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教案初中生物鱼

教案初中生物鱼

教案初中生物鱼
教学目标:
1. 了解鱼类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2. 掌握鱼的分类和解剖结构;
3. 了解鱼的生态作用和保护意义。

教学重点:鱼的特征和分类
教学难点:鱼的解剖结构和生态作用
教学准备:
1. 视频或图片资料关于鱼类的特征;
2. 模型或图表展示鱼类的解剖结构;
3. PPT或课件展示鱼类的分类和生态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关于鱼类的视频或图片资料,调动学生对鱼类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展示与讨论(10分钟)
教师展示模型或图表,让学生观看鱼类的解剖结构,重点讲解鱼类的鳃、心脏和消化系统等重要器官。

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加深对鱼类的解剖结构的理解。

三、课堂练习(15分钟)
教师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完成一些与鱼类特征相关的问题和练习,加深对鱼类特征的理解和记忆。

四、讲解与总结(10分钟)
教师结合PPT或课件,讲解鱼类的分类和生态作用,强调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

五、课堂作业(5分钟)
教师布置关于鱼类的课外作业,如观察家庭鱼缸或湖泊中的鱼类,了解当地鱼类的种类和习性。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鱼类的特征和生活习性,掌握鱼的分类和解剖结构,了解鱼的生态作用和保护意义,激发学生保护环境和动植物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初中生物生物教案鱼类

初中生物生物教案鱼类

初中生物生物教案鱼类教学目标:1. 了解鱼类的基本生物特征,如身体结构、生殖方式等;2. 掌握鱼类的生活习性,包括栖息地、食物来源、生长发育等;3. 培养学生对自然生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鱼类的生物特征;2. 鱼类的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1. 如何通过观察鱼类的生物特征来区分不同种类的鱼;2. 如何理解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2. 图片或视频资料介绍不同种类的鱼;3. 实验设备和材料,如显微镜、鱼类标本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对鱼类展开讨论,了解他们对鱼类的认识和了解程度。

二、讲解(15分钟)1. 介绍鱼类的生物特征,包括鱼类的身体结构、呼吸方式、生殖方式等;2. 讲解鱼类的生活习性,包括栖息地、食物来源、行为习性等。

三、实验(20分钟)让学生观察鱼类标本,通过显微镜观察鱼类的细胞结构和特征,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鱼类的生物特征。

四、讨论(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保护鱼类的方法。

五、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保护自然生物的重要性。

六、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鱼类的生物特征和生活习性的短文,并自行搜索更多相关资料进行深入了解。

扩展活动:1. 前往水族馆或自然生态园观察不同种类的鱼类;2. 组织学生进行鱼类观察和摄影比赛,以提升学生对鱼类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鱼类的生物特征和生活习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保护意识。

未来教学中可以加强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自然生物的认识和热爱。

《鱼》教案(通用16篇)

《鱼》教案(通用16篇)

《鱼》教案(通用16篇)《鱼》教案(1)教学设计目标:1、初步感受自然界中的形象与艺术作品中的形象两者之间的关系,知道大小是在对比中产生的。

2、能大胆的作画,充满画面,画一条大鱼。

3、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鱼的课件、图画纸、水彩笔和油画棒。

2、知识准备:鱼类的知识。

活动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孩子了解鱼的形状和特征,运用所学的知识画一条漂亮的并充满画面的大鱼。

活动难点:自然界中的鱼与美术作品中的鱼的区别,如何突出特征把鱼画大。

活动方式:集体个别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1、猜谜引入,激发兴趣: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朋友,它是我们人类的好伙伴,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想)好,现在,就请你们仔细听谜语,边听边想,听完了以后再回答问题。

从不离水,摇头摆尾,鳞光闪闪,满身珠翠2、你真聪明!你怎么猜出来是鱼呢?出示课题:《谁画的鱼最大》3、欣赏:美丽的海洋世界教师:小朋友们,就让我们跟随小鱼胖胖一起到美丽的海底世界去看一看吧。

大家看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想想你看到了什么?看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放课件:欣赏海底世界)看完了以后感觉非常美,也想到海底世界像小鱼一样玩一玩。

教师总结:大家说的非常好,鱼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大海是它的家,让我们每个小朋友爱护鱼类的同时,也爱护它的家。

4、教师:鱼之所以能在水里自由自在的游玩,就因为它有着特殊的身体,下面就让我们认识一下。

(1)小朋友说,教师通过课件演示鱼身体的各部位的特点。

(2)认识不同形状的鱼的特点。

教师小结:鱼的形状真是千奇百怪啊。

(教师通过课件演示鱼身体的各部位的特点。

)(3)比较:认识大小教师:小朋友们,老师从大海的深处请来了两条鱼,你们看,它们是什么形状?有什么不同?(小朋友:一大一小)好,现在我将这两条鱼放在一样大的纸上,你们仔细比较,哪条鱼放在画面上更合适?更好看? (出示两条鱼)请你们举起你们的小手,在你的纸上试着画一条充满画面的大鱼,并研究一下如何将鱼画大,最后将你的经验介绍给大家。

八年级生物鱼教案5篇

八年级生物鱼教案5篇

八年级生物鱼教案5篇八年级生物鱼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本学期教学内容介绍生物的繁衍和发展、生物与环境两个个单元,内容较上一个学期少了一些,探究实验减少了一些,增加了观察和思考,科学、社会、技术栏目。

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扩大了知识面。

二、教学目标1、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在继续抓好实验过程,努力学习有关教育理论,不断提高对“135”的认识,力争在原有的基础上,使自己的高效快乐课堂教学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3.继续探究教学过程中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吸取上一年的经验,继续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固化新成果,并完成好相关的课题。

4、继续研究和推广校本教研的内涵和经验,充分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发辉学校教研组群体优势,继续尝试开展学校开放日活动。

5.继续探究新课程的评价体系,特别是建立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标准,并在初二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初步归纳整理出适合我校校情的评价体系。

6、通过学习使学生更清楚地知道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从而更有意识地保护生物,促进社会发展。

7、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如何健康地生活。

8、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要求1.教师在教学中要继续认真落实《课程》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大力倡导“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的教育科研观。

教学中要有科研意识,要边实验、边研究,力争做一名科研型快乐的教育工。

3.在教学中,要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4.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

要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力争创造条件开全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

《鱼》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精品教案)

《鱼》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精品教案)

《鱼》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课标分析:1.课标要求学生会概述脊椎动物中鱼类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言下之意,首先学生要学会区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其次,学生能够通过本节课所学知识,总结出鱼的主要特征。

最后,学生能够意识到人类与鱼类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2.本节课以深圳教育云为辅助手段,通过构建概念、资料分析、小组讨论、探究实验等方式落实课标,让学生能够通过对鱼的观察,总结出鱼的主要特征。

学情分析:鱼类是脊椎动物中较低等的终生生活在水中的一个类群。

它的形态特征、生理特点都与水中生活相适应:体形一般呈纺锤形,体色背深腹浅,体表大多有鳞片,侧线能测定方向,感知水流的作用,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外(水中)受精。

鱼为人类提供多种用途,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动物资源。

学好本节内容不仅为学习各类脊椎动物打好基础,也让学生体会到动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1.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对鱼比较熟悉,部分同学可能会有养鱼经验。

学生平常大多注意到的是鱼的形态,观察过鱼口的张开闭合,但是常常忽视鳃的作用,对于鱼究竟是如何呼吸的,还不清楚。

2.就能力储备而言,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

具备一定的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

具有一定合作学习和探究的经验。

3.从情感态度上来看,学生对直观、有趣的视频、图片资料、探究实验尤其感兴趣,容易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动物的分类;2.了解多种多样的鱼,知道“四大家鱼”;3.掌握鱼的形态结构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4.理解鱼的呼吸过程;5.理解与鱼的运动有关的结构特点;6.了解鱼与人类的关系。

7.通过鱼呼吸和游泳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鲫鱼形态结构等知识的学习,进一步确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2.通过观察鲫鱼的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同学间的合作意识;3.增强学生保护环境、保护生物资源的思想意识。

初中生物_鱼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生物_鱼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区别是什么。

2、过程与方法:掌握鱼的主要特征及鱼是怎样进行呼吸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鱼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是怎样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区别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掌握鱼的主要特征及鱼的呼吸。

难点:掌握鱼的主要特征及鱼的呼吸。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便于把学生的理解引向深入。

2、观察法:通过视频资料的学习,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活动:PPT展示图片,问:你平常吃鱼的时候,吃完鱼剩下的是什么?中间那条长长的鱼骨叫做什么?脊柱是由什么组成的?2、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并回答。

3、创设意图:由学生自身生活经历导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二、自主学习多种多样的鱼1、教师活动:PPT展示自主学习内容,列出问题串(提示注意“鳙”“鲢”的写法),引导学生自己找出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2、学生活动:阅读资料,思考并回答。

3、创设意图: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总结鱼的分类,不仅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培养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总结能力。

三、观察思考鱼的主要特征1、教师活动:展示鲫鱼的图片,并提出问题:“鲫鱼有怎样的身体结构特点使它适于水中生存?”播放“鱼适于水中生存的特点”视频。

出示问题串,如:“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用手摸鱼的体表,有什么感觉?观察鱼的运动,鱼是只靠鱼鳍运动吗?”引导学生注意从视频资料中提取重要信息。

2、学生活动:观察图片及视频,进行小组讨论及总结。

3、创设意图: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并考察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直观的视频形式,学生更容易理解鱼适于水中生存的特点。

四、观察思考鱼的呼吸1、教师活动:播放“鱼的呼吸”视频资料,提出问题:“鱼是如何进行呼吸的?”“水流入鱼口后,从什么地方流出?比较流入的水和流出的水,溶解的气体成分有哪些变化?”“观察鳃的形态、颜色?鳃丝多而细对于呼吸的意义?”展示鱼鳃的图片。

鱼(教学设计)八年级生物上册系列(人教版)

鱼(教学设计)八年级生物上册系列(人教版)

5.1.4 鱼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继学习了无脊椎动物之后的第一类脊椎动物,利用八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的特点,逐步的引导学生去探究比较复杂的生物体结构,从而形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为后续学习其他种类的脊椎动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说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

(2)概述鱼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提高学生获取生物学知识的能力。

关注我国渔业资源的发展状况及其保护。

三、教学重难点鱼的主要特征。

(重点)鱼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征。

(难点)四、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检测,暴露问题,激发热情展示各种无脊椎的动物类群,对比其特征,让学生进行完善,温故知新。

(二)鱼——明确教学目标1.从无脊椎动物过度到脊椎动物(PPT 展示)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它们体内没有脊椎骨组成脊柱,统称为无脊椎动物。

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和哺乳动物身体内都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统称为脊椎动物。

2. 展示多种多样的鱼(学生和老师共同探讨)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课件出示鱼的结构图,让学生观察,并结合生活经验思考以下问题:(学生小组合作讨论)鱼之所以生活在水中,有两个特点至关重要: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能在水中呼吸。

1.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是否有利于克服在水中运动的阻力? 带鱼三文鱼比目鱼青鱼鳙鱼草鱼石斑鱼鲨鱼答:鱼的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克服在水中运动的阻力。

2.水流入鱼口后,从什么地流出?流入的水和流出的水,溶解的气体成分会有哪些变化?答:水流入鱼口后,从鳃盖后缘流出。

流出的水和流入的水相比,水中溶解的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3.鱼鳃有哪些特点对它在水中呼吸是至关重要的?鱼离开水后,很快会死亡,原因是什么?答:鱼鳃是鲜红的,里面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并且每一片鳃由很多细细的鳃丝构成。

5.1.4鱼教案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5.1.4鱼教案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鱼》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四节。

第四章按照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的顺序介绍了动物的主要类群。

教材前三节为无脊椎动物,后四节为脊椎动物,在介绍脊椎动物时又按照进化的顺序,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依次向学生展示,而鱼是脊椎动物中种类的一个类群,教材把它设为脊椎动物的第一节,对于学生走入脊椎动物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因此在教材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节主要内容是观察鱼类的外部形态特征、探究鱼类在水中的运动和呼吸等生命现象。

在鱼的主要特征部分,教材安排了“观察与思考”活动,引导学生对鱼进行观察,辨认鱼的主要结构,并观察鱼在水中是如何运动和呼吸的。

让学生从鱼适应水生环境的角度,理解并掌握鱼的主要特征。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在掌握核心概念与知识的同时,能更深层次地体悟到鱼类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与其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从而进一步提升“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以及理解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课标分析本节属于《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生物多样性”这一主题的内容,要求学生掌握的大概念是:2.生物可以分为不同的类群,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重要概念是: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以及繁殖方式等,可将生物分为不同的类群;对应的次位概念是: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都具有适应其生活方式和环境的主要特征。

言下之意,首先学生要学会区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其次,学生能够通过本节课所学知识,总结出鱼的主要特征。

最后,学生能够意识到人类与鱼类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三、学情分析1.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对一些常见的鱼比较熟悉,部分同学可能会有养鱼经验。

学生通过前三节内容的学习,对所涉及到的无脊椎动物已经了然于胸,对于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区别这个知识点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

但学生平常大多注意到的是鱼的形态,观察过鱼口的张开闭合,但是常常忽视鳃的作用,对于鱼究竟是如何呼吸的,还不清楚。

初中生物《鱼》的教案

初中生物《鱼》的教案

初中生物《鱼》的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鱼类的基本特征和分类、生活习性、营养需求等知识。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鱼类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鱼类的生活习性和生存方式。

教学难点:1. 了解鱼类的生殖繁殖方式。

2. 探究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实物或图片展示鱼类的不同种类。

2. 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工具,用于展示鱼类的生态环境等相关信息。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鱼类的基本特征,让学生自由发言,激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二、讲授(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鱼类的分类及基本特征,让学生了解鱼类的多样性。

2. 教师讲解鱼类的生活习性和生存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鱼类的适应性和生存技能。

三、实验与探究(2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观察鱼类的行为,让学生发现鱼类的特殊特征和习性。

2. 学生分组进行小实验,观察鱼类对不同环境条件的适应性,探究鱼类在生存过程中的生理需求。

四、讨论与总结(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

2.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课堂内容,引导学生对鱼类的重要性进行思考和评价。

五、作业布置(5分钟)让学生回家观察自家养的鱼类,记录鱼类的行为和生活习性,写一份观察报告。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鱼类的基本特征、分类和生活习性有了初步了解,培养了学生对自然世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鱼类的生态系统作用和保护措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境保护意识。

鱼-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鱼-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鱼-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鱼类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掌握鱼类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习性;2.技能目标:观察、描述、分类和归纳鱼类形态特征;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界中物种的尊重和保护意识,了解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关系。

二、教学重点1.鱼类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鱼类的形态特征。

三、教学难点1.控制生物学习性的测量;2.钩鳃类和无颌类鱼类的形态特征。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1.鱼类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教学方法:示范引导法1.1 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中的各种实物,通过询问学生观察到的共同特征,引导学生了解分类的基本思想,并且引出鱼类的分类。

1.2 学习鱼类的基本分类让学生通过课本、图片或实物来学习鱼类的基本分类,了解鲤形目、鲇形目、基头目等鱼类鉴定特征。

1.3 总结归纳让学生通过对不同类鱼的比较,总结归纳鱼类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鱼类的形态特征教学方法:实验演示法2.1 引入让学生自己体验一下怎样控制生物学习性的测量,这能很好地体验鱼类的特征量度的困难,从而引出本部分的教学。

2.2 学习各种鱼类形态特征让学生通过对不同类鱼的比较,学习腹膜、尾鳍、颈部、脑部和颌骨等鱼类的形态特征,并且了解这些特征与生物学习性的关系。

2.3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展示钩鳃类和无颌类鱼类的形态特征,并且探究它们的生物学习性与形态特征之间的关系。

2.4 总结归纳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描述和观察,总结归纳鱼类的形态特征及其与生物学习性的关系。

五、教学评价1.选择题:根据课本所学内容,选择合适的鱼类分类。

2.实验题:根据教师的指示,通过实验测量和观察,描述鱼类的形态特征。

3.知识运用题:通过分别观察鲫鱼、鲨鱼和鲸鱼的形态特征,说明它们如何适应生活环境。

六、教学后记从本次教学中可以看出,通过实验和演示都能够很好地有效的引导学生了解掌握鱼类的形态特征。

并且在课堂上,学生表现积极向上,能够认真思考,完成练习题目。

初中生物教案鱼

初中生物教案鱼

初中生物教案鱼教学目标:1. 了解鱼类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2. 掌握鱼类的分类方法和习性;3. 培养学生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鱼类的形态特征;2. 鱼类的生活习性;3. 鱼类的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1. 鱼类的分类方法;2. 鱼类的生活习性。

教学准备:1. 教科书《初中生物》;2. 实验工具:显微镜、标本;3. 实验材料:各类鱼类标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各种不同的鱼类,引起学生对鱼类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展示鱼类的形态特征(15分钟)1. 教师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或图片,认识鱼类的外部形态特征,包括鳞片、鱼鳍、鱼尾等;2. 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不同种类鱼类的形态特征,让学生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

三、分组探究鱼类的习性(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鱼类进行观察和记录;2. 学生观察鱼类的生活习性,包括游泳方式、觅食方式等;3. 学生根据观察结果进行交流讨论,总结不同种类鱼类的生活习性。

四、讲解鱼类的分类方法(15分钟)1. 教师介绍鱼类的分类方法,包括硬骨鱼类、软骨鱼类等;2. 老师让学生通过观察标本,辨认不同种类的鱼类,并按照分类方法进行分类。

五、概括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鱼类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2. 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和反思,回答问题并提出疑问。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观察家庭中养的宠物鱼,并描述其形态特征和习性。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鱼类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和积极参与讨论,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

《鱼》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鱼》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鱼》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生物教材《鱼》章节,详细内容包括鱼的生理结构、生活习性、生态意义以及鱼类的分类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鱼的生理结构特点,了解鱼类的生活习性。

2. 使学生了解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认识到保护水资源和鱼类资源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鱼的生理结构特点、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教学重点:鱼的生理结构、生活习性、生态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鱼类标本、挂图、PPT课件。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鱼的照片,引发学生对鱼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1)让学生观察照片,说出鱼的特点。

2. 新课讲解:(1)鱼的生理结构特点1) 鱼的体型及体表特点2) 鱼的呼吸器官3) 鱼的运动器官(2)鱼类的生活习性1) 鱼类的食性2) 鱼类的繁殖3) 鱼类的迁徙(3)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3.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鱼类生存现状的图片,让学生了解鱼类面临的问题。

(2)讨论如何保护鱼类资源,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4. 例题讲解:(1)分析鱼类生理结构的特点,解释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原因。

(2)举例说明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绘制鱼的结构图。

(2)结合生活实际,分析鱼类的生活习性。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倡导保护水资源和鱼类资源。

六、板书设计1. 鱼的生理结构特点2. 鱼类的生活习性3. 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4. 保护水资源和鱼类资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鱼的生理结构特点及其适应水中生活的意义。

(2)谈谈你对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的看法。

2. 答案:(1)鱼的生理结构特点:体型流线型,体表有鳞片;呼吸器官为鳃,运动器官为鳍等。

适应水中生活的意义:减小游泳时的阻力,保护身体;便于呼吸和运动等。

八年级生物上册鱼教案

八年级生物上册鱼教案

八年级生物上册鱼教课设计5.1.4 《鱼》教【篇一:2014年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案】课题:第一章第四节鱼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教师寄语:任何一种容器都装得满,惟有知识的容器大无边学习目标:1、鱼的主要特色2、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教课环节:当前已知的动物大概有 150 万种。

科学家按体内有没有脊椎骨把他们分为和两大类像蚯蚓、珊瑚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构成脊柱的动物是无脊椎动物。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像鱼这样,体内都有由脊椎骨构成脊柱的动物是脊椎动物。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属于脊椎动物?一、多种多样的鱼察看 p20-21 思虑:⑴我国主要的优秀淡水鱼品种有哪些?⑵我国常有的大海鱼有哪些?二、鱼的主要特色:1、鱼适于水中生活两个至关重要的特色:2、察看与思虑(1)鱼的外形有什么特色?对鱼的水生生活有什么意义?(2)用手摸鱼的体表,有什么感觉。

说说你的见解。

(3)察看鱼的运动。

鱼只靠鳍进行运动,这类说法全面吗?(4)察看鱼的呼吸水流入鱼口后,从什么地方流出?流入的水和流出的水,溶解的气体成分有哪些变化?(5)察看鳃和鳃片的形态、数量、颜色。

为何鰓丝多而细?(6)鱼鳃的哪些特色对它在水中呼吸至关重要?剖析鱼儿离不开水的原由。

3 、你知道吗?鱼到了生殖季的时候,雌鱼会向水中排出卵子,雄鱼会在卵上排上精子,精卵在水中联合为受精卵,而后受精卵会在水中发育成新的个体。

【篇二:八年级生物上第四节鱼教课设计】第四节鱼教材剖析鱼类是脊椎动物中较低等的平生生活在水中的一个类群。

它的形态特色、生理特色都与水中生活相适应:体形一般呈纺锤形,体色背深腹浅,体表大多有鳞片,侧线能测定方向,感知水流的作用,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外 (水中 )受精。

鱼为人类供给多种用途,是与人类生活亲密有关的动物质源。

学好本节内容不单为学习各种脊椎动物打好基础,也让学生领会到动物与人类的亲密关系。

教法指导一、讲课思路与方法1.设疑、议论、概括总结法。

《鱼》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鱼》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鱼的外形,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说出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2、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与思考”中鱼的呼吸的实验,探究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呼吸方式。
教学准备
鱼的骨骼标本,9 条鲫鱼或小金鱼,9 个玻璃鱼缸,9 瓶蔬菜汁及滴管,9 个大烧杯, PPT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课前准备 1 分钟
《鱼》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四节内容。内容上,鱼作为脊 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类群,也是第一个学习的类群,对于学生认识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的主要区别非常重要。
教材在编排上从鲫鱼的骨骼图引入,引导学生对脊柱的概念有个初步的基本认识,再 通过一幅对开页的大彩图,图文结合,介绍了鱼的多样性,使学生获得对鱼适于水中生活 这一点有了直观、具体而形象的认识。而对于重点“鱼的主要特征”部分,教材引导学生 通过“观察与思考”等活动,来认识鱼在水中是如何运动和呼吸的,从而构建“鱼适于水 中生活的特征”这一重要概念。教材同时注重情感价值观的渗透,通过提示用有颜色的蔬 菜汁或果汁代替墨汁,巧妙地向学生灌输了“实验应尽可能减少对实验对象的伤害”这一 理念;通过年画,从人类文化等精神层面进行阐述,使学生更加立体地看待其与人类的关 系;通过介绍过度捕捞与污染等,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学情分析
顺德号称“鱼米之乡”,鱼对于顺德人来说是最熟悉的生物,但大部分学生懂吃懂烹 饪,却从未仔细观察。所以从学生最熟悉的美食入手,可以激起学生的自豪感及学习本节 内容的兴趣。而同时,通过一年多的生物学习,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 力,合作能力也比较强,因此本节课主要以学生为主体,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通 过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慢慢构建知识。

八年级生物鱼的教案6篇

八年级生物鱼的教案6篇

八年级生物鱼的教案6篇八年级生物鱼的教案篇1原生动物第一章原生动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学问目标:懂得草履虫的形态构造特点和生理特点;懂得原生动物门的特点和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力量目标:通过组织学生视察草履虫的形态和构造,以及做草履虫应激性的试验,培育学生试验操作和分析解释试验结果的力量。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原生动物门的特点,向学生渗透进化论的思想;通过懂得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进展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1、草履虫的形态构造及生理特点是本节教学的重点,由于:(1)本章的内容是学生第一次从书本上学习到动物学的学问。

按着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原生动物是动物界中最原始、最简洁、最低等的单细胞动物。

通过讲解原生动物的代表——草履虫的形态构造及生理特点,使学生懂得最原始的动物所具有的特点,可为后续学问的学习奠定良好的根底。

(2)通过重点内容的讲解,还能够使学生懂得到:细胞不仅是构成植物体的根底单位,也是构成动物体的根底单位。

然而动物细胞是有别于植物细胞的。

对比两者的雷同点和不同点,能够加深对细胞构造的懂得,使学生在稳固旧学问的根底上,更好地把握新学问。

(3)草履虫尽管是低等动物,但它有着与高级动物一样的养分方法——异养。

通过试验视察还能够明白,草履虫对外界刺激反响敏锐。

总结草履虫生理活动特点,对比植物体的生理活动特点,能够加深学生对动物与植物本质特点的懂得。

2、草履虫对养分物质的汲取和代谢终产物的排出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由于:(1)动物的养分方法与植物的养分方法不一样。

动物必需从外界摄取现成的有机物。

草履虫的食物主要是:水中的细菌及其它小的生物和腐烂的有机物。

这些食物靠草履虫口沟处纤毛的摇摆,会合到口沟处的胞口,由胞口进入管状的胞咽,在胞咽的末端渐渐形成食物泡。

当食物泡足够大时,就从胞咽处脱落,落入草履虫的细胞质中。

食物泡随着细胞质的流淌,在体内沿肯定的方向运行着。

最初从草履虫身体的后端向前移动,再从前端向后移动。

初中鱼教案

初中鱼教案

初中鱼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保护生态环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

(3)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欣赏大自然的美,保护生态环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与鱼相关的课文,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鱼的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鱼的喜爱之情。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鱼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如何理解的?(2)分享讨论成果,让学生互相启发,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 分析课文(1)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2)让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5. 练习与拓展(1)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生字词,进行情景对话或小作文创作。

(2)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美,保护生态环境。

6. 总结与反思(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强调保护大自然、珍惜生命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 回家后,向家长分享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保护生态环境的作文。

五、教学评价1. 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意识进行评价。

初中生物《鱼类》教案

初中生物《鱼类》教案

初中生物《鱼类》教案
目标:让学生了解鱼类的特点、分类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
1. 鱼类的特点
2. 鱼类的分类
3. 鱼类的生活习性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鱼类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对鱼类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学习讨论(15分钟)
1. 讲解鱼类的特点,如有鳞、呼吸器官等。

2. 简要介绍鱼类的分类,如软骨鱼类、硬骨鱼类等。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鱼类的生活习性,如生活环境、食性等。

三、实验活动(20分钟)
1. 给学生提供一段视频观察不同种类的鱼类,并根据观察的特点对其进行分类和描述。

2. 带领学生进行鱼类的尸体解剖实验,让学生观察鱼类内部结构。

四、总结(5分钟)
请学生总结今天学习到的知识,回答提出的问题。

五、课堂作业(10分钟)
1. 查找一些鱼类的资料,了解更多关于鱼类的相关知识。

2. 准备一份鱼类的分类表格,记录常见鱼类的特点和分类。

板书设计:鱼类的特点、分类、生活习性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鱼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后续可以通过实地考察或更深入的学习让学生对鱼类有更多的认识。

八年级生物鱼的教案大全5篇

八年级生物鱼的教案大全5篇

八年级生物鱼的教案大全5篇八年级生物鱼的教案大全5篇作为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下面为大家分享了《生物优秀教案课件五篇》,感谢您的阅读和关注!八年级生物鱼的教案【篇1】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每项工作都需要有计划的进行,才能取得梦想的效果。

为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并取得良好的成绩,我根据八年级生物学科的特点,特制订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在认真学习和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基础上,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提高学生综合成绩为重点,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

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理解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

二、教学任务1、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

2、在继续抓好“课改”实验的过程中,努力学习有关教育理论,不断提高对“课改”的认识,力争在原有的基础上,使自我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3、继续探究试教过程中新的教学模式,进取吸取过去两年的教学经验,继续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固化“课改”教学新成果。

三、学生情景分析:生物知识、现象与人类密切相联,学生对生物现象产生疑问多,但学生经过一学年对生物学的学习,对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已具备必须的实验本事,大部分对本科的学习兴趣浓厚。

四、教学总目标要求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八年级上册)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知识:1)认识动物的主要类群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

2)明白动物的行为大多是经过运动来完成的,了解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都与它们的行为有密切的联系本事:1)增强动手本事和实验设计本事。

初中生物鱼教案设计

初中生物鱼教案设计

初中生物鱼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鱼的特征、生活习性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2.掌握鱼的分类和保护意义;3.能够观察和描述鱼的外部形态特征,并对其进行分类;4.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鱼的特征及生活习性–鱼的形态特征–鱼的生活习性–鱼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2.鱼的分类及保护意义–鱼的分类方法和主要类群–鱼类的保护意义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对鱼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并分享鱼的特征和生活习性;2.引发学生对鱼类保护的重要性的思考和讨论;3.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步骤二:讲授鱼的特征及生活习性1.导入:通过比较鱼类和其他动物的特征,引导学生认识鱼类的独特特征;2.讲解鱼的形态特征:使用示意图或实物,介绍鱼的外部形态特征,如鳃、鳞片、鳍等;3.讲解鱼的生活习性:介绍鱼类的生活环境、进食方式、生长过程等;4.探究鱼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鱼的食物链关系、氧气交换等。

步骤三:讲授鱼的分类及保护意义1.导入:通过示意图或实例,让学生了解鱼类的种类繁多,并了解鱼类分类的重要性;2.讲解鱼的分类方法和主要类群:介绍鱼类的分类方法,如外部形态特征、生活环境等,并举例说明常见的鱼类类群;3.引导学生思考鱼类的保护意义:通过案例分析或真实生活问题,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鱼类的影响和鱼类保护的重要性;4.引导学生探索鱼类保护的途径: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鱼类,提出不捕捞、保护生态环境、禁止非法捕捞等方法。

步骤四:训练与巩固1.学生小组合作观察和描述不同种类的鱼的外部形态特征,进行分类;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展示他们对鱼类保护意义的理解;3.教师梳理并总结学生的观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鱼类保护观念。

步骤五:拓展实践1.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前往附近的水库、湖泊等水域观察和记录当地的鱼类多样性;2.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制作鱼类的分类图表,并报告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对鱼类保护的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
课标分析:
1.课标要求学生会概述脊椎动物中鱼类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言下之意,首先学生要学会区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其次,学生能够通过本节课所学知识,总结出鱼的主要特征。

最后,学生能够意识到人类与鱼类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2.本节课以深圳教育云为辅助手段,通过构建概念、资料分析、小组讨论、探究实验等方式落实课标,让学生能够通过对鱼的观察,总结出鱼的主要特征。

学情分析:
鱼类是脊椎动物中较低等的终生生活在水中的一个类群。

它的形态特征、生理特点都与水中生活相适应:体形一般呈纺锤形,体色背深腹浅,体表大多有鳞片,侧线能测定方向,感知水流的作用,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外(水中)受精。

鱼为人类提供多种用途,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动物资源。

学好本节内容不仅为学习各类脊椎动物打好基础,也让学生体会到动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1.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对鱼比较熟悉,部分同学可能会有养鱼经验。

学生平常大多注意到的是鱼的形态,观察过鱼口的张开闭合,但是常常忽视鳃的作用,对于鱼究竟是如何呼吸的,还不清楚。

2.就能力储备而言,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

具备一定的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

具有一定合作学习和探究的经验。

3.从情感态度上来看,学生对直观、有趣的视频、图片资料、探究实验尤其感兴趣,容易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动物的分类;
2.了解多种多样的鱼,知道“四大家鱼”;
3.掌握鱼的形态结构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4.理解鱼的呼吸过程;
5.理解与鱼的运动有关的结构特点;
6.了解鱼与人类的关系。

7.通过鱼呼吸和游泳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鲫鱼形态结构等知识的学习,进一步确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观察鲫鱼的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同学间的合作意识;
3.增强学生保护环境、保护生物资源的思想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鱼的呼吸与运动。

【教学难点】
鱼的呼吸与运动。

四、教学方法
互联教学助手、课堂上实验操作,小组讨论与展示,合作学习
五、教学过程
课前给学生发放自学导航,让学生课前明确学习目标,大概了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起到一个预习的作用。

(一)、引入
首先使用互联教学助手的翻翻卡功能,如下:
图1 慧眼识鱼翻翻卡
这些常见的动物是不是鱼呢?由此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入到课堂里面。

接着给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二)、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念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六种动物,思考他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什么是无脊椎动物?什么是脊椎动物?我们平常吃的鱼属于哪一种?
学生:观察鲫鱼骨骼标本中的脊柱,说出几种有脊柱和无脊柱的动物名称。

教师介绍:鱼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占脊椎动物种类的一半以上。

教师展示图片:认识常见的脊椎动物
(三)、鱼类的主要特征
1.多种多样的鱼
教师介绍:鱼因为生活环境不同可以分为海水鱼和淡水鱼
教师:你认识哪些鱼?请你说说。

学生:结合自身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教师的提问进行回答。

教师介绍:中国四大家鱼,分别是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2.鱼的外形特征
教师:鱼有哪些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学生: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能在水中呼吸。

学生:观看视频,重点观察鱼的外形和各种鱼鳍。

活动一:[演示实验] 观察鱼的外形和运动
同学们可以取一条活鱼,放在一个盛水的玻璃缸中,先观察它的外形,再观察它在游泳时各种鳍的动作,思考它们各起什么作用?
教师指导学生分小组观察鲫鱼,提示观察方法(由表及里)
出示观察提纲:
○1鲫鱼的身体分成哪几部分?
○2鲫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是否有利于克服水的阻力?
○3鲫鱼体表有什么覆盖物?用手摸一摸鱼的体表,感觉体表特点。

○4鱼的运动器官是什么?
图2 鱼的形态结构图
当学生观察完成后,利用教育云的互联教学助手批注功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在电子白板上用电子画笔画出鱼的主要结构。

并鼓励同学利用教师平板及时补充。

当学生全部认识完成以后,利用互联教学助手截图分享功能,把鱼的形态结构图发到学生账号,方便学生课后记忆复习。

总结:鲫鱼身体分头部、躯干部、尾部三部分,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鱼仔水中游泳时遇到的阻力。

体表有鳞片覆盖,鳞片上有黏液。

鱼在水中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3.鱼的呼吸
活动二:探究鱼的呼吸
取一条活鱼,放在一个装有清水的玻璃缸中,根据“观察与思考”观察回答下列问题:
○1鱼在呼吸时,它的口和鳃盖后缘是同时张合的吗?
○2用吸管吸取一些红墨水,慢慢地滴在鱼的前方,墨水流入鱼口后,从哪流出来?
○3鱼呼吸时,流入鳃的水和流出鳃的水溶解的气体成分会有哪些变化?
4.总结鱼类主要特征
最后,根据前边的观察和讨论,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鱼类的特征。

完成本节课的其中一个学习目标。

图3 鱼的主要特征
当学生全部总结完成以后,利用互联教学助手截图分享功能,把鱼的主要特征图发到学生账号,方便学生课后记忆复习。

(四)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师提问和引导以下问题:
1.人类对鱼类资源的利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2.我国常见的海洋捕捞鱼类以及保护海洋鱼类资源所采取的措施。

3.针对鱼类资源的现状,谈谈自己的看法(渗透保护环境和动物资源的思想情感教育)。

让学生认识保护鱼类资源的迫切性,了解合理开发利用鱼类资源的具体做法。

至此,完成本节课的另外一个学习目标。

(五)小结
教师:呼应课前翻翻卡的“慧眼识鱼”,为什么这些常见的“鱼”是不是鱼呢?
学生:让学生学会利用本节课所学,用鱼的主要特征来判别动物的类群。

最后,教师结合板书小结,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利用互联教学助手题库出题功能,选取适合我们学生的测试题,帮助学生课堂上掌握本节课相关知识点。

同时,也利用平板的拍照功能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分享,全班师生一起分析答案的正误。

六、教学总结
这节课下来,我觉得课堂的教学效果较好,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较好的实现,完成了教学大纲的内容,活动进行地积极、有序,学生能够很热情的参与到活动中来。

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教育云多媒体教学资源,从新课程理念出发,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在课堂中让学生合作、探究、自主、体验,有效的整合资源,给学生建构一个开放轻松的教学环境。

1. 学生兴趣被教育云多媒体手段大大激发。

课堂上利用互联教学助手的交互功能创设有趣的、学生感兴趣的多种生活情景,刺激他们的思维,提高学生参与度,多感官共同参与,让他们在活动中感知概念。

同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随时在教师平板或者电子白板上书写、移动、勾画、批注,使教师的预设与课堂的生成巧妙的结合。

这种现代化的电子交互手段在教学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更方便、更快捷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2.教学过程上逻辑严密,通过教育云设计的教学环节符合学生学情。

总的来说,本堂课整体比较流畅,时间把握较好,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之下,熟练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充分体现了“友善用脑”理念。

整个教学流程知识内容的递进有层次感,课堂秩序有序,整个教学过程上逻辑严密,并依托教育云精心设计一些教学环节,引导学生通过独立分析、合作交流、归纳总结、延伸迁移等方法进行学习。

3.教育云丰富的教育资源为教师备课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并利用教育云平台丰富的资源,创设与学生相贴近的生活情景,设计多感官、多层次、多维度的教学活动,形象生动的课堂刺激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在游戏活动中感知概念。

同时充分利用互联教学助手的交互功能,按计划完成课堂教学目标,突破教学知识的重难点,让学生学会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本节课当中,我以时间轴为主线,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分阶段设定教学目标,通过新颖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育云技术手段,有效的完成了每个阶段设定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注重选择一些能极大的提升学生的参与广度,体现学生的学为主的方法,比如任务驱动法、合作学习,同时,我采用了互联教学助手作为技术辅助手段,通过互联教学助手的趣味性元素丰富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