌握并运用弧度制表示的弧长公式、扇形面积公式;(4)熟练地进行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5)角的集合与实数集之间建立的一一对应关系.(6)使学生通过弧度制的学习,理解并认识到角度制与弧度制都是对角度量的方法,二者是辨证统一的,而不是孤立、割裂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引入弧度制度量角的大小,通过探究理解并掌握弧度制的定义,领会定义的合理性.根据弧度制的定义推导并运用弧长公式和扇形面积公式.以具体的实例学习角度制与弧度制的互化,能正确使用计算器.三、情态与价值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同学们掌握另一种度量角的单位制---弧度制,理解并认识到角度制与弧度制都是对角度量的方法,二者是辨证统一的,而不是孤立、割裂的关系.角的概念推广以后,在弧度制下,角的集合与实数集之间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即每一个角都有的一个实数(即这个角的弧度数)与它对应;反过来,每一个实数也都有的一个角(即弧度数等于这个实数的角)与它对应,为下一节学习三角函数做好准备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弧度制定义;熟练地进行角度制与弧度制地互化换算;弧度制的运用.难点:理解弧度制定义,弧度制的运用.教学工具投影仪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有人问:海口到三亚有多远时,有人回答约250公里,但也有人回答约160英里,请问那一种回答是正确的?(已知1英里=1.6公里)显然,两种回答都是正确的,但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数值呢?那是因为所采用的度量制不同,一个是公里制,一个是英里制.他们的长度单位是不同的,但是,他们之间可以换算:1英里=1.6公里.在角度的度量里面,也有类似的情况,一个是角度制,我们已经不再陌生,另外一个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角的另外一种度量制---弧度制.二、讲解新课1.角度制规定:将一个圆周分成360份,每一份叫做1度,故一周等于360度,平角等于180度,直角等于90度等等.弧度制是什么呢?1弧度是什么意思?一周是多少弧度?半周呢?直角等于多少弧度?弧度制与角度制之间如何换算?请看课本,自行解决上述问题.2.弧度制的定义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圆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角,记作1,或1弧度,或1(单位可以省略不写).(师生共同活动)探究:如图,半径为的圆的圆心与原点重合,角的终边与轴的正半轴重合,交圆于点,终边与圆交于点.请完成表格.我们知道,角有正负零角之分,它的弧度数也应该有正负零之分,如-π,-2π等等,一般地,正角的弧度数是一个正数,负角的弧度数是一个负数,零角的弧度数是0,角的正负主要由角的旋转方向来决定.角的概念推广以后,在弧度制下,角的集合与实数集R之间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即每一个角都有的一个实数(即这个角的弧度数)与它对应;反过来,每一个实数也都有的一个角(即弧度数等于这个实数的角)与它对应.四、课堂小结度数与弧度数的换算也可借助“计算器”《中学数学用表》进行;在具体运算时,“弧度”二字和单位符号“rad”可以省略如:3表示3radsinp表示prad角的正弦应确立如下的概念:角的概念推广之后,无论用角度制还是弧度制都能在角的集合与实数的集合之间建立一种一一对应的关系。
人教版高中必修4(B版)1.1.2弧度制和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课程设计 (2)
人教版高中必修4(B版)1.1.2弧度制和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及目标弧度制是高中数学学习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知识点,是学习三角函数和圆周运动等知识的基础。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弧度制的定义、性质及与角度制的换算,并能够熟练地进行弧度制和角度制的换算,以达到以下目标:1.掌握弧度制的定义、性质以及与角度制的换算方法;2.能够正确地应用弧度制和角度制进行计算;3.培养学生认真、细心,探究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1. 课程内容本课程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弧度制的定义及性质;2.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3.探究:弧度制和角度制的关系以及运用。
2.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取以下教学方法:1.通过教师讲解、演示以及举例等方式,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弧度制和角度制的定义、性质和换算方法;2.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主探究弧度制和角度制之间的关系,并且在探究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3.借助计算机等辅助工具,进行弧度制和角度制的换算练习以及应用实例分析,帮助学生掌握该知识点的运用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弧度制的定义及性质;2.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方法;3.弧度制和角度制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熟练地进行弧度制和角度制的换算;2.弧度制和角度制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引入教师通过引进本章主题、介绍本章知识点的重要性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程内容。
2. 讲解弧度制的定义及性质1.通过实物演示圆周,引出圆周的弧长与半径的关系;2.引出“弧度”概念,并讲解弧度的定义及性质;3.通过实例说明弧度的大小,帮助学生加深对弧度的理解。
3. 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1.引导学生理解弧度和角度之间的关系;2.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举例等方式,介绍弧度制和角度制的换算方法;3.让学生进行练习及交流。
4. 探究:弧度制和角度制的关系以及运用1.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理解弧度制和角度制的关系;2.设计几道弧度制和角度制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高中数学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三角函数4-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教学目的:知识目标: 1.掌握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2.已知角α终边上一点,会求角α的各三角函数值;3.记住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诱导公式(一)。
能力目标:(1)理解并掌握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2)树立映射观点,正确理解三角函数是以实数为自变量的函数;(3)通过对定义域,三角函数值的符号,诱导公式一的推导,提高学生分析、探究、 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三角函数就是角度(自变量)与比值(函数值)的一种联系方式;(2)学习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包括这三种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和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以及这三种函数的第一组诱导公式。
公式一是本小节的另一个重点。
教学难点:利用与单位圆有关的有向线段,将任意角α的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值分别用他们的集合形式表示出来. 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模式:启发、诱导发现教学. 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初中锐角的三角函数是如何定义的?在Rt △ABC 中,设A 对边为a ,B 对边为b ,C 对边为c ,锐角A 的正弦、余弦、正切依次为,,a b a sinA cosA tanA c c b === .角推广后,这样的三角函数的定义不再适用,我们必须对三角函数重新定义。
二、讲解新课: 1.三角函数定义在直角坐标系中,设α是一个任意角,α终边上任意一点P (除了原点)的坐标为(,)x y ,它与原点的距离为(0)r r ==>,那么(1)比值y r 叫做α的正弦,记作sin α,即sin yr α=; (2)比值x r 叫做α的余弦,记作cos α,即cos xr α=; (3)比值y x 叫做α的正切,记作tan α,即tan yx α=;(4)比值xy叫做α的余切,记作cotα,即cotxyα=;(5)比值rx叫做α的正割,记作secα,即secrxα=;(6)比值ry叫做α的余割,记作cscα,即cscryα=.说明:①α的始边与x轴的非负半轴重合,α的终边没有表明α一定是正角或负角,以及α的大小,只表明与α的终边相同的角所在的位置;②根据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对于确定的角α,六个比值不以点(,)P x y在α的终边上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大小;③当()2k k Zπαπ=+∈时,α的终边在y轴上,终边上任意一点的横坐标x都等于0,所以tanyxα=与secrxα=无意义;同理,当()k k Zαπ=∈时,xcoyyα=与cscryα=无意义;④除以上两种情况外,对于确定的值α,比值yr、xr、yx、xy、rx、ry分别是一个确定的实数,所以正弦、余弦、正切、余切、正割、余割是以角为自变量,一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以上六种函数统称为三角函数。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2)教案必修四
si n330°=-0.5,cos330°= =0.86,tan330°= =-0.58.
点评:进一步认识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
4.三角函数线是三角函数的几何表示,它直观地刻画了三角函数的概念,与三角函数的定义结合起来,可以从数和形两 方面认识三角函数的定义,并使得对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函数值符号的变化规律、公式一等的理解容易了.
(5)三种有向线段的正负与坐标轴正反方向一致,三种有向线段的数量与三种三角函数值相同.
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统称为三 角函数线.
讨论结 分别与单位圆交于点P,Q,过A(1,0)作切线AT,交
图7
射线OP于点T,交射线OQ的反向延长线于T′,点P、Q在x轴上的射影分别为点M、N,则
课题
1.2.1任 意角的三角函数(2)
授课时间
4.14
课型
新授
二次修改意见
课时
1
授课人
科目
数学
主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借助单位圆理解并掌握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理解三角函数是以实数为自变量的函数,并从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认识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域,理解并掌握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在各象限内的符号.
教学设想
教法
引导探究
学法
自学探究
教具
多媒体直尺,圆规
课堂设计
一、目标展 示
同学们都在一些旅游景地或者在公园中见过大观览车,大家是否想过大观览车在转动过程中,座椅离地面的高度随着转动角度的变化而变化,二者之间有怎样的相依关系呢?
二.预习检测
问题①:回忆上节课学习的三角函数定义并思考:三角函数的定 义能否用几何中的方法来表示,应怎样表示呢?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及弧度制小结高一上学期必修四理教案
4-1. 2.2弧度制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小结【知识掌握】:弦长公式,扇形的面积公式、三角函数的定义、单位圆与三角函数线 【知识点精讲】 1. 弦长公式、,扇形的面积公式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3.三角函数线:(1)三条有向线段的位置: (2)三条有向线段的方向: (3)三条有向线段的正负: (4)三条有向线段的书写:4.三角函数的定义域:(Ⅳ)(Ⅱ) (Ⅰ)(Ⅲ)5.三角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一全二正弦,三切四余弦)6.诱导公式(一)所以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诱导公式(1) 用途:5.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1)平方关系:222222sin cos 1,1tan sec ,1cot csc αααααα+=+=+= (2)倒数关系:sin αcsc α=1,cos αsec α=1,tan αcot α=1, (3)商数关系:sin cos tan ,cot cos sin αααααα==【达标训练】A 组1.已知角α 终边上一点P 的坐标为(2+5,2-5),求这个角的六个三角函数值.2.作出下列各角的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1)70°; (2)-110°; (3)π54; (4)3π7-. 3.给出下列命题:(1)正角的三角函数值是正的,负角的三角函数值是负的; (2)设),(y x P 是角α 终边上的一点,因为sin α =ry,所以α 的正弦值与点P 的纵正切、余切余弦、正割正弦、余割坐标y 成正比;(3)若sin θ·cos θ >0,则θ 一定在第一象限;(4)两个角的差是2π 的整数倍,则这两个角的同一个三角函数的值必相等;(5)若角α 的终边落在y 轴上,则角α 的正弦线是单位长度的有向线段.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将正确的都写出来) 4.确定下列各三角函数值的符号:(1)ο182sin ; (2))40cos(ο-; (3)4π7tan; (4)ο980sin ; (5)3π10cos ; (6)6π25tan .5.求满足下列条件的角x 的范围:(1)0tan sin <⋅x x ; (2)x x cos |cos |-=-.6.如果角3π2的始边与x 轴正半轴重合,顶点与原点O 重合,角的终边上有一点P ,|OP |=2,那么P 点的坐标为( ).A .(1,-3)B .(-1,3)C .(-3,1)D .(-3,-1)7.α 是第二象限角,其终边上一点为)5,(x P ,且cos α =x 42,则sin α 的值为( ). A .x 410 B .46C .42D .-4108.求下列各式的值:(1)4π9tan4π5cos 2π5sin2π4cos 2P P P --+; (2)πcos 6πsin 213πcos 4πtan 4222++-.9.已知x x x x f 2tan 2cos 3sin )(-+=,则)6π(f =________;)2π(f =________;)2π3(f =________. 10.求证:(1)角θ 为第三象限角的充分必要条件是sin θ <0且tan θ >0; (2)角θ 为第二或第四象限角的充分必要条件是sin θ ·cos θ <0. 11.求下列三角函数值: (1)ο780sin ; (2))π623tan(-; (3)cos (-675°); (4))π635sin(-; (5)π6tan ; (6)2π9cos; (7))π311cos(-; (8))π413tan(-; B 组1.下列对三角函数线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只有象限角,才存在三角函数线B .若α 为第一象限角且sin α 用MP 表示,则π+α 的正弦应该用PM 表示C .用有向线段表示三角函数值,线段越长,则相应的三角函数值越大D .当角α 终边落在y 轴上时,正切线不存在2.作出下列各角的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 (1)4π11; (2)4π11-; (3)5π21-. 3.确定下列三角函数值的符号:(1)sin182°3′; (2)sin (-4896°); (3))3π44tan(-; (4);5π129cos(5)sin1; (6)cos2.4.判定下列各式的值是正还是负:(1)cos40°-cos140°; (2)9π2tan7π5cos ⋅; (3);5π3tan 9π4tan 5π7cos5π9cos-- (4)cos2-sin2; (5)4π5tan5π3cos 6π7sin ⋅⋅. 5.求下列三角函数值:(1)ο720cos ; (2))π317tan(-; (3)π637sin(4))π27cos(-; (5))1071sin(ο-; (6)ο1865tan . 6.在直角坐标系中,角α 的终边过点)4,3(a a P -(a ≠0),则sin α =________.7.设α 为第一象限角,那么在sin2α 、cos2α 、tan2α 、2sin α、2cosα、2tanα中一定取正值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8.由下列条件决定的θ 角中,一定是第二象限角的是( ). A .sin θ·cos θ <0 B .sin θ ≥0且cos θ <0C .2θ 是第四象限角D .2|tan |tan sin |sin |=-θθθθ 9.化简求值|tan |tan cos |cos ||sin |sin θθθθθθ++.10.设),2(x P 是角θ的终边上的点,按下列条件求cos θ.(1)515sin -=θ;(2)22tan -=θ.11.设α =4π,β =4π3,求下列各式的值: (1))4π3cos(32cos 4)4πsin(2)4πsin(++--++ββαα;(2))cos(5)2tan(3)tan(βααββα++--+.12.已知y x ,都是实数,且0)2()6(22=++-y x ,求)π415tan()π325cos(-+-y x 的值.【拓展练习】1.若角α 的终边经过直线0732=--y x 和直线0423=-+y x 的交点,则=αtan ⎽⎽⎽⎽⎽⎽⎽⎽.2.已知α 、β 均为第二象限角,且sin α>sin β,则( ). A .tan α >tan β B .cos α <cos β C .cos α>cos β D .α >β3.已知sin α >sin β ,那么下列命题成立的是( ). A .若α 、β 是第一象限角,则cos α >cos β B .若α 、β 是第二象限角,则tan α >tan β C .若α 、β 是第三象限角,则cos α >cos β D .若α 、β 是第四象限角,则tan α >tan β4.已知角α 的顶点在原点,始边与x 轴正半轴重合,终边为射线034=+y x (0≥x ),求5sin α -3 tan α+2cos α的值.5.二次函数)(x f y =当x 分别取0、2π、π 时,它的函数值与x sin 的相应值相同,求此二次函数.。
[教案精品]新课标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四全册教案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二).doc
过P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 长线交与点 过点昇(1,0)作单位圆的切线,它与角Q 的终边或其反向延4-1.2. 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二)教学目的:知识目标:1•复习三角函数的定义、定义域与值域、符号、及诱导公式;2. 利用三角函数线表示正弦、余弦、正切的三角函数值;3. 利用三角函数线比较两个同名三角函数值的大小及表示角的范围。
能力目标:常握用单位圆中的线段表示三角函数值,从而使学生对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有 更深的理解。
德育目标:学习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正弦、余弦、正切线的概念。
教学难点:正弦、余弦、正切线的利用。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 三角函数的定义2. 诱导公式sin(2比r + a) = sin a{k e Z) cos(2k 兀 + a) = cos a(k G Z) tan(2^ + a) = tan a(k e Z) 练习1. tan600°fi<l 值是.D A. ------- 3B.—C.-V3D.V3 3 练习2. 若 sin cos > 0,则. BA.第一、二象限B.第一、三象限C.第一、四象限D.第二、四象限练习3. 若cosO > 0,且sin2& < 0则0的终边在C二、讲解新课:当角的终边上一点尸任丿)的坐标满足閉孑 =1时,有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值的儿 何表示一一三角函数线。
1・有向线段:坐标轴是规定了方向的直线,那么与之平行的线段亦可规定方向。
规定:与坐标轴方向一致时为正,与坐标方向相反时为负。
有向线段:带有方向的线段。
2. 三角函数线的定义: 设任意角O 的顶点在原点0,始边与x 轴非负半轴重合,终边与单位圆相交与点P(xj),A.第一象B.第三象限C.第四象限D.第二象限 I rv由四个图看出:当角a 的终边不在坐标轴上时,有向线段OM = x.MP = y,于是有• y y xx 小, y MP AT “ sin<7 = —= — =y = MP , cos a = — = — = x = OM , tana = — = ----------------- = ------ -AT r 1 r 1 x OM OA我们就分别称有向线段MP.OM.AT 为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
新课标高一数学必修4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教案
高一数学必修4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第一课时:1.2.1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一)教学要求:掌握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已知角α终边上一点,会求角α的各三角函数值. 教学重点:熟练求值.教学难点:理解定义.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 用弧度制写出终边在下列位置的角的集合:坐标轴上;第二、四象限2. 锐角的三角函数如何定义?3. 讨论:以上定义适应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吗?如何定义?二、讲授新课:1. 教学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①讨论:锐角α的终边交单位圆于点P (x,y)的坐标与α三角函数有何关系?→推广:任意角②定义:设α是一个任意大小的角,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 (x, y),则sinα=y,cosα=x,tanα=yx.②讨论:与点P的位置是否有关?α与2kπ+α的三角函数值有何关系?当α的终边落在x轴、y轴上时,哪些三角函数值无意义?任何实数是不是有三角函数值?三个三角函数的定义域情况是怎样的?2. 教学例题:①出示例1:求下列各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3π、-2π、32π、-72π讨论求法→试求(学生板演)→订正→小结:画终边与单位圆,求交点,求值.②思考:已知角终边上任一点P (x, y),如何求它的三角函数值呢?结论:先求r sinyrα=、cosxrα=、tanyxα=.③出示例2:已知角α的终边过点P(-2,-4),求α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学生试求→订正→小结解法:先求r,再按定义求. )④讨论:正弦、余弦、正切值在各个象限的符号情况?⑤讨论:终边相同的角同一三角函数的值有何关系?结论:sin(2)sinkαπα+=,cos(2)coskαπα+=,tan(2)tankαπα+=,其中k Z∈.作用: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问题转化为0~2π间角的三角函数值问题.⑥练习:求下列各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73π、-94π.3. 小结:单位圆定义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由终边上任一点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各象限的符号情况;诱导公式(一).三、巩固练习:1. 已知角α的终边在直线y=2x上,求α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2. 口答下列各特殊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0°、90°、180°、270°、360°.3. 已知点(3,4)P a a-(0)a≠,在角α的终边上,求sinα、cosα、tanα的值4. 作业:书P17 1、2、3题.第二课时:1.2.1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二)教学要求:掌握三角函数的符号,灵活运用诱导公式(一),把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转化为求0°~360°间的三角函数值.教学重点:灵活运用诱导公式.教学难点:理解转化.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 提问:三个三角函数的定义、定义域及在各个象限的符号情况怎样?(填表形式)2. 在0~2π或0°~360°间求出与下列终边相同的角:750°、174π、-116π、-1020°二、讲授新课:1. 教学三角函数值的符号:①讨论:各个象限的符号情况?②出示例:判别下列各三角函数值的符号,然后用计算器验证.sin250°、cos(-4π)、tan(-666°36’)、tan113π、sin174π、cos1020°(分析:如何用诱导公式(1)转化到0°~360°?→试练→订正)③出示例:根据下列已知,判别θ所在象限:sinθ>0且tanθ<0 、 tanθ×cosθ<0(口答→分析思路)2. 教学诱导公式的运用:① 讨论: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θ与2k π+θ的三个三角函数情况怎样?② 提出:诱导公式一(三个)分析作用: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转化到0~2π间求值.③ 出示例:求下列各角的三角函数的值(正弦、余弦、正切).750°、174π、-116π、-1020°(教师示例750°→学生试求其它三个→订正)④ 练习:函数cos tan cos tan x xy xx=+的值域. 解法:分象限讨论,去绝对值. 变式:求sin cos |tan |sin cos tan x x x y xxx=++的值域. 3. 小结:三角函数的符号及诱导公式的运用;利用诱导公式一,可以把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 转化为0°~360°而求,或用计算器求. 三、巩固练习:1. 已知θ∈(52π,3π),求:39tan log 4θ⋅+tan tan 1421θθ+-+的值.2. 解方程:|sin x |=-sin x(思路:根据各象限的符号,分情况讨论) 3. 作业:教材P17 5、7题.第三课时:用单位圆中的线段表示三角函数值教学要求:理解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的概念,掌握作已知角α的正弦线、余弦线和正切线. 教学重点:掌握作已知角α的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 教学难点:理解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1. 什么叫单位圆?(以原点为圆心,单位长为半径作的圆)2. 三个三角函数是怎样定义的?二、讲授新课:1. 教学三角函数线概念:① 定义有向线段:直线规定方向→轴;线段规定方向→有向线段; ② 讨论有向线段表示:与轴正向同为正,否则为负. ③ 练习:如图,AB = BA = OC = CD = DC =④ 画出下列角度与单位圆的交点P ,并作x 轴的垂线PM ,写出PM 、OM 的值,并与正弦、余弦值比较: 120°、240°⑤ 定义正余弦线:设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交点P (x ,y ),过P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M ,则有向线段MP 为正弦线,OM 为余弦线.⑥ 练习:画出各象限终边角的正弦线、余弦线,并分析符号.⑦ 定义正切线:过点A (1,0)作单位圆的切线,与终边或延长线交于T ,则有向线段AT 叫角α的正切线. ⑧ 练习:画出各象限终边角的正切线,并分析符号.2. 讨论问题:① 讨论一:三角函数线为什么可以表示三角函数值? 先单位圆中计算得sin α=y ,cos α=x ; 比较MP 的长度与|y |、OM 的长度与|x |;比较MP 的符号与y 的符号,OM 的符号与x 的符号; 所以 sin α=y =MP , cos α=x =OM , tan α=y x =MP OM =AT OA=AT (由三角形相似得) ② 讨论二:α终边在坐标轴上时的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的情况? 3. 教学例题: ① 出示例:已知42ππα<<,试比较,tan ,sin ,cos αααα的大小.(分析:如何通过三角函数线比较? → 小结:利用三角函数线比大小 → 变式:04πα<<)② 练习:利用三角函数线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2sin3π与4sin 5π;2tan 3π与4tan 5π. 4. 小结:三角函数线概念与作法;三角函数线的运用. 三、巩固练习: 1. 作4π、53π、-40°的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2. 利用单位圆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角x 的范围: sin x =12; tan x >33;1cos 2x <-3. 作业:教材P19 第2题.D yC A B x第四课时 1.2.2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一)教学要求: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三个基本关系式,掌握已知一个角的某一个三角函数值,求这个角的其他三角函数值.教学重点:运用关系式.教学难点:理解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1.提问:任意角的三个三角函数是怎样定义的?2.提问:初中研究锐角的三个三角函数,它们有怎样的关系式? 二、讲授新课:1. 教学同角三角函数的三个基本关系式:① 讨论:从三个三角函数的定义,你能发现哪些三角函数有平方关系?哪些三角函数与其他三角函数有商数关系?② 结论:平方关系22sin cos 1αα+=;商数关系sin tan cos ααα=. ③ 讨论:利用三角函数线的定义, 如何推导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④ 讨论几个问题:A.上述两个关系式,在一些什么情况下成立?B.“sin 2α+cos 2β=1”对吗?C.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可以解决哪些问题?(求值:已知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值,求这个角的其他三角函数的值; 化简;证明) 2. 教学例题:① 出示例1:已知cos α=-35,并且它是第三象限的角,求sin α,tan α的值. 思考:由已知可以根据哪些关系式分别求其它三角函数值?注意什么问题? 解答→订正→小结:关系式的运用;注意符号问题;再思考:假如没有已知所在象限,结果将怎样?假如是填空选择,有何捷径求解? ② 练习:已知sin α=513,求cos α,tan α的值. 小结:注意符号(象限确定);同角三基本式的运用(分析联系);知一求二. 3. 练习:① 若tan α=m ,322παπ<<,求sin α.② 化简cos θtan θ. (化简方法:切化弦) ③4. 小结:① 给值求值:已知一个角的某一个三角函数值,便可运用基本关系式求出其它三角函数值. ② 化简的要求(化简后的式子,三角函数的种类最少;分母不含根式;项数最少;能求出值的求出值) 三、巩固练习:1. 已知β的一个三角函数值,求其它三角函数值:cos β=13; tan β=-4 2. 已知tan α=m (m ≠0),求sin α,cos α的值. (分象限讨论) 3. 作业:教材P23 练习1、2、4题.第五课时:1.2.2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2)教学要求:能熟练运用同角三角函数的三个基本关系式,掌握已知一个角的某一个三角函数值,求这个角的其它三角函数值;能利用关系式化简三角函数式. 能够利用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证明有关的三角恒等式. 教学重点:运用公式.教学难点:合理选用关系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1. 根据下列条件,求角α的其它三角函数值.:sin α=-45,α在第四象限; tan α=2 2. 提问:同一个角的三个三角函数有哪些基本关系式? 二、讲授新课: 1. 教学例题:① 出示例1:用多种方法证明:1sin cos x x +=cos 1sin xx- 学生讨论证法,逐一补充完整 证法一:1sin cos x x+=(1sin )cos cos cos x xx x +•=…证法二:1sin cos x x+=(1sin )(1sin )cos (1sin )x x x x +-•-=…证法三、四:从右边开始,…… 证法五:(1+sin x )(1-sin x )=…② 小结方法:由其它等式而转化(先证交叉乘积相等);或证和(差),或证商→比较法;直接证明左边等于右边.③ 练习:求证:sin 2x tan 2x =tan 2x -sin 2x .④ 出示例2:已知tan ,求α的其它三角函数的值;求sin cos sin cos αααα+-的值. 分析:如何运用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求解? 变式:如何直接求第2问? (弦化切) 训练:sin cos αα (技巧:切用分母1) 2 . 练习:① 已知sin α=2sin β,tan α=3tan β,求2cos α的值. ② 已知α4sin +α4cos =1,求sin α+cos α的值.3. 小结:注意象限定符号和联系关系式. 灵活运用公式,注意平方关系,切化弦;化繁为简. 三、巩固练习:1. 已知α是第二象限角,且tan(2π+α)=12-, 求cos α和sin α的值.2. 已知θsin θcos 和θtan 的值.3. 已知tan α=2 223sin 4sin cos cos αααα-+.4. 作业:教材P24 11、12、13题.。
高中数学必修4公开课教案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2.1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整体设计教学分析学生已经学过锐角三角函数,它是用直角三角形边长的比来刻画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引入与“解三角形〞有直接关系.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是刻画周期变化现象的数学模型,它与“解三角形〞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因此,与学习其他根本初等函数一样,学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关键是要使学生理解三角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并能用三角函数描述一些简单的周期变化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三维目标1.通过借助单位圆理解并掌握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理解三角函数是以实数为自变量的函数,并从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认识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域,理解并掌握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在各象限内的符号.2.通过对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的理解,掌握终边相同角的同一三角函数值相等.3.正确利用与单位圆有关的有向线段,将任意角α的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值表示出来,即用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表示出来.4.能初步应用定义分析和解决与三角函数值有关的一些简单问题.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值相等.教学难点:用角的终边上的点的坐标来刻画三角函数;三角函数符号;利用与单位圆有关的有向线段,将任意角α的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值用几何形式表示.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新课思路2.教师先让学生看教科书上的“思考〞,通过这个“思考〞提出用直角坐标系中角的终边上点的坐标表示锐角三角函数的问题,以引导学生回忆锐角三角函数概念,体会引进象限角概念后,用角的终边上点的坐标比表示锐角三角函数的意义,从而为定义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奠定根底.教科书在定义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之前,作了如下铺垫:直角三角形为载体的锐角三角函数→象限角为载体的锐角三角函数→单位圆上点的坐标表示的锐角三角函数.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问题①:在初中时我们学了锐角三角函数,你能回忆一下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吗?问题②:你能用直角坐标系中角的终边上的点的坐标来表示锐角三角函数吗?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口头答复,突出它是以锐角为自变量,边的比值为函数值的三角函数,教师并对答复正确的学生进行表扬,对答复不出来的同学给予提示和鼓励.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直角三角形.教师提示:前面我们对角的概念已经进行了扩充,并且学习了弧度制,知道了角的集合与实数集是一一对应的,在此根底上,我们来研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师在直角三角形所在的平面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画出角α的终边;学生给出相应点的坐标,并用坐标表示锐角三角函数.图1如图1,设锐角α的顶点与原点O 重合,始边与x 轴的正半轴重合,那么它的终边在第一象限.在α的终边上任取一点P(a,b),它与原点的距离22b a >0.过P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M,那么线段OM 的长度为a,线段MP 的长度为b. 根据初中学过的三角函数定义,我们有 sinα=OP MP =r b ,cosα=OP OM =r a ,tanα=OP MP =ab. 讨论结果:①锐角三角函数是以锐角为自变量,边的比值为函数值的三角函数. ②sinα=OP MP =r b ,cosα=OP OM =r a ,tanα=OM MP =ab. 提出问题问题①:如果改变终边上的点的位置,这三个比值会改变吗?为什么?问题②:你利用已学知识能否通过取适当点而将上述三角函数的表达式简化?活动:教师先让学生们相互讨论,并让他们动手画画图形,看看从图形中是否能找出某种关系来.然后提问学生,由学生答复教师的问题,教师再引导学生选几个点,计算一下对应的比值,获得具体认识,并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来证明.最后可以发现,由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对于确定的角α,这三个比值不会随点P 在α的终边上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过图形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比照,学生通过比照发现取到原点的距离为1的点可以使表达式简化. 此时sinα=OP MP =b,cosα=OP OM =a,tanα=OM MP =ab. 在引进弧度制时我们看到,在半径为单位长度的圆中,角α的弧度数的绝对值等于圆心角α所对的弧长(符号由角α的终边的旋转方向决定).在直角坐标系中,我们称以原点O 为圆心,以单位长度为半径的圆为单位圆.这样,上述P 点就是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锐角三角函数可以用单位圆上点的坐标表示.同样地,我们可以利用单位圆定义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图2如图2所示,设α是一个任意角,它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x,y),那么:(1)y 叫做α的正弦,记作sinα,即sinα=y; (2)x 叫做α的余弦,记作cosα,即cosα=x; (3)x y 叫做α的正切,记作tanα,即tanα=xy(x≠0). 所以,正弦、余弦、正切都是以角为自变量,以单位圆上点的坐标或坐标的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我们将它们统称为三角函数.在导学过程中教师应点拨学生注意,尽管我们从锐角三角函数出发来引导学生学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与锐角三角函数之间并没有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使学生体会到,用单位圆上点的坐标表示锐角三角函数,不仅简单、方便,而且反映本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三角函数定义中的自变量是什么,对应关系有什么特点,函数值是什么.特别注意α既表示一个角,又是一个实数(弧度数).“它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x,y)〞包含两个对应关系.从而可以把三角函数看成是自变量为实数的函数.值得注意的是:(1)正弦、余弦、正切、余切、正割、余割都是以角为自变量,以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2)sinα不是sin 与α的乘积,而是一个比值;三角函数的记号是一个整体,离开自变量的“sin 〞“tan 〞等是没有意义的.讨论结果:①这三个比值与终边上的点的位置无关,根据初中学过的三角函数定义,有sinα=OP MP =r b ,cosα=OP OM =r a, tanα=OP MP =ab .由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对于确定的角α,这三个比值不会随点P 在α的终边上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②能. 提出问题问题①:学习了任意角,并利用单位圆表示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引入一个新的函数,我们可以对哪些问题进行讨论?问题②: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域、值域是怎样的?活动: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在数学必修一中的有关函数的问题,让学生回忆所学知识,并总结答复老师的问题,教师对学生总结的东西进行提问,并对答复正确的学生进行表扬,答复不正确或者不全面的学生给予提示和补充.教师让学生完成教科书上的“探究〞,教师提问或让学生上黑板板书.按照这样的思路,我们一起来探究如下问题:请根据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先将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在弧度制下的定义域填入下表,再将这三种函数的值在各象限的符号填入图3中的括号内.图3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定义出发,利用坐标平面内点的坐标的特征得定义域、函数值的符号等结论.对于正弦函数sinα=y,因为y 恒有意义,即α取任意实数,y 恒有意义,也就是说sinα恒有意义,所以正弦函数的定义域是R;类似地可写出余弦函数的定义域;对于正切函数tanα=x y ,因为x=0时,xy无意义,即tanα无意义,又当且仅当角α的终边落在纵轴上时,才有x=0,所以当α的终边不在纵轴上时,x y 恒有意义,即tanα恒有意义,所以正切函数的定义域是α≠2π+kπ(k ∈Z ).(由学生填写下表)三角函数 定义域 sinα R cosα Rtanα{α|α≠2π+kπ,k ∈Z } 三角函数的定义告诉我们,各三角函数在各象限内的符号,取决于x,y 的符号,当点P 在第一、二象限时,纵坐标y>0,点P 在第三、四象限时,纵坐标y<0,所以正弦函数值对于第一、二象限角是正的,对于第三、四象限角是负的(可制作课件展示);同样地,余弦函数在第一、四象限是正的,在第二、三象限是负的;正切函数在第一、三象限是正的,在第二、四象限是负的.从而完成上面探究问题.即“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 讨论结果:①定义域、值域、单调性等.②y=sinα与y=cosα的定义域都是全体实数R ,值域都是[-1,1].y=tanα的定义域是{α|α≠2π +kπ(k ∈Z )},值域是R . 应用例如思路1例1 角α的终边经过点P 0(-3,-4),求角α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活动:教师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学生独立思考并答复.明确可以用角α终边上任意一点的坐标来定义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但用单位圆上点的坐标来定义,既不失一般性,又简单,更容易看清对应关系.教师要点拨引导学生习惯画图,充分利用数形结合,但要提醒学生注意α角的任意性.如图4,设α是一个任意角,P(x,y)是α终边上任意一点,点P 与原点的距离r=22y x +>0,那么:图4①r y 叫做α的正弦,即sinα=r y ; ②r x 叫做α的余弦,即cosα=r x ;③x y 叫做α的正切,即tanα=xy(x≠0).这样定义三角函数,突出了点P 的任意性,说明任意角α的三角函数值只与α有关,而与点P 在角的终边上的位置无关,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后深刻理解这一点. 解:由,可得OP 0=22)4()3(-+-=5.图5如图5,设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x,y).分别过点P 、P 0作x 轴的垂线MP 、M 0P 0,那么|M 0P 0|=4,|MP|=-y,|OM 0|=3,|OM|=-x,△OMP ∽△OM 0P 0, 于是sinα=y=1y =||||OP MP -=||||000OP P M -=54-;cosα=x=1x =||||OP OM -=||||00OP OM -=53-;tanα=x y =a cos sin =34. 点评:本例是角α终边上一点的坐标,求角α的三角函数值问题.可以先根据三角形相似将这一问题化归到单位圆上,再由定义得解. 变式训练 求35π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图6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AOB=35π,如图6. 易知∠AOB 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为(21,23-),所以sin35π=23-,cos 35π=21,tan 35π=3-.例2 求证:当且仅当以下不等式组成立时,角θ为第三象限角.⎩⎨⎧><.0tan ,0sin θθ 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验证在不同的象限内各个三角函数值的符号有什么样的关系,提示学生从三角函数的定义出发来探究其内在的关系.可以知道:三角函数的定义告诉我们,各三角函数在各象限内的符号,取决于x,y 的符号,当点P 在第一、二象限时,纵坐标y>0,点P 在第三、四象限时,纵坐标y<0,所以正弦函数值对于第一、二象限角是正的,对于第三、四象限角是负的;同样地,余弦函数在第一、四象限是正的,在第二、三象限是负的;正切函数在第一、三象限是正的,在第二、四象限是负的.证明:我们证明如果①②式都成立,那么θ为第三象限角.因为①sinθ<0成立,所以θ角的终边可能位于第三或第四象限,也可能位于y 轴的非正半轴上;又因为②式tanθ>0成立,所以θ角的终边可能位于第一或第三象限. 因为①②式都成立,所以θ角的终边只能位于第三象限. 于是角θ为第三象限角. 反过来请同学们自己证明.点评:本例的目的是认识不同位置的角对应的三角函数值的符号,其条件以一个不等式出现,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把问题的条件、结论弄清楚,然后再给出证明.这一问题的解决可以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变式训练(2007北京高考)cosθ·tanθ<0,那么角θ是( )A.第一或第二象限角B.第二或第三象限角C.第三或第四象限角D.第一或第四象限角 答案:C例3 求以下三角函数值: (1)sin390°;(2)cos619π;(3)tan(-330°). 活动:引导学生总结终边相同角的表示法有什么特点,终边相同的角相差2π的整数倍,那么这些角的同一三角函数值有何关系?为什么?引导学生从角的终边的关系到角之间的关系再到函数值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然后再用三角函数的定义证明.由三角函数的定义,可以知道: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由此得到一组公式(公式一):利用公式一,可以把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转化为求0到2π(或0°到360°)角的三角函数值.这个公式称为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一〞.解:(1)sin390°=sin(360°+30°)=sin30°=21; (2)cos619π=cos(2π+67π)=cos 67π=23-;(3)tan(-330°)=tan(-360°+30°)=tan30°=33. 点评:此题主要是对诱导公式一的考查,利用公式一将任意角都转化到0—2π范围内求三角函数的值.思路2例1 角α的终边在直线y=-3x 上,那么10sinα+3secα=.活动:要让学生独立思考这一题目,此题虽然是个填空题,看似简单但内含分类讨论思想,可以找两个学生来板演这个例题.对解答思路正确的学生给以鼓励,对思路受阻的学生要引导其思路的正确性.并适时地点拨学生:假设是个大的计算题应该怎样组织步骤. 解:设角α终边上任一点为P(k,-3k)(k≠0),那么 x=k,y=-3k,r=22(-3k)k +=10|k |. (1)当k>0时,r=10k ,α是第四象限角, sinα=r y =kk 103-=10103-,secα=x r=k k 10=10,∴10sinα+3secα=10×10103-+310=-310+310=0. (2)当k<0时,r=k 10-,α为第二象限角, sinα=r y =kk 103--=10103,secα=x r=k k 10-=10-,∴10sinα+3secα=10×10103+3×(10-)=310-310=0. 综合以上两种情况均有10sinα+3secα=0.点评:此题的解题关键是要清楚当k>0时,P(k,-3k)是第四象限内的点,角α的终边在第四象限;当k<0时,P(k,-3k)是第二象限内的点,角α的终边在第二象限内,这与角α的终边在y=-3x 上是一致的. 变式训练 设f(x)=sin3πx,求f(1)+f(2)+f(3)+…+f(72)的值. 解:∵f(1)=sin3π=23,f(2)=sin 32π=23,f(3)=sinπ=0,f(4)=sin44π=23-,f(5)=sin 35π=23-,f(6)=sin2π=0,∴f(1)+f(2)+f(3)+f(4)+f(5)+f(6)=0. 而f(7)=sin37π=sin 3π,f(8)=sin 38π=sin 32π,…,f(12)=sin 312π=sin2π,∴f(7)+f(8)+f(9)+f(10)+f(11)+f(12)=0.同理f(13)+f(14)+f(15)+f(16)+f(17)+f(18)=0,…,f(67)+f(68)+…+f(72)=0, ∴f(1)+f(2)+f(3)+…+f(72)=0.求函数y=a sin +tanα的定义域.活动:让学生先回忆求函数的定义域需要注意哪些特点,并让学生归纳出一些常见函数有意义的要求,根据函数有意义的特征来求自变量的范围.对于三角函数这种特殊的函数在解三角不等式时要结合三角函数的定义进行.求含正切函数的组合型三角函数的定义域时,正切函数本身的定义域往往被忽略,教师提醒学生应引起注意这种情况.同时,函数的定义域是一个集合,所以结论要用集合形式表示.解:要使函数y=a sin +tanα有意义,那么sinα≥0且α≠kπ+2π(k ∈Z ). 由正弦函数的定义知道,sinα≥0就是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的纵坐标非负.∴角α的终边在第一、二象限或在x 轴上或在y 轴非负半轴上,即2kπ≤α≤π+2kπ(k ∈Z ). ∴函数的定义域是{α|2kπ≤α<2π+2kπ或2π+2kπ<α≤(2k+1)π,k ∈Z }. 点评:此题的关键是弄清楚要使函数式有意义,必须sinα≥0,且tanα有意义,由此推导出α的取值范围就是函数的定义域. 变式训练求以下函数的定义域:(1)y=sinx+cosx;(2)y=sinx+tanx; (3)y=xxx tan cos sin +;(4)y=x sin +tanx.解:(1)∵使sinx,cosx 有意义的x ∈R ,∴y=sinx+cosx 的定义域为R .(2)要使函数有意义,必须使sinx 与tanx 有意义.∴有⎪⎩⎪⎨⎧+≠∈2ππk x R x∴函数y=sinx+tanx 的定义域为{x |x≠kπ+2π,k ∈Z }. (3)要使函数有意义,必须使tanx 有意义,且tanx≠0.∴有⎪⎩⎪⎨⎧≠+≠πππk x ,k x 2(k ∈Z ),∴函数y=xx x tan cos sin +的定义域为{x |x≠2πk ,k ∈Z }.(4)当sinx≥0且tanx 有意义时,函数有意义,∴有⎪⎩⎪⎨⎧+≠+≤≤2x ,1)(2k 2k ππππk x (k ∈Z ). ∴函数y=sinx +tanx 的定义域为 [2kπ,2kπ+2π)∪(2kπ+2π,(2k+1)π](k ∈Z ). 知能训练课本本节练习. 解答: 1.sin67π=21-;cos 67π=23-;tan 67π=33点评:根据定义求某个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2.sinθ=135;cosθ=1312-;tanθ=125-. 点评:角α终边上一点的坐标,由定义求角α的三角函数值.点评:熟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并进一步地理解公式一. 4.当α为钝角时,cosα和tanα取负值.点评:认识与三角形内角有关的三角函数值的符号. 5.(1)正;(2)负;(3)零;(4)负;(5)正;(6)正.点评:认识不同位置的角对应的三角函数值的符号. 6.(1)①③或①⑤或③⑤;(2)①④或①⑥或④⑥; (3)②④或②⑤或④⑤;(4)②③或②⑥或③⑥.点评:认识不同象限的角对应的三角函数值的符号. 7.(1)0.874 6;(2)3;(3)0.5;(4)1.点评:求三角函数值,并进一步地认识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公式一.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给出了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并且讨论了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域,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实质上是锐角三角函数的扩展,是将锐角三角函数中边的比变为坐标与距离、坐标与坐标的比,记忆方法可用锐角三角函数类比记忆,至于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可由三角函数的定义分析得到.本节课我们重点讨论了两个内容,一是三角函数在各象限内的符号,二是一组公式,两者的作用分别是:前者确定函数值的符号,后者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化为0°到360°角的三角函数,这两个内容是我们日后学习的根底,经常要用,请同学们熟记. 作业课本习题1.2A 组题1—9.设计感想关于三角函数定义法,总的说来就两种:“单位圆定义法〞与“终边定义法〞.这两种方法本质上是一致的.正因为此,各种数学出版物中,两种定义方法都有采用.在学习本节的过程中可以与初中学习的三角函数定义进行类比、学习.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不但是学好本节内容的关键,也是学好本章内容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独立思考和总结的能力,以稳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设计者:房增凤)第2课时导入新课思路1.(情境导入)同学们都在一些旅游景地或者在公园中见过大观览车,大家是否想过大观览车在转动过程中,座椅离地面的高度随着转动角度的变化而变化,二者之间有怎样的相依关系呢?推进新课新知探究 提出问题问题①:回忆上节课学习的三角函数定义并思考:三角函数的定义能否用几何中的方法来表示,应怎样表示呢?问题②:回忆初中学过的线段,假设加上方向会怎样呢?什么是有向线段?活动:指导学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作出单位圆,设任意角α的顶点在原点,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终边与单位圆相交于点P(x,y),x 轴的正半轴与单位圆相交于A(1,0),过P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M;过A 作单位圆的切线,这条切线必平行于y 轴(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设它与角α的终边或其反向延长线交于点T.教师点拨学生观察线段的方向与点P 的坐标.显然,线段OM 的长度为|x|,线段MP 的长度为|y|,它们都只能取非负值.当角α的终边不在坐标轴上时,我们可以把OM 、MP 都看作带有方向的线段:如果x>0,OM 与x 轴同向,规定此时OM 具有正值x;如果x<0,OM 与x 轴正向相反(即反向),规定此时OM 具有负值x,所以不管哪一种情况,都有OM=x.如果y>0,把MP 看作与y 轴同向,规定此时MP 具有正值y;如果y<0,把MP 看作与y 轴反向,规定此时MP 具有负值y,所以不管哪一种情况,都有MP=y. 引导学生观察OM 、MP 都是带有方向的线段,这种被看作带有方向的线段叫做有向线段. 于是,根据正弦、余弦函数的定义,就有sinα=r y =1y=y=MP, cosα=r x =1x=x=OM.这两条与单位圆有关的有向线段MP 、OM 分别叫做角α的正弦线、余弦线. 类似地,我们把OA 、AT 也看作有向线段,那么根据正切函数的定义和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就有tanα=x y =OAAT=A T. 这条与单位圆有关的有向线段A T,叫做角α的正切线. 讨论结果:①能.②被看作带有方向的线段叫做有向线段.提出问题问题②: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是怎样规定的?当角α的终边变化时,它们有什么变化?活动:师生共同讨论,最后一致得出以下几点:(1)当角α的终边在y 轴上时,余弦线变成一个点,正切线不存在.(2)当角α的终边在x 轴上时,正弦线、正切线都变成点.(3)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都是与单位圆有关的有向线段,所以作某角的三角函数线时,一定要先作单位圆.(4)线段有两个端点,在用字母表示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时,要先写起点字母,再写终点字母,不能颠倒;或者说,含原点的线段,以原点为起点,不含原点的线段,以此线段与x 轴的公共点为起点.(5)三种有向线段的正负与坐标轴正反方向一致,三种有向线段的数量与三种三角函数值相同.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统称为三角函数线.讨论结果:①略.②略.例如应用思路1例1 如图7,α,β的终边分别与单位圆交于点P,Q,过A(1,0)作切线AT,交图7射线OP 于点T,交射线OQ 的反向延长线于T′,点P 、Q 在x 轴上的射影分别为点M 、N,那么sinα=______________,cosα=______________,tanα=______________,sinβ=______________,co sβ=______________,tanβ=______________.活动:根据三角函数线的定义可知,sinα=MP,cosα=OM,tanα=AT,sinβ=NQ,cosβ=ON,tanβ=AT′.答案:MP OM AT NQ ON AT′点评:掌握三角函数线的作法,注意用有向线段表示三角函数线时,字母的书写顺序不能随意颠倒.变式训练利用三角函数线证明|sinα|+|cosα|≥1.解:当α的终边落在坐标轴上时,正弦(或余弦)线变成一个点,而余弦(或正弦)线的长等于r,所以|sinα|+|cosα|=1.当角α终边落在四个象限时,利用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有|sinα|+|cosα|=|OM |+|MP |>1,∴|sinα|+|cosα|≥1.例2 在单位圆中画出适合以下条件的角α的终边或终边所在的范围,并由此写出角α的集合:(1)sinα=21;(2)sinα≥21.活动:引导学生画出单位圆,对于(1),可设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A(x,y),那么sinα=y,所以要作出满足sinα=21的终边,只要在单位圆上找出纵坐标为21的点A,那么OA 即为角α的终边;对于(2),可先作出满足sinα=21的角的终边,然后根据条件确定角α的范围.图8解:(1)作直线y=21交单位圆于A 与B 两点,连结OA,OB,那么OA 与OB 为角α的终边,如图8所示.故满足条件的角α的集合为{α|α=2kπ+6π或α=2kπ+65π,k ∈Z }. (2)作直线y=21交单位圆于A 与B 两点,连结OA,OB,那么OA 与OB 围成的区域(如图中的阴影局部)即为角α的终边所在的范围.故满足条件的角α的集合为{α|2kπ+6π≤α≤2kπ+65π,k ∈Z }. 点评:在解简单的特殊值(如±21,22等)的等式或不等式时,应首先在单位圆内找到对应的终边(作纵坐标为特殊值的直线与单位圆相交,连结交点与坐标原点作射线),一般情况下,用(0,2π)内的角表示它,然后画出满足原等式或不等式的区域,用集合表示出来.变式训练sinα≥21,求角α的集合. 解:作直线y=21交单位圆于点P,P′,那么sin ∠POx=sin ∠P′Ox=21,在[0,2π)内∠POx=6π,∠P′Px=65π. ∴满足条件的集合为{α|2kπ+6π≤α≤2kπ+65π,k ∈Z }. 思路2例1 求以下函数的定义域:(1)y=log sinx (2cosx+1);(2)y=lg(3-4sin 2x).活动:先引导学生求出x 所满足的条件,这点要提醒学生注意,研究函数必须在自变量允许的范围内研究,否那么无意义.再利用三角函数线画出满足条件的角x 的终边范围.求解时,可根据各种约束条件,利用三角函数线画出角x 满足条件的终边范围,写出适合条件的x 的取值集合.解:(1)由题意,得⎪⎪⎪⎪⎪⎩⎪⎪⎪⎪⎪⎨⎧⎪⎪⎩⎪⎪⎨⎧->≠>>+≠>21cos ,1sin ,0sin ,01cos 2,1sin ,0sin x x x x x x 那么⎪⎪⎪⎩⎪⎪⎪⎨⎧+<<-+≠+<<,322322,22,22πππππππππk x k k x k x k (k ∈Z ). ∴函数的定义域为{x|2kπ<x<2kπ+2π或2kπ+2π<x<2kπ+32π,k ∈Z }. (所求x 的终边所在的区域如图9中的阴影局部所示)(2)∵3-4sin 2x>0,∴sin 2x<43.∴23-<sinx<23. ∴x ∈(2kπ3π-,2kπ+3π)∪(2kπ+32π,2kπ+34π)(k ∈Z ), 即x ∈(kπ-3π,kπ+3π)(k ∈Z ). (所求x 的终边所在的区域如图10中的阴影局部所示)图9 图10变式训练求函数y=1-2cosx 的定义域.解:要使函数有意义,需满足2cosx-1≥0,所以cosx≥21. 故由余弦函数线可知函数的定义域为[2kπ-3π-,2kπ+3π],k ∈Z . 例2 证明恒等式a 2sin 11++a 2cos 11++a 2sec 11++a2csc 11+=2. 活动:引导学生总结证明恒等式的方法与步骤,特别地,在证明三角恒等式时,一般地是从较繁的一边推向较简的一边.从方向上来推证三角恒等式主要有三种推证方法,即:从左边推向右边;从右边推向左边;左、右两边同推向第三个式子.解:证法一:设M(x,y)为角α终边上异于原点的一点,|OM |=r,由三角函数定义有 sinα=ry ,cosα=r x ,secα=x r ,cscα=y r . 原式左边=2222222211111111yr x r r x r y +++++++ =222222222222yr y x r x x r r y r r +++++++ =22222222xr x r y r y r +++++ =2=右边.∴原等式成立.证法二:左边=a a a a 2222sin '111cos 111cos 11sin 11+++++++ =aa a a a a 222222sin 1sin cos 1cos cos 11sin 11+++++++ =右边==+++++a aa a a 2222cos 1cos 1sin 1sin 1 ∴左边=右边.∴原等式成立.点评:根据此题的特点,被证式的左边比拟复杂,故可由左边证向右边.变式训练求证:.cos sin 1tan sec 1tan sec 1aa a a a a +=-+++ 证明:设M(x,y)为α终边上异于原点的一点,|OM |=r,由三角函数定义有 .sec ,tan ,cos ,sin x r a x y r x a ry a ====左边=y r x y r x x y x r x y x r -+++=-+++11 =))(()((y r x y r x y r x y r x ++-+++++=xr x ry xr xy r y r x y r x 222222)()(22222++++=-+++ =xy r x r x x r y r +=+++)())(( 右边=,1xy r rx r y +=+∴左边=右边,故原等式成立.知能训练课本本节练习.解答:1.终边在不同位置的角对应的三角函数值的情况,包括三角函数值的符号情况,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点评: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认识三角函数的性质,对未学性质的认识不作统一要求.2.(1)如图11所示,图11(2)(3)(4)略.点评:作角的三角函数线.3.225°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线的长分别为3.5 cm 、3.5 cm 、5 cm;330°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线的长分别为2.5 cm 、4.3 cm 、2.9 cm,其中5,2.5是准确数,其余都是近似数(图略).sin225°=55.3-=-0.7,cos225°=55.3-=-0.7,tan225°=-1; sin330°=-0.5,cos330°=53.4=0.86,tan330°=59.2-=-0.58. 点评:进一步认识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4.三角函数线是三角函数的几何表示,它直观地刻画了三角函数的概念,与三角函数的定义结合起来,可以从数和形两方面认识三角函数的定义,并使得对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函数值符号的变化规律、公式一等的理解容易了.点评:反思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对认识三角函数概念的作用.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向线段的定义,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的定义,这三种三角函数线都是一些特殊的有向线段,其之所以特殊,一是其与坐标轴平行(或重合),二是其与单位圆有关,这些线段分别都可以表示相应三角函数的值,所以说它们是三角函数的一种几何表示.三角函数线是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有关问题的重要工具,利用三角函数线可以解或证明三角不等式,求函数的定义域以及比拟大小,三角函数线也是后面将要学习的三角函数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 2.2弧度制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小结
【知识掌握】:弦长公式,扇形的面积公式、三角函数的定义、单位圆与三角函数线【知识点精讲】
1. 弦长公式、,扇形的面积公式
3.
(
(2)三条有向线段的方向:(3)三条有向线段的正负:(4)三条有向线段的书写:
4.三角函数的定义域:(Ⅳ)(Ⅰ)
5.
6.诱导公式(一)
5.2
2
2
sec ,1cot csc ααα=+=
αcot α=1, 2-5),求这个角的六个三角函数 2.作出下列各角的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
(1)70°; (2)-110°; (3)π54; (4)3
π7-. 3.给出下列命题:
(1)正角的三角函数值是正的,负角的三角函数值是负的; (2)设),(y x P 是角α 终边上的一点,因为sin α =
r
y
,所以α 的正弦值与点P 的纵余弦、正割
正弦、余割
坐标y 成正比;
(3)若sin θ·cos θ >0,则θ 一定在第一象限;
(4)两个角的差是2π 的整数倍,则这两个角的同一个三角函数的值必相等;
(5)若角α 的终边落在y 轴上,则角α 的正弦线是单位长度的有向线段.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将正确的都写出来) 4.确定下列各三角函数值的符号:
(1) 182sin ; (2))40cos( -; (π7
(4) 980sin ; (5)3π10cos ; 5.求满足下列条件的角x 的范围:
(1)0tan sin <⋅x x ; (2)x |cos |=- 6.如果角
3
π
2的始边与x 轴正半轴重合,P ,|
1) D .(-3,-1)
α =x 4
2
,则sin α 的值为( D .-410 9.已知x x x x f 2tan 2cos 3sin )(-+=,则)6π(f =________;)2
π(f =________;
)2
π
3(
f =________. 10.求证:
(1)角θ 为第三象限角的充分必要条件是sin θ <0且tan θ >0; (2)角θ 为第二或第四象限角的充分必要条件是sin θ ·cos θ <0. 11.求下列三角函数值: (1) 780sin ; (2))π6
23
tan(-
; (3)cos (-675°); (4))π635sin(-;
(5)π6tan ; (6)2π9cos
; (7))π4
13
; B 组
1.下列对三角函数线的描述正确的是( ).
+α 的正弦应该用PM 表示 2 5
π
21-. (1)sin182°3′; (2)sin (-4896°); (3))3
π
44tan(-
; (4);5
π
129cos
(5)sin1; (6)cos2.
4.判定下列各式的值是正还是负:
(1)cos40°-cos140°; (2)9
π2tan 7π5cos ⋅; (3)
;
5
π3tan 9π4tan 5π7cos
5π9cos
-- (4)cos2-sin2; (5)
cos 6π7sin ⋅ 5.求下列三角函数值:
(1)
720cos ; (2)3
17
tan(-
(4))π
7cos(-
; (5)sin(-. )a (a ≠0),则sin α =________.
tan2α 、2
sin α
、2
cos
α
、2
tan
α
中一 D .4个 ). 且cos θ <0
2|
tan |tan =-θθ
9.化简求值
|
tan |tan cos |cos ||sin |sin θθ
θθθθ++.
10.设),2(x P 是角θ的终边上的点,按下列条件求cos θ.
(1)5
15
sin -
=θ;(2)22tan -=θ.
11.设α =
4π
,β =4π3,求下列各式的值: (1))4
π
3cos(32cos 4)4πsin(2)4πsin(+
+--++ββαα;
(2))cos(5)2tan(3)tan(βααββα++--+ 12.已知y x ,都是实数,且)2()6(2
2
=++-y x )π4
15-的值.
【拓展练习】
的交点,则=αtan
,则( ).
cos β D .α >β ). 终边为射线034=+y x (0≥x ),求 x sin 的相应值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