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孟子》选读六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练习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训练第二单元六、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六、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一、语基落实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敢问夫子恶.(wū 表疑问,何)乎长 以直养而无害,则塞.(sè 充满)于天地之间 B.行有不慊.(qiàn 快心、满意)于心,则馁.(něi 丧气、萎靡不振)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gǎo 枯干)矣 C.宋人有闵.(mǐn 同情)其苗之不长而揠.(yà 拔起)之者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yún 除草)苗者也 D.行拂.(fú 违背)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zēng 同“增”)益其所不能 丈夫之冠.(guān 行加冠礼)也,父命之 解析:B 项,“慊”应读“qiè”。
C 项,闵,忧虑。
D 项,“冠”应读“guàn ”。
答案:A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B.岂不诚大丈夫...哉 C.所以动心..忍性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解析:C 项,动心,这里是“使他的心受到惊动”的意思。
今义指思想、感情发生波动,多指产生某种动机、欲望等。
答案:C3对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②人恒过,然后能改{③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④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A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解析: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代词,这样。
则:表已然,相当于“原来已经”/与下句的“则”照应,表示对比关系。
答案:C4文中使用“揠苗助长”这个寓言,想要说明什么道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要养成正大刚直之气,只管“集义”,只管使自己做每一件事都合乎义。
B.要养成正大刚直之气,做事要顺其自然。
C.说明教育孩子,要符合孩子自身特点,不要超前。
D.从反面说明,要养成正大刚直之气,不要急切地追求成功,那样做只会有害。
语文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 先秦诸子选读人教课标版 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孟子》选读六《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说:“心志专一就能调动意气,意气专一也能触动心志。譬如跌倒和奔跑,这是意气专注的结果,反过来也使他的心志受到触动。”
公孙丑问:“请问老师您擅长于哪方面?”
孟子说:“我善于透彻地分析别人的言语,也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
高二集体备课材料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关于作者的基本文学常识。掌握古文中部分词语及的用法。词语如“也”、“是”等;句式如判断句、疑问句等。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疏通文意,并掌握本文的主要内容、哲学思想。引导学生掌握本文艺术特色,进而了解孟子散文的风格和特点。
3、情感目标:体会孟子的思想活动与政治主张。
(4)道德天:
孟子认为现实世界是道德的世界,而道德根源背后的标准,便是“天”,“天”表现于人,便是“性”。人若能有足够修养,便能知天,达到“天人合一”。
二、创作背景
1.写作背景
如前所述,战国中期,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合纵联横,互相攻伐。而孟子学成之后,游说诸侯,所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即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被认为脱离了客观实际。因此其主张不曾被诸侯采纳。于是退居讲学。《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说他:“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2)义利之辨——道德价值的论证:
孟子认为“四端”是内在于自觉心的,属于人的“本质”,即所谓人的“性”。人之性,必有异于禽兽之处,这种“异于禽兽”的性,便是“善端”。他指出,人之所以不善,是由于受私欲蒙蔽。因此,人应放弃私利,以达到社会的公义。目的是建立良好的个人道德观。
(3)养气与成德:
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练习:第二单元六、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Word版含解析.doc
六、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曰:“吾善养浩然之气”,他把做人的原则阐述的淋漓尽致。
所谓浩然之气,是一种正气,一种精神。
有此浩气,自可傲立于天地间,必然是“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大丈夫。
闲暇时间,读了点《孟子》,感受到了这个可爱而又倔强的老头,唠唠叨叨,孜孜不倦;巧言善辩,苦口婆心。
同时,也感受到了孟子铁骨铮【课内挖掘】浩然正气与“大丈夫”人格在孟子的人生理论中,最具特色的就是他的“养气说”,即所谓“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他所说的“浩然之气”有两个特征:“至大”和“至刚”。
“至大”是对个体形体渺小的超越;“至刚”是对个体意志懦弱的超越。
孟子认为,人培养浩然正气不仅需要经受时间的考验,而且需要承受极其艰苦的意志磨炼。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具有了浩然正气,自然就会充满一种精神上的力量。
人在仁义之道的驱使下,具有一种顶天立地的“大丈夫”气概。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这是《孟子》中最为精华的文字,经常被人引以为座右铭,曾经激励世世代代的中国人在逆境中奋起,在艰难困苦的考验下不断前进。
孟子教人如何励志的思想堪称中华文化宝贵的精神财富。
运用角度【课外应用】古有训言“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可见“仁”“义”是儒家思想的精髓所在,仁义道德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素质,“成仁”“取义”才能在心中萌发光明正义之气。
古往今来,有太多太多人善养浩然之气。
古有苏武以他的民族气节与坚强毅力凛然不降,持节傲立;有项羽无颜面对江东父老,自刎乌江,舍生取义;有屈原为了民族的衰亡而跳江自尽,杀身成仁。
今有鲁迅弃医从文,用文字拯救人的灵魂,唤起人们心中的光明。
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配套文档:第二单元+《孟子》选读+六、+Word版含答案
六、我善养吾浩然之气释文题“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语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公孙丑问孟子擅长什么时,孟子不假思索地回答:“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并具体而全面地向公孙丑阐释了什么是浩然之气,养成浩然之气应具备的条件和培养浩然之气应注意的问题,足见孟子对浩然之气的重视。
所谓浩然之气,实际上是一种由长期修养道德、践履道义而产生的对人对己毫无愧怍、充实完满的精神境界。
他提倡浩然之气和大丈夫气概。
浩然之气是由平时积累而产生的。
一个人只要做事情合乎义,问心无愧,就可以养成这种气;一直培养而不加损害,这种气就会充满于天地之间。
明主旨通过本课所录三则选文,孟子向我们阐述了他的“浩然之气”思想。
他认为,浩然之气是由平时积累道义而产生的,一个人只要做事情合乎义,问心无愧,就可以养成这种气;一直培养而不加损害,不急于求成,这种气就充满于天地之间,至大至刚。
有这种浩然之气的人,坚持道义就像磐石一样,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真正的大丈夫。
并且告诫我们,在遭遇困难的时候,要看到希望;在遭受挫折的时候,要振作精神;在遭受磨难的时候,要把磨难转变成提高自己并获得成功的基石;在享受安乐生活的时候,要把握好自己,不能丧失向上的斗志。
1.词语理解(1)通假字①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②往送之门,戒.之曰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曾.益其所不能 同“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困于心,衡.于虑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往之女.家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惬 快心、满意 ②诫 告诫 ③增 增加 ④横 横塞 ⑤汝 你的(2)一词多义①长⎩⎪⎨⎪⎧ 敢问夫子恶乎长.: 予助苗长.矣:②知⎩⎪⎨⎪⎧ 我知.言: 知.己知彼: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邪: 孰为汝多知.乎: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③正⎩⎪⎨⎪⎧ 以顺为正.者: 而勿正.,心勿忘: 立天下之正.位:答案 ①擅长/生长 ②知晓,懂得/了解/识别/智慧/主持 ③正道/预期/端正的(3)古今异义①无是.,馁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肯定判断。
高中语文第2单元《孟子》选读第6课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练习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2021年整理)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一、夯实双基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错误!( C )A.恶乎长(zhǎnɡ)馁(něi)也慊(qiè)于心B.塞(sāi)于天地间闵(mǐn)其苗揠(yà)苗C.畎(quǎn)亩傅说(yuè)胶鬲(ɡé)D.拂(fú)乱拂(fú)士曾(zēnɡ)益【解析】A长:chánɡ,B塞:sè,D拂:bì2.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B )A.揠(拔)之苗槁(枯干)诚(果真)大丈夫B.焉(哪里,怎么)得父命(训导)之富贵不淫(惑乱)C.发(兴起)于畎亩举于士(监狱) 举于市(市场)D.人恒(永久)过至(极)大至刚塞(充满)于天地【解析】A诚:确实,C士:狱官之长,D恒:常3.下列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C )A.错误!B。
错误!C.错误!D。
错误!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错误!( B )例:人恒过,然后能改A.不迁怒,不贰过B.过而不改,是谓过矣C.过秦论D.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解析】例句与B都过“犯过错"的意思,A名词,过错,C指出……过失,D经过5.下列句子中的“病”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导学号 46924203(BD )A.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B.尧舜其犹病诸。
C.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
D.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解析】BD都是“忧虑"之意,A疲累,C病态的6.下列句子中的“然”字,与“无若宋人然”中的“然”意义相同的一项是错误! ( B )A.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 D.曰:“是鲁孔丘之徒与?”曰:“然.”【解析】都当“这样"讲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错误!( A )A.告子未知义,以其外之也B.威武不能屈C.劳其筋骨D.饿其体肤【解析】A是意动用法,其他都是使动用法8.文中使用“揠苗助长”这个寓言,想要说明什么道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错误! ( C )A.要养成正大刚直之气,只管“集义”,只管使自己做每一件事都合乎义。
高中语文第2单元《孟子》选读六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讲义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高中语文第2单元《孟子》选读六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讲义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恶.(wū)乎长 揠.(yà)苗苗则槁.(ɡǎo)矣 丈夫之冠.(ɡuàn)畎.(quǎn)亩 胶鬲.(ɡé)行拂.(fú)....乱其所为 富贵不能淫.(yín)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行有不慊于心(“慊”,通“惬”,快心,满意)(2)往送之门,戒之曰(“戒”,通“诫”,告诫)(3)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4)困于心,衡于虑(“衡”,通“横”)(5)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助)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谓⎩⎪⎨⎪⎧敢问何谓.浩然之气(叫作,动词)谓.其人曰(告诉,动词)(2)正⎩⎪⎨⎪⎧而勿正.,心勿忘(预期,动词)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正道,名词)立天下之正.位(端正的,形容词)(3)之⎩⎪⎨⎪⎧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往之.女家(到,动词)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结构助词)其子趋而往视之.(代禾苗,代词)(4)而⎩⎪⎨⎪⎧非徒无益,而.又害之(表递进,而且,连词)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表因果,因而,连词)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表并列,连词)其子趋而.往视之(表修饰,连词)(5)举⎩⎪⎪⎪⎪⎨⎪⎪⎪⎪⎧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被举用,动词)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抬起,动词)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拿,动词)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举荐,动词)莫不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提拔,任用,动词)南取汉中,西举.巴蜀(攻占,动词)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发动,动词)中江举.帆(挂起,动词)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全,形容词)杀人如不能举.(尽,形容词)(6)则⎩⎪⎪⎪⎨⎪⎪⎪⎧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表示承接,就,连词)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表示转折、让步,却,可是,连词)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表示 假设,假使,如果,连词)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就是,副词)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表示承接,就,连词)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效法,动词)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古义:指男子今义:指女子对其配偶的称呼(2)人恒过,然后..能改古义:这样以后、此后今义:连词,指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第5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敢问夫子恶乎长.(形容词用作动词,擅长)(2)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意动用法,把……看成心外之物)(3)丈夫之冠.也(名词作动词,行加冠礼)(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淫、移、屈,均为使动用法,使……扰乱、使……改变、使……屈服)(5)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苦、劳、饿,均为使动用法,使……受苦、使……受劳累、使……挨饿)(6)人恒过.,然后能改(名词用作动词,犯过错)(7)所以动.心忍.性(使动用法,使……惊动、使……坚韧)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
高中语文第2单元《孟子》选读第6课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孟子这个名言已被古今中外的许多事例所证明,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4.本文节选的《孟子》这三部分,表达了作者哪一些观点? 答:孟子提倡浩然之气和大丈夫气概。浩然之气是由平时积累义而产生 的。一个人只要做事情合乎义,问心无愧,就可以养成这种气;一直培养而不 加损害,这种气就会充满于天地之间。所以,浩然之气“至大”。有这种浩然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 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
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必有事
焉”即一定有所事于此,一定要从事于这集义养气的事。朱熹《孟子集注》: “正,预期也,《春秋传》曰‘战不正胜’是也。”“闵”就是忧虑。“揠”
新课标导学
语 文
先秦诸子选读
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
第六课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 2 3 4
学 习 目 标 课 前 预 习 进 入 课 堂
学业质量标准测评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2.准确翻译文言文;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重点学习第1、2则。
3.把握孟子“养气”学说以及“大丈夫”学说的基本内涵。
5.孟子为了将自己的观点阐发得生动而有感染力,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1)巧用寓言。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一章论述养成浩然之气需要日积月累,而不能急于
求成时,运用了“揠苗助长”的寓言进行说理,把抽象的道理说得形象生动。
功、不能够实现自己的志愿的时候 ,独自践履自己的主张,“守其所得于 己” ( 语出朱熹《孟子集注》) 。不管是什么时候,对仁义道德的践履都是毫不 松懈和改变的:富裕和显贵不能惑乱他的心 (“淫”,惑乱 ) ,贫穷和低贱不能 改变他的节(“移”,改变),权势和压力不能屈服他的志,这才叫大丈夫。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2单元孟子第6课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练习+Word版含解析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一、夯实双基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 46924201( C )A .恶乎长.(zhǎnɡ) 馁(něi)也 慊.(qiè)于心 B .塞.(sāi)于天地间 闵.(mǐn)其苗 揠.(yà)苗 C .畎.(quǎn)亩 傅说.(yuè) 胶鬲.(ɡé) D .拂.(fú)乱 拂.(fú)士 曾.(zēnɡ)益 【解析】 A 长:chánɡ,B 塞:sè,D 拂:bì2.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B )A .揠.(拔)之 苗槁.(枯干) 诚.(果真)大丈夫 B .焉.(哪里,怎么)得 父命.(训导)之 富贵不淫.(惑乱) C .发.(兴起)于畎亩 举于士.(监狱) 举于市.(市场) D .人恒.(永久)过 至(极)大至刚 塞.(充满)于天地 【解析】 A 诚:确实,C 士:狱官之长,D 恒:常3.下列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C )A .⎩⎪⎨⎪⎧ 敢问夫子..恶乎长。
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B.⎩⎪⎨⎪⎧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此之谓大丈夫..。
C .⎩⎪⎨⎪⎧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D.⎩⎪⎨⎪⎧ 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导学号 46924202( B )例:人恒过.,然后能改 A .不迁怒,不贰过.B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C .过.秦论D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解析】 例句与B 都过“犯过错”的意思,A 名词,过错,C 指出……过失,D 经过5.下列句子中的“病”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导学号 46924203( BD )A.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B.尧舜其犹病.诸。
C.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
D.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练习:第二单元六、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Word版含解析
六、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曰:“吾善养浩然之气”,他把做人的原则阐述的淋漓尽致。
所谓浩然之气,是一种正气,一种精神。
有此浩气,自可傲立于天地间,必然是“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大丈夫。
感悟孟子“大丈夫”闲暇时间,读了点《孟子》,感受到了这个可爱而又倔强的老头,唠唠叨叨,孜孜不倦;巧言善辩,苦口婆心。
同时,也感受到了孟子铁骨铮铮、一肩担道义的强势人格。
《孟子》一书,我只看见三个字:大丈夫。
有学者考证,大丈夫这个词是孟子首创。
什么是大丈夫?有学生问孟子,公孙衍、张仪这些人“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真是跺一跺脚地球都要颤抖的人物,真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啊。
孟子说:这也能叫大丈夫吗?真正的大丈夫应该是“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还有学生说“枉尺而直寻”,意思就像今天说的“大丈夫,能屈能伸”。
孟子批驳道“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什么意思呢?自身不正直的人,是从来不能使别人正直的。
这就是大丈夫“刚毅”的表现。
刚毅的人难免会有挫折,那么大丈夫是不是活得很累呢?其实不然,大丈夫很从容、很快乐。
孟子说:“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无愧天地、父母康健、教化英才,想必古往今来有许多人体会到了其中的乐趣。
怎么样成为大丈夫呢?孟子的答案是:知性、尚志、养气。
知性就是性本善,找到自己性善的本性,不要被现实遮蔽了内心。
他说,人有四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
尚志就是舍生取义的坚强意志。
岂有他哉?养气就是如何培养坚强的意志。
孟子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具备了以上三点,就可以说“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这是何等的担当!何等的气概!孟子学说也许不是最好的,但是孟子所提倡的大丈夫精神却给了中华民族坚强的血液。
高中语文 第2单元《孟子》选读 6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 守法不阿辅佐君主的贤士,外没有敌国侵略的忧患,这样的国家常
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常会灭亡。然后才知道忧患能使人生存,安乐能使人灭亡。”
基础导练
一、文言实词 1.今日病.矣病:疲__累__、__倦__困 2.岂不诚.大丈夫哉诚:_的__确__,__确_ 实 3.征.于色,发于声征:_验_______ 二、文言虚词 1.必有事焉.焉:助__词__,__啊__ 2.安居而.天下熄而:_连__词__,__就_ 3.舜发于.畎亩之中于;介__词__,__从__
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翻译课文。 2.理解孟子“浩然之气”的基本内涵,并从中借鉴立身处世的策 略。 3.学习孟子运用比喻、寓言和典型事例进行论辩说理的方法:“请问老师您擅长什么?”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 这个人身上,一定先要使他的意志困苦不堪,使他的筋骨劳累,使
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 他的肚子饥饿,使他的身体穷困,使他做的事情不顺利不成功,用这
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些方法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韧,增加他以前不具备的才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 能。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心中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发
5.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拂___”通“__弼______”,辅_助_______)
四、一词多义
舜发发于于声畎,亩而之后中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 微颔之《卖油翁》 1.发 发不闾愤左不適启戍,渔不阳悱《陈涉世家》 不发《论语·述而》
动词,兴起 动词,传出 、传达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六《善我养吾浩然之气》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齐读《孟子·告子下》
思考
1、孟子列举的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 百里奚这些人有什么共同点?作者举例想说明什么?
都来自社会底层,都出身贫贱,都经过艰苦磨练,最终 都大有作为,成就一番大业。
说明了要想成才必先经历磨练;只有经过磨练才能有所 作为。
齐读《孟子·告子下》
思考
2、请你举出古今中外同类型的事例。
小结:
浩然之气:至大至刚,直养无害, 配义与道,助长害之。
所谓气,是一种主观的精神状态。 本则中所谓的浩然之气,实际上是一 种由长期修养道德,践履道义而产生 的,对人对已毫无愧怍的充实完满的 精神境界。
孟子的 “人格修养”
孟子的战斗性正源于自身充 盈着的浩然正气。他用这正气去 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去唤醒民 众向罪恶统治作斗争。浩然正气 贯穿在他一生的全部言行之中。
孟子借助这个故事是想要说明浩然之气是靠不断积累 义而产生的,不是偶然地有过正义的举动就取得的。因此, 对浩然之气一定要培养,但也不妄自助长它。
现在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 反而把事情弄糟。
思考
研习课文
5、“浩然之气”的定义对我们人格的修养有什么启发?
浩然之气是由平时积累道义而产生的, 一个人只要做事合乎道义,问心无愧,就 可以养成这种气,此为“直养”;若行事无 道和义,气则萎靡不振,就会丧失气,此 为“害”。
。
(二)重点句子翻译
③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 益其所不能。
译文: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先 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瘦, 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 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增加他以前不具备的才能。
-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孟子》选读 6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课时演练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六、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往之女家,必敬必戒B.曾益其所不能C.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D.胶鬲举于鱼盐之中解析:A项,“女”通“汝”;B项,“曾”通“增”;C项,“慊”通“惬”。
答案:D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闵:同情,怜悯。
B.今日病.矣病:疲累,倦困。
C.安居而天下熄.熄:指战争平息。
D.行拂.乱其所为拂:违背,违反。
解析:B项,“闵”应为“忧虑,担心”。
答案:A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参考答案:(1)以为集义养气没有用而放弃它的,是种庄稼而不锄草的人;促使它生长的人是拔苗助长的人,——不仅没有用处,而且还损害了它。
(2)富裕和显贵不能扰乱他的心,贫穷和低贱不能改变他的节,权势和压力不能屈服他的志:这样的人就是大丈夫。
(3)内没有守法不阿的大臣和直言敢谏的士,外没有敌国干涉与侵略的忧患,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灭亡。
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8题。
(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无若宋人然。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孟子·公孙丑上》)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是,馁.也馁:丧气,萎靡不振。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2单元《孟子》选读第13课《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同步练习.doc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2单元《孟子》选读第13课《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至:极,最。
B . 无是,馁也馁:空虚。
C .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槁:枯干。
D . 安居而天下熄熄:指战争平息。
2.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 曾益其所不能B . 入则无法家拂士C . 困于心,衡于虑D .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3.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敢问何谓浩然之气②谓其人曰③而勿正,心勿忘④立天下之正位A .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 .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 .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 .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4.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A . 曾益其所不能B . 所以动心忍性C . 得志与民由之D .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5.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 . 所以动心忍性B . 人恒过,然后能改C . 贫贱不能移D . 威武不能屈6. 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A . 管夷吾举于士B .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C . 舜发于畎亩之中D .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9. 手机实名制已实行多年,近日记者对部分消费者的态度进行了调查,结果不容乐观,见下图。
请把下图内容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语言连贯;使用转折关系的复句表述;不要出现图片中的具体数字;不得超过70个字。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应用体验之旅第六节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练习
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曾益其所不能B.入则无法家拂士C.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D.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解析:A项“曾”同“增”,B项“拂”通“弼”,C项“衡”通“横”。
答案:D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丈夫..之冠也,父命之B.人恒过,然后..能改C.以为....无益而舍之者D.以直养而无害解析:A项,“丈夫”,古义为“男子”,今义为“女子的配偶”。
B项,“然后”,古义为“这样以后”,今义为“表承接的连词”。
C项,“以为”,古今义相同。
D项,“无害”,古义为“不损害”,今义为“没有害处”。
答案:C3.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B.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C.而良人未之知也D.先生将何之解析:A项为状语后置句;B项和例句均为判断句;C、D两项均为宾语前置句。
答案:B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8题。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舜发于畎亩..之中(田地)B.人恒.过,然后能改 (常常)C.征.于色 (征服)D.而后喻. (明白)解析:C项中“征”意为“表露”。
答案:C5.下面关于选文内容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人才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中才能造就,所以人们应正确面对逆境。
B.短文由个人说到国家,指出如果没有执法严格、直言敢谏的臣子,国君就会胡作非为;如果没有邻国的侵扰,国君就会耽于安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曰:“吾善养浩然之气”,他把做人的原则阐述的淋漓尽致。
所谓浩然之气,是一种正气,一种精神。
有此浩气,自可傲立于天地间,必然是“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大丈夫。
美字体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赏美文感悟孟子“大丈夫”闲暇时间,读了点《孟子》,感受到了这个可爱而又倔强的老头,唠唠叨叨,孜孜不倦;巧言善辩,苦口婆心。
同时,也感受到了孟子铁骨铮铮、一肩担道义的强势人格。
《孟子》一书,我只看见三个字:大丈夫。
有学者考证,大丈夫这个词是孟子首创。
什么是大丈夫?有学生问孟子,公孙衍、张仪这些人“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真是跺一跺脚地球都要颤抖的人物,真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啊。
孟子说:这也能叫大丈夫吗?真正的大丈夫应该是“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还有学生说“枉尺而直寻”,意思就像今天说的“大丈夫,能屈能伸”。
孟子批驳道“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什么意思呢?自身不正直的人,是从来不能使别人正直的。
这就是大丈夫“刚毅”的表现。
刚毅的人难免会有挫折,那么大丈夫是不是活得很累呢?其实不然,大丈夫很从容、很快乐。
孟子说:“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无愧天地、父母康健、教化英才,想必古往今来有许多人体会到了其中的乐趣。
怎么样成为大丈夫呢?孟子的答案是:知性、尚志、养气。
知性就是性本善,找到自己性善的本性,不要被现实遮蔽了内心。
他说,人有四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
尚志就是舍生取义的坚强意志。
岂有他哉?养气就是如何培养坚强的意志。
孟子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具备了以上三点,就可以说“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这是何等的担当!何等的气概!孟子学说也许不是最好的,但是孟子所提倡的大丈夫精神却给了中华民族坚强的血液。
看到孟子的文字,就想起了鲁迅、闻一多等人,正是有了一代又一代的大丈夫,才支撑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课内挖掘】课内素材浩然正气与“大丈夫”人格在孟子的人生理论中,最具特色的就是他的“养气说”,即所谓“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他所说的“浩然之气”有两个特征:“至大”和“至刚”。
“至大”是对个体形体渺小的超越;“至刚”是对个体意志懦弱的超越。
孟子认为,人培养浩然正气不仅需要经受时间的考验,而且需要承受极其艰苦的意志磨炼。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具有了浩然正气,自然就会充满一种精神上的力量。
人在仁义之道的驱使下,具有一种顶天立地的“大丈夫”气概。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这是《孟子》中最为精华的文字,经常被人引以为座右铭,曾经激励世世代代的中国人在逆境中奋起,在艰难困苦的考验下不断前进。
孟子教人如何励志的思想堪称中华文化宝贵的精神财富。
运用角度【课外应用】古有训言“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可见“仁”“义”是儒家思想的精髓所在,仁义道德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素质,“成仁”“取义”才能在心中萌发光明正义之气。
古往今来,有太多太多人善养浩然之气。
古有苏武以他的民族气节与坚强毅力凛然不降,持节傲立;有项羽无颜面对江东父老,自刎乌江,舍生取义;有屈原为了民族的衰亡而跳江自尽,杀身成仁。
今有鲁迅弃医从文,用文字拯救人的灵魂,唤起人们心中的光明。
这些志士仁人在生命的存亡关头也毫不犹豫地舍生取义,可见有了浩然之气就有了一股生命蒸腾的英雄气,有了一脉亢奋激扬的刚烈之气。
所以养气能萌发心情的正义,唤起灵魂的激昂。
一、基础达标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长:擅长A.敢问夫子恶乎长.病:生病B.今日病.矣闵:忧虑C.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冠:行加冠礼D.丈夫之冠.也解析:B项,病:疲累、倦困。
答案:B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入则无法家..之冠也,父命之..拂士B.丈夫C.所以..无益而舍之者..动心忍性D.以为解析:D项“以为”:与现代汉语相同,认为;A项“法家”:古义指守法不阿的世臣;B项“丈夫”:古义指男子;C项“所以”:古义指用来……的办法。
答案:D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敢问何谓浩然之.气非义袭而取之.也B.其.为气也其.子趋而往视之C.以为无益而.舍之发于声,而.后喻D.以.其外之也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解析:C项,连词,表顺承关系。
A项,助词,的/代词,它。
B项,代词,它/代词,他的。
D项,连词,因为/介词,把。
答案:C4.下列句子中,句式和“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舜发于畎亩之中B.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C.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解析:C项与例句同为判断句。
A项,被动句;状语后置句。
B项,定语后置句。
D项,宾语前置句。
答案:C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息争昔者孔子之弟子,有德行,有政事,有言语、文学,其鄙.有樊迟,其狂有曾点。
孔子之师,有老聃,有郯子,有苌弘、师襄,其故人有原壤,而相知有子桑伯子。
仲弓问子桑伯子,而孔子许其,及仲弓疑其太简,为简然后以雍言为然。
何其杂也?”,夫子之门“是故南郭惠子问于子贡曰:呜呼!此其所以为孔子欤?至于孟子,乃为之言曰:“今天下不之杨则之墨,杨墨之言不息,孔子之道不著,能言距杨墨圣人之徒。
”,者当时因攘斥佛老学者,,以孟子为好辩虽非其实而好辩之端由是启矣。
唐之韩愈称之。
下逮有宋,有洛、蜀之党,有朱、陆之同异。
为洛之徒者,以排击苏氏为事;为朱之学者,以诋讠其陆子为能。
吾以为天地之气化,万变不穷,则天下之理,亦不可以一端则尽。
昔者曾子之一以贯之,自力行而入;子贡之一以贯之,自多学而得。
以后世观之,子贡是,则曾子非矣。
然而孔子未尝区别于其间,其道固有以包容之也。
夫所恶于杨墨者,为其无父无君也;斥佛老者,亦曰弃君臣,绝父子,不为昆弟..夫妇,以求其清净寂灭。
如其不至于是,而吾独何为訾謷之?大盗至,胠箧探囊,则荷戈戟以随之,服吾之服,而诵吾之言,吾将畏敬亲爱之不暇。
今也操室中之戈,而为门内之斗,是亦不可以已乎?夫未尝深究其言之是非,见有稍异于己者,则众起而排.之,此不足以论人也。
人貌之不齐,稍有巨细长短之异,遂斥之以为非人,岂不过哉?居高以临下,不至于争,为其不足与我角也。
至于才力之均敌..,而唯恐其不能相胜,于是纷纭,是故知道者之辩以生。
视天下之歧趋;夫恢然有,皆未尝出于吾道之外,故其心恢然有余异说余,而于物无所不包,此孔子之所以大而无外也。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鄙:卑鄙A.其鄙.有樊迟B.绝父子,不为昆弟昆弟:兄弟..夫妇排:排挤、排斥C.则众起而排.之D.至于才力之均敌均敌:相等,分不出上下..解析:鄙:粗俗。
答案:A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当时因以孟子为好辩/虽非其实/而好辩之端由/是启矣B.当时因以孟子为好辩/虽非其实/而好辩之端/由是启矣C.当时/因以孟子为好辩虽非/其实而好辩之端由/是启矣D.当时/因以孟子为好辩虽非/其实而好辩之端/由是启矣解析:可根据陈述主体“好辩”及其陈述动词的意义断开。
答案:B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人们认为他喜欢辩论。
虽然这个说法不确切,然而好辩的苗头,从此开始了。
B.作者认为,真正懂得学术的人,能心胸宽广地包容天下各种不同的流派学说,并且能用自己的学说逐渐影响各种流派,最终让这些学说为我所用。
C.作者认为天地间的阴阳二气化育万物,变化无穷,那么天下的道理也就不可能从一个方面概括罄尽。
D.作者对不深入研究别人言论的对与错,发现别人与自己的见解稍有不同,就群起而攻之的评论人,旗帜鲜明地表示反对。
解析:“最终让这些学说为我所用”文中无此意。
答案:B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南郭惠子问于子贡曰:“夫子之门,何其杂也?”呜呼!此其所以为孔子欤?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故知道者,视天下之歧趋异说,皆未尝出于吾道之外,故其心恢然有余。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注意对“是故”“门”“何其”“其”的理解与翻译,“其”表揣测语气。
(2)翻译时要注意对关键词语“知道”“歧趋异说”“恢然”的对应落实。
答案:(1)所以南郭惠子向子贡问道:“孔子的门生,多么混杂啊?”唉!这大概就是他之所以是孔子的原因吧?(2)因此懂得大道的人,看天下各种不同的流派学说,认为都不曾超过自己的大道之外,所以他们的胸怀宽广有余。
参考译文:从前孔子的学生,有的长于德行,有的长于政事,有的长于语言、文学,粗俗的有樊迟,狂妄的有曾点。
孔子的老师,有老聃,有郯子,有苌弘、师襄,他的老朋友中有原壤,知己有子桑伯子。
仲弓询问子桑伯子,孔子赞许他办事不烦琐,等到仲弓怀疑子桑伯子办事太简单,然后孔子又肯定仲弓的话正确。
所以南郭惠子向子贡问道:“孔子的门生,多么混杂啊?”唉!这大概就是他之所以是孔子的原因吧?至于孟子,却发表他的见解说:“如今天下的主张不属于杨朱派,便属于墨翟派,杨朱、墨翟的学说不消灭,孔子的学说无法发扬,能够用道理来反对杨、墨的,也就是圣人的门徒了。
”当时的人因此认为孟子喜欢辩论。
虽然不确切,然而好辩的苗头,便从此开始了。
唐代的韩愈,排斥佛教和道教,受到学者的称赞。
往下到了宋朝,有洛阳程颐和四川苏轼的学派之争,有朱熹、陆九渊学说的差别。
洛派的门徒,以排斥苏轼为本事;赞同朱熹学说的人,以诋毁陆九渊为能耐。
我认为天地间的阴阳二气化育万物,变化无穷,那么天下的道理也就不可能从一个方面概括罄尽。
从前曾参理解孔子的学说用一个基本观念来贯穿它,亲身力行进入;子贡也用一个基本观念来贯穿它,却认为是从博学广识而得到的。
以后人的眼光来看,子贡是正确的,曾参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