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视角下的《檀香刑》张亚容

合集下载

《檀香刑》:一双透视的眼睛,解剖、看透人性的善与恶、罪与罚

《檀香刑》:一双透视的眼睛,解剖、看透人性的善与恶、罪与罚

《檀香刑》:一双透视的眼睛,解剖、看透人性的善与恶、罪与罚世界上最不能直视的,一个是太阳,一个是人心。

莫言《檀香刑》《檀香刑》是莫言根据高密一段县志的写起的。

1897年,德国强迫清政府订立了《胶澳租借条约》,为尽快把山东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以便掠夺山东内陆的丰富矿产资源。

他们修建铁路、抢夺农田,引起了老百姓的反抗。

女主人公眉娘的父亲孙丙正是因反对德国人占地修铁路而被抓捕。

清政府为了讨好洋人,要求对孙丙实行酷刑,就是“檀香刑“。

“檀香刑“顾名思义,是用一根檀香木橛子,削好后放在香油里煮一天一夜,从那人的谷道钉进去,才能保证钉时滑畅,钉进去不吸血。

然后从脖子后面钻出来,然后把那人绑在高架子上。

犯人施刑后,肚肠并没有受伤,但血在不断地流。

为了让他多活几日,不断忍受生不如死的惨痛,还要不停得灌参汤。

都是为了让犯人遭受非人折磨,而又生不死。

以敬效尤。

故事便从这里开始说起。

眉娘的亲爹抗击列强的孙丙1.眉娘浪语:从眉娘眼中看世界,都是享乐的人性。

眉娘的父亲孙丙是一个有着一腔热血的老百姓,他的原型是山东高密民间抗德群众的首领孙文。

1899年11月22日,孙文在绳家庄召开大会,组织抗德队伍。

1900年4月9日,抗德群众数千人从绳家庄北上阻路,焚烧窝铺数座,并准备攻城。

下旬,孙文率群众沿柳沟河一带设防,打败进攻的清兵。

继之,由德国顾问指挥的清兵洋枪队参战,群众浴血抵抗,因伤亡较重,斗争陷入低潮。

孙文隐蔽在绳家庄、王家庄。

后因叛徒出卖,于5月3日晨被捕。

这部小说正是以此为背景展开。

演绎了一幅山东大地反抗压迫、反抗列强的故事。

孙丙被捕行刑而主人公眉娘,正是小说中起义领袖孙丙的女儿。

眉娘自己嫁给了傻人赵小甲,专门卖狗肉。

人称“狗肉西施。

”眉娘的相好是县太爷钱丁。

在清明节那天,县太爷为眉娘架起了秋千架。

全城的老百姓,都看到了秋千上飞舞的眉娘。

“桃花脸蛋柳条腰,螳螂脖子仙鹤腿。

狗肉西施,高密第一”。

就在这天,眉娘亲爹被抓。

而眉娘在他爹被捕后,没有哭天喊地,她直接去找她的情人——县太爷钱丁,还极为享受地荡了秋千。

读莫言长篇小说《檀香刑》一桩酷刑背后牵扯的真相

读莫言长篇小说《檀香刑》一桩酷刑背后牵扯的真相

读莫言长篇小说《檀香刑》一桩酷刑背后牵扯的真相文:石陵何为檀香刑:将上好的檀木削成“剑”的形状,在香油中煮一天一夜,油全部沁到檀木上,沉而重,香而不蚀血,加上肉香,檀香木成,将檀木从股间插入至椎骨上突出,内脏已碎,却可残留存活数天而不死,加上以人参汤吊命,成生死由他人不由己的惨剧。

发生在高密东北的“战役”内忧外患的运动,产生于兵荒马乱人不为人的时期,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一场极度残酷的刑罚。

《檀香刑》从书名处就清晰明了的看出是某一种刑罚,单独从名字看来略带有朴素的意味,檀香木为刑罚起始,显得那么的诗意,但现实往往反差的可怕,事出反常必有妖,越是没人听、诗意盎然带有故事的名字越残暴。

但老实说一般人没见过,甚至在影视剧作品中都少有,想想不同于一般的酷刑来的干脆,檀香刑来的更舒缓些,这种舒缓来自于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残酷且要求极高,施刑之人和受刑之人的承受度要求远远高于一般的刑罚,施刑之人必须对刑罚有深度的造诣,这边看来用造诣的词汇形容一个手段显得无比的凶残。

但一切就是如此,喜好刑罚痴迷且技术高超,这是施刑之人,受刑之人必定有一腔怨气和矢志不移的意志力,很直白必须熬过最后一口气,这是刑罚来的艰难的原因,受刑之人或因为故事后续的发展或由于血海深仇,不甘放弃的决心,保留最后一口气,刑罚没结束受刑的人不死,这才是檀香刑极少浮现世间的原因,骇人听闻。

联想到的第一个就是凌迟,凌迟又有千刀万剐的代名词,活生生在受刑者身上片片切肉,与檀香刑差异性在于一个对外,一个对内,书中描述一边施刑一边续命,一种对于生命的无力感跃然纸上,生死不能才是最大的压力,一切都不能控制的结束,显得那么的脆弱,而这正是小说的内容。

施刑人是赵甲刑狱司一代刽子手,所杀千人,阴险而忠于职责,被人称“赵姥姥”所生儿子赵小甲,娶孙眉娘。

孙眉娘何许人物,一个狗肉西施,娇媚貌美,牵扯起关于生父、干爹、公公的三者联系带,不能不说是离奇,生性浪漫的秉性,让孙眉娘私情县官干爹钱丁,也成功引出钱丁与生父孙丙,公公赵甲与孙丙的主线情节,书中多次出现眉娘极为夸张和大篇幅的内心独白,采用猫腔对仗的词汇,用地方特色的唱来表露出对钱丁的爱恋,从全文来看孙眉娘这种是遇不到真爱,所托非人的女人,既不爱丈夫又勾引他人,引发一系列的故事也由于爱情的渴望和生活的不如意,一但入网便身不由己,在自以为的爱情鼓动下私会钱丁,落了个满城皆知。

挑战阅读――评莫言《檀香刑》

挑战阅读――评莫言《檀香刑》

挑战阅读――评莫言《檀香刑》作家莫言潜心五年完成的长篇新作《檀香刑》,标志着其创作的重要转向,由先锋实验转向民间,转向传统,在其创作道路上具有重要意义,这是继余华之后又一位当今小说大家的成功转向,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它也是新世纪中国文学创作走向的一个路标。

莫言对魔幻现实主义和西方现代派小说的有意识排拒,对本土创作资源的自觉吸收和再创造是个耐人寻味的话题,而《檀香刑》丰瞻的意蕴内涵和精妙的叙事艺术对读者构成一种挑战,它具有多重阐释的可能性,这种挑战不仅是指解读上的困惑,也是指触目惊心的血淋淋文字对读者神经的一种折磨、考验,甚至是对阅读行为本身的一种挑战,因为它更多的是诉诸人的听觉,是声音的艺术,是“一种用耳朵的阅读,是一种全身心的参与”。

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分析这部小说。

刑场狂欢还记得令莫言声誉鹊起的小说《红高粱》中剥人皮的场面,它那津津乐道的文字为人所诟病,岂料此后,暴力、血腥、死亡成为先锋作家的共同嗜好,俨然文坛一大时尚。

与《檀香刑》中蔚为大观的刑场刑罚相比,剥人皮表演实在是莫言的牛刀小试,偶露峥嵘,也许莫言是当代“刑场文学”的始作俑者?中有余华的《往事与刑罚》、《一九八六》、《现实一种》和王小波的《时代三部曲》的推波助澜,至《檀香刑》才集“刑场文学”之大成,叹为观止。

小说中有六大刑场处决场面:赵甲看刽子手处决犯人;刽子手余姥姥腰斩国库库丁;余姥姥和赵甲到宫内,在皇帝面前用“阎王闩”处死太监小虫子;赵甲斩首“戊戌六君子”;赵甲凌迟刺杀袁世凯未遂的钱雄飞五百刀;赵甲给孙丙上檀香刑。

行刑的场面越来越壮观,行刑者的技艺越来越炉火纯青、出神入化,小说接连不断地蓄势、铺陈,直至上演了一场惊天动地的檀香刑。

莫言以神来之笔如庖丁解牛恢恢乎游刃于历史、权力、民间、人性间,酣畅淋漓地解剖了纠结在刑场行刑之上的权力、历史的幽深晦暗,刽子手处决犯人之时正是莫言剥离权力、历史之时。

《檀香刑》以刑罚命名,书中的种种行刑场景无疑是华彩乐章,它们展现了“权力的微观物理学”的奇异运作、“政治躯体”的充分表演、历史书写的吊诡和刑场(广场)狂欢节对权力的颠覆。

狂欢理论视阈下的《檀香刑》

狂欢理论视阈下的《檀香刑》

节表演 ……这个语言无法准确地译成文字地 语言,更 不用说译成抽象 地概念语 言。不过 ,它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文学地语 言。狂欢式转化 为文学地语 言,这就是我们所谓地狂欢化。”
2 . 2在 狂 欢 中寻求 二元 统一
叛 ”。
中 国古代 的酷刑与普通死刑相差甚远 。酷刑被发 明出来 已不是为 了单纯 的处死犯 人,更 多的是 “ 让观刑 的群众受到心灵 的震撼 ,从而 收束恶念 ,不去犯罪 ”,并且供君王等统治阶级观赏 ,满足他们扭 曲 变态 的心理 。种种酷刑 的存在 ,像是生长在 中国旧社会的一颗恶性肿 瘤 ,百姓 已然意识 到了它 的危 害,但对于统治阶级来说 , “ 无论是什 么 样子 的陈规陋 习,只要 是有过先例 的 ,都 不能废 除,不但不 能废 除,还要变本加 厉”。莫言的笔杆 ,更像是一把锋利的刀子,割下 了 这一深藏在 中国古代 旧社会 的毒瘤 ,理智 、客观并充满勇气的为读者 展现其病理,剖析其病 因。 莫言大可 以选择在小说中忽略对刑罚的描写,这也并不会影响故 事 情节 的发展 ,作 品也 因此 看起来更 具有人道 主义 的悲悯情怀 。但 “ 只有正视人类之恶 ,只有认识到 自我之丑 ,只有描写 了人类不可克
巴赫 金这样定义狂欢化的: “ 狂欢节上形成了整整一套表示象征 意义的具体感性形式 的语言 ,从大型复杂的群众性戏剧到个别的狂欢 庆龄设家 宴款待 陈庚及其夫人 。陈庚 向宋庆龄畅叙 了别后十六年的工 作生活情况 。看到陈庚在十几年间从一个革命青年成长为一名身经百 战 、功勋卓著 的人 民 解放军高级将领 ,宋庆龄 同志感到由衷 的高兴。 建国后 ,陈庚先 后被任 命为 西南军 区副司令 员、云南 省主席 等 职 1 9 5 0 年 ,陈庚参加援越抗法战争 ,后又赴朝鲜战场 。1 9 5 3 年7 月朝 鲜停战后 ,担任 中国人 民志愿军副司令员的陈庚 回国。宋庆龄为 了迎 接陈庚 的凯旋归来 ,亲 自到饭店订制点心 ,到果园购买葡萄,邀请陈 庚夫妇到她家作客 。宋庆龄非常高兴 ,他们在一起谈朝鲜战争,谈干 部工作和妇女工作 。随后,陈庚委托夫人傅涯给宋庆龄送去几十枚各 式各样的战役纪念章和英模代表会议纪念章 ,。据傅涯后来回忆道, “ 她高兴地接受 了这份礼品 ,当场打开,一枚一枚地仔细看。见到这 种情景 ,我很 自然地想到 ,宋庆龄 同志虽然没有直接在战场上消灭敌 人 ,但是 ,这每一枚纪念章里 ,都凝结着她的心血和热忱 。”⑤ 廖廖 数语,表达 了宋庆龄 同志对革命事业的关心的支持。 1 9 5 3 年9 月,陈庚 出任 由他筹建 的中国人 民解放 军军事工程学院院 长兼政委 。以后 ,他又担任过 中国人 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国防科学 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中华人 民共和国国防部副部长等职。由于积 劳成 疾, 自1 9 5 7 年起,陈庚就得了较严重的心脏 病,经常发作 。宋关龄 同 志闻讯后,派人把她的亲笔信和一束鲜花送 到北京医院,对 陈庚表 示 亲切的问候 。此后 ,宋庆龄同志一直关心着陈庚的健康状况。1 9 6 1 年 春节前夕 ,陈庚在上海治疗期间,宋庆龄同志 曾邀请陈庚 夫妇到家里

莫言檀香刑

莫言檀香刑

莫言檀香刑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论莫言《檀香刑》中的历史与权利话语论莫言《檀香刑》中的历史与权利话语摘要:在莫言的小说中很难离开”残酷”这个主题。

在他的众多作品中,洋溢着红高粱般的热情与人性的受难原则,在残酷的美中,他将原始人性赤裸裸地展现出来。

或纯洁,或高尚,或美丽,或卑污。

总之轰轰烈烈,热情似火。

这一点在他的作品《檀香刑》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文章结合赵甲,孙丙,刑场上的看客来阐述中国封建社会为历史背景下的人性的悲剧。

在这里”刑场”是历史的浓缩,是用来满足统治者取乐的工具和实现”看客”们原始的欲望,在通过对历史的物化展现了莫言所激赏的生命的强悍美。

同时莫言又以其故事自身的隐喻特征将小说的审美内涵延伸到中国文化的内部,使古老文明掩饰下的国家权力体系和伦理道德体系受到尖锐的审视。

关键词:残酷;权力;历史;刑场;狂欢《檀香刑》讲述了二十世纪初德国强租胶东半岛,在山东地区修铁路,山东农民参加义和团反抗洋人势力的一段传奇故事。

民妇孙媚娘与县官钱丁相好,她的父亲,唱猫腔的戏子孙丙在一次与钱丁斗须中失败,被拔光了胡子改行开茶馆。

修铁路的德国人欺侮孙丙的妻子,他一怒之下杀了洋人,结义和团反抗洋人的暴行。

孙媚娘的公公,刽子手赵甲奉朝廷之命设计出名为”檀香刑”的酷刑处决孙丙。

小说的主题词是--酷刑,杀人。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与”五四”运动以来庄严的悲剧的延伸。

鲁迅先生所写的杀人的场面,是对麻木国民灵魂的鞭挞。

莫言所写的杀人是对中国传统刑罚文化的审度,反思。

刑场是生命的终结,也是正义,良知的悲壮登场。

在《檀香刑》中有三个典型形象,赵甲,孙丙,钱丁。

他们一个是受宫廷礼仪熏陶了数十年的刽子手,一个是民间文化的杰出代表,一个是熟读经史子集的进士。

这三个人物将国仇,家仇,情仇,以及种种戏剧化的方式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在清朝末年外敌入侵的特殊的历史背景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在这部作品中以刽子手赵甲一生的施刑经历展现了刑场与权力,人性的扭曲。

檀香刑

檀香刑

三一文库()〔檀香刑〕*篇一:檀香刑写作特点分析《檀香刑》写作特点分析1.魔幻式的自由语言《檀香刑》中魔幻式的自有语言让人感到有无数的符号或者鬼脸在跳动,仿似走近的不是人的天下,而是无数灵异的王国。

该作品再现历史的同时,没有拘泥于历史,而是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加入大量民间传说和自己丰富大胆的想象。

例如:a.赵小甲手拿“虎须”(实际上是孙媚娘的阴毛)时看到周围的人都变成动物,某人变成的那种动物就是此人的本相。

这种描写就充满了魔幻现实主义色彩。

这种语言描写一方面表现了赵小甲的愚蠢无知,更重要的是通过赵小甲的视野揭示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征,这些代表人物本相的动物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b.“他身上散发着一股凉气,隔老远就能感觉到。

刚住了半年的那间朝阳的房子,让他冻成了一座坟墓,阴森森的,连猫都不敢进去抓耗子。

俺不敢进他的房子,进去身上就起鸡皮疙瘩。

??”在这段描写中,作者用充满浪漫传奇色彩的夸张手法生动的表现了刽子手赵甲的可怕与冷酷。

赵甲杀人前双手相火炭一样,浸入水中时会冒出蒸汽的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使故事情节更加离奇曲折、生动感人。

c.想象力是作家的显微镜,而通过显微镜看起来,一个蜘蛛比最巨大的大象还要大,组织还要复杂。

莫言正是借助一个显微镜,是自己从一个出色的观察家进而成为一个深刻的透视家。

成功突破了一般的平面简单的描写,深入到事物内部进行立体的观测和描绘,不光写出一滴水珠的形状,甚至解剖分析出它的光和色乃至基本粒子。

2.近乎语言狂欢的“杂语”风格读莫言的《檀香刑》,你可以从任何一页的任何一行读起,它首先征服你的,并不是故事和人物,而是那语言本身,那一个个字都像是在叫着喊着,笑着跳着,不知不觉你就跟着它们扑进了那一片语言的的精彩斑斓的波浪,心旷神怡的遨游起来。

有时是口语化、有时是舞台化、有时是诙谐化、有时是书面化的代表了各种意识形态和社会阶层的语言粉墨登场,从而造成文本内部的各种声音济济一堂、相互交叉冲突,形成一种近乎语言狂欢的杂语写作。

浅析新历史主义关照下的《檀香刑》

浅析新历史主义关照下的《檀香刑》

浅析新历史主义关照下的《檀香刑》作者:张金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24期摘要:《檀香刑》作为莫言“新历史主义小说”创作的重要作品,透过独特的结构设置,以“施刑”为主要线索,重构动荡的历史时局,做出了深刻的文化反思,揭露出专制集权的残酷统治和民族宿命的悲剧根源。

关键词:莫言;新历史主义;《檀香刑》;猫腔;“刑罚文明”【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4-027-01不同于《丰乳肥臀》延伸近一个世纪的历史巨型构架与宏大线索,《檀香刑》故事叙述的核心内容——行刑,从开始到结束只有短短几天的时间,作者并未采取对历史进行纵向脉络的构建与伸展,而是试图要从历史断面的横向角度切入,淡化了对于时间长度延伸的追求与界定,采用的是对于历史的横截与平铺。

就在这个横截的历史断而中,不同阶级,不同身份,不同国别,不同阵营,不同职业的各色人物粉墨登场,扮演着主使者、杀人者、被杀者和看客观众等不同的角色,他们各自相异的命运和遭遇在动荡宏大的时局形势下,通过刑罚纠结缠绕在一起,共同合作上演了这样一场关于刑罚的末日狂欢大戏。

一. “文本的历史”与“历史的文本”作为一部典型的、复杂的“新历史主义小说”,《檀香刑》通过以讲述发生在“高密东北乡”的一桩骇人听闻的酷刑为中心焦点,将1900年德国在山东修建胶济铁路、义和团运动的兴起与斗争、袁世凯为首的罪恶势力与国内外统治者相互勾结、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沦陷、慈禧太后离京出逃等一系列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大事件,会同时代背景下纷繁复杂的政治势力纷争与文化冲突碰撞,一一串联展示出来。

《檀香刑》全篇结构分为“凤头”、“猪肚”、“豹尾”三部,借由“高密东北乡”所特有的“猫腔戏”的戏剧形式,“风头”和“豹尾”两部皆以“猫腔调”为引子,在推动情节不断发展深化的同时,通过利用不同人物的自我独白式语体,深入人物灵魂,以第一人称视角最真切的表达出“身在历史中的人”对历史的经历与感受。

《檀香刑》阅读感想

《檀香刑》阅读感想

《檀香刑》阅读感想莫言先生的语言平实自然,却又极具表现力,每一处描述都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残酷与荒谬。

在这个世界里,每个人都承担着不同的使命。

赵甲作为一个刽子手,他的使命就是按照要求去杀人;孙丙则希望把猫腔发扬光大;钱丁想要坐好知县这个位子;眉娘要顺从自己的心意;知县夫人曾氏要维持家族风范;小甲则是要吃饱穿暖。

然而,在这个吃人的旧社会里,他们的使命往往被扭曲,人性也被压抑到了极致。

赵甲,这个技艺高超的刽子手,他不仅想当个好的刽子手,还想要做个千古留名的刽子手。

他像雕琢一件艺术品一样执行着各式各样的死刑,甚至觉得,那样惨烈刑罚能够完整执行,是受刑人“至高无上的荣耀”。

在万恶的封建主义和旧社会的浸淫下,他抛却了灵魂,变成了一只可怕的黑豹子,挥舞着带血的双蹄在升天台上大开杀戒。

他的行为让人不寒而栗,却也反映出了那个时代的黑暗与残酷。

孙丙,一个被施以檀香刑的人,他原本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但为了反抗外国侵略者,他组织了义和团,与侵略者进行了斗争。

然而,他最终还是被清政府抓住,并施以檀香刑。

在行刑的过程中,他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痛苦和折磨,但他始终没有屈服。

他的反抗精神让人敬佩,但也让人感到无奈。

在那样风雨飘摇的年代,战火纷飞里的人啊,不配有尊严的活着。

钱丁,作为一个知县,他干了许多坏事,但他终究还是希望,所有误入歧途的人,都能在最后关头觉悟。

他的这种希望,或许就是从过去的历史里升华出的一丢丢道理吧。

《檀香刑》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的黑暗与残酷,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扭曲与挣扎。

在那个时代,人们无法自主地选择自己的命运,只能被命运所左右。

然而,即使在那样的环境下,仍然有一些人在努力地追求着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檀香刑》读后感法律与伦理的对立

《檀香刑》读后感法律与伦理的对立

《檀香刑》读后感法律与伦理的对立在小说《檀香刑》中,作者通过对一个虚构的国家和一位罪犯的描述,探讨了法律与伦理之间的对立。

小说发生在一个虚构国度的某座城市中,描述了一群政府官员和法官们是如何在追求法律正义的同时却犯下道德上的失误。

本文将从小说的主题、情节、人物等方面入手,谈一谈小说中体现出的法律与伦理的对立。

一、主题小说的主题是法律与伦理的对立。

小说中的法律是指国家和政府制定的法规和规定,而伦理则是指道德和良心问题。

在小说中,法律常常是不公正、僵化和腐败的象征,而伦理则代表着人性、责任和良心。

小说中的主人公——孙少平和官员们之间的矛盾,就是法律与伦理对立的体现。

二、情节小说情节的一部分是关于法律的问题,如审判过程、司法腐败等。

另一部分则是关于伦理的问题,如人性、责任和良心。

小说中的一个例子是孙少平的案件。

他曾被错误地控告,并因此受到虐待和折磨。

虽然孙少平后来被判无罪释放,但是他的人格尊严和生命素质却已被破坏。

这就是法律与伦理的对立:法律运作不力、失误和无能制造了错误的判决。

三、人物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展现了法律与伦理的对立。

官员们在追求法律正义的同时,却放弃了道德和良心。

他们把事业、名利和利益看作是最重要的,而不是人命和人性。

与此相反,孙少平则代表了那些无辜被判罪的人,他们需要得到伦理的呵护。

四、结局小说的结局是以孙少平引爆炸弹和官员们的惨烈死亡作为结束。

孙少平的死亡,代表了法律和制度的压迫。

然而,他的死亡也释放了他的人性和良心,代表了伦理的一种形式。

小说的结局并没有解决法律与伦理之间的对立,而是展现了这种矛盾的最终爆发。

综上所述,《檀香刑》是一部充满哲理意味的小说。

它向读者展现了法律与伦理之间的对立,以及它们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小说中丰富的情节、立体的人物,以及深刻的思想意义,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应该认真对待本书探讨的问题,尤其是法律和伦理的角色,以便在现实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并推动深入的改革。

刑法视角下的《檀香刑》张亚容

刑法视角下的《檀香刑》张亚容

浅析《檀香刑》中刑罚描写的意义莫言的小说一向充满对惨烈刑罚的描写,尤其是在《檀香刑》中,他将刑罚放到主要位置,前后描述了七次行刑过程,分别使用?斩首?、?腰斩?、?阎王闩?、?凌迟?、?檀香刑?等刑罚。

莫言为什么要描写这些血肉横飞、惨绝人寰的酷刑呢?首先,关于刑罚应该这样来理解,?刑罚带给人的是一种极端体验……相对和平、美好等人类理想来说,暴力、刑罚理应受到批判,但见诸文学作品时,我们不应该停留于社会伦理层面,而应该透过刑罚,以刑罚为中介去探讨人性、历史、政治等问题,去探索它的深刻意义与美学追求。

? 我认为莫言是试图通过刑场背后的历史文化,实践对人的本质思考。

首先,莫言在《檀香刑》中成功地塑造了刽子手赵甲的形象。

莫言以一个刽子手的眼光来探询人性的黑洞,确实是一个独特的视角。

本文首先试图从文本和文化的双重视角中探析《檀香刑》刽子手赵甲这一人物,从而思考刑罚作为一种文化对人的本质所具有的意义。

先来看,莫言对赵甲的身世一段描写。

其中写到赵甲还不满十岁时,第一回遇见京城执行任务的行刑队就对刽子手这个职业十分仰慕。

?我不错眼珠地盯着他们,一颗心完全被他们的风度迷住了。

我也想做一个可以不动声色地砍下人头的人,他们冷酷的风度如晶莹的冰块,在我的梦想中闪闪发光。

?在这里,我们看到,童年的赵甲就已经产生了一种从恶的心理。

卡西尔说,?人是文化的动物?,人只有在创造文化的活动中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人并没有什么与生俱来的抽象本质,也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永恒人性,人的本质是永远处在制作之中的,它只存在于人不断创造文化的辛勤劳作之中。

可以这样理解,?人性并不是一种实体性的东西,而是人自我塑造的一种过程:真正的人性无非就是人的无限的创造性活动。

?所以赵甲的?本质?确立首先就规定于当时的中国的文化。

而中国的文化又是存在于中国人不断创造文化的劳动中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赵甲作为历史长河中的一员,对他的文化本质以及这种本质的建构的探析,不仅对于了解中国的刑罚文化,而且对于探讨中国传统文化本质中的某些方面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

莫言笔下的刑罚场景——以长篇小说《檀香刑》为例

莫言笔下的刑罚场景——以长篇小说《檀香刑》为例

莫言笔下的刑罚场景——以长篇小说《檀香刑》为例田丽丽【摘要】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不乏行刑场景的书写.刑罚成为一种公共景观,一种仪式,目的在于使用残酷的手段将罪犯的死亡延迟,通过罪犯的肉体展示权力的胜利,规训民众.刑罚是一场权力的凯歌.本文从罪犯、看客与刽子手三个维度着手,结合福柯《规训与惩罚》中阐释的权力、知识与惩罚的理论来透视莫言《檀香刑》书写极刑的意义与目的.这种极端残酷的行刑场面是直观的权力展示、扭曲的人性的直观呈现,从酷刑中罪犯的肉体展示、到观刑者与施刑者的心理描绘,再到行刑场景发生的微观权力颠覆书写,莫言无疑将其视为人性丑恶的释放地,人性阴暗面在这里显现,因此在整个场景书写背后,莫言极力揭示执刑人心理的扭曲,观刑人产生的震慑以及受刑人的肉体背后彰显的权力.整个狂欢化的刑罚场景中彰显着权力、凸显着人性、透露着批判、充满了悲悯,这无疑是莫言书写刑罚的价值与意义.【期刊名称】《潍坊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18)004【总页数】4页(P5-8)【关键词】莫言;《檀香刑》;刑罚场景;权力话语;颠覆【作者】田丽丽【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西安71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206.7刑罚场景作为充斥着暴力的景观、直观的权力展示,具有强烈的教育、规训目的。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也不乏对行刑景观的书写,通过书写刑罚并赋予刑罚不同的寓意。

鲁迅在《示众》以及《药》中都写过公开行刑的场景,他关注的是行刑场景中的民众即鲁迅称之为看客,通过书写看客的集体无意识予以讽刺,表达他对国家民族未来命运的深切担忧,因此行文中忧患意识总是贯彻其中。

沈从文也在《新与旧》《三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等作品中多次书写刽子手杀人、行刑场景。

刽子手在沈从文笔下并没有充满血腥、暴力,杀人的刽子手甚至显得充满温情,平静淡然的书写方式使得刑罚在文本中具有无尽的寓意。

相较之下,莫言的《檀香刑》将刑罚场景书写发展到了极致,罪犯的肉体惩罚成为文本的焦点,细致大胆的行刑场景不再是文本的部分,而是核心。

《檀香刑》读后感

《檀香刑》读后感

《檀香刑》读后感
小说的叙事方式令人印象深刻。

作者运用了多种叙事技巧,如倒叙、插叙、多角度叙述等,使故事更加扑朔迷离,充满悬念。

同时,小说中的语言生动形象,充满了乡土气息,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使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

例如,刽子手赵甲的残忍与冷漠,知县钱丁的矛盾与无奈,孙丙的英勇与悲壮,都被作者刻画得入木三分。

小说的主题思想深刻而复杂。

小说通过对檀香刑这一残酷刑罚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残酷,批判了封建统治者的残忍与无道。

同时,小说也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以及人在极端环境下的选择。

例如,赵甲作为一个刽子手,他的职业使他变得冷漠无情,但在面对刘光第和钱雄飞这两位英雄时,他的内心也有了一丝人性的光辉。

而钱丁作为一个官员,他既有为民请命的一面,又有贪恋权贵的一面,他的矛盾与挣扎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性。

此外,小说还描写了人民的苦难与反抗。

在封建社会中,人民深受剥削与压迫,他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然而,他们并没有屈服于命运的安排,而是奋起反抗。

例如,孙丙作为一个民间艺人,他在面对德国人的侵略时,选择了用自己的歌声来表达对敌人的愤怒和对祖国的热爱。

他的行为鼓舞了全村的百姓,他们团结起来,与德国侵略者进行了顽强的斗争。

我想说的是,这部小说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小说所描写的时代虽然已经远去,但它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和人性问题却依然存在于我们
的现实生活中。

我们应该从小说中吸取教训,珍惜和平,反对战争,同时也要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为他们的幸福和权益而努力。

读《檀香刑》,谈刑罚

读《檀香刑》,谈刑罚

读《檀香刑》,浅谈刑罚檀香刑,是一种极其残酷的刑罚,用于处死重要犯人,由于施刑工具用上好的檀香木制成,故美其名曰“檀香刑”。

《檀香刑》这部小说是1900年德国在山东修建胶济铁路,袁世凯镇压山东义和团,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仓皇出逃的历史背景下以各种酷刑为线索演绎的一场血腥的斗争、一种残酷的刑罚和一段疯狂爱情。

主要讲述了猫腔传人孙丙之女孙眉娘,嫁给了大清首席刽子手赵甲之子赵小甲,却与高密知县钱丁私通。

孙丙领导义和团被钱丁抓获后遭赵甲父子施以檀香刑……《檀香刑》奏出的是1900年中国的哀歌!是清政府的苟延残喘!撕开了鸦片战争后整个中国被列强和卖国贼合伙凌迟的历史,揭露了清政府的无能和腐败!在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让我深受感触,“中国什么都落后,但是刑罚是最先进的,中国人在这方面有特别的天才。

让人忍受了最大的痛苦才死去,这是中国的艺术,是中国政治的精髓……”这是德国侵略者所说的。

回顾历史,像剥皮、车裂、腰斩、凌迟等极为残酷的刑罚数不胜数,酷刑从头至尾是小说的主角、是中国历代惩治犯人的主角!在明清时更是达到了顶峰。

这些沾满血腥的酷刑都是统治者用来压迫劳动人民的工具!难道一个国家的昌盛就是要靠这惨无人道的刑罚吗?这真的是中国政治的精髓吗?今天,我们弘扬的是民主和法制。

文明的进步促使人们对酷刑的不满。

人们再也无法忍受这些野蛮、残忍的的折磨犯人的做法。

因此法律对这些刑罚加以了限制乃至禁止。

当然,也有一些人不太赞同,比如前几年的药家鑫撞人后杀人事件、去年的复旦大学投毒事件、最近的昆明事件和长沙事件……都让人意愤填膺,因此,有人提出,我们应该用酷刑来加以惩治,以安慰受害人,震慑犯人!但刑罚的重点是积极改造犯人,而不是报复性地惩罚犯人。

如果这样的话,与古代野蛮的酷刑又有什么区别呢?如今,在刑罚方面,法律尊重生命权和人权,有一些国家甚至废除了死刑,如澳大利亚、柬埔寨等。

我们完善法律制度靠的不是酷刑,国家的繁荣昌盛靠的更不是酷刑!现在,我们都在谈中国梦,中国梦就是要在民主和法制的环境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梦!《檀香刑》唱响的是对现实的期待,这种期待,是对法律更完善、国家更强盛、社会更美好的期待!就是对实现中国梦的期待!也正是我和你们在座各位共同的期待。

檀香刑罪与赦免人性深思

檀香刑罪与赦免人性深思

檀香刑罪与赦免人性深思在古老的东方国度,有一位智慧卓越的君主,他一直以仁爱之心治国平民。

而在他统治下的法律体系中,有一种如薰衣草芬芳般的刑罚,被称为檀香刑罪。

檀香刑罪是一种独特而令人讶异的刑罚方式。

每当犯人犯下重罪,被定罪判刑之后,他们将被带到一间宽敞明亮的房间,四壁上洋溢着浓郁的檀香香气。

在这个房间里,犯人将置身于一张柏木制成的寝床上,躺在上面沐浴在优雅香气中。

然后,他们会被关押在这个房间里,长达三个月之久。

在这段时间里,犯人将得到一切生活所需的供应,包括食物、水和日常用品。

他们并不会遭受任何身体上的折磨或痛苦,相反,他们会体验到一种无与伦比的舒适和幸福感。

房间里各个角落散发着檀香的芳香,使人们陶醉其中。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犯人可以逍遥法外。

在这个房间里,犯人们将被迫面对自己所犯下的罪行,深思痛悔。

他们会被要求记录自己的犯罪经历、思考自己的错误,并思考如何弥补过失。

这段时间会给予他们思考问题、清理内心的机会。

檀香刑罪背后的理念是赦免人性的思考与成长。

君主深信,每个人都有改过自新及悔过自新的能力。

人性的黑暗面并非天生不可改变,而是经历、环境和教育的影响所致。

通过提供一个宁静、舒适且充满芬芳的环境给犯人们,他们或许能够找到内心的平衡,以及对错误行为的认识。

然而,檀香刑罪并非纯粹的善举。

君主了解,在一些情况下,刑罚是必要的,以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公正。

然而,以残忍暴虐的方式对待罪犯不仅毫无人道,还容易导致更多仇恨和犯罪行为的滋生。

檀香刑罪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罪犯的痛苦,却又给予他们反思和成长的机会。

这种惩罚方式对于社会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檀香刑罪不仅使犯人能够在思考自己的罪行和责任时获得宁静,更重要的是,它能够传达出一个重要的信息:人性在面对错误时是有可能改变的。

这种人性的改变将进一步引发对错与善恶的思考,推动社会向更加高尚的境界发展。

檀香刑罪在这个国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它不仅减少了暴力和社会混乱,更深深影响了犯人们的内心。

读《檀香刑》

读《檀香刑》

读《檀香刑》用作者的话说:这部小说里写的是声音。

“凤头”部分,小说的情节从主人公们的叙述中铺展开来——“赵甲狂言”、“钱丁恨声”、“孙丙说戏”等等。

猪肚部分看似用客观的全指视角写成,但是也是记录了再民间用口头传诵的方式或者用歌咏的方式诉说着的一段传奇历史。

小说中用不同人的声音和不同形式的声音吟成了两种历史的声音:一种是对于二十世纪初中国人民所遭到列强的迫害的痛斥,一种是则是作者内心或者也是历史的悲鸣(就像唱腔悲凉的猫腔)。

前一种声音在小说中的几种体现有两处,一处是孙丙误打误撞的起义行动,一处则是结尾处眉娘杀死赵甲、知县杀死孙丙。

前者固然是反抗声音的典型体现,但并不能震撼读者的内心,孙丙的入狱也是作者要向我们展现的一个可悲的历史现象:在那样一个封建势力勾结外国列强的黑暗时代里,人民的放抗显得微弱而渺小,他们的结局也往往是十分悲惨的。

而第二处的体现是在小说结尾,正如作者的标题一样可说是“豹尾”。

眉娘畏惧公爹孙丙这是小说以开始就点明了的,这种畏惧不是普通的晚辈对长辈的敬畏,而是实实在在的害怕。

因此她尽管在外放浪无羁,但对孙丙确实百般讨好、一味忍耐。

眉娘最后将刀刺进他的背后,有一部分原因是当时赵甲正在攻击眉娘的情人——知县钱丁,但更重要的原因则是赵甲是在对眉娘的亲爹实行酷刑的刽子手。

媚娘的反抗是杀死赵甲,但赵甲也不过只是一个被封建势力掌控的可怜人,这样的反抗是可悲的,也是无可奈何的。

而钱丁的懦弱也是作者在塑造这个人物时突出描绘的。

本质上看,钱丁是一个善良的人,作为知县,他同样要受封建掌权者的控制。

从孙丙被捕开始,他就一直处于一个无可奈何的境地。

到孙丙开始接受酷刑,他则陷入了深深地煎熬和强烈的思想斗争之中。

他想做点什么来减轻孙丙的痛苦但又什么也做不了。

结束孙丙的生命史当时钱丁唯一做得到的可以减轻孙丙痛苦的方式。

但即使做出这样的选择也需要巨大的勇气,因为让受刑者活七天使“袁大人”亲自下给他的人物,钱丁为此也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莫言诺贝尔获奖作品之《檀香刑》(88)

莫言诺贝尔获奖作品之《檀香刑》(88)

莫言诺贝尔获奖作品之《檀香刑》(88)四老爷扭开了死牢的门锁,嘴里连声说着快快快,朱八爷把那一包萤火虫儿往里一甩,屋子里顿时就一片绿光。

俺看到,爹爹脸色青紫,满嘴血污,门牙脱落,已经不成人样。

爹呀!俺刚喊出了半声,就被一只大手捂住了嘴巴。

俺爹的手脚都用铁链子锁住,铁链子又在牢房正中的"匪类石"上。

纵然你有千斤的力气,也难以挣脱。

借着萤火虫的光芒,四老爷开了铁链上的大锁,把俺爹解放出来。

然后,小山子脱下外边的衣裳,显出了跟俺爹穿得颜色一样的破衣裳。

他坐在俺爹方才坐过的位置上,让四老爷把他用铁链子锁起来。

几个人忙把小山子换下来的衣裳给俺爹穿上,俺爹别别扭扭,很不配合,口齿不清地喊叫着:"你们干什么?你们要干什么?"四老爷慌忙捂住了他的口,俺低声说:"爹呀,您醒醒吧,是你的女儿眉娘救你来了。

"爹爹嘴巴里还在出声,朱八爷对准他的太阳穴打了一拳,俺爹连哼都没哼就晕了过去。

小乱子蹲下身,扯住俺爹的两条膊把他背起来。

四老爷低声说:"快走!"俺们弯着腰出了死牢,趁着外边的乱乎劲儿,跑到了狱神庙后边的夹道上。

迎面一群役提着水从仪门内跑出来。

知县钱丁站在仪门的台阶上,大声地喊叫着:"各就各位,不要慌乱!"俺们蹲在狱神庙后的阴影里,一动也不敢动。

几盏红灯笼引导着一个大员出现在仪门前的甬道上,大员的身后簇拥着一群护兵,不是山东巡抚袁世凯还能是谁。

俺们看到钱丁疾步迎上去,单膝跪地,朗声道:"卑职管教不周,致使膳馆失火,惊吓了大人,卑职罪该万死!"我们听到袁世凯命令知县:"赶快派人点验监狱,看看有无逃脱走漏!"我们看到知县慌慌张张地爬起来,带领着役,朝死囚牢的方向跑过去了。

俺们平息静气,身子恨不得缩进地里。

俺们听到了四老爷在囚牢院子里大呼小叫,还听到了开启囚牢铁门发出的声音。

俺们等待着逃跑的机会,但袁世凯和他的护卫们站在大院当中的两道上,丝毫没有走的意思。

法律视域下的莫言小说《檀香刑》

法律视域下的莫言小说《檀香刑》

法律视域下的莫言小说《檀香刑》
张娜;闫丽
【期刊名称】《语文建设》
【年(卷),期】2013(0)01X
【摘要】近年来,法律和文学之间的跨学科研究成为一股颇有趣味的研究潮流。

莫言的《檀香刑》以大胆笔法和奇特叙事展现了司法制度中的一大主题:酷刑作为国
家权力一种极端展现的意义。

本文在对文学和法律关系进行梳理基础上,从法律视
阈下对作品中的酷刑进行审视,并同另一部著名文学作品《红字》就作比较,探讨两
部作品中的法律内涵。

【总页数】2页(P43-44)
【关键词】法律;《檀香刑》;酷刑;《红字》
【作者】张娜;闫丽
【作者单位】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2
【相关文献】
1.新时期长篇小说语言、内容结构和思想性的新突破--评莫言的长篇小说《檀香刑》[J], 张英沛
2.刍议莫言小说文体叙事成熟的标志——《檀香刑》 [J], 蒋瑞
3.莫言小说《檀香刑》中的戏剧色彩研究 [J], 金佳圆
4."拱顶石"的意味
——莫言小说《檀香刑》的历史哲学寓言 [J], 张灵;师亚丽
5.“拱顶石”的意味——莫言小说《檀香刑》的历史哲学寓言 [J], 张灵;师亚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檀香刑》阅读感想

《檀香刑》阅读感想

《檀香刑》阅读感想今日春分,恰值居家隔离的第七天,阴霾的窗外忽而响起阵阵春雷,午后又下起一场雨,时下申时一刻,楼下大喇叭仍在吆喝着“下楼做核酸了”。

在这样的日子里,我一口气读完了还剩三章的《檀香刑》。

打开古典音乐歌单,听着肖邦和莫扎特,回味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

很早就听闻这本书的大名,也大略知晓其情节,曾惊叹于莫言先生脑洞大开的刑罚描写,但一直提不起兴趣阅读。

读完“树上的男爵”后,决定读一些中国作家的书,于是《檀香刑》便成为了我的首选。

这确实是一本奇书,无论从文字语言、表现手法还是故事情节,都值得深入研究。

读完后,我为自己最初只因猎奇而拿起这本书的行为感到羞愧,这并不是一本“重口味”的书,而是一本可以浓墨重彩描绘的书。

书中的爱恨情仇、家国情怀、欲望与痛苦、粗犷与缠绵,将那个时代刻画得入木三分。

小说以媚娘、赵甲、赵小甲、孙丙、钱丁的视角展开,这种叙述方式让我仿佛置身于一部POV影视剧中。

最令人惊叹的是,莫言先生能够根据不同人物的性格和视角,创作出风格迥异的语言。

读媚娘的部分,我仿佛被带入了一个充满市井彪悍、优柔缠绵又率性火辣的世界;读赵甲时,我又仿佛置身于阴森的酷刑现场;而钱丁作为知县老爷,他的篇章里充满了咬文嚼字的韵律感;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赵小甲的视角,在一个精神不正常但记忆力超群的人眼里,万事万物都被赋予了神性。

读完全书,我不禁后背发凉,这或许就是真实的一百多年前的故事,既魔幻又现实。

书中穿插了戊戌变法、修建胶济铁路、慈禧、刘光第、袁世凯等历史事件和人物,赋予了这本书更强的历史意义。

一百多年前,沉闷落后的封建制度让大多数人成为行尸走肉,但在这糟粕的封建文化中,舍身取义的精神却如同一朵洁白的小花,在烂肉中绽放。

从烂肉到新生,是各种力量博弈的过程,这个过程漫长而痛苦。

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有其行为的合理性和所维护的秩序。

赵甲是封建制度的坚定维护者,一生为清朝效力,虽然只是一个刽子手,但他内心的信仰让他自认为是大清朝的正义裁决之手;钱丁是虚伪的知县,鱼肉百姓,但他所学的知识让他在大是大非面前仍受良心谴责,最终走向正义与毁灭;媚娘是个不安分的女子,风情万种,嫉恶如仇;孙丙是个粗俗的民间艺人,但心中始终怀揣着名留青史的英雄梦;赵小甲是个精神有问题的傻子,但看人准,记性好,心地善良,勤劳朴实,他是那个时代老百姓的真实写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檀香刑》中刑罚描写的意义
莫言的小说一向充满对惨烈刑罚的描写,尤其是在《檀香刑》中,他将刑罚放到主要位置,前后描述了七次行刑过程,分别使用?斩首?、?腰斩?、?阎王闩?、?凌迟?、?檀香刑?等刑罚。

莫言为什么要描写这些血肉横飞、惨绝人寰的酷刑呢?首先,关于刑罚应该这样来理解,?刑罚带给人的是一种极端体验……相对和平、美好等人类理想来说,暴力、刑罚理应受到批判,但见诸文学作品时,我们不应该停留于社会伦理层面,而应该透过刑罚,以刑罚为中介去探讨人性、历史、政治等问题,去探索它的深刻意义与美学追求。

? 我认为莫言是试图通过刑场背后的历史文化,实践对人的本质思考。

首先,莫言在《檀香刑》中成功地塑造了刽子手赵甲的形象。

莫言以一个刽子手的眼光来探询人性的黑洞,确实是一个独特的视角。

本文首先试图从文本和文化的双重视角中探析《檀香刑》刽子手赵甲这一人物,从而思考刑罚作为一种文化对人的本质所具有的意义。

先来看,莫言对赵甲的身世一段描写。

其中写到赵甲还不满十岁时,第一回遇见京城执行任务的行刑队就对刽子手这个职业十分仰慕。

?我不错眼珠地盯着他们,一颗心完全被他们的风度迷住了。

我也想做一个可以不动声色地砍下人头的人,他们冷酷的风度如晶莹的冰块,在我的梦想中闪闪发光。

?在这里,我们看到,童年的赵甲就已经产生了一种从恶的心理。

卡西尔说,?人是文化的动物?,人只有在创造文化的活动中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人并没有什么与生俱来的抽象本质,也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永恒人性,人的本质是永远处在制作之中的,它只存在于人不断创造文化的辛勤劳作之中。

可以这样理解,?人性并不是一种实体性的东西,而是人自我塑造的一种过程:真正的人性无非就是人的无限的创造性活动。

?所以赵甲的?本质?确立首先就规定于当时的中国的文化。

而中国的文化又是存在于中国人不断创造文化的劳动中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赵甲作为历史长河中的一员,对他的文化本质以及这种本质的建构的探析,不仅对于了解中国的刑罚文化,而且对于探讨中国传统文化本质中的某些方面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

可以说,在《檀香刑》中,酷刑文化中的代表即赵甲,而赵甲就是在一次次刑罚中建构起自我的文化心理认同的,并且最终完成其自我本质确认的建构的。

而本文将重点分析几次重要的刑罚。

先来看他第一次的施刑,是和师傅余姥姥对小虫子施以?阎王闩?。

在这个过程中,赵甲一面作为施行者,强忍住臭气和恶心,逐渐显得有担待,体现刽子手行刑的?职业精神?。

而刽子手的?职业精神?首先表现在那种行刑中的?不紧不慢?、?冷静?,以此体现皇权的威信。

另一方面,他作为一名看客,散发出邪恶的审美趣味。

?这道‘阎王闩’的精彩之处,全在那犯人的一双眼睛上。

……?在这里,一方面刑罚对统治者来讲,满足了统治者一种病态的娱乐心理。

皇上就称赞这是一出?好戏?。

另一方面,对臣民来说,则是一种血淋淋的警告:看,这就是触犯权威的下场!?赵甲这次刑罚得到最终启示是:看透了这些大官们的本质——所有的文武百官,乃至臣民,对皇上的敬畏都是出于对刑罚的恐惧。

于是,赵甲懂得,无论是权力地位,还是金钱荣誉,都在于他的刑罚,在于他手上的一把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